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城乡供水管理办法十篇城乡供水管理办法十篇

城乡供水管理办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32:51

城乡供水管理办法篇1

一、加强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1、加强学习。20*年,是城乡一体化供水办公室工作职责从县水利局和县水利局归并建设局后,其工作从零到有到逐渐规范到纳入正常运行轨道的一年。从今年年初起,办公室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为目标,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打造“一城三地”战略部署,加强学习,从思想上提高对城乡供水一体化工作的认识。办公室按照局党委的学习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建立了学习制度,制订了学习计划,从政治、法律法规和业务方面开展每月两次的学习活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报告精神,及时认真地学习国务院和浙江省《城市供水管理办法》、《城市节水管理办法》、《浙江省节约用水管理办法》等方面的有关法律法规,从理论和专业知识上提高行业管理能力,以更好的推进全县城乡供水一体化进程。

2、建章立制。今年以来,根据局党委制定的城乡一体化供水办公室工作职责,办公室在去年成立机构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队伍建设。同时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凝聚力,确保工作顺利进行。,按照办公室工作职责,制定办公室内部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对办公室人员进行定岗定员,将工作职责进行责任分解,落实到人,使办公室工作逐步纳入规范运行的轨道。

二、加强行业管理,保障全县供水事业顺利运行

1、出台《*县镇属自来水供应站工作目标考核办法》及其细则。为加强对镇属自来水供应站的行业指导和管理,使各站能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做好各项基础工作,真实反映我县供水行业的实际情况,营造团结奋斗争先进的氛围,进一步调动和激励各站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确保城乡一体化供水工作的顺利实施。结合我县工作实际,出台了《*县镇属自来水供应站工作目标考核办法》和《*县镇属自来水供应站工作目标考核实施细则》,进一步规范和健全了各镇属水站的运行管理和优质安全供水,也对全县各镇(区)水站实施考核提供了依据。

2、加强全县供水安全监管,确保安全供水。年初,与各供水单位签订安全责任书,加强安全供水工作。一年来,特别是在夏季高峰供水期间,在全县供水行业召开了安全生产会议,从思想上做到警钟常鸣。同时,办公室组成供水安全检查领导小组,不定期、不定时的对全县供水单位的供水设施、供水水压、供水环境、供水管理等方面进行检查,对存在的问题以《整改通知书》形式,反馈给被检查单位,要求对存在的问题给予整改。被检查单位按照《整改通知书》上提出的问题,以书面形式将整改方案、整改时间和整改结果报城乡一体化供水办公室。

3、协助水站申请、落实省城乡供水一体化专项资金。根据省财政厅、省建设厅《浙江省城乡供水一体化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办公室协助全县各供水单位做好城乡供水一体化专项资金补助项目的上报工作,至20*年底,已将全县10家供水单位20*-2010年的城乡供水一体化计划项目全部上报。同时,根据上报计划,协助四个项目上报资料的审核和复查工作,今年落实了全县3家供水单位2006-20*年度城乡供水一体化的省补专项资金,实现了城乡一体化供水办公室争取省补资金开门红。

4、加强水站管理,协助落实农村改水补助资金。为推进农村供水管网的技术改造,加快农村改水力度,根据建设局文件精神,加强督促管理,20*年,全县供水单位加强供水管网方面的改造和建设力度,对全县城乡供水旧管网进行改造,确保了城乡供水管网的安全性和延续性,提高了供水效率,促进了我县的供水事业。同时,积极协助各水站做好县财政关于农村改水建设项目专项补助资金工作。

5、协助做好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办公室积极和县水利局取得联系,在我县前几年千万农民饮用水工作的基础上进行摸底和调研,同时结合我县城乡一体化供水规划,合理安排改造项目。20*年,申报了千万农民饮用水项目;协助申报单位代表嘉兴市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顺利通过省水利厅、省财政厅组织的专家组抽查和市专家组验收。

6、对乡镇供水管网调查摸底,建立数据库。由于我县原有镇(区)供水管网由各镇(区)各自设计,没有统一规划。上半年,城乡一体化供水办公室对现有各镇区供水管网进行重新摸底,结合本供水区域内的实际情况和当地新农村规划,重新绘制管网图,并建立数据库,此项工作到七月底结束,为合理编制全县供水管网规划和编制全县供水单位的统一收费系统奠定了基础。

7、加强业务技术培训。今年7月1日,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新标准正式实施。为了使全县供水企业更好的掌握生活饮用水卫生新标准,10月份,办公室组织全县供水企业负责人参加省建设厅举办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培训班。通过培训,使全县供水企业了解新旧标准的不同,掌握了如何检验新标准项目,如何配置检验新标准的实验室,进一步明确了加强水质保障的重要性,并以此为契机,做好我县的供水事业。11月份,为加快全县各乡镇供水管网改造步伐,提高我县供水安全,加强管网维修工作,尽可能降低管网漏损率,办公室组织全县各供水、水处理单位负责人及管线抢修、维护业务骨干,召开管网抢修维护经验技术交流会。交流会上,各供水、水处理单位就平时在对供水管网管理、维护工作中积累的经验与心得作了交流,并对在日常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自来水公司管网抢修中心主任谢保尔在交流会上作了经验介绍,使与会人员获益匪浅。通过这次交流会,全县供水、水处理单位相互借鉴经验,提高了供水、污水行业管网管理与抢修、维护水平,进一步促进我县供排水事业更快更好的发展。另外,为了正确反映我县的供水、售水、自来水漏损率等实际情况,办公室还专门组织各供水企业统计员、信息员,对如何统一填写报表、计算供水量、售水量、撰写信息等方面进行了培训。

8、对全县供排水企业经营行为开展消费评议。为进一步提高全县供排水企业的服务质量、服务作风和服务水平,营造公平、安全、健康、规范有序的消费环境,切实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由城乡一体化供水办公室制定方案,并由全县供排水单位领导担任评议领导小组成员,分阶段对全县供排水企业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情况、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服务的真实信息、规范收费(包括收费标准、收费依据、收费方式等)、办事公开(制度、服务承诺、办事程序等有关事项上墙)等情况开展评议。在制定方案,动员部署基础上,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和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广泛征集消费者对评议单位在服务质量、服务作风、诚信经营、践诺履诺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查找问题的根源。同时,针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特别是针对评议过程中群众反映较强烈、矛盾较集中的问题,梳理成书面材料反馈给被评议单位。被评议单位根据反馈的情况,认真制定整改措施和方案,狠抓落实,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坚持把“事实调查清楚、问题处理到位、整改措施落实、群众真正满意”作为整改的标准。在整改完成后,评议领导小组适时开展跟踪问效。通过评议,促使各被评议单位通过评议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完善内部各项监督管理机制,使评议由解决具体问题向建立预防机制转变;由突击性推动向靠制度保证转变。使全县各供排水单位在服务水平等方面由外力推动向自觉行动转变。目前,此项工作已完成了制定方案、动员部署阶段,正在进入厂(站)务公开阶段,同时对供排水单位的收费标准、收费依据、收费方式以及单位内部管理制度、向社会公开服务承诺和办事程序上墙等事项,制定了全县供水单位统一标志,使全县水务管理逐步朝着制度化、规范化发展。

9、协助局有关部门做好环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调查和环太湖流域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关报表情况。随着太湖蓝澡事件的爆发,上级有关部门对环太湖流域的水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日趋重视,加强了环太湖流域水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的调查。作为行业管理部门,办公室协助局有关部门对我县的水源污染情况、水质达标率情况、供水安全设施是否存在安全隐患等方面作了认真的调查,并给予上报。

10、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太湖引水工程。近年来,杭嘉湖地区普遍出现水质性缺水。为了保证居民安全用水,根据上级要求,嘉兴市五县两区统一将从太湖引水。根据县政府要求,按照市有关引水规划,办公室派出人员赴海宁、平湖等地,配合县水利局积极开展太湖引水工程调研,并结合*实际,形成调研材料。

11、台财资料实行规范管理。为加强对乡镇水站的行业管理,随时掌握水站动态,保障水站的安全供水,办公室充分借鉴了县自来水公司的一些成功经验,在原爱委会移交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各站实际,经反复推敲,设置了“供水情况月报表”、深井泵检修维护记录簿等反映水站运转情况的一套工作表格,从而结束了各镇水站原来在报表、记录等表格方面没有统一、各自为政的局面,并要求各供水单位对每月的用水量进行上报,进行规范统一管理。

12、推行政务公开,统一形象,提升企业综合素质。供水事业属公益性事业,如何让消费者消费的放心、明白,从今年9月份起,办公室对全县11家供水企业全面实行政务公开,内容包括各供水企业的自来水收费价格、收费方式及办事程序,并对其进行统一规范。同时,要求各供水单位公开各自的抢修、投诉电话,如发生水管破裂、水管漏水、水质异样等情况,使群众能随时随地联系到供水单位,及时解决问题,减少因事故引发的损失。通过政务公开、办事公开,使全县供水企业能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做到“外树形象,内强素质”,提升办事效率,为全县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

13、规范全县供水工程建设费收费。由于我县城乡供水企业归口不同,因此对供水工程建设费的价格、形式的收取也有所不同。为了统一、规范供水工程建设费收费价格,办公室以文件形式,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对全县供水企业的供水工程建设费收取的价格、形式进行了规范,保障了自来水用户的利益。

14、做好全县各供水单位的供水应急预案工作。为了确保在突发事故时能够妥善处理,城乡一体化供水办公室要求全县各供水单位制定应急预案,成立应急领导小组,对供水管线、水质污染、水源枯竭、重大机电、传染性疾病等方面的突发事件的人员调集、物资储备及如何保护现场、紧急抢险等方面都作了具体规定。目前,全县各供水单位全部制定了应急预案。同时召开全县各供水单位工作交流会及安全生产现场会,对全县各供水单位的设施设备进行检查,保证安全供水。

15、开展理顺水务体制调研工作。根据省、市、县有关文件精神,*县要在2010年底前关闭所有深水井。这个目标时间紧,任务重,一方面我们将积极加快全县城乡一体化供水建设工作,另一方面在城乡一体化供水的前提下建立健全供水运行体系。目前,全县各供水单位各自为政,没有统一的管理和规范的操作,对实现城乡一体化供水产生了制约。因此,如何理顺全县供水行业的水务体制对加快实现全县城乡一体化供水显得尤为重要。上半年,*县城乡一体化供水办公室专门对全县各供水单位的现状、存在问题、一体化供水的运营管理等进行了调研,并形成书面材料,为下一步理顺水务体制提供依据。

16、做好各供水单位信息员培训和信息上报工作。为了解全县各供水单位的工作动态,提高各供水单位信息员撰写信息的技能,今年7月份,办公室特地组织各供水单位信息员进行培训,并对各供水单位的信息和突发事件及时上报作了规定,确保了信息上报率,以更好的进行监督和指导。同时,按照工程进度,每月对城乡供水一体化一期工程的进展情况进行上报。

三、成立水业协会平台,加强技术交流

结合全县水行业实际需要,经全县11家供水企业协商沟通后达成共识,已于今年3月份成立了全县水业协会,共有会员12家。水业协会成立后,办公室充分利用这一平台进行技术交流。5月份,组织会员到宁波市水协进行考察,以借鉴其经验。

同月,协会还组织全县有关企业开展关于如何做好污水入网、污水预处理的培训会,共有40余家企业参加了培训,这也是我县首次关于对污水入网、污水预处理方面的培训,对促进企业污水入网,降低企业污水CoD,改善全县生态环境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四、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加快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

1、协助做好城乡供水一体化一期工程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为加快我县城乡供水一体化进程,我县于20*年启动了城乡供水一体化工作,并于20*年启动了*县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办公室积极协助工程筹备组做好前期筹备工作,目前已完成城乡供水一体化一期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工程初步设计》《环境评估报告》、《施工图设计》等工程报批,完成了工程水土地质勘探、工程施工、监理招投标,完成了前期工程土地征用、拆迁的政策处理工作。20*年7月12日,工程被省发改委列为省重点工程;7月18日,注册“*三地自来水有限公司”,于12月3日举行开工暨奠基仪式,计划2009年竣工。城乡供水一体化一期工程的启动,极大地加快了我县城乡供水一体化进程,对我县城乡居民喝上安全卫生的饮用水具有重要的意义。

2、完成《*县城乡供水管网专项规划》编制工作。随着城乡供水一体化一期工程的启动,与之相配套的城乡供水二级管网建设也迫在眉睫。城乡供水二级管网只有与城乡供水一体化一期工程同时实施,才能实现全县城乡供水一体化的目标。但目前,我县各镇(区)城乡供水管网没有统一的规划和设计,各镇(区)各自为政,分散杂乱,管网建设没有统筹安排。为此,今年上半年,由办公室委托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对我县城乡供水管网进行统一规划,在形成初稿的基础上,听取了各镇(区)和相关部门的意见、建议后,于11月完成规划评审稿。并在20*年11月19日通过了专家评审。下一步将报县政府立项,由此将彻底解决我县以往供水管网没有统一规划的杂乱局面,为下一步顺利实现我县城乡供水一体化打下基础。

3、做好政策扶持工作,加快城乡一体化供水步伐。城乡一体化供水设施建设投资巨大,特别是各镇(区)二、三级管网随着城乡一体化供水的推进,管网的建设、改造力度加大,对各镇(区)形成很大的资金压力。目前,我们对镇(区)二、三级管网建设资金在政策扶持方面正在向政府提出一些积极性建议。

五、结对助学,开展爱心帮困、慈善捐款、捐物工作

20*年,办公室与沈荡新丰村小学的四年级贫困学生金圆圆结为帮困对子,该学生父亲早亡,爷爷、奶奶年纪已大,全家生活的经济来源全部靠他母亲—一个外来打工妹的打工所得,家庭生活相当艰苦。办公室在了解到金圆圆学生的情况后,积极与学校联系,与之结成帮困对子,并分别在今年年初、六一节前去探望,并为他送上了书包和学习用品。9月份,办公室在为他购买学习用品之余,还为他代交了新学期的学费,为他家庭减轻了一些经济负担。同时,办公室成员还积极参加全县慈善捐款、捐物活动,为我县的慈善事业贡献一份力。

六、开展节水型器具备案,为创建节水型城市打下基础

1、做好节水型生活卫生用水器具备案工作。为进一步加大对生活用水器具质量和应用的监督力度,规范和提高我县建筑工程用水器具质量,提高节水器具普及率,根据《城市房屋便器水箱应用监督管理办法》、《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行业标准》的有关规定以及嘉兴市规划与建设局《关于嘉兴市实行“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产品备案的通知》,以建设局名义,下发了《关于*县实行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产品备案的通知》,从20*年1月1日起,要求对在城市规划区内取用城市供水管网的新建、改建、扩建建筑工程安装使用的生活用水器具产品实行备案制度。办公室对节水型用水器具备案进行了统一规范,并对全县各供水单位的器具备案登记员进行了专门培训,为打造节约型城市创造条件。

2、开展节水技术服务和推广节水器具。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节约用水工作也从单纯的行政管理转变成服务管理。20*年,办公室协助节水型生活器具备案企业推广节水型器具1300件(套),配合县科协赴城乡开展卫生器具展示8次。

七、加大宣传力度,为我县的供水、节水创造舆论氛围

1、做好城乡供水宣传工作。城乡供水一体化工作,涉及到千家万户、方方面面,既有工程建设的投资问题,又有水务体制理顺工作,需要各方面的理解和大力支持。而节约用水又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用水行为,关系到水资源的节约和浪费。因此,开展城乡供水一体化工作和节约用水的宣传显得尤为重要。办公室利用报纸、电视、《*动态》、《*政务》、《建设动态》等各种宣传载体,对我县的城乡供水一体化和节约用水进行广泛宣传。下半年,办公室又利用*供水网平台,加大宣传力度,对内起到了信息、技术交流的目的,对外为更好地开展城乡供水一体化工作,以及更好地创建我县的节水型城市、节水型社区和节水型单位创造舆论氛围。

城乡供水管理办法篇2

关键词:城乡供水;一体化;运营;管理

中图分类号:tV213文献标识码:a

单县共辖22个乡镇(办事处),617个行政村,2480个自然村,总人口119.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03.51万人,耕地面积11.2万hm2。2013年国民生产总值208.9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4.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277元。

单县属于黄河冲积平原,地质构造复杂,浅层地下水咸淡水交错分布,能够开采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浅层淡水。地下水苦咸、含氟量高,存在严重饮水安全问题。为彻底摆脱苦咸水的困扰,市委、市政府适时提出饮水安全工作的“四个转变”:在工作目标上必须由喝“方便水”转变为喝“安全水”。所有供水工程要建立完备的供水水质档案,供水企业要保证水质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后再供水。在水源选择上必须由地下水转变为地表水。以优质地表水代替地下水,走利用水库发展规模化集中供水的路子。在规划思路上必须由行政区划为主转变为供水区域为主。新一轮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规划编制要本着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的原则,打破原来的行政区划界限,以水库水源地作为规划的基点,形成以水库水源地为中心的饮水安全项目规划。在工作重心上必须由进度质量并重转变为质量优先兼顾进度。坚决杜绝以前的“先通水后改造”的旧思路,在饮水安全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始终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做到质量优先、兼顾进度。

为告别单县人民群众长期饮用不健康的苦咸水历史,彻底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结合目前供水工程建设情况,单县饮水安全总体规划把单县划分为3个区,每个区为一独立水网。月亮湾水库净水厂解决高老家乡、郭村镇、曹庄乡、浮岗北部、莱河镇5个乡镇,368个自然村,16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浮岗水库净水厂解决浮岗南部、高韦庄镇、黄岗镇、龙王庙南部、杨楼镇、蔡堂镇6个乡镇,473个自然村,22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城区净水厂解决南城办事处、北城办事处、园艺办事处、东城办事处、谢集乡、李田楼乡、龙王庙镇(北部)李新庄镇、徐寨镇、时楼镇、张集镇、终兴镇、朱集镇13个乡镇办事处,1639个自然村,6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3个区域均以黄河水为水源,利用项目区处在山东省境内黄河上游之优势,利用黄河水进行补源,通过引水调蓄,单县浮岗水库及月亮湾水库库容完全能够满足供水需要,供水保证率可以达到95%以上。净水厂水采用常规处理工艺,即絮凝、沉淀、过滤、消毒处理工艺,出厂水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上级水利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到2015年底,将全面完成水库、水厂、均压均流站、管网建设,单县饮水安全局面将要全面打开,饮水安全形势前景光明。

根据目前状况,单县水务局深入研究分析城乡一体化管理总体思路,坚持做到建管并行、建管并重,制订了单县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运营管理方案,为饮水工程长期高效运行做好准备。

单县水务局所属事业单位――单县农村公共供水管理办公室成立单县上善供水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性质为国有,对县域范围内的水源、水厂、管网、现有供水单位进行统一管理。公司设董事会、监事会、下设10个科室,化验室6人,财务科3人,微机监控室4人,工程技术管理科6人,安监科5人,办公室4人,净水车间20人,污水处理车间4人,水费征收办公室16人,管道抢修队12人,(公布24h抢修电话)负责从浮岗水库及月亮湾水库到每个乡镇均压均流站,24h轮流值班,实时监控管道有无漏水、管道破裂和其他险情。

按市场化运作模式,公司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现有供水管理单位与本公司关系供水中心成立水费征收办公室,分片负责水费征收。计划在水库的每个均压均流站设一个征收点,滩区每处供水工程设一个征收点,每个点2人。城区收到小区,乡镇收到每个乡镇的总表,由乡镇明确一名副书记或副镇长管理全镇的自来水工作,组建用水管理队伍,负责管道维修和水费征收。水费统一收缴到供水中心水费征收办公室,水费征收办公室上缴财务科。

现有供水管理单位纳入供水公司统一管理,原管理的用水户仍由其管理,其收取的水费统一上交公司,公司返还一定的管理费,用于管理人员的工资及日常维修费。

城市自来水公司与供水厂签订供水合同,其人员、资产及管理不变,自负盈亏,单独核算。

城乡供水管理办法篇3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市容整洁、环境优美、城乡统筹管理为目标,以“四消除、五整顿”为重点,逐步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实现乡村环境由无意识管理向有意识管理转变、由无序管理向有序管理转变、由粗放型管理向规范化管理转变,促进城乡管理一体化进程,推动我县城市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对象和范围

乡镇所在地含镇所辖村(友谊乡、镇按中心城区提档升级标准另行考核)。

三、考核内容及标准

(一)组织领导及机构设置(8分)。各乡镇要设立小城镇管理办公室,办公室配备两名执法人员,负责小城镇容貌管理和环境卫生保洁管理,乡镇指派一名副职分管此项工作。按乡镇驻地面积配备保洁员和保洁车辆,解决目前乡镇无专业保洁和垃圾清运队伍问题。各乡镇要参照县环卫处管理机制,统一成立乡镇环卫保洁队伍(配备垃圾清运车,招聘环卫保洁员),定制度,实现环境卫生全日制保洁,垃圾日产日清,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二)街路容貌管理(24分)。1.平面管理。强化管理手段和措施,加大“五马闹市”治理力度,规范工地文明施工,创造整洁、规范、有序的市容环境,推动平面管理工作取得新突破。2.立面管理。采取全员责任制和综合整治相结合的办法强化管理,建立牌匾广告告知制度,完善广告审批机制,加大对乱贴乱画行为的查处力度,推动立面管理工作取得新突破。3.冬季清雪工作。坚持人性化服务理念,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冬季清雪力度,推动清雪工作取得新突破。

(三)环境卫生管理(26分)。1.环卫设施建设。利用县政府“三个延伸”以奖资金,由各乡镇对所辖行政村匹配资金,包括按居住人口密度新建、修建景点式公厕,主次干道两侧修建渗水井,解决如厕难和垃圾污物干稀不分问题。辅设涵管,修建路涵,投放垃圾箱,解决排水不畅,乱扔垃圾问题。2.环卫保洁内容。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实行定人、定时、定职的三定措施。定人:按照所属地域明确保洁员的卫生保洁责任范围。定时:主次干道、公共场所清扫每日一次,全天候保洁,垃圾箱每日一清理,污水井随满随清。定职:道路保洁做到路面无遗留垃圾、无积水、无积泥、无沙石,道路两边无杂草、无生活及建筑垃圾。

(四)集贸市场管理(5分)。合理规划,根据实际情况以多种形式建设农贸、蔬菜批发市场,解决占道经营和地产农副产品经营业户多、无场地经营的问题。

(五)道路管理(27分)。乡村街路整修包括平整路基、清理边沟、修筑树台、砌过路涵,达到道路平整、拱度适宜、砂石铺装、排水通畅。结合实际,采取集中或分散停车的办法,设置停车场,以解决道路狭窄、交通拥堵、出租车乱停乱放的问题。在乡镇驻地主次干道两侧及休闲广场安装路灯,解决夜间照明问题。

(六)绿化美化及清雪管理(10分)。搞好绿化工程规划,通过春季栽植、雨季补植办法,做好街路行道树的栽植工作,解决缺少行道树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冬季清雪力度,确保人车出行安全。

各乡镇除完成规定的管理事项外,要积极做好“三供两治”(供水、供热、供气和污水、垃圾治理)工作。要按照省政府关于“三供两治”建设规划要求,认真组织编制本乡镇的垃圾处理项目规划,并完成向上申报工作。同时,要积极争取国家拉动内需所涉环境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有关政策的支持。

四、考核办法

(一)组织实施。此项工作的检查考核由县乡镇环境综合整治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实施。全年定期检查12次,平时不定期抽查,采取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按照考核结果,季度打分,下发通报。

(二)评定等次。根据《县乡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及考核评分标准》,对乡镇采取月打分、季评比和年终综合评定的办法,评出一、二、三档乡镇,得90分以上的为一档乡镇,80-89分的为二档乡镇,70-79分的为三档乡镇。

县政府对年终考核排在前3名的乡镇,年底分别奖励10000元、7000元、5000元。考核结果并列的按同级标准授奖。对表现突出的县直有关包扶部门及有功人员予以适当表彰奖励。县政府对年终考核成绩在70分以下的乡镇,环境整治无明显成效的,进行通报批评,以观后效。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为确保此项工作顺利实施,县政府成立县乡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及考核领导小组。

组长:(县委副书记、政府县长)

副组长:(县委常委、政府副县长)

(政府副县长)

(政府副县长)

(公安局局长)

成员:政府办、城管局、财政局、公安局、农业局、人社

局、法制办、交通局、文广局、住建局、林业局、新农办、工商局、民政局、环保局、发改局、卫生局、规划处、交警大队、运管站等部门负责人。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城管局,办公室主任由吕贵发同志兼任。办公室具体负责考核的日常管理和组织工作。

(二)资金保障

1.保洁人员工资。小城镇环卫保洁管理,8个乡镇需配备保洁员128人、保洁车辆22台,保洁员月工资700元,保洁车辆年经费1.2万元,共需133.92万元。资金采取以下三个渠道筹集:

(1)向劳动就业局申请公益岗位,共135个,每个岗位每年每人5040元,共计68.04万元;

(2)按乡镇规模自筹30.38万元;

(3)县财政补助35.5万元。

城乡供水管理办法篇4

关键词:城乡供水;工程建设;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tV674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而陈翔供水工程作为城乡水资源供给的重要基础设施,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分析研究当前城乡供水现状,总结城乡供水工程建设以及管理的经验,对于做好城乡供水科学管理,确保城乡供水质量以及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城乡供水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在对我国城乡供水工程建设以及管理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当前阶段我国城乡供水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投入不足

在对我国城乡供水工程建设进行调查发现,资金投入不足,供水设施老化以及沉重的债务问题。与城市不同,城乡供水普遍是带有公益化的特点,从而导致供水单位缺乏活力。加上我国长时间由政府进行供水行业的控制以及经营,供水单位普遍被人们当成是福利性质的公用事业组织。

2.供水施工辅助设备质量差

在供水工程运行中,液位计以及压力计是确保工程正常运行最主要的辅助设备。其中,地下水位以及调蓄水位的主要监控仪器就是液位计,同时液位计也是开启水源井顺次以及运行时间的主要控制指标。从这个方面来看,供水工程的正常运行与液位计息息相关。而管道正常运行的指示以及控制元件主要是压力计,能够对管道起到安全保护的作用。据调查了解,多数城乡供水工程中的液位计以及压力计普遍都存在使用寿命不长以及灵敏度低的问题。

3.缺乏技术支持

在实际生活中缺乏廉价、方便、实用的净水处理设备,严重影响着群众的身心健康。黄河沿岸和白于山区群众主要存在高氟水、苦咸水的水质问题,该地区主要靠集雨水窑来解决饮水困难问题,水源主要靠地表雨水,经简单处理设施,这种季节性的应急措施,与国家安全饮水标准相差甚远。解决高氟水、苦咸水等水质方面的问题,目前经常采用电渗析或膜处理等技术,而且费用高,管理复杂,不适用于低成本、供水量小和工程分散的农村供水工程。

4.工程建设标准不高

在城乡供水工程建设中,量大面广是城乡供水安全工程中面临的问题。从供水工程建设规模来看,其规模较小,同时对于供水工程项目前期的规划以及论证工作存在不到位的问题,其工程设计也不够合理,从而导致了城乡供水项目在建成投入使用之后,很快出现问题而重新返工的情况。另外,在城乡供水工程中很多也达不到国家饮用水安全用水标准,从而导致饮用水的水质以及取水距离跟标准有很大的差距。

5.供水单位亏损严重

在我国,国有城乡供水企业由于受到水价低的限制,从而导致城乡供水企业亏损严重。尽管供水企业为了降低制水成本已经进行了工艺的优化以及加强对供水企业的管理,但由于城乡综合水价远远低于制水成本,从而导致了城乡供水企业的亏损,也就造成了城乡供水工程的改建以及扩建资金不足的问题。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供水企业的服务范围也在不断扩大,然而由于缺乏供水工程改建资金,供水企业自行筹集资金,一方面影响了供水工程的改扩建,另一方面通过贷款等筹集方式进行供水工程建设,会加重供水企业的负债问题,也限制了城乡供水工程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

二、城乡供水工程管理模式对策分析

针对上述我国城乡供水工程建设以及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需要从以下几点入手来进行问题的解决。

1.供水单位管理

城乡供水工程管理,需要加强对供水单位的管理,实行城乡供水管理直接进入市场,实行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实现公司化管理。一方面城乡税务局需要加强对农村集中供水的管理,设置专门的办公室,负责对农村集中供水的运行进行监督以及管理,同时对水费的收缴以及城乡水费补贴资金进行监督以及管理。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对水厂以及主管网的运行维护以及管理,可在各个乡镇设计供水服务中心,对乡镇以及各村管网的运行进行监督以及管理、维护,同时还可以成立供水协会,来对各村用户用水管网进行运行、管理以及维护。除此之外,各个村还可以建立供水协会,来对村内用户管网进行监督以及管理。从而形成从上到下,层层负责,分级管理的城乡供水管理运营模式,形成了城乡供水工程建设的长效性。

2.供水水源保护

制定供水水源保护规划,同时将供水工程管理区进行划定,并对水源保护区以及范围区内的水源加强保护,避免出现水源污染以及枯竭的问题,确保城乡供水水源的安全性。同时,还要在人民群众中进行水源保护的相关宣传,将与水源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普及到群众中去,使得人们共同来进行水源的保护,同时也对供水工程设施进行保护。除此之外,还需要在农村实行计划以及计量供水,根据各村的实际发展情况实行有偿供水。

3.合理确定水价,实行收费公开

新建水厂的供水价格,可以通过物价部门进行合理地定价,同时如果是政府投资的部分,可以不计折旧。在确保供水单位有利可图的情况下,存在差额的部门,通过县财政来进行补贴,同时20%的水损耗可以由县政府来承担。另外,农村地区的价格,每人每月一方水根据1.5元来进行收费。除此之外,还要对用水户进行档案的建立,公开水量、水价以及收费,确保群众的知情权。

4.完善供水体系,实现集中供水“三个一体化”

为了确保城乡供水工程的顺利运行,进一步加强对城乡供水的管理,促进供水体系的完善,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可采取3个一体化的总体管理目标,也就是供水水源、价格以及管理的一体化,同时城乡统一使用地方水网,为了确保供水量,可以统一接入到地方水厂的供水管网。另外,水费的确定以及收取,需要以城乡物价部门为准,将政府扶持政策落实到位。

三、城乡供水工程建设管理

1.加强工程建设与资金管理

首先是出台与城乡供水工程实施方案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城乡供水工程管理做出明确规定。在进行供水工程管理的时候,要实行四制管理,即招投标制、项目法人制、合同管理制以及建设监理制。项目法人要负责供水工程建设以及招投标,同时也包括资金管理以及工程竣工的验收等。除此之外,各城乡水务局以及监察局要做好供水工程的招标管理,以公平公正公开为原则,对城乡供水工程进行招标以及设备材料的购置,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降低工程造价。除此之外,还需要建立专门的资金专户,将一切与城乡饮水补助的资金归入供水工程项目中,一方面同意使用安排,另一方面实行专账核算,确保供水工程建设转款专用。

2.加强项目管理,提高工程质量

在城乡供水工程建设中,由于涉及范围比较广,且工程施工量较大,因此城乡供水公衡建设的组织协调任务繁重。一是要组织协调好农村饮水工作,尤其是重点对供水工程施工进行施工计划的安排,并做好工程验收工作;二是加强对工程建设资金的把控,确保工程施工资金的使用效率,避免出现资金的浪费;三是做好施工管理,按照基本建设程序要求,切实落实“法人制、招投标制、监理制、合同制”,确保责任明确,材料合格,施工规范,质量达标。

3.认真组织搞好项目前期论证和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

各级要制定管理办法,培训基层管理技术人员,组织设计力量,搞好典型设计和示范,以点带面,逐步推开,加强监督检查,严把质量关,把好事办好,让群众真正享受到这项惠民政策。要加强项目前期论证和实施方案的审查监督力度,特别是水源工程的选择,要尽可能地选择水质良好、净化难度低、便于卫生防护的水源点分布等条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因地制宜合理确定;尽量建设集中式供水工程,包括管网延伸、新建水厂等;条件不具备时,可采用分散式供水。

结语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得出来,现阶段我国城乡供水工程建设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包括城乡供水工程投入不足,供水施工辅助设备质量差,缺乏技术支持,工程建设标准不高,供水单位亏损严重等多种问题。为了提高我国城乡供水水平以及质量,加强我国城乡供水工程管理,需要做好以下四方面内容:一是强工程建设与资金管理;二是加强供水单位管理;三是供水水源保护;四是合理确定水价,实行公开收费;五是完善供水体系,实现集中供水3个一体化。

参考文献

[1]王雪峰.浅谈延安市城乡供水工程管理模式[J].陕西水利,2008(S1):110-112.

[2]张书成,安楚雄.“联网分营”在城乡供水-体化过渡时期的实践与体会[J].西南给排水,2013(2):77-80.

[3]刘政,尹芳.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建设管理的思路和实践[J].科技致富向导,2013(21):230-230.

城乡供水管理办法篇5

(一)本意见所称的国土资源和城乡规划执法共同责任,是指乡(镇)人民政府、村民委员会及各职能部门和相关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在国土资源和城乡规划管理工作中依照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应当承担的责任。

(二)各乡(镇)人民政府是辖区内国土资源和城乡规划执法的主要责任主体,各乡(镇)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是辖区内国土资源和城乡规划执法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包村工作队是直接责任人,各相关职能部门、企事业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国土资源和城乡规划执法的共同责任机制的主要责任人,经办人员是直接责任人。

(三)县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县国土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城建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县城乡规划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公安、监察、发展改革、财政、经贸、农业、林业、环保、交通、公路、水利、工商、电力等部门,依照各自职责,把好审批关口,共同遏制违法行为,及时做好国土资源和城乡规划违法行为的预防和查处工作。

(四)国土资源和城乡规划执法工作按照属地管理原则,下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对上级政府以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

二、职责分工

(五)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监督检查辖区内国土资源和城乡规划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执行情况,通过将所辖行政区域分等定级,划片包干,责任到人,组织国土资源所、村建办、林业站、包村工作队以及村干部等加强国土资源和城乡规划执法动态巡查,对本辖区内新发生的国土资源和城乡规划违法行为,必须在3个工作日内发现并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应在15个工作日内组织联合执法队对该违法建设进行。

(六)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主要负责查处违法用地和非法采矿行为,应积极会同乡(镇)人民政府查处国土资源违法案件,会同乡(镇)人民政府对违反国土资源违法行为予以或取缔;同时,负责辖区内的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动态巡查工作的指导,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各乡(镇)的动态巡查工作进行督查。

(七)城建部门负责对规划区内违法建设的巡查执法,会同乡(镇)人民政府开展拆除违建等工作。

(八)监察部门负责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派出机构、相关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执法执纪和履行职责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根据《监察部、国土资源部关于监察机关和国土资源部门在查处土地违法违纪案件中加强协作配合的通知》的要求,依法依纪追究违法建设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九)公安机关负责对群众举报涉嫌国土资源违法犯罪案件和国土资源部门移送国土资源违法案件的查处;对涉嫌犯罪的违法当事人立案侦查并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为乡(镇)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国土资源和城乡规划执法工作提供保驾护航;对妨碍、阻挠、围攻、殴打执法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违法当事人应按照110接警和出警规定赶赴现场协助执法并依法从严处理。

(十)工商部门负责对工商登记情况进行检查,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格执行有关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法律和政策的通知》的规定,对未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占用农用地设立企业的,不得给予登记。

(十一)农业部门负责对占用耕地进行固化地面(剥离耕作层)的畜牧、家禽、水产养殖、食用菌种植场所建设等涉农项目破坏耕地的行为依法进行处理;对存在违法用地行为的涉农项目不得批办,不得发放农业补贴基金;配合国土资源部门及时对非法占用耕地涉嫌犯罪案件的耕地破坏情况进行鉴定,并参与对违法用地复耕的督促和验收工作。

(十二)畜牧兽医渔业部门负责牵头组织乡(镇)人民政府对在畜禽养殖禁建区内新、扩、改建畜禽养殖场的查处工作。

(十三)林业部门负责对使用林地项目的前置审核,未获得《省使用林地审核同意书》或《林业部门初审意见》的项目,有关部门不得批办;对非法征占林地、毁坏林地、改变林地用途的行为依法进行查处,对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十四)公路部门负责对在省道两侧15米、县道两侧10米、乡道两侧5米范围内的违法建设进行查处,乡(镇)人民政府及国土、城建部门予以配合。

(十五)水利部门负责对河道水利设施、河道两侧堤岸内预留土地实施监督检查;对占用河道两侧堤岸内预留土地进行非农建设的违法用地行为进行查处,不得批准使用。

(十六)供水、供电单位应当配合有关部门,依法对违法用地、违法建设、非法采矿项目不予办理用水、用电手续,已供电、供水的要主动清理;在接到乡(镇)人民政府、国土、城建等部门告知属于违法行为的,应在7个工作日内停止供应。

(十七)发展改革、财政、环保等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格执行有关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法律和政策的通知》的有关规定,协同做好国土资源和城乡规划违法行为的执法查处工作。

三、工作制度

(十八)各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国土资源和城乡规划执法联动机制,由政府统一组织,各职能部门和单位协同配合,经常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共同遏制和查处国土资源和城乡规划违法行为。

(十九)各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国土资源和城乡规划违法案件早发现制度,组织包村工作队、村干部开展日常性的动态巡查工作,确保巡查不留死角,及早发现国土资源和城乡规划违法行为。村干部发现国土资源和城乡规划违法行为后,应立即制止并向乡(镇)人民政府报告,同时,应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后续处置工作。

(二十)各乡(镇)人民政府和各相关职能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国土资源和城乡规划执法联席会议制度、信息互通制度、工作协调制度等,进一步明确在地方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共同开展国土资源和城乡规划执法行动,坚决遏制违法用地及违法建设行为。

四、责任追究

(二十一)各乡(镇)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未能按本意见第五条至十七条规定履行国土资源和城乡规划执法责任,或者对国土资源和城乡规划执法工作不支持、推卸责任等,县人民政府将对责任单位第一责任人、直接责任人进行诫勉谈话。

(二十二)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人民政府对乡(镇)人民政府第一责任人、直接责任人或对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分别给予通报批评:

1、各乡(镇)人民政府因组织不力,对国土资源和城乡规划违法行为没有及时处理,对相关部门的查处工作不配合、不支持、推卸责任甚至阻挠、限制查处工作的。

2、行政村未在3日内发现并制止本辖区新发生的国土资源和城乡规划违法行为,对其违法行为未能制止且未在3日内上报乡(镇)人民政府或没有配合相关部门查处违法行为的。

3、国土、城建部门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查处国土资源和城乡规划违法行为职责造成违法事实继续扩大的。

4、公安机关对妨碍、阻挠、围攻、殴打依法进行国土资源和城乡规划执法的工作人员等行为,接到报告后没有依法处理或未在规定期限内依法立案调查的。

5、供电、供水部门接到书面告知后,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停止供电、供水的。

6、省、市垂直管部门派出机构对县政府的诫勉谈话置之不理的或拒不执行的。

(二十三)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人民政府对乡(镇)人民政府第一责任人、直接责任人或对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分别给予效能告诫:

1、各乡(镇)人民政府因组织不力,对国土资源和城乡规划违法行为没有及时处理,经诫勉谈话后,对违法行为仍未在规定期限内组织整改的。

2、行政村未在2日内发现并制止本辖区新发生的国土资源和城乡规划违法行为,对其违法行为未能制止且未在3日内上报乡(镇)人民政府或没有配合相关部门查处违法行为,导致违法事实继续扩大的。

3、公安机关对妨碍、阻挠、围攻、殴打依法进行国土资源和城乡规划执法的工作人员等行为没有采取有效的手段予以制止,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符合追究刑事责任条件的国土资源和城乡规划违法案件未在规定期限内立案调查,导致违法事实继续扩大的。

4、国土、城建等行政执法部门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查处职责造成国土资源和城乡规划违法事实继续扩大的。

5、供电、供水部门接到书面告知后,未在规定期限内停电、停水,造成国土资源和城乡规划违法案件情节特别严重的。

(二十四)行政执法人员,对应当依法移交公安或检察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件不移交的,由监察部门或检察机关依纪依法查处。

(二十五)在一个年度内,村级国土资源和规划建设环保协管员对新发生的国土资源和城乡规划违法行为不立即劝阻并向乡镇政府报告,且达到以下情形的,由原聘任单位依法给予解聘:1000人口以下行政村漏报或瞒报2起;1000人口以上行政村漏报或瞒报3起。

五、其他

城乡供水管理办法篇6

实施XX区域城乡供水一体化,确保饮用水安全,是实现城乡统筹,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依据市政府城乡供水一体化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区实际,现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打破XX区域城乡“二元”供水结构,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实现XX区域供水“同源、同网、同质”。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政府主导、属地实施”原则。落实各镇街工作职责,具体实施小水厂的整合工作,解决城乡供水一体化进程中的难点、焦点问题。

2.坚持“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行、统一监管”原则。变多头管理为集中管理,打破城乡“二元”供水结构,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

3.坚持“多元投入、广泛融资”原则。建立“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多元投入、分级负责”的投融资机制,筹集资金,确保工程顺利推进。

4.坚持“技术革新、科学管理”原则。结合现有自来水厂技术革新、农村管网改造,运用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科学管理,降低运营成本,确保饮水安全。

5.坚持“广泛宣传、形成共识”原则。加大宣传力度,深入群众做好宣传发动和思想工作,取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形成共识,合力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工作。

三、工作举措

(一)统一领导,协同推进

区政府成立以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为组长,两名副区长为副组长,相关镇街及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XX区XX区域城乡供水一体化领导小组,统筹推进XX区域城乡供水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及谈判组、审核组、资产处置组、联合执法组、施工保障组、信访维稳组。

1.办公室

由区住建局牵头,区水务局参加。具体负责城乡供水一体化日常工作,包括自来水厂的整合、托管以及供水设施规划建设等事宜。

2.谈判组

由自来水厂所在镇街牵头,区财政局、区水务局、区审计局、区住建局参加。负责与自来水厂进行前期沟通,对自来水厂情况进行调查摸底;确定整合方式,商定相关程序;会同自来水厂确定评估公司,并根据评估结果商谈收购协议。

3.审核组

由区住建局牵头,区司法局、区审计局、区国资委、区征收办参加。负责对谈判组拟订的收购协议内容、补偿标准、资金拨付程序进行审核把关。

4.资产处置组

由属地镇街牵头,区住建局、区水务局、区财政局、区国资委参加。根据自来水厂收购协议拨付资金;负责收购后的自来水厂资产管理、处置。

5.联合执法组

由区水务局牵头,区卫健委、区城管局、区市监局、区应急管理局、市XX区生态环境分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XX分局、区税务局、属地镇街参加。负责水质安全、环境影响、违法建设、收费规范等方面的查处。

6.建设保障组

由区住建局牵头,区水务局、区城管局、区交通运输局、区征收办、市XX区生态环境分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XX分局、属地镇街参加。负责供水设施规划、选址、审批、建设、改造、维护等过程的协调、支持、配合等工作。

7.信访维稳组

由区信访局牵头,区维稳办、XX公安分局、属地镇街参加。负责自来水厂整合以及供水施工过程中的来信来访,及时研判、化解矛盾,制定相关处置预案,确保整合过程中供水以及XX华衍水务公司正常施工不受影响。

(二)属地管理,彻底整合

XX区域城乡供水一体化实施的重点为XX现有自来水厂的整合,采用两种模式,即收购模式、趸售模式,实施的主体为各镇街。收购工作严格执行《XX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XX自来水厂收购实施方案的通知》(X政办〔2018〕X号)文件,收购资金采取“分级承担”加“递减奖补”的办法,即属于我区的收购企业收购资金由区、镇街两级按5:5承担。各镇街在年度收购日到期前完成的,区政府按镇街应承担收购资金的100%给予奖励;延后3个月完成的奖励70%;延后3个月至6个月完成的奖励50%;超过6个月的,不奖励。

每成功收购一处自来水厂,区政府按该水厂用户数拨付工作经费给镇街,标准为10元/户。

对水质连续检测不合格,涉及重大饮水安全且不配合收购的,采取趸售模式。

(三)实事求是,分步实施

按照“成熟一处、处置一处”的原则,分步实施完成。

1.2020年12月底前,区住建局牵头与XX华衍水务达成小水厂托管协议,协助镇街做好条件成熟小水厂的托管工作;XX镇、XX镇、XX镇至少各完成1家小水厂收购工作。

2.2021年6月底前,区住建局督促XX华衍水务完成XX镇和XX镇北部区域主供水管网铺设工作;区水务局督促XX镇完成黑沙洲、天然洲水厂提标改造工作。XX镇、XX镇、XX镇至少各完成2家小水厂收购工作,XX镇、XX街道至少各完成1家小水厂收购工作。9月底前,对不配合整合的小水厂,相关部门须加大水质检测频次。对水质不达标或其它违法违规行为加大处罚力度,情节严重的一律关停。12月底前,有任务的镇街完成剩余小水厂收购或趸售工作。

(四)强化领导,明确责任

1、各镇街职责

(1)成立由行政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城乡供水一体化领导小组,建立目标责任制,负责镇街范围内的水厂整合。趸售或收购成功后的小水厂,具备托管条件的由XX华衍水务公司接管,不具备托管条件的由属地镇街负责管理,XX华衍水务公司提供技术和供水保障,具备条件时再由XX华衍水务公司全面接管。

(2)负责收购和相关工程建设过程中征地、拆迁、青苗等附属物补偿,乡村道路的破拆协调工作。

(3)负责辖区内水厂的并购谈判、用户数认定、资产清点核量、财务审计、财产登记造册、档案资料收集整理。

(4)负责整合前的安全供水工作。

2、各部门职责

(1)区住建局:负责指导协调各镇街和相关部门开展小水厂收购工作;负责与XX华衍水务对接协调。

(2)区水务局:负责争取上级农饮资金;加强对小水厂的行业监管,负责现有小水厂枯水期、丰水期出厂水、用户末梢水的水质检测,加大日常监管水质检测频率;配合各镇街整合水厂工作。

(3)区发改委:负责项目备案批复工作;负责向上级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实施。

(4)区财政局(国资委):负责及时落实财政配套资金,向市财政申请拨付收购资金,加强资金监管,为工程顺利开展提供保障;配合各镇街对小水厂收购国有资产评估、处置工作。

(5)区审计局:负责XX小水厂收购专项资金审计,确保资金有效发挥效益。

(6)区卫健委:负责根据第三方水质检测报告加强处罚管理力度,促进水厂水质达标提升。

(7)区市监局:依照职责对小水厂进行监管,对违法违规行为加大处罚力度。

(8)区司法局:负责相关方案及水厂收购补偿协议等政府文案的合法性审查工作,并提供法律支持。

(9)区城管局:负责相关小水厂违法建设查处工作。

(10)区税务局:负责小水厂经营和整合过程中税收监管。

(11)区交通运输局:负责因工程施工开挖省、市、区道路协调工作,减免相关费用。

(12)区征收办:负责水厂收购及工程建设方面的房屋、地表附属物等征收工作,配合各镇街做好水厂整合工作。

(13)区应急管理局:负责水厂整合过程中生产安全突发事故应急处置工作。

(14)区信访局:做好水厂整合过程中信访维稳工作,及时化解矛盾。

(15)XX公安分局:负责对水厂整合及相关工程建设中非法行为打击力度。

(16)XX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XX分局:负责新建水厂和加压站土地报批以及工程规划选址等审批工作。

城乡供水管理办法篇7

为建立新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切实保障城乡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权益,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全面实现建设和谐*江的目标。根据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和我市弱势群众生活现状,现就建立我市新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提出如下意见:

一、建立新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

(一)建立新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指导思想。建立新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理念,以加强社会救助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救助管理体制创新为重点,健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保障群众的基本生活。

(二)建立新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总体要求。树立科学发展观,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富裕型小康社会的要求,加快构建以生活救助为重点,以养老、医疗、住房、教育、就业、法律等专项救助为辅助,以其他救助为补充的城乡一体化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

(三)建立新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基本原则。

一是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原则。社会救助是一项系统工程,各地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确保必需的投入。政府各职能部门、社会各界要积极参与,各尽其职,为城乡困难群众提供各项救助。

二是全方位、广覆盖原则。城乡救助体系的建立,要面向城乡、面向各类贫困对象,做到城乡统筹,整体推进。

三是依据政策、分类对待原则。根据各项救助政策的规定和城乡困难群众家庭实际状况,采取生活、医疗、住房、教育、就业、法律援助等多种形式,对城乡困难群众实施分类救助。

四是管理规范、网络健全原则。各级各部门要加快制定和完善各项社会救助制度,建立社会救助台账和电子档案,使社会救助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加强市、镇、村(社区)三级社会救助组织网络建设,不断提高社会救助管理和服务水平。

二、新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基本制度

新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重在整合三种资源,形成三个合力。即:整合民政部门各种救助资源、设施和政策,形成基本生活救助合力;整合政府各相关部门救助资源,形成综合配套救助合力;整合和动员民间各方面的资源,形成社会救助合力。我市建立新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基本制度有以下十个方面:

(一)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救助制度。根据《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国办函[20*]34号)规定,我市自然灾害救助工作分组织指挥、应急准备、预警预报与信息管理、应急响应、灾后救助与恢复重建等五个步骤进行。各级各部门按规定做好灾前准备工作。一般和较大灾害发生后,由市、镇政府主管抗灾救灾工作的负责人统一组织指挥本行政区域抗灾救灾工作;市抗灾救灾综合协调机构按规定及时报告灾情;市、镇政府统一组织做好受灾群众的生活安排工作;市民政局要在24小时内向灾区调拨救灾物资,并会同市财政局按程序下拨救灾资金;市发改委、财政局、农业局等部门落实好以工代赈政策、灾歉减免;市卫生部门做好灾后疾病预防和监测工作;市教育局会商市财政局做好学校灾后重建工作。重特大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参照省和国家应急预案有关规定执行。

突发事件救助涉及道路交通事故的牵头部门为市*局,市交通、卫生、财政、民政等部门配合;涉及公共卫生的牵头部门为市卫生局,市*、财政、民政等部门配合;涉及畜禽传染病的牵头部门为市畜牧局,市*、农业、财政等部门配合。其救助工作参照《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有关规定和我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执行。

(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主要负责部门为市民政局,市发改委、财政、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配合。救助对象为处于我市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线内的居民。凡符合条件的城镇困难群众全部纳入保障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对重病、重残及鳏寡孤独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失业或下岗的革命伤残军人、生活困难的烈军属及其未成年子女,适当提高救济标准。对家庭成员中有劳动能力的城市困难家庭,推行限期保障办法,在保障期内通过就业培训,促其就业。要进一步规范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申请、评议、审定和发放程序,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三)农村特困户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主要负责部门为市民政局,市发改委、财政、残联等部门配合。救助对象为符合省规定的农村特困户标准的村民。对农村特困户和贫困残疾人的救助坚持以“政府救济、社会互助、子女赡养、稳定土地政策”为基础,采取政府救助与社会互助相结合、生活救助与扶持生产相结合、定期救助与临时救助相结合的方法,对农村特困户实施最低生活保障救助。

(四)农村五保和城市“三无”对象集中供养制度。主要负责部门为市民政局,市发改委、财政、老龄等部门配合。救助对象为农村年满60周岁以上的孤老和16周岁以下的孤儿及城市无收入来源、无依无靠、无劳动能力的居民。对农村五保户实行集中和分散供养,集中供养率巩固在85%以上。市财政局根据市民政局提供的五保供养人数,将资金直接拨付到镇(处)财政管理所转移支付专户,由镇(处)社会事务发展办公室(民政办)负责落实到位。供养经费不足部分由各地发展福利院院办经济和开展社会捐赠活动解决。镇(处)政府要按照人平0.5亩地(水面)的标准,切实落实集中供养人员的生产基地。市福利院、老年公寓、光荣院要逐步提高供养水平,对城市“三无对象”、孤老、孤儿、弃婴和孤老优抚对象提供优良服务,对子女照顾不便的老年人实行自费代养。农村五保和城市“三无”对象供养标准按政策进行调整。

(五)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牵头部门为市民政局,市发改委、财政、卫生、教育、妇联、共青团等部门配合。救助对象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农村五保户和特困优抚对象、农村特困户和经市政府批准的其他需要特殊救助的对象。救助政策严格执行《*省城乡贫困群众医疗救助实施方案》(*民政发[20*]78号)和《*江市城乡贫困群众大病医疗救助实施办法》(*民政发[20*]4号)。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做好重大疾病的防治工作,对晚期血吸虫病人实施免费治疗。

(六)困难群众住房救助制度。牵头部门为市房产局,市发改委、建委、国土资源、规划、财政、民政等部门配合。救助对象为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农村特困户。对城镇低收入家庭按《省建设厅、省民政厅关于转发〈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申请、审核及退出管理办法〉的通知》(*建[20*]95号)的精神和《*江市经济适用住房建设销售管理办法》的规定,逐步采取经济适用房或廉租房的方式给予救助。对农村特困户危房改造,市国土资源、规划、房产等部门简化审批手续,减免相关费用,市民政部门给予补助,村委会组织帮工帮料。

(七)教育救助制度。牵头部门为市教育局,市民政、财政、残联、妇联、共青团等部门配合。救助对象和政策严格执行《省民政厅、省教育厅转发民政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城乡特殊困难未成年人教育救助工作的通知》(*民政发[20*]88号)精神。要充分发挥市慈善总会和各种社会公益组织的作用,动员企业和社会开展捐助活动,对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贫困学生、成绩优秀的高中贫困学生和每年考入大学的贫困学生努力进行资助,帮助他们完成学业。

(八)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主要负责部门为市民政局,市*、卫生、财政、交通、教育等部门配合。救助对象为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政策严格执行国务院颁布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和《*省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规程》(*民政发[20*]2号)。

(九)就业救助制度。牵头部门为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发改委、总工会、妇联、共青团、财政、税务、工商、农业、残联、教育、民政等部门配合。救助对象为城市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特困户子女。救助政策依照各相关部门规定执行。城市下岗职工符合国家再就业扶持政策从事经营活动的,市工商、税务等部门给予减免税费照顾。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农业等部门负责组织对城乡就业救助对象进行生产技术培训和职业介绍,组织和支持他们务工经商。

(十)权益救助(司法救助)制度。牵头部门为市司法局,市*、财政、教育、民政、总工会、妇联、共青团等部门配合。救助对象为城市低保对象和“三无”对象、农村五保户和特困户及残疾人、孤儿等。救助政策按《法律援助条例》执行,对因经济困难、无力支付法律服务费用的,可申请法律援助。由司法行政部门免费为救助对象提供法律咨询、写作法律文书、刑事辩护及民事和行政诉讼等法律服务。

三、加强领导,完善城乡社会救助工作机制

(一)切实加强城乡社会救助领导机构和工作队伍建设。各地要切实把城乡社会救助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快建立各级社会救助决策、协调和管理机构,形成政府领导、民政协调、部门负责、社会等各方参与的工作网络体系。市政府成立城乡社会救助工作领导小组,由市长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市民政、发改委、经委、建委、税务、*、交通、劳动和社会保障、财政、粮食、卫生、教育、国土资源、规划、房产、司法、工商、农业、畜牧、水利、气象、林业、统计、老龄、残联、审计、监察、总工会、妇联、共青团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全市城乡社会救助的决策、协调和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民政局,负责全市城乡社会救助的日常管理工作。各地要成立救助工作领导专班,负责各项社会救助工作的落实。

(二)切实保障救助经费的投入。按照《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政办发[20*]37号)文件规定,要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加大财政支出调整力度,将社会救助所需资金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保证各项社会救助政策的落实。要加大福利发行,募集更多的社会救助资金。要充分发挥市慈善总会、市红十字会和其它社会公益组织的作用,组织企业和个人开展捐赠活动,募集更多的款物。要加强社会救助资金管理,努力提高社会救助资金的使用效益。

城乡供水管理办法篇8

第二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向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排放污(废)水的单位和个人,应按本办法缴纳城市污水处理费。已缴纳城市污水处理费的,不再缴纳排污费和排水设施有偿使用费。本办法所称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是指收集、接纳、输送、处理、处置及利用城市污水的设施的总称。包括接纳、输送城市污水的管网、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装置和处理污泥的相关设施及专门用于污水处理的专用河道、水库、湖泊等。

第三条市城乡建设管理部门负责全市城市污水处理收费的管理工作。

第四条城市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由市人民政府根据城市污水处理厂、排水设施的运行维护成本和部分建设费用,并考虑企业、居民等的实际承受能力提出方案,召开听证会征求意见,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布。

第五条城市污水处理费按用水量逐月计收。

使用自来水的单位和个人,其用水量按水表显示的量值计算;未安装水表或水表损坏的,按实测排污量或接排污管道容量口径核定。

使用自备水源的单位,已安装水表的,其用水量按水表显示的量值计算;未安装水表的,按水泵铭牌流量和工作时间计算流量。实际用水量由市水务部门提供。

用于地下水回灌的自来水用水量不收取城市污水处理费。

企业自建污水处理设施,其处理后污水达到国家污水排放标准的,经铜川市城乡建设管理部门核准后,按城市污水处理费标准的50%计收。

第六条使用自来水的单位和个人的城市污水处理费,由城市供水企业在收取水费时一并代收。老城区由市自来水公司负责代收;新区由陕西铜川供水有限公司负责代收;耀州区由耀川区自来水公司代收。收取标准以市物价局批准的价格执行;以后新的标准随市物价局供水价格的调整而变化。

使用自备水源的单位的城市污水处理费,由市城乡建设管理部门委托市地税局代收。手续费为收费总额的0.2%。

第七条用水户必须按月缴纳城市污水处理费,逾期缴纳的,按日加收2‰的滞纳金。

第八条企业缴纳的城市污水处理费可计入生产成本或管理费用。但滞纳金不得计入生产成本。

第九条收取城市污水处理费时,必须使用省财政厅统一印(监)制的收费专用票据。

第十条城市污水处理费主要用于:

1、城市污水处理厂、排放设施的运行和维护;2、城市污水处理厂、排放设施建设资金不足的补助;3、城市污水处理厂尚未建成的城市区域,其收取的城市污水处理费全部用作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的资本金。

第十一条污水处理费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单位按月足额向市财政专户上缴污水处理费。

第十二条城市污水处理费的收取和使用接受市财政、价格、审计部门的监督和检查。

第十三条违反本办法的规定,随意提高收费标准或减免收费、乱收费的,由市物价局会同财政部门依照《陕西省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条例》的规定查处。

城乡供水管理办法篇9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做好新形势下社会救助工作,促进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及社会和谐稳定,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意见》有关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关注民生为重点,以健全体制机制为关键,努力构建以政府救助为主导、社会救助为辅助、其他救助为补充的城乡一体化、管理社会化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最大程度地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环境。

二、主要任务

按照党的十七大关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要求,完善救助政策,整合救助资源,规范救助行为,协调救助行动,对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以下简称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供养对象、低收入群体和其他需救助对象,建立实施基本生活保障、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援助、自然灾害救济、流浪乞讨救助、特殊困难临时救助、法律援助“九制一体”的,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城乡综合社会救助体系。

三、切实加强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

(一)完善城乡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提高保障水平。一是完善城乡低保制度。贯彻落实本地城市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以下简称城市低保或农村低保)办法,强化动态管理,做到“应保尽保”和“应退即退”。实行“分类施保”制度,对“三无”(无劳动能力、无经济来源、无法定义务赡养人和抚(扶)养人)、重残(一级残疾或家庭残疾人2人以上)、重病人员,以及70岁以上老人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等特殊救助对象,可给予加发10-20%低保金的照顾。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基本生活消费品价格水平相适应的城乡低保标准调整机制,并以城乡一体化为目标,不断提高农村低保标准。城乡低保标准和人均补助水平要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二是加大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和城镇“三无”对象供养工作力度。整合社会资源,加大政策扶持和投入,加快农村敬老院、城市福利院集中供养和基础设施建设,在“十一五”期末,全市各地农村五保供养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50%以上,城镇“三无”对象供养率达到45%以上。农村五保供养对象较多的县(市)要在建设服务功能完善的中心敬老院的基础上,加大建设改造力度,形成以中心院为辐射,整合乡镇中型院为主体,探索建设“五保村”为补充的农村五保集中供养新格局。要按照省下发的农改办〔2004〕35号《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五保供养工作的意见(试行)>的通知》要求,将农村五保供养资金列入县、乡两级财政预算。敬老院管理人员开支、公用经费和维修、购置设施等经费,要按照“谁举办谁负责”原则解决,不得挤占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内的经费。敬老院基本建设和改造要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二)普及医疗救助制度,开展多层次城乡医疗救助。要按照农改办〔2004〕36号《关于印发<省农村医疗救助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和财社〔2007〕102号《省财政厅、省民政厅关于印发<省城市医疗救助基金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要求,建立城市和农村医疗救助基金,以城乡一体化为目标,借鉴实践经验,整合制定本地的《城乡医疗救助实施办法》,将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等困难群众全部纳入救助范围。一是普及城乡困难群众基本医疗救助。从医疗救助基金中出资,资助缴纳个人应负担的部分或全部资金,使农村低保对象、五保对象全部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探索推进城市低保对象和城乡低收入人员参加居民医疗保险或合作医疗新途径。对城市低保对象中患有常见疾病且医疗费用支出较大的,给予加发保障金救助,全年救助金额原则上不超过当地低保标准的10%。二是全面实施城乡大病医疗救助。实行城乡一体化的大病医疗救助制度。要结合地方实际,确定好大病病种、阶梯支付比例和封顶线,对合作医疗或医疗保险偿付后个人负担医疗费用过高、影响家庭基本生活的,根据当地医疗救助基金状况,按急难危重程度给予大病医疗救助。“三无”人员和确实无力筹措就医费用的,可以采取医前预付救助金,医后或医中按规定核销方式进行救助。救助对象全年享受医疗救助的补助金额,原则上不超过当地规定标准,一般应掌握在每年5000元/人以内。对国家规定的特种传染病救治费用,按有关规定给予适当补助。三是给予城乡救助对象就医照顾。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社会福利机构供养对象和政府特殊困难临时救助专项资金给予医疗救助的对象(参照下文)在指定医院就医,可享受免收挂号费、诊查费,减收10%处置费、20%辅助检查费、30%床位费和5%药费的照顾。指定医院要开设低保诊室、低保病房,原则上参照当地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甲类用药目录、诊疗项目和医疗服务设施目录诊治被救助人员,并要安排专门医护人员进行管理,对医疗救助情况登记备案。市和爱辉区的指定医院为市第一人民医院、第二人民医院、中医院、口腔医院,其他县(市)指定医院为县级人民医院、中医院。各级政府要切实按照地方财政安排资金不低于省下达补助资金的50%要求,逐年加大投入,不断充实城乡医疗救助基金,专项管理,用好用足。

(三)深化教育救助制度,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各级政府要落实教育助学政策,完善助学制度,建立和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资金的助学机制,在教育部门建立助学基金,科学制定救助办法,资助城乡社会救助对象子女完成学业。对城乡低保对象子女和社会福利机构中的孤儿等基本救助对象,在义务教育阶段免收住宿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在高中教育阶段免收学费;考入重点本科院校的一次性救助2000元,考入普通大专院校的一次性救助1000元;参照《省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给予中等职业学校一、二年级学生每生每年1500元助学金;参照《省普通高中学生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给予高中生每生每年1000元助学金。义务教育阶段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与当地学生享受同等待遇。要采取有力措施,将城乡低保家庭子女在小学阶段的失学率控制在1%以内,初中阶段失学率控制在3%以内。并积极开展社会捐助、结对帮扶助学等活动,动员社会力量对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救助。

(四)实施住房救助制度,推进安居民心工程。要深入贯彻落实国发〔2007〕24号《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等国家、省、市有关规定,全面建立面向低保和低收入群体的城市廉租住房保障制度,对他们中的孤、老、病残和急需救助的家庭实物配租,对一般住房困难的发放租赁补贴。廉租住房资金以地方财政预算安排为主。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在提取贷款风险准备金和管理费后全部用于廉租住房建设,土地出让净收益用于廉租住房保障资金比例不低于10%。对享受低保待遇的拆迁户,给予增加3平方米拆迁补偿面积的照顾。对农村住房困难的低保对象和贫困家庭,要制定危房改造计划,积极争取和投入危房改造资金,并采取社会互助等途径,统筹规划解决。城市低保家庭的冬季取暖,由当地政府采取发放现金补助或供热企业费用减免方式统一解决,享受取暖救助率要达到100%。在住房控制面积内,对“三无”低保家庭要实施供暖费的全额救助,对其他低保家庭的取暖费救助和减免平均水平要达到应缴费用的90%。地方政府要对实施供暖费用减免的供暖单位,依法给予税费减免或资金补偿。符合条件的低保对象要100%享受到水电补贴等其他政策性减免。

(五)推进就业援助制度,增加救助对象收入。一是社会救助工作应与就业工作有效衔接。对在法定就业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愿望的城乡低保对象、低收入人员、城乡困难残疾人等救助对象,要参照国家对下岗失业人员的优惠政策,给予求职登记、就业信息、职业介绍、就业培训费用和税收减免等政策支持,鼓励其自力更生、自主创业。城乡低保人员、困难残疾人从事个体经营免工商管理费、免占场费和卫生费,并优先安排经营摊位。对主动就业且如实申报就业收入的城乡低保对象,给予为期3个月的暂缓取消或核减保障金的“低保渐退”照顾政策。二是要积极安排救助对象就业和再就业。鼓励兴办和扶持社会福利企业,落实和完善生活困难残疾人就业政策。依托街道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立辖区企事业单位工勤、公用、临时岗位和社区公益岗位用工报告制度,对城市低保和低收入人员进行就业登记,优先安排其中的“零就业家庭”和“4050”人员就业。引导鼓励用人单位安排城乡困难人员就业。

(六)强化自然灾害救济制度,确保灾民基本生活。一是落实责任。各级政府要切实将自然灾害救济资金纳入当地财政预算,保证本级预算安排的救灾资金支出达到全部救灾资金支出的20%以上。二是建立和完善灾害救济应急体系。要按照《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保障预案》的要求,健全和完善县、乡、村各类灾害救助应急保障体系,配齐必要减灾救灾装备,完善救灾物资储备管理,切实提高救灾资金运转使用效率,在启动预案规定的时限内安排好灾民的吃住问题,确保灾民的基本生活。

(七)落实城市流浪乞讨救助制度,加强救助管理工作。按照《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规定,将救助对象所需基本生活和医疗救助等经费纳入当地财政预算,并根据实际情况逐步提高救助标准。加强救助管理站建设,将救助管理站房屋建设和改造列入当地基本建设规划。完善救助管理工作运行机制,按照《市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和各地的相应管理办法,明确有关部门和单位的职责,形成工作合力。在醒目位置设立救助引导指示牌,使应该接受救助的人员能够及时得到有效的救助。建立完善的救助管理网络和部门协调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相互联动的工作格局。鼓励支持社会组织和个人救助流浪乞讨人员。

(八)建立特殊困难临时救助制度,解决群众无力克服的困难问题。在市、县两级政府建立特殊困难临时救助专项资金,帮助社会困难群众解决无力克服的急难危重特殊困难。资金由地方财政预算一部分、公益金资助一部分和社会筹集一部分解决。地方政府财政部门要每年将特殊困难临时救助专项资金列入预算,逐年加大投入。根据资金库存情况,可以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私营企业家捐赠,必要时也可开展职工、居民“一日捐”活动进行补充。特殊困难临时救助专项资金主要用于:解决本地城乡常驻居民和无法明确身份人员危及生存的、未在现有国家规定的社会救助范围或虽经社会救助仍面临巨大困难的急难危重问题。主要包括:遭受火灾等突发性灾害,或患重大疾病,或突发性事件、意外事故造成生存上的特殊困难,或家庭生活极其贫困面临失学等虽经全力自救和社会救助仍无力克服的巨大经济困难情况。特殊困难临时救助专项资金原则上委托社会慈善组织代管,制定严格的审批使用程序,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九)规范法律援助制度,保障救助对象合法权益。要积极贯彻落实《法律援助条例》和《省法律援助办法》的规定,市、县两级政府要加大法律援助经费投入,将法律援助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保障法律援助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各级司法部门要按照规定,为城乡救助对象无偿提供法律咨询、、刑事辩护等法律援助,并按照司通〔2004]〕36号《关于省公民申请法律援助经济困难标准的规定》要求,及时受理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对象、灾民等经济困难群众提出的法律援助申请。各有关部门要认真执行司法部、民政部、财政部等九部门司发通〔2004〕127号《关于贯彻落实<法律援助条例>切实解决困难群众打官司难问题的意见》和省高级人民法院、省司法厅等六部门司通〔2004〕35号《关于向法律援助受授人提供缓、减、免收费的通知》的有关规定,加大对法律援助经费投入,缓收或减免应给予法律援助案件受授人的仲裁、档案查询、司法鉴定、诉讼等费用,切实保障困难群体的合法权益。

四、建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长效机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要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运行机制。市政府成立社会救助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民政局,负责全市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社会救助工作的行政管理和日常工作等。各地也要建立社会救助工作领导小组,统揽各项救助政策,整合救助资源,实施救助行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设立1名社会救助工作联络员,每季度要向社会救助领导小组办公室书面报告工作落实情况。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加大社会救助整合工作力度,依据此意见,制定出台或修订完善各类救助工作实施方案和管理办法。市社会救助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对各地、市直有关部门社会救助工作情况进行年度考评。

(二)明确部门职责。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民政部门负责社会救助工作的组织协调督办综合工作;人事部门负责社会救助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等工作,财政部门负责政府社会救助资金的预算安排,负责公益金、社会捐赠、企业赞助等用于社会救助资金的管理和监督;教育部门负责制定和实施教育助学政策;建设和房产部门负责制定和实施廉租住房政策等;劳动保障部门负责实施对有劳动能力的需社会救助人员提供就业登记、就业援助、职业介绍和职业培训等工作;卫生部门负责制定和实施医疗费用减免等政策;农业、扶贫、物价、审计、公安、司法、工商、税务、水务、电业等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或协助做好社会救助工作。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红十字会等群团组织和慈善机构要根据各自工作特点,积极募集资金,组织开展各项救助活动。

城乡供水管理办法篇10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县城乡规划区。

第三条县城乡规划局负责处理本行政区域内的城乡规划违法建设工程。

国土、建设、房地产、环保、公安、工商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配合县城乡规划局处理城乡违法建设工程。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有权对城乡违法建设进行检举和控告。

第四条本规定所称城乡违法建设工程是指下列违反城乡规划法律、法规以及城乡规划进行建设的工程:

(一)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利用失效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进行建设的;

(二)违反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和批准的设计图纸,擅自改变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的使用性质、外形、色调、高度等进行建设的;

(三)临时建设工程超过批准使用期限不拆除的;

(四)越权批准或者违反城乡规划法律、法规以及城乡规划进行建设的。

第五条城乡违法建设工程尚不影响城乡规划的,责令建设单位或个人停止建设、补办手续。

第六条依据《省实施〈城乡规划法〉办法》第五十一条之规定,城乡违法建设工程影响城乡规划,尚可采取改正措施的,责令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停止建设,限期改正,并处该工程造价百分之五至百分之十的罚款;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影响的,限期拆除,不能拆除的,没收实物或者违法收入,可以并处建设工程造价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

第七条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影响应当拆除或没收的违法建设,主要包括下列情形:

(一)严重影响公共安全、环境卫生或者生产、生活秩序的;

(二)改变规划条件的强制性指标,且无法纠正的;

(三)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影响的其他情形。

第八条责令停止建设的城乡违法建设工程继续施工的,县城乡规划局可以通知供电、供水部门停止供应施工用电、用水、并会同建设部门责令施工队伍停工。

责令限期拆除的城乡违法建设工程和其他违法临时建设工程逾期不拆除的,乡镇规划区内的由乡镇人民政府依法组织拆除,县城规划区内的由县人民政府依法组织拆除。

第九条越权批准以及违反城乡规划法律、法规和城乡规划批准的城乡违法建设工程,其批准文件无效;造成损失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的规定,由批准单位负责赔偿。

第十条勘测单位违反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放线定位的,责令改正。

第十一条设计单位对无规划设计要求或者违反规划设计要求的项目进行设计的,责令改正。

第十二条施工单位承接无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建设工程进行施工的或者违反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施工的,责令停止施工。

第十三条建设部门、供电、供水部门应当凭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办理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许可证和供电、供水手续。对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不得办理证照或者手续。

对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违反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建设的房屋,县房产局不得办理房屋权属登记手续;对利用违法建设的房屋作营业场所的,县工商局不得办理营业执照。

第十四条对本规定第九条至第十三条所列违法行为的直接责任人,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五条县城乡规划局查处城乡违法建设工程案件,依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立案。对违法建设工程应当在发现之日起七日内立案;

(二)取证。对违法建设工程及其有关人员应当进行调查,勘查现场,收集证据。被调查者应当如实提供情况和有关资料;

(三)处理。办理违法建设案件,一般应当从立案之日起六十日内结案;特殊情况确需延长办案期限,由县城乡规划局的主要负责人批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三十日。

对违法建设行为进行处罚,应当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处罚决定作出前应当告知当事人给予行政处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并记录在案。当事人要求组织听证且符合条件的,应当依照《行政处罚法》的规定,组织听证。

(四)送达。处罚决定书作出后应当在三日内送达被处罚人。

第十六条县城乡规划局的执法人员执行公务,必须出示证件,秉公办案,文明执法。

第十七条阻碍城乡规划执法人员依法执行公务,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由公安机关处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八条当事人对县城乡规划局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照《行政复议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十九条县城乡规划的工作人员、、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条对举报或者查处城乡违法建设工程成绩显著的单位或者个人,由县人民政府或者县城乡规划局给予表彰、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