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京剧表演艺术手法十篇京剧表演艺术手法十篇

京剧表演艺术手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29:27

京剧表演艺术手法篇1

关键词:京胡演奏重要复杂流派

京胡是我国民族乐器中的一种拉弦乐器,因其主要用于京剧的伴奏故而得名。其形似二胡但较小,琴筒竹制,直径大约5厘米,一端蒙以蛇皮(现京有蒙化学纤维织品的),张弦两根,按五度关系定弦。演奏时持马尾弓擦音而发音。其音色嘹亮、清脆、刚劲,具有独特的艺术韵味。

京胡在京剧与整个京剧艺术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京胡演奏艺术又是一项全方位、系列化、深层次、高水准的复杂系统工程。具体而言,京胡演奏艺术可以分解为以下三大主要层面进行系统化解读。

一、京胡演奏艺术的重要性

京胡演奏艺术十分重要,这种重要性又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乐队的主奏乐器

京胡是京剧乐队的主奏乐器,就像西洋交响乐队中的首席小提琴一样,它也是京剧乐队的首席乐器,并且与大三弦(又称“京三弦”、“弦子”)、月琴并称京剧乐队的“三大件”,组成主奏乐器组,其中仍以京胡为“领衔乐器”。

(二)名角的左膀右臂

京剧琴师与鼓师,素有京剧名角“左膀右臂”之誉。例如京剧琴师梅雨田与鼓师李奎林(李五),就是京剧名家谭鑫培的“左辅右弼”;京剧琴师李佩卿与鼓师杭子和,也是京剧名家余叔岩的“左右手”。而京剧琴师徐兰沅、王少卿、姜凤山等,均先后为洋剧艺术大师梅兰芳操琴。

可以说,京剧琴师手下的京胡演奏艺术,在整个京剧艺术中,的确功不可没。

(三)演员的指导老师

京胡演奏艺术还是京剧演员吊嗓、唱腔演唱乃至整个表演的指导老师。例如姜凤山就曾经为梅兰芳吊嗓,而京剧青年演员于兰、姜亦珊等,也都拜姜凤山老先生为师,学习“梅派”表演艺术。

(四)流派创造的参与者

京剧琴师以其出众的京胡演奏艺术,成为京剧流派创造的重要参与者。例如徐兰沅就以独特精美的“过门”、“托腔”、“垫头”等演奏技巧,为“梅派”唱腔艺术的创造做出重要贡献。京剧琴师李慕良也以其擅创新腔而为“马(连良)派”唱腔的创造与发展做出许多贡献。京剧琴师杨宝忠,也为“杨(宝森)派”唱腔的创造做出突出贡献……如此等等,不胜枚举。

二、京胡演奏艺术的复杂性

京胡演奏艺术本身,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又可以再细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软系统”

京胡演奏艺术的“软系统”,指的是智力支撑系统与动力保证系统,具体又包括对剧目题材、情节、主题、风格、意蕴等的理解与表现,对人物的思想、感情、性格等的理解与表现,对流派的理解与表现等等。其重中之重,是表现剧中人物特定情境中的特定情感,“以情带声,声情并茂”地演奏,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收到“以情动情”的演奏效果。

(二)“硬系统”

京胡演奏艺术的“硬系统”,指的是技术技巧系统,这也是一个实体工程系统。具体又包括两个小的方面:

1、指法系统。指法指的是左手指的演奏运用方法,包括揉弦、压弦、滑弦、抠弦、压揉、滑音、打音、换把等。

2、弓法系统。弓法指的是右手运弓的方法,包括长弓、分弓、连弓、快弓、换弓、组合弓、抖弓等。

三、京胡演奏艺术的风格

京胡演奏艺术以风格性为亮点与神髓,其中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表现剧种风格。京胡演奏艺术要在总体上表现京剧剧种博大精深的艺术风格。

(二)表现剧目风格。京胡演奏艺术要表现不同剧目的不同艺术风格,如历史题材剧目的古朴风格、现代题材剧目的现代风格、悲剧的悲剧风格、喜剧的喜剧风格等等。

京剧表演艺术手法篇2

   京剧的程式作为一种具象的规范,其形成有深刻的文化原因。它依从的是完整原则,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前到后等等,依据角色、行当的特点要求,进行规范、完整、细致、夸张、美感的系列舞台行动。黑格尔指出:“艺术理想的本质,就在于使外在的现象符合心灵,成为心灵的表现”从“徽班进京”到“同光十三绝”,从“四大名旦”到“四大须生”,京剧发展到今天,凝结了无数艺术家的毕生心血。经过200多年的继承、发展,逐渐形成了观赏性、艺术性高度同一的京剧程式美京剧艺术非常重视外部形式上的表演(即程式化)。

   强调唱念做打舞翻的基本功和表演技巧,强调形式美。每一个动作都是由手、眼、身、发、步五体同步协作进行的。唱、念、做、打,各有各的程式,那么怎样把程式有机地连缀起来呢?这里就有一个起承转合的法则问题:比如动作的最小元素“山膀”,看着可能没有什么,但是要达到形式美,就要有这样一个程序:欲左先右,从腰部启动,然后看手、眼随、上步、拉开、眼向前看、踏步、静心、亮相、睁眼、吸气、闭嘴、吸肚和挺腰这一连串动作,并在动作中,协调。达到浑然一体的视觉效果也就是说,从这样一个小的动作,也要体现出人物的气魄和矫健。否则,如果是没有灵魂驱动的“山膀”,完全是一种形式主义的表现,观众就会感到你自己也不知所云。京剧重视外型的表现,但是必须是“使外在的现象符合心灵的表现”例如武戏演员的“起霸”,就是一组程式动作的组合,在动作的组合顺序上几乎是一样的。在表演中,根据人物的不同特点,就要有不同的程式表现。比如要求《扈家庄》中扈三娘的起霸要表现出人物的骄、娇二气;要求《铁笼山》中姜维的起霸要表现出人物的统帅气魄和智勇双全;《借东风》中赵云的起霸,因为是配演,虽然半个起霸,但是要表现出人物的八面威风而这些不同的人物个性就是要表现在基本相同的。经过千锤百炼的一举一动上,也就是说既要注意外型的塑造。又要使每一个动作表现出人物的潜台词。京剧艺术的美是“美乃是灵魂与自然相一致所产生的结果。”(现代美学家桑塔耶那语)

   二、京剧程式的必要性

   京剧艺术的各个组合中。唱、念、做、打,都有自己的程式因为在京剧舞台上不允许有纯属自然形态的原貌出现。一切生活的自然形态都须按照美的原则予以提炼、概括、夸张、美化。使之成为节奏鲜明、格律严整的技术格式即程式1,并在舞台上表现出来。京剧音乐中的板式、曲牌、锣鼓;念白中的韵白、京白,表演中的身段、手势、步法、工架,武打中的各种套路,以至喜怒哀乐、哭笑惊叹等感情的表现形式等等。无一不是生活中的语言、声调、心理变化和形体动作的格律化,即程式化的表现。其实,世界上各种艺术都与京剧一样存在着程式,没有程式就没有了艺术。程式就像我们写文章时的语汇、词组和成语经过严格的语法规范连缀起来一样,比如中国画家在勾画山水花鸟时的勾勒、泼墨、积墨、皴法、烘托和用色的程序:芭蕾舞在表现各种情感时的大跳、托举、旋转、倒踢紫金冠;歌剧演员在抒发情感时的咏叹调、宣叙调以及演出过程中的序曲、间奏曲、舞曲;电影在表现的特写、近景、中景、远景、蒙太奇、化入、化出和话外音等等一样,如果取消了这些程式,这些艺术也就不能存在了。取消了勾勒和没骨,还有国画吗?取消了足尖动作,还能叫芭蕾舞吗?取消了咏叹调还能叫歌剧吗?取消了蒙太奇和特写镜头,电影还能拍摄吗?取消了西皮二黄的种种板式,还能叫京剧吗?真可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可见,京剧中的程式就像生物中的细胞.物体中的分子与粒子一样是无法分开的。

   三、京剧艺术程式的继承与发展

   京剧是虚实结合的艺术,它的表演在审美特征上是独树一帜的,尤其与西方的写实性的表演是根本不同的比如舞台上没有门,但是演员通过表演,却使观众看到了门的存在。使你必须承认有门:明明没有马,却让你承认有马;没有船,却让你承认有船。京剧丰富的表演程式在表现剧情和刻画人物形象中都是取之不尽的:而运用程式的方式方法也是多变灵活的,只要演员掌握了程式运用中起承转合的法则,按京剧艺术表演的规律进行艺术创作,就会在京剧舞台上创造出更多鲜活的艺术形象,这就是京剧,就是京剧程式化,也是中国戏曲艺术的特征。京剧艺术的一整套艺术程式,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而这套程式无不表现在唱、念、做、打之中,舞台上得其“意”而忘其“形”,观众者知其“形”而解其“意”。所以,京剧是诗,程式是美,是和谐统一的。

   四、京剧舞蹈美的表现手段

   京剧舞蹈是舞蹈艺术中的一种,所以它在总体上也符合舞蹈艺术的特征:“是以经过提炼加工的人体动作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运用舞蹈语言、节奏、表情和构图等多种基本要素,塑造出具有直观性和动态性的舞蹈形象,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样式。”如果说,京剧的舞蹈美以“四功”为展现途径是其“外部关系”的话,那么它以“五法”为表现手段就是“内部关系”,即是血肉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

   京剧表演中的“人体动作”就是“五法”——手、眼、身、法、步。“五法”从头到脚,囊括了人体的各主要部位,各部位的协调舞动,构成了整个京剧舞蹈的语言要素。京剧舞蹈凭借“五法”得以淋漓尽致的完美全面的表现,“五法”作为京剧舞蹈的最佳载体,使二者相互依存,相映生辉。

   五、京剧舞蹈美的审美功能

   从美学的高度来认识京剧舞蹈,具体来说,京剧舞蹈美的审美功能有下列几点:

   1、表现人物。京剧舞蹈的中心任务是表现剧中人物性格、身份、性别、职业、志趣、特长等等。为此,京剧舞蹈也与整个京剧表演艺术的行当化相一致,也分为行当化程式。例如同是“兰花指”,旦角的“兰花指”含蓄优美,而小生的“兰花指”则开放帅美。舞台上的一站一戳,一招一式,不同行当都有各自不同的舞蹈动作与舞蹈造型。可以说,京剧的所有舞蹈动作,都是为表现人物个性,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

   2、表达情感。戏曲被张庚先生称为“剧诗”,具有诗歌的抒情性特点。京剧舞蹈同样以表达剧中人物情感为“最高任务”,以人物的“心动”“情动”驾驭外部的“形动”“律动”,从而做到“舞蹈的人体,是由心灵驾驭的人体;舞蹈的心灵,是由人体外化的心灵。身心一致,表里透明,身体与心灵一起飞翔,这便是舞蹈这种人体艺术所具有的特殊品格。”京剧舞蹈程式有许多就正是专门表达人物情感的。例如“甩发”“跪步”等。京剧舞蹈成为表达人物情感的一种特殊手段,它突破了话剧受生活真实限制的局限,以独有的艺术手段与审美功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京剧表演艺术手法篇3

关键词:京剧舞蹈解析

京剧舞蹈是京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唱腔一起,担起“以歌舞演故事”的重任,在整个京剧表演艺术中,占有“半壁江山”。因此,研究探讨京剧的舞蹈美,对于京剧表演艺术与整个京剧艺术的繁荣与发展,都将大有裨益。

一、京剧舞蹈美的展现途径

京剧舞蹈美,属于视觉艺术形象美,但是在具体表演中,很少有以单纯舞蹈形式出现的(《霸王别姬》中虞姬的剑舞、《天女散花》中天女的绸舞为特例),常见的展现途径是与京剧表演的“四功”——唱、念、做、打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有机统一的整体。也就是说,京剧舞蹈是“化”在“四功”之中,并与之水乳交融、浑然一体的。正如有的戏曲理论家所指出的那样:“京剧是无动不舞,有声必歌。”

例如“唱功戏”《二进宫》《玉堂春》《文昭关》等,看似很少舞蹈动作,但仔细观察分析,演员的一走一站、一看一望、一招一式,一抖袖一转身,一举手一投足,则无不是精湛的舞姿。可以说,京剧的唱功,是与舞蹈节奏韵律同步一体的,即人们常说:“载歌载舞”。再如以做为主的做功戏《乌龙院》《四进士》《拾玉镯》等剧目中,演员的做功也全是舞蹈化了的。而在打功戏(武戏)《虹桥增珠》《闹天宫》《三岔口》等剧目中,就更以舞蹈为主了。www.133229.Com至于在唱、念、做、打并重的《定军山》《南阳关》《扈家庄》等剧目中,舞蹈就更综合在“四功”之中了,无论是“起霸”“走边”“刀舞”“枪舞”,还是“圆场”“翻身”“僵尸”等等,无一不是舞蹈动作。

由此可见,京剧舞蹈以“四功”展现途径,而“四功”也以舞蹈为亮点和神髓。“四功与舞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二、京剧舞蹈美的表现手段

京剧舞蹈是舞蹈艺术中的一种,所以它在总体上也符合舞蹈艺术的特征:“是以经过提炼加工的人体动作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运用舞蹈语言、节奏、表情和构图等多种基本要素,塑造出具有直观性和动态性的舞蹈形象,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样式。”如果说,京剧的舞蹈美以“四功”为展现途径是其“外部关系”的话,那么它以“五法”为表现手段就是“内部关系”,即是血肉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

京剧表演中的“人体动作”就是“五法”——手、眼、身、法、步。“五法”从头到脚,囊括了人体的各主要部位,各部位的协调舞动,构成了整个京剧舞蹈的语言要素。京剧舞蹈凭借“五法”得以淋漓尽致的完美全面的表现,“五法”作为京剧舞蹈的最佳载体,使二者相互依存,相映生辉。

三、京剧舞蹈美的本体特征

京剧舞蹈既具有舞蹈艺术的共性审美特征,又具有自身的个性审美特征,而且通过个性特征表现共性特征。具体而言,京剧舞蹈美的本体特征主要有下列几点:

1.程式性。京剧舞蹈同所有的戏曲舞蹈一样,都是以程式性为主要审美特征之一,而比起其他戏曲舞蹈来,京剧舞蹈的程式性更加鲜明、更加严格、更加规范。程式是程式动作的简称,是“从生活出发,将某些动作加以提炼和美化,经过舞台实践逐渐形成的具有一定含义的规范性表演动作”。

2.民族性。京剧舞蹈属于民族舞范畴,以写意为美学原则,由此便以虚拟人性、夸张性等为民族特色。著名戏剧理论家余秋雨先生曾提出:“写意是中国古代美学的一个重要命题,在戏曲表演中主要表现为对时间空间限制的突破,以及动作、布景的虚拟。”梅兰芳大师阐释得就更为具体了:“京剧演员在台上所表达的骑马、乘车、坐轿、开门、关门、上楼、下楼等一切虚拟动作和手的各种指法,眼睛的各种看法,脚的各种走法,都是把实际生活的特点高度集中,用艺术夸张来表现在观众的眼前,使观众很清楚地抓住演员每一个动作的目的性。”这充分说明了京剧舞蹈的民族性特征。

3.创新性。京剧舞蹈虽有固定规范的程式,但并不是僵化的、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剧情、任务、时代等要求,不断改造、丰富旧有的舞蹈程式,并创造新的舞蹈程式。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是包括京剧舞蹈在内的一切艺术生命力所在。由此可见,京剧舞蹈的本体特征是独具魅力、独树一帜的。

四、京剧舞蹈美的审美功能

从美学的高度来认识京剧舞蹈,具体来说,京剧舞蹈美的审美功能有下列几点:

1.表现人物。京剧舞蹈的中心任务是表现剧中人物性格、身份、性别、职业、志趣、特长等等。为此,京剧舞蹈也与整个京剧表演艺术的行当化相一致,也分为行当化程式。例如同是“兰花指”,旦角的“兰花指”含蓄优美,而小生的“兰花指”则开放帅美。舞台上的一站一戳,一招一式,不同行当都有各自不同的舞蹈动作与舞蹈造型。可以说,京剧的所有舞蹈动作,都是为表现人物个性,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

2.表达情感。戏曲被张庚先生称为“剧诗”,具有诗歌的抒情性特点。京剧舞蹈同样以表达剧中人物情感为“最高任务”,以人物的“心动”“情动”驾驭外部的“形动”“律动”,从而做到“舞蹈的人体,是由心灵驾驭的人体;舞蹈的心灵,是由人体外化的心灵。身心一致,表里透明,身体与心灵一起飞翔,这便是舞蹈这种人体艺术所具有的特殊品格。”京剧舞蹈程式有许多就正是专门表达人物情感的。例如“甩发”“跪步”等。京剧舞蹈成为表达人物情感的一种特殊手段,它突破了话剧受生活真实限制的局限,以独有的艺术手段与审美功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3.营造意境。营造意境也是京剧舞蹈重要的审美功能之一。京剧艺术借景生情、寓情于景,其中最主要的中介与桥梁,就是舞蹈。京剧舞蹈是连通情与景的最佳媒体。

总而言之,京剧舞蹈以“四功”为途径,以“五法”为手段,以本体特征为动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其变形化、节奏化、韵律化、规范化、美感化等优势,凸显出多方面的审美功能。它在整个京剧艺术中,虽然未必算得上是居功至伟,但是至少是功不可没的,当然是万万不可小视的。

参考文献:

[1]彭吉象.艺术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汪流等编.艺术特征论.文化艺术出版社,1984.

京剧表演艺术手法篇4

 

关键词:京剧表演艺术程式美唱念做打京剧艺术中华民族表演形式古典美道德美

一、京剧程式的特点 

京剧的程式作为一种具象的规范.其形成有深刻的文化原因。它依从的是完整原则,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前到后等等,依据角色、行当的特点要求,进行规范、完整、细致、夸张、美感的系列舞台行动。黑格尔指出:“艺术理想的本质.就在于使外在的现象符合心灵,成为心灵的表现”从“徽班进京”到“同光十三绝”.从“四大名旦”到“四大须生”.京剧发展到今天.凝结了无数艺术家的毕生心血.经过200多年的继承、发展,逐渐形成了观赏性、艺术性高度同一的京剧程式美京剧艺术非常重视外部形式上的表演(即程式化)。

强调唱念做打舞翻的基本功和表演技巧,强调形式美。每一个动作都是由手、眼、身、发、步五体同步协作进行的。唱、念、做、打,各有各的程式,那么怎样把程式有机地连缀起来呢?这里就有一个起承转合的法则问题:比如动作的最小元素“山膀”.看着可能没有什么.但是要达到形式美,就要有这样一个程序:欲左先右,从腰部启动,然后看手、眼随、上步、拉开、眼向前看、踏步、静心、亮相、睁眼、吸气、闭嘴、吸肚和挺腰这一连串动作,并在动作中,协调。达到浑然一体的视觉效果也就是说.从这样一个小的动作,也要体现出人物的气魄和矫健。否则,如果是没有灵魂驱动的“山膀”.完全是一种形式主义的表现.观众就会感到你自己也不知所云。京剧重视外型的表现.但是必须是“使外在的现象符合心灵的表现”例如武戏演员的“起霸”,就是一组程式动作的组合,在动作的组合顺序上几乎是一样的。在表演中,根据人物的不同特点.就要有不同的程式表现。比如要求《扈家庄》中扈三娘的起霸要表现出人物的骄、娇二气;要求《铁笼山》中姜维的起霸要表现出人物的统帅气魄和智勇双全;《借东风》中赵云的起霸,因为是配演,虽然半个起霸.但是要表现出人物的八面威风而这些不同的人物个性就是要表现在基本相同的.经过千锤百炼的一举一动上.也就是说既要注意外型的塑造.又要使每一个动作表现出人物的潜台词。京剧艺术的美是“美乃是灵魂与自然相一致所产生的结果。”(现代美学家桑塔耶那语) 

二、京剧程式的必要性 

京剧艺术的各个组合中。唱、念、做、打,都有自己的程式因为在京剧舞台上不允许有纯属自然形态的原貌出现.一切生活的自然形态.都须按照美的原则予以提炼、概括、夸张、美化。使之成为节奏鲜明、格律严整的技术格式即程式1.并在舞台上表现出来。京剧音乐中的板式、曲牌、锣鼓;念白中的韵白、京白,表演中的身段、手势、步法、工架,武打中的各种套路,以至喜怒哀乐、哭笑惊叹等感情的表现形式等等.无一不是生活中的语言、声调、心理变化和形体动作的格律化.即程式化的表现。其实.世界上各种艺术都与京剧一样存在着程式.没有程式就没有了艺术。程式就像我们写文章时的语汇、词组和成语经过严格的语法规范连缀起来一样.比如中国画家在勾画山水花鸟时的勾勒、泼墨、积墨、皴法、烘托和用色的程序:芭蕾舞在表现各种情感时的大跳、托举、旋转、倒踢紫金冠;歌剧演员在抒发情感时的咏叹调、宣叙调以及演出过程中的序曲、间奏曲、舞曲;电影在表现的特写、近景、中景、远景、蒙太奇、化入、化出和话外音等等一样,如果取消了这些程式,这些艺术也就不能存在了。取消了勾勒和没骨,还有国画吗?取消了足尖动作,还能叫芭蕾舞吗?取消了咏叹调还能叫歌剧吗?取消了蒙太奇和特写镜头,电影还能拍摄吗?取消了西皮二黄的种种板式,还能叫京剧吗?真可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可见,京剧中的程式就像生物中的细胞.物体中的分子与粒子一样是无法分开的。

三、京剧艺术程式的继承与发展 

在如今的戏曲界中.有些人就认为凡程式必然是陈规陋习,必然是条条框框,必然是对艺术改革的束缚。推崇程式。就是反对改革创新,就是因循守旧.因此有些人以打破程式为时髦.以“取消程式”为炫耀自己改革创新的资本:也有人墨守成规.认为老祖宗留下的东西不能进行丝毫的改变。否则就是背宗忘祖,糟蹋艺术。我认为以上两种态度均走极端,有值得商榷之处。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提出的“移步不换形”论.不仅是他自己改革实践的总结。也是所有京剧艺术家成功改革实践的总结“移步”就是改革,就是发展:“不换形”不是指表层的形态,而是指京剧的本质形态不能变。移步是手段,不换形是目的,不移步就要僵化、凝固、失去活力;换了形,京剧则不再是京剧。取消了京剧的程式,也就是取消了京剧艺术。 

京剧表演艺术手法篇5

【关键词】京剧;老生表演;人物形象;流派

中图分类号:J82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8-0048-01

中国戏曲的表演博大精深,是运用歌、舞蹈、音乐来表现生活的表演艺术形式。京剧是在北京形成的戏曲剧种之一,其角色的行当划分比较严格,早期分为生、旦、净、末、丑、武行、流行(龙套)七行,以后归为生、旦、净、丑。而老生是其中的主要行当。

一、塑造人物的形象

京剧老生表演艺术的首要重点及“最高任务”,是怎样塑造人物形象。所谓的形象是指能引起人的思想或情感活动的具体形态或姿态。而形象在文学理论中指语言形象,即以语言为手段而形成的艺术形象,它是文学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特殊形态,也是作家的美学观念在文学作品中的创造性体现。即作家从审美理想的立场出发,根据现实生活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所创造出来的生活图画。正因如此,在理解形象是什么的基础上,才能够在深入了解现实生活的前提下努力去了解该人物形象。通过不断揣摩戏剧中人物的形象,不嗍棺约荷钊刖缰腥宋锼处的时代,更好地理解人物心理特征,从而更好地塑造人物的形象。

京剧老生表演是塑造人物形象,要运用一切可以表演的艺术手段,包括形体(外部)动作与心理(内部)动作,塑造出独特的角色艺术形象。京剧老生表演要以表现人物情感为根本,只有如此,才能做到“以情带声,声情并茂”,并能以剧中人物情感来打动观众,带动观众的情感,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收到“以情动情”的艺术效果。

二、展现人物的动作

京剧老生表演艺术的次要重点,是怎样展现人物的动作。所谓的动作是指具有一定动机和目标并指向一定客观物体的运动体系。简单来说:动作是角色五官的变化(即表情变化)、角色四肢肢体的变化(即动作变化)和角色与所在环境相对的变化(即运动距离的变化)的过程。人的动作不是孤立的,而是包括在人的整体活动之中存在的,是活动的组成部分和有机整体,它是以自觉的目标为特征,并且总是由一定的动机所激发展现,因而具有一定的社会性质。由动作的含义可以看出,要想展现人物的动作须从表情变化、角色四肢肢体变化、角色与所处环境相对的变化入手。所以要想展现人物的动作,必须要使表情变化到位、角色四肢肢体变化到位、角色与所处环境相对的变化到位。只有这三者全部到位,才能正确诠释出戏剧中人物的情感,更好地与观众产生互动,更好地展现自己。京剧是舞台艺术,它和话剧、歌剧、舞剧等艺术形式有所不同。京剧艺术是以从外至内、从内至外、内外结合的表演手法来展现的,这与学生戏的方法过程是一致的。京剧的表演是以外部形态来揭示内心活动,反过来又以内在为依据,激发着外部形态的各种表演动作,即形神兼备。

三、显现表演者的唱功

所谓的唱功就是演唱的能力或者戏曲中演唱唱腔的技巧和能力。在老生这个行当,需要掌握的是戏曲中演唱唱腔的技巧和能力。当然在掌握戏曲演唱唱腔技巧和能力范围的前提下,需要日复一日的,年复一年的练习,才会不断地熟练掌握戏曲演唱唱腔的技巧。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所以要想展现自己的唱功能力,只能不断加强自己的基本功,才能使自己走向成功。

四、呈现表演者之间的默契

在戏剧的舞台上不仅仅只有武生这个角色,所以在展现同一台戏剧的时候,在做好自己的前提下,还要与其他的搭档培养默契感。这种默契感只有同伴与同伴通过不断的磨合、不断的排练、不断的熟悉,才能慢慢培养起来。

五、老生的分类

在京剧中的老生一般分为两种,一文一武。所谓的武生,一看名字,就知道与武艺相联系,是擅长武艺的。按照原来的分法,只有戴黑三的,才能算真正的老生,其他的都不算。如今,“末”“外”都合并到老生这个行当里面,而老生扮演的角色范围也渐渐地扩大。

以上,就是简单地介绍了老生这一行当。

参考文献:

[1]涂沛,苏移等著.京剧常识手册(上册)[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2:155-156.

[2]江雄.谭鑫培,尚未逾越的高峰――戏曲改革的困境[J].上海戏剧,1987,(2):41.

[3]北京市艺术研究所,上海艺术研究所.中国京剧史[m].中国戏剧出版社,1990:127.

[4]狄楚青.庚子即事.//谷曙光.新善本“辛亥庚戌剧目”考论[J].文艺研究,2009,(06):162.

[5]北京出版社全社.新编京剧大观[m].北京出版社,1989.6.

[6]李炳莘.孟小冬生平与艺事.余叔岩与孟小冬暨余派艺术[m].中国戏剧出版社,1998:207.

[7]翁思再.体会和意见.余叔岩与孟小冬唱腔集[m].同济大学出版社,1998:5.

[8]黄正勤.听杨宝森议流派[J].中国戏剧,1998,(5):17.

京剧表演艺术手法篇6

京剧因形成于北京而得名,也被西方人称为“北京歌剧”或“东方歌剧”。

京剧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它的源头要追溯到几种古老的地方戏剧,特别是18世纪流行于中国南方的地方戏组织“徽班”。1790年,第一个徽班进入北京,参加皇帝的生日演出。随后又有不少徽班陆续到北京演出。徽班本来流动性强.善于吸收其它剧种的剧目和表演方法,北京聚集了众多地方剧种,这使得徽班在艺术上得到迅速提高。

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过数十年的融汇,京剧才算形成,并成为中国最大戏曲剧种。京剧剧目之丰富、表演艺术家之多、剧团之多、观众之多、影响之广泛,都居中国之首。

京剧是综合性表演艺术,它集“唱(歌唱)、念(念白)、做(表演)、打(武打)、舞(舞蹈)”为一体,通过程式的表演手段,叙述故事,刻划人物。京剧的角色主要分为:生(男性)、旦(女性)、净(男性)、丑(男性、女性皆有)四大行当,此外还有一些配角行当。

通常认为,18世纪末是京剧发展的第一个鼎盛期。当时,不仅民间戏曲演出很繁盛,皇宫内戏曲演出也很多。因为皇家贵族们都喜爱京剧,宫廷内优越的物质条件为京剧的表演、穿戴规制、脸谱化妆、舞台布景等方面提供了有利的帮助。宫廷与民间的戏曲相互影响,使京剧获得空前发展。

上个世纪20至40年代,是京剧的第二个鼎盛期,这一时期京剧繁荣的标志是诸多流派的产生,最著名的是梅(梅兰芳1894-1961)、尚(尚小云1900~1975),程(程砚秋1904-1958)、荀(荀慧生1900-1968)四大派别。不同京剧流派都拥有一大批著名演员.他们活跃在上海、北京等大城市的舞台上.京剧艺术舞台盛极一时。

梅兰芳是国际上最负盛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之一,他8岁学戏,11岁就登台演出。在50多年的舞台生涯中,梅兰芳对旦角的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化妆等各个方面都有创造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1919年,梅兰芳率剧团赴日本演出,京剧艺术首次向海外传播;1930年,梅兰芳又率团到美国访问演出,取得很大成功;1934年,他应邀去欧洲访问,受到欧洲戏剧界的重视。此后.世界各地把京剧看成中国的演剧学派。

京剧的角色

京剧的角色是根据男女老少、俊丑正邪分成生,旦、净、丑四大行当,以演历史故事为主。它的富有装饰性和夸张性的人物造型脸谱,是显示人物性格、辨认善恶忠奸的象征,与其辉煌艳丽的头饰服装一起,成为京剧独特的风格。传统剧目约有1300多个,常演的有400多个。

“生”分为:“老生”――指成熟的中年男子,以正派人物或帝王将相出现。“小生”一一表现的是青年男子。

“旦”分为:“青衣”――指中年妇女,一般指贵族家庭的夫人、小姐。“武旦”――指能打斗的女性。“花旦”――指青年小姑娘,社会底层的女性,如“丫鬟”。

“净”指各类花脸,一般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男性人物。

“末”也属老生类,但在年龄上应更老,思维糊涂,生活在底层的老人。由于化妆时在鼻梁上抹以小块白粉而俗称“小花脸”,又同净角的大花脸、二花脸并列而俗称“三花脸”。

“丑”指小花脸,大多也是表现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民间义士等多表现机敏、滑稽。

京剧的脸谱

京剧脸谱,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一种特殊的化妆方法。由于每个历史人物或某一种类型的人物都有一种大概的谱式,就像唱歌、奏乐都要按照乐谱一样,所以称为“脸谱”。关于脸谱的来源,一般的说法是来自假面具。

京剧脸谱,是根据某种性格、性情或某种特殊类型的人物为采用某些色彩的。红色脸谱表示忠勇士义烈,如关羽、姜维、常遇春;黑色的脸谱表示刚烈、正直、勇猛甚至鲁莽,如包拯、张飞、李逵等;黄色的脸谱表示凶狠残暴,如宇文成都、典韦。蓝色或绿色的脸谱表示一些粗豪暴躁的人物,如窦尔敦、马武等;白色的脸谱一般表示奸臣、坏人,如曹操、赵高等。

京剧脸谱的色画方法,基本上分为三类:揉脸、抹脸、勾脸。脸谱最初的作用,只是夸大剧中角色的五官部位和面部的纹理,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剧中人的性格、心理和生理上的特征,以此来为整个戏剧的情节服务,可是发展到后来,脸谱由简到繁、由粗到细、由表及里、由浅到深,本身就逐渐成为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以人的面部为表现手段的图案艺术了。

京剧的流派

京剧中的学派都是以演员的名字命名的,所谓梅派,程派等等。这是因为京剧是以主演为中心的演员艺术,都是通过演员本人广泛学习与继承前辈的表演技艺,结合本身的性格爱好、生理特征和艺术修养在艺术上所形咸的不同的艺术见解,并据此所创造的独具特色的表演剧目、方式和手段,经过频繁的演出实践,得到观众的承认和欢迎,从而在京剧舞台上形成以主要演员的艺术个性和独特的创造形成了自己的艺术潮流和学派。

京剧表演艺术手法篇7

我出身于梨园世家,爷爷、奶奶、母亲都在过去戏班里唱戏,爷爷唱武生、母亲唱青衣,在河南、六安等一带是很有名气的挂牌演员。我从小就耳濡目染地受到京剧艺术熏陶,只要听到京胡那悦耳的琴声,就被那奇妙的音律所吸引,那悠扬的皮黄曲调,深深震撼着我幼小的心灵。

人们常说,京剧是一座五彩斑斓的艺术宫殿,入门很难,但只要你一旦深入其中,就会被它博大精深的艺术魅力所“迷惑”。提起京剧,人们都知道唱、念、做、打,而这唱念做打里有着无穷的奥妙却是难以用言辞能尽述的:京剧的唱腔,一字一韵,一板一腔,韵味无穷;生旦净丑,各有各的唱法,各显各的风格,各展各的奥妙,更令人称绝的是,同一行当的唱腔,通过不同名家的口,又唱出许多流派韵味来―――你看老生继三鼎甲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之后,又涌现出小三鼎甲;前四大须生之后,又有后四大须生出来;继四大名旦之后,旦行里又独树一帜地凸现出深受人们热爱、令人陶醉的张(君秋)派艺术。京剧的念白有韵白、京白、方言等多种,与唱相比,虽有四两与千斤之别,但这“四两”却有拨千斤的神奇魅力。京剧中人物的引子、定场诗,以及剧中人那悠扬起伏、铿锵跌宕的来言去语,那一句叫板、一声哭泣、一声欢笑,把人物的悲喜心情用艺术化的语言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美极了!至于做,亦即表演,那青衣、老生的庄重沉稳,那花旦的活泼俏丽,那净行粗犷豪放的工架,那丑行的幽默诙谐,各具风采,各行当人物的一颦一笑、一招一式,各显特色,各具风采、各展神韵。说到武戏,京剧各行中都涉武。武行在台上所展示的翻打腾挪的场面异彩纷呈,往往令台下观众目不暇接、眼花缭乱。《三岔口》中刘利华与任堂惠的摸黑打斗,虽然舞台上灯光依旧,但演员们打斗表演真如在黑夜中一般,维妙维肖,给观众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十八罗汉斗悟空》中打斗各有各的打法,各展其艺、各尽其妙、各不相同,寓打斗于幽默、诙谐的情趣之中。《盗仙草》、《盗库银》、《泗洲城》中的打出手,那武旦各有各的看家本领,各显各的不凡身手,在激烈的打斗中,或踢、或挡、或在转身翻腾之中把从各个方面刺来之枪一一地反“刺”回去,或在数枪并发之时,武旦手脚并用刹那间令数枪齐返,满台的红缨枪飞舞,更显演员的功夫奇特。令人叫绝的是那关肃霜还练就了以靠旗杆打出手的绝活来。那绑在人身上的靠旗杆,可不比人的手脚,但关肃霜却令靠旗杆也一似自己手脚般地灵巧、自如,挡回之枪,“弹”无虚发、毫无闪失之虞。除了唱念做打外,那京剧演员身上穿的行头,头上戴的饰物、盔帽,脸上画的色彩、脸谱……程式多多,学问多多,真是令人叹为观止。京剧是任何一个地方剧种都不能比拟的国粹艺术,京剧艺术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菜希特戏剧艺术在世界上被并称为三大表演体系,令国人引为骄傲。

我十三岁那年,父亲带我投在著名武生演员丁永利之子丁宝珊名下学艺。十五岁考入合肥市青年京剧团学习铜锤花脸。在前辈艺术家金鸿山等恩师指导下,进步较快。78至84年,我多次自费进京报考中国戏曲学院,其中三次被录取,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如愿。七年的艺术生涯,我饱尝了学艺的艰辛,这其中的酸甜苦辣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但我无怨无悔。因求学心切,85年我再次报考中国戏曲学院,终于如愿以偿地走进了这所令我神往以久的高等戏曲学府,得到了最好的深造机会。在校期间,我师从赵荣欣、马名群、马名俊、孙元意等艺术家,并得到著名表演艺术家袁世海老师的口传身教。在京学习期间,只要有好的花脸戏,我都力争去看。曾记得一个寒冬的晚上,北风刺骨,为看一场李长春老师演出的《姚期》,我穿了件破旧的黄大衣,依偎在剧院门口等退票。从艺以来,我扮演《将相和》里的廉颇获省戏剧大赛一等奖,87年扮演《锁五龙》里的单雄信获省最佳演员奖等等。诸多的奖项,更加鞭策着我对艺术的高追求。今年上半年应中国京剧院邀请,我在京演出了《铡美案》获同行及观众的一致好评。最近又一次应邀与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奚派传人张建国合作演出《赵氏孤儿》,以袭派独有的唱腔魅力和苍劲有力的表演身段,把魏绛这位赤胆忠心的大将风范展现于舞台上,博得了观众阵阵掌声。我深知,那是京剧的神韵和无穷的魅力在感染吸引着他们。历史剧中廉颇知错就改,相如的宽怀大度,包公的耿耿正气,程婴、魏绛的赤胆忠心都是京剧艺术的永恒经典,它使京剧艺术在人们心灵深处拓展出一片宽广的天地,也使我们的人生感悟更加明了地在京剧戏曲中得以充分的体现。

京剧表演艺术手法篇8

关键词:京剧档案艺术档案档案管理

京剧艺术档案(以下简称京剧档案)是指京剧演出团体在艺术创作、艺术演出、艺术研究、文化交流、社会文化等工作和活动中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实物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京剧是中华艺术的瑰宝,是国粹文化的典型代表,而京剧档案也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1京剧档案的构成及特点

京剧档案围绕着与京剧艺术有关的各种活动而形成,有自身的特点。研究京剧档案的内容构成及特点是管好京剧档案的基础。

1.1京剧档案的构成

2001年由文化部、国家档案局颁布的《艺术档案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中将艺术档案分为三大类,即业务类、个人业务类、综合类。以《办法》为指导,从京剧艺术的实际情况出发,一般京剧院团将其形成的艺术档案划分为剧目档案、名人档案和综合档案三大类。

1.1.1剧目档案

剧目档案是京剧档案的主体,围绕着一个演出剧目而形成,包括从文学剧本到排演直至演出的全过程。具体内容(按照文件材料的形成顺序)包括:

剧本。剧本是一种文字材料,是戏剧演出内容的文学表现形式。剧本是京剧艺术创作的文本基础,编导与演员都是根据剧本进行排练与演出。在传统环境下,剧本创作需要进行多次修改,因此会形成多个版本,但在现代办公环境下,剧本基本都是最终稿本。

导演阐述。也称导演计划,是京剧导演在剧目开拍前的重要案头工作,用以阐明导演在文学剧本基础上再创作的构思、设想与要求,以统一剧组各创作部门对导演创作意图以及未来剧目概貌的理解。

演员角色分析。是京剧演员基于对文学剧本的理解,对拟演出的角色形象进行分析,包括角色在剧本中所处的情境、角色与其他角色之间的关系、角色的行为逻辑等,归纳出角色的性格特征,进而通过角色形象构思和角色形象体现来加强艺术感染力,争取更好的剧场效果。

场记单。是场记在剧目排练过程中形成的对导演及主要创作人员的艺术处理、音响效果、布景、道具、服装、化妆等各方面的细节和数据详细、精确的记录。场记单忠实记录了剧目排演的全过程,同时全部场记最后还可供制作完成台本之用。

舞美设计。属于艺术创作中的二度创造,它是通过人物造型和景物造型来表现动作发生的环境和地点,创造剧情所需的情调和气氛。舞美设计的具体内容包括和演员直接有关的化妆、服装和随身小道具,舞台布景,灯光照明等。随着艺术造型手段逐渐增多,舞美设计的实用性逐渐削弱,艺术性逐渐加强,艺术创作的价值和品位也愈来愈高,其档案的参考利用价值越来越突出。

曲谱和音乐设计。包括剧目演出中使用的全部乐谱,有总谱和分谱之别。在京剧档案的各种内容构成中,曲谱的利用率是较高的。

定妆照,也称造型照。它是演员扮演角色时,在化装造型后拍摄的照片。定妆照是演出之前,根据剧本对人物形象的描写和导演的意图,由摄影师会同美术、化装、服装以及照明等部门对人物造型进行探索和研究的结果。最后定稿的照片也是剧目演出时化装人员为演员化装的依据和参考。

演出宣传材料,主要包括演出剧目的广告和海报等。

演出节目单、演出票。剧目正式演出时印发的节目单和出售或赠与的门票。剧照、声像制品。是在剧目演出过程中摄制或录制的、用以概括表现剧目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的一套照片或录音录像制品。

剧照和声像制品既是剧目的重要宣传材料,同时又由于它真实记录了剧目演出的全过程和细节,因而成为评价、再现剧目的重要工具。

社会媒体对演出的各种报道等。包括各种平面和网络媒体对剧目演出及对剧目组主要成员的报道、介绍及评论。

1.1.2个人档案

个人档案,亦称名人档案,是指在国际或国内享有盛名的京剧艺术家在其个人、家庭和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历史记录。名人档案的内容构成包括:履职的各种登记表、各类证书、文学创作及各种演出成果材料;手记、传记;媒体评论报道等。名人档案除反映名人生平事迹的历史外,对于研究京剧艺术发展史也有重要参考价值。

1.1.3综合档案

综合档案是京剧院团在其他艺术活动中形成的业务档案,包括各种艺术节形成的材料;各种调演、汇演、巡演中形成的材料;各种艺术比赛评奖形成的材料;各种艺术学术会议形成的材料;各种国内外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形成的材料以及京剧院团的大事记、组织沿革史、简介材料等。

1.2京剧档案的特点

京剧是具有独特魅力的一种传统戏曲艺术形式,具有程式化、虚拟化和综合性的特点。而就京剧档案而言,它和其他戏曲艺术档案有着许多共同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2.1艺术观赏性

京剧档案本身也是艺术品,这源于京剧独特的综合艺术形式。京剧在数百年的形成过程中,把歌唱、音乐、舞蹈、美术、诗歌、雕塑、武打技艺和滑稽戏等多种艺术形式融会在一起,并逐渐达到和谐统一。因此,在档案记录中,除一般的文字材料外,京剧档案中包含有大量的书画、实物、照片、脸谱、乐谱、舞美效果照片以及各种演出录音、录像带和各种演出宣传广告等,这些内容都是通过艺术手段记载的艺术成果,使得京剧档案成为具有一定艺术观赏性和艺术感染力的档案类型。

1.2.2直观记录性

京剧是一种演出艺术,或者说,演出是京剧的产品形式。如果没有完整的记录,一个剧目将随着演出的完成而消失。因此,京剧剧目的演出都必须留下完整的照片、录音、录像等形式的记录。这些记录的突出特点是它的直观性。通过直观的记录形式,可以为相关人员提供总结和评价的依据,可以为后来者提供学习、模仿及突破创新的基础。

1.2.3成果延续性

如果能尽快出台京剧档案管理的实施细则,按照京剧艺术的规律制定较为详细的、操作性较强的档案管理办法,就可以让档案管理人员明确管理要求,基本解决管什么和如何管的问题,才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规范京剧档案的管理。

3.4全面准确认识京剧档案的价值

京剧档案的价值表现在四个层面:一是记录性,即京剧艺术活动的原始记录;二是复用性,即剧目复排的依据(即使是舞台灯光都可以根据档案中记载的灯光位置图完全复原);三是史料性,为京剧艺术发展史研究、京剧艺术研究提供翔实的史料;四是文化普及性,即京剧档案普及京剧艺术、传播传统文化的功能。

目前,京剧院团多是从一、二两个层面去看待京剧档案的价值,因此管理的重心在保存和记录。加之现代办公环境下,档案形成者手中多有文件备份,档案室的档案借阅量很低,档案工作对艺术创作的支撑作用还未充分显现。这种状况造成档案管理问题的恶性循环,即艺术创作部门尚未对档案部门的工作形成明显的需求和压力,导致档案部门的工作动力不足;档案部门工作的懈怠,又反过来影响单位领导对档案工作的定位,“看堆儿守摊儿”的保管职能影响了档案部门地位的进一步提升。所谓“用进废退”同样也适用于京剧档案价值和京剧档案管理工作。

京剧档案利用率低、价值不被认识的问题,可以在完善收集工作的基础上,通过采取多角度、多途径的主动开发利用方式加以解决。首先,应对现有京剧档案的内容进行分析,划分出限制利用(包括对内部和对外部)和非限制利用(可社会共享)的层次;对于限制利用的档案,制定详细的利用方案,对利用对象、利用范围、利用目的、利用手续等做出明确规定,杜绝不相关人员对于档案的接触和使用;对于非限制利用的档案应广开利用之门,以编制画册、出版音像制品、举办展览、网络推送等多种方式将档案信息产品推向社会,使京剧档案服务社会大众、传播和普及传统文化的价值得到充分实现。

本文系北京联合大学第二届高职能力提升项目重点支持项目《京剧档案管理问题研究》的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高红缨.试析艺术档案的特征和开发利用[J].档案学通讯,2002(4):76-77

[2]陈美玉.艺术档案开发独具魅力的文化事业[J].兰台世界,2006(1):15

[3]互动百科.http:///wiki

京剧表演艺术手法篇9

关键词:京剧程式表演虚拟表演声乐表演

优美的音乐能使人充满幻想,精神振奋。当我们打开广播电视,或是走进音乐殿堂,欣赏大师的演唱、演奏,听着他们对作品所做细微注解和令人信服的诠释,听着他们从心底流淌出来的优美音色,不禁为之而震撼,为其精湛技艺与优雅的表演所折服。成功的声乐演唱不仅要求演唱者要有一副天然的好嗓子和高超的声乐技巧,而且要有舞台表演能力和方法。成功的歌唱演员,不仅要具备天然的好嗓子,还要有良好的身段和舞台表演能力。所以,演员必须具备表演技巧,这需要精心培养,慢慢积累,就像京剧演员培养舞台程式化表演一样。这样才能在舞台上光鲜亮丽,表演得体、大方、准确,才能成为真正的声乐表演演员。

一、京剧程式表演

1.虚拟性表演

中国戏曲是集唱、念、做、打、舞等为一体的综合戏剧形式,拥有丰富的艺术表演手段。除了空间层面的造型(如布景、道具、舞蹈动作等),还有时间层面的唱念、音乐及服装和化妆(水袖、帽翘、翎子、水发髯口等)。这一切都不仅仅是人物的装饰,而且还是喜剧演员美化动作、表现人物微妙心理活动、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工具。戏剧的这种与表演艺术密切结合的高度综合性特点,赋予了中国戏曲特殊的魅力。

生活是多姿多彩、内容无限的,用有限的艺术手段去表现无限的生活现象就要依靠虚拟性表演。虚拟性表现在舞台时间和空间处理的灵活性上,俗话所说“说书的嘴,唱戏的腿”,恰当概括了戏曲艺术的虚拟特性,如一个圆场,也许就走出了十万八千里;几声更鼓,在短短几分钟内也许就已夜尽天明。这种时间和空间的灵活性,使舞台的局限性巧妙地转化为艺术的广阔性。因此,虚拟就是模仿生活动作,把生活动作提炼为舞台动作,升华至美的境界。

2.程式表演

程式化表演,实际上就是生活动作的规范化。如关门、上马等,在生活中不同习惯有不同动作,而艺术则把最普通的动作基本固定为一种格式,在以后的表演中都采用固定格式,就形成了这一舞台动作的舞台程式。程式的广泛运用,使得戏曲既反映生活,又同生活形态保持若干距离;既取材于生活,又比生活更夸张,具有明显的节奏性和歌舞性。

程式本身是单独的艺术,但经过演员按照生活逻辑和剧情需要组合到一起,就能表达特定的思想感情和人物形象。程式化既是戏曲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段,又是演员的基本动作。只有掌握和积累大量的各类程式,才能创造出观众认可的舞台形象。

3.虚拟与程式的关系

任何艺术形式都不可能完整地表现生活,否则就不能称其为艺术。中国明代戏曲家王骥德说:“剧曲之道,出之贵实,而用之贵虚。”意思是戏剧的创作首先要遵守现实,体现现实生活规律,但表现生活时,要用虚拟的手段。所以舞台上所表现的是对生活进行提炼、加工后形成的,因为虚拟的才叫“戏”。虚拟是艺术反映生活所采用的手段之一,把虚拟的生活进行总结概括并赋予表演基本固定的形式,即程式。因此,虚拟和程式是不可分割的两个组成部分,缺一不可、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戏剧艺术。

二、京剧程式表演在声乐演唱中的应用

歌唱表演动作分为面部表情动作、手势动作和体态动作。京剧的基本功五种技法,运用到歌唱表演中,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1.面部表情。面部表情动作主要是眼神、眉毛、面部肌肉的变化。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神的运用有一定的章法,即“眼”法。如笑眼、怒眼、醉眼、羞眼、远眺眼、细看眼、环视眼等。戏曲界有句谚语,“角儿上台全凭眼”,意思是人物的神情主要依靠眼神来表现。

2.手势动作。京剧演员的手的姿势和动作有许多讲究,如武生要五指并合;花脸是五指分开;老生是五指分开而略弯曲;小生将大拇指按在掌心,其余四指伸直合拢。不同的指法有不同的含义。如“齐眉指”(双手的食指比齐)表示夫妻或男女相配或两种东西相同。歌曲《绣荷包》的经典手势是双手虎口相扣成十字,表示相亲相爱,永不分离。“兰花指”,不同年龄的女性,其指法不同。旦角手势一般用“兰花指”即以食指为中心,食指伸直,指尖上翘,大拇指和中指捏在一处成环形,无名指在中指第一、第二节之间,小拇指在无名指第二节处,形状像开放的兰花。舞台上不同年龄、不同身份、不同性格的女性,手势也有所区别,表现纯情天真、挚诚的小姑娘的美好形象是“三指并拢,食指向前的稚指”。

3.体态动作即京剧中的身法。通过起、落、进、退、侧、反、收、纵做出各种优美的身段动作。接近体态,表示接近、注意、乞求、询问、得到等前倾体态。退却体态,与接近相反,它表示犹豫、惊慌、恐惧、拒绝、逃避、离后体态。伸展体态,表示骄傲、自豪、得意忘形等挺拔体态。

如“台步”。生、净走路要抬腿,翘腿迈方步;小生要潇洒;旦角脚跟先着地,青衣要稳重,花旦走碎步轻盈,年纪苍老的要缓慢,穿褶子的走路腿低,以显其文雅。京剧的表演追求艺术的真实,从生活中来,但比生活更精炼、更美观。在学习基本功的同时,还要学点技巧。如手帕又称手绢,演员用手绢要用出许多花样,配合形体动作,烘托舞台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展现人物内心世界。借助扇子表现人物思想感情,如拿、挥、转、托、夹、合、遮、扑、抖、抛等。腿功是通过软度和控制的训练,使腿部肌肉松弛和柔软,使身体协调。腰功使身体在舞台上优美、柔软。学习京剧的基本功,能更好地表达歌曲中的情感。如歌曲《昭君出塞》表达昭君爱国的情怀,主要身段是丁字步挺拔站立,手臂齐腰高,伸展表达骄傲自豪,眼神向前眺望、环视等,这样就能用形体完美体现内心感情,在舞台上也大方合体,不会有紧张心理。歌曲《断桥遗梦》表达白娘子对许仙的爱情。用眼神能更细腻地传达爱,如爱眼、娇眼、怒眼等,身体前伸,单臂膀向前伸表达白娘子寻找许仙的焦急之心情。一个歌唱者恰到好处的表演,会给声乐作品带来画龙点睛之笔,会使歌曲的艺术效果更为强烈和震撼。总之,学习京剧程式化表演能给声乐表演带来无穷的魅力,使演唱者在舞台上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项晨,韵华.京剧知识一点通[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

[2]徐城北.中国京剧[m].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03.

[3]高新.中国京剧述要[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1.

京剧表演艺术手法篇10

关键词:信息技术;音乐欣赏;整合

一、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京剧艺术是我国的国粹艺术,它是一种综合性舞台表演艺术,仅靠老师的语言介绍,或听唱段欣赏,对学生认识其综合性表演艺术特征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采用信息技术多媒体手段能拓展学生的认识视野。

2.学生分析:职高学生对京剧了解不多,他们对拖着长腔的京剧不是很喜欢,但他们具有求知欲望强、表现欲望强、好奇心强、积极性高的特点,能熟练使用internet,有较高的信息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且具备一定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3.教学环境分析:本节课在多媒体教室授课,便于使用视听结合的教学手段,这是满足学生情感与认知需求的最有效、最实用的途径。

二、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加深感性体验。老师使用多媒体出示京剧的视频片段,为学生创设看得见、摸得着,京剧就在自己身边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跟着媒体示范念一念有音调的京剧韵白、做一做京剧的表演程式,这是学生感受和体验京剧的良好途径与方法,能使他们在轻松愉快中学到知识和技能。信息技术多媒体视频的演示解决了一般音乐老师无法达到的京剧表演专业水准的难点,体验教学法便于调动学生将课堂变成展示自我的舞台,积极参与模仿和富有创造性的艺术活动,更好地感受体验京剧的表演特点。

三、课后延伸

为了拓展京剧文化视野,提议学生在班里办个京剧艺术墙报。可提示学生在网络上搜寻有关京剧的流派及其代表人物、京剧故事、艺术家的逸闻,可用文字、图片、唱谱等各种形式。最后以“弘扬民族文化,振兴京剧艺术”为口号,在《唱脸谱》的音乐声中结束此课。

四、教学反馈

1.教学氛围和谐,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课堂上有师生热烈的讨论声,也有学生激情昂扬的发言声和学生发自内心的由衷感叹“京剧,你真oK!”。这一切说明,信息技术多媒体手段在这节课上起到了桥梁的作用。

2.活动形式丰富,学生实践成效显著。听一听、念一念、看一看、做一做,学生的实践活动串联了本堂课。

3.交流方式多样化,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师机交流,生机交流,使课堂生机勃勃,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必将带领学生成为网络的主人,成为学习的主人。

本节课中,信息技术运用的创新点是:凭借信息技术手段,营造京剧气氛,优化音乐教学过程。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