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对外工程承包研究报告十篇对外工程承包研究报告十篇

对外工程承包研究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17:40

对外工程承包研究报告篇1

__省__县__(单位),以下简称委托方;

__省__设计院,以下简称承包方。

经双方协商,由委托方委托承包方承担__工程的可行性研究,特订立本合同。

第一条 委托方在合同签订之日起__天以内,向承包方提供所有与研究工程有关的数据和资料,并对资料的准确性负责。

1.提供数据、资料的内容如下:__(略)。

2.在合同期内,委托方进行与本工程有关的讨论、询价、对外谈判、调研考察等所得的信息资料,应及时提供给承包方,必要时可吸收承包方参加本工程可行性研究的人员参加。

第二条 承包方应在__年__月__日以前,向委托方提交本合同工程的可行性报告,并对此承担责任,可行性报告内容应包括:

1.经营评价指标:

(1)投资内部收益率:____。

(2)投资回收期:____。

2.贷款偿还能力分析:____。

3.外汇偿还能力分析:____。

4.盈亏平衡、灵敏度分析与风险评价:____。

5.结论:____。

承包方应向委托方提交可行性报告____份。

委托方如在合同期间对____工程提出重大变更,甚至原始资料、数据有重大变动,有可能导致承包方对可行性报告作修改甚至返工时,须经双方协商,对本合同进行修改,或增加任务变更附件,或另订合同。

第三条 费用支付条款

1.本工程的可行性研究费为人民币____元整。于合同生效之日,委托方应向承包方付给上述金额的百分之二十。下余金额于合同期满时全部付清。

2.委托方中止合同时,无权要求承包方退还定金。

3.承包方不履行本合同规定的责任与义务时,应双倍偿还定金。

第四条 违约罚金

1.承包方不按合同规定的日期提交可行性研究报告时,每拖期一天,应扣除其所应得费用的千分之五,作为违约罚金。

2.承包方提供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出现错误,且此等错误纯属承包方造成者,应扣除其所应得费用的10-30%,视错误性质严重程度而定。

3.因委托方责任造成的可行性研究重大修改,或返工重作,应另行增加费用,其数额由双方商定。

4.委托方超过合同规定日期付费时,应偿付给承包方以逾期违约罚金,以每逾期一天按合同规定费用的5‰计算。

第五条 本合同自签订之日起生效。合同中如有未尽事宜,由双方共同协商,作出修改或补充规定。修改或补充规定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效力。

第六条 本合同正本一式__份,双方各执一份。合同副本一式__份,送__各一份备案。

委托方:____(盖章)

地址:____

负责人:____(签名)

联系人:____(签名)

开户银行:____

帐号:____

电话号码:____

电报挂号:____

承包方:____(盖章)

地址:____

负责人:____(签名)

联系人:____(签名)

开户银行:____

帐号:____

电话号码:____

对外工程承包研究报告篇2

_______省_______县_______(单位),以下简称发包人

____________省______________设计院,以下简称承包人

经双方协商,由发包人委托承包人承担_______工程的可行性研究,特订立本协议。

第一条发包人在协议签订之日起_______天以内,向承包人提供所有与研究工程有关的数据和资料,并对资料的准确性负责。

1.提供数据、资料的内容如下:_______(略)。

2.在协议期内,发包人进行与本工程有关的讨论、询价、对外谈判、调研考察等所得的信息资料,应及时提供给承包人,必要时可吸收承包人参加本工程可行性研究的人员参加。

第二条承包人应在______年______月_____日以前,向发包人提交本协议工程的可行性报告,并对此承担责任。可行性报告内容应包括:

1.经济评价指标:

(1)投资内部收益率:______________

(2)投资回收期:______________

2.贷款偿还能力分析:______________

3.外汇偿还能力分析:______________

4.盈亏平衡、灵敏度分析与风险评价:______________

5.结论:______________

承包人应向发包人提交可行性报告_____________份。

发包人如在协议期间对_______工程提出重大变更,甚至原始资料、数据有重大变动,有可能导致承包人对可行性报告作修改甚至返工时,须经双方协商,对本协议进行修改,或增加任务变更附件,或另订协议。

第三条费用支付条款

1.本工程的可行性研究费为人民币_______元整。于协议生效之日,发包人应向承包人付给上述金额的20%,所余金额于协议期满时全部付清。

2.发包人中止协议时,无权要求承包人退还定金。

3.承包人不履行本协议规定的责任与义务时,应双倍偿还定金。

第四条违约罚金

1.承包人不按协议规定的日期提交可行性研究报告时,每拖期一天,应扣除其所应得费用的5%,作为违约罚金。

2.承包人提供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出现错误,且此等错误纯属承包人造成的,应扣除其所应得费用的10%一30%,视错误性质严重程度而定。

3.因发包人责任造成的可行性研究重大修改,或返工重作,应另行增加费用,其数额由双方商定。

4.发包人超过协议规定日期付费时,应偿付给承包人逾期违约罚金,以每逾期一天按协议规定费用的5%计算。

第五条本协议自签订之日起生效。协议中如有未尽事宜,由双方共同协商,作出修改或补充规定。修改或补充规定与本协议具有同等效力。

第六条本协议正本一式2份,双方各执一份。协议副本一式_______份,送_______各一份备案。

发包人:(盖章)___________________

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负责人:(签名)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人:(签名)___________________

开户银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帐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话号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承包人:(盖章)___________________

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负责人:(签名)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人:(签名)___________________

开户银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帐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外工程承包研究报告篇3

第一条为规范公益性地质工作项目管理,提高项目质量和社会效益,根据国家和省有关公益性地质工作管理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公益性地质工作项目(以下简称:项目)包括区域地质、区域矿产、区域地球物理、区域地球化学、区域水文地质、区域工程地质、区域环境地质、遥感地质调查,矿产资源潜力调查评价,地质资料开发利用,基础地质、矿产勘查理论技术方法试验、测试实验、地质科学技术应用研究,古生物化石研究与保护等。

第三条除不宜竞争的项目外,项目承担单位原则上采用竞争的方式产生,并实行合同制管理。

第四条省国土资源厅负责项目管理,委托省公益性地质调查管理中心(以下简称:地调中心)负责项目日常工作。

省财政厅负责项目预决算管理。

第二章立项与计划

第五条省地调中心根据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项目建议书(建议书格式见附件),在组织专家对项目可行性论证的基础上优选项目,建立项目库。

省国土资源厅会同省财政厅根据工作需要和年度公益性地质工作经费预算,从项目库中提出立项项目计划并公告。

第六条地勘单位根据立项计划公告编制项目设计和经费预算报送省地调中心,经地调中心初审后,由省国土资源厅会同省财政厅组织专家对项目设计、预算进一步进行论证,择优确定项目承担单位。

需要续作的项目,由承担单位提交项目地质工作总结和续作勘查补充设计及续作计划任务和费用,由省国土资源厅会同省财政厅组织专家论证确定。

第七条省国土资源厅将项目立项论证相关结果向社会公示。

第八条根据公示结果,省国土资源厅编制年度项目计划和预算(含组织实施费用预算),会同省财政厅下达年度项目任务计划。

第九条项目任务包括工作区、工作周期、目标任务、主要实物工作量、预期成果、经费预算和项目承担单位等内容。

第三章设计审查

第十条地调中心自收到项目设计和预算书之日起30日内,由省国土资源厅组织有关专家审查设计书。

第十一条根据项目性质和审查内容组成专家组。每个专家组一般由5-7人组成。设计审查组设专家组长和主审专家。主要依据相关技术标准、规范、规定和经费预算要求,对项目设计书进行审查,专家组长、主审专家与专家成员均应签名。

第十二条设计审查的主要内容包括:目的任务、以往资料的收集和综合研究、工作部署、技术路线、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经费预算、组织管理和质量保证措施、预期成果等。不同专业应突出本专业的特点。

第十三条省国土资源厅向项目承担单位下发设计书审批意见。项目承担单位收到设计书审批意见之日起10日内,按照审批意见完成设计书的修改,报送地调中心备案,并提交纸介质项目设计书二套、电子文档一套。

第四章设计变更与报告

第十四条项目实施中,对项目名称、工作周期、主要实物工作量、目标任务、工作区、成果和经费等需调整的,属重大变更,项目承担单位应正式行文报省国土资源厅,经委托地调中心论证后,由省国土资源厅行文批复,并作为项目审查验收依据。

第十五条实行项目报告制度。报告分为半年报、年报和专报。专报为不定期报告,凡有重要进展和情况,应随时专题报告。半年报于7月10日内、年报于次年1月10日内报送地调中心。由地调中心及时汇总报省国土资源厅。

第五章质量管理

第十六条项目质量管理由省国土资源厅、省地调中心、项目承担单位主管部门、项目承担单位按职责分级负责。

第十七条省国土资源厅负责项目质量管理督查指导,负责项目重大质量事故的查处,也可委托有关单位组成调查组进行查处。

第十八条地调中心全面负责项目质量管理和检查工作。

第十九条项目承担单位主管部门负责项目质量的跟踪管理,对所属地勘单位的项目设计与成果报告进行初审,参与项目野外验收。

第二十条项目承担单位应建立健全严格的质量检查和责任制度,保证三级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按照GB/t19000标准的要求,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项目承担单位的质量检查工作包括项目组自检(100%)、互检(100%)和承担单位抽检(30%)等,野外原始资料须结合野外实地检查,并做好质量检查记录。

第二十一条项目质量检查按照项目任务书、设计与批复意见、委托施工合同和国家的有关技术规范、标准进行。

第二十二条地调中心根据项目施工进度,组织专家对原始资料进行质量检查,检查组一般由3-5名专家组成,实行组长负责制,并提出具体的检查意见。

第二十三条地调中心重点检查野外原始资料。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工作精度,野外实地检查比例不低于被检查资料的20%,其中槽探、井探、钻探的检查要求达到100%。

第二十四条专家组对原始资料检查结束后,及时向地调中心提交检查报告或专题报告。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原始资料,提出修改补充意见;对存在重大质量问题的原始资料,在查清原因后,写出专题报告,提出处理意见建议。

第二十五条地调中心根据专家组的意见,向项目承担单位下达检查意见书。重大质量问题及时上报省国土资源厅进行处理。项目承担单位按照检查意见书进行修改完善,并及时向地调中心提交修改、落实情况的书面报告。

第二十六条深部验证工程设计未定位的项目,待地表地质工作与物化探工作结束,提出下步工程设计方案,报地调中心组织专家审查批准后实施。

第二十七条项目原则上不允许分包和转包。项目承担单位确需分包和转包的应经过地调中心批准后方可实施,但对其分包和转包的工程质量负责,并且要求将原始资料统一汇总至项目承担单位。转包、分包工程承担单位应具有相应的资质。

第二十八条物化探工作量较大的项目单独编制设计,与项目设计一并审查。在单项工程完成后,进行专项验收。

第二十九条样品分析在具有相应化验测试资质的单位进行,确保化验测试质量。

第三十条项目负责人应具有中级以上职称,一般只允许负责一个项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原则上不得擅自变更项目负责人。

第六章野外验收

第三十一条有野外实物工作量的项目,野外工作结束后,应当现场进行验收。

第三十二条野外验收工作由地调中心负责。项目承担单位主管部门参与。省国土资源厅负责督察指导。

第三十三条凡有分包和转包工程的项目野外工作结束后,项目承担单位要先进行验收,资料经系统整理归纳后,再向地调中心提出该项目野外验收申请,提交相关资料清单。

第三十四条地调中心收到野外验收申请10日内,确定专家组成员,并与承担单位协商确定验收时间、地点。

野外验收组一般由3-7人组成,专家组成人员覆盖野外工作涉及的主要专业,应具有本专业的高级职称。

野外验收组成员实行回避制度。该项目的参加人员和顾问,以及其他有可能影响验收工作公正进行的人员应当回避。

第三十五条项目承担单位负责提供野外验收所需的全部资料,并对资料的客观、真实性负责。

第三十六条野外验收组根据第五章质量管理的有关规定,对项目野外资料和工作量进行核实检查。野外验收组应提交验收意见书(含评分表、工作量核实表等),地调中心对验收意见书签署意见,并通知被验收单位。

第三十七条验收意见明确需要补充野外工作的,承担单位应按要求及时补充和完善野外工作,并向地调中心提交补充工作总结,经地调中心认可后,方可转入成果报告的编写。

第七章成果报告管理

第三十八条项目按照有关规定、技术标准和要求,编写项目成果报告。

第三十九条项目承担单位完成成果报告编制后,向地调中心填报成果报告审查申请表一式两份,同时附项目承担单位主管部门初审意见。

第四十条地调中心根据成果报告审查申请及项目情况拟定评审形式、时间、地点和评审专家人员组成等初步建议,由省国土资源厅会省财政厅组织审查验收。

第四十一条成果报告评审依据项目任务书、设计书、设计书审批意见、野外验收意见和有关技术标准。

第四十二条评审专家组形成评审意见,并反馈项目承担单位。

第四十三条项目承担单位根据评审意见,在20个工作日内完成成果报告的修改,并送地调中心。

第四十四条地调中心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查后,由省国土资源厅下发审批意见书。

第四十五条项目承担单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形成的所有原始资料、实物资料和成果报告归省国土资源厅所有。发现可供进一步勘查的矿产地,按国家有关规定处理或由省地勘基金立项勘查。项目承担单位不得擅自申请探矿权,但项目承担单位具有发现权。

第四十六条项目承担单位对从事项目所获得的资料及成果保密。未经省国土资源厅同意,不得以任何方式、理由向第三方披露或提供。成果报告出版后,按有关规定提供使用。

第八章经费管理

第四十七条项目承担单位按有关规定单独编制项目预算书。

第四十八条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组织有关专家对年度项目预算进行审查并批复预算。

第四十九条项目承担单位对项目经费实行单独核算,严格按批复的预算和开支范围使用经费,不得截留、挪用或挤占项目经费。

第五十条项目承担单位在资料汇交后30日内,向省国土资源厅提交项目决算报告,并对出具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

第五十一条省国土资源厅组织有关专家对项目决算报告进行审核后报省财政厅审批。

第九章处罚与奖励

第五十二条项目承担单位发生伪造资料、弄虚作假、不按规定汇交项目成果地质资料的,按国务院《地质资料管理条例》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规定处理。对不严格执行合同或不提交项目工作报告、截留挪用项目资金等行为的,视情节轻重进行通报、追回截留或挪用的资金,不受理新项目的申请,取消参与竞争项目的资格,停止或终止项目等处罚;情节严重者,追究相应的经济责任。

第五十三条项目管理机关及有关管理人员在项目管理中,,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予以处分。造成损失的,依法赔偿。

第五十四条对充分搜集、研究利用以往资料,精心设计,精心施工,投入少,成本低,社会效益显著,成果质量优异的项目,给予适当奖励。奖励办法另行制定。

第十章附则

第五十五条地质科学技术研究类项目除执行本办法外,还要符合国家和省科技管理的有关要求。

第五十六条地调中心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对外工程承包研究报告篇4

关键词:建设施工;FiDiC合同;索赔

中图分类号:D92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7)09-0218-01

工程索赔是在工程承包合同履行中,当事人一方由于另一方未履行合同所规定的义务或者出现了应当由对方承担的风险现时遭受损失时,向一方提出赔偿要求的行为。在实际工作中,“索赔”是双向的我国《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中的索赔就是双向的包括承包人向发包人的索赔,也包括发包人向承包人的索赔。而FiDiC合同中只针对承包商的索赔作出了规定,另外不论是风险事情的发生,还是当事人不完成合同工作,都必须在合同中找出相应的依据,当然有些依据可能是合同中隐含的,工程师依据合同的事实对索赔进行处理是其公平性的重要体现。当然不同的合同条件下,依据也不尽相同,如因不可抗力导致的索赔,在《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条件下,承包人机械设备损坏的的损失是由承包人承担的,不能向发包人索赔,但在FiDiC合同中,不可抗力事件一般都列为业主承担的风险,损失都应当由业主承担的。

索赔事件发生时首先是承包商提出索赔的申请,我国《建设工程施工合同》规定,索赔事件发生28日内,向工程师发出索赔意向通知,合同实施过程中,凡不属于承包人责任导致项目拖期和成本增加事件发生后的28天内,必须以正式函件通知工程师,告知对此事项索赔,同时仍需遵照工程师的指令继续施工。逾期申报时,工程师有权拒绝承包人的索赔要求。FiDiC合同中如果承包商认为有权得到竣工时间的任何延长期或任何追加付款,承包商应当向工程师发出通知,说明索赔的事件或情况,该通知应当尽快在承包商察觉或者应当察觉该事件或者情况后的也是28天内发出。如果承包商未能在上述28天内发出索赔通知,则竣工时间不得延长,承包商无权获得追加付款,而业主应免除有关该索赔的全部责任,同样索赔要求得不到支持。

申请提出后,《建设工程施工合同》规定,发出索赔意向通知28天内,向工程师发出补偿经济损失和延长工期的索赔报告及有关资料,应抓紧准备索赔的证据材料,包括事件的原因,对其权益影响的证据资料索赔的依据,以及其他计算出的误差事件,影响要求的索赔额和申请展延工期天数,并在索赔申请发出的28天内提出。在FiDiC合同中承包商察觉或者应当察觉该事件或情况42天内,或在承包商可能建议工程师认可的其他期限内,承包商应当向工程师提交一份充分详细的索赔报告,包括索赔的依据、要求延长的时间和或追加付款的全部详细资料。如果引起索赔的事件或者情况具有连续影响,则:(1)上述充分详细索赔报告,应被视为中间报告;(2)承包商应当按月递交进一步的中间索赔报告,说明累计索赔延误时间和或余额,以及所有可能的合理要求的详细资料;(3)承包商应当在索赔事件或者情况产生影响结束后28天内,或在承包商可能建议并经工程师认可的其他期限内,递交一份最终索赔报告。

对外工程承包研究报告篇5

关键词:研究合同管理;预测合同风险;寻找索赔的规律性;科学索赔

abstract:inthefiercecompetitionintheconstructionmarketenvironment,theconstructionenterprisetoenteringavirtuouscircleofthesurvivalanddevelopmentspace,mustbeabletofindtheopportunitiesoftheubiquitous,useallkindsofeffectivemanagementstrategies,fromsources,payattentiontothecontractmanagement,createlucrativecontractenvironment,seriousresearchcontract,andimprovetheperformanceofthecontractexecution,predictionofthecontractrisks,objectiveanalysisinthecontractorimpliedclaimobviouslybasedandbasis,captureclaimopportunity,tosearchfortheregularityoftheclaim,throughtheenhancemarketconsciousness,legalconsciousness,contractconsciousness,managementconsciousnessandtheeconomicbenefitconsciousness,theconstructionenterprise(contractor)mustalsolearntoscientificclaims.

Keywords:researchcontractmanagement;predictionofthecontractrisks;Lookingfortheregularityoftheclaim;Scientificclaims

中图分类号:F71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正文:

面对竞争激烈的建筑市场环境以及其中的种种规范现象施工企业若求得生存乃至发展,必须掌握市场运行的各种规则和先进的经营管理方法。工程索赔就是施工企业保护自己、规避风险的一项重要的也是行之有效的手段。一些施工企业和业内人士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低中标,勤签证,高结算”的经营策略。自建设部、国家体改委和国务院经贸办的《全民所有制建筑安装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实施办法》规定“按照国际惯例,建立工程索赔制度”以来,经过各方面大量、不懈甚至艰难的努力,工程索赔已经逐步地为建设单位(业主)、监理单位所接受,认识到健康的工程索赔工作,是承发包双方履行合同的经常管理业务,是双方合作的方式之一,是合同管理的重要环节。但是,不敢索赔、不会索赔、不能索赔、不让索赔的现象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工程索赔涉及到工程管理的各个方面,还不能说承发包双方都已经建立、健全了行之有效的索赔管理机制。因此,若健康地开展工程索赔,对于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双方当事人的工程造价管理和合同履约管理都将提出很高的要求。

一、从两个案例看研究合同的必要性

工程索赔是在建设工程合同规定的范围内,合理合法地维护自身权益,避免损失,增加利润的手段。施工索赔和施工合同两者有着直接联系,施工合同是索赔的依据,索赔就是针对不履行合同,不完全履行合同或违反合同造成损失,要求赔偿的行为。是否应该索赔,最终以合同条款作为判定的标准。索赔是合同管理的延续,是解决承发包双方合同纠纷的特殊方法。因而,人们也将工程索赔称之为合同索赔。要获得索赔成功,必须研究合同,加强合同管理。下面通过两个案例来说明问题。

案例一××建筑公司与××酒店签定了内装修分包合同,承包商经过仔细研究原一期合同,发现了索赔机会,制定了低报价高索赔的投标方案。酒店内装修合同中,砌墙包括砖墙、插筋、凸缘、构造柱、过梁。合同中未含植筋项目。原一期合同中规定:凡有后砌砖墙部位应预留插筋。部分管道竖井回填楼板预留插筋被机电分包方割断,以方便其安装。业主对现场情况了解不够详细,忽视了植筋项目,草率的认为该项目数量不多,双方很快确定了该项单价,工程量清单中标注为暂估数量。在后来的施工中,出现了大量的植筋施工,业主叫苦不迭,但只能按合同执行。

案例二××工程公司以低价承揽了某大型重点工程的约6000吨钢结构吊装任务。业主为国外公司,合同甲方为国内大型施工企业。工程合同签订前,对××工程公司按iSo9000标准进行了第二方审核。在安装了约3000t钢结构时,因现场的配合条件不能满足进度要求,使用了较多大型吊装机械等原因,××工程公司的项目负责人已经意识到这项工程肯定是要亏损的。在研究对策时,发现工程合同中有“在施工过程中不得以任何理由提出索赔要求”的条款,但对××工程公司应该完成多少实物量,却没有规定。据此,××工程公司提出终止合同的意见,因已安装的工作量完全是按合同履行,也没有违约嫌疑。甲方经研究,未同意终止合同,但提高了安装单价,并另外给予部分质量工期奖。

从这两个案例可以看出,不论是事先研究合同,还是在履行中研究合同,都可以为工程索赔提供有力的依据。

二、签好合同是索赔成功的前提

索赔工作是伴随着工程开始而开始。因此,在签订合同是就要考虑各种不利因素,为合同履行时创造索赔机会。合同的合理程度直接影响工程的经济效益,一些有经济头脑的企业家都认为宁可不签合同,也不签一个不利于自己一方的合同。但是,目前施工企业在合同洽谈、签订过程中经常处于极其不利、无可奈何的地位。一是施工企业因生存压力所束缚,还不能与建设单位站在同等的地位就合同条款进行协商。在僧多粥少、“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境况下,承揽到工程任务,对于施工企业的重要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因之,对于建设单位提出的一些苛刻条件和要求(许多建设单位或业主是这样作的),施工企业不敢据理力争,害怕因此造成建设单位的反感而不能中标。许多建设单位或业主在招标时会选择几个施工单位为预中标单位,如果不接受建设单位的苛刻条件和要求,随时都可能丧失竞标的资格。二是目前管辖建筑市场的许多法律法规,是从计划经济的思维,国家投资的角度考虑问题,对于已经是投资多元化的现实承发包关系,其调整力度显得弱化。另外,有人形容的施工企业头上悬挂着“三把刀”——盲目压价,垫资带资,拖欠工程款——的状况尚无明显好转。也有人统计,在被拖欠的工程款中,约有15%左右可能形成坏帐,这也是在洽谈合同时应考虑的因素。好在有一个《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以下简称《示范文本》),尽管它不是强制性的法律法规,却有相关政府部门在大力推行。许多较大的工程项目基本上都已经使用这个文本,使施工企业有可能签订一个对己较为有利的合同。施工企业在可能的情况下,应该力主采用《示范文本》。

所谓有利合同,其中重要的一环,就是有利索赔。索赔涉及的内容,有很多需要在合同内找到依据,或是在合同条款中明文约定。《示范文本》内就有多处可以索赔的约定。使用《示范文本》签订施工合同就为索赔成功提供了有利条件。签订合同是双方法律行为,合同一经签订就不能任意修改,所以在签订合同时,要特别注意两点:一是尽量为自己一方埋伏下索赔机会;二是尽量使对方忽略履行合同时可能产生的错误。

研究合同是寻找索赔机会的方法

研究合同是对施工合同进行完整、全面、详细的分析。通过研究确实了解合同约定的自己和对方的权利和义务,预测合同风险,分析进行合同变更和索赔的可能性,以便采取最有效的合同管理策略和索赔策略。作为建设工程承包人,不仅在投标阶段要认真研究将组成合同文件的招标文件,以便使投标具有合理性和竞争性,并为以后的合同履行奠定良好基础;而且在整个合同履行过程中都要随时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结合法律法规进行分析研究,以合理履行合同,同时不漏掉自己一方应得的任何利益,及时合理地提出索赔要求。合同既是法律约束,又是保证自己取得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对索赔来说,研究合同就是在合同条款中找出明显或隐含的索赔基础和依据。《示范文本》中除了明显的可以索赔条款外,还有不少隐含的可以索赔因素(见下表),这些都需要认真研究。

《示范文本》内提供的索赔机会

在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制定的《土木工程施工合同条件》(FiDiC条款)中也有类似的内容。此外,对于所谓“开发性工程”,或者合同中涉及新的生产工艺、尤其是尚不成熟的生产工艺,可能有较多的索赔机会。例如,某大型电炉工程,对外商合同工厂,设备、技术为国内第一次引进,但在外商方面,其技术尚不成熟,他们也在指导我们的施工中摸索经验有试验性质。仅其中液压控制系统的管线部分,就拆、装3次之多,施工方因此提出了人工(按合同约定,但大已高于国内)接个、材料等方面的索赔要求,均得到了较满意的解决。

在研究合同的同时,应该注意研究索赔的规律性。有资料显示,索赔的几率与金额与工程规模、投标报价的高低、设计单位的水平、工程项目所有制的性质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并显示出规律性:①工程的规模越大、工期越长、结构越复杂时,由于不可预见因素、设计变更以及图纸差错也会增加,索赔量就大;②中标的标价低于次低标报价的幅度越大,索赔率越高;③与私有项目相比,公有项目索赔率较高。施工企业应该通过索赔工作的实践,不断总结,探索并掌握其规律性。

当然,研究合同时也要注意发现建设单位或业主的反索赔的可能性,作到心中有数,提前考虑预案。这也是工程索赔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四、了解工程实际,捕捉索赔机会

建设工程施工,从合同正式签订到终止,其履行期较长。在整个合同履行期内,可能影响承包人的利益而提出索赔要求的情况也很复杂,主要有:

⑴建设工程的特点是体积庞大、结构复杂、资金占用多、技术质量要求高、施工周期长,工程本身及其环境有许多不确定性,变化较多,诸如:地质条件变化、国家经济政策变化,生产要素市场的价格变化、自然条件变化。这些变化对合同的履行有着很大干扰,从而影响合同工期和价格。

⑵对各种条件较复杂,特别是大型的建设工程,在签订合同时不可能对所有的问题都作出准确预见,尽管合同条款比较多,但条款缺欠和漏洞在所难免;再如合同文字不严密,表达不清楚,有二义性等,都会导致合同履行中双方对责任、义务和权利的争议,而这些都与工期、合同价格有紧密的联系。

⑶工程发包人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大量的工程变更,如建筑功能、形式、装饰、质量标准等,以及施工图纸设计存在的各种问题,都会导致工程量和工程质量的变化,从而直接影响合同工期和价格。

⑷工程发包人对建设工程实施过程中涉及的技术、经济各方面的法律、法规不熟悉,缺乏足够的管理经验,在合同履行管理上产生诸多失误,如指令错误、合同规定的资料提供不及时、供料不及时、拖欠工程款等,都会为承包人提供索赔机会。

⑸建设工程复杂,除总包单位外,还有很多分包单位;同时涉及材料供应商、机械租赁部门、构配件供应部门,各方面技术、经济关系错综复杂,责任难以明确分清。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互相干扰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会发生发包人的失误或者是第三方的影响,所有这些都会影响工期和价格。

这些情况在任何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都可能发生,甚至是不可避免的。工程承包人为了取得经济效益,就要在合同履行过程中注意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形形的实际情况,捕捉一切索赔的机会,及时提出索赔意向和要求。

五、科学的索赔方法,是索赔成功的条件

要使工程索赔获得成功,除了要增强市场意识、法律意识、合同意识、管理意识和经济效益意识外,施工企业(承包人)还应该学会和运用科学的索赔方法,熟悉索赔业务,注意索赔策略,严格按合同规定的要求和相关程序,在规定的时限内,向发包人的甲方代表或监理工程师提出索赔意向。按合同约定提出索赔报告。索赔报告一般应符合下列几点要求:

⑴保证索赔事件的真实。这是整个索赔的基本要求。这关系到承包人信誉和索赔的成败,不可含糊。索赔报告中所提出的索赔事件必须有足够的证据来证明事件的真实性。这些证据必须附于索赔报告之后。对索赔事件必须叙述清楚,不可用含糊不清的语言,这会使索赔要求无力。

⑵责任必须分析清楚、准确。索赔报告中所针对的索赔事件都是由对方责任引起的,应将责任明确地向对方说清楚,否则会丧失自己在索赔中的有利地位。

⑶强调索赔事件的突发性。要在索赔报告内,强调索赔事件的突发性,强调即使一个有经验的承包者也难于预见,还要强调在事件发生后承包人为减少损失,采取的最有力措施,这可为索赔成功打下坚实基础。

⑷文字简洁,用词婉转,计算精确。索赔报告通常要文字简洁,条理清楚,各种结论、定义准确,逻辑性强。尽量避免报告中用词不当,特别容易伤害对方感情的语言。但是一定要注意索赔事件的证据和索赔值的计算一定要精确,详细说明索赔事件与索赔值之间的直接因果关系。

随着建筑市场环境的逐步改善,如法律法规的修订、完善,对于工程索赔认识的提高等等,随着施工企业技术、管理力量的增强,工程索赔工作也必将形成法制化、规范化的运作机制。

对外工程承包研究报告篇6

测绘学院毕业实习报告编写及其成绩考核

一、实习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1.实习性质

毕业实习是学生在校内完成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全部课程和实习、实验、课程设计以后的一次综合性生产技能锻炼实习。

2.实习目的和任务

(1)综合、巩固和运用所学的全部知识,特别是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和课程实践,通过参加实际工作,了解和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2)毕业实习要为毕业设计(论文)做准备、打基础。因此,根据现场情况,充分收集与毕业设计有关的全部资料和信息(包括文字、图纸、图表、数据等),为毕业设计(论文)顺利进行打下基础。了解本专业的工作环境,熟悉本专业的工作流程和工作任务,向一线工程技术人员虚心学习,为今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习的主要方式

为完成上述实习任务,为了使学生毕业之后能迅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战场的需求,毕业实习的方式包括:现场生产实习、承担生产任务实习、参与老师科研项目所进行的综合实习等形式。此外,要求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要及时收集和整理现场资料。

1.到签约单位或工作性质对口的用人单位实习鼓励学生到签约或工作性质对口的用人单位实习,这们既有利于尽快适应用人单位的工作业务,也有利于用人单位对学生的全面考察。

2.参加现场生产实习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组织学生参加现场的生产实习,或实际参加一个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或其中一子项,由现场实际条件确定)。了解与本专业有关的主要工程任务、完成工程的方法及过程,本专业的发展概况、科学管理的方法、目前现状以及作为一个工程项目其完整的工作流程。

了解所在项目组的内容、人员配备及分工、组织和管理、采用的技术标准、设备的配备和选型、工作方法、工作手段等。充分掌握工程项目的工作流程与管理方法等。

3.承担生产任务实习

为了积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为了使学生毕业之后能够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可对毕业实习进行了大胆革新,通过承担生产任务和横向技术服务完成毕业实习工作。

让学生直接从事生产任务实习,真刀真枪的干,充分掌握生产项目的全部流程与管理方法,以及本项目组的具体任务、人员配备及分工、组织和管理、采用的技术标准、仪器的配备和选型、工作方法、工作手段等。

4.参与老师科研项目等形式所进行的综合实习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指导教师所承担的科研项目的资料收集、项目研究等工作,通过参与科研活动,让学生了解本专业有关科研的科研信息和基本研究方向,锻炼学生科研的综合能力。

三:实习报告编写

毕业实习结束后,要求每个学生必须提交一份毕业实习报告,作为评定学生毕业实习成绩的主要依据。实习报告的编写,应根据自己的毕业实习内容确定,一般要求报告字数不低于3000字,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毕业实习的单位、任务简介,其中包括实习地点、单位、实习项目、时间安排等内容;

2.毕业实习的主要工作总结,其中包括实习的主要工作内容、技术设计成果及技术总结等内容;

3.存在问题和建议,其中包括毕业实习中的经验与教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意见和建议等内容。

4.完成实习报告后,要求填写好一份《毕业实习自我鉴定表》。在外单位实习的同学,鉴定表须经实习单位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

四、毕业实习成绩考核

(一)成绩考核

实习结束后,由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实习纪律、实习态度、对所学知识的应用、现场组织协调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按五级分制(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评定成绩,评分依据是:

1.平时成绩

包括实习态度;实习遵守纪律情况;任务完成情况等。

2.实习考核成绩

包括对实习任务的理解、实习过程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场相关问题的处理能力、资料收集情况等。

3.实习报告成绩

包括报告的正确性,相关知识的广度、深度、概括性,文字表达能力等。

(二)实习成绩考核中应注意的问题

1.实习报告文字潦草,发现错别字而不予纠正者,评定成绩时不得给“优”、“良”成绩。

2.发现照抄同学的同类报告者,应给“不及格”成绩。

3.实习不认真,违反各项规定,无组织无纪律者,应给“不及格”成绩。

4.无论何种原因,未经允许而擅自离开实习地点达半天时间以上者,应给“不及格”成绩。

5.不论何种原因,凡超过一周时间未进行实习者,一律不给评定实习成绩,按“缺毕业实习”对待。

6.对于“实习不及格”和“缺毕业实习者”,按学校学籍管理办法规定处理

五、实习报告提交及成绩上报

对外工程承包研究报告篇7

中图分类号:tU72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索赔理论的相关知识

1.1索赔的概念

所谓索赔,就是作为合法的所有者,根据自己的权利提出对某一有关资格、财产、金钱等方面的要求。

工程索赔是指承包人对由于非自身原因发生的建设工程合同规定之外的工作或损失,而向发包人提出给予合理补偿的要求。广义上讲,索赔应当是双向的,既可以是承包方向业主的索赔,也可以是业主向承包方的索赔。但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业主对承包方原因造成的损失可通过追究违约责任解决。此外,业主可以通过冲帐、扣拨工程款、没收履约保函、扣保留金等方式来实现自己的索赔要求,不存在“索”。因此,在工程索赔实践中,一般把承包方向发包方提出的赔偿或补偿要求称为索赔;而把发包方向承包方提出的赔偿或补偿要求,以及发包方对承包方所提出的索赔要求进行反驳称为反索赔[1]。

1.2索赔研究的意义

索赔管理对工程承包的结果影响很大,在正常情况下,工程承包方能获得的利润为工程造价的3%。而在国外,许多承包工程通过工程索赔能使工程利润达到工程造价的10%-20%,甚至有些工程索赔要求超过工程合同款[2]。加入wto给我国大型施工企业提供更大的潜在市场和与国际工程承包方同台竞争的机会。在入世以后,国外各大建筑企业将纷纷进入中国市场,而有实力的中国建筑企业也将向国际市场拓展自己的业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工程索赔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和经常发生的经济活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承包风险意识、合同意识和索赔意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利益甚至生存。索赔是我国建筑业与国际接轨而出现的新问题,也是完善招标承包制的重要环节。因此,进行工程施工索赔研究具有重要和现实的意义。

1.2.1有利于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双方自身素质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索赔直接影响到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双方的利益。如何索赔和如何处理索赔的过程,实质上是双方管理水平的体现。承包方为了中标,往往通过降低报价以战胜对手,然后通过索赔挽回损失,承包方为了成功进行索赔,承包方必须具备良好的合同管理,尤其是索赔管理水平。因而使承包公司和工程项目所有管理人员进行严格的施工管理,科学的控制工程开支,系统的积累各种工程资料,正确的编写索赔报告,有策略的进行索赔谈判等等,通过这些工作提高了承包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

1.2.2合同双方利益的体现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索赔是一种风险费用的转移再分配,如果施工单位加强索赔管理,使自己的损失得到补偿,就会降低工程报价中的风险费用。从而使建设单位得到相对较低的报价,当工程施工中发生这种费用时可以按实际支出给予补偿。作为承包方,要取得索赔,要保证自己的利益,就要做到防止自己违约,全力保证工程质量、进度和成本的实现;同样作为建设单位,通过索赔合理的处理违约事件,可以保证工程顺利进行,使建设项目按工期完工,早日投产取得效益。

2.索赔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对于工程索赔理论研究比较成熟,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比较完善的理论体系,成熟的工程索赔经验也促进了索赔策略和技巧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索赔的计算也有系统的方法,承包方对于索赔的定性分析方面研究较为充分,侧重于对索赔进行合同、法律上的责任分析,还紧密结合具体的合同条件讨论索赔对策,有的国家甚至还成立专门的工程索赔研究机构。

我国工程索赔是从20世纪80年代在云南引水发电工程首次采用国际工程管理模式中出现而开始的,索赔观念也自此进入中国,经历30多年的风风雨雨,目前国内建筑市场还很不规范,施工单位长期受计划经济影响,在施工过程中容易面临着许多不确定性因素和风险,可以说工程索赔及其管理还是我国工程建设中的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3]。

2.1索赔经验及索赔实例资料贫乏

索赔管理虽在我国经历三十几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也解决了不少的事件。但其经验还处于初期间,其研究处于理论研究阶段。施工单位索赔不成功的大部分原因也是缺乏索赔实例和经验,没有足够的实例资料完整参考,可采取的索赔经验少之又少。这不仅使承包方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也失去了索赔经验积累的机会,更影响了对索赔进行系统总结或对典型安全的搜集和整理[6]。

2.2缺乏施工索赔的合同意识

工程承包企业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束缚,承包方习惯于按国家下达的计划指令承担施工任务,不习惯竞争,缺乏市场意识。虽然国家制定了有关合同的法律、法规。但承包方不认真研究合同、与业主之间不认真谈判合同、不认真签订合同、不认真履行合同的事时有发生,承包方缺乏强烈的合同意识,不懂得索赔是合同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因而不能认真对待施工索赔。承包方不懂得索赔是在经济合同规定范围内合情、合理、合法的行为,与合同的目的并不矛盾,是追求企业经济效益的一种手段,缺乏经济意识[7]。

2.3不敢索赔

不敢索赔主要表现为市场竞争激烈,过于向买方倾斜,承包方竞争夺标,承包工程不太容易,因此,即使遇到非承包方原因造成的施工合同以外的支出,承包方也不敢提出索赔,怕影响与业主之间的关系,这样就不利于今后合作。此外,有的承包方认为索赔“伤面子”,在这种观念指导下,承包方当然不会和不敢去索赔,也有的承包方认为业主能赔就索,不赔不索,他们不明白,作为承包方不去索赔或不敢去索赔,业主是不会主动索赔的。

2.4主观上不重视

虽然我国早就引进索赔的观念,但是在过去旧的管理体制和传统观念的影响下,许多建筑施工企业的领导、项目经理、管理人员都对工程索赔索赔尚缺乏一个全面和正确的认识,加上建筑市场的需求关系和法律意识等客观条件的阻碍,索赔还未能引起企业领导的重视,企业对工程索赔工作没有建立管理制度,导致工程索赔工作没有正常开展。

目前市场化程序不够,施工索赔还不是建筑行业的通行做法。总的来说,施工索赔在我国不是一开始就有的,是从国际工程承包中引进的概念。随着我国加入wto、西部大开发等,使中国建筑业成为世界建筑业关注的焦点,中国已成为世界的建筑市场之一,国内工程的开发,为索赔提供了广泛的空间,工程索赔市场竞争非常激烈,承包方常低价中标已成为普遍现象,索赔的意义是明显和突出的。因此,这就使得索赔课题研究更具有紧迫性。

3.施工索赔的策略和技巧

3.1施工索赔的策略

索赔需要总体谋略,承包工程业前辈之经验,总体谋略是索赔成功的关键。一般来说要做好索赔总体谋略,承包方必须全面把握几个方面的问题:

3.1.硧定目标

(1)提出任务,确定索赔所要达到的目标

承包方的索赔目标通常为承包方的索赔基本要求。目标可能有几个,有容易实现的,有难以实现的,按照困难程度进行排列,大致分析其实现的可能性。目标又是承包方对索赔的最终期望,它由承包方根据合同实施状况、承包方所承受的损失和他的总体经营战略确定。

(2)分析实现目标的基本条件

承包方除了进行认真的、有策略的处理以外,承包方特别应该重视在索赔谈判期间的工程施工管理。在这时期,若承包方能圆满的履行自己的合同责任,使业主对工程满意,这对谈判是个促进;相反,如果这时出现承包方违约或工程管理失误,工程不能按照业主要求完成,这会给谈判甚至整个索赔罩上阴影。

当然,反过来说,对于不讲信誉的业主,则承包方要注意控制工程进度。一般施工合同规定,承包方在索赔解决期间,仍应努力履行合同,不得终止施工。但工程越接近完成,承包方的索赔地位越不利,主动权越少。对此,承包方可以提出理由,如果索赔解决不了,造成财务困难,无力支付分包工程款造成工程无法进行,承包方应将工程速度放慢。

3.2施工索赔的技巧

承包方应将索赔重心放在重大、影响大、索赔额大的事件上,承包方的索赔处理既要坚持大原则,又要做出适当的让步,充分体现双方利益均衡。索赔目标的实现有赖于承包方对索赔策略的总休把握,同时,承包方也要使用索赔技巧。

3.2.1创造条件进行变更索赔

从理论上讲,当发包人拒绝承包方的调价要求时,承包方仍可以根据发包人违约进出索赔要求。但从实践来看,当承包方向发包人发出索赔意向通知后,承包方在一定有期限内要提交详尽的索赔报告及证明其索赔的合理性。如果证据不足,则索赔很有可能被监理工程师否决。

由于工程设计的阶段性、工程的单件性及工程本身的复杂性,因此,施工阶段承包方应利用自己丰富的施工经验,加强与设计单位的沟通交流,在不损害发包人得益的前提下,承包方应使设计有利于自己方向变更和优化,如对一些合同单价低、亏损严重的项目,承包方应作好设计代表的工作,积极寻求设计变更或交换设计参数,争取重新进行变更报价或在原方案上施工标准或难度[8]。

3.2.2选准并把握索赔时机进行索赔

单项索赔由于涉及的合同事件比较简单,责任分析和索赔的计算不太复杂,金额也不太大,所以双方容易达成协议,获得成功。[9]承包方应尽量采用单项索赔,随申报、单项解决、逐月支付,把索赔款的支付纳入按月支付的轨道,同工程进度的结算支付同步处理,如承包方采用一次性索赔则会:

(1)索赔额巨大,谈判难度大,大多以牺牲承包方利益为终。

(2)许多干扰事件搅和在一起,事过境迁,事件的原因、责任、影响的分析很困难,索赔报告的起草、审阅、评价难度大。

(3)文档管理任务重,人员变化大。

(4)影响资金周转和施工进度,进而影响工程质量和双方的合作。

承包方尽量减少“一次性”索赔,必须建立定期款协商机制。一般在合同中并没有明确具体的索赔协商机制,承包方应在合同履约期要求业主定期举行价款协商会议,将不能在月算中解决的索赔问题集中面对面地解决。

3.2.3合理确定索赔金额的大小、按时提交高质量的索赔报告

对于索赔金额,承包方必须综合考虑多方面的,绝不能单纯从某一个方面(如预算)下结论,确定前承包方必须多次召开专门会议汇总、分析各个方面的情况,在合理的范围内确定索赔的最大金额,如一个项目承包方本可以索赔300万元,若只索赔了250万元,看似成功了,实际是失误。

在施工索赔业务中,索赔报告书的质量和水平对索赔成败关系密切,一项符合合同要求的索赔,如果承包方索赔报告书写得不好,例如,对索赔权论证不力,索赔证据不足,索赔计算有误等等,承包方会失去索赔中的有利地位和条件,轻则使索赔大打折扣,重则使索赔失败。

4.结论

新形势下的我国建筑市场已经日趋法制化和规范化,我国的建筑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施工索赔直接影响承包方的利润,承包方依法科学地处理施工索赔问题是新形势下承包方维护自身利益的一种必要手段。

索赔是一把双刃剑,即可给承包方带来丰厚的收益,也会给承包方带来麻烦。可以说索赔直接影响着施工企业的生存发展。因此,本文从承包方角度考虑索赔的成功率,建议承包方要想成功的进行索赔,承包方应分析目前索赔的现状并总结现状中有存在的问题,将索赔的策略和技巧灵活的应用,注重施工索赔人员的管理和相关条款的改进,只要承包方在工程施工中按合同办事,按设计施工,符合规范要求,保质、保量、按期完成各项工程任务,承包方就不会给业主造成反索赔的机会,建设管理部门要加强对索赔的宣传,加强索赔管理信息化建设和培养优秀的施工索赔管理人才,改善索赔的落后水平。

参考文献:

[1]成虎.建筑工程合同管理与索赔.东南大学出版社

[2]刘文奇.浅议建设施工的索赔J.陕西建筑.2010年3月第7期

[3]汤燕群.工程索赔在我国的现状及发展.中南林学院2003年第1期

[4]俞为荣.浅议工程索赔.工程技术.盐城建筑工程学院.2009年第36期

[5]马晓莉、程维林.建筑行业索赔索赔现状及对策.实践探索.2009年第12期

[6]张宝岭.建设工程索赔及案例分析(一).苏州工程造价信息期刊.2011年第3期

[7]张宝岭.建设工程索赔及案例分析(一).苏州工程造价信息期刊.2011年第3期

对外工程承包研究报告篇8

一、项目概况

望海路快速化改造设计施工总承包(epC)工程西起兴海大道,东接沙河西路,含新建地下道路与地面道路改造,同步新建兴海大道综合管廊。地下快速路全长7.66km。沿线设置4对出入口匝道,在太子湾预留一对妈湾方向匝道,同时在后海大道增加专用道衔接歌剧院地下车库,并预留地下一层为歌剧院漫游层空间。太子湾以西段为双向4车道,长0.96km,矩形单层断面,采用明挖法施工。太子湾以东段为双向6车道,采用明挖+盾构法施工,其中明挖段长1.41km,矩形双层断面;盾构段长5.3km,单洞双层断面,管片外径15.7m。地面主干道全长8.24km,太子湾-中心路段由双向4车道拓宽为双向6车道;中心路-沙河西路段维持双向4车道,仅路面改造及西侧拓宽。项目总投资约95.05亿元。

二、项目运作模式

(一)模式简述

在全设计周期epC模式下,由总包单位负责自项目方案设计阶段伊始,将项目的设计(方案设计、工可研报告编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采购、试运行等建设全过程。由中国中铁股份、中铁南方、中铁四局、中铁隧道局、中铁上海局、中铁六院、上海隧道院组建联合体,中国中铁股份为联合体牵头人。

(二)epC承包范围

1.工程可行性研究: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能的工程与建设方案的比较与论证;交通量调查与预测分析;建设方案(含提供给规土委部门审批的方案设计)、标准与建设规模;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项目投资估算、资金筹措与计划安排;项目经济分析与评价及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等。

2.详细勘察:岩土工程勘察、工程测量、地下管线探测、施工配合等,以及按国家有关规定和相关规范要求应由勘察单位完成的工作。

3.程设计: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含初步设计概算)、施工图设计(含施工图设计预算编制)、Bim模型建立及应用、施工配合、竣工图编制以及按国家有关规定和相关规范要求应由设计单位完成的工作。

4.工程施工:完成本工程全部施工内容且达到竣工验收移交标准。

5.报批报建:在发包人指导下,组织完成工可、规划、初步设计及概算、用海、施工许可等相关报批报建工作。

6.其他工作:项目建议书(如需)、海洋现状调查。

三、案例模式分析

(一)模式介绍

全设计周期epC模式是指项目业主在详规出具之后,自项目方案设计阶段伊始,将项目的设计(方案设计、工可研报告编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采购、试运行等建设全过程,总体发包给一家具有相应资质的总承包企业或联合体。总承包单位总体负责协调设计、采购、施工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设计、采购、施工深度融合交叉带来的项目管理优势,实现整个项目的成本、质量、进度的综合控制,在项目各个环节实现无缝衔接,提高管理效率,从而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

(二)模式适用条件

适用于一些项目建设需求迫切、规模大、难度高、建设周期要求短,能够尽快投入使用、发挥社会效益的重大市政交通项目。

(三)模式优缺点

1.优点

(1)招标人在招标阶段可吸引、选取最优秀的设计、施工团队,所编制的最优方案,充分利用各单位优势资源在短时间内提供合理、优质、可实施性强的方案。

(2)在规划设计阶段,由于施工的提前介入,结合周边条件,在施工角度为规划和设计提供思路,大大提升规划、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可行性。

(3)从分阶段招标、研究、评审,到协同开展,有效加快了项目前期研究推进速度。

(4)多角度统筹考虑优化方案,减少项目后期变更的因素,有利于控制项目投资。

(5)适应环境的工法、工艺,集中物资采购,基于与设计高度融合,更加合理完善的施工方案,有利于项目安全、质量、工期的保证。

2.缺点

(1)满足多专业、多阶段管理需求,发挥统筹管理优势的承包商相对欠缺,此类项目对总承包商综合实力要求极高,承包商管理风险巨大。

(2)由于招标阶段项目资料较少,招标时间跨度长,需要分阶段招标,先进行方案设计比选,择优选择最佳方案,然后再进行后续设计及报价。

(四)模式运作要点

1.由于项目建议书、工可研等均由总承包单位负责编制,业主要与政府部门做好沟通,为项目招标提供政策支持。

2.招投标阶段时间要充足,分阶段进行,时间不宜少于三个月时间,投标人有足够时间做到设计与施工的深度融合,从源头保证项目设计质量。

3.epC总承包单位负责方案设计、工可研报告编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采购、试运行等建设全过程。

4.项目管理团队需要具有良好的专业技术背景、丰富的从业经验以及经济、法律、管理方面的知识,一专多能、一能多职的复合型管理人才。

5.承包商要尽早开展前期研究,在投标阶段要深入研究项目详规方案,认真做好项目周边环境调查,组建规划、勘察设计、施工、装备制造等专业的人才团队,研究合理可行的设计方案,确保降低总承包风险。

四、借鉴意义

对外工程承包研究报告篇9

财政部会计司司长、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委员,办公室主任。博士,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东北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天津财经学院、首都经贸大学,北京工商大学、湖南大学兼职教授,东北财经大学博士生导师。

主编了《中国会计改革理论与实践》等与会计工作有关的著作10余部,公开30余篇,主持资产减值、政府财务会计报告等多项部级重点科研课题,多次获得财政部、中国会计学会优秀论文奖。

2010年4月26日,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国资委、银监会、保监会等部门在北京召开联合会,隆重了《企业内邵控制配套指引》(以上简称配套指引)。《配套指引》连同2008年5月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共同构建了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自2011年1月1日起首先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施行,自2012年1月1日起扩大到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公司施行;在此基础上,择机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施行。同时,鼓励非上市大中型企业提前执行。执行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企业,必须对本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披露年度自我评价报告同时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其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出具审计报告。政府监管部门将对相关企业执行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配套指引由21项应用指引(此次18项,涉及银行、证券和保险等业务的3项指引暂未)、《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组成。其中,应用指引是对企业按照内控原则和内控“五要素”建立健全本企业内部控制所提供的指引,在配套指引乃至整个内部控制规范体系中占居主体地位;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是为企业管理层对本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提供的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是为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执行内部控制审计业务的执业准则。三者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以下将对《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应用指引》进行详细地解读。

应用指引可以划分为三类,即内部环境类指引、控制活动类指引、控制手段类指引,基本涵盖了企业资金流、实物流、人力流和信息流等各项业务和事项。

一、内部环境类指引

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支配着企业全体员工的内控意识,影响着全体员工实施控制活动和履行控制责任的态度、认识和行为。内部环境类指引有5项,包括组织架构、发展战略、人力资源、社会责任和企业文化等指引。

1 组织架构

组织架构是企业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股东(大)会决议和企业章程,结合本企业实际明确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企业内部各层级机构设置、职责权限、人员编制、工作程序和相关要求的制度安排。企业要实施发展战略,必须要有科学的组织架构,主要包括治理结构和内部机构设置。如果企业治理结构形同虚设,缺乏科学决策、良性运行机制和执行力,就可能发生经营失败;此外,如果内部机构设计不科学,权责分配不合理,也可能导致机构重叠、职能交叉或缺失,运行效率低下。为防范和化解组织架构设计和运行中存在的这些重要风险,组织架构应用指引明确提出如下要求:(1)企业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权限、任职条件、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确保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分离,形成制衡。同时强调,企业的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及大额资金支付业务等(即通常所说的“三重一大”),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者联签制度;任何个人不得单独进行决策或者擅自改变集体决策意见。(2)企业应当按照科学、精简、高效、透明、制衡的原则,综合考虑企业性质、发展战略、文化理念和管理要求等因素,合理设置内部职能机构,明确各机构的职责权限,避免职能交叉、缺失或权责过于集中,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3)企业应当根据组织架构的设计规范,对现有治理结构和内部机构设置进行全面梳理,确保本企业治理结构内部机构设置和运行机制等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4)企业拥有子公司的,应当建立科学的投资管控制度,通过合法有效的形式履行出资人职责、维护出资人权益,重点关注子公司特别是异地、境外子公司的发展战略、年度财务预决算、重大投融资、重大担保、大额资金使用、主要资产处置、重要人事任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等重要事项。

2 发展战略

发展战略是指企业在对现实状况和未来趋势进行综合分析和科学预测的基础上,制定并实施的长远发展目标与战略规划。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要想求得长期生存和持续发展,关键在于制定并有效实施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和自身实际情况的发展战略。调查中我们发现,有些企业缺乏明确的发展战略或发展战略实施不到位,结果导致企业盲目发展,难以形成竞争优势,丧失发展机遇和动力;也有些企业发展战略过于激进,脱离企业实际能力或偏离主业,导致过度扩张、经营失控甚至失败;还有一些企业发展战略频繁变动,导致资源严重浪费,最后危及企业的生存和持续发展。为此,我们制定了发展战略应用指引,就上述重要风险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应对措施:(1)要求企业健全组织机构,在董事会下设立战略委员会,或指定相关机构负责发展战略管理工作。同时,对战略委员会的成员素质、工作规范也提出了相应要求。(2)明确要求企业应在充分调查研究、科学分析预测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发展目标,而不是靠拍脑袋,盲目制定发展战略。在制定目标过程中,应综合考虑宏观经济政策、国内外市场需求变化、技术发展趋势、行业及竞争对手状况、可利用资源水平和自身优势与劣势等影响因素。(3)强调战略规划应当根据发展目标制定,明确发展的阶段性和发展程度,确定每个发展阶段的具体目标、工作任务和实施路径。(4)要求董事会从全局性、长期性和可行性等维度,严格审议战略委员会提交的发展战略方案,之后再报经股东(大)会批准实施。(5)从抓实施的角度,要求企业根据发展战略,制定年度工作计划,编制全面预算,将年度目标分解、落实,确保发展战略有效实施。(6)设立了发展战略实施后评估制度,要求战略委员会加强对发展战略实施情况的监控,定期收集和分析相关信息。对发现明显偏离发展战略的情况,要求及时报告;对确需对发展战略作出调整的情形明确要求企业要遵循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调整发展战略。

3 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是指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而录(任)用的各种人员,包括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全体员工。现代企业竞争的关键在于人力资源的竞争。人力资源对实现企业发展战略起到重要的智力支持作用,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可以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如果人力资源缺乏或过剩、结构不合理、开发机制不健全,企业发展战略可能难以实现;如果人力资源激励

约束制度不合理、关键岗位人员管理不完善,则可能导致人才流失、经营效率低下;而如果人力资源退出机制不当,又可能导致法律诉讼或企业声誉受损。为防范和化解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这些重要风险,人力资源应用指引强调:(1)企业应当根据人力资源总体规划,结合生产经营实际需要,制定年度人力资源需求计划。也就是说,人力资源要符合发展战略需要,符合生产经营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尽可能做到“不缺人手,也不养闲人”。(2)企业应当根据人力资源能力框架要求朋确各岗位的职责权限、任职条件和工作要求,通过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等多种方式选聘优秀人才。这项要求实际上意在强调,企业要选合适的人,要按公开、严格的程序去选人,防止“人情招聘”、暗箱操作。(3)企业确定选聘人员后,应当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建立劳动用工关系;已选聘人员要进行试用和岗前培训,试用期满考核合格后,方可正式上岗。(4)企业应当建立和完善人力资源的激励约束机制,设置科学的业绩考核指标体系,对各级管理人员和全体员工进行严格考核与评价,并制定与业绩考核挂钩的薪酬制度。如何留住引进来的优秀人才,对企业至关重要。这项要求就是对此提出的指引,企业应当予以足够关注。(5)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员工退出(辞职、解除劳动合同、退休等)机制,明确退出的条件和程序,确保员工退出机制得到有效实施。只有退出机制健全,退出条件和程序清楚,才能够防范和化解当前企业人力资源退出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4 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应当履行的社会职责和义务,主要包括安全生产、产品质量(含服务,下同)、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促进就业、员工权益保护等。为促进和规范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我们制定了社会责任应用指引,针对当前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梳理出四个方面的重要风险,即:安全生产措施不到位,责任不落实,可能导致企业发生安全事故;产品质量低劣,侵害消费者利益,可能导致企业巨额赔偿、形象受损,甚至破产;环境保护投入不足,资源耗费大,造成环境污染或资源枯竭,可能导致企业巨额赔偿、缺乏发展后劲,甚至停业;促进就业和员工权益保护不够,可能导致员工积极性受挫,影响企业发展和社会稳定。针对这些重要风险,社会责任应用指引提出了积极应对措施:(1)要求企业设立安全管理部门和安全监督机构,建立严格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操作规范和应急预案,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切实做到安全生产。(2)要求企业规范生产流程,建立严格的产品质量控制和检验制度,严把质量关,禁止缺乏质量保障、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产品流向社会。(3)要求企业提高员工的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意识,建立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制度,认真落实节能减排责任,积极开发和使用节能产品,发展循环经济,降低污染物排放,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4)要求企业依法保护员工的合法权益,保障员工依法享有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保持工作岗位相对稳定,积极促进充分就业。(5)针对目前少数企业对公益事业(比如接纳大学生实习等)、慈善事业等漠不关心的情况,社会责任应用指引指出,企业应当按照“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社会需求,积极创建实习基地,大力支持社会有关方面培养、锻炼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同时,应积极履行社会公益方面的责任和义务,关心帮助社会弱势群体,支持慈善事业。

5 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整体团队所认同并遵守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行为规范的总称。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渗透于企业的一切经营管理活动之中,是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现实中,有些企业之所以经营不成功,往往是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存在严重问题。比如,企业缺乏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导致员工丧失对企业的信心和认同感,缺乏凝聚力和竞争力;企业缺乏开拓创新、团队协作和风险意识,导致企业发展目标难以实现,影响可持续发展;企业缺乏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导致舞弊事件的发生,造成企业损失,影响企业信誉,等等。针对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这些重要风险,企业文化应用指引明确提出以下管控措施:(1)要求企业积极培育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充分体现企业特色的发展愿景、积极向上的价值观、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履行社会责任和开拓创新的企业精神,以及团队协作和风险防范意识,以此引导和规范员工行为,打造以主业为核心的企业品牌,形成整体团队的向心力,促进企业长远发展。这项应对措施同时也表明,打造企业主业品牌应当作为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内容。(2)要求企业重视并购重组后的企业文化建设,平等对待被并购方的员工,促进并购双方的文化融合。这是基于当前企业并购实务中企业文化融合过程别提供的指引,应引起相关企业的高度重视。(3)要求董事、监事、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主导和垂范作用以自身的优秀品格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带动影响整个团队,共同营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环境。这充分说明,企业文化建设既要注重“上下结合”,更应注重企业治理层和经理层的示范作用。(4)要求企业加强企业文化的宣传贯彻,促进文化建设在内部各层级的有效沟通,并确保全体员工共同遵守;同时,要求企业文化建设融入生产经营全过程,切实做到文化建设与发展战略的有机结合,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规范员工行为方式,使员工自身价值在企业发展中得到充分体现。

二 控制活动类指引

企业在改进和完善内部环境控制的同时,还应对各项具体业务活动实施相应的控制。为此,我们制定了控制活动类应用指引,包括资金活动、采购业务、资产管理、销售业务、研究与开发、工程项目、担保业务、业务外包、财务报告等9个指引。

1 资金活动

资金活动是指企业筹资、投资和资金营运等活动的总称。资金是企业生产经营循环的血液,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决定着企业的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企业资金活动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无一不是重要风险,一旦转变为现实,危害重大。概括讲,企业资金活动面临的重要风险包括:筹资决策不当,引发资本结构不合理或无效融资,可能导致企业筹资成本过高或债务危机;企业投资决策失误引发盲目扩张或丧失发展机遇,可能导致资金链断裂或资金使用效益低下;资金调度不合理、营运不畅,可能导致企业陷入财务困境或资金冗余;资金活动管控不严,可能导致资金被挪用、侵占、抽逃或遭受欺诈。针对上述风险,资金活动应用指引分别对筹资、投资和资金营运活动提出下列管控措施:(1)要求企业根据筹资目标和规划,结合年度全面预算,拟订筹资方案,并对筹资方案进行科学论证;重大筹资方案还应当形成可行性研究报告,全面反映风险评估情况。(2)要求企业对筹资方案进行严格审批后,按照规定权限和程序筹集资金。同时,严格按照筹资方案确定的用途使用资金,防止资金挪用;确需改变资金

用途的,应当履行相应的审批程序。(3)要求企业加强债务偿还和股利支付环节的管理,对偿还本息和支付股利等作出适当安排,防止发生违约风险,导致诉讼损失。(4)要求企业根据投资目标和规划,合理安排资金投放结构,科学确定投资项目,拟订投资方案,重点关注投资项目的收益和风险;选择投资项目应当突出主业,谨慎从事衍生金融产品等高风险投资。(5)对于采用并购方式进行投资的企业,要求其严格控制并购风险,重点关注并购对象的隐性债务、承诺事项、可持续发展能力、员工状况及其与本企业治理层及管理层的关联关系,合理确定支付对价,确保实现并购目标。这项要求对于后危机时期我国企业境外并购具有很好的提示作用。(6)要求企业加强对投资方案的可行性研究,并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对投资项目进行决策审批;审批后,与被投资方签订投资合同或协议朋确出资时间、金额、方式、双方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等内容。(7)要求企业加强投资收回和处置环节的控制;对于到期无法收回的投资,应当建立责任追究制度。(8)要求企业应当加强资金营运全过程的管理,统筹协调内部各机构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金需求,切实做好资金在采购、生产、销售等各环节的综合平衡,实现资金营运的良性循环,提升资金营运效率。

2 采购业务

采购是指购买物资(或接受劳务)及支付款项等相关活动。调查中我们发现,部分企业在办理采购业务时不同程度地存在以下问题:采购计划安排不合理,市场变化趋势预测不准确,造成库存短缺或积压,导致企业生产停滞或资源浪费;供应商选择不当,采购方式不合理,招投标或定价机制不科学,授权审批不规范,致使采购物资质次价高,出现舞弊或遭受欺诈;采购验收不规范,付款审核不严,造成采购物资、资金损失或信用受损。为此,我们制定了采购业务应用指引,要求企业加强请购、审批、购买,验收、付款、采购后评估等环节的风险管控,确保物资采购满足企业生产经营需要。(1)要求企业的采购业务尽量集中,避免多头采购或分散采购,以提高采购业务效率,降低采购成本,堵塞管理漏洞。(2)要求企业建立采购申请制度,依据购买物资或接受劳务的类型,确定归口管理部门朋确相关部门或人员的职责权限及相应的请购和审批程序。(3)要求企业建立科学的供应商评估和准入制度,根据市场情况和采购计划合理选择采购方式,建立科学的采购物资定价机制,并根据确定的供应商、采购方式、采购价格等情况签订采购合同,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4)要求企业建立严格的采购验收制度,确定检验方式,由专门的验收机构或验收人员进行验收;对于验收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应当查明原因并及时处理。(5)要求企业加强采购付款的管理,明确付款审核人的责任和权利,严格审核采购预算、合同、相关单据凭证、审批程序等内容,审核无误后按照合同规定及时办理付款。(6)要求企业建立退货管理制度,对退货条件、退货手续、货物出库、退货货款回收等作出明确规定,并在采购合同中明确退货事宜,及时收回退货货款。

3 资产管理

加强各项资产管理,保证资产安全完整,提高资产使用效能,有利于维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有利于促进企业发展战略的实现。当前,在企业存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资产的管理实务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存货积压或短缺,造成流动资金占用过量、存货价值贬损或生产中断;固定资产更新改造不够、使用效能低下、维护不当、产能过剩,致使企业缺乏竞争力、资产价值贬损、安全事故频发或资源浪费;无形资产缺乏核心技术、权属不清、技术落后、存在重大技术安全隐患,导致法律纠纷、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为防范和化解资产管理中存在的这些重要风险,资产管理应用指引针对性提出了如下应对措施:(1)要求企业采用先进的存货管理技术和方法,规范存货管理流程明确存货取得、验收入库、原料加工、仓储保管、领用发出、盘点处置等环节的管理要求,充分利用信息系统,强化会计、出入库等相关记录,确保存货管理全过程的风险得到有效控制。(2)要求企业根据各种存货采购间隔期和当前库存,综合考虑企业生产经营计划、市场供求等因素,合理确定存货采购日期和数量,确保存货处于最佳库存状态。(3)要求企业加强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等各类固定资产的维护、清查、处置管理,重视固定资产的技术升级和更新改造,不断提升固定资产的使用效能,确保固定资产处于良好运行状态。(4)要求企业强化对生产线等关键设备运转的监控,严格操作流程,实行岗前培训和岗位许可制度,确保设备安全运转。(5)要求企业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投保政策,及时办理投保手续。(6)要求企业规范固定资产抵押管理,确定固定资产抵押程序和审批权限等。(7)要求企业加强对品牌、商标、专利、专有技术、土地使用权等无形资产的管理,促进无形资产有效利用,充分发挥无形资产对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

4 销售业务

销售是指企业出售商品(或提供劳务)及收取款项等相关活动。企业应当加强销售、发货、收款等环节的管理,采取有效控制措施,规范销售行为,扩大市场份额,确保实现销售目标。企业销售过程中存在的重要风险主要包括:销售政策和策略不当,市场预测不准确,销售渠道管理不当等,导致销售不畅、库存积压、经营难以为继;客户信用管理不到位,结算方式选择不当,账款回收不力等,造成销售款项不能收回或遭受欺诈;销售过程存在舞弊行为,可能导致企业利益受损。销售业务应用指引就此提出了相应的管控措施:(1)要求企业加强市场调查,合理确定定价机制和信用方式,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销售策略,灵活运用多种策略和营销方式,促进销售目标实现,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2)要求企业与客户进行业务洽谈、磋商或谈判,关注客户信用状况、销售定价、结算方式等相关内容,并签署销售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3)要求企业销售部门按照经批准的销售合同开具相关销售通知,发货和仓储部门严格按照销售通知所列项目组织发货,确保货物的安全发运。(4)完善客户服务制度,加强客户服务和跟踪,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不断改进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5)完善应收款项管理制度,明确销售、财会等部门的职责,并严格考核,实行奖惩。(6)要求企业加强应收款项坏账的管理;应收款项全部或部分无法收回的,应当查明原因,明确责任。

5 研究与开发

研究与开发是指企业为获取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等所开展的各种研发活动,是企业进行自主创新的重要手段。企业通过研发新产品和新技术,创造新工艺,能够增强核心竞争力,促进发展战略实现。但是,研究与开发活动通常隐含着重大风险。比如,研究项目未经科学论证或论证不充分,可能导致创新不足或资源浪费;研发人员配备不合理或研发过程管理不善,可能导致研发成本过高、舞弊或研发失败;研究成果转化应用不足、保护措施不力,可能导致企业利益受损。就此,研究与开发应用指引提出了如下管控措施:(1)企业应当结合研发计划,提出研究

项目立项申请,开展可行性研究,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2)研究项目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审批,重大研究项目应当报经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集体审议决策。(3)企业应当加强对研究过程的管理,合理配备专业人员,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制,确保研究过程高效、可控。(4)企业应当建立和完善研究成果验收制度,组织专业人员对研究成果进行独立评审和验收。(5)企业应当明确界定核心研究人员范围和名册清单,签署保密协议,并在劳动合同中约定研究成果归属、离职条件、离职移交程序、离职后保密义务、离职后竞业限制年限及违约责任等内容。研发骨干人员的管理,应当引起研发型企业的高度重视。(6)企业应当加强研究成果的开发与保护,形成科研、生产、市场一体化的自主创新机制,促进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6 工程项目

工程项目是企业自行或者委托其他单位所进行的建造、安装活动。工程项目通常与企业发展战略密切相关,周期较长,并涉及大额资金及物资的流转,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如果工程立项缺乏可行性研究或者可行性研究流于形式,决策不当,盲目上马,很可能导致难以实现预期效益或项目失败;如果项目招标暗箱操作,存在商业贿赂,则可能导致中标人实质上难以承担工程项目冲标价格失实及相关人员涉案;如果工程造价信息不对称,技术方案不落实,概预算脱离实际,又可能导致项目投资失控;倘若工程物资质次价高,工程监理不到位,项目资金不落实,还可能导致工程质量低劣,进度延迟或中断;最后,如果竣工验收不规范,最终把关不严,还会导致工程交付使用后存在重大隐患。为此,工程项目应用指引明确指出,企业必须强化对工程建设全过程的监控,制定和完善工程项目各项管理制度,明确相关机构和岗位的职责权限,规范工程立项、招标、造价、建设、验收等环节的工作流程及控制措施,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和进度:(1)企业应当根据发展战略和年度投资计划,提出项目建议书,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并组织内部相关机构专业人员进行充分论证和评审,在此基础上,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决策。重大工程项目应当报经董事会或类似决策机构集体审议批准,任何个人不得单独决策或擅自改变集体决策意见。(2)企业应当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择优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承包单位和监理单位,规范工程招标的开标、评标和定标工作,不得将应由一个承包单位完成的工程肢解为若干部分发包给几个承包单位。(3)企业应当加强工程造价的管理,明确初步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的编制方法,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审核和批准,确保概预算科学合理。(4)企业应当加强对工程建设过程的监控,实行严格的概预算管理和工程监理制度,切实做到及时备料,科学施工,保障资金,落实责任,确保工程项目达到设计要求。工程建设过程中涉及项目变更的,应当严格审批;重大项目变更还应当按照项目决策和概预算控制的有关程序和要求重新履行审批手续。(5)企业收到承包单位的工程竣工报告后,应当及时编制竣工决算,开展竣工决算审计,办理竣工验收手续。企业还应当建立完工项目后评估制度,重点评价工程项目预期目标的实现情况和项目投资效益等,并以此作为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的依据。

7 担保业务

担保是企业按照公平、自愿、互利的原则向被担保人提供一定方式的担保并依法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行为。对外担保涉及被担保人和提供担保人(企业)。如果企业对担保申请人的资信状况调查不深,审批不严或越权审批,可能导致企业担保决策失误或遭受欺诈;如果对被担保人在担保期内出现财务困难或经营陷入困境等状况监控不力,应对措施不当,又可能会导致企业承担法律责任;如果被担保人和提供担保人在担保过程中存在舞弊行为,则会导致经办审批等相关人员涉案或企业利益受损。为此,企业应当严格限制担保业务活动,如确需对外提供担保的,应当在担保业务政策及相关管理制度中明确担保的对象、范围、方式、条件、程序、担保限额和禁止担保等事项,规范调查评估、审核批准、担保执行等环节的工作流程及控制措施,确实防范担保业务风险。担保业务应用指引就此提出具体要求:(1)企业应当对担保申请人进行资信调查和风险评估,并出具书面报告。企业自身不具备条件的,应委托中介机构对担保业务进行调查和评估。对于符合条件的担保申请人,经办人员应当在职责范围内,按照审批人员批准意见办理担保业务;对于审批人超越权限审批的担保业务,经办人员有权拒绝办理。(2)企业应当加强对子公司担保业务的统一监控,企业内设机构未经授权不得办理担保业务,企业为关联方提供担保的,与关联方存在经济利益或近亲属关系的有关人员在评估与审批环节应当予以回避。(3)企业应当根据审核批准的担保业务订立担保合同,定期监测被担保人的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了解担保项目的执行、资金的使用、贷款的归还、财务运行及风险等情况,确定担保合同有效履行。(4)企业应当加强对担保业务的会计系统控制,建立担保事项台账,及时足额收取担保费用;规范对反担保财产的管理,妥善保管被担保人用于反担保的财产和权利凭证,定期核实财产的存续状况和价值,发现问题及时处理。(5)企业应当在担保合同到期时,全面清理用于担保的财产、权利凭证,按照合同约定及时终止担保关系。

8 业务外包

业务外包是企业利用专业化分工优势,将日常经营中的部分业务委托给本企业以外的专业服务机构或其他经济组织(承包方)完成的经营行为。目前,业务外包活动已经广泛应用于电信、手机、金融等各行各业,为企业优化资源配置、加速业务重组、提高经营效率提供了活力。但是,企业在将业务外包的同时,也承担着一些重大风险,主要包括:外包范围和价格确定不合理,承包方选择不当,可能导致企业遭受损失;业务外包监控不严、服务质量低劣,可能导致企业难以发挥业务外包的优势,业务外包存在商业贿赂等舞弊行为,可能导致企业相关人员涉案。为此,业务外包应用指引明确指出,存在业务外包活动的企业应当着手建立和完善业务外包管理制度,规定业务外包的范围、方式、条件、程序和实施等相关内容朋确相关机构和岗位的职责权限,强化业务外包全过程的监控,防范外包风险,充分发挥业务外包的优势。具体来讲:(1)要求企业合理确定外包业务范围,综合考虑成本效益原则,权衡利弊,避免将核心业务外包。(2)要求企业拟定业务外包实施方案,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审核批准。重大外包业务方案应当提交董事会或类似决策机构审批。(3)要求企业按照批准的业务外包实施方案,择优选择外包业务的承包方,签订外包合同,合理确定外包价格,严格控制外包业务成本,切实做到相关业务外包后的成本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低于原经营方式。外包业务涉及保密的,还要求企业在外包业务合同或另行签订的保密协议中明确规定承包方的保密义务和责任。(4)要求企业加强业务外包实施的管理,注重与承包方的沟通与协调,并对承包方的履约能力进行持续评估。有确凿证据表明承包方存在

重大违约行为,导致外包业务合同无法履行的,企业应当及时终止合同并更换承包方承包方违约并造成企业损失的,企业应当进行索赔,并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9 财务报告

财务报告是企业财务信息对外报告的重要形式之一。对上市公司而言,财务报告是投资者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对国有企业,则可能成为政府进行经济决策时关注的重要信息来源。总结我国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近年来财务舞弊和财务管理失误等方面的案例,财务报告应用指引概括出以下相关重要风险:企业财务报告的编制违反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导致企业承担法律责任、遭受损失和声誉受损;企业提供虚假财务报告,误导财务报告使用者,造成报告使用者的决策失误,干扰市场秩序;企业不能有效利用财务报告,难以及时发现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问题,还可能导致企业财务和经营风险失控。为有效防范财务报告过程中的风险,财务报告应用指引明确提出如下要求:(1)要求企业编制财务报告时,重点关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对财务报告产生重大影响的交易和事项的处理,还要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审批。(2)要求企业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规定,根据登记完整、核对无误的会计账簿记录和其他有关资料编制财务财告,做到内容完整、数字真实、计算准确,不得漏报或者随意进行取舍;企业集团还应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明确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和合并方法,如实反映企业集团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3)要求企业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的规定圾时对外提供财务报告;财务报告须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注册会计师及其所在的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应当随同财务报告一并提供。(4)要求企业重视财务报告分析工作,定期召开财务分析会议,充分利用财务报告反映的综合信息,全面分析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和存在问题,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平,时明确,这些要求也是依据内控五要素中“信息与沟通”的相关规定提出的要求。总会计师或分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应当在财务分析和利用工作中发挥主导作用;财务分析报告结果应当及时传递给企业内部有关管理层级。

三、控制手段类指引

控制手段类指引偏重于“工具”性质,往往涉及企业整体业务或管理。此类指引有4项,包括全面预算、合同管理、内部信息传递和信息系统等指引。

1 全面预算

全面预算是企业对一定期间经营活动、投资活动、财务活动等作出的预算安排。全面预算作为一种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编制与实施的预算管理模式,通过将企业的资金流与实物流、信息流相整合优化了企业的资源配置,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然而,企业要想使全面预算管理达到预期的效果,必须要特别关注和防范预算管理中的风险,主要包括:不编制预算或预算不健全,可能导致企业经营缺乏约束或盲目发展;预算目标不合理、编制不科学,可能导致企业资源浪费或发展目标难以实现;预算缺乏刚性、执行不力、考核不严,可能导致预算管理流于形式。为此,全面预算应用指引要求企业在加强全面预算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预算管理体制以及各预算执行单位的职责权限、授权批准程序和工作协调机制的基础上,着重做到以下几点:(1)企业应当建立和完善预算编制工作制度,明确编制依据、编制程序、编制方法等内容,确保预算编制依据合理、程序适当、方法科学,避免预算指标过高或过低。(2)企业应当根据发展战略和年度生产经营计划,综合考虑预算期内经济政策、市场环境等因素,按照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程序,编制年度全面预算。企业预算管理委员会应当对预算管理工作机构在综合平衡基础上提交的预算方案进行研究论证,从企业发展全局角度提出建议,形成全面预算草案,并提交董事会审核。企业全面预算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及企业章程的规定报经审议批准后,应当以文件形式下达。(3)企业应当加强对预算执行的管理。全面预算一经下达,各预算执行单位必须以此为依据,认真组织各项生产经营和投融资活动,严格预算执行和控制。企业预算工作机构和各预算执行单位还应当建立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制度,定期召开预算执行分析会议,妥善解决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4)企业应当建立严格的预算执行考核制度对各预算执行单位和个人进行考核,切实做到有奖有惩、奖惩分明。必要时,企业可实行预算执行情况内部审计制度。

2 合同管理

合同是企业与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组织等平等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合同包括书面合同和口头合同。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合同已成为企业最常见的契约形式,甚至可以说,市场经济就是合同经济。然而,合同管理往往又是企业内部控制中最为疏忽和薄弱的环节之一。如果企业未订立合同、未经授权对外订立合同、合同对方主体资格未达要求、合同内容存在重大疏漏和欺诈,会导致企业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如果合同未全面履行或监控不当,又可能导致企业诉讼失败,经济利益受损;如果合同纠纷处理不当,则会损害企业利益、信誉和形象。为此,我们制定了合同管理应用指引,有针对性地提出:(1)企业对外发生经济行为,除即时结清方式外,应当订立书面合同。对于影响重大、涉及较高专业技术或法律关系复杂的合同,应当组织法律、技术、财会等专业人员参与谈判,必要时可聘请外部专业人员参与相关工作;谈判过程中的重要事项和参与谈判人员的主要意见,应当予以记录并妥善保存。(2)企业应当根据协商、谈判结果,拟定合同文本,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并严格进行审核。合同文本须报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审查或备案的,应当履行相应程序。(3)企业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与对方当事人签署合同。正式对外订立的合同,应当由企业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人签名或加盖有关印章。属于上级管理权限的合同,下级单位不得签署。(4)企业应当加强合同信息安全保密工作,未经批准,不得以任何形式泄漏合同订立与履行过程中涉及的商业机密或国家机密。(5)企业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严格履行合同,对合同履行实施有效监控,发现有显失公平、条款有误或对方有欺诈行为等情形,或因政策调整、市场变化等客观因素,已经或可能导致企业利益受损,应当按照规定程序及时报告,并经双方协商一致,按照规定权限和程序办理合同变更或解除事宜;存在合同纠正情形的,应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在规定时效内与对方当事人协商并按照规定权限和程序及时报告,协商无法解决的,根据合同约定选择仲裁或诉讼方式解决。(6)企业应当建立合同履行情况评估制度,至少于每年年末对合同履行的总体情况和重大合同履行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评估,对分析评估中发现的不足或问题应及时加以改进。

3 内部信息传递

内部信息传递是企业内部各管理层级之间通过内部报告形式传递生产经营管理信息的过程。《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十分重视信息与沟通这一控制要素,多次强调内部信息传递的重要性。为此,我们专门制定了内部信息传递应用指引,梳理出相

关重要风险:如果企业内部报告系统缺失、功能不健全内容不完整,可能会影响生产经营有序运行,如果内部信息传递不通畅、不及时测可能导致企业决策失误、相关政策措施难以落实;如果内部信息传递中泄露商业秘密,则会削弱企业核心竞争力。针对这些重要风险内部信息传递应用指引要求企业建立科学的内部信息传递机制朋确内部信息传递的内容、保密要求、传递方式以及各管理层级的职责权限等,促进内部报告的有效利用,充分发挥内部报告的作用。(1)企业应当根据发展战略、风险控制和业绩考核要求,科学规范不同级次内部报告的指标体系,采用经营快报等多种形式,全面反映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相关的各种内外部信息。(2)企业应当制定严密的内部报告流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强化内部报告信息集成和共享,将内部报告纳入企业统一信息平台,构建科学的内部报告网络体系。(3)企业应当拓宽内部报告的渠道,通过落实奖惩措施等多种有效方式,广泛收集合理化建议。(4)企业应当重视内部报告的使用。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应当充分利用内部报告管理和指导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及时反映全面预算执行情况,协调企业内部相关部门和各单位的运营进度;企业应当有效利用内部报告进行风险评估,准确识别和系统分析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内外部风险,确定风险应对策略。

对外工程承包研究报告篇10

【关键词】电力;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

电力建设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是指在项目投资决策前,通过对拟建项目有关的技术、工程、经济、环境、社会等方面的情况和条件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并对项目建成后可能取得的财务、经济效益及社会环境影响进行预测和评价,从而提出该项目是否值得投资的研究结论,为项目投资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1.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査与评估

咨询单位完成可行性研究工作后报送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是业主作出投资决策的依据,因此,要对该报告进行详细审查和评估。审核和评估其内容是否详实、完整,分析计箅是否正确,最终确定投资机会的选择是否合理、可行。

可行性研究报告评估,是指在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完成后,由另一家具有相应执业资格的工程咨询单位再一次对拟建项目进行技术、财务、经济等方面的论证,对可行性研究报告所做结论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进行核实和评价,如实反映项目潜在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对项目的可行性做出明确的结论,为项目业主或有关决策部门进行决策提供依据。

可行性研究报告评估通常在以下几种情况下进行:需由政府审批的项目,一般委托有相应执业资格的工程咨询单位进行评估。评估结论是政府决策的依据。拟对项目贷款的银行,一般自行组织专家组对项目进行评估,评估结论是银行贷款、决策的依据。

项目业主或投资者为了分析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可靠性,进一步完善项目方案,聘请另一家工程咨询单位对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评估。

2.可行性研究报告评估单位的选择

项目业主为了能快速、正确、科学地作出投资决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以及可行性研究报告评估工作的准确与否,因此,业主在进行可行性评估单位选择时应重点考察执业资格、信誉、实力三个基本条件。

承担可行性研究报告评估的工程咨询单位,必须依法取得政府有关部门及其授权机构认定的工程咨询单位资格。包括资格等级、咨询专业和服务范围三部分。工程咨询单位应在其执业范围内承揽任务,并有良好的业绩。

评价可行性评估单位的实力主要是考核专家层次、―组织管理能力和装备水平。承担可行性研究报告评估的工程咨询单位,应有自己的专家队伍,有一批能胜任评估任务的项目经理,善于综合优化多种咨询方案和意见,作出正确的判断和结论。应具有规范化、制度化和现代化的管理和装备,并有组织高层次评估专家组的能力。

3.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査的主要内容

3.1建设工程项目的必要性。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等宏观角度,审査建设工程项目是否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行业规划和地区规划,是否符合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分析市场预测是否准确,项目规模是否经济合理,产品的品种、性能、规格构成和价格是否符合国内外市场需求的趋势和有无竞争能力。

建设条件与生产条件。项目所需资金能否落实,资金来源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分析选址是否合理,总体布置方案是否符合国土规划、城市规划、土地管理和文物保护的要求和规定;项目建设过程中和建成后原料、燃料的供应条件,供电、供水、供热、交通运输等要求能否落实;项目的"三废"治理是否符合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

工艺、技术、设备。分析项目采用的工艺、技术、设备是否符合国家的技术发展政策和技术装备政策,是否可行、先进、适用、可靠,是否有利于资源的综合利用,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项目所采用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是否安全可靠;引进设备有无必要,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国情,能否与国内设备、零配件、工艺技术相互配套。

3.2建筑工程的方案和标准。建筑工程有无不同方案的比选,分析推荐的方案是否经济、合理;审核工程地质、水文、气象、地震等自然条件对工程的影响和采取的治理措施「建筑工程采用的标准是否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是否贯彻了勤俭节约的方针。

基础经济数据的测算。分析投资估算的依据是否符合国家或地区的有关规定,工程内容和费用是否齐全,有无高估冒算、任意提高标准、扩大规模,有无漏项、少算、压低造价等情况;资金筹措方式是否可行,投资计划安排是否得当;报告中的各项成本费用计算是否正确,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成本管理的标准和规定;产品销售价格的确定是否符合实际情况和预测变化趋势,各种税金的计算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的税种和税率;对预测的计算期内各年获得的利润额进行审核与分析;分析报告中确定的项目建设期、投产期、生产期等时间安排是否切实可行。

3.3财务效益。从项目本身出发,结合国家现行财税制度和现行价格,对项目的投入费用、产出效益、偿还贷款能力,以及外汇等财务状况进行分析,以判别项目财务上的可行性。审査财务效益指标主要是复核财务内部收益率、财务净现值、投资回收率、投资利;润率、投资利税率和固定资产借款偿还期。涉外项目还应评价外汇净现值、财务换汇成本和财务节汇成本等指标。

国民经济效益。国民经济效益评价是从国家、社会的角度,考虑项目需要国家付出的代价和给国民经济带来的效益。一般审査时用影子价格、影子工资、影子汇率和社会折现率等,分析项目给国民经济带来的净效益,以判别项目经济上的合理性。评价指标主要是审查计算内部收益率、经济净现值、投资效益率等。

3.4社会效益。社会效益包括生态平衡、科技发展、就业效果、社会进步等方面。应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分析和审查可能产生的主要社会效益。

不确定性分析。审査项目的不确定性分析一般应对报告中的盈亏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进行鉴定,以确定项目在财务上、经济上的可靠性和抗风险能力。业主对以上各方面进行审核后;对项目的投资机会进一步做出总的评价,进而作出投资决策。若认为推荐方案成立时,可就审查中所发现的问题,要求咨询单位对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修改、补充、完善,提出结论性意见并上报有关主管部门审批。

4.项目建议书与可行性研究的区别

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是工程项目建设前期两个阶段的工作内容,尽管在报告书中所涉及内容大体相同,但由于工作目的不同,因而在研究重点、评价方法等方面有重大区别,业主在审查这两个报告时,应掌握两者的差异,以便进行更好的评估审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