首页范文小学课外阅读辅导课十篇小学课外阅读辅导课十篇

小学课外阅读辅导课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16:48

小学课外阅读辅导课篇1

听了这些沉重的话语,有谁能想到这是出自一个年仅十岁大的男孩笔下。在大家眼中这些十来岁的孩子都应该是快乐幸福的,而在我们班的这个男孩和别的孩子不一样,他沉默寡言,课间常常躲在角落里,只顾自己一个人看书。性格也十分孤僻,行为散漫,每天很少的作业都要写到很晚。

还记得,那是在二年级的下学期,一个阳光灿烂的星期三,我迈着轻盈的脚步走进教室正准备给孩子们上早自习的时候,发现小B的座位上无人。以为他是生病了,会晚来一会,早自习过后我给他的爷爷打电话,结果小B的爷爷却说孩子早就上学去了。我大吃一惊,正当我惊魂未定时我们班一个晚来的女孩递给我一个小B写的纸条,上面写道:妈妈不要我了,哥哥又欺负我,这个世界上没有人喜欢我,我不要上学了。看到这几句话后,我立刻给其爷爷打电话。随后,家长全体动员,寻找了2个多小时,在我校附近的拐角胡同里找到了小B。通过与家长交谈才知道,原来这已经是他第二次离家出走了。

为什么阳光般的年龄却有如此偏激的表现呢?我在脑子里画了一个大大的问号。于是,我找来了他的父亲,希望从那里能得到答案。通过我的了解,他在三个月大的时候父母就离异了,他跟着父亲生活,更不幸的是有一次父亲因打工不小心把左手弄残疾了。此后,原本婚姻失败而又不善言谈的父亲就更是很少与孩子沟通了。为了生活父亲四处打工,无奈之下把孩子托付给年迈的爷爷、奶奶家生活。长辈的溺爱和教育方法的老套,使一个原本应该天真的孩子少言寡语,每天一副老气横秋样子。再加上长辈们又强迫他不能见自己的妈妈,更给他幼小的心灵造成了不可磨灭的伤害。在学校里,他总觉得周围没有朋友,谁都无法信赖,遇到不开心的事,他唯一的解决方法就是孤独的流泪。造成他这一现象的原因就是缺少关心与爱护,特别是家长和老师的关心。

教师的关心和爱护应该像阳光照射在每一个孩子的身上,温暖每一颗还十分稚嫩的心,特别是那些心灵受过伤害的学生。家庭变故已经让他的心灵伤痕累累,使他自我感觉不能像正常学生那样得到父母的抚爱和家庭的温暖,许多要求得不到满足,不愿和人交往,行为偏激。一位哲人说过“教师的爱能使犯了错误的学生重新振作起来,教师的爱是用深情溶化学生心灵上久积而成的‘坚冰’,教师的爱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密钥。”教师对学生诚挚热爱的情感,能够感染打动学生,乃至转化为学生的心理动力,影响其品德的形成和个性发展的方向。我决心以行动去关心他,消除他偏激、孤僻的心理。

每天课间或放学后,我都找机会单独找他谈家里的事、同学的事,谈他喜欢读的书等,并经常告诉他要衣着整洁,自己的事情自己要做好。特别谈及读书时,他显得特别激动,我惊奇地发现,这孩子读了不少的书,但由于环境问题,所以读的书很杂乱。于是我趁机找了多本适合他看的课外书借给了他,并告诉他:“如果学习上表现的好,老师还能借更多的书给你。”他听到我的这句话,一直低着的头猛地抬了起来,很激动地点了点头。

与此同时,我还去他家家访把他近期的情况告诉了他的父母和爷爷、奶奶,要求他们也配合,在我的劝说下,家长也愿意改换一种教育方法,也开始尝试着尊重他的看法,多与孩子沟通,满足他的一些要求。通过家访我发现他家里比较贫困,我就经常给他买些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或者把亲属家孩子的衣服拿来送给他穿,让他真正的感受到了老师对他的关心。

“功夫不负有心人”,没过多长时间,他的爷爷悄悄地来告诉我,他每天回家后,都能快速的完成作业,也再没有离家出走的现象。听到这,我自然很高兴,而课堂上,他举手次数也多了。更可贵的是,他的作文精彩多了,课余时,我也常常找他交流看书心得。看着他一天天的进步,我深深感受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

离异家庭孩子心理压力往往比较重,总怕同伴嘲笑、讥讽,缺乏安全感。这时,我鼓励引导孩子在班上交几个要好的小朋友,经常一起学习,一起度玩耍等。为了帮助小B建立良好的友谊关系,我利用周末把他初交的几个小朋友领到我家,给他们做可口的饭菜,一起做游戏,让他感受到有朋友的快乐。孩子的群体生活一旦正常,许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但天有不测风云,有个同学对小B说了刺激性的话,小B变得沉默不语,又独自一人躲在角落里。我发现后及时找小B谈心。教师诚恳的态度和合情合理的分析,使小B变得豁然开朗了许多。

现在的他每天下午放学后,他都能主动的留下来写作业,遇到不懂得的问题主动的向我或同学请教。更让人值得欣慰的是他有了好几个“铁哥们”,看见他能够每天像其他的孩子一样拥有阳光般灿烂的微笑,我也由衷地笑了。

小学课外阅读辅导课篇2

调查对象:校本部在校大学生

调查方式:采用书面问卷形式,在分层的基础上对各年级进行抽样调查。

调查项目:课外阅读的目的、时间长短、阅读场所、书籍类型及其范围、阅读书籍来源

问卷情况:功300份,收回289份,有效问卷268份,回收率92.73%。

调查目的:了解我校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及时发现存在的一些问题,促进大学校园良好读书风气的形成。

内容摘要:

对高等院校的大学生来说,兴趣是直接推动学习活动的动力因素,是促进个性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成才的起点和成就事业的沃土。因此,加强对当代大学生兴趣系统的研究,有助于高等学校准确及时把握当代大学生的兴趣状况,以便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大学生的积极兴趣,从而为进一步深化高等学校的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创造有利条件。

关键词:大学生课外阅读课外阅读状况阅读兴趣阅读目的

调查单位分布:分布基本均衡

学院年级

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合计

能源1112111044

信电1214111249

管理91312640

文法9991340

外文1411171153

体育108131142

合计65677363268

二、结果与分析

(一)课外阅读的状况:

本次调查涉及大学生的整个课外活动,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的课外活动兴趣丰富多彩,范围广泛,种类繁多。当代大学生最喜欢的课外活动按次序排列分别为:课外阅读65%、网上冲浪62%、体育活动59%、观看影视58%、玩25%、其他(2%)。本次调查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范围是书籍、报纸和杂志,调查表明大学生最喜欢的课外活动就是阅读!这说明我校大学生对课外阅读有较高热情,对课外阅读持积极态度。

其直观图如下:

表一:

情况网上冲浪体育活动课外阅读观看影视其他

人数1671596817515618

比例62%59%25%65%58%2%

上网和课外阅读是大学生打发业余时间最常用的方法,我们从其他调查结果了解到,大学生对网络资源的利用率比较低,把网络用于学习的只占较小的比重,而用于聊天和玩游戏的所占比重最大.我们走进网吧和学校机房的时候就会获得一些体验和清醒的认识---应接不暇的是奇迹-传奇-大话西游等网络贵族游戏和如CS等硬盘游戏,以及嘟嘟嘟的QQ铃声。对于这样的调查结果,我们应该感到幸运---课外阅读者比网上冲浪者高出三个百分点,从中我们可以知道,现在大学生的危机意识提高了很多,对自己的前景不如以前那么自信,知道怎么才能增加自己在未来竞争中获胜的筹码,切身感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修养的重要性,当代大学生逐渐多了几分成熟,少了一些冲动和急噪,开始用审视的目光看待未来。令人欣慰的是,作为理工类院校的矿业大学,有阅读习惯的人占总人数的94%,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进步,尤其是在阅读类型上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结果:

大学生课外阅读类型(表二:)

情况专业辅导文学类外语计算机其他合计

人数251612755268

比例(%)9.3360.0710.0720.52100

文学类书籍的阅读者要远多与其他如专业辅导、外语计算机等,达到60.07%,如果在人文类院校,这并不是一个比较高的数字,但在以煤炭专业为主导的矿大,能有这样的结果,已经算是一个不小的进步了(这里缺少纵向比较的数据),作为文科学生,可以从中获得一些安慰,因为这写数据可以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信息——我们学校又多了一些人文气息,已经在向真正的综合类院校转变,不必担心一个崇尚学术自由和学术交流的人文学者在这里找不到知音和“敌人”。但是这里又存在了一个问题,就是人们课外阅读的结构是否合理的情况,大学生都对文学特别青睐,而对专业课的学习却不够重视,容易出现对什么都了解除了自己的专业的怪现象。

每天课外阅读所花时间(表三:)

情况1小时以内2小时3小时3小时以上合计

人数124943416268

比例(%)46.2735.0712.695.97100

月阅读量(表四:)

情况0本1-2本3-4本4本以上合计

组中值01.53.54.5

人数111348142268

比例(%)4.149.6329.8519.42100

从课外阅读时间和阅读量上,我们可以直接了解到人们对课外阅读的态度及重视程度:

在时间上:46.27%的学生每天花1小时左右的时间作课外阅读,35.07%的学生花2小时,12.69%的学生花3小时,5.97%的学生花3小时以上的时间。所花时间在两小时以内的占总人数的81.34%,超过两小时的仅占18.66%,说明在课外阅读上所花的时间还是偏少。因为大学还是相别于高中的,我们有着很多的课余时间,从时间上看,我校学生对课外阅读的重视程度还是不够的。

在阅读量上:没月不搞课外阅读的仅占4.1%,有49.63%的人每月读1.5本,29.85%的学生每月读3.5本。而每月读4.5本的占了19.42%。从阅读两上暴露的问题则更加明显:每月阅读量在1.5本以内占53.73%,在3.5本以上的仅占49.27%,在业余时间很充裕的大学里出现这重状况,不管怎样也不算是合理。所以虽然矿大的人文气氛有所改善,但总体上还是不够理想,与以文科为主导的学校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二、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状况:

从表二:大学生课外阅读类型可以看出我校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比较偏爱文学类(60.07%),外语计算机次之(10.07%),专业辅导仅9.33%,其他20.52%

(一)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差异

类型年级专业辅导类文学类外语计算机类其他合计

一年级24081565

二年级14451464

三年级729101359

四年级322121552

从年级看,大一大学生专业辅导类占课外阅读的3.08%,文学类占61.54%,外语计算机占12.31%;大二:专业辅导1.56%,文学类68.75%,外语计算机类7.81%;大三学生:

专业辅导11.86%,文学49.15%,外语计算机16.95%;大四:专业辅导类5.77%,文学类42.31%,外语计算机类23.08%。对于不如同的年级,同学的阅读状况并不一样,表现出很大的差异,低年级大学生比较喜欢娱乐性、消遣性的课外读物;高年级大学生比较喜欢知识性、专业性和学术性的课外读物,其中文学类的读物大二是高峰,然后呈递减的趋势

(二)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分析

课外阅读兴趣,是当代大学生最主要的课外活动兴趣之一,占总人数的65%,这也是大学生作为知识文化群体的主要特征。调查发现,文学书籍(主要是小说)依然是当代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中最主要的读物,这与文学自身的特色与优势有关。同时在紧张而又枯燥的专业学习之余,大学生们希望阅读一些高质量的休闲、娱乐类读物,文学类书籍以其思想性和批判性的风格,非常适合大学生的阅读心理(也适合更多的大众),因此成为了大学生首选的阅读刊物。造成大学生低年级和高年级阅读兴趣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低年级大学生的理论素养比较差,学术水准较低,专业理想尚未完全形成,没有良好的课外阅读方法,因而对专业性、理论性、学术性的课外读物难以产生兴趣,只能把阅读兴趣主要放在消遣、娱乐性的读物上。

三、大学生的阅读动机

情况陶冶情操拓展知识指导实践提高考分其他

人数15021763919

比例(%)55.9780.9723.513.367.09

55.97%大学生的阅读目的是为了陶冶情操,80.97%是为了拓展知识,指导实践也占了25.31%,而为了提高考分的仅占3.36%。这说明在课外阅读中,人们的功利意识并不是太强,并不是单纯的为了提高考分,拿到学分,在考试中可以不“挂”,而是上升到一个高度,即为了自身发展,提高自己的素质,全面发展自己,培养自己的人格,也是为了指导自己的学习,使自己的行为更加合理化和科学化。同时,也是为了调节机械的专业学习,获取专业以外的知识,养成合理的习惯,从这一点上,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文学类读物更受大学生的欢迎了。从大学生的阅读动机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课外阅读已经成为大学生提高自我修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已经成为大学生全面发展自己的最重要的方式,专业学习固然很重要,但是若没有课外阅读的调节和补充,大学生的业余生活也是不可想象的。

三、总结:

(1)当代大学生的兴趣具有广泛性和多样性

本次调查表明在课外阅读兴趣等方面,当代大学生的阅读兴趣表现出了个性化和多样化,所涉及的范围极其广泛,种类也繁多,虽然在调查中,我们知道的是大学生对文学类读物比较偏爱,但这并不能掩盖阅读的多样化倾向,大学生注重从多方面去发展提高自己,需要从不同的方向入手,才能全面提高自己的修养。

(2)当代大学生的兴趣具有娱乐性和消遣性

个体兴趣自身具有娱乐性和消遣性的特征,对满足大学生课外业余活动和闲暇生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是大学生个性和谐发展和自身社会化不可或缺的途径。例如大学生对文学类课外读物的兴趣,满足了他们认识社会、认识人生、认识生活,并借以抒发和寄托自己的生活理想和表达自己对生活憧憬的美好意愿和情感,这对他们强烈的探索人生、探索生活需要联系在一起。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到,大学生对文学类读物的过多重视,而埋头于对他人生活的解读,忽视了自己的现实生活,这也显然不利于大学生个体素质的提高。

小学课外阅读辅导课篇3

优质有益的读物是学生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渠道。让学生有好书读、会读好书,从学习阅读到阅读学习,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建设书香社会的重要命题。学校坚持把阅读作为学校重要的教育教学内容,参照教育部的《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为学生量身定做适合的成长书单,并鼓励教师多将经典引入课堂,作为教育教学素材,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具体措施:

1、遵循一科一辅原则,严格按照《关于规范中小学教学用书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规范教学用书管理,根据教学用书目录订阅教辅资料,切实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2、学科教师按照教学大纲要求,推荐学科相关的课外读物,要求老师们在给学生推荐读物的时候要详细了解,自己先翻阅,不能盲目推荐违规读物或者不适合学生阅读的读物。

3、探讨学科内容与课外读物有效结合;研究利用课外读物,如何更好地拓展学生视野。

严格读物管理。将教育部发的教辅和课外读物推荐目录发给家长,作为家长给学生选书的依据。引导家长在正规书店购买正品书籍。

建设好学校图书室及各班阅读角,学校图书馆有序开放,推进书香校园的建设。

小学课外阅读辅导课篇4

【关键词】引读;放读;比较;定位;交流;融合;共进

Chatsthejuniormiddleschool“Languagetextbook”auxiliaryskill

LiuShijun

【abstract】thejuniormiddleschool“Languagetextbook”is“Languagetextbook”theimportantauxiliaryreadingmaterial,isplayingthesupportingroleroleinthelanguageteaching,maybeginfromseveralaspectstoplayitsrole.

【Keywords】Directstoread;putsreads;Comparedwith;Localization;exchange;Fusion;advancingtogether

我区2002年实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初中语文教学使用的是语文出版社的新编教材。与人教版语文教材相比,在语文课本之外,新版教材每册配套了一本辅助读物――《语文读本》,以扩大学生的课内外阅读面。初中《语文读本》(以下简称《读本》)作为初中《语文课本》(以下简称《课本》)重要的教学辅助读物,在语文教学工作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配角角色,它在拓展学生阅读面、丰富学生语文知识、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等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辅助作用。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读本》的辅助作用、以更好地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重点引读――加强《课本》与《读本》知识的横向融合

引读,指教师在教学某一单元或在结束某一单元的教学任务时,为及时巩固学生对单元知识的理性认识,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选读《读本》上体裁对应的、或作者相同的、或具有其它共性的、而且很有代表性的文章。在引读时,教师的任务有三:一是介绍,介绍学生自己难以查找到的作家、作品、写作背景等常识;二是设疑,就是向学生提出适当的阅读问题,让学生带着任务去阅读,带着问题去阅读。教师所提问题要具有概括性、针对性和趣味性;三是引导,就是引导学生将《课本》单元与《读本》单元知识进行横向整合,让学生运用课本所学,去摄取《读本》上所蕴含的知识,或通过对《读本》的感性阅读去体会《课本》上的理性东西。

2适时放读――给学生自由驰骋的阅读空间

《读本》中所选文章,有的是熟悉作家的通俗作品,在理解上难度不大。对这类文章,教师可鼓励学生大胆自读,让学生在自读中体会美文、佳句,增强语感。对学生的要求一是作好读书笔记,二是能解决文后的“想一想,做一做”即可。这样,既给予了学生自由的阅读空间,又让学生通过对《读本》文章的阅读达到对《课本》知识的融会贯通。学生理解有难度的文章,教师可让学生先放胆去阅读,找出不理解的地方,待学生对文章熟悉后再适当点拨。有些文章,学生一时难以理解,不妨让学生来个“好读书,但不求甚解”。

3及时比较――拓展加深课本知识

《读本》中所选文章,均是与《课本》密切相关而又不同于《课本》的内容,积极、适时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比较、鉴别两者的异同,对促进学生知识面的拓展、课内知识的加深,各类知识的熟练掌握,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通过比较和鉴别,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能力也会逐步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发展;接受知识,也会由被动接受向主动理解转化,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目标。

4准确审视、正确定位《课本》与《读本》的关系

《读本》是《课本》的配套读物,旨在扩大学生阅读面,拓展学生视野。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的定位处理上,要把它始终放在配角的位置,既不能像对待《课本》那样“细嚼慢咽”,也不能弃之一旁“不闻不问”,教师要教导学生对待《读本》从大处着眼,做到点面结合以“面”为主、精粗结合以“粗”为主、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结合以“感性”为主。要让学生在对《课本》与《读本》知识的融合中,学会“举一反三”。

让《课本》教学与《读本》辅导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5积极交流――师生间对话,同学间互学、共进

小学课外阅读辅导课篇5

关键词:小学生;课外阅读;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2-0131-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22.084

笔者曾经对自己所在学校小学生的阅读现状进行了调查。在调查中笔者发现,经常性地进行阅读的学生只占36%,其余的64%的学生都是偶尔进行一次阅读。而每天的阅读时间固定在两个小时以上的只有28%,并且,他们的阅读材料大多是教辅资料或教材。中国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令人担忧,如何加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成为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针对这种现状,教师和家长应该提高对课外阅读的重视,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最终加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

一、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

根据调查显示,当前小学生每天进行课外阅读的时间不足20分钟,每周进行课外阅读的总时间不足两个小时,甚至有一部分小学生基本上从未进行过课外阅读。对于课外阅读书籍的选择,男生大多数是喜欢漫画,女生钟爱言情小说,而小学生对名著和科技类的书籍阅读很少甚至没有。绝大部分的小学生选择课外阅读是为了打发时间和消遣,或者是从众心理作祟,看别人都读这本书,我也要读,只有很少一部分的小学生是因为喜欢阅读和为了学习一些知识去进行阅读。

造成上述小学生课外阅读时间短,阅读书籍种类单一,阅读动机不正确的现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当前中国采取的还是应试教育,教师过于重视应试教育,对课外阅读没有起到足够的重视,很多课外时间被语数外课堂时间所占用,有些学校甚至从三四年级开始就让学生上晚自习,从而造成小学生学业任务十分繁重。再加上教师和家长也没有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导致小学生没有时间、没有能力去进行课外阅读。其次,很多家长为了让子女进行全面发展,帮孩子报了很多课外辅导班,孩子的课外时间全被各种辅导班所剥夺,造成很多孩子根本没有课外时间,因而也无法进行课外阅读。除此之外,有些家长认为孩子进行课外阅读百害而无一利,既影响学习也浪费时间,因此不愿意给子女买一些课外读物,使得孩子根本没书可读。最后,当前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很多家长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子女,就让子女通过看电视和玩游戏打发时间,从而导致很多孩子都沉溺于在电视和游戏上,根本不愿意去进行课外阅读,也从未意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二、如何加强小学生课外阅读

(一)提高对课外阅读的重视

小学生因年龄小,心智不成熟,教师和家长对小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教师和家长必须在思想上提高对课外阅读的重视,明白课外阅读是拓宽小学生知识面的主要途径,意识到当前社会需要的是知识丰富具备多种能力的综合性人才,改变当前的一切以应试教育为重的思想,将素质教育引进课堂教学中,注重对小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减轻小学生的学业负担。家长更应该将课外时间还给孩子,让孩子有时间去玩耍和阅读。只有教师和家长在思想上提高对课外阅读的重视,才能帮助小学生在思想上加强对课外阅读的重视。教师和家长可以在日常教学和日常生活上向小学生传输阅读的重要性,也可以在学校走廊和教室里张贴一些名人字画,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小学生对阅读的重视。

(二)激发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办法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首先,教师可以在教室设置一个读书角,让班里的小学生将一些课外读物放在读书角。通过这个办法不仅可以让小学生阅读更多的课外书,也可以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除此之外,家长也应该在家里多看看书和定期陪伴子女一起看书,慢慢激发小学生在家里看书的兴趣。其次,教师可以在班里举办一些活动如以“我喜欢的一本课外书”为题的作文比赛或者演讲比赛等,通过竞赛激发小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最后,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小学生对课外知识的学习,让小学生学会通过课外阅读去回答教师的问题。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也可以帮助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实现双赢。例如,在上四年级的语文《鸟的天堂》的时候,教师可以这样问学生:巴金在课文中向我们讲述了鸟的天堂是什么样的吗?同学们知道世界上有多少种类的鸟吗?最大鸟是什么,最小的鸟是什么呢?同学们可以自己在课外通过阅读获得答案,下次上课看看哪位同学的答案最好。教师这样做可以激发学生自己主动地去阅读一些书籍,比教师单纯性的灌输的效果要好很多。

(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教师需要将阅读当成一项长期的工作,帮助学生一步一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切不可过于急躁,也不能急于求成,想要在最短的时间内看到成效,这是不现实的,也是不科学的。教师要保持耐心,给学生提高的时间。虽然课外阅读主要是在课外,但是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课外阅读,传授给学生一些阅读技巧,帮助学生学会阅读。除此之外,小学生因其生活阅历少,见识少,刚开始并不知道如何选择课外读物。再加上很多父母忙于工作或者对小学生的心理情况不是很了解,也不知道如何买书。这时教师需要加强和父母的沟通交流和合作,将一些优秀的课外读物告知父母,并可以布置符合学生情况的一些课外阅读任务,如每天回家后读20分钟的书,一个月读完一本书,写一些读书笔记和观后感等,让家长帮忙监督,减少小学生在电视和游戏上浪费的时间,逐渐帮助他们形成固定的阅读习惯,最终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少年强则中国强。”中国小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将影响中国人才的培养、文化知识的传播,不利于中国的长远发展。特别是当前世界竞争的实质就是人才竞争,因此我们更应该重视当前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不管是社会、学校,还是教师和家长都应该对此反思和思考,从而选择出更好的方式培养学生,加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小学课外阅读辅导课篇6

关键词:农村教学;语文教学;课外阅读;现状研究;对策分析

一、农村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现状

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是丰富受教群体文学涵养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当前农村语文教育教学中,课外阅读对培养农村受教群体的文学素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教育教学方法的不科学,令当前农村语文教育在开展课外阅读教学过程中呈现教学知识落实不准确、教学知识深化不科学、教学阅读能力不充足等现象,从而导致课外阅读教学无法发挥其教育功能,反而制约了受教群体吸收科学文化知识,降低了课外阅读的存在价值。

二、农村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现存问题

针对当前农村初中课外阅读教学现状分析可知,致使课外阅读教学发展不畅的主要问题有两点:(1)教师在课外阅读教学中的引导力度不足,从而使受教群体无法更好地选择合适的阅读文本,进行兴趣性阅读培养,因而造成阅读知识认知不准及阅读理解深化不足。(2)学生自身自主性不强,对阅读缺乏兴趣。其具体体现在学生课外阅读积极性不高,课外阅读量不大,课外阅读知识掌握不全,甚至有学生根本不愿意阅读课外读物。

三、农村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对策

针对当前农村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现存问题,进行科学的对策疏导,方能实现课外阅读的培养价值,促进农村初中生的文学素养加深强化。因此,本文针对课外教学开展现存问题,进行合理对策分析后得出:

首先,应积极培养教育群体的课外阅读引导思想,令其深刻认知课外阅读教学中自身的引导地位,才能令其发挥能动性,促进学生的阅读理解。因此,有关部门应加强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方法培训,教导教育群体科学应用相关先进的教学方法,包括自主教学、探究教学及多元教学理论,令教育者科学定位自身位置,以辅佐学习身份辅导受教群体学习,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良好环境。

其次,以教师打造良好课外阅读教学环境为基础,教育工作者充分发挥教育教学先进手段,以自主课外阅读、探究课外阅读、兴趣课外阅读为方法,引导学生开展兴趣小组阅读或户外阅读方式。结合不同的阅读内容,令学生自主学习,在小组阅读中交流感想,在户外阅读中体验文章与自然之间巧妙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保证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综上所述,农村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在发展中存在一定问题,其实教育教学发展必经阶段,科学认知课外阅读现存问题,积极应对、科学解决相应问题,将有效推动受教群体感受阅读魅力,养成阅读习惯,从而深化文学素养,内化文学基础。

参考文献:

小学课外阅读辅导课篇7

关键词:阅读教学现状对策

阅读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部分,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习作能力都是在平时的语文阅读中获得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围绕这一目标,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农村的小学语文教师正以饱满的热情,大胆尝试课堂教学改革。但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本人在平常的听课评课中发现,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探讨,其表现是众多教师仍以传授讲解为主,把阅读课上成分析课,把安排阅读的真正意图——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放在了无足轻重的位置。

如何改变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低、质量差这个不容置疑的状况,已经成为广大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十分关心的一件迫在眉睫的大事。那么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什么长期以来一直难以打破这个坚冰呢?我们又该如何在新形势下按照新课标的理念去改变这种状况呢?目前,我国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又是怎样一种局面呢?以下是笔者在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一线所感受到的切身体验。

一、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及其出现的原因1.农村小学普遍缺乏良好的学习环境。农村学校地处远离城镇的偏远农村,交通不便。长期以来,受经济条件、人文环境的制约,家长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再加上农村学生要帮助家长做些家务,所以不可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2.农村小学学生的阅读面过窄。由于农村小学基础设施落后,教学条件有限,学生家庭经济相对困难,学生阅读仅限于课本,其阅读量很少,甚至严重不足,造成学生阅读面过窄。即使有些农村小学有图书馆,学校藏书量也是少之又少、而且内容单一,学生根本无法找到适合自己阅读的书籍。更何况大多数农村小学还没有图书室。显然,这样的状况完全不能满足学生求知的需求。

3.农村小学学生的家长对孩子缺乏应有的辅导。目前,我国农村孩子的家长对教育的关心程度不够。在广大农村地区,由于生存的需要,农村地区出现的一大批留守孩子就是典型的家长对子女教育不够重视。他们长期在外打工,在家的监护人对学生的阅读学习不支持,他们对孩子学习的关心至多是形式上问一句“作业做完了吗?”,他们认为只要让孩子吃饱穿暖,不饿着冻着,就是尽力了。至于学习教育,那是学校老师的事,更不用说辅导孩子了,孩子只要到学校便似乎与他们无关了。主动到学校找老师交流或者打电话了解孩子情况的家长也不多,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孩子”切实有效的帮助与辅导。在农村,大多数家长的文化素养不高,爱好庸俗,不看书不读报,对孩子的影响甚至是负面的,更不用说是对语文阅读的辅导。这一点与城市家长对孩子的辅导和教育有着天壤之别。

4.农村小学教育的教学方法简单,造成学生积极性低下。在广大农村地区,对教师教育的管理仍然是以简单的考试来考核教育教学。受其影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一直陷入“高耗低效”的误区。一切围绕考试转,功利化的目标指向使得阅读教学支离破碎,烦琐冗长,毫无延续性、方向性和目标性,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原本生动、形象的语文教学变得沉闷,学生的主体精神与创新思维被扼杀在摇篮之中。另外,课堂阅读教学依然沿用陈旧的教学模式,师生之间是一种主动与被动的不平等关系;缺乏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独特感受;教师依然把学生视为“装书器”,用自己的思想去操纵、控制和灌输,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得不到肯定,其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应有的发挥。

二、针对以上情况,应该采取的措施和对策

1.从教师自身做起,要提高自身素养,转变教学观念。教师自身要不断学习新理念、研究新方法、刻苦钻研教材。在教学中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学生知识的迁移和拓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加强学法指导,努力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创设师生合作互动、和谐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要善于从农村小学的实际出发,利用具体的教学环境、教学内容,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人而异的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

2.教师要帮助学生创造必要的阅读条件。阅读时间上,教育学生善于挤时间读书,持之以恒,不可浅尝辄止,半途而废。阅读材料上,倡导学生利用零花钱,自己买书读或者同学之间互相借阅或者向亲戚朋友借阅。教师还应积极与家长联系,改善家庭环境、营造家庭文化氛围,建议家长做好表率,带头和孩子一起阅读,丰富自己的知识,以便与子女交流。阅读方法上,做好课外阅读书刊的推荐指导,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课外阅读是对课内阅读的有益补充,是对课堂知识的延伸和拓展。

小学课外阅读辅导课篇8

【关键字】小学生课外阅读语文课程标准

国家教育部2011年制定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一至六年级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要达到145万字,要使学生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因此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这也是开展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研究的意义所在。

一、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

1.调查对象及方法。为了解不同年龄段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课外阅读习惯,本人自编调查问卷共10项,采用封闭形式,对红谷滩新区实验学校三、四、五、六年级的834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834份,回收调查问卷811份,其中有效问卷772份,有效回收率为92.6%。

2.调查结果与分析

(1)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与动机。

1)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通过调查发现,90%以上的小学生喜欢和比较喜欢课外阅读,不喜欢课外阅读三、四年级所占比例为7.2%,五、六年级所占比例为0.6%。由此可见,绝大多数的小学生都有课外阅读的兴趣。

2)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内容及动机。通过调查发现,有一半以上的小学生选择童话寓言类故事书和作文等辅导书籍进行课外阅读,阅读的动机集中于“学到知识、增长能力”上。由此可见,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目的明确,阅读动机积极。(如表1)

表1小学生课外阅读内容及动机情况表

(2)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

调查表明,课余时间小学生用于看电视或者玩耍的时间明显多于看课外书的时间,而且,大部分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为30分钟左右,每天花2小时以上时间看课外书的比率很小。(如表2)

表2小学生课外阅读时间统计表

3.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

通过调查发现,96%的小学生希望或者非常希望阅读课外书时有人指导,有主动学习的欲望,而且大部分小学生有做笔记或经常做笔记的习惯,但是三、四年级有11.5%的学生,五、六年级有10.6%的学生从不做笔记,这22.1%的同学值得我们重视。(如表3)

表3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情况表

二、小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认知与行动反差明显。虽然学生对课外书的喜爱程度较高,但是没有落实在行动上。其主要原因有:课外阅读氛围不浓。一天24个小时当中,小学生只有7个小时是在学校度过的,其余的17个小时都在家里度过。处于独生子女家庭的孩子,回家后没有同伴的影响和交流,父母又忙于家务,没有时间和精力陪伴孩子读书,自然没有读书的氛围,导致小学生不愿意进行课外阅读。

2.内容的选择急功近利。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小学生都选择作文类等利于提高考试分数的教辅书籍进行课外阅读,而对于那些具备深厚的思想内涵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能够真正滋养心灵的经典名著却很少问津。究其原因,大部分家长关注的是小学生考试分数的高低,而无暇关注或很少关注课外阅读。除此之外,我国目前考试机制、评价机制也会影响到小学生课外读物的选择。

三、改善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建议

小学课外阅读辅导课篇9

关键词 医学生 课外阅读 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455文献标识码:a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系统抽样方法,从西部某医学院校选择440名医学生进行调查,包括护理、临床、法医、检验、影像等专业的大一至大四的学生,年龄为(21?.06)岁,其中男生155名,女生285名。

1.2 研究方法

经查阅相关文献,结合在医学生中展开的初步调查结果,并咨询有关专家后,自行设计了医学生课外阅读调查问卷,该问卷内容包括医学生课外阅读的种类、时间、地点、习惯、收获等方面,各选项分别采用单选、多选排序及开放式问题等方式。

共发放问卷440份,回收有效问卷400份,有效回收率为90.9%。将数据输入excel软件进行整理分析。

2 结果

2.1 医学生课外阅读书籍花费时间排序情况

该选项,备选答案有:经典名著、小说、休闲娱乐类、医学专业类书籍、考试辅导、其他。医学生阅读课外书籍花费时间依次排序为:医学专业类书籍、小说、休闲娱乐类、经典名著、考试辅导、其他。其中医学类书籍占35%的比例,小说却占23.75%。

2.2 医学生每天课外阅读时间情况

该选项备选答案有:小于30分钟、30分钟-60分钟、60分钟-90分钟、大于90分钟。其中选项各占51.25%、8.5%、11.75%、5.75%。医学生课外阅读时间在60分钟以上的共占18.5%,小于60分钟的占81.5%。

2.3 课外阅读地点

该项包括:教室、寝室、图书馆、家里、书店、其他,依次排序为:寝室、图书馆、教室、家里、其他、书店。其中寝室占42.25%,图书馆占27.5%。

2.4 校园网文献检索阅读书籍的情况

该项有9.75%的人选择“经常”,有51.75%的人选择“偶尔”,有27%的人选择“从不”,有11.5%的人选择了“不会检索”。

3 讨论与分析

3.1 存在问题

笔者调查发现医学生课外阅读存在以下问题:(1)在书籍选择方面,医学类专题的书籍花费的时间多,小说比例占第二,对经典名著花费时间少,这与黄晓明和邢文明等①调查的结果相似,经典阅读量普遍较少,阅读各类书籍花费的时间存在一些问题。(2)在花费时间方面,肯在课外阅读花费时间的大学生较少。大部分大学生每天花小于 1 小时时间用于阅读,与陈缘②的调查相似。经调查发现,医学生阅读课外书受很多方面的影响,其中因为上课和活动而没时间阅读的人占了72.5%。这与何卫华③的影响课外阅读时间主要因素相似。(3)在图书馆的利用方面,在吕文凤的调查中,学生均以图书馆为主要阅读④场所,可是笔者调查得出学生在图书馆阅读普遍较少,在寝室阅读的比例高于教室。(4)对校园网文献检索阅读书籍利用度不高。(下转第133页)(上接第98页)

3.2 意见和建议

3.2.1 丰富书籍的选择,促进各类书籍阅读均衡发展

图书馆可以通过推荐优秀辅导读物,使大学生加深对经典名著的认识和了解,培养对经典名著的兴趣,掌握选择评价和研读的方法,自觉加强经典阅读,这与余昭芬和黄德彬⑤的建议相似。图书馆也应该做到阅读书目所列图书全部有馆藏,并且复本基本适应大学生借阅需要;对未列入阅读书目,但对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作用较大的图书,应尽量做到品种齐全,以提供阅览为主,满足大学生多层次、多方位的阅读需要。教师也应该帮助学生做到阅读种类规范性,武汉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周运清认为,各学院应该有专门负责指导学生进行知识设置的老师,在学生刚进入大学的时候就开始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方向,真正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读书的自主性和规划性。⑥

3.2.2 改善学生课外阅读时间

学生要全面了解课外阅读的意义,合理安排阅读时间,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在阅读书籍的选择上,多读与生活学习相关的书籍,让自己在书上学到的知识能够用在生活中,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学校也应该加强学生阅读态度的引导,这与李艳辉和彭英姿⑦的建议相符,多开展阅读知识讲座,让学生从思想上热爱课外阅读,适当减少课时与活动,主张学生自主学习。

3.2.3 提高图书馆的吸引力同时提倡宿舍文化

图书馆可做相应基础设施改革,给学生阅读提供舒适的环境,建立手机图书馆,让学生阅读不受时间地点的制约。图书馆工作人员应该建立网上“读者推荐目录”,让学生能够快速找到适合自己的书,这样既可以提高图书馆的吸引力,也可以促进学生阅读。立足于现状,可以把宿舍作为课外阅读很重要的一个平台,就是以宿舍为单位,进行阅读指导,推动课外书籍的阅读、评比、交流等。⑧

3.2.4 加强阅读指导,开设文献检索课,帮助掌握科学而有效的阅读方法

学校应该开设一定的阅读文献检索课程,有课堂课和实习课,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简单的文献检索方法,在实习课上让学生自己亲自操作,运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来检索文献,同时加强学生专业阅读指导,让他们掌握科学的方法来阅读,这与白鑫刚⑨的建议有相符之处。

基金项目:四川省南充市川北医学院大学生科研立项项目(编号12075)通讯作者:李莉

注释

① 黄晓明,邢文明,马浩琴,等.武汉地区大学生课外阅读状况的调查与分析.图书馆界,2010(4).

② 陈缘.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与分析——以浙江树人大学为例.软件导刊·教育技术(下半月),2012(4).

③ 何卫华,陈志才,邱广鸣,等.医学生阅读心理及阅读倾向调查分析.医学信息学杂志,2010.31(3).

④ 吕文凤.90后大学生的阅读特点.图书馆学刊,2012(8).

⑤ 余昭芬,黄德彬.医学生课外阅读的调查分析.西北医学教育,2006(2).

⑥ 朱莉.图书资料资产清查工作的实践与探索.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4.4(15).

⑦ 李艳辉,彭英姿.增强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提高学生课外阅读效果——关于大学生课外阅读的调查思考.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9(1).

小学课外阅读辅导课篇10

速读:这是一种快速读书的方法,即陶渊明提倡的“好读书,不求甚解”。可以采劝扫描法”,一目十行,对文章迅速浏览一遍,只了解文章大意即可。这种方法可以加快阅读速度,扩大阅读量,适用于阅读同类的书籍或参考书等。

********************************************

【招生范围】:小学1-6年级,初一初二初三,高一高二高三

【热门课程】:小学、初中、高中各年级各学科同步辅导、数学,英语,物理,化学,作文,语文,历史,地理,生物。小升初、衔接班、托管班、奥数班、中考冲刺、艺考辅导。

【课程费用】:不同年级,不同科目,价格不一,详情拨打免费电话咨询

【上课地点】:选择最近校区,来校区上课!(具体校区见下文)

【上课时间】:周六日、寒假、暑假、平时晚上等时间灵活协商安排!

抚顺学大免费咨询电话:400-0066-911转分机63702(接听时间8:00-24:00)

温馨提示:400免费电话使用方法--先拨打前十位,听到语音提示“请输入分机号码”后按“转分机”后的几位分机号即可。免费咨询了解~从现在开始!

********************************************

抚顺口碑比较好的辅导机构咨询电话(每日前十位拨打400免费热线电话咨询,可享受免费试听课!400询电话使用方法:先拨前10位总机号,听到提示音后再拨后几位分机号即可咨询详情或预约对孩子学业进行免费测评)

1、抚顺学大教育校区及电话:400-0066-911转分机63702

【顺城校区】——抚顺市顺城区

品牌:二十年办学经验!学大教育遍布全国60余城市,充分了解各地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和考试状况

师资:7000余名专职老师!多年担任各年级、初高中毕业班教学工作,部分教师长期研究中考、高考命题和阅卷任务。

ps:每天前五位拨打免费电话咨询的家长,还可以享受免费试听机会哦!

浏览十个广告,不如一个免费电话了解快!

********************************************

教育心得:

主持人:您说得非常对。金鑫:在这个大环境来讲,可能没有触及根本,现在小学1—3年级不考试了,降低作业难度,降低学生的在校时间等等,这些在形式上都是非常好的,确实从量上,从时间上让学生有更多自由的时间。但是如果中考、考试还存在,竞争还很激烈的话,家长也要想办法,让学生能够不要到了初中会非常被动,在这个阶段他们还会想办法继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