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共享经济行业研究报告十篇共享经济行业研究报告十篇

共享经济行业研究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17:37

共享经济行业研究报告篇1

[关键词]合作馆藏 资源共享 经济政策 产业情报 信息交流

[分类号]G252

1 研究背景与目的

在“两岸三通”以及相关经贸合作协议下,的经贸往来势必更加频繁,这就需要搜集、分析与使用两岸的产业讯息。在此需求面上,信息服务机构将顺应时势、逐步发展:①两地的产业讯息汇集(两地共同发展寄存、数位化与知识管理的合作);②两地的产业资料整理(识别不同可信度、专业度、影响程度与质量等级的资料);③建立两地的产业研究基地(让两地专家学者能够方便的获取、交流、共享信息)等机制。

合作馆藏建设是发展特色馆藏、馆际合作、资源共建共享的一种有效方式,海峡两岸图书情报学界各有不少相关研究。例如:张秋比较台湾地区的藏书发展政策;索传军和袁静研究电子馆藏发展政策;罗莹研究非资金购买的高校文库发展策略;邱子恒研究文献使用率在馆藏经费的案例;吴明德建议除了加强馆际间的资源共享也要提升彼此支援能力;林巧敏和陈雪华梳理了电子资源馆藏的5个发展方面。这些研究不仅使得作者产生上述需求面与供给面可能交会在合作馆藏的想法,也为本文进行了大量理论奠基工作。

但是,目前两地合作存在许多实践难题:①有合作意愿与需要的双方缺乏彼此认识;②可供参考的两地合作经验较少;③上述两项原因使得合作模式较难建立。针对上述困难,本文提出:使用文献汁量法来了解双方供需而;在第三地的非营利和非官方机构进行合作(例如:香港城市大学图书馆);从馆藏建没与信息服务,逐步发展两地合作模式的方法。

在传播学中,有所谓“内容分析法”的社会科学研究与应用,主要是针对新闻进行词语的量化分析,在图书馆学中,有所谓“文献计量法”,主要是针对图书和文章进行作者数量、词频统计、引文数量等分析和模型验证(关于文献计量、信息计量、科学计量的定义和区分,请参考tague--SutcliffeJ相关论述)。在信息交流学中,为求理解传播者、被传播者、信息、噪音和环境等信息交流五要素的目的,这两种方法被用作文本挖掘(textmining)的最基本手段。

本研究原先计划采用科学计量方法。科学计量学是基于引文分析的领域可视化研究所衍生出来的新学科,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分析科学文献,对科技交流进行量化研究。通过一些特殊方法,科学计量学已经广泛应用于测量科学进步与科学家行为的研究中。然而,目前的科学计量学尚未有针对没有引文数据库的灰色文献进行内容评量和分析,采用科学计量法并不能满足本研究欲达成合作馆藏的研究背景与目的。

故此,本文对“中华经济研究院”(以下简称“Ci-eR”),这一对台湾地区经济政策发展提供研究报告之一的情报机构,进行其研究计划报告的文献计量与内容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大学图书馆与经济政策研究所的共建共享馆藏计划。使用文献计量与内容分析来促进馆藏发展的过程,可以作为其他图书情报工作的参考。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对象

CieR的研究计划成果报告偏重:①台湾经济发展的政策研究;②台湾重大经济与产业政策的议题倡导;③台湾产业发展策略的知识与分析。

2.2 研究方法

文献计量是根据元数据格式,对其元数据内容的描述统计分析,其研究范围为特定数据库或特定文献表格。CieR的研究计划清单,即研究范围,在CieR研究计划清单中的计划编号、所、计划名称、委托单位、出版年、空白栏位(备注)等,即元数据。元数据下方所标示内容,如表1所示:

表1即元数据内容,亦即本项文献计量的分析单位;而内容分析则着重对关键词语的抽取和统计。

2.3 研究过程

按照研究目的,对CieR的研究计划清单先进行文献分析(量化分析),再对网络资料进行内容分析,最后进行合作案建议。研究步骤如下:①数据收集,对网络上已有的CieR研究计划清单下载;②数据清理,在网络上一一核对1232项元数据内容,并补充“备注”栏位;③数据分析,对CieR研究计划清单和已公开报告,进行分析;④图表生成,对分析结果用直方图描绘,并予以解释;⑤提出建议,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发展合作的政策建议。

本文采用文献计量法与内容分析法,但研究定位是案例研究(香港城市大学图书馆的数据库系统与ci,eR的研究计划报告)。另,数据源(http://cier.edu.tw/sp.asp?xdurl=publish/web/plan―list,asp&ctnode=99)是支持openaccess的机构网址。数据采集日期为2009年9月24日,最后访问日期为2010年1月lo日,后续研究人员可重复验证。

3 结果

根据研究方法与研究过程,分述如下:

3.1 累计30年来的文献增长

根据CieR所提供的网络资料,经过计算后,有几项值得注意的结果。计算结果可以作为讨论合作计划的思考点,如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最近10年CieR的研究报告,每年大约生产120篇左右,因此未来合作计划中可以注意每年120篇的工作量和预算。

3.2 累计30年来每月出版量

CieR累计30年每月出版量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报告截止日(同时也是提交CieR图书室的日期)集中在6月、7月与12月,未来合作计划可以考虑在每年2月和8月进行报告寄存的工作。

3.3 主题类别及其政策建议模式

根据CieR的特性:对照不同类别的研究所可将研究主体划分区域类别,对照经济类别的分类可将研究主题划分为主题类别,对照研究方法可将研究主题划分为报告形式,对照委托单位的性质可将研究主体划分为若干其他政策。

结果显示,CieR交付的报告中,区域类别依次为:台湾、大陆、美国、日韩、亚太、欧盟和中美洲等。主题类别依次为:贸易、税、农业、服务、能源、科技、国际经贸、技术、创新、金融证券、信息、电力、电子、商业、绿色环保等。报告形式依次为:XX研究、XX计划、XX的影响、XX分析、XX政策、XX策略、XX评估、XX调查、XX措施、对XX的探讨、XX专案、对XX的对策等。其他政策有:产业、中小企业、wto、台商、外商、知识经济、产值、海关、国营事业等。

按照清单上的计划名称进行分析,获得如上结果。数量和累积数量的排名,虽不能全然代表CieR的研究方向与方式,但可反映若干类别与偏好,本项分析值得

作为图书馆导航的参考,以利学者使用此类文件。

3.4 研究所报告占有率及其研究价值

根据清单上的研究所代号:0-院方名义、1-第一研究所、2-第二研究所、3-第三研究所、4-能源与环境研究中心(曾废止,近年复设立)、5-经济展望中心、6-财经策略中心、7-日本中心、w-台湾wto中心。计算1214笔报告如表3所示:

根据分析结果所显示的报告数量比重依次为:第三研究所、第二研究所、第一研究所与台湾wto中心。第三经济研究所是以台湾地区的总体经济、货币金融、财税、经济发展、产业经济、人力资源、自然资源、社会福利等为主。第二经济研究所是台湾及中国大陆以外世界各地区的区域研究。第一经济研究所是大陆地区的经济研究、学术活动与经济信息服务。

相对于1981年所成立的三个研究所,中华经济研究院的台湾wto中心始自2003年9月,受经济部委托办理“国际经贸事务研究及培训中心(简称wto中心)”计划,其报告数量近5年来大幅增长,也反映了台湾近年来所关心的对外经贸政策走向。

此项排名虽不能代表台湾经济政策的优先顺序,但可反映若干台湾经济政策的偏好,本项分析值得作为图书馆导航的参考,以利学者使用此类文件。

3.5 计划主持人及其研究方向

研究计划报告的合作,需要研究人员的同意,在此需要主要研究人员的资料和对个别分析其影响力,因此针对计划主持人进行分析,如表4所示:

由表4可知,主持研究计划超过20篇报告产量的-作者依序是:王建全、刘大年、吴惠林、王素弯、陈信宏、顾莹华、萧代基、杨雅惠、温丽琪、刘孟俊、杜巧霞、王京明、王俪容、连文荣、史惠慈、陈章真、欧阳承新、温蓓章,这18位学者各有不同的研究方向。

4 讨论

综上所述,合作案的建立有助于获得CieR优质文献:①台湾区域经济的发展;②台湾产业政策的制定;③两岸经贸政策的走向;④台湾对美日韩的研究;⑤台湾参与国际上经济贸易组织的评估与策略。

根据产业讯息汇集、产业资料整理及产业研究基地的行动目标,拟定3个步骤与9个细节,分述如下:

步骤一:两地出版品交付。包括:①整理历年研究报告的文献记录(作者、出版日期、主题、关键字、专桉编号、摘要、密级时间);②标示文献的使用对象限制和推荐;③分阶段地传送文献。

步骤二:出版品数字化建档。包括:①编辑文献数据与使用权限数据(文献数据包括:作者、出版日期、主题、关键字、专桉编号、摘要;使用权限数据包括:密级、密级时问、允许存取号码);②扫描、建档、保护、保存、监督和检查;③数子化档案交付和信息系统规划。

步骤三:两地信息系统管理。包括:①抽查数字化档案的完整性(是否缺页扫描、扫描不清楚、输入档名错误、输入档名不完整、新增条目的用语统一、条目的正确性);②开发检索和流览系统;③同时启用并妥善保管。

未来研究,建议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着重:①完成纸本研究报告的数字出版品典藏;②完成文献及检索系统建置;③完成数据库的更新与使用规范。使得双方共同达到出版品异地寄存、数字资源典藏、资料库建档与管理。

5 结语

如上文所述,信息传播学是图书馆学和新闻传播学的交叉学科,主要探讨信息在传播过程中的作用以及透过量化的信息分析,来解读传播5要素的本质。

在本研究中包括:合作双方,即指传播主体(Ci―eR)和客体(香港城市大学);传播内容(研究报告);情境(合作馆藏的共识);噪音(合作馆藏的障碍)。传播主体与客体双方,相隔两地,需要先从表面的了解,挖掘可能存在的现象,再进一步洽谈合作,并据此发展属于双方相互信任的友谊关系。

欲从传播客体的角度消除传播情境中的噪音,达成传播内容的有效互动,需要从客体(哲学中又称之为“他者”)理解主体和传播内容。

CteR台湾著名智库,集聚许多学者专家,名声显著。但是鲜少有人对它进行深度研究,而且因为其神秘感,甚至被误解为间谍机构;其实不然,它是一间汇聚众多资深学者(这些学者往往是大学教授和企业家)的研究机构。其成员在台湾社会里并非隐而不显,反而经常出席各种研讨会,在各种学术性、政策性、公共服务性的公开场合均可与这些学者直接交流。

共享经济行业研究报告篇2

关键词:再担保;信息共享;信息不对称

中小企业在扩大就业,促进国内经济结构合理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由于中小企业资金实力弱、抵押品不足、信息不透明,融资难题一直制约中小企业的发展。我国从09年陆续成立再担保机构,作为担保行业的必要补充,再担保机构主要为增强担保机构的抗风险能力,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是改善信息透明度,逐步提升社会信用基础,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困境的重要手段。

一、结合再担保特点,明确体系建设中信息共享的必要性

(一)再担保的作用及特点。再担保机构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国家为引导信贷资金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更多地投向中小企业,弥补担保机构自身规模小、风险抵御能力弱而设立的。再担保归属于担保行业,具有:准入门槛高,数量较少;资本金规模大,抵御风险能力更强;成立时间短,行业监管标准缺乏,经营模式尚在探索等特点。

(二)信息共享机制构建的必要性。

1、再担保机构自身风险规避的需要。再担保不能脱离担保机构单独存在,中小企业乃至合作担保机构的业务规模、市场环境、经营风险、财务状况等都对再担保的风险控制造成直接影响,信息不共享将导致再担保机构的自身经营风险。2、促进再保体系壮大,提供深层次服务的需要。一是有利于在再担保体系内部建立客户资源共享池,形成统一的风险控制标准。二是识别并及时共享信用记录不佳的客户信息,降低体系成员间共发性、传递性风险。三是通过共享的客户资料,可以提高担保业务运作效率。3、抵御再担保行业竞争的需要。跨区域性的担保机构进入再担保领域将迫使再担保按地域划分各自领土的格局打破。信息共享机制的建立将会使现有的体系成员间合作更紧密,提高同行内的竞争力。4、有利于社会化信用体系的逐步建立。信息共享机制的建立,有助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建立,建立银行等资金来源提供商与中小企业之间良好的信用关系,提高中小企业的信用观念,从而促进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及完善。

二、信息共享的范围及使用方法

(一)信息共享的范围。信息共享机制主要为整个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供应链服务,可以对整个供应链条上再担保的上下游客户提供服务,包含:再担保体系成员,银行、信托、证券等多渠道资金提供者,甚至是再担保的各类监督管理机构。

(二)信息共享的内容

1、建立企业、担保机构的信用评级标准。按照中小企业的行业类型、营业额区间等条件,设立多个信用评价模型。建立包含:财务因素、外部评价、企业内部管理评价、信用预警等四方面的评估体系。采取量化模型及定性打分相结合的方式,建立较为全面的评级标准。2、建立客户信用数据库。通过多种手段吸引体系成员将中小企业客户全生命周期的信息提供给共享平台。共享平台通过一定的权限分配,授权给体系成员使用。3、建立失信客户数据库。动员体系成员将自身代偿及追偿情况提供给信息共享平台。共享平台经过数据核实,在第一时间给有权限的体系成员,提醒体系成员关注个体及行业类担保风险。4、建立定期体系发展报告制度。将体系成员共享的客户及担保项目信息,进行统筹规划。结合行业的前瞻性研究,设计再担保体系发展报告,定期公布。将再保体系内服务的各行业、各地区、各类融资渠道的担保信息分析整理后形成分析报告,为体系内担保机构明确自身行业定位、了解行业发展现状、明确自身发展目标奠定基础。

三、金融行业在信息共享方面提供的借鉴

(一)国外金融机构信息共享情况。在征信国家,通过加强客户识别和严格监管等信息方面的努力来降低信贷风险的方法已成为共识。规范中小企业的信息交流的机制采用自愿或公共权威机构强制执行。

(二)国内银行信息共享情况。我国银行业间长期形成的信息壁垒,造成基础数据体系不完备。目前银行对客户信用评级时所能采集到的相关信息比较有限,评级结果直接应用于信贷审批,但评级结论的实用性还有待提升。

(三)再担保机构信息共享情况。江苏再担保通过搭建集中的体系成员共享平台,实现为体系成员提供省域征信信息的查询接口。体系成员可以免费使用江苏再担保的业务系统,定期通过数据报送接口报送数据。体系成员数据集中存放,但客户资料并不共享。

广东再担保协调第三方专业评级机构,为体系成员做信用评级,并依此作为再担保与之合作的基础。利用评级结论,确定可以与担保机构合作的业务品种。但信息共享平台尚未搭建。

四、构建山东特色的再担保体系信息共享平台

(一)明确共享平台中信息采集标准。担保项目针对:合作地区、融资产品类别、服务金融机构、企业行业类别、大中小微企业分类、服务三农、服务高新企业等确定统一标准字典,建立成熟的,成员均认可的共享协议。

通过担保项目保后管理情况的跟踪,密切关注担保合同实施后,企业的还款计划的执行情况,合同履约情况,应收应付款执行情况,银行贷款偿还情况,产品质量,财务状况变化。为担保项目的风险出现提供预判。

(二)制度及管理保障。一是建立信息通报制度。建立包含体系成员、银行信托公司等资金来源提供商的联席会议制度,及时通报重大事项。促进成员及相关服务商的信息共享、数据共用。二是健全信息披露制度。定期向金融办、中小局等监管机构提供行业分析报告,在公司网站商披露不诚信企业名录,把信息共享资料置于社会公众监督之下,防范风险于未然。三是建立信息存储问责机制,确保共享信息的准确度。在共享信息的提供过程中,坚持“谁提供的信息谁负责”原则,严惩编造、提供、虚假信息及未经核实信息的行为。四是建立信息管理的密级,确保信息安全。按照体系成员与再担保机构的合作程度,对信息实行密级授权,防范保密信息外泄,避免对体系成员业务开展造成损失。五是建立完善再担保体系的奖惩与退出机制。对担保覆盖面广、社会效益好、运行管理规范、代偿率低、风险防范和合作良好的担保机构,给予适当奖励;对有不当行为的担保机构以告诫或通报批评,令其限期整改,对违规情节严重的机构坚决清理出再担保体系,维护再担保体系的整体信誉。

五、结束语

再担保作为一种新兴行业,业务模式尚在探索,信息共享对再担保公司凝练自身业务模式,实现融资规模放大的目标具有较强的保障作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可以协助再担保集团、体系成员提高项目风险的判断力,对担保业务开展、业务创新具有实质性提升作用。

参考文献:

共享经济行业研究报告篇3

【关键词】公司治理;利益相关者理论;利益相关者会计;必要性

一、引言

利益相关者会计是由我国会计学者王竹泉教授率先将利益相关者理论引入会计理论的研究中提出的。张智霞(2010)在《利益相关者会计的理论基础》中首次对利益相关者会计的概念做出界定:是指在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指导下,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利用专门的技术和方法,将价值链管理与业务流程管理有机结合,对企业价值增值运动(创造过程与分享结果)及各类利益相关者的权益进行反映与控制,并报告给利益相关者据以做出决策,维护权益、提高效益的价值管理信息系统。

知识经济对传统的、工业经济环境下形成的财务会计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会计环境的变化促使会计“反应性”发展。近年来,随着公司治理理念的日趋成熟和对公司治理的关注,公司治理和财务会计信息之间的共生性逐渐得到重视。会计作为“当今公司治理结构的语言”(JoelSeligman1993)必须与公司治理发展相适应,利益相关者会计因此应运而生。利益相关者会计的产生体现了利益相关者合作逻辑下的共同治理的社会实践的客观需求。

目前我国会计学界对利益相关者会计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其中对利益相关者会计建立的必要性的系统研究尚无人问津,这与企业界日益开展的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实践极不适应。那么,在利益相关者治理的背景下,利益相关者会计的理论渊源是什么?其建立的必要性是什么?本文拟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以便澄清认识,促进利益相关者会计研究的进一步开展。

二、利益相关者会计的理论渊源

――利益相关者理论

利益相关者理论是利益相关者会计的理论渊源,深刻认识利益相关者理论是正确把握利益相关者会计的前提。利益相关者理论(stakeholdertheory)是20世纪60年代在美英等国奉行外部控制型公司治理模式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成为公司治理研究中热点之一。它的发展是一个从利益相关者影响到利益相关者参与的过程,这其中经历了三个阶段:1963年,斯坦福大学研究小组给出的利益相关者的定义是:对企业来说存在这样一些利益群体,如果没有他们的支持,企业就无法生存。人们开始认识到,企业存在的目的并非仅为股东服务,在企业的周围还存在许多关系到企业生存的利益群体。进入20世纪8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弗里曼在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后给利益相关者下的定义是:能够影响一个组织目标的实现或者能够被组织实现目标过程影响的人。这个定义提出了一个普遍的利益相关者概念,不仅将影响企业目标的个人和群体视为利益相关者,同时还将企业目标实现过程中受影响的个人和群体也看作利益相关者,正式将社区、政府、环境保护主义者等实体纳入利益相关者管理的研究范畴,大大扩展了利益相关者的内涵。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经济学家布莱尔对利益相关者定义进一步变化为:是所有那些向企业贡献了专用性资产,以及作为既成结果已经处于风险投资状况的人或集团。利益相关者是企业专用性资产的投入者,只有他们对其专用性资产拥有完整的产权,才能相互签约组成企业。企业契约签订的各方成为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债权人、经营者、员工、政府部门以及与企业结成战略联盟的供应商和客户等。专用性资产的多少以及资产所承担风险的大小正是利益相关者团体参与企业控制的依据。可以说资产越多,承担的风险越大,他们所得到的企业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就应该越大,那么,它们拥有的企业所有权就应该越大,这也为利益相关者参与企业所有权分配提供了可参考的衡量方法。

西方国家对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研究大大深化了人们对企业利益相关者的认识,为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实际运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三、利益相关者会计建立的必要性

(一)适应利益相关者治理下利益相关者对会计信息提出新需求的需要

21世纪公司治理的演进方向――由股东单边治理到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将成为公司治理的发展方向。杨瑞龙,周业安(1997)认为,一个有效率的公司治理结构是利益相关者共同拥有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在利益相关者治理背景下,利益相关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发生重大变化。

从系统论的观点看,会计作为一个人造系统,总是在一定的会计主体中的治理结构下运行的,必然要受到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会计与公司治理结构两者之间是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在传统的股东单边治理模式下,股东和债权人作为会计信息的主要需求主体,而在知识经济时代遵循股东至上逻辑的传统的公司治理已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因此,可以说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出现和迅速发展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它反映了在企业价值创造过程中物质资本重要性日益下降,人力资本价值不断提高的历史发展趋势,这也是与此现实相应的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生命力所在。在利益相关者理论背景下,公司治理中不仅包括股东、管理者,还应该包括员工、债权人、政府等利益相关者。因此,与此相适应,财务报告也应同时满足他们的信息需求。

公司治理的核心内容是在利益相关者之间恰当地安排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形成契约,并且使契约得到执行。企业契约的内容决定了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而信息使用者通过财务报告提供的信息评价衡量所获得的利益和自身的地位,又使其发起重新签订企业契约的行为。在企业契约的签订―执行―再签订的过程中,会计为了满足这一过程中利益相关者的信息要求而需要进行变革,由此也促进了财务报告的发展。

会计信息的披露受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需求的影响,而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需求与公司治理紧密相联。公司治理通过对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的安排,实现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制衡;会计通过信息揭示的方式,反映各利益相关者权益维护情况。因而,会计作为公司治理的商业语言,必须与公司治理发展相适应;同时,会计对公司治理也有反馈作用,促使公司治理向更优的方向发展。现代企业中公司治理正向着利益相关者治理的方向演进,财务报告模式必须适应公司治理发展的需要而进行相应的变革。

那么,当前的财务报告是否能满足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下的对会计信息的新需求呢?当我们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审视现行的财务报告,会发现由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等构成的报告体系是由工业经济时代会计报告演变而来,体现的是对股东利益导向的关注,忽视了其他利益相关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发展的新情况,不能适合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要求,因此应与时俱进、对现行的会计模式进行创新,构建适合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要求的利益相关者会计,通过财务报告揭示企业的各类利益相关者分别作为权益主体所享有的权益信息;揭示企业为利益相关者创造的价值增值及各类利益相关者之间增值分享结果的信息,以适应利益相关者治理下利益相关者对会计信息的新需求,促进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为企业实现价值增值最大化和收益分配关系最优化的利益相关者治理目标服务。

(二)适应实施业务流程管理对会计信息新需求的需要

企业管理理念与实践的变化趋势――由职能管理到流程管理,对会计信息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了适应技术和市场环境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管理的重心从职能部门的权威控制――职能管理转向了业务流程的持续改善――流程管理,以增强自身的弹性和敏捷性,以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先机。流程管理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今天在欧美先进国家这一思想和方法已经走向成熟和完善,并逐渐取代传统的职能管理,在企业中得到普遍的应用,流程管理在国外得到了普遍的应用,成功企业越来越关注自身的业务流程,开始认识到流程和知识是利用其资源取得更高的绩效和价值的关键,流程管理已成为大势所趋。

企业实施业务流程管理对会计信息的提供提出了新需求。在业务流程管理众多的信息需求中,最为核心的便是流程及作业的增值信息,如建立企业过程远景阶段的一个任务就是确定增值活动。可见划分流程、作业的增值与非增值性是流程管理的基础。但目前这种划分主要依靠管理者的主观判断,缺乏必要的信息支持。通过基于业务流程管理信息需求的特点分析,有必要建立一种融合业务流程管理与企业价值增值的新型会计模式――利益相关者会计,通过提供基于业务流程管理的价值增值报告,全面揭示企业价值增值的形成过程,将流程与作业的增值信息作为核心信息提供给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主要是企业的管理者),为业务流程管理的有效实施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持,适应企业实施流程管理利益相关者对会计信息的新需求。

(三)充分调动增值创造者的积极性,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和贝克尔创立了人力资本理论,促进了会计新领域研究的发展和新理论的产生。

知识经济的兴起,人力资本和其他专用性资本的重要性日益提高。“资本雇佣劳动”的观点正向“劳动雇佣资本”的观点转化。在现代企业中,经理分享制、员工持股制已在许多企业中推行。

在知识经济环境下,随着物质资本价值重要性的下降和人力资本所有者地位的提高,企业契约各方的实力发生了明显变化,物质资本所有者的地位开始削弱,人力资本所有者的地位日益增强,股东利益至上的逻辑在知识经济环境下已失去了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人力资本在企业中的价值有越来越大的趋势,尤其是在一些知识型的高科技行业,人力资本已成为最有价值的资源。在知识经济时代,如何更好地处理企业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是企业在竞争中获得优势的关键所在。

而现行的财务会计核算中只注重反映物化资产,把决定知识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人力资源排除于会计体系之外,这样的会计信息披露必定是不完整的,可能误导利益相关者的决策;人力资本作为价值增值的重要手段未被纳入会计核算,人力资本所有者和物力资本所有者的产权结构不能明晰,人力资本所有者不能分享企业价值增值,致使增值创造者的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挫伤,从而不能形成良好的互动发展关系,不利于企业可持续的发展。

在知识经济环境下,由于企业人力资本所有者地位的提高,必然要求会计目标进行变革,由向企业的股东、债权人提供会计信息为主,转变为以计量企业主体资源、各利益相关者权益的变动情况、反映企业价值增值的形成过程和分享结果为主的企业主体性会计目标模式。因此,有必要建立利益相关者会计,将知识经济环境下的人力资本作为重要的资本纳入到利益相关者会计视野,确认人力资本所有者所享有的权益。使人力资本所有者与物质资本所有者等利益相关者共同分享企业价值增值,从而调动企业增值创造者的积极性,从而实现企业价值增值增大―各方获利大―激励力大―价值增值更大的良性循环,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四)充分发挥利益相关者会计的职能作用,参与建设我国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促进构建和谐世界。建立和谐社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全社会各阶层、各行业共同努力。

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会计是社会的一个子系统,与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具有密切的联系,并相互作用与影响。就企业内部来说,会计系统是企业管理系统的核心子系统,而企业是社会、经济、政治系统之下的下属系统,其生存和发展必须依赖于一个安全和稳定的社会环境。会计是企业与社会作用与反作用之下的要求,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于稳定的社会环境,这就要求企业在追求盈利的同时,必须考虑社会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发展,自觉地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因此,有必要建立利益相关者会计,将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通过财务报告及时披露给企业的会计信息使用者――现有的和潜在的利益相关者;把企业为各类利益相关者(如:股东、债权人、管理者、员工、政府等)创造的价值增值在各利益相关者之间按照契约合理分享,实现经济利益上的和谐。利益相关者会计通过提供及时、公允的会计信息,发挥其在减少信息的不对称性、提高决策的经济效率、协调各方利益方面的职能;同时,它通过提供相应的信息,发挥其在满足管理生产和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维护企业各类利益相关者的权益方面的职能。因此可以说,利益相关者的建立将对于参与建设和谐社会,对于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五)促进企业作为一个契约集合有效运行的需要

由科斯开创的企业理论被称为“企业的契约理论”(CoaseR,1937),现代企业理论把企业视为“一系列契约的集合”,它包括签约、履约、计量和评价、再签约这一系列过程。在这一系列过程中,计量和评价工作是由会计来完成的。企业是由个体构成的,企业契约要求每个参与主体都向企业贡献资源――资本、技能和信息等,同时允许每个主体从企业中获得约定的报酬。为了对所得报酬进行评价,主体就要知道不同契约形式得到的报酬差异和与不同企业缔约可预测得到报酬的差别。于是不同的契约形式下的契约内容,即对签约人利益的界定,决定了签约人信息需求的不同(夏恩・桑德,2000)。笔者认为: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取决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即各利益相关者在企业契约中的利益,即契约的内容。企业的产权主体订立的企业契约总是与会计信息交织在一起。表现为:从企业契约过程看,无论是契约形成中的权利初始配置决策,还是契约履行中的权利配置变动决策,或是契约解除时的权利撤消决策,每一环节都与企业会计信息相关,或者说会计信息是企业利益相关者进行决策、维护自身权益的重要依据。可见,在企业契约的权利配置及其动态调整的整个过程中都离不开会计信息。

由前文所述,利益相关者会计基于利益相关者治理背景下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通过为利益相关者提供通用和个性化的财务报告,满足利益相关者共性的和个性的信息需求,为利益相关者会计信息使用者――现有的和潜在的利益相关者提供有关缔约、履约、变更及解约等有关契约动态调整的整个过程中所需要的信息,在减少利益相关者会计信息的不对称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企业作为一个契约集合有效运行的关键环节;同时,利益相关者会计还作为一种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手段在监督企业契约条款的实施、保障契约的有效运行、在界定和维护各利益相关者的权益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六)推进公司治理和企业管理有机融合的需要

在利益相关者治理的背景下,公司治理的目标是实现利益相关者收益分配关系的最优化;而企业管理是一个价值的创造过程,企业管理的目标实现是企业价值增值最大化。笔者认为:公司治理和企业管理在战略层面上是密不可分的,二者实质上是一个有机体。这一有机体的有效运行离不开会计信息(系统)的支持。因此可以这样认为: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是公司治理和企业管理系统赖以运行的重要保证。由于追求企业价值增值最大化和企业收益分享关系的最优化是所有企业的共同追求,因此,一个能够同时提供企业价值增值的来源、形成过程和分配去向信息的财务报告系统就能够同时满足公司治理和企业管理的信息需求,亦即公司治理和企业管理的信息需求可以在企业价值增值创造和分享上得到统一。

那么,现行的财务报告及其改革能否同时揭示企业价值增值创造和分享的完整信息,从而有助于同时满足公司治理和企业管理的信息需求呢?通过文献检索可知:目前国内外关于财务报告改革的研究,主要是从公司治理或企业管理的狭窄视角来探讨财务报告的改革,因此,现有的财务报告模式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内生性缺陷,表现为:1.目前的财务报告模式不能揭示企业价值增值的形成过程的信息。2.目前的财务报告模式不能揭示企业的各类利益相关者分别作为权益主体分享企业价值增值的结果的信息,因此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目前的公司治理和企业管理分别依赖于企业对外和对内财务报告的状况。由此造成企业的会计信息生产和监控成本的增加,而且分别编制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报告不利于公司治理和企业管理效率的进一步提高,不利于公司治理和企业管理的有机融合。

通过上文分析可知,现行的财务报告及其改革并不能全面揭示企业价值增值创造和分享的信息。因此,有必要建立新型的同时满足公司治理和企业管理的信息需求的利益相关者会计,通过提供增值(增值形成与分享)报告来全面揭示企业价值增值的形成过程和分享状况,克服传统的增值报告只反映增值形成的结果而不能反映增值形成过程的缺陷,使增值报告能够揭示企业总体价值增值与业务流程管理的内在联系,有助于推进公司治理和企业管理的有机融合。

【参考文献】

[1]王竹泉.利益相关者会计的提出与会计信息披露的外部性[J].现代会计与审计,2006(1):1-8.

[2]张智霞.利益相关者会计的理论基础[J].财会通讯(综合)2010(6下):15-17.

[3]杨瑞龙,周业安.一个关于企业所有权安排的规范性分析框架及其理论含义[J]经济研究,1997(1).

[4]张人千,魏法杰,夏国平,闪四清.企业流程再造中的作业成本分析[J].工业工程,2000(3):15-19.

[5]Coase,R.thenatureofthefirm[J].economica,1937(4):386-405.

[6]夏恩・桑德.会计与控制理论[m].方红星,王鹏,李红霞,译.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14-16.

共享经济行业研究报告篇4

资源管理研究中心?黑龙江大学高水平创新团队(信息政策与法律)承办的“公平?公开?

共享:我们需要的信息社会”学术研讨会,在哈尔滨成功召开?会议由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

学院院长马海群教授主持,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秘书长郑彦宁研究员代表学会?黑龙江大

学副校长闫鹏飞教授代表学校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

众所周知,我们正处在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社

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动力?但是,如同其他技术一样,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种

种异化现象,如信息垄断?信息欺诈?信息鸿沟等等?这些信息异化现象的存在,为人类充

分利用信息资源,共享信息技术发展的成果,带来了严重的障碍?因此,如何建立科学的信

息伦理与信息法律,建设公平?公开?共享的信息社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急需加以探讨

和解决的重要课题?作为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理论与方法委员会的年度会议,本次会议确

定了以探讨如何建设公平?公开?共享的信息社会为会议宗旨,来自全国近20家科技情报机

构?高校院系?高校图书馆的专家?学者参加会议,与会代表围绕信息社会的信息公平获取

?信息公开保障与信息共享路径进行了充分的学术交流?从国内情报学领域的众多学术会议

举办历程来看,以“公平?公开?共享”为主题的会议尚较为少见,体现了会议选题的独特

性和研究视角的创新?

会议邀请了国内知名中青年专家举行大会学术报告?吉林大学管理学院信息管理系主任?博

士生导师李贺教授以“面向智慧城市的社会信息化服务”为题,提出智慧城市?智慧社会建

设,都是在保障信息公平基础上实现更大范围的信息共享;她比较分析了美国?新加坡?马

来西亚等国家智慧城市成功原因以及国内智慧城市建设的特点,基于调查研究阐述了智慧城

市建设信息服务的需求,描述了智慧城市信息服务体系要素,提出了智慧城市的社会化信息

服务运行模式?运行机制和相应的对策建议?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夏立新教授以“基于网站日志的网络用户心理与行为分析”为题,阐述了其进行网络用户心

理与行为分析的两个主要研究方向:以用户为中心的调查与分类研究?从数据挖掘与数据分

析出发的定量研究,分析了从日志分析角度挖掘用户行为的优势,介绍了主要研究思路,即

信息获取?信息筛选?共现分析?矩阵创建?可视化展示?用户浏览行为分析,展示了可视

化聚类分析研究成果?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主任?博士生导师王曰芬教授以“基于

知识转移的学术交流行为转化的影响因素研究:以科技文献利用为例”为题,提出学术交流

活动实质上可以看作是一种重要的信息共享过程,随着互联网的出现,网络数据库中的科技

文献已成为科研人员进行学术交流的重要渠道,而用户对科技文献的研读?利用的过程,也

是一个实现知识转移的过程;她将知识转移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学术交流中,对科技文献用户

的学术交流行为过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根据调查和分析的结果,得出几个重要的

研究结论并对研究模型和假设进行修正?上述3位专家报告的信息量都很大,既具有学术前

沿性,又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副院长蒋永福教授分别对大会报告进

行了简短的点评?

会议学术研讨阶段分别由李贺教授?夏立新教授和河南省科技情报学会秘书长张桂玲副研究

员主持,许多代表围绕信息公平?信息公开与信息共享几个主题分别进行了论文成果的展示

和讨论?

在信息公平主题方面,武汉市科学技术情报中心工程师杨召以武汉市为例,介绍了武汉市为

弱势群体提供公共信息服务的实践,探讨公共图书馆如何更好地为弱势群体提供信息服务,

并借鉴发达国家(地区)的成功经验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和可行性建议?黑龙江大学信息管

理学院图书馆学系主任孙瑞英教授应用博弈理论分析了网络信息资源的版权保护制度,强调

完善版权保护制度的必要性,提出对信息作品进行最高限价,加强网络监管?加大惩罚力度

,降低维权成本?追究侵权技术提供者的间接责任等完善版权保护制度的策略?黑龙江省委

党校洪伟达认为:图书馆具有为弱势群体服务的“先天”优势,图书馆为弱势群体服务是履

行其社会责任的重要手段,有助于维护社会民主和公正,体现社会包容,因此,为提升图书

馆保障弱势群体公共信息获取权益能力,应构建弱势群体公共信息获取权益保障机制;为弱

势群体提供具有针对性?差别性?高效性和可操作性的公共信息服务;完善我国公共文化服

务体系,实现公共文化均等化;积极发挥图书馆公共空间功能,提升弱势群体信息素养?福

州大学信息化建设办公室综合办王晓明主任代表福州大学张文德教授进行大会发言,认为著

作权利益平衡是网络信息资源共享面临的重要难题,通过借鉴经济学领域的产品属性和外部

性理论,对网络信息资源共享中著作权补偿原理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网络信息资源著作权

利益平衡的理论框架?

在信息公开主题方面,山西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相丽玲教授提出:政府信息公开救济制度既

是保障公众知情权合法利益的重要手段,又是建设透明的服务型政府的现实需要?从现有的

实践效果看,我国的行政复议?司法救济仍然存在原告主体资格?受案范围以及损害赔偿等

诸多问题,她在分析?借鉴国外政府信息公开救济制度的成功方式?途径的基础上,提出从

立法升级?屏蔽审查?公益诉讼三方面建立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救济制度创新的建议?郑州大

学信息管理学院副院长臧国全教授提出:数字保存的认知差距分析指标包括保存原因?保存

重要性?保存威胁?资金保障?保存系统性能?机构库构建等;数字保存的实践差距分析指

标包括保存策略实施,数字资源收集?处理?存储与访问,数字保存的管理与用户服务等;

通过整体差距分析发现,目前研究型图书馆的数字保存总体差距处于中等?认知差距较低?

实践差距较高;通过条件差距分析发现,保存的数字资源规模越大?差距越小,人力资源配

置越合理?差距越小?保存系统的未来扩展性越强?差距也越小;基于差距分析,认为减小

差距的方法有制定数字保存的质量保证标准?建立数字保存的经济评价方法?合理配备所需

员工的数量和技能?构建具有良好扩展性的数字保存系统?

在信息共享主题方面,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谈大军副教授提出:便利与否是用户开

展信息查寻行为的首要考虑因素,便利性可视为由时间成本?精力成本及心理成本所组成的

多重构面,用户信息查寻过程中的便利性构成包括信息资源易用性?易于获取的选择和对需

求信息的快速满足的选择,无论是理性选择理论,还是最小努力原则?可近性原则?易用性

原则对便利性的构建提供了理论支持;在目前的信息环境下,图书馆必须与其他更具亲和力

或更易使用?更能快速获取的信息源展开竞争,图书馆界应该以便利性作为首要参考标准,

创新服务理念,在设施和服务上做出改进?合肥工业大学图书馆黄梅副研究馆员认为高校图

书馆在自身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面临深层次课题是如何利用已经拥有信息资源,向社会群体

开放,实现资源共享,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包括:建立信息资源共同体,面向社会群体开

放并提供服务;在法律制度的制约与保护下,建立完善的科学的管理制度和服务体系;要有

一批高级信息资源建设和管理的人才队伍;建立高校图书馆与企业文化?社会团体的联盟关

系等?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屈宝强副研究员代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资源共享促进

中心就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状况的评价进行了介绍和分析,他提出:研究科技资源共享是指通

过共有和(或)共用的方式使资源稀缺方获得了所需资源,其内涵核心主要体现在资源共享

必须以资源稀缺方的需求为起点,以满足资源稀缺方的需求为归宿点,资源共享的实现要求

资源需求方与资源提供方之间能够达成资源的有效匹配;与资源共享的本质相对应,这一过

程实际上是主要通过共用的方式实现资源共享,使资源从资源富集方向资源稀缺方发生流动

,从而满足用户需求;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资源共享促进中心对国内典型的科技资源共

享平台进行了评价,初步得出了这些平台开放共享评价的结果?另外,他还对中信所进行的

大学和科研机构信息公开方面评价研究,进行了阐述和介绍?《现代情报》编辑部张丽娟主

编表达了对会议主题的认同及学术交流活动的收获感受,并希望借助于学术刊物平台,推进

我国情报学理论与实践研究的不断深入发展?

黑龙江大学高水平创新团队(信息政策与法律)成员积极向大会提交了相关学术论文,如马

海群教授的“我国高校网站信息公开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贺延辉副教授的“俄罗

斯政府信息公开立法研究”?周丽霞副教授的“赫鲁晓夫‘解冻’时期的档案开放进程研究

”?牛晓宏副教授的“开放存取信息资源共享政策研究”?任越副教授的“高校档案馆在高

校信息公开活动中的职能转型研究”等,展示了创新团队的研究实力?

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理论与方法委员会主任?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信息管

理学院李纲教授对此次学术研讨会进行了总结,逐一回顾了专家与代表的大会报告与研讨发

共享经济行业研究报告篇5

随着共享经济日益火爆,诸多问题也浮出水面。共享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到底如何?政府监管是否遏制了创新?市场评价系统能否替代监管?最近,美国行动论坛、美国企业研究所等多家智库的研究都试图回答这些问题。

“美丽新世界”

共享经济,又称“点对点经济”,由个人服务需求或供应,平台仅起到撮合供需的作用。它到底有多火?看看美国空中食宿网的发展便可知一二。2008年夏天,两位美国年轻人创立空中食宿网时,第一批客人仅有3位,到2010年夏天,该网的客户增长到47000人次,今年夏天,近1700万人通过该网预订住宿。

在各国经济萎靡不振之际,共享经济为中产阶级维持体面生活提供了额外收入。白宫经济顾问吉恩・斯珀林(GeneSperling)对空中食宿网的研究发现,该网大部分出租者是工薪阶层,他们将自家的主卧空出来临时租给旅行者,频率大概在66天/年。这项业务每年为中产阶级家庭带来约7350美元的额外收入,可将中产阶级家庭的年收入提高14%。

美国行动论坛的研究报告《独立承包商与新兴零工经济》对共享经济在美国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做了更系统的研究。美国行动论坛技术与创新政策主任威尔・莱因哈特(willRinehart)和劳工政策主任班・盖提斯(BenGitis)将零工经济分为两种:传统的临时工作;通过网络平台承接临时工作。

他们发现,从2002―2014年,美国从事零工经济的人口增长了8.8%―14.4%,相较之下,同期美国总体就业仅增长了7.2%。其中,网络共享经济增长迅速,特别是优步、空中食宿所代表的交通、住宿领域。比如,从2009―2013年,交通共享行业为美国作出了5.19亿美元的贡献,创造了22000个就业岗位。报告得出结论,虽然共享经济还处于早期阶段,但它将成为21世纪美国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共享经济带来的美好不止于此。著名的《在线》杂志认为,共享经济的这些公司改变了我们的行为方式。我们现在可以坐进陌生人的汽车,在我们的空房间里欢迎陌生客人,将狗寄养在陌生人家里,让陌生人租我们的汽车、房子甚至农用工具……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进入了一个因互联网而打造的亲密时代。五年之前,陌生人间这种信任程度完全不可想象。4000多美元赔偿金对优步公司来说只是毛毛雨但完全按加州监管要求将产生的209亿美元费用则是优步“不能承受之重”。

“黑暗面”

并非所有人都愿意为共享经济点赞。如果去问一问出租车公司对打车软件的看法,或宾馆对空中食宿的态度,得到的答案很可能不是那么友好。面对共享经济轻资产、无雇员的轻商业模式,被“革了命”的传统行业纷纷要求政府对共享经济加强监管。

共享经济的“黑暗面”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缺乏监管,消费者作出的消费抉择主要基于市场评价体系,这导致人们对其安全性的质疑;使用共享经济模式的公司,往往将在上面提供服务的劳动者视作独立承包商,公司不负责业务活动所产生的费用,更遑论社会保障。到底该如何引导共享经济,各智库专家意见不一。

一种观点认为,为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应将共享经济置于政府监管之下。美国企业研究所访问学者巴贝特・博利亚克(BabetteBoliek)认为,共享经济与传统行业确有不公平竞争之嫌。例如,出租车司机有安全规则监管,还要支付额外的运营税费,接受资费标准化,而且不能拒载和随意调价。优步司机则无此类限制,所以他们能提供较为低廉和灵活的服务。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何传统行业从业者希望政府介入共享经济的监管。

另一种观点认为,轻商业模式是共享经济赖以生存之本,政府加强监管是对创新的扼杀。美国企业研究所的访问学者布雷特・斯旺森(BretSwanson)认为,决策者有一个认知误区,认为创新是自然而然的,可实际上创新是需要培育的,否则创新公司一出来,就可能因被监管和既得利益群体施压而无法生存。如果优步公司完全按照加州的监管要求,将司机全部视作雇员,并缴纳相应税费,那优步在加州的业务每年至少需支付2.09亿美元的费用,这些费用将使乘车人无法享受优惠的价格,同时也会降低司机收入。如果在发展初期就严格按照这些要求来,优步可能根本无法起步。

甚至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共享经济能消灭政府监管。随着共享经济企业建立起具有影响力的顾客评价体系,市场本身将加强对不良行动者和诈骗的整顿和淘汰,无需借助繁重的监管法规。美国默卡图斯中心的高级研究员亚当・蒂雷尔说,通过让顾客获得有关卖家的信息,这类系统“将可能补充、甚至取代相当一部分监管”。如果信用体系开始取代监管,这将是一种巨大的经济变革。

不过,这种观点在现实中会遭遇一个问题:在淘汰不良行动者方面,顾客评价并不奏效,用户倾向于给服务提供者偏高的评估。一项研究发现,美国空中食宿网上94%的店家平均都有4.5或5星评分。美国芝加哥大学营销学教授克里斯・诺斯科说:“一个依据经验得到的事实是,评估体系会产生很高的评分。”

夹在监管与否中最突出的问题是,是否应让共享经济企业将平台上的服务提供者当成雇员对待。这些按需工作的自由职业者,到底是共享经济的有力参与者,还是被资金雄厚的技术公司剥削的工薪族?

共享经济行业研究报告篇6

【关键词】高职高专;图书馆;资源共享;特色数据库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读者与能力型学生读者的多方位信息需求,加大了文献信息资源保障的难度。面对此种困境以及经费紧张的情况,图书馆应该更多地把目光投放在电子资源建设上,加大电子资源建设的研究与实践,通过电子资源建设来增加文献入藏数量和品种,提高文献资料保障率。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主要包括引进数据库和自建数据库,高职院校在建设电子资源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自建数据库不够,信息资源共享不够,以及技能与训练类资源引进开发不足等等,图书馆要加强电子资源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1、积极参与图书馆联盟共建共享

高职院校图书馆员与管理人员大多不具备图书馆学专业背景,对图书馆的功能和目标定位不准确,目光仍停留在馆藏文献的借还上,很少参加图书馆学会以及图书馆界的有关会议和交流,对目前已有的共建共享项目知之甚少,共享意识淡薄。即使被动参加一些共享项目,对自己的权利和义务认识不清,如CaLiS主动邀请包括高职院校在内的所有高校图书馆加入,双方签订协议后,高职院校很少安排人员去参加有关培训,也没有搭建技术平台来共享资源。

目前湖北省图书馆联盟主要有:湖北数字文化网、湖北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湖北高校数字图书馆、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武汉服务站、[1]武汉城市圈图书馆联盟,2012年江西、湖南、湖北三省签订《湘鄂赣三省公共图书馆联盟协议》,开通的三省公共图书馆联盟网站,这标志着“中三角”文化合作进入崭新的发展阶段。还有很多全国性的资源共享项目,如CaLiS、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全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等。

2、加强与企业之间的资源共建共享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是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然途径,离开行业企业的参与是不可想象的。高职院校拥有一定量的具有专业特色的资源,如技术标准、专利文献、年鉴等,还引进如全球产品样本数据库(GpD)、中宏产业数据库、wind中国金融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可基本满足一般企业在研发信息与商务信息方面的需求。而不少企业也设有图书室,收藏有关标准信息、专利信息、科技动态、设备信息、产品信息、样本信息、市场信息、公司名录、培训资料等,企业的研发部、市场部、培训部也拥有大量有关信息。高职院校图书馆和企业可合作开发、整合这些资源,实现资源共建共享。2008年5月河北钢铁集团赞助东莞职业技术学院1000万元修建新图书馆,并且初步形成以冶金、机电为主要馆藏的特色信息资源库。由此可见,只有馆企合作才能最终达到资源互补、共同发展的理想效果。[2]

3、积极建设特色资源库

3.1购买特色数据库

图书馆在引进数据库时需要要考虑实用性、针对性等问题,避免大而全,或者盲目购买。可直接购买与本校专业相符的数据库,如武汉交通职业学院购买的交通运输科技资源数据库,黄冈科技职业学院购买的高校财经数据库等。致远知识平台是面向高职的专业资源服务平台,按照学校发展、教学、研究等设置栏目,主要包括:学校建设、本校文库、专业建设、课程资源、职业标准、就业标准、实训建设等版块。但是各高职院校有自己的特色,市场上实用性、专业性、针对性强的,完全为所有高职院校量身打造的数据库还很少,所以高职院校需要把更多的目光放在自建数据库上。

3.2自建特色数据库

图书馆只有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建立特色数据库来增强馆藏资源的价值和生命力,逐渐形成品牌效应,并主动为学校的决策、学科专业的发展、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产学研提供服务,只有学校了解而且重视图书馆对它的目标的实现的价值,才会主动扶持图书馆的发展,并使图书馆在预算中赢得尽可能大的份额。

各高职院校都有本校的特色专业,并且图书馆经过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文献积累,拥有大量与专业相关的图书、期刊、报纸、专利、标准、学位论文、科技报告、产品样本资料、技术档案等,除了纸质文献还有光盘资源、多媒体资源等,还有师生发表的重要论文、毕业设计、学者专家的讲座报告、在本校召开的学术会议、学科带头人或精品课程教师的教案课件、实训教师的指导视频、技能大赛获奖者实践操作方面的视频等,均可在征得知识产权所有者同意的前提下进行收集整理,[3]围绕本校的主要学科及优势学科建设专业、专题数据库。

高职院校图书馆应该考虑本地的经济、文化特点,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电子资源,为地方经济、文化服务。如湖北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的楚文化研究、三峡文化、荆楚揽胜、湖北文物、湖北人物、湖北历史人物;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十堰旅游文化数据库;襄阳职业技术学院的鄂西圈旅游文化资源库等,形成了自身的文献信息收藏特色。

高职院校收藏有丰富的有关专业、行业的文献资料,如专利、标准、专题论文、科技报告、产品样本资料、技术档案等,而企业也有丰富的专利信息、科技动态、设备信息、产品信息等,还有内部发行的专业图书、报纸、期刊及非书资料信息资源,图书馆可以与企业合作建设产学研数据库等,形成具有高职院校自身学科和行业特色的核心资源。

高职院校图书馆应该加大研究资源共享和建设特色数据库,加大与其他馆的交流力度,吸取成功经验,积极参加共建共享项目,认真履行责任和义务,在利用共享资源的同时,也自觉将自建的特色数据库提供给其他成员馆使用,实现最大程度的共建共享。

参考文献:

[1]朱宁.地方区域性图书馆联盟服务体系的形式与构成——以湖北省区域图书馆合作服务体系为例[J].现代情报,2009(7):119-120

共享经济行业研究报告篇7

一、经济环境对财务会计发展的影响。21世纪是高科技大发展和经济管理水平大提高的时代,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普及,越来越来多的企业认识到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的重要性。电子商务是以电子化的商务教育、以数据的电子条理和传输为基础,包括了许多不同的活动,它涉及产品和服务,传统活动和新活动。它的实质是企业经营各个环节的信息化过程。电子商务的发展为各种新的更加有效的会计模式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可能,同时也给传统的会计带来了许多影响,将会出现一种新型的会计――网络会计。它是指建立在网络环境基础上的会计信息系统,这必然对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各个方面都带来很大的影响。网络环境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企业外部网络环境,通过外部网络使企业同外界贸易伙伴和消费者进行信息交流和共享;另一方面是指企业内部环境,通过建立企业内部网络可实现企业内部部门之间的信息系统和共享。目前我国依然以传统会计作为会计的主要方式,是和现在的环境相适应的,但是随着环境的变化,这种方式必然会发生改变,网络会计是会计的发展趋势。

二、财务会计报告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财务环境的变化,财务会计的目标逐渐由受托责任观向决策有用观转变,向企业各利益相关者决策提供信息成为了财务会计报告的主要目标。鉴于各利益相关者对信息关注的方面不同以及对信息要求越来越来多,财务会计报告除了要提供财务信息以外,还要提供非财务信息;同时随着信息数量的增多,为了能更好的找到与决策有关的信息,财务会计报告应该向提供多层次信息发展,把信息分为重要、一般和次要信息;现在财务会计报告的计量方式主要是采用货币形式,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力资源、无形资产、数字资产、金融衍生工具变得越来越重要,这些都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产生很大的影响,由于这些因素不能用货币的形式表示,所以无法在财务报表中列示,为了实现财务会计的目标,提高信息决策有用性,需要将这些因素通过非货币的方式来反映,这势必给财务会计报告提出更高的要求。

我国现行的财务会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及其附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会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会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报表。目前,我国不少利得项目绕过利润而直接进入资产负债表中的所有者权益项目,许多上市公司借此操纵利润,使得业绩报告严重失真。而全面收益总额可以显示一个企业期末的财务状况与当期所进行的全部财务活动之间的钩稽关系,从而提高了财务报表的可理解性,未来的财务报表应该也包括全面收益表。全面收益表突破了利润表的局限,把全部已确认但未实现的利得或损失纳入财务报表中,突破了传统会计收益的实现原则。引入公允价值,使公允价值成为一种计量属性,既可以通过全面收益全面反映企业会计期间内的经营业绩又可以提高利润指标的预测价值和质量,这是财务报告发展的方向。

三、会计准则国际趋同。随着国际经济的全球化,国际交往日益广泛,跨国公司不断发展壮大,会计作为商业交易的共同语言,已经跨越了国界,并对国际间的经济活动进行反映,在更广阔的时空中提供信息。由于各国会计的差异与跨国公司交易要求的共同作用下,也必然要求产生一种与之相适应的会计模式。我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吸引国外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我国企业也越来越多地走出国门,到境外发行股票或债券,兼并收购,投资设厂等,所以不仅是经济的全球化需要一个全球公认的会计准则,中国经济的发展实际上也需要一个全球公认的易于操作的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协调与趋同也符合中国的利益。我国于2006年2月15日了新的会计准则,是由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组成,新会计准则进一步规范了我国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保证会计信息更加真实,更加符合实际需要。使得我国会计准则向国际会计准则趋同迈出了一大步,但是由于国际会计准则主要是借鉴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会计准则加以制定的,其依据的经济背景也主要是以西方国家较发达的经济环境作为基础,这与我国的会计环境存在着差异。使得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仍存在差异,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这种差异会不断地缩小,国际趋同是大的趋势,它将有利于提高会计报表的可比性,降低资本成本,促进国际资本的健康流动和国际金融秩序的稳定。这不仅对于世界经济的发展有益而且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及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很有帮助。同时,为了提高我国在国际会计准则制定中的影响力,我国应积极主动地推动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

共享经济行业研究报告篇8

2012年9月18日,在六朝古都南京,2012情系华风缘聚金陵——CCtV新闻联播《天气预报》景观广告Vip客户交流酒会成功召开。会上,华风集团总经理石曙卫,中国传媒大学BBi商务品牌战略研究所副所长、中国传媒大学mBa学院品牌管理学教授刘国基,央视市场研究股份有限公司媒介专项研究部总经理姜涛,重庆美心集团、波司登服饰、江苏肯帝亚集团、南京白敬宇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等来自全国各地的近20家企业的领导,广告公司、媒体人士、广告部主任吴瑞艳及员工共计60余人出席了本次酒会。华风集团气象节目主持人王蓝一、冯殊担任主持。

温情开幕权威致辞

会议伊始,在一曲悠扬的弦乐演奏《渔舟唱晚》中,酒会正式拉开帷幕,熟悉的旋律让在座嘉宾倍感亲切,也让整个会场弥漫在一片温情的氛围中。

会上,华风集团总经理石曙卫致辞,他首先代表华风集团向各位嘉宾表示诚挚的欢迎与衷心的感谢。接着,石总简要介绍了华风集团的发展现状,并对明年的市场形势进行展望,同时指出,华风将积极拓展业务范围,提供更加细致的气象服务,为大家提供更多商机。华风愿继续以开放、宽容、互利互惠的心态和理念,与大家共同努力,实现共赢。最后,石总与参会嘉宾共同举杯,祝福美好的明天。

专家客户各抒己见

在嘉宾访谈环节中,专家学者与客户代表把酒言欢,就企业选择广告投放平台的重要考量指标问题各抒己见。江苏肯帝亚集团董事长兼总裁郦海星与淮海控股集团董事长助理张鸿雁先后指出媒体收视率、权威性等指标的重要意义,并对新闻联播《天气预报》景观广告的各项指标给予了充分肯定。央视市场研究股份有限公司媒介专项研究部总经理姜涛,中国传媒大学BBi商务品牌战略研究所副所长、中国传媒大学mBa学院品牌管理学教授刘国基则从专业角度进行了详细补充与深度解读,还对新闻联播《天气预报》景观广告的传播优势与品牌价值进行了科学、客观的评价。

此外,关于经济形势严峻、企业缩减广告预算的背景下如何选择投放媒体,四位嘉宾分享了各自的经验与感受,大家一致认为高端权威、高性价比、能够明显提升销售业绩的媒体是最佳选择。

携手华风共创辉煌

共享经济行业研究报告篇9

在我国海洋调查船发展事业取得辉煌成绩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总结历史经验,分析现状,着力解决海洋调查船管理使用突出问题,开展建立国家海洋调查船队计划,研究海洋调查船队运行的体制机制和配套的制度措施,促进海洋调查船经济、高效运行,建立我国海洋调查船管理使用的长效机制。

总体目标

建立国家海洋调查船队,对国家各涉海部门的海洋调查船实施综合管理,有利于提高海洋调查船的使用率,发挥多方力量的综合优势,加强海洋现场数据的长期积累,促进重大成果产出;有利于减少海洋调查的交叉与重叠,增加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和资源共享;有利于规范管理海洋调查船舶,能够保证关系我国海洋权益数据的安全。从长远来看,国家海洋调查船队的建立和相关配套制度措施的完善,将真正实现:海洋调查与研究船舶开放、高效的合作共享;持续改善现有海洋调查与研究船舶;规划和培育未来海洋调查研究船舶。

总体思路

依据“用为根本,以管促用”的管理精神,开展国家海洋调查船队计划。以“积极引导、提倡志愿、开放信息、共享资源、提高效率”的思路,通过政策引导,志愿参加的原则,有计划地鼓励或选择涉海部门的海洋调查船加入计划。通过开放船队船舶航次信息、共享船舶资源的行动,探讨海洋调查船管理和使用的体制机制。拟定配套的管理规定和制度,并通过计划的应用示范,初步建立与完善海洋调查船管理使用的长效机制。实现海洋调查船的经济、高效运行,支撑我国海洋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计划内容

调查船使用链条包括船舶所有者、运行资助方、运行单位和用户。目前,海洋调查船实行所有权、管理权和使用权“三权合一”的运行体制。开展国家海洋调查船队计划的主要内容是:针对这种运行体制下船舶开放共享的壁垒难题,探索调查船使用链条上各方合理的权、责、利配置方式以及海洋调查船使用链条上的管理制度。

1)建设综合信息服务系统

收集整理全国各涉海部门现役和拟建海洋调查船信息,充分统计分析海洋调查船的部门分布、船龄、分类分级和调查能力等各方面数据特征,积累基础资料。搭建海洋调查船开放共享的网络信息服务系统,实现网络化管理加盟船舶的航次通告、航次申请受理和航次报告能力。

2)建立国家海洋调查船队章程

充分分析国家海洋事业发展和国家海洋科学技术中长期发展的总体需求,从国家海洋事业的大局出发,研究突破部门间体制壁垒,寻求责任与利益的结合点,建立责任明确、利益共享、立足长远的章程。规定组织结构及相应职责,规定的长远规划和主要目标,规定运行的机制和程序。

3)建立海洋调查船分类分级标准

专业海洋调查船调查能力特点和现役、在建和规划的海洋调查船的特征参数,研究建立海洋调查船分类分级标准。根据海洋科学专业学科调查与研究的特点和全球海洋、近海海域与沿海海域海洋调查的不同需求,依据所有调查船均可共享的理念,研究建立加盟船队的基础条件标准。

4)建立海洋调查船管理与使用制度

研究与拟定海洋调查船管理与使用的相关制度与措施,主要包括:①海洋调查船舶登记制度;②海洋调查船舶使用管理制度(海洋调查活动计划报告制度、兼容项目安排制度、航次/阶段航次报告制度);③向社会各界提供信息交流制度;④海洋调查船舶协调委员会;⑤船舶运行经费收支及预算决算制度;⑥船舶更新制度;⑦用船统计制度。

5)加强海洋调查船队计划宣传

研究制订海洋调查船队标志、宣传口号,加强媒体宣传。

共享经济行业研究报告篇10

此次座谈会的任务是总结今年农产品加工业监测与预警工作,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下一步加强此项工作的思路及具体任务。下面我谈四方面意见。

一、2012年农产品加工业监测与预警工作取得较好成效

一年来,在各参与单位和行业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下,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农产品加工业监测分析与预警工作较好地完成了预定任务,为下一步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是定期报告持续监测行业运行状态,为有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首先,对农产品加工11大类行业运行情况进行定期监测,及时反映行业的运行状况,为各省级主管部门掌握行业运行态势,指导行业发展提供决策参考。其次,对谷物磨制、食用植物油制造、果菜汁及果菜汁饮料制造、蛋品加工、屠宰及肉类加工、蜂产品加工等6个重点行业开展了第一季度、半年度和三季度监测,对行业发展动态进行分析与研判,形成定期报告16篇。上述6个重点行业占农副、食品、饮料三大食品加工类行业的比重为37%,而这三大食品加工类行业占整个农产品加工业的比重达到52%以上。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对这6个重点行业的监测大体反映了农产品加工业、尤其是食品类加工业的发展态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此外,首次编制了《中国农产品加工业运行分析报告(2011年)》,对2003~2010年历史数据进行了整理分析,为各级行政管理部门及有关单位,了解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提供了可靠的资料信息,也为今后深入进行行业发展分析研究奠定了基础。

二是专题报告及时预警行业重大问题,引起一定反响。2011年以来,针对行业热点问题和突发事件,不定期开展分析研究,形成专题报告8份,以农业部信息、部长专报等形式及时向农业部领导及相关司局反映。其中,《国际对冲基金利用炒作食品安全事件沽空我国领军食品企业现象应引起关注》和《我国肉类加工能力过剩、外资介入过深,行业潜在风险加大》两篇专题报告得到高鸿宾副部长批示。同时,通过网络等途径对外预警信息,引导行业健康发展,并引起了一定反响。如的《我国小麦粉加工业结构性产能过剩问题突出》被新华网、新浪等多家知名网络媒体相继转载,并被农民日报头版刊登,在社会上引起了关注,对推动行业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以工作动态形式编发的《蜂蜜新国标引争议》引起相关部门注意,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蜂蜜国标的修订工作;在中国国家农产品加工信息网上《关注多菌灵农残超标》,呼吁企业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应对,避免由此带来的不利影响。

三是工作规范逐步健全,为监测预警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保障。在分析报告编制方面,形成了定期运行报告和不定期专题报告相结合的工作制度。今年,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正式开展了季报、半年报、年报的监测分析工作,逐步探索出了较为规范的报告框架和基本格式,对各部分内容提出了具体要求,确保监测分析报告能全面、准确地反映行业总体情况及特点。同时,针对行业内热点问题和突发事件,不定期专题报告与预警信息。在行业监测分工方面,初步建立了技术专家、经济专家、行业协会、政府职能部门四方协调统一的工作机制。技术专家从专业角度对行业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编写报告初稿;经济专家从市场、贸易等角度补充分析,完善报告内容;行业协会从把握运行特点和态势方面提出建议;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加工处综合政府职能、宏观政策等内容,修改并确定终稿。为提高监测报告和专题报告质量,建立了专家会商制度。今年年中,邀请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农产品加工工程研究所、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行业协会、企业等方面的专家针对上半年行业发展情况以及热点问题、突发事件进行了多次研讨会商,确保监测报告和专题报告的真实性与准确性。

四是专家队伍不断壮大,涵盖面扩展、互补性增强。通过一年多的重点行业监测预警工作积累,初步组成了一支综合性的专家队伍,总人数近100人。专家来源广泛,既有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农产品加工工程研究所、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等事业单位的研究人员,也有肉研中心、北京蔬菜院、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大等科研院校的专家教授,还有罐头、肉类、饮料等行业协会的专家,以及典型企业的企业家代表。队伍结构合理,既有科研领域的技术专家,也有经济领域的行业专家,还有从事生产、加工和贸易的管理人员。其中,三分之一直接参与监测报告的起草与撰写,三分之二参与报告研讨会商,形成了核心专家与专家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的良好局面。

五是数据服务平台日趋完善,数据定时更新、功能不断优化。通过和国家统计局、轻工业协会以及部分行业协会合作,实现了数据采集与汇总工作常态化。目前,按月度采集农产品加工业各项指标数据,并建立了包括总产值、销售产值、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税金总额、从业人员数量等核心指标的数据库,定期为省级主管部门、有关专家提供数据服务。同时,为充分发挥数据库的作用,设计开发了农产品加工业数据分析系统;通过不断地优化系统结构,实现了数据汇总、查询、分析等功能。

总体来看,农产品加工业监测分析与预警工作已经走上了正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社会上引起较多关注,发挥了一定作用。

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一年多的探索与实践,农产品加工业监测分析与预警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亟待加强与改进。

一是工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由于农产品加工业监测分析与预警工作开展的时间不长,参与单位和专家之间的合作协调机制还不完善,没有充分发挥各单位和专家的优势;监测分析报告的会商机制也还不健全,没有形成定期会商的制度,团队内部专家之间、与相关行业协会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共享不够,导致对热点问题的发现和研究还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二是预警信息发现机制尚未形成。目前,技术专家以完成定期监测分析报告为主。在主动跟踪热点问题、突发事件,及时预警潜在问题等方面没有形成有效的工作机制。

三是第一手数据资料缺乏。目前,监测报告的数据来源以国家统计局官方数据为主,由于数据口径过于宽泛,不具有针对性,不能准确反映某一行业的状况。同时,专家参与相关行业会议和调研的次数有限,对第一手数据的掌握较少,使得目前的监测报告仅停留在对现有数据的分析上,缺乏对行业深层次问题的挖掘。

四是报告的及时性和针对性有待增强。由于国家统计局每月的数据较晚,监测报告对行业动态的把握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特别是对行业热点问题、突发事件反映较少,针对性不强等问题亟待改进。此外,还缺乏对国家出台的农产品加工业相关政策执行效果的跟踪研究。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与任务

今后,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要继续贯彻“边建设、边运行、边出成果”的原则,围绕监测数据汇总与分析研判相结合、决策参考与行业引导相并重的工作目标,健全定期分析、动态报告、及时预警制度,进一步加强专家队伍建设。力争通过3到5年的努力,分区域、分品种对农产品加工各行业发展情况实行动态监测,对突出问题和潜在隐患及时预警信息,着力打造农产品加工行业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形成权威信息渠道,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四、主要措施

一是加强调查研究,及时发现热点难点突出问题。监测分析与预警工作专家要加强行业调研,积极参加相关行业的会议,全面掌握第一手材料,及时反映产业发展热点问题、焦点问题和难点问题,侧重反映产业发展的共同需求和共同难题,对行业提出建议并形成书面报告;要加强行业重点企业的调研,及时发现企业面临的困难与问题,提出建议并形成专题报告。

二是完善工作机制,进一步推进监测分析与预警工作。要加强监测分析报告会商机制,形成定期会商和针对突发问题会商的制度,促进行业内技术专家、经济专家与行业协会之间的信息交流,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健全热点问题的发现机制,通过信息交流平台定期提醒专家关注行业内的热点问题;完善信息共享机制,专家参与调研及行业会议的成果及时与团队共享,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的工作动态也要及时发给专家;建立培训机制,加快专家知识更新、增加知识储备、拓宽知识面,提高专家的相关工作能力。

三是利用研发体系进行布点,加强企业信息采集与监测。将预警工作与研发体系建设相结合,利用研发体系的监测点,收集农产品加工数据。在全国选择一批农产品优势产区和集中地区、农产品加工业重点地区,定期监测分析区域内农产品加工主要行业运行情况,及时报告区域内行业突发事件;选择一批重点行业的领军企业,定期监测企业运行情况,及时报告行业重点企业的突况与热点问题,进一步丰富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