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疾病科普知识大全十篇疾病科普知识大全十篇

疾病科普知识大全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42:45

疾病科普知识大全篇1

关键词:妇科疾病;中医;预防保健;生活质量

近些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健康保健在人们的生活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妇科疾病一直是女性健康的主要威胁,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妇科疾病种类繁多,有些疾病治疗过程复杂,且较易复发,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困扰。

近年来笔者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结合妇科疾病的特点,积极开展具有中医特色的妇科疾病健康教育预防与保健,丰富了妇科疾病健康教育的内容,不断加深了中医知识理论在健康教育中的运用和理解的能力,自觉地在健康教育发挥中医药特色与优势,宣教和普及中医药知识与技能,有效降低了妇科疾病的发病率,提高了女性的生活质量,现小结如下。

1.应用中医理论进行女性妇科疾病预防与保健的意义

中医学在数千年医疗护理妇科疾病的实践中,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和保障母子健康、防治妇女疾病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些理论与行之有效的治疗护理方法,符合我国人民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至今仍为人们乐意接受。运用中医学理论进行妇科疾病预防与保健等健康教育,就是通过以中医学理论为主导,结合预防学、行为学、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的框架下,通过有计划、有目标的教育过程,使妇女更好地自我护理和保健,在受教育的过程中能够获取中医妇科相关健康、疾病及预防的知识,使之能正确理解自身疾病,理解治疗护理的措施和方法,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自觉地在情志调理、生活起居、饮食调整、疾病防治等方面积极配台,在促进妇女健康、防止发病、疾病痊愈过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女性常见妇科疾病的中医预防与保健

2.1体现中医的整体观,针对不同疾病进行辨证施治

近几年,由于环境污染、竞争压力、工作节奏加快、生活方式改变等诸多因素影响,我国女性的妇科疾病发生很大改变,特别是月经不调、多囊卵巢综合征、经前期紧张综合症、围绝经期综合症、反复流产、卵巢早衰、子宫内膜异位症、慢性盆腔炎、妇科肿瘤等妇科疾病发病率明显上升,并呈年轻化趋势。中医中药治疗妇科病是以整体观、辨证观为指导,通过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并结合现代先进的诊断技术,根据疾病不同的证候、个体的体质、不同的时令、地域等分清疾病的寒、热、虚、实,进行辨证施治,根据不同的疾病、不同的证型选用滋肾补肾、疏肝养肝、健脾和胃、调理气血、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清热解毒等治疗方法,全面调节机体脏腑功能,使气血流通,脏腑功能协调,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2体现治未病的预防观,开展女性妇科疾病保健教育指导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这句话提出了“治未病”的思想,阐明了“治未病”的重要性。“治未病”又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未病先防,一是已病防变。笔者通过对不同疾病不同证型患者具体的生活起居、生活调摄、饮食护理,精神养护,服药护理等方面指导,使之掌握防治妇科疾病就要避免致病因素对机体的损害,使患者从被动治疗变为向未病先防,预防为主的方向努力。平常注重保健,在疾病初始阶段,积极治疗并采取各种措施进行防范,防止疾病的恶化和传变。发病后期,以扶正的方法增强体质,提高对机体的抗衡能力,使机体完全康复,并预防疾病复发。

保健教育指导主要有:(1)加强妇女健康知识的教育,定期进行妇女健康的专题知识讲座,增强妇女的健康观念和意识;(2)要注意合理的饮食,日常要保证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纤维素的摄入,各种物质的摄入要适量,以保证机体健康正常的营养状态,可以减科疾病的发生;(3)加强妇女的保健,要注意保持外阴的清洁和卫生,内衣要经常换洗,在经期要勤换卫生垫,如有感觉异常,要早期就医和检查诊断,以早期弄清楚原因,对症治疗。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是重要的保健措施。(4)根据不同女性的年龄、文化程度、理解能力、求知的需求,不同疾病阶段,不同治疗方法,有的放矢的进行个性化健康教育指导。

2.3普查普治与专项查治密切结合

开展针对女性妇科疾病的普查,要抓住计划生育指导、疾病普查普治、产前检查、医院门诊等一切有利时机,对妇女进行健康教育。结合计划生育指导和疾病普查普治工作,健康教育活动可以多式多样,如面对面的卫生知识教育和行为指导,开展专题讲座讲解妇女的普遍性问题等。结合产前检查,可进行孕期卫生保健、用药知识、胎教、母乳喂养等指导。还可利用妇科、儿科等门诊或病房对就医或带孩子就医的妇女进行健康咨询。

全面普查普治常受人力物力条件所限,故可以针对高危人群进行。例如性传播疾病可对职业有关人群,如舞厅工作者,保幼人员进行全面严格查体。有症状者,如白带多、外阴痒患者及年纪大绝经后出血或出血者等也应作为危险人群。普查结果并不能只以防癌为主,一般性妇科病的治疗也深受女性的欢迎。治疗要注意患者的承受能力,不要使治疗成为过重负担,只有这样,常见病防治才能成为被广泛接受的保健内容,并且才能有利于提高广大妇女的生活质量,降低妇科疾病的发病率。

3.结语

加强女性常见妇科疾病的中医预防与保健,在针对疾病治疗的同时,定期做体检,学习保健知识,进行妇科保健,不但有利于疾病的恢复,也可以防治常见的妇科疾病,有很好的临床意义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疾病科普知识大全篇2

【关键词】乳腺病;普查;预防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165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2948-01

乳腺疾病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尤其是最近几年,乳腺癌的发病不断升高,严重的影响了女性的身体健康。普查女性的乳腺疾病,能够尽早的做到对乳腺疾病的发现、诊断、治疗,这也是当前预防女性乳腺疾病的一项重要工作。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本次研究共收集了901例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体检资料。其中,被检测者的最小年龄为22岁,最大年龄为60岁。所有检测者的具体年龄分布如表1所示。

12方法在本次普查过程中,所有的普查项目是以妇幼保健科针对育龄妇女妇科检查制动统一表格和内容作为检查项目。在本次普查过程中,设有专门的医护人员对前来普查的育龄妇女的病史进行询问,表格的填写以及其他各项检查。其中所检查内容包括妇科的常规检查、触诊、乳腺B超等内容。本次普查的诊断结果是结合被检测者的病史,手检与临床的疼痛、溢液、肿块等病症,同时结合B超显示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疑似为乳腺癌者还需做病理学检查,并进一步确诊。

2结果

乳腺病常见的发病情况有乳痛症、乳腺纤维腺瘤、乳腺囊性增生、乳腺癌等。其中乳痛症是最为常见的一类妇科疾病,该病症的特点是:一侧或者两侧疼痛,较多的妇女在经期之前有较为明显的疼痛,且伴有压痛感,在月经结束后5天左右则逐渐恢复正常。乳腺纤维腺瘤在20岁-30岁的青年女性中较为常见,乳腺纤维腺瘤的产生和卵巢功能旺盛,即雌激素的刺激的关系较为密切。乳腺囊性增生病多见于30岁-50岁的妇女,此类病症的发病原因和女性的卵巢功能失调有一定的关联。乳腺癌又被称作癌,该病症的发病率仅次于子宫癌,可占全身各种肿瘤的7%-10%。乳腺癌常见与绝经期前后的女性中,多发生于女性40岁-60岁。乳腺癌的发生会受到女性生理性激素变化的影响,是腺体上皮细胞增生过度而产生的。

在本次普查当中,有较多的妇女患有不同程度的乳腺疾病,具体检测结果如表2所示。

3讨论

最近几年,乳腺疾病发病率一直处于上升趋势,对女性的健康和生活产生了较多的影响。对城市地区和农村地区的乳腺疾病发病情况进行比较,发现该类病症在城市地区的发病地区较高,差异明显。其中可能是由于城市女性的生活、工作压力较大,容易出现内分泌功能失调,进而导致乳腺疾病的发病率上升。本次普查中对2例疑似乳腺癌的患者进行的病理学检查,最后确诊为乳腺癌;同时对乳腺纤维腺瘤和乳腺囊性增生的患者分别进行了抽样病理检查,最终的结果和其之前的普查结果相符。可见对广大育龄妇女进行妇科疾病普查,可以使患者能够在病症的尽早进行治疗,以便在早期得到治愈康复,或者控制病情。在对育龄妇女进行妇科疾病的普查过程中,通过常规检查以及病史的询问,基本上能够得到初步的诊断结果,对于疑似病例可进行深入的病理检测,使患者能够早治疗,早康复。在普查的过程中使广大育龄妇女较为深刻的了解到妇科疾病的危害,还可以掌握一些简单的妇科疾病自检方法。

乳腺病是女性常见的妇科病,受到女性特有的生理现象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月经、妊娠、分娩、更年期,以及计划生育等。再加上婚姻、事业、家庭和子女的教育等,均会为女性群体带来过大的压力,以及较弱的心理承受能力,极易导致其出现不愉快,或者是紧张、忧郁、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常常会导致内分泌紊乱的现象出现。特别是随着当前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更容易使中年妇女受到心理、生理以及社会问题的困扰,使其内分泌功能紊乱而导致一些乳腺病的发生。针对于这类疾病,最重要的是进行心理预防,消除其心理矛盾,纠正不良的个,使育龄妇女能够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与此同时,还要使妇女能够掌握基本的自查方法,并定期体检,及时的了解自身的身体状况,预防妇科疾病的发生。

疾病科普知识大全篇3

关键词“爱德”项目妇科疾病微波治疗贫困救助

通过开展中国家庭健康普及等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女性健康活动,有计划、有目的、有导向地对广大女性进行健康教育,提高女性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从而带动中国女性及整个家庭健康意识和健康素质的全面提高,在全国建立女性健康教育基地。健康普查围绕女性健康教育主题编写科普读物并深入社区开展健康讲座,组织专家深入基层,为育龄妇女进行免费生殖道疾病普查,广泛宣传健康知识、理念,服务广大女性。从开展女性健康调查入手,发挥健康专家、学者及健康产业权威人士的作用。结合健康论坛、健康学术报告、学术交流等活动形式,推动健康教育与健康理论的创新及健康事业的发展。从关爱女性健康入手,开展女性健康产品连锁经营项目,积极推进以治疗疾病为中心到以保健、预防为中心的转变。2004年我县启动实施“爱德”妇女病防治项目,2004年1月~2006年10月,对我县已婚妇女普查42843例,普查率达80.19%。

资料与方法

普查对象:西和县已婚妇女,共普查42843例。

内容和方法:按甘肃省“爱德”项目统一制定的妇女病普查登记表进行填写,询问年龄、文化程度、月经史、婚育史及与妇科疾病有关的症状,免费进行常规的妇科检查,宫颈刮片(巴士法)。对宫颈糜烂且适宜微波治疗的患者进行免费的微波治疗。按项目要求成立了项目协调领导小组,制定了项目实施方案、项目活动计划、预期目标,从领导主管机构、监督、方案计划、人员培训4个方面保证了项目实施。

结果

年龄:接受普查的42843名妇女中年龄20~68岁。其中20~40岁12424例,41~50岁19793例,51~60岁9853例,60岁以上773例。

文化程度:文盲20%,初中54.2%,高中及中专21.1%,大专以上5.7%。

职业:国家职工占7.1%,农民占93.9%。

生殖健康状况:初婚平均年龄为21.8岁,有过妊娠的占98.2%,最多的有过6次;有过分娩的占97.4%,初产妇平均年龄为22.4岁,92.3%的已婚妇女采取了避孕措施。

妇科疾病情况分析:共普查42843人,妇科疾病患病率为81.16%,其中宫颈炎患病率为65.93%,阴道炎38.12%,盆腔炎21.53%,子宫脱垂0.48%。结果见表1。

表1妇科疾病患病情况

宫颈糜烂且适宜微波治疗者8810人,接受治疗者1842人(20.91%);治愈人数1686人,占接受治疗者的91.53%;好转144例,占接受治疗者的0.078%,无效12例,占接受治疗者的0.006%。

分析

普查42843例,34772例患有妇科疾病,按患病率高低依次为:宫颈炎患病率为65.93%,阴道炎38.12%,盆腔炎21.53%,子宫脱垂0.48%,宫颈癌前病变0.48%,宫颈癌0.031%。①我县“爱德”项目共普查42843人,其中93.9%为农民,文化程度低,初中以下文化程度54.2%,她们保健知识匮乏,卫生习惯差,导致宫颈炎、滴虫性阴道炎患病率高。②我县地处山区,交通不便,经济落后,广大农有病得不到及时规范的诊疗。③我县妇幼保健站每年都要组织人员下乡配合乡镇卫生院进行妇女病普查,由于农村观念陈旧,贫困落后,接受普查的妇女很少。而查出疾病后,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往往得不到规范治疗。

患者由于家庭贫困,在接受免费检查的同时渴望得到免费的治疗,而“爱德”项目免费的范围较单一,仅免除妇查费、观片费及微波治疗费。同时需接受微波治疗的患者由于路途遥远,花销太大,而错过了免费治疗的机会。

“爱德”项目没有把腹部B超、乳腺红外线扫描列为免费内容,接受普查者大部分没有做这两项检查。

建议

“爱德”项目在普查前会对妇女的生殖健康情况做基线调查,通过调查了解到群众渴望得到通俗易懂的生殖保健知识,建议在今后的工作中优化健教宣传模式,着力向群众容易接受的健教方向寻求发展,提高妇女的自我保健意识和防病意识,从而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做好对乡镇卫生院妇产科专业人员的配置和培训,使妇女能就地得到和县级医疗单位同等水平的生殖保健知识和妇女病普查、诊断和治疗。

疾病科普知识大全篇4

【关键词】

妇科病;普查普治;患病率开展妇科病普查普治是妇幼保健工作的一项基本内容,为了保障广大妇女的身体健康,我国不断加强对妇科病的普查力度,积极协调各个部门支持对妇科病普查工作的开展,提高了广大妇女对自身健康重要性的认识,降低了各种疾病的患病率。现将长春市1996~2008年妇科病普查情况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来源于长春市1996~2008年全市妇科病普查情况年报表。

1.2方法利用统一的村、乡、县、市普查表进行普查登记,了解妇女的结婚史、月经史、孕产史及既往病史,同时进行妇科检查、宫颈刮片、阴道镜、乳腺扫描、盆腔B超等常规检查项目;根据所有的全部完整报表进行审核、汇总、分析。

2结果

2.1本文统计共普查14956495人,普查率40.69%,总体情况来看普查率逐年下降。特别是2008年普查率已经下滑到7.29%。

2.2实查人数6086190人,患病率28.63%,总体患病率有所下降。

2.37年间总体患病率有所下降,但阴道炎、宫颈糜烂的发病率仍然很高。其中阴道炎为42.12%,宫颈糜烂为43.47%,淋病为11.15/万,尖锐湿疣为9.96/万,宫颈癌为0.68/万(6.86/10万),乳腺癌为0.86/万(8.66/10万)。

3讨论

采用适当的医疗手段筛查妇科病,是降低妇女常见病、多发病的有效措施,尤其是使没有症状的癌肿患者能及时获得诊断、治愈的机会,并且减少可能的诱发因素,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保证妇女的健康,也是妇女保健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连续13年的不断努力工作,使长春市的妇科病患病率有所下降,但由于各种工作管理体制的改变,资金经费的问题妇科病普查率呈下降趋势。

从本文的妇科病普查统计中可以看出,阴道炎、淋病、尖锐湿疣、子宫颈癌、卵巢癌呈上升趋势;宫颈糜烂、子宫脱垂、乳腺癌呈下降趋势,与我国有关资料报道的子宫颈癌居女性生殖器官恶性肿瘤的首位相吻合。阴道炎患病率为42.12%,发病率还很高,阴道炎是育龄妇女最常见的阴道感染性疾病,有10.00%~40.00%患者无临床症状,可能与频繁、多个或阴道灌洗使阴道碱化有关[1]。各种细菌、病毒、滴虫及性传播疾病的感染,也给广大妇女带来的了一定的痛苦。本文统计宫颈糜烂为43.47%,虽然呈下降趋势,但发病率仍然很高。有资料统计宫颈糜烂者的子宫颈癌发病率较无宫颈糜烂者高5~10倍[2]这强烈提示要改善妇女的生殖健康状态,必须关注宫颈疾病的发生与正确的预防。特别要重视的是HpV感染导致的宫颈糜烂及病变易转变为子宫颈癌[3]本文显示淋病的发生率为11.15%,说明要密切关注广大妇女的自我防护能力,杜绝不良的性接触,降低性传播疾病的发生率。

妇科病普查是贯彻国家“预防为主”卫生方针的重要措施,对普查人群进行系列的妇女保健知识、性知识、计划生育知识及乳腺自检等知识的宣传教育,将妇科病普查与健康教育结合起来,提高妇女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同时对普查出的患病妇女进行积极治疗,以保障妇女身心健康,进而提高整个广大妇女的健康水平,也有利于优生优育。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人民出版社,2006:261.

疾病科普知识大全篇5

【关键词】妇科病普查普治生殖健康

资料与方法

研究对象:以2010年35~59岁的妇女2600名为普查对象,职业为农民、工人、干部。

健康检查方法:①按统一的健康检查表全面询问,并记录其婚姻状况、生育状况、既往病史。②临床检查:按妇科常规检查方法,对妇女生殖系统、乳腺等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③物理检查:采用B超、钼靶。

①乳腺检查:用手扪诊及用B超检查仪进行筛查,对检查发现的乳腺肿瘤钼靶进一步检查;②宫颈检查:对宫颈刮片行脱落细胞检查;阳性病人采用阴道镜检查,必要时取活检③子宫及其附件检查:采用B超检查;④实验室检查:主要用于阴道分泌物检查,鉴别滴虫、霉菌、炎症细胞等。

妇女病防治和保健措施:①开展健康教育:健康检查前集中前来妇科检查的妇女进行保健知识培训,发放健康处方,对每一位受检妇女建立健康档案,体检结果反馈到镇妇联,需复查人员定期进行复查。②对患病的妇女进行积极治疗,根据疾病特点分别采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及综合治疗的方法。

结果

一般资料:检查35~59岁妇女2600名:其中农民1400名,工人1100名,干部100名;平均结婚年龄24岁;平均生育年龄25.5岁。

妇女常见病、多发病与年龄及职业的关系:在2600名妇女健康检查中,共查出各种妇科病患者702例,患病率27%,治疗680例,治疗率为97%,治愈率为92%。查出妇科病18种,其中宫颈疾病患者338例,患病率13%,以40岁以上年龄组患率最高;各种职业中,以农民患病率最高。乳腺疾病患者208例,患病率8%,主要分布年龄为35~59岁,以45岁以上年龄组患病率最高;各种职业中以工人患病率最高。阴道疾病患者156例,患病率为6%,各年龄组均有分布,以40岁以上年龄组患病率最高,以工人患病率最高。子宫肌瘤患者78例,患病率为3%,主要分布年龄为35~55岁,以40岁以上年龄组患病率最高,各种职业中以工人患病率最高。盆腔炎52例,患病率2%,主要分布年龄为30~55岁,以45岁以上年龄组患病病率最高;在各种职业中以工人患病率最高,卵巢囊肿52例,患病率为2%,主要分布年龄为35~55岁,以40岁以上年龄组患病率最高。在各种职业中以工人患病率最高,不孕症26例,患病率为1%,主要分布年龄为20~55岁,以35岁以上年龄组患病率最高,以工人患病率最高。其他疾病未做统计。转贴于

讨论

过去困扰着广大妇女的子宫脱垂、阴道壁脱出患病率明显下降,严重危害妇女健康的尿瘘、粪瘘疾病已基本消失。本地区妇科疾病谱按其患病率高低顺序排列为:宫颈疾病、乳腺疾病、阴道疾病、子宫肌瘤、盆腔炎、卵巢囊肿、不孕症。乳腺疾病特别是乳腺癌近年来患病率明显上升。通过对妇女全面的健康检查发现,我地区妇女病主要有如下特点。

宫颈病为妇科病之首,阴道疾病居第3位,盆腔炎症居第5位,不孕症居第7位。生育期妇女患病率最高,患者年龄主要分布在25~55岁,这与避孕措施不当或其他原因导致多次人流有关。分析其原因是:①有些妇女保健知识缺乏,保健意识差;②避孕方法和措施不当造成多次人工流产;③部分患者特别是中青年妇女性行为方式的改变;④正常产或剖宫产后引起宫颈损伤,人工流产术及一些宫颈手术操作引起宫颈裂伤,或消毒不严导致病原菌进入生殖道发生感染有关。

疾病科普知识大全篇6

科普讲座,座无虚席

2016世界心脏日健康科普教育主题会开幕式由上海市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主任委员方唯一教授主持,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主任委员葛均波院士、上海市医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颜世洁教授出席开幕式并发言。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指出,心血管病的危害不容小觑,针对心血管病治疗的技术在不断进步,医生的职责是为患病人群做到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以及早发现早治疗。而作为大众来说,你们也为自己的“心”负有责任,要从生活上改变对“心”不利的生活方式,减少和消灭心血管疾病的致病因素,和周围人、医生一起来维护自身的心脏健康。与此同时,在9月29日晚,上海的外滩之窗、东方明珠塔和上海中心也亮起红灯和“心脏日”字幕,呼吁市民重视心脏健康。

开幕式后,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何奔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李毅刚教授主持了4场名医讲座,分别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陆国平教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梁春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钱菊英教授和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徐亚伟教授,就平常市民所关注的话题,如胆固醇对身体的危害、血脂报告如何读、冠脉支架能救命、吸烟对心肺的危害进行了精彩讲座。讲座内容贴合市民最关心的方向,现场座无虚席,讲座后的互动也展现了市民对于心血管疾病知识的求知欲望。市民们表示受益匪浅。

知识展板,吸引驻足

此外,在讲座会堂内还排放了50块心血管疾病的知识展板,展板内容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其内容涵盖了心血管病的相关疾病知识,以及有利于心血管的饮食和运动等,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学习,甚至有认真的市民做起了笔记记录。诚挚希望,通过这样的全方位的科普主题教育活动,市民能学有所得,学有所用,收获满满,健康长寿。

专家咨询,有序排队

疾病科普知识大全篇7

【关键词】妇女病普查普治

为了落实《一法两纲要》的目的要求,做好妇女保健工作,提高广大妇女的健康水平,了解我县育龄妇女健康状况,我院妇保科于2010年3月1日—6月30日,对城区和农村3029个育龄妇女免费进行普查,其结果如下:

1一般资料

(1)对象:城区已婚育龄妇女480人,农村已婚育龄妇女2549人,共3029人。

(2)年龄:21—30岁554人

31—40岁1250人

41—50岁635人

51—60岁590人

(3)受教育程度:高中以上717人

初中1088人

小学960人

文盲264人

(4)方法:由妇保科人员按统一印制的《妇女病普查登记表》内容对普查对象逐个询问病史,填写表格,常规进行妇科检查及辅助检查。

2结果

转贴于

本次普查3029名已婚妇女,其中城区480名,患病人数275名,患病率57.29%;农村已婚妇女2549名,患病人数2063名,患病率80.93%,大部分育龄妇女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部分妇女一人患有多种妇科疾病、尤其是妇科炎症,31—50岁发病率较高,农村高于城区,差异有显著性(p<0.05),城区妇女所患前三位疾病分别为乳腺增生26.67%、宫颈炎20.83%、阴道炎16.88%;农村妇女所患前三位疾病分别是宫颈炎34.88%、阴道炎32.88%、附件炎19.03%,城区妇女和农村妇女子宫肌瘤患病率分别为3.13%和3.22%,差别无显著性(p>0.05)。

3讨论

疾病科普知识大全篇8

【摘要】目的探索农村妇女宫颈癌防治措施,提高宫颈癌早诊早治率,降低死亡率。方法对14018名农村妇女行宫颈癌防治知识和宫颈癌筛查项目认知程度调查;实施妇科常规检查,醋酸染色/复方碘染色检查,阳性体征者行阴道镜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查出12634人患有一种以上的妇科病,总患病率90.13%。主要妇女疾病患病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宫颈疾患率47.27%;阴道疾患率:42.17%;盆腔疾患率20.00%;外阴疾患率:2.00%;癌前病变率0.08%;宫颈癌发病率0.09%。结论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农村妇女的防癌意识是降低本地妇女宫颈癌发病率的关键。

【关键词】妇女宫颈癌筛查分析

宫颈癌位居全球女性癌症发病之首。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和世界卫生组织最近估计,每年我国女性宫颈癌新发病例约13.15万人,约有3万名妇女死于宫颈癌。可见宫颈癌已对广大妇女,特别是农村妇女的健康与生命构成了严重威胁。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及早发现癌前病变或早期癌症,已被公认是恶性肿瘤防治中最能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和降低死亡率的措施。为了解环县农村妇女宫颈癌发病情况,探索宫颈癌的防治措施。环县妇幼站于2009年申请了全国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宫颈癌筛查项目。2010年对环县7个乡镇35~59岁共14018名农村妇女进行宫颈癌筛查,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资料

以环县2010年进行宫颈癌筛查的7个乡镇35~59岁农村妇女为对象。

1.2方法

采用全国统一设计的宫颈癌筛查个案登记表,对每位受检对象详细询问病史,逐项登记。由受过专门培训的妇科医生行阴道分泌物取样送检,双合诊盆腔检查,醋酸染色检查/复方碘染色检查(Via/ViLi)。对醋酸染色检查/复方碘染色检查(Via/ViLi)结果可疑者或阳性者进行阴道镜检查。对阴道镜检查结果可疑或阳性者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根据高等医学院校教材《妇产科学》第七版的诊断标准[1]进行诊断。为了提高群众的认知程度和普查率,筛查前举办了宫颈癌防治知识讲座,发放了健康教育宣传单,制作宫颈癌防治知识展板在筛查现场展出。

2结果

2.1妇女病检出情况共筛查14018人,查出12634人患有一种以上的妇科病,总患病率90.13%。其中宫颈疾患6627例,患病率47.27%;阴道疾患5910例,患病率42.17%;盆腔疾患2803例,患病率20.00%;外阴疾患280例,患病率2.00%;宫颈癌前病变11人,患病率0.08%;宫颈癌12例,患病率0.09%,其中2例已死亡。有6例宫颈癌患者因贫困而放弃治疗。

2.2宫颈癌防治知识和宫颈癌筛查项目认知程度调查筛查前对筛查对象进行宫颈癌防治知识和宫颈癌筛查项目认知程度调查。结果显示,4575名妇女知晓宫颈癌防治知识,占总筛查人数的32.64%。9443名不知晓,占总筛查人数的67.36%;1.14%(160/14018)的妇女每年进行常规妇科检查,87.48%(12263/14018)的妇女因病做过检查治疗,11.38%(1595/14018)的妇女属第一次检查。30.19%(4232/14018)的妇女认为筛查项目好并积极配合,69.81%(9786/14018)的妇女经过宣传动员接受筛查。

2.3妇女患病相关因素调查将本次筛查的14018名妇女发病情况按年龄段、文化程度、孕育次数进行统计,其与妇科疾病患病率(构成比)分别见下表。

表1年龄与妇科疾病患病率

表2文化程度与妇科疾病构成比

表3产次与妇科疾病患病率

3讨论

3.1调查结果显示:环县35~59岁农村妇女患病率90.13%,远高于报道水平[2,3]。宫颈癌癌前病变率0.08%,宫颈癌发病率0.09%,而宫颈癌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只有3.39%。患病率相关因素中生育年龄患病率高,文化程度越低、孕育次数越多患病率越高,反之,患病率较低。宫颈癌是目前唯一病因明确而且可以预防的癌症。筛查是预防和控制宫颈癌的主要手段。由于我国积极进行宫颈癌的预防及普查工作,其病死率由20世纪70年代的529/10万降至90年代的164/10万[4]。但是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在卫生条件较差,卫生资源有限的农村地区,妇女宫颈癌仍居妇科恶性肿瘤的之首位。

3.2原因分析:一是筛查对象文化程度低,思想保守。96%的筛查对象对宫颈癌筛查的认知程度低,顺从性也差。加之传统思想作祟,使部分妇女得病后羞于启齿,导致本地农村妇女妇科病患病率居高不下。二是山区条件差、交通不便、家庭经济收入微薄等因素,使大部分农村妇女不能及时检查治疗。三是生殖保健知识欠缺,初次性交年龄过早,孕育次数过多致妇科疾病患病率高。四是性活跃期妇女妇科疾病患病率高,尤其年轻妇女中性传播疾病及性混乱也是妇科疾病患病率高的原因。

3.3对策和建议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提高环县农村妇女宫颈癌的早诊早治率,降低死亡率要从以下着手:一要加强健康教育,增强防病意识。开展生殖健康和宫颈癌防治知识宣传,使广大妇女认识有关宫颈癌的危害,了解防护的基本知识,提高保健意识,重视自身健康,降低妇科病和宫颈癌患病率。二要扩大筛查范围,使所有已婚妇女都能得到筛查的机会。“农村妇女宫颈癌筛查项目”规定筛查人群为35-59岁已婚妇女,而近年来,宫颈癌前病变的发病越来越趋于年轻化,高发年龄段在25~35岁[1]。建议卫生行政部门下一步制定筛查实施方案时考虑扩大筛查年龄范围,使所有已婚妇女都能得到筛查的机会,达到早发现、早治疗,有效地提高农村妇女生存质量。三要加大经费投入,建立弱势人群保护政策。延续宫颈癌筛查项目,并出台相应的救济政策,使贫困妇女能得到及时治疗的机会。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张懿,郑小琳,曹丽娟,等.上海市卢湾区4473例贫困妇女妇女病普查工作总结[J].中国妇幼保健,2003,18(3):181-182.

疾病科普知识大全篇9

关键词:妇女病;患病率;普查普治

中图分类号:R711;R174+.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2409(2008)03-0521-02

妇女病普查是妇女保健工作重要内容之一,为了解我市城区已婚妇女妇女病发病情况,为制订干预措施提供依据,笔者对本市城区2004~2006年已婚妇女进行妇女病普查结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本院妇女病普查的城区已婚妇女13257例的普查资料。

1.2方法

1.2.1分组将已婚妇女分为2组,机关单位企事业职工组,共9392人;城区居民组包括下岗女工、家庭妇女、自由职业、暂住人口,共38652人。

1.2.2检查方法妇女保健科专人按要求填写有关表格,统一表格及填写内容,统一操作方法和诊断标准,详细询问病史及相关疾病症状。检查内容包括妇科普查、白带常规、宫颈刮片、阴道镜检查、B超、红外线乳腺扫描等。

1.2.3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一般情况

2004~2006年每年参加妇女病普查人数呈上升趋势,见表1。

2.2妇科病普查情况

2004年、2005年、2006年查出患有各种妇科疾病人数分别为1481例、1655例、2335例,患病率分别为36.75%、37.66%、48.32%,呈增长趋势。同时患两种以上疾病占16%。从疾病顺位看:连续3年患病率依次为宫颈疾病、子宫疾病、附件疾病、阴道疾病。宫颈疾病和子宫疾病呈上升趋势,2004年、2006年患病率分别为22.30%、6.10%和29.24%、13.47%,有显著差异(χ2=36.9788、p

2.3两组妇科疾病比较

从2006年妇检资料看,机关企事业组宫颈疾病和阴道疾病患病率(24.18%,1.01%)明显低于城区居民组(39.95%,3.35%),χ2=9.9294,p

2.4乳腺疾病患病情况

共查出乳腺疾病5639例,检出率为42.54%,2004年、2005年、2006年患病人数分别为1592例、1869例、2178例,患病率分别为39.50%、42.53%、45.07%,呈上升趋势。机关企事业组乳腺疾病患病率为46.01%,高于城区居民组42.98%。

3讨论

妇女病普查普治是维护妇女生殖健康的重要措施之一[1],生殖道感染是威胁妇女身心健康的重要疾病,其感染种类多、流行面广、危害严重,日益成为全球关注的社会问题和公共卫生问题[2],也是发展中国家妇女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3]。近十年来,由于重视了妇女病普查普治及跟踪服务,其发病率由二十世纪90年代初的60%以上有了大幅度下降。但宫颈疾病和乳腺疾病本次普查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广大妇女的生殖健康,妇女保健工作的重点应面向基层,面向群体,利用各种形式宣传妇女保健知识,从而提高自我保护能力,降低妇女病发病率。

从表2看,3年来宫颈疾病有逐年上升的趋势,2006年患病率29.24%,明显低于傅荷蓉文献报道的56.15%[4],与王俏等报道的30.63%[5]基本相符,阴道疾病和附件疾病逐年下降,所以必须加强妇科病的防治健康教育,使广大妇女了解生殖道感染的危害性,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倡单一,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使广大妇女真正享受优质的生殖保健服务。

宫颈癌和乳腺癌均发生在城区居民组,发生率分别为0.13%、0.13%。表3中,宫颈疾病患病率机关企事业职工组低于城区居民组,分析其原因是城区居民以个体劳动者、下岗女工、暂住人口为主,文化程度偏低,接受有关生殖健康知识少,卫生习惯差,有病不及时诊治,造成感染率高。乳腺良性疾病机关企事业组高于城区居民组,造成乳腺良性疾病患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生育年龄推迟、生育减少、哺乳期缩短、高脂肪饮食有关,乳腺疾病与雌激素有关,乳腺增生和乳腺癌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目前乳腺癌是全世界妇女第2位常见的癌症,在发达国家则是第1位[6]。

生殖道感染干预工程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生殖道感染不但危害妇女本身的健康还可引起不孕、流产、出生缺陷,影响出生人口素质,给家庭、社会造成负担。宫颈癌是早期预防及早期治疗的疾病,本院采用了宫颈刮片及阴道镜检查,提高了宫颈癌的检出率,对普查中发现的疾病及时治疗和跟踪随访,做到普查普治相结合,从而提高妇女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方琼英,肖俊杰.1078例城区已婚妇女生殖健康状况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5,20(4):430.

[2]张丽杰,岑阳,张大春,等.北京市计划生育机构生殖道感染防治能力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4,20(5):578.

[3]彭兰香.女性生殖道感染普查情况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2,10(8):476.

[4]傅荷蓉.2778例妇女病普查结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3):1835.

[5]王俏,冯睿,游丽琴,等.已婚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状况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3):1813.

疾病科普知识大全篇10

吹响第二次卫生革命的号角

过去,我们是革病原微生物的命,今天我们要革自己的命。为什么这样说呢?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等非传染性疾病是对人类健康威胁最大的现代病。它们在我国城乡均排在死因的前几位,而且占到总死因的2/3到3/4。这些与现代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疾病,对人民大众的威胁是一死三残,医无良方。但是,这些疾病是可以预防的。专家论证指出,只要做到“不吸烟,饮酒不过量,平衡膳食,锻炼身体”,现代人的死亡数量可减少一半,平均期望寿命可多活10年。所以第二次卫生革命是要向自己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开刀。要改变成千上百万人的不良习惯,需要拿出“移风易俗,改造世界”的气魄,“革命”才能成功。这也是新时期我们医学科普和健康教育工作的起点。

医学科普工作的首要任务是传播医学科学精神,而医学科学精神的实质是医学科学的规律。在卫生防病、医疗保健、医学教育、卫生管理以至科学研究等卫生工作中,科学普及和健康教育都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医学科普和健康教育工作是低投入、高产出的保健措施,是提高全国人民健康水平的捷径。让群众理解和参与的程度是这些工作成败的关键。要使全社会形成“学科学、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风尚。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被科学实践证明了的科学原理,旗帜鲜明地反对迷信、愚昧和伪科学。要对打着“科学”招牌弄虚作假、招摇撞骗、经济诈骗等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行为,坚决给予揭露。

医药卫生工作者是医学科普的主力军

广大医药卫生工作者是医学科普的主要力量,应视宣讲医学知识为自己的天职。因为你们对自己的专业和相关领域比较熟悉和精通,能够抓住要点和关键内容进行宣讲,使医学科学知识的传播达到应有的效果。

我国北京首钢预防保健工作的成功经验受到世界卫生组织表彰,并向全世界推广。在1969~1971年,首钢职工高血压病的发病率为8%~12%,年发病率为1.2%,脑卒中的年发病率为134.4/10万,死亡率为93/10万。面对这一严重情况,他们一改单纯服用降血压药物的传统做法,而是深入车间、家庭,教育职工少吃盐,每人每天限盐在6克以内;全面劝阻吸烟,帮助职工合理进食,坚持锻炼,控制体重;对已确诊的高血压病患者做到系统管理,健康指导。这样坚持了20年,到1990年,首钢职工高血压病的年发病率降为0.65%,几乎下降了一半。人均血压水平并没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上升,反而略有下降。脑卒中标化死亡率下降了40%~50%。在全国大多数地区人群的心血管病发病率上升的同时,首钢20万人群的脑血管发病率却在明显下降。

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

大众传媒如报纸、杂志、录像片、书籍等,在医学科普宣传中有许多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对人民大众影响很大。医学科普要讲医学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要百花齐放,要经常评比表彰,使我国医学科普创作在新的地平线上呈现出繁花似锦的大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