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商务沟通中的文化差异十篇商务沟通中的文化差异十篇

商务沟通中的文化差异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43:45

商务沟通中的文化差异篇1

东西方商务冲突只是两种文化差异的具体表现,文化没有优劣之分,不能以某一文化价值观念作为评判的准则、衡量的标准。要成功地进行跨文化商务沟通,首先要克服民族中心论。如果以本国的行为准则、价值标准、思维模式去观察事物、评价工作、经营商务,不仅会使文化冲突难以调解,新的矛盾还会接踵而至。

在国际商务中,由于不了解文化差异而造成的笑话和对商务沟通、合作的负面影响的事例不胜枚举。美国著名国际商务学者DavidRicks,把许多大公司在国际商务中由于对它国文化不了解而造成失败的事例编成《国际商务误区》(intema-fionalBusinessBlunders)一书,这些失败和教训大部分都是因为公司管理人员不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和具体国情造成的。

应该说,大多数国际商务人士知道文化差异的存在,但总是因为身处本国文化之中而不识庐山真面目,从而达不到有效的跨文化沟通。在此笔者将重点谈谈三种主要文化差异的具体体现以及如何实现跨文化沟通。

一、价值观差异

作为中国文化主流的儒家学说,其核心价值观是“仁”,在“仁”的价值观基础之上,主张弘扬“和为贵”的价值观,“和”的含义是承认差别,包容差别,缩小差别。这种价值观在国际交往之中,则会出现为了避免冲突,习惯于回避从法律上考虑问题,而是着重于从伦理道德上考虑问题;而大多数西方人却恰恰相反,他们更多的是从法律上考虑问题。在中国,“伦理至上”的观念始终占据着人们思想的重要地位,一旦发生纠纷,首先想到的是如何赢得周围舆论的支持,崇尚“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在中国人看来认为有着极其特殊的内涵和意义。于是,很多应该利用法律来解决的问题,中国人感到不习惯,而是习惯于通过“关系”、通过舆论来发挥道德规范化的作用。西方人则与此不同,他们对于纠纷的处置,惯用法律的手段,而不是靠良心和道德的作用,西方很多个人和公司都聘有法律顾问和律师,遇有纠纷时则由律师出面去处理。一些在中国人看来非得通过复杂的人际关系网去解决的纠纷,在西方人看来却未必如此。

个人主义还是集体主义是中西文化价值取向的关键。西方文化强调个体,崇尚个人奋斗,追求独立和自由,整个社会极力推崇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而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提倡的是集体主义,人的价值通过“内省”、“克己”来表现。儒家倡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道德规范自觉能力,形成中国人内倾的性格。“虚心”、“谦让”是公认的美德。但在与不同国家的人的商务合作中或是在外资企业工作中,如果一个人一味地谦虚,不主动去表现个人的能力,他会被认为没自信。因此,你必须有“进攻性”(即成功欲望、竞争意识和求胜能力),要在有理的前提下坚持原则;如果无为让步,很容易失去威信。

这种价值观差异在国际商务谈判中更有充分的体现。西方人表面看来是一两个人出场,但他们身后却往往有一个高效而灵活的智囊群体或决策机构,决策机构赋予谈判者个体以相应的权限,智囊群体辅助其应对谈判中的复杂问题;中方则是众人谈判,一人拍板。可以想象,如果拍板的人是行家里手倒也还好,但如果拍板者是外行,那么谈判的风险和结果就难以预料了。因此,我们在谈判中,应当科学而恰当地处理好集体与个人、集权与分权之间的关系,以在与西方人的谈判中始终处于较为主动的地位。

二、思维和行为方式差异

中国人的思维习惯以发散性思维为主,而欧美人以线性思维见长,注重事物之间的逻辑性,其表现在行为上的差异从商务谈判中可略见一斑。

中国人的发散性思维模式是整体取向,凡事从整体到局部,由大到小,从笼统到具体。反映到谈判桌上,就形成了先务虚、再务实的解决问题的程序,也就是说先明确谈判的总体原则,然后再对具体的问题达成一致。

美国人大多在谈判一开始就将自己的条件、要求等和盘托出,然后再与对方讨价还价。他们也习惯于先谈妥大的,原则,具体操作细节留待以后。但在细节上他们会很认真,或者说很计较,会不顾表面上的相互信任而核对,检查所有的细节问题。谈判中,他们不喜欢停下来或保持沉默,而是集中精力、速战速决。他们从不轻易放弃,认为总会有解决问题的办法,当出现僵局时,他们会想尽各种办法,提出各种可能。所以,在与美国人谈判时,要表现得直接、诚实、坚决,但要不露痕迹地表现你的善意,甚至谦逊。

德国人在谈判上也有自己的风格,这与德国人的思维方式密不可分。德国人一般是在完成了一件事后才去做另一件事。德国人深信他们是诚实和坦率的谈判者,他们会直接了当地公开表明自己的反对意见,而不来客气或外交辞令那一套。他们对谈判往往采取一种很正式的方式,着装整齐,座位和发言顺序都是按照等级高低来安排的。德国人在谈判一开始就会问你许多问题,你必须让他们相信你的效率、产品的质量和优质的服务。谈判时,他们不会轻易做出让步,但也会寻找双方的共同点,这常常是你可以加以利用的,以使谈判有所突破。在大多数欧洲国家,人们经常在商务会议上开玩笑,他们认为,开玩笑是打破僵局的良方,可以推动会议的进程,以比较少的时间做更多的事情。但德国人认为,谈判桌不是讲笑话的地方,商业活动是严肃的,讲求效率、准时、缜密、方法、毅力和组织。

日本文化所塑造的日本人的价值观念与精神取向都是集体主义的,以集体为核心。日本人认为压抑自己的个性是一种美德,人们要循众意而行。日本的文化教化人们将个人的意愿融和于服从集体的意愿。所以,日本人认为,寻求人们之间的关系和谐是最为重要的。任何聚会和商务谈判,如果是在这样的感觉和气氛下进行的,那么它将存在一种平衡,一切也就进行的很顺利。

正因为如此,日本人的谈判决策非常有特点,绝大部分美国人和欧洲人都认为日本人的决策时间很长,究竟为什么,这就是群体意识的影响。日本人在提出建议之前,必须与公司的其他部分和成员商量决定,这个过程十分繁琐。日本人决策如果涉及到制造产品的车间,那么决策的酝

酿就从车间做起,一层层向上反馈,直到公司决策层反复讨论协商,如果谈判过程协商的内容与他们原定的目标又有出入的话,那么很可能这一程序又要重复一番。

对于我们来讲,重要的是了解日本人谈判风格,不是个人拍板决策,即使是授与谈判代表有签署协议的权力,那么合同书的条款也是集体商议的结果。谈判过程具体内容的洽商反馈到日本公司的总部。所以,当成文的协议在公司里被传阅了一遍之后,它就已经是各部门都同意的集体决定了。需要指出的是,日本人做决策费时较长,但一旦决定下来,行动却十分迅速。

三、宗教与风俗习惯差异

世界各国的地域环境不同,社会条件不同,不同,民族历史不同,因而风俗习惯也千差万别。应该看到在经济全球化的同时,文化因其特有的民族性呈多元化发展趋势。不同民族的各自特点包括文化差异依然会存在,呈现出百花齐放、丰富多彩的繁荣局面。它们之间应该和谐共处,相互取长补短。越是经济走向全球化,越需要重视全球各个成员之间的平等和互相尊重,包括尊重文化多样性这个事实。了解这些差异能够帮助我们跨越不同文化的非语言障碍,针对不同的沟通对象采用不同的沟通技巧,保证沟通的有效性。

正是因为各国文化的不同,人们在国际商务活动中也形成了一些惯例,这些惯例就是参与国际商务活动时必须认真了解、并且予以遵守的常规做法。例如拜访礼仪,无论是公事还是私事,欧美人都十分注重在拜访前进行预约,如果事先没有预约,贸然造访,则被视作无礼之举。而在中国的礼仪规范中,没有不预约则失礼这一条。因此,中国人在拜访他人时往往随心所欲,很少考虑被拜访者是否有事在身。对于不速之客,中国人一般不以为无礼,即使手中有十分紧迫的事正在处理,也要抽出空来予以接待,否则即被视为不好客。

又如,象黎巴嫩、也门、沙特阿拉伯等阿拉伯国家,其凝聚力的核心是阿拉伯语和伊斯兰教。虽然对这些你不必要精通和信奉,但当你到这些国家访问洽商时,做些基本了解还是十分必要的。比如,遇到斋月,阿拉伯人在太阳落山之前,既不吃也不喝。你也要做到入乡随俗,尽量避免接触食物和茶,如果主人把这些放在待客的房间里,你也要表示理解并尊重他们的习俗。阿拉伯人信奉伊斯兰教,禁忌特别多,酒是绝对不能饮的,自然,酒也不能作为礼品馈赠。文化及风俗习惯的差异性还体现在人们相互接触的行为举止之中,如果处理不得当,也许什么生意都谈不成。我们只有了解了诸如此类的差异,才能在国际商务活动中游刃有余。这里只略举几例。

――在很多国家,握手是最常见的见面问候方式。但要注意的是,在中东和其他伊斯兰国家,左手被视为做清洁工作的,因而也是不干净的,只有右手可以用来接触他人;而在日本,见面一般礼节是相互鞠躬致意;在东欧一些国家则是相互拥抱、贴面,而不是握手。

――外国人收到礼物,会马上当面打开,表示感谢的同时连声说好;中国人收到礼物,放在一旁,看也不看(怕别人说他贪心),但这种行为在欧美人看来却是不礼貌的,或者被误解为你不喜欢他的礼物,这无疑构成了一种沟通障碍。

――美国人通常用大拇指及食指环绕起一个圆圈表示“oK,没问题”;同样的手势对日本人是“钱”的意思,在商谈中,如果一个日本人使用这个手势而你点头同意的话,意味着他将等待着你支付给他一定的现金;而对法国人来说,这个手势是“零”的意思;但在巴西,这个手势是极低俗的。

――在英国,把一件事情“列入议事日程”意味着把它拿出来加以讨论;而在美国,同句话却是暂停关于这件事的讨论,而且可能是无期限暂停。

商务沟通中的文化差异篇2

关键词:国际商务;跨文化;沟通途径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变得越来越频繁,使得国际商务活动明显增多,跨文化沟通成为国际商务活动的主要沟通途径。通过彼此国家之间的交流,了解彼此国家的习俗、地域风情等具有浓郁文化色彩的方式,来促进国与国之间的思想与文化交流。因此,在众多的国际商务活动中,进行跨文化沟通的途径尤为重要。本文就国际商务活动中的跨文化沟通存在的问题以及国际商务活动的跨文化沟通途径进行了探究。

一、国际商务活动中的跨文化沟通存在的问题

1.语言障碍

在现代商务活动中,进行国际商务活动时最为明显的就是存在语言障碍,语言是沟通的基本方式。每个国家都有属于自己的语言,进行国际贸易活动,首先最为重要的就是消除彼此间的语言障碍。虽说有时可以通过肢体语言进行彼此之间的沟通,但是通过肢体语言进行表达时会存在一定的误差,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肢体动作代表着不同的含义。所以说利用语言进行直接有效的沟通与交流,是进行国际商务活动的必要条件。存在语言障碍是当前最为重要的沟通障碍,没有达到最基本的交流条件,那促成国际商务活动顺利进行的几率会大大减小。

2.文化的差异触及对方国家的禁忌

国际商务活动中,与对方进行交谈时,很多情况下由于文化的差异,会触及到对方国家的禁忌,这是最为严重的情况。由于文化的差异,不小心提及到对方国家的禁忌,就表明没有对该国家的文化习俗、地域风情等方面进行足够的了解,没有做到尊重对方、理解对方,也会容易导致商务活动的失败和合作的破裂[1]。

3.思维方式的差异而造成矛盾和冲突

国与国之间不仅存在着文化习俗上的差异,同样也存在着思维方式的差异。在商务活动中,由于思维方式差异造成的矛盾也是屡见不鲜。如同我们东方国家和西方国家的思维方式就存在着巨大的差异。针对同样的问题,不同国家的人会存在相应的分歧,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人们的思维方式也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因此会容易引起冲突。

4.文化交流欠缺

对于对方国家的文化明知道存在差异,却没有做到及时有效的交流,不能够清楚的了解彼此之间文化细节上的差异,文化交流欠缺,导致不能够进行换位思考去体谅对方的处境,因而造成交流上的障碍和误解,导致国际商务活动和合作的失败,甚至破裂。现在国际商务环境中,由于文化交流欠缺而导致的合作破裂不在少数,所以说,文化交流欠缺是国际商务活动中最为重要的部分。

二、国际商务活动中跨文化沟通的途径

1.解决语言障碍问题,进行直接交流

进行国际商务活动之前,语言障碍是必须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尤其是一些不使用英语,而使用本土语言的一些国家,语言障碍问题更为严重。存在语言障碍问题,会使得商务活动不能切实有效的进行,彼此之间不能够正常沟通,影响商务活动的效率。所以说解决语言障碍是重中之重,可以聘请翻译人员进行随身翻译,以至于能够进行直接的沟通与交流,增深彼此之间的了解,使国际商务活动的国际合作得以实现。另外,在聘请翻译时,要选择高级翻译人员,为促成国际商务活动中的商务合作创造更好的条件。在解决语言障碍的基础上,对该国家的文化、地域等方面进行了解、学习,最终实现国际之间商务的友好合作。

2.提高对跨文化交流的重视度

跨文化交流对国际商务活动的进行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主导着商务活动的方向,决定着商务活动的成功率,是进行国际商务活动的关键。针对跨文化交流方面的内容,首先要提高对跨文化交流的重视程度,如果团队不能够自行汲取文化知识,应当雇佣相应的专家、学者进行培训授课,使团队成员能够直截了当的了解跨文化方面的内容,可以充分的提高团队对跨文化交流重要性的认知度。经过专家的授课培训,了解对方的地域和风土人情,了解对方的思维方式,以至于能够做到缩小文化的差异。换位思考,转变思维模式,对该国家的文化要始终保持高度尊重,以诚心换诚意,才能有利于促成商务活动的成功。加强对进行国际商务活动团队的文化方面的培训,是做好国际商务活动进行的有效方式之一。

3.利用网络媒介进行学习与沟通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媒介对各国的文化进行系统性的学习。要想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我们要利用网络平台、新闻媒体等传播媒介区获取有效信息,这是进行跨文化交流活动前最有效的措施之一。网络信息和新闻实事都是来自于全球的,信息容量之大,范围之广,对我们学习各国文化是绰绰有余。通过网络资源获取我们想要的信息,充分的了解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了解文化差异之后,对症下药,寻找适合的方法与对方进行友好的沟通,了解对方文化的属性和习惯,利用换位思考的方法去体谅、理解对方,这样,更容易取得对方的信任,营造一个良好的国际商务活动的氛围。通过一个简单的网络媒介,可以解决国际之间跨文化交流的障碍,促进国际商务活动的产生。

4.换位思考,减小文化差异

一个国家的文化风俗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我们应当给予充分的尊重。进行国际商务活动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国际文化交流,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要了解对方的风俗文化,避谈对方国家的禁忌,换位思考,以对方的思维模式看待问题,减小文化差异。出国之前做好功课,有利于商务活动的顺利进行。尊重对方国家的文化就是尊重自己的文化,尊重一个国家的文化习俗是尊重一个国家的重要表现。每个国家都特有的的文化习俗、国家禁忌,要积极的进行文化的沟通与交流,缩小文化差异,避谈禁忌。例如,法国和意大利拥有共同的禁忌就是避谈“13”和“星期五”[2],因为他们认为它们代表着“厄兆”;加拿大人的食物禁忌是动物内脏和脚爪;法国人喜欢蓝色、白色和红色;意大利人见面时要行握手礼,交谈中不要提美式橄榄球和政治;英国人最为喜欢的就是谈及天气[3]。所以说,了解对方国家的文化风俗,不触犯他国禁忌,是进行跨文化沟通的最为重要的方式之一。在国际商务活动之前,文化差异是每个国家最为关注的内容。出国前,做好文化方面的了解工作是必要的。了解该国家的文化习俗,生活习惯等内容,对于适应该国的环境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了解两个国家文化之间的差异性,将本国与外国之间的文化进行有效的整合,寻找出国家文化之间的共同点和共同话题,从而可以有效的减小文化之间的差异,同时也可辅助谈论本国的特色文化,加强沟通与了解,有利于国际商务活动的进一步扩展,让对方充分的了解中国文化,放下心里设防,坦然的与我方对话,容易促进两国的和平友谊,从而促成了国际商务谈判、外交等国际商务活动。

5.加强跨文化交流的频繁度

针对跨文化交流,我们应当本着始终坚持的原则,与对方保持密切的文化交流,提高文化交流的频繁度。现在社会存在的现状就是当两国之间存在贸易或其他商务活动时交流频繁,但是当贸易等活动一旦结束,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商务活动会明显减少,使得跨文化交流的频繁率逐渐降低,影响了两国之间的沟通和友谊,这是不恰当的。那样会让对方觉得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也会出现一些“叛逆”的心理。所以,在进行跨文化交流时,要保持时刻的新鲜度,给对方以高度的热情,坚定不移的保持好彼此之间的关系,才能够长久的的进行交流与合作,可使两国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牢固。加强跨文化交流的频繁度是维持国际商务关系最为重要的纽带,对待每一份国际关系,都要拿出高度的热情给予充分的保护,促进国际商务活动持续有效的进行。

三、结束语

跨文化交流是现代商务活动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国际商务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国际间商务活动,做好跨文化沟通与交流是关键。本文系统性的探析了进行国际间跨文化沟通途径与策略来促进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加强国际商务活动的交流,促进国际之间关系的建立与发展。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带动了国际间商务活动的发展,从而驱动了跨文化沟通与交流的快速发展,增进了彼此之间的合作,加快了经济的发展步伐。

参考文献:

[1]邵亚琦.浅谈国际商务沟通中的文化差异问题[J].改革与开放.2013,11(22):91-92.

[2]李绍青,侯彦宾.文化移情与跨文化交际中的数字文化研究[J].保定学院学报.2012,12(28):87-88.

商务沟通中的文化差异篇3

关键词:商务沟通;文化层次;文化差异;文化结构;制度文化;文化冲突;交际能力

中图分类号:F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573(2013)03-0028-03

一、文化与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

(一)文化与文化结构层次

文化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它时刻影响着人的言语、行为。文化渗入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不同的研究学科当中,文化有着上百种不同的表述。人类学的文化定义是:无处不在、无所不包的人类知识和行为的总体。

对于文化的认识可以从文化结构来进行分析,语言学普遍的观点是将文化分为三个层次。

1.表层文化:是指常用的、可视的文化层次,可用符号来表示。在一定时期内,被某一特定文化人群所使用。其表现方式为含有特定意义词汇、手势、服装、图形等。表层文化很容易被识别,也很容易被其他文化群体复制,它位于最外层。

2.制度文化:指规范与习俗,其功能是在特定文化范围内,同一文化人群在其群体内使众多个体特定行为达到预期一致。习俗风俗、传统惯例、行为规范等都属于这一范畴。当然,语言运用习惯、方式也在这一范畴之内,制度文化位于中层。

3.深层文化: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在文化层次的中心,也是文化层次中最稳定的因素,一般不会在短时间内改变。深层次文化包括哲学、宗教等决定人一切意识形态的因素。价值观的习得是长期的无意识过程,且形成之后不易改变。

(二)语言、文化与交际

语言作为文化传承的符号、载体,记录文化的发展。语言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反映文化,有关语言即有关文化。美国语言学家edwardSapir在《语言论》中指出:“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不能脱离社会继续下来的各种做法与信念,这些做法与信念的总和决定了我们生活的性质。”同时,文化渗透在社会的各个方面,语言也包括在内,决定着语言的使用。英国语言学家JohnLyons认为语言系统本身受其文化结构的制约。由于文化的差异,赋予不同语言词汇所固有的语义的区别,在文化沟通过程中体现含义不同。例如,中方用“龙”作为产品标识,直译为“dragon”就似乎不妥了。在我国文化背景下,龙代表着吉祥、权力、尊荣,而dragon在西方文化中则代表着邪恶势力、力量、破坏等。与其用dragon,倒不如用long拼音来描述。如同语言学家Lado表述的:一种语言中存在的语义,在另一种语言中并不存在。

语言是沟通的主要手段和形式,包括书面用语和口头用语。沟通顺利进行与否,无论以何种方式,除了选择恰当的语言符号,对于语言的内涵准确把握显得更为重要,同时语言也不可能脱离语言应用环境而孤立地使用。

由此可见,语言、文化与沟通交际是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增加跨文化商务沟通效率,促进商务文化交流,就不能离开蕴含在语言当中的文化。了解文化差异有助于提高语言应用的效果,促进跨文化商务沟通。

(三)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

不同的文化背景使得跨文化商务交际易于产生“意料外”的矛盾和冲突,导致大量的贸易摩擦产生。跨国经营的水土不服以及大多数的企业购并不能达到所期望的效果,大大影响了经济效益的提高。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指跨文化环境中的交际能力,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进行交际时具有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善于识别文化差异,排除文化干扰,成功进行交际的能力。

随着国际商务活动的频繁,跨文化交际能力意味着经济效益。而交际能力的核心是语言的适当性,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不受本国的文化影响的恰如其分地表达思想,实现双赢合作显得尤为重要。

二、沟通中的文化冲突

(一)对于文化冲突的正确理解

文化冲突是处理文化差异不当的必然结果,包括文化轻视、误读等,是跨文化沟通中的正常现象。当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商务人士在交流过程中,对于同一语义内涵与外延理解并不是完全对等的。而正是这种差异的存在,使得跨文化沟通中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文化冲突。跨文化经营、贸易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跨文化商务沟通中文化差异的多寡与解决方式。认识到文化差异存在的必然性,是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根据语言学家Storti分析,文化冲突的四个阶段分别是:(假设)期望对方与自己一样;由于文化的不同,实际情况与期望差别很大;由于心理落差,感到愤怒和恐惧;失败与退缩,跨文化交际以失败告终。文化差异并不直接导致文化冲突及沟通失败。识别文化差异并及时有效地解决潜在冲突,可以达成跨文化交际的目的。在不同的文化层次结构中,文化冲突具体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

(二)文化冲突在不同文化层次的体现

在不同的文化层次范围中,文化冲突的体现也是不尽相同的。根据文化的层次,将文化冲突分为三个方面。

表层文化冲突:根据关于跨文化商务交往与礼仪的调查显示,在跨文化商务交际过程中,如何问候、寒暄、介绍等表层的交流,具有较强的可识别性和可复制性,容易了解学习操作并掌握。如日本文化中以深度鞠躬表示敬意;西方文化中在交流时,直视对方表示尊重;在一些部落蹭鼻子表示友好,等等。在提高商务交际能力方面,这些行为易于识别与复制。如果不能了解和尊重这些文化习俗,就有可能导致文化冲突。

制度文化冲突:仪式与规范的不同,体现在公司管理沟通的各个方面。包括合约双方相对应承担的义务的内涵和外延是不相同的。对于规范的认知不同,在不同国家文化视阈下,只准许做相关契约、规条所许可的。而对于另一些文化而言,则是明文规定的即为不可做的,未标注为许可做的。不同契约文化还表现在对于文化冲突的解决方式的不同,侧重点不同等。在商务沟通、贸易往来中往往会带来较表层文化问题更为棘手的挑战。在商务交际方面,了解一国的风俗习惯,商务惯例是必不可少的,同时应用行业内统一惯例,都可以规避这一层次的冲突。

深层文化冲突:价值观是最不易识别的,对于跨文化背景商务沟通来说影响也是最大的,对人的各种交际活动起着支配性的作用。在我国,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群体可以干预个人生活;而在英美等国家,个人利益高于集体利益,每个人都更注重隐私权。当英美国家的个人利益与我国的集体利益发生碰撞时,往往会使得交流上的双方“头破血流”。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双方也都会认为这是“不言自明”的,可见,文化差异产生文化冲突。随着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舞台地位的日益提高,不同文化背景下企业“结同心”(企业购并)时,这种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显得尤为激烈(因为这类冲突中不但包括不同国家文化的冲突,还包括不同企业文化的冲突)。

三、基于价值观的文化差异意识的培养与文化差异的识别能力的建立

基于文化冲突四个阶段的分析,通过提高文化差异意识,减少由于文化背景不同产生错误期望,减少心理落差,避免产生愤怒与恐惧,可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效率。对于表层文化类符号,具备基本的文化差异意识即可识别,也较容易掌握应用。而对于制度层次的文化差异,在商务领域,可以通过商务惯例学习来保证沟通交流的有效性。价值观的差异通过简单观察是不易识别的,而且也是不易应用的。价值观作为文化的核心,影响着“实践活动”。价值观文化差异的识别为商务交际成功与否的关键,对于价值观的理解以及应用是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因素。

(一)深入认识不同国家文化价值观的特点

不同国家文化价值观的特点到底如何,往往很难直观地看到。价值观往往是抽象的,深层次的。它是一切思维、行为、语言等思想和行为活动的原因。文化识别能力建立,从认识本国文化开始。文化习得对于每个人来说是在其本身思想行为与外界交往过程中积累沉淀的过程。每个人在特定的文化环境当中,语言行为深受其影响。但一般对其有感性的认识,却不了解其文化的深层特点。一般为“感到”或是“知道”某种思想行为是正确的。我国传统文化深受儒家、道家和佛家文化的影响,尽管在这些文化背景下成长,或许我们并不能准确地描述何为儒家文化、道教文化以及佛教思想。但是在日常行为言语中却处处体现着这些文化对我们思想、行为的影响。

在商务交际中,我国的商务人员对于冲突是极力避免的,当双方产生贸易纠纷时,我们趋向于温和态度,与利益相比更重视关系;相反西方人却认为中方做事没有原则,没有规矩。我国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庸”思想体现在商业方面是“一切以和为贵”“买卖不成仁义在”,强烈避免冲突产生,重视关系的建立和保持;而在西方文化背景下,人本主义思想则是“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维护自己的利益天经地义,冲突产生须直截了当地解决。在这种不同观念的对比中,没有胜负优劣,有的仅仅是文化价值观的不同。一种文化没有绝对的标准来判断另一种文化行为是“低劣”还是“优越”。每一种文化的成员既是行动者也是观察者不依照本国文化评判,认识到并尊重这种不同,就是尊重文化,是进一步交往的关键。

(二)深入了解不同国家文化价值观的历史形成过程

一个国家或是民族价值观的形成本身就是一个历史沉淀的过程,要了解一个国家的价值观自然要追溯它的历史。不同国家的历史文化背景是相对稳定的。文化在每个国家或民族在历史的经历当中沉淀,与历史变迁相关联,但相对稳定。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不同的习俗、传统、基本的价值观等,并传承下去。不同区域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状况,也都影响着当地文化的形成。

相关文化背景的了解,对于增进与对方的良好关系,准确了解其意图,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了解对方国家民族历史地理是相当必要的,包括禁忌、风俗、习惯。特定的图腾,往往凝聚着一个民族的兴衰荣辱。所以,相关民族文化知识的获取,可以避免商务沟通中的弄巧成拙。

(三)从语言含义的不同把握文化价值观差异

语言应用的语境也不相同。根据美国学者霍尔高语境、低语境文化特点,我国属于高语境国家,交流过程中双方默认对方了解相关背景;而更多西方国家属于低语境国家,交流过程中会详尽介绍相关背景。高语境环境交流者相对容易融入低语境环境。但是,高语境文化与低语境文化背景人员交流时需要注意相关背景信息的介绍,以此来提高交流效率。

语言学家弗里斯曾指出,外语教学的各门课程都应建立在本族语和外族语比较的基础之上。语言的对比既是文化的对比,也是价值观的对比。价值观的了解和测量是需要通过相对具体、表象的事物来理解的。我们可以基于不同文化对同一具体事物的不同理解来对其价值观作出尝试性的认识。

在认识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具体事物或是概念的对比,来了解其他国家民族的价值观。抓住其相同、相似内涵,注意区别理解其差异,这一差异往往是不同文化所赋予的。以“答复见面时间”为例,“ontheway”反映不同文化背景下商务人士的时间观念:在非洲,相关商务人员在约定的时间没有出现,其电话联系的答复是“ontheway”,然而在等待过程中发现,其在路上的时间可能是数小时,还可能是数天。这却并不意味着非洲商业伙伴对贸易往来的不重视,在非洲文化背景下所体现的是非洲人的“宽松时间观念”,也体现出非洲人工作生活闲淡和慢板的价值观。而在美国社会,守时则是一个人基本素养,以及对他人尊重的体现。无故的不守时,在商业领域带来的后果是个人或公司信誉的丧失。价值观体现严谨的工作观念及“天助自助者”的美国文化。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跨文化商务交际活动中,首先要意识到差异的存在,了解差异,把握各种文化不同层次的特性,彼此尊重,尽量运用对方可识别的符号、手势、语言、沟通方式来进行沟通交流。同时重视价值观差别,关注表象的同时意识到背后价值观体系的不同,通过了解不同价值观的特点来解决商务交际沟通问题,提升交际能力,达到成功商务交际的目的。

参考文献:

[1]DellHymesoncommunicativecompetence.Sociolinguistics:Selectedreadings[m].Harmondsworth,england:penguin.1972.

[2]窦卫霖.关于跨文化商务交往与礼仪的调查研究[J].国际商务研究,1999,(5).

[3]霍尔.超越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4]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5]于虹音.商务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J].国际商务研究,2006,(3).

[6]吉尔特・霍夫斯泰德.文化与组织:心理软件的力量[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7]陆航.环球商务英语之旅[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8]顾嘉祖.从文化结构看跨文化交际研究的重点与难点[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1).

[9]窦卫霖.开掘商务英语的文化内涵[J].语言与文化,2003,(3).

商务沟通中的文化差异篇4

关键词:跨文化沟通;经济贸易;文化差异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到来,国际之间的贸易往来也越来越频繁,频繁的贸易不可避免需要沟通。随着经济贸易往来的频繁,以及经济格局发生的变化,跨文化沟通所表现出来的社会现象和经济影响也逐渐受到经济研究学者的重视。跨文化沟通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文化差异,而文化差异又包含了许多方面,如文字语言、文化背景、历史内涵、地域差异等,这些也都是影响国际贸易之间的关键因素。中国在国际贸易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以及成立亚投行,不仅提高了中国在国际经贸之间的地位也使得中国在国际经贸中更加具有话语权,近年来,中国的经贸业务迅猛增加,对外经济总额也逐年上升,新的对外经贸结构格局逐步形成,已经逐步从过去的中国制造向现在的中国创造转变,对外贸易结构多样化趋势更加明显,这些新的国际贸易特点也使得跨文化沟通有了新的变化趋势。

一、跨文化沟通与国际贸易之间的辩证关系

(一)文化差异给国际贸易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以中国对外经济为例,由于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不同差异,使得在对外贸易初期,跨文化沟通一直是制约国际贸易的主要因素。一是中国文化与西方经济文化的文化冲突给国际贸易造成了一定的障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国际贸易往来,如中国人在经商过程中讲究综合思维和中庸态度,往往是“先谈原则,后谈细节”,这和英美的务实文化有着比较明显的差异,西方国家更加注重的是服务的质量和商品的细节,而对于原则性的东西,西方人往往没有太大的意愿。尤其是西方国家中的德国,一向是以细节著称,严谨的态度使得他们在经济谈判中更加注重对细节的处理,而中国文化的综合思维和中庸思维则可能成为妨碍其中经贸环节的障碍;辩证来看,文化冲突和文化差异促使贸易不断发展,技术不断革新,如中国提出的创新观念就是在文化差异的基础上对技术和经贸形式进行创新,从而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二)语言沟通是影响国际贸易的另一重要因素

国际贸易往来不可避免的是语言的沟通,由于中国思维方式和语言特点与西方语言有所不同,因此在语言沟通方面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如果语言沟通不畅,或者翻译过程中出现与交易国家语言文化偏差,就会导致在商业谈判中造成一定的误会或形成晕轮效应,从而使得经济贸易谈判谈判破裂,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三)跨文化沟通中的价值观念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价值观念是人类主观评判的标准之一,也是决定善恶的标尺。价值观念和一个国家的道德文化、历史背景等都有着紧密的联系,也容易受到宗教、利益等不同因素的影响。如当今国际贸易中伊斯兰教国家与其他宗教的价值观念差异,决定着伊斯兰教国家和其他非伊斯兰教国家经济贸易的成败。因此,价值观念对于一个国家对外贸易的取舍有着紧密的联系。再如,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价值观念都是以利益为前提,经济贸易就是为了获得最大化的利益,因此这直接决定着他们的贸易形式、谈判风格和贸易种类;而中国一直讲究利益共存和平等协商,因此在商业谈判中一直讲究的是和平谈判和协议为主,以互惠互利为基本出发点,兼顾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些决定了中美两国在经济贸易过程中,跨文化沟通时需要综合考虑两国的价值观念。

(四)法律法规对经济贸易的影响

法律法规具有一定的强制力,它不仅仅是一种行为规范,更是一种经济贸易的行为准则。任何经济贸易形式都必须考虑到经济交往国家的法律法规,都必须得到被交易国家的法律法规的认可,才能实施下一步正常贸易,除此之外贸易过程中还要考虑到国家与国家法律法规不兼容的情况。相比较西方而言,中国的法律法规还处于不断健全和完善的阶段,而西方国家已经基本构建起比较成熟的法律体系,这就使得在国际经济贸易过程中,在西方国家有法可依的贸易条款,可能在中国并不存在;或者在西方国家通用的经济贸易准则在中国并不适用等情况。跨文化沟通中的法律法规既可能给经济贸易造成一定的阻碍,同时也是保证贸易正常有序进行的保证,在法制化的今天,任何经贸形式都需要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强制约束,这样才能保证贸易的正常化,避免经济贸易矛盾、经济贸易冲突和不正当的竞争。因此对待跨文化沟通的法律法规,需要辩证看待,充分认识中国在法律体系建设中的不足,不断健全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设。

二、新形势下跨文化沟通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跨文化沟通在经济贸易前期可能是阻碍经济贸易的主要障碍,但随着文化的融合、文化趋同、沟通的频繁以及法律法规的健全和完善,跨文化沟通在经济贸易后期会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

(一)文化的融合和文化的趋同是经济全球化的助推剂

文化的融合和文化趋同使得各国际贸易国家在谈判准则、价值观念等方面找到共同点,从而促进商业谈判的成功和提高国际贸易业务量,提高国际贸易的成功率。此外,文化的融合和文化的趋同也是经济全球化的助推剂,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也会促使经济贸易文化呈现多样性,更能从贸易双方中找到利益共同点。

(二)信息全球化为跨文化沟通和国际贸易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和普及,各个贸易国家沟通也越来越频繁,国际贸易形式也更加方便快捷;信息化也为各个贸易国家互信提供了良好的开端,使得各个贸易国家能够借助互联网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和情报,从而更能通过了解一个国家的背景、历史、价值观念、法律法规等来降低交易的失败率,提高交易的可靠性和交易的效率。可以说信息全球化为跨文化沟通和国际贸易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总而言之,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全球化的推进,跨文化沟通对于国际贸易的副作用会逐步减小,取而代之的是业务量的增加和交易额的上升,但就目前趋势来看,跨文化沟通对国际贸易还有着比较重要的影响,因此必须强化对跨文化沟通和国际经贸之间的动态研究,进一步探索他们之间的辩证关系,从而让跨文化沟通成为国际贸易的桥梁。

作者:张春玲单位:广东金融学院

参考文献:

商务沟通中的文化差异篇5

【关键词】跨文化沟通;沟通障碍;消除障碍

一、跨文化沟通

跨文化沟通是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相互之间进行的信息交流或沟通行为,其特点在于双方文化背景存在文化差异以及不同文化背景的沟通主体进行直接和间接的接触。由于地域、种族、国别甚至意识形态的不同,常常导致较大的文化差异。跨文化沟通具有以下特点:(1)文化对接的难度很大。对接是沟通者和被沟通者在一个文化符号中获得一致的意义,只有实现文化对接,才有双方对一致意义的认同,从而达到理解和沟通,跨文化沟通是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文化符号中实现对接。(2)沟通成本高于传统沟通成本;(3)沟通时间往往较多花在双方对事物的认识理解上面;(4)沟通成功率较传统沟通为低。

二、跨文化沟通存在严重障碍,文化背景的不同加剧了沟通的困难

跨文化沟通有别于传统沟通,各方面差异加剧了沟通困难,比如意识形态的多元化。在谈判差异会损害共同认识,并且常常怀疑对方的意图以及诚实性和可靠性,甚至将注意力从关注商业谈判转向了对对方意识形态的防范上了。意识形态的差异会导致谈判者很难交换意见,比如穷国的谈判者多考虑、尊严一类问题,富国可能仅着眼于个人所有权、可观的利益是很正常的事情。总之谈判各方会从不同的角度来考虑,意识形态的冲突还会导致谈判者采取强硬的手段和对立。因此,意识形态的差异会损害共同认识,加剧沟通困难。

三、在商务谈判中如何把跨文化沟通障碍降到最低

1.需要充分、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有一个经典故事:妈妈把一个橙子给了邻居的两个孩子,吵来吵去,最终达成了一致意见,由一个孩子负责切橙子,另一个孩子选橙子,结果各自取得了一半橙子拿回家去。第一个孩子把半个橙子拿到家,把皮剥掉扔进了垃圾桶,把果肉放到果汁机上打果汁喝;另一个孩子回到家把果肉挖掉扔进了垃圾桶,把橙子皮留下来磨碎了,混在面粉里烤蛋糕吃。上述情形说明:他们在事先并未做好沟通,也就是两个孩子并没有申明各自利益所在,没有事先申明价值导致了双方盲目追求形式上和立场上的公平,结果双方各自的利益并未在谈判中达到最大化。可能的一种情况,就是遵循上述情形,两个孩子想办法将皮和果肉分开,一个拿到果肉去喝汁,另一个拿皮去做烤蛋糕。也可能经过沟通后是另外的情况,恰恰有一个孩子既想要皮做蛋糕,又想喝橙子汁,这时如何能创造价值就非常重要。结果想要整个橙子的孩子提议可以将其他的问题拿出来一块谈。他说:“如果把这个橙子全给我,你上次欠我的棒棒糖就不用还了”。两个孩子的谈判思考过程实际上就是不断沟通,创造价值的过程,双方都在寻求对自己最大利益的方案的同时,也满足对方的最大利益的需要。

2.既重视语言沟通也重视非语言沟通。国际商务谈判中,当一个人讲第二语言时,误解或听错的百分比将会急剧上升,所以跨文化谈判总是面临着语言障碍。为了确保沟通的顺利进行,一个好的翻译不但要具备双语能力,还应具备相应的技术知识和词汇。又有研究表明,面对面沟通中,语言文字的信息不超过35%,有65%的信息是通过非语言形式传送,并且有时非语言信息比语言信息要更具有说服力。非语言沟通中的主要方式是体态语言,它包括眼睛、脸部和身体语言,读懂体态语言会有助于改善沟通效果。

3.利用外部因素传递某种信息。沟通过程中,有几个外部因素也在传递信息:时间、空间和距离。生活的快节奏和激烈的竞争要求每一个人都必须守时,在美国等一些国家认为时间就是金钱,在谈判中守时表示诚信,有助于更好地沟通;在世界的另外一些地方,人们的时间观念不强,谈判者迟到为家常便饭,比如拉美国家。此外强调个人主义的文化比强调集体主义的文化需要的个人空间大。

4.尽量规避意识形态障碍。价值观沟通是跨文化沟通的核心,有效交流,增强互相理解、互相学习、信任,实现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妥协、相互改变,寻求共性,找到文化由此及彼的桥梁,使沟通双方受益。

5.始终把合作原则作为商务谈判基本原则。谈判思考过程实际上就是不断沟通,创造价值的过程。双方都在寻求对自己最大利益的方案的同时,也满足对方的最大利益的需要。

6.打造跨文化沟通能力。要求谈判者至少具备四项基本能力:认知差异能力、避免歧义能力、建立互信能力和换位思考能力。认知差异比如守时问题,不应用自己的行为规范去要求对方。为了具备上述能力就要尽可能的掌握多种语言,商务谈判中涉及到跨文化(多种文化),就必须掌握有效语言交际的能力。而这是打造跨文化沟通的起码要求。

商务沟通中的文化差异篇6

关键词:商务沟通;口译人员;跨文化意识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1-0217-03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1.132

一般而言,口译大多数情况下出现在与非本国语言的交际与沟通中,由于不同的生活环境、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响,会产生一系列的文化冲突。当然,这种冲突是我们无法避免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尽最大可能将因文化冲突而造成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但是从当前形势来看,口译人员的自身素质却有很多的缺陷,如跨文化意识欠缺与跨文化知识不足等。因此,提高口译人员的跨文化意识与跨文化素质就变得愈发重要。

一、跨文化与跨文化意识

众所周知,文化随处可见,各国家、各民族、各地区甚至于各个家庭都有自己的文化。文化既是社会现象,又与其社会相适,同时还反映各民族特征。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也存在着差异性。当我们在进行日常的人际沟通中,跨文化沟通就在潜移默化中产生了。所谓“跨文化”是指在全球化中,社会流动性增加和种族混杂造成的一种社会现象。这种现象的本质是改变传统和现存的文化,是创造新文化。跨文化是跨越了不同国家与民族界线的文化,是不同民族、国家及群体之间的文化差异,是通过越过体系以经历文化归属性的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简而言之,跨文化(cross-culture)就是跨越非本族的文化。

有跨文化,自然而然会有跨文化意识。跨文化意识(cross-culturalawareness)是一种抽象的意识形态,是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认知以及自我调节的方法,是口译工作者应该自身所拥有的思维判断能力。当口译人员具备这种意识时,会在翻译时自觉主动的转换翻译内容,避免因文化冲突而造成的一系列尴尬场面,甚至于谈判的失败。在商务沟通中,跨文化意识对口译者的作用至关重要,在日常人际交往中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二、跨文化现象在商务沟通中的表现形式――以中西双方为例

商务沟通是一种动态的、多渠道的过程,它包括特定组织内部和外部的沟通,组织指的是一种行政性和功能性的结构。在商务沟通中跨文化现象有多种表现形式,其中部分表现在问候方式的不同,语言方面的不同以及其他方面的不同。例如在中国最常见的问候方式为笑脸相迎,外加一句“吃了吗”或“下班了”等比较随意贴近生活的问候,在正式场合中一般会说“你好(您好)”再互相轻轻握手。一般中国人在遇到比自己年长或者上司时应主动伸手并微微鞠躬以示尊敬。在西方国家朋友之间相遇,一般都是主动与对方亲吻脸颊,拥抱或者向对方说一句“Hi”,礼节相对比较随意。

除去问候方式不同,在语言方面也有很多差异。在中国谦虚是一种美德,因此在听到别人称赞自己时一般都是以比较谦虚的口吻回答,如“还好还好,哪里哪里”等一类的词。但是在西方国家,听到对自己的赞美时,通常都会大方地回答“thankyou”。

此外,在其他方面也有诸多差异。中国人自古偏爱大红色,红色寓意喜庆热闹,因此大红为中国国色。但是在中国白色与黑色却不那么受欢迎,在中国人思维中白色与黑色意味着丧事,会带来厄运不吉利。但是,在西方国家白色则代表纯洁,因此在婚礼以及其他重大节日上会身着白色服饰。同时,他们认为大红色意味血腥暴力,认为会带来厄运,所以平时会尽量避免红色。所以,中方在与西方国家进行商务活动时应尽量注意。

在中国有很多家喻户晓的品牌,国内市场发展前景良好的前提下,公司就会开始考虑开拓国外市场,然而在对品牌名称进行翻译时也常常会产生差异,造成国外市场前景并不是很好。例如,国内知名品牌“红蜻蜓”,根据翻译应该为“RedDragonfly”,但是“red”和“dragonfly”在西方国家都代表贬义,象征不吉利,所以如果按照上述翻译,本品牌在国外的销量肯定并不是很可观,所以在翻译时应尽量注意,要选择合适的单词来替代。

三、跨文化意识与口译人员的联系

(一)口译的分类

据梅德明归纳总结,口译一般分为交替口译(alternatinginterpretation),接续口译(consecutiveinterpretation),同声传译(simultaneousinterpretation),耳语口译(whisperinginterpretation),视阅口译(sightinterpretation),手语口译(signlanguageinterpretation)以及双向口译(two-waysinterpretation)等。

(二)跨文化意识对口译人员的影响

随着世界经济的迅猛发张,各类国与国之间的商务活动也随之增加,商务活动涉及经济、金融、法律等各个领域,就要求口译工作者熟知各个领域的跨文化知识,在不同的场合不同背景下能快速的作出分析反应。在商务沟通中,口译人员的跨文化意识对整个沟通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有时甚至会对沟通的成败起着决定性作用。在与他国进行商务沟通时,受文化差异的影响,思维方式与表达方式都会有一定的差异,所以在翻译的同时应遵守对方的语言文化习俗,否则会直接影响沟通的顺利进行,甚至会导致沟通与合作的失败。因此,提高口译人员的跨文化意识,提高口译者的自身文化素养是提高商务沟通与合作成功率的重要因素。

四、口译人员的跨文化意识现状与问题

(一)口译人员的跨文化意识现状

口译工作者各自的水平参差不齐,但是在对翻译文本的敏感度以及快速的反应能力却是每个口译者都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然而根据调查表明,当前口译者的自身素养并不是很高,主要表现为跨文化意识欠缺与跨文化意识不足,在口译过程中无法摆脱中式思维,在跨文化交际中无法自由转换。

(二)口译中出现的跨文化问题

1.交际语言翻译失误。例如之前提到过的,在中国当我们听到别人对自己的称赞是一般都会谦虚地说一句“哪里,哪里”或者“没有,没有”但是在进行翻译时如果根据字面意思译成“where,where”或者“no,no”这会让外国人一头雾水更甚至会觉得你这人过于谦虚,不真诚,无法理解你要表达的意思,正确的回答应该是“thankyou”。

2.文化与价值观失误。自古以来,中国一直将“龙”看做自己的祖先,将自己称为“龙的传人”,在中国“龙”代表权势,高贵以及荣耀,同时还代表者幸运与成功;但是在西方国家“龙”则表示贬义,在西方人看来“龙”代表邪恶、罪恶、暴力。所以,口译人员在听到“龙”时,不能根据自身思维直接翻译为“dragon”而是要结合当时语境正确快速的做出反应,选择最为合适的单词或句子代替。

3.寒暄用语失误。在商务沟通成功顺利结束时,一般都会有一个庆祝酒会,在酒会上负责人或者领导都会为项目或沟通顺利结束进行献言,最常用的“我提议为本次会议的顺利干杯”,这句话有的口译员会直接翻译为“isuggestletuscheerfortheconferencesuccessful”很明显这种翻译是错误的,会让外国人对这句话产生歧义,正确的表达方法应该为“inowproposeatoasttothesuccessfulofourconference”。

4.中式思维严重。由于长期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在进行口译时很自然地会用中式思维进行翻译,例如”请保管好您的财务”,很多口译者会翻译为“pleasekeepyourpossessionswell”,正确的译法应该为“Bewareoftheft”。

五、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一)口译人员通过多种渠道提高自身跨文化素养

1.注重日常生活中的积累。口译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与生活中,应该在跨文化方面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大量阅读外国文献、杂志与文章,尤其是《圣经》。《圣经》在西方国家运用最为广泛,里面会涉及各种西方文化知识,熟读此书会大大提升自身的跨文化知识。此外,外国的报刊杂志对提升跨文化素养也有很大的帮助,例如《纽约时报》(thenewYorktimes),《华尔街日报》(thewallStreetJournal)以及其他知名杂志报纸。

2.查看分析实际案例。根据目前的调查研究表明,大多数的口译人员在商务场合无法进行正常的表达,在商务沟通中遇到文化碰撞时并不能很好的解决。商务沟通中的口译案例不在少数,口译人员可以通过分析之前的案例总结出口译中出现的实际问题,然后结合自身所拥有的文化知识以及网路找出问题出现的原因,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并且熟记在心,在以后的工作中避免类似问题出现。

3.充分利用网络。在这个互联网迅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网络给我们带来的便利条件。口译者在平时多上网查询资料,多浏览英语学习网站,在网络上多看外国影片、多阅览外国杂志期刊、多关注外国新闻时报,这不仅可以打发自己平时无聊的闲暇时光,还可以从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提高自身的跨文化素养。

(二)加强对商务口译专业学生的培养

1.加强英语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根据当前的调查研究表明,大多数的大学生并不能很好的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想法,在遇到商务文本的翻译时并不能准确的进行翻译与表达,甚至不会使用商务活动中恰当的表达方法,在涉及跨文化知识时无法自觉转换成对方的文化,这无疑为以后的工作埋下隐患。因此,各个高校应加强学生的商务语言技能以及跨文化素养。高校应开始大量的英语语用课程,课堂采取纯英文式教学,提高学生对英语的语用能力,多进行相应的英语演讲比赛,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

2.系统学习跨文化知识。高校应多开设跨文化知识讲解课程,从大一开始就向学生灌输商务沟通中跨文化素养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跨文化素养的重视度,在日常课程中,结合实际案例对学生进行专业的系统的商务知识以及跨文化知识的讲解,从而提高学生的商务知识素养以及跨文化知识素养。

3.进行跨文化意识技能培训。在商务场合中,交际失误最大表现在跨文化意识的不足,而避免失误的最有效方法就是了解各国的文化习俗,熟知各国之间的文化差异。在国与国之间的商务沟通中,口译人员要自觉主动放弃民族中心意识,用他国的文化思维进行沟通。所以,各大高校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开设各类技能培训课程,多进行实践活动,例如模拟进行商务活动,模拟联合国谈判等。

(三)在公司中进行跨文化教育

1.聘请专业的咨询师。随着跨国商务活动的增多,相应的专业口译公司也日益增多,对口译人员的需求也在增加,但是员工的素质却是参差不齐,所以公司应当聘请专业的口译咨询师进行专业的专项培训,或者聘请高级口译人员到公司进行讲座,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对员工进行学术性指导。

2.定期组织员工培训。公司对员工进行定期培训的做法并不在少数,而这一做法也是提高员工素质的一大重要途径。公司可以组织员工去参与到具体的商务活动中。例如某些大型会议是可以对外开放的,公司可以带领员工去进行旁听学习。或者,有条件的公司可以向员工提供国外培训,让员工亲自感受国外文化,分析国内外的文化差异,以加深员工对跨文化的理解与体会。

六、结语

在跨国间的商务活动中会产生一系列的跨文化碰撞,甚至于世界观价值观都会有所差异,所以要培养高素质的商务口译人才,口译者在进行口译的过程中要能迅速的对文化差异做出判断,结合语境以及自身的跨文化知识进行语言的转换。如果口译者具备专业的跨文化知识,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充分的商务知识,会对整个口译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巨大的帮助,从而避免因文化差异造成的沟通障碍,最大限度上保证商务活动的顺利开展。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需要的是一个漫长的学习过程,因此,口译人员应不断探索跨文化的奥秘以及研究提高跨文化意识培养的途径,为商务活动的顺利交流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石倩.论商务口译中的跨文化意识[J].宜宾学院学报,2006(8):100-102.

[2]何维湘,JohnJamison,peterH.antoniou,Katherinewhitman.跨文化交际技巧[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

商务沟通中的文化差异篇7

1.客观性。国际贸易中文化风险的客观性根本上是由文化差异的客观性决定的。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背景不同,其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等各有特点,国际贸易过程就是企业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客户交往合作的过程,因此,国际贸易企业在业务开展过程中必须正视这种文化风险的客观性。2.复杂性。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化通常都有其漫长的历史演进和积淀,并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的发展而不断动态变化,并通过语言、宗教、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审美标准、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等多方面具体体现,其丰富的内涵和多样的表现形式决定了国际贸易中的文化风险具有复杂性的特征。3.双效性。国际贸易中的文化风险是一把双刃剑,具有双效性的特征。一方面,文化风险若没有得到妥善处理,可能影响国际贸易双方的和谐关系,造成市场机会损失及交易成本增加,影响国际贸易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文化差异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经济资源在不同国家间流动,也是推动国际贸易形成和发展的一种重要的非物质力量,因此,文化风险也是一种积极因素,合理利用文化差异,可以形成文化互补,并转化为文化优势,创造更多的机会。因此,企业要善于利用文化差异,合理控制文化风险。4.可控性。作为风险的共同特征,国际贸易中的文化风险还具有可控性的特点。当国际贸易企业能够意识到文化风险的存在时,就可以对文化差异、文化冲突有系统深入的认识,并采取相应措施对文化风险加以规避、控制和管理,从而更好的实现国际贸易目标。

二、国际贸易中文化风险的表现形式

1.沟通风险。不同文化模式有不同的沟通方式,国际贸易开展过程中,由于语言或非语言障碍,买卖双方对同一信息的理解会产生差异,在信息交换、谈判、决策等活动中容易产生沟通障碍,出现沟通误解,并最终导致沟通失败。国际贸易成员间的文化沟通风险会直接影响双方准确的信息交流,尤其在合同制定和合同履行方面,容易造成严重的后果。2.种族优越感风险。所谓种族优越感风险,即来自一种文化的人受其文化传统的束缚,无形中对外族文化存在排斥心理,相信自己的文化更具优越性,有偏见地对待异族文化而产生的风险。由于种族文化取向不同,在国际贸易活动中,通常会导致以自我文化为中心的沟通行为方式,容易造成误会,同时,这种无形的障碍使得国际贸易企业很难适当地文化,甚至要面对东道国各方力量的控制和抵制。3.商务惯例与禁忌风险。商务惯例与禁忌风险,即在国际贸易合作中,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买卖双方由于商务习惯和方式的差异而导致贸易谈判失败的风险。商务惯例与禁忌风险直接影响着双方行为方式和交流协作程度,企业如果忽略商务习惯或禁忌,容易造成对方不适应或触犯对方禁忌,最终导致合作以失败告终。4.感性认知风险。感性认知风险是指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的价值观不同,对事物的感知方式也不同,且较难改变,从而引发相互间矛盾冲突的风险。感性认知风险的存在加大了国际市场调研的难度,制约着国际市场的选择及市场的进入方式。在国际贸易实践中,文化冲突与文化风险相互影响,文化风险的各种表现形式交互作用,企业必须能够认识到文化差异,消除已有文化冲突,从而控制文化风险。

三、国际贸易中文化风险的防范管理

1.树立正确的文化意识,做好文化调研。国际贸易中的文化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因此企业必须重视文化风险管理,树立文化意识,认识、尊重和利用文化差异。此外,在和具有相异文化的国家进行国际贸易时,企业要深入做好文化调研,掌握充分准确的文化信息,为国际贸易的顺利开展提供前提条件。2.加强有效地文化沟通,建立合作信任。有效的文化沟通就是要双方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思想的表达、信息的传递,并体现在积极地行为之中,这也是文化风险管理成功的关键之一。相关人员除了语言基础之外,还应进行文化差异以及风险应对能力的培训,做到换位思考,增强双方的文化理解,构建合适的文化沟通网络,建立充分的信任,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3.建立文化风险防范机制,规避控制风险。文化风险的可控性决定了企业要对其进行监视和规避,做出相应决策,以实现预期绩效。企业需要建立相应的文化风险防范和应对机制,对潜在的文化差异和文化冲突进行识别判断,根据各风险因素的重要性和影响力,采取有针对性的文化风险管理措施,最大程度的降低和控制文化风险。

四、总结

商务沟通中的文化差异篇8

一、跨文化管理沟通概述

1、管理沟通的概念。管理沟通是指在各种管理活动和商务活动中,沟通主体(沟通者)基于一定的沟通背景,为达到一定的沟通目标,在分析沟通客体(沟通对象)的基础上,将特定的信息或思想、观点、态度传递给客体,以期获得预期反应效果的全过程。

2、从管理沟通的概念表述可以看出,管理沟通与其它沟通相比,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沟通的主体是人或社会组织。与人—机沟通和机—机沟通这两类沟通活动更本质的区别在于管理沟通的主、客体均是人,因而,它属于一种综合性的沟通,即不仅是信息的单纯传递,还包括思想、观点、态度的交流。在某种场合下,情感交流直接制约和影响着管理沟通的效率和效益。

(2)沟通发生在管理和商务活动中。并非所有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都属于管理沟通。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都有交流信息、思想和情感的要求,所以也需要沟通的区别在于沟通的背景是明确的、特定的,即一定是发生在管理活动或商务活动中。因而沟通的目的性更明确,对对方的反馈期待更高。

(3)管理沟通是有沟通媒介的沟通行为。管理沟通的高目标性,决定了管理沟通是发生在有着直接或间接利益关系的主体之间的沟通行为。

3、跨文化管理沟通。跨文化管理沟通是处于两种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企业内部或外部人员间进行的管理性质的信息沟通。对外资企业而言,沟通能力非常关键,它要让全体员工不仅要意识到国家间的差异,同时还要用一种共同的语言交流,在承认差异和要求一致之间不断保持平衡,需要员工不只简单地从单一的世界观出发处理事情,而是能理解不同的思想,并在它们之间架起桥梁。

二、外资企业跨文化管理沟通的主客体策略

1、沟通主体策略。在沟通中,要使沟通双方最终达到“双赢”的结果,这得从认识自己开始,沟通者首先必须要客观地认知自己,界定自身的沟通地位,依据沟通目标,选择有效的沟通渠道和策略。

(1)我们在管理沟通中通常是通过优势给对方以“我是对你有帮助的”和“我是有价值的”心理暗示,从而赢得对方的肯定,使得沟通顺利开展。认识自己的优势就是为了更好把握沟通的机会和展开沟通。

(2)弱势通常是我们在管理沟通中导致失败的致命因素。这里的弱势是指文化风险,也就是是指因文化差异及其组织间的缺乏了解而对文化整合和正常业务经营构成的威胁。所以我们在管理沟通中一方面要较好的发挥优势,一方面我们还要不断的规避弱势和克服弱势,把弱势淡化或转化成优势。

(3)人的成功主要由知识、技巧、机遇三大因素决定。“机会只给予那些有准备的人。”所以我们除了具备过硬和更多的知识,擅于把握有效沟通等技巧,还要能够发现机会和把握机会。

2、沟通客体策略。制定沟通客体策略是沟通的第二个重要环节,沟通中的障碍一方面来自信息发送者,另外一方面也来自于信息接收者。因此,在制定沟通主体策略的同时,客体策略的制定也同样重要。成功管理沟通的本质是换位思考。如果说主体沟通策略主要是解决“知已”与“自控”的问题,那么,沟通客体策略要解决的是“知彼”和“激发”的问题。

三、外资企业跨文化管理沟通策略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跨文化的沟通显得越来越重要。每一个沟通策略的制定包括以上论述过的沟通主体策略、客体策略、渠道策略均要受到文化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制定具体的沟通策略时,都必须考虑国家、地区、行业、组织、性别、民族、团队之间的不同文化背景的影响。组织要想从跨文化的交流中获益,就需要解放思想,正视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进行跨文化管理沟通的策略主要有:

1、正视差异,求同存异。大多数研究者认为跨文化冲突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关键在于如何在跨文化冲突的背景下以积极心态来寻求发展。冲突往往带给人不适的心理感觉,因此人们往往不愿正视冲突,甚至逃避冲突。其结果不但冲突得不到解决,而且个人目标也难以实现。应对跨文化沟通,我们要正视文化冲突的客观存在,以“求同存异”的理念去解决冲突问题。随着国际经营环境的变化以及劳动力多样化的发展,要做到求同存异,首先要能准确地判断文化冲突产生的原因;其次,要洞悉文化的差异及文化多样性所带来的冲突的表现形态:其三,在明确冲突源、个人偏好和环境的前提下,管理必须能够选择合适的跨文化沟通的方法和途径。

2、取长补短,兼收并蓄。根据不同文化相容的程度又可以细分为以下两个不同层次:

(1)文化的平行相容策略。这是文化相容的最高形式,习惯上称之为“文化互补”,就是在跨国公司的子公司中并不以母国的文化或是开发国的文化作为子公司的主体文化。

(2)隐去两者的主体文化,和平相容策略。就是虽然跨国公司中的母国文化和东道国文化之间存在着巨大的文化差异,而两者文化的巨大不同也很容易在子公司的日常运作中产生“文化磨擦”,但是管理者在经营活动中却刻意模糊这种文化差异,隐去两者文化中最容易导致冲突的主体文化,保存两者文化中比较平淡和微不足道的部分。

在进行跨文化管理沟通的活动中,由于文化的多元化,会导致方法和途径的多样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快,文化多元化现象也越来越明显。在同一企业内部,可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员工,在国际商务活动中,一个企业可能会同时与不同国家的外商打交道。在这样的背景下,差别化管理将是跨文化沟通中一个有效的途径。差别化管理首先要求管理者为所有不同文化背景的雇员、客户、合作者提供平等的机会和公平的意愿,而不考虑他们在性别、种族、年龄和其他特征方面的差异:其次要注意遵守法律和制度,按照既定的、为大家所公认的规则行事、避免因疏忽法律规定而出现投诉行为和相关损失;第三,也是最重要的,要根据工作地所处的社会主流和非主流文化的特点,考虑双方的文化偏好,选择相应的沟通方式和方法。

参考文献:

商务沟通中的文化差异篇9

关键词:外资企业;跨文化管理沟通

一、跨文化管理沟通概述

1、管理沟通的概念。管理沟通是指在各种管理活动和商务活动中,沟通主体(沟通者)基于一定的沟通背景,为达到一定的沟通目标,在分析沟通客体(沟通对象)的基础上,将特定的信息或思想、观点、态度传递给客体,以期获得预期反应效果的全过程。

2、从管理沟通的概念表述可以看出,管理沟通与其它沟通相比,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沟通的主体是人或社会组织。与人—机沟通和机—机沟通这两类沟通活动更本质的区别在于管理沟通的主、客体均是人,因而,它属于一种综合性的沟通,即不仅是信息的单纯传递,还包括思想、观点、态度的交流。在某种场合下,情感交流直接制约和影响着管理沟通的效率和效益。

(2)沟通发生在管理和商务活动中。并非所有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都属于管理沟通。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都有交流信息、思想和情感的要求,所以也需要沟通的区别在于沟通的背景是明确的、特定的,即一定是发生在管理活动或商务活动中。因而沟通的目的性更明确,对对方的反馈期待更高。

(3)管理沟通是有沟通媒介的沟通行为。管理沟通的高目标性,决定了管理沟通是发生在有着直接或间接利益关系的主体之间的沟通行为。

3、跨文化管理沟通。跨文化管理沟通是处于两种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企业内部或外部人员间进行的管理性质的信息沟通。对外资企业而言,沟通能力非常关键,它要让全体员工不仅要意识到国家间的差异,同时还要用一种共同的语言交流,在承认差异和要求一致之间不断保持平衡,需要员工不只简单地从单一的世界观出发处理事情,而是能理解不同的思想,并在它们之间架起桥梁。

二、外资企业跨文化管理沟通的主客体策略

1、沟通主体策略。在沟通中,要使沟通双方最终达到“双赢”的结果,这得从认识自己开始,沟通者首先必须要客观地认知自己,界定自身的沟通地位,依据沟通目标,选择有效的沟通渠道和策略。

(1)我们在管理沟通中通常是通过优势给对方以“我是对你有帮助的”和“我是有价值的”心理暗示,从而赢得对方的肯定,使得沟通顺利开展。认识自己的优势就是为了更好把握沟通的机会和展开沟通。

(2)弱势通常是我们在管理沟通中导致失败的致命因素。这里的弱势是指文化风险,也就是是指因文化差异及其组织间的缺乏了解而对文化整合和正常业务经营构成的威胁。所以我们在管理沟通中一方面要较好的发挥优势,一方面我们还要不断的规避弱势和克服弱势,把弱势淡化或转化成优势。

(3)人的成功主要由知识、技巧、机遇三大因素决定。“机会只给予那些有准备的人。”所以我们除了具备过硬和更多的知识,擅于把握有效沟通等技巧,还要能够发现机会和把握机会。

2、沟通客体策略。制定沟通客体策略是沟通的第二个重要环节,沟通中的障碍一方面来自信息发送者,另外一方面也来自于信息接收者。因此,在制定沟通主体策略的同时,客体策略的制定也同样重要。成功管理沟通的本质是换位思考。如果说主体沟通策略主要是解决“知已”与“自控”的问题,那么,沟通客体策略要解决的是“知彼”和“激发”的问题。

三、外资企业跨文化管理沟通策略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跨文化的沟通显得越来越重要。每一个沟通策略的制定包括以上论述过的沟通主体策略、客体策略、渠道策略均要受到文化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制定具体的沟通策略时,都必须考虑国家、地区、行业、组织、性别、民族、团队之间的不同文化背景的影响。组织要想从跨文化的交流中获益,就需要解放思想,正视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进行跨文化管理沟通的策略主要有:

1、正视差异,求同存异。大多数研究者认为跨文化冲突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关键在于如何在跨文化冲突的背景下以积极心态来寻求发展。冲突往往带给人不适的心理感觉,因此人们往往不愿正视冲突,甚至逃避冲突。其结果不但冲突得不到解决,而且个人目标也难以实现。应对跨文化沟通,我们要正视文化冲突的客观存在,以“求同存异”的理念去解决冲突问题。随着国际经营环境的变化以及劳动力多样化的发展,要做到求同存异,首先要能准确地判断文化冲突产生的原因;其次,要洞悉文化的差异及文化多样性所带来的冲突的表现形态:其三,在明确冲突源、个人偏好和环境的前提下,管理必须能够选择合适的跨文化沟通的方法和途径。

2、取长补短,兼收并蓄。根据不同文化相容的程度又可以细分为以下两个不同层次:

(1)文化的平行相容策略。这是文化相容的最高形式,习惯上称之为“文化互补”,就是在跨国公司的子公司中并不以母国的文化或是开发国的文化作为子公司的主体文化。

(2)隐去两者的主体文化,和平相容策略。就是虽然跨国公司中的母国文化和东道国文化之间存在着巨大的文化差异,而两者文化的巨大不同也很容易在子公司的日常运作中产生“文化磨擦”,但是管理者在经营活动中却刻意模糊这种文化差异,隐去两者文化中最容易导致冲突的主体文化,保存两者文化中比较平淡和微不足道的部分。

在进行跨文化管理沟通的活动中,由于文化的多元化,会导致方法和途径的多样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快,文化多元化现象也越来越明显。在同一企业内部,可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员工,在国际商务活动中,一个企业可能会同时与不同国家的外商打交道。在这样的背景下,差别化管理将是跨文化沟通中一个有效的途径。差别化管理首先要求管理者为所有不同文化背景的雇员、客户、合作者提供平等的机会和公平的意愿,而不考虑他们在性别、种族、年龄和其他特征方面的差异:其次要注意遵守法律和制度,按照既定的、为大家所公认的规则行事、避免因疏忽法律规定而出现投诉行为和相关损失;第三,也是最重要的,要根据工作地所处的社会主流和非主流文化的特点,考虑双方的文化偏好,选择相应的沟通方式和方法。

参考文献:

商务沟通中的文化差异篇10

跨文化冲突国际商务谈判文化导入

一、跨文化冲突现象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普遍性

跨文化冲突是指不同文化成员由于在语言、非语言的编码过程中所依据的社会规范的差异对同一行为、同一现象作出不同的解释。在跨文化交际中,当交际双方的行为、观点或对目标的期望相违背时,就会产生冲突。国际上,商务活动的不同利益主体,为了达成某笔交易而就交易的各项条件进行协商,就是国际商务谈判。欧美人在谈判前就会要求双方能开诚布公,直接切入主题。对于亚洲人来说,感情是谈判的基础,他们往往会在正式谈判前进行礼节性的会谈,以期建立友好互信的人际关系。所以,在欧美人看来,亚洲人工作效率过低;而亚洲人则认为欧美人过于咄咄逼人,缺乏耐心。可见,由于谈判的双方对文化与交际关系认识不足,或在交际时缺乏文化意识,往往会在国际商务交流中彼此发生误解,或彼此无法相处,有时甚至互相指责。这也就导致了商务谈判中的跨文化冲突。美国学者保罗・a・郝比格指出:“一个成功契约的障碍大多来自文化因素,而不是经济和法律因素。由于谈判双方都从自己种族优越的情景和经验来观察对方,所以每一方也常常不能完全明白为什么谈判会失败。有关文化知识的缺乏及将谈判对方设想成‘外来的’和‘不自然的’阻碍了同来自其他文化的人的有效谈判。”因此跨文化冲突在国际商务沟通中是难以避免的和普遍存在的。

二、国际商务谈判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1.树立文化差异普遍存在的意识

现在“地球村”这个词在国际交往中被频繁使用,这反映了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之间的交流在不断地扩展和增加。近年来,世界经济一体化及国际贸易的迅猛发展,加强了不同文化间商务谈判人员的跨文化意识,但仍有许多人因低估文化差异对商务谈判的影响而导致跨文化冲突。在国际业务交往的过程中,人们应当意识到文化差异的客观存在性,应对不同文化有高度容忍精神,尊重并理解其他文化,形成多元的文化意识,以宽广的胸怀接纳这种文化差异。文化差异是不会消灭的,并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因此,在商务英语谈判教学中,增加文化方面的内容,要充分考虑到文化因素的重要性,树立文化差异普遍存在的意识,使学生的语言知识结构更为合理,进一步增加学生的文化内涵,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进而改变在传统商务英语教学中,只重视语言知识结构教学而轻文化背景的不足。了解文化差异及其对商务谈判的影响,不仅有助于克服文化障碍,发现导致彼此误解或冲突的原因,实现有效的沟通;还有助于我们在谈判中知己知彼,在谈判桌上能说善辩,成为始终掌握主动权的强者。

2.培养学生的文化整合意识

世界经济贸易的全球化已经改变了国际商务的运作方式。虽然从长远和发展的眼光来看,全球化还只是处于早期阶段,但作为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新鲜事物,它的发展前景是不可阻挡的。因此,在新的世界经济贸易格局下,国际商务人员应当不断地充实自己,形成全球化的意识,运用全球战略,使自己成为具有文化整合视角的新型国际商务人才。文化整合是不同文化通过合作寻求共同发展而创立起来的,是不同文化相互作用而创造的整合效应。通过文化整合,双方可以求同存异,融合差异,丰富人类活动。在国际商务谈判中,双方可以吸取不同文化之精华,彼此取长补短,从而减少交际障碍尽快达成协议。因为国际商务谈判的最终目的是双方达成协议。谈判中面对来自不同国家或地区的谈判对象,他们的价值观、语言及风俗习惯各不相同,在谈判的风格上有着明显差异,因此谈判中的误解和冲突十分常见。

在国际商务谈判教学中,首先,要指导学生多读一些有关西方文化背景的课外书籍,多看英文原版电影,使学生能够全面而直观地了解西方国家的风土人情,在理解与欣赏文化差异之上建立文化整合意识,把文化差异当作一种资源,而不是一种障碍。其次,课堂教学内容应尽可能结合真实的语言材料,课外商务行为和商务礼仪等相关背景知识,从而使学生在潜意识中逐步获得文化感知能力。另外,还可通过案例教学、情景模仿、讲座、报告会等多种方式。并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强化背景知识和文化习俗激发学生的兴趣,开拓他们的知识视野,掌握不同文化的观点与视角能增加解决问题的独特思路及方案。所以,把文化整合的视角应用国际商务谈判教学中,不失为是为培养复合型国际商务人才实现国际商务谈判的成功运作和良性循环,从而减少跨文化冲突的一条捷径。

三、结语

总之,国际商务谈判比单一文化语境下的谈判更具有挑战性,跨文化谈判是不同文化、价值观念及思维方式交流和碰撞的过程。在国际商务谈判教学中,我们必须意识到加强商务文化教学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西方文化的感知能力,培养学生树立具有开放型的心态,准确感知文化的异同,在理解文化差异的基础上实现商务谈判运作时的文化整合,使自己的谈判风格和策略灵活多变,适应不同的文化,从而减少国际商务谈判时的跨文化冲突。

参考文献:

[1]庄恩平.跨文化商务沟通案例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9.

[2]Charlesmitchell.国际商业文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4.

[3]杰勒德.尼尔伦伯格著.曹景行,陆廷译.谈判的艺术.上海翻译出版公司,1986.

[4]赵曙明.跨国公司在华面临的挑战:文化差异与跨文化管理.管理世界,19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