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慢性病防治知识详解十篇慢性病防治知识详解十篇

慢性病防治知识详解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24:41

慢性病防治知识详解篇1

【关键词】社区慢性病;预防;控制对策;探讨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543-02

社区慢性病在我国非常的常见,这通常是指长期积累的、不会构成传染的疾病,精神异常、慢性气管炎、糖尿病、高血压等都是常见的慢性病的形式,这些慢性的疾病具有社会危害、健康损害、病因复杂、病程长等共同的特点,正因为存在着这些危害,社区慢性病的预防及控制逐渐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根据社区慢性病的特点,对其进行有效的预防及控制,对于减少其发病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本次研究中在我社区中随机的选取132例老年慢性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中的研究对象,132例患者中有女性患者49例,男性患者83例,将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等基本资料进行比较,发现其中的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本次研究中,对社区慢性病的预防及控制对策进行探讨的主要方法是,对所有患者的基本情况及病情的变化情况进行观察与记录,并根据社区慢性病的特点,开展相关的预防、控制宣传活动,下面对具体的方法进行分析。

1.2.1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有效的评估,制定相关的预防方案

想要对社区慢性病进行有效的预防控制,首先要对社区中的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如患者的生活情况、发病历史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对患者的疾病的危险性进行评估,依据患者自身的特点,为患者制定出针对性的护理计划及预防计划,并要对患者的日常治疗情况及病情变化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以便于后期的对比分析。

1.2.2积极组织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

为了使患者在日常的治疗护理过程中,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需要定期的组织相关的健康知识讲座,讲座的内容可以包括慢性疾病的日常禁忌、不良反应、临床表现、护理措施、预防措施等,尤其是在一些特殊的慢性病的护理过程中,如果不对一些日常禁忌进行严格的控制,很容易导致较大的安全问题,如高血压的主要禁忌是上火、生气,而糖尿病患者的日常禁忌是严格控制糖分的摄入量,这对于患者的健康是非常重要的,在宣传教育的过程中,如果患者提出相关的疑问,应该为患者予以明确、详细的解答。

1.2.3对患者实施有效的心理辅导

由于慢性病具有持续时间长的特点,很多患者在心里上存在着一些不良情绪,这对于患者的病情变化有一定的消极影响,这就需要医护人员在日常的治疗及护理工作中,对患者的心理变化情况进行密切的关注,并对患者进行一些积极的心理指导。

1.2.4积极组织各种形式的家访

有些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或者是在治疗的过程中出现反复发作的情况,医生要积极的进行定期的或者是不定期的家访,对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指导与监督,并了解患者的具体的生活环境,如果发现患者的生活环境中有不利于患者病情好转的因素,应该积极的指导患者家属予以改善。

1.2.5引导患者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

在慢性病的治疗及控制工作中,患者及家属具备良好的自我管理技能是非常必要的,这就需要对患者及家属进行一些必要的自我监控知识的培训,如,与患者的慢性疾病有关的一些基本的测量与记录,这对于患者的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1.3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处理,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2.0来进行相关的数据处理,若p

2结果

通过实施以上的预防及控制措施之后,患者的心态、日常饮食、体育锻炼情况等几方面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并且p

3讨论

社区慢性疾病在我国老年群体中非常的常见,如果能够在日常的生活中,对其进行有效的预防与控制,能够使患者保持较好的生活质量,各方面的生理指标都保持在较好的状态,能够使患者获得较好的护理效果,对于延长患者的寿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本次研究中,为了探讨社区慢性病的预防及控制对策,采取了对患者病情评估、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健康知识教育、对患者进行相关知识的指导以及基本自我管理技能的培训等预防控制措施,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采取这些措施之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心理状态、体育锻炼情况等能够得到明显的改善。

由此可见,在慢性病的控制、治疗过程中,要使患者的病情保持稳定,使患者获得较好的生活质量,指导患者采取合理的生活方式,使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达到较好的状态,对于患者的病情的恢复、发病率的降低具有积极的作用,宣传教育工作能够使患者对于慢性疾病有关的知识进行了解掌握,从而积极的配合相关的治疗,而对患者给予有效的心理指导,能够有效的增强患者控制慢性病的信心,对于慢性病的预防及控制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慢性病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对其进行有效的预防、控制非常的必要,本文就提出了宣传教育、家访、心理辅导、自我管理指导等几种基本的预防控制措施,研究表明,对于慢性病的预防与控制具有积极的作用,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参考文献

[1]万会举.社区慢性病的预防与控制对策探讨[J].当代医学,2011,14(9):315-316.

[2]韦显威.社区慢性病的预防与控制对策探讨[J].医学动物防制,2010,19(7):225-226.

[3]王林彦.社区慢性病的预防控制与对策探讨[J].内蒙古中医药,2013,27(9):410-411.

慢性病防治知识详解篇2

为认真贯彻落实慢性病防治工作总体要求,积极参与创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工作,结合我局的特点,落实与加强慢性病防治知识的普及,帮助职工树立正确的健康观,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坚持以人为本,广泛深入开展全民健康教育,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一、成立组织机构,落实工作责任。

为加强对慢性病防控工作的指导,成立以局长为组长,副局长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慢性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责成办公室牵头负责慢性病工作的组织落实,明确各部门在慢性病防治工作中的职责与任务,将相关工作纳入各部门年度管理目标和绩效考核。

二、加强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宣传阵地建设。

注重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宣传阵地的建设,设置固定健康教育宣传栏,定期更换宣传栏内容。内容涉及吸烟有害健康、计划免疫知识、青春期保健、常见慢性病防治、饮食卫生及根据季节变化的疾病防治知识等,增加全体职工的健康知识,提高健康意识及健康行为,促进不良健康行为转变,推动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开展宣传教育,组织职工体检

1、利用各种形式如召开职工大会、推送群消息等,有针对性的开展健康教育,普及慢性病防治知识,倡导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等健康生活方式,减少危险因素。办公室和工会组织职工利用节假日和周末开展羽毛球比赛、健走等全民健身运动,每两年组织职工进行体检,切实防控慢性病。

2、积极响应提出的“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周期健康服务”,“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预防控制重大疾病”的号召。开展第四届“万步有约”健走激励大赛。

四、倡导健康生活,制定方案计划。

1.开展平衡膳食“三减三健”(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和烟草控制,制定详细的控烟计划,在全局实施控烟活动。

2.开展工间操活动,制定工间操活动方案,办公室组织局干部职工在每个工作日的上午和下午各抽出10分钟做工间操。

3、建设无烟党政机关,切实做到办公区域无烟头,不摆放烟灰缸。为提高干部职工的禁烟意识,营造辖区无烟、健康、安全的办公环境。我局在办公区域、会议室室等醒目区域张贴禁烟标识,向干职工宣传吸烟危害,并了解控烟意义,使广大职工逐步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慢性病防治知识详解篇3

资料与方法

2005年2月~2010年12月收治慢性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86例,诊断符合2004年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制定的丙型肝炎防治指南1,并符合1999年wHo专家委员会糖尿病诊断标准。86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在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病程、病情的严重程度经统计学处理,具有可比性(p>0.05)。

护理方法: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通过门诊和病房进行心理、饮食、运动等方面系统的护理干预,其措施如下:①心理干预: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充分了解其心理情绪状态,使其提高信心、克服恐惧心理;针对患者对慢性丙型肝炎和糖尿病认识的误区,为患者提供健康知识资料,详细讲解慢性丙型肝炎疾病和糖尿病的相关疾病知识。让患者正确认识慢性丙型肝炎和糖尿病及抗病毒治疗的方案,并向其详细解释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应对措施,从而正确对待和积极治疗。②饮食营养干预:对于轻度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可按正规糖尿病饮食进行护理;对于中、重度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自身饮食状况较差,可不严格按糖尿病饮食治疗。应在药物治疗的前提下,要求忌酒,建议多进食少脂肪、低糖或无糖、少铁的饮食,足骨补充蛋白质及维牛素。③休息和运动:对于肝功能异常者,应以卧床休息为主,待症状改善后,可逐步增加锻炼;稳定期的患者则宜劳逸结合,根据患者不同性别、年龄、生活习惯、爱好等因素,运动形式可选择散步、做操、打拳等不剧烈运动为主,坚持运动,制订有个性化的运动处方。④皮肤护理:应禁用对皮肤有刺激的外用药。而对糖尿病患者的皮肤护理,应减少刺激,防止抓伤,预防感染。因此要保持患者皮肤清洁,干燥;多翻身,按摩受压部位,防止皮肤破溃;注射胰岛素及干扰素时,除了要注意动作轻柔,还应经常更换注射部位。

结果

两组的病毒学应答及生化应答情况,见表1。

不良反应:干预组及对照组应用干扰素后出现发热34例和35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现流感样症状32例和33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为头晕、头痛、肌肉关节酸痛、乏力。两组分别发生白细胞减少17例和19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多数发生在用药3周左右,大部分很快恢复正常,有5例在加用升白细胞药物后恢复正常。也有极少数患者出现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厌食)、失眠、皮疹、脱发、血小板减少,均未作特殊处理,并很快恢复正常。但无1例患者因为不良反应严重而停止治疗。

讨论

Dm是一种常见的表现为糖代谢紊乱的慢性病,而肝脏又是糖类的重要代谢器官,肝病患者常常出现糖代谢紊乱、葡糖糖耐量下降。近年来,HCV感染的报道日益增多,HCV已成为一种世界性分布的严重疾病。慢性丙型肝炎和糖尿病之间的关系密切,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研究发现,HCV感染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是相关的,通过炎症反应、改变信号传导通路、交叉免疫,和直接作用等机制,最终通过引起HCV相关性胰岛素抵抗,从而促成2型糖尿病的发生。胰岛素抵抗和糖尿病又可以反过来影响慢性丙型肝炎的发生过程,从而增加脂肪变性和肝纤维化2,3。

丙型肝炎和糖尿病在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存在着较多矛盾点,如丙型肝炎患者饮食中多提倡含糖食物,特别是提倡食用果糖,利于补充肝脏代谢消耗的能量,但这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无疑是禁忌的;糖尿病患者提倡运动,而乙型肝炎患者尤其中重度患者。宜卧床休息4。本研究通过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慢性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在心理、饮食、运动等方面进行系统护理干预,并设计对照组进行观察比较,旨在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心理状况和抗病毒疗效的影响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新的思路。

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效果主要与干扰素和利巴韦林的联合应用有关,但是饮食习惯中慢性乙醇中毒及高铁饮食是降低干扰素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数据提示在后期的抗病毒过程中,系统和细致的护理干预仍持续影响并提高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疗效。治疗结束时的生化应答率和持续病毒应答率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的差异,这可能与样本量较小有关,更有可能是因为对抗病毒疗效最大的影响因素还是药物治疗,在以后的研究中尚需扩大样本量并深入探讨相关具体机制,并在具体的工作中密切配合临床治疗工作,以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慢性病防治知识详解篇4

关键词:社区居民的健康档案管理;慢病防控;探讨【中图分类号】R19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048-01

社区居民健康档案主要包括社区健康档案、家庭健康档案以及个人健康档案,其社区健康档案由社区基本资料和社区医疗卫生服务资料、社区居民健康状况三部分构成。社区居民健康状况包括人口数量、性别、年龄、职业构成、社区疾病谱等人口学内容。社区卫生服务中最常用、最重要的档案就是个人健康档案,其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健康问题记录、周期性健康检查记录、特殊性检查记录、会诊和转诊等。膳食不合理、户外身体活动不足以及吸烟是造成多种慢性疾病的三大行为危险因素,因此我国的慢性疾病防治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现有人提出纸质健康档案向电子健康档案拓展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社区为基础的慢性疾病健康管理也有人进行实验。本文将社区居民的健康档案管理和慢性疾病防控的研究结果进行总结概括。

1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作用

1.1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档案内详细的记录个人和家庭的健康状况以及相关的危险因素,能够为社区医生以及转诊医院医生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在详细了解居民的身体状况下迅速做出准确的诊断并给予及时的抢救治疗,档案的资料有助于医生分析居民的病情,采取最正确的治疗措施,有效的提高医疗服务质量[1]。

1.2节省治疗费用,提高诊疗效率:档案包含居民的详细个人以及家庭健康状况,以及病人所有的治疗过程中的检查结果,病人进行再治疗时部分结果可以作为治疗的依据,以免重复检查增加患者的医疗费用,医务人员可以依据社区居民的健康档案迅速诊治,节省治疗时间,提高诊疗效率[2]。

1.3为疾病的预防干预以及治疗提供依据:由于社区居民档案内记录居民一生的健康状况变化,可以对档案进行整理、统计、分析,预测出社区居民未来健康状况,可以找出社区居民健康危险因素,有针对性的对重点危险因素进行干预。

2以社区为基础的慢性疾病的健康管理

2.1健康管理的核心是预防控制个体和群体的健康危险因素:要真是落实“三级预防”提高居民的健康知识,转变不利于健康的观念和意识,其主要纠正由于生活方式转变引起的慢性病。

2.2健康管理有利于慢性病的双向转诊服务: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要改善基层卫生人员素质,并且要在卫生服务以及管理模式上进行大改革。以社区健康管理中心为主的健康管理体系,可以改变由于经济利于的驱使、社区卫生服务水平低、政策配套不完善等造成的双向转诊管理中“转上容易转下难”的尴尬,使双向转诊由社区医院和大医院之间的直线关系,转变成为患者、社区医院、大医院三方利益平衡的稳健就医模式[3]。

3健康管理对社区慢性疾病的防控意义

社区卫生服务是我国卫生服务管理最薄弱的环节,一定要把木桶原理和杜拉克原则有效的利用起来,一定要平衡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树立核心竞争力,树立品牌,创建社区卫生服务要有文化。由于我国以全科医生为主体的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必将在服务机构、服务意识、服务理念上有较大的突破,在建立健全提供经济、便捷、安全、有效的基层卫生服务的同时,也可以引入人文社科知识和理念,建立与社区居民生活贴近的运行模式,成为社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4]。

4小结

分析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4.1建立完善的管理流程和机制:完善社区健康档案收集制度,个人要有自我保健意识,尽可能的将自身健康相关的信息记录全面,妥善保管,各个卫生服务机构要把居民的个人健康资料纳入医疗保健机构的档案管理流程中,要确定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由社区医生管理,其归属权属于个人所有,因此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严谨健康档案的散失[5]。

4.2实现个人健康档案的信息化,建立个人健康档案管理系统:信息化的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具有众多优势,比纸质的材料村储信息量大,较容易保存,档案内容全面利于随时调取使用,医务人员可以快速了解患者情况;其次,方便进行信息检索,其档案以特定的格式存储,有利于快速输入检索查询,从而调取信息,为临床治疗和预防保健等提供大量资料,提高档案的使用价值。

4.3其他问题:要规范化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并且要实施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动态管理以及尽可能保障居民的个人隐私安全和保护。

参考文献

[1],卢建华,吴建国,吴静娜,等,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健康管理体系[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2a):212-215

[2]韩云涛,杨艳,焦峰,等,以社区为基础的健康管理对慢性疾病防控的意义[J],昆明医学院学报,2009,(8):165-168

[3]李晓凤,刘付琴,王艳梅,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J],首都公共卫生,2010,4(6):279-282

慢性病防治知识详解篇5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合并症;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5.495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2786-02为了进一步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与效果,我院对2011年4月——2013年4月接诊的52例行无创呼吸机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了相关研究,现将结果作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接诊的52例行无创呼吸机治疗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全部经常规、临床病理等检查确诊,全部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本次研究。52例患者中男性32例、女性20例;年龄在45-90岁之间,均值为75.1±10.3岁;血气分析知paCo2在60mmHg以上、pao2在70mmHg以下。

1.2方法本组患者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并给予精心临床护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2.1心理护理本次研究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来我院治疗前,大部分对本病相关知识不了解,同时对无创呼吸机治疗相关情况也不知,故而产生紧张、恐惧及焦虑等不良心理与情绪,使得治疗依从性大大降低。依从性对治疗效果会产生严重影响,为此我院护理人员将本病相关知识及无创呼吸机治疗的方法、优势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对策等皆详细告知患者,让他们充分认识到本病及治疗方法与效果,从而放心接受与配合治疗与护理。此外,大部分患者都会对护理人员提出很多问题,此时要耐心与详细解释,切勿敷衍了事,甚至置之不理。

1.2.2加强病情的观察与护理加强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严密对变化情况进行记录与分析,比如说每天都应对患者皮肤颜色与发绀情况进行观察,并及时监测患者的动脉血气情况,观察血压与呼吸等变化情况。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来进行呼吸机参数的调整,尽量提高治疗效果。待患者病情有所改善后,要做好氧流量的调节,应将外周血氧饱和度控制在90%以上。

1.2.3气道护理本次研究采用呼吸机治疗时,湿化液选用的是无菌蒸馏水,为了保证有效的湿化,将温度控制在32-36℃[1]。当痰液湿化后,及时辅助患者翻身,并采用拍背的方式来协助患者尽快排痰(或者采用雾化吸入)。呼吸机治疗后患者往往会出现口干感,可以采取解下面罩,并给予翻身、拍背及饮水等处理,协助他们尽快将呼吸道中的分泌物排出。此外,还要指导患者采用有效的咳嗽与深呼吸等,尽量将痰液排出,而不易咳出痰液或者无力咳出的患者则要采用负压吸引排痰处理。

1.2.4并发症预防护理采用呼吸机治疗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是腹胀,为此护理人员要主动指导患者吞咽与告诫他们少讲话,这样能降低气体进入胃肠道的机会,也可以采用胃肠减压或者放置胃管的方式来减轻腹胀。对于已经出现小腹腹胀的患者,则应采取肛管排气的方式处理,或者采用中药灌肠处理。有研究显示,在上机时,患者取30-40°半卧位,也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腹胀,同时也能减少误吸而引发的吸入性肺炎。此外,呼吸机治疗本病也可能出现压伤,故而选择面罩时要以纽氏面罩为宜,头带要松紧适宜,放入则要以一指为佳,并且应每隔2-4个小时进行一次放松,每次放松的时间最好控制在5-10分钟[2]。

1.3观察指标对比分析治疗与护理前后患者血气分析指标,包括pH、paCo2、pao2、Sao2、Be、HR等。

1.4统计学分析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处理,计量资料用t检验,以p<0.05差异作为统计学有意义的标准。

2结果

本组52例患者经治疗与护理后,pH、Be有明显改善,同时pCo2与HR下降明显,而Sao2明显上升,治疗与护理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在近几年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取得的效果也十分明显,大量的研究表明此种治疗方式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但是,无创呼吸机治疗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加上很多患者对自身疾病及无创呼吸机治疗相关知识不了解,故而出现不良心理情绪等,为此就要加强本病治疗的临床护理,包括心理护理、病情观察与护理、并发症预防等,才能更好的提高疗效。本次研究针对接待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后加强临床护理,取得了比较良好的效果,本组52例患者经治疗与护理后,pH、Be有明显改善,同时pCo2与HR下降明显,而Sao2明显上升。

慢性病防治知识详解篇6

【关键词】基层疾控;慢病;发现;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053-01

1慢病管理人员的培训

首先要加强慢病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积极地参加省、市级的慢病培训,同时,定期组织慢病相关人员学习有关慢病的防治知识,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慢病综合防治专业水平,其次,提高他们的敬业精神和责任心,这是基层慢病管理、随访及病人发现工作开展的坚实基础。

主动发现慢病患者,逐步完善健康档案。首先医院门诊是慢病发现的主要方式,因而必须加强对医疗门诊的督导工作,要求患者在就诊时,对年龄在35周岁以上的人群首诊必须免费测血压,对疑似糖尿病症状的患者查血糖,并查看门诊登记簿是否已登记;其次通过对公职人员及个体户的体检发现慢病患者;三是通过与慢病患者的交谈,了解其所认识的人群中有无慢病患者,并进行核实;四是通过宣传,慢病患者的主动申报要求管理。通过以上措施,提高慢病患者的发现率,使慢病患者得以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2慢病管理的心理疏导

慢病患者以中、老年病人居多,部分患者因服药时间的长久性和对自身疾病的认识不足而产生了消极抵触情绪。因此,做好慢病人员的心理疏导也很至关重要,只有患者接纳管理人员的心理疏导,从实质上才能减轻病人心理压力,使他们对我们产生信任,才能使慢病病人主动接受管理人员的帮助,使其对自身的疾病才能有进一步的认知,才能积极、主动、规律的配合治疗和强化自我保健意识。

健康促进工作的有效性。在健康促进的宣传工作中,应以最简洁、通俗易懂的文字向他们宣传相关疾病的最基础的卫生保健常识,使卫生知识反复地在人群中传播,使他们能够及时接受并掌握保健常识,让他们知道慢病是可以预防的,不断提高他们的健康知识水平和自我保健意识,使一些危害健康的不良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得以纠正,从而提高慢病患者的治疗信心。

慢性病防治知识详解篇7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5(c)-139-01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指从股骨基底部至小转子下缘之间的区域骨折,是老年常见的损伤,由于存在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强度降低,脆性增加,关节活动不灵,大脑对外界反应迟钝,易摔倒致伤,骨折往往累及小粗隆及股骨距,使其内侧失去支撑,又因髋部肌群活动导致骨折断严重移位,骨折极不稳定,造成牵引和非手术治疗上的困难,且多合并老年慢性疾病,长期卧床,对病人的生活质量带来很多困难,积极手术治疗是提高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恢复功能的良好手段,我科2002年4月-2005年8月共手术32例,效果良好,现将护理情况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32例,其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65-81岁,平均72岁,入院后距手术时间6h-7d,所有患者均有1-2种以上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慢性肺病、脑血管病。

1.2治疗及结果

16例采用DHS固定,5例DCS固定,11例可折成加压螺纹钉固定,取自体髂骨植骨4例,人工植骨6例,植骨融合率100%,手术固定位置较满意,32例在院期间未出现死亡病例,3例轻度小腿静脉栓塞,1例并发肺部感染,1例尿路感染,切口一期愈合,无褥疮及其他并发症出现。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心理护理贯穿于围手术期患者治疗和康复的整个过程,针对患者均为老年人,且合并有其他疾病的情况,进行有目的,有侧重的心理护理,用所学的知识向患者耐心讲解,使其对疾病有充分的认识,并了解手术治疗的必要性,介绍手术方法和成功例数,解除患者顾虑,稳定患者情绪,加强医患沟通,使患者和家属信赖医护人员,增强对治疗的信心,使其主动配合手术,保持病房安静、整洁,给患者一个舒适的环境,对夜间不能入睡患者,给予适当的镇静治疗。

2.1.2加强营养合理安排饮食,提供机体足够热量,增强抵抗力,预防感染性疾病,详细检查患者有无感染病灶,早期预防上呼吸道、皮肤、泌尿系及皮肤的感染,术前30min-1h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2.1.3术前准备积极配合医生完善各项检查,掌握术前的各项生理指标,协助患者建立良好的卫生习惯,指导进行床上排便,有效咳嗽等训练,避免术后因卧床引起的不适,注意患者全身及术区皮肤的清洁。

2.2术后护理

2.2.1生命体征的观察患者回到病房安置后,立即测量血压、脉搏、呼吸,以后15-30min观察1次,至病情稳定后可延长测量间隔,做好详细记录,周围循环尚不平稳,出血倾向仍然存在,应继续观察脉搏、呼吸、血压至翌日,直至生命体征平稳后改行常规测量,必要时使用心电监护,手术后病人体温可略有升高,是机体最敏感反应之一,一般不超过38℃,持续3d,如术后高热,或不明原因低热,要及时与医生联系,更换伤口敷料,明确是否有感染发生,本组无感染病例发生。

2.2.2加强基础护理连续硬膜外麻醉后去枕平卧6h,伤肢皮牵引持续,指导患者自我调整呼吸运动,让病人进行深呼吸,同时给患者布置一个安静、舒适的房间环境,尽量使室温保持在25度左右,做好病人保暖工作,可以进食后,指导病人少量多餐,进易消化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纤维素饮食,协助病人翻身,防止压疮的发生。

2.2.3肢体情况的观察手术对肌肉、血管、神经造成损伤较大,术后要严密观察患肢末梢血液循环及足部活动情况,要注意触摸足背动脉和胫后动脉,观察皮肤颜色、温度、肿胀程度及活动情况,注意肢体保暖,若手压皮肤后血液不能马上回流或回流较慢,肢端皮肤发青、发紫、发凉肿胀,术后疼痛加剧,特别是疼痛呈持续性加剧,都可提示血液循环障碍,应立即报告医生,拆除包扎绷带、敷料及其他外固定器材,高度警惕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注意抬高患肢,使患肢高于心脏水平,同时督促病人活动肢体,收缩肌肉,促进静脉回流,利于消肿,髋部手术后长期卧床,活动减少,下肢血液回流不畅,血液浓缩,黏稠度增加,血管内膜受损,可并发静脉血栓形成和血栓性静脉炎,因此,应避免在患肢行静脉输液,指导病人加强锻炼,活动关节,早期患肢肌肉舒缩训练,改善患肢血液循环,静脉并发症一旦发生,必须抬高肢体,制动配合治疗,以硫酸镁协助湿敷及全身性应用抗生素治疗,禁止按摩患肢,以防引起血栓脱落。

2.2.4切口的观察术后切口处常规放置引流管,外接负压吸引器持续引流,防止切口积血形成,避免切口内深部感染,保证引流管通畅,防止折叠、扭曲,并妥善固定,每日更换负压吸引器,一般放置48h,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数量、性状,并详细记录。

2.2.5康复训练术后卧床皮牵引1周,指导患者行肌肉舒缩训练,骨折固定牢固,1周后可持续被动结合适度主动活动膝、踝关节。根据不同患者的个体差异制定适合该患者的训练计划,循序渐进,时间由短到长,以患者不感到疲劳,患处无疼痛为宜,早期避免负重,待有骨痂生长后,可部分负重下地训练。

[参考文献]

[1]李振香,房玉霞.骨科临床护理学[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138-139.

慢性病防治知识详解篇8

[关键词]电话回访;CopD;应用

[中图分类号]R5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2-070-0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疾病,其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并呈进行性发展。CopD因患病率和病死率高,社会经济负担重,现已成为全球重要的健康问题[1]。治疗的目的是缓解症状、阻止病情发展、改善活动耐量、改善生活质量、预防和治疗并发症、预防和治疗急性发作、降低死亡率[2]。因此,康复期治疗和如何预防发作成为CopD健康教育的重点。我科通过对2009年7月-2010年3月出院的CopD患者161人进行电话回访,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随机抽取2009年7月-2010年3月,我科出院的符合国家诊断标准的CopD患者161人,其中男96人,女65人,年龄55-93岁,平均74岁。合并肺部感染66人,糖尿病61人,高血压103人。其中5人出院随访一次后死亡失访,其余156人均随访2次或2次以上。

1.2方法

建立出院患者电话回访登记本,登记内容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病情、出院诊断、出院日期、电话号码、回访内容及指导措施。同时发放回访护士和科室电话,方便患者有需要时打电话与科室负责护士联系。患者出院当天由负责护士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详细的出院指导,巩固住院期间健康教育的内容,并填写电话回访本。在出院后一周内进行第一次回访,以后随机进行第二次回访。可根据患者情况增减回访次数,必要时进行家访。嘱患者及家属如有疑问可随时打电话咨询或来院复查。详细记录每次回访的结果并对上次的效果进行评价。

2结果

161例CopD患者电话回访情况(见表1)

表1161例CopD患者电话回访情况

3讨论

3.1电话回访延伸了护理服务功能

从表中可以看出,即使是在住院期间接受到相关健康教育的知识,出院后对健康指导仍有较高的需求,如了解并发症的相关知识,如何减轻呼吸困难等。大部分患者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坚持正确的氧疗及呼吸功能锻炼,并对疾病的转归丧失信心。通过电话回访,可以及时了解到患者康复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并及时给予解决。增加了患者和家属功能锻炼和预防并发症的知识,树立了康复的信心。同时,患者和家属有问题可以直接与护士联系咨询,避免了家庭、医院之间奔波,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

3.2电话回访提高了护士整体素质

回访时,护士会面临患者多方面的护理问题,因此回访护士必须掌握丰富的健康教育、专科护理、药理学、心理学、营养学等专业知识,还要有娴熟的护患沟通交流技巧。护士素质也因此得以提高。

3.3增加了护患双方的主动性

护士与患者主动联系,患者有任何情况也可与我们主动联系,缩短了护患之间的距离,使患者得到了护理的实惠,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3.4电话回访拓展了医疗市场

通过主动联系,增强了病人对医院的信任,稳固了病源渠道,改善了护患关系,提升了满意度,带来更多的患者来院就医,从而提高了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小结

电话回访是一种经济、方便、快捷、实用的护理形式,将健康教育从医院延伸到社会,使患者得到了生理、心理、社会的全面护理,患者和家属也从中获得了心理和健康支持。同时,提高了护士自身的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及沟通交流技巧,缩短了护患之间的距离,提高了护士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郭爱敏,韩江娜,王萍,等.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日常活动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0,55:409.

慢性病防治知识详解篇9

一、工作目标

1、建立慢病基础信息系统,利用现有网络对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和恶性肿瘤的新发的首诊病例进行网路直报工作,制定慢病网络直报工作制度,由领导分管此项工作,责任落实到人。疾控中心每季度对慢病报告工作进行检查、督导,并写出简报。

2、利用居民健康档案和组织居民进行健康体检等多种方式,早期发现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提高高血压、糖尿病的早诊率和早治率。

3、加强社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随访管理,提高高血压、糖尿病的规范管理率和控制率,提高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和知识和技能,减少或延缓高血压、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4、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为基础,从群体防治着眼,个体防治入手,探索建立**区疾控中心管理、评价,综合性医院协助诊断、个体化治疗、提供技术支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随访管理高血压、糖尿病管理模式和机制。

5、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定期开展高血压、糖尿病专题知识讲座及大众宣传,普及社区居民高血压、糖尿病的防治知识,控制各种危险因素,提高人群的健康意识。

6、建立规范化的高血压、糖尿病计算机档案档案管理系统。

二、建档工作目标

1、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社区服务人口基线调查率大于×××;

2、建立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档案,应有随访记录、治疗记录及健康教育记录。

三、高血压工作目标

1、发现并至少登记高血压患者×××名;

2、对至少×××名以上的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其血压控制率≥×××;

3、发现并至少登记高危人群×××名;

4、高危人群每年至少测×××次血压得比例达×××;

5、对高危人群的干预有记录及效果评价;

6、35岁以上居民3年至少测×××次血压得比例达×××;

7、居民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率达×××。

四、糖尿病工作目标

1、发现并至少登记糖尿病患者×××名;

2、至少对其中×××名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血糖控制率到×××;

3、发现并登记高危人群×××名,每年至少测×××次血糖的比例达×××;

4、高危人群防治知识知晓率达×××;

5、对高危人群和普通人群进行健康教育有记录和效果评价。

五、实施计划

建立慢病网络直报系统和工作制度;对社区一般人群、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开展预防控制工作,在社区建立高血压、糖尿病综合防治机制。

(一)、利用现有的网络直报系统,对今年新发的冠心病、糖尿病、脑卒中、恶性肿瘤病例进行网络直报。建立慢性病报告工作制度,责任落实到人。

(二)、高血压、糖尿病的管理

1、高血压、糖尿病的检出

利用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健康体检、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诊疗、社区免费测血压、血糖、主动检测、首次测血压等方式发现高血压、糖尿病患者。

2、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登记

将检出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以及成都市慢病报告网络所报告的属于本社区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建立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管理卡并将所有信息录入相关的数据库,进行微机化管理。

3、高血压患者的随访管理和转诊

对检出的高血压患者收集详细的病史,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根据《高血压防治基层实用规范》的要求进行临床评估,实行分级管理和随访,并填写《社区高血压患者管理卡》。对高血压患者采用药物治疗方案和非药物治疗方案。当患者出现《高血压防治基层实用规范》中规定的情形时及时转诊到上级综合性医院,待病情稳定后再转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继续治疗、随访。帮助患者制定自我管理计划,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自我管理的技术支持。

4、糖尿病患者的随访管理和转诊

对检出的糖尿病患者,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和综合治疗方案,判断患者需要的管理类别进行随访和管理,并填写《社区糖尿病患者管理卡》。对糖尿病患者实行药物和非药物治疗。当患者出现符合转诊情况的病情时,及时转诊到上级综合医院,待病情稳定后再转回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继续治疗和随访。帮助糖尿病患者制定自我管理计划,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自我管理支持。

(三)、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的健康指导和干预

1、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界定和检出。

按照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界定标准,通过日常诊疗、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主动筛查等方式发现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

2、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健康指导和干预

对高危人群采取群体和个体健康指导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健康教育以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通过健康教育提高高危人群对高血压、糖尿病相关知识及危险因素的了解,给与健康方式的指导,定期测量血压,血糖。

(四)、社区一般人群的健康促进

根据社区人群的健康需求,在社区广泛开展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宣传,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鼓励社区人群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减少危险因素,预防和减少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生。

1、在社区建立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宣传橱窗,每2月更换1次内容,制作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宣传单,通过居委会、医疗站点等发放给社区人群。

2、在社区每月举办一次高血压、糖尿病知识讲座和健康生活方式讲座、义诊等活动。

3、利用社区居民活动室等居民较集中的地方作为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的宣传阵地,摆放各种宣传资料。

4、在社区开展免费测血压、血糖活动。

六、培训

按照《高血压防治基层实用规范》、《**高血压防治指南》、《**糖尿病防治指南》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医生进行培训,以提高对高血压、糖尿病的管理质量。

七、评估

1、过程评估

高血压、糖尿病建档动态管理情况,高血压、糖尿病随访管理开展情况,双向转诊执行情况,35岁患者首诊测血压开展情况,就诊者的满意度等。

2、效果评估

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知晓率,高血压、糖尿病相关危险行为的改变率,高血压、糖尿病的血压、血糖控制情况和药物规范治疗情况。

八、督导和考核

(一)、由区卫生局组织督导和考核,考核意见及时反馈到被检单位,以便及时改进工作。

(二)、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要制定内部的工作制度,

工作流程和质量控制等规章制度,加强自我检查。

(三)、考核指标

1、社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建档率和建档合格率;

2、社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随访人数和规范管理率;

3、社区医务人员的培训及培训合格率;

4、社区人群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知晓率;

5、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改变率;

6、高血压、糖尿病控制率;

慢性病防治知识详解篇10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简称病窦)有一种类型称为“慢快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在窦性心动过缓的基础上出现各种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而快-慢综合征是病窦的另一种类型,具体表现为在快速性心律失常(主要是房颤)突然终止后在恢复窦性心律出现之前有一段长间歇,即窦性停搏,可以有头昏、胸闷、黑朦,晕厥等症状。快慢综合症缺乏病窦的基本诊断标准,平时不伴有症状性窦性心动过缓和窦性停搏,但有各种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心律失常终止后出现一过性的窦房结功能的明显抑制,可以定义为原发性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和继发性窦房结功能障碍。[1]本文介绍一例快慢综合征患者行床边临时心脏起搏器置入术及射频消融术的护理,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患者,男,曾某某,62岁,因“反复头晕2年,晕厥1天。”于2013-10-0520:20入院。初步诊断:(1)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快-慢综合征(心房纤颤伴长RR间期);(2)冠心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心功能Ⅱ级;(3)高血压病。患者于2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胸痛,在外院住院,诊断“冠心病”,予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术后坚持服药,近期服用“泰嘉25毫克/天、万爽力1片/次1天3次、倍他乐克11.875毫克/天”,间有一过性头晕发作,头晕后间有胸闷,胸闷持续约数分钟可自行缓解。4个月前再发一过性头晕,再次在外院复诊,诊断为“快-慢综合征”,继续予上述药物治疗。头晕仍间有发作。1天前,患者无明显诱因下反复出现一过性头晕3次,每次持续约3秒自行缓解,间伴心悸,无伴胸痛,无伴气促。期后出现1次不省人事,持续时间不详,不省人事前后无胸痛,无心悸,无头痛,无大小便失禁,无肢体乏力或无力,无肢体麻木,遂到我科进一步治疗。行头颅Ct检查示“头皮血肿,颅脑Ct扫描未见异常”。考虑患者因有长RR间期,同时有晕厥,入院后予行心脏临时起搏器置入术。结合入院后心电监护示快速型房颤、短阵室性心动过速与显著窦缓、交界性逸搏心律交替出现,于10月10日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射频消融术成功,术后复查心电图恢复窦性心律,经Holter检查评估无需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已治愈出院。

2护理

2.1病情观察严密观察心电监护,观察血压、心率、心律、呼吸、血氧饱和度变化,观察意识情况,有无胸闷心悸气促头晕等不适,观察尿量,记录液体进出入量。在观察病情时要注意心律的快慢、强弱,做好一切抢救准备工作,备好各种抗心律失常的药物,如发生心脏骤停时应按心肺复苏程序进行抢救。

2.2床边临时心脏起搏器置入术的配合与护理

2.2.1术前准备完善术前的准备工作是顺利完成手术的前提,全面考虑并准备好术中需要的一切物品,如各种导管、除颤仪、临时起搏器、吸氧吸痰装置及各种抢救药物,并确保各种设备、仪器的性能良好,便于紧急时使用。

2.2.2术中患者生命指标的监护术中医生忙于操作,患者生命指标的监护和治疗靠护士完成,为防止不安全事件的发生,保证患者的安全,提高护理安全质量,术中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心电监护情况,尤其是起搏电极进入心腔,医师在寻找最佳起搏位置时,医师的注意力集中在推送电极导线上,此时护士应密切观察心电变化,及时把病情告知医师,以便随时调整电极导线。

2.2.3心理疏导患者如出现内心紧张、恐惧、情绪不稳定,是对手术操作的不利因素,因此要详细向患者讲解手术过程及在整个手术过程中患者应注意的事情,取得患者的信任,取得积极配合,以减少术中不确定因素,降低术中意外和并发症的发生。

2.2.4术后观察与护理(1)密切观察患者神志、脉搏、呼吸、血压、面色、伤口有无红、肿、热、痛、渗血等情况。严格勾画血肿轮廓,定时检查有无扩散,及消退情况。观察体温及血象的变化。(2)出现无法解释的低血压、胸痛、呼吸窘迫,应考虑有气胸或血气胸可能。如发现原因不明的低血压、心率增快并伴有胸痛、面色苍白、出冷汗、颈静脉怒张,听诊时心音遥远低弱、有心包摩擦音,提示有心肌穿孔的可能。应立即报告医师,并做好抢救准备。(3)注意防脱管,为避免导管线脱出、各螺旋开关松脱,务必要妥善固定好。(4)术后卧位的指导,嘱术后24h内保持平卧位及限制手术侧肢体过度活动,以使电极与心肌密切附着,防止发生电极脱位。活动时应指导患者循序渐进,切不可操之过急。

2.2.5定时测试起搏器情况,观察起搏信号及起搏感知功能。

2.3射频消融术的心理护理由于患者受到疾病、周遭环境、社会以及在住院期间经历多种抢救措施,如药物的使用,临时心脏起搏器置入术等因素,造成患者过于对自己病情的关注及对射频消融术既有恐惧又有很高的期待值的复杂心理,导致患者十分焦虑,对此医护人员给予了正确的心理疏导,详细讲解手术的相关知识,指导患者如何配合治疗,帮助患者建立良好心态,并创造舒适安静环境,最终消除焦虑、恐惧心理。

3结果

有研究指出,对阵发性心房颤动伴窦性停搏的患者应明确心房颤动与窦性停搏的相互关系,准确鉴别慢快综合征和快慢综合征,针对不同的发病机制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对于快慢综合征,应首选射频消融而非安装永久起搏器,射频消融不仅可有效治愈心房颤动,还可使抑制的窦房结功能完全恢复正常。[2]本病例的患者通过本科医务人员精心治疗与护理,患者取得良好治疗效果,已康复出院。

4体会

通过以上病例介绍可见快慢综合征患者的护理至关重要,因此应加强护理人员的专科知识培训,提高责任意识,严格术后护理,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鼓励患者配合治疗,让患者可以在治疗中保持心情愉快,减少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以使患者尽快康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