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常见慢性病防治知识十篇常见慢性病防治知识十篇

常见慢性病防治知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24:33

常见慢性病防治知识篇1

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乡人民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快速变化。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直接或间接的与高血压、冠心病、肥胖、高血脂、糖尿病、恶性肿瘤等多种慢性疾病的发病有关。这些越来越常见的慢性病直接危害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并导致医疗费用上涨人们的经济负担加重等社会危害。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认知教育和行为干预等方式来帮助群体或个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和技能从而树立健康观念自觉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减少或消除不健康的行为因素来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目的。健康教育形式多样如文字资料、图片资料、专题讲座、挂图、墙报、示范操作、电视录像等;在社区慢性病健康教育中应综合运用各种手段;但针对年龄、文化层次及疾病的不同阶段又应采取与之相适应的重点突出的方式使健康教育达到最佳效果。

慢性病防治管理形势严峻存在以下情况

据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高血压患者达1.6亿高血脂患者达1.6亿超重者达亿肥胖达6万糖耐量低减达万。

据资料显示9年我国城市居民前5位死因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这5种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阵容的疾病谱。

以高血压病的流行现状为例慢性病管理普遍存在以下问题:高血压属于慢性病病痛、伤残和昂贵的医疗费用不仅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而且还给个人、家庭以及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高血压病的流行现状存在着:三高(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三低(低知晓率低服药率低控制率)和三不(不规律服药不难受不服药不爱服药)现象。

造成以上情况的原因

慢性病管理工作没有被社会所重视慢性病管理知识没有被群众所了解及认识。大家不懂得慢性病形成的原因和可能造成的危害;忽视不健康生活方式对人体的危害从而导致疾病。

慢性病的发生除与年龄、性别和遗传因素等不可改变的个体情况有关外还与其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长期吸烟饮酒长期低钾、低钙、高盐膳食肥胖缺乏体力活动长期精神紧张等危险因素有关。

慢性病形成时间长预防与控制措施需要坚持不懈始终如一的进行。没有良好的健康教育工作来指导群众很难坚持预防和治疗措施从而导致慢性病的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

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工作能够积极预防慢性病的发生与危害针对以上原因参考国内外许多成功范例我认为慢性病的管理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①对大众进行慢性病防治的健康教育工作提高群众自我保健意识和防治能力。②对具有高危行为的人群进行健康教育工作;使其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膳食适当运动禁烟限酒心理干预有效预防和控制慢性病的发生与危害。③对慢性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工作通过建立健康档案定期随访指导其规范用药;防治并发症有效降低慢性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

以上情况说明健康教育对慢性病管理的重要性应得到人们的充分理解和认可。社区作为防治慢性病的主战场应该对其辖区内居民有计划地开展慢性病健康教育工作不断改变其卫生观念克服不良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增强自我保健意识控制慢性病发生和发展的行为危险因素使自我保健模式从“依赖型”向“自助型”发展充分发挥自身的保健潜能和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有效预防控制慢性病的发生与危害从而有效地促进社区人口的健康。

针对慢性病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

以患者俱乐部为突破口不断完善慢病工作:俱乐部逐渐成为一个集医疗咨询、慢病防治、健康宣教、健身娱乐于一体的受社区群众欢迎的健康活动场所。经常组织学习进行健康干预。并针对每个人实际病情及时给予相应建议指导意见发放健康处方等。为照顾部分行动不便的患者我们还主动上门测量血压。

每个月举办健康教育大课堂活动:制定计划举办了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的预防知识健康讲座开展“健康教育大课堂”活动;通过对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教育提高了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和控制率。加强了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随访普及了慢性病防治知识。

通过入户建档开展慢病健康教育:入户建档时发放慢病知识宣传折页等向广大居民传递了高血压病和其他慢性病的防治知识走出了对高血压及其他慢性病认识的误区和盲区给任重而道远的社区预防保健工作打下了坚实的根基同时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社区居民看病难、看病烦的问题真正架起了医患之间、社区和群众之间的连心桥为社区居民的健康撑起了保护伞。

发放健康教育处方:共发放家庭健康档案的宣传资料万余份;建立居民健康内容包括测体重、血压、血糖等还为居民进行了疾病防治、卫生保健知识的咨询指导每位居民的健康资料进行汇总分析。

责任医师对慢病动态管理定期开展随访工作:辖区内重点人群(老年、妇女、儿童)、弱势人群(孤寡、残疾、低保)、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病人是我们重点管理对象。每年对社区居民、高危人员、特困人员进行两年1次的健康体检常年坚持儿童预防接种和体检、孕产妇系统管理和常见妇女病检查、临床诊断治疗、职业体检和健康随访服务等资料内容及时记录在健康档案中对体检和随访发现的健康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以健康教育为重点的健康干预。一般慢性病每年最少免费随访次对于比较重的如:高血压三级的居民坚持每个月随访服务1次高血压二级的居民坚持每两个月随访服务1次对慢病病人进行随访7658人次。

健康教育在慢性病管理中的意义

健康教育是初级卫生保健的首要内容:阿拉木图宣言指出:健康教育是初级卫生保健要素中的第一要素是其他各要素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而初级卫生保健特别强调对慢性病的防治和管理将慢性病看作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首要因素。

健康教育是一项高效益的卫生保健措施:前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在总结了各国防治心血管疾病和肿瘤等慢性疾病的经验后意味深长地说:“是花很多钱建一所心血管医院好呢还是使群众不吸烟从而避免心血管病好”健康的生活方式比任何复杂的医疗技术更重要健康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向群众宣传什么是有益健康的因素什么是有害健康的因素让群众自己保护自己的健康。可见开展健康教育极为经济不论贫富各国都能承担得起是一项高效益的卫生保健战略措施。

健康教育是有效的治疗因素是最根本的医疗预防保健措施:①当居民受到慢性病的危害时可能产生强烈的被理解、被安慰、被鼓励的心理需求以及了解病情、早日康复的愿望健康教育可满足这些需求是有效的心理保健措施。②健康教育可矫正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不健康行为从而降低人群由于不健康行为导致的患病几率。

参考文献

1孙昕霙,王培玉.健康教育在健康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9,():178-179.

王睿,孟健民.发挥一级医院功能搞好慢性病的管理(社区实践).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1999,(7):179.

常见慢性病防治知识篇2

【关键词】社区;慢性病;健康管理;双向转诊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慢性病具有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和费用“四高”及知晓率、就诊率、控制率“三低”的特点,不仅严重影响我国人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而且对有限、可利用的卫生资源造戚了持久的消耗。大量研究表明,控制慢性病的最有救方法是开展社区防治。因此,迫切需要运用疾病管理策略,探索城市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治模式,建立科学、规范、高质量的慢性病管理指导网络:强化社区医院和区域性诊疗中心(如三甲医院慢性病专科)相互曲作,提高慢性病管理教育水平,最终达到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存率以及优化利用有限医疗资源的目的。

1、城市社区慢性痛管理指导网络的建立

城市社区慢性病管理指导网络包括三个部分。即健康教育系列活动,行为方式干预和慢性病的监测、治疗和随访(见图1)。

1.1健康教育系列活动通过调查发现,社区慢性病老年人中希望获得有关慢性病防治知识的占大多数。研究显示,慢性病老年人能够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获得的慢性病防治知识的比例高于市、区医疗机构以及中医医院,但是此比例仍比较低。为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以在原来基础上开展以下活动,加大对慢性病等常见疾病防治的宣传力度,提高人群中慢性病防治信息的知晓率。(1)社区健康教育培训班。培训班建立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师资依托区域性诊疗中心的医疗、护理、营养、运动、健康管理等专家团队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关人员等。(2)社区健康教育宣传活动。通过编制宣传手册、墙报、宣传栏等形式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居民在休闲的同时也了解到了众多健康知识,提升了社区人群的健康知识水平与卫生意识;通过医护人员进社区等面对面交流对社区人群进行健康知识的讲解、咨询及基本医疗照护技能的培训,提高社区人群的自我保健与群体保健能力。(3)利用互联网和短信平台社区健康教育相关信息。社区人群可以自由地访问社区健康教育网站获得健康教育相关知识,并可以在线向专家和专业人员进行咨询。短信平台可以定期向社区人群有关义诊、健康教育活动及健康资讯;同时社区人群也可以通过手机短信平台咨询健康相关问题以及反馈疾病指标、心理状况等。

1.2行为方式干预按照疾病管理的理念,针对疾病的危险因素开展饮食、运动、营养、心理、控烟等行为干预。通过健康危险因素评估技术、生活质量评估技术、心理评估技术、动机培训技术、运动评估技术等,开展多阶段、多环节和多层面的服务和干预,保证患者得到系统的、连续的、个体化的服务。

1.3慢性病的监测、治疗和随访(1)监测和评估。完善社区人群的健康档案,开展疾病危险因素的监测、临床和实验室检查指标的监测和评估等。(2)患者的诊疗管理。包括制定各种慢性病的社区诊疗流程和防治技术指南,按照规范进行慢性患者的诊疗管理,指导慢性病患者合理应用药物,提高患者的依从性等。(3)患者的自我管理。指导社区慢性病患者和高危人群建立健康生活方式,提高患者自我管理的知识和技能,着重提高患者管理疾病的自信心,即自我效能;通过行为改善和情绪控制,最终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减少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其生活质量。例如采用中国高血压联盟推荐的计算机管理个体化小剂量规范化治疗方案,同时,辅以低脂、低钠、戒烟、限酒、适当运动、控制情绪、健康教育等干预措施,预防因高血压所致的心脑血管及肾脏损害。(4)患者的随访管理。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个体随访计划,采用方便快捷的随访方式,了解患者的病情、饮食、运动及药物治疗情况,进行体质指数、血压、血糖、血脂、尿常规和心电图等检查,跟踪了解患者的健康和治疗情况。

2、城市社区慢性病管理队伍的建立

2.1城市社区慢性病健康管理队伍的组成建立一支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社区慢性病健康队伍是实行社区慢性病管理的关键。这支队伍主要由三部分构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护理专业队伍;三级医院或附属医院等区域性诊疗中心的医疗、护理、营养、运动、健康管理等专家团队;和经过培训、掌握一定自我管理技能、愿意参与社区慢性病管理的志愿者。前者是主体,专家团队是依托,志愿者为补充。

2.2城市社区慢性病管理队伍的培训针对目前群众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认知度和利用率不高的现状,依托三级医院区域性诊疗中心,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开展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1)定期组织社区医护人员到三级医院进行进修,参与三级医疗和教学查房、跟随专家出诊、参与科室病例讨论等形式提高社区医护人员的医疗服务和技术。(2)遴选相关学科专家、教授定期向社区医生传授专业技术知识,同时评选出优秀师资,逐步建立一支社区卫生服务培训师资队伍,促进社区卫生人员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职业技能。(3)通过建立医院、社区通畅的卫生信息服务网络,开发以医生工作站为主体、具有社区慢性病服务管理系统,并通过与三级医院、附属医院等区域性诊疗中心的信息系统对接,实现信息共享和对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培训、教育、考核等功能。

对于社区慢性病管理志愿者和社区人群,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承担主要培训职能,通过对社区居民、慢性病患者和高危人群等开展健康教育和培训,既有助于加强医患的交流和沟通,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也有利于社区专业卫生服务人员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在实践中进一步提高专业素质和技能。

3、社区慢性病防治支持性环境及可持续发展

3.1城市社区慢性病管理信息支持环境的建立信息化建设和数字化应用使得社区慢性病管理更加便捷、灵活、互动与高效。从而提升了社区慢性病管理水平。开发医院、社区融合在一起的慢性病信息管理平台,有利于实现慢性病管理工作的系统化、精细化和连续性。社区慢性病管理信息平台的建设应重点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以社区医疗服务中心为基本单位、以社区医生工作站的实际操作应用为需求的医疗应用软件开发;(2)能够记录社区常规医疗工作同时带动健康档案的建立和完善、慢性病管理等工作的社区医生工作站;(3)当病情需要向上级医院转诊时,能使首诊社区医生实施双向转诊、远程预约的网络;(4)能保证大型医院与社区医疗信息数据共享的数字医疗网络;(5)以信息化建设带动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医生的培训和教育。

基于此,我们与软件公司合作,开发了集居民健康档案动态管理、病历书写、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informationsys-ten,HiS)、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aboratoryinformationman-agementsystem,LiS)、医学影像存档与通讯系统(picturear-ehivingandcommunicationsystems,paCS)、远程心电图管理、用药指导及审核系统、电子病历浏览功能、双向转诊和远程预约功能于一体、相互兼容、紧密联系的社区慢性疾病管理软件,实现了信息互通、共享、实时和有效利用。

3.2城市社区慢性病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机制的建立做好城市社区慢性病管理,有效实现社区卫生资源和优质医疗资源功能效益的最大化是重点,建立区域性诊疗中心(三级医院和附属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双向转诊和互动是重要途径。

(1)应明确区域性诊疗中心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职责分工和工作重点。大医院的主要职责和工作重点是:①明确社区转诊人群的诊断,制订治疗方案;②通过建立医院、社区之间互动的信息网络,共享社区管理的稳定期患者的随访信息;③承担重症(Ⅲ级)急性发作期患者的治疗;④负责社区全科医生的防治知识技能培训,提供社区慢性病防治的规范材;⑤协助社区全科医生对患者进行教育和培训,定期督导社区健康教育的过程。社区的主要职责是:①将疑诊患者转至大医院以明确诊断;②按照指南规范治疗,监测、管理、随访稳定期患者;③开展患者的教育管理;④通过网络或书面资料全面了解患者情况并督促治疗方案的连续有效执行。

(2)制定规范的各种慢性疾病的双向转诊指标和转诊流程,形成科学的双向转诊、互动。

(3)将医疗保险资源分配与双向转诊有机结合,建立点对点的双向转诊,保证病源的稳定,尽可能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双向转诊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任务之一,基层医院的疑难重症患者,由“龙头”医院负责会诊、协作治疗,必要时向上转诊;同时区域性诊疗中心的“龙头”医院,对下级转诊的慢性患者和治疗恢复期的患者,要及时转回下级医院进行接续治疗。区域性诊疗中心通过双向转诊这种“互动”方式,不但可以增加医院和科室病床周转率,而且能建立相对固定的病源网络,扩大医院的影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通过这种“互动”,能较好地保证服务质量和规避医疗风险。患者在这种“互动”中得到的是连续性的医疗服务和照顾,同时可减少医疗费用支出。

3.3城市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治评价体系的建立要实现城市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治的长效运行,建立有效的慢性病管理规划、评价机制是其重要保障。慢病管理的评价应能比较客观准确地反映慢病管理的特点、过程、效果等全貌。城市社区慢性病防治与管理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要保证社区慢性病防治工作持续性发展,必须以居民健康需求和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因素为突破口,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和阶段指标,慢病综合防治效果评价实行短期指标和中长期指标相结合,可以观察慢病综合防治覆盖人群、群众参与社区慢病综合防治情况、人群基本健康知识水平、相关健康行为变化情况、社区人群健康相关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变化、慢病综合防治对社区人群健康状况乃至生活质量改变情况等。同时,应建立相应的社区慢病管理人员的评价和激励机制,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实行经常性的监督、教育、评价和考核,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效率和效果。

4、体会与建议

慢性病管理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重要职能之一,慢性病管理能否落实到位,取得较大成效,必须建立在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平台,以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为依托,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协作指导的服务模式。在制定我国慢性病特别是社区慢性疾病防治工作策略中,必须以“疾病管理”为指导,建立适应我国国情的慢性疾病管理模式,制订技术服务路径和方法,优化慢性疾病防治的资源配置和服务效益评价模式。

4.1政府主导、政策支持及社会参与城市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治是一项关系国际民生的重要工程,为此,其可持续发展需要政府主导、政策支持、全民动员。应实行政府调控和市场配置卫生资源相结合,在政策上给予倾斜与支持;加大宣传力度,倡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借助社会力量发展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治,同时以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为先导,加速创建健康城市的步伐,实现卫生服务体系中居民、卫生服务机构、政府的三赢局面。最终建立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综合医院协助确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管理与评价,规范常见慢性病防治工作,建立社区常见慢性病防治体系。并将社区慢性病防治技术集成,应用于社区卫生服务实践,建立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基地,社区居民委员会为依托,街道办事处和卫生主管部门为支持后盾,专家组为指导的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治网络。

4.2应建立有效的慢性病综合防治筹资机制

4.2.1增加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投入各级政府、财政部门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建立稳定的社区卫生服务筹资和投入机制,逐步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所必要的经费投入。根据实际情况界定社区卫生服务经费的投入与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比例关系,落实社区卫生服务专业人员的基本工资和业务经费。

常见慢性病防治知识篇3

区委、区政府非常重视慢病的防治工作。建立了一支以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级医疗机构为主的防治结合的专业队伍,开展了大量的综合防治工作。各有关委办局、社会团体组织了大量的培训和宣传教育,大众传媒刊播了预防慢病知识的公益广告,普及慢病防治知识。

预防与控制慢病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支持、全社会参与,实施综合治理。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发[]3号)、《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市卫生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委[]9号)和《市预防和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中长期规划(-年)》(府办[]40号)的要求,结合我区实际情况,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原则:

(一)政府主导、综合防治。预防、控制慢病发生,减少对居民健康的危害,提高居民生命质量,切实加强政府领导,形成部门合作和全社会参与的综合防治格局。

(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认真落实党和政府“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卫生方针,完善慢病防治策略,改善环境,控制或减少行为危险因素,从源头上降低慢病的发生。

(三)社区组织、健康促进。以健康促进为主要手段,以社区组织为依托,通过分工负责,分级管理。营造有利于预防控制慢病的环境,减少慢病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影响。

二、总目标:

在“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城市管理体制框架下,建立和健全适应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满足居民卫生服务需要的慢病防治体系,减少早期脑卒中,提高生命质量,延长健康期望寿命。到年,我区慢病防治要力争达到全市中上水平,国际先进水平。

三、工作目标和指标:

(一)全区形成慢病综合防治管理体系,并将慢病防治目标纳入社会发展规划

1、2003年,建立区防病领导小组领导、各有关部门参加、社会各界参与的慢病综合防治管理体系,并明确有关部门职责分工。

2、年,在区、街道(镇)形成覆盖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协调运作机制,并逐年完善。

3、年,街道(镇)将慢病防治目标、工作指标列入辖区社会发展规划,将慢病防治工作纳入政府目标责任制,定期进行考核。

(二)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多元化筹资模式

1、在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投入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基础上,调整卫生支出结构,逐步增加对慢病防治的经费投入。

2、多渠道募集慢病防治经费,设立慢病防治基金,用于社区基本预防保健服务,提高对特困和脆弱人群慢病医疗预防的保障水平。

3、按照有利于慢病防治的财税支持政策和物价政策,引导社会资源投向慢病预防和控制。

(三)贯彻实施有利于健康的相关政策和标准

1、2005年前,按照有利于健康的农业发展政策,逐步推行养殖业、种植业的系列标准;年前,推广合理营养标准和食品成分标识规定、普及营养知识,提高平衡膳食的居民比例。

2、严格执行公共场所控烟规定和控制烟草的有关政策。2003年起,实行烟草有限销售。

3、加强优化环境措施,进一步改善环境质量。到2005年,空气、土壤和水质质量全面达到功能区标准,力争达到优良水平,到年,全面达到优良水平。

4、到2005年,绿化面积达到人均12.5平方米;到年,达到人均15平方米以上。

5、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到2005年,人均占有体育用地面积达到1平方米以上。到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50%以上;年达到55%以上。

6、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和覆盖率。把慢病防治的基本预防服务项目逐步纳入农村合作医疗范畴。

7、落实职业安全和职业卫生的法规、政策和标准,保护职业人群的健康和安全。

(四)建立健全慢病防治工作网络

1、2003年,完成区府实事项目卫生室(16个中心村卫生室、96个标准村卫生室)的标准化建设。

2、年完成街道地段医院、镇卫生院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翻牌,完成镇村一体化建设,健全慢病防治网络。

3、充实健全我区现有的一个社区疾病综合防治点(江川街道),2003年,将慢病防治工作纳入全区社区卫生服务或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内容。

4、建立健全我区慢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

(五)建设健康促进基地

1、到2005年,建成一个健康促进社区;到年,30%的街道(镇)建成健康促进社区。

2、在全区学校全面开展系统的健康教育,在学生中普及慢病防治知识(包括牙病、眼病预防);到2005年,10%的中小学达到健康促进学校标准,30%的各类学校成为无烟学校;到年,20%的中小学达到健康促进学校标准,全区60%的学校成为无烟学校;到年,30%的中小学达到健康促进学校标准,全区80%的学校成为无烟学校。

3、到2005年,全区50%的医疗机构达到健康促进医院标准;到年全区所有医疗机构达到健康促进医院标准。

4、到2005年,建成20家健康促进企业;到年,建成50家健康促进企业;年起,全面倡导建立健康促进工作场所。

(六)主要慢病和不良习惯控制指标

1、到2005年前,高血压管理率达到15%,控制率达到40%;到年,高血压管理率达到25%,控制率达到50%,高血压病人脑卒中发病率在年的基础上降低10%;到年,全区高血压管理率达到50%,控制率达到60%,高血压病人脑卒中发病率在年的基础上再降低5%。

2、到2005年,糖尿病病人发现率达到40%,管理率达到60%;到年,糖尿病病人发现率达到50%,管理率达到70%;到年,糖尿病病人发现率达到60%,管理率达到80%,降低糖尿病致残的比例。

3、到2005年,晚期癌症病人医护照顾率达到95%,“三阶梯止痛”规范治疗率达到90%;到年,“四癌(胃、肝、乳腺、大肠)”合计早期发现率达到15%;到年,“四癌”合计早期发现率达到25%。

4、到年,青少年和医生、教师吸烟率控制为零增长;到年,其他人群吸烟率呈零增长。

四、主要措施

(一)明确各部门慢病防治的目标责任

在区政府领导下,把慢病防治工作列入区卫生防病领导小组职责内容,明确各有关部门职责,统筹落实和安排慢病防治经费,领导、协调各部门开展慢病防治工作,组织落实各项防治措施。镇(街道)政府负责本地区的慢病防治工作,在制定本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时,应将慢病防治工作列为必要内容。

教育、卫生、体育、环保、水务、绿化、农业、工商、宣传等主管部门要在各自职能范围内,制定相应的规划目标,明确年度实施计划,作到各司其职,相互协作,全面推行慢病综合防治的各项措施。

各级政府要充分调动社会团体、企业、学校、家庭参与慢病防治的积极性,鼓励和支持单位、团体、个人以各种形式提供资助和志愿服务。

(二)建立有利于慢病防治的政策体系

政府职能部门要进一步制订有利于健康的政策,促进有利于慢病防治的社会、经济、文化和市场环境的形成。

完善环境改善政策。规划、建设、环保、环卫、绿化、水务等部门要进一步完善优化环境的相关政策,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控制城市工业、交通等环境污染源。实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和有害物安全处置,增加城市绿化,加强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不断改善居民工作和居住条件。

制定烟草控制政策,根据我区具体情况制定并实施烟草有限销售政策,不在医院、学校、政府机关及其他公共场所销售香烟,禁止向未成年人售烟;工商部门要严格执行禁止烟草广告的有关规定,卫生监督部门要加强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监督管理。

逐步建立公共营养政策体系。农业、商业、技监、卫生等部门要结合国家的农业发展政策,引导发展有利于优化人群营养结构的高科技种植和养殖业;教育、卫生、商业等部门通过健康教育,普及营养知识,引导市民健康消费,同时发展符合健康的学生餐、职工午餐、工作餐和老年日常三餐,帮助市民平衡膳食。

推动全民健身运动。根据国家全民健身运动计划纲要和市实施方案,我区规划、建设、体育等部门要将群众体育运动场所和设施建设纳入城市规划和社区规划,制定居民健身指南,促进和指导市民参与体育锻炼。

提供慢病防治资源保障。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应分别承担慢病防治的责任,政府保证基本预防保健投入,同时鼓励企业、个人投资和资助慢病防治工作,多渠道筹措慢病防治资金;引导预防保健服务性消费。

(三)加强慢病防治机构及网络建设

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防治部门,承担区慢病防治的技术决策、业务指导和培训、干预实施、信息综合和质量控制与评价职能。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把慢病防治纳入社区卫生服务内容,通过建立居民家庭健康档案,掌握主要慢病的发病、现患、和死亡情况,开展人群分类健康管理,提供集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为一体的综合防治服务。形成三级预防网络。

在区中心医院、市五医院、吴泾医院建立临床预防的诊疗模式(包括四癌早发现、应症就诊、线索查病、心脑血管疾病早发及致残预防治疗等),把预防贯穿临床诊疗的全过程,开展规范化诊治。

各医疗卫生单位通过岗位培训、引进等方式,培养一批开展慢病防治工作的全科医护人员、健康教育和预防医学专业人员,形成专业全面、结构合理的慢病防治梯队。

完善慢病综合信息系统。加强慢病及其危险因素和人文环境监测,预测慢病发生、发展趋势。建立居民家庭健康档案,了解居民基本健康状况,为慢病防治决策和实施干预水平提供依据。

(四)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将慢病防治宣传内容纳入公益宣传的计划,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和网络等媒体,坚持经常性宣传和集中性宣传相结合,保证一定的宣传频度和深度,引导群众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区健康教育所要制定健康教育指南,指导社区开展健康教育活动;针对重点人群,利用健康处方、健康咨询、讲座、影视等各种形式,普及健康知识。

教育部门要将慢病防治防治知识纳入学校的健康教育课程,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健康观念,形成良好的健康行为。针对学生出现的肥胖、吸烟和不合理饮食等慢病的常见危险因素,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并定期进行考核评价。

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要结合自身特点,开展对相应人群的宣传教育。其他部门要结合行业特点,开展职业人群的健康教育,并加强对工作环境管理,减少职业危害。

(五)落实以社区为基础的慢病综合干预措施

慢病防治工作必须以人群健康为中心、以社区组织为载体。镇(街道)负责社区慢病防治工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转变服务职能、改变服务机制,调整服务方式,开展慢病社区预防保健,满足社区居民健康需要和需求。

开展社区动员,调动社区组织、单位、家庭、个人参与慢病防治的积极性。做好社区诊断,社区诊断是指在开展疾病防治工作之前,先摸清本社区慢病的基本情况,找出本社区主要健康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对各类人群分类指导,采取综合干预措施。

制定并全面实施慢病防治优先项目,开展疾病人群、高危人群和普通人群分类健康管理。

对疾病人群要开展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的病人诊治和疾病管理。

对高危人群,选用适宜的筛选方法,提高早期发现水平。针对吸烟、酗酒、肥胖、高血压、不合理饮食和静坐习惯等危险因素采取干预措施,减少疾病发生或延缓疾病进程。

对普通人群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提高自我保健的能力,掌握形成健康行为的技能,帮助形成并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五、考核和评估

根据实施方案的总目标、工作目标和指标,对实施情况进行年度考核评估、中期评估及终末评估。

年度考核主要评价在政府的领导下,各有关部门和机构落实慢病防治工作计划的情况。包括组织领导、资源保障以及各项干预措施贯彻执行情况。

中期评估每五年进行一次,主要评价各种工作指标和疾病控制指标的完成情况,并对防治策略和措施进行卫生经济学评价。

根据年度考核和中期评估的结果,结合实际情况,及时对有关目标和策略进行调整。

终末评估在规划实施完成后进行,主要评价总目标的实现情况,为制定下一阶段慢病防治方案提供依据。

区卫生局

二00三年十一月

区各单位预防和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工作职责

为了推动我区慢病防治工作的开展,经区卫生防病领导小组讨论决定,各镇、街道,莘庄工业区及区有关部门关于慢病防治工作的职责分工具体如下:

一、区农委

按照有利于健康的农业发展政策,引导发展有利于优化人群营养结构的高科技种植和养殖业。

二、区财政局

在对卫生事业的投入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基础上,调整卫生支出结构,逐步增加对慢病防治的经费投入。

三、区教育局

将慢病防治防治知识纳入学校的健康教育课程,在学生中普及慢病防治知识,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健康观念,形成良好的健康行为。针对学生出现的肥胖、吸烟和不合理饮食等慢病的常见危险因素,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并定期进行考核评价。

四、区卫生局

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和覆盖率,把慢病防治的基本预防服务项目逐步纳入农村合作医疗范畴。建立健全慢病防治工作网络。建立居民家庭健康档案。建立临床预防的诊疗模式,开展规范化诊治。制定健康教育指南,指导社区开展健康教育活动,针对重点人群,利用健康处方、健康咨询、讲座、影视等各种形式,普及健康知识。

五、区文广局

将慢病防治宣传内容纳入公益宣传的计划,利用广播、电视等媒体,坚持经常性宣传和集中性宣传相结合,保证一定的宣传频度和深度,引导群众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六、区体育局

根据国家全民健身运动计划纲要和市实施方案,制定居民健身指南,促进和指导市民参与体育锻炼,推动全民健身运动。

七、区城管局

增加城市绿化,加强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

八、区环保局

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控制城市工业、交通等环境污染源,进一步改善环境质量。

九、区规划局

规划审批时考虑城市工业、交通等环境污染源控制等优化环境因素。将群众体育运动场所和设施建设纳入城市规划和社区规划。

十、区水务局

保护饮用水水源、加强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监管。

十一、区工商分局

严格执行禁止烟草广告的有关规定,实行烟草有限销售。

十二、各镇、街道,莘庄工业区

将慢病防治目标、工作指标列入本地区社会发展规划,将慢病防治工作纳入政府目标责任制,定期进行考核。制定并全面实施慢病防治优先项目,开展疾病人群、高危人群和普通人群分类健康管理,对各类人群分类指导,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建设健康促进社区。

常见慢性病防治知识篇4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0)-7-135-01

慢性盆腔炎是一种困扰女性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虽然它不会轻易危及人的生命,但其反复发作却给病人造成不适和痛苦,致使病人长期心神不宁而焦虑重重,进而影响生活质量。通过针对性的护理指导,对于提高病人的

认识从而积极配合治疗获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1临床资料:我院自2007年1月-2009年1月共收治58例此类病人,其中因知识缺乏者39例,因心理问题者19例,年龄21-53岁之间,经过两年的跟踪随访,有95%的病人得到治愈。

2护理指导

2.1生理护理指导

2.1.1基础知识指导首先应让病人对慢性盆腔炎的病因和症状有所了解,因为有时相关病因也是患者慢性症状急性发作的罪魁祸首。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病因:产后或流产后感染、妇科手术后感染、月经期不注意卫生、邻近器官的炎症蔓延。慢性盆腔炎常为急性盆腔炎者未能得到及时妥善和彻底治疗或病人体质较差、病程迁延或反复感染所致。但相当多的慢性盆腔炎无急性盆腔炎病史。慢性盆腔炎病情较顽固,当机体抵抗力较差时可有急性发作,全身症状不明显,病人可有下腹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在劳累后、性生活后或月经前后加剧,部分由于病程长而出现精神症状:如精神不振、疲劳感、失眠,最大并发症为痛经、不孕,在身体抵抗力下降时可出现急性发作。

2.1.2治疗指导

2.1.2.1一般治疗解除病人思想顾虑,增强对治疗的信心、增加营养、劳逸结合、提高抵抗力。

2.1.2.2规范治疗除了药物治疗外可配合中药治疗、物理治疗,必要时手术治疗,同时要坚持疗程,积极配合才能达到最终目的。

2.1.3预防指导

2.1.3.1做好五期卫生月经期妇女禁止盆浴及游泳、禁止同房,不宜剧烈运动和从事重体力劳动。要勤换卫生巾;孕期应加强营养,防止盆血,及时治疗感染灶;产期要采用科学接生;产褥期应注意保持外清洁;更年期应用雌激素增加生殖道自然防御力。

2.1.3.2注意性生活卫生,每次性生活后要清洗外阴,在月经期、妊娠末期禁止性生活,患者有性病和生殖道炎症及时治疗。

2.1.3.3杜绝各种感染途径,做好避孕工作,尽量减少人工流产创伤,禁止阴道冲洗。

2.1.3.4加强全社会范围内的性卫生知识和性病知识教育,使人们了解不健康的行为可传播性病,以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常见慢性病防治知识篇5

关键词:慢性湿疹;健康教育;对策

慢性湿疹常由急性、亚急性湿疹反复发作不愈转变而来,亦可开始不明显,因经常搔抓、摩擦或其他刺激,以致发病开始时即为慢性湿疹[1]。临床表现为患处皮肤浸润肥厚,表面粗糙,呈暗红色或伴色素沉着,皮损多为局限性斑块,常见于手足、小腿、肘窝、、外阴、等处。由于人们对疾病认识不足,常因此延误了最佳治疗时间而加重病情,也容易自行购药导致未对症下药而延长病程。有研究表明,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有利于疾病的预防、治疗。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120例病例为我院近1年来收治的性湿疹患者,其中男65例,女55例,年龄15~80岁,病程4月~2年。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50例,高中40例,大专及以上30例。

1.2诊断标准参考赵辨主编的《临床皮肤病学》[2]中慢性湿疹的诊断标准,即①由急性湿疹转来,或者一开始不明显,经过抓挠或其他刺激导致开始即变厚、浸润等苔藓而慢性化;②局限于某一部位,一般不向外蔓延;③病因不易发现;④病程长,重者长年不愈;⑤瘙痒明显,治疗顽固,易复发。

1.3方法

1.3.1调查方法通过与患者交流,询问患者对健康的需求,并做好记录,包括发病原因、治疗方法、用药指导、饮食指导、疾病发展、注意事项、预防措施、不良影响等,将问卷发放到患者,并按时进行回收后统计分析。

1.3.2护理方法在调查问卷的基础上,对患者最为关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具体做法如下:

1.3.2.1疾病相关知识宣讲向患者讲解疾病的基础知识,包括发病原因、发展、治疗等,让患者对其有个大概的认识,提高其治疗配合度。告知患者本病不会传染,但具有高复发性,必须加以防范,注意日常生活细节。耐心倾听患者的疑问并给予解答,同时给予介绍治疗成功的案例,增强患者信心,促进患者康复。告诉患者不要搔抓,以免日后影响外观[3]。

1.3.2.2行为教育叮嘱患者保持皮肤不受损,严格控制感染,避免各种外界刺激,如抓、烫、肥皂擦洗等,以减少创伤、出血。保持床单干净、平整,随时清除床上的皮痂、皮屑和药痂,减少刺激。对于瘙痒剧烈者,可用冰敷的方法缓解,这不仅能降低局部皮肤温度,还可起到镇静的功效。也可用按压、拍打或按摩,代替抓痒。此外还可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如提供有兴趣的书报,听音乐或看电视,或者与亲友聊天等,减少患者对瘙痒的注意。指导患者养成规律的作息时间,尽量避免熬夜,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减少上呼吸道感染以降低复发。

1.3.2.3用药指导指导患者按时、按量服用药物,并告知服用药物的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用药意识。对于抗组胺药,服用时间最好在睡觉前1h给药。在换外敷药时,尽量避免使用胶布,以免加重或引起新的皮损,敷料一旦出现污染及时更换,防止皮肤感染。对于外用涂抹药物,特别是刺激性强的应从小面积使用逐渐扩展到大面积涂抹,剂量要适当,以便过多刺激皮肤[4]。

1.3.2.4饮食指导足量的营养和合适的热量在疾病转归过程中至关重要,给予患者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促进机体代偿功能,促进患者康复,避免腥、辣、酒、鱼、虾等易过敏与刺激性食物。告诫患者戒烟戒酒,不喝浓茶、浓咖啡,减少刺激下物质进入体内而产生刺激。

1.3.2.5个人卫生指导指导患者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平时注意保养皮肤,洗澡不要过勤,洗澡后应涂润肤油,保持良好的心态。修剪指甲,避免搔抓,穿宽松柔软棉质内衣,勿穿化纤紧身内衣,以免刺激皮肤,加重瘙痒。

2结果

2.1患者健康教育需求患者对教育需求表现在疾病相关知识、治疗方法、用药指导、不良影响、日常注意事项、预防措施等,见表1。

2.2健康教育后效果护理前后通过认知表表进行调查,患者反应良好,见表2。

3讨论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很多患者希望在治疗的同时获得相关疾病康复知识,而提高患者的认识也有利于促进更快康复。以为的健康教育方式是按照医嘱进行,因为宣教知识的目标不够明确,对时间和内容没有统一规定,所以随意性较大,因此教育内容过于单一,无法满足患者的需求。我们通过了解患者需求的基础上再实施健康教育,如此便能获知患者需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给予,进而最大限度的满足患者需求,提高护理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谢富军,何栋.湿疹的研究现状[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2(11):57-58.

[2]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第2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604-607.

常见慢性病防治知识篇6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科学防治,全面加强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强化政府主导、深化部门协作,扩大社会宣传,提高居民自我保健意识,提高城乡广大居民的生活质量,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二、工作目标

按照“政府主导、多部门行动、全社会参与”的工作原则,建立和完善慢性病防控工作体系,加强慢性病防治队伍建设,提高专业人员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规范开展慢性病综合监测、干预和评估,探索特色的慢性病防控策略、措施和长效管理模式。

(一)健康知识知晓率:居民的高危人群标准知晓率逐年递增30%;居民自我体重知晓率、腰围知晓率、血压知晓率均不低于70%;自我血糖水平知晓率不低于30%;人群食品营养学标签知晓率不低于30%。

(二)健康行为形成率:成年男性吸烟率在现有基础上下降5%;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不高于8克;平均每日运动量在6000步以上的成年人比例不低于35%。

(三)慢性病早期发现率:高血压、糖尿病登记率不低于当地调查患病率或全国平均患病率的60%;干预人群重点癌症早诊率不低于50%。

(四)慢性病管理率:人群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化管理率分别不低于35%、30%。

(五)慢性病控制率:人群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血压血糖控制率分别不低于30%、25%。

三、工作内容

(一)收集基础资料,开展慢性病相关社区诊断。充分利用监测、专项调查、居民健康档案等已有的基础信息和资料,根据需要开展基线调查,建立基础信息数据库;了解全区人口、社会、经济和政策环境等基础资料,分析、掌握全区居民主要慢性病及危险因素流行情况,确定重点目标人群和优先行动领域,明确主要策略和行动措施。

(二)建立和完善慢性病监测系统。逐步建立健全覆盖全区各人群的慢性病监测系统,包括慢性病发病监测、死因监测、慢性病危险因素监测、新发肿瘤登记、心脑血管事件(包括冠心病、脑卒中、急性心肌梗死等)报告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信息等基本内容,不断提高监测质量。建立慢性病信息管理平台,定期示范区慢性病防控相关信息。

(三)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充分发挥传媒在慢性病防控工作中的作用,突出特色,围绕控制烟草消费、推动合理平衡饮食、促进健身活动等重点内容,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建立长效运行机制。

1.将慢性病防治知识宣传纳入全区主要媒体公益宣传栏目中,广泛开展慢性病预防宣传教育。

2.区疾控中心每年为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健康教育资料模板和核心信息,并且能够达到相关数量要求。

3.各社区居委会面向居民组织开展健康讲座和咨询,设立慢性病综合防控知识宣传栏,发放慢性病防治相关宣传材料,普及慢性病防控知识和理念。

4.学校为学生开设防治慢性病健康教育课程。幼儿园与小学利用家长会等形式,举办合理膳食、口腔保健等知识讲座。

5.积极组织社会各界,支持并参与“世界无烟日”、“全民健身日”、“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日”、“全国爱牙日”、“全国高血压日”、“联合国糖尿病日”、“肿瘤防治宣传周”等宣传日活动。

(四)深入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面向辖区各类人群,深入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推广简便技术和适宜器具,提高居民自我管理健康的技能。

1.政府组织,多部门参与,广泛开展群众性健身活动。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建设有利于健身活动的支持性环境,落实工作场所工间操健身制度,组织开展群体性健身活动,每人每天不少于20分钟。街道、社区要完善群众性健身设施,鼓励并支持居民群众广泛参与健身运动。

2.全面开展食品膳食知识宣传。各级各部门通过合理的健康宣教手段向居民宣传食品营养标签的作用,合理膳食的知识,科学指导群众实行合理营养、平衡膳食。

3.烟草控制。区政府各部门、各级学校、全区各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行禁烟。开展无烟单位创建工作,逐年提高无烟场所覆盖比例。

4.示范创建。组织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示范社区、示范单位、示范食堂(餐厅)创建工作。

(五)重视慢性病高危人群干预,采取预防性干预措施。

1.高危人群发现。建立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制度;在社区定期开展人群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筛查和主动发现工作;机关、企事业单位每两年为职工提供体检,发现高危人群并实施管理;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场所建立健康指标自助检测点。

2.高危人群干预。强化对慢性病高危人群标准的宣传。为慢性病高危人群建立健康档案。对体重超标、血压正常高值、糖调节受损、血脂异常、每日吸烟者等慢性病高危人群实施管理、健康指导和生活方式干预。

3.口腔卫生。开展以儿童为重点的口腔健康检查,对检查中发现患有龋齿的儿童及早进行充填;为符合适应症的适龄儿童提供第一、第二恒磨牙窝沟封闭的免费服务。以小学为单位的儿童龋齿填充率在上年基础上增加30%;儿童窝沟封闭率达到50%以上。

(六)加强基层慢性病防治,规范慢性病患者管理。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加强慢性病患者规范化管理,提高社区高血压和糖尿病管理率。建立以“健康监护益体机”为手段的慢性病管理服务模式,规范开展慢性病综合监测、干预和评估,完善慢性病信息管理系统。强化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作用,推广“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等模式。针对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康复期等慢性病人,以社区居委会、工作场所为单元,组织患者学习慢性病知识,交流防治经验,逐步提高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四、部门职责

(一)区政府办:建立健全慢性病防治工作领导组织和工作机构,制定《区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组织召开领导小组会议,督促落实相关部门的职责,统筹协调区各镇、开发区、街道,各部门、各单位开展慢性病防治工作。

(二)区卫生局:负责制订慢性病防治方案,建立慢性病综合防控项目,做好慢性病防治组织协调、技术指导、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预防治疗和监测评估。负责慢性病防治效果评估,推广适宜技术,指导社会和有关部门开展慢性病预防工作。

(三)区发改局:将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列入区域内社会事业重点工作中,结合社区诊断结果提出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慢性病防控优先策略、目标、行动措施和评价标准。

(四)区教育局:负责制订学生慢性病防治教学计划,制定学校控烟制度。开设健康教育课,开展学校、幼儿园口腔卫生宣传教育,督促各类学校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学生慢性病防控知识知晓率。

(五)区民政局:负责为慢性病致贫困难家庭提供经济救助,并协助做好居民慢性病登记报告工作。

(六)区财政局: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疾病谱的转变,切实加强慢性病防治经费保障,及时足额拨付慢性病防控经费。

(七)区文体局: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积极推行《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年)》,指导建立和完善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健身场所,协调落实辖区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建立工间操制度,组织开展集体性群众健身活动。指导开展“健康步道”和“绿道”建设工作,开展居民国民体质测试工作和运动状况调查。

(八)区委宣传部(文明办):建立慢性病综合防控媒体宣传计划,协调设立宣传专栏和户外广告牌,组织开展慢性病防治主题宣传,普及慢性病防治知识。

(九)区总工会、团委、妇联、残联:组织群团开展慢性病防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在相关场所、人群中开展慢性病专业防治及保健工作,组织全区企事业单位开展工间健身活动,保障机关、企事业单位关于健身活动的支持性环境,督促开展职工健康体检,提高人群健康保健意识和素质。

(十)各镇、开发区、街道:健全慢性病防治工作领导组织,负责辖区宣传专栏、健身场所设置,组织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示范社区”、“健康步道”、“主题公园”等创建工作,组织实施慢性病的基线调查、评估干预、健康教育、外来人员管理等工作。

五、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3年1月)。成立创建工作领导组织和工作机构,制定实施方案,分解目标任务。各级各部门按照创建实施方案和目标任务要求,制定本单位工作方案,明确人员职责,落实工作措施。

(二)实施阶段(2013年2月~5月)。按照《国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考核评价方案》组织实施,开展基线调查及社区诊断,对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干预,各成员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建立工作制度,落实工作措施,完善各类工作台帐并汇编成册。

(三)省级评估阶段(2013年5月~6月)。区卫生局对照《国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考核评价方案》开展自评工作,根据自评结果向市卫生局、省卫生厅申报,接受市、省专家组的评估,创建成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

(四)巩固提高阶段(2013年7月~2014年6月)。在创建成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的基础上,针对专家组提出的建议,探索符合实际的慢性病管理适宜技术,建立完善全区慢性病综合防控长效管理机制,迎接国家卫生部专家组的现场复核评估。

(五)国家复核评估阶段(2014年7月~9月)。接受国家卫生部专家组的现场复核评估。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加强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的领导,成立由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见附件),建立发改、教育、文体、民政、财政、卫生等部门联络员例会制度,明确职责,各司其职,密切配合。

常见慢性病防治知识篇7

慢性胰腺炎无规律地分布于世界各地区,不同地区的发病率相差较大。我国的发病率虽低于西方国家,但呈上升趋势。我国慢性胰腺炎多见于中年男性,以30~60岁最多见,平均年龄46.6岁。

社区医师经常会遇见一些慢性胰腺炎患者,有些病人已明确诊断为慢性胰腺炎,但因各种原因而不治疗,这样的病人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的工作中对其普及胰腺炎的相关知识以及对人体造成的危害性,使患者对慢性胰腺炎有正确的认识,以便能更好地配合治疗。我们虽然加大了对胰腺炎的宣传力度,但仍有不少患者对其危害的认识不足。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60岁老年人口每年以3.2%的速度增长,慢性病已成为中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社区卫生服务贴进百姓,主动服务,上门服务深受社区居民尤其是老年人、残疾人、慢性病人的欢迎。

我们希望通过与病人的共同努力,使患者花费较少或者花同样的费用取得最好的治疗效果,以期达到最理想的预防复发效果。因此,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重点预防。

积极治疗相关疾病,胆管疾病(胆道蛔虫、胆道结石等)是预防慢性胰腺病的重要措施。此外,与本病发作相关的疾病,如甲亢、高脂血管等也必须治疗。

积极彻底治疗急性胰腺炎,急性发作应立即去医院进行正规系统的治疗。

严禁酒、给低脂饮食,饮酒和吃高脂肪大肥大肉的食物可以导致胃肠功能紊乱,使肠道的正常活动及排空发生障碍,阻碍胆汁和胰液的正常引流,是引起慢性胰腺炎急性发作或迁延难愈的重要原因。因此,一定要禁酒、禁吃大肥大肉。

饮食宜富含营养,切忌吃得太饱,慢性胰腺炎患者易腹泻加之长期难以根治,故患者易出现营养不良,富含营养的食物如鱼、瘦肉、蛋白、豆腐、米、面与碳水化合物及新鲜蔬菜宜适当多吃,但每顿不能过饱,宜少吃煎、炒、多吃蒸炖以利消化吸收。调味品不宜太酸,太辣,易产气使腹胀的食物不宜吃,如炒黄豆、蛋豆、红薯。应少吃粗粮,因为能增加胃酸分泌,加重胰腺负担,而刺激病情发展。

常见慢性病防治知识篇8

【关键词】社区卫生;家庭保健员;培训效果

【中图分类号】R722.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532-01

一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上海潍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培养的70名家庭保健员及其家属86人,共计156人。入选条件为愿意并有能力承担家人的健康指导,签署“家庭保健员志愿书”;具有初中以上文化水平;自身为或家庭成员为慢性病患者优先入选。

2培训方法:

以《上海市慢性病家庭防治知识200问》为基础,聘请接受过社区卫生服务规范化培训的骨干作为师资,在家庭成员患病情况摸底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培训。针对社区居民常见问题组织专题讨论会,聘请有关专家参加;鼓励家庭保健员之间进行慢性病防治知识的交流;通过各种媒体宣传渠道,传播健康保健知识。最后由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负责人对家庭保健员进行考核。

3调查方法:

应用上海市卫生局统一配发的家庭保健员信息收集表,于培训前后对家庭保健员及其家庭成员进行问卷调查。

二结果

家庭保健员及其成员基本情况

家庭保健员培训前后生活习惯改变情况

家庭保健员培训前后生化指标改变情况

三、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疾病谱、死因谱正在发生变化。高血压、心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在严重威胁着人民健康,成为公共卫生一重大问题。慢病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实施以健康促进为主要策略的干预活动,降低人群中慢病的危险因素,控制慢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上升趋势.通过高危人群和患者的早期发现,随访管理与规范化治疗和干预,控制病情稳定,预防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命质量[1-2]。

本研究结果显示,培训前后家庭保健员的Bmi、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有所下降,在吸烟、体育锻炼、食盐摄入等生活习惯方面也有所改善。家庭保健员能够帮助促进家庭成员的身体健康,有利于健康教育的深入和慢性病的防治。

家庭保健员来自于社区居民中,经过全科医师规范化的专业知识培训,能够掌握常见病防治知识和技能,能够负担起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教育、健康管理和生活指导。家庭保健员是最深入、最基层、最直接进行健康教育宣传和的人员健康生活方式监督指导的非医务人员[3-4],具有针对性好、作用时间长、说服力强、成本效益比低的特点,是医务人员防病治病工作极其有力的补充[5]。在政府、社会和家庭的共同参与下,这项以充分社区动员、培养形式多样、家庭保健员管理规范为特点,以慢性病综合防治为主要内容,以家庭保健员带动全体家庭成员为模式的家庭保健员计划是非常有效的[6]。

参考文献

[1]李燕丽.家庭保健员一慢性病管理模式的新探索.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8,6(7):786-787.

[2]张育红,瞿平,梁晓霞.社区健康教育与慢性病管理浅谈.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0,8(3):78

[3]柳敬东,徐会利.家庭保健员在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全科护理,2009,7(3):741-742.

[5]洪雅蓉,朱雪尔.培训家庭保健员在社区健康教育中的作用.中国健康教育,2001,17(11):670-671.

常见慢性病防治知识篇9

方法:对我院体检中心耳鼻喉科自2013年1月~2014年1月的3800例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由耳鼻喉科专科主治医师对体检者进行专科体检,体检流程严格遵照耳鼻喉了诊断学标准进行,同时记录体检结果。

结果:本年度参检耳鼻喉科体检者3800人中有2950例出现耳鼻喉异常者,其中常见病发病情况是:慢性咽炎2100例;鼻中隔偏曲362例;慢性鼻炎234例;变应性鼻炎184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70例。

结论:耳鼻喉科健康体检有利于耳鼻喉疾病患者提前发现,及时治疗。

关键词:耳鼻喉健康体检体检者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344-02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习惯也发生较大的变化,耳鼻喉科慢性疾病已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当前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慢性疾病通常难以根治,而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防治慢性疾病的重要方式,而周期性、连续性的健康体检是保障身体健康的重要途径。为了进一步了解2013年1月到2014年1月在我院进行体检中心耳鼻喉科进行健康体检的3800例体检者的体检资料进行收集汇总,分析,从而为疾病预防提供指导,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体检中心耳鼻喉科体检的职工3800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050人,占比53.95%,女性1750人,占比44.05%;年龄分布在20-87岁,平均年龄为46.5±4.1岁;其中由单位组织体检的有1980例,个人自行体检的有1820例。

1.2方法。由耳鼻喉科专科主治医师对体检者进行专科体检,体检流程严格遵照耳鼻喉了诊断学标准进行,同时记录体检结果。

2结果

本年度参检耳鼻喉科体检者3800人中有2950例出现耳鼻喉异常者,占比77.63%,其中男1510例,占比51.19%,女性1440例,占比48.81%;其中常见病发病情况是:慢性咽炎2100例,占比异常者77.19%,其中男性1080例,女性1020例;鼻中隔偏曲362例,占比异常者10.58%,其中男性188例,女性174例;慢性鼻炎234例,占比异常者7.93%,其中男性118例,女性116例;变应性鼻炎184例,占比异常者26.24%,其中男性93例,女性91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70,占比异常者2.37%其中男42例,女性39例。将体检人员根据年龄按10岁分为一组,共分6个年龄段,上述5项常见病发病率各年龄段男性均略高于女性,但无统计学差异。慢性咽炎、鼻中隔偏曲、慢性鼻炎在男性41-50岁年龄组中发病率最高,分别为81.6%、23.6%、16.3%。另外,体检中还发现1例合并扁桃体肉瘤。

3讨论

健康体检作为预防保健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定期体检并进行健康管理,对疾病做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是现代预防医学的重要内容。慢性咽喉炎是耳鼻喉科的一种常见疾病,通过对本年度体检结果进行统计发现,在我院接受耳鼻喉体检的人群中,慢性咽喉炎的发病率高达为2100例,占总人数的55.26%,其主要原因与目前大气污染严重有关,同时也与体检者吸烟等不良习惯有关,而治疗慢性咽喉炎的关键是需要患者及时掌握病情,并改正自己不良的生活习惯,如戒烟戒酒;在饮食上也进行适当的调整,切忌食用辛辣食品。而中隔偏曲在我院体检中心耳鼻喉科本年度体检中发病率位居居第二,而中国人群鼻中隔居中和平直于中线者很少,绝大部分人群鼻中隔偏曲但并无明显临床不良症状,而只有那些存在明显的临床不良症状且检查确有鼻中隔偏曲的体检才能被诊断。其治疗原则主要包括手术矫正。同时需要引起临床症状明显、病程长的患者注意的是手术治疗时应保持慎重,手术可能缓解或消除患者所有不适,但也可能豪无效果。慢性鼻炎同意也是耳鼻喉科一种常见疾病,而本病的具体病因还没有确切的了解,但该病的发病却与诸多因素有关,通常任务本病不是一般性感染性疾病,因此不建议随便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而变应性鼻炎是在鼻私膜发生的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也是耳鼻喉科一种常见的疾病,其发病原因与遗传和环境因素存在着极为密切关系,现有资料证明,空气污染与该病的发病有着明显关系。而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也是耳鼻喉科一种常见的疾病病,病情严重时可引起患者颅内外并发症,甚至是危及患者生命。

在我院体检中心耳鼻喉科本年度体检中,以上耳鼻喉科常见病的发病率各年龄段男性发病率均略高于女性,但无统计学差异。说明这些可能与疾病发病的主要原因复杂,致病因素多有关。体检中常见耳鼻喉疾病,如慢性咽炎、鼻中隔偏曲、慢性鼻炎在男性41~50岁年龄组中发病率最高,分别为81.6%、23.6%、16.3%。这可能与本年龄段人群的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都较大有关。

耳鼻喉科常见疾病,通常属于慢性病,其病因复杂,病程较长,症状也较为顽固,虽然不会危及到生命安全,但对人们的正常生活能产生较大的影响,大大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因此要对病症进行积极的预防,并辅以及时正确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健康体检对人们及早发现疾病隐患显得相当重要,同时很有必要对人们进行相关知识的普及工作。

参考文献

[1]陶寿淇,武阳丰.医疗卫生人员心血管病防治知识[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0

[2]杨占清,王芳,盖旭红,等.某部在职干部与离退休干部慢性病临床流行病学的调查[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8,9(9):814-815

[3]耿晓宁,陈祥妹.2006年盐城市儿童健康体检资料分析[J].江苏卫生保健,2007,9(6):30-31

常见慢性病防治知识篇10

【关键词】慢性盆腔炎;生活质量;健康宣教

688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546-01

妇科疾病中慢性盆腔炎具有较高发病率,相关调查资料显示,妇女常见疾病中慢性盆腔炎占据2.8%的概率。由于该疾病具有复发性高等特点,患者会出现不孕、异位妊娠等症状,患者容易出现疲惫、忽视等心理,对疾病的治疗效果、疾病进展有着较大的影响。本文选取我院2011――2013年收治的88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分别采用不同宣教方式进行干预,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抽取我院2011――2013年收治的88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与2002美国CDC诊断标准互相符合,本组患者均有性生活史。最小年龄20岁,最大年龄45岁,平均年龄(29.3±2.1)岁,患者的患病时间在6个月-5年之间。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没有明显区别(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宣教进行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通过健康宣教进行干预,具体体现如下。

1.2.1疾病常识宣教患者到医院接受治疗后,医护人员应该通过简单的语言将疾病知识详细告知患者,具体包括生活方式、预防疾病措施、疾病治疗药物、疾病诊断方法、发病原因、常见病原体等方面的知识,使患者能够与治疗活动全面配合,确保治疗依从性得到提高。

1.2.2心理健康教育由于慢性盆腔炎疾病具有复发率高、病程长等基本特征,患者心理上常会出现恐惧、紧张等情绪,对治疗效果、生活质量产生一定影响。医护人员应该合理的关怀患者,对患者提出的需求给予详细倾听,确保患者能够信任医护人员。同时,医护人员还应该对患者心理上存在的负面情况进行疏导,使患者心理顾虑得到解决,构建战胜病魔的信心。

1.2.3生活健康方式宣教医护人员应该将加重、诱发疾病的因素详细的告知患者,让患者明白良好生活方式对疾病康复的影响。通过分析预防盆腔炎疾病的相关知识,让患者将日常作息、生活合理安排,防止出现过度疲劳的情况。叮嘱患者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使自身免疫力、体质得到增强。另外,还应该合理指导患者的饮食,使患者的营养得到增强,应该以清淡的饮食为主,及时将维生素C补充,使疾病抵抗能力得到提高,禁止患者食用较强刺激性、辛辣等饮食。

1.2.4出院健康宣教医护人员应该详细告知患者使用药物的注意事项、剂量等,一旦病情出现改变,则要立即到医院进行检查。将健康教育宣传册发放,使患者健康知识得到巩固。同时,医护人员还应该做好电话随访的工作,通过分析患者病情的区别,每隔一段时间随访患者病情恢复的情况,使患者保健意识得到提高,将危险因素全面消除,加快疾病康复的速度。

1.3统计学分析本组研究数据均通过SpSS16.0统计报表进行处理,通过t检验组间均数对比,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以p

2结果

观察组患者通过针对性的健康宣教措施进行干预后,精神健康、情感职能、社会功能、活力、总体健康、身体疼痛、生理职能、生理能力等方面指标改变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

3讨论

盆腔炎主要指女性盆腔腹膜炎、周围结缔组织以及生殖器等炎症的全称,通常情况下,炎症可以在一个位置局限,也能够在不同位置发病,甚至在机体整个腹膜、盆腔脏器蔓延。慢性盆腔炎混在由于人工流产术、不良性生活、机体较低抵抗力等方面的因素,常会出现反复发作等情况,患者会因为心理负担、经济负担等方面的原因出现抵触的情况,对质量依从性产生影响。健康宣教主要是进行全面宣传健康知识、预防疾病、危险因素消除、健康技术等方面的工作。最近几年,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中逐渐应用健康教育,采用针对性健康宣教,能够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遵医行为以及认知水平等,显著降低疾病发生率。综上所述,慢性盆腔炎患者加大健康宣教的力度,使患者对医护人员有着极大的信任感,使治疗依从性明显提高,同时能够促进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提升,对患者治疗获得理想的效果有着较大的帮助,具有极大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