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能源管理投资十篇能源管理投资十篇

能源管理投资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23:35

能源管理投资篇1

合同能源管理实质上就是节能服务型公司与自愿开展节能技术改造的企业所签订的服务合同,节能服务型公司承担着项目投资风险以及技术风险,最终将节能投资方式与客户共同分享。合同能源管理不仅仅重视节能项目所取得的经济效益,而且也重视项目所产生的社会效益,而项目投资风险的衍生,势必会对其效益取得的程度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积极对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投资风险的类别进行分析是极为必要的[1],这是节能服务型公司事业平稳、有序发展的基石。

1浅谈合同能源管理的概念

合同能源管理(emC)作为一种新型的市场化节能机制,在20世纪70年代起源于西方欧美等发达国家并得到了健康的发展,其实质是借助降低能源费用的途径达到对节能项目成本支付的目标,可以被视为使节能收益实现共享的节能服务方式。而emC项目的成败取决于其在实施过程中对各种风险的控制和管理的效果。

2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投资风险分析

2.1emC项目投资风险评估

首先明确项目风险的含义是评估工作开展的基础,而所谓的项目风险就是在某一项目运行的过程中,在突发的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影响下,致使运转项目投资的节能服务型公司在项目完成后获得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之间存在一定的偏差,在经济上蒙受一定的损失。项目风险的评估工作必须有明确的目标、规划、战术以及与项目目标实现的方法与资源,在项目规划、项目概算等基本信息的辅助下,通过评估的环节使节能型服务公司对项目设计的方案以及项目发展的走势有清晰的认识,为项目风险类型的辨别奠定基础,有效降低了项目实施过程中不确定性投资风险产生的概率。

2.2emC项目投资风险阶段性的探究

2.2.1项目选择阶段的风险

也可以被称为确定实施项目阶段的风险;该投资风险的出现主要是因为节能型服务公司没有对实施项目的可行性、技术性、经济性等因素进行客观地分析与科学地审评,此时公司对节能效益获得多少的预算缺乏精准性,加大了投资决策失误产生的概率,还可能使项目出现市场风险、运营风险等。

2.2.2项目实施阶段的风险

实施阶段一般被划分为两大体系,即设计阶段与施工阶段。设计阶段的风险主要是施工技术与成本资金衍生出来的,技术的缺陷以及该阶段所需资金量与预期投入量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可能导致资金周转不畅现象的出现;实施阶段的项目投资风险的导火线主要是市场风险,由于消费者需求以及消费理念的不确定性,可能使某一产品存在被取代的危机。

2.2.3项目营销阶段的风险

在这一阶段中,项目风险随着投资的偿还力度呈现下滑的趋势,但是因为市场、金融、自然灾害这些不可预料因素的存在,节能型服务公司在与客户签署合同之后,分享节能项目实施所取得的效益的同时必然为客户承担着节能产品的技术风险与后期经济风险。

3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投资风险有效管理的措施

3.1选择优质的客户是管理的基础

此时就要求节能型服务公司切实地对客户风险开展有效的管控工作,对它们的情况有一个深入的认识与客观的评价,最终选择最佳的客户。因为该类客户具备一定的节能资质,并且主动地与节能型服务公司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而不是在利益或者是其他外在因素的驱动下而参与进节能项目的建设进程中。

3.2对项目运行中的风险进行动态的管理

对于emC项目投资风险开展的管理工作而言,其自身?в辛?续性、循环性以及动态性的特征,管理者不断地采取新的风险管理手段与对策,但是却不能制约不可预见因素对管理工作造成的干扰,当管理工作出现细微的变动之时,项目风险管理者应该积极地对其进行分析,围绕反馈的信息,将新衍生出的管理状况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合理地分析与评价,进而落实对投资风险管理措施的改进这一工作项目。也就是说,管理者只有循环往复地考察,使emC项目投资风险管理的流程洋溢着动态化的特色,才能更好地控制投资风险。

3.3构建融资渠道,打造交易平台,同时完善评价标准

节能型服务公司不应该仅仅依靠银行贷款这一融资渠道去实现对项目、技术投资的目标。拓宽融资渠道可以缓解节能型服务公司的经济压力,为了使公司走出“贷款难、难贷款”的困局,政府就应该将自身的职责发挥出来,为合同能源管理打造更为宽阔的融资平台,最终从根本上协助节能型服务公司降低投资风险产生的概率。此时就要求政府机构对贷款政策采取放宽的政策,建立健全专项风险投资基金平台,实施激励体制,使更多的金融机构参与进行节能服务领域中项目的建设进程中去。

此外,权威型节能效果评价标准的建设与实施,有助于节能经济效益评估机构获得了良好的发展空间,为节能型服务公司资金的投入量进行较为精确的预算,以达到对项目投资风险有效管控的目标;当然项目投资企业也应该做好对自身管理的工作,建立一套完整的内生体制,从人力资源配置、财务管控等多个方面避免或者是杜绝投资风险的出现,此时其也在维系企业持久发展方面做出了不容忽视的贡献。

能源管理投资篇2

关键词:知识平台集成管理运作模式项目投资功能

投资是企业财务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它通常是指企业将一定的财力和物力投入到一定的对象上,以在未来获取收益的经济行为。投资者涉足投资就是投入资源以获取利润的行为。投入的资源既包括有形资源也包括无形资源;获取利益既包括经济利益也包括非经济利益。投资按投资主体可以分为企业投资、政府投资和个人投资;按投资对象可以分为证券投资和项目投资;按投资目的可以分为获取经济利益的投资和非经济利益的投资;按期限划分可分为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对于创造价值而言,投资决策是财务决策中最重要的决策。筹资的目的是投资,投资决定了筹资的规模和时间,也决定了购置固定资产的类别。因此,投资往往也决定着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特点和方式,决定企业的发展前景。本文仅仅针对现代企业在市场需求日益多变、产品寿命周期变得越来越短的情况下,如何更好地运用基于知识平台的集成管理运作模式,在确保投资项目具有发展力、决策力、盈利力、创新力等方面进行简要的探析。

基于知识平台的集成管理概念

基于知识平台的集成管理,是指在以信息、科技、智慧为代表的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将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科技开发、市场分析,乃至企业的经营战略等与知识有关的管理内容有机地协调统一起来,共同为企业的发展服务,实现在整体优化下的局部最优,并最终产生整体大于局部之和的经营效果,从而取得良好的项目投资效益。也就是说,以知识为核心的集成运作,既可以完善企业经营流程,提高效率,又具有鲜明的目标诱导,能实现经营效果的最大化,从而优化项目投资。

例如,比尔•盖茨的微软公司是知识管理运作最为成功的企业。微软公司所拥有的资源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资金、土地、劳动力等,而是当今知识经济资源——知识、智慧资本。微软公司以卓越不凡的技能、发明创造力、完成任务能力等智慧要素为基础,集成运作各种知识资源,并以程序软件为载体推向市场,从而不断诱导和创造新的市场需求,使企业迅速成为信息产业界的龙头企业。基于知识平台的集成管理是一种效率和效果并重的管理模式,为了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管理对象的重点也由传统的人、财、物等资源转变为以信息、技术、策略为主的知识资源。提高企业的知识含量、激发知识效力已成为集成管理的核心。

基于知识平台的集成管理运作模式

(一)运作要素

由于当代科技的迅速发展、观念变革的深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未来的竞争将主要是知识力的竞争。知识力的构成因素不仅包括知识,还包括创新智慧和创新精神,即包括了由知识转化为实际创新能力的整体要素的有机整合和融合。而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组成知识力的整体要素也都处在不断地深化和变革之中,不断产生新值和新质。也就是说,知识力是一个具有未来视角的动态值和动态质的概念,被称为新知识力或高知识力。我国企业的企业家和经营者确立新知识力的竞争观,有助于更深刻地认识构成知识力的要素内涵,更好地掌握以知识为核心的集成管理运作方法,并以特有的时代意识和思想方式不断提高和强化集成场中的知识、创新智慧、创新精神等三大要素,构造独具创新力的竞争优势及核心能力优势。

(二)运作模式

作为一种包容了技术和市场两方面内容的管理平台,知识平台无疑具有更为宽广的管理运作空间,管理手段和方式更加多样。尤其是以知识为核心的集成场,通过将知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三大要素有机融合,形成一个有机统一的运作模式(如图1所示),更是将知识的潜力发挥到了极致,使得各项管理资源达到效用最大化、价值最大化,在此基础上管理集成力度也达到最大。

在基于知识平台的集成管理运作模式中,知识是实现由知识向实际创新能力转化的前提条件,离开这个条件,能力转化也就无从谈起;创新思维是实现由知识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必要条件,离开这个条件,生产力转化也就失去了科学性和有效性;创新精神则是实现由知识向实际能力转化的充分条件,离开这个条件,能力转化也就失去了主动开拓的动力源泉。这三大要素是现代企业从事基于知识平台集成管理的基本要素。一方面,它们不可或缺地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融合于一体,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知识力和创造力;另一方面,由这三大支柱要素形成的企业创新活力是一个不断循环继起的过程。也就是说,这个过程是一个不能中断的、连续强化和深化的过程,只有不断地强化和优化各项要素,才能保证企业充满创新活力,从而提高基于知识平台的集成管理能力。

企业项目投资管理中的集成管理功能

基于知识平台的集成管理对企业项目投资管理的作用方式是推拉并举,综合效力最强。在这种状况下,企业不仅具有先进而强大的技术实力,而且与市场方面的结合也非常紧密,从而可以诱导市场需求的产生以及推出创新的市场,使各种知识要素如技术、策略、智力、信息等给企业投资带来巨大的利润收益。

(一)有助于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的结合,提高企业投资项目的发展力

在基于知识平台的集成管理要素当中,管理要素比传统的管理模式广泛得多,从人、财、物到技术、信息、人才、品牌等资源要素,几乎包含了所有的有形资源要素和无形资源要素。企业无形资源在集成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甚至决定着企业项目投资的成败。就我国的大部分企业来说,对无形资源的发掘利用还远远不够。企业在项目投资中单纯依靠对有形资源的投入,以此来获得成功,却忽视了企业品牌的提升,忽视了对顾客忠诚度的培育,忽视了对市场反馈机制的完善。结果,这些无形资源的惰性就会对整个企业集成管理产生抵制甚至加以破坏,给企业以致命的打击。

品牌是一种无形资源,是企业综合实力的具体表现。在创建品牌的同时,企业就要把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充分结合,提升产品质量,维系顾客忠诚度,完善企业对市场、对顾客的及时反馈机制。因此,企业在项目投资管理中,通过对基于知识平台的集成管理方法的科学应用,可以更好地促进有形资源与无形资源的结合,增强企业投资项目的核心竞争力,从而进一步提高企业投资项目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有助于人脑与电脑的结合,提高企业项目投资的科学决策力

在基于知识平台的集成管理中,人脑和电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企业成为一个人机交融的智能系统,企业的项目投资决策水平得到极大提高。在这一系统中,人脑的核心是创造性的智慧,电脑则是指辅助人们更好地发挥创造力的软、硬件系统。现代企业所处的环境动态多变,企业项目投资决策水平的高低成为决定企业能否取得竞争胜利的重要因素。而要提高企业在新的环境形势中的项目投资决策能力,一方面,必须充分发挥决策主体的创造性智慧;另一方面,则应该灵活运用各种高科技成果和手段,以提高决策主体的判断力和洞察力。集成管理从汇集优势的角度出发,强调优势的协调匹配,从而推进了人脑和电脑的有机交融,使二者各自的功能、优势得到充分利用,保证了企业的项目投资决策水平和效果。当今,不少企业已经把电脑技术应用到决策过程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决策支持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得人脑的智慧和电脑的强大功能实现了更深层次的结合,决策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确保了企业项目投资决策的正确性、科学性、前瞻性。

(三)有助于点、线、面优势资源的结合,提高投资项目的盈利力

集成管理的本质就是要求企业实现优势互补,实现“11>2”的效果,通过整合资源使得各种优势资源互相结合、互相渗透、协调发展,各种优势资源产生裂变,从而聚合成强度更大的优势综合体,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在现阶段,我国企业存在的问题依然很多,各部门协调能力差、资源利用率低、重复建设严重等等,备受公众关注。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企业的竞争力就会大打折扣,最终会被市场所淘汰。因此,现代企业在项目投资管理中必须把自身“点资源”、“线资源”、“面资源”充分整合,实现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化点为线,集线成面的有效聚合,从而大幅度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能耗,提高盈利力。

(四)有助于管理手段和管理哲理的结合,提高企业项目投资管理的创新力

当今时代,经济发展突飞猛进,技术进步日新月异,市场需求复杂难测,竞争态势越来越激烈,项目投资的风险越来越大。在这样的条件下,企业要想在市场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不仅必须大力加强自身的技术水平,以提高技术竞争力,而且还应该不断增强管理水平,以提高对项目投资管理的创新能力。集成管理作为一种与高科技时代背景相适应的新方法,它的管理理念和基点正是从当前市场环境的特点出发,符合高科技时代市场竞争的要求。

在集成思想指导下,管理思想和管理哲理实现了巧妙的结合,从而为企业的项目投资管理创新开辟了广阔的空间。集成管理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它要求企业运用各种先进的管理工具和手段,遵循优势互补的指导思想,创造性地应用于管理实践之中,以取得聚变放大的效应。由此可见,集成管理有效地克服了各种具体管理运作手段和管理观念的脱节现象,使其实现内在统一,从而促进了企业对项目投资管理的创新能力,并增强了管理对于企业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宝山,张利痒.管理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李宝山,刘志伟.集成管理—21世纪的企业制胜之道[J].企业管理,1997

能源管理投资篇3

关键词对外投资项目资源型项目投资风险模糊综合评价

1风险管理及对外资源型投资项目风险管理

所谓项目风险管理是指人们的主观行为,使各行为主体通过对某一项目实施过程中将要遇到的风险事件进行识别、衡量、分析,在此基础上制订出适宜的防范控制措施,用合理的手段综合处理风险,以最大限度地实现项目实施的既定目标的科学管理过程。

投资项目风险指的是项目投资建设运营过程中项目可能给项目投资者、项目债权人等相关利益群体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及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经济环境、自然环境等所造成的破坏程度。投资项目面临着大量的不确定性风险因素,对这方面的研究也颇多,一般来说主要分为市场风险、管理风险、技术风险、自然环境风险、经济风险、社会政治文化风险等。每一大类风险因素又可划分为若干小类,这些风险因素对不同的项目,甚至是同一项目不同阶段的影响程度也都是不同的,但任何一种风险都有可能造成项目建设的失败。

对外资源型投资项目风险管理是指对外资源型投资企业对勘探、开发、投资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风险事件进行识别、衡量、分析评价,并适时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进行处理,以保障该项目安全正常实施,达到预期收益,并保证本企业及国家的经济利益免受损失的科学管理过程。

2对外资源型投资项目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和步骤

对外资源型投资项目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与一般风险管理程序一样,包括风险的识别、风险的评价、风险的决策和风险的控制与防范这四个主要步骤。

风险的识别是整个风险管理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它包括调查投资项目面临的所有潜在风险是否存在、分析产生风险的各种原因。识别风险应尽可能全面按照系统分析的方法,项目风险可分为筹融资风险、建设期风险、生产期风险和项目决策风险。

风险的评价是指对投资项目所面临的各种特定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或风险发生造成的损失的范围与程度进行的测算和估计。它包括风险大小的定量估计与风险危害基准的设定等。

风险的决策是指针对投资项目所面临的各种特定风险及其大小,运用适当的方法加以分析,从而做出是否投资,何时投资以及如何投资等的决策过程。

风险的控制与防范是指人们力求规避或改变那些可能引起或加重损失的因素,采取安全有效、积极合理的措施来对付各种风险。风险的控制与防范要根据风险管理主体对风险的态度、风险承受能力、管理者的素质、风险的性质和影响程度等许多因素,运用各种相应的方法来进行处理。其中风险的防范主要偏重于对风险的事前、损前处理,风险的控制则是在投资项目运作过程中,随时监视项目的进展,注视风险的动态,一旦有新情况,马上对新出现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价和决策,并采取必要的行动。

风险管理的这四个步骤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在实际运用过程中通常下一步骤的进行是以前一步骤的结果为依据而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由于风险尤其是经济风险的影响因素是瞬息万变的,旧的风险因素会不断改变,新的风险因素又会不断产生,因此必须定期、不定期地进行风险识别、风险评价,不断修改和完善风险决策方案及风险控制方法。换句话说,风险管理活动的四个基本步骤是一个连续不断、循环往复的管理过程。

3对外资源型投资项目面临的主要风险

3.1项目筹融资风险

这是指项目管理者在筹融资活动中改变筹资结构,使其偿债能力丧失和资金利润率降低的可能性。项目筹融资风险主要来源于生产经营、资金组织和外汇汇率变动。如果生产经营中项目亏损,就使得筹融资中借入的资金偿还需用自有资金支付;如果资金安排不合理,购货付款与偿债付款较集中,就会出现临时性的经营困难;对外资源型投资项目还主要面临着汇率升降所带来的风险。

3.2建设期风险

在对外投资项目的整个建设周期中,由于资金的不断投入,而项目还未获得任何收益,这就使得项目一旦因为某些因素造成建设成本超支,不能按期完工或无法完成,就会给投资者带来损失。为此需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管理者必须具备丰富的管理经验和一定的技术能力,否则导致项目的投资成本、完工质量及生产效率方面出现不确定性;原材料、燃料涨价,资金、人员和物资调配环节出现问题,都会造成建设成本增加、工程延期,投资回收期延长;土地、建筑材料及运输的可获得性出现困难,无法按计划开工,就会拖延工期;不可抗力风险自然灾害、战争、政局变动等都会影响工程开工,并对投资项目未来产品市场产生影响。

3.3生产期风险

项目建设完成,进入正常经营状态,通过产品的销售来偿还债务和回收投资,实现预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一时期的风险主要表现在生产、市场、金融政策、汇率变动、政治波动等方面。

生产方面,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和能力局限,对生产计划安排和人、财、物的有机组合不能实现预期的生产控制和成本控制,生产人员工艺技术不熟练,次品率高于标准,都会影响项目效益的实现;市场方面,原材料、能源市场价格波动,新技术的出现都会影响项目产品利润的实现;汇率方面,汇率的波动会直接影响投资收益;政治方面,一旦政局变动,尤其是国际关系出现分裂,将使投资项目严重受挫。

4对外资源型投资项目投资风险的模糊综合评价

为了更准确地评价对外资源型投资项目的投资风险,在详细评价过程中将要通过定量分析方法,对投资项目的风险进行量化。考虑到风险因素是动态的、变化的,大多难以定量描述,而且表现出极大的模糊性,通过采用严谨的评估程序,将会减少信息的不对称,降低投资风险。因此,本文将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其中的各个因素进行量化,对对外资源型投资项目进行详细评价。

4.1对外资源型投资项目风险评价模糊集的建立

(1)设对外资源型投资项目风险评价的因素集为,U={U1,U2,……,Un},相应的权重集为,a={a1,a2,……,an}。

其中ai表示因素Ui在U中的比重

0≤ai≤1,■ai=1。

Ui={Ui1,Ui2,……,Uin},i=1,2,……,n。ni根据构成第i个因素Ui的具体风险因素数量而定。相应的权重集为ai={ai1,ai2,……,ain},其中aij是风险因素uij在因素Ui中的重要程度,j=1,2,……,nj。0≤aij≤1,■aij=1。

在本文中,笔者认为对外资源型投资项目的主要风险因素有政治风险、经济风险、资源风险、管理风险、经营风险等。因此,确定对外资源型投资项目的风险因素集为:

U={U1,U2,……,Un}={政治与国际关系,经济波动,资源因素,管理能力,经营水平}

U1={U11,U12,U13,U14,U15}={国家的政治波动,两国关系的变化,两国对外投资政策的变化,两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调整,两国产业政策的变化}

U2={U21,U22,U23,U24,U25}={汇率的变动,银行利率的调整,两国经济增长的波动,国际经济增长的波动,国际贸易的波动}

U3={U31,U32,U33,U34,U35}={资源储量,资源质量与品味,资源开采与获取难度,资源生产、加工变数,资源市场容量}

U4={U41,U42,U43,U44,U45}={管理层受过良好的专业训练,管理层远见和个人魅力,管理层奉献和敬业精神,管理层专业技术相互匹配,管理层不断学习提高自己}

U5={U51,U52,U53,U54,U55}={经营目标及难度,经营队伍,产品市场去向,市场销量,经营理念与装备}

权重集的确定可采取专家打分的方式进行,可聘请资深人士根据目标国投资环境和本国投资政策及产业性质给相关因素打分,从而可以确定因素权重及各具体风险因素在相应因素中的权重。

(2)模糊评语集为V,V={V1,V2,……,Vm},Vk表示评估的第k个等级,k=1,2,……,m。本文取m=5,根据评估准则的性质,可以代表{很好,较好,一般,较差,很差}等意义。

4.2对外资源型投资项目的单因素风险评价

首先对每个因素做单因素评判,确定各因素对各个评价等级的隶属度,即给出从集合到的一个模糊映射:

?灼:UV。

对每个Ui,关系Ri,可由模糊矩阵表示:

Ri=(r■)■=r11,……,r1m……,……,……r■,……,r■

i=1,2,……,n

其中:rjk表示因素uij对于第k级评语Vk的隶属度。rjk的值也可采用专家打分的方式确定,对于因素uij有s1个第v1级评语,……,sm个第vm级评语,则对于j=1,2,……,ni,有

rjk=Sk■S■

对于评语集v的隶属向量Bi,Bi=ai×Ri=(bi1,bi2,……,bim)为对因素Ui做单因素模糊评判的结果,i=1,2,……,n。

4.3对外资源型投资项目投资风险的模糊综合评价

对各因素Ui,(i=1,2,……,n)做综合评判,由单因素评判的Bi构成模糊矩阵R。

R=B1……Bn=b11……b1m………………bn1…………

对R做模糊矩阵运算,既可得到因素集U对于评语级V的隶属向量B:

B=a×R=(b1,b2,……,bm)

当■bj≠1时,可经归一化处理,令

■j=bj■bj,得■=(■1,■2,……,■m)。

4.4对外资源型投资项目投资风险的评价结果

由模糊综合评判得■=(■1,■2,……,■m),■1,■2,……,■m表示因素集对于评语集V的隶属度。根据最大隶属原则,B中最大的隶属度bk所对应的风险评语Vk即为对外资源型投资项目的风险等级。决策者可通过比较该项目风险是否高于其愿意承受的风险临界值来判断是否对该项目进行投资。

值得说明的是,对于不同的资源及不同国家、地域的资源型投资项目,评估模型中的权重需要进行调整。如有的国家,政治稳定,经济增长势头迅猛,而资源储量不稳定,则就应该相应加大资源风险因素的权重。

4.5对外资源型投资项目投资风险的跟踪评价

投资方按照上述的评价方法对对外资源型投资项目的风险进行评价后,如果选择了该项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就要对项目的风险进行跟踪评价。项目的风险跟踪评价所涉及的风险因素与以上评价体系中的风险因素相同。在进行项目的风险跟踪评价时,涉及的实际问题较多,有一些风险因素有可能是以上评价体系不包含的,所以就要根据实际情况对以上评价体系进行相应的调整。在增加新指标和因素时,一方面要考虑所增加的指标和因素与其它指标和因素的相关程度;另一方面要考虑新指标和因素加入后,其他指标和因素将做何调整。

参考文献

1邱扬,曹俊虎.对强化投资项目风险管理的思考[J].青海科技,2000(6)

2卢家仪,卢有杰.项目融资[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3黄训江,侯光明.投资项目风险管理优先度评价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5(2)

4李哲,周建文.项目投资风险分析及防范综述[J].工业技术经济,2000

5徐绪松,但朝阳.高技术项目投资风险模糊综合评价模型[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0(1)

6毛荐其,霍保世.高新技术项目投资的风险评价[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2(8)

7汪克夷,董连胜.项目投资决策风险的分析与评价[J].中国软科学,2003(1)

能源管理投资篇4

【关键词】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投资;运用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为了使组织能够达到目标,对人力资源各种部署和活动进行计划的模式。是指组织采用战略性的眼光和方法,对人力资源进行组织、实施和控制。通过确保组织获取具有良好技能的员工,使组织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从而形成组织的战略能力,依靠人们实现战略目标和依靠核心人力资源建立竞争优势。本文探讨把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运用到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投资管理中的方法与措施,以实现该投资效益的最大化。

一、把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运用到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投资管理中的重要性

高校作为一个组织,为了达到预期的发展规模,建立良好的师资队伍结构,形成持续的竞争实力的目的,对师资队伍建设的各种活动进行计划部署,试图通过这种方式获取优秀的人力资源,依靠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建立核心人力资源建立竞争优势。以往高校对师资队伍建设的投资,关注力集中于投资,很少核算投资与所带来的收益是否匹配,以致师资队伍建设投资流失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为此而投入的资金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引进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对每项投资进行风险评估,用以提高投资所带来的利益享受。所以,用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关注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投资,关心投资所带来的风险和回报,合理运用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进行高校人力资源投资管理,使投资物有所值,才能真正实现人才强校的战略。

二、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在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投资中运用的基本观念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特征是以投资的观点来看待人力资源,将人力资源视同物质资产,关心人力资源购置或开发费用的风险与回报,并将投资与回报进行衡量。

高校对师资队伍建设的投资,主要集中在人才引进和培养两方面,要使人力资源具有竞争优势,必须科学计划,合理进行投资,规避风险较大的投资项目。

三、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投资的基本类型

高校为了增强竞争实力,对师资队伍建设投资越来越大,投资的类型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人才引进项目投资

目前高校人才引进项目的投资,是所有投资中的重头,主要包含对引进高层次人员的各项补贴费用,科研启动经费等资金投入。

2、教师学历进修投资

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另一个主要投资就是教职工学历进修的学费投入,这部分投资随着进修的人数增多和学费的提高,成为高校另一个较大的资金投入项目。

3、教师业务培训投资

教职工的业务培训,主要是短期项目,时限一般在一年以内。从目前高校对教职工业务培训的投资来看,相对于人才引进和学历进修的投资要少。

4、教师教育、教学工作奖励性质的投资

在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会对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有突出成绩的教师进行奖励,这个项目的投资,包含的层次、内容比较多,近几年高校对这方面的投资金额有所提高。

四、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投资出现的问题

以往师资队伍建设投资的风险意识不够,导致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投资流失严重,主要问题是投资与回报不相匹配,投资大于应得利益享受。目前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投资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引进高层次人员的投资流失

为了提高竞争实力,近几年高校把高层次人才引进作为重要的工作来抓,高层次的人员越来越多,从统计数据上看,高校实力增加得很快。但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高校享受到这些投资所带来的效益,远远少于这部分投资,往往还伴随着投资随着这些人员的不正常流动而血本无归的现象。

2、证书性质投资与回报不匹配

为抱有“拿证书”心态的人员投资,对实际教育、教学工作的促进作用很小。高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员,由于各种原因,需要为提高学历进行进修,而高校为了提高教学人员的学历层次,积极鼓励进修,并对其进修的学费予以较为可观的资助。但是这部分投资,除了个别人员在教学中让学生体会到高学历教师的不同知识视野带来的好处外,大部分的高学历只是在统计数据上有所变化,而没有实际的意义,往往带来的只是为这些高学历而付出的高待遇,而这些人员中有相当一部分认为个人的高学历条件应得到比享受到的更高的待遇,在这种心理的暗示下,教学质量没有因为教师学历的提高而提高反而有所下降,导致高校的这部分投资远远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

3、形式单一的教师业务培训投资没有带来实际效益

为了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高校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种类型的业务培训。从目前举办的业务培训性质来看,大多属于社会培训的性质,往往教师参加的培训只是在线学习,方式很枯燥,没有同行之间的面对面交流学习的机会,获取不到应有的培训效果。

4、“奖励性”投资的影响力减弱

为了鼓励教职工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争取好的成绩,高校投入一部分资金,用于奖励在教育教学工作岗位上取得优异成绩的人员,这些奖励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教职工的积极性,这些投资的效益一度呈现良好发展趋势。但中间也出现评选人员名额平均化的现象,一些当选人员名不副实,导致教职工对评选公平性产生质疑,使得这些“奖励性”投资的影响力大大减弱。

五、运用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解决投资中出现问题的对策

1、认真调研,增强高校各投资项目的科学性

高校师资队伍建设计划的产生,都要有前期的调研,调研越充分、真实,根据调研产生的计划针对性越强,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就大。高校培养计划和人才引进计划的产生,是建立在对全院教师的学历、职称结构摸底的基础上,通过调研找出结构不合理的环节,制定计划,加大弱项的投资,重点解决突出问题,合理进行补充教师队伍结构中的不足,实现教师结构的优化。

2、建立符合本校实际的投资风险评估体系

高校对师资队伍建设的投资与回报的不平衡,主要原因是没有建立合理的投资风险评估体系,要回避投资风险,使投资与享有的效益匹配,必须建立适合本校的投资风险评估体系,对每个投资项目进行风险评估,合理规避风险较大的投资项目,减少资产流失。

3、建立完善的投资效果监督机制

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各项投资,不仅要有合理的投资计划,建立符合本校实际的风险投资评估体系,还要建立投资项目进行中的效果监督机制,对投资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监督,督促实施计划的过程和结果最大限度满足项目投资的目的。

能源管理投资篇5

由于风险投资企业是新兴的知识密集型企业,它在人力资源方面有着自身特殊的要求。为此,本文试图从风险投资企业人力资源的特点出发,尝试构建适应风险投资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为提升风险投资企业的竞争优势而服

一、风险投资企业人力资源的特点

根据风险投资项目运作管理的实际,风险投资企业人力资源具有以下特点:

1.具有较强的风险意识和识别、规避风险的能力

风险投资的高风险性是客观存在的,并贯穿于风险投资运作的各个环节:投资项目的选择中会遇到机会风险,即所选择的项目到最后发现是不可行的风险:项目管理中会遇到市场风险、管理风险、财务风险;资本的退出阶段还会遇到法律风险等等。这就要求风险投资企业的人力资源必须在整个投资运作过程中能够预测风险、规避风险、分散风险、驾奴风险,进行理性的投资运作。这样才能有效地降低投资风险,从而得到最大的资本增值;

2.以高素质的人才为主体,注重多学科的配合与知识经验的互补

由于风险投资是一个专业性强,知识含量高的运作过程,风险投资企业必须配备相应的高素质的人才资源才能保证投资项目的正常运作。一般来说,风险投资企业需要的是具有较高学历与较强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这些人才除了需要具备风险意识和识别规避风险的能力外,还以某一类专业知识或某一管理才能见长,其中主要包括以下类型:风险资本运作主导型、输出企业管理主导型、财务分析评价主导型以及风险规避主导型等。这些多学科高素质人才的合理搭配,有利于形成项目管理团队优势互补的合力效应。

3.强调团队的协作和知识的共享

根据风险投资的特点,风险投资企业需要组建项目管理团队来进行运作。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团队本身除了要在知识与技术,管理与运作经验工具有互补性外,团队成员之间还要具有良好的合作意识与良好的合作技巧,在共同承担风险的前提下,彼此信任,让信息能够充分地流通与共享。这样才能保证不同学科类型的人才之间组合的有效性,使之在风险投资运作中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的才能特长,形成人才互补后的优势合力,进而把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使其发挥最大效用。

4.具有典型知识型员工的特点,但企业要求人员流动的相对稳定性

风险投资企业是知识密集型企业,其人才也属于典型的知识型员工。他们拥有丰富的知识技能与较强的综合能力,强调工作的自主性,追求社会的认可和尊重,追求创新与自我实现,渴望灵活宽松的组织气氛,需要更多人性化的管理。由于他们对职业的感觉和发展前景的强烈追求,流动性强也是风险投资企业人才资源的一大特征。然而就风险投资企业本身来说,人才的相对稳定性是非常重要的。由于风险投资不是短期的行为,一个项目的完成,当中的信息必须保持连贯性、一致性。人员的频繁流动,尤其是项目主要负责人的频繁流动会直接影响项目的成功运作与风险投资企业抵御风险、实现资本增值的能力。因此,风险投资企业需要的是一支高素质而又相对稳定的员工队伍。

二、设计适应风险投资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针对自身人力资源的特点,风险投资企业需要构建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做好人力资源规划,构建矩阵式聘任体系,合理地配置人才

人力资源规划主要思想是保证企业在合适的时候将合适的人用到合适的岗位做恰当的任务完成恰当的目标。而我们知道风险投资企业是讲求人员多学科的搭配,形成优势互补的团队展开以项目为导向的投资运作。因此,人力资源规划要从风险投资企业的实际业务出发,一方面要做好人才的需求与供给预测,尤其要明确企业所需的各种不同人才的类型与能力要求;另一方面,制定相应的机制将,人才科学合理地进行配置,确保供求的平衡与所配备人才的合力效应。

在这里,风险投资企业可以构建矩阵式聘任体系,按照业务发展的需要将人才归类,划分成风险资本运作类、输出企业管理类、财务分析评价类、行政管理类等等。每个类别又可以划分档次,并且在各个类别的不同档次都确定相应的素质要求、任职资格要求、工作规范、薪酬标准等,将每个员工的聘任都纳入这个系统中全面考虑。这样就构建了一个系统化的全员聘用及工作平台,将员工的能力与岗位的要求充分的匹配起来,便于员工对任职工作、岗位、能力的认同,便于风险投资企业按投资项目管理的需要实行跨职务系列的“项目团队”优化组合。同时构建矩阵式的聘任体系,能够形成较完整的人才梯队,有利于风险投资企业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岗位上聘用到适当的人才。另外,这样的聘任体系能为员工招聘与任用、培训与开发、考核与评估及报酬与晋升等方面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

2.建立以团队为基础的培训体系,提高员工素质,增强项目管理团队的专业化水平

由于风险投资企业所从事的活动复杂且难度高,运用项目团队管理投资项目是保障企业提供高品质服务的有效措施。因此在培训中,应注重项目管理团队的培训。其中可以通过对企业的经典投资案例进行内部研讨的方式,在投资经营理念、选择项目指引、企业跟踪管理、资本运作退出、管理团队激励等方面深刻地研究与总结,以丰富

的投资经历、经验或教训训练项目管理团队,激发员工个人的知识潜能,提高他们的职业化水平。同时以团队为基础的培训有利于加强企业内部信息的流通,营造团结向上的氛围,从而迅速提高企业整体的综合能力:并且有利于不断地积累企业的案例库和数据库资源,丰富企业的经验,增强风险投资企业运作项目的实力。

3.建立适应企业运作特点的绩效考核体系和薪酬管理体系,有效地激励与留住人才

由于风险投资项目的运作周期性长,阶段性强以及项目的运作成功是管理团队集体智慧和努力的结晶并很难进行分割,因此在绩效评估的设计上,需要针对某一特定的项目投资设定绩效考核的方案和指标,对管理团队进行阶段性的动态考核,让团队成员都知道团队在整个项目管理过程中该做哪些工作,工作需要达到什么水平,如何才能实现团队的整体高绩效。针对项目管理团队进行的动态绩效评估体系,有利于加强团队成员共同承担风险、团结协作的意识,激励他们针对项目积极地进行沟通,实现知识的充分共享,从而提高整个团队的群体实力,为更好地达成企业目标而服务。

另外,为了激励员工着眼于企业的长远利益,克服短期的炒作行为,同时保证员工流动相对稳定性,合理的薪酬设计是非常重要的。薪酬设计要关注着长期利益,将员工的利益与企业的利益联系在一起,使其承担一定的项目管理风险责任。在这里可以考虑实行与业绩报酬相关的机制,并允许风险投资人才持有创业企业一定比例的股票期权。如果投资项目成功了,其所持有的期权就可以给他带来巨大的收益;如果项目选错了,或者由于投资人才不够努力,投资项目失败,其所持有的期权就不能转化成现实的收益,其损失也是巨大的。这就可以将对风险投资人才的约束内化于激励机制当中,使员工利益与企业的经营业绩有效地统一起来,有利于企业降低投资风险,从而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

4.培育平等、信任、开放的组织文化,加强员工的协作互动与知识共享

能源管理投资篇6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等法律法规和浙江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公共资源交易统一平台建设的要求,现就我县公共资源交易统一平台建设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统一认识,明确目的

构建公共资源交易统一平台,有利于扩大市场化配置公共资源的领域,切实发挥市场在配置公共资源方面的基础性作用,实现社会公共资源效益最大化;有利于整合资源,集中交易,统一管理,降低成本,促进招投标有形市场健康发展;有利于调整完善招投标管理体制和服务运行机制,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有利于规范公共权力运作,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二、理顺关系,明确思路

建设全县公共资源交易统一平台的基本思路是:管办分离、整合资源、集中交易、统一管理、依法监督、先易后难、逐步规范。

在管理体制上,按照管办分离的原则,将招标采购管理职能与具体经办职能分开,监管机构与市场服务机构分设。

在运行机制上,按照资源整合原则,归并集中各类公共资源招投标交易活动中心,形成统一的有形市场。将现在的建设工程交易、土地使用权交易、政府采购和产权交易分别从建设、国土、财政等原主管部门分离出来,整合资源建立新的招投标服务中心,实现“多市一场、资源共享、集中办公、统一管理”。

在监管职能上,明确业务部门的主体职能,建设、国土、财政、交通、水利等业务主管部门要明确专职人员履行本专业招投标活动监管职能。县招投标管理办公室作为综合监管机构,主要职责是综合监督、协调和服务,不代替职能部门行使具体业务监管,即督促部门贯彻落实招投标法,负责对招投标中心的管理和监督。

在具体运作上,按照先搭架子,逐步完善的思路实施。纳入招投标中心集中交易的内容先少后多,逐步充实。中心的设施、功能,逐步调整、逐步完善、逐步规范。

三、健全机构,明确职责

1、建立县公共资源招投标管理委员会(具体名单见附件)。县公共资源招投标管理委员会为全县招投标管理工作的决策协调机构,主要承担招投标管理重大事项的领导和协调职能。

2、建立县招投标管理办公室(简称“县招管办”)。县招管办作为县招投标管理委员会的日常办事机构,与县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合署办公,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管理模式。县招管办履行招投标工作的日常协调管理权。其主要职责:

(1)研究制订我县公共资源入场集中交易的相关管理制度;

(2)协调相关部门对招投标活动及其当事人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督和场内、场外全方位监督;

(3)对各相关职能部门履行职能情况进行监督,对企事业单位执行招投标法律、法规和制度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责令纠正或移送有关部门处理;

(4)指导、监督各类评委专家库的建设和管理;

(5)协调处理招投标活动中产生的争议和纠纷;

(6)指导和协调招投标市场管理工作,开展调查研究,提出意见建议,报管理委员会审定实施。根据工作需要,召集有关单位负责人协调处理招投标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7)负责处理上级和县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3、建立县招投标服务中心。县招投标服务中心作为集中全县公共资源交易行为及各类招投标活动的有形市场,主要承担市场操作服务职能。其主要职责:

(1)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订有形市场相关交易管理制度;

(2)统一受理、各类招标交易的信息。为交易双方、中介机构提供交易场所、信息资料、技术咨询及其他相关服务;

(3)依法对交易双方、中介机构的入市资格进行核验;

(4)使用和管理各类评委专家库;

(5)组织各类招投标活动;

(6)收集和有关招标采购政策法规,建立投标人、供应商、中介机构和商品价格等信息网;

(7)维护中心正常交易秩序,调解交易活动中各种纠纷;

(8)按规定收取招投标有关费用,实行“收支两条线”,代收代退投标保证金;

(9)负责招投标工作的统计分析,并报送县招管办和有关职能部门。

4、县建设、国土、财政、水利、交通等有关业务主管部门职责:

(1)依法行使相关管理和监督职责;

(2)负责拟订本专业的招投标管理规定;

(3)根据国家、省、市有关规定,编制本专业公共资源交易计划,并指导、监督交易活动的组织实施;

(4)会同相关部门依法查处本专业招投标活动中的违法违纪行为;

(5)对本专业评标专家资格进行认定、监督、管理,并指导、监督专家库建设和使用。

明确专职人员,在县招投标服务中心设立监督办公室,根据工作需要,对本专业的招投标活动进行现场监督。

5、县监察、审计、工商、物价等行政执法部门的职责:负责对各类招投标活动中的有关单位和工作人员履行职责、参与投标活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查处招投标活动中有关违法乱纪行为。

四、界定范围,明确交易内容

县招投标服务中心主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等法律法规确定的程序和要求,集中、规范办理以下业务:

1、全县建设工程项目,包括房屋建筑、市政、园林、水利、交通等工程项目的设计、勘察、施工、监理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重要设备、材料的采购交易,具体按县建设局、监察局关于《桐庐县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补充规定》(桐建设通[20*22号)实施;

2、经营性土地使用权的招标、拍卖、挂牌;

3、各类矿产的采矿权出让;

4、国有、集体产权交易;

5、列入政府采购目录的物资采购;

6、其它需要政府重点监督的公共权益与服务的竞标交易业务。

五、加强领导,落实措施

建立招投标统一平台,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时间紧、难度大,各部门、各单位必须按县里的统一部署,精心组织,协调配合,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

1、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规范现行的招投标市场,建立集中统一的招投标中心,必然涉及到部门职能和利益关系的调整,各级领导干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把这项工作放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从大局出发,增强市场经济观念。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增强服务意识,着力培育政府新的运行机制,增强依法行政理念。

能源管理投资篇7

在我国学者就土地资源管理建设投资风险评估分别作出独特见解,董连胜分析指出动态性研究不足导致投资风险评估方式欠佳。刘晓娥与王传美提出解决变量与度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把控问题结构方程模型,此模型在土地资源管理建设投资风险实践了统计数据评估。而吴国付则针对我国土地资源管理发展现状,强调项目投资风险评估管理重要性及相关理论性的指导方案。雷冰峰的观点则认为经济评估是土地资源管理项目建设的核心工作,他运用蒙特卡罗模拟法来作经济评估分析,然而实践中因干扰项目经济评估的要素繁杂,结合蒙特卡罗模拟法与项目实际情况,对项目最终的决议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风险管理在我国八十年代早期就被采用,而如今土地资源管理投资风险评估完全处于起步时期,我国学者在此方面的文献仅是凤毛麟角,仅有的部分文献成果也只是基于土地资源管理项目风险的冰山一角进行剖析。简而言之张娟、王志征、欧阳斌等学者所运用的蒙特卡罗法模型均是针对土地资源管理项目经济风险的资金流动性这一方面。而蒙特卡罗法仅凭传统的历史概率数据进行模拟,而无法控制实际运作中所产生的不特定风险概率,所以无法有效的达到对土地资源管理项目全面具体的剖析。就我国当前现状对于土地资源管理项目投资进行风险评估的难点颇多,集中来讲主要为:1、发达国家均有专业的风险评估机制及相关作品,对于风险识别可以有效提供参考。在我国因为企业对风险意识的忽视加之国内并无风险评估相关成果,所以我国土地资源管理项目投资只能从风险源进行,从而大幅提高风险研究及管理费用。2.风险评估在我国的误差大也是非常棘手的问题,风险识别阶段是后期工作的基础,在此阶段一旦出现差池就可能导致整个风险评估功亏一篑。3、在政府引导下,投资者基于过去土地资源管理投资的收益预估未来的可得利益,忽视项目本身投资风险,我国土地资源管理项目风险管理最关键的限制因素则是政府和投资者对风险意识的漠视。

风险管理在1931年美国管理协会保险部得到提倡,美国风险评估及防控于1960年已成为管理类的学科并得到飞速发展。在国外概率分析、敏感性分析、现代数学分析和蒙特卡罗模型分析等方式为项目投资风险定量分析的主要方式。影响项目经济评估指标分析法则是采用推算风险因素和不确定因素的概率分析法。敏感性分析主要是对项目投资效果的情况下对指标变化的敏感度作出评估。此种方式通过参数恒定的状态下优先分析出影响项目总成本的单一参数。蒙特卡罗模型法则是庞大的过去数据的汇总分析,无法达到将来变量的全面反映。采用现代数学理论对项目经济效益指数的影响程度中的不确定因素进行预测及分析就是现代数学分析方式。美国项目管理者学会多数学者分析认为在风险评估中模糊风险评估及蒙特卡罗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较为普遍。在单一事物评估中经常会涉及很多因素,那么就要求对多个不特定因素进行综合评估,模糊综合评估对不特定因素的评判是受到学者肯定的。1965年加州大学自动控制专家查德教授,首次采用“模糊集合”对不确定疑问的数学探讨方式。

模糊风险综合评估仅是模糊数学中微小的一部分。模糊方法可以对不特定事物做概括描述。模糊方法在国外很多行业都得到了认可并在很多领域得以实践。对于土地资源管理项目投资风险评估,所涉及的因素很多无法通过指数反应出来,同时很多客观因素存在不特定性,无法用统一标准进行评估,根据以上分析在土地资源管理项目投资的风险评估中,采用模糊分析评估法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达到土地资源管理项目投资正确标准,采用模糊分析法可以有效的分析出土地资源管理项目风险中的不确定因素,将分析结果与土地资源管理项目投资的实际情况保持一致。其次模糊分析法可以全面分析土地资源管理项目投资风险情况并结合土地资源管理项目投资的实际情况,为土地资源管理项目发展决议提供多重保障。与此同时很多专家都将风险评估纳入到很多不同的领域进行研究,最初投资风险评估一般采用定性分析法,随着社会的进步对于此项评估人们所采用的方式越来越多,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促使针对土地资源管理投资风险项目的风险评估的很多软件应运而生。

能源管理投资篇8

关键词:Bot项目;企业能力理论;可持续能力

中图分类号:tU723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Bot模式是一种利用国际或国内资本,以特许运营权为基础,进行基础设施融资和建设管理的模式。Bot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融资和建设管理模式,通过授予特许运营权将外资或社会资本引入基础设施建设中,减轻了财政负担,同时也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速度,提高了建设管理水平和项目运营效率;Bot模式为投资者提供了一种获利的渠道。而且,项目公司的融资额度远远超出投资者公司资产比率所允许的范围。因此,具备收入稳定快速增长的基础设施项目,更引起了投资者的极大兴趣。他们开始寻求与政府合作,通过特许权方式的安排,进入基础建设项目【1】。

然而,Bot模式的应用受各国的经济体制、法制是否健全、市场完善程度、政府管理水平及具体项目本身特点等因素的影响,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还存在市场经济不太发达、法律体制不健全、地区投资环境不佳、投资收益保障和Bot融资成本等问题。因此,迫切需要科学的理论体系和方法来指导,提高我国建筑企业运作Bot项目的能力,带动和促进更多的Bot项目融资与建设实践,从而进一步提高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运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1Bot项目运作能力的影响因素

影响Bot项目运作能力的因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企业的内在能力和运作Bot项目的外部环境

1.1能力因素

企业本质上是一个动态的能力系统,能力存在于企业员工、组织、文化、之中。在知识经济时代,决定企业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是企业的能力,尤其是企业的核心能力。能力是“能够把企业的资源加以统筹整合以完成预期任务和目标的技能”。企业的成长主要取决于能否更为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企业拥有的资源状况是决定企业能力的基础,尤其是那些难以复制并能够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战略资源,是企业创造竞争优势的基石。

企业资源是企业投入到生产过程中的,为顾客提供有价值的产品与服务的生产要素,企业的资源可以分为外部资源和内部资源。企业的内部资源可分为:人力资源、财物力资源、信息资源、技术资源、管理资源、可控市场资源、内部环境资源;而企业的外部资源可分为:行业资源、产业资源、市场资源、外部环境资源【2】。

(l)人力资源

现代企业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源是企业的核心资源,人以及人的创意是企业重要的竞争能力之一。决定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是具有所需的优秀人才和人力资源,

(2)财务资源

财务资源是衡量企业竞争地位和对投资者是否有吸引力的主要因素,它在企业的各项财务报表中得以反映。拥有高超的融资技能和广泛的融资渠道,可以使企业能以其他企业无法达到的方式增长,并且将企业的一部分财力解脱出来用于其他项目的投资。

(3)组织资源

组织资源是支撑企业创造财富的“基础设施”,或者说是“知识平台”,主要体现为企业的管理哲学、组织文化、组织制度、知识管理系统和业务流程等保证企业正常、高效运转的基本的知识因素。由于外部环境的激烈变化,现代企业要以核心能力为中心来构造企业战略。

(4)技术资源

技术资源是企业创造竞争优势的关键要素之一。技术资源雄厚的企业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巩固产品质量,从而创造出更多的利润和良好的声誉。因此,技术资源是是获取项目和项目成功的推动力。建筑企业运作Bot项自的技术资源水平有很多方面,特别是融资与资金控制技术、管理技术、风险控制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作用更为突出。

(5)实物资源

实物资源包括企业的厂房、施工设备和先进程度,以及企业获取项目所需原材料的能力,是企业生产力水平的重要体现,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基础条件。企业本身对新材料、特种材料的开发与应用,以及从市场上获得原材料的能力,均体现了建筑企业在原材料获得方面的竞争力。

(6)企业文化资源

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现代企业成员所共同拥有的、反映本企业特色的基本假设和信念,是对企业在外部环境中寻求生存和在企业内部解决合作问题的反映。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文化是企业的大脑和潜意识,是企业的凝聚力和活力的源泉。

(7)社会关系资源

社会资源是企业内、外部正式和非正式的网络结构与关系形式,是企业借助社会网络或其他社会结构来获得各种利益的能力。在社会化协作的前提下,社会资源对企业内部资源的使用和分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包括企业与政府之间,企业与银行之间,企业与其他投资者之间,企业与承包商、供应商等社会群体之间,以及企业与其他社会主体(行业协会、科研院所和社会团体)之间的联系。社会资源对于建筑企业运作Bot项目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2环境因素

大型建筑企业运作Bot项目不仅受到企业内在能力的影响,而且受到外部与运作Bot项目相关的一些经营环境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对Bot项目运作的能力产生间接的增强或减弱作用。借鉴“钻石体系模型”【3】,可以总结影响Bot项目运作能力的外部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市场需求、投资环境、政府的作用、市场竞争程度及相关支持性产业的发展。

(1)市场需求

Bot模式是一种利用国际或国内资本、以特许经营权为基础,进行基础设施融资、建设和运营管理的模式。Bot模式对政府和投资者都具有较大的吸引力,故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政府的欢迎。Bot模式在国际上日渐流行,已经成为建造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的主要手段之一。

近几年来,由于我国经济内需不足,中央政府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Bot模式发展较快。各级地方政府都在尝试利用Bot模式引进社会资金,切实解决建设资金供需之间的矛盾,Bot模式逐步拓展到高速公路、收费路桥、隧道、自来水厂及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项目。

(2)投资环境

Bot项目投资环境是指一定时空领域内影响Bot项目投资活动的各类外部条件的综合,它是制约Bot项目投资效益的经济、政治、政策、法律等外界因素相互作用的统一体。按投资环境层次分类,有宏观、中观和微观三类。

(3)政府的作用

对投资者而言,政府在规范国内Bot项目运作和扶持投资者投资国外Bot项目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政府对国内Bot项目的作用包括宏观和微观两大方面。宏观方面的作用是指政府在经济政策上引导和推动Bot模式在我国更好、有序发展;制定适宜的经济政策,鼓励、引导投资者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健全有关Bot的法律体系,依法保护各参与方的合法权益等等。微观方面的作用是指政府对某个具体Bot项目的支持和管理它往往体现在特许权协议中所记载的政府权责1128]。总体而言,国内Bot项目中政府的影响力贯穿于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

(4)市场竞争程度

一般而言,为某一顾客群体服务的企业不止一个,企业实际上是在一群竞争对手的包围和制约下从事自己的经营活动,竞争对手之间的抗衡不仅决定了它们各自的市场地位,而且直接影响着行业的获利能力。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运用Bot模式吸引外资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并在最近几年加大了内资Bot模式的推广力度,Bot项目市场需求逐步扩大。但由于我国尚未形成统一的Bot政策和法律框架,对Bot项目运作的法律约束也分散在不同的法律条款当中,导致一些有实力的投资者处于观望状态,目前真正具备运作Bot项目能力的企业数量不多,市场竞争程度不是很激烈。

(5)相关支持性产业的发展

与建筑业相关的行业同样对Bot项目的运作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建筑业所占国家经济的比重自然是工程建设市场繁荣的重要标志,但金融业、保险业健全的体系和信息产业、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对于建筑企业运作Bot项目来说也是十分关键的【4】。运作Bot项目的融资、担保、支付等事宜与这些产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2某大型建筑企业Bot项目运作案例

2.1项目概况

高速公路Bot项目的投资回报的主要影响因素是项目所在地的交通量,而项目所在地的交通量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增长速度有密切的关系。近年来,a市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对交通基础设施的需求也不断增强。同时,a市政府积极推动本市交通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为投资者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5】。

企业B领导层对GS高速公路项目(简称GS项目)进行了反复考查以及深入的论证,并作了投资风险分析,最终决定与企业C联合投资建设GS项目。GS项目采用Bot模式,由国有企业B和民营企业C共同投资的GS公司与Z市政府签订特许经营权协议,进行项目的融资、建设、运营与移交。GS项目的建设有助于我国南北公路运输大通道的形成与完善,对加强区域间的交流与合作,对a市旅游业、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1基础工作

B企业在运行GS项目过程中,依附于企业丰富的人力、财力、组织和制度等战略资源组建了GS项目公司。GS项目公司构建了双层管理体系的组织架构、完善的项目管理流程并建立了科学的三维制度体系,使得GS项目的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并富有成效,表明B企业具备Bot项目运作的基本能力。

2.1.1组织架构

投资人获得特许权后,开始组建项目公司,并签订协议。项目公司通过投资建设公路,并在特许权限范围内和特许运营期内运营公路,收回投资并赚取利润。企业B控股的联合体(企业B出资70%、企业C出资30%)成立了GS项目公司,成为项目的新业主,对GS项目进行全面建设、融资和管理【6】。

2.1.2管理流程

流程是项目运作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应该遵循的程序。在既定组织架构的基础上,GS项目公司对重要的工作进行判别,制定出相应的管理流程,以促进工作的规范化。GS项目的管理流程主要包括资金管理、合同管理、风险管理以及目标管理四大核心管理流程与决策、协调、文案管理三大辅助流程。

2.1.3制度体系

在制定管理流程的同时,GS项目管理者也制定了相应的制度作为流程执行的保障,为了保证项目顺利运行,GS项目的管理者在制定制度时,遵循了三维化的思路:一项制度除了明确基本工作以外,还要确立相应的监管措施以及有效的处理措施,由此建立起一个三维制度体系。

2.1.4运行机制

GS项目在构建双层管控体系的组织架构、建立宏观监控的流程和制度保障体系的基础上,形成了高效健全的运行机制,主要包括决策机制、激励机制、信息机制、信任机制、约束机制和协商机制等方面。

2.2运作实施

GS项目的运作实施包括项目的前期运作、建设管理和运营管理。GS项目公司在项目运作实施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管理手段和措施,对GS项目的全过程进行监控,并通过知识融合、组织学习、创新管理等环节,有效实现并逐步提高其投资决策、资金运作、建设管理、风险控制及运营管理的能力,体现了B企业已经形成并逐步提升其运作Bot项目的关键能力【7】。

2.2.1前期运作

在GS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经当地政府部门批复后,企业B在进行了一系列考察之后决定投资建设GS项目,最终赢得了最后特许权的签字权。在前期运作的过程中,企业B通过特许权谈判、融资方案与融资成本控制,在政府和投资者之间合理地分配风险,为后续的建设管理与运营奠定了基础,保证了GS项目的盈利空间.

2.2.2建设管理

企业B是大型建筑企业,对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已经轻车熟路,主要通过对合同管理、进度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和投资控制几个方面。GS公司通过对合同进行规范、科学的管理,采取了比较全面的工程进度管理措施,并且始终坚持以“确保优良工程、争创精品工程”为质量目标和“以人为本”为安全目标。

2.2.3风险控制

通过全面了解分析项目所面临的风险,GS公司对其存在的各种风险和潜在损失等方面有一定的把握。在此基础上,GS公司制定了风险应对计划,并寻找既实际又立竿见影的应对措施,从而使风险转化为机会或使风险所造成的负面效应降到最低限度。主要通过项目的政治风险、金融风险、信用风险以及控制风险等方面进行防范和控制。

2.3.4运营管理

Bot项目进入运营阶段之后,公司的工作重心由工程建设转入生产运营。项目进入了丰收的季节。GS公司采用自行组织运营的模式,运营组织机构为直线职能制组织形式,对高速公路进行业务管理,主要包括公路的收费管理、安全生产管理和养路管理【8】。运营管理能力的高低对项目整体的赢利水平有显著的影响。

3结论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建筑业正面临着空前激烈的竞争,面对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我国政府已作出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大决策,将会吸引更多的外国资本及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建设。因此,大型建筑企业应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培育运作Bot项目的能力,积极参与Bot项目投资。运作Bot项目能力的培育和建设,必将有助于大型建筑企业优化企业内外部的资源配置,提高建筑企业的战略管理水平,获取持续的竞争优势。本来通过说明Bot运行项目的影响因素以及通过成功实例来说明我们一些大型企业已经具备运行Bot项目的基本能力、关键能力和可持续能力。企业可以通过经验学习、知识积累与转化、组织继承与创新,逐步培育和提升企业的可持续能力。基于以上分析,结合某大型建筑企业运作运作某Bot项目的实例,从运作Bot项目的基础工作、运作实施和项目可持续等方面,对大型建筑企业运作Bot项目的能力进行实证分析,通过探讨Bot项目运作能力模型在现实中的应用,更好地指导大型建筑企业运作Bot项目的实践。■

参考文献

[1]Brennanm.ande.Schwartz.evaluatingnaturalresoureeinvestment.JournalofBusiness,1985,58(2):135一157

[2]王喜军,王孟钧等.公路Bot项目运作关键问题探讨.项目管理技术,2008(5).

[3]陈玲.Bot投资项目的风险管理研究.首届海峡两岸土木建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5

[4]曹堂哲.当代中国政府在Bot中的作用―案例、理论与政策.北京:北京大学,2004

[5]苏宝伶.谈施工企业参与Bot项目运作.企业家天地,2008(5):136一137

[6]郭凤平.工程建设Bot项目融资及管理控制研究.天津:天津大学,2007

[7]杨卫华.基于风险分担的高速公路Bot项目特许定价研究.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7

[8]王传玺,余祖明.Bot模式中利润分配方法研究.技术经济与管理,2000(4):69一70

能源管理投资篇9

关键词:刚性兑付;资产管理;投资

一、刚性兑付研究背景

刚性兑付出现在我国金融市场发展初期,是指在资产管理计划按约定结束后,资产管理公司一定要发放投资者的本金和其预期收益,即使是公司处于困境、资产管理计划无法兑付或者兑付有困难时,为了公司的稳定性以及避免造成投资者恐慌影响市场稳定性,资产管理公司会用自有资金垫付、申请政府信用担保、寻找第三方接盘等方法来确保投资者本金及利息的足额发放。

二、刚性兑付发展现状简介

刚性兑付日益成为我国金融改革,尤其是资本管理行业的巨大障碍。首先是严重降低了资本市场的经济效率。我国证券市场没有建立起完善的退市机制,导致很多经营业绩非常低下的企业通过出售壳资源的方式不断重组股改,从广大投资者骗取资金。甚至像长航油这样的企业退市4年之后又谋求重新上市。其次是长期损害投资者的利益。刚性兑付本质是兜底,并不能使投资者获得稳定的资本增值。这也是导致我国资本市场大起大落的重要原因。最后是给我国政府造成巨大的财政负担。刚性兑付也是导致地方债务激增的一个重要因素。越是资金不足的地区,这一情况就越是严重。目前,刚性兑付表现最明显的有两大区块,一个是企业债券领域,2018年中国债券市场全年共有52家发行主体发行的134只债券发生违约,合计规模1,223亿元,其中,新增违约主体有43家,涉及金额1,026亿元。另外一个领域,就是p2p业务领域。在这一新兴互联网金融领域各种乱象丛生。普通投资者不是依据专业的投资知识,而是更看重平台背景。这极大地扰乱了正常资本市场运作,亟须打破传统刚性兑付的枷锁。

三、刚性兑付被打破后对资产管理行业的影响

(一)保障投资者实际收益。在刚性兑付存在的时期,个体投资者在选择理财产品时更倾向于有保障的资产管理产品,在收益可以得到保障的情况下忽视了市场内本身存在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的投资形式的目的和针对性不强,投资者自身对于债券发行机构的相关信息没有去调查和理解的主观想法。在刚性兑付的兜底模式被打破之后,市场上的部分风险实际上转移到了投资者身上,这会使得个人投资者对债券类型的选择更加谨慎,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研究投资证券的安全性与公司信誉,并结合个人的风险承担能力,对证券投资行为进行科学考虑。(二)影响投资者风险意识。刚性兑付被打破之后,投资者真正树立起风险意识,在投资决策时更加慎重,投资之后更加关注企业的经营管理,加强了对企业的监督管理。在企业出现危机时能合理处置损失,促进资源的合理流动分配。资本市场的成熟发展,不仅需要合格的资本经营者和管理者,而且也需要成熟的投资者。而我国的广大投资者相对发达国家而言,在风险管理意识和管理方法上都不很成熟,这也极大地阻碍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试看我国证券市场的跌宕起伏就可以证明。(三)刺激资产管理业发展。对整个资产管理行业来说,刚性兑付使得资产管理产品在我国金融市场更加具有竞争力,加强了资产管理产品的流动性也就保障了资产管理产品带来的利润。因为我国对资产管理产品的严格规定、资产管理产品在投资者手中不得随意流通,使得资产管理产品在投资者的眼中没有什么吸引力,而刚性兑付的存在削弱了资产管理产品流动性在投资者心中的不良印象、确保收益的做法使得投资者在做出投资选择的时候将更多的资金放入资产管理业内,在当时为整个资产管理业带来了新的活力、使得债券发行机构募集到了更多的资金刺激了资产管理业的发展。

四、资产管理业在打破刚性兑付后应对措施

(一)资产管理公司深化转型回归本源。《资管新规》的颁发是对资产管理行业的一次重新洗礼。资产管理是金融行业最重要的业务,尤其是在面临利率市场化改革不断渗入,互联网金融飞速发展的紧迫形势之下,以及大资管大监管的背景之上。资产管理公司的业务模式和盈利方式都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在这种形式下,资管行业更应该回归到资本管理的本源,勇于承担风险,投身价值创造,获取资本利润。为此资产管理行业在转型过渡期间,应当设法解决由于合格投资者门槛上升可能导致的融资困难;适当压缩传统的通道类业务,拓展新型互联网业务;优化流动性风险管理,对投资管理和非标投资做更审慎的管理。(二)提升客户粘度与主动管理能力。在应对刚性兑付解除之后的困难,提高客户粘性与主动管理能力依然是资产管理的核心。一方面资产管理公司要适应资金来源由大的机构客下移到高净值客户,再到普通投资者的趋势,通过丰富的银行理财、风险投资、证券组合等资管产品和高端的服务价值提升,不断提高客户粘性,增加客户数量和资金来源;另一方面要综合利用先进的互联网金融、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结合自身具有的资源禀赋和专业技术,提升产品创新能力,减少传统业务成本,增加自身的市场竞争能力。在资金端和投资管理端可学管理,破解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刚性兑付带来的困局。(三)强化合规意识,按规章办事。合规是资产管理的底线,任何资产管理业务都不得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在加强通道业务、房地产资产、证券投资管理、不良资产处置、投资者保护等传统业务合规性建设的基础上,资产管理公司要重视风险管理的综合应用,建立起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一方面切实落实《资管新规》关于风险监管的具体实践,从公司的章程、架构、人员设置各个层级,加大监管的力度,提高监督的效果,建立起风险防火墙制度;另一方面资产管理公司要克服风险管理短板,建立起风险识别和衡量体系,对可能发生的金融风险进行有效控制,设置处置预案,较少风险损失。资产管理公司因此真正实现通过风险管理,实现价值增值,促进我国金融行业发展。

五、结论

能源管理投资篇10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投资风险

人力资源是用以反映人所拥有的劳动能力、存在于人体中的经济资源。资源利用者对人力资源的素质、知识、经验和技术,在健康、教育、培训等方面投入有价物质,将其开发成现实的劳动生产力,并且不断的创造出超过原有价值的新增价值,这时,人力资源就具有了人力资本的属性。

人力资源属静态的概念范畴,对于个人,它是指个人所拥有的技能和知识等生产能力的集合。人力资本指个人在生产中使用的具有经济价值的知识、技能、能力和健康等因素之和。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主要论点之一就是认为,人力资本是投资形成的,而且强调人力资本投资是效益最佳的投资,人力投资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收益。从这个角度出发,很多企业已经逐渐把以物质资本投资为中心转向关注人力资本投资的效益。作为企业经营者,当然都希望得到人力资源投资的高额回报,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人力资源投资和其他物质资本投资一样,具有一定的风险性。

企业人力资源投资分类及内容

据调查表明:一般跨国公司的员工培训费用是销售收入的2%~5%,美国摩托罗拉公司每年用于职工培训开支超过10亿美元,国内的科龙集团每年员工培训费用超过300万元。2005年6月,中华培训网公布的数据显示,“2004年全国企业用在培训方面的费用有800亿元,并且这个数字每年还在以25%的速度递增”。

这仅仅是员工培训一个方面所体现的人力资源投资状况,除此之外,人力资源投资还包含了很多内容,一般来说还有以下几大类:员工的招聘费用;员工配置费用;员工福利及保障费用;人力资源信息系统费用。

从十几个较大规模的企业调查结果中可以发现,虽然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之间受到行业惯例、企业规模、销售收入、管理人员素质等方面的影响,在人力资源投资的分类和内容上不尽相同,但在人力资源投资的基本项目方面没有太大出入,只是在一些内容的具体做法上有些差别,所以,在做人力资源投资成本评估时,可以参考表1进行。

相对而言,民营企业在员工福利、员工培训及员工劳动保护等方面的人力资源投资投入在过去一段时间有明显下降的趋势,如上海市2000-2003年企业人工成本抽样调查情况分析数据显示,民营企业的教育经费4年内平均每年减少约27%,仅相当于全市水平的22%。但从2004年局部区域调查的结果看,无论是生产性企业,还是流通、服务性企业,一方面是顺应企业可持续性发展对人力资源要求的需要,另一方面,企业一旦由于人力资源投资不足造成不良后果,不仅经济上损失惨重,来自政府和舆论各方面的压力还会使企业的无形资产受到重创,严重的甚至可以因此导致破产,所以,企业普遍在人力资源投资的各个方面都有所加强,特别是在员工福利,保障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等以往易被民营企业忽视的项目上,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

企业人力资源投资的显性风险分析

人员流失

这是目前企业人力资源投资中最常见、也是最难以控制的风险,以2004年的数据为例,香港人力资源管理学会的最新调查显示,香港私人企业的员工流失率达10.9%。比2003年全年上升3.3%。上海浦东香格里拉大酒店员工流失率是29.5%;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区的饭店员工平均流动率在30%左右,有些饭店甚至高达45%;上海交大正源在不久前进行的对外商独资合资投资企业的薪资福利调研显示,33.3%受调查企业的员工流失率在1%-10%之间,27.3%企业的流失率在10%-20%之间,平均流失率为17.9%。

不管是主动流失还是被动流失,这些数字都足以给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从人力资源投资的显性因素分析,至少可以看出,一旦员工流失,由企业买单,却已经附着在员工个人身上的,从招聘到培训、从有形的福利、保障,到无形的企业文化、管理模式等投入的所有费用,都会随之而去,不但人力资源投资无法收回,同时载有大量企业信息,并具有一定技能的员工流向其他企业,无形上还会加大企业竞争成本。

组合性风险

组合性是人力资源的一个重要特征,无论是人员组合配置,还是设施设备,以及工作流程的不合理,甚至工作环境的不尽人意,都会使员工个体所具有的,经过企业人力资源投资得来的知识、技能、创造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还可能造成无谓的消耗。一家全球制造业公司的资料数据显示,他们每年的经理调动经费多达上千万美元。

另一个原因就是管理失败而导致的,员工对自己劳动能力的使用方式和使用程度,受到其意志的支配,具有个体的能动性。劳动者在公司的某些政策和管理模式不满或失望时,就会表现为情绪消极,因而不愿释放全部的能量。

大家都比较熟悉这个公式:人力资本的价值=人力资本存量×人力资本利用率,由于组合性造成的经济损失,在很大程度上是无法量化的,但却非常严重,即会出现1+1

投资成本过高

这也是目前大家比较熟悉的一种情况。而且这样的问题大多出现在企业核心员工身上,虽然企业都希望用较经济的使用成本获取核心员工,并给企业创造最大的价值,也知道这才是最好的使用成本控制,但为了获得急需的人才,常常不惜代价,答应很多人员调入的附加条件;在工资、福利保障、学习提高、以及办公出行等方面也同意提供优厚的待遇,以致使人力的获取和使用成本过高。可经常是由于种种原因,招进来的人不能为企业创造高于企业对其投资的新增价值,因此形成回报率呈负数的状态;从另一个角度看,有些高薪引进的人才,可能在一定的时期、一定的条件下,给企业带来了效益,却在后来的工作或决策时出现多次或重大失误,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大于所作出的贡献。

在目前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上,由于人力资源评估中存在大量的非量化因素和诸多的可变性,这样的情况屡屡出现,正是由于这种风险的存在,常常会使很多企业因此在人才引进问题上经常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

专用

从现代社会的发展看,劳动能力有着不断专业化的趋势,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在这样的条件下,企业员工的劳动能力就会因为适应这些日益精细的职务,不断的以这样的标准修正改造自己,而逐渐变得程序化,甚至连个性特征等方面都会越来越靠近职务特征,而这样的定势一旦形成,往往是不可逆转的。一方面这样的人才在企业产品、流程、服务更新或升级时,表现得难以适应,另一方面,企业在招聘或者使用这样的员工时,也需要花费更多的投资,同时也具有更大的风险。

尽管存在着这样的风险,但这并不意味着公司内部人员应频繁流动,甚至于把员工都培养成多面手,相反,在同一岗位时间不能达到足够长,相应的技能无法达到十分熟练掌握,就难以在某一方面取得优势。

企业人力资源投资的隐性风险分析

离职成本

离职成本中包含了三个方面,其中除了离职补偿成本是显性支出以外,其余两项则都是以隐形形式表现出来的。首先是离职低效成本,员工即将离开企业时,受到心理、环境等各方面的影响,大多会产生一定的情绪波动,造成工作业绩下降;其次就是空职成本,员工离职后,由于职位空缺会使工作的完成时间受到不良影响,因而也会给企业带来损失。

机会成本

人力资源的评估中有很多不可量化的因素,同时还具有诸多变数,因为在招聘中要鉴别所选人才的真假已属不易,再想比较优劣则更加困难。一旦选择了其中之一,势必会失去选择另一个的机会,就是说如果目前的选择不是最佳的,那么就会付出较大的机会成本。近来的研究显示,几乎80%的员工流失与招聘阶段的失误有关,失误的主要原因就是没有恰当的选择既能够很好的适应本企业文化,同时又具有所在工作岗位专业技能的员工,使企业不得不承受损失。

知识衰减

在企业为培养和留住员工付出巨大投资之中,员工的各类学习、培训的费用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企业出于组织可持续性发展的长远考虑,常会做出对部分员工进行长线培训的决定,或进行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大规模的全员培训,但由于决策者和组织者个人能力、知识、视野、经验等等局限,会出现一些可能的失误,一是长线培训周期过长,当员工回到工作岗位后,有些知识已经过时了,如当年的新会计制度实施前后,就出现了这种现象;二是科技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的普遍使用,使生产流程和工艺的淘汰与更新的频率越来越快,大范围的高投入,如果取得持续优势的时间过短,则会得不偿失。

态度与素质

在企业为人力资源的增值投入资金等有价物质以后,仍然会有一些员工由于消极的心态而缺乏学习、向上的意愿,或者由于基础素质和专业能力过差,而无力很好的完成工作目标,由人力资源的定性特征所决定,无论外部条件和物质基础怎么优越,如果劳动者个体没有积极性,各方面素质差距较大,也同样不可能收到良好的投资效果。

面对上述人力资源投资中可能遇到的风险,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都在不同程度上,自觉不自觉地力图规避风险,希望尽量把由于人力资源管理失误给企业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点。在这方面,很多专家、学者和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作了大量的研究,也提供了许多值得借鉴的方法。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要求企业选择和使用专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方法代替沿用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选择科学的方法和模型对人力资源进行更加接近客观的评价和考察,完成人力资源管理重要环节工作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员工素质、意愿、需求,知识型员工的自身价值实现,以及各项人力资源管理中柔性指标的实现。同时,更要关注外界环境中对企业内部人力资源产生重要影响的重要因素,以及与之对应的政策、法律、法规等相关问题的研究,从而降低企业人力资源投资的风险。

参考文献:

1.舒尔茨.论人力资本投资.[m].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0

2.[美]加里.德斯勒.人力资源管理(第6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3.刘易斯著.发展计划:经济政策的本质.[m]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

4.中人网.人力资源管理失误成本及其影响,2004年3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