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初中音乐教育故事十篇初中音乐教育故事十篇

初中音乐教育故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33:49

初中音乐教育故事篇1

【关键词】音乐;乐感;音乐鉴赏;教学导入;对比教学

初中音乐乐感及音乐鉴赏教学是我国美育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陶冶学生情操的手段之一,更是提高学生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本文从培养初中生音乐乐感以音乐鉴赏能力的教学原则出发,探讨了培养学生乐感以及音乐鉴赏力的具体教学措施,旨在交流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促进教育系统的整体进步。

一、培养学生乐感以及音乐鉴赏力的原则

音乐教学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与语言类学科相比,音乐学科更重视学生的个人兴趣。同时,它还需要学生投入更多的实践以及长久的训练。首先,音乐学科通过更加直白且明确的方法表达个人情感。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置身于不同音乐曲目所提供的场景之中,真实感受其所表达的感情。只有这样学生才可以更深刻的体会音乐的魅力。这种方式只是学生个人的感官感受,非专业音乐欣赏者亦可以做到。然而音乐教学则是通过理论教授学生怎样更好的体会音乐的美妙,以及怎样从一个专业的角度评价不同音乐。由此可见,理论教学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是学生的相关实践。音乐教学的实践性极强,学生只有通过实践才可以更深刻的体会相关情感。学生通过自主创作以及练习相关音乐技巧,从而可以更好的体会乐曲炫技之处。

二、培养学生乐感以及音乐鉴赏力的具体教学措施

1.合理导入教学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而音乐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个人的投入度有着一定的要求,这就更突出了音乐教学中教学导入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更加注重张扬个性,对于音乐、美术等学科的兴趣更大,然而理论教学毕竟存在一定的枯燥性。因而出现了众多学生对音乐非常感兴趣却不愿意上音乐课的现象。初中学生由于学业的压力等原因,在音乐课上的积极性远不及小学生来得浓厚。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注重运用有吸引力的手段进行教学。因此,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的上音乐课,以及在教学过程中保持学生的注意力都是十分重要的。合理导入教学就是指教师利用学生的兴趣点引导学生更快的进入教学情境之中。

首先,可以利用传统的教学导入方式,例如讲故事以及成语典故等方式。故事有一定的曲折性,好的故事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吸引力。学生可以跟随音乐故事的情节,走入故事中感受故事主人公的心情,从而更好地对相关音乐更加感兴趣。而成语典故则包含了一定的故事性以及相关传说等,更是传达了先人为人处世的道理等。向学生讲述成语故事对学生的长远发展也有着不可言喻的重要作用。同时,很多成语故事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见常听的,教师讲述其中的典故更加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次,教师还可以运用游戏教学法导入引领学生更好地进入音乐课堂。初中生毕竟具有一半儿童爱玩的天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该视之如猛虎,而应该正视它。只有这样才可以看到其本质,并进行合理利用。教师可以利用一些音乐小游戏培养学生的乐感,增加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这样学生就可以更加主动的进行音乐学习。同时教师更应该与时俱进,积极利用当前的先进技术进行导入教学。

初中音乐教育故事篇2

关键词:音乐乐感;音乐鉴赏;教学导入;对比教学

初中音乐乐感及音乐鉴赏教学是我国美育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陶冶学生情操的手段之一,更是提高学生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本文从培养初中生音乐乐感以音乐鉴赏能力的教学原则出发,探讨了培养学生乐感以及音乐鉴赏力的具体教学措施,旨在交流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促进教育系统的整体进步。

一.培养学生乐感以及音乐鉴赏力的原则

音乐教学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与语言类学科相比,音乐学科更重视学生的个人兴趣。同时,它还需要学生投入更多的实践以及长久的训练。首先,音乐学科通过更加直白且明确的方法表达个人情感。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置身于不同音乐曲目所提供的场景之中,真实感受其所表达的感情。只有这样学生才可以更深刻的体会音乐的魅力。这种方式只是学生个人的感官感受,非专业音乐欣赏者亦可以做到。然而音乐教学则是通过理论教授学生怎样更好的体会音乐的美妙,以及怎样从一个专业的角度评价不同音乐。由此可见,理论教学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是学生的相关实践。音乐教学的实践性极强,学生只有通过实践才可以更深刻的体会相关情感。学生通过自主创作以及练习相关音乐技巧,从而可以更好的体会乐曲炫技之处。

二.培养学生乐感以及音乐鉴赏力的具体教学措施

(一)合理导入教学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而音乐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个人的投入度有着一定的要求,这就更突出了音乐教学中教学导入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更加注重张扬个性,对于音乐、美术等学科的兴趣更大,然而理论教学毕竟存在一定的枯燥性。因而出现了众多学生对音乐非常感兴趣却不愿意上音乐课的现象。初中学生由于学业的压力等原因,在音乐课上的积极性远不及小学生来得浓厚。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注重运用有吸引力的手段进行教学。因此,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的上音乐课,以及在教学过程中保持学生的注意力都是十分重要的。合理导入教学就是指教师利用学生的兴趣点引导学生更快的进入教学情境之中。

首先,可以利用传统的教学导入方式,例如讲故事以及成语典故等方式。故事有一定的曲折性,好的故事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吸引力。学生可以跟随音乐故事的情节,走入故事中感受故事主人公的心情,从而更好地对相关音乐更加感兴趣。而成语典故则包含了一定的故事性以及相关传说等,更是传达了先人为人处世的道理等。向学生讲述成语故事对学生的长远发展也有着不可言喻的重要作用。同时,很多成语故事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见常听的,教师讲述其中的典故更加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次,教师还可以运用游戏教学法导入引领学生更好地进入音乐课堂。初中生毕竟具有一半儿童爱玩的天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该视之如猛虎,而应该正视它。只有这样才可以看到其本质,并进行合理利用。教师可以利用一些音乐小游戏培养学整理生的乐感,增加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这样学生就可以更加主动的进行音乐学习。同时教师更应该与时俱进,积极利用当前的先进技术进行导入教学。

(二)运用对比教学

对比教学是教师培养学生音乐鉴赏力的一种重要手段。所谓对比教学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将两件事物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区分。这种方法很好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表达个人见解的能力。音乐的对比教学法则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手法教授学生从各种对比因素分析音乐。不同音乐在音乐家的创作、演奏以及相关技巧方面也存在极大的不同。因此教师首先,可以将同一音乐作品的不同演绎形式进行对比。尤其是经典作品常常会被后人进行改编或者运用不同的乐器予以演绎。然而,为什么要这样改编,改编之后的作品与前人的作品相比有什么有点与不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这些不同的方面以及各种角度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新的结论。

其次,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将不同的作品进行对比。不同主题不同类型的作品在演奏过程中的要求必然存在不同。一些炫技性的作品与注重情感宣泄的作品在表面看来是极为不一样的,但是其实质却有着本质的相同。而这些需要学生经过实际对比、思考才会真正总结出来的。《野蜂飞舞》与《春江花月夜》在很多方面有着不同。它们的主题、传达的情感已经以及演奏方式等都存在着极大的区别,然而就本质而言,它们都传达了作者内在的情绪。说到底,这两部作品在抒发作者情感这一作用上起到了殊途同归的效果。这种效果是怎样渲染出来的,学生必须通过自己的深刻思考才可以得出。不容置疑,学生这种对比性思维模式则需要教师的引导。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随着计算机多媒体的不断发展,网络技术已经深入到人们社会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在教育界尤甚。音乐教师应该合理利用这一资源进行音乐教学,以便更好的帮助学生培养音乐乐感以及相关音乐鉴赏能力。

初中音乐教育故事篇3

在初中音乐教育中传承民族音乐文化有助于发扬我国的传统文化,还能够提高中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另外,我国的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随之演变的民族音乐文化也是多种多样,各有不同,这些经典的作品不仅仅是情感结晶,更是我们民族发展的根基。通过加深学生对于民族音乐的了解,能帮助他们更好地体会民族文化。

一、民族音乐文化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体现

(一)丰富的民族音乐资源

民族音乐的种类繁多,表达形式多样,歌曲数量也十分可观,教师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丰富歌曲种类,从劳动号子、长调、短调等多个种类,笛子、二胡等多种乐器选取歌曲,能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民族音乐,避免音乐鉴赏的单调性。

(二)形象生动的教学形式

民族音乐的产生背景大多数都伴随着生动的民族故事,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初中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结合这些故事来分析讲解音乐能够增强学生们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内涵。把音乐置于相应的背景中也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印象更加深刻。也可以通过对比民族音乐和现代音乐的不同之处,来发现总结民族音乐的优秀文化特点。很多老师的创新性教学设计都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了和谐的音乐欣赏氛围,为学生们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民族音乐文化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展现出的重要意义

(一)民族音乐的经典性

民族音乐诸如教材中出现的《茉莉花》《梁祝》《二泉映月》等,都是经典并且广为流传的作品。加强民族音乐在初中音乐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能够帮助提升这些经典作品的流传度,保证这些宝藏不会被时代所抛弃。我国民族音乐题材多样化、种类繁多,依据地区、题材等的区别,展现出了不同的风格。初中的民族音乐教育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在这一阶段加强民族音乐的教育比重也更好地展现了民族音乐的经典性,并对之进行了相应的保护。

(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水平

民族音乐含有?S富的生活气息和丰满的人性内涵,并且十分绚丽多彩。在初中音乐教育中突出民族音乐教育的重要地位,其主要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提升学生们的音乐技巧,更是为了初步培养学生们的音乐素养。同时,民族音乐的多样性还有助于学生们更全面地理解我国音乐的构造与发展。

(三)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作为民族本质最完美体现的民族音乐代表着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也展现了一个民族的尊严和意志力,我们可以透过民族音乐来体会民族文化,也必须结合民族文化才能更好地认识民族音乐。在结合民族文化,体悟民族音乐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更深入地感受一个民族的痛苦和欢乐,灵魂与思想,从而对我们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产生敬畏之心与热爱之情,提升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情怀。

三、怎样更好地在初中音乐教育中传承民族音乐

(一)在文化中进行传承

只有借助文化的有力冲击,才能更好地展现音乐的活力,在初中民族音乐的教育中,教师应该结合音乐的背景、历史发展以及意识和形态多方位地向学生们解读,也只有当音乐被放在合适的环境中,其意义才能得到充分解读。师生双方在学习解读的过程中更加应该着重于处理音乐和文化的相辅相生的密切关系,而不是音乐技巧等方面。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应该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可以在介绍一首歌曲时,引用多首同类型的歌曲,让学生们通过歌曲之间的共同与不同点来发现歌曲的特点、基本风格和地方风格。也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展现,如一首歌曲用钢琴、笛子、二胡等不同乐器来分析鉴赏。在此基础上,写下对每首歌曲的感受与体会,与大家一起分享研究。

(三)鼓励学生进行艺术创造

传承不应该只是欣赏或者鉴赏,更应该依靠新的艺术创造,在民族音乐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适当地鼓励有基础的学生独立进行相应的艺术创造,来扩展我们的民族音乐组成部分。通过营造一个积极的和谐的音乐氛围,来引导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音乐境界,从而引发出更多的灵感,这是维持民族音乐的鲜活生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

初中音乐教育故事篇4

一、初中音乐教学中心理学的运用

(一)心理学的定义

心理学是以人类心理现象、精神功能为研究方向的一门理论性学科,涉及范围包括人的性格、人的情绪以及人际关系等方面。根据近代心理学理论,需求和动机是相辅相成的。如果参与某种行为能使人在该过程中获取更多的心理需求,也就能激起人的欲望,以促使人在行为中的参与积极性。

(二)初中音乐教学中心理学运用

1.在初中音乐教学中,为使学生对音乐欣赏抱有期望、充满激情,教师应在音乐教学中设置一些学生擅长、感兴趣的环节,从而激发学生的音乐欣赏欲望。

例如,在教《茉莉花》歌曲时,通过学生演唱我国优秀民歌来引入对《茉莉花》的赏析,进而再对其加以引导,对两首同名的《茉莉花》进行音乐欣赏(一首是江苏民歌,一首是东北民歌),以调动学生的音乐欣赏积极性,体会民歌的音乐魅力。

2.近代心理学的理论指出:人对不熟悉的东西不易集中注意力,从而人的美感和主动探究行为难以激发。

例如,在教《龙的传人》歌曲时,教师引入了学生较为熟悉的由著名钢琴家朗朗演奏的钢琴曲《黄河》,在教学开始时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了欣赏教学的难度。

3.音乐教师的专业水平以及对音乐的熟悉度与初中生往往不在一个层面上,尤其在音乐选择上,教师觉得引人入胜、有意义的音乐,在学生眼中也许是缺乏吸引力的,甚至是晦涩难懂的。因此,教师选择音乐时,要关注学生对音乐的接受力,要在此基础上进行欣赏教学,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欣赏歌曲《故乡的云》时,教师应从学生角度出发,以了解类似的流行歌曲为教学导入,在音乐欣赏的同时,介绍与歌曲相关的知识,从而增加学生对歌曲内涵的理解。

二、初中音乐教学中教育学的运用

(一)教育学的定义

教育学是一种研究人类教育现象和解决教育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广泛存在于社会中,其目标是全力培养有文化素质的社会人。

教育学通过对学生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以及学习成绩的研究分析,找出目前存在的教育问题,找到教育的各种规律,完善教育学的理论体系,促进教育的发展。

(二)初中音乐教学中教育学的运用

1.教育学在初中多门课程中都有所运用,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教育学的运用,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能深刻理解各种音乐的思想含义,提高其文化素养。

例如,在赏析音乐《青春舞曲》时,教师以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加深学生对青春主题的理解,让学生能够富有感情地演唱《青春舞曲》,深刻理解该歌曲的思想感情。

2.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合理地运用教育学理论,能够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较强的分辨能力。

在欣赏教学中,通过对两首《苗岭的早晨》音乐作品的欣赏,分辨两首歌曲中使用乐器的异同,辨别两首歌曲的主题思想,使学生准确地理解乐曲所表达的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期达到音乐教学的目的。

3.教育学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还可以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解决学生成长中遇到的问题。现代教育学研究的主题是学生,只有从这一主题出发,根据初中生存在的教育问题进行授课,自觉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辅的教学结构,才能使教育学更好地融入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

例如,在教《让世界充满爱》歌曲时,首先让学生在爱心故事、演唱、表演等活动中体验并感受这首歌的主题爱,然后再探索学唱新歌的方法,练习自然而富有感情地演唱。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组织学生观看有关爱心故事的图片、视频等,以《让世界充满爱》为背景音乐,并适当加入歌曲手语的模仿和学习,以达到音乐教学与情感教学的统一,使学生内心有所感悟,加深学生对爱的理解,让学生通过学习歌曲和音乐,对世界有更深刻的认识。

三、初中音乐教学中心理学与教育学的重要性

(一)心理学运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正确地运用心理学,可以有效调节学生的情绪,用音乐的方式净化心灵、放松心情。音乐代表的是人的意识,表现的是人的思想,相对于具体的文字来讲,音乐则给人以更大的想象空间。心理学的运用将音乐教学的意义具体地展现出来,使学生对音乐的认知感情更加深刻,教学质量也得到了提高。

心理学理论表明学习可以促使行为的改变,如学习方法的改变。合理地运用心理学来进行初中音乐教学,使其与音乐教学实际相联系,体现着初中音乐教学的意义,从而达到人性化教学的目的。

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心理学的运用,可以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不同规律,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使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策略,使每名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有所提高,进而促进学习成绩的进步。

(二)教育学运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教育学运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主要作用是通过音乐教学来影响学生思想感情、思想品质以及文化素养。例如,在教《爱我中华》歌曲时,教师要把握好这首歌的教育意义,使学生感受到我国五十六个民族的团结力量,再与学生实际相联系,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精神值得学生学习。

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教育学的运用,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能力。通过音乐欣赏、音乐分析教学,学生可以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例如,七年级音乐教材中的《我和你》,教师可以对奥林匹克运动进行讲解,使学生了解有关奥林匹克运动知识,歌曲抒情和缓,体现了世界大同,人类和谐的奥运理念,能使学生回想起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功举行以及中国健儿的精彩表演,并为之骄傲与自豪。

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教育学的运用,还可以加强音乐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例如,在教《青藏高原》歌曲时,教师可以把青藏高原地域文化等情况,融入歌曲的学习中,使学生感受到不同民族民歌的特点,了解我国青藏高原的地域文化,升华学习该首歌曲的教学意义。

初中音乐教育故事篇5

初中音乐乐感及音乐鉴赏教学是我国美育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陶冶学生情操的手段之一,更是提高学生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本文从培养初中生音乐乐感以音乐鉴赏能力的教学原则出发,探讨了培养学生乐感以及音乐鉴赏力的具体教学措施,旨在交流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促进教育系统的整体进步。

一、培养学生乐感以及音乐鉴赏力的原则

音乐教学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与语言类学科相比,音乐学科更重视学生的个人兴趣。同时,它还需要学生投入更多的实践以及长久的训练。首先,音乐学科通过更加直白且明确的方法表达个人情感。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置身于不同音乐曲目所提供的场景之中,真实感受其所表达的感情。只有这样学生才可以更深刻的体会音乐的魅力。这种方式只是学生个人的感官感受,非专业音乐欣赏者亦可以做到。然而音乐教学则是通过理论教授学生怎样更好的体会音乐的美妙,以及怎样从一个专业的角度评价不同音乐。由此可见,理论教学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是学生的相关实践。音乐教学的实践性极强,学生只有通过实践才可以更深刻的体会相关情感。学生通过自主创作以及练习相关音乐技巧,从而可以更好的体会乐曲炫技之处。

二、培养学生乐感以及音乐鉴赏力的具体教学措施

1.合理导入教学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而音乐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个人的投入度有着一定的要求,这就更突出了音乐教学中教学导入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更加注重张扬个性,对于音乐、美术等学科的兴趣更大,然而理论教学毕竟存在一定的枯燥性。因而出现了众多学生对音乐非常感兴趣却不愿意上音乐课的现象。初中学生由于学业的压力等原因,在音乐课上的积极性远不及小学生来得浓厚。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注重运用有吸引力的手段进行教学。因此,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的上音乐课,以及在教学过程中保持学生的注意力都是十分重要的。合理导入教学就是指教师利用学生的兴趣点引导学生更快的进入教学情境之中。

首先,可以利用传统的教学导入方式,例如讲故事以及成语典故等方式。故事有一定的曲折性,好的故事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吸引力。学生可以跟随音乐故事的情节,走入故事中感受故事主人公的心情,从而更好地对相关音乐更加感兴趣。而成语典故则包含了一定的故事性以及相关传说等,更是传达了先人为人处世的道理等。向学生讲述成语故事对学生的长远发展也有着不可言喻的重要作用。同时,很多成语故事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见常听的,教师讲述其中的典故更加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次,教师还可以运用游戏教学法导入引领学生更好地进入音乐课堂。初中生毕竟具有一半儿童爱玩的天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该视之如猛虎,而应该正视它。只有这样才可以看到其本质,并进行合理利用。

2.运用对比教学

对比教学是教师培养学生音乐鉴赏力的一种重要手段。所谓对比

转贴于

教学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将两件事物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区分。这种方法很好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表达个人见解的能力。音乐的对比教学法则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手法教授学生从各种对比因素分析音乐。不同音乐在音乐家的创作、演奏以及相关技巧方面也存在极大的不同。因此教师应该合理运用音乐对比教学法帮助学生全面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首先,可以将同一音乐作品的不同演绎形式进行对比。尤其是经典作品常常会被后人进行改编或者运用不同的乐器予以演绎。然而,为什么要这样改编,改编之后的作品与前人的作品相比有什么有点与不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这些不同的方面以及各种角度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新的结论。

其次,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将不同的作品进行对比。不同主题不同类型的作品在演奏过程中的要求必然存在不同。一些炫技性的作品与注重情感宣泄的作品在表面看来是极为不一样的,但是其实质却有着本质的相同。而这些需要学生经过实际对比、思考才会真正总结出来的。《野蜂飞舞》与《春江花月夜》在很多方面有着不同。它们的主题、传达的情感已经以及演奏方式等都存在着极大的区别,然而就本质而言,它们都传达了作者内在的情绪。说到底,这两部作品在抒发作者情感这一作用上起到了殊途同归的效果。这种效果是怎样渲染出来的,学生必须通过自己的深刻思考才可以得出。不容置疑,学生这种对比性思维模式则需要教师的引导。

3.运用多媒体教学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的不断发展,网络技术已经深入到人们社会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在教育界尤甚。音乐教师应该合理利用这一资源进行音乐教学,以便更好的帮助学生培养音乐乐感以及相关音乐鉴赏能力。互联网将世界联系成一个整体,从某一种程度上来说实现了世界资源的共享。这就很大程度上方便了教师对这些资源的收集利用以及创作型改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合理利用相关资源,利用创造性思维帮助学生,必然可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当教师进行教学前,应该教会学生演唱相关作品,只有熟悉了相关旋律之后,教师才可以更好的带领学生领会其中的乐感并进行一定程度上的鉴赏。学生通过亲生感受可以从感性上体会相关情感,把握其中的主题。随后,教师则通过理论知识加以分析,使学生从理性上更深刻的认识相关音乐主题。

初中音乐教育故事篇6

【关键词】初中音乐;音乐教学;审美教育

美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默雷说:“如果可以用一个唯一的、压倒一切的目的作为当代音乐教育的特征,那就只能说这个领域正力图成为审美教育。”音乐教育的核心就是审美教育。在中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实施的今天,初中学生对审美的理解很片面,只是一味的追求时代潮流。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教师承担着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责任。

一、让音乐走进学生的心中,使学生享受音乐之美

古语说:授之与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是个千古至理。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事,教师应该针对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学生一同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情景欣赏或故事感觉染等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兴趣,使音乐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使学生能够真切感受到音乐之美,才能使学生真正享受到美的要义。

如:在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时,因为乐曲内容取材于古老的传说,从梁山伯与祝英台相爱、抗婚到双双化作蝴蝶的情节,叙事性很强,所以本课导入部分我采用为同学们配乐诗朗诵古老美丽的民间传说故事:梁祝相识草桥结拜同窗三载十八里相送抗婚楼台相会化蝶等过程,根据故事的起伏随着音乐高潮的变化,有感情的讲述的方式,从而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由好奇到好学,这样,学生每次都带着浓郁的兴趣走进音乐课堂,时时保持一种对音乐学习的积极心态和愉悦体验,然后再让学生自己去学唱歌曲、分析歌曲,进行创作等。实践证明,类似的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品味音乐的美,从而达到对其审美观的影响和教育。

二、发挥主观能动性,对学生进行美感培养

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美感培养,必须先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入手。教师在教学中要多采用启发的方式,让学生用自己的情感,按照自己的思路,展开想象的翅膀,开启思维的创造力,达到美的最佳效果,音乐课堂就是他们展现自我、表现自我的新天地。如在课堂上组织排练打击乐合奏《彩云追月》时,教师可首先分组,让各组学生拍手、拍腿、跺脚,模仿伴奏乐器,其次按声部分小组练习,让大家都参与到活动中去体验作品的节奏美、旋律美、意境美,有的小组用竖笛吹奏旋律,有的小组用鼓为旋律伴奏,有的小组用碰铃来伴奏,有的小组用木鱼表演。教师还可以加入其他类型的乐器。音乐课堂上我们要不断调动学生去积极参与音乐、表现音乐,充分发挥同学们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才能使音乐课堂气氛既情真意切,又活泼愉快。

三、强化综合技能训练,帮助学生领悟音乐美

综合技能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对已学内容加以巩固与理解,让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把握情况,提高学生音乐学习的责任感。在这一训练环节中,教师应结合复习、检查以及知识拓展工作。教师应巧妙地将美的旋律融人枯燥、单调的发声练习中,使学生感受美、领悟美,从而巩固知识与技能学习。教师可通过指导法与示范法来让学生学习与体会,向学生展示歌唱中的姿势美,发声中的技巧美,吐字与咬字的形象美等等,然后让学生通过训练再现。这样,让学生在温故中知新,在练习中感受美、体验美。如教学《雨花石》时,教师先让学生发声练习,然后新歌教唱。学唱歌曲第一乐段时,让学生小声跟琴声唱,找出并及时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然后讨论情绪,讨论应以怎样的感情来演绎这一段歌词等,这样,让学生在练习中,感悟到音乐的壮烈美、深情美,体会到不同的音乐有不同的情感,从而帮助学生真正的领悟音乐艺术之美。

四、利用文化艺术观赏及文化娱乐活动,进行音乐审美教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适当地把一些比较优秀的电影原创音乐带到课堂,那些获得很多大奖的电影音乐,它很有艺术价值,因此也非常有必要了解它。教师可以把片中的音乐分部分结合故事情节、电影画面给学生讲解,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在音乐的音响中同时获得视觉与听觉的审美愉悦,加深他们对音乐及电影作品的印象和感受,更重要的是能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审美习惯,提高音乐修养。比较优秀的电影音乐如《脚子王》、《音乐之声》、《萦日》辛,这些同时也很适合中小学生的口味,对他们审美能力的提高是非常有益的。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对这些音乐有所接触并适当了解,平时可以多看、多听,耳濡目染中也能提高他们对音乐的认识,从而促使他们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及良好的音乐素养。

总之,初中音乐教学不应该理性化、学术化,而应该在一定程度上使之生活化,让学生在参与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中,有趣地、开心地掌握基本音乐文化知识和技能,获得审美愉悦体验,增强进一步学习音乐的兴趣和信心,让音乐充满人生,让快乐伴随终身,从而真正体会生活之美和心灵之美,促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

参考文献:

初中音乐教育故事篇7

新课改后,很多学校改革了音乐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上强调多元化教学,唱歌、乐器、识谱、乐理统统纳入了音乐教学体系,有的学校还开设了音乐教学的课外平台,如音乐社团等。总之,我国目前已经基本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音乐教育体系。但是,与国外的音乐教育相比起来,我们仍有较大的差距与进步空间。

一、初中音乐教学现状分析

虽然我国的基础音乐教学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并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但是,在目前的教育背景下,仍有不少亟待改进的地方。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了以下三点问题:

1、部分师生对音乐教学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音乐教育是整个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音乐素养对丰富人的精神境界、提高人的艺术修养、开发人的智力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但就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显然人们还没有将音乐教育的重要性上升到这个层面上,没有在思想层次上完成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以致学生、教师都无动力,积极性调动不起来,考试也可有可无。

2、音乐考试内容单一、方法简单。长久以来,初中音乐考试基本处于简单唱唱歌或者发一张音乐理论试卷,进行开卷考试的状况。有的学校还甚至没有音乐考试这样的要求。这种音乐学习评价状况不可能全面了解学生认识音乐、感受音乐、理解音乐、体验音乐、鉴赏音乐的能力。学生的音乐素养也得不到切实提高。

3、音乐考试要求不严、不规范,评价效果不尽人意。初中音乐教学是按照国家教育部以及教育法规的要求开设的,属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事实上,很多学校从不将音乐考试列入到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的考试范围中去,有关部门也很少有人去视察、调研音乐教学的情况。这种状况就造成了学生对音乐课漠不关心,音乐能力根本没有达到有关规定的要求。

二、巧妙运用导课方法,提高教学有效性

中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发育日渐成熟,在音乐的学习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和知识,对音乐理论问题也有所关注,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普及,学生接触的音乐范围也越来越广泛,看到的艺术表现形式也越来越新颖,因此,音乐教学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做到与时俱进。巧妙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来引导学生走进音乐艺术世界的殿堂。

1、利用多媒体音像画面导入。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了广大音乐教师们常用的教学手法。的确,多媒体画面内容丰富有趣,形象逼真,加之多媒体音响效果,能是音乐的感染性充分释放,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使学生耳目一新,获得形象生动的艺术形式。

2、以扣人心弦,引人入胜的故事导入。中学生对叙事性内容的艺术作品比较感兴趣,教师可以充分抓住这一点,在课前准备一段与课题相关的视频或故事作为开场,使学生在学习之前了解艺术作品的创作背景,激发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如在鉴赏《梁山伯与祝英台》这首小提琴协奏曲时,因艺术内容取材与我国的一个古老传说,情感变化跌宕起伏,叙事性很强,所以教师在正式引领学生欣赏前可以先讲述故事,了解艺术背景,这样有助于学生体会作品的内在深意。

3、以配乐朗诵导入。音乐本身具有模糊性、非语言性的特点,在音乐鉴赏中容易造成理解上的困难,借助诗歌的艺术形式来导课,即是学生喜欢的形式,又能突破传统导课模式的瓶颈,创新导课形式,将不同的艺术形式联系在一起,为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推波助澜。

4、用演唱的形式导入。演唱是人们喜闻乐见的,尤其是教师或学生的引唱,更是同学们所关注的,通过范唱的形式,能使学生对音乐获得整体的认识与感知,并留下较为深刻的记忆,有助于下一步的教学开展。用演唱与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歌曲导课,不仅显得贴切自然,而且还丰富了主题内容,扩增了知识量,是一种很好的导课方式。

三、重视合作教学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合作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策略与理论,已经成为新课改以来最成功和最重要的教学改革之一。合作教学是一种综合活动,它将分组教学作为教学的基本形式,将传统意义上教学活动中的单向交流、双向交流变成多向交流,使每一位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共同完成教学目标。在教学实践中,笔者采用了多种形式的合作教学,都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歌唱课的合作教学。在以往的歌唱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习惯于让教师来牵着学生走,学生只能紧跟着教师的思路与步伐。即:教师先分析作品基本的调性、调式、主题风格、演唱形式等,然后让学生沿着教师预先设定好的轨道行进,在这种教学方式中,教师先入为主,学生多被硬性的、被动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就极大地消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而合理地应用合作教学,则教学效果就会有较大改观。

初中音乐教育故事篇8

一、情感教育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情感教育是指音乐教师在教学中从情感的角度引领学生感受音乐的内涵,使学生的情感与音乐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的教育。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的关键时期,除了日益成熟的三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外,其个人情感也在不断地发展,因此,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具有以下重要的作用。

1.提升音乐教学的有效性

音乐最大的魅力就在于音乐中蕴含着丰富的感情,那么,我们在音乐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可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的情感与音乐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并被深深地吸引,从而有力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增强学生对音乐作品的鉴赏水平,提升音乐教学的有效性。

2.促进初中生的人格发展

初中阶段是人格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我们在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都获得全面发展的基础就是学生要拥有一个健全的人格。因此,人格对每个人的终身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那么我们音乐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将不仅能够提升音乐教学的质量,更重要的是可以提升学生思想情感的艺术性,对其今后良好性格的养成起着促进作用,最终帮助学生建立积极、健康、健全的优秀人格。

3.体现音乐教学的特有魅力

众所周知,音乐对人具有较强的感染力,而造成这种强大感染力的根本原因是它所蕴含的情感。虽然音乐作品都是借助于乐谱、乐器和文字等几种形式呈现的,但它的内涵则主要依托于情感因素来传递给受众。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能够将音乐作品中隐藏的情感传递给学生,从而使学生能够更深地感受和理解音乐,进而发现音乐课堂所特有的魅力。

二、初中音乐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策略

1.利用教师的情感感染学生,使师生情感产生共鸣

在音乐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教师首先要具有丰富的音乐情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教学中以自己的情感来感染学生,使师生之间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加深学生对音乐情感的认知和体验。如《故乡的云》是一首借故乡的云作为情感寄托,表达了远在他乡的游子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思乡之情的经典歌曲,这首歌旋律优美、节奏流畅严谨、歌词朴实动人。我们在引领学生演唱、欣赏这首歌时,可伴随着音乐旋律的升高、情感的升华来加重语气,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融入其中,以饱满的情感来感染学生、打动学生,从而使学生感受、体会和理解歌曲中蕴含的丰富情感,与教师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又如《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是一首展现彝族少数民族同胞对远方客人热情招待的歌曲,这首歌以彝族撒尼风格的曲调为主旋律,并揉进了民歌《放羊调》以及俄罗斯民歌中高音长音的衬托,听起来给人以一种活泼、轻松和愉悦的感觉。那么我们在引导学生鉴赏这首歌时,可向学生介绍这首歌曾被周恩来总理指示为人民大会堂的迎宾曲、2008年奥运会闭幕式作为压轴节目出场、2014年apeC晚宴上作为迎宾曲等光辉历史,而这些正是中国人民欢迎远方客人并与其共度美好时光的愉悦之情的艺术表达。

2.为学生提供表现情感的平台,使学生的情感得以抒发

音乐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该学科的教学更注重学生在音乐方面的演唱和表演等。因此,我们在音乐教学时,为了渗透情感教育,可多为学生提供一些表现其情感的机会和平台,通过表演、演唱等方式,来激发学生在音乐方面的潜力,让学生通过表演、演唱来体会音乐作品中蕴含的丰富情感。

3.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帮助学生精准进行情感定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应发挥其主导作用,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氛围,引导学生以较强的热情参与到课堂互动之中,从而使学生能够更精准地把握音乐作品中的情感。如我们在学习《红旗飘飘》时,可先向学生先介绍该作品的背景,然后再让学生听音乐并讨论:(1)这首歌的内容给我们什么感受?(2)这首歌曾在我国哪些重大活动上被演唱过?教师将问题抛给学生后,学生们要分组进行讨论,讨论结束后每组要选派一名代表进行发言,最后教师将自己的感受、情感经历与大家分享,从而加深学生对音乐内容和情感的理解。由此可见,师生之间的交流能够为学生理解音乐中的情感指明方向,从而让学生能够更精准地对音乐作品进行情感定位,提升其音乐鉴赏水平。

初中音乐教育故事篇9

【关键词】实践研究;导入设计;实践音乐课堂

新颖、别致音乐课堂导入设计是激发学生们学习兴趣的关键,如何编制一个精彩的导入环节,吸引学生注意力,是音乐课程任课教师的重点研究课题之一。音乐课堂导入环节在实践方式上有着各种各样的外在表现,但在具体实践中则需要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年龄分布结合课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

一、初中音乐课堂导入设计的原则

(一)实际性原则

音乐课堂导入要求导入内容与导入方式符合音乐课堂教学的实际需求,在编排设计上要选择与课堂教学特定曲目密切相关的内容,尽量做得到每一个曲目都有一个新的情境导入环节,最大程度上提高课堂导入的有效性。

(二)高效性

课堂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必须具有充分、不可动摇的主体性地位,课堂导入环节不可以占用正式音乐课堂教学过多的时间。要充分发挥导入环节自身的铺垫性作用,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引出课堂教学题目,为接下来的曲目讲解奠定基础。遵循音乐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原则,任课教师一定要对课堂导入环节进行精简,争取在较短时间内,将学生引入音乐教学的情境中来。

(三)兴趣性

积极的学习兴趣是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任课教师一定要编排出符合初中生学习需求的导入环节,才能激发学生们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以精彩的故事导入,抓住学生的好奇心

引起学生们的好奇心需要任课教师创造一个新颖奇特的课堂空间氛围,其中利用故事导入音乐情景是激发学生好奇心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任课教师可以利用音乐创作有关的传说、典故以及知名音乐家的轶事来引入课题,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好奇心。故事导入法的运用要注意故事与音乐课堂教学内容的联系性,充分体现出音乐故事的趣味性、启发性以及教育性。音乐故事在编排上还要包含曲目内容、艺术价值以及创作背景等方面的内容,增加学生们对于音乐教学内容的感性认识,活跃课堂气氛,引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起到课题引入的效果。

三、以精彩的多媒体导入,吸引学生眼球

多媒体教学法是当前最受初中学生欢迎的教学方法之一,合理运用多媒体设备,通过丰富多彩的影音内容来调动学生们的视听感受,获得耳目一新的教学效果。身临其境般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开拓思维、感受音乐的有利条件之一。在进行正式的授课环节之前,播放视频动画,能够使学生对艺术形象有一个直观且深入的认识,对曲目内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激发学生对音乐艺术的向往与音乐艺术的学习兴趣。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不仅能够集中学生们的注意力,同时也能够较大程度上提高任课教师的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各项课堂实践环节在多媒体技术的帮助下能够体现出更大的快捷性。然而,任课教师也要深入了解多媒体教学的有关理论,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环境下使用多媒体设备,避免造成课堂教学在内容以及形式上出现较大的偏差,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

四、以精彩的律动表演参与导入,抓住学生注意力

律动教学是以创造性思维为基础的教学手段,其根本目的在于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灵感。将学生们置于音乐律动的环境之中,充分感受音乐情趣。美国教育家苏娜丹戴克说:“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加,我就会完全理解。”给学生们创造一种参与音乐律动的环境,让学生受到音乐环境的感染,进而产生共鸣,利用肢体语言引导学生们对音乐艺术表达出最直观的感受。通过集体与个人相结合的方法来发挥表演律动课堂导入方法的积极作用,在学生们完成情感体验之后,进入正式的音乐课堂教学环节。律动参与法在创造律动环境以及音乐艺术氛围的同时,也能够通过唤醒学生对音乐艺术的热爱,在短时间内拉近学生与作者心理以及作品内容之间的距离。

五、以精彩的流行音乐导入,拉近学生距离

音乐课堂导入的根本目的就在于拉近音乐艺术与学生们之间的距离,而实现这种目的的有效手段之一就是利用学生们日常生活当中所经常接触的音乐曲目来唤醒学生们对于音乐美的感性认识。当前我国初中学生日常生活中普遍都是流行音乐的爱好者,部分学生有着较好的音乐基础以及歌唱天赋,他们往往比较喜欢新颖、有激情的音乐作品,对于音乐教材中所教授的教材曲目体现出了比较大的排斥心理。他们虽然喜爱音乐,但年纪尚幼的初中生普遍无法理解教材曲目中深入且复杂的艺术内含。这就需要任课教师耐心加以引导,以流行音乐为课堂导入的出发点,逐渐引入音乐课堂的教学内容中来。虽然流行音乐与主流的音乐课堂教材之间无论是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有着比较大的差异,但任课教师也不需要避讳流行音乐,而是要充分认识到流行音乐普遍存在的艺术价值,找到流行音乐与传统音乐艺术之间的联系。另外,任课教师还可以采用游戏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们进入音乐教学情境,音乐游戏能够有效缓解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的紧张感。组织学生进行歌曲接力游戏,或给出一个特定的创作主题,让学生即兴发挥表演创作能力,充分做好课堂热身活动。

结束语:

精彩的导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对课堂教学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激发学生们的学习需求,让学生对于课堂教学内容充满期待。音乐任课教师一定要对教材内容有一个比较深入且全面的认识,对教材导入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了解不同导入方式的特点,合理、科学地制定导入方案,让学生在课程一开始就有一个聆听的态度,深入体会到音乐课堂的趣味性,充分感受到音乐带给人们的美的享受。

参考文献:

[1]王雪梅.初中音乐优质课教学策略研究[D].宁夏大学,2014,04(17):15-16.

[2]薛银梅.南京地区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调查与研究[D].扬州大学,2009,03(19):26-27.

初中音乐教育故事篇10

[关键词]初中音乐审美教学渗透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这一基本理念是初中音乐教学的核心部分。它培养学生对美好音乐的热爱,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并能起到启迪智慧,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等作用。下面笔者就针对这一理念,提出几点见解。

一、让音乐走进学生的心中,使学生享受音乐之美

古语说:授之与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是个千古至理。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事,教师应该针对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学生一同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情景欣赏或故事感觉染等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兴趣,使音乐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使学生能够真切感受到音乐之美,才能使学生真正享受到美的要义。

如:在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时,因为乐曲内容取材于古老的传说,从梁山伯与祝英台相爱、抗婚到双双化作蝴蝶的情节,叙事性很强,所以本课导入部分我采用为同学们配乐诗朗诵古老美丽的民间传说故事:梁祝相识草桥结拜同窗三载十八里相送抗婚楼台相会化蝶等过程,根据故事的起伏随着音乐高潮的变化,有感情的讲述的方式,从而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由好奇到好学,这样,学生每次都带着浓郁的兴趣走进音乐课堂,时时保持一种对音乐学习的积极心态和愉悦体验,然后再让学生自己去学唱歌曲、分析歌曲,进行创作等。实践证明,类似的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品味音乐的美,从而达到对其审美观的影响和教育。

二、营造主动参与的学习氛围,对学生进行审美的熏陶

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在一定程度上,音乐艺术主要还不是一门知识,而是一种内心体验,一种音乐审美愉悦的体验,而没有参与到音乐活动中的人,是不可能获得这样一种体验的。因此,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应该创设良好的音乐艺术与教育氛围,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全身心全方位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从而使他们获得音乐审美体验。

如在《行进中的歌》一节中,学生进教室的时候就听到我放的音乐—《运动员进行曲》,学生感到很新鲜,这节是音乐课还是体育课,但还是会不由自主地跟着音乐踏上几步,再由我的组织下让学生整齐地跟着音乐踏步,用自己的行为来体验音乐,从中体会音乐的力量与美的熏陶。

三、运用“体态律动”,让音乐之美化为学生自身之美

歌曲教学是音乐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带领学生去感受、表现音乐美的最直接的手段。以往的歌唱教学的一般过程是纠正演唱姿势,正确运用气息,恰当的咬文吐字及用语言去启发学生有表情地歌唱。快乐教学要求歌唱中适当地加入身体语言,以一种歌表演的形式来演唱。例如:进行曲风格的歌曲配上具有行进感的动作;较抒情、缓慢的歌曲则可用舒展、优美且简单的舞蹈语汇;而歌唱轻松、活泼的歌曲时身体则可随音乐自由、欢快地摆动等。

如《大海啊,故乡》学得差不多时,我引领学生做体态律动,这首歌曲是三拍子的歌曲,强弱规律很明显,我在学生周围做三拍子指挥图式,学生会很自然地跟着教师划拍子,边划边歌唱来感受歌曲。另外,《大海啊,故乡》这首歌曲以“托物言志”的方法来抒怀,“大海”是很形象生动的,因此,我又引导学生做海水荡漾的体态律动。学生在音乐节奏中用体态感受音乐之美,并自然而然地化之为自身之美,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四、精心布置教学环境,借助环境之美进行审美教育

音乐教学环境的审美特点,其特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听觉环境和视觉环境的优美,二是两者间的和谐,这是创造良好音乐教学气氛和情境的外部条件。音乐教学环境包括教室布置、音响设备、周边环境等。一个美好的视觉环境对音乐教学是十分重要的。音乐教室的布置应优雅和艺术化,座位的安排与乐器的摆放应富有新意,诱人遐想,歌碟、挂图应具有视觉欣赏的价值。音乐是声音艺术,音乐教学的基本手段之一是聆听。音响设备主要体现的是音响美,所以音响美是创造良好听觉环境的关键因素。音质清晰、悦耳的音响给人的听觉带来,并诱发美感的产生。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力避不良的音响产生,诸如录音机的音量过大,音质过尖,或不等音乐结束就“啪”地一声中断播放,弹奏音律欠准的钢琴、风琴,让学生吹奏由于簧片腐蚀而噪音迭出的口琴等。

因此,通过对教学环境的精心布置,创造条件让学生多看多听,耳濡目染中自然提高他们对音乐的认识,从而促使他们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及良好的音乐素养,深刻感受生活无处不美。

总之,初中音乐教学不应该理性化、学术化,而应该在一定程度上使之生活化,让学生在参与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中,有趣地、开心地掌握基本音乐文化知识和技能,获得审美愉悦体验,增强进一步学习音乐的兴趣和信心,让音乐充满人生,让快乐伴随终身,从而真正体会生活之美和心灵之美,促使学生树立起正确定的审美观。

[参考文献]:

[1]《音乐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音乐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及《解读》

[2]《中学生音乐教学法》上海音乐出版社邵祖亮徐绪标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