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儿童声乐教学计划十篇儿童声乐教学计划十篇

儿童声乐教学计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35:06

儿童声乐教学计划篇1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教学模式;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5-0319-02

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不仅为社会培养优秀的歌唱人才,最主要的是造就高素质、合格的幼儿教师。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怎样培养出基础理论扎实、教学能力过硬、专业素养较强的幼儿教育人才,已经成为学前教育专业的最终培养目标。而声乐课是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中最核心的课程,它担负着重要的使命。传统的声乐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现有的培养目标,在目前的教学环境下,声乐教师应大胆进行改革、创新,改变旧的教学模式,使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更科学合理、时效规范。

一、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现状分析

(一)学生情况分析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大多数来自于普通高中,由于招生政策的放宽,考生没有经过专业面试或考试,因此存在学生音乐基础起点不同,个体差异大的特点,在笔者调查的上下两届招收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中,许多学生没见过钢琴,有的学生会唱几首流行歌曲但是不识谱,唱歌跑调的大有人在,音乐基础知识、欣赏、演唱等都处于“零起点”。有的学生虽然喜欢唱,但是嗓音条件却很差。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采取音乐专业院校“一对一”的教学方法,显然不适应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

(二)教学模式现状

目前由于受师资、教学资源等硬件条件制约,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课大多采用集体授课,多名学生一起发声,同时训练一首歌,教师一方面要忙于钢琴伴奏,一方面要倾听学生的演唱,这样很难全面地照顾到每一个人,因此就不能完全了解学生在学习状态下的个体差异,也就做不到因材施教。因为每个人的嗓音生理结构先天不同,久而久之,个别理解能力强、嗓音条件好的学生表现突出、学有所成、自信心得到提高,而部分学生还是不能完全掌握正确的发声状态,心理有所怠慢,甚至产生厌学的倾向,同时也影响教师的授课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注重每个人的不同发展,减少学生的个体差异,找出适合每名学生的教学方法势在必行。例如可以采用独唱、合唱、小组表演、重唱等多种方法进行声乐教学。所以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需要进行改革。

(三)声乐教材现状

这几年,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相关的教学用书也陆续出版,从宏观上看,突出高职特色的音乐教材少之又少,而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材更是极其匮乏,许多声乐教师仍是借鉴延续本科专业院校或中等师范院校的声乐教材,教师自选歌曲,专业性强,歌曲难度大,缺乏系统性,如:歌曲音域较宽,旋律复杂多变,缺少幼儿歌曲等等,这些问题难免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影响。因此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材要考虑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基础素质、认知能力、生理特点、心理特点等一系列因素,要降低歌曲的技巧难度,选择国内外优秀的、艺术性较强、训练价值较大的艺术作品为声乐教材是非常必要的,教材中要多选用一些中外各类题材的优秀幼儿歌曲,同时要不断更新知识内容,能够及时准确地反映出时代特点。

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的对策

(一)制订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动力,教学计划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准绳,没有明确的目标和切实可行的计划,就不能保证教学正常有序的进行。因此在每学期初,作为声乐教师要根据培养方案设计出合理可行的教学目标及计划,这个目标既包括教师本人的学期目标、为每名学生量身定做的学期目标,还有按照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原则制订的学生阶段性目标。然后按照教学目标开展教学,引导学生沿着既定的目标稳步前进,通过完成阶段性目标来实现学期目标。同时还要制订一个整体教学计划,每一课的计划要周密,教学环节要突出重点,一环扣一环,教师对教学中的难点和学生的接受情况要做到心中有数。在教学目标和计划的制订中体现以下原则:一是因材施教原则,即制定时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分类进行,因人而异,符合学生实际需要。二是循序渐进原则,即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制定。三要突出灵活性原则,即教师在制定目标和计划时会反复考虑,但是课堂教学中会有很多变化,因此教师要灵活掌握,做到适时调整。四要突出师范性特点,即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既要掌握声乐演唱方法、声乐基础知识,还要掌握声乐教学能力,特别是幼儿歌曲的音乐教学能力。五是系统性原则,即在目标和计划的制订中不仅要考虑到声乐基础知识、演唱能力等全方面培养,还要在进度上安排合理,不能受课时和学时的影响,按照传统的教材生搬硬套,做到教材精练,触类旁通。

(二)创新声乐课教学方法

根据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际,改革传统的模仿音乐专业院校的教学模式是大势所趋。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在教学中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并进的方法以“大课”、“中课”、“小课”等几种形式交叉进行授课,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1.大课教学

大课教学中教师向全体班级同学讲授声乐理论知识、声乐教学法、儿童合唱、儿童嗓音保护等内容。以合唱教学为例,除传统的齐唱外,可以让学生演唱一些短小、优美的中外优秀儿童合唱作品,让他们细心聆听各声部的旋律,训练学生音乐的耳朵,提高合唱的听觉能力,从音乐本身的旋律中体会合唱艺术的美,以此来培养学生合唱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儿童歌曲《娃哈哈》时,我先给学生看一段热烈欢快的娃哈哈舞蹈,学生们看到穿着各民族服装的儿童载歌载舞,马上被这种气氛所感染。为了避免单调的教唱,我提议大家可以分成几组,进行混声合唱,请几个同学当指挥,以比赛的形式进行演唱,体会专业合唱团的创作过程。这种大课教学虽然面对的学生较多,但是依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同时学生在娱乐中得到的印象会更加深刻。

2.中课教学

中课即小组教学,全班以小组的形式练习,一名教师教授几个学生,以提高声乐技能为主。通过大课中的理论讲解对声乐技巧进一步详细指导,教学内容以不同形式的组合进行对唱、轮唱、重唱训练。在小组中,学生间起到“镜子”的作用。因为人数少,时间相对多一些,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评议、取长补短。小组教学对提高学生的演唱技巧、心理素质、舞台经验等有着独特之处。学生通过观摩可发现每个人的不同声音、歌曲的不同声部、不同处理所表现出来的差异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3.小课教学

所谓的小课就是个别教学,个别课就是“一对一”单独指导,是每个学生所存在的问题得以解决的关键阶段。教师必须针对每个学生所存在的问题,从声音类型、音色特点、音域范围、换声点位置等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案,有针对性地教学。通过这一阶段的训练,要使学生的声乐技巧得以完善,这是大课很好的补充。

(三)声乐课程的整合

声乐课是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中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它包括声乐发声方法、视唱练耳、乐理知识、钢琴弹奏、声乐作品赏析、儿童歌曲等内容。由于我们培养的是未来的幼儿教师,实用性、综合素质能力是她们从事学前教育的法宝。因此,学前专业的声乐课,应当改变“声乐课就是仅仅学习唱歌的课程”的陈旧观念,将一些发声方法、歌曲欣赏、儿童唱歌教学法、嗓音保护的基本内容等学科知识都纳入声乐课中。

教学中,应避免过分强调歌唱的专业性,适当降低技巧上的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从声乐、钢琴、视唱、欣赏等课程中提炼相关内容,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具有较好的视唱、范唱能力,并能正确处理一般的歌曲,而不是在强调声音的位置、音域的宽窄、声音高度上下功夫。同时加强与幼儿教育实际紧密相连,整合成包括声乐技能训练、声乐作品鉴赏与分析、视唱、儿童歌曲演唱等内容的综合课程,使学生对声乐歌曲的演唱产生浓厚的兴趣,有唱歌的意愿。第一年以视唱、声乐、鉴赏学习为主线,后两年主要对儿歌演唱、儿童合唱、自弹自唱进行训练。

在声乐教学中应以学习幼儿歌曲为主线。多学习不同民族、地域、风格各异、不同题材的幼儿歌曲,让学生在民歌的海洋中徜徉,为学生以后所从事的音乐教学活动积累更多的音乐素材。幼儿歌曲还要涉及歌曲弹唱,这是一门集演唱、演奏、表演等内容为一身的综合性艺术门类。歌曲弹唱最能体现音乐教学的示范性特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必须牢牢掌握这项技能,为今后的音乐教学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唱歌,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也是幼儿十分喜爱的活动。一首好的幼儿歌曲,不仅能打开幼儿的心扉,启迪智慧,引导他们认识生活,热爱生活,还能影响他们的道德情操,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幼儿园的实际音乐教学工作中,幼儿的嗓音处于童声发育期,声带娇嫩,幼儿教师应懂得幼儿嗓音科学保健及基本的歌唱发声方法,教幼儿学会用自然的声音唱歌,让他们掌握简单的技能技巧,用歌声表达思想感情,感受到歌曲中的艺术美,使唱歌教学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声乐教学活动中,不仅要交给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正确的歌唱方法、培养其歌唱的审美意识,还要教会他们选择歌唱的方法、手段、内容的能力;选择幼儿歌曲教材的能力;为歌曲适度的定调、控制唱歌音量的能力等等,这些都是声乐综合课中所涉及的从事幼儿歌唱教学需要的知识能力。

三、加大实习实训力度,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从而使声乐课堂学习的知识最终还是用于实践,因此,应加大学生实习或实践的力度,为学生创造多种多样的机会,如: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的歌手大赛、声乐比赛等,组织学生排练大合唱、小合唱、重唱、独唱参加校园艺术节、联欢会等。还可以在班级内、系部内定期举办声乐汇报,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这种形式不仅能发现她们的优缺点,从而使声乐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还能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丰富她们的实践经验。与此同时还要经常与校外实训基地建立长期联系,如:幼儿园、少年宫、艺术馆等从事声乐教学的部门,这样更有利于实践活动贴近现实,促进声乐的学习。

总而言之,作为重点课程的声乐教学,只有根据教学需要,不懈努力,大胆改革,大胆创新,才能循序渐进,不断发展,从而进入较高境界,提高声乐课整体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沈湘.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

儿童声乐教学计划篇2

【关键词】儿童音乐方向课;即兴伴奏;教学

儿童音乐方向课中的钢琴即兴伴奏教学不像音乐专业那样高深,不需要掌握复杂的和声、变化莫测的伴奏音型。只需要学生在一定基本和声的基础上能够为儿童歌曲编配伴奏,再加以简单的伴奏织体与音型弹奏与演唱即可。在教学中还要使学生在掌握伴奏能力的同时,与歌唱、舞蹈、律动、音乐欣赏紧密结合,使伴奏最大程度的发挥其作用,更好的培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的能力,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儿童音乐的兴趣,提高伴奏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加深学生对儿童音乐教育的认识

在学生学习各个儿童音乐方向课的过程中,任课程教师要将儿童音乐教学方法逐步贯穿在教学内容的始终,并与本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相互融合。在即兴伴奏的教学中,教师要确立“以审美为核心”的课程基本理念,将教学的价值通过学生聆听儿童歌曲作品、表现儿童歌曲形象和创造儿童歌曲伴奏活动为主进行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儿童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愉悦的情感,从而更好地完成即兴伴奏课程的学习。

(二)提高钢琴演奏技术,侧重练习儿童歌曲固定伴奏

师专钢琴教学侧重于技能训练与传授,它有着循序渐进的曲目和教材,这对于学生系统掌握钢琴的演奏技能是很有必要的,较好的钢琴演奏技能是学习即兴伴奏的关键。但要注意的是:钢琴教学不能代替即兴伴奏教学,两者虽然有着密切的联系,却有明显区别。钢琴技能技巧是机械练习为主来再现乐曲内容,即兴伴奏则是以再创造为主要任务来完成歌曲伴奏,即兴伴奏必须建立在钢琴技能练习的基础上才能完成。可见,钢琴技能在即兴伴奏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通过提高学生的演奏技能就可以使他们在即兴伴奏的创作中表现出周全、完美的设计意图。

在提高钢琴演奏技术的同时,也要侧重于对儿童歌曲固定伴奏正谱的训练。固定正谱伴奏是由歌曲作曲家或专业从事即兴伴奏人员编配完成的。技能技巧较高,和声复杂、织体与音型变化较多,能够充分地体现歌曲的艺术形象和表现力,是学生学习即兴伴奏最为重要的参考资料。这就要求教师在完成钢琴演奏基本的训练曲目外,在教学内容中适当的穿插一些优秀的儿童歌曲固定正谱伴奏,并加以充分的演奏示范、讲解与分析,让学生从中了解及学习歌曲正谱伴奏的编配方法、和弦的使用、音型与织体的运用、音乐形象的表现方法等,使学生逐步掌握即兴伴奏的编配方法并运用到今后的歌曲伴奏训练中。

(三)抓住儿童歌曲类型与特征,分段进行即兴伴奏编配练习

儿童歌曲是一个广义的歌曲范围,如进行较细致的划分可以将其分成幼儿歌曲、学前儿童歌曲、少年儿童歌曲、外国儿童歌曲、少数民族儿童歌曲等。在为以上这几种儿童歌曲编配即兴伴奏时就要注意到歌曲的风格特点、年龄特征、和声、音型与织体、各个部分伴奏处理与表现方法。以最恰当的和弦、最合适的音型、最有力的形象表现形式来完成即兴伴奏的编配。所以教师一定要严格按照儿童歌曲的分类进行伴奏教学,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实施分段教学的方法来安排歌曲伴奏的训练。以下列举几首不同类别的儿童歌曲伴奏编配作以阐述。

幼儿歌曲《小鸭穿鞋》:这是一首4至5岁幼儿演唱的歌曲,活泼欢快,表现了小鸭走路一摇一摆的音乐形象。歌曲为中国作品、F大调、一段体四句对比结构曲式。为这种幼儿歌曲配伴奏时,要尽量旋律流畅、节奏清晰、便于演唱。本曲在和弦的配置上比较简单,使用大调式主、属、下属、属七即可;半终止使用属和弦、完全终止使用属七到主和弦的和声进行。整个歌曲伴奏使用带旋律的方式,右手弹奏歌曲的主旋律,左手弹奏伴奏音型,1、2、4乐句运用带低音的半分解式音型、3乐句运用和弦柱式音型、尾声运用重复低音的方式结束全曲。整个伴奏给人一种活泼愉悦的感受,节奏感强,容易进行边弹边唱。

学前儿童歌曲《小燕子》:这是一首5至7岁学前儿童演唱的歌曲,优美抒情,旋律起伏不大,表现小燕子的美丽和为庄稼除害的歌曲内容。有再现单三部曲式结构,C宫五声调式。和弦按照传统和声进行原则配置即可,选用Ⅰ、Ⅳ、Ⅴ、K46。整曲完全运用带旋律伴奏的方式,右手弹奏主旋律,左手在第一、三乐段采用全分解音型,表现小燕子优美的形象;第二乐段采用半分解音型,表现小燕子为庄稼除害虫的情景;歌曲结束后在伴奏声部采用主和弦分解进行的尾声来补充和加强歌曲的终止感。

少年儿童歌曲《我爱沙滩,我爱大海》:这是一首小学低年级的歌唱作品,节奏欢快、充满活力,表现了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的情景。无再现单二部曲式结构,F大调。和弦使用较复杂,正三、副三、属七、终止四六、重属、副属和弦都有运用,在和声节奏上保持强弱分明、和弦更换不要太频繁。在伴奏上选用有旋律与无旋律相结合的形式,前奏右手弹奏旋律并附加和弦,左手以全分解琶音的形式弹奏;第一乐段使用无旋律伴奏的方式,左手鲜明低音与右手弱起柱式音型弹奏波尔卡式节奏,突出旋律的律动感;第二乐段使用有旋律的伴奏方式,右手主旋律附加音程弹奏、左手加以流畅的上行全分解和弦,表现舒展能够突出主题。

(四)做好与其它课程学习的衔接

在儿童音乐方向即兴伴奏课程的学习中,始终不能离开其它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与技能的训练,这些学科与伴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相关学科的学习可以提高即兴伴奏编配与弹奏的技能技巧,可以相互促进知识的掌握。这些学科包括儿童音乐欣赏、儿童音乐游戏、儿童歌曲表演唱、儿童舞与律动等等。儿童音乐欣赏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对儿童歌曲创作背景的了解和歌曲积累,使他们在进行音乐欣赏的同时掌握大量的儿童音乐题材,为即兴伴奏的创作提供更多的资料与经验。在儿童音乐游戏、表演唱、舞蹈律动的课程学习中,让学生为自己设计的音乐游戏、歌曲表演、舞蹈、律动创作合适的音乐进行伴奏,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各个技能与技巧的掌握,达到共同进步的学习目的。

作者简介:刘杨(1976--),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键盘即兴伴奏教学

儿童声乐教学计划篇3

【关键词】盲童新生入学教育

“万事开头难”谁都知道新生不好带,尤其是盲生。大多数新入学的盲童,生活技能较同龄儿童差很多。比如缺乏基本的生活常识,不会独立穿脱衣服、吃饭、整理自己的日常用品,甚至不会上厕所。他们不能像普通儿童那样安全有效地行走,走路时常表现出盲态;一旦环境发生变化,盲童大多会显得紧张、胆怯、不知所措;不知如何处理日常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常常表现出一种孤独、离群的倾向,社会交往能力差,缺乏主动性。盲童上述行为表现会对身心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因此做好盲童的入学教育尤其重要。

一、入学测查

为了更好地了解教育对象,首先必须对盲童做必要的入学测查。可以通过观察、谈话(与本人与家长)、测量、试做等方式,了解盲童本人的健康状况、致盲原因、治疗情况、兴趣特长、智力发展情况、发育是否正常、有无盲态、个人卫生、感知觉、个性发展、生活常识、生活自理能力等方面的情况,了解其家庭经济状况、教育方式与教育环境、社会影响等等,这样为以后实施教育提供依据。这种检查应当是在非常自然和蔼的气氛中进行的。

二、个别教育计划

其次,应当为盲童制定一个个别教育的计划。这个计划最好要在家长、任课教师、学校有关领导的参加下,集体讨论,由班主任制定。要争取眼科医生、心理卫生工作者参加。计划应当包括克服盲童生理、心理、知识、能力等缺陷的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有达到这些目标的起止时间,应该包括具体的教育措施和辅助设施,如放大镜、可调光亮强度的台灯与可调节桌面斜度的课桌等。还应该有明确的计划内容的执行者与检查者。应该定期记录视觉障碍儿童的发展情况,定期检查,一定时候作必须的调整与修改。

三、入学后教育

要做好盲童入学后的教育工作。必须培养盲童各种良好的习惯,教师首先要帮助盲童明确每种技能训练的目的和意义,给他们讲明道理,使其建立信心,使被动的训练变为主动,最终达到熟练操作并形成良好习惯。

1.让盲生热爱学校

本着“先入为主”的原则。盲童来到学校后,首先向盲童介绍学校的概况,让学生了解学校的历史、教学设施、毕业生的成就以及我国盲教育的前景。使他们感觉到能来到学校学习是一种自豪感。根据盲童喜欢音乐的特点,可以带领他们亲自看看学校的乐器,听听高年级的盲生演奏乐器。还可以请在校的高年级同学给他们介绍一下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使这些盲童有向往,有追求,让他们感到学校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2.引导盲童熟悉学校环境。

盲童离开父母来到陌生的学校后,由单个的家庭生活变为集体生活,由父母的包办代替变为一切需要自己管理自己,因此盲童来到学校后教师必须有计划地教会他们用肤觉、听觉、嗅觉和残余视力认识教室、宿舍、食堂、厕所。

盲童认识一种客观事物或者学会一种生存本领,是在知觉的基础上对物体形成比较完整的感性形象,反复在脑中再现,产生记忆表象,再加上动作的熟悉,才能完全掌握。

熟悉教室。首先,教会盲生用肤觉触摸认识教室的门、窗以及各种物品的摆放,介绍教室门窗的位置及讲桌、学生课桌的摆放。其次,介绍每位盲童的座位在教室的位置有什么特征及找各自座位的方法,启发他们记住并且说出自己座位的位置、特征以及寻找方法,让他们逐个实践。

熟悉宿舍。首先,让盲童知道每个宿舍有几张床,每张床摆放的位置,教会他们认识自己的床位。其次,教会盲童怎样上床、下床,上床时鞋子应该摆放在什么位置,衣服脱下后怎样摆放。再次教盲童叠被子,告诉盲童睡觉前以及起床后应该怎么做,培养盲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引导盲童寻找厕所、食堂。首先,介绍行走路线中的特征,然后借助于嗅觉、触觉感知,带领盲童寻找。对厕所中的结构及厕所的使用方法应该给盲童做具体介绍。教会盲童如何使用,养成便后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对食堂中洗碗处的位置引导他们熟悉,教会他们洗碗,养成饭前洗手、饭后洗碗的好习惯。

在对盲童进行上述生活技能的训练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言语的指导和示范相结合,使盲童在教师的示范指导下有充分模仿和练习的机会;训练练习要循序渐进,要符合其身心发展的顺序性、阶段性;要耐心指导,反复强化,逐步提高技能水平。盲童掌握空间定向能力不是一日之功,需要在长期的实践中,发挥他们的感官功能,使他们不断积累自己的生活经验,才能行动自如地掌握空间定向能力。

3.培养盲童的学习兴趣

孔子在其乐学思想中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就是说,为了使学生乐学,必须先使其好学,即对学习产生兴趣。从儿童心理与教育心理的角度看,兴趣是儿童注意力不断地趋向其有趣的目标。针对初入学盲童对学校的好奇,开学初我带盲童走遍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让他们用双手去触摸校园里茂盛的花草树木、宿舍里崭新柔软的被褥,音乐教室里的各种乐器,图书室里的排排新书……。让他们用自己的双耳,去聆听大同学那朗朗的读书声、悦耳的歌声,悠扬的琴声……盲童兴奋了!他们听到了校园里传来的同学们欢快的嬉戏声!他们感受到了学校生活的乐趣!最使他们感兴趣的,是那密密麻麻的点子,大同学那有力度、有节奏的写字声!他们手握字笔、字板爱不释手!从此盲童知道了:只要好好学习,他们会比大同学还棒!亲身的感受,引起了盲童对学校生活和学习生活的初步兴趣,渴望积极投身进去!

捷尔任斯基曾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教师要多和盲童接触,像亲人一样关心他们,帮助他们,照顾他们,是他们感受到学校的温暖,相信他们能够尽快适应学校生活环境,安心学习,很快地爱上我们的学校。

参考文献

[1]周苗德《视障儿童心理与随班就读教育》

儿童声乐教学计划篇4

一、确定人选范围

一般来说,小学的童声合唱队人选范围为三、四、五年级,五年级学生通过四年的音乐课训练,在音准、节奏、音乐理解力等综合的音乐感觉方面都是比较好的。四年级、三年级辅助挑选,有利于队伍的含接。合唱队以女生为主,少部分声音条件好的男生可以入选。

二、选拔队员严格把好质量关,坚持合唱的相对高标准

1.音乐素质。指学生的音准、节奏、音乐理解力等综合的音乐感觉。老师在选材时可通过听音、唱音、读打节奏,欣赏一段音乐来衡量一个队员的音准、节奏、音乐理解力等综合能力。

(1)听音、唱音。老师在选材时可先通过听音、唱音考查学生。老师在键盘上弹上下级进的单音,让学生用轻柔的“啊”或m(哼)加以短促地模唱,先从a到上下行四、五个音。第二步进行变化音程跳进的单音模唱,从三度、四度到十度左右的大跳,根据学生模唱情况作好记录,利于声部的划分。

(2)读打节奏。主要是考查学生的节奏感,老师在选材时可通过一些简短的节奏对学生进行考核。

如:教师读(打)节奏

①www│w.w│w―||

②wwwwww|www|w-||

③wwwwww|wwww||

④wwwww|wwww||

学生通过听后读(打)出来。学生节奏感的强弱对歌曲处理有着重要的作用,老师在考查时作好记录。

(3)欣赏音乐。欣赏音乐是考查一个学生理解力的一种好的方法。老师在选材时可选一段速度、强弱(力度)变化较明显的乐曲让学生欣赏,把欣赏后的感受用书面写好,然后老师根据学生的感受挑选队员。

2.对学生的歌唱方法,先天噪音条件,音量、音色等方面进行考察。

(1)歌唱方法,看学生有无唱法上的毛病,比如声音是否舒服、自然、圆润、有天然靠上的声音位置等。

(2)先天噪音条件如何?硬腭前部陡者易造成头腔共鸣,培养前途较大:硬腭平斜的较难形成良好的头腔共鸣,培养前途较小。

(3)音量能大能小,会控制,既能唱真声,也能运用假声唱较高的声区。

(4)音色是甜美还是粗造,是纤细还是厚实,有没有沙哑现象。是圆润还是奶味的,选材都应注意。

3.唱歌考查,让学生自选一、两首歌曲演唱。开始不给予伴奏,歌唱时不给音这样起音的高低可作为确实其声部的参考。第二次给音,演唱过程别注意学生对歌曲的表现的深度,音乐感觉的好坏。选拔好队员后,进行声部的划分,划分标准主要根据下面几点进行:

(1)根据音色。音色纤细,柔美的为高声部,音色丰满厚实的为低声部。

(2)根据音域。唱高音较易达到e以上的为高音部。一般只能唱到e以下的为低音部。

(3)在声音方法上喊叫。声音较硬的宜放在偏低的中低声部。相反,较松驰,柔和的宜放在偏高的声部。

(4)看换声点的高低。声音由低级向上级进时,需要换气重状态的地方换声点(也称声音的提位),换声点偏高的为高声部,换声点偏低的为低声部。

三、合唱训练计划与设想

合唱训练是一种教育内涵丰富的教育活动。简单化、形式化、技巧化是它的大敌,而传统的合唱训练几乎是缺乏一个整体计划的。我这两年的合唱教学所进行的也是练声、演唱等技巧训练的计划,基本没有培养学生情感、意志、悟性方面的具体设想。在实际的训练中我体会到合唱训练不能只是单一的演唱训练,需让我们的合唱教学灵活起来、丰富起来,这样才能吸引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使合唱团的演唱水平稳步快速的提高。

在下学期的合唱训练中计划设定以下内容:“基本问题”为“合唱艺术中的和谐”“合唱的歌唱训练”,“单元问题”为“合唱与齐唱的区别”“合唱名曲介绍”“指挥与合唱的关系”五个。在教学目标的制订上,强调学生探究小组通过计划分工,自行挑选单元问题为研究主题,查找相关资料,对比研究,感悟诗歌美术与合唱艺术中蕴涵的和谐之美,并且通过实践考察、指挥演唱等系列活动,培养学生探究、合作、演唱能力,艺术感悟鉴赏能力。

我把学习成果细分为三部分,分别为合唱表演、指挥、写作。各自又有相应的要求和目标,同时对各层次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以适应全体学生的实际情况。以下是我指定的评价标准:

合唱表演:

1.掌握发声基本技巧,学会气息控制

2.能演唱两声部合唱曲和三声部合唱曲

儿童声乐教学计划篇5

日本:亲子阅读情感化

美由子常常让只有6个月大的女儿坐在自己的膝盖上,听自己朗声读画册。平时好动的女儿每到这时便会顺从地依偎在妈妈怀里,虽然尚不能用语言表达任何感情,但眼光中却充满了渴望。美由子不能肯定孩子究竟听懂了多少,但可以肯定的是,每次的读书时间是孩子最快乐的时光。让美由子颇感惊讶的是,尽管时间已过去了近30年,但自己幼时读过的好书对于已经属于另一个时代的孩子来说,仍然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早在1960年,日本就有一位儿童读物作家发起了“亲子读书运动”,要求父母每天至少陪孩子看20分钟的书。这项活动已深入家庭,深入人心,成为一个社会再造运动,扭转了日本儿童把漫画当作“主食”的情势,亲子阅读走向多元化和情感化。

在日本,由退休教师组成的“课题图书评选会”以推荐好书,树立家庭读书风气为主旨,制定图书选择标准,出版刊物,并定期举办用读后感绘画的比赛、用读后感做明信片来邮寄的比赛等,推动了日本儿童读物市场的发展,也促进了儿童阅读质量的提高,从而使家庭中的早期阅读“有好书可选,有感想可发”。

日本的图书馆都有儿童阅览室,所有的书都是开架借阅。很多日本妈妈领着大孩子,抱着小孩子在那里看书,孩子们可以随意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看。阅览室还有游戏区,准备了积木和毛绒玩具,孩子们看书累了就可以到游戏区去玩一阵。为了方便带小孩的妈妈,游戏区的边上还准备了婴儿床。在游戏区旁边就是卫生间,有为孩子们专门配备的卫生设备。孩子们在这里看书,又开心又方便。

日本妈妈还喜欢为孩子自制图书,她们怀着深沉的母爱,或写、或编、或画。内容或取自民间传说和经典名著,或完全来自家庭生活小故事。这些图书有的是妈妈和孩子一起制作的,有的是全家集体制作的。这种贴近孩子实际生活的图书,比起一般的儿童读物来,更能深入孩子的心田。一些妇女团体和社区还创办了自编图书俱乐部,参加者多为年龄在30岁上下,孩子尚在学龄前的们。她们通常每周举行一次聚会,或交流心得、经验,或展出自己的作品,气氛融洽热烈。自制图书进一步激发了孩子的阅读兴趣,锻炼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加强了孩子和家长间的交流,受到了孩子和家长的一致欢迎。

芬兰:培养儿童阅读习惯

学生假期多,入学晚,上课课时少和没有补习的北欧国家芬兰,2000年和2003年连续两次在国际学生能力评比中蝉联冠军,不仅学生的阅读能力名列第一,自然科学、数理能力也同样名列第一。在成功的学业背后,芬兰的家庭阅读教育功不可没。芬兰教育部的报告指出,芬兰家庭非常注重培养儿童养成良好的阅读和书写习惯。从孩子出生起,父母就会在家读故事、念报、讲童话给孩子听,让孩子在家庭教育里种下喜欢阅读的种子。而且阅读已经成为了芬兰家庭的休闲方式之一。

芬兰的家长通常这样做:

1 每天保证几分钟的时间让孩子阅读或和孩子一起阅读。

2 不强迫孩子阅读,也不强迫孩子接受父母为他读故事。如果孩子不喜欢就要停下来,或让孩子换一个故事。

3 尝试着和孩子“玩”故事,比如共同表演故事情节,一起讨论不同的故事结局,轮流创编简单的故事,这会使阅读充满乐趣。

4 为孩子准备一个小书架,使孩子看书时随手可及,便于孩子养成及时整理书架的好习惯。

5 只要孩子感兴趣,,在外面看到任何文字或图案都可以引导孩子“读读看”,也可以利用电脑使孩子关注文字和符号。

6 有时间带孩子去书店,给他买书,把书当礼物送给他。去图书馆,让他了解如何查阅资料。

7 自己读了一些好的书,就讲给孩子听,如果孩子感兴趣,就把书放到孩子能够拿到的地方,让他自己读完。

芬兰家长还利用多种社会资源。扩大孩子的视野,拓展孩子的知识面。芬兰全国有1000多个图书馆,人均占有图书馆的比例居世界首位。芬兰全国建有完善的图书馆网络服务体系,图书馆为所有人免费提供借阅服务。家长经常带孩子到图书馆参加各种活动,如为学龄前儿童设计的幼儿故事时间、故事表演活动,也可以教孩子借书、还书。

芬兰的博物馆也为家庭教育提供着各种服务,目前芬兰境内约有300多座博物馆,这些博物馆提供的服务内容丰富多彩。18岁以下的孩子都可以免费入场参观、学习。博物馆也常为儿童、青少年举办各种学习、游戏活动,家长们可以带孩子参加。在博物馆里有许多父母推着娃娃车去参观呢,这些孩子还在襁褓中或正在学步时,就已经开始走进阅读世界了。

英国:阅读兴趣从零培养

英国2005年启动的“阅读起跑线”计划将免费为每个儿童提供市值60英镑的资料,这些资料分装在不同款式的帆布包里,根据儿童成长的实际需要,分年龄段以不同的方式分发。同时,图书馆还开展各种亲子互动的阅读活动,帮助家长掌握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方法和技巧,鼓励家长与他们的孩子一起分享图书、故事和儿歌。“阅读起跑线”计划为家长提供各种与儿童分享阅读乐趣的指导资料,这些指导资料一方面使家长意识到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帮助家长掌握辅导孩子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在该计划的指导下,家长和孩子经常参加“儿歌时间”和“蹒跚起步来看书”等活动。

“儿歌时间”是为初生婴儿到初学走路的儿童和家长设计的亲子互动活动,内容包括童谣、儿歌和律动,还有游戏、新奇小说和玩具分享等环节。儿歌简单、灵活,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改变节奏和动作,还可以利用各种道具丰富和加强效果。儿童可以通过声音和动作的模仿,练习发声,理解词语的含义,体会节奏的概念以及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交流。家长和孩子学会后,大都将其作为家庭娱乐项目,为生活增添乐趣。

儿童声乐教学计划篇6

关键词儿童歌唱声乐教学

声音训练的基本原则对所有人都是相同的,虽然不同的声音各有其不同的问题,儿童也不例外。但是儿童不论是生理条件还是心理因素与成年人有很大差异,并且声音的可塑性也非常强,既没有必要也不应该照搬成年人的训练方法来限制其以后的发展。怎样开展儿童歌唱能力的培养工作呢?虽然我国高校中开设了中小学音乐教学法,但这只是大纲性的指导,并没有具体的实施方案,再加也并未引起高校教师和学生的重视,这一领域更显薄弱。

一、了解儿童生理和心理特征

儿童动作的发展、技能的获得与儿童身体的发展、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展密切相关。身体的发展有时序性,动作和技能的发展也有一定的时间顺序,动作与技能的发展同时也促进儿童心理的发展,对儿童智力的发育和个性的形成具有重大意义。儿童阶段,不论是身体,还是感知觉、神经系统对事物的认识都处在发展时期,一切尚未定型,此时随着儿童身体和各种心理因素的逐渐成熟,可对其进行包括文化知识在内的各种知识以及技能的培养。

众所周知,儿童的身体和心理均有异于成人,在技能培养的时候一定得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尤其是儿童的听觉能力在12、13岁以前一直在增长,成年后听觉能力逐渐降低,主要是高频部分听力丧失。心理学测试表明,人在婴儿时期对高频声音(1万赫兹以上)的敏锐度与成人相差无几,还可发展低频范围的敏锐度。由此可以看出,在音乐教育方面,听觉艺术的培养,儿童优于成人。音乐教学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

二、建立正确的教学思路

孩子的发声器官从婴儿、幼儿到少儿整个都处在一个成长、发育、变化的时期,每一年龄段都有其不同特点。所以儿童唱歌教学一定要考虑其心理、生理等特点,教学手段既要综合,也要灵活合理,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每个儿童不同的声音条件来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

(一)引导并保护好儿童歌唱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喜欢唱歌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可是当家长把孩子送到老师那儿开始真正学唱歌时,就会发现,唱歌和他们所想象的大相径庭。因为任何学习都是持之以恒的事情,每天都要练习新的东西,每天都要向前进。坚持下来是很不容易的事。要成为一个唱歌方面优秀的人才,往往需要许多方面的因素。单纯的坚持唱歌练习,其实是远远不够的。按照现有的教学模式,学生基本上是一周和老师见一次面,在安排学生的训练上,老师要和家长先沟通好,对孩子有个客观的评价,对孩子的将来有什么期待等。对业余学习唱歌的孩子,没必要按音乐学院的正规模式进行训练,让小孩子吃很多不必要的苦。这实际上是许多老师都容易犯的错误。枯燥的发声练习、抽象的声音位置概念等,让本来对唱歌有兴趣的孩子长时间练这些枯燥的东西,他们当然会觉得非常痛苦,原有的那点兴趣就会荡然无存,这样就太得不偿失了。老师在自己的教学中有个非常重要的责任,那就是引导并保护好孩子的兴趣。

(二)培养儿童正确歌唱的习惯

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是严格训练、反复强化的结果。心理学研究发现,孩子习惯的养成有一个关键期的问题。幼儿园和小学是培养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的关键期,而到了中学,就是改造习惯的时期了。在儿童唱歌教学中,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也将使孩子受益一生。

(三)声音美感的训练和儿童声音个性的培养

儿童唱歌教学中,声音美感的训练和发展儿童声音的个性也至关重要。美感是人们对审美对象进行审美后所得到的一种愉悦的体验。美感与儿童的知觉、思维的发展有密切的联系。心理学研究发现,在教育的影响下,人在幼儿中期就能够从音乐、绘画等艺术作品中,从自己从事的美术活动、歌舞、朗读等艺术表演中产生美感,并体验到美感。个性是指一个人表现出来的个人特点,是指在气质、性格、行为上表现的与其他人相异之处。声音的个性更多体现在音色上,儿童声乐教学中,声乐教师的任务就是发展其歌唱的个性,这比机械的技巧训练重要得多。由于个性的不同,对歌曲的表达也各有特点,在方法上不能用简单的正确与错误去评判。

(四)加强传统音乐的熏陶

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歌,由于其传承的特殊性和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外来文化导致人们审美方式的改变、电视等主流媒体的影响和从自娱自赏的生活艺术向舞台艺术的转变等因素,这些民歌面临着可能消亡的巨大压力。而这些民歌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通过这些民歌,让孩子们知道自己的祖先过去的劳动、生活、感情,等等。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未来的希望,为了使我们的希望在将来更能够担当起历史使命,让我们的民族音乐以自己的形式或特色屹立于世界之林,高校音乐教育和教师应该在音乐教科书中融入具有地方特色的音乐形式,建立多选择性的地方性教材,加强地方特色音乐的传承以及对传统音乐文化的解读。

三、结语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永远没有万能钥匙,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从培养孩子的兴趣出发,方法上因人而异,教师应花些精力认真研究孩子的个性特点,及时与家长、孩子交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严谨的学习态度,对于儿童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都有好处。现在声乐教师很少超出声乐技巧的教学范围,儿童唱歌教学过程中,应该建立不同于成人声乐教学的教学思路,不要只充当儿童每发一个音的“警卫”。每一位成功者都知道,要想成功就要有一种持之以恒、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在儿童歌唱教学这个领域,不论是教师还是孩子,都面临着时代的挑战,有不少问题需要在实践中去认识、探索和解决。如果旧有的做法、习惯、观念不能随事物的发展而发展,就要进行反思,否则就只能是落伍。对此,在校或即将毕业走上教学工作岗位的未来的教师们,对于童声唱歌教学,应加强学习和探讨、深入地研究,不仅使自己的教育工作顺利完成,也为儿童将来的成功推波助澜。

参考文献:

[1]李重光.怎样教孩子学音乐[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3

[2]薛良.歌唱的艺术[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86

儿童声乐教学计划篇7

关键词:快乐教学;儿童创造;天性;寓乐于教;成长

唱歌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情感活动。在远古时期,人们就在劳动之余因生活的收获而歌唱,情绪激动之下还会手舞足蹈,以表达对生活所寄予的情感。在歌声中情绪得到了释放,快乐获得了升华。那么,作为幼儿园的小朋友,虽然没有亲自参加生产实践活动,但对生活的感情依然存在,当他们在玩乐过程中情绪激动时也会情不自禁地哼唱起来,用以表达自己此时的心情,或愉悦,或激动,或高兴,或畅快。为了取得教与学协调统一的完美教学效果,让幼儿在轻松快乐的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在愉快的“玩耍”中像小鸟一样快乐地成长,在教学中我做了如下几点尝试:

一、选择适合幼儿歌唱的曲目,运用多种手段,让快乐在教学中流淌

“人之初,性本善。”人的天性是向善的,在日常生活中获取美的果实就是一种不断向善的人生历程;“性相近,习相远。”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往往都凭借自己的喜好,选择容易亲近或引起兴趣的实物去接触,去探索。唱歌也不例外,一首旋律优美、适合儿童演唱的歌曲就会最大限度地激起幼儿学唱的兴趣和欲望。在以后的教学当中,我会让教学更加的丰富多彩,更加的和谐,更加的理想化。

二、丰富歌唱的形式,让歌唱如游戏一般妙趣横生,使儿童在快乐的歌唱中增长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唱歌活动中,往往存在着独唱、齐唱、领唱、接唱、对唱、轮唱、合唱、表演唱等一些单调的教学模式,在现代幼儿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尽量避免这些乏味而又让儿童容易腻味打盹的东西。不要让形式束缚了儿童的积极性和快乐,要让唱歌变成儿童的享受,让教与学的快乐辐射在老师和每一位小朋友身上。为此,我不惜蜜蜂般勤劳地开动脑筋,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来充实我们的教学活动,意欲使幼儿教育快乐化,情感化。其中,最主要的方法就是设计一些幼儿喜欢的游戏形式,让幼儿主动地参与进来,培养幼儿积极参与,主动协调配合的能力,使教学活动效益最大化。如:在演唱《两只老虎》《小麻雀》《大馒头》《柳树姑娘》《摇篮曲》等曲目时,我们可以让幼儿玩“小指挥”的游戏,由幼儿自由选择和设计歌唱的形式。为了让幼儿更好地组织实施自己的计划,培养幼儿的组织协调能力。“小指挥”的游戏获得了孩子们高度的支持和积极的参与,在参与这个游戏的过程中,好多小朋友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进步,有一个平时不甚说话,腼腆而羞涩的小家伙经过三次锻炼,变得大胆、自信而神气起来,我由衷地感到一种收获的兴奋与幸福。另外,我还多次组织了分角色扮演歌唱形式,让小朋友在所唱曲目中扮演小动物,扮演父亲母亲,有许多小朋友做得惟妙惟肖,获得了小伙伴们大量的掌声,让唱歌的快乐在这些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形式中得到了升华。

三、尊重幼儿的想法和创造,和儿童一起分享创造的快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在幼儿歌唱活动中,要真正做到“尊重”,首先教师应树立正确、科学的教育观、儿童观。我们应该学会欣赏幼儿特有的表现方式。要身体力行,鼓励每一个幼儿放声歌唱,大胆地表现自己,特别是鼓励那些胆小、内向的幼儿。老师的适当鼓励,就是儿童成长进步的催化剂,要让这个催化剂恰如其分地起到应有的催化作用,促进儿童长足的进步。

四、在唱歌教学活动中创设良好的活动氛围

良好的活动氛围是融化教学活动的“春风”,在教唱活动中教师应给孩子们创设良好的环境氛围,寓教于乐,同时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以充分调动孩子参与唱歌活动的积极性,让孩子感受自然美,自发地模仿和学习,甚至以游戏贯穿整个教学活动,让孩子轻松地学唱歌曲。在学唱《幸福拍手歌》时,有意识地在孩子们自由活动时播放这首歌曲,一种欢快、跳跃性的旋律以及那整齐有力的拍手、跺脚等击节音符,迅速地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在旋律的诱导下,孩子们居然一边哼唱一边做起了动作。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安排的活动要富于感染力,建立轻松、相对自由的教学氛围以及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才能让每个孩子产生积极学唱歌曲的愿望。

儿童声乐教学计划篇8

经常制订工作计划,可以使人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比较有规律性,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了制订工作计划,让人变得不拖拉、不懒惰、不推诿、不依赖,养成一种做事成功必须具备的习惯。可以让你脱颖而出。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班级留守儿童工作计划范文,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班级留守儿童工作计划范文1为进一步贯彻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各项“要求”,结合我乡的具体实际,更好地发挥学校、社会、少先队组织的实践育人功能,深入推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生存发展状况,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快乐、全面成长,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特制定道口乡中心小学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实施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营造全社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更多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二、工作目标

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完善的工作考评制度,不断提高广大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

1、建立留守儿童档案,使留守儿童建档率达100%;

2、留守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

3、对涉及留守儿童的案件,符合法律援助规定的,100%给予法律援助;

4、关爱留守儿童,在学校班级实行结对帮扶活动。

三、主要措施

㈠健全机制,发挥班级主阵地的作用

制订具体工作计划,实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计划,加强领导,总结经验,树立典型,推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使班级真正成为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主渠道。

1、成立辅导班级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分工。

成立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

2、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要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其基本内容: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学校安排负责学籍档案管理的人员对留守儿童的档案进行管理,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信息的有关内容。通过联系制度的建立,加强班级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学校设立留守儿童亲情电话,电话号码:_______

3、真情关爱,“三个优先”

(1)学习上优先辅导。班级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留守儿童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2)生活上优先照顾。教师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留守儿童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要指导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3)活动上优先安排。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4、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

在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配对帮扶教师要经常与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教师关爱留守儿童成长日记。教师要不时与留守儿童互相交流、沟通,掌握留守儿童的思想、生活情况;对其他的儿童,教师要定期走访与其他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儿童的情况,帮助做好儿童的思想工作。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对已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5、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儿童的谈心制度

学校要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要求班主任每月与“留守儿童”谈心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卡,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涉嫌违法的“留守儿童”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开展人文关爱活动。让留守学生通过教师和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通过定期举行主题班会、团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6、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学校要着重开设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明确职责,努力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1、加强班级的建设与管理

通过广泛宣传,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尽最大努力,让农村留守儿童得到应有的教育、管理、照顾与关爱。同时,结合农村留守儿童日益增多的现状,转变办学理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加强对贫困留守儿童的资助工作

班级要对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特别的照顾,确保他们完成义务教育。

3、积极发挥班集体作用,开展各项活动

课外活动时间,学校将双亲在外的留守儿童,组织成一个新的班集体,定期开展各项活动。由教导主任汲广然担任班主任,拟每月开展一次大型文娱、体育、读书等活动,也可邀请关工委领导来校上课,学校领导也可以不定期对班级授课,对这些学生进行人格教育,自信教育,自强教育。

4、定期表彰自强留守儿童,进行榜样教育。

对于我校的留守儿童中出现的优秀学生、自强学生进行表彰,这是树立留守儿童自信的重要激励工作,拟在学期末表彰一批自强学生。

班级留守儿童工作计划范文2当前,农村越来越多的家庭夫妻双双远家离乡,陆续走上了外出打工、经商的行列,有些儿童的家长不可避免地尽不了家长监护的责任,而他们的孩子只能留守在家庭,由家中的老人或亲戚代养,这部分远离了父母亲有效监护的留守儿童便成了农村特殊群体。这一特殊群体的成长、教育已成为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如果没有一个健康和谐的优良环境,势必影响他们的每一步成长,只有创造优良的环境,才会让他们在健康和谐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一、指导思想

以践行重要思想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落实__年中央“一号文件”,关注和谐发展,服务经济,共创美好未来为落脚点,奉献一片爱心,让留守儿童在健康和谐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二、活动内容

目标任务针对我班30多名留守儿童得不到直接监护人的关爱,加之农村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因年老体弱或文化水平较低,无法担负起教育辅导孩子的责任,他们的生活习惯比一般家庭孩子差一些,有的成绩明显下降.如何确保留守儿童不失学、不违法犯罪,同时让外出务工的父母安心挣钱,这就需要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关注。

工作内容我们深深体会到大多数农村农民外出赚钱,解决了贫困问题,但对留守儿童的成长,却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在建立和谐社会和城市化进程中,留守儿童的教育困惑,逐渐凸现出来,这不仅是一个家庭自己的事,更是全社会应关注的大事。

1、留守儿童家长教育能力与孩子自身发展的需求有差距。

据调查,凡外出务工的夫妇家庭没有时间过问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的需求、交往、兴趣关注很少,更谈不上给儿童精神上的慰藉和知识上的辅导。

2、营造关心留守儿童的社会环境。

妇联、团委、镇政府是社会群团组织,我们组织这一次活动,意在呼吁社会力量,参与留守儿童的关心教育工作,以便影响本地区不在利用游戏厅、网吧、舞厅来坑害未成年人.特别是要与学校加强协作,引导留守儿童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和发挥他们个人兴趣和专长,给他们创造健康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促进留守、单亲儿童茁壮成长。

3、建立留守儿童的牵手扶助体系,确保对留守儿童的关心教育工作落实到位。

针对留守儿童在校学习情况,生活状况,行为习惯开展一系列的活动,落实扶助措施,每个月对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情况与其在外务工父母反馈,使我们真正成为留守儿童的第二监护人,让孩子得到健康成长。

4、学校要充分发挥教育功能,减轻留守儿童的心理压力。

由于父母双双外出务工,留守儿童在心理上存在许多困惑与疾病,因此学校除提供良好教育的同时,更要注重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要在他们身上倾注更多的关爱,让他们在学校这个大家庭中得到更多的温暖,从而弥补亲子关系的缺失和精神失落,提供一个健康成长的平台。

三、活动要求及措施

凡牵手扶助联系留守儿童从初一开始,直至18岁之前,重点是初中阶段。联系要求:定期到学校、家庭了解留守儿童阶段性的学习、生活情况及校内外表现,以便有的放矢地开展思想工作;定期与联系的儿童父母交换意见,以便形成有效的家庭、学校、社会的立体化教育网络,确保儿童成人成才。要求参与这项工作的牵手扶助人员,做到有求必应,有难必帮,使外出务工的家庭夫妇安下心在外赚钱,让留守儿童在“三位一体”化的牵手活动中健康成长,让家庭成员实实在在体会到党和政府的关怀,感受到群众团体组织力量的作用。同时也是增强党员、干部服务妇女儿童,服务经济建设,服务“三农”大局的意识2016年留守儿童工作计划2016年留守儿童工作计划。

四、活动步骤

1、调查摸底阶段

4月上旬

2、征求意见阶段

4月下旬

3、召开座谈会

5月中旬

4、拟定活动方案

5月下旬

5、实施活动计划

6月

五、活动的效果

群团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也是凝聚广大群众的重要手段,我们要通过活动的开展,要使广大群众认清形势,正视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暂时困难,引导更多的农村家庭积极投身到富民创业致富奔小康的大潮中,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共同努力奋斗。

六、考核及奖励。

考核奖励分为两块。一块为牵手扶助志愿者、班主任。以初一第一学期期末学习成绩总分名次为考核基数,到第二学期期末,学习成绩在班级里每上升1个名次,被考核人加10分,保持在班级前5名的加10分。学生无严重违纪违法行为的,另加20分,学生获得“三好学生”称号的加10分。

依据上述加分的办法,每一学年累计得出的加分总分即为牵手扶助志愿者及班主任老师的考核得分,考核分是多少就奖多少元。牵手扶助人员所得总分等于包保留守、单亲儿童各自所得考核分的总和。学校班主任按本班相关学生所得考核均分为实际考核得分。

第二学年的考核就以第一学年第二学期期末学生考试成绩名次为依据,加分办法不变。

另一块是奖励学生设有班级优秀奖和越位进步奖。

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总分在班级前第一名的奖100元,2—5名的即为优秀奖,奖学生30元。

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比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总分名次进步达5名的即为进步奖,奖学生15元。

班级留守儿童工作计划范文3一、指导思想

根据校关于大力开展关爱留守儿童行动,结合我班留守儿童成长状况及实际需求,更好地发挥学校的实践育人功能,深入推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特制定本计划。

二、工作目标

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完善的工作考评制度,不断提高广大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

三、主要措施

1.成立班级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分工。

成立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

2.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其基本内容: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学校安排负责学籍档案管理的人员对留守儿童的档案进行管理,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卡的有关内容。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班级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3.真情关爱,“三个优先”。

(1)学习上优先辅导。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每个留守儿童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对结对帮扶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2)生活上优先照顾。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留守儿童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要指导寄宿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3)活动上优先安排。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4、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5、给妈妈写一封感谢信。

以此增进留守儿童与父母的亲情交流,了解父母贡献,感受父母艰辛,让学生懂得父母给予自己的来之不易,培养学生的亲情,让他们懂得感恩,学会感恩。

儿童声乐教学计划篇9

瞄准儿童教育市场

在此之前,i宝机器人在CeS、RoboBusiness等世界级展会上广受关注。记者了解到,i宝机器人为3~8岁的儿童提供教育、娱乐、交友、家长监护等功能,与孩子进行多层次互动。之所以瞄准这一市场,阿凡达公司联合创始人、首席技术官熊玮解释说,是因为看到中国有1.2亿个拥有3~8岁孩子的家庭,这些家庭的家长们都不吝于提升孩子的生活和教育水平,这为i宝机器人提供了市场保障。

为此,阿凡达公司从不同层面让i宝机器人满足3~8岁的儿童教育需求:开发了“十万个为什么”,可以回答儿童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做加减乘除计算、翻译英语单词、成语接龙、诗词对答、猜谜等;i宝机器人可以唱歌、跳舞、绘声绘色地讲故事,还可以陪儿童玩游戏、看视频;i宝机器人内置了类似微信的“童信”,儿童可以添加好友,通过机器人交朋友,和亲友保持联系;家长可以通过手机和儿童进行视频通话、远程遥控i宝,从而监护儿童。

作为一款专为儿童设计的机器人,i宝加入了不少专为儿童考虑的设计,比如在安全性、稳定性、工艺性和易维护性等方面都有所考量。此外,i宝机器人在声音、视觉、运动和触摸等方面都颇具特色。其中,在声音上,拥有中文自然语言对话功能,可以通过声源定位;在视觉上支持人脸识别,进行对象追踪跟随;在运动上,可以实现头部旋转和点头,以及完整的胳膊和手指运转,十个手指每个都可以灵活运动,可以玩“石头、剪刀、布”等相对高难度的游戏;触摸传感器的设置则让触摸感应更加灵敏,i宝机器人可以对人的触摸做出m人反应,例如,挠痒痒会让i宝哈哈大笑;i宝还可以做出多种多样丰富的表情,喜怒哀乐都显示在脸上。

值得一提的是,这样一款智能人形机器人的价格不到1万元,非常亲民。相比之下,近期宣布在我国销售的首发价高达19.8万元的某国外供应商提供的人形机器人让很多普通消费者,甚至中小企业望而却步。

打造开放生态

阿凡达公司成立于2014年,拥有来自中国、美国、英国的顶级科学家和优秀工程师。两年间,公司员工发展到100多人,在美国硅谷、南京、深圳设立了研发中心,获得国家软件著作权20多项。

对于阿凡达公司来说,量产i宝机器人只是第一步,更为关键的是构建从硬件到软件再到内容的生态系统。

i宝是基于安卓系统开发的。充分利用安卓这一开放生态,将使得i宝机器人在系统研发、新应用开发等方面更加便利。安卓开发者的数量在全球非常庞大,对于这些开发者来说,他们只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就能为i宝开发更好玩的应用场景。

i宝机器人还将提供一个内容开发工具,让儿童、家长、老师等都可以为机器人开发唱歌、跳舞、讲故事等多种教育娱乐内容,真正打造一个全方位生态系统。

儿童声乐教学计划篇10

关键词:瓜熟蒂落《爱弥儿》神童

我是一个感性的人,初读《爱弥儿》,首先吸引我的是优美的标题,“弥”是“充满”的意思,“爱弥儿”就是让爱充满儿女。我感觉这个词很人性,很母性。卢梭曾说:“无论就男性或女性来说,我认为实际上只能划分为两类人:有思想的人和没有思想的人,其所以有这种区别,差不多完全要归因于教育。”那时,对于这句话还不甚了解,拜读了《爱弥儿》后,我深深感到这句话的内涵。读罢此书,我最想说的一句话就是:请等瓜熟了再蒂落。

瓜熟蒂落是多么自然而又美好的事情。可是现在很多家长、很多学校、很多教育机构、很多部门却要“揠苗助长”,不断地给孩子用“催熟剂”,这种行为无异于剥夺孩子快乐天真的童年,何其残忍。

在《爱弥儿》里卢梭说:“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就会造成一些果实早熟,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与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

我突然想到了很多的神童。

神童“仲永”天资聪明,五岁就能作诗。可他出了名后,他的爸爸就不再让他学习了,带他去全县各处题诗挣钱。由于方仲永没有再学习,最后一事无成。这就是神童,原来神童也需要学习,需要成长。假如成长不恰当就会背道而驰,神童伤仲永就这样陨灭了,有谁知道他的童年快乐不快乐呢?

伤仲永我们是记住了,但很多家长只是对他投之一笑,消遣之余,并没有吸取教训。他们仍然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13岁读大学、17岁时考上硕博连读、20岁从中科院辍学回家的魏永康,14岁考进沈阳工大、18岁因“除英语及格外,其他科目成绩为0”被退学的王思涵,1岁半就会读书写字、10岁高中毕业、音乐射箭摄影诸艺精通、14岁时用手枪射击头部自杀的美国神童布兰登・布雷默,16岁就进了哈佛大学却最终成为臭名昭著的“邮包炸弹制造者”的卡辛斯基……我们当思考:神童是不是真的能够“人造”呢?

说到“人造”,我又想起了人造鸡蛋,这可不是什么好东西。还有人造美女,虽说美女大家很喜欢很羡慕,但真要是打上标签说是“人造美女”,恐怕很多人投去的更多的是“诧异”。卢梭说得好:“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就会造成一些果实早熟,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与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不要再让一岁的孩子长时间泡在水里练习游泳了,不要再让三岁的孩子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去跑步锻炼了,不要再让5岁的孩子在教鞭下忐忑地弹琴拉二胡了,不要再让7岁的孩子远离父母没日没夜地搞特殊教育了。

最近风靡神童届的杨正恩杨正慧兄弟,他们的年龄分别是12岁、14岁,但2012年却在中大自主招生省内单考中一举夺魁。后面的事我们都可以想象:掌声、欢呼声、羡慕声,声声入耳;鲜花、闲话、神话,话话传声。

12岁考上大学的龚民的外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总结了四点经验:一是培养学习习惯,注重规范化学习训练。龚民高三时每日5时50分起床,从不赖床;二是要加强自学能力的培养;三是要有激励的教育计划,让孩子时刻都有学习动力;四是要进行公众化训练,形成开朗的性格。

他们是发展中的神童,不论如何,我相信家长的美好心愿,我相信社会的钦羡和祝福。在他们面前,我宁愿什么也不说,只祝愿神童们好好走下去。

人接受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一直以来我坚信:人接受教育的目的是获得幸福。因此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应尽可能地尊重孩子的意愿,让他们自由地奔跑在原野上,尽情地玩耍打闹,在游戏中培养创造力,快乐地成长。

想到这,我又想到了我这十多年的教学经历。我从事的是职高教育,连续五年担任我校高三教学工作,还担任了高三语文备课组的组长,每年我们都在说学生怎么如此不听话,很多知识点说了一遍又一遍,可是学生还是记不住。比如应用文的落款,应该先署名再写日期,可每次考试总有人先写日期再署名字。我也很多次因为学生一些简单的错误而生气,但看了《爱弥儿》,我心情平静了,学生需要一步步地成长。花开不只在春天,学生不一定会按照老师的预期来发展进步。我们需要宽容、理解、耐心。可以说,《爱弥儿》给了我很多教育教学方面的启发,让我不断深思我的教学方式,如何才能够让这群基础比较差的孩子得到进步,或走入社会或进入高等学府。

我还想到了自己的育儿经历。记得我的孩子一岁多就会背很多诗歌,现在,孩子读一年级了,有时背一首诗歌居然需要一个小时,数学作业有时会犯一些不可思议的错误。我总感叹:“自己的孩子是别人教的。”现在想想,自己也能教好自己的孩子,只要你记住:瓜熟再蒂落。

无论是教学还是育儿,《爱弥儿》都能让我们在理性中感受到教育的魅力,教育是一场持久战,是一场攻坚战,请“等瓜熟了再蒂落”。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