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城市精细化管理意义十篇城市精细化管理意义十篇

城市精细化管理意义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30:03

城市精细化管理意义篇1

关键词:精细化;城市管理;社会化

引言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背景下,党中央和全国广大市民群众对于城市治理的期待更高、要求也更高。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应继续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为今后中国城市管理建设提供借鉴意义。明确提出的“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理论为上海市未来城市治理建设指明了道路与方向。破解大都市治理顽疾,既要破除“全能政府”城市管理路径依赖,发挥有为政府、有效市场和有机社会的多元作用,又要克服“粗放型”城市管理旧模式,开辟出一条符合超大城市特点与规律的社会化精细化治理新道路。

一、文献综述

关于城市管理社会化方面的研究,相关学者形成了以下主要观点:一是城市管理社会化不能离开全面深化改革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代背景。郭理桥(2010)提出,城市管理社会化既要提高城市管理效能,更应贯穿公共治理的理念,从而推动全社会走向共建、共治与共享。二是城市管理社会化应鼓励多元主体积极参与到城市管理建设中,调动主体的参与积极性,同时细化各主体在城市管理中担负的重要职责。海莉娟(2012)认为,精细化的社会管理就是要细分社会中的不同主体和因素。三是城市管理社会化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政府角色定位的转变。李军(2011)认为,政府应从一切社会能够且应承担的城市管理领域退出,保留与强化社会需要但又无法承担的城市管理职能。四是城市管理社会化表明政府管理方式的转型升级。王悦荣(2010)指出,要改变过去笼而统之的管理方式,注意细节和具体领域管理。纵观相关研究,学者们对于城市管理社会化的理性思考值得认真借鉴。但是在两个方面还需加强:一是尽管提出了城市管理社会化目标,但对于如何构建社会、公民与政府共治、共建、共享机制研究深度不足,操作性不强。二是城市管理的精细化研究不够,虽指出了目前粗放管理存在的问题,但对于如何将量化标准渗透到管理的各环节,将无形管理变为有形管理,利用信息科技支持,提高管理系统的规范化、标准化和数字化水平等,研究还不够深入,精细管理的科学性不强。因此,增强研究的可操作性和精准性尤为重要。

二、上海市城市社会化管理实证分析

上海市是我国的经济中心,也是全球性城市,政府管理方式逐步由管制主导向服务主导转变,在城市管理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市场的快速发育、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大、流动人口的大幅度转移,城市管理存在的政府管得过宽和精细化不够等问题日益凸显。

(一)现状

目前社会参与已成为上海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资源力量,对城市管理水平的提升发挥着积极作用。但目前,上海市城市管理要求与社会参与的程度与范围存在着较大出入,缺乏相对稳定的城市管理的制度与保障机制。其城市管理建设覆盖范围狭窄、参与层次较低,在城市管理决策、监督与执行方面,社会参与范围局限于监督方面,参与程度不足,对社会项目需求关注度不足;城市管理社会评价缺乏相应的常态化与制度化评价机制,弱化了社会评价的作用,导致各参与主体积极性下降。当今,政府对于城市管理服务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但对于协调社会组织职能的配合发挥不足,对于环境服务效率的评价提高具有阻碍作用,不利于城市管理建设的发展。

(二)制约因素

现阶段,我国正加快对城市管理社会化的精细化建设,并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制度。但目前为止,尚未形成合理完善的建设体系,推进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粗放式管理粗放式管理积弊阻碍精细化管理理念的形成。自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不断转型的政府思维方式,其管制主导由服务主导转型。但目前,我国仍存在粗放的政府管理方式,管理较多浮于表面,工作缺乏明晰标准。部分公务员标准意识不足,未达到标准规范的要求。但精细化管理则是用具体的量化标准,将其渗透到管理的各个环节,将无形管理转变为有形管理。2.政府组织结构不合理政府组织结构不尽合理导致结构性、环节性扯皮现象比较严重,纵向上执行链条过长层层“失真”,横向上管理幅度过宽块块“模糊”,政府组织结构的特殊性导致执行不到位是城市精细化管理实施的最大障碍。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方式之一为协同化,它强调各环节间的有序配合,以提高系统整体效能。政府的行政与法定性质导致其缺乏灵活性以至于产生滞后效果。3.“精于始轻于末”的生产方式政府管理延续以往的“精于始轻于末”生产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将制约精细化管理的实施。政府主要职能为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服务社会化与公共化是根本,但产出与满足程度往往难以评估。这种特殊的生产方式使政府管理重视始端而忽视末端,乐于评价管理的投入而忽略考核的管理产出,将对城市管理精细化的推行起到阻碍作用。4.政府信息化建设不成熟政府信息化建设尚处于初步阶段,存在缺乏精通业务、熟知计算机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等问题,这些难题将制约精细化管理成效。信息化作为精细化管理的技术支持,没有强大的电子政务与信息系统支撑,政府的精细化管理将难以有效实施。目前,我国政务系统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着资源开发不足、复合型人才缺乏等问题,这将制约其进程发展与成效。

三、建议与对策

目前,上海市城市社会化管理体系仍不完善,其城市精细化水平也有待提高。为提升上海市在全球性城市中的竞争力,突破城市管理社会化瓶颈,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一)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完善“一核多元”的城市管理模式是实现精细化的前提条件政府与社会在城市管理建设中应当合理分配各自责任,各归其位。在充满不定性的社会环境中,只有政府与社会共同协作,发挥党领导与政府的主导作用,才能构建美好家园。要善于运营法治思维,将社会难题转化为司法问题加以解决,同时,不断提升社会管理现代化水平,注重细节,积极引导社会成员责任参与意识,将标准化与社会化理念贯穿于社会管理全过程。(二)科学的政府治理绩效评估多维指标体系是实现城市管理精细化的关键环节公共利益与价值的体现离不开科学合理的绩效指标,健全的民主制度与诉求机制是不可或缺的因素。民众参与设计的绩效指标可强化为“以民为本”的价值观,经过多元主体间的博弈合作与协调,从而建立政府、公众、专家与其他社会组织间的沟通协商机制。构建合理的高效多方协商机制,不仅可提高管理与服务意识,还可提高工作服务人员的整体专业素养,在遵循客观公正、权重关键及动态系统等原则下,科学合理地决定政府绩效评估指标,公众利益才能得到合理保障,才能充分调动公众的参与意识。(三)鼓励和动员社会组织和社会力量使之成为城市管理精细化的力量支持充分调动社会组织,鼓励其参与城市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政府将给予政府与资金的扶持,以适当规范其行为,运用社会力量弥补政府的不足之处。同时,可有效引入社会资金,调动社会资本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通过ppp模式发挥杠杆效应,扩大政府的投入资金力度,提升服务效率与质量。此外,可以优化供给结构,发挥市场作用,提供精细化社会化的有效服务。(四)充分发挥基层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是实现城市管理精细化的重要保证基层管理是城市管理所需与群众所向。通过鼓励基层实践与顶层设计相结合,可引导社会与政府有效参与到城市管理之中,保障城市的安定和谐,让基层管理解民忧、顺民意、惠民生,充分调动一切社会力量与社会协调积极性,进而激发社会活力。基层管理对于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要加强对基层管理组织人员的培养,提高其工作与管理水平,这是实现城市管理精细化的重要保证。

城市精细化管理意义篇2

近日,在@南京城管的微博上发出了这样的两条消息“面对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多的城市管理问题,城管部门究竟需要确立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树立理性、平和、文明、规范的服务理念后,南京市城管局近日要求,即日起在全系统开展核心价值观大讨论。欢迎各位网友的积极参与”。“近期市城管局将组织系统干部员工,邀请专家学者、行风监督员及市民代表,围绕为什么要讨论城管核心价值观、城管人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核心价值、怎样培育和践行城管核心价值观等议题开展讨论,进一步梳理城市管理思路,以更好地服务城市、服务市民。欢迎您在微博上评论跟帖。”这样的讨论时基于现实的城市管理中,城管人常常“不被理解”,执法难度也大,为了确认城管人的服务理念和管理理念,这种大讨论很有必要,它可以让社会大众参与进来,帮助城管人定位,并把脉城市管理,这样使以人为本的执法理念更明细,也能更好地服务于城市管理。

市城管局提出了城市管理核心价值观:以民为本、服务至上;忠诚敬业、竭诚奉献;精细规范、公正文明;务实进取、开拓创新。

以民为本、服务至上

管好城市、服务市民是城管工作的永恒主题,坚持以民生为本和服务第一,是体现南京城管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和工作目标。主要表现为提升服务理念、提高服务质量、规范服务操作、讲究服务方式,力求实现服务规范、高效、人性化。

围绕南京城管工作特色,贴近市民、服务市民、方便市民,通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断美化、亮化、序化城市;始终坚持“以民为本”,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把群众满意作为管理城市、服务市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城管工作者必须践行服务为民的工作理念,充分发挥南京城管七大行业的服务优势,以人为本、,坚持做到人性化管理,置管理于服务之中,在管理和服务的过程中多做换位思考,站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角度解决百姓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努力提高南京城管形象,强调“管理即是服务”的理念,打牢执政为民思想根基;践行服务宗旨,规范管理行为,强化为民意识,落实便民措施。始终牢记“民生为本,和谐发展”的工作理念,只要是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事情,我们就坚持;只要是能够维护最广大人民利益的事情,我们就去做;只要是能够使城市和谐发展的城市管理方法,我们就去照办;只要是使群众能够安居乐业的工作任务,我们就会去努力完成。始终将“城市和谐发展、群众安居乐业”作为衡量南京城管工作的重要指标。

忠诚敬业、竭诚奉献

城管人的忠诚,就是始终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和方针政策,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和政府保持高度一致,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为完成好城市管理各项执法任务,做到不讲条件、不计得失、甘愿吃苦、乐于奉献。城管工作的职业特点决定了在工作中更加需要广大干部职工立足本职,爱岗敬业,切实做到干一行爱一行,努力建树忠诚敬业的精神与意识,广大城管工作人员从内心深处热爱城管工作,在工作中树立文明、规范、安全、环保的理念,充分体现出我们的敬业和文明,充分展现城管人的良好形象。

精细规范、公正文明

城市管理,最能见真功夫的就在细节上,它最能体现一个城市的现代化水平、城市形象、市民素质。要实现“把南京建设成为独具魅力的人文都市、绿色都市、幸福都市”的目标,就要求我们向细节要城市形象、向管理要城市品质。

当前,在城市管理取得了一些成绩的同时,仍然存在诸多“短板”,诸如管理粗放、管理分散、科学化水平不高等等。这就迫切要求我们的管理向精细化转型。只有建立起精细的、高效的、长期性的机制体制,整个城市管理才能实现“升级换代”。向精细化转型,要加强各部门的统筹配合;向精细化转型,必须向科技要管理效率;向精细化转型,还必须加强城管干部职工队伍的建设。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一些事情看起来是小事,其实都是城市管理应该引起重视的细节。城市管理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作,“毕其功于一役”是不现实的想法,一定要重视细节追求,在精细化管理上开始下工夫。

推行规范化管理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当前干部职工队伍中存在的管理基础薄弱、执行力不强、工作效率不高、机制运转不协调四大突出问题。城市管理工作规范化首先是强化干部职工队伍正规化建设和提升干部职工素质的有力保障。其次是提高城市管理工作效率和为民服务水平的必要条件。第三是改善和提升南京城管形象的重要保证。第四是努力实现城市管理工作新突破适应新时期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规范化管理的实施不仅可以促进城管系统管理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而且可以全面提升城市管理各项工作的效能。

公正文明既是城管工作的生命线,也是实现城管工作让人民满意的根本途径。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对待管理相对人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严格职业操守,廉洁自律;始终坚持和维护法律的尊严,做到严格管理、不徇私情、一身正气;坚持清正廉洁、克己奉公、自觉抵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以及其他不良风气的侵蚀;加强城管工作人员的日常管理,严格执行廉政纪律,坚持讲究社会诚信,取信于民。

务实进取、开拓创新

“务实”首先就是认清形势、认清自己,用一个良好的心态去面对当前现状。目前我们南京城管所面对的是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形势,只有用务实的态度,理性认识我们所处的环境,才能够用科学的方法不断创新和进取,才能够将与时俱进的目标与先进的人性化理念传达给我们每位城管人。所以,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只要能够以良好的心态,以积极、向上、努力、自信的精神面貌去面对每一天的工作,那么才能够成为一个务实、认真、细心、有责任心的城管人。

城管工作要有创新的勇气和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面对难题要不断探索、开拓创新,勇于攀登;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丰富创新体系的内涵;创新管理理念,根据群众的需求以及城市发展的需要不断创新方式,以平和姿态促进矛盾化解和任务目标的完成。坚持科技创新,不断提高城管工作中的科技含量;坚持创新发展、科学发展、快速发展,全面提升城管形象,最终实现服务管理水平规范化、科技化、长效化。同时,积极向先进城市学习,采用更加科学的管理方法、更加先进的科技手段,运用到城市管理工作中来。解放思想,统一认识,创新工作理念,创新工作方式,实事求是地面对问题,脚踏实地地解决问题。

而对于我们行政执法者来说,也同样提出了新的要求:执法为民、忠诚敬业、文明规范、公正廉洁。

(一)、执法为民。转变执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牢记服务宗旨,改进工作作风;立足执法岗位,体察民情民意,倾听群众呼声,维护群众权益;创新执法方式,抓好疏堵结合,力推便民举措,扶助困难群体;注重执法效果,理性平和操作,善待执法对象,教育处罚相济。

(二)、忠诚敬业。忠于党和人民,忠于国家、法律,忠于职业使命;热爱执法岗位,勤奋务实工作,严格高效执法,认真履行职责;不畏艰难困苦,敢于奋勇拼搏,淡泊名利得失,甘于无私奉献;坚定职业理想,加强道德修养,刻苦钻研业务,提升综合素质;牢记职业责任,增强争先意识,锐意开拓进取,推进执法创新。

(三)、文明规范。执法着装规范,执法仪表端庄;行为举止得体,执法用语文明,队容风纪良好,执法方式理性;执法依据充分,适用法条准确,办案程序严谨,自由裁量合规;注重队伍建设,加强教育管理,严格督查考核,内部奖惩分明;明确执法责任,强化过错追究。

城市精细化管理意义篇3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城市市容;网络;模块

城市市容环境作为一个城市的硬性指标,它不仅是客观反映城市经济实力、文化程度、开放性意识、文明程度、社会道德的基础,更是指导城市未来建设的依据。然而在我国城市市容管理工作中,因为投入少、管理体制欠缺以及市民思想意识差、素质低等原因,大多地区的城市市容管理都存在管理混乱、效果不佳的特征。为了更好的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制定一个科学、高效的精细化管理策略不容忽视,是未来人们必须重视的城市建设问题。

1.精细化管理概述

城市管理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社会管理的核心内容。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是提高城市管理的根本途径,也是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尤其是在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物质要求的加强,人们对城市市容管理的要求越来越强烈,这种社会背景不仅让传统的城市管理方式无法满足时代要求,还大力推进了城市精细化管理研究,为加快形成协调一致、管理范围及安全、管理策略科学、责任到位的城市管理工作新格局提供了基础。

1.1城市精细化管理内涵

所谓的精细化管理主要指的是在管理工作中以国家现有法律法规为依据,以提高管理效率为依据,优化管理体系为目的,利用现代管理策略对管理对象实施精准、快捷、迅速的管理。这一技术最早出现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西方国家,当时主要是以工商管理的方式来提高公共部门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的,在近四十年代的发展中,这一管理策略在全世界已经趋于普及,我国也积极的引进这一管理思想,并在包含城市管内在内的各领域积极推广。经过几年的研究与试行,精细化管理方式的应用有效地转变了我国传统粗放型市容管理方式,改变了以往落后、低效的管理方式,让整个管理工作变得更加科学、规范和标准。

1.2城市市容精细化管理特点

首先,现代城市市容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开展,是通过提前在城市管理组织中设立独立的市容管理部门,并且对市容管理部门的工作内容、工作范围做了详细、明确的规定,统筹各项管理工作,并且制定了科学的奖惩制度,让每一项管理工作都成为有规可循、有法可依的精细化工作流程,从而实现了市容精细化管理的现代行政管理要求。

其次,市容管理在政府决策、制度以及管理方面的引导下,逐渐实现了内容的精细化制定、管理统筹的现代化要求,让整个管理制度变得更加科学。在这种背景下,各项管理制度的开展变得更加有效,能够在规范、有序的环境下自我负责、自我约束,并对管理行为有着更进一步的提升。

再次,利用各种现代技术和方法,引导市民积极主动参与到各项城市市容管理工作中来,让市民从自身做起认识到城市市容环境的重要性,做好自身与市容环境的改善要求。面对这种要求需要从提高市民个人素质入手,增加市民对城市的归属感、使命感和荣誉感,彻底解决传统城市市容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阻挡、制约以及不配合现象。

2.城市市容精细化管理的关键技术

要想更好实现城市市容的精细化管理,需要从城市硬件和软件两个不同的方面入手。这离我们所说的硬件主要指的是各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而软件环节则是对市容精细化管理技术的选择、信息安全体系建设、制度标准建设以及信息平台等。具体来说,在城市市容精细化管理工作中,我们需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2.1建立健全城市市容管理体制

对于城市市容的管理而言,由于它本身是一个综合执法工作,有着内容丰富、难度大、场所复杂以及流动性强烈的特征,因此要想更好、科学的开展管理工作就需要完善、科学、扎实的法律依据,利用法律武器来开展各项工作。但是一直以来,我国城市市容管理中都存在众多的地方特色,使得管理工作很难达到标准统一的管理目标。针对这种现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制定统一的城市管理法,来明确城市管理执法的法律地位,改变“借法执法”的被动情况,并以此来解决执法依据过多,内容繁杂,操作困难的问题;制定专门法律法规来规范城管执法,包括统一队伍称谓、管理体制、职能范围及职能划转原则真正做到职责法定;理顺城管执法队伍与相关部门间的纵向和横向关系,建立相应的协调配合机制,确定相应的协调形式、程序以及责任,明确行政机关之间的一些必须履行、相互负责的义务,切实保证执法协调工作的落实。二是加紧修改和完善现有的城市市容管理法规,认真梳理执法的依据。修改或废止已经归并到城市管理部门执行后的相关职能的法律依据,避免出现法律适用茅盾。针对实际执法过程中发生的法律依据不足的情况,应及时加以补充和完善,从而减少立法缝隙,消除立法盲区,克服法律法规之间的抵触现象,切实增强法律法规的支撑能力。

2.2采取先进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破解精细化管理执行难

一是管理手段现代化。“在信息化迅猛发展的今天,应用信息化手段科学管理城市市容已经成为现代城市市容管理的基本立足点和战略制高点,以城市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来带动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现代化,推动高科技在城市市容管理工作中的运用已成为改善城市市容管理方式和提升城市品位和城市竞争力的必要手段。”二是管理理念人性化。“从某种角度看,法的功能和目的就在于调节社会利益关系,化解各种社会矛盾,维护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2.3提高执法人员的忠诚度和满意度

一是满足执法人员自我实现的需要。如果执法人员晋升空间狭小或者没有晋升空间,并重复着一些简单的工作,就难以保持长时间的工作激情,这种现象在年轻人比较集中的单位表现的尤为明显。因此,政府应根据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复函的精神,解决执法人员的身份问题;单位也应努力创造积极向上的竞争氛围,并多组织一些有挑战性的活动来满足广大执法人员的优势需要。二是对内进行人性化的管理。管理学中的“社会人”假设理论认为:管理人员不能只注意指挥、监督、计划、控制和组织等,而更应重视职工之间的关系,培养和形成职工的归属感和整体感。通过改善工作环境及生活学习条件,满足执法人员的实际需求,增加满意度,从而来激发工作热情。

3.结束语

城市市容是社会发展的中心,城市市容的管理又是一个动态的、系统的工程,需要长期不懈地努力。市容精细化的城市管理还处于探索阶段,还存在很多不足和需要完善的地方,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城市管理人从小事做起、从细节着手,坚持不懈,为实现城市市容管理的长效化、精品化而努力。

【参考文献】

[1]郭鸿懋.城市市容资源的建设与管理[J].中国城市经济,2000(04).

城市精细化管理意义篇4

论文关键词 社会管理创新 嘉峪关经验 社会治安

一、嘉峪关市社会管理方式创新的具体做法

近三年来,嘉峪关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齐头并进、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城市发展理念,始终遵循以人为本的施政方针,高度关注民生问题,在加快发展中同步强化社会建设,在惠民利民中努力创新社会管理,荣誉伴随着汗水而至:先后获得“全国创建精神文明工作先进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亚洲城市建设百强”等荣誉称号。

2010年10月,嘉峪关市作为甘肃省唯一入选全国35个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城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深化市情认识,明确工作思路,健全体制机制,创新方法手段,破解管理难题,积极构建网格化的社会事务管理体系、信息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使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上升,创造了许多新经验和好做法。最具有代表性的亮点有以下四点:

(一)推进城乡一体的“户籍新政”,户籍制度发生了重大变革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中提出的“适应城镇化发展需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要求,嘉峪关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实施意见》,该《意见》决定,从2012年1月1日起全面推行一元化户籍管理制度,对全市户籍人口取消农业和非农业户口性质的划分,统称为“居民户口”,实现公民身份在法律意义上的平等,农业居民在继续享受农村惠农政策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同时,在其他社会保障保险及政策上城乡并轨,实现完全意义上的待遇均等。尤其是对流动暂住人口服务亲情化、待遇市民化,放宽落户条件,降低落户门槛,鼓励吸引人才定居,建设现代化的新型工业旅游城市。

(二)全面推行以“单位管理法”为核心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

嘉峪关市只有30万人口,流动人口就有5万多人,在破解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难题方面,充分发挥各区、各部门、各单位职能作用,将“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以单位管人”四者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推行“单位管理法”。即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用工、谁负责,谁出租、谁负责,谁留宿,谁负责”的原则,把全市所有的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职责分解到各部门、各单位和各企业,与单位职工同等管理,把19个系统的66项管理职责,列入年度工作进行考核;在各镇、街道、社区设立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站,提出了房屋出租人应履行的6项要求和房屋承租人应履行的5项制度,使出租人和承租人在客观上形成了一个责任共同体,做到租赁房屋有备案、人员往来有登记、租住对象情况明。

在“单位管理法”中,机关、企事业单位招用、聘用或使用流动人口,单位或个人为流动人口出租房屋的,必须进行登记并建立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台账,签订治安责任书。流动人口使用单位报辖区派出所备案,同时申领《暂住证》和《房屋租赁证》,单位使用的流动人员发生各类案件或者在其单位或职工出租屋内发生各类案件的,一律纳入该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进行考核,实行黄牌警告或一票否决。

自推行“流动人口单位管理法”以来,2011年嘉峪关市登记流动人口58418人,登记出租房屋5251户,比上一年度分别增长21.6%和42.7%,在登记率上升的同时,流动人口违法犯罪率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2.6%,“单位管理法”的成效和优势逐步显现。

(三)推行平安“细胞工程”,创新企业平安建设新思路

嘉峪关市是伴随着酒钢(集团)公司的建成发展而兴起的一座新型工业旅游城市。酒钢公司的职工和家属占全市人口的70%以上。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生活环境,使酒钢的发展与全市人民群众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平安细胞工程”以平安作业区、平安班组、平安家庭为基本元素,以不断繁殖的“小细胞”带动整体“大细胞”的平安和谐。在所有基层单位建立了义务消防员队伍、义务巡逻护厂队伍、值班打更队伍和有吸毒史人员帮教队伍。同时,对进厂施工的民工队伍一律签订《治安承包责任书》,对所有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凭持身份证和暂住证办理智能卡,作为进出厂区的通行证,使厂区内流动人口管理水平大幅提高,登记率达到了100%。日常管理中,严格执行持证入厂制度、法制教育制度、治安检查制度和用工单位责任追究制度,定期组织人员前往相关建设工地、用工单位指导协调民工队伍的教育管理工作,2011年办理民工入厂证15492个。同时,劳务人员一旦有违法犯罪行为,追究其用工单位直接领导的责任,扣发当月奖金,取消评优资格。“平安细胞”工程开展以来,涌现出了33个平安单位、993个平安班组、33名平安个人。事实上,“平安细胞”工程,就是嘉峪关市积“小平安”为“大平安”的一个缩影,不断衍生的“平安细胞”,使冶金厂区重大交通事故为零,冶金厂区重大火灾事故为零,职工违法犯罪率得到有效控制。2009年,酒钢公司就曾被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

(四)为非公经济配备“工商秘书”,推动非公经济新发展

为推进非公党建“升级晋档、科学发展”,市工商局建立了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四级评价管理模式的综合评价体系,积极采取“抓两头带中间”的办法,因地制宜实施层级动态管理,全局百余名工商干部由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带队,组成21个走访小组,一名工商干部联系20户企业,对全市2300户企业结对帮扶,向市上确定的25个重点项目派驻14名“工商秘书”,为18个重点项目落地提供专项服务,为非公经济组织融资5.07亿元,为获得甘肃省著名商标的8户企业奖励资金400万元,帮助企业解决了130个涉及生产经营、食品安全、融资贷款、商标广告、非公党建等方面的困难,找准工商业务与非公党建工作的结合点,细化量化各部门非公党建工作任务和要求,组织召开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总结会,形成了“一手抓工商业务,一手抓非公党建”的良好局面。同时,嘉峪关市委还从市属单位选派50名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机关党员干部,到50家非公有制企业担任党建工作指导员,充实党的力量,加强党建工作,推动企业发展。目前,全市已建立非公企业党组织333个,党员1143人。新组建112个,组建率14.3%,组建非公企业团组织51个,有利推动了非公经济的和谐发展。

如今,无论是企业、社区还是乡镇农村,健全的治安网络体系,严密防范的治安举措,都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道坚强有力屏障。

二、对嘉峪关市社会管理方式创新的思考

自2010年10月被列为全国试点城市以来,在嘉峪关市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一致努力,真抓实干,取得了极大成绩,2012年2月,在全国工作座谈上,嘉峪关市被确定为全国社会管理创新9个典型培育城市之一,作为广大西部地区中小城市社会管理创新的“样板”。

这些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从中应该能够总结出一些经验性和规律性的东西来:

第一,准确把握、运用好政策,结合自身优势,勇于争先、创先。近年来,甘肃省的发展日益引起高层关注,西部大开发、国办47条的出台等,可以说,甘肃发展的最大优势目前应该是“政策叠加优势”。运用好各种政策,无疑就是抢占了有力的“天时”。

嘉峪关市可说正是如此,之所以能够被确定为试点城市、样板城市,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就在于嘉峪关市敢于争先、创先。何谓“先”?具体的理解就是“试点”。嘉峪关前几年就是全省“城乡一体化”试点城市,正是在此基础上,其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才能够、才有条件提出“城乡一体”的户籍新政,试点的意义不言自明,能够享受到政策、资金、人才等各方面的优惠条件,反过来,试点的成果又可以促进事业的发展。

嘉峪关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深入推进,向农村城市化、农业工业化、农民市民化推进迈出了新步伐,成为全省城乡一体化水平最高的城市。

2011年,嘉峪关全面推行“一元化”户籍制度,户籍制度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全市人口全部登记为“居民户口”;以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的体制机制创新取得了新的成果,养老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实现了城乡并轨;城郊型农业取得新的发展,设施蔬菜、花卉、养殖业和都市休闲农业等发展迈出新步伐;实施讨赖河综合治理和嘉峪关关城世界文化遗产公园等项目建设,城市带动农村能力进一步增强;行政村通硬化路比例、农村人口安全饮水比例、村卫生室达标率、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率均达到100%,财政投入“三农”资金增长17.5%,城镇化率达到93.51%,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达到18.3%。

第二,在社会管理领域也可以采取经济领域的一些做法。这主要是指目前比较流行的“项目管理法”。中央综治委、中央政法委在开展试点创新工作之初,曾经下发过《社会管理创新项目指南》,给出了43个项目以供选择。嘉峪关市可说是吃透了“发展抓项目”之精神,先后实施了“两所重建”(看守所、拘留所)、“三大中心”(户籍管理、社会保障、矛盾纠纷排解)、“扁平化”(撤街道设区)等重点项目,以项目发展来带动社会管理这个原本属于社会领域的创新发展。

第二,在社会管理领域还可以借鉴企业管理的一些做法。嘉峪关市众所周知是因企设市,几十年的发展,在嘉峪关市形成了一个良好的传统;借鉴企业管理的一些先进经验。比如“精细管理”,在我国的运用范围主要是企业,“酒钢”的精细管理已经深入人心。在嘉峪关市的社会管理创新中,很多地方借鉴了“精细管理”的精髓。如在城市建设中,盲道、公交车站台高度的设置、居家养老工程的开展、城乡公共服务并轨等,无一不是“以人为本”,以精细化的管理来开展民生服务,取得了相当好的效果。

城市精细化管理意义篇5

1、解放思想在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其精髓是解放思想。解放思想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也是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中一以贯之的精髓。把握住解放思想这个精髓,就把握了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联系,把握了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内在联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在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的首要问题的探索中,党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坚持和发展,对社会主义历史经验的总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拓展,对建设、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的新认识,都是以解放思想这个精髓为前提、为基础的。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如果不解放思想,也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不断丰富和完善;如果做不到真正的解放思想,也就不可能把党的十七大精神真正贯彻落实到实处,也就不可能真正推动科学发展。

2、解放思想在改革开放30周年实践中的意义。每一次大发展都伴随着一次思想的大解放,每一次思想的大解放都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大进步。1978年关于真理检验标准的大讨论,破除了“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使人们从教条主义的精神枷锁中解放出来。改革开放初期,中央创办经济特区,实行对外开放,把人们从长期闭关自守状态中解放出来。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邓小平同志发表南巡讲话,把人们的思想从计划经济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将改革开放推向了新的阶段。实践充分证明,解放思想是扫除障碍、引领发展的“法宝”。改革开放以来每一个巨大的变化,无一不是思想解放的结果。“解放思想是改革开放的历史源头,是建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逻辑起点”,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践所证明的道理。如果思想不解放就不会有改革开放这一重要战略决策,也不会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不会有后来的天翻地覆的变化和成果。同样,我县改革开放30年来的每个点滴的发展变化也都是解放思想的成果。如果不解放思想,也就没有桐庐改革开放的今天。

3、解放思想的特性和现实启示。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是做好一切工作的主体。所以,社会发展好不好,工作做得好不好,取决于人的行为,而人的行为则源于人的意识和思想的先进与落后,取决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在社会生活中,想到的事情不一定做得到,而想不到的事情那就肯定做不到。解放思想,就是让人想得更远更宽更好,就是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就是要反对思想凝固僵化,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与客观相符合。如果思想僵化,思想观念就不顺应事物发展规律,就不能随着社会发展不断解放,那么工作就得不到推动,经济社会也就难以又好又快发展。所以说,思想解放的空间决定着发展的空间,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着开放的程度、发展的速度。从这个意义上讲,解放思想是推动一切工作的“总阀门”。“总阀门”打不开,一切事情就无从谈起。然而,实践是最富有活力且变化无穷的,这就决定了解放思想也将是永无止境的,不可能一劳永逸。今天思想解放了,明天不随着时移事异而变,就可能思想落后;在这个问题上思想解放了,在那个问题上不与时俱进,也可能思想落后。因此,实践永无止境,解放思想也永无止境。正如3月18日,总理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说:“有人可能会问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还要进行多久,我可以明确告诉大家,将永不停止,一直到中国现代化成功,到那时也还需要解放思想。”对于我们桐庐来说,无论是“共建潇洒桐庐”的当下还是以后,也都必须始终解放思想。

当然,解放思想,也不是少数人所认为的任意胡来,简单蛮干,或是异想天开、标新立异,解放思想并不是最终目的,解放思想是为了更好地促进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因此,一些不尊重客观事实、哗众取宠的言论和行为并不是解放思想。就我们城管执法部门来说,如何开展新一轮解放思想大行动?我认为,一方面要为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的城市环境,打造好“潇洒桐庐”城市品牌;另一方面,要推进城市管理工作自身的科学发展,促进依法行政、和谐城管、温馨执法。围绕这两个方面深入学习,查找差距,研究措施,着力解决更好地服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问题,着力转变不适应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精神状态、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使全局上下思想大解放、观念大转变,素质大提升,工作水平大提高。

二、开展新一轮解放思想就要转变工作理念,树立四种意识

一是树立中心意识。城管执法部门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要紧密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服从、服务于全县又好又快发展大局,提升执法效能,为优化城市环境做出积极贡献。二是树立服务意识。更加注重服务职能的发挥,坚持和谐至上,实现执法理念由“我为城市管人民”到“我为人民管城市”的转变。坚持执法为民的服务宗旨,杜绝衙门作风,创新服务手段,完善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水平。三是树立大局意识。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做到服从大局,服务大局,相互配合,做到有困难相互支持、有问题相互提醒、有意见相互沟通、有不足相互包容,分工不分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四是树立创优意识。大力培养争先创优意识,弘扬唯旗是夺、敢打必胜的优良作风,不断增强队伍的战斗力、创造力和凝聚力,努力争创一流工作业绩。三、开展新一轮解放思想就要大胆开拓思路,提高创新能力

解放思想落实到城管执法工作中就是打破思维定式,目标更高一些,路子更宽一些,方式更活一些,手段更新一些,着力推动“四个创新”。一是创新工作理念。正确处理“市容与繁荣”的关系、城市“面子”与百姓“肚子”的关系、执法与服务的关系、处罚与教育的关系,把群众作为城市管理的“主人”,以民生作为城市管理的“主题”,下大气力改变惯性思维和惰性思维,努力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二是创新工作思路。转变城管执法工作中粗放式、突击式和生硬式的管理模式,使城市管理工作由突击型向长效型、由“人治”型向“法治”型转变,努力实现精细化、长效化和人性化管理。三是创新管理手段。改变过去重处罚轻管理的工作方式,坚持堵疏结合、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围绕解决民生问题,探索社会化管理新模式,有计划地放开流动摊管理,有条件地适当增加季节性市场,不断强化管理疏导,努力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四是创新工作机制。进一步探索城市管理社会化路子,扭转城市管理由城管部门一家“独唱”,形成“一家领唱、大家合唱”的局面,有效发挥各级组织、部门和广大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整合各种资源,形成合力,提高综合管理效率。

四、开展新一轮解放思想就要真抓实干,促进城管执法科学发展

城管执法部门作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的职能部门,必须以优化城市发展环境为目标,文明执法、严格执法,通过营造良好的生产、生活和投资环境,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城市管理。要尽职尽责履行城市管理执法职能,坚定不移地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县委、县政府交付的各项工作任务。不断提高城管执法精细化管理水平,实现执法重心下移,推进“精品一条路、一条街”建设,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要及时了解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尤其加强对投诉较多的噪音扰民、流动摊点、渣土运输、占道设摊等问题的整治,为广大市民创造清新、整洁、宁静的生活、工作环境。

二是坚持执法为民,提高服务水平。要强化为民服务的意识,端正态度,转变作风,增强公仆意识,强化奉献精神,把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宗旨融入城市管理的每一个环节,认真办理“城管111”服务热线的投诉举报,答疑解难,处理问题,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打造城管执法服务品牌。

城市精细化管理意义篇6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城市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正处在从粗放型城市向集约型城市过渡的阶段。长期以来,我国很多城市发展定位不当。发展模式粗放,空间布局不合理,单纯以GDp的增长作为衡量城市发展的唯一评价尺度,因此,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出现了空气污染、环境恶化、交通阻塞、人口密度过大、房价居高、两级分化、区域发展失调等问题,致使城市资源承载力和生态环境面临严峻考验,城市的可居度大大降低,在这种背景下,建设“宜居城市”显得尤为重要。

葫芦岛作为辽宁五点一线的重要城市,地处山海关外,东邻锦州,西接山海关,南临辽东湾,与大连、营口、盘锦、锦州、秦皇岛、唐山、天津等城市构成环渤海经济圈,扼关内外之咽喉,是中国东北的西大门,为山海关外第一市,随着城市的发展,葫芦岛提出了建设最适合人居环境的发展理念。下面,结合葫芦岛实际,谈一谈如何加强“宜居城市”建设问题。

1宜居城市的概念、内涵与现实意义

1.1宜居城市的概念。1976年,联合国召开了首届人居大会,提出“以持续发展的方式提供住房、基础设施服务”,并成立了联合国人居委员会。1989年开始创立全球最高规格的“联合国人居环境奖”。1996年提出“人人享有适当的住房”、“城市化进程中人类住区可持续发展”两个发展主题,对宜居城市概念进一步丰富内容。目前,无论是国内、国外,对宜居城市概念有一个共识:“宜居城市”是适宜于人类居住和生活的城市,是宜人的自然生态环境与和谐的社会和人文环境的完整的统一体,是城市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1.2宜居城市的内涵

2007年,建设部制定了《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主要内容包括:社会文明度、经济富裕度、环境优美度、资源承载度、生活便宜度和公共安全度等六个方面的考核评价体系。一般来讲,宜居城市必须满足以下五个基本条件:

一是安全。宜居城市应该具备健全的法治社会秩序、完备的防灾预警系统、安全的日常生活环境和交通系统。

二是健康。宜居城市应该是远离各种有害物质、环境污染的可能伤害,应具有新鲜的空气、清洁的水、安静的生活环境、干净的街区。

三是生活方便。宜居城市应该具备完善的、公平的基础配套设施,也就是人人能够享受到购物、就医、就学等方便的公共设施的服务。

四是出行便利。宜居城市应该以公交系统优先发展为核心,能够为居民日常出行提供便捷的交通方式。

五是和谐。宜居城市应该具有良好的邻里关系,和谐的社区文化,并能够传承城市的历史和文化,同时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的城市。

1.3建设宜居城市的现实意义

当前,城市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特别是从党中央、国务院到各级党委政府的施政理念上看,坚持科学和可持续发展、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关注和解决民生问题日益成为施政重点,而这些内容也正是建设宜居城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当前,联系我市实际,建设管理机制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等存在的问题,必须依靠建设宜居城市的方式来解决,所以说,在我市加快宜居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

一是加快推进宜居城市建设,是提升我市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战略举措,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扎实推进振兴老工业基地战略、推进和谐葫芦岛建设的关键之举。只有加快推进宜居城市建设,才能更好地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化要素资源配置,缓解资源环境压力,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切实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二是加快推进宜居城市建设,有利于更好地统筹全市经济发展,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凸显城市特色个性,完善城市综合功能,切实提高我市在环渤海地区的竞争力。

三是加快推进宜居城市建设,能更好地走新型城市化道路,有效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倡导社会文明风尚,切实提高我市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

2葫芦岛建设宜居城市的差距及制约因素

目前,我市建设宜居城市的条件和空间比较好,也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同,但从总体上说,宜居城市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一些差距和制约因素还不得不正视。

第一,城市基础设施薄弱。一方面,城市功能不完备。我们的现状是公用基础设施严重缺乏,老城区太“老”,新城区不“新”,发展水平落后于同等规模城市,特别是在“生活便宜度”上差距明显。而且,随着具有牵动力的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城市在为项目建设提供金融、商贸、信息、医疗、文体和教育等公共服务方面,承载能力明显不足。另一方面,城镇化进程相对缓慢。目前,我市的城镇化率仅为39.7,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县城和中心镇的建设明显滞后,对工业聚集、服务业成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拉动力较弱,城镇化工作还任重道远。

第二,水资源匮乏。资源承载度考核评价体系共4项指标,其中水资源占有2项,作为宜居城市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得分标准为6分,占资源承载度考核评价体系总分的60%。我市人均占有水资源量728立方米,低于全省820立方米的平均水平,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3,是全国110个最缺水城市之一。

第三,环境污染造成的社会压力较大。我市是闻名东北的重化工业城市,重化工业占全市GDp的80%、税收收入的70%,依靠资源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已经成为一种发展定势。比如,2007年单位GDp能耗,我市近2.7吨标准煤,是深圳、珠海和苏州等城市的近1倍,是欧美发达国家的4倍。

3建设依宜居葫芦岛的几点设想

第一,科学编制城市总体规划。一是要确定城市发展的战略方向。要按照“立足环渤海、融入东北亚、承接大辐射、建设隆起带”的总体思路,加快建成GDp1000亿元、财政收入100亿元、人口100万人、城市规模100平方公里的大城市。我们要转身面向大海,聘请国内外著名的规划设计专家、学者,用精品、杰作建设亲海近水的海滨城市。

二是要强化规划的前瞻性。城区和县城在规划和建设中,首先需要考虑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要充分考虑城市空间结构、功能布局、自然生态、资源与能源的可持续利用,认真处理好生态需求与经济需求、产业调整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将“生态宜居”的理念纳入其中,进行科学统筹规划,为发展留“余地”,为宜居留“空间”。

第二,强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近两年来,葫芦岛市围绕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综合配套水平、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现代城市品位,着力实施了系列“民生工程”,收到了良好成效。比如,去年实施了龙湾大街北延路改造工程、五里河桥拓宽改造和景观塑造工程、五里河综合治理工程,坚持高标准设计、高质量施工,工程形象良好,得到了

社会广泛认可。

第三,加快住房保障和房地产业发展。房地产业对于增加投资、扩大内需具有强大的拉动作用,而且这个拉动“立竿见影”。近几年来,我市坚持工业地产、商业地产和公建地产“三箭齐发”,加大了政策和扶持力度,房地产业和建筑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2009年,全市房地产完成投资40.7亿元,商品房销售面积287.2万平方米、销售额79.5亿元;建筑业完成总产值80亿元。房地产业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额增幅和建筑业产值增幅均全省排名第一。住房保障工作卓有成效。2009年新增租赁补贴2497户,筹集实物配租房源3557户,两项指标增幅全省排名第二位;新建经济适用房2.7万平方米,增幅全省排名第一位。做了一个初步统计,2009年,全市房地产和建筑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为8.6%;城镇建设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69.2%;房地产和建筑业上缴税金9亿元,占全市地税收入比例28%,上缴财政收入7.2亿元,占全市财政收入比例28.8,建设系统已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主力军。

近两年来,葫芦岛市政府每一季度都要召开一次房地产业发展的座谈会,对我市的房地产形势进行研判,综合来看,目前我市的房地产市场处于健康持续发展状态,商品房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因此,今年及今后一段时期,葫芦岛市要继续推动房地产业发展,继续采取诸如“房交会”、“旅游大篷车”、“节假日看房团”等活动,组织开发商赴外省外市促销,搭建好交易平台,扩大外销份额,拉动房地产业发展。继续实施“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完成全市123.2万平方米城市零散棚户区和国有工矿区棚户区改造任务,消灭岔沟、郝屯、曹屯三个城中村。

第四,精细化管理城市。建设和管理是城市发展永恒的主题,二者相辅相承,互不可分,城市“三分建,七分管”,城市管理重要性不可言喻。城市管理也是综合性的一门学课,涉及的部门很多,有公安、城建、交通、卫生、环保、工商等多个部门,体现的是协作性和综合性。

4加快宜居葫芦岛城市建设亟待解决的相关问题

4.1管理体制问题。将规划部门的违法建筑管理权、城建执法权统一起来,形成城区城建执法一体化。这将有利于提高综合执法力度,明晰职责。

4.2精细化管理问题。现行的管理模式我认为是粗放的管理,不是不想管好,而是无法管好。想要管好,就必须实行管理精细化。

什么叫精细化管理呢?精细化管理是以科学管理为基础,以精细操作为特征,实现管理的全覆盖,提高管理效能的一种方式。精细化管理的操作特征可以用“精、准、细、严”来概括。精是做精、精益求精,把日常工作,管理与服务做精,追求最好、最佳、最优化;准是准确、准时,是对管理信息的准确无误;细就是注重细节,把工作、服务和管理做细;严就是严格执行标准,严格监管。

城市精细化管理意义篇7

刚才,大家观看了城市环境“三项整治”录像,*区长就城市长效综合管理和“三项整治”工作做了很好的动员部署,王主任、蒋区长分别与各街道办事处签订了城市长效综合管理目标责任书,六家单位作了很好的表态发言。可以说,这次会议是开展城市环境“三项整治”,推动城市长效综合管理的动员誓师会,任务部署会,工作推进会,希望大家要认真贯彻会议精神,积极行动起来,在全区迅速掀起环境综合整治的高潮,下面,我再讲四点意见。

一、提升标杆,固牢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新理念

随着城市的发展,对城市管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严,城市管理工作的标准越来越高,城市管理工作从粗放式转变为精细化已成为现实而迫切的要求。

从城市发展的主导方向看,*成为世界的“花园城市”,扬州获得“中国人居环境奖”和“联合国人居奖”,无不得益于他们非常精细的城市化管理,其精细化程度令人叹为观止,*具有非常精细的城管法律,并有完备的执行力,仅公民行为管理就有12条规定,垃圾如何出户、使用完厕所后必须立即冲水等都有法律规定;扬州具有非常精细的数字城管体系,通过视频监控系统发现问题,问题发现能力明显增强,处置效率显著提高,处置能力快速提升,显著提高了城市管理水平。

从当前工作看,我们开展的城市环境“三项整治”和城市长效综合管理工作,必须强化精细化的城市管理理念,必须有“细节决定整体”、“细节决定成败”的意识,破解城管难题需要细节之处着手,保持城市长效常态管理,需要从细微处着手,提高城市形象,需要从小处着手、以细节提升质量,以细节体现品质,以细节展示形象。

从长远工作看,提升竞争软实力,打造江北现代化新市区,我们在城市管理上也要确立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实施精细化管理是实现高效科学的城市管理的必要前提,是建设整洁良好的市容市貌、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的重要保证,抓好城管精细化工作,是优化环境,提高群众幸福感的需要,是树立形象,提高城市美誉度的需要,更是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需要。

二、综合整治,实现城管薄弱环节的新突破

城市环境“三项整治”以来,各街镇、有关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城市卫生状况有所改善,交通秩序有所好转,占道经营有所遏制,整个城市面貌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下一步,要针对薄弱环节,抓住热点、重点、难点问题寻求突破。

一是着力解决热点问题。我区部分区域、路段存在的占道经营问题相当严重,特别是*市场周边、*市场门前、*街沿线的占道摊点、乱停车辆、乱设广告牌等问题,领导不满意,群众反映强烈,已到了非整治不可的地步。对这些区域存在的突出问题,有关街道和部门要高度重视,集中精力,合力整治。城管、交警部门要重拳出击,对流动摊点、占道经营、乱停车辆进行全面清理,力保一个不漏;对不规范的广告招贴,坚决清除;要堵疏结合,合理科学地进行疏导,规范管理;要高度重视整治后的日常管理,有关部门要派专人定点定时死看硬守,确保不回潮。

二是着力解决环境“脏”的问题。个别路段、老旧小区保洁质量不高,垃圾不能及时清运,卫生死角多,环境状况较差,环卫设施不全,垃圾运输抛撒仍然存在。针对这些问题,区市容、房管部门和各街道要认真对待,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加以解决。主要道路要在坚持全天候保洁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保洁质量,保持时时都干净;街巷道路要提高保洁标准,解决乱倒、乱堆、乱放问题;居民区内特别是一些老旧小区,要进一步完善设施,完成功能配套,推行垃圾定点收集,改变垃圾随意出户堆放的现象;城郊结合部要组织环境卫生整治会战,清理卫生死角和积存垃圾,解决垃圾围城现象。要加快环卫基础设施建设,今年计划建设的垃圾处理场、垃圾中转站、公厕要保质保量按时限要求完成任务。

三是着力解决秩序“乱”的问题。要进一步规范人车的交通行为。交警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交通法规宣传,提高广大市民的交通意识,规范车辆和行人遵守交通规则,纠正各类违章,使行人、机动车、非机动车各行其道;要尽快规划停车场所。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选好城区内的停车场所,使各种车辆能够做到定点摆放,有序停放;要继续做好打击非法营运车辆工作。加大打击“黑车”的力度,制定有力措施,采取超常手段,想尽一切办法,解决“黑车”营运问题。

四是着力组织联合整治。这次“三项整治”覆盖面广、涉及工作量大,时间长,需要组织多次的联合整治行动。所有参与整治的部门、单位、街镇,必须无条件服从“三项整治”办公室的统一指挥,主动参与,密切配合,协同作战,绝不允许有推诿扯皮现象发生;“三项整治”的各牵头部门、各街道要切实负起责任,按照整治实施方案的要求,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协同作战的强大合力;公、检、法、司要充分发挥保驾护航的作用,敢于执法、严格执法,对不积极配合、故意干扰阻碍整治活动的,要敢于上手,决不手软。这里我重申,各部门要主动找准位置,顾全大局,在这个问题上,不讲条件,不讲原因,只有服从,唯有落实。

三、常抓不懈,推动城市管理的新跨越

开展城市环境集中整治,作为一种管理手段很有必要,也能取得一些成效,出现一些起色,但这是暂时性的、阶段性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出现反弹。如何巩固成果,如何能够长期管好,是我们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是要落实城市管理责任。区政府关于加强城市长效综合管理实施意见对各部门、各街镇城市管理的责任已划分的十分明确具体,关键在抓落实。要将责任落实到单位,任务明确到科室,压力下传到人,要划片分段,划分责任区,包路段、包时段,每天组织巡查,对出现责任问题的责任人要进行问责追究;但仅仅由政府部门、街镇承担城市管理责任远远不够,要让社会的每一个成员单位承担责任,履行义务,加紧推行市容环卫责任区制度,划分各单位的市容环卫责任区,签定市容环卫责任书,告之市容环卫责任,依法监督其履责,真正形成政府部门牵头、街镇组织实施、社会普遍参与的“大城管”格局。

二是要加强城管队伍建设。做任何工作,人的因素始终是关键因素。抓好城市综合长效管理工作,也不例外。我们既要有懂管理、敢管理的城管、交警、工商、卫生等城市管理人员,有了你们城市才会更有秩序;也要有从事道路、社区保洁工作的环卫工人,有了你们城市才会更加干净。目前,政府正在充实雄州主城城市管理力量,组建雄州街道的城管执法队伍、城管协管队伍和保洁员队伍,我们一定要将这些队伍打造成善于城市管理、敢于动真碰硬、勤于吃苦奉献、带头以身作则的队伍。我们的每一位同志一定要恪尽职守,各尽其责,各尽所能,以主人翁的态度投入到城市管理中,我相信,城市环境一定会有较大的改观。

三是要严格城管监督考核。考核工作常态化,要建立城市管理绩效评估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考评办法,选调有事业心、责任感的考核人员,坚持每天考核,当日反馈,一周一查,及时通报,每月讲评,公布排序,通过严格的考核促进问题的整改;媒体监督常态化,区电视台设置专题节目、选调专门人员、配备专用设备,用专栏、专人、专机“三专”的方式报道城市管理工作,曝光突出问题,通过有力的媒体监督促进问题的整改;举报整改常态化,要广开渠道,设立投诉电话、明确举报接待人处理群众来电、来函、来访,并实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通过社会力量监督问题的整改。

四、加强领导,增强城市管理的新活力

一是统一认识,加强领导。区政府已成立了的城市长效综合管理领导小组和城市环境“三项整治”指挥部。各街道、部门、单位要充分认识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和长效管理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主要领导要亲自挂帅,真抓实干,分管领导要专抓专管,狠抓落实,以坚定不移的决心,超常规的举措,打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攻坚战,全面改善市容环境面貌。

二是奖优罚劣,严格问责。区政府已建立城市管理保证金制度和问责机制,将城管工作的绩效、绩誉和绩位进行挂钩,各街道缴纳10万元保证金,党政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各缴纳5000元保证金。年度考评实际得分高于总分90%的为优秀街道,区政府对街道和各责任人在退还保证金基础上给予双倍奖励,达到总分70%的为达标街道,对街道在全额退还保证金基础上给予适当奖励,对责任人在退还保证金基础上等额奖励。低于总分70%的为不达标街道,全额扣除单位和个人保证金。对连续两年考核居未位、问题突出的单位,对主要责任人建议区组织部门进行必要的岗位调整和交流。

三是宣传造势,营造氛围。重视抓好舆论导向,大力宣传长效管理对改善城市形象和城市居民生活环境的重要意义,大力宣传整治过程中涌现出的好人好事和典型事件,公开曝光整治工作开展不力或长效管理不落实的单位,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城市精细化管理意义篇8

一、推广工作的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建设取得了快速发展,城市基础设施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环境不断改善。为适应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需要,各城市从城市管理的体制、机制、方式等各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但一些城市管理的水平还不高,承在各部门之间职责不清、职能交叉,管理方式粗放,管理效率不高等问题。

党的*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进一步加强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不断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和社会稳定。城市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社会公共利益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关系到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创新城市管理体制和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是建设和谐社会对城市管理工作的要求。*市东城区通过创建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及时发现和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维护群众利益,为人民群众创造安居乐业的环境,密切了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在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了基础。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东城区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的推广工作,按照标准化、信息化的要求,积极创造条件,精心组织实施,确保取得实效。并以此为契机,把城市管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二、推广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和*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立足于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和方式的创新,理顺城市管理部门之间的职责,切实发挥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现有城市管理资源,加强市民与政府的良性互动,建立政府监督协调、企业规范运作、市民广泛参与,各司其职、各尽其能、相互配合的城市管理联动机制。

(二)目标

"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管理法"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城市管理的信息化、标准化、精细化、动态化,保证城市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及时解决,逐步建立沟通快捷、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反应快速、处置及时、运转高效的城市管理和监督长效机制。

(三)原则

稳步有序原则各地要按照建设部的统一部署稳步进行,先搞试点,在试点城市取得经验后,再逐步推广。

统一标准原则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单元网格的划分与编码、城市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与编码、地理编码的制定要严格按照建设部颁发的行业标准执行,实现在各城市之间信息交流。

资源整合原则各城市(区)应本着节俭、务实、高效的精神,充分挖掘、整合、利用现有城市管理资源,对人员、设备、信息等进行整合,避免重复建设。

因地制宜原则实施新模式要结合各城市(区)实际情况,避免生搬硬套,注重实效,注重创新。

产业运作原则总结推广*市东城区等地区成熟的信息技术,要进行转让应用,形成产业,避免各城市重复研发,造成资源、资金、时间浪费。

三、推广工作的实施步骤

(一)学习*市东城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的经验

建设部召开全国数字化城市管理现场会,组织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部分城市政府领导和市长培训班学员学习*市东城区城市管理的做法和经验,市长培训中心要将数字化城市管理作为市长培训班的内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组织好对全国数字化城市管理现场会有关精神的传达和贯彻,使各级城市管理部门充分认识创新城市管理模式的重要意义,认真学习*市东城区城市管理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新手段,增强创新意识。各城市政府要加强数字化技术、网络技术等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不断提高城市管理的科技水平。

(二)组织城市管理新模式的试点工作

建设部将选择一批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基础设施较完备,具有信息系统管理和维护经验,实施新模式积极性高的城市(区)作为试点城市(区)。各试点城市(区)要认真组织培训,掌握实施新模式的数字化技术、标准规范和工作方法。要严格按照建设部颁布的产品标准和技术规范建设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并对各个城市管理部门的职能进行整合,建立起实施数字化管理的运行机制,采用"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管理法"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实施过程中,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周密部署,做好资金保障和组织保障,确保试点工作顺利进行。试点城市(区)要力争在2005年年底前完成各项准备工作,开始试运行。在试点工作取得一定经验的基础上,建设部将召开试点城市(区)经验交流会,总结试点工作经验,进一步完善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模式,在全国进行推广。

城市精细化管理意义篇9

一、要充分认识实施精细化管理的重大意义

现在我们对精细化管理的认识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从发展的角度看,还应当进一步深刻理解。有人讲:评价一个人不是看他能不能说明白,而是看他能不能干明白。对这句话,我个人是持有异议的。对任何事情,说不明白,那就是认识不到位;只有把事物认识清楚,才能说明白,也才能更好地将其转化成实践。如果没有理论的指导,那实践也只能是盲目的实践。精细化管理是一个适应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理念,对我们来讲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崔市长把它引入到行政管理领域,引入到具体工作中,我们确实还有一个提高认识、深化理解的过程。这方面,我看广礼讲得很好。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劳动分工越来越细,在这种情况下,服务的精细化和服务的质量会随着劳动分工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精细化不仅是精密细致的问题,更应该看到精细化是一种意识、一种态度、一种理念、一种文化,甚至是一种行为。在这样一个新的要求下,我们能够把精细化管理作为实际工作中的一种行为,在实践中进一步认识和操作,应该说还有一个认识和研究的过程。我认为在实践中,至少要从以下三点来认识和理解:

一是政府职能的本质要求我们必须实行精细化管理。在社会转型时期,从政府角度来说,一个鲜明的特色就是政府职能的定位。崔市长说过,要把如何抓好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基本定位和最高施政准则。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在目前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公众对政府在民生方面的期望值越来越高,而且政府在社会管理中代表的社会职能越来越强,涉及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公共管理、社会服务等各个方面,在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中,具体事要有人管,有人负责,这体现了政府的本职要求。说到底,也就是通过精细化管理来履行政府的职责。

二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必须实行精细化管理。十七大报告中将“经济增长方式”的提法变成“经济发展方式”,因为增长是相对总量上的一种改变,而发展方式是全方位的。从全国来看,目前的经济发展是资源环境方面付出的代价太大,但报告中没有提到“总量”的问题。而长春不是这种情况,尽管我们发展很快,但总量不足问题依然突出,而且历史遗留问题过多,目前又正处于这些问题的爆发期,所以我们要进行“双向革命”:一方面是进行工业化革命,在工业化中期要咬定工业不放松,没有工业基础就没有经济发展的后劲;另一方面也要进行现代化的革命,在目前竞相发展的宏观大背景下,我们既要做发达城市、发达地区十年甚至二十年前做的事,也要做发达城市现在正在做的事。促进历史遗留问题解决的同时,还要跟上时代步伐,那就是抓好民生。所以我认为,精细化管理就是科学发展观在具体工作中最实际的落实,也是最现实的问题。

三是提高公务员素质和机关工作效率要求我们必须推行精细化管理。我们平时讲的执行不到位,其实就是管理不到位、控制不到位的问题。对于提高公务员素质和机关工作效率,人事局提出过要搞绩效考评。我兼任过三年机关工委书记,对责任制考核中存在的难量化的问题比较清楚。目前,机关责任不容易量化,有些社会化工作也很难用数字来衡量。在这种特殊情况下,需要采取一种新的考评手段和方式。崔市长提出的精细化管理,应该是我们目前提高公务员素质、提高机关工作效率一个具体推动和具体的操作。所以,要深刻认识精细化管理的意义,特别是精细化管理在行政工作中的重大意义。

二、要选准精细化管理的切入点

前段时间,我到日本丰田公司考察时了解到,他们用一个很小的流程改革,促进了整个丰田公司的大发展。通常一条生产线只能生产一种车型,但丰田公司的一条生产线能生产三到四种车型。他们就是通过在流程中实行精细化管理,实现改革创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所以我们在实施精细化管理中以什么角度切入,我认为有以下几点需要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是要提出“政府成本论”。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政府行政有时候是不讲成本的,从政府角度看了也很着急。我们需要研究如何从精细化管理角度入手,科学利用我们政府可掌控的各种资源,实现成本

最低化和效率最大化。因此在行政工作中,要进一步树立节约意识、成本意识、效率意识、责任意识,把精细化管理运用到具体实践中去,千方百计降低行政成本。二是要把精细化管理体现在改善民生,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上。建好城市,把一个美丽整洁的城市奉献给社会和人民,不断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数,是政府的责任,也是群众对政府的期待。这就要求我们在关注民生、改善民生,关注百姓的衣食住行上下功夫,这也是我们今年工作的一个亮点。崔市长提出的“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民生无小事”等原则,是我们抓好民生工作的指导原则。因此,民生工作也是我们精细化管理工作的一个重点,把百姓关心的煤、水、电、气、热等问题落实到每个家庭,是我们工作中的大事。如果我们真正把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放在首位,那么精细化管理工作就应该把关系百姓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切入点。

三是要把精细化管理体现在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政府提供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目的就是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更加温暖。我们每个部门都是政府的组成部分,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把工作做好,做到人人有管理、事事有管理,每个角度都有管理,那就做到精细化了。如果每个部门、每个人都按这个要求去做,整个精细化管理也就会上台阶、上水平。同时政府各部门之间,要强调协调配合,这也是精细化管理的题中应有之意。

三、开展下步精细化管理的建议

根据目前的工作情况,下一阶段要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探讨精细化管理在实践中的应用。今年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要在原有的基础上积蓄力量。传统的方法还是典型引路,我认为今天做交流发言的几个部门都可以作为典型。希望大家再进一步挖掘深化,总结出好的经验做法,在其他部门中推广。按照崔市长要求,我们明年要继续开展“查找改”活动。因此我们要把精细化管理看作是“查找改”活动的一个成果,看作是“查找改”活动的延伸和深化,进而把精细化管理作为“查找改”活动的主要内容进行思考和研究。如果说“查找改”活动是阶段性的,那么精细化管理就要全过程、全方位地渗透到我们各项工作中去,同时也要注意与政务公开、政务管理结合起来,与“查找改”活动中的一些好的经验作法有机结合起来,把精细化管理这个平台作为强化政府职能一条主线抓实抓好。

四、实施精细化管理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任何事务都有其两面性,在实施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一是要防止认识上的偏颇和行动上的偏差。精细化管理绝对不是搞“繁琐哲学”,也绝不能因细废大,更不能因推行精细管理而忽视或弱化全局观念、整体观念。精细不是“小器”,应该是一种深度、一种行为,是培养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形成一种人的内在气质和工作习惯。我们要树立一种精神,把精细化作为一种理念,融入到我们的长期工作中,经过十年、二十年持之以恒的不懈努力,逐渐把精细化管理变为长春市政府的一种理念和一种文化内涵。

二是要避免形式主义和走过场。在政府各部门推行精细化管理还需要一个过程,这是时展的要求,又是我们脚踏实地、培养良好工作作风的要求,同时也是树立工作效率意识、树立长远责任意识的要求。因此,在推行精细化管理过程中,我们要立足结合各部门的工作实际,动真的、来实的,力戒形式主义和“花拳绣脚”。

城市精细化管理意义篇10

各位领导、同志们:

近年来,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高度重视城市建设,对我市城市建设倾注了极大的关心和支持,两会期间广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积极建言献策,就推动我市城市建设提出了许多建设性建议,涉及建设职能部门主要有农村村庄规划、城市市政设施精细化管理和窨井盖设计等问题,现将两会期间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所提问题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一、农村村庄规划问题

当前我市村庄规划普遍滞后,已适应不了新时期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村庄规划滞后问题已成为我市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制约因素。今年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第二年,是新农村建设承上启下关键的一年,我们必须充分发挥规划先导作用,进一步加强村庄规划的编制与实施,全面开展村庄建设规划的调整、修编,推进村镇规划的全覆盖,以村庄规划全覆盖来推动我市新农村建设。07年,我市将开展新一轮城镇总体规划调整修编工作,重点中心镇和经济条件好的乡镇将先行一步。进一步提高乡镇详细规划的覆盖率,乡镇新开工建设地段和成片改造地段原则上都要编制详细规划;全年每个重点中心镇编制2个以上详细规划,其它乡镇共编制12个以上详细规划;根据镇村规划布点要求,确保完成100个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工作。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我们将本着分区明确、布局合理、节约土地的原则,按照“撤并小型村、拆除空心村、缩减自然村、建设中心村”的思路,综合考虑规划点的地理环境,人文资源、历史渊源等自然和社会要素,合理安排融医疗、文化、体育、娱乐等为一体的公共服务设施,全面修编全市的村庄规划,为农业向规模经营和农业园区集中,工业向开发区集中,农民居住区向城镇和农村新型社区集中创造条件。同时不断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可操作性性,有目的地促进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整合利用,为产业集聚留下空间,为企业发展提供便利。一是做到起点高。村庄的现状图、总体规划图、建设规划图、给排水规划图、电力通讯规划图、道路规划图和说明书等必须齐全,规划上要有超前意识,至少10年不落后。二是做到精确度高。现状图、规划图等尽量要用1:1000的比例,也就是图上1毫米代表实际距离1米。特别是现状图测量时精度要高,所有的建筑物、构建物都要准确的标注在图纸上。三是做到因村制宜。充分考虑各村经济发展、地理条件、区位优势、资源状况,以及今后的发展潜力,坚持“一村一策”的原则,科学合理地编制规划。考虑到要完成今年100个村庄规划编制工作,任务相当繁重,时间相当紧迫,我们计划分为三个层次来推进100个村规划编制工作。第一个层次对于特色比较明显、规模比较大、历史文化遗传比较多、地形地貌比较复杂以及要创建示范村的“五种类型”的村庄委托外地具有一定资质、设计经验丰富的设计单位编制规划,第二层次对于规模较小、人口较少、特色不明显的村庄拟委托市规划局规划设计院编制规划,第三个层次规模小、人口少的村庄邀请大专院校学生编制规划。四是规划时留出足够的规划建设用地。从近年各地规划实施情况看,规划难以实施,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没有留足建设用地,备群众新建之用。五是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农民群众对本村的情况最了解,在编制规划过程中我们将认真听农民群众的意见,事前要充分听取村民的意见建议,事中要请村民代表和村干部参与收集提供有关资料,配合开展各项基础工作,事后要将规划成果提请村民代表会审议,并向全体村民公示。通过落实农民的规划参与权,既向农民宣传了规划知识,增强了农民对规划的认同感,又提高了农民执行规划的自觉性。为了方便群众看懂规划图纸,规划图纸的标示要简单明了,图例要明确,并用中文标示。六是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村庄总体规划编制完成后一经批准,就要严格实施,一张图纸管到底,不因时而变,不因人而废,体现其权威性和严肃性。

二、城市市政设施精细化管理方案

近年来,随着我市城市建成区不断扩大和城市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对城市市政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城市市政管理模式逐渐向外延拓展,要求市政管理全覆盖和全天候,另一方面市政管理由原来粗放型管理逐渐向精细化管理过渡。这里就要引入一个“精细化”管理理念,城市市政设施精细化管理是城市市政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和长效化管理统一体,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城市市政管理工作的具体要求;是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位的有效途径;是提高城市市政管理效能的重要举措。我们将不断汲取和融合其它城市市政管理先进管理理念,借鉴各地城市市政管理成功经验,逐步建立起一套适合我市实际的城市市政管理精细化管理体制。

一、夯实市政设施精细化管理工作基础,精心制定精细化管理标准。首先要做好精细化管理的基础工作。对我市城区所有的市政设施进行摸底调查,及时了解和掌

握设施的运行和使用情况,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信息系统,提高城市市政管理效率。其次要精心制定精细化管理考核标准。对城市道路桥梁维护、城市道路路牙绿化池等公用设施管理、城市绿化管护及广场公园绿地管理等方面管理标准进行重新调整,进一步提高标准,细化指标,制定出详细的考核标准和评分标准,进一步明确责任单位、养护责任人和督查责任人,将工作责任由一般的工作纪律要求转向责任落实、行为规范、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要求,为实施精细化管理,提高工作效能和管理质量奠定坚实基础。二、坚持长效管理,建立健全市政设施精细化管理工作机制。一是建立日常巡查制度,对市政设施进行定期巡查,发现问题及时修补更新,对破坏绿地、破坏公用市政设施等问题及时纠正和处理,我局所属市政管理处、园林管理处和路灯管理处都已建立起固定巡查制度,下一步,我们将考虑进一步整合系统资源,组建专业养护维护施工队伍和执法巡查队伍,加强对城市市政设施管理。二是建立完善城市管理精细化监督考评机制。从进一步强化提高城市管理精细化工作目标考评,严格实行“日巡查、月检查、季通报、年奖惩”制度,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检查与抽查相结合,分类指导与分类考核相结合,使检查考评工作更加科学合理。三是完善城市市政管理激励机制。建立城市市政管理精细化目标考评工作,实行绩效挂钩,对取得突出成绩的科室、单位和个人予以奖励,对城市管理精细化工作不达标的科室、单位限期予以整改,整改不到位,予以批评教育,并取消年终系统评优资格,通过奖优罚劣,严格奖惩,有效推动城市管理精细化工作扎实开展。

三、抓好三个结合,整体提升城市市政管理水平。一是城市市政设施精细化管理要与市政管理全覆盖相结合。不仅要加强对老城区的管理,也要搞好新区、后街背巷、居民小区的管理,方便老百姓生产生活。从内容上说,不仅开展城市主次道路桥梁维修,方便老百姓出行,而且要加大路灯维修、城市绿化管护和城市道路路牙绿化池等附属市政设施管理力度,提升城市形象。二是城市市政设施精细化管理要与市政管理全天候相结合。不断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对于群众反映市政管理维护的要求,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什么情况,都将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及时快捷地进行处理。三是城市市政设施精细化管理要与“12319”城建服务平台相结合。以“12319”城建服务平台为依托,建立市政基础设施抢修维护指挥调动系统,通过服务平台,将市民投诉及反映各类问题及时反馈给相关科室和单位,同时对城区市政设施管理、投诉、问题处理等进行登记、汇总、督察。对每一问题必须在限定的时间内提出处理意见,限定时间内办结,限定时间内向市民反馈答复并做好处置情况记录,并确保市民投诉处理率达到100%。

三、窨井盖设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