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幼儿科学教育的实质十篇幼儿科学教育的实质十篇

幼儿科学教育的实质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40:57

幼儿科学教育的实质篇1

关键词:专科层次;幼儿教育;教育专业;专业特性;培养目标;课程结构

abstract:thefacultylevelpre-schooleducationtothehigherpedagogicalspecialisttrainingisanewspecialty,howconstructsthisspecialtyiswaitsforexploringandtheresearchquestion.thisarticlefromspecializedaspectsandsooncharacteristic,raisegoalandspecification,curriculumstructureandestablishmenthascarriedonthepondertothefacultylevelpre-schooleducationspecializedconstruction''''squestion.

keyword:Facultylevel;pre-schooleducation;educationspecialty;Specialized

characteristic;Raisegoal;Curriculumstructure

前言

“教育要面向未来”,意味着教育所要造就的是适应未来社会要求的人才。素质教育所倡导的理念要成为现实,必须在个体发展的早期就要重视各方面素质的培养,这一任务能否完成关键取决于幼教师资的质量。为适应师范教育改革和幼儿教育发展的需要及素质教育的要求,自1996年开始,我们对本地区幼儿教育的师资状况进行了全面地调查和了解。在广泛搜集幼儿教育师资培养和培训方面的资料进行研究的基础上,组织有关人员编制了《三年制幼儿教育专科专业培养方案》。1997年我们向省教委申请开办三年制幼儿教育专科专业,1998年开始招生。由于目前国内开设专科层次幼儿教育专业的院校为数不多,缺乏这方面可以借鉴的经验,整个工作还处于探索和总结经验阶段。专业建设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本文就专业建设首先要解决的几个问题作一些探讨,以就教于专家同仁。

一、专科层次幼儿教育的专业特性

对专业特性的准确认识,是高效、有序地进行专业建设和制定科学的培养方案的前提。专科层次幼儿教育专业的特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专科层次幼儿教育具有师范性

师范教育是培养师资的专业教育,即学生既要具备从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又要具备师范教育特有的教育专业知识,接受教师职业技能的训练。师范教育在对学生进行学科训练的过程中,必须融入教育的思想,注重对陶冶年青一代有价值的知识的研究。教育课程的开设在于营造教育研究的氛围,构筑师范生的教育理论素养,造就未来的教育家。幼儿教育专业更应体现师范性特点,因为幼儿教育对幼儿教师的素质结构有特殊的要求,幼儿教师除了具有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和艺术教育素养以外,更应具有如何实现幼儿教育的培养目标方面的知识,这也是能否成为一名符合现代教育要求的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的重要的条件性知识。因此,专科层次幼儿教育专业的师范性是其显著性特征。

(二)专科层次幼儿教育具有高等教育专科的层次性

幼儿教育师资的培养有大学本科、大学专科以及幼儿师范等多种学历层次。各层次的培养规格存在着区别。《高等教育法》规定:“专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掌握专业必备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能力”。中等幼儿师范教育“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培养德、智、体等诸方面全面发展、能适应当代幼儿教育发展和改革需要的幼儿教师”。很明显,对专科学生在知识的深度、广度和能力的要求上均高于中等幼儿师范教育。专科教育是高等教育,必须反映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的要求。这种要求不仅体现在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方面,更体现在学生参加实际工作应具备的技能和能力方面。

(三)专科层次幼儿教育具有其专业要求的特殊性

高等师范教育长期以来以培养中学教师为主要任务,学校已形成了一整套中学师资的培养模式,幼儿教育专业对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是一个全新的专业,必须从幼儿教育专业的特点出发,认真考虑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教育对象是学龄前儿童,处于教育的启蒙阶段,对幼儿教师来说,“如何教”比“教什么”更重要;二是幼儿教育要求教师具备广泛的学科知识,能胜任多学科的教学,尤其是幼儿教育的包班制,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三是幼儿教育对教师的职业技能和艺术教育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即能承担一门以上艺术课的教学。因此,培养专科层次的幼儿教师不能套用中学师资的培养模式,必须在教育理念、课程设置、培养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调整和科学的设计。

二、专科层次幼儿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与规格

我国的幼儿教育师资一直是两级培养体系,一是师范大学的本科层次,二是幼儿师范学校、师范学校附设幼师班的中专层次。前者以理论学习为主,缺乏对从事幼教工作所需要技能的训练。学生毕业后难以直接到幼教第一线开展工作,大多是到中等师范学校或师范专科学校从事教育理论课的教学工作。后者的毕业生到幼儿园工作时,在幼教工作的技能方面显示出了较大的优势,但在理论知识,尤其是教育理论方面却显得极为不足,这使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的创新和改革意识受到限制,难以适应当今幼儿教育理论多样化、课程模式多元化以及教学手段与方法体系化的改革趋势。很多幼儿园的教师除少数来自幼儿师范学校外,绝大多数是各地中等师范学校、职教中心的幼师班和幼儿师范教育应用型自考班的毕业生。由于办学层次、培养目标及学生来源的限制,各个中专层次培养机构的教学主要侧重于基础文化课和幼教技能课,而与从事幼教工作相关的教育类课程的开设显得不足,大多只开设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幼儿卫生学和各科教学法等课程,不能使这些“准幼儿教师”们获得系统的教育科学知识,影响他们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及教育质量观等理念的形成,也不利于他们的教育能力和教研能力的培养,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他们从事幼教工作的后劲。这种幼教师资的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幼儿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的要求。

专科层次幼儿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规格既不能类同于中等幼儿师范教育,也不能与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规格看齐。其培养目标和规格的确定要从幼儿园对幼教师资素质与能力的要求出发,既能弥补中专和本科在幼教师资培养方面存在的不足,又能反映高等教育的水平,符合地方幼儿教育发展对幼儿教师的需求。专科层次幼儿教育专业培养的学生应该既掌握基本的教育理论知识基础,又具有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所需的基本技能,为走向教育工作岗位成为集“教育家型”和“技艺型”为一体的专业幼儿教师奠定坚实的基础。“教育家型”意指专科层次的幼儿教师应具有科学设计和组织幼儿活动的能力,依据教育科学原理分析和研究教育问题,并提出有效解决办法的能力;“技艺型”指既具有对幼儿实施教育和教养的实际操作能力,又具有较高的艺术素养和较强的艺术教育技能。

基于对以上问题的思考,我们认为专科层次幼儿教育专科的培养目标应确定为:培养德、智、体等诸方面全面发展,能适应城乡幼儿园工作要求和现代幼儿教育发展与改革需要,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幼儿教师和幼儿教育管理工作者。具体规格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懂得马克思主义原理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具有践行党和国家教育法规和方针政策的能力;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教师职业道德以及艰苦奋斗、求实创新的精神;有健美的体魄和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具有广博的一般文化素养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具有正确而先进的儿童观与儿童教育观;掌握学前儿童生理与心理发展的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了解现代教育及幼儿保健、教育、教学和幼儿园管理的一般原理;掌握幼儿教育科研与实践的基本知识,了解现代幼儿教育发展的趋势;具备对幼儿教育现实问题进行调查、诊断、咨询和辅导的基本能力;具备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所需的正确组织游戏、唱歌、弹琴、跳舞、绘画、手工制作、口语表达以及进行各类常识小试验等基本技能;初步掌握一门外语,能够使用现代化教学设备。

三、专科层次幼儿教育专业的课程结构

课程是为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的总和及其进程和安排。它是学生在校学习的最主要的内容,也是学生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培养能力、达到德智体全面发展,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课程结构是各类课程按一定比例的有机组合,其组成是否优化,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

(一)构建专科层次幼儿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必须正确处理的几个问题

1.理论教学与技艺训练的问题

幼儿教师不仅要掌握广泛的学科知识,具有较高的教育理论素养,以满足现代教育对专家型教师的要求,还要具备开展幼儿教育的职业技能和艺术表演(表达)能力,以满足幼儿教育自身的特殊要求。因此,理论教学不以单纯地传授知识为主,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尤其是教育理论课的教学,要在学生学习基本理论的过程中,获得教育理念和研究教育的方法,为他们形成教育智慧奠定基础。技艺训练要在进行基本技能训练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提高他们的艺术感悟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2.课堂教学与教育实践的问题

幼儿教师是专业人才,不仅需要掌握任教学科的专业知识、教育学科知识,还要求具有相当丰富的幼儿教育的知识经验。这些知识经验既包括了解如何在幼儿园情景中开展教学和保育的知识,也包括个人在选择、适应和改造幼儿园环境方面必备的知识。这些知识能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各种不同的教育环境,科学合理地选择和支配教育资源。因此,为了有效地实现培养目标,必须克服高师教育中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传授,忽视实践学习的倾向。切实加强职前培养中的教育实践训练,以积累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实践经验,缩短职业适应期。师范生的教育实践应该贯穿于师范教育全过程,成为一系列从早期就开始的、经常性的活动。活动的内容应该丰富多彩,时间须大量增加,形式要多种多样。

3.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的问题

适应幼儿教育发展与改革的需要,幼儿教师应该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因此,在课程设置上既要有促进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的内容,又要有满足职业需要,体现学生自身发展特色的内容。也就是况,要依据当代幼儿教育发展的需要,加强对学生的通识教育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整体素质合理,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为将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要针对学生发展的实际和优势领域进行定向指导和因材施教或施训,以促进他们的个性和特长进一步强化和发展,也为他们自我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专科层次幼儿教育专业的课程结构

基于以上认识,专科层次幼儿教育专业的课程计划由普通教育课、专业教育课、技能教育课和实践教育课四大部分组成。

1.普通教育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和文化素质。这类课程是体现教育目的的要求,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一方面是充分发挥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即“两课”)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通过教学坚定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念,提高政治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并使学生获得正确的方法论。另一方面从知识、修养和能力等方面入手,加强文化素质教育。这既是全面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需要,也是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对教师素质提出的要求。

2.技能教育课:也称为艺术教育课程,设置这类课程既是幼儿教育的任务决定的,又是幼儿教师素质的要求。旨在使学尘获得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主要开设乐理与视唱、乐器、唱歌、舞蹈、绘画和手工等课程。艺术教育在幼儿教育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它既是重要的教育内容,也是有效的教育手段,而且能丰富儿童的生活,增加活泼愉快的气氛。通过这类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一定的弹(琴)、唱(歌)、跳(舞)、画(画)、做(泥工、纸工)、演(表演)等艺术表达能力,并擅长其中一、二项,既有利于开展幼儿教育教学工作,也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3.专业教育课:这类课程的设置由本专业的性质和师范教育的“师范性”所决定,也是课程设置的“职业原则”的要求。它是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技能的课程。主要是通过对与幼儿教育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卫生学、游戏理论、科学研究方法、教育史及教学法等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具备现代幼儿教育思想观念,懂得幼儿“保教”规律,掌握对幼儿进行各种知识的教学和组织幼儿各种活动及管理的基本方法,并具有一定的教学与科研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及有机结合“三位一体”的幼儿教育的能力。这是本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同时,开设教师口语、书写和电化教育技术课程。教师口语和书写是师范专业学生首要的职业基本技能,作为达标课程开设。电化教育技术是现代技术的产物,目的是培养学生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开展工作的能力,也有利于以后进行微格教学。通过加强专业基础教育,提高学生的基础素质,促进基本技能的掌握,有利于增强学生从事幼教工作的信念和对未来工作的适应能力。

幼儿科学教育的实质篇2

关键词:师范院校幼儿园科学教育教学改革对策

通过《幼儿园科学教育》课程教学,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素养,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教育技能及从事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组织能力、环境创设能力和组织幼儿进行科学探索的能力,能用科学的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以积极的态度影响幼儿、感染幼儿,促使学生树立现代儿童观和教育观。对于幼师学生而言,掌握一定的幼儿科学教学知识和教学技能,具备一定的科学素质,尤其是儿童科学教育教学能力,是使其未来适应社会、胜任幼儿教师工作的必要条件。对于担负培养幼儿教师任务的临沂大学而言,更应该以《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为依据,率先加强培养合格幼儿教师的研究工作,尤其是应把关于培养能胜任、会指导幼儿开展科学活动的“全能”型幼儿教师的研究放在首位,为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优质教师资源。那么现实《幼儿园科学教育》教学是如何开展的?存在的问题是什么?有怎样的解决对策呢?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了探索。

一、《幼儿园科学教育》课程开设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由于它是经历了从“幼儿自然常识教学”到“幼儿科学教育”变迁历程的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年轻学科。在学前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整个社会对幼儿教师职业化、专业化程度的要求越来越高。但现实的《幼儿园科学教育》课程的实施并不乐观。结合对临沂市20处《幼儿园科学活动》和临沂大学《幼儿园科学教育》教学开展现状的调研,发现目前《幼儿园科学教育》课程实施中存在三个突出问题。

1.幼师学生科学教育教学技能弱化,成为长期难以破解的“痼疾”。只注重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导致幼师学生理论和实践严重脱节。

2.教材内容选择和编排不合理。缺乏创新,教学理论偏多,幼儿园科学活动案例设计的内容偏少,实践技能的时间和内容所占比例严重偏低。

3.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不恰当(以讲授法为主),观念滞后(当前幼儿教师科学教育理念没有与时俱进),评价方式单一、落后等。

此外,存在社会各方对《幼儿园科学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软硬件支撑匮乏等问题。

二、《幼儿园科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对策

执教《幼儿园科学教育》的教师必须大胆创新,积极进行在培养策略上体现适应时代性要求的改革和创新,探索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对策,全面提高《幼儿园科学教育》教育教学质量。在已有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幼儿园科学教育》理论与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较为系统的调查研究,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剖析,结合教育创新的要求,对改进《幼儿园科学教育》课程的实施,提出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有效解决对策,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以期引起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幼教理论研究者与实践工作者的广泛重视。

1.在实践环节上,构建多元组成的资源平台和师资共同体。

为强化实践教学,一是充分利用学校教学设备和资源,以在全省同类学校中处于领先水平的学前“实训中心”(功能齐全的角色体验室、蒙台梭利教室和多媒体微格教室)为平台,以42处教育实习、10处见习为实践基地。调整实践技能的时间和内容所占比例,把培养幼师学生的科学教育教学技能放在《幼儿园科学教育》教学改革的首位。二是加强大学教师与幼儿园教师、理论学习与见习、实习等实践环节的对接,通过现场教学、模拟教学、案例与评析教学、小组研讨等多主体互动、学生参与其中的教学形式,加强不同主体间的对接,彻底消除幼师和学生的《幼儿园科学活动》教学技能长期弱化和严重缺失现象。

2.在教学内容上,立足于幼儿科学教育的实践需求,将科学教育新理念与有效的教育实践紧密结合,更新教学内容。

改变幼师院校课程教材滞后的局面,“面向实践”精选内容,统整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将多本教材内容精心安排,要将当前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改革的新思想、新动向吸收进来,高效实现课程目标。更新教学内容,渗透新理论、新科技,增加“幼儿园科学活动设计案例与评析”的内容,不断丰富教材内容。目前准幼儿教师所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就是如何真正理解科学教育的新理念并将新理念转化为有效的教育教学实践,如何提高进行科学教育的能力和素养。这既是高师教师最关心的核心问题,又是幼师学生从事幼儿科学教育实践活动的难点与制约。当前可供师生参考的这方面研究成果与资料相对较少。我们从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实际需要出发,以培养合格的幼儿教师为宗旨,在有关教育专家的指导下,将《幼儿园活动设计》、《幼儿园科学教育》和《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三门课程有机整合,浑然一体,编写了一部实用性强,可操作性强,更有利于实现《幼儿园科学教育》教学目标的校本教材,做到了教材的转化和创生,真正实现了从教材到学材的转变。

3.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凸显幼师学生科学教学技能为主的多种方法。

目前,教师在《幼儿园科学教育》教学过程中,以讲授法为主,只重视理论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幼师学生对儿童科学学习规律和特点认识的教育,忽视了对幼师学生《幼儿园科学活动》教育教学技能的培养,尤其缺乏对幼师学生将来如何指导幼儿开展科学活动的方法的训练。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采用实践探究法、角色体验法、微格教学实验法等方法,强化幼师学生的《幼儿园科学活动》教学技能训练,以便他们毕业后顺利开展《幼儿园科学活动》教学工作。教师在《幼儿园科学教育》教学过程中,为避免“重视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忽视对幼师学生教育教学技能的培养,尤其缺乏对幼师学生将来如何指导幼儿开展科学活动的方法的训练”缺点的出现,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方式上,注重参与式的交互沟通,方法先进,能吸引学生,能用课堂教学的高质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积极采用角色体验法、微格教学法等方法,强化幼师学生的《幼儿园科学活动》教学技能训练,以便他们毕业后顺利开展《幼儿园科学活动》教学工作。加速了幼儿教师教育进入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型提升进程。

4.研制《幼儿园科学教育》“1+1”教学形式,构建以“实践先导”的课程教学模式。

通过建立稳定的实践基地,加大实践活动比例,将讨论、活动设计、试教和幼儿园见习、实习、说课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落到实处;除了精讲理论外,大力推行案例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促进理论运用于实际;在课程评价方面突出实践能力的考核。

为破解幼师学生科学教育教学技能弱化现象,增加实践技能训练的时间和内容所占比例,我们设计了《幼儿园科学教育》“1+1”教学模式。即1个单元理论的学习结束后,安排1次《幼儿园科学活动》角色体验课。学前教育系每学期组织2―3次《幼儿园科学活动》讲课比赛,极大提高了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达到了对幼师学教学工作的职前培养的目的。这种培养对幼师学生而言是一笔难得的财富,对他们今后的教学工作将大有益处。

5.建立多元化的监控评价体系。

组建由幼师学生、高校与教育部门及幼儿园等利益相关者参加的评价团队,对《幼儿园科学教育》实践教学的强化、教学内容、方法、“1+1”教学模式的创新、教改效果等方面开展评价;运用诊断式、终结式、过程式相结合,常规检查与随时抽查相补充的多种方式,及时监控《幼儿园科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效果。

综上所述,近几年来通过进行《幼儿园科学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探索,积极借鉴南师大学前教育专业对培养幼师学生的科学教育教学技能的经验。结果表明,教学改革效果十分显著,使未来的幼儿教师基本获得了从事幼儿科学教育教学的理念、知识、技能和智慧。彻底解决了幼师学生《幼儿园科学活动》教育教学技能弱化问题;从单一“教”为主导向“学”为本的过程生成问题;课程体系中实践环节比例偏低问题。从而为社会提供优质的幼儿教师资源,提高临沂大学的办学水平和社会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刘占兰.幼儿科学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施艳.学前儿童科学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张慧和,张俊.幼儿园科学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4]钟启泉,主编.安贵清著.整体课程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幼儿科学教育的实质篇3

1、科技教育大背景

(1)今天的幼儿,将是21世纪的主人。时代对未来人才的需要,是学前教育不可回避的挑战。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曾说过:“四个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同时指指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布满矛盾、竞争的世界”、“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实际上是科学技术和民族素质的竞争。”的确,科学技术发展程度直接决定一个国家国力的强大和否。时代迫切需要我们培养出具有厚实知识基础的,具有探索科学的强烈喜好和愿看的、具有一定操纵实践能力的、具有独特科学想象力的新一代科技人才。而这些科技素质的培养,都必须从小抓起。

(2)《中国青少年指导纲要》中针对我们面对的0——6岁的孩子更是提出了符合孩子年龄特征适应社会、人才发展的相关目标,涉及到科学态度、科学知识技能、科学方法能力、以及科学行为习惯这四方面,从中可以看出现在的幼儿科学教育不单纯是以往的常识活动,而是把对孩子科学素质。科学能力、创新实践能力提升到了一个更重要的地位。

(3)幼儿园二期课改所倡导的理念是以“幼儿发展为本”,幼儿怎么学、教师怎么教较前都有了根本性的变化,也给原有的教育理念带来了冲击。所以真正的教育不是强加于人的,科技教育同样如此。幼儿科技教育既要求在幼儿毫无压力的情况之下进行,又要求学得愉快、学得主动,使他们自愿地、自然地、自为地感知身边的各种科学技术,从而使学科学的喜好得到发展。因此,我们的科技教育应培养幼儿对“身边的科技”广泛、持久的喜好,使幼儿主动的探索过程获得以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核心的科学教育的深层价值,使幼儿对科学产生喜好,形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也就是使幼儿学会学习,愿意并知道如何往获取知识、熟悉事物。

2、科技教育动态概述

(1)全教协会的会刊《幼儿》刊载了美国幼教专家玛丽和特丽萨撰写的文章,题为《幼儿科学、数学和技术的教学方案如作甚好》,反映了美国幼儿科技素质培养的教育动态。她们以为,科技在孩子的环境中无处不在。在幼儿园中,孩子不但可以使用计算机、显微镜和计算器,而且还可以发明一些简单的机器,或拆开一些已有的机器往探究它们是如何工作的。玛丽和特丽萨提出的全面实施幼儿科技教育的教学方案和实践方法,包括四个方面,即:环境、课程、室外课堂和家长参与。

(2)我国幼儿科技教育概念界定:是对幼儿进行的科学启蒙教育。是通过幼儿自身活动,对四周物质世界进行感知、观察、操纵、发现新题目、寻求答案的探索过程;是幼儿获取广泛的科学、技术经验,主动建构表象水平上的低级科学概念,初步学习科学方法和技能,培养科学态度的过程;是发展幼儿好奇心,产生学习科学的喜好,以及培养幼儿良好科学行为、习惯的过程。总之,幼儿科学教育是对幼儿进行科学素质早期培养的教育。

二、我园实施科技启蒙教育的实践

1、科技启蒙教育的起步

《九十年代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已将“学校要办出特色”作为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方针。为此,我园根据“幼儿园工作规程”精神,在市、区、局有关领导把“幼儿园办成具有科学特色的幼儿园”的建议,结合我们这几年对“幼儿园科学启蒙教育”的实践探究成果,进行了“园幼儿科学启蒙教育初论”的课题探究。经过几年的科技教育探究,使幼儿园初步形成了科学特色的教育氛围。

2、科技教育内涵的重新熟悉

在二期课改的今天,为充分体现“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我园教师正开始尝试多元的活动样式的探究,积极寻找实施科技启蒙教育的有效途径,培养幼儿主动探索、自主学习,为了实现“科技启蒙教育”的办园思想,真正意义上促进孩子的全面进步,为今后构建园本课程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础,作为参和者、指导者、合作者、评价者的老师必须对幼儿科技教育的内涵有重新的科学的熟悉,所以我们翻阅学习了相关的理论知识,实践活动的书籍,并在自己和孩子的共同活动中,边实践边反思。

3、科技启蒙教育目标

幼儿科学教育的实质篇4

一、定题研究,走科研兴教之路

教育科研是教育教学的精髓。积极寻求和挖掘教育科研的目标和方向,确立好自己的科研课题,并在教育教学中进行研究。

1.教育科研从传统教研走向园本教研。园本教研是幼儿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它应以幼儿园本位日常教学研究为依据,改善和提高幼儿园管理和教育质量,以便更好地促进幼儿发展,形成适合自己的园本教研。现今的幼儿园教学以吉林省统编教材为依据,其中数学领域中幼儿逻辑思维的训练内容少、系统性差,为拟补教材的不足,确定了“十一五”研究课题“幼儿数学逻辑智能开发的实验研究”,确立了有明确目的的园本教研。实践证明,在持续的研究中解决了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并形成了系统而公开的探究活动和园本教材,教师获得了实践能力,提升了教育教学水平。

2.教育科研从研究教材教法走向研究幼儿的学习发展。积极开展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符合幼儿发展水平的课题研究。教师不断站在幼儿的角度去换位思考,调整教学方向,建立一种和谐、融洽、平等的新型师幼关系,并且关注幼儿的个性发展,制定出每个幼儿不一样的发展目标。建立以幼儿为主体,集科学性、趣味性、知识性为一体的新型教育模式,把孩子带到一个立体空间,引导孩子了解一个多角度的世界,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主动学习和探索,营造一种“灵动、真实、开放、合作、生成、细致、宽容”的生命化课堂,让生命与教育邂逅,有效推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3.教研动机从任务驱动走向问题驱动。教研的目的不单单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是要解决幼教中存在的问题。幼儿园教育在个体幼儿园、学前班的驱动下,幼儿课堂教学正偏向小学化,以迎合家长想让孩子早上学多学习小学教材的需求,偏离了“幼儿教育是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的定位。为“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作为示范园必须正确引领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将发展性教学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制定我园“十二五”研究课题――“快乐玩、有效学的策略研究”。并且在大课题的引领下,确立本班小课题――“游戏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使非游戏活动游戏化,把游戏真正还给幼儿,解决幼教中存在的教学方法小学化问题和幼儿注意力易分散的状况,减少课堂上一些教师不必要的行为,使有效教学得到相应增加,积极走上科研兴教的道路。

二、提升专业,开科研兴教之门

教育教学是教育科研的载体,教师借助这个载体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进行深入潜心的研究。例如,在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参照课题研究计划提供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经验,利用课余时间,学习、阅读相关的教育教学文章、书籍,做好学习笔记,从丰富的教育资源中寻找高品质的专业支撑,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修养和业务素质,随时把握自己的科研目标与方向,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熟练掌握教学技能。同时,还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培训学习和教学观摩活动,如远程培训、名师讲座、省内观摩课交流、骨干教师培训等活动。通过培训学习,切实转变了观念,夯实了自己的理论基础,拓宽了视野,了解了教学改革的最新动态。并且把好的经验通过讲座、论文研讨、观摩课交流等形式向外辐射,带动整个幼儿园乃至本市的幼教发展,努力提高幼教质量,提升专业素质,开启科研兴教的大门。

三、反思总结,树科研兴教之风

教育教学是教育科研的源泉。教育科研需要研究者潜下心来,深入思考。教师把自身的实践不断地加以反思,如“怎样的学习方式是幼儿需要的”、“在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中幼儿在学习吗”等,将反思的问题在教研组中进行探讨和交流,将好的经验总结出来,改进教学方法,获得教学提高。

幼儿科学教育的实质篇5

一当前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现状迫切

需要进行学前教师教育改革学前教育的人才包括各级各类的学前教育机构的教养人员、管理人员;从事与学前教育相关的各种工作人员及服务人员。学前教师教育指的是系统培养学前教育人才的各种专门性活动,“学前教师教育”它体现了教师培养的整体性、专业性、开放性和终身性。目前,我省的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规模,不管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不能满足我省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所以,大力发展学前教师教育,提高学前教育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是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社会经济、文化、政治发展的必然需求。改革开放以来,在大力提倡发展教育的背景下,我国幼儿教育事业得到蓬勃发展,湖南省的学前教育发展也受到高度重视并得到长足的发展。然而,与我省教育强省战略对学前教育人才的需求仍然还有一定的差距,学前教育师资不管是在数量和质量上,还是在层次和结构上,以及发展速度和规模等方面都还不能适应当前我省学前教育发展的需要。目前我省学前教育人才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前教育师资的数量有待增多

1.学前教育师资的数量不足。据《湖南省2010年教师队伍建设规划》第8页《湖南省教师需求情况测算表(幼儿园)》,湖南省幼儿园教师需求情况测算表中的相关统计数据表明:在2007年全省在园幼儿人数是739144人,教师人数是42314人,而在2010年,在园幼儿人数预估达754152人,教师人数达48035人。两年时间里,我省在园幼儿人数估计将增多15008人,教师人数要增加5721人;而2005年的在园教师数是40072人,从2005到2007年的两年时间内,教师数只增加了2242人。说明从2008年到2010年的在园幼儿教师人数增加比例应是2005到2007年增加人数的两倍多。由此可见,目前我省学前教育人才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我省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2.幼儿教师队伍的不稳定。幼儿园教师的责任重大,稍有不慎,就会发生意外事故,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每天幼儿教师的身心都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天长日久,疲惫不堪,因此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在访谈和调查中,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教师抱着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想法。教师专业思想极不牢固,年轻教师人心浮动,一有机会就准备离开。另外,有很多的民办幼儿园教师的劳动人事关系、户口关系、劳动与医疗保险等缺乏应有的关注和规范的管理,在与其他行业相比造成了待遇和社会地位等各方面的巨大落差。由于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低、工作任务重、压力大,学习培训机会少,管理不科学等导致了学前教育人才的大量流失,这是在园幼儿教师人数增长缓慢的重要原因,幼儿教师队伍的不稳定阻碍了学前教育师资队伍数量的稳步增长。

(二)学前教育师资的质量有待提高

1.学历层次偏低。据《湖南省2010年教师队伍建设规划》第8页《湖南省教师需求情况测算表(幼儿园)》,湖南省幼儿园教师需求情况测算表中的相关统计数据表明:2007年我省幼儿园专任教师中,高中及以下学历的教师14163人,专科学历教师15223人,本科学历教师2019人,研究生学历教师39人,其中,高中及以下学历的教师占全省幼儿教师总数的45.45%。可见,幼儿教师的学历层次总体上还是以中专层次为主,离幼儿教师学历大专化甚至本科化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学历教育有待加强。

2.师资队伍结构不太合理。一是职称结构不合理。据《湖南省2010年教师队伍建设规划》第23页《湖南省教师需求情况测算表(幼儿园)》2007年统计数据显示,我省幼儿园的专任教师中,有高级职称165人,中级职称的8530人,而未评职称的20849人,其中,中高级职称的只占33.7%,而未评定职称的占66.3%。二是年龄结构不合理。幼儿园教师中的老、中、青年教师梯队结构不合理。有的幼儿园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中青年骨干教师十分缺乏。如在我省常德地区某幼儿园老师的平均年龄只有19岁,而很多的公办幼儿园老师的年龄普遍偏大的现象严重。三是城乡结构差异显著。目前为止,我国经济条件好的城市和农村,幼儿师资数量基本饱和,而高水平、高质量的幼儿师资很缺乏。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幼儿教育发展滞后,对幼儿师资的需求不多,待遇偏低,大多幼师毕业生不愿到农村地区的幼儿园工作,所以造成目前需求不旺的困境。四是男女教师比例严重失调。根据2007年我省幼儿园专任教师性别比率结构图,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幼儿园专任教师共有26136人,其中,女教师25488人,占幼儿园专任教师总数的97.52%;男教师648人,仅占2.48%。可见,幼儿园男女教师比例严重失调。

3.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省级和市级幼儿园里的教师整体素质相对而言要高些,但是,乡、镇、县级的幼儿园老师素质普遍偏低,教师的幼儿教育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不够扎实,师德和责任心有待加强,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教学科研能力有待提高。总体来说,来源复杂、良莠不齐。由此可见,我省学前教育人才的现状,不管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不能满足当前我省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所以,大力培养学前教育人才,提高学前教育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进行学前教师教育的改革已经势在必行。

二当前社会发展形势既是学前教师教育改革的机遇,更是挑战

(一)认识逐步到位但落实不够

首先是国家把科教兴国作为基本国策,制定和颁布了有关幼儿教育的法规,将幼儿教育列为基础教育,成为我国完整教育体制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各级政府为幼儿教育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对学前教育事业而言,2010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不仅举国上下对学前教育都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并且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在审议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中,学前教育作为独立的一章被单独提出来,充分表明了党和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高度重视。[1]其次是观念得到更新,发展幼儿教育关键在于师资的培养和队伍的建设。长期以来学前教育师资不足的问题,素质亟待提高的问题,落实地位待遇的问题等,一直是困绕我们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也是关系我们所有幼儿教师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会议提出:合理确定生师比,逐步配齐公办幼儿园教职工。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切实维护其工资、职称评聘和社会保障等权益。既是对幼儿教师的关心和爱护,也是对幼儿教师工作的充分认可。会议对幼儿教师的培养培训提出明确要求,要“完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办好幼儿师范院校和专业,加大幼儿教师培养力度”。幼儿教师的培养也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培养幼儿师资的渠道得到拓展,幼儿教育师资队伍得到迅速的壮大,缓解了城乡幼儿教育发展与师资队伍的矛盾,这是学前教育的发展和普及非常重要的师资准备。但是要真正落实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把学前师资培养提高到应有的高度尚有差距。主要表现在幼儿师资培养的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近年来,师资队伍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数量型的扩张,在质量、规格上没有太大的提高。

(二)层次基本齐备但结构不当

从目前培养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的学校看,主要有职业中学、中等幼师、专科幼师以及本科的学前教育专业,这似乎是一个层次多样化,结构齐备的幼儿师资培养体系。其实不尽然,专科学校在上海(已合并为本科)和辽宁各有一所,湖南省就一所专门独立升格的幼儿师范学校(专科),而本科和研究生学前教育专业的学前教师教育培养数量不多,本科有的设一个班就三四十个学生,而研究生培养也不多,博士培养更是少之甚少。所以,绝大多数幼儿师资是由中师和专科培养的,而农村地区则是由职业中学培养或短期临时培训。这样,我国幼儿师资的学历层次实际上较低,学历结构的重心下移,这必然影响幼儿师资队伍质量建设。

三构建一整套科学、合理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

(一)全面提高学前师范教育质量,构建科学的职前幼儿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职前幼儿教师教育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学前师范教育质量的提升。而学前师范教育质量提升又离不开学前师范教育的改革和创新。学前师范院校可以通过明确培养目标、细化招生制度、改革教学内容、优化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模式、强化实践教学,重视产学研相结合的培养方式等多种途径去培养学前教育人才。学前教育人才素质的提高必须有一整套合理的课程设置为依托,课程规划应整体考虑社会发展、教育目标、市场用人需求、师资专长、教学资源、学生就业需要等因素,设置有弹性和特色的课程,加强课程建设,完善课程体系。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基础,科学选择教学方法,灵活运用案例教学法;强化实践教学,突出学生的应用能力,重视实验室和实训基地的建设与运用;广泛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和手段,以实验实训室为平台,实行学习实训一体化等方式提高教学水平;在人才培养上,以就业为导向,重视产学研相结合的培养方式,教师带领学生到各级各类的实习基地去指导和参加课题研究,同时,也请幼儿园里有经验的老师到学校来担任相关课程的教育教学,根据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教育教学和研究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学前师范生的质量。[2]

(二)构建参与式的幼教师资在职培训模式,加大幼儿师资的在职培训力度

教师队伍的建设,既依靠职前师范教育的培养,又有赖于职后继续教育的培训,改进和采用各种不同的有效培训方法以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各类型高素质教师。

1.充分发挥中、高师职能,构建幼儿师资在职培训的多元化模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对幼儿教师素质要求提高,高师应充分发挥其学术优势和人力资源,在幼儿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中发挥其越来越大的作用,逐渐成为幼儿教师培养的重要机构。目前,湖南省已做出了幼儿师资培养的长远规划,力争湖南省幼儿教师的学历整体档次在近十年内能提高一个新的层次,湖南师范大学尤其是长沙师范学校将在湖南幼教师资的培训中突现核心和引领地位。由此,在21世纪,我国将逐渐形成以“高等师范学校为龙头、以中等师范学校为主体”,职前与职后、正规与非正规、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普及与提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多元化的幼教师资培养模式。[3]

2.以幼儿的发展需求为目标,构建“参与式培训”的教学模式。“参与式培训”是目前国际上普遍倡导的一类进行培训、教学和研讨的方法。之所以提倡“参与”就是因为培训者需要相信每个人都具有自给自足的能力,能够解决自己的问题,每个人都应享有平等学习和表达的权力,同时也应有机会与别人对话。参与式培训是指学习者个体能够参与到培训教学和研讨中,以引导教师主动学习为基点,以经验为基础,与其他培训者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培训形式。参与培训不同于以往的听讲和观摩式培训,它要求培训者和学习者共同承担学习任务,共同承担责任,强调的是学而不是教。它主张以行动促进理念的转变,强调培训活动以教师为中心,融新的理念和知识于培训之中。在参与式培训的过程中,所有参与培训的人都要平等地参与,培训者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信息提供者”,标准答案的“者”,也不是传递上级命令的“二传手”,而是被培训者的“协助者”、“组织者”和“促进者”,帮助并与参与者一起学习,共同提高。参与式的培训,使教师通过活动,自主建构新课程倡导的教育教学理念,缩短了教师从理念到实践的路程。[4]

3.以教师成长为目的,构建多元化幼教师资培训效果的评价机制。社会的发展变化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训目的、功能必须随之发生很大的改变。如何在培训过程中对教师培训的效果进行检验,这是长久以来困扰人们的一个问题。一方面关于教师教育观念方面的培训效果本身就很难量化;另一方面,关于教师教育技能方面的培训的评价容易流于表面,给研究效果的检验带来一定的困难。幼儿教师在职培训的效果就像我们教孩子时不可能立竿见影一样,对于教师的培训同样是急不得的,更何况这种培训并非只针对技能的学习,而更重要的是教育价值观的转变,这就更难。关键是了解在培训之后幼儿教师对新观念的接纳情况,并在培训的实际运用环节中遇到问题时给予咨询和帮助。鼓励教师通过记录身边的个案的方式来实现自我成长,对记录的材料进行对比分析的过程中,更能够看到了幼儿教师内部的变化。因此,培训幼儿教师不是简单重复、并非付之功利,而是在实践基础上的螺旋式上升。[5]

幼儿科学教育的实质篇6

论文摘要: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当具备较强的个人综合素质与教研能力才能做好幼儿教学管理工作。文章以幼儿教师整体素质提高为话题,分析了新形势下幼儿教师综合素质提高策略。

对于幼儿教师来讲,随着社会的发展,幼儿教师已经逐渐由教育属性演变为服务性教育属性。面对着新形势的要求,幼儿教师旧有的教学方式与教学理念均不符合当代幼儿的发展。因此,作为幼儿教师应当精于本行,不断地学习与总结,以此提高自身与时俱进的思想文化水平。笔者认为,幼儿教师综合素质水平提高策略应当着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强化自身知识运用能力

目前的幼儿教师,许多都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在学校,这些教师接受过最先进的幼儿专业理论知识。包括在心理学、卫生学、教育学等专业理论知识和音、体、美等等艺体知识。但是总表现上来看,由于自身实践经验运用不足,所致部分刚毕业的幼师不能横全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不会用专业理论知识加以利用,在幼儿教学中遇见障碍。

1.1知识结构不够合理

在工作实践中表现为对幼儿的一些提问把握不准,回答模棱两可:对幼儿错误的回答也不能给予正确合理的纠正,尤其是涉及天文、地理、生物等专业领域的问题,更无从回答甚至束手无策,满足不了科学教育的需要。

1.2教育科研水平不高

有些教师不习惯于用幼儿心理学、教育学的知识观察幼儿,开展个别教育,也不善于通过观察、测量、记录分析幼儿的发展。对如何进行科学素养的教育也缺乏研究,方法简单。也不能很好地发挥家庭、社区、幼儿园三结合的教育功能开展科学教育,不善于创造性应用诱导的方式启发幼儿从小培养科学意识,使幼儿科学教育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2 提高科学教育的能力

对于幼儿教师来讲,从小开展科学教育不但是幼儿教育目标的要求,同时也是从小培养幼儿科学知识能力,开阔它们视野,培养他们对科学的极大热情与积极探索的兴趣。幼儿教师开展科学教育,应当从以下方面来提高自身开展科学教育的能力:

2.1掌握科学基础知识

幼儿的科学启蒙要求教师具备扎实、广博的科学基础知识。只有不断学习,花时间去潜心钻研,不断补充自己的知识,从生活中、从科学文化的学习中吸取一切优良的知识,才能不断充实完善自己。还要学习关于生活科学、趣味数学、动物饲养、植物栽培、气象学等多领域的基础知识。通过不断的学习,将多门学科知识整理、综合、融会贯通,形成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幼儿认识科学现象,理解科学知识。

2.2增强科学实践能力

幼儿科学启蒙教育主要是操作性的体验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应具备较强的科学实践能力,能够引导幼儿开展科学小实验。例如在科学活动“磁铁本领大”中,教师提供了多种幼儿平时经常接触到的小玩意,如别针、纽扣、串珠、螺母、小木棒等,引导幼儿进行实验操作,幼儿发现,磁铁“走”,“它”也“走”,了解哪些东西会跟着磁铁“走”,同时引导幼儿思考:别针掉水里了,不伸手进水里,怎么把针取出来,培养幼儿爱思考的好习惯。

2.3把握科学教育契机

教师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细心观察幼儿活动,把握好教育的时机,保护好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为他们的好奇心创设一个宽松、自由、接纳的环境。积极培养幼儿的发现意识,将身边的点点滴滴转化成有趣的探索活动。教师要做科学教育的有心人,深入细致地了解每一个幼儿,引导他们参加到科学活动中来。对于那些对科学活动没有兴趣的幼儿,要创造条件,让他们有更多的参与活动的机会,使他们获得在探索中有所发现的成功体验,激发他们参与科学活动的兴趣。如,孩子们都喜欢玩玩具,在科学活动中,教师就可以有意识地提供电动遥控汽车、机器人、指南针、望远镜、万花筒等玩具,激发幼儿主动参与到自己喜欢的科学探索活动中,获取科学经验,感受到发现、成功的快乐。

2.4开发幼儿科学兴趣

教师要善于选择、设计与幼儿生活密切联系,并贴近幼儿认识水平的科学教育内容,营造操作性强的氛围,激发幼儿的科学兴趣,鼓励和支持孩子们发现和探索更多有趣的事情,引导幼儿运用科学知识解答和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得到更多的知识。可以创设自然角、科学区,通过参观、种植、饲养、小实验等活动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提供一些操作性强的材料使幼儿能够积极参与,动手操作,动脑思考,获得最直接、量具体的经验,经历科学发现的过程,从而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在科学活动“变变变”中,教师选择了多种幼儿感兴趣的、贴近幼儿生活的内容,如“会变的橡皮泥”、“七彩肥皂泡”等,让幼儿通过触觉、视觉来、“玩玩”、“说说”,观察、感受事物的变化,体验探索成功的乐趣。

3 善于评价性教育

评价是教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既是对上一阶段教育效果的测定,又是制订下一阶段教育计划的重要依据。而观察是评价的开端和基础。全纳观察、评价是指观察者以一种接纳、不排斥的态度客观、公正、平等的对所有儿童进行观察和评价。

幼儿科学教育的实质篇7

一、以幼儿生活为中心,实施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

陶行知在普及幼儿教育的实践过程中,不仅解决了幼儿教育的办学方向问题,而且在教育内容和教育方针上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科学的探索。

1.培养健康的生活,实施健康的教育。

陶行知针对当时中国国民体质的实际状况,十分重视儿童的体质教育,把保障儿童健康看作是幼儿园的一项首要工作,一再强调“儿童的健康比什么事都要紧”。[1]他曾明确要求幼儿教师要把儿童健康当作幼儿园里面第一重要的事情,因此,他提出:“培养健康的生活,以实施健康的教育。”[2]他认为教师要针对幼儿的实际生活,向他们进行一些必要的卫生常识教育,如饮食卫生、睡眠卫生、活动卫生等,使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自觉维护身体健康。另外,教师还应组织好室内外活动,使幼儿的体格得到锻炼,促进儿童身体的正常发育。

2.道德乃做人之根本,不可不立。

陶行知一贯重视儿童的道德教育,“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3]在他看来,“建筑人格长城的基础,就是道德”,[4]而“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5]所以,陶行知对幼儿德育尤为重视,强调“真人”的培养要从幼儿抓起。

3.加强科学教育,培养人才幼苗。

陶行知认为科学教育是关系到国家强弱、盛衰的大事,儿童科学教育的意义也在于此。他指出:“现在是一个科学的世界。在科学的世界里应该有一个科学的中国,科学的中国要谁去创造呢?要小孩子去创造!”[6]为此,他还进一步强调:“科学要从小教起。我们要造成一个科学的民族,必要在民族的嫩芽――儿童上去加工夫培植。”[7]在他看来,儿童的科学教育重在感官的充分运用与训练,只有让孩子不断地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又动脑,才能让孩子发现科学的奥妙,激发学科学的兴趣。

4.倡导幼儿美育,陶冶健全人格。

陶行知认为,“教育是教人化人”,而教人化人的基本途径和手段是通过环境、艺术和校容、校貌来陶冶儿童的思想、品德。早在1923年,陶行知就提出:“天然环境和人格陶治,很有密切关系。”[8]他在创办晓庄幼稚园和育才学校时,就特别注意校址的选择,不仅环境优美、雄阔,而且社会风气优良、淳朴。他认为幼儿教师要带领儿童从身边小事做起:从创造优雅的园内环境开始,建设一个“布置适宜,错落有致,清雅幽静,几净窗明”的幼稚园,使幼稚园成为“健康之堡垒,艺术之环境”。[9]可见,重视幼儿园环境的改善、建设和美化,是一件关系到幼儿人格陶冶的大事,马虎不得。

5.重视劳动教育,培养幼儿爱劳动的品德。

陶行知指出:“劳动教育的目的,在谋手脑相长,以增进自立之能力,获得事物之真知,及了解劳动者之甘苦。”在他创设的乡村幼稚园里,还有因地制宜办的儿童小农场,让幼儿干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这不仅从小培养了孩子们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良好品德,而且对开发幼儿智力,提高他们接触和认识环境的能力有重要作用。在他看来,真正的劳动是以实践为基础,以思想为指导,以创造为目的的。这就告诉我们,幼儿的劳动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擦擦桌椅、扫扫地上,而要寓思想品德教育于劳动过程中,使幼儿体验到劳动的乐趣、劳动的价值,养成劳动既快乐又光荣的思想感情,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对幼儿科学教育内容和方法的重新审视:内容生活化和动手“做”科学

幼儿科学教育的实质篇8

一、坚持以儿童发展为本,服务于儿童的发展

现代幼儿教育理念中首先提出要以幼儿发展为本,教育要充分考虑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实现“促进每一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充分的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1]教育的个性化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趋势,幼儿教育应以儿童生命活力的不断增强,生命内涵的不断充实为最终目标,从而实现人类发展的最终目标。同时《纲要》中的“教育内容与要求”部分,在每个领域的指导要点中突出体现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这一重要教育原则。幼儿科学教育是当前幼儿园五大领域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在科学教育目标定位与价值取向上要坚持以“幼儿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不论是集体科学教育活动,或是区角里的科学教育,或是日常生活和游戏中的科学教育,都要注重幼儿积极参与科学活动的过程,而不能只注重幼儿异口同声地说出结果;要接受幼儿不同的发展水平,更多地提供幼儿可选择性的活动机会、活动材料,允许幼儿以自己的方式进行主动探索,不追求所有幼儿一刀切的发展,真正实现使每个幼儿在自己原有水平上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贴近幼儿生活,促进幼儿生动、活泼的发展

教育源于生活,教育向幼儿的生活回归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趋势,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了幼儿的学习是一种在成人指导下的主动学习,在周围环境中学习,只有贴近幼儿生活的教育,才能使幼儿的学习变成有意义的学习。“教育应当是生活本身,生活和经验是教育的灵魂,离开生活和经验就没有生长,也就没有教育。”[2]孩子年龄小,知识经验贫乏,往往通过感知和依靠表象认识事物,幼儿的科学活动也是在与周围环境的互动中完成的。《纲要》中明确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科学教育生活化,生活问题科学化已经成为现代科学教学改革的方向。在幼儿科学活动中,应奏响“生活化的乐章”,沟通生活与科学活动的联系,使幼儿体会科学就在身边,感受科学的趣味与价值,让幼儿对科学产生亲切感,这有益于幼儿发现、理解、探索和应用科学。我们对幼儿的科学教育也应该寻求一种更为自然、更为符合其年龄特点的教育,倡导以幼儿生活为内容的教育,强调利用生活中的教育资源,有效地促进幼儿生动、活泼地发展。教师要对教育有更全面的理解:不能认为只有在集体的、教师讲授的教育活动中,幼儿才在学习和发展;教师的职责也决不仅仅于教育活动,而要为幼儿创设和组织丰富的生活环境,利用生活环境中的教育资源对幼儿进行教育,让幼儿在生活中实现科学精神和态度、科学方法和能力、科学认知和经验的发展。[3]

三、与家庭、社区配合,优化教育资源,形成开放式教育

人的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环境是支持与影响人活动的外部条件。科学教育环境是指幼儿科学教育赖以进行的一切条件的总和,是由多因素组成的,包括幼儿园、家庭和社区资源,要充分发挥教育资源的整体作用。提倡幼儿科学教育的开放性,具体表现为在科学教育活动时间、空间、材料、内容、形式、方法、师幼关系、活动评价等方面的开放性。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幼儿的特点等随机开展,可以贯穿幼儿一日生活活动的每个环节,可以是在幼儿园,也可以在家庭或社区环境中进行;材料的选择和投放也注重开放性,可以是成品、半成品也可以是自然材料;科学活动内容更是广泛,来源于幼儿周围环境与生活的万事万物,根据幼儿特点选择最基础和最具有代表性的内容,并体现启蒙性教育的特点;科学教育活动在方法上也要灵活,或对物体或现象进行观察、或进行主动地探究、或根据观察现象和发现及探究的过程与结果进行多样化的表达和记录;科学活动在形式上具有开放性,可以是集体、小组和个别相结合;在师幼关系方面可以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也可以是合作者、参与者或指导者;在评价方面更要将幼儿在幼儿园、家庭或社区中的多方面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在评价的主体、形式、方法、标准等方面力求开放性。四、立足于对幼儿科学素养早期培养的终身价值终身教育思想渗透在《纲要》的全文中。是《纲要》的一个基本指导思想,终身教育也就是终身学习。这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深刻而富有远见的观点,从根本上影响了全世界的教育价值取向,也延伸拓展到幼儿园科学教育。

终生教育是现代社会人发展的条件,现代社会再也不是一个“一技在手受用一生”的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使教育成为现代化社会人的发展需要和条件,面对信息化、数字化、全球化的社会,教育将伴随人的一生。幼儿时期是人生的重要阶段,包括幼儿园教育、家庭教育将在孩子一生的发展中产生重要影响,幼儿教育是整个终身教育的基础阶段。幼儿园教育不仅是为入小学做准备,而且是人的发展的需要,是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幼儿园教育对生命全程(iifespan)关照,人的生命是一个历程,幼儿时期是生命过程的一部分,幼儿时期的教育是对整个生命过程的关照。[4]只有这样,幼儿园的教育才能无愧地被称为“终生教育的奠定阶段”,才能真正成为符合终身教育理念的高质量的幼儿教育,幼儿所获得的发展是积极愉快、健康、真实、全面、可持续的发展,向前进一步延伸到婴儿教育和胎教。幼儿科学教育作为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要坚持终身教育的理念,树立为使幼儿获得乐学、会学、会用有益于幼儿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大价值。[5]

为此,幼儿科学教育应将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激发探究激情,激发幼儿的创造精神,引导幼儿逐步形成关爱和保护环境的意识,逐步形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养成尊重他人、乐于合作、善于分享的行为习惯等目标放在首位,追求以促进幼儿科学素质早期培养的价值取向和目标定位,这些将有益于幼儿一生的发展。五、倡导幼儿科学教育的整合化整合(integrate),也称综合,是把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事物组合在一起,使它们成为一个整体。[5]因此,整合是整体形成的环节和过程。整合的核心是联系的建立。整合教育观是建立在幼儿全面和谐发展观基础上的,也是以儿童身心和谐发展为本的具体要求和体现。幼儿教育的整体观是我们对于幼儿教育整体性、系统性的基本看法。《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应注重综合性、生活性和趣味性。

如何体现《纲要》的精神,如何使幼儿教育真正具有整体性?这就要求我们有系统、整体的思想,形成幼儿教育的整体观,并努力实践这些观念。幼儿的发展是整体的、全面的,幼儿教育应注重整体性和全面性;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各项活动都对幼儿发展有重要的价值,应有机地整合各项活动,努力提高各项活动的整体成效;幼儿园课程的内容可以相对地划分为一些领域,应充分挖掘和利用各领域的内在联系,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的、有效的整合;幼儿园、家庭及社区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应充分发挥各种教育资源的整体性影响。幼儿园课程实施的方法、形式及手段丰富多样,应有机的、综合地利用这些方法、形式和手段。幼儿科学教育的整合,最终应该也必然会落实到具体的课程实施过程之中。具体表现为幼儿科学教育目标、内容、方法、形式及领域的整合。

(一)教育目标的整合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过程并非短期行为,在目标定位与价值取向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为培养有探究性、创造性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奠定基础;使幼儿产生对科学的兴趣,形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愿意并知道如何去获取知识、认识事物;其价值追求为幼儿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服务。

(二)教育内容的整合

幼儿园科学教育是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地进行科学探索和学习、亲身经历探索过程、感受和体验科学精神、通过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获得有关物质世界及其关系的感性认识和经验的过程。它是幼儿科学知识教育、科学方法教育和科学精神教育的协调统一。应将自然环境和生活的关系、身边事物的特点和变化规律、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等整合到幼儿科学教育中。

(三)教育方法和形式的整合

科学教育活动要体现幼儿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将科学探究和多样化的艺术表现、社会性参与等方式相结合,在进行科学探究过程中引导幼儿将观察法、操作法、语言法等相结合,重视集体科学活动的同时,也关注游戏和生活活动中的科学教育、关注区角中的生活教育。如:在幼儿吃苹果时,让幼儿观察苹果的结构,感知它的味道;在密封的水果袋中摸出苹果,感知它的质地;在快乐屋里玩角色游戏的时候,我们引导幼儿买卖苹果,培养幼儿初步的社交技能;数苹果、摆苹果,培养幼儿按一定顺序排序的数学观念;画苹果,用橡皮泥搓苹果,培养幼儿手眼协调的能力;幼儿集队时,还要等待其他小朋友,通过有节奏、富于童趣的肢体动作引起幼儿学习表演的兴趣。

(四)与其他各领域活动有机整合

幼儿科学教育的实质篇9

【关键词】幼儿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创新

幼儿教育是幼儿参与学习活动的开始阶段,对幼儿未来深入学习相关知识、实现对综合素质的培养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所以要想真正将幼儿循序渐进的培养成高素质人才,就必须全面加强对幼儿教育的重视,并从提升幼儿教育水平角度入手对幼儿教育进行改革创新,以期能够探索出更为科学的幼儿教育模式,为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持。

一、提升幼教水平,在教学模式改革中关注幼儿团结能力的培养

在幼儿教育实践中,幼儿教师应该认识到幼儿才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因此要想提高幼教水平,在对幼教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的过程中就应该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教学模式的设定和构建都坚持以幼儿为主体,紧密围绕幼儿中心对教学活动进行规划,促使幼儿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幼教老师所组织开展的活动中,实现对幼儿综合素质的培养。同时,针对新时期对幼儿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在积极探索幼儿教育改革创新的过程中,关注幼儿团结能力的培养,将幼儿团结能力的培养作为幼教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而以此为切入点加强对幼儿的培养,引导幼儿健康成长。

例如幼儿园教师在创新幼教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可以对传统《找朋友》的教学游戏活动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创新,增强《找朋友》教育活动游戏的趣味性和教育性,促进其教学作用的发挥。具体来说,在《找朋友》游戏活动中,幼儿教师将惩罚项目进行调整,将其变为多人续编简单的小故事,即由教师给出故事的开头,“小松鼠,在森林里迷路了。……”然后在《找朋友》游戏中,被抓住的同学续编故事,如“小白兔发现了迷路的小松鼠。……”每个幼儿续编一句话[1]。同时,在游戏活动中,教师也参与其中,对幼儿进行适当的引导,如当手绢频繁丢向一个人时,教师就可以适当的引导教育,让幼儿能够认识到团结的重要性,将编故事的机会分给每个小伙伴,共同完成对故事的续编。这样,借助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教师的幼教水平能够得到进一步提高,并且教师借助科学的教学指导,能够促进幼儿文学素养和团结意识的培养。

二、提升幼教水平,在对幼教教学模式改革中引导幼儿科学素养的培养

以提升幼教水平为出发点,幼儿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应该正确认识培养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性,进而积极探索相应的教学措施,促进幼教教学改革,实现对幼儿科学素养的培养。

(一)亲近自然,提高幼儿的观察力

在幼教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中,任何一项教学活动的制定都应该注意发现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幼儿身边的机会,引导幼儿进行不断的观察和探索,促进幼儿科学素养的形成。如幼儿在面对自然时能够展现出天性,所以幼教教学模式的改革应该适当的增加自然相关课程的比重,给予幼儿更多接触自然的机会,让幼儿在自然中健康成长。

如幼儿园教师可以适当的组织幼儿参与春游活动、游览植物园活动等,让幼儿观察自己喜欢的植物,并尽量向教师说明喜欢的原因,教师为幼儿和其喜欢的植物合影留念。这样在亲近自然的教育活动中,幼儿的观察能力能够得到一定的培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潜意识也能够有所增强,并且幼儿在接触新鲜事物的过程中也能开拓眼界,对幼儿的未来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2]。

(二)丰富幼儿想象力,强化幼儿创造力

在培养幼儿科学素养的探索中,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能对其科学素养的形成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幼儿园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应该针对幼儿园幼儿好奇心强的特点,合理设计教学活动,诱发幼儿的好奇心,并引导幼儿不断的想象和联想,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形成[3]。同时,教师也应该积极组织幼儿参与各种类型的实践探究小活动,在锻炼幼儿实践操作能力的同时,也强化其创新力和创造力,为未来将幼儿培养成为高素质人才提供相应的保障。如组织参与“吹肥皂泡”游戏、“影子的秘密”探索游戏、“土电话”游戏等等,使幼儿在不断的尝试和探索中形成浓郁的科学探究,提高幼儿的创造力,为幼儿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提升幼教水平,在幼教教学模式改革中教师应扮演好引导者身份

从提升幼教水平角度进行分析,在对幼教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的过程中,幼教教师对教学质量和水平产生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因此应该加强对教师的重视,让幼儿园教师扮演好引导者的身份,真正结合幼儿的成长发育情况和幼儿园教育实际需求对幼儿做出有效的引导,增强与幼儿的互动和交流,不仅引导幼儿探索知识的世界,也引导幼儿与同学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让幼儿以稚嫩的眼光观看世界分析世界,提高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4]。唯有如此,幼儿园教师对自身教学引导者的身份进行正确定位,并在教学活动中履行引导者的职责,从多角度对幼儿实施正确的引导,才能够切实保证幼儿园教育效果,促进幼儿园教育水平的提高,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相应的支持和保障。

四、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当前幼儿教育发展现状,幼儿教师在从事幼教工作的过程中应该将提高自身幼教水平作为始终的坚持,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积极思想,进而努力提高自身自学能力,不断学习和探索,并在一线教育工作中对幼教教学模式的创新进行研究和分析,希望能够同时保证幼教质量和教研质量,在提高幼教水平的同时,为我国幼教事业的发展贡献相应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南英玉.提升幼教专业水平,创新幼教教学模式[J].中华少年,2015(14):177-177.

[2]叶秋平.浅析中职数学课堂“说数学”教学模式及其对幼教专业的促进作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3(45):202-204.

幼儿科学教育的实质篇10

【关键词】新中国成立60年;浙江省;幼儿园教师教育;教师教育改革;发展战略

【中图分类号】G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604(2010)06-0001-05

浙江省地处中国东部沿海,位于长江三角洲南翼,是改革开放以来率先发展的省份之一。新中国成立60年来,浙江省的基础教育实现了两大跨越,即高质量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了学前三年、高中三年教育。截至2009年,全省学前教育已高度普及,学前三年户籍儿童入园率为95%,比1999年提高了20个百分点,比1989年提高了54个百分点;全省共有各类幼儿园10067所,在园幼儿167.06万人,园长、专任教师9.68万人,拥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4.64%,全省乡镇中心幼儿园建园率为91%。〔1〕教育大计,教师为先。浙江省学前三年教育的高度普及建立在浙江省幼儿园教师教育稳步发展的基础之上。新中国成立60年来,浙江省的幼儿园教师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展望未来,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60年来浙江省幼儿园教师教育的发展历程

浙江省的幼儿园教师教育可以追溯到1916年杭州弘道女学设立的幼稚师范科,但当时浙江省的幼儿园教师教育受教会支配,没有形成体系。新中国成立后,浙江省的幼儿园教师教育形成独立体系,迅速发展。

1.改革开放前的幼儿园教师教育(1978年之前)

新中国成立后,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规定及《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的精神,《师范学校暂行规程》于1952年7月出台。这一文件规定培养幼儿园师资的师范学校称幼儿师范学校,同时要求师范学校附设幼儿师范科,学制3年,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在此背景下,1953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决定以杭州师范学校幼稚师范科为基础,成立浙江幼儿师范学校。该校1956年动工兴建,1957年竣工。浙江幼儿师范学校是一所能容纳24个教学班级,设施较为齐全的新型学校。在1958年开始的“”中,浙江幼儿师范学校超常规发展,不断扩大招生。1960年5月,经中共浙江省委批复,该校于秋季开始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4年。当年招收学生近300名。1960年后,在国家暂时困难时期,学校规模急剧缩小,经历了大起大落的曲折发展过程。由于受到“”的冲击,1965~1971年间,学校连续7年未招生。“”期间,全国幼儿师范学校纷纷解散撤消。值得庆幸的是,时任浙江省省长的周建人认为“幼儿教育还是需要的”,不同意撤消,浙江幼儿师范学校才幸免夭折,师资队伍未解散,图书资料、仪器设备等基本保存完好,为以后的学校发展保存了实力。1971年,学校借“学工学农”之机,在余杭县举办农村幼儿园教师培训班,培训学生84名。1973年,全国教育事业全面整顿,浙江幼儿师范学校恢复招生,设立幼教、音美两个专业,学制3年,成为“”期间恢复教学最早的幼儿师范学校。〔2〕1976年10月,“”反革命集团被粉碎,浙江幼儿师范学校终于摆脱困境,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2.三级师范教育体系下的幼儿园教师教育(1978~2000年)

借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浙江省幼儿园教师教育获得了新生。1978年10月,教育部了《关于加强和发展师范教育的意见》,指出要积极办好幼儿师范学校,为幼儿园培养骨干师资;做到在1980年前每一个地区有一所幼儿师范学校,或在有条件的中等师范学校举办幼师班;原设有幼儿教育专业的师范院校应积极办好这个专业,扩大招生,为各地培养幼儿师范学校师资。这份文件大大促进了浙江省幼儿园教师教育的恢复和发展。浙江省依据各地的具体条件和需求,发展了各种类型的幼师培养培训机构,除恢复原浙江幼儿师范学校外,还举办了宁波幼儿师范学校和温州幼儿师范学校,并在有条件的师范学校开办幼师班。当时开办幼师班的中等师范学校有奉化师范、诸暨师范、温岭师范、金华师范等,为浙江省各地培养了大批合格的幼儿园教师。1989年12月,宁波中等专业学校分校改建为宁波幼儿师范学校。1991年1月,宁波幼儿师范学校内设宁波幼儿教师培训中心,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对在职幼儿园教师、园长进行培训。1984年,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温州幼儿师范学校,成为浙南唯一一所以培养幼儿园教师和学前教育管理、科研人员为目标的师范学校。

进入20世纪90年代,浙江省幼儿园教师教育迈入平稳发展和稳步提高阶段。1993年,浙江幼儿师范学校招收了学前教育专业首届大专生,是浙江省改革开放以来幼儿园教师教育史上第一届大专层次的幼师生。首届大专生的招生对象为学前教育专业三年制中专应届优秀毕业生,共招生80名,大专阶段的学制是2年。这就是后来的“三二分段模式”。“三二分段模式”得到由国家教委组织的华东地区中师联合检查团的高度评价。〔3〕此后,这一模式成为浙江省相当长一个时期幼师办学的主要模式。1998年,浙江幼儿师范学校开始进行学前教育专业五年制培养模式试验,招生对象为初中毕业生,学制5年,毕业时发大专文凭。

“浙江省幼儿师资培训中心”“浙江省幼儿园园长培训中心”分别于1993年、1997年建立,浙江省的幼儿园教师职后教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开始大力开展面向全省幼儿园教师的继续教育、学历补偿教育及园长入职教育等。

3.深化改革下的幼儿园教师教育(2000年至今)

2001年,国务院下发了《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该决定明确提出各地的中等师范学校(含幼儿师范学校)根据需要和可能或者升格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培养专科学历的小学和幼儿园教师;或者并入高等师范学校成立初等教育学院(或学前教育学院);也可以改为教师培训机构或其他中等学校;西部和少数民族地区根据地方实际,继续办好一批中等师范学校(含幼儿师范学校)。为贯彻中央精神,浙江省提出了“改革师范教育,到2005年完成二级师范向一级师范的过渡,提高教师培养层次”的目标。早在2000年4月,浙江省教育厅就下发了《关于浙江幼儿师范学校与浙江师范大学联合办学的通知》,撤消浙江幼儿师范学校建制,成立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2001年7月,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计委下发《关于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并入浙江师范大学的通知》。至此,浙江幼儿师范学校在组织机制上实现了向一级师范的转型。2000年1月,温州幼儿师范学校与温州师范学院合并。2005年,温州师范学院与温州大学合并,成立温州大学学前教育学院。2006年7月,温州大学将所属初等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学院、初等教育学院合并为教育学院,下设学前教育等系。2000年7月,宁波大学与宁波幼儿师范学校签定合作办学协议,商定从2000年起在宁波幼儿师范学校设立宁波大学学前教育系与艺术教育系,宁波幼儿师范学校原经费渠道不变,单独核算,人、财、物相对独立。宁波大学与宁波幼儿师范学校成立合作办学领导小组,定期研究合作办学过程中的有关问题。2001年7月,宁波幼儿师范学校与宁波师范学校合并组建宁波大学师范学院初等教育分院,人、财、物由市教委管理,教学业务接受宁波大学师范学院指导。2005年1月,初等教育分院实质性并入宁波大学,并改名为基础教育学院,下设初教系、学前教育系、音乐系、美术系、公共理论部。至此,浙江省的三所幼儿师范学校全部并入大学直接升格为本科院校,实现了组织机制的转型,〔4〕为浙江省幼儿园教师教育提供了方向性的引领,使幼儿园教师教育实现了综合素养提升与专业能力提高的有机协调。

二、60年来浙江省幼儿园教师教育取得的成就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浙江省幼儿园教师教育主要取得了以下成就。

1.建立了满足普及学前三年教育需要的幼儿园教师教育体系

目前浙江省已经形成了以高师学前教育为骨干,以各类高校学前教育为主体,以中等职业学校为补充的幼儿园教师培养格局,满足了全省幼儿园教师的职前、职后教育需求。

2.培养了一支素质较高的幼儿园教师队伍

目前浙江省的9万多名幼儿园教师中90%以上由本省院校培养,培养层次与质量不断提高。2002年,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杭州师范学院分别招收了浙江省第一届学前教育专业四年制本科生,标志着浙江省开始为幼儿园培养本科学历教师。到2009年,浙江省内已有9所院校招收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年培养量达600多人。仅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每年毕业的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就达到230人,超过了“”前中专生的培养量。2005年,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获得硕士学位授予资格,又在浙江省开启了面向幼教一线培养研究生的先河。目前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年培养学前教育专业研究生30余名。

3.不断探索适合本省发展需要的幼儿园教师培养模式

浙江省幼儿园教师教育在改革中勇于创新。从最早开展专科层次教育的尝试,到20世纪90年代培养大专生的“三二分段模式”以及五年制大专生培养模式,再到本世纪初面向幼儿园一线的本科四年制培养模式、“三二二”专升本培养模式以及面向幼儿园一线的“4+2”硕士培养模式,均是对建立高品质幼儿园教师教育体系的有益探索。

4.办学组织形式实现了三级师范教育向一级师范的转型

浙江省的三所幼儿师范学校没有采取独立升格专科或并入专科类地方高校的方式,而是直接并入师范教育基础较好的三所省属高校,实现了幼儿师范由三级向一级办学组织形式的跨越式转型。在实际操作层面,三所幼师学校在并入大学时保留了学前教育专业的原有规模,既满足了社会的相应需求,又保证了教师队伍及其他教学资源的合理过渡,实现了渐进式平稳转型。

5.形成了促进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机制

浙江省分别于1993年、1997年建立了“浙江省幼儿师资培训中心”“浙江省幼儿园园长培训中心”。这两个中心除举办幼儿园园长岗位培训、幼儿园园长高级研修、幼儿园省级骨干教师高级研修、欠发达地区骨干教师进修外,还制定了推进幼儿园教师终身发展的在职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计划,对初入职教师、一般教师、骨干教师实施有针对性的指导,同时还编写了“幼儿教师专业成长丛书”,建设并开通了“浙江幼儿教师教育网”。浙江省还依托全日制地方高等院校,设立相应的地市、县级幼儿园师资培训中心、幼儿园园长培训中心,形成了完善的培训网络。各培训机构共同承担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培训,每年都有计划地开展对幼儿园园长和教师的培训,初步建立了促进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机制。

三、浙江省幼儿园教师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浙江省幼儿园教师教育尽管走在全国前列,但依然存在一些不容回避的问题。为高质量普及学前三年教育提供优质师资,努力培养农村幼儿园高素质教师等,是今后要重点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首先,与基础教育其他阶段的师资素质相比,幼儿园教师整体素质偏低。目前浙江省中学教师已基本实现本科化,但全省幼儿园教师,特别是农村幼儿园教师还是以职业中专(中学)幼师班学历为主,整体素质明显偏低。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高中教育普及化的大背景下,职业中专幼师班的生源质量相对较低,毕业生越来越难以胜任幼儿园教师工作。因此,幼儿园师资素质依然是整个基础教育师资的洼地。政府应高度重视幼儿园教师的素质提升,加强幼儿园教师教育体系建设。

其次,同上海等学前教育发达的省市相比,浙江省幼儿园教师中拥有事业编制的人较少,幼儿园教师整体待遇较低,影响了高素质教师队伍的稳定。目前浙江省拥有幼儿园事业编制的教师不足教师总数的15%,而上海则达到70%以上。近几年已经出现了浙江省的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大量流向上海的现象,影响了浙江省高素质幼儿园教师队伍的稳定,也限制了浙江省高校学前教育本科专业的发展规模。从目前情况看,逐步扩大事业编制数量,通过考核留住优秀教师,并在全省积极推动幼儿园教师整体待遇的提高,是稳定高水平教师队伍的基础,也是高质量普及学前三年教育的关键。

再次,同省内发达地区相比,发展中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城镇、农村幼儿园教师队伍素质更低,全省幼儿园教师队伍内部存在明显的区域失衡,如杭州、宁波、温州等一些大城市的幼儿园中大专毕业生人满为患,而在中南部、中西部等一些欠发达地区,本地生源的大专毕业生都很少回去任教。因此,在一些发展中地区的农村幼儿园和欠发达地区的乡镇中心幼儿园试行定向生和免费生相结合的培养制度,是促进全省幼儿园教师区域均衡,促进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举措。

最后,有必要协同相关部门统筹规划全省幼儿园教师培养培训体系,构建统一、协调、有序、均衡、公平、高效的幼儿园教师教育体系。根据浙江省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趋势,可以逐步提高幼儿园教师资格的准入标准,引导职业高中、教师进修学校幼师班淡出幼儿园教师培养体系,让其调整课程结构,转向培养保育员和0~3岁婴幼儿看护员,从而实现幼儿园教师培养高等教育化这一多数发达国家幼儿园教师准入的基本学历标准。与此同时,要加强全省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合理布局,提高学前教育专业集中度,加强培养能力建设。目前全省除少数高校外,学前教育专业普遍存在小、散、低的现象,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在地方学院有遍地开花之势。这些地方学院既无长期培养经验积累,又无一定规模的专业教师队伍,更无配套的实践设施。对此必须加强监管,提升其办学水平,提高其专业内涵。

未来浙江省幼儿园教师教育的主要发展目标是建立起以教师教育基地为依托,以学前教育专科为基础,以学前教育本科、硕士为主体,以学前教育博士为引领,职前与职后相衔接,具有国际视野和本土行动能力,全方位服务于浙江省学前教育事业的幼儿园教师教育体系。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提升幼儿园教师整体素质

力争全省幼儿园教师中取得教师资格证的教师达90%以上,城市与学前教育强市县的幼儿园教师合格率为100%,同时大幅度提高合格幼儿园教师的待遇,其工资不低于中小学教师基本工资标准。

2.加强乡镇中心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

确保每个乡镇中心幼儿园不少于1名事业编制教师,力争使拥有学前教育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教师达10%以上,拥有幼教高级职称的教师达20%以上,乡镇中心幼儿园园长均接受过省市级园长岗位培训且5年内参加过至少1次园长高级研修。

3.加强欠发达地区农村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

力争使欠发达地区农村幼儿园中80%以上的教师拥有教师资格证,其培训费用由省级财政解决,同时争取使90%以上的幼儿园园长接受过园长岗位培训。高等学校面向欠发达地区免费培养定向师范生,并与农村幼儿园关键岗位编制、特设岗计划等相衔接。

4.构建满足全省学前教育发展需求的幼儿园教师教育体系

继续推进幼儿园教师培养高等教育化进程,加强14所幼儿园教师培养院校的培养力度,在省级教师教育基地建设中强化学前教育专业建设,鼓励各校办出特色,错位发展。积极探索学前教育专业“4+2”硕士培养模式,为县市区培养专职培训教师或教研骨干。加强0~3岁早教专业人才培养、玩具游戏专业指导人才培养、幼儿园环境设计及室外游乐设施设计人才培养。合理分工,引导职业高中、高职院校培养合格教保人员、厨师、营养师,引导医护院校培养合格保健员、营养师。

5.加强全省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平台建设

加强“浙江省幼儿师资培训中心”“浙江省幼儿园园长培训中心”建设,为两个中心核定事业编制。加强“浙江省幼儿教师教育网”的教师专业发展资源库建设。大力支持各县市区建立“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中心”或“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与高校合作组成专业辅导队伍或教研队伍,解决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空壳化问题。

6.启动幼儿教育家培育工程建设

面向各县市区选拔、培育具有远大教育理想、扎实专业基础、丰富一线工作经历、深刻反思能力、卓越创造才能的幼儿教育实践家。可以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100名,每个县市区各1名;第二层次300名,每个县市区各3名,为第一层次梯队候补人选;第三层次1300名,面向各个乡镇中心幼儿园与省一级幼儿园,为第二层次梯队候补人选。〔5〕

总之,浙江省要建成一支适应高质量普及学前三年教育需求、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幼儿园教师队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浙江省近期的目标是努力实现全省幼儿园新入职教师学历高等教育化、专业化,省市级示范幼儿园、乡镇中心幼儿园新补充骨干教师学历本科化,省级骨干教师、学术带头人学历研究生化的目标;省级示范幼儿园园长、省级骨干教师都获取省级研修50个学分以上。站在新的历史发展起点,浙江省的幼儿园教师教育正以新的姿态,为满足高质量普及学前三年教育需要,从而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双创战略”作出努力。

参考文献:

〔1〕浙江省教育厅.2009年浙江省教育事业发展年报〔R〕.杭州:浙江省教育厅,2009:2-3.

〔2〕吕苹,秦金亮.浙江省幼儿园教师教育百年发展回眸〔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09,429-430(1-2):77-81.

〔3〕〔4〕全国教师教育学会幼儿教师教育委员会.中国幼儿教师教育转型〔m〕.北京:新时代出版社,2008:64-334.

〔5〕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研究报告:幼儿教师培养培训研究子报告(讨论稿)〔R〕.杭州:浙江省教育厅,2010:9-15.

KindergartenteachereducationofZhejiangprovincein60Years:

Course,achievements,andprospects

QinJinliang

(HangzhouCollegeforKindergartenteachers,ZhejiangnormalUniversity,Hangzhou,31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