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工业建筑和公共建筑十篇工业建筑和公共建筑十篇

工业建筑和公共建筑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29:04

工业建筑和公共建筑篇1

关键词:节能技术;公共建筑;设计原则

中图分类号:tU201文献标识码:a

目前,国家已经制定了相应的行业执行标准,以具体监管城市建筑工程节能工作。将节能工作落实到实处,是我们目前工作的重点。严格地采取节能措施,让每一位公民真正树立起全面的建筑节能观,是政府工作的最终目标。全面的建筑节能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该行业各个企业、各个部门的积极配合,只有将节能环保工作落实到实处,才能将可持续发展进行到底,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我国公共建筑节能工作进展

1.1积极推动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

2007年,印发了《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组织实施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示范。根据文件要求,中央财政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的能耗统计、能源审计和能效公示,识别高能耗建筑和重点能耗建筑;支持有一定工作基础的省市建立公共建筑节能监测平台,促进公共建筑的节能运行。“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累计拨付资金约7亿元,支持北方等9省市开展公共建筑能耗动态监测平台建设示范,支持北京大学等72所高校进行节约型校园建设示范。通过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摸清了全国公共建筑能耗情况,区分了重点能耗建筑和高能耗建筑,激发了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的市场需求。

1.2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重点城市示范开始启动

为了进一步推进公共建筑节能,2011年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公共建筑节能工作的通知》,在深入推进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公共建筑节能改造。中央财政将选择在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立健全、节能改造任务明确的地区,组织实施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重点城市示范,规模化推进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充分发挥政策的综合示范效应。重点城市在批准后两年内应完成改造建筑面积不少于400万平方米。对节能改造重点城市,中央财政将给予每平方米20元的财政资金补助。2011年,天津、深圳、重庆被列为第一批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重点城市试点。

1.3大力推进合同能源管理等节能服务机制建设

合同能源管理等节能服务机制能充分发挥市场在建筑节能中的作用。2010年,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印发了《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对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按年节能量和规定标准给予一次性奖励。奖励资金由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共同负担,其中:中央财政奖励标准为每节约1吨标准煤奖励240元,省级奖励标准为每节约1吨标准煤奖励不低于60元。另外,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了《关于促进节能服务行业发展增值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对符合条件的节能服务公司暂免征收营业税和增值税,并给予“三免三减半”的所得税优惠。

2.我国公共建筑节能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公共建筑能耗水平依然较高

据统计,公共建筑单位面积平均能耗是50~70度电,其中大型公共建筑单位面积能耗为150~300度电,是城镇普通居住建筑单位面积耗电量的10~20倍,公共建筑的面积不到城镇建筑面积的4%,却消耗了全国城镇建筑总耗电量的22%以上。而且,远高于同纬度发达国家能耗水平,是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同类建筑的1.5~2倍。

2.2公共建筑能耗增长形势依然严峻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建筑服务水平要求提高,公共建筑规模、体量与能耗强度快速增长。从发达国家经验看,美国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日本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韩国90年代都出现了公共建筑能耗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增加1倍的情况[1]。我国目前公共建筑总建筑面积约80亿m2,总能耗1.5亿吨标准煤,与2000年相比,分别增加了1.5倍和2倍。如果继续按这一趋势发展,到2020年我国公共建筑能耗将至少是目前的2倍,超过3亿吨标准煤,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将难以承受。

2.3公共建筑节能服务市场发展滞后

公共建筑粗放式用能管理模式仍未改变,能源浪费现象突出,专业化的能源管理支撑能力不足,合同能源管理等现代化节能服务机制仍未建立。一方面,公共建筑节能项目规模相对较小,节能收益相对较低,影响了节能服务公司在公共建筑节能领域发展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公共建筑节能服务项目实施中标准、检测和验证问题滞后,公共建筑节能量目前尚无统一的测量和计算方法,导致节能效益无法确认,严重制约了节能服务项目的发展。

3.公共建筑节能政策设计原则

公共建筑节能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为促进公共建筑节能工作有效开展,其节能政策设计应坚持下列原则。

3.1强制性节能与经济激励节能相结合的原则

公共建筑大体上分为政府办公建筑和商业建筑两大类,对政府办公建筑来说,按照“实报实销”的能源费用征收管理体制,经济激励对其吸引力并不大,相反,适当的强制性行政指令,往往更为有效。因此,针对公共建筑业主对象的不同,可采取不同的策略,对政府办公建筑更多的通过行政指令强制其进行节能改造,对商业建筑则通过经济激励政策引导其节能行为,有效推进公共建筑节能工作。

3.2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原则

公共建筑节能的外部性因素往往导致市场配置资源失效,需要政府加强政策的引导。特别是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投入资金量大,在市场配置资源不足的情况下,需要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培育市场主体,引导社会资金的投入。因此,推进公共建筑节能应采取“政府引导、市场推进”的机制,引导更多的企业参与和投入进来,最终形成相对完善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3.3能耗总量控制与分项细化控制相结合的原则

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是个系统工程,包括建筑围护结构、建筑用能设备与系统、能耗计量系统的节能改造,在政策设计时,不仅仅要考虑节能总量目标的实现,更要注重分项细化目标的制定,引导公共建筑主体在实施建筑能源审计与节能诊断的基础上,科学制定分项细化的实施方案。

3.4技术节能与行为节能相结合的原则

推进建筑节能、提高节能效率,离不开节能技术的进步与革新,但更应看到,建筑使用者的节能行为又是最为简单而有效的节能途径。因此,建筑节能政策设计要在关注节能技术进步同时,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加强公众节能意识的培养。技术节能与行为节能结合起来,才能使节能效果最大化。

4.公共建筑节能政策建议

4.1完善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强化建筑节能专项审查制度

完善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技术指南、技术政策体系建设,加强建筑用能设备管理,研究建立推广、限制、淘汰技术产品目录。建立公共建筑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明确节能评审机构主体,在工程设计、建造、验收阶段,强化建筑节能专项核查。

4.2推进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提高管理水平

建立常态化的能耗统计、能源审计、能效公示制度。已批准的省级能耗动态监测平台,继续扩大纳入监测的城市范围;继续扩大省级能耗监测平台试点,争取“十二五”期间,建立覆盖全国的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完善能耗数据实时监测系统建设有关的行业标准编制,科学指导公共建筑能耗统计、能源审计、能耗监测工作。

(2)提升能耗数据分析能力和水平,推进能耗定额制度建设,切实发挥能耗监测在建筑节能中的作用。

(3)提高管理水平,逐步拓展监测平台功能,不仅仅完成能耗监测、能耗审计,还要能科学地控制能耗设备的运行方式,给出最佳的节能运行方案。

4.3完善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制度办法,加强节能改造技术指导

在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已经建立健全,能够实时掌控辖区内公共建筑能耗信息情况,详细统计高能耗建筑和重点用能建筑能耗情况的基础上,节能改造任务明确的城市和高校,进一步推进公共建筑节能改造。要求“十二五”期间,公共建筑单位面积能耗下降20%以上,其中大型公共建筑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下降30%以上。

4.3.1完善财政资金奖励补助办法

目前的财政奖励资金是按改造的工作量核定的,但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涉及内容广泛,不同改造任务间的成本相差很大,统一标准量化有失政策的公平性和可行性。鉴于进行节能改造的公共建筑都已纳入监测平台,能够准确掌握建筑能耗情况,因此可以采取“目标考核奖励”的办法,即批准的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重点城市或高校,能够在两年内完成单位面积能耗下降20%目标的,给予奖励。否则,收回奖励资金。

4.3.2科学规划节能改造流程

由于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系统的复杂性,在建立节能监测平台的基础上,要进一步从能源审计到节能效果评估上进行全过程规划,以达到节能效果最大化。一是能源审计,确定重点用能设备、重点系统,找出耗能不合理和具有节能潜力的领域;二是节能诊断,对能耗的现状及形成原因进行深入了解;三是节能改造方案,按照节能诊断结论有针对性地提出节能改造方案;四是实施节能改造;五是实施节能运行,调整优化系统运行策略;六是节能效果评估。

4.3.3鼓励采用低成本的节能改造方式

要转变节能改造观念,倡导在实施建筑能源审计和节能诊断的基础上,对既有建筑物围护结构及用能系统通过采用成熟可靠的无成本(优化运行管理、完善物业管理等)、低成本(改造投资额较低,节能效果明显、投资回收期较短)节能措施实施节能改造。

4.4大力推进节能机制创新,加强节能服务能力建设

各地应依据监测平台,通过能耗统计、监测,摸清能耗基线、确定能耗定额。在确定能耗定额的基础上,应进一步建立基于能耗限额的用能约束机制,通过超定额加价制度,或公共建筑节能量交易的方式,激发节能改造需求,实现降低能耗目标。

参考文献

工业建筑和公共建筑篇2

关键词:公共建筑工程管理探究对策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公共建筑工程的造价管理

(一)建立成本控制体系

公共建筑工程开工之前,首先要对项目作出祥细的实施方案,并有针对性地对项目技术支撑、工程造价、成本确定、安全指数和时间效率等进行分析和确认,然后再分阶段来施工,并指派管理人员来进行造价编制和工程责任成本的确定。同时,在责任成本的确定中应该将投资成本、产生效益作为实施项目工程的重点内容,有效控制各阶段的成本,明细各部门的具体责任,可以通过从项目经理开始实施的方式,并由项目经理来对各个部分的分经理工作来形成监督,分经理监督下属。形成这样级级管控的分类管理模式有利于公共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成本控制,不仅如此,在具体的人员纸牌上应该选择那些对控制成本意识较强的工作人员,从而防止在具体的施工当中出现人力物力的浪费和造价的失控。

(二)有效预测项目成本

在公共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进行项目成本的预测,实际上就是通过成本管理人员来对影响公共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的各方面因素分析,并结合当前的企业实力、市场要素、技术支撑、经济条件和外在环境的变化作出合理预测和分析,通过对公共建筑工程项目进行综合性分析、测算和判断,把准项目实施效益,这是公共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进行项目成本预测的一种最有效方式。

(三)突出目标成本的控制

从某种角度来说,对公共建筑工程进行成本控制实际上是成本管理的核心目标,在具体的目标成本控制上应该严格按照各个目标成本进行全方位和全过程的控制工作。在控制上可以把项目经理部作为成本的控制中心,从而根据公共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确定的目标成本总额分解到各个施工班组当中,同时各施工班组应该详细认真的做好施工记录工作,明细的记录每一工期和工序的具体成本,并确定某一时间段与目标成本进行分析和比较,分析目标成本和实际成本产生的具体原因,以便能够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来消除成本差异,避免成本失控局面的出现。

二、设计变更和工程签证的管理

在公共建筑项目管理中必须要做好工程洽商和工程签证的管理工作。而且在具体的施工当中,一定要以大局为重,切实做好公共建筑工程的项目管理工作,尤其是在国家投资的公共建筑工程上比如医院的建设,都应该做好这两个方面的管理。

考虑到公共建筑工程项目的特殊性,公共建筑工程项目所包含的内容比较多而且复杂,比如节能等方面的设计都需要精心的进行设计。就医院的建设为例,首先应该结合此项目工程的特点,并结合具体施工当中的专业分包单位数量和每个专业分包的特点来制定出具体的工程设计变更洽商,从而在申报费用表是能够使用同一的编号。其次还应该保证公共建筑工程每个专业分包施工单位要把工程洽商宽逐月上报,并在公共建筑工程监理单位审核之后上报国家财政评审,经国家财政评审单位批准之后方可作为每个专业分包单位当月工程洽商款的支付依据。不仅如此,加强公共建筑工程项目的设计变更和工程签证管理还应该做好台账管理工作。在具体的项目建设当中,应该密切结合工程项目变更的实际情况和工程变更洽商款来编制出明细的台账,并做好资料的保管工作。比如在现场签证资料和工程洽商变更非常多的情况下,应该根据公共建筑工程具体的特点来编制不同的台账内容,比如序号、工程洽商编号和变更内容、工程洽商返回日期、监理批复金额等具体的内容。只有通过这样科学合理的管理才能进行有效的管理。

三、公共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

(一)加强公共建筑工程参建各方的行为监督

1.建立工作联系制度。在对公共建筑工程项目责任主体进行检查工作时,应该严肃的查处人员到岗和施工、建设单位的手续、分包合同的备案、公共建筑节能设计的变更与施工及材料取样的具体情况。因为公共建筑工程的施工不同与普通建筑物的施工,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的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一旦在检测工作中出现了违法违规的问题,应该督促整改并记录相关单位和人员的不良记录,如果事态比较严重,应该主动联系执法部门,并由相关单位和组织作进一步的调查和处理,从而通过建立工作联系制度的方式达到现场管理联动的良好效果。

2.监理项目登记制度。在公共建筑工程项目在建立单位中标之后,一定要到质监站进行该项目人员配备情况的等级工作,从而在日后的施工当中方便质监人员能够有效的进行现场检查和核对,这样能够对缺岗人员进行及时的处理和等级,如果达到相应标准,由相关部门做出适当处理。

(二)加强公共建筑工程实体质量监督

加强公共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工作首先要做好工程施工材料的管理,在这一方面主要是把好材料检测关。自从我国坚持机构改制之后走向市场,经常出现某些不法的检测单位为了攫取利润,毫无原则的满足客户不合理要求而出具虚假报告,导致我国的很多建设工程由于使用不合格的建筑材料而出现各种问题。因此,必须要对检测机构的诚信记录和资质进行详细的了解,并在材料入场之后要加强材料的抽检力度,避免不合格材料在公共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当中出现。另一方面是加强质量监督还应该做好工程实体检测。比如在公共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当中对砼砂浆的强度进行检验、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的检测、构件的几何尺寸测量等。都需要进行细致认真的检查,从而有效防止问题的出现,确保公共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安全。

(三)加强公共建筑工程节能质量监督

公共建筑工程项目区别于一般建筑物的特点就是需要做好节能施工的工作,因此在节能质量的监督工作上也要得到加强。具体可以通过加强各方责任主体的技术交底工作来实行,比如设置建筑节能质量监督控制点来监督和知道实际施工过程中质量措施的落实,另外对于节能设计的变更要得到重视,尤其是要重点审查节能设计变更后的施工图,而且要及时的对材料合格证、质量、报告等资料进行详细的检查,严格的做好节能部分和验收工作。一旦发现节能设计达不到公共建筑工程项目的相关标准和具体要求,要立即进行整改,不得进行下一步的施工。通过强化施工中和施工后的监督工作,才能确保公共建筑节能设计的标准得到落实和规范。

参考文献:

[1]马辉《公共项目管理绩效过程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软科学2008

工业建筑和公共建筑篇3

关键词:公共建筑;质量通病;原因

1引言

公共建筑是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内容,在建筑行业迅速发展过程中,建筑施工的理念以及技术的应用等都发生了变化。公共建筑施工中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就存在着诸多质量通病,这就会对整体建筑的质量有着很大安全威胁。通过从理论层面加强公共建筑施工质量通病的研究分析,就能对实际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依据。

2公共建筑施工质量的通病及原因分析

2.1公共建筑施工质量的通病分析

公共建筑施工的质量通病有着多样化的特征,其中的混凝土裂缝质量通病是比较突出的。公共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是重要的应用材料,这是通过水泥以及骨料等构成,在施工中受到温湿度因素的影响比较突出,从而就出现了体积变形的质量问题。混凝土裂缝质量通病是建筑工程施工中比较常见的,裂缝的类型比较多,有显性的裂缝和隐性的裂缝[1]。裂缝质量通病对建筑工程的质量有着很大影响,并影响建筑的使用安全性。对这一质量通病加强解决就显得比较重要。公共建筑施工质量通病中,灌注桩施工质量通病比较突出。施工中如果是在软土地基上进行施工,就会影响施工的质量,灌注桩的基础是深基础的形式。施工中需要进行现场钻孔,水下也要进行浇筑混凝软土。在遇到了软土地基的时候就比较容易出现质量问题。除此之外,砖的质量问题以及预应力的质量问题也比较突出。当前的建筑行业发展比较迅速,建筑工程的数量也在逐年上升,对公共建筑的建设需求也比较大[2]。在对砖的应用方面也有着高要求,具体的应用过程中,由于在外型上没有复合规定烧纸要求,在实际建筑应用中就会大量的浪费。还有是在预应力的质量问题上也比较突出。

2.2公共建筑施工质量的通病原因分析

公共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通病比较多,这些质量通病的出现主要是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施工中的技术管理主体没有明确化,在责任上没有明晰等。当前的建筑工程施工中,由于建筑企业没有设立专门的技术组织机构,在实际的技术管理过程中就存在着诸多弊端,施工技术管理主体不明确以及责任不明晰等问题比较突出。在进行资源调配以及人员管理方案方面没有完善化,这样就必然会影响施工的整体质量。施工质量管理过程中,对施工材料的质量控制没有得到加强,对设备的质量管理没有加强,这就影响了整体施工质量。公共建筑工程施工中,施工材料的质量对工程的质量有着直接影响,机械设备的质量也对施工进度以及施工质量有着直接影响。在实际的公共建筑施工过程中,由于没有注重对材料的严格把关,以及对机械设备的管理方面没有注重科学化的方式,这就必然会影响施工的质量。具体工程施工中操作人员没有注重施工规范,从而造成了施工质量问题的出现。一些施工人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不高,在具体的施工中,由于没有充分按照施工规范实施,这就造成了施工质量问题的出现[3]。例如在施工中有的杂物落到了住宅排气管中,就会总成建筑排气道以及排气孔的堵塞问题出现。

3公共建筑施工质量的通病解决措施

公共建筑施工的质量通病问题的解决,需要结合实际从多方面加强重视,在技术方法的应用上体现出针对性,笔者结合实际对公共建筑施工质量通病解决措施进行了探究,如下:第一,加强对混凝土质量通病的处理。公共建筑施工过程中,质量通病的解决要注重方法的科学应用,在对混凝土的蜂窝麻面以及裂缝等质量通病解决的时候,要注重细节环节的质量控制。对模板的清理工作要加强重视,以及对模板拆除的强度控制层面也要加强重视[4]。在混凝土的粗细骨料以及水泥和水的配比环节也要科学化。然后在混凝土的搅拌过程中,注重时间的有效掌控,然后对混凝土进行浇筑和振捣等工作的实施,保持振捣的连续性,到混凝土中的空气排除干净为止。在混凝土施工后的养护工作方面要加强重视,保障混凝土的内部以及表面的温差不能太大。第二,加强对质量管理的问题解决。公共建筑施工中的质量问题,多是在管理方面没有科学实施所致。这就需要注重质量管理措施的科学化实施,保障施工管理的整体水平提高。从具体的管理措施实施上来看,就要充分注重宣传工作的强化,对施工人员的质量通病危害性的认识进行加强,并采取多方面有效的措施进行管理,只有如此才能真正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对施工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培训工作要加钱,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第三,注重多种通病综合性治理。在对公共建筑施工中的质量通病解决方面,要注重多中通病综合性结合,例如对建筑施工中排气道以及通气孔堵塞的质量问题解决,以及对屋面渗漏的质量问题解决方面。在对前者的质量通病解决方面,在排气孔以及管道安装后,就要把盖板附着于管道口上,然后树立醒目的字样进行提示,避免一些杂物进入到排气道中。在对屋面渗漏的质量通病的解决方面,就要成佛恩注重前期的设计工作优化实施,对各种防水材料的性能以及设计的技术方面进行优化实施[5]。并要能结合气候等因素,对渗漏的重点区域进行修筑,例如在对于外墙渗漏的质量控制方面,就要在砖墙砌筑中加强防水材料的应用,对砂浆密实度以及饱和度等要进行控制。第四,加强预应力的通病质量控制。预应力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比较多,在实际的质量控制中,就要注重和实际的情况相结合,在对预应力应用中注重双控制原则的遵循。对应力和伸长量控制方面要加强,在锚片夹和千斤顶出现了加持不紧的时候,就要及时性的更换锚片。对孔道压浆的工作完成之后,就要及时性将端头杂物进行及时性的清理以及封锚的作业实施。

4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公共建筑施工质量通病的控制,就要从多方面加强重视。在通病质量问题的解决上注重针对性措施的实施。通过从多方面对公共建筑施工质量通病的分析以及措施的探究,希望能有助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促进施工质量水平的提高。

作者:张军单位:蚌埠经济开发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苏丽梅.浅谈建筑工程质量通病的预防和控制[J].门窗,2014(8).

工业建筑和公共建筑篇4

【关键词】公用建筑;Bim技术;设计

0.引言

自改革开放至今,建筑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果,无论是建筑总量,还是建造技术都有了极大的发展。特别是公共建筑,作为人们重要的工作以及活动场所,近些年来正在逐渐增多。但是在促进经济繁荣背后,公共建筑存在着能源消耗巨大、功能性差等诸多问题。大型公共建筑如大型商场、办公楼、酒店、体育场等,虽然总建筑面积不到民用建筑的5%,但该部分设计由于规模较大一直以来都是重点和难点。Bim技术作为当前世界范围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在公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如何运用好信息技术特别是Bim在公用建筑设计中成为比较前沿的研究课题。

1.概述

1.1公用建筑

公用建筑主要是指公共建筑如大型商场、办公楼、酒店、体育场等。具体类型按用途划分公用建筑主要包括办公类建筑、商业建筑、旅游建筑、科教文卫建筑、通信建筑以及交通运输类建筑等。此外,公用建筑也属于民用建筑的一种。

1.2Bim技术

Bim即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的缩写,以三维信息技术为基础,通过数字化模型,表达建设项目的建筑实体与功能特性。Bim不是一种软件或者几种软件的组合,从诞生发展至今,其作为一种概念,以数据管理为出发,融合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生产和管理过程信息数据的技术概念。

2.Bim在设计阶段主要应用方面

众所周知二维计算机绘图设计相对于手工绘图设计,无论是设计速度还是设计质量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目前二维CaD绘图仍然存在错误率高、图纸繁多、协作沟通困难以及变更频繁等问题。而利用Bim技术将使得协同设计,变得很容易完成,并且可以准确和快捷的绘制出项目的3D模型方案。

2.1多专业的协作设计

传统设计模式中,由于各专业在设计过程中协作程度不足,因此各专业设计之间的很容易出现冲突。而利用Bim技术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各专业都是基于同一个模型进行设计活动,因此各专业系统方案之间的空间协调性明显要好于传统设计,而且大大的缩短了设计时间。在设计过程中,如果将相关的分析软件与Bim建模软件结合,可以对设计模型的结构合理性、室内外温度等多个方面进行模拟分析,通过模拟结果设计方案的Bim模型进行进一步的完善。

2.2设计过程的不同阶段

Bim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概念设计阶段

整个方案的制定过程中,各参与方讨论以及交流均是基于Bim的三维模型,三维模型中保存了各个专业对于建筑详尽的信息描述。因此各方对于信息的处理,可以很简便的通过模型进行。

(2)深化设计阶段

Bim通过跨专业的整合设计可以省去很多深化设计阶段重复建模的过程。概念设计阶段形成的方案模型,不仅代表真正的几何形状,还可以通过Bim接口用作导出分析,缩短了分析过程需要的信息资料编辑的时间。

(3)施工图阶段

Bim本身的特点使得图纸绘制变得更像是模型的一种附属品,例如只需将视图界面点到所需平面图的相关楼层,即可得到相关楼层的平面图;而在三维视图下,剖切楼梯即可得到楼梯处的详图;复杂的机房管道布置,在三维视图下也将显得布局很清晰。可以看出施工图纸的绘制不仅快速而且准确度要高于传统CaD绘图方式。

3.基于Bim的公用建筑设计系统构成

3.1Bim公用建筑设计构成

3.2国内常用设计的工具

Bim技术作为信息技术被引入建筑模型设计中,是2002年由autodesk公司率先提出的,并慢慢的得到了建筑领域人士的普遍接受。就技术方面而言,已经有比较多的软件支持信息化建筑设计,下表主要介绍了国内支持信息化建筑设计的主流软件。

4.工程实例应用

4.1工程概况

杭州市某公司办公楼,位于杭州中意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综合办公楼,位于杭州市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中意彩瓦厂厂址内。本办公楼高五层,最大建筑高度1.9550米,总建筑面积6338平方米,其中三至五层楼面有一部分为居住用房,其余为办公用房,防火等级按一类二级建筑标准

4.2办公楼设计方案确定应用

办公楼设计在方案前期,通过Bim能量模型调整方案形态,指导化设计思路。通过Bim分析,测试不同开窗比及开窗位置对建筑能耗以及采光的影响,通过形体的探讨节约能耗,通过详细的Bim数据测算,结合当地气候和光照环境,在Bim平台下针对天窗统重新决策,通过对比所选方案,在多种天窗开窗比以及开窗方式下,建筑能耗、采光的表现制定天窗设计原则与概念构造。影响设计选型的因素有很多,主要体现在项目的功能要求、经济因素的制约、施工技术水平等几个方面。这一时期,团队做了3个方案,并基于Bim的云计算技术进行分析,并将结果与业主进行商定。

4.3办公楼Bim协同设计应用

办公楼的设计过程是以小团队的工作室模式展开的,参与人员有4-6位建筑设计师,所以以小型设计室的组织模式对Bim的协同设计进行阐述。在更深入的讲解分配绿色建筑工作任务的细节之前,团队进行建筑设计室组织的分级结构。如图所示,有两个独立的项目小组,每个小组两个设计师和两个Bim绘图员。一个项目由一个项目组负责,最后要经主要负责人复核。对于小型的Bim团队和绿色工程,通过这种组织架构的交流已经可以在大多数的情况下掌控整个项目

5.结论

Bim的辅助设计在公用建筑中的应用策略,以协同工作的设计流程进行公用建筑设计,提升建筑设计的效率与科学性。本文主要:以Bim作为当前主要的建筑设计信息化思路,其不仅仅实现了建筑设计的科学合理化,更使得参与设计各方协调设计,取得了较高的设计效率和准确度。通过Bim云计算进行绿色概念比对,是业主与建筑师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采用Bim精确设计并进行定量分析,实现了设计――模拟――分析一体化的模式,另外,解决了当前公用建筑设计方案的确定难的问题。

【参考文献】

工业建筑和公共建筑篇5

自从18世纪工业革命爆发至今,社会发展和城市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业革命无时无刻不影响人们的生活。工业建筑是为满足工业生产需求而建造的各种不同用途的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总称,包括进行各种工业生产活动的生产用房及所需的辅助用房。从传统观念上看,20世纪建造的一批工业建筑给人们以简单实用、造价低廉,且有大、笨、粗等基本印象。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传统厂房逐渐被现代的工业建筑所代替,现代工业建筑更加具有公共建筑的属性。现代的工业建筑一般具有以下基本特征:建筑内部生产空间的技术要求更高,如荷载、洁净、照度、温度、湿度等的控制;建筑内部辅助空间更加人性化和公建化,尽可能的考虑人的舒适性;建筑的外观要求和标准也更高,外立面材质更加和公共建筑接近,更加突出企业文化和形象。因此,建筑师应该把握现代工业建筑的特征和趋势,重视现代工业建筑的设计。原来只注重经济、功能、安全的工业建筑设计,现在开始关注社会、城市和群众的精神生活;原来工业建筑更加关心的是如何满足生产工艺需求,造型的生成也由主要工艺流程所决定,现在设计师应该有更多的参与度和主动性。

2工业建筑的公共属性

随着社会发展和物质水平的提高,在满足工艺要求的基础上,工业建筑的设计更加重视以人为本的理念。目前,我国的工业建筑设计也在这样的发展大潮下越来越淡化了与民用建筑之间的界线,工业建筑具有了更多的公共建筑的特性。

2.1平面布局人性化

工业建筑设计中通常强调的是经济、适用、安全。然而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社会对工业建筑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人为本,创造出具有时代精神和人文关怀的工业企业形象。美国著名哲学家、社会心理学家亚伯拉罕•哈洛德•马斯洛认为人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多种动机和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自尊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马斯洛认为,当人的低层次需求被满足之后,会转而寻求实现更高层次的需要。人的需要是从外部得来的满足逐渐向内在得到的满足转化,才是激励人行动的主要原因和动力。因此工业建筑的设计在主要关注工艺设备的同时,应该更多的关注人的需求,关注人的行为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工业建筑的主要功能是满足工业生产的要求,人们通常在工业生产中面临较为繁重的工作强度和长时间的工作压力。因此在进行平面布置时,除了合理布置工艺生产流线,满足工业生产要求的同时,更应该兼顾人流流线的布置。合理组织人流流线有利于顺利开展工业生产和减少流线交叉。另外,根据工业生产的特殊性,合理设置必要的辅的空间,如会议室、协调室、休息室和卫生间等。根据需要设置休息中庭、餐厅、活动室、淋浴间等空间,这些辅助空间应该和生产区之间分隔和分区,可以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机会和放松身心,营造温馨的工作氛围。塑造良好的环境,人性化的工作空间可以让人身心愉悦,提高工作效率。

2.2立面设计艺术化

工业建筑不仅应在平面布局中体现人性化,还应成为企业文化形象的实体标志。工业建筑设计越来越注重阐释产品和品牌的内涵,特别是时尚产业对外部造型、空间、立面材料等元素更加重视,力图表达出产业的特点和精髓。设计师必须充分发掘和塑造独特的企业形象,丰富企业文化的内涵,实现工业建筑与文化环境的整体协调,创造出我们这个时代工业建筑的新形象、新趋势。建筑造型设计中要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经济的材料,推敲门、窗、墙的比例关系,让建筑的每个构件都能有机地组合在整体造型中,形成统一的建筑艺术形象。

2.3生产工艺现代化

随着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以及产业改造升级,工业建筑从内容上发生了很大变化。在现代工业建筑中,生产工艺的自动化、信息化等进步,常常把生产操作环境与人的作业空间分开,这样容易满足生产工业和工作人员对环境的不同使用要求,使工人的工作环境得到大幅改善。内部空间更加简洁明快、工艺流线走向清晰、标识明确。加大生产的自动化程度,既可节约生产面积,减少能量消耗,又可确保工作的环境质量。工艺生产分区更加明确,工艺要求更加精细化,对于洁净度、温湿度、噪声等要求更加精细。同时,结构、设备和电气等相关专业设计也更多借鉴民用建筑设计方法,使工业建筑方方面面均有了公共建筑的特性。

3坚持节能和绿色优先

在公共建筑中,节能、绿色的理念早已被大家所熟知。但是,节能、生态、绿色、环保等概念如何真正融入到现代工业建筑设计中,对于工业建筑而言,现阶段建筑师不仅需要技术层面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加强自身对节能、生态、绿色、环保的认知与意识,同时积极将这些良好的意识向用户、向社会宣传与推广,实践到自己的设计中去。

3.1工业建筑的节能设计

一个工业厂区节能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从前期的规划设计阶段就考虑建筑节能生态策略,注重节能、生态、绿色、环保等概念的引入。由于工业建筑的多样性等问题,工业建筑一直没有像公共建筑一样,制定《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但是,工业建筑如果完全不去考虑建筑节能也是不现实的,目前工业建筑应该在考虑自身建筑特点的同时,参考《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设计。同时,节能技术和材料的选用与优化对保证节能目标的实现最为关键。在建筑节能领域,新材料、新技术日新月异,层出不穷。工业建筑常常走在公共建筑的前面,大胆尝试新的建筑材料,但对于哪种更适合要经过分析对比和科学论证。

3.2绿色工业建筑设计

2013年8月8日了《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并于2014年3月1日起施行。标准提出绿色工业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能够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减少污染、保护环境,提供适用、健康、安全、高效使用空间的工业建筑。并且对建设项目的场地提出要求,因此新的工业建筑应该注重生态和绿色。我国的人均用地十分有限,土地资源宝贵,因此土地应该高效利用。工业用地在城市规划中占有很大比重。工业厂区的规划建设需要占用大面积的土地资源,在开发建设的过程中更容易造成生态环境破坏。因此,对工业厂区的规划、工业建筑的设计应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先行的原则。尽量保护原有地形地貌,符合城市规划的要求。即使规划必须改变原有的地形地貌,也要尽量不去改变原有的地形走势,最大限度的保护生态环境。有的工业厂区原有地貌较好,有着良好的植被和林木。众所周知,成片的乔木与相同面积的草坪相比,它们的制氧能力相差20倍以上。所以在工业建筑的建设过程中,尽量保留原有的良好植被资源,特别是林木资源是十分必要的。

4注重细部设计

好的工业建筑设计应该考虑参观者的动线和感受,应是关心社会、展现美、注重创意、爱护环境的综合设计,这样的工业建筑设计可以带给更多人启迪和教育。因此在细节设计上必须多加考虑和斟酌。

4.1建筑室外环境的细部设计

路易斯•康曾说过:“你不能将一栋建筑放在与其所处环境完全没有呼应的场地中,永远应该想办法使它们互相产生联系”。工业建筑要考虑与城市的关系,外部空间应该放置于周边的大环境中去考虑,结合周边的建筑、交通、文化等因素,美化并充分利用室外空间环境。工业建筑厂区的总图布局在规划设计上一般更加注重合理的分区,便捷的流线。工业建筑的进厂和离厂是一种有规律的活动。因此,工业建筑应该按照这种规律性的活动来对厂区进行规划设计。一般在厂区内的厂前区更加注重企业形象的突出,在绿化和环境设计上已经和公共建筑一样注重品质的要求。厂区主入口,是空间序列的起点,是外部空间设计的重点,按照人流活动规律突出企业文化和形象设计。在生产区注重方便和实用,注重人流和物流分开,道路交通合理方便。对于工业建筑单体的外部立面应该考虑与周边建筑协调,有利于企业文化的突出和可识别性,从将建筑分为结构和表皮的角度,传统视角我们仅仅满足结构,而当前更加注重建筑的表皮。另外,厂区边界如围墙、大门等与城市街道直接相连,在设计中应力求协调、美观。

4.2建筑室内空间的细部设计

室内设计是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所处环境和相应标准,运用物质技术手段和建筑设计原理,创造功能合理、舒适优美、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环境。既能够满足相应的功能要求,同时也反映了建筑风格、环境气氛和地域特征等因素。工业建筑的室内空间可以粗略的分为生产区室内设计和辅助区的室内设计。辅助区的室内设计已经和公共建筑十分类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更加注重人性关怀。因此很多企业给设计师提出同一问题,设计应该更多地关注在辅助区的室内设计中传达企业文化和艺术价值。对这类建筑来讲,空间处理主要集中在中央入口大厅和电梯厅等交通位置和内部办公空间。入口大厅及中庭空间等交通位置人流量大,同时也为使用者提供洽谈、交流的场所,所以是辅助空间建筑设计的重点。将办公、会议和休息等空间在细节上精心设计,重点处理门厅、走廊等细部共享空间,减少人们长时间工作带来的紧张感和压抑感,让工业生产的人们得到身心的放松和休息。在建筑内部插入内院、中庭、回廊、庭院等空间,可增加人们融入自然的感觉。这些空间的营造,既有建筑功能要求,又有建筑艺术要求。比如在建筑室内和室外空间上采用台地、下沉广场等微景观处理手法,起到隔声降噪的目的;在内部空间上,多引用建筑色彩学的方法,达到提升建筑品质和愉悦身心的目的。用舒适的环境提高工作的积极性,提高了企业形象。这些都是现代工业建筑新的发展方向。生产区的室内设计常常受到工业建筑的性质影响,如空间大小、温湿度、采光、隔音吸声等影响。这些建筑的室内设计首先要满足这些基本工艺要求。在满足这些基本工艺要求的基础上,工业建筑总体的室内设计更加注重简洁、明快,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注重细节设计,体现人性关怀。从工艺设备的设计布置阶段就要考虑工人的操作和休息等因素。总之,根据具体工业建筑的自身特点,满足工艺要求,是室内空间设计的根本。另一方面,应该充分考虑人性化的特点,满足人的使用要求。同时,建筑师应该和各专业密切配合,提高建筑室内空间的艺术品质。

4.3建筑色彩

建筑的色彩受到建筑功能、地域特点、传统文化、和气候特点等因素的影响。传统工业建筑一般以灰、白等为主,注重保证安全的信息的传达。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审美提高,工业建筑色彩多注重个性的表达,采用醒目颜色,直接用金属表达,增强个性和标识性特点的建筑已经非常普遍。其色彩和公共建筑已经没有明显的界限。而当前更加注重反映高科技的特点,反映科学技术的发达,金属、玻璃、复合材料等新材料层出不穷,材料和色彩在一定程度上引领了建筑色彩的发展。工业建筑的色彩最根本的是尊重整体大的环境,融入其中,注意色彩协调搭配。随着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建筑师一方面应该在实际工程中采用创新技术,另一方面更应该关注安全、适用、绿色等因素,创作出更多具有人文精神和反映时代特点的建筑。

5结语

工业建筑和公共建筑篇6

关键词: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消防问题;应对措施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高层公共建筑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反映了城市经济领域的发展水平与城市发展程度,并且城市中心地带的高层建筑的兴建。但是对于居民建筑或者是普通公共建筑来说,高层建筑结构复杂、建筑面较大、施工人员数量多、导致施工技术与程序也想对复杂。所以,建筑行业对于高层建筑的关注力度也在加强。并且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直接和人民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密切相关,还与社会影响作用较大,其消防安全也是重点课题。根据我国现阶段的高层公共建筑的消防安全现状,对消防安全措施进行分析,减少建筑安全事故的发生。

1.高层公共建筑消防安全的现状及其问题研究

1.1消防设计的不合理性

虽然经过长期的努力,我国的高层建筑消防安全设计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尤其是防火规范的颁布,对于我国的高层公共建筑的消防安全的设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由于对消防安全重视度不够大,设计人员在进行消防设计时存在着一些不合理性的设计,如果在早期施工前没有进行的检查和更改,会造成很严重的不良后果,影响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甚至造成国家经济损失。例如:在高层公共建筑的安全疏散楼梯设计没有满足安全设计标准;消防设备存放处设计不合理或者被占用;建筑幕墙装饰如果处于高温环境,很容易出现破碎现象,导致人员伤亡等。

1.2用室外的消防车道被强制占用

高层公共建筑的防火设计规范中明确指出:每一座高层建筑需要设置环型的消防车道,消防车道宽度应该大于4米,在消防车道4米范围之内不允许设置任何障碍物。消防手册中也明确规定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出入口的一侧应该设置一定宽度扑救现场,方便消防工作进行。高层建筑室外消防安全环境的严格性主要是因为高层建筑本身性质决定的,其层数多、占地面积大、体量大、其容量也较大,如果发生火灾事故,应该提供方便的、宽敞的、可供消防栓施救的室外现场,不但满足了3辆以上消防车辆安全规定,使消防救援工作顺利的开展,同时提供了消防疏散场地,避免二次人员伤亡。

1.3消防安全设备配备和维护问题

高层公共建筑中都应该配备消防设施,如下:自动喷淋系统、防火卷帘系统、排烟系统、火灾报警系统以及消防栓等。但是有些建筑开发商在施工建设中,片面的追求高收益,从而在高层公共建筑消防系统建设中所建消防配置、消防投入后无人管理导致消防设施的老化、设施配置不符合安全指标等。

1.4消防安全制度相对落后

我国大部分的高层公共建筑属于多产权的建筑,产权所有人对于消防安全问题上会出现一些责任制度划分不清晰的问题,因此,导致消防安全措施不能够正常落实。高层公共建筑中使用的消防安全措施和基本维护工作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性,专业技术人员才具备这种操作技能和相关知识,但是大多数高层建筑没有配置相应的消防技术管理人员。并且高层公共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也不完善,或虽然有相应的管理制度,但是没有得到真正的执行效果,如果发生消防安全事故,会严重威胁到人民的生命健康与财产安全。

1.5高层公共建筑的施工质量问题

由于国家和政府大力扶持现代化城市建筑,因此,我国的房地产事业日益壮大。但是由于建筑开发企业水平具有很大的差异化,尤其是那些片面追求高利润,护士建筑施工质量的企业。很多高层建筑是由私人承包完成的,建筑施工的技术工人、管理人员都无法达到建筑高层建筑施工的标准,高层公共建筑的消防安全施工也不能达到其相应的技术标准,专业技能较差,会给建筑工程埋下很大的安全隐患。

2.高层公共建筑火灾特点

2.1火势蔓延较快

在高层公共建筑张楼梯间、管道井、电梯井、风道和电缆井等竖向的井道设施较多,消防隔离处理不恰当,一旦发生火灾,会成为火势蔓延的“得力助手”,特别是在图书馆、综合办公楼、高级宾馆等高层公共建筑中,室内范围可燃性物品较多,会增加火势蔓延程度和速度。根据标准测定下的结果显示:在发生火灾的初期阶段,由于对流空气,会在水平方向上的延期开始以0.3米/秒的速度开始扩散,在火灾发生的猛烈燃烧阶段,各个管井内部的烟气速度会达到3到4米/秒。在高层建筑中回收单风速和气压的影响,火势和蔓延速度都会有所增加,会使整个高层建筑处于立体火场中。

2.2消防难度大

由于高层公共建筑一般在几十米以上,位置处于城市的中心或者是繁华地带,一旦发生火灾会使周围范围内交通造成阻碍,直接影响了消防车的通行,从而削弱了消防效果。并且,高层公共建筑的扑救现场受热辐射强,其火势蔓延较快,用水量也较大等,在消防车使用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这些因素会给高层公共建筑消防带来很大的难度。

2.3人员疏散难度加大

高层公共建筑的垂直疏散距离比较远,需要长时间的疏散,并且高层建筑内部的人员较多,并且疏散设施较少因素的限制,火势和烟气蔓延方向与通道一样,增加了疏散难度,疏散危险性也较大。这种情况下,人们如果没有及时的从高层建筑中逃出,很容易在慌乱中发生各种不安全事故。

3.高层公共建筑消防安全对策

3.1高层公共建筑消防方案的设计

根据高层公共建筑特点,设计和制定出符合实际消防救援的方案措施,并且其相关人员要尽职尽责。高层公共建筑中人员较多,有条件的建筑施工企业和场所管理者应该保障高层建筑的室外消防车道不被占用,坚持“消防社会化”的原则进行安全保护,与街道、派出所和执法部门等统一联合对建筑室内、室外进行检查与整顿。如果条件不允许,也应该制定相应疏通方案,从而确保消防车辆在火灾发生时的正常通畅。

3.2消防意识与责任教育的加强

有些单位的领导人员消防意识较为淡薄,消防控制值班室的人员与消防作业人员的责任心不强,因此,根据企业规模进行定期的组织安排,对管理人员和消防人员进行相关的法律法规教育,从而增强每个人的消防责任意识,明确不重视消防安全导致的不良后果,并且还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等。有条件的企业应该定期组织消防人员进行消防技能培训,提高消防自救与组织报警能力,真正落实消防安全制度与责任制度。

3.3加强消防设施监督管理

消防执法部门针对高层公共建筑消防设施安全性进行普查,对其消防负责人进行安全培训与技能培训。消防部门根据需要提供一些消防服务,帮助高层公共建筑消防责任单位制定和落实消防设施的监督、监测、管理工作的相关责任制度,并且定期的对各个单位的消防设施的检测人员提供专业技能培训,提供最新的消防设施检测信息,从根本上削弱不安全因素。

结束语

高层公共建筑不断发展背景下,需要认真落实建筑消防的安全工作。通过全社会的关注与支持,共同努力提高高层公共建筑消防安全性,从根本上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给人们更多的便利。

参考文献:

[1]张鸿鹤.高层公共建筑消防安全现状及对策[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8(12-15).

工业建筑和公共建筑篇7

当前我国的建筑行业正在处于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重要阶段,建设生态的高层公共建筑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可以实现人工与自然相互协调,进入良性循环,将建筑空间和建筑环境有机的统一。本文通过了解高层建筑在我国的发展现状,进一步分析生态设计高层公共建筑的意义和基本的的措施,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有效措施。

关键词:

高层公共建筑;生态设计;环境;绿化

高层公共建筑是现代社会所独有的,非历史传承性的建筑。高层公共建筑的建设容易影响城市的环境和交通,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不便,比如高层公共建筑一般使用的都是玻璃幕墙,容易发生互相遮挡的问题,并且作为大型的办公区,安装空调等设备是必不可少的,而空调的散热很容易引发热岛效应等等[1]。因此对高层公共建筑进行生态设计是当今建筑行业设计发展的趋势。

1高层公共建筑的生态设计意义

1.1生态设计高层公共建筑的基本理念在高层公共建筑的设计过程中,主要需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生态设计基本理念:建筑的舒适性;建筑与自然的关系及自我调节。

1.2生态设计高层公共建筑的必要性对高层公共建筑进行生态设计对我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现实意义。满足我国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要求和实现节能高效的设计要求,与此同时对城市的环保工作具有促进作用,减小高层公共建筑对人们生活和工作产生的不利影响,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指数。随着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和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高层公共建筑的设计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面对我国日益严重的环境破坏问题,生态设计的需求越来越明显的在高层公共建筑的设计上体现出来。

2高层公共建筑的生态设计方法分析

2.1能源资源的利用能源资源的减少和浪费成为了大家一直关注的话题。生态建筑设计的首要原理就是为了在经济和科学不断发展进步的同时,可以保证与环境的和谐,实现共赢的目标。减少污染就必须最大限度的进行能源资源的利用,许多的废弃物垃圾也可以成为有用资源被再次利用。在高层公共建筑的建设过程中,很多的设计师在对高层公共建筑物的设计过程中,都是在一味的追求发展,而没有在长远的角度上进行的思考,导致许多高层公共建筑的材料使用率低,使用寿命短,没过多久就会因为不再符合建筑的需要而被丢弃。因此,在高层公共建筑的生态设计时应该首先确定其建造的必要性,掌握建筑环境的资料,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使能源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这也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减少对资源能源的浪费和过度的开采,进而保护环境,减少垃圾等污染环境的东西的生成[2]。

2.2生态建材生态建材是指在加工、制造、使用、废弃和再生过程中具有最低环境负面影响、最大使用功能的人类所需要得一系列新型建筑材。在严峻的环境问题面前,生态环境的破坏已经成为人类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资源的不断地开采,我们所拥有的资源越来越少,为了我们以后的发展,我们现在必须转变发展观念,珍惜所有的资源,爱护环境,尝试着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建材的使用就是这一改变的明显体现,尤其是在高层公共建筑这种大型建筑物的建设,必须在从长远利益的角度考虑,既满足了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又可以为日后我们的子孙留下更多的可用资源,换而言之就是生态建材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使用节能环保无污染的建筑材料,在一定程度也是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减少建筑材料污染对人们的健康带来的损害。

2.3健康舒适对高层公共建筑进行生态设计最直接的目的就是为了广大人民群众以后的生活和工作可以更加的健康舒适,所以生态建筑的设计必须要注重保证健康舒适。所以从高层公共建筑的实用性考虑,必须体现对用户的关怀,带来更多的便利。生态建筑的设计应该要注重居民与大自然之间的互动,让居民可以更多的亲近大自然,生活在一个健康舒适、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建筑物中学习生活和工作。生态设计对于传统建筑设计来说,是一种全新的改变,在许多方面都有巨大的进步,是将建筑与社会发展的现状相结合的一种设计,将会更加的健康舒适。作为建筑最重要的就是房间的采光和室内的温度,所以要最大限度的保证高层公共建筑的室内有一定的温度和湿度,创造良好的视觉环境及声觉环境,使人们可以生活的更加健康舒适。

2.4绿化绿化是每个生态建筑甚至于建筑物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不仅可以改善我们生活居住的环境,为我们的娱乐休闲活动提供便利,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还可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提高空气质量,使人们的居住环境更加的原生态更加的贴近自然。在高层公共建筑的生设计方案中绿化部分更多的是注重贴近自然和低碳环保,而不是花大量的资金去做一些毫无意义的所谓的很有创意的绿化。例如:把不适合本地生长的植物栽植在该地区,把花草剪成各种奇怪的形状,然后花很多的钱在这些上面去维护它们。在进行绿化建设时必须考虑建筑周围环境对热,光,水,等因素的影响,充分考虑绿化布局及配置,充分利用起每一寸土地,减少浪费。

2.5节能节能、高效、安全是现在我国各行业发展的首要要求,在建筑物可以满足居住学习工作的理性需求上,也应该努力争取使用的能源物质最少,减少超量的能源物质的浪费,不增加一些对建筑结构与功能毫无意义的建造。尽可能的使用一些人工与天然材质去表现人文艺术。所以,在高层公共建筑的生态设计时应该要遵守节能的首要原则,在相关能源的选材方面,尽可能使用可再生资源和无污染能源。比如在房顶可以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利用风能进行一些常规的风干工作等,这些资源都是无污然无排放的资源,满足可持续利用的生态方法。

3结束语

高层公共建筑生态设计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系统工程,是降低建筑能耗和提高建筑质量的重要举措,任重而道远。当前我们对高层公共建筑的生态设计研究还比较薄弱,需要设计人员通过不断地的学习和技术经验总结来提高自身的设计水平,掌握设计基本原则,不断实践生态发展的要求,进一步促进我国建筑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曹丽新.浅谈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7):172.

工业建筑和公共建筑篇8

关键词:大型公共建筑;低成本运行;节能措施

因为人们生活的需求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大型公共建筑物在不断的增多,大型公共建筑物的建设解决了人们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但是与此同时,大型公共建筑物的耗能和成本也在不断的加大。就目前来说,我国的能源消耗处于十分紧张的局面,因此大型建筑物必须要实现低能耗的运行,一定要采取节能的措施和方法,降低大型建筑物的运行成本,达到节约资源和财产的目的。这不仅可以使大型建筑的能效水平得到提高,还可以促进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有利于保护环境,建设生态型社会。

1大型建筑物低成本运行节能存在的问题

1.1管理人员的理念落后

在我国现在的发展阶段,人们对大型公共建筑的低成本运行重视的程度不够,有一些大型的公共建筑物只注重于为用户提供好的服务以及高科技的软硬件设施,以此来吸引更多的租客,比如说:一些大型的酒店以及办公写字楼等。一些物业管理的人员只会对建筑的营业额还有利润进行关注,从而忽视了建筑的节能环节的工作。不仅如此,还有的大型建筑为了降低建筑的成本不会对建筑物进行节能系统的构建,或者是节能系统的建设不够完善,导致其不能长时间使用,还要进行维修,这样都不利于大型建筑物的低成本运行。

1.2节能外包服务少

在大型公共建筑之中的节能外包服务少,外包节能的服务还停留在保安、保洁、还有绿化这些以前就有的方面里,仅仅是对大型公共建筑外表能看的到的东西进行服务,比如,保持卫生的清洁,对建筑物的园林进行绿化修剪啦,或者是对大型公共建筑无的设备进修维修等简单的环节处理,并没有深入到内部,没有对大型公共建筑物进行节能降低成本方面的服务,使大型公共建筑物的低成本运行不能得到重视。

1.3专业技术人员的流动性大,基础较低

对于大型公共建筑物的低成本运行进行操作的人员具有很大的流动性,他们总是在换工作,刚熟悉工作的流程就跳槽走人了,而新来的人员又不知道工作的流程,不能很好地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而且这些人员的管理基础都不是很高,对一些大型公共建筑物的内部结构也不是了解的很详细,在遇到问题时不能及时准确的对其进行解决。

2大型公共建筑低成本运行节能的措施

2.1大型公共建筑空调系统低成本运行节能的措施

对于空调系统的节能措施我们可以采用两种方法:

2.1.1制度方面的节能。政府要制定一项相关的政策,推动大型建筑节能的发展,大型公共建筑的耗能要有相应的标准,大力宣传节能减排的观念,鼓励大型公共建筑进行节能设施的开发与建设,鼓励租客使用节能的新产品,减少高耗能系统的使用情况。还要对不同的地区制定不同的制度和准则,规范大型公共建筑空调的使用情况,还要对建筑里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与训练,要提醒他们注意节能,尽量少使用空调系统。

2.1.2技术方面的节能。要对大型公共建筑物的空调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让大型公共建筑物的空调管理人员能够掌握科学的工作和管理方法,并且熟练的使用节能的技术,要对空调运行时的参数进行合理的设置,使空调的冷热源以及水系统实现节能的运行。

2.2大型公共建筑给水排水系统的低成本运行节能措施

在大型的公共建筑物中给水排水系统是主要的耗能系统,我们一定要对其进行改善,这不仅可以实现建筑物的低成本运行,还可以节约水资源。在大型的公共建筑中对给水排水系统的节能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1)更换建筑物的节水器具。将大型公共建筑物的节水器具进行更换,比如安装节水型的抽水马桶以及需要感应才能出水的水龙头,在淋浴时也要进行节水型淋浴喷头的安装,使建筑物的用水量减少,这是大型建筑物节约水资源的最有效也是最直接的方法;(2)就是改善冷却水节水技术。在一个大型的公共建筑物里用水量是非常巨大的,当然在一个用水系统中也会有水资源浪费的现象,我们可以将水资源运行过程中的蒸发现象排除在外,然后在冷却塔的下面安装挡水板,这样就可以防止水资源的飞溅了,起到了节水的目的。

2.3大型公共建筑物照明系统的成本运行节能措施

2.3.1减少配电线路的损耗。在安装建筑物的配电线路时一定要减少对其的损耗,安装的路线尽量采用直线安装,减少导线的使用长度,要尽量保证供电线路的距离缩小到最短,也可以将多个照明线路集中在一条线路之中,但是一定要保证用电的安全,在不同的季节采用不同的照明方式,比如冬季时,照明时间可以提前一些,夏季就可以晚一些,这样也可以节约用电。

2.3.2提高系统的功率因素。要将照明系统的功率提高,因为功率低不仅会使电功率的有效利用降低,还会对电路的传输系统产生破坏,损耗电能的运输,也会让电路系统出现问题,增加电路系统建设的成本,不能有好的经济效益。

2.4大型公共建筑物办公设备的低成本运行节能措施

大型公共建筑物的办公设备包括一些电力设备、电梯设备以及其他一些设备。

2.4.1我们要安装好的电力设备,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大型建筑物的办公用电量,可以节约能源资源。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还可以减少有污染物质的排放,保护办公的空气和环境。

2.4.2对电梯进行节能的改善,要改善电梯的运行速度,或者是对电梯的耗电量进行改进,为电梯安装变频调速器,这样就可以很好地控制电梯的速度了,可以减少电梯的耗电量,还可以减少电梯的摩擦和损坏现象,使电梯的使用年限延长,节约维修的成本,减少耗电量。

2.4.3手扶梯的节能控制。要在大型公共建筑的手扶梯的入口地点安装一个感应器,使它只有在有人乘坐的情况下才会运动,没有人的时候就会停止,这样也能降低运行的成本,减少耗能,也可以使手扶梯损坏的情况减少。

3结语

大型的公共建筑投入使用后,运行的成本高,所要使用的能耗也是非常巨大的,这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通过对大型公共建筑低成本运行节能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改善这些情况的方法,从而得到使建筑物低成本运行节能的措施,可以为大型公共建筑的建设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曾德珩,刘贵文,林学山.公共建筑节能改造中的经济性指标的评价与应用――基于《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范》[J].建筑经济,2010(08).

工业建筑和公共建筑篇9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高层、地下建筑消防安全管理适用本规定。本市行政区域内符合城乡规划要求,依法取得城市规划建设合法手续建设的高层、地下建筑应依法向消防部门申报消防审核备案和验收。

第三条高层、地下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工作方针,立足自防自救的原则,实行严格和科学的管理。

第四条各级公安机关依法对全市行政区域内高层、地下建筑的消防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各级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公安派出所负责具体实施。

第五条城乡规划、建设、房产、工商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依法做好高层、地下建筑的消防工作,市、县公安机关应与上述政府职能部门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对不符合城镇消防专项规划的建设项目,不予办理规划手续。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消防设计依法应当经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审核的高层、地下建筑工程而未经审核或审核不合格的,不予施工许可;对工程竣工依法应当经公安机关消防机构验收的高层、地下建筑工程未经消防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不予办理竣工验收备案。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物业服务企业的消防安全防范服务质量作为对物业管理活动进行监督管理的重要内容;指导高层、地下建筑业主使用专项维修资金对物业管理区域内的共用消防设施进行维修、更新和有效管理,确保完好有效。工商行政主管部门对高层、地下建筑内未经消防安全检查或者经检查不符合消防安全条件的公共娱乐场所,不予办理工商登记注册手续。

第六条高层、地下建筑的建设单位依法应当对下列消防工作负责,对其行为依法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一)新建、扩建、改建高层、地下建筑(含装修工程)工程,其建设单位依法应当报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消防设计审核和备案,未经审核或审核、备案抽查不合格;

(二)依法应当经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消防验收,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而交付使用的;

(三)依法应当经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竣工验收备案,未经备案或备案抽查不合格而交付使用的。

第七条高层、地下建筑工程的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应依法履行法定职责,分别对高层、地下建筑工程消防安全负责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第八条高层、地下建筑施工现场防火应统一管理。实行工程总承包的项目,应由总承包单位负责施工现场的防火;未实行工程总承包的项目,应由建设单位负责施工现场的防火。施工现场的其他单位应承担合同约定的防火责任和义务,工程监理单位应负责对施工现场防火实施全程监理。施工现场的防火责任单位应制订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管理办法,落实相关消防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施工过程中,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人员应对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和消防安全状况进行检查。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对高层、地下建筑进行局部改建、扩建或者装修时,应当与施工单位明确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责任;没有明确的、消防安全由双方共同负责。

第九条高层、地下建筑业主是高层、地下建筑消防安全的责任人,履行下列消防安全义务:

(一)制定和遵守公共消防安全管理规约;

(二)及时落实火灾隐患整改措施,承担整改所需资金;

(三)委托担负物业管理服务的企业或另行约定的机构组织担任高层、地下建筑管理人,对物业管理区域内的公共消防安全实施统一管理;

(四)不得设置危害高层、地下建筑公共消防安全的生产、生活、经营性场所或者库房;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消防安全责任。

依法投入使用的高层、地下建筑,其专有部分的消防安全由业主负责,共有部分的消防安全由所有业主共同负责。

第十条高层、地下建筑业主、使用人(承租人)在使用、管理范围内履行消防安全义务,维护公共消防安全。高层、地下建筑业主与使用人(承租人)应对建筑消防安全责任应有明确约定,对共用的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建筑消防设施、消防车道、火灾隐患的整改落实、消防安全管理机构组织、消防宣传教育等事项作出约定,并实行统一管理。对存在火灾隐患高层、地下建筑的业主、使用人(承租人)和高层、地下建筑管理人必须采取措施消除隐患。

第十一条高层、地下建筑业主或者使用人(承租人)将住宅改建为宾馆、餐饮等经营性场所或者库房的必须符合法律法规和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

第十二条高层、地下建筑投入使用后,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均不得擅自改变消防安全设计。广告牌、雨篷等外墙设施不得妨碍消防排烟和火灾扑救。任何单位和个人应当确保疏散通道、楼梯、出口等安全疏散设施通畅。消防车道、消防扑救场地应当设置明显标志,不得擅自改变用途或者设置障碍物。

第十三条高层、地下建筑业主委托给物业服务企业统一管理消防安全的,由物业服务企业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物业服务合同的约定承担物业管理区域内的消防安全责任。物业服务企业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责任:

(一)制定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组织防火巡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

(二)定期组织共用消防设施的维护保养,确保完好有效;

(三)组织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

(四)制订预防火灾、灭火扑救和应急疏散的方案,并开展灭火扑救和应急疏散的演练;

(五)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畅通;

(六)劝阻、制止业主或者使用人影响消防安全的行为,并及时报告辖区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或者公安派出所;

(七)妥善保管高层、地下建筑消防档案资料;

(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消防安全责任。

第十四条没有物业管理的高层、地下建筑,业主或者使用人(承租人)应当就共有部分的消防安全责任进行约定,落实消防安全责任。

第十五条高层、地下建筑内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等使用单位以及公众聚集场所的经营者应当建立并落实消防安全培训制度,明确机构和人员,保障教育培训工作经费,按照下列办法对所属员工进行消防安全教育培训:

(一)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

(二)对新上岗和进入新岗位的职工进行上岗前消防安全培训;

(三)对在岗职工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消防安全培训。

第十六条高层、地下建筑内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等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专兼职消防管理人员、物业服务企业从业人员和公众聚集场所从业人员等重点岗位人员应当定期参加消防安全培训。

第十七条高层、地下建筑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培训的主要内容应包括:

(一)国家消防工作方针、政策;

(二)消防法律法规;

(三)火灾预防知识;

(四)火灾扑救、人员疏散逃生和自救互救知识;

(五)其他应当教育培训的内容。

第十八条高层、地下建筑消防控制室必须实行专人值班、专人负责制度。消防控制室自动消防系统操作人员必须经消防专业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

第十九条高层、地下建筑内的公众聚集场所经营者应当在经营场所内开展下列消防宣传工作:

(一)在出入口、电梯口、防火门等醒目位置设置提示火灾危险性、安全逃生路线、安全出口、消防设施器材使用方法的明显标志和警示标语;

(二)编印消防安全宣传资料供公众取阅;

(三)利用广播、视频、公告栏等媒介宣传消防安全知识。

第二十条各类学校必须每学期举办一次高层、地下建筑消防安全专题教育,开设消防安全教育栏目。

第二十一条高层、地下建筑管理人应当对其建筑消防设施每年至少委托具备消防设施检测资质或资格的消防技术服务机构进行一次全面检测并建立检测档案,对故障或者损坏的消防设施应当及时维修,检测报告应当及时报辖区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备案,需要暂时停用消防设施的,高层、地下建筑管理人应当采取有效补救措施确保消防安全;停用消防设施超过24小时的应当报告辖区公安机关消防机构。

第二十二条对依法投入使用的高层、地下建筑,整改业主共有部分火灾隐患或者维修共用消防设施的费用,在保修期内的由建设单位承担。保修期满后,业主与使用人(承租人)及高层、地下建筑管理人有约定的,从其约定;没有约定的,从专项维修资金中列支;没有约定且没有收取专项维修资金的,按照业主各自专有部分占建筑总面积的比例收支。

第二十三条发生危及高层、地下建筑消防安全的紧急情况,需要立即对共用部位消防设施设备进行维修、更新和改造的,应当立即进行。建筑业主、使用人(承租人)、物业服务企业就共用部位消防设施无约定,致使维修、更新、改造资金难以落实的,市、区(县)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可以组织代修,维修费用从相关业主专项维修资金分户帐中列支。涉及已售公有住房的,从公有住房专项维修资金中列支。

第二十四条高层、地下建筑内用火安全管理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不得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场所吸烟或者使用明火;

(二)不得在商店、公共娱乐场所营业期间动火施工;

(三)不得在人员密集场所使用明火照明或者取暖;

(四)不得燃放烟花爆竹(包括冷烟花)。

第二十五条高层、地下建筑管理人应当对管理的高层、地下建筑逐栋制定并落实预防火灾、灭火扑救和应急疏散的方案,其主要内容是:

(一)高层、地下建筑的基本情况;

(二)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

(三)共用消防设施的维护保养;

(四)防火巡查和火灾隐患整改;

(五)消防宣传教育;

(六)报警和接警处置程序;

(七)确定灭火行动、通信联络、疏散引导、防火救护等人员分工;

(八)应急疏散的组织程序和措施;

(九)扑救初期火灾的程序和措施;

(十)通信联络、安全防护救护的程序和措施。

第二十六条高层、地下建筑管理人应当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演练时,应当设置明显标识,并事先告知演练范围内的人员,演练后及时修订、完善方案。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指导和监督预防火灾、灭火扑救和应急疏散方案的制定和落实。

第二十七条高层、地下建筑管理人应当开展防火巡查、检查。高层、地下建筑内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等单位应当至少每季度开展一次防火检查,重点单位或者人员密集场所应当坚持组织每日防火巡查。高层、地下建筑内的公众聚集场所在营业期间应当至少每2小时开展一次防火巡查,营业结束时应当对营业现场进行检查。高层、地下建筑内的医院、养老院、寄宿制的学校、托儿所、幼儿园还应当加强夜间防火巡查;其他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可以结合实际,组织夜间防火巡查。

第二十八条设置于高层、地下建筑的宾馆及公共娱乐场所、幼儿园、养老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内应当配备手电筒、防烟面具等逃生器材。场所员工服务人员必须经消防安全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应普遍达到“懂基本消防常识、懂消防设施器材使用方法、懂逃生自救技能,会查改火灾隐患、会扑救初起火灾、会组织人员疏散”的要求。倡导配备缓降器、软梯、救生袋和防毒面具等避难救生设施,在安全出口处安装单向防火型报警疏散门锁装置。

第二十九条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对检查发现的高层、地下建筑公共安全重大火灾隐患应当立即通知有关单位或者个人整改,并函告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单位或者个人,及时向社会公告,提示公众注意消防安全。

第三十条对违反本办法的行为,公安、规划、建设、房地产、工商等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相应责任单位和个人给予行政处罚或者采取行政强制措施。

第三十一条高层、地下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人发现高层、地下建筑业主、使用人(承租人)影响消防安全的行为,应及时提出警告并进行劝阻,对已形成的火灾隐患应向业主提出具体的整改意见,落实整改措施,消除火灾隐患。对业主、使用人(承租人)拒不整改火灾隐患的,应向辖区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或者公安派出所报告,由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和单位依法作出处理。

工业建筑和公共建筑篇10

于延强

烟台中粮博瑞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山东烟台264000

摘要:按照相关数据分析得出,我国公共建筑单位建筑面积的耗电量是居住建筑的5~10倍,是建筑能源消耗的高密度领域。由于公共建筑的主体功能、各设

备系统复杂,其运行节能管理相对比较复杂,影响因素较多,其中使用者和物业管理方的运行能耗管理水平影响较为突出。因此,这类建筑能源浪费现象较严

重,具有巨大的节能潜力,必须依靠节能管理手段来实现公共建筑智能化的节能运行。下面就对公共建筑智能化工程与建筑节能进行分析,希望可供相关从业

者的参考借鉴。

关键词:公共建筑;智能化工程;节能施工

1影响公共建筑节能运行的制约因素

1.1公共建筑节能存在的关键问题

有研究表明,上海办公楼建筑能耗一般在120kwh/(m2a)的水平,北

京市办公楼建筑一般在l00kwh/(m2a)的水平,相比于气候条件大致相当

的日本同类建筑,能耗要比日本的高出将近40%。由于大型公共建筑的建

筑面积较大、功能复杂而且各种设备多,其运行节能管理相对比较复杂,

节能潜力巨大。关于目前建筑节能运行管理方面存在的关键问题包括如下

几类主流观点。建筑节能存在问题的关键是行业相关政策法规不完美,执

行不力等,具体表现在:强制性节能政策缺失,经济激励政策缺失以及强

制性政策执行力度不够,建筑节能是一个市场机制部分失灵的领域,单靠

市场调节机制不能全面推动建筑节能工作,它需要政府引导并采取强制行

政手段。目前我国公共建筑运行节能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公共建筑各利

益主体节能意识不高,公共建筑节能运行管理不力;建议设置必要的运行

管理的主体物业管理从业门槛,提高从业人员的建筑节能运行管理水平。

1.2公共建筑中央空调节能制约因素

根据我国当前建筑能耗以采暖和空调能耗为主的实际情况,因此大型

公共建筑节能的重点应放在采暖和降温能耗上。综合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结

论,建筑中央空调节能存在的问题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设计问题,不

合理的建筑设计与建筑通风导致空调冷量过高。(2)空调设备系统问题,

不合理的系统和设备选型以及运行方式,导致空调系统效率过低。(3)围

护结构问题,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越好,即传热系数越小,辐射透过率

越低等,冷热耗量越小。(4)运行管理和使用习惯问题,不合理的运行制

度导致空调系统的运行时间过长,如下班不停止运行,不需要时仍继续使

用等原因造成极大的浪费。(5)自动控制水平,一般大型建筑的空调、电

梯、照明等群控、智能化程度不全、不精,影响能源的使用效率。

2公共建筑节能运行管理的措施

2.1业主方节能管理策略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建筑节能既得利益方能主动实施节能措施和加

强运行管理,而没有利益方节能管理工作就缺少了长期的生命力。因此,

探讨参与各方合作机制和收费模式,平衡利益关系就显得相当重要。建筑

类型繁多,但收费模式有一定的规律可寻,笔者建议如下固定租金+直接收

费模式。

(1)固定租金——含公共能耗费用(公共照明、电梯、空调等)。

(2)各用户独立的能耗费用——如用户的办公用电、用户的照明用

电等。

具体解释:空调能耗、电梯、公共照明能耗等直接收费不现实,采用

含在租金中由业主、物业统一支出管理的方式;另外,用户直接使用、可

独立控制的办公用电、照明用电等能耗费用,采用直接计量收费的方式。

该模式可以激励业主和用户的节能主动性。如果建筑运行管理由物业

管理公司负责,则需要采取措施来激发物业管理公司的节能积极性。通过

有效监控来约束物业管理的节能管理行为,或者依靠节能收益分担机制来

激励物业管理公司进而达到节能的目的。

2.2物业公司的节能管理工作

采取能耗分项计量,把不同系统的能耗分开(如电能、燃料、热能和

冷量等),以落实节能责任人,有利于节能管理的开展,提高节能积极性。

条件允许的还应实时地采集能耗分项计量结果,分析各系统能耗进行有效

的监控、审计和诊断,了解各设备用能情况,实现动态控制,充分挖掘节

能潜力。节能管理工作实际中,应多注意以下几点。

(1)照明系统的节能运行管理除节能灯具的使用外,更重要的一点在

于节约,即减少不必要的开启时间和照明强度。合理降低公共区域照明密

度,合理控制照明时间,制定严格的公共区域照明时间表,严禁“长明灯”

现象。改造旧的、高耗能的照明设备,采用照度控制、感应控制等技术手

段,减少照明能耗的浪费。

(2)大型公共建筑多采用集中空调系统,由于其具有设备多、结构复

杂、用能集中等特点,就加强对它的节能运行管理,提高运行管理人员的

操作技术水平,掌握实用的节能技术。根据积累的运行数据,如供回水温

度、压力、新风、回风的温度等,调整出适合本建筑的运行参数,达到节

约目的。

2.3使用方的行为节能管理

加强节能制度和行政法规建设,约束使用者浪费行为,加强使用者节

能意识建设。在美国各级政府机构通过行政制度和法规强制要求加强节能

工作,而且白宫以身作则,制定了详细的白宫节能计划,通过实施下述节

能措施,估计能降低能耗3%~5%。具体措施如下:(1)为所有会议室的

灯装上自控开关。(2)离开办公室时关掉窗户和空调设备的自动调温器,

以及照明设备。(3)当室内照度已经足够时,不再使用更大功率的照明设

备。(4)每天坚持在工作完成时关掉显示器,关掉计算机。(5)所有建筑

物外景照明在天黑后再打开。(6)除非空调不能满足要求,杜绝使用移动

式采暖设备。(7)在工作、旅行或其他活动完毕后,关掉公共场所的照明

设备。(8)关灯,拉下遮阳设备,关上未使用房间的门。(9)将热水器的

温度设置为大约105℃。(10)关上不需要打开的窗户。

总之,使用者的行为直接影响能耗数据的大小,因此控制使用者的行

为节能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而且不用任何成本就可以实现节能目的。

3打造绿色建筑的措施

3.1绿色建筑应因地制宜

无论从建筑物的朝向、布局到其周边的交通组织,都应充分尊重当地

的自然地貌和气候条件,最大限度地保护并融入原有的生态环境。如果说

合理的选址和有效的规划为造就绿色建筑奠定了基础,对建筑物内外多层

面的精心设计则是支持绿色建筑的骨架。在建筑体形和空间处理上尽量压

缩交通面积以减少不必要的空间浪费,精心地选择高效且又适应当地经济

承载力的建筑材料和设备。

3.2对环境影响降至最低

绿色建筑在基地选址及规划时要尽量翻新旧建筑,节省资源并减少新

建筑物对环境的影响。详细地评估基地的自然资源,了解基地现有的日照

情况、土壤性质、植物、重要的自然区域等,使建筑物在基地内的位置应

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保存并降低对基地内生态环境的影响,减少道路

及服务区域的面积,避免破坏基地内的湿地、沼泽地。利用基地内的现有

植物,降低西晒、减少冬天的冷风以节省建筑物能源的使用。

3.3尽力节约各种能源

在建筑物设计上要充分利用建筑物的面积,避免资源、能源及经济上

的浪费。但是节能也不是一味的为节能而节能,节能应考虑经济因素。在

建筑设计时应比较建造时的投入和建筑在以后的使用寿命期间取得的经济

效益后,选择适合的节能措施,而不能是毫不思考地把只要是节能的就全

部用于建筑中。

结语:

总而言之,因为我国建筑节能发展较慢,政府在控制好新建住宅和公

共建筑的节能要求的同时,加快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健全监督机构。

针对我国公共建筑智能化能耗浪费严重,节能潜力大的现实情况,需要提

高使用者的节能意识和提高物业管理方的运行能耗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相建波.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技术途径[J].中国房地产业:理论版,2012

(7):313.

[2]资晓琪.深圳市高层综合办公建筑空调节能诊断与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

硕士论文,2007.

[3]王玲,田稳苓,马士宾,等.住宅建筑能耗评估与能效标识制度及其运行

机制的研究[J].建筑科学,2008,24(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