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颈椎术后康复训练方法十篇颈椎术后康复训练方法十篇

颈椎术后康复训练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39:22

颈椎术后康复训练方法篇1

关键词颈椎骨折前路手术围术期护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19.264

资料与方法

2005年10月~2008年10月收治颈椎骨折病人实施颈椎前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加植骨融合术患者96例,男81例,女15例,年龄18~58例,平均35.5岁。本组均为外伤引起骨折或伴有脱位。交通事故63例,高出坠落33例。

术前护理:①心理护理:因手术风险高,患者对手术的紧张和恐惧心理,因而较难接受手术[1]。②训练:指导患者在颈部制动的情况下,入院后即开始训练床上大小便,以防止术后排便困难,减少术后因使用导尿管而发生的泌尿系感染和长时间卧床引起的便秘,并指导练习卧床进食,防止出现呛咳现象。③呼吸功能训练:指导患者做深呼吸,有效咳嗽,咳痰,练习吹气球等训练肺功能,提高有效通气量,减少坠积性肺炎的发生。④皮肤护理:入院后即告之病人禁用热水袋或热水瓶等,以防止烫伤,如需用冰袋物理降温,应用毛巾包裹冰袋,并每5~10分钟更换位置。⑤皮肤准备:术前1日将头发、胡须全部剃除。同时备好髂部皮肤,以备术中取髂骨所用。

术后护理:①护理:病人术后即给予颈托或围领,限制颈部活动,避免颈部过伸或过屈,根据患者病情,可2小时平衡翻身1次,夜间为不影响病人休息,可3~4小时平衡翻身1次,不宜翻身时可定时给予抬臀按摩受压部位或气垫床,以预防压疮的发生。②呼吸道护理:术后严密观察病人呼吸情况,如呼吸的频率、节律及呼吸道是否通畅,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给予氧气吸入,并给予雾化吸入。③引流管护理:切口一段放置引流管,术后应妥善将引流管固定于床边,防止扭曲,受压,观察引流液的性状、量和颜色,做好记录,密切观察切口敷料渗血情况,注意有无颈部增粗,呼吸困难等情况,应警惕渗血形成血肿的可能,并及时告知医生处理。

康复训练指导:①饮食指导:指导患者进食高热量、高蛋白、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进食新鲜蔬菜,防止便秘;吃橘子,喝桔汁,口服氯化钾;空胶囊内装食用盐,2粒/次,2~3次/日,以纠正电解质紊乱引起的低钾低钠等症状。②功能锻炼指导: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早期功能锻炼,防止关节强直,废用性萎缩及褥疮的发生,鼓励病人以主动活动为主,被动活动为辅,功能锻炼应贯穿于住院全过程和出院后恢复期。③排尿功能训练:颈椎骨折高位截瘫患者排尿功能障碍,常需给予留置导尿管,应妥善固定尿袋,给予夹管定时开放,以锻炼膀胱的收缩功能,留置导尿管的患者每天必须进行会阴护理,拔除导尿管的最佳时机是膀胱充盈时[2]。

讨论

颈椎骨折病人往往有不同程度的截瘫,且由于颈椎前路手术难度大,危险性高,为了减少患者残疾,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做好护理工作非常重要,尤其是护理人员对病人和家属的康复指导十分重要,应足够重视,使病人及家属明确康复训练的意义,掌握康复训练的知识和方法,对病人的合作与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增强患者康复训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患者的身体水平,个体活动和社会参与水平上的功能获得最大程度的恢复。

参考文献

颈椎术后康复训练方法篇2

关键词:thera-Band弹性训练带;颈椎周围肌肉病变;康复

中图分类号:G804.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9)05-0065-04

aResearchontheeffectofthera-BandSystemsonthemuscleDiseaseRehabilitationaroundCervicalLesion

maLi-fang1,CHenXiang-xian2

(1.ningboDahongyingUniversity,ningbo315175,ZhejiangChina;2.Departmentofphysicaleducation,anhuinormalUniversity,wuhu241000,anhui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rehabilitationtrainingmethodsofmusclediseasearoundcervicallesions.method:experimentalgrouparetakenthera-Bandgradualflexibilitywithmulti-angletensileresistance,andtraditionalrehabilitationofverticaltractionisappliedtocontrolgroup.afteronemonththeeffectandresultsoftwogroupsarecompared.Result:thera-Bandgradualflexibilitywithmulti-angletensileresistancegroup'smusclestrengtharoundthecervicalspineandcervicalspineactivity,suchasthree-scoresignificantlyarehigher(p0.05).Conclusion:cervicalpatientshavedifferentdegreesofmusclediseases,suchaslowmusclestrength,narrowmovingrangeanddysfunction;thera-Bandelasticprogressiveresistancetraininghasgoodeffectandpreventiononcervicalpatients.

Keywords:systemsofprogressiveexercise;musclediseasearoundthecervicallesions;rehabilitation

大多数人认为颈椎病是由外伤、劳损、炎症、颈椎间盘退化等因素导致的。近年的研究证明[1]颈椎周围肌肉组织的病变,对颈椎病的发病及进展的影响具有密切的相关性。运用thera-Band渐进式弹性阻力训练带(Systemsofprogressiveexercise)[2],用不同的颜色区分不同的阻力大小,可使人方便快捷地从一个阻力强度进行到下一个阻力强度。在颈椎病的防治上开辟一条自我康复之路。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经医院诊断为颈椎病病人42例,按照颈椎外科手术学-诊断与分型标准[3],分为椎动脉型16例、神经根型14例、脊髓型6例、交感神经型6例。将每类型随机分成实验组21例,其中男6名、女15名,年龄63~17岁,平均42岁,病程在1~39年;对照组21例,其中男7名、女14名,年龄62~22岁,平均40岁,病程1~36年。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实验对象已排除颈椎骨折、脱位、关节肿瘤、结核等。

1.2研究方法将实验人数随机分成thera-Band训练组和对照组,在实验前后对各成员颈椎功能、颈椎周围的肌肉力量、颈椎活动度进行检测与测量,两组根据不同的训练方案,统一场地和时间,每天一练,训练一个月后评定疗效。两组结果比较以(p

thera-Band训练组:运用thera-Band渐进式弹性阻力训练带练习,力量弱的或女性患者从黄色训练带开始,也可根据个体自身颈椎力量选择某一颜色的thera-Band训练带开始。每日一练,每次练习30min。练习时将训练带一端固定在不动物上,另一端缠绕于头部,训练带使脊骨处于自然的中轴位置。人体成立位,分别向后、左、右3个方向迈步拉伸训练带,当拉动到目标长度和规定的角度时停留(停留角度为后伸15~25°、左侧屈22~35°、右侧屈同于左侧角度)1min后,缓慢返回原位继续下一次拉动,当各方向连续完成10次时,练习强度目标递增一级或选择难度更大的训练带。练习强度对照训练带伸长百分比与产生力量之间的对应关系(表1)。

1.3测量与疗效评价

1.3.1颈椎功能评定依据颈椎病治疗成绩评分表[4](表2),该表包括:临床症状、临床检查、日常生活动作三大项目。每个分项目都有级别评分,最高评分为27分。根据治疗前后评分,计算改善指数和改善率。改善指数=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改善率=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正常评分-治疗前评分×100%。通过计算改善指数和改善率,可较为客观地反映患者治疗前后颈椎功能改善状况,量化地评价颈椎病患者的治疗效果。

1.3.2颈椎周围的肌肉力量评定采用thera-Band金色训练带,在实验前后测试后伸、左侧屈、右侧屈的肌肉力量,分别记录三个方向上拉长150%(12.5kg)金色训练带时所停留的平均时间。

1.3.3颈椎活动度测量用pwS型颈椎活动测量仪,在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等方向进行测量,评价对照《临床康复学》[5]中颈椎正常活动幅度。

1.4统计方法计算颈椎功能(包括改善指数、改善率)、颈椎周围的肌肉力量、颈椎活动度等三大项,在实验前后测得量化成绩,所有数据均用windows12.0软件包进行统计和处理,以(p

2结果

2.1颈椎功能颈椎功能评定结果显示,实验后两组人员的颈椎功能较实验前均有改善和提高(p0.05),无统计学意义。

2.2颈椎周围的肌肉力量实验前后比较thera-Band训练组颈椎病人颈伸肌群、左右侧屈肌群的力量有显著提高(p

2.3颈椎活动度实验前后结果显示,两种不同训练方案对颈椎活动度呈显著性差异(p

3讨论与分析

3.1颈椎周围肌群对颈椎的作用颈椎的运动及不同姿势需要肌肉或肌群的外源性支持。神经与肌肉的共同协同不仅提供了颈椎的生理活动,而且肌肉动力系统使脊柱产生运动并维持脊柱的稳定。颈椎周围肌肉构成颈椎动力平衡系统(Dynamicequilibriumsystem)。颈椎周围肌肉大体可分为两大部分:颈前部肌群和颈后部肌群[7]。颈前部肌群包括颈浅肌群、舌骨上下肌群、颈深肌群。其中舌骨上下肌群对颈椎的屈曲影响不大,颈前部肌群主要起到屈曲颈椎的作用。颈后部肌群包括颈浅肌群、颈深肌群。颈后部肌群主要起到后伸颈椎的作用。随着人们工作和生活方式地改变,颈屈概率大为增加,作为为支配颈椎各种运动状态下的不同肌群,在不良、精神紧张等因素影响下,长时间保持屈颈姿势,颈伸肌群因对抗重力而产生的前负荷,呈向心/离心性收缩,可引起肌纤维损伤、颈后部肌群肌力减弱,直接导致颈椎动静力平衡破坏及力学性能降低而发生颈椎退变[8]。也因长期屈曲位造成颈前部肌群产生强直收缩、伸展性下降甚至消失,颈椎活动范围减小。

有实验表明[9],颈部活动时人们对头颅姿势的控制与颈部周围肌群在三维方向上力矩产生关系密切,大部分颈部肌肉在颈椎运动过程中维持80%的峰力矩。因颈部肌肉和键的力臂较小,头颅运动时的力臂较大,在两者力臂不匹配的情况下,颈部肌肉必须产生足够大的肌力才能满足头颅运动所需的力矩。肌群状态良好时可使颈部各肌群地运动模式呈一致性;当颈部肌肉功能异常时可产生异常的运动模式。这一改变直接或间接地对颈部周围的结构产生机械压迫和炎症物质刺激。影响颈椎周围血管、神经以及脊髓等组织正常生理功能的发挥,致使头痛、头晕、颈部僵硬、活动受限、运动及感觉功能减退等一系列病理改变的发生。颈椎病必然导致肌肉力量减弱、机化、粘连,使肌肉、韧带弹性减退。本实验对实验对象检查时,颈椎功能、颈椎周围肌肉力量、颈椎活动度各项评分均很低。

3.2thera-Band训练带抗阻训练对颈椎周围肌群的作用现阶段普遍认为,低负荷、长时间牵引是恢复正常组织长度的最有效的办法。颈椎垂直牵引疗法被广泛用于临床。理论上讲传统牵引使紧张的肌肉等到舒张和放松解除肌肉痉挛,也可使椎间隙增宽,减轻椎间盘压力与后纵韧带紧张,有利于突出的髓核不同程度的回纳或改变与受压神经根的位置关系,减轻其对神经根及周围组织、血管的压迫作用,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除致痛炎性物质刺激。但是从本实验结果显示,垂直牵引后颈椎周围肌群力量与thera-Band抗阻训练的结果呈显著性差异(p

thera-Band抗阻训练的核心理念就是渐进式阻力训练,运用不同的颜色难度(米、黄、红、绿、蓝、黑、银、金)弹性塑胶带进行抗阻训练。患者可逐渐递进牵拉时间与牵拉负荷,当运动范围增大时,负荷可逐渐增大,牵拉在无痛范围内进行。颈部在日常活动中要完成静力学和动力学的双重负担,并维持颈椎的稳定以实现其正常生理功能。thera-Band训练方案要求牵拉到目标长度并在规定的角度停顿1min,徐缓回到起点再进行下一次的牵拉。主要体现动静结合,动是让肌肉感觉到速度、力量、位置,使脊柱周围肌张力达到疲劳阈值,失去反射性收缩力;静是通过间歇性等长收缩(1min停顿)产生的低负荷阻力使相关肌肉紧张。等长收缩使肌肉中胶原蛋白重新排列,维持肌肉的代谢能量,预防肌肉废用与萎缩[10]。据叶添文等研究显示[1],废用与固定会在7周后引发营养不良与疤痕组织形成,同时还会伴随着结缔组织功能紊乱、异常胶原蛋白形成,颈椎病人的颈前部群肌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废用。三个停留角度(后伸15~25°、左侧屈22~35°、右侧屈同于左侧角度)均是本方向上力臂最长、抗阻力最大的点,以此增加肌群力量,产生足够大的肌力满足头颅运动所需的力矩。改善颈椎病抵抗能力,减轻转动颈椎时带来的疼痛。

3.3thera-Band训练带抗阻训练对颈椎关节活动度的作用由于颈椎周围肌群的强直收缩和避免因转动牵拉周围肌群造成的疼痛与眩晕,颈椎病患者的颈椎活动度存在不同程度地障碍。这种障碍是因椎间关节内外纤维组织挛缩或瘢痕粘连引起的。纤维组织主要由粘弹性的结缔组织胶原纤维构成,该纤维在缺乏应力牵张下有自行收缩的倾向,增加粗纤维及细纤维间的横键,互相牢固可形成致密的瘢痕组织造成关节挛缩。thera-Band训练带由低到高的牵引力,能延长胶原纤维的弹性和塑性。实验证明[11],短暂的牵引只能使胶原纤维产生弹性延长,而胶原纤维在反复多次特别是持续较久的牵引后方能产生较多的塑性延长。持续性延长是产生关节活动度增加的主要原因。因此,thera-Band训练要求牵拉到目标长度并在规定的角度停顿1min,并往返10次牵拉挛缩和粘连的纤维组织使其产生更多的塑性延长。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案已经达到目的。

4结论与建议

采用thera-Band训练带,抗阻牵拉和多角度等长抗阻力性肌力训练,可以较短时间内提高颈部肌肉及韧带的力量,改善颈椎功能、扩大颈椎活动度。比较传统垂直牵引更好地解决颈椎两侧的肌肉粘连和颈椎活动度问题,避免了颈椎因过度活动而带来的副作用,起到仅锻炼肌肉而避免颈椎各关节磨损的作用。thera-Band训练带用颜色区分训练难度对于患者来说是一种非常有益的正向反馈,也增强了患者训练时的信心。

参考文献:

[1]叶添文,贾连顺.颈椎周围肌肉系统病变与颈椎病的关系[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5,20(2):71-73.

[2]省略.

[3]贾连顺,李宝顺.颈椎外科手术学-诊断与分型标准[m].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84-102.

[4]王晓红,丁明甫,何成奇,等.颈椎病颈椎功能评定表[J].华西医学,2003,18(1):35-36.

[5]黄东峰.临床康复学[m].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04,6:247-259.

[6]姜淑云,严隽陶,房敏,等.颈椎病人颈伸肌群等速运动测试试验研究[J].黑龙江中医药,2006,2:13-15.[7]余哲主编.解剖学(第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5.

[8]HanneckeV,mayouxBenhamouma,Bonnichonp,etal.metabolicdifferentiationofthehumanlonguscolliemuscle.morphologies,2001,85(269):9.

[9]a.n.Vasavada,B.w.peterson,S.L.Delp.three-dimensionalspatialtuningofneckmuscleactivationinhumans[J].eXpBrainRes,2002,147:437-448.

颈椎术后康复训练方法篇3

【关键词】 颈椎病;围术期;自护理论

【摘要】 [目的]总结对颈椎外伤病人围术期的自护培训指导的护理体会。[方法]对60例病人围术期分阶段性进行自护指导的培训。包括术前准备、术后床上功能锻炼及康复期的自护培训指导。[结果]经过系统性、针对性、计划性的指导,病人均获得不同程度的功能恢复,未发生护理并发症。[结论]自护指导在颈椎病人康复治疗中效果显著,通过自护培训指导,使病人能正确系统地进行自护,缩短病情,减少并发症,提高病人生存质量。

【关键词】 颈椎病;围术期;自护理论

颈椎病病人在手术治疗或保守治疗过程中需要进行功能锻炼,以促进不同程度受损的脊髓功能恢复以及尽可能保留现有功能,减少并发症,颈椎外伤属突发事件,对相关的自护知识缺乏,故对于围术期病人的健康教育及功能锻炼指导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自护理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科将自护理论运用于颈椎外伤病人围术期护理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选择2006年4月—2007年8月在我科住院的颈椎外伤病人60例,其中男44例,女16例;手术治疗54例,非手术治疗6例;年龄20岁~68岁,平均41岁;住院10d~45d;运动感觉全部丧失6例,部分运动感觉减退54例。

2自护指导方法及内容

2.1方法

病人入院即由岗位护士根据病人病情分阶段制定自护培训计划,包括术前准备指导、术后床上功能锻炼及康复期的自护培训指导。要求病人及家属同时参与,采取床边示教讲解,并发放相关资料,认真听取病人及家属的意见,及时评估及全程监护。

2.2指导培训内容

2.2.1术前准备指导

术前心理护理:颈椎手术在脊柱外科手术中风险相对较大,术前病人对手术充满恐惧和焦虑的心理。完成自护活动需要智慧、经验和他人的指导和帮助[1]。针对此种心理,采取了以下方法进行心理护理:①术前常与病人沟通,取得病人的信任。②了解病人紧张焦虑的原因,有的放矢地对病人进行护理,并列举手术成功的范例解除病人紧张的心理。③向病人解释手术的大概过程,使病人心中有数,解除其恐惧的心理。④指导病人家属对其生活上给予细心的照顾,关心爱护病人。术前饮食:指导病人多进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增强体质,提高组织修复和抗感染能力。术前适应性生活功能训练:指导病人床上大小便及轴线翻身的方法。要求吸烟病人戒烟,每日早晚各做20个深呼吸训练,指导病人正确采取胸式呼吸或腹式呼吸方法。

2.2.2术后床上功能锻炼

在执行颈椎术后护理常规中,要求病情稳定后着重强调床上功能康复训练的指导,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强直等并发症的发生,对瘫痪病人尤为重要,可指导主动或被动运动。术后麻醉清醒后即可应用部分补偿系统进行床上操练习,操作前指导病人进行全身肌肉放松练习,每个动作5遍。床上操练习方法:采取腹式呼吸,目的是激发小腹部的9条经络,使人体处于稳定平衡状态,同时有利于大脑的调整与安眠[2]。身体仰卧,两手臂与躯干垂直,右手掌心压向左手掌心并慢慢深呼吸,同法两手臂与躯干垂直,左手掌心压向右手掌心并慢慢深呼吸。右侧腿屈膝平放,左侧腿抬起平放,右侧腿向旁侧打开30°后收回原位[3]。另左侧腿同法练习。两腿后跟不离开床面,同时外旋转内旋转左右摇摆,活动脚趾。床上操练习完毕后,可请家属帮助按摩。注意事项:指导病人正确进行床上操练习,做床上操的动作稍缓慢,并用好护栏,注意安全。

1.2.3康复期的自护指导

在病情稳定后,要求指导病人从功能需要进行锻炼达到恢复该功能的目的,不论对于神经系统,还是肌肉本身,只有进行该项功能锻炼,才能达到康复的要求[4]。例如走路功能,只有进行走步的各项动作的训练与练习,才能学会走步。功能锻炼要求循序渐进,从简单到复杂,如平卧、翻身、做起到自己吃饭、看书、穿衣等,要求护士给予全面指导,反复评估,才能做到安全有效。

3结果

对60例病人分别在出院前1d及初次复诊时进行问卷调查,对自护知识知晓率达98%,本组病例均获得不同程度的功能恢复,未发生护理并发症。

4讨论

对于颈椎伤病的治疗,无论是非手术治疗还是手术治疗之后,均应尽早进行康复治疗。康复治疗适用于各种类型的颈椎伤病病人,除采取各种临床治疗外还应包括治疗结束后的职业训练、社会活动、家庭生活的安排与训练等。颈椎外伤病人功能锻炼多数在病人及其家属的协助下共同完成。然而临床上病人及家属对于功能锻炼普遍有错误的认识,他们认为术后病人需卧床休息,病人本身也不敢或是不愿尽早进行功能锻炼。颈椎外伤属突发事件,自护知识缺乏,给病人及其家属造成很大的困惑,对病人的康复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系统、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功能锻炼,自护指导培训显得尤为重要。

自我护理是个体为维持自身的结构完整和功能正常,维持正常的生长发育过程,所采取的一系列自发的调整行为[4]。自护理论为评估人的自护需要和自护能力提供了理论依据,针对不同时段进行康复功能指导,使病人及家属能及时掌握疾病自护的护理技巧,促进疾病康复,减少并发症,提高病人生存质量,同时也大大减轻护理风险。

【参考文献】

  [1]李晓玲.护理理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354.

[2]林菊英,金桥.中华护理大全[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9051909.

颈椎术后康复训练方法篇4

【关键词】颈椎病围手术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8-159-02

1临床资料

共组病人共46例,其中男38例,女8例,其中颈椎骨折21例,颈椎间盘突出18例,颈椎肿瘤4例,颈椎结核3例。结果:全部痊愈出院,无并发症发生。

2围手术期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颈椎手术在脊柱手术中风险相对较大,病人常认为颈椎为手术,不敢轻易接受手术,但神经压迫症状又使其痛苦万分。因此,这类病人常表现出恐惧、焦虑、紧张、矛盾的心理,为了减轻病人的心理负担,自病人刚入院时就与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耐心讲解有关解剖及手术常识,介绍手术的成功病例,促进病友之间的交流,让手术成功的病人现身说教,从而增加病人的安全及信任感,消除其顾虑,使病人明白良好的心境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2.1.2气管、食管推移训练接受过气管、食管推移训练的患者,因颈部组织对手术的适应性强,有利于手术中采用拉钩将气管、食管从中线向左侧牵拉开,以暴露术野,防止因暴露困难而损伤气管和食管,避免用力牵拉而造成术后气管组织水肿,发生呼吸困难而窒息。术前指导患者用自己的左手除拇指外的四指并拢指端顺气管旁侧,将气管、食管向左侧推移,开始时持续5min/次,逐渐增加至30―40min,且必须将气管牵过正中线,反复训练3―5d即能适应手术。双手无力者由医务人员或家属协助训练。

2.1.3卧位进食训练对择期手术的患者必须重视术前的卧位进食训练。因为术后患者需要绝对卧床,且颈部制动,术前如不进行卧位进食训练,术后常常使患者感到紧张与不适,不仅会使进食量受到影响,更会增加发生进食窒息的危险。本组病例25例是颈椎病患者,很不适应卧位进食,向患者反复强调术前进食训练时,不仅要嘱咐患者进食速度宜慢而均匀,以免引起呛咳,也要指导家属掌握正确的喂食方法。

2.1.4床上排便训练术前3d开始训练在床上大小便,以避免术后因不适应床上排便而致尿潴留和便秘。

2.1.5呼吸功能锻炼指导患者床上有效呼吸及咳嗽运动,以增加肺通气量,利于痰液排出。

2.1.6预防压疮对于颈椎骨折患者,压疮护理应贯穿于手术前后,注意按时翻身,翻身时保持头、颈、躯干呈一直线,避免拖、拉、推,应将患者抬起。保持床单、皮肤的清洁干燥,床上擦浴每日2次,定时按摩骨突部位。颈椎骨折患者术前不便翻身时,鼓励患者自主活动四肢、抬臀。对于4例高位截瘫患者给予四肢关节、肌肉的被动运动,预防肌肉萎缩;避免某一部位受压过久。

2.2术后护理

2.2.1生命体征监护术后要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予持续心电、血压、呼吸、Spo2监测,吸氧4L/min,特别要注意呼吸的频率、节律及强弱,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2.2.2护理患者术后返回病房平卧于硬板床上即可使用颈椎枕,颈椎枕的高度以被头颈部压缩后比使用者的拳略低一点为宜,颈椎枕放置于患者颈后部尽量靠近患者的肩膀。颈部两侧使用砂袋制动:助患者侧卧位时,将2个颈椎枕重叠在一起,使颈椎枕的高度与肩同宽。经常观察患者在仰卧时和侧卧时颈椎枕的高度,询问患者的感觉,根据患者的舒适度调节颈椎枕的高度[1]。术后第2天开始肢体放松及伸屈活动锻炼。10d后可戴颈围离床慢走。

2.2.3伤口引流护理密切观察伤口敷料渗血情况,注意伤口周围有无肿胀,床旁常规备气管切开包。如敷料被血液渗透,应及时更换。一旦发现血肿压迫,立即通知医生处理。观察引流液的量、色及性质,保持引流通畅。若发现引流液较清澈或为淡红色液体,需高度怀疑脑脊液漏,要立即夹管去枕平卧,通知当班医生及时处理。

2.2.4呼吸道的护理术后即给予持续吸氧4L/min,常规沐舒坦雾化吸入。根据患者呼吸道分泌物的多少及血氧饱和度数值决定吸痰与否及吸痰次数和时间;病情稳定后可鼓励患者进行腹式呼吸方法的锻炼和有效咳嗽的练习[2]。

2.2.5进食指导颈椎前路手术后1周为水肿期,4-5d为高峰期。因此,手术患者术后应根据不同阶段选择食物,术后1-2d进食温凉的流质,以减少咽喉部充血和水肿;术后3-4d改为半流,逐渐过渡到普食。进食时,先在颈托保护下适当抬高床头15°-30°。进流质时借助吸管完成,进食半流、普食时由他人喂食,且避免进食干燥、粗糙的食物,应细嚼慢咽,以防呛咳和窒息。

2.2.6中枢性高热的护理颈椎骨折颈髓损伤患者由于体温调节中枢障碍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常出现高热或持续高热,可导致全身衰竭;本组有11例患者出现高热,当体温超过39℃时首先采取物理降温,头部冰敷,四肢大动脉处50%酒精擦浴、冰敷,足部热敷,调节室温20℃―23℃,同时补充足够水、电解质、氨基酸,补偿高热消耗。2例患者以冰生理盐水灌肠,半小时后观察体温变化。

2.2.7预防尿路感染每日清洁消毒尿道口2次,保持导尿管通畅,注意尿色及量的变化。能自行排尿者,术后48h(镇痛泵作用消失)后拔除导尿管[3]。对不能自行排尿者,从留置尿管就开始夹管训练膀胱功能,并于每次时鼓励病人使用腹压或做下腹部按摩,争取在术后3-5d采用腹部按摩挤压排尿方法代替留置导尿管[4]。

2.3康复训练

术后第1天可指导病人进行四肢肌肉的舒缩运动,第2天行双下肢屈曲、直腿抬高运动,对某些上肢运动受损的病人,卧床时可指导其使用握力圈锻炼上肢肌力,指导家属和病人进行握手、掰手腕等对抗性肌力训练,或对指、握拳、玩健身球等精细动作训练。截瘫病人应帮助其肢体各关节被动活动,置肢体于功能位、舒适位。如病情平稳,术后第3天可在颈围保护下采取半坐卧位,术后3个月内须佩带颈围,定期复查X线,观察内固定有无松动。出院后应避免不良姿势,如颈椎过度扭转,长时间前屈、睡觉时枕头过高、近期长途旅行等,以免影响术后疗效,如有不适应及时复诊。

2.4生活指导

①枕头8-15cm高为宜,枕芯内容物选择荞麦皮、蒲绒、绿豆壳等材料。选择有利于保持脊柱平衡的床铺,如床板上有弹性的席梦思床垫,它可以随脊柱的生理曲线变化起调节作用。②伏案工作应定时改变头部,进行头部前屈、后伸、左右旋转和回环及上肢伸展、扩胸等活动。③保持充足睡眠,心情舒畅,生活规律,避免剌激性食物,避免重体力劳动。

3体会

目前,颈椎前路手术被广泛应用于颈椎疾患的治疗中,因此,做好该类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促进病人疾病的康复尤其重要。通过本组46例病人的观察与护理,我们认为,充分做好术前宣教及准备,精心实施整体护理,严密观察术后病情变化,特别是正确判断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处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高小雁,陈静,孙玉珍,颈椎术后病人使用颈椎枕的效果观察与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1(21):7.

[2]潘纯媚.最新护理技术[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178.

颈椎术后康复训练方法篇5

颈椎病为中老年人常见的骨科疾病,多因颈椎间盘退行性病变、老化及继发性改变,从而压迫颈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脊髓型颈椎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肢体无力、麻木以至行走活动困难,胸腰有束带感,严重者可致四肢瘫痪、大小便功能障碍,给患者的工作、生活、社交等方面带来困难,同时心理也产生不平衡状态。随着人们对健康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化,有关脊髓型颈椎病治疗期间的一般护理已不能达到人们预期的康复需要。我院2002年6月至2006年10月,对脊髓型颈椎病加强了围手术期的康复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我院2002年6月至2006年10月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48例,男31例,女17例;年龄34~74岁,平均54.7岁。病程7个月~15年。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颈痛,肢体的肌力减退和活动障碍。

1.2手术方法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或椎体次全切除加自体髂骨植骨加钢板内固定(oRion钢板或ZepHiR钢板)。

1.3结果本组采用odom′s临床疗效评定,48例中39例得到随访,优良率达80%以上,本组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5例术后发生咽喉疼痛、吞咽困难,3例短暂声音嘶哑,经过对症处理10d内缓解。

2康复护理

2.1心理康复指导心理康复对机体的功能康复有积极的作用,而机体的功能康复为心理康复奠定了基础。脊髓型颈椎病因进行性肢体活动功能障碍和其他症状加重,保守治疗效果不显著,病程长,而且病人对该手术了解甚少,又由于脊柱外科手术的复杂程度较高,危险性较大,病人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反应,对手术的担心和术后恢复期望程度也不尽相同,大多心情紧张、焦虑。我们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如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用病人能理解的语言,耐心向病人介绍该疾病的病因、治疗过程、成功病例以及注意事项,安排好需要的费用,说明发挥自身潜能的重要意义,使患者保持最佳心理状态,达到心理康复与功能康复的充分协调。

2.2术前康复护理

2.2.1术中体位及术后卧位训练a)训练术中卧位:患者仰卧位,肩部垫枕,使颈部呈后伸位并制动,直至能坚持1~2h;b)训练术后卧位:仰卧位时枕不宜过高,侧卧位时头可略抬高,使颈与躯干保持一条直线不向任何方向偏离,并教会其翻身的方法;c)训练卧位大小便,以防术后因不习惯造成尿潴留和便秘。

2.2.2气管食管牵拉训练用一侧手四指将气管食管向非手术切口侧牵拉,另一手协助推移,牵拉要使气管食管过正中线,牵拉的时间每次10~20min,逐渐增加至能耐受20~40min,而且不发生呛咳。一般在术前3~5d开始训练,注意不要过于用劲以免造成喉头水肿、疼痛,同时要禁烟,做好口腔护理,不吃刺激性食物,以防术中呛咳。

2.2.3评估四肢肌力、感觉异常的平面、有无括约肌功能障碍及其他症状,并记录,为术后对比提供依据。

2.3术后康复护理

2.3.1呼吸道康复护理颈椎前路手术中只有将气管、食管牵向切口对侧才能暴露椎体,而长时间受牵拉会造成气管、食管水肿,呼吸道分泌物增加,同时术中对脊髓的刺激也可使脊髓和神经水肿,呼吸肌麻痹以及术后切口疼痛或出血压迫等原因皆可使喉头水肿、痰液堆积、气管受压,随时可导致呼吸阻塞,引起呼吸困难、窒息、甚至死亡。故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护理工作中最关键的一步。a)吸氧。术后立即面罩或鼻塞吸氧,用多功能监护仪监测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待患者全麻完全清醒后鼓励咳嗽排痰,向患者及家属讲清咳痰的重要性,以得到积极配合。b)呼吸功能锻炼。加强营养的同时,协助病人呼吸功能锻炼,指导病人做有效咳嗽,练习腹式呼吸。咳嗽方法:咳嗽时将腹肌收缩,腹壁内缩,一次吸气,连咳三声停止,缩唇时将余气尽量呼尽。腹式呼吸方法:全身肌肉放松,静息呼吸,经鼻吸气,从口呼出,吸呼气要缓、细、均匀。呼气时,可见上腹部鼓起,吸气时内收,而胸廓保持最少活动幅度或不动,每天3次,每次10~15min,熟练后增加次数和时间。这样训练可使肺通气量增加,有助于气体交换,改善全身氧供应情况[1]。c)术中对食管、气管的刺激,使病人常有喉头水肿、吞咽困难,这样进食尤其是老人极易发生误吸,加上喉上神经损伤也是前路手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损伤表现为进食特别是饮水时容易发生呛咳,因此术后应以半流食为主,慢慢吞咽,以防呛咳、窒息[2]。

2.3.2术后特殊体位的护理术后卧床休息,颈部制动,可用颈围护颈,按术前训练的方法指导卧位及翻身。

2.3.3切口引流护理经常巡视、观察创口渗血情况,注意切口周围有无肿胀,一旦发现血肿压迫,立即通知医生拆除颈部缝线,清除血肿。所有患者均放置负压引流,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保持引流通畅。若发现引流液较清澈或为淡红色液体,需高度怀疑脑脊液漏,此时应将切口负压引流改为普通引流,并去枕平卧,观察患者有无头晕、头痛症状,并立即通知当班医生处理[3]。

2.3.4吞咽与进食一般术后6h开始给予半流质饮食,药物应研碎,逐步过度给予普食。对于一过性咽喉痛、吞咽困难者,给予雾化吸入、消炎止痛等处理,予以流食少量多餐或适当的静脉营养支持。

2.3.5大小便护理无括约肌功能障碍者大多能自行排尿,术后尿潴留者,给予持续导尿,便秘者要调节饮食结构,必要时给予缓泻剂。

2.3.6休息与活动若病情稳定,术后24h可在颈托保护下半卧位或坐位,以减少颈部水肿、出血,改善呼吸,有利进食,72h后可下床活动。

2.3.7神经系统评估术后要全面、认真、详细、精确的评估神经系统,严密观察病人四肢感觉及运动情况。观察的方法:a)触摸病人四肢,让病人活动双手双脚,检查其四肢的感觉及运动是否存在;b)留置尿管者,牵拉尿管检查其膀胱是否有感觉。因为任何脊柱外科手术都有可能意外地损伤相应的髓节,造成四肢及膀胱感觉、运动的不同障碍,甚至全部丧失。对术后有排尿障碍的患者,排除因卧床、使用导尿管、麻醉剂引起的因素外,考虑相应的神经损伤,立即报告医生,并做及时处理。

2.3.8预防可预见性并发症a)防止泌尿系统感染结石,鼓励病人多饮水,留置尿管者,保持尿管引流通畅,尿袋低于膀胱区,保持尿道口清洁。b)压疮的预防,卧气垫床,避免皮肤长时间受压,及时处理大小便,保持床单清洁、干燥、平整无碎屑,皮肤清洁干燥。

2.3.9障碍肢体的功能锻炼及护理术后肢体功能锻炼旨在增强肌力,提高活动力,调整活动的协调性,改善全身机体状态。a)评估术后肢体的肌力、感觉运动能力改善情况,根据存在的问题进行护理诊断,制定功能锻炼计划;b)手功能锻炼。脊髓型颈椎病脊髓受压损害后,可造成脊髓病手(指间肌麻痹,致手指并拢及握拳障碍)[4],因此主要锻炼手的捏与握的功能。方法有:(a)拇指对指练习;(b)手握拳然后用力伸指;(c)分指练习外展内收,用手指夹纸;(d)揉转石球或核桃;(e)捏橡皮球或拧毛巾。以上方法每日可练习3~4次,每次20~30min;c)步行锻炼。病情许可可早日下床活动,但须专人看护,活动量以不疲劳为度。

2.4出院康复指导a)术后颈围护颈3个月,防止颈部过度活动;b)继续手功能锻炼,方法同术后,并做四肢、颈部按摩,进一步进行较精确的活动训练,如写字、做针线活、织毛线等;c)保持正确的姿势,伏案时间长,每隔2h活动颈部1次;d)睡眠时枕头高低适宜,颈肩要防止着凉;e)术后颈椎植骨块临床愈合后,开始进行颈部功能锻炼。方法:(a)颈部左右前后旋转,旋转时颈部肌肉必须在紧张的状态下进行,不宜过于松弛[5],每天15~30min;(b)用手掌鱼际肌分别顶住头部前后左右,头手对抗,每次10min,每天3次。

3结

脊髓型颈椎病围手术期的康复护理较一般护理更加广泛,既包括使疾病减轻或痊愈的护理,还包括对患者机体功能的重建护理。本组手术治疗患者术后情况表明,患者的心理康复与躯体康复同样重要。强化训练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体位和手术耐受能力及术后活动能力,积极预防了并发症,提高了生活质量,是康复护理的重要内容。我们认为,康复护理必须贯穿整个围手术期,忽略任何一个环节均可影响其康复效果。

参考文献

[1]郭春燕,陈书勤.颈前路减压围手术期的呼吸指导与护理148例[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2):23.

[2]王惠琴,汪四花,林芬.34例颈椎前路手术早期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10):887889.

[3]苏丽萍,郑文痫,黄孔阳,等.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围手术期护理56例[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2):4142

颈椎术后康复训练方法篇6

摘要:目的:探讨哈达瑜伽锻炼对颈椎病患者颈椎生理弧度的影响。方法:将颈椎生理弧度发生改变的患者64例随机分为4组,哈达瑜伽锻炼的为a组,推拿治疗的为B组,药物治疗的为C组,D组不进行有计划的锻炼和治疗。治疗实验6个月,且再跟踪6个月后分别对受试者进行颈椎生理弧度测定:生理弧度变化采用t检验,组间综合疗效比较采用(2检验。结果:a、B、C、D四组生理弧度在实验后的改变率分别为12.947%、9.919%、8.821%和-0.868%,a组降低明显,与B、C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和C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停止实验6个月后,四组生理弧度增加率分别为0.637%、2.686%、2.909%和0.308%,各组自身停止实验前后进行比较,a组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维持疗效的效应;B组、C组各自比较差异显著(p<0.05),无维持疗效效应;组间综合疗效比较,a组与B、C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B组与C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哈达瑜伽锻炼、推拿治疗和药物治疗均能不同程度地帮助颈椎生理弧度的恢复,哈达瑜伽的作用优于推拿和药物治疗,在停训一段时间后哈达瑜伽能够维持疗效,效果优于推拿与药物治疗。

关键词:哈达瑜伽;颈椎病;大学生;生理弧度

中图分类号:G804.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10-1372-03

influenceofHadaYogaonCollegeStudentsCervicalVertebraSuffers'physiologicalRadian

ZHoUYong,ZHanGYu-chao,CaoRui-hua

(Collegeofphysicaleducation,ShaanxinormalUniversity,Xi'an710062,Shanxi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discusstheinfluenceofHadayogaexerciseoncervicalvertebrasuffers'cervicalvertebraphysiologicalradian.method:64patientsarerandomlydividedinto4groups.theHadayogaexerciseisagroup,themassagetreatmentisBgroup,themedicinetreatmentisC,andDgroupdoesnotcarryonanyplannedexerciseandtreatment.thetreatmenttestslastsfor6months,thenafter6monthstracking,totestthecervicalvertebraphysiologicalradianrespectively.thephysiologicalradianchangeusesthettest,andsynthesizescurativeeffectsarecomparedbetweengroupsbythe(2.Result:the4groupsa,B,C,Dofphysiologicalradiansaftertheexperimentalchangeratearerespectively12.947%,9.919%,8.821%,-0.868%.agroupreducesobviously,andhasallsignificantdifferences(p0.05)betweenBandC.after6monthslaterofthetest,4groupsofphysiologicalradianincrementisrespectively0.637%,2.686%,2.909%,0.308%.itselfofeachgroupiscomparedbeforeandaftertheexperiment,agroup'sdifferencesisn'tremarkable(p>0.05),whichhasthemaintainingcurativeeffect,BandCgroupsareallremarkable(p

Keywords:Hadayoga;cervicalvertebrasickness;collegestudents;physiologicalradian

颈椎病是一种中老年病,在中老年群体中发病率比较高[1~2]。随着电脑的普及,该病越来越多,并且有年轻化的趋势。30岁以下的青年患者约占总患者人数的11.1%左右,并呈增加的趋势[3]。哈达瑜伽是众多瑜伽流派中着重于人体脊柱健康的一支。练习时着眼于人的脊椎、韧带、关节,通过模仿动物的姿态,使人的脊柱保持正常的生理弯曲,让关节和韧带松弛,并使肌肉伸展、经络疏通、促进循环,达到全面改善身体状况的目的。目前,对颈椎病的治疗方法有很多,但运用瑜伽来治疗颈椎病的相关报道还未见到,本研究探讨了哈达瑜伽运动对颈椎生理弧度的影响,旨在为颈椎病患者提供参考。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经过体检筛选,选择生理弧度发生改变的大学生颈椎病患者64例,男36例,女28例。受试者年龄(21.4±3.37)岁,颈椎病(1.9±0.21)a。

1.2研究方法

1.2.1分组将64例受试者按颈椎病年限及男女相当随机分为4组(各16例):a组进行哈达瑜伽锻炼;B组进行推拿治疗;C组运用药物疗法;D组为对照组。

1.2.2实验时间及计划各组实验时间均为6个月。计划实施如下:

a组以哈达瑜伽为主要训练手段。本研究的运动处方主要选择哈达瑜伽的眼镜蛇式、骆驼式、弓式、鱼式、蝗虫式、狗伸展式、简化脊柱式及山式等动作技术。这些动作与脊柱,尤其与颈椎运动密切相关,有助于脊柱健康[4]。每次训练之前做些常规的热身活动。最初一个月学习哈达瑜伽的基本动作和技术,同时进行相应的活动,然后进行有计划地训练:开始进行训练时,不要求动作十分到位,尽力即可。随着练习时间的增长,逐步增加动作幅度,逐渐使动作趋于标准。训练难度及运动强度由小渐大,整个运动训练的量均以身体能适应为原则,以轻度疲劳为限。每次训练45~60min,每周5~7次,基本为早晨训练;

B组以推拿为主要手段。首先用放松手法进行拿、揉、按、推,使病人痉挛解除,疼痛减少,再通过调整颈椎的位置,以达到纠正椎体旋转,恢复颈椎生理曲度,解除小关节的错位等,手法要轻要稳,忌旋转和过重牵拉。3次/周,2周为一疗程[5];

C组主要运用药物治疗。静脉滴注丹参16mL+5%葡萄糖500mg谷维素20mL/次,3次/d,田七片3片/次,3次/d。静滴每日1次,12次为1疗程,平均用药2疗程[5];

D组不进行任何治疗。

1.2.3疗效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设定。治愈:症状消失,无阳性体征,X线示颈椎生理弧度恢复正常,完全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显效:症状基本消失,X线片示颈椎生理曲线明显改善(颈椎角度在训练6个月后变化率大于或等于6.0%,停止训练6个月后增加率小于或等于2.5%),基本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有效:症状减轻,X线片示颈椎生理弧度好转(不计停训后的增加率,凡在训练6个月变化率大于0小于6.0%),基本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但劳累、伏案过久或头前倾时间较长则症状加重,经治疗后可缓解;无效:主要症状及X线片均无好转(凡在训练6个月变化率小于或等于0)。

1.2.4颈椎生理弧度测量实验前在颈椎的X线侧位片上进行生理弧度测量,从第二颈椎后上沿到第四颈椎椎体下缘中点的连线和第七颈椎后下缘与颈椎椎体下缘中点的连线的夹角,得到“颈椎角度”[6]。

1.2.5数据处理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生理弧度改变采用t检验,组间综合疗效比较采用x2检验。

2治疗结果

2.1颈椎生理弧度在6个月实验期前、后及停止治疗6个月后再跟踪测定的结果经6个月的治疗实验,D(参照)组不参加有计划的锻炼和治疗,其生理弧度增加(增加率为0.868%),a、B、C三组颈椎角度均有降低(降低率分别为12.947%、9.919%、8.821%),其中a组与B组、a组与C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停止治疗6个月后,a两组停止治疗前后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B、C组生理弧度增加较多(增加率分别为2.686、2.909%),与自身6个月治疗后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

表1实验前后各组对象颈椎角度(度)的变化(x±s)

2.2组间综合疗效比较按疗效标准对组间疗效进行比较,a组和B、C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表2)。结果表明,哈达瑜伽锻炼的效果相对推拿和药物治疗更明显。

表2训练后各组患者疗效情况比较

3讨论

3.1大学生颈椎病的发病机制

3.1.1慢性劳损目前,高校学生的颈椎病发病率在迅速增加,主要是有很多学生在教室里坐着时习惯于低头弯腰。加上长时间使用计算机,坐姿不正确,使颈椎长时间处于向前屈的劳累状态,颈后肌处于强直状态,违背了颈椎前凸,胸椎后凸的生理曲线,从而导致颈部慢性劳损,使其关节囊、椎间韧带松弛及肌肉张力降低,功能失调,削弱了对颈椎的支撑和保护作用,随之颈椎的生理弧度也发生变化,最终导致颈椎病[7-9]。

3.1.2外伤因素大学生都喜欢参加各种文娱体育活动,在此过程中,如不注意保护自己的颈椎,尤其是突然转颈,或者外界暴力,均会导致颈椎不稳、颈椎间盘突出、局部软组织损伤而产生不同程度的颈部疼痛和神经刺激症状,尤其是受伤后掉以轻心,继续进行剧烈活动或不协调的颈部运动,加剧病情的发展。

综上所述,承重状态下的不良姿势习惯是引起颈椎病的关键因素。对于承重状态下的不良姿势分析:长期坐姿、低头和右手操作鼠标,以及其他一些不正确的坐姿等,使腰、背及颈肩部两侧的肌肉、韧带的张力和骨性结构受力不均,产生脊柱生物力学失衡。脊柱及周围软组织是一个功能整体,颈部应力状态的失衡及骨性结构异常改变是其中的一部分。不能把颈椎病简单的看作是一个独立的疾病,更应重视脊柱的整体应力状态。脊柱的应力状态常常是动态的,随着人的姿势、等行为而变化,在生理范围内的变化,不会给机体造成损伤(因体质差别,生理范围也是因人而异的)。只有在局部受力的大小、方向、时间达到一定程度时,软组织和骨性结构会出现本能地保护性应力代偿,如:软组织张力增加,骨性结构的受力不均,关节突关节移位,椎间盘的损伤,应力集中的部位会产生无菌性炎症、软组织纤维化、骨质增生等病理变化过程[10]。机体应力代偿的目的是维持脊柱的承重稳定性,本能的继续适应工作和生活的需要。慢长的、逐渐的应力代偿过程,机体不会出现明显不适,但会出现结构上的变化和功能相对的丧失及相应的临床症状,这是机体对异常应力整体代偿的一部分代价,大脑往往意识不到代偿后的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有时仍然会按记忆中的本能动作,尽管是在生理范围的各种动作,此时会出现异常结构的应力失代偿,从而诱发病痛等症状的发生[11]。

3.2哈达瑜伽的运动特点本研究的运动处方主要选择哈达瑜伽的眼镜蛇式、骆驼式、弓式、鱼式、蝗虫式、狗伸展式、简化脊柱式及山式等与脊柱,尤其与颈椎运动密切相关的动作技术进行训练。这些动作大多以反弓形势锻炼脊柱,并且主要针对颈椎和胸椎的锻炼。同时结合颈椎前屈、扭转等运动。整个训练均由慢速而充分地拉伸。训练均在能适应的状态下,使其颈椎骨性结构及其软组织得到充分地刺激和锻炼。如眼镜蛇式的做法:1)俯卧,双手贴在身旁,两腿并拢,一侧脸颊着地,全身完全放松;2)转动头部,让前额靠在地面,用面部和颈部肌力慢慢将头部充分翘起;3)发挥背部肌肉的作用,把双肩和躯干逐步抬高,同时慢慢吸气,两手置于双肩之下,两手手指相对。慢慢将上体推起,让背部继续相对充分地上升,感到舒适为度,肚脐尽可能贴紧地面,头向上方和后方拉,手臂推直;4)保持伸展的姿势10~20s,正常地呼吸;5)慢慢呼气,逐渐把躯干放回地面。将头转向一边,全身放松,然后再做下一次。要求翘起头部、背部及抬起躯干时,应先从脊柱顶部第一节脊椎开始翘起,一节接一节地向上翘而升起,还原时,由下至上一节脊椎接一节脊椎地放下,直到胸部回到地面。同时要求在整个动作过程中均要结合意念,以意识带动动作,从而增强其运动效果。

3.3哈达瑜伽对颈椎病的影响哈达瑜伽通过法(身体的操作)、呼吸训练(身心调节)及意识冥想(心理的意念)的引导来达到一个良好状态,它对人体在心理、生理、精神、情感等方面都起到良好的作用。哈达瑜伽注重身心合一,具有减少压力与消除神经紧张、松弛肌肉,增加自主能力与纠正身体姿势以及增进身体机能的作用;能训练和控制人的身体和心情,锻炼人体里的腺体、器官和神经。在脊椎周围有32对神经,这些重要的神经都附着在重要的内脏上,整个中枢都控制着不同的感觉。因此人体的整条脊椎,从尾骨一直向上顺延至头部,都有能量流转,也称为能量中枢,要获得良好的健康状态,该中枢必须要能如水般自由流动。哈达瑜伽的法,通过模仿动物的姿态,所有的动作都围绕着脊椎进行练习,使脊椎周围神经里的淤血消除,从而保证人体经络通畅,使脊椎保持弹性和灵活性,并使脊柱保持正常的生理弯曲,让关节和韧带松弛、肌肉伸展、经络疏通,达到全面改善身体状况的目的。[12]

3.4哈达瑜伽对颈椎生理弧度的康复作用哈达瑜伽和其他多数体育练习的特征不同,它的祛病健身,多体现在通过抻筋拔骨和内在气息的调整,以促进血液的流通,增加肌肉力量及柔韧性,增强预防疾病的能力。它对颈部而言,有前屈、后伸及扭转等拉伸运动,在充分锻炼颈部肌群的同时,通过背部各肌群在各动作方向中的深度静力拉伸,起到牵拉颈椎的作用。即哈达瑜伽运动疗法对本病的主要作用是通过颈部的肌肉锻炼,增强颈部肌肉力量以保持颈椎的稳定性。颈部肌肉锻炼可以解除肌肉痉挛、改善骨性结构、减轻疼痛、防止肌肉萎缩、恢复及增进颈椎的活动功能;防止颈椎关节僵硬,改善颈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的消退。

哈达瑜伽训练后肌力增强,因每一式法都包含有躯干训练,尤其是胸腹及背部肌群的锻炼。法在操作上不像一般肌肉的耐力训练,是用低负荷、高反复次数的操作形式帮助肌肉伸展,改善关节柔韧性有利于整体柔韧性的提高。总之,在同等的训练强度下,法对肌肉力量的增强和关节的柔韧性具有积极的效果。肌肉发展不协调及某特定肌群和关节的柔韧性缺乏会导致不良的身体姿势,而哈达瑜伽法对不良习惯姿势有矫正的效果[13]。哈达瑜伽能够调节和恢复已破坏的颈椎平衡,增大椎间隙和椎间孔,拉开嵌顿的小关节滑囊;缓解因椎间隙和椎间孔变窄、椎间盘突出或小关节功能紊乱所造成的神经根、椎动脉和脊髓受压,促使迂曲的椎动脉变直,增加有效血流量;缓冲椎间盘组织周缘的压力,有利于突出物回纳复位等。从而增加颈椎的活动范围,提高颈部的柔韧性,使颈椎生理弧度达到正常的状态。另有学者认为,哈达瑜珈锻炼通过法使力可以达到每个椎体及椎间盘,从而减轻了椎体、椎间盘所承受的负荷重量,另一方面,持续的力使椎间隙增宽,椎间盘内压下降,有利于纤维组织复位,改变神经根受压,从而缓解症状。这一点和治疗颈椎病的传统方法颈椎牵引法在生物力学原理上极其相似,但瑜伽运动比牵引法更加省时、方便而且可以减轻经济压力,最重要的是瑜伽运动疗法维持疗效的效应更明显。

4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哈达瑜伽锻炼以及推拿、药物治疗对颈椎生理弧度的恢复均有积极作用,而哈达瑜伽疗效优于推拿和药物治疗,并且哈达瑜伽锻炼停训后一段时间内有维持生理弧度的效应,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杨克勤.颈椎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1.

[2]顾根兴.复旦大学教职工颈椎病102例追踪观察[J].中国校医,1999,13(4):277-278.

[3]裴仁和.青年人颈椎病病因及临床特点探讨[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2,10(4):56-58.

[4]张婷.为了生命枢纽的健康请练哈达瑜伽[J].中华养生保健,2003,(7):37.

[5]李小明.颈椎病体疗及其它综合治疗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5,11(4):64.

[6]KatSUSHitSKeSHita,motoaKimURaKamiaKiRaKoRaYaSHi,etal.Relationshipbetweencervicalcurvatureindex(ishihara)andcervicalspineangel(C2-7)[J].JournaloforthopaedicScience,2001(6):223-226.

[7]朱枫华,孙栩.长期伏案工作人员颈椎病患者病率调查[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1993,28(1):37-38.

[8]李新忠,苑庆龄.青年颈椎病的发病及其诊治[J].中医正骨,1996,8(6):15-16.

[9]毛丹凤.颈椎病发病与年龄、职业的关系[J].现代诊断治疗,2003,14(2):104.

[10]宣蛰人.软组织外科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军区出版社,1994:18-28.

[11]王立东,王志义,禹向国.工业设计人员颈椎x射线表现调查[J].中国临床康复,2005,9(18):202-205.

颈椎术后康复训练方法篇7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自我科2013年0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124例颈椎病患者,男65例,女59例,年龄32~65岁,病程有6个月至8年,其中颈型颈椎病5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45例,交感神经型颈椎病27例。本组均经过多种保守治疗无效,颈椎x线、Ct或mRi检查确诊,有一定程度的颈椎间盘突出且无严重的颈脊髓压迫征象。术后随访3~6个月,显效92例,有效2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8%,平均住院5天。

1.2手术方法介绍【2】协助患者取颈仰伸位,皮肤消毒。用1%利多卡因注射液2ml局部浸润麻醉,在c臂x光机下定位引导,左手钝性分离、右手持针,以直径1mm等离子穿刺套管针经内脏鞘与动脉鞘之间刺入纤维环至髓核中央,透视确定位置理想后拔出针芯、置入等离子刀头。经感觉、运动测试无异常后开始消融,时间60s。边消融边缓慢匀速旋动刀头180度,同法反向旋动180度。消融完毕后热凝皱缩治疗,时间60s。结束后拔针,按压针眼5min,敷料覆盖穿刺点,询问患者症状有减轻,术毕。手术全程仅需15~20min。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此类患者术前由于受到疼痛、头晕、肢体麻木等症状的困扰,希望症状能通过手术及时得到缓解,同时又对手术产生恐惧的心理,担心手术的效果【3】。护理人员应当与患者做好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需要,并进行心理疏导。术前向患者介绍:该手术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的微创手术,不开刀;手术耗时短、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恢复快、并发症少、可早期下床活动,生活质量可在短时间内恢复正常;还可请病区内患同种疾病已治愈的患者进行现身说法,使患者树立治疗的信心,消除焦虑、恐惧,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

2.1.2术前训练(1)气管、食管推移训练【3】。为穿刺顺利及防止术中不适应术中推移气管、食管时引起的呛咳等。用食指和中指钝性分离,将胸锁乳突肌和颈动脉鞘向外牵拉、气管和食管向对侧推移过中线,保持30~60s放松,休息30~60s重复。术前3d开始练习,初次2~5min/次,以后逐渐延长到15min/次,3次/d。(2)头颈后伸位训练:为提高特殊手术体位的耐受性,术前指导患者进行头颈后伸位训练。方法:患者取仰卧位,肩胛间区垫薄的软枕,使头呈轻度后仰后伸,然后保持该体位20~30min/次,3次/d,训练1~2d。(3)轴线翻身训练。为防止术后由于不正确的翻身引起并发症的发生,术前1天开始指导患者进行轴线翻身训练,侧卧时注意保持头、颈、肩、躯干纵轴一致,为术后正确翻身做准备。

2.1.3颈托选择消融术后颈椎间盘的稳定性降低,患者需使用颈托固定2~4周。术前根据患者体形选择码数合适的颈托,为术后颈部制动做准备。

2.1.4手术区域常规备皮。

2.1.5戒烟酒及辛辣食物。

2.1.6向病人讲解手术前30分钟需要注射术前针:地西泮5mg,阿托品0.5mg的重要性。如阿托品是抑制唾液分泌的,安定是镇静安神作用。

2.1.7术前认真详细地了解并记录病人的症状,以便术后对比。

2.2术后护理

2.2.1体位护理患者术后取平卧位,暂不戴颈托,保持头部中立位,防止颈部左右移动。若需翻身须按术前训练的轴线翻身法在床上翻身,术后4~6h协助戴颈托,先在床上坐位活动,如无不适再酌情下床活动,下床时要有陪伴,防止跌倒等意外发生。

2.2.2疼痛护理手术过程中或术后可能出现手术部位疼痛及酸、胀、麻木等感觉,详细告知患者一般3-4天即可缓解,主动与患者交流,理解患者的心情,选择如看电视、听音乐等分散注意力,可以较大程度缓解和消除患者的疼痛不适。如术后疼痛程度加剧或疼痛性质改变,可能提示存在其他疾患或者对药物的反应敏感。【4】

2.2.3饮食护理术后6小时可进少量温流质饮食,以避免局部出血及减少咀嚼、吞咽所引的咽部不适感。

2.2.4穿刺针眼处用冰袋冰敷2小时,防止出血和血肿形成。

2.2.5病情观察(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密切注意呼吸情况。若术后出现呼吸困难并伴有颈部增粗,多为颈深部血肿压迫气管致。应立即采取紧急措施,给予局部砂袋压迫、冷敷,使用止血药物。监测颈围、意识变化,同时备好急救物品、药品等,如气管切开包、氧气、吸痰装备等。尤其注意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的改变及发音有无嘶哑,及时发现窒息先兆情况,有无喉返神经的损伤等。根据病情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5】。(2)观察吞咽情况,若患者出现吞咽疼痛、烧灼感,则提示有食管损伤。可指导病人暂禁食或延缓进流食时间。(3)及时了解患者术后颈肩部疼痛、肢体感觉运动障碍、头晕、头痛等症状是否较术前有所改善,以便了解手术的效果。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及时处理。

2.2.6康复指导术后遵医嘱常规应用抗生素1~2d。病人卧床休息6h后即可佩带颈托下床活动,颈托保护2~4周。指导病人下床活动必须佩戴颈托,说明其重要性,不然会使手术前功尽弃。由于颈部有颈托固定,使头部活动不灵活,低头向下看较困难,因此开始下床时一定嘱病人动作要慢,逐步适应,要有人陪同。地面湿滑时尽可能少下地,待慢慢适应后再逐步自己一人行走。术后第l天可能有轻微颈部不适感,少数病人可出现颈部疼痛,应避免活动。可给予适当卧床休息及口服消炎止痛药。

2.2.7出院指导指导患者选择高度、硬度适宜的枕头(如荞麦枕)。术后2周~4周禁止伏案工作,术后1个月~2个月可以伏案工作10分钟~20分钟,休息10分钟~20分钟。术后3个月以后根据自己情况及来院复诊情况进行头部前屈、后伸活动。主要是通过后纵韧带、纤维环及神经根紧张性,进一步促进髓核的回纳。遵医嘱循序渐进增加伏案工作,伏案工作应定时改变头部体位,并注意休息。病情较重者可采取理疗或按摩等促进康复。注意颈肩部保暖,避免风寒湿邪侵袭。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各随访1次。

颈椎术后康复训练方法篇8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7.331

颈椎前路减压手术是颈椎前路减压植骨钛钢板内固定术,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对提高患者肢体感觉、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预防并发症,加速患者康复有重要意义。现介绍如下。

术前护理

心理护理:脊髓型颈椎病一般病程长,保守治疗效果不明显,多采取手术治疗,患者对手术治疗情况缺乏了解,产生焦虑和恐惧心理。故采取以下措施:①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病情、治疗方法及手术必要性、预后情况及注意事项。②与患者家属沟通,得到家庭成员支持,使患者得到心里安慰,提高战胜疾病信心。③带领患者看望已行手术处于康复期的患者,咨询手术治疗效果、康复情况,克服患者对手术的畏惧心理。

生活护理:①一般知识:为患者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保持病房清洁、整齐、安静、通风,术前处置尽量集中进行,避免打扰患者休息。②饮食护理:术前应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食物,对不能经口进食的患者,可采取鼻饲或通过静脉途径补充营养,从而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增强手术耐受力。

术前训练:⑴气管、食管推移训练:具体方法为保持患者舒适,一般患者仰卧,枕头垫于肩下,头后仰,使其颈部肌肉放松,操作者站在患者左侧,用拇指或2~4指在颈外皮下插入右侧胸锁乳突肌内侧缘的内脏鞘和血管神经鞘间,先左右摇摆气管,然后将气管、食管持续向左侧牵拉推移或用另一手协助牵拉,超过中线,时间10~20分/次,3~4次/日;也可患者自己用右手拇指外的手指在颈外皮下插入右侧胸锁乳突肌内侧缘的内脏鞘和血管神经鞘间将气管从右侧推向左侧,推移力度以感到轻度气憋为宜,要求气管超过中线[1]。⑵手势语言训练:由于手术切口近咽喉部位,术后因伤口疼痛而影响语言的沟通,因此术前给予一定的手势训练,可在术后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及需求,以利于减轻其痛苦及医患沟通。⑶训练:为了有利于手术进行,满足术后要求,术前需要练习仰卧位,肩部垫枕,使颈部呈后伸拉并制动,以坚持约2~3小时为宜,侧卧位时枕与肩宽同高,使颈部与躯干保持一直线。教会患者翻身的方法,翻身时要注意保持头颈部与躯干同时运动,以避免术后因卧位不适应而造成颈部过屈或过伸,造成植骨块的破碎及脱落等。⑷呼吸功能训练:①指导患者有效的咳嗽、排痰:嘱患者进行深呼吸,在呼气末咳嗽重复数次。②劝导吸烟的患者及陪护家属戒烟,嘱患者多饮水。③练习用力吸气后再缓慢吐出,以增加潮气量,减少肺泡无效腔。⑸生活习惯训练:①指导患者训练在床上大小便。②训练床上进食,预防术后床上进食时出现的呛咳现象。

术前常规准备:①术前1天常规皮肤准备,需植骨者供骨区也应做好相应的皮肤准备。②术前晚8时及术日晨7时给予清洁灌肠。③术晨测量生命体。④遵医嘱准时给予术前用药。⑤手术前嘱患者排净尿液,根据手术需要,留置尿管并妥善固定,床边备吸氧、吸痰、气管切开包等装置。

术后护理

护理:患者术后返回病房应保持脊柱水平位搬动,免枕平卧于硬板床上,颈部制动,用沙袋固定于颈部两侧,预防颈部过度移动,肩下垫一薄枕,使下颌抬起,防止颈前受压;侧卧位时注意将颈部垫起与脊柱保持同一水平,避免颈部屈伸、扭曲。变换时,由2~3名护士协助,采用“轴型滚动式”翻身法。

生命体征观察:回病房后立即心电监护,持续吸氧2~3L/分,并观察呼吸频率及心律、血压的变化,注意观察有无睡眠性窒息,尤其夜间要警惕呼吸停止或昏睡发生,睡眠过深时应唤醒。

呼吸道护理:术后患者自感吞咽困难,无力不敢咳嗽,鼓励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排痰,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注意观察呼吸频率、节律及强弱,若出现呼吸困难、张口呼吸、紫绀等症状,应考虑有颈部血肿形成,行气管切开或手术准备,以防窒息。

切口护理:观察切口有无活动性出血,颈部有无肿胀及伤口引流情况,如术后24小时内更换2次敷料仍有渗血,提示可能有活动出血,及时给予处理,少量出血以切口沙袋压迫止血,大量出血需行手术止血,以防形成血肿压迫气管。观察切口有无感染迹象,除按时更换切口敷料外,每4小时测量体温1次,观察体温变化,如有术后高热或术后1周无其他原因的低热或高热,都应疑为感染所致给予处理。

饮食护理:一般术后8小时即可进食水,术后第2天给冷流质饮食,冷饮可减少喉头水肿和充血,进食少者可静脉补充营养,逐渐改为半流质饮食、普食,进食后观察有无腹胀。

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①植骨块脱落:颈椎前路手术最常见的并发症为植骨块碎裂、前移、脱落,多发生在术后5~7天,翻身或搬动患者时必须使头、颈和躯体在同一水平,避免颈部屈曲。预防感冒,以防咳嗽或打喷嚏导致的颈部急剧改变而引起的置骨块脱落。术后2~3天即可戴颈托下床,多节植骨内固定适当延长起床时间,一般5~7天[2]。②脑脊液瘘:切口敷料有大量无色或浅红色液渗出,术后引流多而且清亮着,提示有脑脊液瘘,应采取颈部制动和切口局部适度加压,取头低脚高位,加强抗炎治疗,预防感染。③预防压疮、肺部及泌尿系感染:术后需卧床>3周,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压疮、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及血栓性静脉炎等并发症。勤观察、勤按摩、定时更换。

康复功能锻炼:术后第1天指导患者进行四肢肌肉的舒缩活动,第2天行双下肢屈曲、直腿抬高运动。对上肢运动受损的患者,指导其使用握力圈锻炼上肢肌力,指导家属与其进行握手、掰手腕等对抗性肌力训练,或对指、握拳的训练。

出院康复指导:①继续颈托保护3个月,避免颈部屈伸和旋转活动。②在颈托的保护下,继续加强四肢主动功能锻炼及精细动作锻炼,如写字、穿针等。③术后3个月拍X线片复查,如示植骨椎间隙已完全融合,即可进行颈部功能锻炼,开始做颈部屈伸,左右旋转活动要循序渐进,若出现不适应暂时停止。④应加强营养,饮食上应多进高营养、高钙食物促进骨质生长。

颈椎前路植骨融合术已被广泛用于颈椎骨折脱位、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中,因此做好该类患者围术期的综合护理,不仅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而且可使患者及其家属更加明确手术及术后康复训练的意义对促进患者疾病康复尤其重要。

参考文献

颈椎术后康复训练方法篇9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35例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的颈椎病患者中,男,26例,女9例。年龄38~68岁,病程6个月~11年。发生C5~6,19例;C4~5,10例;C6~7,7例。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颈痛,肢体活动障碍,均行手术治疗。

1.2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3年。34例患者得到随访,1例发生车祸身亡。3个月平片示植骨区部分骨性融合,6个月平片示骨性融合。患者术后生活及功能改率95%。35例术后无血管并发症,无植骨块脱出及颈椎假关节形成等并发症。

2术前护理

2.1心理护理颈椎病患者多有神经根压迫症状,如上肢、肩部、手部疼痛、麻木,活动不灵活等症状,并时轻时重,病程多数较长,患者心里多烦闷。决定手术后又怕手术失败,肢体丧失功能,甚至截瘫。又担心麻醉意外,多表现出焦虑、恐惧、不安。护理人员应态度和蔼、热情,对患者的疑惑耐心解答。根据患者受教育程度给予病情介绍,简单讲解手术过程。术前安排麻醉访视,减轻患者对麻醉的恐惧。在患者面前树立主刀医生的威信,给患者安全感,还可以让术后康复的患者与患者交流,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消除其焦虑、恐惧情绪,使其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手术[2]。

2.2饮食护理患者如无其他合并症,应给予清淡,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饮食,多饮水,保持术前良好的身体状态。

2.3气管、食管推移训练经前路手术中要将气管、食管牵向一侧,来暴露颈椎的前面,为避免手术中牵拉损伤,减轻术后患者咽喉部及食管不适症状,一般在术前1w向患者解释气管、食管推移训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护士指导患者用一手的四指,拇指除外,以指腹置颈中线或稍右并轻轻将皮肤向后推开,然后抵住气管、食管,向左侧牵拉,将气管牵过或推过颈中线[3]。坚持5~10min。推移时间由短到长,注意不要用力过大,以免引起喉头水肿及损伤颈部皮肤。

2.4呼吸功能训练颈椎病患者以中老年人居多,长期卧床易并发肺部感染,术后鼓励和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咳嗽和咳痰。每天定时数次,深呼吸运动,以扩张肺和增加肺活量[4]。

2.5训练教给患者及家属翻身的方法和技巧。平卧时,头颈部保持为一条直线,侧卧时头与肩同高,可在头部加枕垫使头部后伸,增加舒适感,前路手术患者维持颈部稍前屈位置,翻身时采取轴式翻身,避免扭曲,防植骨块脱落。

2.6术前常规准备术前1d配同型血,术中备用,术前12h禁食4h禁饮,男性术前剃光头发,女性术前戴一次性手术帽,清洁手术部位。术前晚上,保证充分休息。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剂。术晨留置尿管,预防性抗生素,术前30min应用。为患者带上颈托,给患者做最后的鼓励,送患者去手术室。

3术后护理

3.1护理患者回病房后采用7人搬运法,患者左右侧各站3人,医务人员1人在患者头侧,一起用力,保持患者头、颈、胸在一直线,托起患者轻放到病床上,颈部正中位,在颈后垫一毛巾,颈左右侧各放一沙袋,稳定头部。

3.2密切观察病情床边备好监护仪,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包至术后1w,术后患者持续心电监护,维持氧饱和度在90%以上,持续吸氧,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除密切观察呼吸频率节律变化外还应观察患者的意识情况,防老年人发生脑梗等情况。观察颈部有无肿胀,敷料有无渗血,告知家属敷料渗血多及时告知医护人员,患者出现声嘶,呼吸不畅吞咽困难,也要及时汇报医生处理。术后患者四肢感觉及运动障碍并加重,应注意排除术后硬膜外血肿压迫脊髓[5],立即报告医生。

3.3肺部并发症预防术后6h让患者多饮水,鼓励患者进行有效咳嗽有痰者吐出,2h/d1次深呼吸运动,以扩张肺和增加肺活量。在冬季有慢性支气管炎老人或痰液粘稠者,予以雾化吸入。

3.4泌尿系感染的预防术后清淡流质半流质饮食,多摄入水量,保持外阴清洁,术后48h用颈托保护,鼓励患者下床活动。对于留置导尿者,保持尿管引流通畅,加强尿道口和导尿管护理,术后意识清醒可以自主排尿者尽早拨除尿管。

3.5呼吸的观察患者气管在术中受到牵拉,脊髓刺激全麻插管影响及术后血肿等因素,可使喉头水肿和气管分泌物增加,手术结束,拨出导管,地米10mg静推,以减轻水肿,术后吸氧,密切观察呼吸道通畅情况,及时吸痰及雾化治疗。术中应用激素治疗,减轻手术部位充血、水肿,防止脊髓受压,同时也可减轻喉部水肿。

4康复训练及出院指导

术后早期的康复,锻炼可以提高患者早期康复能力,减少术后多种并发症的发生。①术后24h内可指导患者在颈托的保护下坐起及离床活动,告知患者发现伤口出血及呼吸压迫及时告知医务人员,并使患者尽量减少头颈部活动次数及告知患者在咳嗽,打喷嚏时用手轻按颈前部;②术后麻醉清醒病情允许就可指导患者做拇指对指,伸指,握拳等训练,100次/d,指导患者双手做捏橡皮球,健身球或毛巾的练习,保证颈部及脊椎正常的正常弯曲,避免颈部长期悬空,屈曲或仰伸,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保持颈部平直,定时改变姿势,进行颈部及上肢活动,使颈部及肩部肌放松,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定期来院复查X线,随访植骨融合情况。

5小结

颈椎前路手术难度较大,良好的有针对性的围手术期护理是保证手术效果和促进患者康复的有力手段。

参考文献:

[1]王爱兰,史琳,等.颈椎前路手术的围术期护理路径研究[J].临床医学,2010,10(19).

[2]赵金苓,王苟玫,葛智勇,等.颈椎前路手术围手术期呼吸道并发症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5):441-442.

[3]邓艳,王贵清,杨月楼,等.术前气管食管推移训练对颈椎病前路手术的影响[J].岭南现代临床外科,2010,8(10):305-306.

[4]曹伟新,李乐之.颈肩痛和腰腿痛患者的护理[m].外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出版社,3006:8.

[5]Boelderlaa,DaniauxH,Kathreina,etal.Dangerofdanmagingthemedialbranchesoftheposteriorramiofspinalnervesduringadorsomedianapproachtothespine[J].Clinicalanatomy,2002,15(2):77-81.

颈椎术后康复训练方法篇10

脊髓型颈椎病是颈椎间盘退变及继发椎间关节退变使其周围组织受累,导致颈髓受压而出现临床症状的一种颈椎病。该病临床常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颈椎内固定技术的发展,早期通过手术解除脊髓的受压状态已成为外科治疗中的主要手段[1]。当颈髓前后均有受压时,需行前后路联合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我院自2007年2月—2008年2月采用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30例,近期随访效果满意。现就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30例,男22例,女8例;年龄45~78岁,平均60岁;病程2个月~3年,平均7个月。20例为C5/C6椎间盘突出,10例为C4/C5、C5/C6椎间盘突出。所有病人均有后方黄韧带硬化或肥厚压迫脊髓。临床表现为椎体束体征明显,并伴有明显感觉异常。所有病例术前均行X线正侧双斜位片及动力位过伸过屈位片、颈椎mRi等检查,诊断明确。

1.2手术方法手术均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进行。患者先取俯卧位行后路手术,取颈后正中纵切口,显露病变颈椎节段两侧椎板及侧块后,行颈椎侧块钉棒内固定和单开门后路减压和植骨术,切口内留置引流管。后路手术结束后改为仰卧位,取右胸锁乳突肌内侧缘切口,自血管鞘和内脏鞘之间进入,暴露前纵韧带,C臂X线机透视确定减压间隙。撑开椎间隙行椎间盘切除和(或)椎体次全切除,取自体或异体骨块植骨,前路自锁钢板固定,切口内留置引流条。

2围手术期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风险因素评估重症脊髓型颈椎病的老年患者常伴有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和慢性感染等,因此,术前的危险因素评估对手术安全尤为重要。我科常规在术前对患者进行心、肺、脑及肝、肾功能评估,必要时请相关科室进行会诊和治疗,确保手术安全。

2.1.2心理护理针对多数患者对颈椎手术效果和预后持怀疑态度,并易产生焦虑、紧张和恐惧情绪这一特点,我们将行颈椎手术的患者安排在同一病房,便于患者间彼此交流心得,了解手术效果、术后治疗、护理和康复过程,并结合护理人员的心理疏导,增强患者的信心,使其身心处于最佳状态。

2.1.3呼吸训练常规进行吹水泡或气球等呼吸肌锻炼,并进行有效咳痰练习。先深呼吸,然后连续小声咳嗽,将痰液咳至气管口,再用力咳嗽,将痰液咳出。

2.1.4其他常规准备皮肤准备,床上大、小便训练。

2.2术后护理

2.2.1生命体征的观察颈椎手术死亡病例以术后24h多见[2]。手术切口内出血和喉头水肿引起的窒息是其主要原因,术后应严密监测血压、脉搏,尤其对呼吸的观察更重要。常规进行血氧饱和度监测,常规床旁备气管切开包和拆线包,随时作好气管切开和拆线清理血肿的准备。一旦出现呼吸困难,及时报告医生,并做好各项抢救准备。本组病例术后无1例发生呼吸异常。

2.2.2切口引流的观察颈椎后路手术术中出血较多,术后切口常规留置引流管。我科常规应用直径8mm的引流管,因引流管管径较粗,术后未出现引流管折曲、凝血块堵塞和引流不畅等情况。

2.23体位护理搬运患者时注意保持颈部中立位,忌扭转、过屈或过伸。术后常规颈围制动以达到减少出血和防止骨块和内固定系统松脱的目的。术后每2h轴位翻身1次,翻身时保持头部与身体一致同时翻动,避免扭曲,翻身时注意观察患者有无面色青紫、口唇发绀、心慌胸闷、四肢麻木等表现。如果发现异常,立即将患者平卧位,并测量生命体征,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翻身时按摩受压部位,避免褥疮发生。

2.2.4饮食护理术后12h禁食,12h后进冷流质饮食,以免引起切口处出血。进食前先试饮少量凉开水,确认无呛咳表现后方可进食。

2.2.5呼吸道护理为预防呼吸道感染,术后常规给予雾化吸入、机械排痰和自主咳嗽等治疗。同时注意保暖,预防感冒。

2.2.6肢体康复护理术后再次评估并详细记录患者的神经功能,比较手术前后肢体肌力、感觉平面的恢复情况,制定个体化的功能康复计划。向患者说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保持各关节于功能位,避免关节挛缩;积极进行肌肉的主被动收缩训练,促进肌力的恢复。术后24h开始肢体按摩及关节被动训练,术后72h戴颈围床边坐起或下地行走。

2.2.7排尿护理留置尿管持续开放3天,3天后尿管夹闭,每4~6h放尿1次。夹闭尿管时开始进行膀胱反射训练,每次放尿时行“扳机点”训练。当患者尿管周围有尿液流出,提示已建立反射性排尿功能,可拔尿管,改用接尿器,尽量减少留置尿管时间,预防泌尿系感染[3]。

2.3出院指导患者术后颈围固定3个月,避免颈部旋转和过伸、过屈活动。定期来院复查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和颈椎X线片。继续进行功能康复训练,同时避免发生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和褥疮等并发症。

3结果

本组病例30例患者经过以上手术治疗和护理,无1例出现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均取得成功,疗效满意。

4结论

脊髓型重症颈椎病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具有难度大,手术时间长,风险大等特点。要取得良好的疗效,关键在于医生对手术适应证的把握、正确的术前评估和娴熟的手术技术;而围手术期的护理配合是取得良好疗效的根本保障,特别是术前的呼吸训练,术后的生命体征观察、呼吸道管理、泌尿系护理和肢体功能锻炼,对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家顺,贾连顺.当代颈椎外科学.上海: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1997,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