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心理健康的措施十篇心理健康的措施十篇

心理健康的措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25:24

心理健康的措施篇1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是平稳协调的,还没有中学阶段处于青春期时的叛逆,是个体社会化教育的大好时机;小学阶段,学生极易与师长沟通,关系融洽,这时的心理发展是开放的;小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等尚未形成,性格也未形成,习惯未定型,所以这一阶段的心理发展具有很强的可塑性。鉴于此,我们可以采取下列措施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第一,用爱心叩启学生的心扉。“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而热爱学生又是教书育人的前提。教师热爱学生,学生对教师就会有深厚的感情,这本身就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感。这种情感会营造一种良好的道德氛围,不断地对学生进行陶冶和感染,使他们渐渐懂得人与人之间应当是一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友好相处的关系。如果教师对学生缺少爱心、理解和宽容,由于小学生心理的不成熟及爱冲动的个性特点,在某种环境诱因的作用下,很可能导致种种恶的发生。

第二,从“情商”的培养着手。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成功与否,20%取决于智商,80%取决于情商。因此,学校一是要给学生提供一个稳定而愉快的学习环境,营造好学上进、互助友爱、讲究文明的集体氛围,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在集体生活中找准自己的位置,使之得到应有的尊重,形成乐观、开朗、进取、宽容的性格;二是要教育学生以正确的态度悦纳自我,激励自我,引导学生善于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既不怨天尤人,也不企图逃避,始终保持乐观积极的情绪;三是要重视学生的交往,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引导他们在交往的过程中,能够尊重别人的需要,领会别人的感情,多采取肯定的态度,如尊敬、信任、友爱等,少采取否定的态度,如轻蔑、怀疑、嫉妒等,在相互交往中要多赞美,多倾听,学会换位思考。这些措施对学生情商的培养和提高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第三,根据儿童的身心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于乐。对于小学生来说,来自学习方面的压力也许是最大的,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各种生动活泼的文体活动,如舞蹈合唱、诗歌朗诵等,使学生在悠扬的歌声中激发感情,在琅琅的笑声中受到启示,在翩翩的舞姿中受到感染,在竞赛、评比中产生自豪感和荣誉感,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校变成学生最向往的地方,给孩子们一个幸福的童年。

第四,家校合作,关注孩子的心理需要,促进其健康成长。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对家长进行包括提高家长自身心理健康水平,关注孩子的心理需要,创设良好的家庭气氛,保护孩子的自尊和自信,培养孩子坚韧不拔、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等方面的培训,帮助家长选择正确的教育方法,学会运用积极的评价方式,给予孩子们充分的欣赏、鼓励和信任,为孩子们身心健康成长夯实基础。

心理健康的措施篇2

关键词:心理问题健康措施

中国分类号:G451

中学阶段是人生中极其特殊的阶段,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从天真无邪的小学生过度到人格定型的大学生,其间学生会表现出各种的不可思议,比如厌学、打架、早恋、叛逆等,让家长头痛,让老师无奈。因此,以我从事初中班主任工作二十余载的所历所感认为,对中学生产生的种种心理问题加以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是当前中学教育的关键所在。

一、中学生心理问题举隅

经过长期观察,中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不一而足。但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心理问题。

1、情绪问题

现在的初中生情绪极不稳定,就像六月的天气,刚才还是晴天转眼就是阴云密布,他们的心智还不够成熟,做事说话极易冲动,欠考虑后果。

2、意志问题

意志其实就是自我的控制、调养。如今的学生有恒心和毅力做好一件事情的较少,有的学生甚至连控制好一节课的能力都没有,更不用说在许多有诱惑的东西面前,学生的意志力就会更加欠缺,如做任何事情都是三分钟热度,经不起半点挫折,半途而废等等。

3、人格问题

学生的人格问题主要表现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没有与人分享的精神;另外大多学生为独生子女,在家里享受的是小皇帝待遇,在学校他也希望别人同家人一样对待他,如果都是这样的心理,其结果可想而知。当然也有一些特殊家庭造就了一批怯懦、自卑、自闭、不合群、不善于合作的学生。

二、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原因及应对措施

1、学习压力影响情绪

对于学业太重的中学生来说,学校的压力只是其中一部分,真正的压力来自家长和社会。如今的中国教育观和教育体制决定了孩子们会成为这个时代的悲剧。举一例可见一斑,每次家长会时,老师们都会把学生的情况给家长作一个汇报,那些成绩优秀的孩子们的父母们便会喜形于色,而那些成绩不理想的孩子们的父母们呢?开始自卑了。于是他们就会开始想尽一切办法,强行逼迫孩子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学习,扼杀了孩子的天性,我想再喜欢学习的孩子也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另外现行的教育体制也是完全为了应试,因此学习压力使学生陷入无尽的痛苦,每天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学海成了真正的苦海。那么针对学习带来的压力,可以通过哪些具体方法来缓解呢?首先可以通过宣泄调解,例如:运动能起到宣泄的作用,每天给这样的学生一定的时间去打打球,跑跑步等;另外倾诉也是一种调解方式,以谈心的方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通过交换意见,解开疙瘩,消除误会,可以缓解不良情绪;再就是通过环境调解。比如在学校呆久了,就会觉得很郁闷,那么这个时候可以让学生走出校门,例如春天来了可以去踏青,秋天来了去登高等等。

2、意志薄弱影响情绪

现在的孩子都是温室里的花朵,很少进行相应的挫折训练,抗压能力差。首先表现在厌学方面,因为这一阶段的孩子从小学升入初中,有许多不适应,课程增加,学习负担加重,休息玩耍的时间突然被剥夺,当然没有兴趣的学习是极易让人生厌的,因此一部分学生便开始退缩;另外小学时,每天回家都有家人照顾一切日常生活,有的家长甚至过分溺爱孩子,这样会使孩子变得懒惰、软弱、娇气、任性没有自主性。一旦进入初中寄宿于学校,没有了家人的关照,缺乏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小学养成的习惯自然而然会使他们做事变得没有恒心和毅力,对学习就会慢慢就产生了厌倦。其次表现在许多学生没有学习目标,当然就没有学习动力,前进路上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打退堂鼓,经不起生活的考验;那么针对这一系列的问题,我们首先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明确学习目标,使他们有前进的动力和努力的方向,这样才能克服重重困难,勇往直前。其次老师家长要培养学生的自制力。比如学生容易受网络的诱惑,或者一些不良书刊的影响,那么此时老师和家长的民主监督就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另外可以进行挫折训练法,通过以苦锻志,达到培养学生意志的目的。

3.成长环境影响情绪

当今社会物质文明在飞速发展,然而精神文明却没有紧跟时代步伐,因此社会许多不良风气在青少年中蔓延,导致他们无心向学,不务正业,甚至走上违纪违法的道路等等。因此社会环境污染以及家庭和学校的教育不力等方面的原因,部分中学生身上产生不容忽视的人格缺陷。首先家庭教育是孩子的启蒙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的家长只注重孩子的成绩,不关注孩子的非智力因素,在家里是皇帝,在学校是孩子王,目中无人,不懂什么叫尊重别人。另外,学校教育在孩子的一生中也起着任何人无可取代的作用,然而当今的整个教育体系都存在许多的缺陷,必然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主要表现在应试教育。在某些人看来,升学率就是学校的唯一出路,因此没有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完全体现,那么他们就只会走上歧路,从而偏离社会。另外,现在的孩子一般都没有经历艰难的岁月,他们以为什么都会无劳而获。在学校看见别人吃好的,穿好的,自己稍差一点,便心里不平衡了,怎么办?当然首先向父母索取,在父母不能满足的情况下,问题就出现了,有的学生开始敲竹杠,有的开始偷,更有甚者开始抢,最终成为社会的渣滓。针对以上问题首先要引起全社会对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的关注,净化社会环境为青少年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氛围。其次家长应当有合理的子女教育方式和正确的人才观,良好的家教对青少年学生人格的形成至关重要。另外学校的引导作用也不容忽视,教师应当掌握学生的家庭情况,与家长加强联系,共同致力于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

少年强则国强,当代中学生作为新一代少年,担负着祖国的未来,而他们产生的心理问题,让我们担忧,让我们困惑。怎样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使他们成长为社会有用的接班人,就得靠我们这些教师齐心协力,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黄希庭,人格心理学,台湾东华书局,1996

心理健康的措施篇3

【关键词】癫痫;SCL-90;心理护理

癫痫是大脑中的神经元异常放电所造成的短暂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出现障碍的慢性脑部疾病。癫痫具有不可预测、反复和长期的特征。许多患者不仅需要承担癫痫发作对本身的伤害,还需要面临一定的社会和家庭的压力。这些心理压力有可能进一步加重癫痫发作。因此,癫痫病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的健康情况应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本文中,对76例成年癫痫患者的心理健康进行评估。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主要调查在本院住院的76例癫痫患者,其中男41例,女35例,年龄15~41岁,平均(25.05±6.81)岁。

1.2方法

在对癫痫病患者进行调查时要比对症状自评表(SCL-90)来进行,要对调查期间所使用的调查指导语进行规范化,尽量保持一致。对于调查结果可以使用分数进行评级,1―5分不等,无症状用1分表示,轻度症状用2分表示,中度症状用3分表示,较重症状用4分表示,严重症状用5分表示。调查结果以及相关材料最后进行统计分析,最后与我国的正常人群体进行比较并分析,采用t检验。

2结果

调查了76名患者,其中69例有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占全部的90.79%。这类患者在人际交往中往往具抑郁、焦虑、敌对和恐惧的情绪,而且该比例高于全国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复杂,所以导致部分人群会产生一些心理不健康的情况,随着医学的发展,该现象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心理健康也成了目前医学界重点讨论的话题。精神障碍可以是一组独立的疾病,但也可能会伴随着许多身体疾病,包括癫痫患,其发病率为5‰。研究显示,大约四分之三的癫痫患者都存在各种各样的精神和心理问题。患有抑郁症的人群在癫痫病患者中所占的比例也是更多的。所以,根据各项研究资料,可以看出,癫痫病患者相比于正常人群,要更容易对他人或社会产生敌对、焦虑、抑郁的情绪。这些由多种因素所引起的心理障碍影响,一方面有可能是社会对癫痫缺乏正确的认识,患者担心别人在公共场所进行攻击或者歧视;另外一方面是癫痫病患者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而发病,所以,他所要承担的经济费用也会比较高,但是癫痫病患者由于患病,并不能像正常人一样工作,甚至还涉及到癫痫病患者的一生的问题。尤其是那些病程较长、疗效不佳、更容易对治疗失去信心的患者,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这项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

为了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我们专注于通过为具有精神障碍的癫痫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护理,从而采取以下措施。

3.1抑郁的护理

由于癫痫反复发作,患者常常失去了心理治疗的信心,造成了悲观、消沉等负面情绪的产生,而且患者会因为这些负面情绪感到孤独、没有前途,对生活和治疗失去了信心。甚至严重的会产生自伤、自杀的意念和行为,这也是患者产生抑郁症的表现,为了能够有效抑制这种情况的出现需要医护人员使用各种方法,促进和患者的谈心,帮助患者解决实际问题,并安排他们从事有益的活动,同时认识到情绪和癫痫发作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他们日常生活中的自理能力,以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及时有效的接受治疗,尽快控制病情,以稳定他们的情绪。

3.2恐怖、焦虑的护理

癫痫是一种慢性疾病,一旦确诊,对于患者的打击是巨大的,因为还没有最终的解决方案,而且治疗持续时间比较较长,疗效不稳定,会影响到患者的工作、生活、婚姻和学习等,在漫长的治疗过程中,患者将不可避免地产生许多不同程度和水平的不良情绪,经常感受到恐惧,容易产生焦虑;这需要及时为患者进行心理辅导,耐心解释癫痫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等相关知识,并提高患者的疾病意识,树立治疗信心,使患者知道,虽然他患的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治疗,但只要及时正确接受治疗,疾病将很快就会得到控制,一旦疾病控制住,就可以继续参加工作、学习等日常生活活动,从而释放他们的疑惑、焦虑和恐惧感,指导家庭给予更多的理解和护理,使得癫痫病患者得到社会和家庭的支持,让他们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缓解和消除他们的恐惧,焦虑。

3.3人际关系敏感、敌对的护理

因为人们不明白癫痫病的具体情况,所以常常会对癫痫病患者产生偏见和歧视的态度,时间长了容易导致癫痫病患者的人际关系紧张,使患者不信任身边的人,产生孤僻、无聊、甚至敌视等负面情绪。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加强对于癫痫疾病的宣传和教育工作,使人们了解癫痫疾病的基本情况,得到多一点的支持,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让癫痫患者和他们的家庭,从多年的“影子”中走出来,重获社会的尊重和关怀。而且还要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医疗人员要利用周到、真诚、耐心、舒适和友好的语言跟患者进行沟通,尊重患者的人格,避免任何能够激怒病人的语言。

参考文献

[1]马玉辉,何谦.门诊癫痫病患者心理问题分析与护理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12,5(37):35-36.

心理健康的措施篇4

【关键词】心理问题大学生干预措施

1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压力与日俱增。而大学生正处于向社会过渡中,各方面发展还不尽完善,更易出现心理问题。相关调查显示,心理障碍已成为近年来大学生休学、退学的第一位原因。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已越来越不容乐观。尽管许多机构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开展了各种调查和研究,结果不尽相同,但结论是一致的,即占有相当比例的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大学生面临着学习、交际,情感,择业等多重压力,每位大学生在其成长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各种问题,遭遇种种挫折,而有些大学生缺乏自我调节能力,如得不到及时的帮助和引导,会影响他们的学业以及生活,乃至影响他们的一生。

因此有必要对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深入分析研究,了解大学生一些基本心理问题,适时提出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干预对策,缓解大学生压力,并提高大学生的整体心理素质。

2常见心理问题

2.1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从重庆大学心理咨询机构选取2009年度四月和五月份做心理咨询的同学119人,以来访者的登记的基本资料为依据。

2.2数据分析

我们对来访者的情况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

2.2.1基本情况

学校心理咨询机构处于免费的,避免了经济问题带来的来访者的不公平性。从四月份和五月份的数据看出,来访者中本科生87人,研究生32人(X2=17.9,p0.05);理工科95人,文科24人(X2=42,p

2.2.2心理问题归类

从来访者的心理咨询问题来看,分为一般的心理问题和严重的心理问题,一般心理问题是指近期发生的,内容尚未泛化,反应强度不太强烈的情绪问题,能找到相应的原因,思维合乎逻辑,人格也无明显异常。而严重的心理问题指持续时间较长,患者很痛苦,严重影响生活的一些症状。

3讨论

3.1基本差异分析

3.1.1性别,年级差异

来访者在性别方面并没有出现差异,即两者的求助程度相差不大。而以往的研究认为,女生比男生更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因为女生获得的社会支持普遍高于男生,女生在情感交流及人际中比男生更能释放自己的情绪。但是此处的男女差异不大,可能与调查的总体样本有关,即此所学校的性别比例原本有悬殊,工科院校的男生比女生多,所以出现了咨询中来访者的男女性别差距不大。同样,本科生和研究生,工科和文科的基数比例也不一样,造成了差异。

3.1.2咨询次数差异

从这两个月的数据来看,有几乎三分之一的同学不是第一次咨询。我们上面提到,因为学校咨询结构的免费,一方面排除了因经济因素造成的不公平,同时也有弊端,有少数同学觉得咨询很舒服,似乎上瘾了,咨询的次数频繁。而学校咨询机构的师资毕竟有限,导致了一些真正需要帮助的同学得不到帮助,涉及到资源限制问题。

3.2心理问题

进入大学后生活方式发生了一些改变,有些大学生出现了不适应,学习方面的吃力,人际交往的困惑,情感上的困扰,就业上的担忧等一系列问题,也有因此出现焦虑过度,失眠,抑郁等严重影响学习生活,更进一步加剧了心理问题。

从上面的调查中看出,人际交往(23.5%),学习(16.8%),情感(9.2%),就业(8.4%),经济(8.4%),抑郁、焦虑、躯体障碍(10%)也占了很大一部分,还有一部分同学是其他问题,如家庭问题等。

3.2.1人际交往方面

人际交往在大学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大学生活的剂,当人际关系不当时,或者感到不被他人接受时,会感到压抑等状况。主要表现在当与他人意见分歧时,不能有效的沟通,化解问题,尤其表现在同宿舍的同学身上,咨询中发现大一、大二的女生尤为严重,因为女生一般比较敏感,加上大一、二同学交际经验不足,往往在遇到问题时不能控制彼此的情绪,导致人际关系紧张。

3.2.2学习压力

学习方面主要是针对本科生,尤其是大一新生,学习方式与以前发生很大的改变,老师不再是就每个具体的小题进行解答,而是方法和方向性的指导,而新生还不能完全适应,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去思考,工科的学生更为明显。造成的学习压力很大,有些同学甚至因此导致暂时的焦虑,失眠等。李敏等人也有相关研究。

还有一方面是大四的毕业生面临就业和考研的冲突,不知道是否继续学习,深究原因,可能与缺乏目标,逃避目前就业有关。有一大四学生,谈及自己因为学习感到焦虑,本专业出现挂科,又想考外专业的研究生,在矛盾与冲突中,无法正常学习,深感痛苦之极。

3.2.3情感方面

情感方面的问题,主要是针对本科生的高年级及研究生。在恋爱中不知怎么正确处理感情,加上一些出现同居等问题,而大学生没有很多人生经验,在双方出现问题时,不能够宽容忍让对方,有男生甚至出现殴打女方的行为。特别是一些即将面临毕业的各种问题造成的情感困惑。

3.2.4经济压力

经济反面的压力,一些学生因为家庭经济比较困难或者因为长期的消费一直来自家庭,感到有压力和内疚。

3.2.5稍微严重的心理障碍

从来访者可以看出,抑郁,焦虑等问题可能是因为长期情绪得不到发泄,自我要求高等导致的,而且这些症状在新生上有递增的趋势。近来的数据表明,新生的压力很重,容易出现一些学习压力或适应等方面的问题,进而导致抑郁焦虑甚至失眠,这种状况又继续加重,形成恶性循环。

针对问题的严重程度不同,一些被诊断为神经症(持续时间数月,来访者很痛苦,影响社会功能),包括抑郁症、强迫症、焦虑症及躯体障碍。还有一些精神障碍的,我们依据严重程度上报学校,并转介相关医院机构进行治疗。对于有抑郁、强迫倾向等身体有些不适感的,可以进行定期咨询(每周一次),提高来访者自我调节能力及压力应对能力。

4改变措施

为了大学生更好的健康成长,学校及相关机构应该采取积极措施,让大学生意识到有心理问题应该积极的求助,通过多种方法缓解大学生压力,提高大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

4.1预防为主

心理健康工作的重点应转移到积极预防为主。以往的重点是关注心理有问题的同学,但是心理健康的问题主要是生活中的各种事件产生,心理健康的工作要针对所有的同学,要以预防为主。

首先,要让同学了解到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及普遍性,任何人都会发生心理问题,不要看成精神障碍,客观的认识心理问题。其次,要大学生认识到有问题时,就应该积极的求助,或者和同学老师沟通,如果有需要随时去联系学校的心理咨询机构,积极的对待情绪等各种不适。

4.2开设公共课及团体辅导

学校也要针对全校同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定期团体辅导。王玉(2009)研究发现,通过给大学生开设《健康人格心理学》后,学生主观报告和实际测得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提高。师范院校大多开设心理教育方面的课程,而随着今年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不容乐观,一些工科院校也逐渐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积极的开设课程并对辅导员进行相关心理培训。

心理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团体辅导相关的活动对于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有改善。裴利华(2009)通过对比研究,对实验组大学生进行团体辅导,个别咨询,心理健康教育,发现实验组的同学心理幸福感和健康程度明显提高。通过一些公开的辅导等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起到调节和缓解作用。我校每周一进行心理团体辅导,学生也踊跃报名。在团体辅导中体会到合作、团结、倾听,对人际关系有很大改善。

4.3学校心理咨询结构的完善

学校心理咨询机构的完善及规范对心理健康工作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学校心理机构实行免费制,对于所有的学生进行开放,排除因为经济原因造成的不公平。另一方面学校心理机构应该严格遵守心理咨询的相关规定,除了特别重大的危害自己和他人健康外,应严格为同学保密。一些同学总是担心自己的秘密被他人知道,感到尴尬,而排斥心理咨询。而学校心理咨询结构,弥补了辅导员在这方面的不足。

同时心理结构的完善,要进一步针对严重心理障碍的,神经症及严重的人格障碍及精神障碍的同学进行认真诊断,并进行相关医院结构的转介,严重的可以考虑让学生休学等,避免造成严重后果。

参考文献:

[1]俞少华,张亚林.我国大学生心理辅导现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16(2):131-132.

[2]袁玉华,晋辉勇,赵拥军.大学生因病原因分析.中国学校卫生,1998,19(6):461-462.

[3]陈丽文,胡凯.长沙市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与思考.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02,(3).

[4]樊富民.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13-18.

[5]李敏,于威.2000名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心理健康,2009,16(1).

[6]李殿录.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研究.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28(2).

心理健康的措施篇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03-0051-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03-026

[本刊网址]http://hbxh.net

大学生是我国最为宝贵的人才资源,他们保持一个积极健康的心态,不仅有益于他们自己的身心健康,而且还有利于他们家庭的幸福、社会的和谐。为继续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高校为陶冶大学生的情操、磨炼他们的意志、促进他们良好的品格的形成,已组织开展了各种教学与实践活动,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也发现了许多不足之处。由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我国起步较晚,还需要进一步研探与提高,为此,笔者结合日常工作实践,探讨了以下的对策与措施。

一、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是培养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基本途径。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他们的心里调节能力,使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当中,保持乐观向上的健康心态,不仅是我国德育工作之中主要内容之一、也是高校思政工作者进一步开展有效工作的前提。身心保持健康状态,是大学生毕业后融于社会、迅速适应社会的重要前提。当代大学生肩负着时展之重任,他们是否具备完善的人格品行和良好的身心健康素质,不仅决定着个人的前途、影响自己的一生,从某种意义上讲,也直接关乎着未来的民族振兴问题。但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大学生在中学就读期间没有接受过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也参差不齐,时而还会引发违纪违法事件。为此,为提升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将他们培养成社会所需人才,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心里健康教育工作。

(二)是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在《意见》中强调:“高校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高校学院文化建设对提高大学生身心健康、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众所周知,和谐校园文化环境包括自然(物化)环境和人文环境,心理环境又在人文环境的重要构成部分。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他们实现全面发展的前提基础,为此,要贯彻实施好上述文件精神、就要注重以生为本、从细节开始,从大学生身边的小事做起,做好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工作,为全面落实“大学生全面素质教育工程”筑牢基础,为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奠定良好的心理环境。

(三)是实现高校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支撑。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强强合并、联合办学等创举已初显成效。但是,绝大部分高校在招生规模、学科格局、校区建设等方面已趋向基本稳定的态势,未来要想获取长足的发展与进步,高校就必须转变发展理念,实现内涵式发展。这就要求必须摈弃“外延式”的发展模式,从“扩建新校区、扩大招生规模、增开热门专业”的“粗放式”的传统发展模式,开始向“注重制度创新与提高人才质量”的方向集结。人才质量的提高,不仅需要高校个部门的协调努力与管理上的到位,同时大学生必须拥有一个积极健康、奋发进取、求实创新的良好心态。因为健康的心理素质是成就事业的良师益友、良好的心态是凝练当前高校“大学精神”的社会心理基础,是高校实现内涵式发展所需的重要支撑。

二、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与措施

(一)构建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三级防护网”是一个医学概念,最早用在流行性传染疾病预防方面,国外相关研究已证实,三级防护网其优点是可以在经费不足,人力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取得良好的效果。三级防护网于六十年代初被移用到其他学科领域。本文中的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三级防护网,就是指当前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院系、班级分层次进行教育与管理,形成文字材料、建立管理档案等。一是建立班级防护网。由专职的心理教育工作者和思政工作者通过课堂教学等途径传授心理卫生与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结合理论所学,防止心理疾病的发生;二是建立院系级防护网。院系首先进行师资培训工作,心理健康问题与思想政治问题工作一起抓,且要齐头并进。其二,院系要成立大学生心理健康组织,排查那些言行异常的“心理问题学生”,做好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及时帮助他们减压除障,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三是院系防护网。首先、校方加大投资建设力度,建立心理健康实验室、咨询室等正常开展教学与工作的场馆与电子仪器设备等。其次,要加大宣传力度,利用校园广播等媒介,营造高度重视心理健康的良好文化氛围。再次,要以学校心理教育机构、心理咨询中心为主。开展好大学生网络心理咨询活动,做到“化解心理淤积、润物无声。”必要时,就及时将“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转介到专门的心理机构进行矫正与疗救。总之,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三级防护网的建立,可以形成一种保护网,使心理健康教育渠道更加畅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了多重保障。

(二)创立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为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仅靠学校一方是不够的,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齐心协力,必须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因为我国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大学生在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心理问题日趋复杂,单一的学校教育模式很难适应在具有隐蔽性的心理教育方面取得长足的进展。因为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存有潜伏期、心理健康失衡引起的事件又具有突发性。高校教师不仅有教学任务、而且还肩负科研等任务,不仅时间有限,而且个人精力也难以保证。为此,家庭和社会也应分担责任,协同努力、积极参与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之中。家庭方面,父母要开展细致入微的谈心活动,增加与孩子间情感上的沟通与交流,解惑释疑,帮助孩子克服心理障碍、营造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民主和谐的家庭环境;社会方面,要占领道德制高点,通过社会舆论力量,在全社会倡导和谐理念,培育乐观、包容精神,培养理性平和、健康向上的大众社会心态,以开阔的胸襟和积极的心态看待一切问题。三方共同努力,形成一种教育的合力,以便发挥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时效性。

心理健康的措施篇6

【关键词】心理健康;护患关系;影响;措施

1职业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

有调查显示,职业性应激可导致部分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失衡,因此从事卫生服务行业的人员压力明显升高,护理是卫生服务行业中压力最大的职业之一。护士人群的心境抑郁、心理紧张和焦虑失眠者发生率较高;心理状况不佳的检出率为12.3%。单因素统计可见,急诊科、儿科护士心理状况不佳检出率最高,分别为30%和25%。临床护士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心理健康状况较差。

2护士工作压力的来源

2.1工作状况产生的压力护理工作其实是一种体力和脑力的综合性劳动,护士的职业责任重,经常轮班作业,经常超负荷的工作状态和长期紧张的脑力劳动是造成护士工作压力的根本因素。护理工作不仅仅是单纯的治病救人,除了做好打针、发药、输液、抢救患者和烦琐的基础护理外,还要求按照不同的病种不同的患者、不同的文化层次和不同的性格特点。不同的认知观念,不同的心理承受状况而做好心理护理。其工作范围的扩大和工作度的增加,使护理工作面临着更加烦琐忙乱而艰巨的工作任务。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长期的超负荷以及工作中高度紧张的精神状态,再加上普遍的护理人员缺乏现象和生活无规律,致使护士经常精力透支,日积月累易对护士的身体及心理健康产生危害。

2.2工作环境产生的压力护士的工作环境医院,是一个充满焦虑、变化、沟通障碍的场所。护士每天面对复杂的应激源,经常陪伴被病痛折磨的患者,听到无休止的,急症患者瞬息万变的危急抢救,濒危或死亡患者的感官刺激,期望值过高和要求过多的家属,,护士不仅承受着繁重的工作负荷,更负有”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重大职责,护士工作每天面对的是患者及时刻变化的病情,容不得有半点疏忽,否则将直接威胁患者的健康、甚至生命,而当事人也必然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工作中风险大,在工作中每个护士时时刻刻都必须提醒自己要杜绝差错,避免事故。

2.3复杂的人际冲突给护士带来的压力护士在工作中产生的人际关系错综复杂,如医护、护患间,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发生冲突将直接或间接影响护士的工作,尤其是涉及护患关系,护士即使遇到严重的曲解、拐角和冤枉的情况,遇到情绪过激、甚至言行伤害的患者,从职业的角度,仍必须保持冷静平和,以宽容大度继续承担其应负的职责。有时必须压抑自身感受,做出精神妥协。

2.4医护社会价值的不对称造成护士压力多年以来,护士职业始终在社会上被瞧不起,许多人认为护士是端尿盆摸屁股的下贱职业,而医生普遍受到社会的尊重和承认,护士则被认为是医生的助手,甚至有的人认为是“高级保姆”,而不是拥有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的专业人员,这不公平的社会评价,使护士怀疑自己的价值及能力。这种矛盾的冲突最终导致护士的身心健康失调。他们虽然工作勤奋、努力,但护士的收入与其护理水平和工作业绩没有呈明显的相关关系,护士的付出往往得不到应有的承认、肯定和补偿,发展机会、晋升、深造、福利待遇等问题上得不到合理解决,造成护士心理不平衡,产生自卑、沮丧、失望、焦虑、抑郁、心理压抑而直接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

3应对措施

3.1减轻护理工作压力、关心护士的心理感受,积极疏导不良情绪

帮助提高护士的心理调节能力,健康的心理素质是保持护士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加强业务培训以减少无效反复行为,提高应对能力,把护士从繁忙的不必要的重复工作中解救出来,使她们利用更多的时间做好患者的身心护理。同时要培养护士的积极情感,加强意志锻炼。教育护士建立正确的价值观,热爱护理工作,明确护理岗位的作用和意义,学会客观地看待得与失,帮助护士正确地认识自我工作价值,增强自信心。对于与护理需求角色不匹配的护士多给予开导训练,以适应护理角色需要,减轻角色压力和减少角色冲突。为护士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丰富她们的业余生活。组织各种活动,鼓励她们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文娱活动,以积极的方式放松身心;引导护士学会运用适当的发泄方式疏解压力,保持心理健康。

3.2积极发现和改善患者心理问题针对入院患者孤独感、不安全感的心理特点,护理人员与家属要安慰与鼓舞患者,激发他们与疾病作斗争的积极性,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主动接触患者,根据患者病情给予耐心的指导。在护患交流中,护士的语言要能够表达对患者的愿望,同情与体贴,要尊重患者的人格。在与患者交流时,说话的语气要温和,语调、语速要适中,使患者听后感到亲切、愉悦,促进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

3.3针对调节患者家属心理的措施护理人员对患者家属这一特定人群要给予足够的重视,观察、分析家属焦虑心情的影响因素,及时疏导其心理压力。护理人员应帮助家属适当调整患者患病后的生活安排,加强与家属的沟通,提供有关疾病知识,使得家属能够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提高对疾病的认识。这一系列措施都有利于建立良好护患关系。

心理健康的措施篇7

一、大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阶段,在这一阶段有自己特殊的问题,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竞争的不断加剧,大学生面临着更大的压力。这些心理压力可能导致大学生产生心理健康问题,有资料显示,10%-30%的大学生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当代大学生主要存在以下几种心理健康问题。

(一)生活环境变化引起的心理挫折问题

大学的生活环境不同于中学时代,进入大学后生活方式变成了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体生活,宿舍成了主要生活区。现代的大学生很多都是独生子女,大学以前他们生活上由父母悉心照顾,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到了大学以后日常生活需要自理,这对于那些习惯了依赖家庭和父母的学生来说一时难以适应,别的同学可以轻松应对的生活问题,对他们却是个难题,这会使他们产生心理压力和挫折心理。另一个方面,有些学生在入学前把大学生活想的过于理想化,认为大学是个完全自由的世界,可以毫无束缚的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可是入学后发现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而他们又不愿意接受现实,因而产生极度的失落感,这导致他们失去了前进的动力,产生了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

(二)学习上产生的心理困扰问题

大学的学习和高中时期无论是学习任务、内容和方法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中学时期学习的是基础知识,而大学学习的是专业知识;中学的课程仅有少数几门,而大学里需要学习系统化的专业知识,知识量相对较大;中学的学习基本上在老师的辅导下完成,而大学需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需要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有的大学生刚入学时还保持这高中学习的“惯性”,课本知识等着老师去讲解,老师讲到哪里就学到哪里,没有主动学习的意识。结果由于自己没有适应大学的学习方法,很多知识被落下,造成后期学习困难,逐渐对学习失去了信心。

(三)不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引起的心理问题

大学里身边的同学可能来自全国不同的地区,语言、习俗、生活习惯难免会存在差异。有些同学不能正确看待这些差异,认为自己做的都是合理的,而别人做的都是不合理的,逐渐与周围的同学产生了隔阂,自己也由于不能融入到周围同学当中,逐渐产生失落感和孤独感。在大学这样一个集体生活环境中,如果不懂得换位思考,不能以一种包容的心态对待身边的同学,很难融入集体生活中,人际关系就会出现危机,这样会引起心理失衡,引发心理问题。

(四)人生规划的不确定性产生的焦虑心理

对于所有的大学生来说进入大学以前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那就是努力学习考上理想中的大学。他们通过努力实现目标以后,发现一下子失去了努力的方向,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了,感觉大学生活空虚、无聊,这是现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困惑。大学生往往都是经过长期不懈努力才考上大学,这其中付出的艰辛可想而知,有的同学觉得考上大学后意味着长期拼搏的目标已经完成,心理上得到了满足,便产生了“松口气,歇歇脚”的心理。甚至有些同学认为中学时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到了大学总该好好“玩玩”了,于是再也没有了努力的动力。其实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应该尽早的规划未来,以不断增强自身综合素质和社会竞争力。可是很多同学不能很好的分析自己的性格特点,不知道自己的长处、短处何在,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不知道未来的路在哪里。没有了目标,没有了方向,也就没有了前进的动力,这样日复一日,面对未来激烈的社会竞争,逐渐产生了焦虑心理。

二、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应对措施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影响着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也不利于和谐、文明、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建设。人的心理素质不是天生的,可以通过后天的教育和训练提高心理素质,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的作用

随着近年来高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日益凸显,越来越多的院校设置了心理健康教育机构。曾经令很多人觉得难以接受的心理咨询,慢慢的被大学生所接受。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很多都是从日常生活中的内心矛盾发展起来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可以指导学生及时排解内心矛盾与冲突,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我,把握自我,及时解开心结,尽快适应外界环境。此外学还可以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健康调查活动,及时掌握学生心理健康状态,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及早发现心理健康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做到了心理问题早期发现、早干预,使学生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

(二)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和各科教学之中

大学生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向上的环境,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离需要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和优化大学生的心理品质,提高他们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这有利于同学之间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他们相互沟通和互帮互助,进而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除此之外,通过积极向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能培养大学生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形式多样的文体和学术活动有助于形成健康向上、宽松自由的环境,这有利于大学生充分认识自我,发挥个性,从而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教学过程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专注于传授知识,还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挖掘知识内在的吸引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避免因学习困难造成的心理问题。

(三)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

大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面对困难和挫折要学会自我调节和控制,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对未来保持信心和希望,坦然面对困难与挫折。大学是一个相对宽松、自由的环境,这一方面有利于大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但另一方面容易使有些学生迷失自我。有的学生自控能力差,不能科学、合理的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沉迷于网络,慢慢的失去了目标,荒废了学业。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大学生学业负担重,又面临着就业的压力,只有科学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时间,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能最大限度的避免因心理失衡引发心理问题。因此,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是避免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重要措施。

心理健康的措施篇8

关键词:网络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引导

中图分类号:G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069(2016)19-125-2

0引言

互联网的发展是现代文明进步的一项重大飞跃,便捷、资源共享等特点让网络很快在高校中普及,无论在学习、交往、消费还是休闲方面,网络都给大学生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虚拟世界中的娱乐、消遣让一些大学生不愿面对现实中的困难;互联网上可以随心畅谈,甚至隐藏身份,无须承担现实责任,上网感到的自由与放松,这些无一不吸引着渴望表达、证明自己的大学生,而网络游戏、网上购物、网恋等一旦成瘾,不仅耗费财力、精力,还会对大学生正常生活、学习及心理发展造成严重影响,有不少同学因为沉迷网络游戏而影响学业。

1网络发展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1.1虚拟世界中的成就感容易让大学生沉迷其中,而慢慢忽视现实生活,继而丧失积极向上、努力进取的动力。

成长过程中,很多人关心学生的成绩、班级排名,但班里的尖子生只能是少数人,多数同学在班里排名比较平庸,如果没有特长,在学校、班级也很容易被忽视,与此相反,网络游戏获得的成就感、网恋时的被关注感,深深地吸引着大学生,很多人因此在网络上花费了不少精力和金钱。另外,大学生正好处于青年阶段,每个人都有争强好胜之心,现实中的比较与失败会让他们逐渐对学习消极倦怠。而在虚拟的世界中,每过一关、打败一个对手,都会增加相应的分值,这些看得到的奖励会使人产生一种在现实中很难得到的愉悦感和刺激,继而产生对网络的依赖,依赖一旦形成很难摆脱。这个恶性循环就像滚雪球一样,现实中的挫败让人倾向逃避,越是选择逃避现实,挫败感会积累的越多。

虽然大家都知道虚拟世界的满足感是不真实的,但偏偏是这种感觉使人深陷其中,从而变得更加沉迷于网络。现实中落下的功课越多就越没有前进的动力,长期沉迷于网络也会让人的竞争力下降,时间越久,陷得越深,有的同学甚至变得分不清虚拟与现实。

1.2网络的发展迎合了大学生的需求,但也因此让一些大学生在现实变得更孤独。

大学阶段是学生步入社会前的延缓偿付期,大学生不仅有交往的需求,还渴望得到友情、爱情,希望得到别人的关怀与理解。正常状态下,青年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接触不同的思想、价值观不断地修正自己的认知,从而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可以说大学是个体学会适应并尝试融入社会的过程。然而,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的错综复杂、大学生的单纯无知,很容易使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受到打击、怀疑自己,导致人际交流障碍进而产生害羞、自闭、自卑等心理,恰巧网络可以让大学生生活在虚拟的世界里,暂时不必面对失败。在网络世界中,人们可以不因为长相不好、卫生习惯不好而厌恶一个人。大家可以在互不相知的情况下进行交流,彼此交友。在网上人们可以不必考虑现实的规则,自由、平等的发言,人们会根据一个人在网上的谈吐、头像等来形成对他的印象;利用网络交谈可以不用像在现实中那样注意说话的场合、语言方式、谈吐气质等,有时也不用为说错的话承担责任。

在网络中交谈很容易说出内心真实的想法,这就大大缩短了时空距离,在满足大学生倾诉欲的同时,也提供了一个比较自由的言论环境,有的人因此偏爱利用网络进行交流。通过网络的双向沟通,陌生人也可以产生友情甚至爱情,大学生可以在网上体验到一种理想的情感,并且因此体会到自我存在的价值感。可是复杂的现实却让大学生觉得交往有时并不容易。这种对比会让一些学生倾向于选择网络。

1.3网络可以帮助大学生缓解压力,宣泄情绪,但也存在许多潜在的危险。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竞争也日益激烈,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每天面临的压力让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们不断感受到矛盾与挫折,体验到校园生活的种种不顺心及在社会中生存的不易,为了释放自己,寻求心理的解脱,把现实中的压力与烦恼宣泄出去,有些大学生借助网络倾诉或利用微博等表达自己的观点,有的大学生喜欢网购,也有的大学生选择了网络游戏。

网络的发展的确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多便利,在网络中创造一个形象或改变一个形象非常容易,大学生们可以借助网络感受他们向往的生活。近年来网络购物的盛行,让很多喜欢“宅”在家的学生动动手指就满足日常所需。此外,网络飞速发展,为人们打开了全方位的感官通道,让使用者获得了更多刺激的感觉,网络游戏不断推陈出新,大学生玩家已成为一个很大的群体。好面子、喜欢浪漫、爱冒险是大学生的特点,许多不法分子正是抓住了这点利用网络在校园牟利,例如校园高利贷就是借助网络一步步引诱学生陷入泥潭。这种网贷没有实体交易,所以后期不易被侦查,学生也因为缺少判断信息很容易被诱骗,当最初的小额借贷变得令学生无力偿还时,甚至可能酿成严重的后果。

现实的规矩有时约束不了互联网,而虚拟的世界更容易让大学生迷失,网络的不当或过度使用,不仅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还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

2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资源,减少网络对大学生心理发展的负面影响

网络是把双刃剑,在丰富校园生活、提供便利、传播知识信息的同时也存在很多“黑洞”,容易让大学生迷失其中。对网络过度依赖,可能造成部分学生沉溺于虚拟世界。

虚拟与现实世界存在感的落差对个体心理发展的冲击是巨大的。学校既不能阻挡互联网的使用又要善于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使用网络。所以建议学校应以促进学生心理健

康发展为目的,尽量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减少其负面影响。

第一,支持学生多参与社交活动,鼓励学生多关爱自己及他人,在人际活动中体验交流带来的乐趣。自信心是通过一次次成功积攒而来的,只有在社交活动中,大学生才能通过观察、比较、反思、修正,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学校支持大学生参与集体活动,本身就是在帮助大学生拓展交际面,积累人脉,有助于他们的成长与成功,也有助于调动学生交往的热情及内部动机,利于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

第二,从大学生的实际需要入手,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校园是同学们步入社会前实习的场所,现代教育的目的,不是仅让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同时也注重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关注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应该与社会中需要的相衔接,好的心理健康教育要能解决实际问题,能帮助同学解答成长中的疑惑。珍视生命的教育、人际交往的技巧、人生观的树立、情绪管理、应对压力、职场适应等内容都是当今大学生可能会面临的问题。

第三,利用技术手段加强学校对网络的管理。学校可以利用网络防火墙等技术对学生接触到的信息进行过滤,保护大学生人身与财产的安全。大学生渴望独立,希望能证明自己,但其社会经验不足,很容易遭受挫折。此外,大学生生理发育已经成熟,也有一些经济支配权,如果沉溺于,不仅影响自己还会影响宿舍的其他人。高校作为学生的临时监护者,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把同学们保护起来。

总之,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有利有弊,学校应通过系列管理与教育措施,帮助大学生合理利用网络,对于网络成瘾的学生要耐心的正面引导,让他们认识到只有勇敢的面对现实,才能成功;只有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目标,从而帮助沉迷于网络的大学生在现实中重塑一个优秀的自己。

3结语

网络的出现时是代的发展,面对科技信息的多元化,我们要择善而从,合理利用。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是从其内部着手,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目标,培养他们形成自律的好习惯,帮助他们完善自我,促进大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

参考文献

[1]王渊.基于科技伦理视角的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模式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3.

[2]贾秀兰.网络发展对大学生群体影响的利弊及应对措施[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

[3]季海群.网络语言视域中当代中国大学生价值观研究[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

心理健康的措施篇9

关键词:农村学生;心理健康;对策

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新旧事物不断更迭,农村小学教育也随着社会改革的变化而变化。当下,大部分学生都可以通过网络以及电视等多种信息传媒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它们在改善学生学习环境的同时,也对学生的心理及其他方面造成严重影响。

一、关于农村小学生心理教育的现状

在我国长期的小学教育道路上,学校大多都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教育以及学科教育,而忽略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关于小学生的心理教育俨然已经成为社会主要关注的一个重点问题。但是根据综合调查数据显示,农村与城市之间对待学生的心理教育问题出现了严重不平衡的现象。通过对一些农村学校的具体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大概有43%的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有5%的学生有严重的心理疾病或者心理障碍。根据调查可见,我国当前农村小学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不够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存在严重的隐患。

二、学校正确给农村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几项对策

1.学科教育与心理教育相结合

教师在给学生进行授课的过程中,要认真贯彻并执行国家制定的课程教育计划。在教学方法、手段以及策略方面巩固并强化相关的研究和实践,从本质上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以及效率。

2.注重对农村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课程培训

农村学校若要在心理教育方面得到明显的成效,主要先提高教师心理教育技能以及相关知识能力的水准。故而,教育部门必须加强对农村教师心理教育技能的专业培训,在培训的过程中要注意平衡。不然当一些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时,另一些教师的辅导会出现反效果的现象。

3.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家长的疏导教育

学生在学校接受心理健康辅导后,学生回归家庭之后也应该受到来自家庭的关心与心理辅导,所以,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辅导,家长的参与也是必不可少的。学校可以利用多种渠道,与学生的家长展开全面交流。

心理健康的措施篇10

【关键词】认可;干预措施;健康危险因素;军队中高级在职干部

我院于2008年1月,对2003年7月~2007年7月,某军区军队中高级在职干部每年的健康体检中暴露有异常指标的689名干部群体进行归类建档,对健康危险因素采取干预措施,现将部队中高级在职干部群体对干预措施认可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1.1军队中高级在职干部筛选2003年7月~2007年7月,每年某军区在北戴河疗养院集中理论学习、疗养、体检的部队中高级在职干部,全面系统的健康体检中的腰围、体重指数、血压、血糖、血脂、胆固醇暴露异常指标的部队中高级干部群体。

1.1.2具有健康危险因素暴露的入选干部分组根据健康体检中暴露的异常指标,分别归类为7组(表1)。

1.2方法

1.2.1及时电话沟通对此干部群体,通过电话或发电子邮件通知入选干部本人,讲清意图和意义,争取取得理解、配合。

1.2.2适时健康教育抽组军区内各相关学科医学专家、教授利用多媒体课件和通俗易懂的方法先后5次对入选干部按分组类别进行健康教育、用药指导、拟定运动处方、膳食指导、解答咨询、发放随访健康登记表和健康教育手册。

1.2.3收集干预前的干部个体基础数据对入选干部系统体检并进行数据筛选,将身高、体重、腰围、血压、血糖、血脂、胆固醇等数据填入随访健康登记表。

1.2.4制定健康指导书医学专家组以体检信息、随访健康登记表的信息为依据,明确诊断,拟定防治建议。并对每位入选干部从膳食营养、科学健身、药物干预、心理指导等方面制定个性化的健康指导建议书。

1.2.5利用疗养因子进行干预每年在北戴河集中1个月时间,适时科学安排海水浴、沙滩浴、健身操、景观疗法等措施实施干预。

1.2.6定期进行随访和指导为入选干部邮寄或发放健康指导建议书和利用通讯工具进行交流。每月随访1次。各项指标达标后,每3个月随访1次;前3个月未能达标干部的情况,报告专家组,及时调整干预方案。1年后全面复查各项跟踪指标。

2结果

入选的689名军队中高级在职干部中,绝大多数能密切配合,积极参与,建立随访健康登记表,1年后仍接受随访调查的入选干部(表2)。

3讨论

军队中高级在职干部特点:一是在军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和新的军事斗争准备中起着统领和决策作用,肩负的任务重,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精神高度紧张,无暇顾及自身健康状况,致使亚健康状态干部比率增加。二是打赢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对军队中高级干部的健康状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是生理年龄已处在老年前期阶段,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高发期。四是普遍接受过高等教育,理论水平高,综合素质好,理解能力强,进行健康危险因子干预活动易开展。因此做好此群体干部的医疗保健工作,应站在“保战斗力,保打赢”的高度来认识。

高血压前期、血脂异常、糖调节受损、肥胖、超重是导致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大敌,往往多种危险因素并存,又有相互内在联系,在多因素作用下缓慢发病。对该干部群体开展健康危险因素干预,进行一、二级预防,对控制疾病的发生发展,提高部队战斗力有着积极作用。正是因为我们的干预对象具有高学历、高素质的特点,使72%的具有暴露健康危险因素的干部积极参与干预活动,接受健康指导、建立随访健康登记表的有75.62%。结果分析:①军队多数中高级干部健康意识较强,对健康体检中检测到的异常指标能够关注,并进行定期复查,找专家咨询。肥胖组和超重组参与率分别为68.99%和70.64%,此两组参与率较此干部群体其他组参与率低,但高于同类研究有关报告的非军队干部群体参与率。②重视亚健康状态。由于我军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军事斗争准备日益加强,此群体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但对阶段性的身体不适或无症状的身体指标异常,能够到医院就医检查,或岗位保健和电话咨询。在高血压前期组和糖调节受损组,参与率分别为72.99%和85.94%,多数干部能充分认识到高血压前期和糖调节受损如不加以非药物综合措施的干预,就会导致高血压病和糖尿病,形成缠绵不愈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③能充分利用医院保障机制。在高血压组和糖尿病组,参与率均为100%,此群体每年组织集训,卫生部专家组的健康教育和干预措施,使此干部群体能达到知―信―行的效果。④对健康教育和干预措施态度积极,在集训期间专家组织的各形式的健康教育和疗养因子干预措施活动都能积极参与,就自身健康问题向专家进行咨询。⑤不足之处是部分干部确因参加非作战军事行动、到国防大学学习、外出执行任务等原因无法加入到干预组或无法坚持干预的全过程。

体重超重或肥胖、高脂血症、糖代谢受损是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其特点是发病隐匿,潜伏期长;多因素致病,一果多因,一体多病,一因多果,相互关联,共同依存。增长幅度加快,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1]。众多研究表明,其主要危险因素是行为因素,如高盐饮食、高脂肪饮食、吸烟、酗酒、缺乏运动、心理压力等[2]。一旦发生心脑血管疾病,医务人员只能协助病人调整身体的机能以期与疾病相适应,而无法从根本上祛除疾病。因此,通过饮食疗法、心理疗法、运动疗法、减肥疗法及纠正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强化降血压、降血糖、调血脂、抑制血小板聚集、胰岛素增敏、控制体重等系列措施,全面系统、综合防治心血管多重危险因素,已成为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综合防治的新策略。预防的关键在于注意减少可能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转变和健康危险因素的复杂化,给国人的健康观、卫生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从群防着眼,个入手,使个体服务融入群体防治中。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综合干预,对疾病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控制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恶化。只有从根本上全面提高国人的健康意识和防范意识,才能将疾病的风险降到最低。总之,在部队高级干部群体中开展健康危险因素干预措施,多形式、全方位、科学地进行健康教育,从而降低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对提高部队战斗力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田本淳.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实用方法[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5: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