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煤炭行业深度研究报告十篇煤炭行业深度研究报告十篇

煤炭行业深度研究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17:32

煤炭行业深度研究报告篇1

关键词:煤炭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现状问题

中图分类号:F275.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2-139-02

当前经济发展迅速,很多煤炭公司片面追求GDp的快速增长,殊不知生态环境正在遭受着变化,我们即将承受经济发展所产生的恶果。《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南》(征求稿意见)于2010年9月由环保部出台,在这一文件中明确指出火电、煤炭、电解铝、钢铁、水泥等16类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需要将本公司的年度环境报告进行,对环境污染物排放情况、环境管理等环境信息要按时披露{1}。对环境会计信息进行披露,无论是对企业的社会公德、责任意识、经济效益,还是对国家的环境资源保护以及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创建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一、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内容和意义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主要包括环境成本信息、环境负债信息、环境政策信息等方面。其中排放污染物的处理,环境控制,场地的修复、恢复等属于环境成本信息;环境负债、环境成本涉及到的计量及确认政策、计量基础都属于环境政策信息;对环境损害事项的说明以及企业对环境损害进行赔偿的要求等都属于其他需要披露的信息。

在环境会计核算体系中,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是当前治理严峻环境问题的重要举措。有关环境方面的风险、政策、成本、负债、影响、目标等都属于环境信息披露的重要内容{2}。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很多公司的经济发展都受到了环境问题的影响,投资者、管理者等为了增强对企业运营状况的了解,更好地对企业的发展前景进行准确预测,逐渐关注到企业环境会计信息。因为与环境会计信息相关的内容在我国传统会计披露中是不涵盖的,所以企业根据传统会计信息进行的披露是不全面的,企业对环境的破坏程度以及治理的有效成果都无法切实呈现出来,相反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则能将这些内容有效呈现出来,从而为企业的进一步举措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二、煤炭企业环境会计要素

1.环境负债。开发前煤炭企业缴纳土地税、土地复垦保证金等义务,关闭废弃物处理厂义务,处罚排放超标废气废物的义务,处理煤炭开采过程中的废弃义务,净化矿井瓦斯废弃的义务等都属于煤炭企业环境负债。

2.环境资产。被企业所控制和拥有,并预期会产生切实经济效益的环境资源都被称作环境资产。根据当前的形势,环保专项存款、环境治理专利技术、煤炭企业购置的污水净化设备、噪音消除设备、应收环境赔款、废弃控制设备、环境许可证等都是煤炭企业的环境资产。

3.环境费用。我国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指出,水土流失补偿费、绿化费、生态环境补偿费、废弃物处理厂的关闭费、对他人人身伤害及经济损害的赔偿、自然环境污染税、煤炭采空区土地税、土地复垦保证金、矿产资源补偿费、排污费、青苗赔偿费、污染事故罚款、环保设施支出费用等都属于煤炭企业应当缴纳的相关费用。

4.环境权益。从国家层面来说有国家财政部拨款,而从煤炭企业自身来说有提取的环保基金。其中国家层面的权益为财政部设置的煤炭公司用于处理矿区环境问题的专项基金,旨在调动煤炭公司积极投身到防治环境污染中去。而企业层面的权益为了促进自身的进一步发展,从利润中抽出一定数额的资金进行环境方面的治理。

5.环境收益。贷款购买环保设施所获得的政府补贴、税收利息优惠,利用废弃物获得的环境收益,投资使用先进环保技术等在增值税、土地使用税等方面获得的优惠,创建生态公业员的环境收益,转让污染权的收益等都属于煤炭企业的环境收益。

三、煤炭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现状

(一)样本

本研究以深圳和上海的所有煤炭上市公司为例,分析研究的依据主要是这些公司在2011年的年度财务报告和社会责任报告。2011年底,深圳上海共有39家煤炭公司,其中有29家属于上海,有10家属于深圳。St贤成是St类上市公司,排除,所以研究共参考38家上市公司{3}。

(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现状

1.披露方式。对38家企业的年报和社会责任报告进行分析后发现财务报表附注、社会责任报告以及董事会报告是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最重要方式,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披露了多个项目。其中在董事会报告中披露的煤炭公司有95.05%;在社会责任报告中披露的有41.95%,同时将环境信息单独列为一章予以披露;在重要事项中披露的有13.22%;在公司治理结构中披露的有5.31%。

2.披露内容。对38家企业的年度财务报告分析后发现国家与环保相关政策的出台政策对煤炭公司的影响,煤炭公司在促进绿色发展过程中所创建的环保计划,煤炭公司对污染防治、节能减排等的投资,煤炭企业对防治环境污染的所有费用。政府对煤炭公司的环保行为给予的资金补助和奖金,政府为处罚煤炭公司的违反环境保护相关规定的罚金,煤炭公司在环境保护中取得的成果,煤炭公司因为环保贡献获得的荣誉都在披露的内容中。

在所有的内容中,披露了环保费用的煤炭公司有82.03%,主要有排污、矿产资源补偿、土地塌陷补偿、绿化、水资源补偿等方面的费用,通常计入管理费用。披露节能专项资金、环保补助、技术研发补贴、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专项奖励等的煤炭公司有68.53%,通常就如营业外收入下的政府补贴。其中除了西山煤电其他公司没有对环保罚款进行披露。披露政策影响的煤炭公司有45.08%。除此之外,兰花科创、盘江股份等11家公司对环保计划进行了披露。金瑞矿业、靖远煤电等11家公司对环保投资进行了披露,例如2011年m花科创共有4943万元的环保资金,在废水氨氮自动监控系统等方面进行了重点实施。披露节能降耗、植树造林等方面的环保绩效的煤炭企业有32.01%。披露环保荣誉与认证的煤炭公司有昊华能源、国投新集、煤气化。

3.披露形式。货币形式、非货币形式、货币与非货币的结合形式是煤炭公司进行环保会计信息披露的重要形式。

从表1中看出,在38家煤炭公司中有大约三分之二在董事会报告中都通过非货币形式对环境会计信息进行披露,主要有环境政策影响、环保绩效等内容,剩下的企业中只有煤气化在董事会报告中进行相对详细的披露。对于重大事项通过非货币形式披露的占绝大多数,平庄能源则通过货币与非货币相结合进行披露。对于财务报表附注,38家公司均通过货币形式披露,涉及到环保补助与奖励、环保费用等。对于公司治理结构以非货币形式为主。对社会责任报告,因为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相对详细,所以通过货币与非货币相结合进行。

四、煤炭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问题

1.程度不够。38家煤炭公司的年度财务报表以及社会责任报告表明,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详尽的煤炭公司有14家,比例不足40%,数量相对较少。靖远煤电等煤炭公司对环境信息的披露过于简单,均以非货币为主。在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时候很多煤炭公司流于形式,作用不大。例如披露的都是国家提高环保标准,从而促使公司的生产成本扩大之类的公众比较容易获得信息,却没有披露那些更为重要的或者将对公司产生不良影响的信息,所以信息披露具有片面性。

2.缺乏第三方借鉴。在38家煤炭公司中,除了中煤能源明确指出年度报告中的环境会计信息属于财务数据,经过了审计,但其中也有统计数据。所有企业在年度报告中披露的信息都没有相关部门的鉴证,所以缺乏一定的可靠性。

3.形式不规范。当前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相关法规体系还不完善,因此很多煤炭公司的披露方式很多。有的公司只进行单一披露,例如只在董事会报告中披露,相反有的公司却进行了多项目披露,不仅在董事会报告中,也在重要事项中进行披露{4}。本研究中,我们发现即使是同一类环境会计信息,企业之间的披露形式也是不一样的。例如在企业有没有被划进环保部门所确立的污染严重企业中,冀中能源等是在董事会报告中披露,平庄能源等是在重大事项中披露。关于货币或者非货币形式存在的一定的随意性。披露形式的混着导致企业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不足。

五、煤炭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建议

1.政府加强监督和引导。企业往往追求的是经济利益最大化,所以那些有助于企业价值的活动会促使企业只追求经济效益忽视其他相关主体的利益,从而在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时候,通常不会进行全面以及真实的披露{5}。所以政府相关部门必须对煤炭企业进行监督以及引导,有效促进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机制的完善,面对重污染行业的关注,要增强关注的力度,对严重污染公司遵守规定的情况进行严格监督,对于无视相关法律法规的公司加强处罚力度。除此之外,因为环境资源本身存在一定的特殊性,所以国家审计部和环保部必须加强合作的力度,有效确立具体的审计标准,从而使环境资源得到最有效的监督。

2.学术界加强研究。对于煤炭公司来说,要想对环境会计信息进行科学合理的披露,需要相应的披露制度予以支撑,然而只有拥有了全面的环境会计理论,制度的创建才会更加顺利{6}。通常煤炭公司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中必须涵盖披露的形式、时间、内容、方法等,从而使煤炭公司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有可靠依据。西方国家对环境会计的研究相对较早,其独立的环境会计核算体系已经确立。而对于我国来说,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相对较晚,所以学术界必须加快对相关内容的研究进程,并在充分考虑到我国的实际情况的前提下有效参考西方国家的相关研究,从而确保相对完善的环境会计核算体系的形成,使煤炭公司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有规可循。

3.公司自身加强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作为容易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煤炭公司,为了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可以组建一个环境保护部门,让其在制定公司环境保护制度时,根据公司排污情r,确立合理的防治措施,确立环保达标考核标准,同时定期考核。熟悉国家的相关环保法规,制定污染及投资和预算费用,按照考核结果奖励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7}。除此之外,煤炭公司还要不断增强公司高管、会计等的环保意识,加强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关系的宣传,使他们对其有充分了解。对于内部审计人员来说,在审计内部环境会计信息的过程中,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而会计人员也要增强自身的核算工作能力{8}。

除此之外,必须尽力完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相关法律法规,逐步完善和统一煤炭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明确煤炭公司环境受托责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增强煤炭公司的环境会计披露机制,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结语

当前可持续发展观念日益深入,环境问题逐渐上升为一个重要的世界问题。在倡导低碳经济的新形势下,煤炭公司面临着艰巨的环境保护任务,在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过程中,存在着披露程度不够、形式不规范、缺乏第三方鉴证等缺陷,为了适应我国政府提出的节能减排战略要求,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煤炭公司必须加强自身的环境信息披露,政府也要加强监督引导,而学术界要加强研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绿色发展。

注释:

{1}田祥宇,贺贝贝.煤炭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以山西省煤炭上市公司为例[J].会计之友,2014(3):81-85

{2}刘阳.我国煤炭企业的环境会计核算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3(12):5-6

{3}张志杰.我国煤炭上市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及对策[J].会计之友,2012(22):62-64

{4}魏晓铭.我国煤炭上市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与完善建议[J].技术与市场,2011(8):404-404

{5}朱涵一,马建南,郑统,等.我国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J].商业会计,2015(8):87-90

{6}王禾雨.我国煤炭类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J].当代会计,2014(3):50-51

{7}赵雄.我国煤炭类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5):33-34

{8}刘慧翮.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与法规建立[J].现代企业,2016(2):74-75

煤炭行业深度研究报告篇2

【关键词】煤炭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问题;研究

一、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概念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是指在会计学基础上对企业社会责任这一问题进行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通过会计指标反映出企业对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和全社会应当履行和已经履行的社会责任的大小,提高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质量,满足企业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从而促进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达到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煤炭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煤炭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不全面

目前,披露企业社会责任的煤炭企业多为上市公司,同一个集团下属的非上市公司以及独立的煤矿企业很少披露企业社会责任信息,并且在披露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煤炭企业中披露的质量参差不及,披露的详尽程度和披露的内容范围也不同。首先,在披露的详尽程度上,查阅2015年相关煤炭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从披露报告的页数上看能够发现质量较好的社会责任报告多达88页,数量较少的仅为22页,并且内容比较粗糙,在员工培训、造成污染的规模和环境恢复、商业伙伴上没有提及,安全投入、资源开采效率等方面的内容较少,有用性不足。其次,在披露范围上,披露内容选择性大,多为赞扬性的文字描述内容,很多语言为正面的积极的内容,很少提及占用了多少自然资源、对企业造成污染、员工工伤情况的负面情况情况。

(二)我国煤炭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形式不规范

我国的煤炭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时多采用在财务报表附注内披露,有部分煤炭企业采用独立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几乎没有企业采用在财务报表内设立社会责任科目这一形式披露企业社会责任,在披露方式上来说一般情况下煤炭企业采用的是非货币的形式。国家对煤炭企业社会责任披露的形式没有强制性要求,各个企业编制社会责任报告的依据不同,这些编写依据主要有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写指南、上交所的编制指引、国务院国资委的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标意见等,多种多样的披露形式使煤炭行业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缺乏横向可比性。

(三)我国煤炭企业披露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缺少定量信息

查看我国煤炭企业披露的社会责任报告,只有个别信息披露质量高的企业还采用了表格和扇形图、折线图等图表的形式,但是绝大多数企业只有文字描述,企业披露信息的质量比较低,没有在员工权利、污染治理、遵纪守法等方面的情况采用具体的量化指标,在措辞表述上一般为:“得到提高”、“做出了努力”这类模糊的词语,很少采用货币计量形式,不能体现出定量计量方法。

(四)我国煤炭企业披露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可靠性低

企业的财务报告需要严格的第三方审计,但是对于煤炭企业披露的社会责任报告却缺乏第三方审计。目前,我国审计主体分为注册会计师审计、政府审计和内部审计,这三种审计方式在审计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上各有利弊,国家也没有统一的针对煤炭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审计准则和审计程序,特别是我国并没有强制要求编制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也没有强制要求对已经编制完成的社会责任报告进行第三方审计,在缺少审计环节下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是可靠性不足的。

三、我国煤炭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根据我国煤炭行业的特点,除鼓励煤炭企业积极主动披露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外,还应当采取法律手段要求煤炭企业披露关键信息,提高煤炭企业披露的质量。第一方面,面对煤炭行业的高危性和重污染性,煤炭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要求是分散在各个法律规章中,缺少系统性和针对性,单凭煤炭企业的自愿性不会使煤炭企业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质量有所好转,必须建立统一的相关法针对性的法律和规章制度。第二方面,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大监督和奖惩力度,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减少企业违法违规的机会,实行奖惩制度,增加企业违法违规的成本我国已经开始着手这一方面,例如: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已经连续四年煤炭行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但是参加评选是煤炭企业是自愿申报的,没有强制性。我国在建立相关法律法规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也是我国煤炭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健全统一的披露标准

现行的编制标准有多种,不同煤炭企业选择的披露标准不同导致煤炭企业编写的社会责任报告从内容、形式、指标都不同,进而导致了煤炭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缺少可比性。并且煤炭企业在编制社会责任报告时由于缺乏披露标准的约束,随意披露文字性描述居多,定量指标偏少,因此在当前情况下有一个内容翔实具有强制性的披露标准极其重要,只有依据统一标准编制的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才是完整的、可比的。我国应当出台一部与会计准则类似的社会责任报告准则,规范煤炭企业的披露行为,增加煤炭企业社会责任跨级信息的可比性。

(三)提高披露的主动性

首先,煤炭企业还没有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意识,作为传统行业它不仅肩负着对政府和责任还应该承担对社会、员工、环境、自然资源等的责任,良好的社会责任意识影响到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应先从企业自身出发,加强员工学习责任意识、学习相关知识能够培养企业的责任意识,进而促使企业成长为一个有责任的企业,在维护企业形象的同时具有良好社会责任的形象也是企业的一项无形资产。其次,煤炭企业在披露社会责任会计信息上缺少主动性的根源可能是缺少相关理论和实践操作,我国在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理论和实践上还处于发展阶段,我国学者应当尽快深入理论研究和丰富实践经验,完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理论基础,是企业相关人员能够尽快的轻松的获取相关的知识,从而提高煤炭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质量。

(四)加强第三方审计

煤炭行业深度研究报告篇3

关键词:陕西煤业化工集团;社会责任报告;信息披露

一、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相关概述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

企业社会责任是一个超出了法律规定范围的广义综合概念,是企业对社会合乎道德的行为。企业的社会责任即是"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应该定义为企业追求有利于社会的长远目标的一种义务,它超越了法律和经济所要求的义务。其目的是要达到股东或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平衡,最终目标是要达到企业长期利润的最大化,这是企业社会责任的核心和实质。具体来说,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企业在创造利润,对所有者权益负责的同时,还承担对员工、对消费者、对社区和环境的社会责任,包括遵守商业道德、保障生产安全、保证职业健康、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大力支持慈善事业、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弱势群体、捐助社会公益等方面。

(二)社会责任的理论基础--利益相关者理论

20世纪80年代,在进行对公司治理结构研究的过程中,产生了公司利益相关者理论,随后这一理论得到进一步发展。利益相关者理论是社会学和管理学的一个交叉领域,是研究社会各相关群体与企业的关系。该理论认为,企业是由各个相关利益者结合构成的"契约联合体"。从一定程度上讲,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企业对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的回报的质量。所以企业利益相关者指的是那些能够影响企业目标的实现或者被企业目标的实现所影响的个人或群体。这个定义把股东、债权人、供应商、消费者、雇员、政府部门、相关的社会组织或社会团体、周边的社会成员等等全部归入此范畴。根据利益相关者与企业联系的紧密性,学者将其从社会利益、所有权和经济依赖性三个不同角度对企业利益相关者进行分类,分为对企业所拥有所有权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有依赖性的利益相关者包括债权人、经理人员、供应商、员工等等以及与公司在社会利益上有关系的则是政府、媒体、公众等。

对于煤炭企业而言,除要对员工、消费者、管理者、债权人、供应商、销售商、相关的社会组织和社会团体、周边的社会成员等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外,由于所具有的行业性特点,所涉及的利益相关者更为广泛和复杂。由于煤炭是国家的重要能源,与国家经济和国民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其利益相关者还应包括确保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能源安全。与此同时,矿工的生命安全和权益更是最大的社会责任。

(三)煤炭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必要性

煤炭企业由于行业本身的特点,相对于一般企业,煤炭企业肩负的社会责任还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体现在生态环境和安全生产两大方面。上市公司由于受到更多的监管,并起到行业标杆的引导和示范作用,因此,煤炭行业社会责任的特点在其上市公司体现得更加突出,更受利益相关者的关注。

第一,在生态环境方面,公司对煤炭的开采、加工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需要煤炭企业披露环境信息。由于煤炭企业主要开发的是非再生资源,目前我国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率普遍低,所以在开发过程中对生态资源的大量使用、对环境造成污染破坏,在煤炭企业加工的过程中又造成三废污染、噪声污染,不仅破坏了生态平衡,许多情况下也威胁到社区居民的身体健康和正常生活秩序。这与政府倡导的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企业相违背。所以煤炭企业应对该类环境信息进行披露,以反映其在履行对政府和社会责任时所做的努力。

第二,从安全生产方面来讲,煤炭行业是高危险行业,同时又是特殊作业环境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需要煤炭企业披露安全生产等信息。煤炭开采和生产活动,特别是矿井作业带有很高的危险性。如果安全生产工作跟不上,矿难频发,不仅损害了煤炭企业的社会形象,更严重地威胁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除了以上两大重要方面,在产品质量方面,低质量煤炭在使用过程中具有危险性,需要煤炭企业披露产品质量等信息。煤炭企业同样应对其产品质量信息进行披露,以反映企业在履行对客户或消费者的社会责任上面所作出的努力。综上所述,煤炭企业相对于其他企业而言,除其他方面,应当针对环境投入、安全投入、职工利益、产品质量等方面的社会责任信息进行更详细的披露。

二、陕西煤业化工集团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现状分析

(一)相关部门对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披露的内容的基本要求

全球报告倡议组织的G3标准提出社会责任报告应从社会、经济、环境三方面内容进行披露。经济层面,指机构对利益相关者的经济状况,以及对当地、全国以至全球经济体系的影响;环境层面,指机构对有生命和没有生命的自然系统(包括水、空气、生态系统、土地)的影响。环境指标所显示的机构绩效,与各种输入(如物料、能源、水)及输出(如排放物、污水、废弃物)有关,亦与生物多样性、遵守法规及其他相关信息(如环境支出、产品及服务的影响)有关;社会层面,指机构作业对其所处的社会制度的影响,即就劳工措施、人权、社会及产品责任四个范围定下主要的指标定义。

2008年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的《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方面则要求"上证公司治理板块"金融类公司、样本公司和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的公司这三类公司必须履行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社会责任报告内容至少包括公司商业伦理准则、员工保障、持续发展,保护环境与研发,社会资助。其中主要侧重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工作,分为三个方面内容:第一方面,主要体现在对职工身体健康安全、对所在当地的社区支持、对产品的质量保证等方面;第二个方面,加强环境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工作,主要反映减少并防止生态环境的污染、保护并且提高所在区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水资源;第三方面是指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方面。并强调对于从事火力发电、电解铝、矿产开发等对环境影响较大的公司,还应该披露相关得周围生态环境的信息,并且重点加以说明公司在环境保护投资以及环境保护技术等方面的情况。比较特别的是上海证券交易所第一次提出的上市公司在年度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当中披露得每股贡献值,并提倡上市公司聘请第三方鉴证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具体情况。

(二)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概况

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陕西省人民政府为落实西部大开发战略,充分发挥煤炭资源优势和行业整体优势,从培育壮大以煤炭开采、煤炭转化为主的能源化工支柱产业出发,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对省属重点煤炭企业和煤化工企业经过重组而成立的特大型能源化工企业集团,是陕西省能源化工产业发展的骨干企业,也是省内煤炭大基地开发建设的主体。现有职工13万余人,总部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注册资本100亿元。

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公司成立后,在原有企业基础上,通过投资新建、收购兼并、资产划转、内部重组等多种途径,使全资、控股、参股企业发展到60余个,形成了"煤炭开采、煤化工"两大主业和"钢铁冶炼、电力、装备制造、建筑施工、物流、科技、建材水泥、煤层气、金融服务、绿色健康以及后勤服务"等相关多元互补、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经过近几年跨越式发展,陕西煤业化工集团集中了全省煤炭、煤化工方面的人才、资产、管理和技术等优势资源,夯实了资源接续和队伍建设两个基础,突出了自主创新和安全发展,加快了产业升级,调整优化了产业、产品结构,拓宽了产业范围,延伸了产业链,发展了循环经济,企业经济总量和经济规模跃上新台阶,为助推陕西乃至西部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陕西煤业化工集团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内容

我国煤炭企业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报告的内容多是依照深圳证券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内容的结合进行披露的,考虑到煤炭行业安全生产的独重要性和独特性,本质安全也特别被单独作为一章内容被提出。笔者根据煤化集团社会责任报告,认为煤化集团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经济发展:对于煤化集团这一年的经济成果,发展方向的总结,提出了一些科技创新及管理,体现了企业的创新能力以及发展潜力,该项披露涉及的利益相关者主要为股东、投资者。

绿色环保:对环保的关注程度和实际投入力度,对于环保投入方面的具体数据披露,该项披露从定性、定量角度衡量企业环保投入涉及的利益相关者主要为政府、地区。

本质安全:由于对于安全生产的重视和投入程度的披露,与该项披露有关的利益相关者主要为投资者、职工。包括安全知识的教育,生产安全管理和基层落实。

人本管理:对职工权益的保护和人力资源等内容,包括薪酬方面、身体健康方面、职业发展培训方面、人才的引进和培训方面等的关注,该项披露涉及的利益相关者主要为企业的职工。

奉献社会:对公益事业的参与程度,包括对社区的公益事业投入和对社会的公益事业投入及其在这些方面所投入的具体数据的披露,该项披露从定性、定量角度衡量企业在公益事业的投入涉及的利益相关者主要为政府、地区。

(四)陕西煤业化工集团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出现的问题

1、社会责任报告内容不完整

在整个四年的报告中,没有提及任何一方面的负面信息,整个社会责任报告基本上都是正面的措词,贯穿在报告中的大多数都是本集团在社会责任方面承担了什么样的责任,获得了什么奖励,企业的发展速度有多快,政府机构对集团的社会责任方面的赞赏,在绿色节能环保等方面取得了那些成绩,而笔者通过翻阅一些资料,查阅一些关于煤化集团的新闻,发现如下事实:

2011年12月8日,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在山西大同采访时接当地居民举报称:大煤化矿集团(下称煤化集团)在没有取得任何开矿证照的情况下,开工建设年设计产能为1000万吨的矿山--位于大同市左云县小京庄乡的煤化集团马道头煤矿。知情人士透露,该煤矿自2010年冬季挖出工程煤已开始出售至今,当地有关部门一直未能阻止。为了解真实的情况,本报记者前往大同市左云县实地进行了调查采访。(参考凤凰网)

2010年8月25日,大煤化业股份有限公司(大煤化业,601001)2010年中报,2010年1-6月份其原煤产量1576万吨,同比增长23%;商品煤销量达1152.21万吨,同比增加9.3%。而其上半年营业收入为51.64亿元,增长13.8%;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6.32亿元,降低13.07%;基本每股收益为0.76元(按8月份送股之后最新股本16.7亿股调整计算,每股收益是0.38元)。总的来看,笔者认为,该年上半年大煤化业业绩略低于我们之前预期。(参考凤凰网)

值得注意的是,这四年的社会责任信息报告的重点都是放在了社会责任的成就上面,俨然就像一些批评者所说的那样成为一个公关工具。

2、社会责任报告中与G3指标的对应少

G3指标体现了社会责任报告的规范性、国际性。但在煤化集团社会责任报告中有关于G3指标的对应几乎没有,这也就降低了煤炭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在国际上的认知度。

3、社会责任报告中的定量披露较少,影响信息的有用性

在筛选各个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发现,我国煤炭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内容绝大部分是定性分析,尤其是在安全生产,环保及职工权益方面很少从定量角度去加以说明,大大减少了报告的说服力和真实性。同时在社会责任指标体系部分的说明更是少之又少。

4、所披露的社会责任报告缺乏第三方的审验监督

虽然与相比2010年在社会责任报告的第三方鉴证部分除了中国神华一家在社会责任报告中增加了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对其社会责任报告的鉴证报告外,潞安能源也在2011年的社会责任报告中增加了这一部分,但其余企业认为对此部分做出改进,报告的主观性强,真实性、规范性没有保证。这暴露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审计和相关监管环节存在的问题。由于缺乏法律依据和可操作性,因此并没有类似会计师事务所的专门机构对企业披露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进行审计监督,这使得这类信息的公信力大打折扣,信息使用者难免会有企业在"自说自话"的疑虑。

三、强化陕西煤业化工集团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建议

通过对煤炭企业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现状的研究,笔者发现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在社会责任披露中存在诸多不足,并提出如下改进建议:

(一)完善政策法规,规范社会责任披露制度

目前,我国社会责任报告的尚属于自愿行为,煤化集团的社会责任意识不强,截止到2013年5月,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尚未2012年度的社会责任报告,由此可以看出,社会责任报告的大多数公司在内容上存在随意性,所以我国应该加快完善法律法规建设和加强法律执行的力度,从而规范社会责任报告的内容,形式,建立统一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模式,这样可以解决目前陕西煤业化工集团以及我国煤炭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同时,还能推进煤炭企业进行社会责任的信息披露,增加煤炭企业对其的重视程度。

(二)建立统一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模式并加强G3模式的应用

建立统一的披露模式可以增强陕西煤业化工集团社会责任报告的可比性,规范性。同时从当前各界最广泛认可的可持续发展定义的角度出发,号召全世界必须在目前经济、环境和社会需求三者复杂的关系之间达到平衡,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及公众对社会责任报告所要求的可比性、准确性、及时性、可靠性以及清晰性的原则,GRi体系应该为我国大多数企业所借鉴。结合煤炭行业的特殊性,陕西煤业化工集团采用这种模式可以实现与国际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顺利接轨,增强煤炭企业信息披露的国际承认度。

(三)增加社会责任报告中定量信息的披露

企业作为一个经济组织,其承担的社会责任在本质上是一种经济活动,包括经济成本投入与经济后果评价。根据社会责任项目的特点,在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中应采用以定性和定量为主的多种方式进行披露。而在实际中发现,陕西煤业化工集团的社会责任报告内容中大多为定性内容,披露多以文学性描述为主,量化信息的不足使得报告之间的可比性减少、可信度不强、内容空洞。所以通过对陕西煤业化工集团社会责任报告中定量信息的披露可以更具有客观性、可比性、验证性与普遍性,这样使得社会责任报告更具有说服力。

(四)完善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审计制度--第三方鉴证

我国目前的审计主要侧重于财务收支方面的审计,在社会责任报告方面的审计实施的不多,这不利于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监管。如果在陕西煤业化工集团社会责任报告中增加了第三方鉴证,则有助于增加社会责任信息的可信度,并且可以帮助煤化集团改进社会责任报告,使之更加符合公众对社会责任报告的要求,同时更加强了对煤化集团履行社会责任情况的监督力度,保证其对外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的真实性与公允性。

参考文献:

[1]邬娟.社会责任信息披露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6.

[2]杨晓旭.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国内外研究综述[J].科技和产业,2010,(10).

[3]周新颖.我国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社会责信息披露研究[D].南华大学,2011.

[4]周培锋.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内容和形式的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09.

[5]吴淅雨,卜华:GRi体系下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研究综述[J].财会通讯,2010,(5).

[6]王敬勇.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研究[J].中国煤炭,2010,(36).

[7]郭炜,王秋实,陈女.我国煤炭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财会研究,2011,(12).

[8]阳秋林.周新颖.我国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分析[J].南华大学学报,2011,(20).

[9]杨中林.汤鹏.利益相关者与煤炭企业社会责任[J].煤炭经济研究,2009,(8).

煤炭行业深度研究报告篇4

关键词:煤炭企业;财务风险;财务信息化

一、制约煤炭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因素

1.宏观因素

由于煤炭产业在我国能源行业中的基础地位,国家对煤炭产业十分重视,这就使得煤炭行业的发展受到经济、政治、法律等多方宏观因素的影响。只有深刻把握好宏观因素,才能找到煤炭企业永续发展的方向和有效降低财务风险的路径。一是经济环境因素。改革开放35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召开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势头依然强劲,经济发展的质量显著提升,尽管受到国际经济不稳定、不和谐因素的影响,但是,总体经济环境并不会给煤炭企业发展带来巨大风险。二是政治环境因素。稳定的政治环境,对于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当前,我国已进入改革的“深水区”,多种社会矛盾、问题日渐突出,进一步加剧了煤炭企业的财务风险。因此,稳定的政治环境有助于降低煤炭企业财务风险。三是法律因素。煤炭企业的安全问题历来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近年来不断出现的煤矿事故,体现了部分煤炭企业对法律的漠视,违背安全生产相关规章制度的行为还大量存在。因而,法律因素在煤炭企业财务风险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2.市场因素

煤炭市场瞬息万变,煤炭行业的竞争更加激烈。市场因素已经成为制约煤炭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因素。一是行业监督因素。煤炭行业在我国是十分特殊的行业,其受到多个部门的监控,比如国家发改委、煤炭管理局、安全检测部门等。这种多方监管,在起到约束煤炭企业规范化发展作用的同时,也极大地限制了煤炭企业的经营范围、行为等,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煤炭企业的财务风险;二是价格因素。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健全,煤炭价格很大程度上由市场决定,加之国际煤炭价格不稳定因素影响,进一步加剧了煤炭企业的财务风险。三是新能源因素。近年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新能源产业迅猛发展,水电油气、核能等产业的崛起,极大地削弱了煤炭行业的基础地位,促进煤炭企业财务风险不断提升。

二、切实降低煤炭企业财务风险的对策

1.加快完善企业风险管理制度

加快完善企业风险管理制度,是切实降低煤炭企业财务风险的保证。要想促进煤炭企业转型升级,必须扎实推进企业风险管理制度改革创新,把企业的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物力和人力支持。要促进内控岗位授权机制不断健全,进一步细化相关规章制度,比如授权对象、金额、范围等,促进授权规章制度的可操作性不断增强,把部门和负责人的行为限定在规章制度允许的范围内。要不断促进内控报告机制的完善,明确限定报告人、听报告人,细化对报告内容、频次、处理时间等的规定,为财务风险处理提供保证。要着力促进内部控制审核机制不断健全,严格内部批准程序,建立相关责任人追究制度,加大违规操作人员的惩处力度,切实把权利和义务有机结合起来。要建立煤炭企业激励机制,营造“有功奖、有过罚”的工作氛围,切实提升企业员工的责任感,通过不断完善企业内部考核机制,建立财务风险管理效能与绩效工资联动机制,从而增强员工认真从事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

2.大力加强企业内部审计监督力度

进一步强化企业内部审计监督,是切实降低煤炭企业财务风险的关键。煤炭市场竞争瞬息万变,煤炭企业要想实现科学决策,必须强化企业内部审计监督力度,加强财务管理运行监控,促进财务风险预警制度不断完善,加快企业审计机构职能转变,以便及时掌握完整的财务信息。要把财务审计放在企业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建立财务风险管理专门机构,切实肩负起企业财务沟通、监督等环节,加快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机制不断健全。要严格煤炭企业内部审计程序,着眼于财务管理新模式的建构,即把财务监督、评估放在核心位置。要促进煤炭企业财务预算、决算制度改革创新,着眼于审计企业经营行为,建立重大财务事项向董事会报告机制。要不断完善财务风险预警、监督机制,加快实现控制关口前置,从源头上遏制煤炭企业财务风险的扩大趋势。

3.构建财务、业务一体化的信息管理机制

加快健全财务、业务一体化信息管理机制,是切实降低煤炭企业财务风险的重点。新时期要想实现企业的健康发展,必须要着力推进财务信息化建设步伐,更加侧重于财务、业务的有效结合和网络化建设,搭建企业内部财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立集中的物流、资金、信息管理系统,把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当作财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煤炭企业应立足自身实际情况,秉持科学规划、重点突出的原则,引进兼备效益和经济的信息管理系统,通过财务、业务一体化建设,构建集中的物流、资金、信息平台,彻底消除财务信息不对等现象,进一步强化财务信息监管,为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提供信息和技术支撑。要进一步完善财务预算、资金集中管理制度,重点强化对现金流的24小时跟踪监控,将企业各项收支归入财务预算管理体制,促进企业财务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不断提升。通过财务、业务一体化信息管理机制的不断完善,实现业务信息和财务信息的有效融合,为煤炭企业清理应收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结语

财务风险事关煤炭企业转型升级,事关煤炭企业改革创新大局。进一步强化煤炭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对于促进煤炭行业优化升级、促进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只有通过强化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内部审计监督、一体化信息管理机制等方面的工作,才能切实降低煤炭企业财务风险,实现煤炭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煤炭行业深度研究报告篇5

一、基本情况

学习实践活动整改落实阶段正处于春节前后和“两会”之前,工作比较多,任务比较重,加之春节放假,时间又比较紧,为了确保各个环节的工作顺利开展,保证取得预期成效,市煤炭局党组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按照整改落实阶段工作安排(淄煤党发〔2009〕2号文件),扎实做好整改落实、为民办实事、推进体制机制建设等各项工作。市煤炭局制定了县级领导挂靠联系点制度,局长、党组书记路跃成挂靠煤矿安全监管任务较重的张店和淄川两个区煤炭局,其他县级领导每人挂靠3个煤矿,按照联系点制度的安排,县级领导深系单位悉心指导工作。坚持学习实践活动和业务工作统筹安排,相互促进,元旦春节期间加大了煤矿安全监管和执法稽查工作力度,确保了节日期间全市煤矿实现安全生产,筹备组织召开了全市煤炭工作会议,总结去年工作,分析存在问题和当前面临形势,部署今年任务,省煤炭局卜昌森局长和市政府刘有先副市长亲临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对我市煤炭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春节前夕集中开展了送温暖活动,走访慰问结对扶贫村和离退休老干部以及职工遗属,为他们送去了节日物资。把加强学习宣传贯穿始终,在市局网站设置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专栏,及时转载人民日报系列评论和刊发各类学习资料和动态信息,精心编辑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简报,截至目前已编辑27期。

二、主要工作

按照市委的部署,重点做了以下四项工作:

一是研究制定目标明确、措施具体的整改方案。市煤炭局把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作为整改落实阶段的中心环节,高度重视,主要负责同志作为第一责任人,统筹协调,分管负责同志按照职责分工,狠抓落实。针对前两个阶段梳理出来的问题,特别是在安全监管体制机制以及管理制度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精心研究制定整改方案,认真组织整改。1月17日,市煤炭局以淄煤党发〔2009〕4号文印发了整改落实责任分工,把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中提出的整改措施目标化、具体化、责任化,做到“四明确一承诺”,即:明确突出问题、明确整改目标、明确整改措施、明确整改责任,对整改落实要向党员、群众作出公开承诺。各责任领导和责任科室结合各自分工职责和工作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

二是集中力量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市煤炭局整改方案涉及六大项整改事项22条整改措施。按照整改方案,各责任领导和责任科室、单位选准突破口和切入点,分轻重缓急,突出重点,多措并举,集中精力加以解决。能够立即整改的,立即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明确整改责任、整改措施、整改时间;需要党组出面协调的,党组成员全力以赴,大力支持。在解决突出问题中,市煤炭局注意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务求实效,不搞形式主义。整改方案和解决措施都在市煤炭局网站进行了公示,市局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督促检查。截至目前,已整改完毕和即将整改完毕的有12项,限于种种原因尚未整改的有10项。

三是抓紧完善安全监管长效体制机制和管理制度。进一步做好“废、改、立”工作,出台了“安全型煤矿”升级达标意见(实际废止了原来的验收标准);修订了《淄博市煤炭管理办法》,已报市法制办,对市煤炭局规章制度进行了梳理,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做出规划,分清轻重缓急,抓紧工作。截至目前,文件废止1件,修订3件,新制定3件,体制机制建设初见成效。

四是做好总结和群众满意度测评的准备工作。整改落实阶段即将结束,按照上级要求,2月中旬左右在总结学习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对党组领导班子和所属单位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情况要进行群众满意度测评。为此,市煤炭局及早动手,起草准备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情况的总结报告,为召开总结大会做好准备,以进一步推动学习实践成果向安全生产工作实践转化。

三、主要特点

一是高度重视整改落实阶段工作。路跃成同志作为第一责任人,非常重视加强对学习实践活动的指导,按时参加市委组织的各种会议,并及时向全体党员干部进行传达;分管领导和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认真履行职责,精心组织安排,保证全体党员干部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保证学习实践活动的广泛深入,并取得圆满成效。

二是制定整改落实方案切实可行。淄博市煤炭局整改落实方案主要依据了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所列的18个问题,并参考了领导班子个人查找的问题;同时,吸收了局领导班子2008年度述职报告所查找问题和淄博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刘有先以及市煤炭局局长、党组书记路跃成在全市煤炭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内容中所涉及到的问题。这两个报告、两个讲话都是经过反复征求意见,反复召开会议,反复修改完成的,集中了领导和群众的集体智慧,查找的问题全面深刻,相应的措施具体全面。

三是解决突出问题务求实效。解决问题力求紧密结合全市煤炭工作实际,例如,结合2009年“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年”主体活动,进一步细化分解和落实两个主体责任,出台《煤炭系统安全生产目标考核奖惩办法》和《县级领导干部挂靠联系点制度》,层层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进一步强化了各级煤炭管理部门和煤矿的安全意识和岗位责任。

四是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积极稳妥。无论是修订《淄博市煤炭管理办法》还是“安全型煤矿”标准升级,都建立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符合全市煤矿工业管理的实际,符合上级主管部门和市委市政府的总体工作部署,因而获得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例如,把“安全型煤矿”升级和国家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结合起来,出台《安全型煤矿建设升级达标实施意见及验收标准》,必将促进全市煤矿实现从井下系统到地面设备设施的安全水平再提升。

四、存在不足

一是理论武装工作需要加强,二是集中学习交流时间较难确定,三是支部对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措施不够完善,四是督查工作有待加强。

煤炭行业深度研究报告篇6

关键词:煤炭;地质;勘查;技术;现状;趋势

煤炭地质勘查为煤炭工业提供后备资源保障,并且担负着煤炭安全、开发、利用和保护的责任。目前,我国煤炭地质勘查程度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只有不断完善和提升勘查、采集技术水平,形成新世纪的新型煤炭地质勘查体系,为煤炭工业健康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才能适应现代经济的发展需求。

一、我国煤炭地质勘查技术现状

我国的煤炭地质勘查已经有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在这一百五十年中,我国的煤炭地质工作者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并且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方法,再加上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我国现代的煤炭地质勘查技术有了新的进展。

(一)煤炭资源综合勘查技术

根据不同煤田地形地质的特点,合理选择钻探、测试、遥感、物探等技术手段,利用各种地质信息,然后分析煤层的规律和开采条件,这就是煤炭综合勘探技术体系。并且在勘探过程中利用煤田三维地震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勘探精度。工作的领域也得到了拓宽,以前不易勘探的沙漠、沼泽、复杂山区、水上等都可以进行勘探。钻探的设备也在不断地更新中,绳索取芯和金刚石钻进的技术也基本成熟,空气泡沫钻进、反控定向钻进和潜孔锤正反循环钻进等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再加上钻进参数系统的研制成功,使得我国的勘探技术步入国际领先地位。

(二)煤炭地质勘查信息化程度及“3S”技术普及度显著提高

在煤炭地质勘查的各个领域广泛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从采集野外数据到编制地质报告,基本实现了数字化和信息化,并能够提交电子版地质报告。依托GiS系统平台,建立全国煤炭地质工作程序数据库,全国煤炭资源信息系统也已初步建立。研发煤炭地质主流程信息系统工作已经起步。在煤炭和水资源、煤层气调查和煤矿区环境评价等领域广泛运用遥感技术,并形成了煤炭遥感技术体系。在进行煤田地质填图时运用高分辨率图像使地质填图的效率和精度大大提高。在研究高光谱技术和遥感信息快速提取技术中也取得了显著成绩。

二、我国煤炭地质勘查技术发展趋势

(一)促进煤炭资源综合勘查技术的持续发展

煤炭资源综合勘查技术的应用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相关部门要对我国沙漠地区、黄土地地区等的勘查技术进行科学的研究;其次,要积极探究我国东部地区的深部煤炭资源的勘察方式方法;第三,要加大对复杂地区的三围地震技术的研究,扩大三围地震技术的应用范围。

在我国煤炭资源的综合勘察中,电阻率法影像是电法的重点研究方向,电、核、声的成像是测井技术的难点。我国要在开展煤炭地质的智能化研究的同时,加强对多元地质信息的复合技术的研究,而且要建立科学的地质模型,这样不仅能够提高煤炭地质勘查的效率,而且能够整体提高地质勘查的研究程度。

(二)积极开展全国煤炭资源评价工作

煤炭开采技术是随着煤炭资源需求量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只有新的煤炭需要,才能够促进煤炭地质勘查技术的出现、发展和成熟,因此,应该加强对煤炭资源存储量的预测和评估。在实际的工作中,应该加强对我国煤炭分布评估方法的研究,积极开展煤炭资源评价工作,从而提升对我国煤炭资源的全方位了解,进而能够更好地利用这些资源。

(三)提升洁净煤技术

洁净煤技术是源自于国内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以及时代的发展需求,也是国内煤炭地质勘查的主要技术之一,在国外也是十分常见的。而且技术本身对煤炭地质情况分析需求比其他技术都要高,既包含液化用煤、气化用煤等一些技术,同时还注重技术本身融入液化用煤、气化用煤的技术研究,完整展现煤这种资源的构成,从而有效了解其物理化学反应情况,为资源开发利用奠定科学基础。

(四)加强研究煤矿开采的现代化和安全生产

首先,紧密结合煤田地质研究与煤矿开采,强化评价煤矿开采的地质条件;其次,对于采区三维地震勘探技术进行推广和完善,对资料处理和解释技术进行重点攻关,积极探讨岩石性地震勘查的新途径;第三,加快研制适合于矿井作业和实时处理的矿井物探仪器;第四,建立高产和高效矿井(工作面)地质条件预测评价系统,从而综合评价和量化预测矿井开采的地质条件;最后,对于瓦斯、地下水赋存的地质规律进行研究,充分把握煤和瓦斯突出、爆炸和煤矿水害的突发机理。

(五)X射线荧光技术普及

这类技术比较先进,因为一般情况下,煤矿资源都处于距离地表较深的位置,若运用X射线荧光就能对其参数影响,然后短期内可以获取另外一类射线的反馈,这类射线类似于激光波。而相关人员接收到反馈射线后则可以准确判断煤矿资源在地下的具体区域。若地下矿藏除了煤矿还包含其他资源,技术的效果则更加明显。另外,该技术还能具体估算出煤矿资源的储量,保证针对性开采,减少盲目开采的情况,这样也能有效保护自然的生态环境,所以根据该技术的生态价值以及效率价值,则应当得到广泛普及与运用。

现代煤炭工业的发展,促使现代的煤炭地质勘查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更新。我们要通过创新体制和机制的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增加煤炭地质科技投入,结合诸多信息化内容,有效提高勘查效率,使勘查工作更加科学化,促进煤炭地质勘查技术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卢德芳.煤炭地质勘查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6.

[2]刘国云.浅谈我国煤炭地质勘查技术现状与应用发展[J].科技风,2012.

煤炭行业深度研究报告篇7

【关键词】财务分析;大数据;煤炭运销企业

一、国内煤炭行业发展的新常态对企业财务分析工作提出新要求

1.国内煤炭行业正在经历的全面转型

近年来,受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的综合影响,国内煤炭需求不振,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持续下行,行业亏损面不断扩大,整个煤炭行业进入一个相对较长期间的不景气阶段。行业发展的新常态对煤炭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严峻的挑战。如何在严酷的市场环境下生存并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成为煤炭企业不得不面对的重要课题。煤炭行业的转型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1)转变企业发展观念,从追求规模扩张转变为发展质量的提升。由于煤炭行业“黄金十年”发展期间,企业产能投入快速扩张,导致近年来煤炭市场供求态势日益恶化。为促进煤炭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追求规模扩展的老路已经无法适应行业发展的新常态。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以神华集团为代表的大型煤炭企业开始率先实施减产,并从企业自身管理入手,由注重结果反馈转变为产、运、销全过程控制,全面加强成本管控,并将“价值创造”理念深入到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

(2.)品开发,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由于近年来环境污染形势日益恶化,作为重要大气污染源的煤炭已经日益成为国内公众关注的焦点。煤炭企业如何选择开发煤炭资源,不仅要考虑市场价格和经济效益,而且要兼顾环保因素。因此,大型煤炭企业要加大煤炭洗选和洁净煤技术的研发投入,为市场提供更多清洁优质的煤炭产品。不仅如此,煤炭企业要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延伸产业链,促使煤炭产品由燃料向燃料和原料并举转变,通过煤化工和煤制油等技术手段提高煤炭在企业内部产业中的转化率,多措并举发挥好煤炭作为新型清洁能源和化工原料的作用。

(3)创新商业模式,从销售型向服务型转变。面对国内经济形势持续放缓导致的需求疲软,煤炭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客户对煤炭经销商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商业模式的创新上,最根本的途径是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企业经营理念,通过增值服务为用户创造更多价值,同时获取收益。大型煤炭企业有充分的资源和动能,为客户提供更多个性化的供货方案,以满足客户需求,并实现企业自身的价值最大化。

2.传统煤炭行业财务分析工作的局限性

由于财务人员专业背景及财务分析技术工具缺乏等因素的限制,传统财务分析报告视野相对狭窄,更多关注财务要素对经营成果的影响,对于企业业务数据信息缺乏敏感性,往往是“就财务论财务”,提供的财务分析报告难以对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有效支持。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财务分析基础资料整合度不足。企业基础资料的质量决定财务分析的质量。大型煤炭企业,特别是跨行业的综合能源企业,其生产经营活动包括了煤炭产品的生产、运输、销售、转化等各个环节。其中涉及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海量经营数据。如何对这些海量数据进行有效整合,并从中抽取有效信息进行分析、汇总,形成具有参考价值的财务分析报告,这些都对财务分析人员的职业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财务人员如果没有有效的技术工具辅助,或者缺乏对企业实际业务工作的全面了解,都会影响企业基础资料的有效整合,进而影响财务分析报告的整体质量。

(2)财务比较分析的对比基础相对单一,分析不深入。传统财务分析工作大多企业自身的基于历史数据,从生产成本、转运成本、环节费用、货款回收等多角度入手,结合销售流向、销售煤种结构、煤炭价格等重要经营指标的变动分析,为企业管理者决策提供支持。由于同行业特别是主要竞争对手的横向对比数据来源有限,企业管理者无法站到行业的高度,全面、准确分析煤炭市场走向以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

(3)财务分析测算效率较低,缺乏实时性、科学性和前瞻性。目前,煤炭企业财务分析测算主要依靠office等传统办公软件。在瞬息万变的市场形势下,通过办公软件进行手工测算不仅效率低下,而且与实际业务情况偏差较大。目前,财务比较分析的对比基础大多以预算数据为依据,以不变应多变。而预算编制多基于历史、经验数据,往往流于形式,数据对比缺乏准确性和科学性,很难为面向未来的决策提供有用帮助,分析能力与企业管理需求不匹配。

二、利用大数据拓展煤炭运销企业财务分析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1.大数据概念简析

随着云计算、物联网、电子商务等新兴技术的兴起,大数据概念已经越来越为现代企业管理者所重视。大数据是指由数量巨大、结构复杂、类型众多的数据构成的集合。大数据不仅着眼于“大”,而且具有其自身的特点,俗称“4V”特征:Volume(数据体量巨大),Variety(数据类型多样),Velocity(数据变化速度快),Value(数据价值密度低)。

基于上述四个基本特征,对于大数据的利用不仅仅在于收集数据,而是如何分析数据,并且挖掘出数据背后的商业价值,进而服务于企业的管理经营决策。

2.大数据资源助力煤炭运销企业财务分析的必要性

随着煤炭行业由卖方市场步入买方市场的新常态,煤炭运销企业间的竞争也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从拼价格、拼煤质,到拼成本、拼管理,企业盈利空间受到严重挤压,市场参与者承受着日益严峻的生存压力。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如果企业不能快速反应,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则很容易被竞争对手抢得先机,进而使企业处于更加被动和危险的境地。

大数据资源的特点决定了,煤炭运销企业如果能够通过一定技术手段充分开发这一宝藏,就可以帮助企业获取更多的途径以应对当前不利的市场环境,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帮助企业财务分析从基于结果的分析转向基于过程的分析。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决策,财务分析不单是要分析结果,而是要分析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是什么。大数据资源可以帮助企业从生产经营的全过程进行细化分析,从而使得企业基于过程的成本管控和价值创造理念具有了实现的可能。

(2)帮助企业先于核算进行快速的价值反馈,由月度报告向实时报告转变。大数据资源为企业提供了充沛的信息支持,可以帮助企业破除按月财务分析报告的桎梏,在海量历史数据中快速提炼出有价值的财务信息,使得财务人员按时、按需出具实时报告具有更大的可操作性。

(3)帮助企业财务分析由面向历史向面向未来转变。大数据可以为企业提供实时更新的信息资源,对这部分资源的合理利用,可以支持企业进行更多场景的模拟预测,加强对未来市场的预判,通过高质量的分析以提高财务经营预测的效率与科学性。

3.大数据资源助力煤炭企业财务分析的可行性

(1)eRp等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为煤炭运销企业充分利用大数据资源提供了软件支持。目前,神华集团等国内大型煤炭综合能源企业已经使用eRp系统作为企业业务管理的系统工具。eRp系统具有高度的集成性,可以将业务数据、财务数据、预算数据等进行有效的整合,从而为企业开发大数据资源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2)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平台的兴起,为煤炭运销企业提供了更为广泛的数据来源。随着煤炭买方市场形势的确立,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成为业内的广泛共识,以大宗商品电子商务平台为载体的煤炭新型商业模式随之应运而生。通过与互联网技术的深度融合,煤炭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平台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多科学的选配和运输方案,并配套相应的融资方案,对传统煤炭购销的商业模式形成了强烈的冲击。

目前,大型煤炭运销企业已开始深度参与到煤炭大宗商品交易平台的建设和产品交易中。如果企业在这一过程中能够主导建立相对独立的第三方交易平台,并且能够吸引足够多的第三方交易者在平台进行在线交易,就可以帮助企业获取更多真实的煤炭市场上下游交易信息样本。财务人员就可以在分析企业自身数据的基础上,结合市场其他参与方的交易信息,为领导提供更加全面、详实的经营数据,极大地扩展财务分析的深度和广度。

三、整合大数据资源以拓展财务分析视角的具体建议

尽管大数据资源可以作为提升煤炭运销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抓手,但是如何开发并利用好企业的这一宝贵资源则需要进行慎重筹划和稳步推进,着力解决许多实际问题。

1.全面认识大数据理念,避免陷入概念化的误区

尽管大数据资源具有广泛的开发和利用前景,但并不是说企业可以一步到位的找到打开这一宝库的密匙。就国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来看,一般意义的常规软件工具尚无法在一定时间内对大数据资源进行有效抓取、管理和处理,同样也很少有大数据运用的成功案例供企业参考。尽管人们对大数据抱有很高的期待,但其高昂的研究和应用成本也让许多企业望而却步。

煤炭运销企业在引入大数据应用技术前必须充分评估自身的管理基础和技术实力,树立正确的大数据应用理念,并制定清晰的技术推广战略。企业管理层要将大数据理念充分融入企业文化,在借鉴国内甚至世界先进企业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持续推动相关知识在企业内部的学习和宣传。企业需要对大数据技术推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不确定性抱有清醒的认识,并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制定应对的预案。

2.着力提升企业基础数据质量,培养大数据技术运用的良好土壤

eRp系统作为崭新的现代企业管理手段,能够帮助煤炭运销企业有效整合供应链信息。企业必须以会计核算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为抓手,持续推进eRp系统的深度优化。修订完善管理制度,加强会计信息和报表质量管理,努力实现会计核算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业务、财务系统的一体化,全面提升财务基础信息质量。

eRp系统的持续优化,可以帮助企业将数据颗粒度细化到业务数据层级,使财务部门可以从更丰富的、面向业务的视角进行分析与判断,能够清晰了解哪些生产单位、以何种煤种、经哪条运输线路会得到更多的盈利,从而为企业提升经营业绩、进行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了有力支撑。高质量的细颗粒度数据是稳步推进大数据资源建设的必要条件,也是企业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全产业链分析的基础。

3.加快复合型财务分析人员的培养,为推广大数据运用进行人才储备

企业在推进大数据技术应用的同时,要高度重视相关知识的培训。要以强化能力建设为主线,以提升财务人员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为重点,大力实施骨干人才培养计划。从数据的采集、收集、分析等方面入手,着力培养适应财务信息化发展方向、熟悉企业经营环境、具有战略思维的复合型财务人才。要充分调动财务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帮助财务人员了解煤炭企业产、运、销各个环节的业务知识,并与财务、预算等专业知识有机结合,为大数据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充足的人才储备。

4.结合企业经营实际,选择合适的切入点逐步推进大数据技术运用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和推广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系统工程,对于覆盖全产业链的综合能源企业,其复杂程度更是不言而喻。特别是在当期煤炭市场总体不景气的大环境下,煤炭运销企业还要综合权衡其成本效益比。在大数据技术具体推进的过程中,企业可以考虑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企业可以在系统内部进行遴选,选择管理基础和信息化水平相对较高的单位作为试点,以验证大数据技术的可应用程度,时机成熟后再进行以点带面的推广和应用。其次,可以优先选择企业管理层重点关注的经营领域进行大数据应用测试。例如:在煤炭价格下行风险严重影响企业经营效益的情况下,企业可以在月度利润预测、煤炭运营成本测算等方面加强与专业机构的合作,运用大数据技术开发与之配套的数据测算模型,为管理层及时进行科学决策提供技术支持。再次,在煤炭电子商务领域,煤炭企业在不断完善自有交易平台的基础上,要加强第三方交易平台的尝试和探索。通过制定相对公允的交易规则,以及配套其他的第三方交易商服务机制,持续吸引包括竞争对手在内的外部经销商。在获取足够多的市场真实交易数据样本后,通过整合第三方平台与自有eRp系统的大数据资源,为企业财务分析提供包括采购、运输、销售等全行业的对比数据。

5.持续优化财务分析系统,逐步建立适应当前市场环境的企业决策支持平台

在深度挖掘eRp系统功能的基础上,企业有必要运用大数据技术持续优化财务分析系统,以期使财务分析的决策辅助功能在煤炭市场的新常态下发挥更大的效能,并促使企业实现管理的转型升级。在设计具体的分析测算模型时可以充分结合企业的业务实际及企业管理层决策的关注重点,量身打造高效、实用的财务分析体系。例如:在进行月度利润测算时,可以利用大数据测算模型,在不考虑是否已结算或已收款等财务因素的情况下,跳出传统财务核算利润概念的约束,而就月度实际业务销售量进行可实现利润的科学测算,为公司领导根据销售情况及可实现利润及时做出策略调整提供有效数据支持。此外,为了实现企业成本的有效管控,煤炭运销企业可以利用大数据资源的特点建立煤炭运营成本的动态测算机制,实时、准确的反映煤炭销售的运营成本,包括煤炭采购成本、到港(站)的转运成本、环节费用等,并将各种煤炭结算方式下的资金成本等一并纳入测算范围,帮助财务人员出具具有高度时效性和科学性的成本动态监测报告。

参考文献:

[1]李惠青.大数据技术助力施工企业财务分析浅探.企业管理,2014(01)

煤炭行业深度研究报告篇8

【关键词】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煤炭企业

一、以风险管理为基础构建煤炭企业内部控制的迫切性

1、提高煤炭企业内部管理能力

创建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是企业发展一般要历经的四个阶段。目前我省煤炭企业的发展还都处于成长期,并逐渐走向成熟,存在着诸如职能化管理条块分割明显、多元化产业成熟度低、兼并购行为多但管控又不够适当等“成长综合症”,这主要是由企业职责不清和人才素质差异引起的,迫切需要采取适当的手段提升煤炭企业的管控能力。建立以风险管理为基础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使得煤炭企业形成“自我免疫机制”,通过持续不断的优化各层级之间的管理和责任界面、工作流程,从而使得领导层能够“做正确的事”,执行层能够“正确地做事”。通过对煤炭企业内部各个职能部门和人员进行合理地分工控制、协调和考核,促使煤炭企业内部人员能够认真履行各自的职责,从而保证煤炭企业有序、高效地进行生产经营活动。

2、可以实现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

煤炭企业注重风险管理可以通过明确企业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各层次人员的职责权限,形成有效的监督、约束制衡机制;可以通过完善企业法人治理,从而来防范企业“内部人控制”;可以有效地防范和控制供应商、存货管理和产品销售等过程中产生的市场风险;可以分散和规避煤炭企业在经营、投资、债务、经济合同等活动中带来的财务风险、运营风险和法律风险;同时可以化解和转移煤炭企业在改革过程中发生的重组、兼并、整合等因素带来的制约企业发展的战略风险,在确保国有大型煤炭企业应肩负的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的实现的过程中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3、确保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煤炭是我省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外部竞争激烈的经营环境使得企业不进则退,很多优秀企业都在采取各种手段诸如通过并购延长其产业链,不断加大新技术开发和应用力度,强化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等手段来提高自身竞争能力。通过建设全面风险管理为基础的内控体系,既可以保证业务规范有序地进行,又可以激发管理人员和员工的创新性;既可以控制重要风险点,又可以保留一定的弹性空间。同时对于煤炭企业扩大其综合实力、企业资产规模,提高煤炭企业生产能力和销售收入;增强煤炭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煤炭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对于做优主营业务,积极抢占行业制高点;对于做久企业生命力,培育企业永续发展的“长寿基因”,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以风险管理为基础的煤炭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框架

结合我省煤炭企业的特点,在深入研究国内外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理论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构建了我省煤炭企业内部控制框架体系如下图1:

我省煤炭企业构建内部控制体系的目标是在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引入国际先进的风险分析和识别方法,分析煤炭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环境、机会和威胁,尽量将企业面临的风险所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水平,实现企业的价值最大化。

煤炭企业在建立内部控制体系的时候要注重内控自我评估的建设,并要注重持续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在持续完善阶段,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

1、为防范资金管理风险要构建资金集中管理体系

例如:中国神华为了防范资金风险统一了资金管理和资金运作,从资金预算、资金收支、借款融资和闲置资金运用等方面,建立了目标、责任、关键控制、控制工具、控制方法、报告和检查的流程与制度体系。以账户管理为基础,对各分(子)公司的资金收支实行两条线管理,实现收入全部集中,利用资金预算控制支付,对债务融资及担保进行统一管理,对闲置资金进行集中应用,并对管理过程和风险进行有效监督。

2、打造本质安全型矿井,建立安全长效机制

编制《风险管理手册》《风险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安全文化建设实施手册》等文件,构建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其核心内涵是:通过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和岗位标准,做到风险预控:通过流程和制度建设,确保安全管理措施的落实;建立科学的安全管理考核评价体系,做到持续改进:将安全文化建设与企业的安全管理紧密结合,引领企业向文化管理发展。

3、针对关联交易风险,改进关联交易管理

为了提升关联交易风险管控能力,研究关联交易的监管规定和相关法律,深刻理解监管的要求和思路,进一步理顺关联交易披露流程,明确法律部、投资者关系部和其他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以物流和资金流为基础,从合同到付款各环节的实时监控,建立关联交易监控和预警制度及系统。

三、以风险管理为基础的煤炭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措施

我省大型煤炭企业应从加强制度建设开始,实现制度管人、管事,全面提高全公司的内部控制管理水平。

1、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改善内部控制环境

煤炭企业首先需要建立起与企业发展相协调的风险文化和管理层管理理念和风险偏好协调的风险文化,并把煤炭企业的风险管理目标写入《公司企业文化发展规划》及《企业文化手册》中。在日常管理过程中,要注重保持关键职位人员的岗位队伍稳定,尽可能的使相关措施系统化、程序化、日常化,在发生变动时,要对员工岗位变动的原因进行分析。同时要注重对财务部门、信息处理、财务报告的管理,要以明确的制度来规定财务信息汇报管理的层级和期限,规定上级财务部门应当如何对下级单位财务会计信息的合法性和公允性进行审核;在制度中对财务信息分析的内容做出基础性的规定等。在此过程中,煤炭企业会形成系统、持续的传播机制,有利于员工形成与管理层相协调的风险文化。

煤炭企业要重视人力资源政策,对各个工作职位所需员工进行经验和技术能力的分析,确保岗位任职要求能够与员工能力相匹配。建立高级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与薪酬制度,进行有效的激励。在我省大型煤炭企业中设立和推行员工工作检查和评估的具体办法和制度,及时和准确衡量员工绩效,并予以激励或处罚,在现有的管理制度,设计背离既有政策和程序,应采取的补救措旌和处罚手段。以及规定违规的处罚方式和程序。

煤炭企业还要形成诚信的道德观念,在《企业文化手册》中写入对员工道德与行为规范具体的要求或措施。对诚信和道德的宣传应形成一个制度化、标准化的工作流程,并对于保守公司秘密的具体条款加以规定。

2、构建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

从煤炭企业风险管理的现状和未来来看,要形成一个专业化的风险管理体系。在企业战略发展规划中设定风险管理目标;对风险管理流程进行梳理;制定专岗对风险信息进行初始的收集,对己确认的风险制定相应的管理策略,建立风险预警体系。设立综合风险管理控制部门,在公司各部门、各下属单位尚未建立风险管理的工作组织体系。确保我省大型煤炭企业及时、全面、有效地收集风险信息并进行有效地处理,以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和应对风险。形成风险信息收集、处理机制,对风险管理进行监督与改进。包括:有关部门和业务单位的定期自查和检验;风险管理职能部门的检查和检验;内部审计部门至少每年一次的监督评价;可聘请外部单位进行监督评价及提出建议。

3、应对重大风险,开展流程管控

(1)确定重大风险。根据风险与公司价值链管理的相关性,总结归纳曾发生的风险事件,参考国资委的风险评价标准,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针对内外部环境及运营方式发生变化情况下可能出现的各种重要风险,进行初始风险评估和剩余风险评估,确定主要风险,在此基础上,进行优先级排序,进而确定了公司面临的重大风险:战略决策风险、国家政策风险、投资管理风险、关联交易风险、资金管理风险、分/子公司风险、运营安全风险、电力市场风险、煤炭市场风险。

(2)制定管控流程。针对主要风险特别是重大风险,按照重要性和示范性原则,公司确定重要管理与业务流程,涉及公司总部和多个职能部门,流程的主要负责部门、涉及的主要风险和风险类别。重要管理与业务流程包括:定期信息披露流程、持续性关联交易管理流程、项目投资决策流程、年度建设与改造计划流程、投资项目后评价流程、资源选择与获取流程、总体战略规划编制流程、年度生产运营计划制定流程、经营预算编制流程、资金收入入账流程、资金支付流程、借款筹资流程、薪酬管理流程、公司购并业务流程、科技创新项目管理流程、安全监督检查与隐患整治管理、日常调度业务流程、月度调度业务流程、突发事故处理流程、生产装备管理流程、铁路运输组织(运行图)流程、工程项目设计及概算管理流程、采购计划管理流程、煤炭销售年度/月度价格制定流程、煤炭装船销售流程及煤炭销售结算流程。

(3)开展流程管控。公司依据重要管理与业务流程,明确了流程中的主要风险、控制重点、控制活动及其评价方法和责任主体,据此开展流程管控活动,有效控制公司面临的主要风险。管控流程见图2。

4、设立良好的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是帮助管理层确保风险对策得到实施的政策和步骤。包括一系列的活动,诸如批准、授权、证明、协调、检查运营绩效、资产安全性以及职责分工,企业在制定控制活动时关键就是要针对关键控制点。

(1)强化预算管理。贯彻预算的刚性原则,预算一经确定,在企业内部必须严格执行。预算控制要以成本控制为基础,以现金流量控制为核心,通过实施重点业务控制和现金流量控制,确保资金运用权力的高度集中,形成资金合力,降低财务风险。消除预算执行的随意性,并将对预算的考核与员工的薪酬直接挂钩,从而保证全面预算的落实和公司经营活动目标的实现。

(2)实行资金集中管理。建立起“集中存、集中管,集中用”为核心的财务集中管理运行模式。减少煤炭企业整体的银行账户,盘活资金存量,提高资金效益,把握资金投向,使我省大型煤炭企业能够从总体上把握资金运作效果、筹资融资情况和自身的财力,为扩大规模、调整产业结构、增强投资等重大决策提供依据。煤炭企业应制定结算风险管理制度和资金流程控制制度,规定各种结算方式的具体操作规程。为规避资金支付风险,坚持资金预算财务部门从计划,合同、单证上进行严格审查把关,对没有列入计划、没有订立合同或单证不全的款项坚决拒付。

(3)加强信息系统控制。建立统一的集中信息系统,及时掌握各企业动态,切实做到总部对各级企业主要经营活动的监控和集中管理。制定具体的信息系统组织结构图和完整的职责分工,对信息系统进行管理架构的构建和人员职责分工,确保管理的可靠性。设置一个适用于整个煤炭企业范围内的信息技术管理的一般性规定。制定信息技术控制方面的应急和危机管理办法,灾难补救计划,有效应对危机突发事件。对各项应用系统的控制上,进行统一的内部控制制度设计。

(4)完善组织人员和业务控制。设置股权管理工作具体的归口管理部门,股权信息管理及价值分析的工作安排具体的岗位职责。规定总部各业务管理部门收集子公司业务相关的信息,及时地更新。加强子公司业务协调避免同质化和同业竞争问题。

5、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

(1)增强煤炭企业的风险防范意识,重视控制文化的建设。内部控制的建设不仅要在硬件上下功夫,也要在软文化方面齐头并进,必须大力宣传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意识,让控制思想深入人心,成为企业人人自觉的行动。(2)完善煤炭企业领导责任制度,建立煤炭企业内部控制报告制度。我省大型煤炭企业领导对于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健全有直接领导责任,煤炭企业领导的不重视是企业内部控制完善中一大障碍,必须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相应的煤炭企业领导对内部控制的责任制度,使煤炭企业内部控制的责任有所落实。(3)健全我省大型煤炭企业治理结构。明确监督主体,解决煤炭企业所有者缺位的现状,同时完善企业治理结构,才能使煤炭企业的内部控制从根本上得以改善。

6、建立畅通的信息沟通机制

建立起内部沟通的机制,信息沟通的工作制度化、系统化,将信息沟通作为各级管理人员工作执掌的一部分。在我省大型煤炭企业内部形成信息共享机制。例如,总部各管理机构的信息做到与被管理单位的信息同步。设立对重大事项信息传递的制度。对重大事项要有区分标准,对财务信息的汇报程序要有制度性规定等。

7、强化内部控制,改善监督控制

(1)建立系统的内部控制评价和风险管理体系。董事会应该建立风险管理政策和监控程序,包括监测和重新评估风险,以对其目标、业务、外部环境的变化作出反应,对重大失败或不足及时报告,有效调整控制,确保采取补救行动。(2)可开展独立第三方内控体系认证评价,可考虑由外部审计部门进行独立第三方内控体系认证验证评价,披露审计意见,明确建立内部控制、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是企业管理当局的责任。(3)强化审计部门对内部控制的再监督。组织结构的调整,提升内部审计部门在整个集团中的地位,使审计部门与其他职能部门平级(至少平级),增强其独立性,形成审计部门直接对审计委员会汇报工作,审计委员会对董事会汇报工作的体制。(4)提升审计人员的素质,加强人员管理;例如:组织培训,提高业务能力,规定任职期限,设立激励机制。

【参考文献】

[1]毛新述、杨有红: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中国会计学会2009内部控制专题学术研讨会综述[J].会计研究,2009(5).

[2]张宜霞:企业内部控制的范围、性质与概念体系—基于系统和整体效率视角的研究[J].会计研究,2007(7).

煤炭行业深度研究报告篇9

一、新常态下煤炭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

(一)煤炭企业下游市场需求减少

今后一个时期,全国煤炭消费增速将由前十年的年均10%左右回落到年均3%左右,煤炭消费总量和质量控制制度以及一系列政策环保政策的不断出台,更是使得主要消费地区进一步减少了煤炭消费。一是大气污染治理要求限制煤炭消费。国务院明确要求,降低煤炭消费比重,到2017年,煤炭消费比重降至65%以下,这些政策的严格实施,在很大程度挤压煤炭消费的增长空间。二是能源结构优化调整,火电负增长。如2015年1-8月,水力发电量增长5.7%,核电增长33.9%,风电增长23.5%。8月份,火电发电量同比下降3.7%,连续14个月负增长。

(二)煤炭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

“黄金十年”煤炭投资持续高速增长,据国家统计局资料,2006年以来,煤炭采选业固定资产累计投资3.27万亿元,截止2014年底,累计新增煤炭产能30亿吨左右,在建产能超过10亿吨。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煤炭公告产能32.6亿吨/年,同期全国煤炭产量38.7亿吨,超出公告6.1亿吨。煤炭出口国的产能也连年递增,未来这些国家对中国的出口量仍将维持增长势头,短期内不会改变。

(三)煤炭企业内部恶性竞争严重,用户压质压量

在宏观经济疲弱的形势下,煤炭价格下行压力依然很大,特别是煤炭企业为争夺市场份额,大打价格战。在神华、潞安等煤炭巨头降价之后,中小煤企和贸易商为了维持原来的销售量只好进一步降价,下游用户也会借机进一步压价,国内煤炭市场将继续陷入“中小矿价格比大矿低――大矿降价抢市场――中小矿又再将价格降到大矿的价格之下”的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市场煤价不断出现较大幅度下跌,难以控制。

(四)煤矿开采成本差距大,部分产品不适应市场需求

中东部煤炭企业受开采条件限制,采掘深度增加,搬迁成本高,产品售价普遍高于用户通过其他渠道采购的价格,以郑州地区郑煤集团前三季度为例,采煤成本387.83元/吨,而市场电煤平均含税售价277.89元/吨,每吨亏损109.94元,发往省外的价格比其它煤矿高50元,更无法与西部及内蒙地区煤炭企业抗衡,不具备竞争优势。另外,部分煤炭企业受开采地质条件所限,产品比较单一,煤层赋存不稳,预计采碴较多,煤质不能完全适应市场客户要求和环保要求。

二、新常态下煤炭企业营销策略的优化

(一)强化产品品质控制

质量是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更是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立身之本。在当前煤炭市场白热化竞争时期以及企业优质煤炭资源逐渐枯竭的不利情况下,企业必须克服困难,坚定产品质量第一信条,强化产品生产环节和流通环节质量控制,对全员进行产品品质教育,强化员工质量意识,对参与生产和物流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提升,从人入手提高产品质量,重塑煤炭企业在行业内的优良口碑和品牌形象,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优化产品结构

在当前煤炭市场整体供给大于需求的基本面下,要着重研究市场结构供需关系,根据当前煤炭市场需求情况,调整优化产品结构,扩大结构性供需状况较好的产品比例,压缩结构性供给严重失衡产品比例,通过调结构来减轻市场竞争压力。如,煤炭企业可以加大投资,进行洗煤厂改扩建和技术改造升级,扩大洗煤产品比例,减少洗煤产品比例,提高盈利能力;也可以根据部分省市新出台的环保政策或重点用户的特殊化煤质需求,研发生产煤炭新产品,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打入新的细分市场。

(三)完善价格体系

完善价格体系,做好市场调研工作,按照产品质量标准和行业及地区情况,细化产品价格体系,把价格制定精准程度做到极致,避免因定价不准确造成的市场份额丢失或定价过低造成的损失。

第一,针对煤炭铁路运费对煤炭市场影响较大这一现实因素,研究制定块煤和末煤的分区域定价策略,可以实行两种或多种区域价格,适当降低运距较远的华南和东南沿海地区挂牌价,抵消煤炭铁路运费较高对于这些地区需求的负作用,从而与其他煤炭企业形成竞争优势。

第二,加快推进煤炭结算两票制向一票制改革,实现简化流程降低成本,更好地调控煤炭到厂价,使价格调整的作用更加有效,同时也能享受铁路运费下调带来的溢价。

(四)增加煤炭营销渠道

在当前煤炭市场形势下,拓宽企业营销渠道可以打开一些传统渠道未涉及到的市场,扩大产品客户群,增加产品销量。煤炭营销渠道单一,急需在以下两方面建设煤炭营销渠道:

第一,煤炭企业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营销的同时,应加快建设量身打造的专属互联网销售平台,平台要具备功能齐全、操作便捷、用户体验优良、融入物联网技术实现货物实时跟踪等特点,做成煤炭企业电子商务平台的样板和标杆,以吸引潜在用户群体,开拓煤炭市场,同时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流通效率。

第二,引入有实力的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煤炭中间商,签订互惠协议,对于中间商可以按照以价换量的思想进行让利,在价格上对中间商进行倾斜,按低于市场价格供货,给予中间商适当的利润空间,让中间商去开发煤炭下游市场,把中间商这一渠道作为传统营销渠道的一个补充。

第三,调整目标客户群体,针对电力行业对无烟末煤需求的下降,未来目标市场调整要在抓住原有用户的基础上有所侧重。与耗电大户并有意愿建设自备电厂的企业投融资合作建设60万千瓦以上无烟煤机组并给予适当的让利;自建坑口电厂,变卖煤为输电,扩大煤炭自产自销比例,抵御市场风险;加大洗末煤的生产力度,把一部分末煤转为附加值更高的洗末煤销售。

(五)完善价格调整机制

价格根据市场供需和竞争变化的及时调整,可以有效防止市场份额的丢失及因价格未及时上涨造成的收入损失。煤炭企业要尽快完善价格调整机制,减少价格对市场变化的反应时间。

第一,高度重视并尽快改革企业决策机制,进行分级授权,把煤炭定价权下放负责煤炭销售外运工作的运销处,企业领导层保留否决权。

第二,加强市场调研工作,准确及时搜集市场情报,准确分析市场供需变化,科学研判市场走势,为价格调整提供信息和数据支撑。

第三,运销处每周召开市场分析会和定价会,在充分分析市?鲂问坪屯?行业者的基础上,开展定价讨论,形成价格报告,运销处班子成员进行表决,半数以上赞成则通过,处长作为经营负责人有否决权,解决价格调整不及时以及不到位的问题。

煤炭行业深度研究报告篇10

关键词: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

一、我国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现状

本文从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中选取了30家煤炭行业的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上市公司(剔除St、*St公司)并对其进行分析,发现我国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存在以下特点:

(一)披露方式随意,信息分布散乱

目前企业常用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式有:年报、社会责任报告和招股说明书等,可大致分为两类:独立报告和非独立报告。独立报告指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位置独立于传统会计报告的模块,以社会责任报告的方式进行披露;非独立报告指的是环境会计信息内嵌于传统会计报告的披露方式。

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的环境信息披露情况看,环境信息没有固定的披露方式,有的在企业年报和招股说明书中披露环境会计信息,也有的在社会责任报告中单独披露。除了社会责任报告中的环境责任项目下披露的环境信息较为规范外,上市公司披露的环境信息具有极大的随意性、信息披露位置混乱、缺乏明确的分类、内容多有交叉重复之处,不仅增加了信息使用者查找信息的成本,也为投资者利用信息进行分析决策带来极大的不便。

(二)环境信息的内容质量不高,信息含量较低

1.环境信息披露不充分

煤炭行业作为环境高污染行业之一,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煤矸石、污水、废气等废弃物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具有重大影响,上市公司对该类信息的详实披露对于信息使用者了解企业环境治理情况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目前中国煤炭行业上市公司对于该类污染物的排放量、对环境的影响、为此付出的环境成本(包括内部成本及外部成本)等信息的披露轻描淡写,可用信息量少。

2.选择性披露信息,倾向性明显

煤炭上市公司倾向于选择性披露利好消息或者容易搜集的信息,如环保政策和计划、环保产品和服务、环境责任和义务、环保投资、环保补贴、环保奖励和荣誉、排污费、绿化费等。而对于对企业不利的消息,如对污染物的治理、罚款、环保或有负债等项目披露的则一笔带过或只字不提。选择性信息披露不利于信息使用者全面了解公司当前或未来的环境风险,影响投资者的投资决策。

3.以定性信息为主,说辞空洞

目前大多数企业披露的环境信息以定性信息为主,文字描述占了大半江山,以客观的数据、图表、图片等为载体的信息比重偏低。缺乏数据支持的文字描述难免让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真实性产生怀疑,同时也不利于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进行量化分析和对比分析。另外,在企业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中,诸如企业的环保政策、环境目标、环境方针等信息被反复强调,且大多用描述性的语言进行披露,说辞空洞而信息含量低。

(三)环境信息缺乏公信力,不利于形成市场约束

由于我国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面制定的规定较少,未形成系统的环境会计核算、记录和披露体系,因而企业在环境信息的披露方式和内容方面具有很大的选择空间,信息披露具有随意性。同时,企业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缺乏相关部门的监管,信息的合规性和真实性受到质疑。当前,大部分企业的环境信息并未经过第三方机构的鉴定,环境信息缺乏公信力,利益相关者无法利用信息形成对企业环境治理行为的约束。

二、探讨影响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原因

(一)影响环境信息披露的外部因素

1.环境会计理论不成熟,环境信息披露的制度未成体系

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对环境的重视以及对环境会计的理论探究相对滞后。当前我国已有大量学者对环境会计相关理论进行探讨,但是由于研究的重点不够突出,研究设计问题的层面不太深,尚未形成我国特色的环境会计理论体系,研究成果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并未得到充分发挥(许家林,2009)。尽管目前大部分煤炭行业上市企业对环境信息进行一定的披露,但由于尚未制定系统的环境会计准则或指南,企业披露的环境信息缺乏可比性和完整性。

2.政府环境法规不完善,管制政策及力度不够强硬,环境政策的威慑性不够

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主要侧重于企业的污染治理,在企业环保的执行情况和企业缴纳的罚款上更为重视。环境信息法律法规对披露的相关规定比较粗略,使煤炭行业企业对环境信息的披露方式、披露数量、披露内容随意性较大,大大降低了信息的相关性、可靠性和可比性,不能达到环境信息披露的目的。

政府环境管制政策既是政府对企业的污染排放和环境治理行为进行约束与控制的制度安排,也是影响企业环境决策制定过程的主要因素。然而当前环境管制政策未能得到有效实施,主要原因在于煤炭资源是我国主要能源,也是一个地区GDp的主要驱动力,地区政府面临着环境管制和经济发展的取舍,对地区绩效的追求往往削弱管制政策的执行力度。另外,环境管制政策的惩罚力度若低于企业环境治理付出的成本,环境管制政策也是无效的。

3.缺乏独立审计

我国在环境会计信息方面的审计还没有展开,只有个别煤炭企业披露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真实性的鉴定。在企业披露的审计报告中,几乎没有企业提及环境审计方面的内容。这种现象与我国当前环境会计的发展状况有关。当前我国对环境信息披露的相关规定比较粗略,与环境审计有关的其他审计理论还处在发展阶段,无法为环境审计提供侧面支持。另外,由于煤炭企业环境信息的披露具有随意性,且提供以定性信息为主的信息,可量化信息比较少,给审计工作的开展带来一定的困难。环境会计信息没有相关部门的验证,其真实性和可靠性难以保证。

4.社会公众未对此予以足够的重视

影响环境会计信息规范化进度以及煤炭企业信息披露质量的还有社会公众对此的关注度。社会舆论和投资者的环保意识在督促煤炭企业提高信息披露质量的作用是巨大的。虽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逐步深化,但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普遍不高,对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信息的披露要求不高,不能很好地督促高污染企业加强环境成本控制和信息披露,企业的信息披露行为因而不能得到市场有效的约束和激励。

(二)影响环境信息披露的内部因素

1.内部环保意识薄弱,环保投资的成本相对较高

内部环保意识薄弱的企业缺少对环境信息的严密规定,缺少对污染物的准确统计和控制,只核算和报告容易获取的、法律法规强制性要求的或环境内部成本等方面的信息,而对于企业经营活动可能对环境造成的隐患、企业的环境风险、环境的外部成本则不予考虑和控制,更不予以披露。

环保投资具有多元化目标、周期长、收益率低、经济效益少等特点,具有较高的机会成本。在宽松的政府环境管制政策与执法力度下,环保投资的成本往往高于企业短期不治理环境付出的成本,降低企业开展环境治理与环保投资的积极性。

2.内部环境会计信息系统尚未建立

当前煤炭企业披露的信息质量不高,客观数据较少与企业缺乏全面环境成本管理和控制、未建立健全内部环境会计信息系统有关。内部环境会计信息系统指在环境信息管理制度的指导下,专业部门或安排专业人员进行系统筹划和安排统计监督,搜集和分析相关数据,核算环境资产、环境负债并且预测环境风险等,对企业环境成本进行全面管理。没有健全完善的环境会计信息系统作为支撑,企业环境信息难以有效获取,企业披露的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难以保证。

三、完善煤炭行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相关建议

(一)健全环境法律法规,加强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和监管力度,构建统一的环境绩效评价指标

政府要切实加快环境相关法规制度的建立和落实,加强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形式和内容的规范统一,构建合理有效的环境绩效指标和生态效率指标,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将环境成本内部化的治理措施,为企业环境战略控制提供指导。

(二)强化独立第三方环境审计功能,形成完整审计体系

为了保证煤炭行业公司披露信息真实性和可靠性,环境信息需要经过独立第三方的鉴证。独立第三方审计体系包括政府主导的政府审计和注册会计师主导的民间审计。政府审计可以对企业环境信息审核评价,强制其在国家环保部门和省级环保部披露,同时加强民间审计机构的合作,提升注册会计师在环境审计方面的能力。

(三)企业要全面认识和实施环境战略控制,提高环境信息质量

企业管理者要以战略的角度协调企业长期发展与环境保护,将环境内部成本和外部成本纳入环境会计信息系统,从企业价值链实施环境成本战略控制,降低企业整体环境成本,使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构建企业长期的竞争优势。另外,为了向利益相关者传达良好的企业形象,管理者在遵守相关法规基础上衡量成本效益,提高信息披露的质量。

(四)强化社会公众对环境信息披露的约束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