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如何实施启发式教学十篇如何实施启发式教学十篇

如何实施启发式教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35:50

如何实施启发式教学篇1

关键词:九年级数学;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知识基础、认知结构等实际出发,采用各种生动活泼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使他们主动地获取知识、发展智能的一种积极的双向的教学方法。采取启发式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挥教师的启发引导作用、学生的自主学习作用,从而充分调动教学中各种因素发挥积极作用,提高教学质量,使课堂教学过程取得最优化的效果。那么,如何在九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启发性教学,以最少的教学时间和精力,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呢?

一、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问题

从一定角度上说,数学知识是对生活的抽象,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初中学生的思维以直观认知为主,于是,中间就形成了矛盾。创设情境,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从直观过渡到抽象,从而形成正确的认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首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情境多从生活实际出发来进行问题概述,然后抽象为数学问题,摆脱了直接设问的干瘪和枯燥,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九年级数学下册“解直角三角形”这一章时,为了让学生能从直角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出发来进行探究,我们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要想使人安全地攀上斜靠在墙面上的梯子的顶端,梯子与地面所成的角α一般要满足50°≤α≤75°,现有一个长6m的梯子,问:(1)使用这个梯子最高可以安全攀上多高的墙(精确到0.1m)?(2)当梯子底端距离墙面2.4m时,梯子与地面所成的角α等于多少(精确到1°)?这时人是否能够安全使用这个梯子?”通过这个情境创设,很多学生在头脑中就出现了攀梯子的印象,却没有思考过梯子的角度和长度的关系,于是,认知出现了冲突,在教师问题的启发引导下,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的意识被激活。教师可能启发引导学生将问题的情境转化为:

(1)既然梯子与地面所成的角α一般要满足50°≤α≤75°,那就意味着当梯子与地面所成的角α为75°时,梯子顶端与地面的距离是使用这个梯子所能攀到的最大高度,于是问题就转化为在RtaBC中,已知∠a=75°,斜边aB=6,求∠a的对边BC的长(如图1)。

对于这个问题,学生可根据上一课所学知识由sina=推导出BC=aB·sina=6×75°.到此由计算器而算得sin75°可得到BC的长。

(2)当梯子底端距离墙面2.4m时,求梯子与地面所成的角α的问题就可转化为:在RtaBC中,已知aC=2.4,斜边aB=6,求锐角α的度数。根据cosα=而得到结果为0.4,利用计算器就可得到α的度数约为66°,根据α的满足条件就可知这个梯子是安全的。

从上述情境设置的过程中不难发现,当教师将数学问题生活化以后,问题变得更加直接,通过转化,能更清楚地认识问题的本质,为问题的解决奠定了基础。

二、通过小组探究,启发引导学生寻找规律

学生对知识的获得并不是被动的接受过程,而需要在探究中构建,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来启发引导学生,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去发现数学规律,从而形成知识的构建。

在探究中学生在教师启发引导下从实际问题情境过渡到对数学知识的探究,教师从“角”和“斜边”两个角度设置的两个问题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解直角三角形中角边的关系。

三、组织交流展示,启发引导学生形成共识

在该环节中,我们教师要善于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交流展示成果,启发引导各个小组以代表的方式来对探究的结果进行汇报,同时我们教师再以问题来进行引导,让学生形成共性认识。例如在“解直角三角形”一章的教学中,交流展示主要是针对上述步骤中的成果进行汇报,汇报后教师以问题来进行引导:

(1)如上图2所示的RtaBC中三边的关系如何?

(2)如上图2所示的RtaBC中两锐角的关系如何?

(3)如上图2所示的RtaBC中边角的关系如何?

学生讨论后交流可得到答案:

(1)三边的关系:aB2=aC2+BC2,aC2=aB2-BC2,BC2=aB2-aC2

(2)两锐角的关系:∠a+∠B=90°

学生对“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有一定的巩固基础后,教师可启发引导学生运用解直角三角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

如何实施启发式教学篇2

关键词:初中数学启发式教学应用探索

初中数学是小学数学和高中数学之间的过渡,难度上相对于小学有较大的提高,与高中数学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这样一个特殊的教学定位给初中数学教学提出了较高的教学要求,加上数学本身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学生本身的差异性较大,在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上自然就存在差异,要想实现所有学生能力的提高,老师的教学方式要相应转变。对于刚进入初中的学生而言,对数学学科的学习会感觉难度较大,尤其还加入了几何这一相对抽象的知识,而一旦学生离开初中进入高中,就会发现原来初中学习的数学知识太过简单,无法满足高中的要求。对此,启发式教学应运而生,虽然启发式教学很早以前在学科教学中就已有应用,但是由于没有统一的大纲指导,各地区的教育存在一定的差异,因而效果不是很理想。因此,本文立足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结合启发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对启发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探索,以期为启发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寻找理论基础。

1.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分析

传统教学方式在我国的教学体系中历史悠久,各学科教学中几乎都采用了传统的教学方式,这其中就存在如“填鸭式”、“咀嚼式”等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对学生产生的直接影响就是学生只能掌握课堂上所接触的知识点,但对于知识点该如何运用,之后遇到类似的知识点该如何迁移等相关的知识却无法掌握。初中数学在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肩负起承上启下的衔接作用,学生在之后的高中学习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受初中数学基础的影响。但是在我国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老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自己对着黑板进行详细的演算,偶尔还“自言自语”。譬如对于a和B两个相似立方体的推导,老师就一直在写某个边、某个角的相似,一直在演算,完全忽略了自己在上课,学生自己干自己的事情,甚至走神,从某个层面上讲这是教学资源的浪费。

另外,启发式教学虽然逐步进入各学科的教学中,但是整个实施的过程都是每个老师根据自身的经验进行的,没有统一的大纲指导,老师也就只能跟着感觉走了,最终的结果就是启发不到位或者跑偏了。启发不到位是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准备的用于启发的资料不够,对学生进行引导的时候也就只能到达某个阶段,后面的教学无法有效进行,学生在进行发散性思考的时候也就不能进行有效延伸;跑偏了是指本来是对a定理的衍生启发,结果由于老师没有仔细地思考,没有找到联系性最强的知识点进行延伸,而是盲目进行学生的启发引导,导致学生直接从a定理跑偏到了B定理,譬如对相似图形的证明和边角关系的运用就容易弄混。总的来说,初中数学教学中启发式教学存在的问题就是教学效果不甚理想。

2.启发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启发式教学突出的特点就是立足于学生的具体情况与客观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引导。这样的教学方式对于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能力是非常有效的,且启发式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以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实际制定最佳的启发教学方式,因此教学方法是为学生量身定做的,学生学起来自然很轻松,并且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这充分体现了新课改对学生教学主体地位的定位。

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传授学习方法,启发式教学正是切合这个思想,它更多的是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思考,让学生能对已学的相关知识进行类比及迁移。启发式教学的实施可以有效引导学生思维的发散,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点的延伸拓展,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有积极的意义。这样在之后的高中数学学习中,学生在初中阶段受益于启发式教学打下的思维基础就能起到辅助学习的作用。启发式教学的实施需要老师在备课方面做足准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知识点的扩充,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

3.启发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笔者就自身经验结合前述对启发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如下。

3.1充分的课前准备

启发式教学的有效实施依托于老师的充分课前准备,只有老师课前准备充分才能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启发。具体实施需要老师做大量的文献查阅,包括公式定理的产生、演变及应用等方面。老师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资料的查找,同时也可以借助多媒体等设备对知识点进行展示,以生动形象的方式进行课程内容的准备,同时还需要确定启发的方式。虽然这方面没有统一的大纲指导,但老师还是可以借鉴别人的方式,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制定。对此,学校可以组织老师进行学习,让老师的思想处于教学前沿,方便对学生开展行之有效的启发式教学。

3.2科学的课堂实施

科学的课堂实施就是对教学方式的改进,既然是启发式教学就不能等同于过去的“填鸭式”、“咀嚼式”的教学方式,也就是老师不能只面对黑板边写边说,而是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针对性讲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反映等,老师都需要时刻关注,保证教学方式有效的实施。在具体的实践中可以采取情景式教学,将知识点产生的情景进行再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实现启发的有效性。

3.3系统的课后反馈

系统的课后反馈是对启发式教学的成果检验,也是后期丰富完善启发式教学方式的理论借鉴。课后反馈主要是对学生掌握情况的考察,所谓强调系统就是传统课后反馈只是通过习题和考试进行,无法实现对学生实际掌握能力及运用能力的真实的反馈,也就无法获知启发式教学的效果。对于我国的教学实际情况而言,系统的课后反馈也依旧是从习题上来看,只是在习题的设计上要有延伸性,不是简单的知识点重复,而是要有一定层次难度的提升,同时老师还需要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统计,便于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以更好地开展启发式教学。

参考文献:

[1]杨超.浅谈初中数学的启发式教学.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11(11).

[2]张艳国.启发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4(10).

如何实施启发式教学篇3

一、转变教学观念,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中心

“导学式教学”实施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过程。因此教师必须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使学生明确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能使用这种语言来进行信息交流,将语言知识转换为语言技能,学会如何获得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导学式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探究如何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让学生有展现自我的舞台。英语学科在这方面有很大优势,可采用句型对话、英语游戏、英语表演及演讲等形式,让学生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

二、坚持启发性原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启发”与“导学”大同小异,“启发”主要是针对解决某一问题而实施,而“导学”则是整体的、全方位的,从始至终实施的。没有某一问题便没有整体的解决。因此,在“导学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善于运用启发的手段,抛弃“唯我为标准”的说教,换之引导带领学生一起探索研究,让学生经独立思考探索或互相讨论启发而获得知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体现出自身价值的存在。久而久之,不但能够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积极性,更能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启发性原则要求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能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生动活泼的学习,使他们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对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

在“导学式教学”模式下,教学过程不仅是教与学的关系,也是师生合作交流的过程。现代中学生自我意识很强,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被尊重的欲望更强。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营造一种友善、平等的氛围,教学中教师的教态自然亲切,使用的语言和蔼可亲,请学生回答问题时尽可能地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且能适当使用评价效应。

如何实施启发式教学篇4

启发引导式教学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主体地位,开动思维,使学生主动、积极地掌握知识、技能,并逐步学会学习,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笔者2006年1~10月对在儿科实习护理大专的56名护生采用引导启发式教学法进行护理教学查房,收效较好。

1启发引导式教学查房的准备

教学查房前1周,护士长或教学组长根据教学计划,预先向学员提供常见病、多发病、重危或者典型住院病例,制定护理教学查房目标,拟提出相关的问题,通知带教老师与护生。

1.1带教老师准备:带教老师根据查房的病例,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基础的原则,将疾病的概念、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及护理问题、护理诊断、护理措施等设置相应的问题,同时穿插临床护理工作中的经验、相关护理技术操作难点及注意事项,护生在临床实习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准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更多地了解该疾病及其护理在国内外的最新发展动态。

1.2护生准备:护生与患儿或者家属进行沟通交流,收集病史、进行护理查体,将前期已学的基础知识和临床知识结合实例融会贯通,以护理程序为框架,提出护理问题、制定护理计划、护理措施,围绕查房内容书写1份完整的护理查房病例。

2护理教学查房的实施

参与教学查房人员有护士长、教学组长、带教老师及全体实习护生。让学生以查房内容为中心展开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整个查房以护生为主体实施。如在“新生儿溶血病”的查房中,第一位护生主要汇报收集到的病史、病因和发病机制,第二位护生汇报本病主要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第三位护生主要汇报本病并发症、护理问题、护理措施、效果及存在的问题,第四位护生主要汇报如何做好产前咨询,孕妇如何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预防性服药或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或者减轻本病的发生等健康宣教。带教教师指出护生汇报中的不足,护士长、教学组长给予适当的启发引导,让学生最后作总结性发言,达成共识。在教学查房的最后阶段,老师及时引导学生将刚学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依托该病例的护理引申到其他病例的护理,直到运用到不同儿科疾病的护理中去,依此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达到教学查房预期的效果。

3效果评价

通过启发引导式教学查房,改变了过去教学查房中学生只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的情况,同学们共同参与,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在进行儿科护理实习带教情况调查中,学生对启发式教学满意度达98%。

4体会

4.1引导启发式教学法拓宽了护生的知识面:教学查房前,每个学生都会自觉地查看患儿,认真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同时阅读大量的参考书,丰富了基本知识、基本理论,而且对如何预防此类疾病的发生有了更多的了解。在教学查房中学生在讨论病例时积极提出问题,发言重点突出,条理性强,分析较到位,记忆效果也大大提高,同时改变了过去护生在进行健康宣教感到无话可讲的局面。

4.2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引导式教学法在“学”方面强调的是以学生自学探索,而不是依赖于教师的灌输,在“教”方面注重的是引导,启发学生经过思维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鼓励学生不要拘泥于传统的思维模式和推理逻辑原则,而在临床实践中敢于说“不”。不拘泥于书本知识,在具体的病例中,挖掘学生的创新性思维,着重培养儿科护生独立思考、参与讨论问题以及养成遇事问为什么等习惯[2]。并对提出的问题寻找答案,在讨论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而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今后临床护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4.3引导启发式教学法提高了护理查房的质量:通过教学查房,改过去护生被动地学,而成为主动要学。学生参与教学的意识大大提高,查房中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提出相关的问题,如成人的溶血与新生儿溶血的异同点,将不同学科的异同点在查房中共同学习,达到了举一反三的目的。同时增加相关疾病护理的国内外新进展教学,使护生不断更新知识。

如何实施启发式教学篇5

1.1对象

以我校2009级临床医学专业二年级专科班1—9班共459名学生为研究对象。以班级为单位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230名)和对照组(229名)。学生的来源、入学成绩、诊断学课程学习内容及学生年龄、性别均无显著性差异。

1.2方法

2组学生按照学计划、学大纲、材及统一进度学习。诊断学理论课教学均由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和多年带教经验的教师授课。对照组采用传统及多媒体综合教学法,实验组则在传统及多媒体综合教学的基础上突出以问题为基础学习(pBL)+案例分析导人,然后逐渐展开的教学法。实验指导和临床技能操作训练由统一的教师带教。考试从试题库中随机抽题组卷,2组学生采用相同试卷,阅卷采取几位教师流水作业。分别比较2组学生的实验课成绩、理论课成绩和总成绩(实验课成绩×0.4+理论课成绩x0.6)。

2统计学处理

有关数据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比较2组学生的成绩采用方差分析。

3结果

实验课成绩、理论课成绩:实验组学生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学生成绩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总成绩:实验组学生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学生成绩比有显著性差异(p<9.01)

4讨论

4.1教学形式

启发式教学法是按照认识事物、掌握知识技能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逐步启发学生,并引导探究,层层深入,直至学生能动地领会和掌握知识技能。启发式教学形式多样,包括:(1)直观启发,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看实物、图表、影视、投影等来启发其积极思维、深刻认识事物现象和规律的方法。(2)质疑启发(pBL),指教师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质疑,使学生努力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3)比较启发,指通过比较揭示理论知识的差异,发现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主动学习的方法。(4)情境启发,指通过实物或图画展示、文字叙述等手段创设情境,使学生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启发方法。(5)研讨启发,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有意识地挑选一些学生不易理解或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达到启发思维、引出正确结论为目的的方法。(6)归谬启发,指将学生学习中出现的对问题的理解和结论的片面性有意推向极端,从而暴露出其中的谬误,使学生重新开辟新思路的方法。(7)悬念启发,指讲到精彩部分时提出问题留下悬念,让学生主动查看有关资料,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方法。各种形式的启发式教学在教学中可以综合使用。

4.2pBL教学法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医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教育观念包含着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i51。在教育评价体系中,包含学校及专业活动对学生应该取得成就的期望值,同时也包含毕业生是否真实拥有开始工作或继续深造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传统教育的方式在许多方面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于高素质人才的要求,需要新的教育模式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为学生今后的持续发展提供支持。从表1可以看出,pBL教学法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我们在教学中意识到,pBL教学法为学生提供了一种积极进取的学习环境,师生都可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评价、质疑问难,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思维,提高学习效率。我们在讲授诊断学理论课时,在传统教学及多媒体综合教学的基础上突出以问题为基础学习(pBL)+案例分析导入,然后逐渐展开的教学方法。例如,在第二篇问诊的教学中,我们给出一个例子:有一患者,因发热、咳嗽咳痰、咯血伴胸痛来医院就诊。如果你是接诊医生,你应该怎样询问病史?问什么?如何来问?然后,再讲解问诊的内容:一般项目、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问诊技巧和注意事项。让学生重点掌握主诉和现病史。在讲授“黄疸”症状时,先给出几个病例,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质疑,然后再进行分析讲解。例1,某患者,男性,58岁,因右上腹部包块、纳差30天人院。体格检查:皮肤明显黄染,呈橘皮样改变,上腹部可触及不规则质地、硬的包块,有轻度压痛。例2,某患者,女性,45岁,有慢性肝炎病史2年,近来病情加重并出现皮肤及粘膜黄染,伴有出血点。例3,2009年秋,有一妇女因手心、脚心发黄,怀疑黄疸性肝炎到门诊就诊。体格检查:一般情况良好,肝脾不大。问题:这些患者是否有黄疸?黄疸的性质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先让学生提出看法,然后教师结合画图从胆红素代谢展开,讲解黄疸的分类、上述3例出现的机制、不同黄疸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等。这样,就可以把诊断学中“黄疸”这个较难讲的症状非常清晰地讲解出来,学生听起来也不感到吃力。物理诊断是诊断学中的重要内容,要求掌握如何问诊,问什么;如何查体,查什么;如何写病历,写什么。在讲授检体诊断时,我们每节课均先提出几个问题,如检体诊断的基本方法有哪些,每种方法有哪些内容,如何查体。然后,给出一个案例让学生思考和回答,然后逐项内容层层讲解。如果教师在授课时不先设疑,上课时直接讲解,就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不能充分启发他们的思维,会使一部分学生感到厌烦,听课效果显著下降。从表1可以看到,采取以问题为基础学习与案例导入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实验组学生的理论课成绩和总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p值均小于o.o1,也进一步说明以问题为基础学习的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应用。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建议多种启发形式结合使用,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如何实施启发式教学篇6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中职体育短跑专项

中国分类号:G8

短跑作为中职体育教育中重要的专项之一,除了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和学习主动性,更需要教学方式的牵引,以此来达到激发学生,将可利用潜能最大化发挥的作用。本文同过对启发式教学法的实践应用,取得了良好成绩的同时,也取得了如何将启发式教学法应用在中职体育短跑专项教学中的方法和经验。

1.实现调查分析

作为中职体育教学机构其教学目的主要在于以满足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对学生实施德智体美的全面性发展教学,为了提升学生对体育专业的积极性同时为了将教学状态调整为当下最适合学生的方式,必须对学生学习体育的综合素质进行认真,所以本次试验采取了问卷调查的形式,一方面是了解学生对学习体育的真实心态,另一方面作为一份数据作为对中职体育短跑专项教学实施启发式教学的依据和参考。其实就问卷调查形式的测验或者说与学生真感受的沟通,相关中职教学机构之前也有过同样的方法,基本学生对于传统的中职体育短跑专项教学的态度都大致相同,下面这份数据是其他学院对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统计这个图标是通过问卷调查后结果统计而来,接受问卷调查的人分别位所不同的中职院校体育系短跑班的学生,每个中职院校发放100份问卷。从问卷调查所统计出来的数据中可以清晰的表明,中职院校体育系学生对该课程的认可和热爱是值得肯定的,百分之87的数据充分证实了这一点,但是尽管对体育这个庞大的体系热爱,并不意味着对短跑有兴趣,问卷调查中,从人数比例来看,喜欢短跑运动的,只占总额的百分之19,也就是说,短跑项目处于体育领域中受欢迎指数较低的,而百分之67的学生认为短跑项目过于枯燥无味,正面的解答出了为什么短跑项目在体育教学领域中“不得人心”,同样可以作为解释的就是普遍学生认为,短跑专业的进修对日后工作无多大宜处,抱着可有可无的心态从两个方面证明了一点,第一,普遍中职体育系学生对短跑专项不够重视,甚至抱以轻视的态度。第二,我国对短跑项目重视度不高,没有将短跑融入社会发展,就业率不高,从事范围狭小,导致短跑专项与现实社会有所脱节。

2.何为启发式教学引导

外因与内因正好呈对立的,它不是通过学生自身对学习的自律,而是通过学生自身以外的人或事激发引导鞭策督促而形成的学习动力,外因启发并非一定是老师,严格的说外因启发并非一定定义为人,因为外因启发与内因虽然在形式上存在不同,但是是有直接连接关系的,比如说,当学生自己本意识不到的创意和心得,通过自身以外,比如眼前环境的影响,或者旁人之间不经意的对象,甚至是一片落叶,这些并非摒着去刻意引导的因素,却因此受到了启迪,同样被称之为外因启发。

所以清楚了这一点,老师在高职体育短跑专项中实施引导教学就能够明确如何来引导学生,正确的引导方式绝非是教师将自己的理念通过环境或创设去传达给学生,这不能称之为引导,真正的引导,是教师以激发学生内因引导而进行的外因引导,在引导教学的实际应用当中,很多教师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随着引导方式的深入,很容易将引导在无形转换为“填鸭式洗脑”教学,所以在引导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引导学生学习的主导,一定要将心态方正,摆正引导教学的意义。

3.启发式教学在中职体育短跑专项中的正确应用方式

3.1树立正确的学习体育心态

对于任何学习或者工作而言,一个好的心态意味着学习质量的提高,很多教师也都知道让学生以一个正确的学习心态来面对学习是多么重要。然而我国经济水准等各方面的提高,加剧了社会各行业的竞争激烈,就学习而言,大部分人普遍对体育这一课程抱以偏见,我们都知道体育课程同样作为学生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科目之一,但是从没有过哪个学校将清晨第一二节课划分为体育,这种传统性的学习观念,导致了学生认为体育无非只是学习中的附属品,教师一定要站在学生的立场去宣传实际性非宏观的宣传,体育短跑训练对人体肌肉塑造非常有效,可以让学生呈现出一个完美的形态,而且能够磨练意志,这种种对体育的宣传,会让学生从内心认可体育短跑学习的重要性,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体育学习心态。

3.2增强体育锻炼的趣味性

如果是学生自主选择对体育的学习,那么无法处于两个方面,一种是兴趣的推导,另一种是为了达到内心的某种目标或渴求。然而中职体育课程属于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必要环节之一,也就是说,由不得学生自己的选择,这样会让学生对自己学习的定位发生模糊,认为自己是处于被动的状态,从而降低了对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为了提升学生学习体育短跑专项的兴趣,在其短跑训练中,切勿为达到结果而忽视过程,要知道只有快乐主动的学习过程,才能有一个好的结果,而要想使体育短跑训练在快乐无忧的氛围中进行,就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将短跑训练的模式向学生感兴趣的方向靠拢。

3.3对学生兴趣以及自身综合素质进行了解

从问卷调查中我们可以知道,有些学生排斥体育并非对体育短跑抱有偏见,而是出于自身的一些原因,比如不自信,还有一些是真的身体素质比较差,在教师一视同仁的教学安排中感到恐惧,这些都导致了学生对体育产生距离。所以为了正确有效的引导学生亲近体育短跑专项训练,教师应当对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状态进行了解,根据学生心理身体实际状态进行训练项目的合理分化,这样不但能够减缓学生在体育短跑训练中的身体负担,更一步的从实践走找到自信。

结束语

体育不仅仅作为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学科之一,它会伴随着人的一生,可以说体育课程相对其他学科更贴近于人们的生活。体育短跑专项教学中,除了在课程专业技术上需要一定革新,在师生关系上也应当有目的的进行改善。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接触最频繁的角色,教师在学生心理的定位和喜爱程度,对教师受教课程学习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教师除了对专业教学方式的重视以为,更应当重视如何拉进师生之间的距离,让体育短跑训练教学中没有硬性的师生身份压制,让学生从心理到身体,完全沉溺在快乐的短跑训练中。

参考文献

如何实施启发式教学篇7

[关键词]英语课堂启发式教学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和学生都一味地追求高分数,甚至有时违背了语言学习的规律。教师上课多数情况下采用的是‘注入’式教学,这种教学严重妨碍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一个学生如果没有自学能力,就谈不上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也谈不上自我发展。”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实施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增强他们学习的决心与热情。启发式教学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一种重要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指导思想,是讲授法,问答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的载体,它应贯穿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但启发式教学并不是立竿见影,一用就能产生很大的效果的。在运用启发式教学时也要讲究方法与技巧,不能误把“满堂问”当作启发式教学的法宝。通过对当今中学英语课堂的观察与实践,笔者对启发式教学在英语课堂上的运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一、要运用好直观的启发教学,使教学形象、直观、活泼、有趣

广泛利用实物、图画、动作等直观手段,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并促使他们用英语和客观事物直接联系,增强语言表达能力。特别是随着多媒体教学的广泛使用,能给学生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例如,我在讲动词“help”的不同用法时,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一个顾客买东西时店员问他:“Canihelpyou?”的情景片断和一个人落水后大叫“help”的情景画面,然后让学生自己体会它们之间在不同的情景中的不同含义并解释出来,这样学生不但理解了这一词的用法而且由于借助于情景记忆印象很深且不易忘记。又如上“Lifeonthego”这课时,利用自制的Cai课件给同学们看电脑在各个领域中应用的具体例子,使学生对电脑有了感性的认识,激发他们对本课的兴趣。

二、要运用好设疑式的启发教学,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

“疑”是探求知识的起点,也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支点。会不会“设疑”是一个教师教学技巧的表现。南宋理学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一个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注意从“疑”入手,巧设悬念,启发学生思维。换句话说,就是要善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善于引导学生生疑、质疑、解疑。应当指出的是,设疑不同于一般的课堂提问。它不是让学生马上回答,而是设法造成思维上的悬念,使学生处于暂时的困惑状态,进而激发解疑的动因和兴趣。例如,有一次讲到介词后动词的变化问题,一学生说介词后的动词全部都要用-ing形式,于是我就在黑板上写出一句子:theboydidnothingintheclassroombut,然后介绍but后用sleep还是sleeping?学生中大多数人都认应用后者。于是,我颇具哲理地启发道:“真理不一定掌握在多数人手中喔。”这就形成了一个“悬念”,学生大脑皮层优势兴奋中心迅速形成,激起了解决问题的兴趣与需要,然而,我并没有直接告诉他们答案,而是让他们自己下课查资料,第二天告诉我。这样,我不但通过设疑启发学生去思考而且也培养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三、要运用好讨论式的启发教学,使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得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鼓励学生相互交谈,大声议论,从而积极展开思维活动,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可及时反馈教学信息。例如,我在上“aswanDam”一课时,待学生理解课文后我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问道:“一个国家花费了那么多时间和钱财建造这么一个大坝,应该如何充分利用呢?”然后让学生讨论。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提出了很多主意,我则时而给予鼓励,时而提出反对意见使他们的思维更严谨,看问题更全面。例如,一个学生提出可把大坝上作为公路一段。我就提醒说那会污染水资源,如果一辆油罐车在大坝上翻车了怎么办?我国的水资源保护法也有类似的条款。其他学生也提出要开发旅游项目、发展水养殖业等等,整个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学生思维也非常积极,效果很好。

四、要运用好对比式的启发教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对比式启发式教学,是现代外语教学法都引用的基本方法之一。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尽力启发学生去找出英语中音与音,词与词,句与句以及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关系和联系,使学生进行联想,建立起英语概念体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并使学生在大量的陌生的语言材料中找出多种联系,加深理解和巩固记忆。例如:我在讲到sometime时就列出sometimes、sometime、sometimes然后问学生它们之间的区别。学生们似曾见过,但又说不清它们的区别。于是我就启发他们:some可表示“一些、某”,time可表示“时间、倍数、次”。然后逐步再启发他们sometime表示“某一时间”,sometime表示“一些时间”等等教他们用已学过的知识来分析、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再如学therebe结构时,就将它与have(has)进行比较,明确指出therebe的地点性和have(has)的所有性,使学生能更好的区别它们的意义和它们的不同用法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在语法教学中,英汉两种语序比较也很有启发性。因为在很多句子中,英语语序与汉语语序不同,甚至相反,当然在很多情况下也是一致的。每当碰到这种情况时,就给学生指出两种语言的异同点,尤其是不同之处,从而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综上所述,运用启发式教学,要更新教学观念,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将“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核心”这一方针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当然,运用启发式教学的途径是各种多样的,还有待于我们不断去研究、去探索,并不断地运用于教学之中,从而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韩英.谈英语口语课堂上的启发式教学.黑龙江教报,2004,(2):103-104.

如何实施启发式教学篇8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教学方法西方经济学

一、启发式教学的界定

启发式教学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的实际,从学生的知识基础、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出发,通过教与学的互动作用,发挥双方的积极性和各自的特殊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引导学生按科学的方法去主动学习、积极思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思想。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将启发式教学思想贯穿于教学活动全过程,根据教学目的、学科特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并将其优化组合和灵活运用,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二、启发式教学法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应用的内涵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启发式教学的基本特征首先表现为: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积极性的有机结合。在教学的初始阶段,教师要“扶”着学生走,在中间阶段,教师要“引”着学生走,在最后阶段,教师只需“跟”着学生走即可。学生在启发式教学中的作用,也是从积极努力跟着教师学,慢慢过渡到自己主动钻研、独立探索,甚至达到有所创新的层面。教学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过程,而是一个充满了师生思想情感碰撞与交流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该是单纯知识的传授者,而应是学生有效学习的促进者,学生潜能的发现者和培养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各种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探索知识,从而发挥潜能,培养能力。具体而言,启发式教学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主要内涵如下。

1、学生兴趣的启发。兴趣是学习最重要的动力,不仅在一开始接触经济学理论时要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变好奇为兴趣。在学习中,在学生遇到障碍与困难,甚至挫折时,更需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还要培养一定的意志,使意志作用于克服矛盾之中。但引起兴趣不是盲目地,主要是为了发掘学习中的新问题。

2、学生想象力的启发。西方经济学学习的过程离不开想象,想象力的培养、开拓和应用是西方经济学教育重要的内容之一。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只有通过灵活运用各学科的知识、进行探究性、综合性的教学活动,有意识地挖掘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西方经济学的教学内容中存在着大量的数学模型,从经济假设到抽象化的数学模型,需要思维加工过程,为此要让学生通过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理解那些抽象的经济学模型。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敢想、勤思、独创,并采取措施保护想象的火花。

3、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启发。创新是西方经济学教学的核心精神,学术贵在创新。课堂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养成学生的创造思维和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等方面,有着独特作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造性思维,就是用心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细心点拨引导,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积极鼓励质疑问难,培养他们创新能力;采用不同方式启发、引导求异,逆向思维,因势利导,启发大胆想象,培养他们创造性思维。

4、学生实践能力的启发。启发式教学把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作为教学的核心内容,它突出了思维过程,展现了思维策略。西方经济学的教学目标是要培养学生具有运用数量分析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进行社会经济调查、经济分析和实际操控的能力。学生通过系统地学习经济学基本理论和相关知识,了解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掌握数量分析方法,把握经济学研究的前沿动态。西方经济学的教学主要训练学生关注现实经济运行、研判宏观经济大势、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综合能力。此外,还要鼓励学生利用暑假到社会中进行调研和实践,并撰写出与实习单位相结合的、能够帮助实习单位解决实际问题的经济学论文。

三、启发式教学法的主要工具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

1、运用提问法。锻炼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问法是教师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师生相互对话,使学生巩固旧知识、获得新知识的教学方法。这一方法经常表现为课堂提问方式。教学中要善于巧设问题,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课堂讲授时间有限,但课外时间无穷。因此,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有兴趣地去学习经济理论,理解经济现象,有效建立起经济理论和实际经济问题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有进一步学习的冲动。

在课堂上,要经常性地布置探索性问题,如最近经济运行的情况怎样,目前金融危机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如何有效地控制目前我国的通货膨胀水平等等。通过这些思索性的问题建立起经济理论和实际经济问题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利用更多课外时间去查阅相关资料,研究相关问题,进一步促进对经济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上最关键的也是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

2、采用案例教学法。经济学案例种类繁多,其组织方式也多种多样。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和目标选择编写相应的案例类型,然后选择适宜的方式进行案例教学。在案例的选择上既可以选择现实经济学案例,也可以选择实验经济学案例。当然,在应用现实经济学案例时可尽量采用本土化案例,例如,在学习“供给和需求理论的应用――价格干预机制”时,可引入我国曾实行的粮食保护价制度进行分析和验证;在介绍“机会成本”概念时,可让学生计算自己上大学的机会成本。另外,我们也可以采用实验经济学案例来验证某些重要的基本概念、抽象的理论术语和动态的逻辑推导等知识。

3、采用游戏教学法。游戏教学法是指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来完成课堂教学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通过自己参与来认识规律、总结规律。这里以经济学中的博弈论章节教学为例,比如,在讲博弈论的合作与竞争时,就可以和全班同学一起来完成“海盗抓黄豆”的实验。

对学生进行随机的分组,5人一组,由这5个学生分别担任5个海盗的角色,教师担任法官。故事讲述5个海盗即将被处死刑,法官愿意给他们一个机会,从100个黄豆中随意抓取,最多可以全抓,最少可以不抓,可以和别人抓的一样多。最终,抓的最多的和最少的要被处死。由学生运用理智思考进行判断得失,从而做出选择。思考思路是这样的:第一个人选20个,首先他不用担心他会是最少的(不包含所有人都拿20个的情况),因为除非所有人都拿20个,这样就一样多,只要有人拿的多于20个,就必定有人拿的少于20个,因为总共只有100个。接下来他要担心有没有可能会是最多的,因为题目的条件是可以不必把所有黄豆分光,可能会存在剩下4人拿的都小于20。接着要讨论:第一个人选了20,第二人会选小于20的数字吗?首先可以排除第二个人不能选择18及18以下的数字,因为这样的话,后面的人只要选择19第二个人就必死,第二个人有可能选19吗?也不大可能,因为第二个人选19的话,后面的人不可能选大于20或小于19的数字,因为这样的话会成为最大或最小而被处死(比如第3个人如果选21,第四第五只要选20第3个人就成最大而被处死),因此如果第二个人选19,后面的人要么选19,要么选20,可是这样一来就分出最大最小了,最小19最大20,全部处死,因此第二个人也不能选19。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知道第二个人也只能选20。同理,第三个人、第四个人、第五个人也都只能选20。最后的结果就是:所有的人都选择20。实验结束,请学生自己来分析实验过程中自己的思考过程,大多数同学在行为过程的实施中便理解了博弈论体现人理性的重要性。

4、运用发现法。发现法是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学生通过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教学方法。教育家布鲁纳说过:“应该让学生亲自把事物整理就绪,使自己成为发现者。”西方经济学的教学目标是要将学生培养成为每天运用经济学原理去观察和理解世界的人。要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教学当中就不能太多依赖数学公式,而是要贴近生活。课堂上,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以下经济现象:世界上为什么没有免费的午餐?为什么我们要保护老虎和鲸鱼而不是母鸡?是因为稀缺原理。为什么超市里各个收银台前排的队都差不多长?人们的这种自发行为源于理性经济人原理。学习经济学的好处之一就是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做出决定,提高决策质量。比如说如何运用成本收益原理去安排每一天的生活呢?一个理性的人只有在预期收益大于付出的成本时才会去做某件事。对于玩电脑游戏,收益和成本又如何?人们每天面对的可能不是去决定是否该从事某项活动,而是如何把握它的度的问题。边际效应递减规律告诉我们如果最后一分钟玩游戏获得收益小于这一分钟付出的成本,游戏就应该马上终止。学生们都面临着大学毕业后选择方向的问题,如何在出国、国内读研和就业之间做出选择呢?先计算一下出国留学的显性成本是多少,隐性成本又包括哪些?如何确定出国留学的机会成本?出国留学的收益又是多少?一个简单的成本收益原理却可以解决这么重大的问题。如何解读货币政策呢?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在发达国家,改变实际利率就在能很大程度上影响居民的储蓄,但在中国却效果甚微?因为中国人储蓄不仅仅有经济因素也有心理上的因素。如果政府想降低高储蓄率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呢?从经济因素入手,根据激励原理降低储蓄的回报,并采取措施鼓励消费。同时加快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解除储蓄的心理因素。人民银行作为中国的央行,是依据什么来制定货币政策的呢?总之,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就是要鼓励学生像经济学家那样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张学龙:大学专业课开展启发式教学的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7(2).

[2]王英姿、耿香玲:经济学教学中案例的选择与教学初探[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6).

如何实施启发式教学篇9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

一、启发式教学概述

启发式教育是最古老、最传统的教育方法之一。所谓启发,即引导受教育者有所领悟的意思。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论语・述而》中提出的经典论断:“不愤不启,不徘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是启发式教学的雏形。后来又经过数代教育家的不断继承和发展,有了现在的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是指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师与学生积极互动的教学过程中,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独立思考,融会贯通地领会知识,陶冶品德情感,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创新和实践,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新课程改革在很多方面都体现了启发式教学方法的特点,虽然新课程没有对于教学方法做出明确规定,但我们可以理解新课程把启发式作为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根本指导思想和各种教学方法改革所追求的主要目标。

二、新时期启发式教学与探究式教学联系

“探究性学习”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热点、亮点和难点。《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试验)》强调:通过初中课程学习,学生对科学探究的过程有了一定的体验,并且有了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高中阶段的物理应该在这个基础上更加关注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的学习质量,进一步加深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因此,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实施探究式教学成为热门话题,而启发式教学却被打入冷宫,大家认为它是陈旧的教学方法,己过时了。其实不然,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出现了许多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模式实际都与启发式教学思想相关联或是其一部分,例如当前盛行的体现新课改精神的、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广泛应用的发现式教学、范例式教学、情景式教学、问题教学以及暗示教学等,尽管名称不同,但都遵循启发的原则,融入了启发的元素,探究式教学也不例外。探究式教学的第一步:创设情境,引出问题,就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从学生的生活实践中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创设的学习情境力求真实、生动、直观而富于启迪性。我们知道,在探究式学习中,问题提出后,在以后探究的各步骤中,还需要教师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还要向教师咨询,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启发与引导。正如北京师范大学刘知新老师指出的:“探究教学(或探究学习)是启发式的一种范型,是随时代的演进而不断充实和发展的,但其主旨是不会发生更本改变的。”很显然,探究式教学也有启发式教学思想。

三、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启发式教学的现状

1.启发式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有很高的认可度,但是大部分教师对启发式教学的理解不够。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许多教师认为启发式教学就是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代为回答。教学过程中,常看到一些教师主观上所谓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提出的问题,是一些孤立、零散、表面的问题,或是一些简单的机械记忆的问题,只是为了设疑而设疑,搞形式。因此,学生不假思索或翻翻课本就可随口答出。例如讲圆周运动时,一上来就让学生看书,找到什么是圆周运动,而不是通过一些例子去启发学生。此做法,一问一答,看似是“启发”,实质是“”。看似课堂活跃,但实际并没有引起学生内在的思考,它使学生被动地接受问题的设计,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没有充分体现出来,不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自然达不到“启发”的目的。

(2)还有的教师认为启发式教学就是在教师的启发下得出正确的答案。于是教师就在课前精心的设计了问题的每一个细节,课堂中修正了学生任何节外生枝的想法,其目的是使整个课堂便于驾御,也使得整个教学过程细蜜、连贯、流畅。这种启发过程虽然达到了教师预想的目的,但却限制了学生潜能的发挥。例如习题:一个8kg的大气球拖着一个2kg的木箱,以4m/s的速度匀速上升,当上升到800m高空时,木箱脱离气球。当木箱着地时,气球又上升了多少米?老师这样进行启发的:气球开始是什么运动?(匀速运动)木箱脱离后,气球做什么运动?(加速运动)要计算加速运动的距离应该用什么公式?应该知道哪些量?(初速度、加速度、时间)初速度知道吗?(知道)加速度怎么计算呢?时间怎么计算呢?……在这部分的教学中,教师在启发过程中虽然看似注重了学生的思考过程,但问题还是过于细碎,不利于学生主动的去学习、发现,这种做法不能算是真正的启发式教学。

(3)也有教师认为运用启发式教学,学生启而不发,会影响教学的进度,且短时间内见不到效果,影响成绩。在当前应试教育的形势下,大部分教师选择只有在做课时使用,平时很少用。

四、物理课堂中常见的启发方式

1.直观、形象的实验启发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离开实验,物理就成了无源之水。物理实验具有真实、直观、形象和生动的特点,通过实验可以帮助学生认识现象,探求规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数据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克服困难的精神。新奇、生动的实验现象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发各种猜想,有利于形成感性认识,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进而激起学生的兴趣和进一步探索的欲望。例如:在讲解自由落体的失重现象时,引入“水瓶落地”实验,当瓶子从高处落下时,小孔竟然不漏水。学生看到这个意想不到的现象,无不感到新奇有趣,继而引发学生的强烈的兴趣和积极思考,水为什么不漏了?是什么“堵”住了小孔?其中有什么奥秘呢?经过学生的热烈讨论和教师的适度引导,让学生们自己领会其中的物理学原理,体会到观察、探究的乐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望。

2.创情、置景的情境启发

情境启发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创设、模拟与教学内容相符的情形和气氛,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启迪思维的有效方法。情境启发的关键是创设情境,它既是一种构思,又是一种过程,需要教师的参与引导、点拨。物理课堂教学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最常见的是通过实验演示、录像、影片、图示、文字叙述等手段创设物理情境。

3.设疑、激疑的问题启发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人类的思维一般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源泉和动力。根据认知理论,物理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不断地用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式来取得新知识的思维过程。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若能巧妙地抓住时机,针对学生存在的认识误区,针对学生思维的盲点、新旧认知产生剧烈碰撞的疑点或展现物理科学方法的有效点,切中要害地提出一些问题,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开启学生的思绪,引发他们的想象,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例如:在“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中,设置这样的问题

(1)要改变一个静止的物体的位置,即使它运动起来,你有什么办法?运动与什么因素有关?(暴露直觉经验:运动与力的作用有关)

(2)一辆四匹马拉的车比一辆两匹马拉的车走得更快。由此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暴露直觉经验:力越大,运动得越快)

(3)在水平路面上用力推车,车才运动;停止用力,车静止。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暴露直觉经验: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4)在第3个问题中,停止用力后,小车是否立刻停止?怎样增加小车继续运动的距离?(引导学生深入研究第3个问题,目的是引起学生对直觉经验的反思,在学生中间产生对立面或在每个人的头脑中产生认知冲突)

4.形象、抽象的比喻启发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形象生动、贴近生活、新颖有趣的巧妙譬喻,能将教学内容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复杂的道理浅显化,能帮助学生克服认识理解中的困难,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其发散思维能力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达到开启智慧的目的。例如:对振动图象和波动图象的物理意义,可以用“独舞摄下的录像”和“集体舞拍得的照片”分别比喻它们,通俗易懂,学生很容易理解它们描述的是“一个质点在各个时刻的位移”和“多个质点在同一时刻的位移”。

5.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类比启发

类比启发是通过两类相同或相似属性的事物之间的对比,启发学生从一类事物的某些已知特征去推测另一类事物相应特征,以识别异同,认识规律,变未知为己知的一种启发方法。它可以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化抽象为具体,从而使学生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分清物理概念、规律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例如阐述物质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以及分子势能的概念时,启发学生将其与弹簧之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及弹性势能相类比,显得直观、清晰、容易明白。

总之,实施启发式教学是一项全面而持久的工程,需要教材、教案、课程设置等诸多环节的支持,更需要教师的智慧和教学勇气,要以学生为本,围绕丰富学生的主体性开展课堂教学和师生互动,要善于启发诱导,开启学生的心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黄白.运用启发式教学让新课程焕发生命力[J].河池学院学报,2005,25(6)

[2]李尚仁.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如何实施启发式教学篇10

关键词:情感体验启发式教学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常常被看作是最出色的教育者与引导者,他所发明的“精神助产术”成为西方教育中的重要方法。什么是“精神助产术”?苏格拉底的具体做法就是过比喻、启发等手段,用发问与回答的形式,使问题的讨论从具体事例出发,逐步深入,层层驳倒错误意见,最后走向某种确定的知识。这种方法就是现代教育中的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因其形式新颖且教学效果明显而被教育工作者所喜爱。但实际教学中,启发式教学又由于种种原因,很难顺利进行,尤其是在小学教育中。笔者从事小学语文教学20余年,对启发式教学进行诸多研究,这里就情感体验对启发式教学的帮助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所谓“情感体验”就是用感性带动心理的体验活动,是现代心理学提出促进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及正向情感培养的重要理论。在教育、教学中引入情感体验实际上是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心理、情感出发,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情感需求,想学生之所想,充分理解、尊重学生,进而进行启发式教学。

1、尊重学生感情,了解学生所想,因材施教,启迪学生

美国著名教育家戴尔?卡耐基曾经说过:“不尊重别人感情的人,最终只会引起别人的讨厌和憎恨。”这句话在启发式教学中有重要借鉴意义。作为小学生,他们的心理相对脆弱,情感丰富,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时时牢记这一点,学会尊重学生的情感,了解学生的特点、想法,才能在教学中,因材施教,实现教学目标。笔者曾收到一封来自学生的信,该生因为迟到,被我狠狠地批评了一顿。后在信中才了解到该生迟到是因为家中出了急事,作为十一二岁的小孩子,心理非常害怕,情绪波动也大,被老师批评后委屈地哭了。信中她希望教师原谅她,并强调教师应该站在学生的立场考虑问题,理解和宽容学生。这一事件对笔者触动很大,因为多年的教学使笔者忘记了如何更好地与学生沟通,也忘记了作为小学生的他们所具有的一些特点。作为教师,如果不能够尊重学生的情感,很可能会引起学生的不满,甚至讨厌、憎恨。基于此,笔者在实际的教学中,开始重视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学生的特点,注意学生的情绪动向,或鼓励、或引导、或批评教育……针对不同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因材施教,启迪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思考问题,最终解决问题。

2、爱在启发式教学中的特殊作用

教师要真正地做到尊重与理解学生的情感,进而对学生进行启迪,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教师要从心里,真正地热爱教育事业,热爱自己的学生。首先,对于正在成长中的小学生,教师的无私的爱不仅是他们在学校获得认可、获得安全感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更是他们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有兴趣,并好好学习的动力。家庭的温暖,父母的关怀,尽管是学生成长不可或缺的情感力量,但上学以后,学生们有将近1/3的时间要在学校里度过,这就使得老师成了他们生活中的重要人物。这种现实使他们自然对教师产生依赖、信任等情感。教师对学生的态度、评价往往成为学生自我价值几何的重要标准,也是学生的幸福感、满足感的主要来源。学生的自信、自尊甚至自卑等心理都或多或少地与教师对学生的态度直接相关。因此,教师对学生的信任与爱,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只有发自内心地热爱学生,师生之间才能逐渐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良性互动。

其次,热爱学生也是教育教学获得成功的基础。以爱为基础的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会在实际的教学中激发学生对教师的热爱,一方面,他们会把自己的爱回报给教师(往往来自学生回馈的爱会更多),从感情上、心理上缩短彼此的距离,为课堂及课外教育奠定的基础;另一方面,师爱又成为学生接受教育的桥梁。也就是我们常常所说的“亲其师”,“信其道”。学生越是在情感接受并信任教师,教师的在教学中所传授的知识与道理,也就越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并最终转化成他们的自觉行为。笔者上文提及的被批评的那名学生,后来笔者通过与她的交流,详细了解了她迟到的原因,并表示了歉意及关心,同时鼓励她遇到困难时要不怕困难,努力成长。这样一个小小的举动,不仅拉近了与她的距离,也在情感上获得的她的信任,从此这名学生上课积极,变得更加自信。就像这样一个赞许的目光,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弯腰捡笔的动作,不仅仅是教师关心热爱学生的表现,也是我们启发式教学顺利进行的前提。

启发式教学对教师的要求相对较高,从教学目标、教学对象(包括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学习能力的差异等)到具体教学、课后反馈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掉以轻心。启发式教学最重要的就是“启”与“发”,既能积极引导学生思考,获取知识,又要有所“发”。孔子在《论语》中夸奖他的学生颜回,说他能“一以知三”,就是指颜回能够对于所学的东西不断地“有所发”。这种情形虽然是在部分资质较好的学生身上发生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实际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的积极的引导、启发可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今天,在小学教育中,启发式教学方式多种多样,但笔者认为以体验学生的情感为基础的启发式教学具有更明显的优势。它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对于教师的热爱与信任,培养起了学生对于学习的正向情感(如向往、依赖、信任等),对于所要学习的知识有一定的兴趣,从而奠定了认真学习的情感基础。另一方面,从学生的所需所求出发,体会学生的情感、心理特点,真正地为学生着想,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而调动教学中的各种积极因素,能够更真实、有效地启发学生,使学生真正从情感上、心理上接受所学的东西,最终转化成自觉行为,实现我们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汤福渊:启发式教学的几种方式[J]

2、刘捷:苏格拉底“产婆术”与西方启发式教学的历史演变[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四)[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