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高中化学实验全总结十篇高中化学实验全总结十篇

高中化学实验全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40:48

高中化学实验全总结篇1

一、实验微型化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深入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实验微型化,由于其具有很多的优势,在当前形势下,实验微型化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深入分析实验微型化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当今全球都重视环境保护,如何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已经越来越重要,以往的化学实验由于用量较大,因而极易对环境造成污染。而实验微型化是用最少的剂量达到最好的效果,因而能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特别是通过实验微型化,还能加强对学生的环保教育,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更加重视环境保护,这一点也是实验微型化的重要作用。二是有利于提高实验效率。实验微型化是将以往的传统实验进行缩小,特别是在使用剂量相对较少,这样就能够使实验的时间大缩短,使实验结果很快出来,具有操作方便、时间快捷等重要的优势。这有赖于化学实验仪器的“微型化”,能够比传统实验试剂的数量以及种类都不断的减少,甚至比常规实践少几千倍,这就使反应的时间大大缩短,可以实现边讲课、边实验,教学效果也会得到提升。三是有利于调动学生兴趣。众所周知,对于化学教学来说,实验是其重要的基础,这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而且也有利于让学生参与到实验当中,进而能够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升。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方法,由于化学实验比较复杂,而且实验过程也比较繁琐,学生很难参与其中。而实验微型化则具有操作简单的特点,这就使得学生能够参与其中,不仅能够让学生自己实验,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四是有利于确保实验安全。由于化学实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不仅毒性十分大,而且也容易出现爆炸,如何确保化学教学中的实验教学安全显得十分重要。在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当中,经常会出现安全问题,因而实验教学的数量相对较少。而通过实验微型化,不仅试剂量小,而且操作相对简单,这就使得实验的安全性更高,进而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实验中来,这一点也是实验微型化的重要作用。

二、实验微型化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实验微型化是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模式,这种模式具有诸多作用,因而应当作为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模式。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高度重视实验微型化教学应用。广大高中化学教师要对实验微型化有深刻的认识,特别是要对其作用有更加深入了解,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将实验微型化作为实验教学的重要模式,要在可能情况下,更多的应用实验微型化。对于高中学校来说,也要给予重视,既要购置必要的微型化实验设置,同时还要加大投入力度,并引导化学教师推动实验微型化。二是探索更多实验微型化教学方法。要想使实验微型化得到更有效应用,广大高中化学教师在运用实验微型化方面,一定要积极推动实验方法创新,除了要更多的应用现有的微型化实验设备之外,还要积极探索有效的应用模式,比如对于一些危险性较小、危害性较小的化学实验,可以动手做一些简单的设备,并引导学生做一些实验,这样能够使实验微型化取得实效。三是加强实验微型化教学实践总结。教师在开展微型化实验的过程中,应当不断的进行总结,通过总结,能够使实验微型化效果不断增强。比如对于微型化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要进行深入的总结,并分析产生的原因,提出改进的措施,在以后的微型化实验过程中要认真加以注意。

总之,教师要不断的进行总结,既要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又要总结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这样能够形成良性循环,使微型化实验质量和水平不断得到提高。综上所述,实验教学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当前高度重视绿色、环保、安全等方方面面的形势下,实验微型化教学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实验微型化的作用也越来越显著,主要是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有利于提高实验效率、有利于调动学生兴趣、有利于确保实验安全。这就需要广大高中化学教师要对实验微型化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重点要在高度重视实验微型化教学应用、探索更多实验微型化教学方法、加强实验微型化教学实践总结等方面下功夫,使实验微型化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作者:杨晓昇单位:庄浪县第二中学

[参考文献]

[1]刘晶晶.微型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研究及应用[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6(03).

高中化学实验全总结篇2

实验考核是实验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既是教学的指挥棒,也是促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今后的实验教学将以开展基于项目的学习、体验性学习、自主学习和研究型学习的实验项目为主,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为了客观合理地反映学生的实验学习效果,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适应21世纪科学发展,具有创新精神、综合素质高、知识面广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达到优化实验教学的目的,构建以质量和创新为导向的考核评价机制,与学校多元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验考核体系已成为实验教学改革的重点[1-3]。

1基础化学实验课考核模式现状

1.1国内高校基础化学实验考核体系的现状实验是化学学科及以化学学科为基础的其他相关学科的基础,它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与科学技术发展相适应的综合能力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10年来,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是中国高校教学改革中最活跃的领域之一,涌现出一批代表了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发展方向、具有推广价值的教学研究成果。其主要表现在:注重反映时代特点和由科研转化的教学内容;推进实验室体制改革,促进教学资源共享;建立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教学体系;构建分层次、多元化、创造性的教学模式;打破传统的各学科独立的课程体系;建立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评价体系;形成开放式的教学运行模式等。这些改革在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上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实验课的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标准直接影响实验的教与学,实验考核体系的改革与学生对实验的学习兴趣密切相关。传统上国内众多高校的实验考核方法以期末考试为主,只注重“考试结果”,没有过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主要依据实验报告结果给定实验成绩,只要实验报告写得好就可获得高分,使部分学生不注重实验技能的培养与提高,只关心实验报告的书写,甚至于部分学生存在抄袭报告以及修改原始数据的行为,这对学生正确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创新精神和科学素养等,都是不利的。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源于原有的实验考核体系模式存在缺陷,不能公正、全面地衡量学生的综合能力,影响了学生对实验的兴趣、主动参与及研究实验的积极性[4-6]。

1.2我校基础化学实验考核体系的现状2005年以前,大连民族学院实验中心设立的实验项目大多以验证性的基本操作为主,目的是以实验验证课堂理论,这样的教学方式造成学生思维僵化,动手、动脑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不强的后果,没有达到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2005年以后,实验中心开始注重实验教学体系建构与管理模式探索,逐步加大了实验课的学时,适当减少验证性实验项目的比重,增加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的比重。到目前为止,实验教学中心已初步完成了实验教学课程体系改革,开设出实验整合课程,即将无机与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实验中的部分实验项目进行了重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有更多的动手、动脑机会。将一些经典的、单一的验证性实验项目通过增加内容变成能锻炼学生多种能力的综合性实验,实验教学效果较好。但总体看,目前的实验课程体系仍不够成熟和完善,还存在教学模式单一,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仍显不足等问题,仍需进一步深入扩大研究和实践,继续加大课程之间、各个学科间的联系,进一步加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的比例,进一步强化工科民族院校基础实验课的整体观念,使实验教学形式和实验考核形式更为灵活、个性化和多元化。实验中心原有的考核模式为实践加理论的考核方法,考核时以平时表现为重点。实验总成绩按百分制计,平时成绩占50%(主要包括预习报告、出勤率、实验态度、基本操作的规范性和熟练程度、实验结果的准确度等),实验报告占30%,操作考试占20%。在这个考核体系中,没有涉及能充分体现学生具有实验探究和创新能力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内容,没能真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实验、钻研实验的兴趣。因此,逐步完善基础化学实验考核方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实验、研究实验的积极性,与学校多元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相配套,提高工科民族院校办学水平,是今后一段时期内化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实验教学改革的重点。

2新型实验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

基础化学实验成绩的考核,应该全面、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理论知识水平、学习态度、实践能力、综合表述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其中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尤为重要。因此,严格实验考核,建立一套完整的、科学的、合理的和定量的基础化学实验成绩评价体系非常重要[7-11]。化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在新的实验考核体系中实行了综合评价体系,即对学生实验操作的各个环节、实验预习、实验操作、实验记录、实验结果、实验报告、实验态度都给出了相应的评分细则,记入平时成绩,规定平时成绩占总实验成绩的50%;另外,还要进行实验操作考试,占总实验成绩的20%;在完成操作考试后,以抽签的方式,抽查与实验相关的理论3~4题进行笔答或口答,理论成绩也占总实验成绩的20%;最后,还要考核学生完成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能力,这部分占总实验成绩的10%。一般来说,学生在开始进行一门实验课时,实验指导教师会给出3~4个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题目,让学生自己选择,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准备(可以2人一组),在实验课结束后的2周内完成实验。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完成实验的质量,给出合理的成绩。

2.1细化平时成绩平时成绩占实验总成绩的50%,包括实验预习、实验操作、实验记录、实验结果、实验态度和实验报告等评价指标,主要体现学生对化学原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实验操作的技能、水平,实验结果的准确度及对实验结果分析讨论的深度和广度等。每次实验都要结合以上几方面客观地给出一个成绩,实验结束后汇总得出平时成绩。(1)实验预习。要求认真预习并写出预习报告,明确实验目的、原理、步骤和关键点,课上通过提问和检查预习报告来了解学生对实验的预习情况。一般情况下,充分预习的学生能正确回答出指导教师提出的问题,明确实验原理在实验步骤中的具体运用,能准确抓住实验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并在实验时能基本做到脱离实验指导书完成实验。(2)实验操作。主要考查学生操作是否规范,即学生能否正确、规范地使用各种仪器,包括实验装置的安装、实验器材和试剂的取用、实验现象的观察,以及实验数据的读取、正确记录与处理等。(3)实验记录。要求学生准确、真实地将实验中的现象、数据、结果记录下来,实验记录要清晰、完整、规范、具有科学性,通过实验记录可以考查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4)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是学生实验能力和水平的真实反映,每次实验后均要求学生给出完整的实验记录和实验结果,由指导教师检查签字确认,这样可杜绝个别学生随意更改,甚至捏造实验数据的现象,同样有助于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5)实验态度。考查学生出勤率和学生做实验的科学态度。实验过程中是否具有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包括仪器使用后的复位、实验台面及地面的卫生状况,是否注意自身及同组同学的安全及做实验时的主动性和协作精神等。(6)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按时上交实验报告,在批改实验报告时,要看学生是否根据实验记录,如实、清晰、科学地写出实验报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对实验结果的讨论是否科学、准确、有条理性和独特见解。实验报告能直接反映出学生对具体问题的观察、分析和归纳总结能力,也能反映出学生对实验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的掌握程度。一份高质量的实验报告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巩固知识,对学生将来总结研究资料、撰写论文是非常有益的训练。

2.2灵活多样的操作考核根据实验的具体内容,每个实验室设计出20~30个基本操作单元,如称量、溶液配制、过滤、抽滤、移液、定容、滴定、标定、纸层析、酸度计校正、电导率仪的校正、分光光度计操作、熔点测定、沸点测定、回流、常压蒸馏、减压蒸馏、水蒸气蒸馏、液体的干燥、重结晶、萃取、柱层析、薄层层析、折光率测定、旋光度测定、恒温槽调节等,这些均在现场进行,每个操作单元都定出时间,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若操作不规范或超出时间,则酌情扣分。所有题目均在实验考核一个月前公布,学生可以全面准备。考核时采用学生现场抽签的形式进行,5~8个学生为一组,教师可以全面观察考核。在操作考试中适当地结合口试,即教师随机提问,问题包括基本操作和实验装置方面的理论性和技术性问题以及一些名词术语和实验安全注意事项等。基本操作考核能有效地促使学生自觉学习,对学生全面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很有帮助。

2.3全面考核理论知识基础化学实验课程中,基本操作固然重要,但实验理论同样不能忽视,因此在课程完成之后,还进行综合理论考试,考试内容包括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实验步骤、实验技能、实验现象、实验结果、数据处理、分析讨论及化学实验室的基本知识等。基本实验理论知识的考核对学生将分散的实验知识有机地系统化、深刻化及培养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十分重要。如果同时将实验内容稍作一些拓展,对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实验内容和相关理论知识、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能力等更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2.4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在实验总成绩中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内容是实验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这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也会促进理论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按照实验中心提供的实验项目,自主选题或自行设计实验题目,经过申请登记,利用实验结束后2周内的课余时间在开放实验室完成。该部分主要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原理、方法、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实验方案设计、文献查阅、实验准备、仪器调试、实验过程、数据处理、报告(论文)编写等多方面综合考核后由指导教师给出成绩。如在[Cu(nH3)4]So4配合物的制备及组成分析、以煤矸石为原料制备分子筛及未知有机化合物的鉴定等实验中,通过学生提交的实验设计方案和实验过程、数据处理及报告书写等,可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考核内容,能充分调动起学生主动参与实验、研究实验的积极性,对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高中化学实验全总结篇3

   每年的高考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随着2011年高考的落幕,全国各种模式的高考试题也浮出水面,高考化学试题严格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大纲》编写,坚持了“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人才,有利于中学素质教育”的命题思想,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导向作用,稳中有变,变中有新,新中有活,以能力立意。试题特点鲜明地体现了在新课改背景下的以能力测试为主,重在考查学生活学活用知识,全面考查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学科思想和方法。着重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预计2012年的高考题目仍然会延续这种命题趋势。同学们应该在老师的引导下夯实基础,养成对化学总体思考的能力,加强对图像题(如化学平衡图像题)、化学计算类应用试题以及化学实验流程题的复习,提高化学总复习的效率。

   在分析化学复习策略之前,先看看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全国卷)试卷化学试题特点。

   我们可以看到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全国卷)化学试卷总体表现出这些特征:1.密切联系教材,紧扣考试大纲。2.强化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重视能力考查。2011年化学试题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重视基础知识,试题涵盖知识面广,涉及基础知识多,如化学平衡、电离平衡、电解、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物质结构、离子共存、物质的量、离子方程式等。总之,2011年化学试题在保证不超纲的前提下,重视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3.重视实验考查,突出化学特色。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人们对科学规律的发现是通过对自然现象的反复观察、探究和验证逐步完成的。实验是学习化学、体验化学和探究化学过程的重要途径,实验能力是考生将来从事科学研究的基础,因此,实验是化学的灵魂,化学离不开实验,在历年的高考化学试题中对实验都给予了高度重视。4.突出主干知识,关注社会热点。主干知识反映了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是学科的核心内容。2011年化学试题更加重视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化学基本概念、重要的化学反应、离子反应与离子方程式、原子结构知识、元素周期表的应用、平衡移动原理、电解原理、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和制法、化学实验操作、氧化还原反应、化学计算等,几乎都涉及了。5.重视方法考查,降低数学要求。

   化学试题在突出综合应用知识和能力考查的同时,强调了对化学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的考查,对信息加工能力、科学探究能力、推理能力、实践能力等都有所考查。

   高考总复习的特点是它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紧迫的时效性,要达到复习高效,它需要复习者在全面中有重点,在规范中讲策略,在强化中讲效益。为此,结合笔者多年的一线教学实践经验谈谈化学总复习中应重点抓好的几个问题,以此引领高三备考的各位学子顺利有序高效地搞好化学总复习。

高中化学实验全总结篇4

【关键词】室间质量评价;常规化学;变异指数得分;变异指数移动总均值

【中图分类号】R11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1)07-0309-02

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工作是提高检验质量的一种有效途径,已发展成为实验室现代科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室内质量控制(iQC)及参加室间质量评价活动是降低不精密度和提高仪器的准确度的重要措施[1]。常规生化检验在临床医学检验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其测定结果是否具有临床满意的精密度和准确度直接反映临床实验室的全面质量管理的水平。我科自2008年建院以来参加卫生部临检中心的eQa活动已有3年,为了提高生化检验质量,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对2008~2010年参加的卫生部临检中心的常规化学eQa成绩进行了回顾分析,采用ViS和omRViS做为分析指标。

1材料及方法

1.1样品

室间质评血清由卫生部临检中心统一发放,按要求在规定时间内随临床标本一起测定。室内质控品由RanDoX公司提供水平2、水平3。校准品钾(K)、钠(na)、氯(Cl)由SiemenS提供,其余项目由Daisys提供。

1.2仪器

SiemenSaDVia2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1.3试剂

K、na、Cl由SiemenS提供,白蛋白(a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乳酸脱氢酶(LDH)、葡萄糖(GLU)、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钙(Ca)、镁(mg)、肌酸激酶(CK)、α羟丁酸脱氢酶(HBDH)、淀粉酶(amS)由Daisys提供,总蛋白(tp)、尿素(Urea)、尿酸(Ua)、肌酐(Cr)、磷(p)、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由上海华臣提供。

1.4评价方式和标准

采用卫生部临检中心统一常规化学室间质评ViS计算公式。评价标准:ViS<80为优秀,ViS<150为合格,ViS>150为不合格[1]。

1.5方法

用excel2003将2008~2010年参加卫生部临检中心共9次eQa成绩按ViS进行统计。

2结果

2.1我科连续参加3年卫生部常规生化eQa活动共24个项目9次,在eQa回报成绩中有20个项目提供了ViS值。从表1可见,成绩均为优秀,年平均ViS均在80以下且逐年下降,其中以K、na、Cl和Urea四项的ViS下降最明显。三年内优秀率均在80%以上。

2.2从表2可见,参加的9次卫生部常规生化eQa活动中,从2008年第3次开始计算omRViS,omRViS从56到32有逐次下降的趋势。

表12008~2010年卫生部eQa常规生化ViS汇总表

注:YViS为年平均ViS.

表22008~2010年卫生部eQa常规生化每次平均ViS及omRViS

注:omRViS是从2008年第三次开始进行计算,故2008年第1、2次没有结果。

3讨论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临床化学实验室检测手段也由最初的手工操作为主发展到今天的以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操作为主。室间质评物的分析也由最初的单独测定发展到现在随病人标本一起测定为主。对eQa回报结果的认识也由单一的只看回报成绩发展为今天的全面分析。

omRViS是动态反映实验室工作质量的一个指标,表示实验室工作质量提高或下降的总趋势。omRViS原定义为最近30个ViS的平均值。为了使omRViS的变化与测定

时间有更明确的关连,在全国临床检验质量控制会议的提案中,建议全国统一以最近期三次质量评价活动的ViS的平均值为omRViS[2]。由于我科于2008年开始参加卫生部临检中心的eQa活动,因此omRViS从2008年第3次开始进行计算。在这3年中,通过对ViS值进行动态分析,发现了影响测定结果准确性的因素,根据这些因素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3.1加强实验室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培训

通过上岗培训、专业培训、定期组织学术讲座以及与其他实验室进行经验交流等方式提高工作人员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基本操作,加强对实验室的全面质量管理的学习、理解和贯彻实施,从分析前、分析中到分析后进行严格的环节质控。

3.2保持检测系统的稳定性0

认真做好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保养维护并记录。尽量选用与试剂配套的校准品,正确使用及保存试剂、校准品和室内质控品。每天监测纯水的水质。即时发现问题并积极纠正。2008年K、na、Cl的ViS在80~150之间,成绩只是合格。通过加强电极的维护保养,即时更换电极,在之后的两年K、na、Cl的ViS大幅下降至80以下,达到优秀的水平。

3.3加强室内质量控制(iQC)

每日做至少两个浓度水平的室内质控,合理使用westgard多规则质控方法,以监测仪器、试剂的使用情况,发现失控立即查找原因、积极纠正、作好记录并写失控报告,定期进行iQC总结,以确保检验结果有良好的精密度。

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的目的是评价实验室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建立起实验室间结果的可比性[3]。满意的eQa结果不仅是证明了实验室检测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证据,还是实验室认可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内容,更是增加实验室用户信心的指标之一[4]。在做好iQC的基础上积极参加eQa,通过结果总结,发现不足,制订持续改进方案并实施,可以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度保证,提高临床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水平,提升实验室检验质量,提高临床满意度,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参考文献

[1]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临床化学室间质评中采用统一CCV和评分有关问题[J].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86,2:77.

[2]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第二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7:328.

高中化学实验全总结篇5

【关键词】药物分析实验;实验考核;成绩分析

Keywords:pharmaceuticalanalysis;experimentassessment;analysisofexaminationresult

药物分析是一门研究与发展药物质量控制的方法学科,具有实践性和应用性强的特点。通过课堂讲授和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观察判断问题的能力和精密地进行科学实验的技能,是药物分析教学中很重要的内容。药物分析实验是药物分析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验证、补充理论,还是培养学生技能和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学方法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也直接影响到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严格的组织教学使学生保质保量做好实验。

为全面考核学生的操作技术、科学态度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正确评价他们的理论水平及实验技能,我们根据多年来在药物分析实验教学中的实践,制定了一套合理的实验考核方法。通过考核,可使学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一直受到教师的指导和督促,同时学生又能从考核成绩的评定中找出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期达到提高其综合素质的目的。为了使考核成绩能较好而又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成绩,实验考核包括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两大部分内容,平时考核的平均成绩与期末考核成绩分别占70%和30%。由于药学各专业学生药物分析实验课程教学大纲要求不同,实验课程具体的内容安排也有所不同,我们对近年来本教研室承担的药物分析实验考核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时主要集中在对学生期末考核成绩的研究上。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以药学03级,临床药学03级,药学98级,药专99级,药夜大96级,药成专2000级为研究对象,前四者为普通高等教育学生,而后两者为成人教育学生。其中药学03级和临床药学03级虽为同年级的本科班,但是分析化学实验的基础差异较大(后者分析化学实验学时数仅是前者的1/3);药学98级,药专99级,药夜大96级,期末考核时为每人一个小组独立完成实验考核,其余班级均为两人一组合作完成实验考核。

1.2方法期末实验考核时间为120分钟,内容涉及药物分析实验中的主要操作,不同时间考核的班级,其考核内容相同。

考核内容为复方乙酰水杨酸片中咖啡因的含量测定,教师试前精密测定咖啡因的量,然后按照处方制成制剂,学生随机抽取样品,经含量测定计算出待测组分(咖啡因)的实测量,与已知待测组分的量比较,判断学生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成绩评价包括实验主要操作步骤表现(30%)、实验结果的准确性(55%)和实验原理、实验结果的计算等实验报告内容的书写(15%)。

1.3统计分析原始数据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和主成分分析。

2、结果

2.1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成绩比较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实验考核总评无显着性差异(p>0.01)。分别分析期末实验考核的三部分内容,实验操作部分药学专业平均为21.7±1.46,临床药学专业为22.6±1.15(t=4.04),p<0.01,两组有极显着性差异;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与实验报告部分,t值分别为0.56和0.94,p>0.01,差异均无显着性(表1)。表1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期末实验考核成绩比较(略)

2.2独立完成与分组完成实验学生成绩比较实验考核由学生独立完成其操作部分的平均分为22.4±0.81,结果准确性部分为41.8±5.16,实验报告部分为13.6±1.05。与对照的两人一个小组的学生成绩相比,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部分,差异具有极显着性(p<0.01);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差异无显着性(p>0.01,表2)。独立完成与分组完成实验学生总评成绩差异有极显着性(p<0.01)。表2独立完成与分组完成实验学生期末实验考核成绩比较(略)

2.3普通高等教育与成人高等教育本科学生成绩比较由表3可看出:实验操作部分普通高等教育平均为22.0±1.40,成人高等教育为21.9±0.99(t=0.51,p>0.01),两组差异不显着;实验结果准确性部分普通高等教育为42.0±5.21,成人高等教育为40.6±5.47(t=1.48,p>0.01),差异不显着;实验报告部分普通高等教育为12.6±1.04,成人教育为14.3±0.91(p<0.01),差异有极显着性;总评成绩差异无显着性(p>0.01)。表3普通高等教育与成人高等教育本科学生期末实验考核成绩比较(略)

2.4主成分分析通过主成分分析来确定期末实验考核总评成绩中最具有区别能力水平的属性。主成分分析法[1]是一种减少原始数据变量数目的方法。通过主成分分析,原始数据样本集的输入因子数转化为主成分分数,样本集的各输入因子值转化为各主成分上的得分,形成新的样本集。一般来说,前两个对应于最大特征值的得分矢量所得的信息含量最多,足够代表原样本,选取主成分投影,可进行判别分析。以本研究对象中各班级全体学生的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实验报告成绩和总评成绩构建原始数据样本集(n=397)。以操作、结果和报告成绩为变量,以总评成绩为变量参数,进行主成分分析,可得到第一主成分为0.768x1+0.169x2+0.736x3的贡献已经达到72.3%。其中x1为操作成绩,x2为结果成绩,x3为报告成绩,操作成绩前的系数最大,考核中的实验操作对于考试水平起了最重要的作用。

3、讨论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历届397位学生的考核成绩进行统计分析,确定实验考核总评成绩中最具有区别能力水平的属性为实验操作部分。与药学专业学生相比,非药学专业的学生实验考核总评成绩虽无差异,但实验操作部分较好。虽然非药学专业学生分析化学等基础性化学学科课程设置时学时数明显低于药学专业学生,基础相对较薄弱,但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兴趣很高,注重理论学习的同时对实践操作也能做到多问多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另外,普通高等教育与成人教育的本科学生相比,实验操作成绩无显着性差异,说明近十年来全日制与成人高等教育的本科生的药物分析实验教学质量以及综合水平较稳定。

l999年开始,我国高校正式开始连续大规模的扩招,启动了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2]。高等教育的数量和质量的矛盾,是一对长期存在的矛盾[3],国外发达国家在经历高等教育大发展阶段时也存在着质量代价问题。通过分析经历过连续大规模扩招的药物分析实验课程考核情况,与扩招后由于资源限制改由两人一个小组完成实验考核相比,虽然总评成绩无显着性差异,但大规模扩招前独立完成实验考核的学生实验操作部分明显较好。独立完成实验的学生在这个实验考核过程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个性、独立操作技能以及创新能力,展现了自己的综合能力和科研素质。这让我们体会到为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保证教学质量,我们需要不断改善教室和实验室场地设备、教学资源等影响教学质量的各种因素,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实施实验改革,开展素质教育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杨善朝,张军舰.SpSS统计软件应用基础[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高中化学实验全总结篇6

一、党对治国理政历史经验的系统总结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近30年时间里,对治国理政历史经验进行了多次比较系统、全面的总结。

1.1981年6月,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用“十个必须”总结新中国建立以来治国理政的历史经验: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必须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变革和完善必须适应于生产力的状况;必须正确认识我国社会内部大量存在的不属于阶级斗争范围的各种社会矛盾;必须根据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加强各级国家机关的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有高度的精神文明;必须坚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必须加强现代化的国防建设;必须继续坚持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必须把我们党建设成为具有健全的民主集中制的党。

2.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用“三个不动摇”总结改革开放14年的实践经验:“十四年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的党的基本路线”。并进一步阐释道: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必须把改革开放同四项基本原则统一起来;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必须巩固和发展团结稳定的政治局面。

3.2001年7月,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讲话中,用“三个必须始终坚持”高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80年的基本经验: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以科学理论的指导,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必须始终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不竭力量;必须始终自觉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永葆党的生机和活力。

4.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用“十个坚持”总结了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13年的基本经验: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坚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5.2004年9月,十六届四中全会用“六个必须坚持”总结了我党执政的主要经验:第一,必须坚持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第二,必须坚持推进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增强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第三,必须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发展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第四,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第五,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第六,必须坚持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6.2006年6月,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年暨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会上,用“五个必须”高度概括了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宝贵经验:必须准确把握时代脉搏,保证党始终与时展同步伐;必须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党始终与人民群众共命运;必须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不断与时俱进,保证党的全部工作始终符合实际和社会发展规律;必须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进行,保证党始终引领中国社会发展进步;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保证党始终具有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7.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用“十个结合”总结了改革开放29年来的基本经验: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

二、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总结经验

从上述几次经验总结的历史背景看,我们党总是在历史发展的关键阶段,突出强调及时总结历史经验的重要性。从这几次经验总结的形成过程来看,都是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逻辑与历史相一致的原则。从经验总结之间的联系来看,都是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主题展开的。它不仅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举措,也是中国共产党“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创新精神的科学体现。

首先,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总结经验的过程,实质上是人们对以往的实践和历史进行重新认识的过程,这种认识一定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按照事物本来的是非曲直进行分析和总结,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其次,要善于发现和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对于广大群众在改革中创造的新事物,只要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有利于增强国家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我们就要认真总结、大力推广。

第三,要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和教训。我们党历来认为,在革命和建设中,正面的经验很重要。同时,吸取历史教训对于治国理政会更为重要。恩格斯曾说过:“伟大的阶级,正如伟大的民族一样,无论从哪方面学习都不如从自己的所犯错误的后果中学习来得快。”

第四,不仅要总结我们自己的经验,而且要学习国际的经验。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之所以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一方面是认真总结了我们自己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另一方面大胆吸收和借鉴了当今世界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治国经验。同时对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也进行了总结和研究。

三、科学运用经验开拓未来

总结经验的目的是为了运用经验,指导实践,推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地发展。任何经验只有用来为实践服务,才能实现其本身的价值;任何实践,只有在一定的经验指导下,才能减少盲目性,提高自觉性而达到预想目的。勿庸讳言,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我们还将会遇到难以逆料的困难和风险,而马克思主义又不可能为我们提供现成的答案,我们唯一可行的路径就是充分运用已有的经验作为指导,并在新的实践中继续探索,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第一,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改革开放作为强大动力推动社会和谐,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展了历届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重大战略原则。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一定要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统筹兼顾,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和机制,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

第二,毫不动摇地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提高开放水平,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从制度上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健全市场体系,深化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要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提高节能环保水平,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高中化学实验全总结篇7

在实验教学中适当增加一些趣味实验,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丰富实验教学内容,同时也能增加化学实验教学的魅力,引导学生将课本知识迁移到课外,让化学走进生活,感受化学学科的本质。例如,制备可燃冰趣味实验。利用相似相溶原理,以及酒精、水、醋酸钙溶解性为实验的理论基础,即当饱和的醋酸钙溶液注入酒精时,饱和溶液的水溶于酒精内,致使醋酸钙溶解速度降低,从酒精溶液中析出,形成半固态的凝胶状,酒精填充在胶状内,点燃胶状时,酒精便燃烧起来。师:我们先取30ml酒精,倒入小烧杯里,然后再量取9ml的饱和醋酸钙。问题1:是将酒精倒入饱和醋酸钙中,还是将饱和醋酸钙倒入酒精中呢?生:把饱和醋酸钙倒入酒精中。问题2:是缓慢倒入酒精中,还是快速倒入,如何操作呢?生:缓慢倒入酒精中。师:是的,不仅要缓缓倒入酒精中,还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直到其变成胶状。问题3:那么搅拌到一定程度后会出现什么现象呢?生:会出现胶状物质。问题4:谁知道为什么会变成胶状?生:是醋酸钙从酒精溶液中析出了。师:很好,已经搅拌好了,我们可以把胶状的“可燃冰”转移到蒸发皿然后点燃它。通过这个实验教学,我们可以看到:在趣味实验的演示中,师生配合默契,教师适当地向学生提问,引发学生对实验的现象、原理等进行推测。如此的趣味实验教学方式调动了学生实验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进行全方位拓展,学会对可能出现的现象进行大胆分析、认真求证,同时,诱发学生对实验的好奇与探索,从现象的发生到通过实验研究现象背后的本质原理,再从触类旁通的原理本质,到设计新颖的趣味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高效总结实验,提高教学效率

实验后,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学会总结。以下是指导学生实验后总结知识点的三种方法:

1.图文并茂,再现实验过程在实验后的总结阶段,指导学生用图文并茂的方式来构建知识体系,总结实验的全过程。以实验装置图为典例,学生将实验装置图画在笔记本中,然后将实验的每一个步骤或注意事项等标注在一旁,直观而又简单,学生在记忆知识点时既回忆了实验的过程,又在画图中深化了知识的印象,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例如,铵盐与碱作用制备氨气。

2.列表格,高效记忆高中化学实验较多,同一物质出现在多个实验的频率较高,利用表格的方式来教材教法•课堂参考进行对一种物质在与其他不同物质的反应中进行对比,将其反应条件、产生的现象、化学方程式等标明出来,将繁杂的语言省略,使得知识点更直观,更清晰,方便记忆。如氢气在各种气体中燃烧时,可以做出以下的总结:总结表可以简化一些复杂的语言表述,能够直观地看到氢气在不同气体中燃烧的现象,找出共同点和不同点,做到举一反三,由氢气与氧气反应,推及到氢气与氯气反应的知识点,避免由于实验繁多而带来的混淆记忆。

高中化学实验全总结篇8

高三化学总复习是中学化学学习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巩固基础、优化思维、提高能力的重要阶段,高三化学总复习的效果将直接影响高考成绩。为了使学生对高三化学总复习有良好的效果,并且顺利度过这一重要的时期,为此我们高三化学备课组一学期来对高三化学教学有详细的计划,注重教学过程,常总结和反思,根据高三各个不同时期使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训练方式。 

一、研究信息,看准方向 

怎样着手进行化学总复习,复习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这是刚刚进入高三的同学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也是教师在高三化学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就必须对一些信息进行研究,从中领会出潜在的导向作用,看准复习方向,为完成复习任务奠定基础。 

1.    研究高考化学试题。纵观每年的高考化学试题,可以发现其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它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始终保持稳中有变的原则。只要根据近几年来全国高考形式,重点研究一下全国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就能发现它们的一些共同特点,如试卷的结构、试题类型、考查的方式和能力要求等,因此开学初我们共同研究了十年高考,把握命题方向及命题特点,从而理清复习的思路,制定相应的复习计划。 

2.    关注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变化。与以往教材、课程标准相比较,现在使用的新版教材和课程标准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内容的调整,实验比重的加大,知识的传授过程渗透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增加了研究性学习内容和新科技、化学史等阅读材料。很显然,这些变化将体现在高考命题中,熟悉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这些变化,将有利于把握复习的方向和深难度,有利于增强复习的目的性。 

3.    熟悉考试说明。考试说明是高考的依据,是化学复习的“总纲”,不仅要读,而且要深入研究,尤其是考纲中变化的地方,以便明确高考的命题指导思想、考查内容、试题类型、深难度和比例以及考查能力的层次要求等。不仅如此,在整个复习过程中要不断阅读,进一步增强目的性,随时调整复习的方向。

 

4.    合理利用其他资料。除了高考试题、考试说明、教材、课程标准、化学教学基本要求外,获得信息的途径、方法还很多,如各种专业杂志、名校试题、网络信息等。但是,这些资料的使用必须合理,这样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老师自身必须投入题海,然后筛选训练题和资料,备课组内老师资源共享,进度统一,皆以广泛收集信息为主要目的,以免干扰复习、浪费时间。 

二、抓纲务本,摆正关系 

进入高三化学教学,很容易走进总复习的怪圈:“迷恋”复习资料,陷入“题海”。虽然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收效甚微,效果不佳。对此,高三化学教学过程中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努力处理好下面几种关系。 

1.教材和复习资料的关系。教材是化学总复习的根本,它的作用是任何资料都无法替代的。在化学总复习中的抓纲务本就是指复习以考试说明作指导,以教材为主体,通过复习,使中学化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并在教材基础上进行拓宽和加深,而复习资料的作用则是为这种目的服务,决不能本末倒置,以复习资料代替教材。我们以《优化探究》作为主要参考书,供整理知识、练习使用,在复习的过程中应随时回归教材,找到知识在教材中的落脚点和延伸点,不断完善和深化中学化学知识。因此我们要求学生在复习下一节之前完成基础知识部分,弄清自己的不足,上课做到有的放失。 

2.重视基础和培养能力的关系。基础和能力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基础,能力就缺少了扎根的土壤。正因为如此,化学总复习的首要任务之一是全面系统地复习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通常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分成五大块: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元素及其化合物、有机化学、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如对化学概念、理论的复习,要弄清实质和应用范围,对重点知识如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等要反复记忆不断深化,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等规律性较强的知识,则应在化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总结、归纳,使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结构化、规律化,从而做到在需要时易于联系和提取应用。同时注意规范化学用语的使用(如化学反应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极反应式、电离方程式以及化学式、结构式、电子式等),规范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力争使基础知识和技能一一过手。 

3.化学学科和其他学科知识的关系。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自然科学,与数学、物理、生物乃至社会发展各方面都有密切的联系,不仅在知识上有相互融合和渗透,而且分析处理问题的方法也有相同、相似或者可以相互借鉴的地方。这一点不仅在教材中有所体现,而且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也有充分的体现,如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化学与新科技、新发现等相互联系的试题有增加的趋势。因此,在复习中可以化学知识为主干,找出化学与其他学科的结合点、交叉点,并以此为基础向其他学科领域延伸、扩散,实现从单一学科知识和能力向综合科的综合知识和能力转化,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切实培养解决化学与社会等实际问题的能力。 共3页,当前第1页1

4.练习量和复习效率的关系。练习是化学总复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再学习、再认识过程,也是促进知识迁移、训练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但练习量必须合理,以保证质量为前提,避免简单的机械重复和陷入“题海”。通过练习要达到强化记忆、熟练地掌握知识、找出存在的问题、弥补薄弱环节、扩大知识的应用范围和提高能力的目的,从而提高复习效率。 

三、多思善想,提高能力 

化学总复习的范围是有限的,要想在有限的时间里达到最佳复习效果,只能采用科学的方法,在教师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都必须开动脑筋,多思善想。在化学教学过程中采用分层教学,有平时的正常面上的教学,有优秀生的提高,和学习有困难学生的加强基础等不同的形式。 

1.    精读教材,字斟句酌。 

系统复习,自始至终都应以教材为本,注意知识的全面性、重点性、精确性、联系性和应用性。对中学(初、高中)化学知识和技能都要一一复习到位;对教材中的关键性知识(我们常说的考点),进行反复阅读、深刻理解,以点带面形成知识结构;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使用和描述要科学、准确和全面,如规范地使用化学用语,正确、全面地表达实验现象和操作要点等(尤其适合中等以下的学生,利用年级组统一安排的基

础加强课时间);对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前因后果。如与离子反应有关的知识有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和正误判断、离子共存问题、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离子的检验和推断、溶液的导电性变化等。应用性是指通过复习要学会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如元素周期律、周期表涵盖的内容相当丰富,可以进行元素位、构、性相互推断,预测未知元素的性质,比较各种性质的强弱等。此外,要重视对化学实验内容的复习(包括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和课本后的分组实验),而且尽可能地亲自动手操作,通过这些典型实验,深入理解化学实验原理(反应原理、装置原理、操作原理)、实验方法的设计、实验结果的处理等,切实提高实验能力。 

2.    学会反思,提高能力。 

能力的培养是化学总复习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它通常包括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计算能力,其中思维能力是能力的核心。值得注意的是,能力的提高并不是一天就能办得到的,要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有意识的培养。因此,在复习过程中,特别是做题、单元考试、大型考试后,要常回头看一看,停下来想一想,我们的复习有没有实效,知识和技能是否获得了巩固和深化,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要善于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复习和解题训练,而不是做完练习题简单地对对答案就万事大吉了,而是进一步思考:该题考查了什么内容,其本质特征是什么,还有其他更好的解法吗?对典型习题、代表性习题更要多下功夫,不仅一题一得,更要一题多得,既能促使知识得到不断地弥补、完善,又能举一反三,从方法上领会解题过程中的审题、破题、答题的方式和奥秘等,以此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严密性、敏捷性、深刻性、创造性和广阔性)。长期坚持,就能化平凡为神奇:能掌握化学知识及其运用的内在规律和联系,善于抓住关键,灵活地解决化学问题;能驾御化学问题的全貌,抓联系、作比较、会归纳、能延伸;能另辟蹊径、不拘一格地解决实际问题。 

四、端正心态,培养素质 

健康向上、勇于进取、自信自强的积极心态是搞好复习的重要保证,也是高考成功的关键。而积极的心态有赖于平时的不断调整和锤炼。 

1.    正确对待考试。在高三复习过程中,考试是频繁的。由于受高考一试定终身的负面影响,许多同学对考试成绩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了考试本身所起的作用,把平时的每一次考试都是练兵的绝好机会,都能够暴露学生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在后续复习中进行针对性的查漏补缺,总结经验教训,以便学生在高考中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所以既不能因一时失误或遇到困难而气馁,也不能因成绩进步而沾沾自喜。 

2.    合理安排学习的时间。复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的身体就像一台精密的仪器,决不能超负荷使用,相反地,必须加以维修和保养,这样,它才能经久耐用。因此,我们要动静结合,既要勤奋学习,也要学会放松、休息、锻炼,只有劳逸结合、生活得有规律,才能轻松自如地渡过难关。这就是所谓的一张一弛的文武之道。 

3.    创设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人的心理和行为受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对大多数高三学生来说影响最大的恐怕就是升学压力和竞争压力了,如果处理不好就可能带来消极影响,这对复习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从自己的基础和实际出发,扎扎实实地复习;愉快地接纳自己,充分肯定自己的进步,找出存在的问题及时弥补;自觉地控制自己,以明确的目标、良好的意志力调节自己,变压力为动力,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 共3页,当前第2页2

五、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1、我们教学经验不足,对教材的把握和知识内容体系的“度”的控制,以及教学进度的掌握均存在一定的缺憾。导致学生基础知识遗忘率高,教师教的辛苦学生学的也累。 

2、新教材实验内容和实验要求很高,尤其高三还有大型探究实验,由于学校实验条件和规模还达不到新课程改革要求。尽管老师想尽办法,动足脑筋,但还是遗憾多多。 

3、练习的训练量还是多了些,由于招生的原因,基础差的学生多,教学进度总是滞后,要做到段段清,节节过关就显得前宽后紧的局面。 

高中化学实验全总结篇9

把学习研究宣传科学发展观引向深入,就要进一步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科学发展观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吸收人类文明进步的新成果,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创造性地回答了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赋予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理论以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科学发展观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以物质生产为基础、社会主义首要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思想,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主体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生产各个部类、人与社会、人与自然要相互适应、相互促进的思想,关于经济社会发展要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的思想等。要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科学发展观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理论的新境界。学习研究宣传科学发展观,要特别注意把握科学发展观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要牢牢把握发展是贯穿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也是贯穿科学发展观的主题。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同时根据实践发展的要求,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战略、发展布局、发展动力、发展目的的认识,使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最好坚持和最好实践。

把学习研究宣传科学发展观引向深入,就要进一步深刻认识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的内在联系。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实践的发展为理论建设注入强大活力,党的理论创造力大大增强,理论创新步伐明显加快,形成了一系列重大理论成果,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走和平发展道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这些重大战略思想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从不同方面、不同领域展开,彼此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形成有机的整体。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强调要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深刻体现了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紧密联系、整体推进的发展布局的要求。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强调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深刻体现了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深刻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动力和发展途径的要求。提出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倡导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深刻体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提出走和平发展道路,把对内科学发展和对外和平发展结合起来,把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结合起来,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己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深刻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适应又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的要求。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强调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深刻体现了伟大事业与伟大工程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要求。这些重大战略思想都贯穿了以人为本这个核心,强调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些重大战略思想都贯穿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强调总揽全局、科学筹划、统筹兼顾、系统协调。要从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的内在联系中,不断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是统领,是贯穿其他重大战略思想的主线,这些重大战略思想是科学发展观在各个方面、各个领域的展开。掌握了科学发展观,就掌握了理解和把握这些重大战略思想的根本;深刻学习研究这些重大战略思想,又能更深刻更具体地把握科学发展观。

把学习研究宣传科学发展观引向深入,就要进一步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科学发展观是在国际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提出的。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继续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和平、发展、合作成为时代的潮流。国际环境总体上对我有利,我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各国普遍看好我国的发展前景,战略上对我更加重视,与我合作的意愿不断增强。同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影响世界和平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世界经济发展明显不平衡,围绕资源、能源、技术、人才的竞争日益激烈,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抬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面对发达国家在经济上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面对国际资源、能源、环境、技术对我国发展制约因素明显增多,我们要取得有利的战略地位,就必须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和平发展的道路。怎样实现科学发展与和平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是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要深入研究如何更好地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增强在扩大开放条件下促进发展的能力;深入研究如何继续为我国发展争取良好的外部环境,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同世界各国一道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深入研究如何进一步树立全球战略意识,以宽广的眼界来观察世界,深刻总结人类社会发展经验,积极借鉴国外发展的有益成果;深入研究如何在国际交往中更好地维护国家和安全,有效应对来自国际上的各种挑战和风险,有效抵御西方敌对势力对我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

把学习研究宣传科学发展观引向深入,就要进一步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发展要求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现实依据。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当前社会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我们面临的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们已经顺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正在向全面小康迈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个新的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重要的阶段性特征。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同时这一体制还不完善;我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同时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同时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我国科技事业不断发展,同时自主创新能力亟待提高;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同时现在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我国区域、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发展不平衡现象依然存在;我国对外开放范围扩大、领域拓宽,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文化建设不断发展,同时人们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国社会结构和社会组织形式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人民内部矛盾出现了新的情况,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一系列新课题;我国社会总体安定团结,同时各种消极腐败现象、各种犯罪活动和各种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依然严重存在。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正是同我们党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这些阶段性特征密切联系在一起的,立足于更好地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只有在这个认识的基础上,才能明白为什么当前我国只能采取这样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战略,而不能采取别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战略;为什么当前我国只能采取这样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政策,而不能采取别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政策。也只有在这个认识的基础上,才能对我国的基本国情,对我们面临的战略机遇期,对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性,有更自觉更深刻的理解和把握,从而充分认识科学发展观的重大现实意识和深远战略意义。

把学习研究宣传科学发展观引向深入,就要进一步深刻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丰富的实践经验。善于总结经验是我们的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重要途径。科学发展观是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丰富实践经验的总结。我们党在深刻总结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在深刻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在深刻总结十六大以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鲜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来自于对实践经验的总结,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不断丰富发展科学发展观也同样离不开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同志指出,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加强调查研究,总结和运用广大干部群众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创造的成功经验,特别是要总结和运用广大干部群众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把握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规律,进一步增强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本领。”我们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实践,善于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汲取新鲜经验。要把总结经验与学习理论结合起来,通过总结经验,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把握;要把总结经验与理论研究结合起来不断把人民群众创造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性认识要把总结历史经验与总结新鲜经验结合起来更好地在继承的基础上开拓创新;要把总结经验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不断探索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途径、新办法。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丰富理论。我们要在总结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践中,不断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不断用科学发展观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创造精神和创造活力。

高中化学实验全总结篇10

把学习研究宣传科学发展观引向深入,就要进一步深刻认识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的内在联系。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实践的发展为理论建设注入强大活力,党的理论创造力大大增强,理论创新步伐明显加快,形成了一系列重大理论成果,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走和平发展道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这些重大战略思想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从不同方面、不同领域展开,彼此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形成有机的整体。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强调要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深刻体现了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紧密联系、整体推进的发展布局的要求。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强调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深刻体现了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深刻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动力和发展途径的要求。提出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倡导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深刻体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提出走和平发展道路,把对内科学发展和对外和平发展结合起来,把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结合起来,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己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深刻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适应又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的要求。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强调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深刻体现了伟大事业与伟大工程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要求。这些重大战略思想都贯穿了以人为本这个核心,强调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些重大战略思想都贯穿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强调总揽全局、科学筹划、统筹兼顾、系统协调。要从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的内在联系中,不断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是统领,是贯穿其他重大战略思想的主线,这些重大战略思想是科学发展观在各个方面、各个领域的展开。掌握了科学发展观,就掌握了理解和把握这些重大战略思想的根本;深刻学习研究这些重大战略思想,又能更深刻更具体地把握科学发展观。

把学习研究宣传科学发展观引向深入,就要进一步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科学发展观是在国际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提出的。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继续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和平、发展、合作成为时代的潮流。国际环境总体上对我有利,我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各国普遍看好我国的发展前景,战略上对我更加重视,与我合作的意愿不断增强。同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影响世界和平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世界经济发展明显不平衡,围绕资源、能源、技术、人才的竞争日益激烈,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抬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面对发达国家在经济上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面对国际资源、能源、环境、技术对我国发展制约因素明显增多,我们要取得有利的战略地位,就必须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和平发展的道路。怎样实现科学发展与和平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是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要深入研究如何更好地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增强在扩大开放条件下促进发展的能力;深入研究如何继续为我国发展争取良好的外部环境,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同世界各国一道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深入研究如何进一步树立全球战略意识,以宽广的眼界来观察世界,深刻总结人类社会发展经验,积极借鉴国外发展的有益成果;深入研究如何在国际交往中更好地维护国家和安全,有效应对来自国际上的各种挑战和风险,有效抵御西方敌对势力对我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

把学习研究宣传科学发展观引向深入,就要进一步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发展要求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现实依据。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当前社会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我们面临的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们已经顺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正在向全面小康迈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个新的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重要的阶段性特征。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同时这一体制还不完善;我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同时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同时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我国科技事业不断发展,同时自主创新能力亟待提高;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同时现在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我国区域、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发展不平衡现象依然存在;我国对外开放范围扩大、领域拓宽,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文化建设不断发展,同时人们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国社会结构和社会组织形式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人民内部矛盾出现了新的情况,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一系列新课题;我国社会总体安定团结,同时各种消极腐败现象、各种犯罪活动和各种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依然严重存在。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正是同我们党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这些阶段性特征密切联系在一起的,立足于更好地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只有在这个认识的基础上,才能明白为什么当前我国只能采取这样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战略,而不能采取别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战略;为什么当前我国只能采取这样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政策,而不能采取别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政策。也只有在这个认识的基础上,才能对我国的基本国情,对我们面临的战略机遇期,对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性,有更自觉更深刻的理解和把握,从而充分认识科学发展观的重大现实意识和深远战略意义。

把学习研究宣传科学发展观引向深入,就要进一步深刻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丰富的实践经验。善于总结经验是我们的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重要途径。科学发展观是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丰富实践经验的总结。我们党在深刻总结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在深刻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在深刻总结十六大以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鲜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来自于对实践经验的总结,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不断丰富发展科学发展观也同样离不开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同志指出,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加强调查研究,总结和运用广大干部群众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创造的成功经验,特别是要总结和运用广大干部群众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把握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规律,进一步增强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本领。”我们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实践,善于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汲取新鲜经验。要把总结经验与学习理论结合起来,通过总结经验,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把握;要把总结经验与理论研究结合起来不断把人民群众创造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性认识要把总结历史经验与总结新鲜经验结合起来更好地在继承的基础上开拓创新;要把总结经验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不断探索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途径、新办法。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丰富理论。我们要在总结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践中,不断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不断用科学发展观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创造精神和创造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