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计算机硬件类专业十篇计算机硬件类专业十篇

计算机硬件类专业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44:13

计算机硬件类专业篇1

[关键词]:计算机硬件专业人才培养

一、当前各高校计算机硬件类人才培养现状

计算机硬件类人才培养是高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之一,也是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但是当前各个高校在硬件类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普遍地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也较为严重地影响了硬件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主要表现于以下几点。

1.培养目标模糊,缺乏特色

高校中培养的计算机专业人才一般分为2类:一类是软件方面的专业人才,主要从事相关的计算机软件开发与维护、程序编写等偏软件人才,如各类软件工程师等。另一类是偏硬件方面的专业人员,主要从事计算机硬件方面的结构、工作原理、计算机硬件方面的设计与开发工作。当前我国高校在计算机硬件类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的制定上人才定位模糊,专业特色不明显,在实际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广而不精”,学生在硬件方面的专业知识不足,尤其是实际动手能力较差,不能很好地胜任计算机硬件方面的专业工作。

2.学生硬件动手能力不足

计算机硬件类专业所学的知R理论性较强,应用范围广,与实践联系十分紧密,因而对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要求极高,硬件类专业要培养的就是有较强的硬件设计、开发等方面的实际技能的应用型人才,硬件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特点决定了其需要在相关实训设备、人员配备、资金等方面有较大的投入,为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奠定基础,然而当前高校在硬件类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忽视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突出表现在实验室设备不足、相关的人员不到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协调性缺失等情况,较为严重地限制了学生硬件方面实际动手能力的提高。

3.师资不足,尤以“双师型”教师紧缺

制约高校计算机硬件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另一因素是师资因素,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不可能有高素质的学生。硬件类人才培养过程中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高要求需要有一支既精通理论又拥有硬件动手操作能力的教师队伍,然而当前高校中硬件类专业的教师大多来自各高校毕业的硕博人员,其特点是理论知识丰富却缺乏相关的实践动手能力,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指导,长期的理论灌输也使得学生的专业热情降低,影响了培养质量。虽然不少高校也注意到了应培养和招聘更多的计算机类“双师型”教师,但是受制于工资待遇、教师编制等现实性因素,高校硬件类专业教师师资建设依然任重而道远。

二、改进高校计算机硬件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措施

面对当前计算机硬件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突出性问题,有必要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改进当前硬件类专业人才培养现状,提高培养质量,笔者认为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明确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作为高校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不仅深刻地影响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个人,而且也影响到整个高校和社会的发展,对课程设置、教学活动等方面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和统筹作用,因此改进高校计算机硬件类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应首先从培养目标入手,应对当前高校中计算机硬件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模糊不清、缺乏特色的问题予以清理,明确硬件类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熟悉计算机内部工作原理,专业从事计算机硬件类的设计、技术开发、维护等方面的实际工作的人才,要和软件类人才区别开来,明确硬件类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使得学生毕业之后可以独立从事硬件类方面的专业工作,拥有较高的实践动手能力。

2.根据硬件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优化和改进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作为学生学习本专业知识的重要载体,其科学性、针对性如何,直接关系到培养目标能否顺利实现。面对当前计算机硬件类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针对性不足、结构冗余、内容落后的现状,应根据计算机硬件类的最新发展趋势和硬件类人才培养目标来重构硬件类专业课程体系,设置覆盖硬件类专业内容从基础课程、核心课程到创新课程的纵向分层体系,明确基础课程、核心课程和创新课程各自的功能和内容,形成3类课程之间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课程体系;在课程内容方面,依据计算机硬件方面的最新发展趋势和硬件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总要求,合理充实现有的硬件类课程体系的内容,促使课程内容紧跟时展,夯实硬件类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基础。

3.完善现有的硬件类实践课程教学体系

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应成为今后硬件类人才培养改进的重点,因其在硬件类人才培养质量的过程中有着核心和基础性的作用,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坚持促进学生在知识、能力以及创新素养等协调发展的理念,以培养学生实际的动手能力为核心,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由于种种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实践教学在硬件类人才的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被降低甚至有所忽略,因此在今后应着力于推进硬件类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改进,培养具有扎实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强的硬件类专业人才。高校应积极采取措施,推进硬件类专业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校内外实训计划、顶岗实习等,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从校内和校外2个方面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校内方面,加大对学生硬件类实验硬件建设的投入、师资配备,在课时分配、课程评价等方面向实践教学倾斜,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硬件类的竞赛活动等;校外方面,积极与相关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拓展校外学生实训基地,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等时间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等,因地制宜地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三、结语

总之,针对当前高校计算机硬件类人才培养中所存在的普遍性的问题,需要教育部门、高校乃至教师和学生本人各尽其职,通力合作,努力通过各种途径提高硬件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应该说,当前高校中计算机硬件类人才培养过程中所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远不止本文所提到的以上诸方面,其他如教材问题、学生的兴趣问题等也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硬件类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因此要彻底解决这一问题,还需要继续加强该方面的深入研究,笔者对本问题的阐述也希望能起到引发议论、启发思考的作用。

参考文献:

计算机硬件类专业篇2

关键词:互联网+;计算机硬件课程;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7)07-0045-02

随着中国社会进入“互联网+”时代,在“万众创业,大众创新”的大环境下,it领域中各项新兴技术层出不穷,例如应用于各领域的智能电子设备、可穿戴设备、人工智能等。这些新兴技术又都与计算机硬件紧密联系,于是社会对当前的计算机硬件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要求。以人工智能为例,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几部门联合的《“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培养发展人工智能新兴产业”、“推进重点领域智能产品创新”和“提升终端产品智能化水平”等三点目标,同时强调方案实施的关键是大量的“互联网+人工智能”专业人才。由此可见,时代的发展方向正要求对计算机硬件课程进行调整,势必会引领计算机的软硬件课程的协同发展,开展新一轮的计算机教学内容的整合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一、计算机硬件类课程现状

(一)计算机硬件课程设置现状

从计算机专业本科生的培养计划可见,软件类课程仍占据主导地位,而硬件类课程则相对较少。笔者以南京邮电大学信息类各专业的培养计划为例,将与计算机硬件相关的课程整理在表1当中。根据各专业的培养计划的具体要求不同,课程会放在不同学期进行授课。

表1计算机硬件类课程的设置

(二)计算机专业现有培养模式的特点

通过长期对计算机专业本科生在教学以及毕业设计过程中的表现的调查和研究[1-3],笔者发现“欺软怕硬”的现象很普遍。所谓“欺软怕硬”,是指学生对软件类课程的学习热情和掌握情况要远远好于硬件类课程。由此形成了学生在毕业设计选题时对软件类题目趋之若鹜,而硬件类题目则无人问津的局面。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教学过程中的思考,同时借鉴了相关文献的研究经验[4-5],笔者认为目前的局面是由现有的培养模式决定的,其特点可以总结如下。

1.想法可以快速实现并验证,因此大多数学生更喜欢软件。2.相较于软件类课程,硬件类课程内容显得较枯燥。3.不同的硬件课程采用不同的实验设备,不便于学生贯通式地掌握系统化知识。4.硬件类课程的实验教学与实际开发有较大区别,实验技能往往无法直接用于实际项目开发。5.教学实验设备无法为教师的科研项目提供支撑,教师将科研与教学实验相结合的热情不高。6.实验室人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维护各种硬件实验设备。

二、“互联网+”时代计算机硬件课程面临的挑战

“互联网+”是将互联网作为当前信息化发展的核心特征,提取出来,并与工业、商业、金融业等服务业全面融合。其核心是创新,只有创新才能让这个“+”真正有价值、有意义。在分析了目前市场上的各种“互联网+智能硬件”后,笔者认为对计算机硬件课程发展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个体化向网络化的转变

目前的计算机硬件课程基本都是面向个体化设备的,无论是“计算机体系结构”课程中侧重对计算机系统的性能评价,还是“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中着重于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指令系统各部分的设计和组成,抑或是“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中关注的CpU工作原理和常用外设与主机的连接方法等,无一例外是在单一设备上进行。而“互联网+”所倚重的物联网、云技术和大数据等技术则需要网络化设备进行分布式的协同工作。这是传统的计算机硬件课程在教学和实验环节中比较欠缺的。

(二)功能化向智能化的转变

学习了计算机硬件课程后,学生大多能熟悉和了解对于实现特定功能的硬件系统的开发流程。但是目前的“互联网+智能硬件”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实现某个或某几个简单的功能,而是更多地强调可以进行“随机应变”的智能化属性,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学好硬件类课程,还需要对人工智能、机器学习、云计算等相关领域的知识有广泛的涉猎。

(三)低成本至高性价比的转变

在以往的硬件_发中,特别是在对价格较敏感的某些应用领域,开发者往往更重视对硬件成本的控制。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各芯片及相关的外设和传感器的价格不断降低,如今人们对成本的要求已经不像以往那么严苛了,人们往往更注重性能或者说是性价比的提升。目前的硬件课程中介绍的芯片大都是很久以前的产品,如何使课程与时俱进是课程改革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三、计算机硬件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策略

计算机硬件类专业篇3

关键词:医学信息;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0)04-0924-02

teachingDiscussionoftheCourseofprinciplesofComputerorganizationintheSpecialtyofmedicineandinformation

YULei,wanGZong-dian,YanGSong-tao,KanHong-xing,DUChun-min

(instituteofmedicineandinformationtechnology,anhuiUniversit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Hefei230031,China)

abstract:Combinedwiththesituationofhighmedicalcollege,aimedatthecharacteristicofthespecialtyofmedicineandinformation,theteachingexperienceofthecourseofprinciplesofcomputerorganizationhasbeendiscussedandithasbeenelaboratedintheaspectsoftheselectionofteachingcontents,theimprovementofteachingmethodandthereformofteachingpractice.

Keywords:medicineandinformation;principlesofcomputerorganization;teachingreform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交叉性学科日益增多,医学信息学就是一门涵盖生物、计算机和医学的交叉性学科。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医疗行业应用的日益广泛,目前国内很多医科类院校相继开设了医学信息类的相关专业。就我校安徽中医学院而言,相继开设了医药信息管理、医药软件开发和医药信息工程监理三个方向的本科专业。由于是培养医药信息的复合型人才,在课程的设置上,除了计算机专业的主干课程外,还有一些医药类及管理类课程,再加上三个方向的本科专业各有侧重点,所以医学信息类专业的课程设置不像工科院校计算机专业那样很深很细。但在我校的教学计划中,三个方向的专业均开设了《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是三个方向专业中均开设的唯一一门硬件类课。可见,搞好《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教学,对于我校医学信息类专业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笔者结合本人的实际教学体会,就医科院校医学信息类专业这门课程的教学问题和大家作一下探讨。

1联系医药背景阐述课程的重要性

目前,有不少学生对硬件类的课程不太重视,认为硬件类课程与他们将来的就业联系不太紧密,可有可无。在一些工科类院校中“重软件、轻硬件”的现象比较普遍,在医学信息类专业中尤为明显。作为该类课程的授课教师,在上课的整个过程中,就应该根据自己的经历告知此类课程的重要性:硬件知识与软件知识如同计算机学科知识的两条手,缺一不可,任何一样学不好,对将来的发展都会有影响。学习计算机,不光要知道“是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对于医学信息类专业的学生,考虑到他们学习和将来就业的医学背景,特别要联系医药环境说一说:比如作为一个医学信息类专业的学生,将来除了要和医院信息系统HiS打交道外,可能还要接触一些医疗设备,而现在医院的很多检查设备如Ct、B超实际上都是计算机,只不过与日常的pC机相比,就是输入设备换了一下。还有在一些沿海城市的医院,医生的处方一开过,护士拿的pDa(实际上就是计算机的一个输出终端)上就显示处方的详细信息,以便护士更好的服务病人。所以,要了解现代化的医疗设备,就必须学习一些计算机的硬件知识,掌握计算机的组成原理。这样比泛泛讲述学生的印象会更深刻。

2教学内容的选择

就我校而言,医药信息管理、医药软件开发和医药信息工程监理三个方向的本科专业均开设《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但由于各专业的侧重点不一样,所以在授课的内容和深度上有着不小的区别。

2.1医药软件开发专业

医药软件开发方向是挂靠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下,在我校开设的医学信息类的三个专业中,对《计算机组成原理》这门课程要求是最高的,属于专业必修课。

由于本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已系统学习过《大学物理》、《模拟电子》、《数字电路》、《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等硬件类基础课程,并且在后继课程中将继续学习《微型计算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计算机系统结构》等硬件类专业课程。而硬件类课程中有些教材上的内容是重复的,所以在上《计算机组成原理》这门课时,要与相关课程的教师沟通,对于前面课程中已系统讲述过和后继课程中将详细讲述的内容可以省略不讲或者一笔带过,而把有限的课时用在《计算机组成原理》这门课本身侧重的内容上。比如:在上第二章运算器时,对于“原码、反码和补码”就可以一笔带过,这部分知识在《汇编语言程序设计》中就已详细讲过;对于“基本逻辑元件”就可以不讲,这部分知识在《数字逻辑》中就已详细讲过;在上第三章存储器时,对于“存储器芯片的扩展”就可以省略不讲,因为在后继课程《微型计算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将会详细阐述;在上第四章指令系统时,对于“指令的格式和种类”以及“寻址方式”就省略不讲,这部分知识在《汇编语言程序设计》中就已详细讲过;在上第八章外部设备时,对于每种外设的原理就可以一笔带过,因为后面选修课程《多媒体技术》中会详细阐述。

2.2医药信息管理方向专业和医药信息工程监理方向专业

医药信息管理方向专业和医药信息工程监理方向专业都是挂靠在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专业之下,《计算机组成原理》这门课程在这两个专业中都属专业限选课。在这两个专业中,侧重点与医药软件开发专业不太一样,其开设的计算机类课程主要是软件类的相关课程,而相关的硬件类基础课程没有开设或者要求很低。所以在授课过程中对于所涉及到的硬件基础知识都要讲述,如前面提到的医药软件开发方向专业所省略的内容,而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内容,如几种存储器的各自电路组成与结构、硬布线控制器的设计等,就可以不占用上课时间,让有兴趣的学生课下自学。这样,让学生在有限的课时中掌握计算机学科更多的硬件知识,以达到专业选修的目的。

3教学方法的改进

3.1运用类比方法帮助学生理解

《计算机组成原理》这门课涉及到的概念较多,非常抽象枯燥。运用类比方法,将难懂的概念和原理类比成他们可理解并接受的事件,然后再扩展成书本上的内容,这样教学效果非常好。

例如,在讲解“总线的仲裁部分”中的“链式查询”方式时,可类比成“学生在食堂排队等着吃午餐”这个情境。餐点是一样一样的出来,每次只能有一个同学吃到(只能有一个部件获得总线的控制权),谁吃到由老师判定(中央仲裁器判定总线的授权)。第一次出来一个包子,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同学都喜欢吃包子,谁想吃就向老师提出申请(同一时刻,可能有几个部件向总线仲裁器提出总线请求)。在这种方式下,老师会将包子传递给离他最近的同学(链式仲裁优先级最高的部件离仲裁器最近)。如果这个同学刚才没有发出要吃包子的申请,就会传给他的下面同学,依次类推,直到传到刚才第一个发出吃包子请求的同学为止,那么他得到了吃包子的权利(离仲裁器最近的刚才发出请求的部件获得总线的控制权,某个部件只有在它前面所有的部件都没有提出申请的情况下才会获得总线控制权)。这样一来,学生在轻松快乐中就理解了这个原理。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在讲述“补码”时就可用钟表校准的方法来类比;在讲“总线”时用城市的道路来类比,在讲“CpU内部数据通路”时可用城市自来水管网进行类比[1]等等。这里就不再一一举例了。

3.2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中很多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如果采用单纯的板书讲述,教学难度很大。为此可充分的利用多媒体课件,将所讲述的内容通过动画并辅以文字解释的形式展现出来,以便学生的理解。如在讲解“指令的执行过程”时,首先将控制器各部分的组成及功能以图解的形式分步显示,然后再以分步动画的形式展示五条典型指令的执行过程,使学生对此内容有更加感性的认识,增强了学习效果。

4实践环节的改革

在目前很多工科类院校中,《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实践环节分为课内实验和课程设计两部分,而由于医学信息类专业的要求不同和课时限制,我校目前仅开设课内实验部分。

首先,为使学生更直观、更全面的理解将要学习的知识,可在讲述该门课程正式内容之前(即在第二章之前)进行2到4个课时的计算机组装实验[2-3]。这个实验是让学生自己动手把计算机的硬件如CpU、内存、硬盘、光驱、主板等进行拆卸及组装,使学生在锻炼实际操作能力的同时也对目前pC机的内部结构建立起初步的感性认识,为顺利进行后续教学做好铺垫。

接下来的是基于组成原理实验箱的验证性实验,以便学生及时的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但由于现在的组成原理实验箱元件都是集成好的,无须学生自己动手安装,只要按照原理图正确连线便可看到结果,所以学生对硬件系统组成的理解基本停留在原理图层面。为此,可对实践环节做些改进,引导学生根据原理图和实际使用的器件查阅其实际电气参数及封状等工程说明文档,并要求在实验箱中找出具体的芯片位置,说明实际的数据通路等[4]。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医学信息类专业多数学生“偏软怕硬”的状况。

特别提出的是,针对医学信息类专业学生就业的医药背景,可让他们在学习完该课程后参观一下目前医院的几种主要的医疗设备,如Ct、B超等,并请相关医技人员讲一下各种设备的原理及操作方法,以使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意义有更加深刻的认识,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这一点我校正在积极探索中。

参考文献:

[1]黎慧,刘旭明.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教学探讨[J].信息技术,2007(15):85-86.

[2]穆晓芳,阴桂梅计算机组成原理在师范院校教学改革的探讨[J].科技信息.2008(35):29-30.

计算机硬件类专业篇4

【关键词】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实训室;维护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职业学校各专业对计算机应用需求也越来越大,教学和实训过程中经常要用到相关的专业软件,因此,职业学校都建立起各专业的计算机实训室。众多实训室的投入使用,带来维护与软件安装的许多问题。怎样维护好机房,怎样安装好专业软件,让实训室更好的为教学、实训服务,是众多管理员面临的实际问题。

职业学校实训室中计算机软件的安装过程一般分为四个过程:1.在一台计算机上安装好操作系统及相关的专业软件。2.安装好网络同传及硬盘保护一体化软件(不同品牌的网络同传及硬盘保护一体化软件安装顺序可能不同,有在安装系统前安装,也有在安装系统后安装)。3.将已安装好的计算机作为发送端,通过网络同传将发送端硬盘中的数据镜像安装到其他计算机硬盘中。4.所有计算机第一次启动进入系统并自动配置好相应的网络及环境参数。

一、实训室中计算机的系统保护

(一)硬盘保护卡的工作原理

由于实训室中计算机较多,为了维护方便,计算机上基本都安装有硬盘保护卡,主要功能就是保护硬盘上的数据不被破坏。它的原理简单来讲就是硬盘保护程序在计算机启动时首先接管BioS中对硬盘进行读写操作的int13中断,将Fat、引导区、CmoS信息、中断向量表等信息都保存到保护卡内的临时储存单元中或是硬盘的隐藏扇区中,用自带的中断向量表替换原始的中断向量表;再另外将Fat信息保存到临时储存单元中,用来应付我们对硬盘内数据的修改;最后在硬盘中划出一块连续的空闲磁盘空间,将需要写入硬盘的数据保存其中。

(二)硬盘保护卡软件设置及使用

大多数硬盘保护卡软件设置中有以下几项:硬盘分区属性设定、还原方式设定、缓存区大小设定等。对硬盘分区进行合理设置后,硬盘分区就在硬盘保护卡的保护之下了。

1.硬盘分区的还原方式

职业学校实训室的计算机一般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通常将winDowS系统分区设置为“立即还原型启动分区”,还原方式在日常教学时设置为“每次还原”,以保证教学的正常进行;当需要考试时,为保护数据不丢失,还原方式可改为“手动还原”或“不还原”。

计算机专业实训室中如果安装了LinUX操作系统,若硬盘保护卡软件没有提供LinUX下的保护驱动,LinUX系统分区只能设置为“备份还原型启动分区”,它会占用与LinUX分区大小一样的备份空间,因此,在规划磁盘分区时要注意硬盘空间的合理分配。

数据分区可根据需要设置为“清除”或“不清除”方式,对于职业中学的实训室,还是建议将数据分区设置成“每次清除”,以保证数据分区没有非教学用程序和文档,让学生在上机时专心学习、训练。

2.硬盘保护分区的缓存区大小

硬盘保护程序运行时会将对硬盘保护分区写入的数据写到缓存区中,默认缓存区只有几百mB,学生上机操作实践时,如果写入硬盘的数据量大,会导致缓存区空间不足,出现计算机蓝屏而无法继续使用的现象。目前职业学校实训室中计算机硬盘容量都在160GB以上,可将硬盘保护分区保的缓存区设置到最大值(10GB左右),保证计算机的正常使用。

3.操作系统下的保护驱动程序

winDowS操作系统安装完成后,一定要安装保护驱动程序,否则硬盘保护卡不会起保护作用。如果计算机安装了多个winDowS系统,设置了多系统启动分区,则每个winDowS系统分区都应安装保护驱动程序。

二、计算机专业实训室的软件安装

在职业学校中,计算机专业使用的软件主要包括图像处理类软件、程序设计类软件、网络操作系统类软件。计算机专业实训室安装软件时,在硬件性能允许的前提下,应尽量购买正版、稳定版本的软件,以保护学生的学习使用效果。

(一)需要激活软件的安装。

大部分设计类软件采用了注册激活机制,如CaD、3DSmaX,这些软件安装后会根据硬件产生不同的注册激活码,通过网络同传后这些软件还需要重新一台一台的注册激活,加大了管理员的工作量。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1.尽量购买C/S网络版的软件,通过一台服务器验证实训室中计算机安装的软件是否经过授权。

2.如果只有单机版,可以利用Vmware虚拟机与具体硬件参数无关的特性,在Vmware虚拟机中安装好相应软件并注册激活好,然后将Vmware虚拟机同传到实训室的计算机中供教学使用。目前职业学校实训室的硬件配置都满足运行1个以上Vmware虚拟机的要求。笔者曾做过这样的实践,将CaD、3DSmaX软件安装到Vmware虚拟机中并注册激活好,上机时学生启动Vmware虚拟机直接使用相应软件,取得很好的教学实训效果。

(二)虚拟机软件及网络设备仿真软件安装

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的课程涉及到操作系统安装、设置和网络设备调试、配置,因此计算机专业实训室需要安装虚拟机软件及网络设备仿真软件,以供学生在缺少真实环境和设备的情况下也能操作实践。

1.虚拟机软件的安装

虚拟机软件,可以在一台物理计算机上模拟出一台或多台虚拟的计算机,这些虚拟机完全就像真正的计算机那样进行工作。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实训室上机时,利用虚拟机软件可以非常方便地虚拟出多台计算机,完成操作系统安装、服务器配置等各种实验。目前,虚拟机软件主要有Vmwareworkstation、VirtualBox、Hyper-V(VirtualpC),从职业学校的教学使用效果上看,Vmwareworkstation的方便性、稳定性、易用性都比其他虚拟机软件好,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实训室安装软件时,Vmwareworkstation应作为虚拟机软件的首选。

值得注意的是,Vmwareworkstation安装好后,会产生两块虚拟网卡Vmnet1、Vmnet8。实训室中的计算机装了电子教室学生端程序后,电子教室学生端可能会绑定到虚拟网卡上,导致电子教室无法使用。因此安装好Vmwareworkstation后应将两块虚拟网卡禁用。保证电子教室学生端绑定真实网卡。Vmwareworkstation实验需要使用两块虚拟网卡时再去启用。

2.网络设备仿真软件的安装

在计算机专业实训室中,网络设备仿真软件与虚拟机软件类似,可以仿真出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解决因网络设备缺少而不能进行网络设备配置、调试实验的矛盾,在不影响学生学习、实训效果的同时,提高了计算机的利用率,减少了购买网络设备的资金投入。网络设备仿真软件多数是对Cisco设备的仿真,主要有Ciscopackettracer、GnS3等。

Ciscopackettracer是纯软件的仿真方式,适合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使用,但它是纯软件,有些网络设备的基本功能没有设计完成,与实际网络设备的配置、调试体验有一定差别。

GnS3是一款优秀的具有图形化界面可以运行在多平台(包括windows,Linux,andmacoS等)的网络设备虚拟软件,它使用了真实Cisco网络设备的ioS镜像文件,可以实现真实网络设备的所有功能,并能将仿真网络设备与外部虚拟计算机相连,并实现复杂网络的配置、调试。GnS3中加载ioS镜像文件时CpU的占用率很高,甚至会达到100%,因此第一次加载ioS镜像文件时,需要设置好ioS运行时的idlepc的值,从而有效减少CpU的占用率,使计算机运行顺畅。

三、实训室中计算机的网络同传

计算机硬件类专业篇5

关键词:高职高专;嵌入式系统专业;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tp368.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2012)21-0000-02

1无处不在的嵌入式系统

谈到嵌入式,可能还有很多人觉得是一个陌生的新名词,但实际上,嵌入式系统如今已经遍布人们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很少会意识到他们往往随身携带了好几个嵌入式系统——mp3、手机或者智能卡等,而且人们在与汽车、电梯、厨房设备、电视、录像机以及娱乐设备的嵌入式系统交互时,也往往对此毫无觉察。可以说嵌入式技术无处不在,应有尽有,并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据权威部门预测,目前,全球嵌入式市场增长势头风起云涌,一系列数据在向人们揭示着嵌入式市场方兴未艾[1]:2011年,全球嵌入式设备市场将达到100亿美元;2015年,全球将有150亿个嵌入式计算设备与互联网连接。

21世纪是嵌入式计算机系统时代,又称“后pC时代”,而中国具有世界最大的嵌入式技术市场。那么,究竟什么是嵌入式系统?

嵌入式系统通常被叫做嵌入式计算机系统,是嵌入到对象体系内部的专用计算机系统,根据ieee(国际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的定义[2]:嵌入式系统是“用于控制、监视或者辅助操作机器和设备的装置”(原文为devicesusedtocontrol,monitor,orassisttheoperationofequipment,machineryorplants)。目前普遍被接受的对嵌入式系统的定义是: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软件硬件可裁剪、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功耗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可见,嵌入式系统与通用计算机技术的最大差异是必须支持硬件裁减和软件裁剪,以适应应用系统对体积、功能、功耗、可靠性、成本等的特殊要求。

广义上讲,凡是带有微处理器的专用软硬件系统都可称为嵌入式系统,如各类单片机和DSp(数字信号处理器)系统。早期的以8位单片机为主的设备,能完成较为单一的专业功能,相对来说结构也比较简单,通常具有双向模拟i/o口的功能外,还有异步串行口、外部中断输入、定时器/计数器等功能,一般被用在空调、冰箱控制器和户外LeD显示屏上,但由于没有操作系统,管理系统硬件和软件的能力有限,在实现复杂多任务功能时,往往困难重重,甚至无法实现。

这类简单的嵌入式系统课程在一般的高职高专和本科类院校都有开设,具体课程主要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技术及C51编程技术。

在狭义上,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嵌入式系统的开发重点逐渐由8位机转向32位机,在功能上,32位机除了具有8位机所具有的特性外,还具有以太网接口、显示屏和触摸屏、USB主机和设备控制器、irda红外控制器、SD/mmC卡控制器、iiC总线和电源控制等更多功能。这样的处理器可以运行嵌入式操作系统,功能更加强大。因此从狭义上定义的所谓的嵌入式系统,是指那些使用嵌入式微处理器构成独立系统,具有自己的操作系统,具有特定功能,用于特定场合的嵌入式系统。

2高职高专开设嵌入式系统专业课程的必要性

嵌入式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一个分支,既“古老”又“年轻”。说它古老,那是因为广义上的嵌入式系统在计算机发明伊始就在某些实时控制或过程控制领域中得到应用,但狭义上的嵌入式系统则在近年才得到蓬勃发展,如日中天,成为it行业的热门,由此说它还年轻。目前,嵌入式行业已经成为it业界发展最快的行业,因而社会对嵌入式软硬件人才的需求在不断的增加,当前毕业的大学生还无法满足企业的这一需要。

然而,由于嵌入式系统产品千变万化,小到mp3播放器,大到飞机导弹,差异非常大,个性多于共性,而且嵌入式技术门槛高,需要掌握的知识多,因此也使很多人望而却步。目前高职类院校开设嵌入式系统相关课程的院校相对较少。那么,是否高职高专院校就可以不进行嵌入式系统课程的教学了?

答案是否定的。经过对一些专门开发嵌入式系统产品的公司的调查表明,通常技术研发部门除了技术总监和项目经理是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高端人才以外,从事aRm嵌入式硬件开发、系统设计、嵌入式相关软件设计、操作系统移植与应用软件开发、嵌入式系统总体调试和测试以及以技术为基础的工作,如嵌入式系统产品营销、检测、贸易的人员,基本都是来自高职高专院校的大专生,每个开发人员的分工都很明确。

据it专业人才需求调查表明,一般软件开发人员在就业时门槛低,因此竞争激烈,工作比较辛苦,通常一般的软件蓝领薪水也不是很高。而作为嵌入式系统开发人员,虽然进入这个领域的门槛高,但竞争相对温和,工作相对比较轻松,薪水比较高,目前很多企业急需高职层面的嵌入式应用技术人才。

另一方面,职业技能大赛可以说是高职教育的一个风向标。在2010年的职业技能大赛上,把嵌入式系统设计做为一个比赛项目,也说明嵌入式系统教学已经偏向于高职高专,更能说明在高职开设嵌入式系统的课程并不是不可能的,而是大势所趋。

由此可见,在高职高专院校引入嵌入式系统教学是一个不容回避的任务,社会要求高职院校培养能够适应企业需要的各类相关人才,学生也企盼能够在三年的学习生活中学到一技之长,以增强融入激烈竞争的社会的能力,教师也应该积极探索先进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学校求学期间逐渐培养出较强的应用能力,在毕业之后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

3高职类院校开展嵌入式系统工程教学的优势

嵌入式专业是一门新兴的专业,这一专业在国内还刚刚起步,各个学校都处于同一起跑线。在嵌入式技术应用人才培养方面,很多高校还没有设置嵌入式技术相关的专业,一些本科院校的做法是在现有计算机类或电子类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增加了一、两门嵌入式技术相关的课程,没有形成嵌入式系统技术完整的课程体系结构。

相比之下,高职院校可以将嵌入式系统方向办成专业,通过长达3年教学,形成专业强项和特色。比如在大一的第二学期开始学习,将可以进行4~5个学期的持续学习,可以保证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

另一方面,嵌入式系统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高职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能力相对较弱,但是,他们的动手能力并不弱,而且由于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上一般规定实验实训课程占总课时的一半以上,比较而言,合格的高职毕业生应该比本科毕业生的动手能力更强。

因此,在嵌入式领域拥有高职学生的就业工作的一席之地,高职高专院校必须面对挑战,开拓创新,积极引入嵌入式系统课程的教学。

4高职高专嵌入式系统课程设置

嵌入式技术教学目前还没有完整和现成的体系可供参考,由于高职学生特点和师资的原因不能直接应用本科类院校的课程体系和开课模式,高职类院校因为地域和条件的差异也很难直接互相参考。

高职嵌入式系统相关的专业主要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面向嵌入式技术应用及产业发展类人才,学生将掌握从事嵌入式系统开发必需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及各种嵌入式系统设计的典型开发、调试和测试工具的使用。毕业后有能力适应市场需求,拥有一定的移动终端、数字家电、信息家电以及对传统产业信息化改造的开发及维护能力,成为企业急需的掌握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开发并且掌握软件工程技术的人才。

嵌入式系统专业方向是面向应用的软硬件结合的专业,因为通常没有软件硬件兼顾的专业,所以,在高校开设嵌入式相关课程的专业有两类。

一类是学电子工程、通信工程等偏硬件的专业,他们主要从事硬件设计,广义上的单片机控制类嵌入式系统通常都是属于硬件设计。嵌入式硬件方向的最重要的课程应该包括:

(1)电路及电路板设计、模拟电子技术、eDa、硬件调试。(2)机电基础课程、单片机原理及应用。(3)嵌入式微处理器的体系结构及接口技术。(4)底层软件开发,包括bootloader及底层驱动开发。

另一类是软件、计算机相关的专业,主要从事嵌入式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的开发。嵌入式硬件设计完后,各种功能就全靠软件来实现了,嵌入式设备的增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嵌入式软件,这占了嵌入式系统的最主要工作,嵌入式产品的差异很大程度在软件上。对于嵌入式软件方向的最重要的课程应该是:

(1)主流嵌入式微处理器的结构与原理。(2)嵌入式操作系统类课程。(3)嵌入式开发的其它相关软件课程。(4)嵌入式开发的相关硬件基础课程。

嵌入式系统课程的难度较大,如果在高职院校中用传统的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方法教学,学生将会对众多的软硬件知识点和概念难以理解,继而产生厌学情绪,从而使教学效果大大降低。嵌入式系统方向的课程教学应以实验和实训为主,讲授为辅。课程设置应突出行业特色和职业教育特色、体现如下特点:

(1)宽口径的基础课体系。(2)突出程序设计能力培养的软件应用类课程。(3)突出动手能力和专业知识能力培养的专业课程。

5结论

据2009及2010年《安徽省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情况分析报告》[3]中的统计,在校生数量较多的20个专业中,软件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均位列其中;而毕业生就业率较低的20个专业中,计算机信息管理和软件技术也是位列其中。因此,高职院校计算机类的教学系,必须转变传统的软件专业设置观念。

正如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与高专教育处范唯处长在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2010年年会的发言中所说,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高等职业教育一定要以更新观念、解放思想为先导,牢固树立“就业导向”、“面向需求”和“人人皆可成才”观念,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开放性;坚持科学定位,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随着嵌入式应用的快速发展,人才的缺乏已经成为制约嵌入式技术发展的瓶颈,市场对专业的嵌入式系统开发特别是嵌入式软件开发人才需求日趋上升。嵌入式专业,这个非常年轻的专业方向,必然是充满活力和具有光明的发展前途的专业方向。

参考文献:

[1]http:///,中国嵌入式市场大幕开启[Z],2010.6

[2]周鸣争,嵌入式系统与应用[m],中国铁道出版社,2011.3

[3]安徽省高等教育处,安徽省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情况分析报告[R],2010.7、2009.7

[作者简介]

郎璐红(1968-),女,辽宁省辽阳市人,芜湖职业技术学院软件工程系教师,高级工程师,硕士,嵌入式系统方向。

计算机硬件类专业篇6

关键词:专业特色;计算机;培养目标;应用型人才;商科背景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随着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已经发展成为我国招生规模最大,培养学生最多的专业之一,计算机专业不仅需要高层次的计算机科学家和研究员,更多需要的是系统掌握计算机科学理论、计算机软、硬件及网络知识的应用型人才,计算机专业教育应以人才市场为的导向,融合在相关学科的知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对新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在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呈现多元化的今天,对基础扎实,具有过硬的技术背景,又有较强实践能力和有较强市场意识的应用型计算机人才的需求旺盛。因此,从商科类院校的实际特点出发,探索商科类院校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及特色,突出特色和优势,是值得认真研究和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

2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满足人才市场需求

国家信息化的发展步伐在加快,信息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在进一步增加,从人才就业形势来看,一方面用人单位急需实践能力强,学有所长的计算机人才,另一方面又存在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找不到理想工作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知识结构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存在一定的距离。计算机专业培养的人才应该是熟练掌握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精通计算机程序设计;掌握计算机网络软硬件技术,能够从事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开发和网络编程技术;掌握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具备计算机硬件或产品开发的潜力;并且通过对上述三个方面知识的选修课程模块使学生在某一个方面学有所长。商科类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该结合现代商科特色,与经济、管理等学科结合,渗透和交叉,培养出特色鲜明并且有竞争优势的学生。

3培养目标与专业特色

商科类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要坚持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人才培养目标可以确定为: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系统掌握计算机科学理论、计算机软硬件及网络理论及应用知识;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具有市场意识和创新精神,能够在企事业、政府部门、学校等单位从事计算机软件、硬件、网络系统的研究、开发和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

商科类院校的计算机专业,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通过自身已经存在的商科人文环境,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分析与解决问题、开展创新活动的能力,使学生不仅有计算机软、硬件及网络应用知识,又有经济和管理的知识背景,使学生既懂计算机技术,又懂得一些经济和管理方面的知识;当然,培养出来的学生首先应该符合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学生学有所长;同时,和其他院校相比又应具有商科知识背景,能够在相关专业领域从事信息技术服务、技术管理和市场开拓工作。使学生既懂技术,又会经营管理。

4商科特色的应用型计算机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商科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是由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培养目标、培养模式、教学管理、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多个方面共同作用来实现的。2006年9月,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制了《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战略研究报告暨专业规范(试行)》,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其中提出了4个参考的专业方向,即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工程、软件工程以及信息技术。商科类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适合信息技术方向。

4.1课程体系的设置原则

在培养方案和教学内容安排时,即要注重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又要突出商科特色,还要注重实用技术与工程开发能力的培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的学生首先应该满足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在计算机软硬件和网络方面有较扎实的基础和较宽的知识面;学生要熟练掌握软件编程技术、计算机网络及网络设备的配置和使用和计算机硬件系统或产品的开发潜力,能够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课程设置可以从计算机软、硬件及网络三类课程入手,构成课程体系和课程模块。在商科特色的培养方面,要注重学生经管、管理知识和理念的培育。通过教学计划设置商科课程,让学生了解企业经营和管理的实际问题,通过讲座或案例,让学生了解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模式,通过成功it企业的案例作为现实教材,使学生在经营、管理和创业等方面能够学以致用。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解决问题能力,获得一技之长,能够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缩短企业对人才需求的距离。

4.1.1专业的核心课程设置

为了满足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在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方面要满足人才培养规格的需要,开展与各有关课程配套的教学大纲、教材建设工作,把本学科领域前沿的优秀学术成果增加到教学内容中去。如下表所示。

4.1.2商科特色的建设

商科类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培养方案中要体现商科背景的培养。主要通过六个层次的教学实现,首先,在公共基础课中开设经济学通论、管理学通论二门课程;第二,在人文科技选修课中,限制学生选修6个学分的经济管理类课程;第三,在专业选修课中开设财税实务、项目分析与策划、行业营销、企业登记运行等专题讲座;第四,在独立实践教学环节中,设置计算机市场调研、电子及计算机产品营销实践等实习环节;第五,在专业课中,结合学科建设的优势,开设电子商务技术、信息管理等方面的课程;第六,鼓励学生参加经济、管理类学术交流活动,辅修经济管理类第二专业;发挥商科类院校的特色。

4.1.3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实践教学通过课程内实验、独立开课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第二课堂、创新学分设置等实现。独立的实践教学环节,如计算机导论实验、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大学物理实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实验、计算机网络工程实验、大型数据库系统实验、计算机市场调研、电子及计算机产品营销实践、专业实习、毕业实习、面向对象程序课程设计、数据结构课程设计、网络工程课程设计、软件综合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验场地可以建设计算机专业软件和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建立软件技术校内实习基地,如建立软件技术创新实验室,程序设计基地等。利用社会资源,建设校外实习基地,满足学生的实习、实践需要。构建立体的实践教学体系。

5综述

商科类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特色,通过培养方案开设商科类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第二课堂、学术交流活动、辅修专业、开设计算机在经济管理学科领域的应用课程等方法,具体落实学生商科背景、经济管理的知识培育,发挥商科院校专业教学、科研优势。

通过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使学生尽早接触社会,了解当地经济建设和生产实际需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建立软件技术创新校内实习基地,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形成良好的科技创新和专业学习氛围,培养高水平的应用型人才。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全国“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科技创新活动机会,提高学生专业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良好的科技创新和专业学习氛围,促进专业建设和实践教学工作,培养出高水平的具有商科特色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蒋宗礼,王志英,李晓明,孙吉贵,樊晓桠.构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公共核心课程[J].中国大学教学,2007,(11).

计算机硬件类专业篇7

关键词:艺术专业机房;软件安装;软件维护

中图分类号:tp3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25-6095-03

StudyoninstallationandmaintenanceofSoftwareinartsComputerRoom

HUanGLian-ying

(Schoolofarts,eastChinaJiaotongUniversity,nanchang330013,China)

abstract:thisarticleanalysistheparticularity&complexityofart'ssoftwareandthechallengetotheinstallationandmaintenance.accordingtothefeatureanddifficultyofsoftwaretoinstallandmaintain,discusshowtomaketheinstallationandmaintenanceofartscomputerroom'ssoftwareproceedfromrealityaftermanyyearsofpracticing.

Keywords:artscomputerroom;softwareinstallation;softwaremaintenance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文化事业的快速发展,高等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办学规模和水平不断增强,艺术设计类专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市场开发迫切需求的应用性学科专业。艺术教育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是艺术类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信息化社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科技已融入艺术专业教学的各个环节和领域,而且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艺术专业机房已成为艺术类专业完成教学任务必不可少的教学和实验基地,它承担着多门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实训、课程设计、学生课余创作等多个重要环节的教学任务。因此,高校艺术专业机房的建设和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在机房设备配置有限的情况下,如何满足和保证教学的需要,提高学生上机效率,维护机房电脑和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正常运转,是实现机房科学管理和有效管理的关键。由于计算机硬件的随机故障、互联网的应用、U盘和mp3等各种移动存贮设备的广泛使用,使得电脑病毒肆意传播,加上机房开放过程中学生有意无意的破坏,使得机房的维护和管理成为了一项工作量大、难度高、时间要求紧的教学保障难题。同时,艺术专业类软件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又给机房的软件安装、维护和管理带来极大挑战。虽然目前机房软件的安装技术不断更新,从过去的单机Ghost、网络Ghost进展到现在的主板同化专用网络还原卡等,机房的管理显得愈来愈轻松。但是,现在许多艺术类专业软件由于版本的不断更新,软件愈来愈大,安装后占用的硬盘空间也变大,尤其是有些软件的防盗版意识愈来愈强,使得安装步骤增多,安装中常常需要网卡的支持、系统时间的支持,并且有授权时间限制、安装次数限制等等。这些都使得艺术专业机房的管理和维护比普通机房要复杂得多,为了能对机房的各种故障做到快速响应,要求机房管理人员要熟悉各种硬件故障的解决办法和各种专业软件的安装方法,以应对这些新变化所带来的挑战。本文结合我校艺术专业机房的实际,对机房软件的安装、维护和管理做一些有益的探讨。

1艺术专业机房软件安装要求分析

与一般公共计算机机房相比,艺术专业机房除要具有公共机房的通用功能外,还必须能为音乐、美术、艺术设计等专业教学服务,因此,除一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外,还需安装各种艺术设计类专业软件如:photoshop、CorelDraw、premiere、3Dmax,autoCaD、Flash、maya;音乐类软件如:Cooledit、Guitarpro、adobeaudition等。这些软件对计算机硬件的配置要求高,运行环境要求也高。我校艺术机房配备的是联想启天品牌电脑,该机带有独立显卡和硬盘还原卡,可实现硬盘对拷、网络对拷、硬盘分区拷贝,支持多操作系统,网络对拷时,可自动修改ip地址、计算机名。普通机房的软件安装一般是通过网络复制拷贝等方式来完成,这样省时省力效率高,但对艺术专业机房来说,很多专业软件如photoshopCS2、3Dmax、maya等通过网络拷贝后还需要一台台计算机进行注册,还有些软件通过网络拷贝后根本无法运行使用。并且同时安装如此多的专业应用软件往往使得电脑的软件系统变得十分庞大,也使电脑系统变得很不稳定,容易发生系统死机崩溃等问题。基于这些原因,使得艺术专业机房的软件安装耗时费力,使用中维护管理麻烦,故此,必须采取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使管理人员可以摆脱无休止的重复劳动,提高管理效率。

鉴于专业软件安装要求高、种类多、过程复杂的特点,管理人员在开学前要与任课教师充分沟通,了解所需要安装的各类软件要求。除操作系统外,可以将待安装的软件分为三类:一般软件,安装完即可使用,不需注册;注册软件,这些软件安装完通过网络拷贝后还需要一台台计算机进行注册;复杂软件,只能单机安装,还需进行调试,安装插件才能运行。对不同类型软件要采用不同的安装方式。同时对电脑硬盘也要做好规划,利用硬盘还原卡对硬盘做好分区,可划分出二个操作系统区,分别安装二个操作系统;一个数据共享区,用于学生上机时存放数据和文件;还有一个装机软件存放区,专用于存放各种专业软件的安装文件和插件补丁等。对一般普通机房来说,电脑中安装一个操作系统就可以了,但由于专业软件的复杂性,为避免软件之间的相互干扰,并且在遇到系统故障等情况时可以方便快速地找出问题所在,应该分别安装二个操作系统。第一个操作系统主要安装一般常用软件,这些软件在网络复制克隆后不需注册即可使用,如果以后要添加新的软件或者更行软件的版本,只需装好一台样机,其他计算机通过网络拷贝就可以一次装好。第二个操作系统用于安装photoshop、CorelDraw、3Dmax,autoCaD、maya、Guitarpro、adobeaudition等专业软件,这些软件通过网络拷贝后还需要一台台计算机进行注册,有些还需要由专业老师帮助进行调试,安装插件补丁等。

2样机的安装调试

首先选择一台性能较好的计算机作为网络复制发射使用的样机,安装调试好后用于进行网络复制拷贝。样机的安装调试可分为操作系统安装、公用软件安装、专业软件安装等几个步骤。

2.1操作系统安装

操作系统的安装首先要规划好分区,因为电脑本身带有硬盘保护卡,保护卡具有分区功能。将硬盘按前面所述方式分成四个分区,其中操作系统的两个分区要选择“立即还原型”启动分区,分区大小可以根据安装软件多少来定,如果硬盘空间多尽量分大点,最好留出3G以上的剩余空间供暂存文件使用,要不然有些软件使用过程中会提示暂存区已满,影响运行速度。数据共享分区可设置为“每周定期还原型”,这样每周清空一次有利于维护管理。装机软件存放区也设置为“立即还原型”,防止学生误操作删除。这样开机进入其中一操作系统时都只看到三个分区。

安装系统的光盘要选用纯净oem版,安装完操作系统后,建立一个user用户,把user添加为管理员,并设置为默认登录用户,而administrator设置一个专用密码。屏幕保护程序设置为无,电源选项里面的关闭监视器、关闭硬盘和系统待机都设置为从不。并把本地连接属性中的“网络的文件和打印机共享”的勾去掉,把共享关闭。最后用优化大师优化系统,把没有用到的服务都关闭掉,如DHCp、DnS、messenger、Update等。

2.2公用软件的安装

公用软件一般安装到第一个操作系统分区中,因这些软件应用广泛且安装简单、快速,因此安装完操作系统后就可以直接进行安装,像aCDSee、FlashGet、office、Daemon_tools、wpS、腾讯QQ、金山快译等都可随操作系统安装到其中一个分区。其中要注意各个软件安装的顺序和步骤,安装office2003时要选择全部安装,以防某些特殊功能如公式输入不能正常使用。有时候安装完迅雷有可能和office2003软件冲突,导致不能直接双击打开office文件,因此装完的软件要逐一调试,调整好相关的参数设置,将状态调整到最佳,保证能正常使用。安装完所需要的全部软件后,再用优化大师清理临时文件、垃圾文件,清理注册表,这样可以有效减轻系统负担,增加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2.3专业软件的安装

专业软件可以集中安装到第二个操作系统,可以按照开发公司的不同分类安装,做到先后有序、条理清晰。安装过程中应先安装成熟、稳定并且容易安装的软件,再安装新版的软件和较难安装的。以photoshop为例,photoshop6.1版是一款非常经典的软件,安装也相对简单、快速;而photoshopCS版是一款相对较新的软件,安装好之后还需要单独激活,比较麻烦,所以可以先装6.1版再装CS版。有些软件安装前还需对操作系统加装相应的控件和补丁,例如3dsmax2009就需要先安装netframework2.0和directx9.0,不然打开3dsmax2009就会提示出错。注意安装插件时要先退出杀毒软件,否则会将插件的注册机作为病毒而屏蔽掉。对像maya2008、autodesk3dsmax9、painter、protelDXp2004等需要单独注册或激活的软件,可将其安装文件存放到装机软件存放区,待硬盘发射完成后逐台单独安装。

由于软件系统的庞杂,在安装过程中需要注意解决好各种软件之间的冲突问题。比如photoshop装好后,再安装illustrator时,重启动photoshop就会出现“颜色配置文件被替换”的出错提示,这就要求将两款软件的颜色配置文件设置一致。又如,安装“3Dmas7.0”或“autoCaD2005”后会出现“windows系统文件被修改”对话框,这时要放入系统安装光盘,将系统文件恢复。每安装好一款软件,就要调试好一款,依照各个软件所推荐的方案对其进行优化,确保每一个已经安装好的软件能稳定快速地运行。

3机房网络拷贝

将装备好的样机全面检查一下,确保硬盘保护程序正常,CmoS参数已经设置好。机房的内部网络保证畅通,而且与外网在物理上要彻底断开,以防止拷贝发射过程中网络间的相互干扰,这样也可以提高网络拷贝的速度。

将准备好的样机作为发送端,首先启动到等待登陆界面,然后按顺序一台一台启动机房中其他的计算机,让所有计算机按顺序登录到发送端,这样就可以通过发送端自动修改ip地址和计算机名。

在发送端上先选择分区参数和CmoS参数发送,这样万一发射中途突然断电也不会破坏分区表信息。如果是第一次发送数据,默认选择全部硬盘发送。发送成功全部结束后,选择重新分配ip,再点击自动分配,如果修改某台计算机,单击该计算机就出现修改界面。最后按确定,再按接收端重启,各接收计算机重启进入系统后就会自动修改ip地址和计算机名。以后软件维护要进行网络拷贝时,只要不选择自动分配ip地址,就能保持原有的ip地址和计算机名不变。

4机房开放运行过程中软件的维护

软件安装完成后,虽然每台电脑都有还原卡保护,但也不是万事无忧了,在以后的运行使用过程中还经常会出现各种问题。

4.1个别电脑出现问题

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有,硬件方面如显卡、网卡、声卡、键盘鼠标等由于接触不良使用频繁等而失灵,要经常进行检查清理和维护。软件方面比较常见的问题有:还原卡损坏或保护口令被破译造成整台电脑系统和软件被破坏;电脑系统出现崩溃导致无法开机;专业软件插件丢失或部分程序损坏不能正常运行等。这些情况下简单地采用网络复制方法重新发射往往不能完全消除故障,正确的做法是先卸载掉还原卡,将电脑关机后重启,然后重新开启还原卡功能,重新分区格式化,最后再将样机的系统重新发射复制过去,再重新对专业软件进行安装才能彻底解决问题。

4.2专业软件的更新或升级

如果以前安装的软件不适合教学需求,或有些软件需要更新版本,或者需要安装以前没有安装的软件,则可以采用以下的步骤和办法。

如果是不需要注册机注册,安装完即可使用的软件,只要在机房内选择一台性能最佳的计算机作样机把软件安装好,再通过网络拷贝的方法,发送拷贝到所有的计算机上。

如果是安装过程比较复杂,需要单独注册或调试的软件,则需将相应的安装程序和注册机等发射复制到各台电脑的装机软件存放区,然后再进行相应的安装。

上机过程中教师有临时性的课件或作业等文件要下传给学生时,如果文件比较小,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软件直接发送,只需要很短的时间。如果文件相对比较大,可以通过机房的文件服务器共享,由学生自己复制拷贝到计算机上。

5结束语

艺术专业机房软件的安装与维护对机房管理员来说,是比较繁琐的,比起硬件维护来所花的时间要多得多。以上是作者结合多年专业机房管理经验,对艺术专业机房软件安装与维护的一些心得,在实际机房维护过程中,还有其它许多安装方法和维护手段。随着新技术、新理论的不断发展,维护计算机软件的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对机房管理者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只要掌握了各种软硬件的工作原理和方法,就能灵活运用,做到管理省事,用机方便。只有把握新形势下专业机房软件维护的特点,不断探索实践,才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葛.计算机房常用教学软件的安装和维护[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5(32):9110-9111.

[2]郭雅.高校公共计算机机房软件安装与维护的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10(35):82.

[3]杨东.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计算机机房管理与维护[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1(4):114-116.

[4]丁克会,周洪斌.CaD机房软件安装与维护技巧[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5(17):4604-4605.

[5]张晓兰.艺术设计机房的维护和维修技巧[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9):94-95.

计算机硬件类专业篇8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实验;实验室管理;维护;硬盘还原卡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7-0252-01

0引言

计算机专业实验室承担着提高计算机专业和软件工程等相关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实验室是学校教学工作和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学生对知识创新、技术研发的重要场所。在计算机实验教学和技术研发的过程中,计算机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是保证教学科研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1计算机专业实验室存在的问题[1]

1.1目前,我院实验室管理维护人员严重不足,在编的专职实验室管理人员只有2人。而我院正在运作的计算机专业实验室有7个,分别是基础实验室、网络实验室、软件工程实验室、数字媒体实验室、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室、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室、数学建模实验室,其中每个实验室在硬件配置、软件环境要求、维护要求、服务对象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并且每学期课程所需软件种类繁多,加之软件和课程都在不断的升级或更新,装机容量不断在增加,将各类软件安装到机器上需要大量的重复性工作,费时费力。

1.2计算机专业实验室的日常管理牵涉面广,事务繁多,且不同程度地存在一定技术难度;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学生本身的知识水平和素质的差异,经常会出现学生误删程序或有意删除程序造成软件无法使用、系统文件损坏导致系统瘫痪。计算机专业实验室承载着大量的计算机实验课程,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病毒也在不断的发展和传播,局域网内有一台机器中毒则可能导致整个局域网瘫痪,几乎每个学生都有U盘或mp4等存储设备,一旦设备携带有病毒,并在实验室使用,则会导致计算机运行速度变慢或整个局域网瘫痪,严重威胁到正常的实验教学和技术研发。

2采取的管理及防范措施[2]

2.1在经费允许的情况下,安装计算机硬盘还原卡安装计算机硬盘还原卡后,在还原卡起作用的情况下硬盘中文件不能增、删、改,并且CmoS的参数也不能被修改。对于有些功能强大的还原卡还能进行局域网内的网络拷贝、自动配置机器名和自动分配ip地址,如果能给计算机专业实验的计算机加上这样的还原卡,则能减少实验管理人员大量的工作量,并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实现机房维护管理的半自动化。

2.2利用Ghost软件管理计算机专业实验室Ghost软件是一款出色的硬盘备份还原工具,可以实现Fat16、Fat32、ntFS、oS2等多种硬盘分区格式的分区及硬盘的备份还原。Ghost支持将分区或硬盘直接备份到一个扩展名为.gho的文件里(镜像文件),也支持直接备份到另一个分区或硬盘里,随着版本的不断升级,功能也越来越强大了。Ghost软件在局域网内支持网络同传,也可以通过已生成的.gho文件恢复单机的系统。这样也能减少实验管理人员大量的工作量,并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实现机房维护管理的半自动化。

2.3做好计算机专业实验室的病毒防范工作[3]在我院计算机专业实验室的管理中,计算机病毒防范一直是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主要原因就是我们的计算机专业实验室都有局域网,一旦单机染上病毒,则会导致整个局域网中毒,轻则计算机运行速度变慢,重则令整个局域网内的计算机都不能正常使用,影响正常的实验教学等等。

首先,安装专门检测外部存储设备的杀毒软件。这样,学生或老师在使用外部存储设备时,经过检测病毒能尽量保证在实验使用干净的外部存储设备,确保实验室的机器能正常使用。其次,禁用操作系统的“自动播放”功能。许多通过外部存储设备传播的病毒都会在存储设备的根目录释放一个名为“autorun.inf”的文件以达到使用该设备时自动运行病毒程序的目的。防止这种病毒自动执行的最好办法就是禁用操作系统的“自动播放”功能。再次,安装还原卡或还原软件(如还原精灵等),它们能自动或手动的将文件系统还原到还原点的状态,是实验管理员防范病毒最有力的方法之一。最后,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禁止在教师机以外的机器上使用外部存储设备(如禁用USB口),如果要使用,必须向实验管理人员或实验指导教师申请经实验管理人员或实验指导教师同意后,放开权限才能使用。这是我们目前最不想使用的办法。

2.4加强计算机专业实验室制度管理要健全计算机专业实验室规章制度,并严格遵守和执行,进入计算机实验室上实验课时,实验指导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遵守公共道德,爱护实验室的公共设施,禁止在实验室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实验指导教师要做到既教书又育人,从源头上减少蓄意破坏实验室设备现象的发生。

3计算机专业实验室管理和维护技术发展方向[2]

我院计算机专业实验室管理和维护技术发展方向主要是通过局域网来解决实验室中的问题。通过硬盘保护软件利用网络将网络唤醒、网络软件分发技术应用于计算机专业实验室的管理和维护中,可以实现通过远程操作集中管理学生机。利用凌波管理系统能帮助实验管理人员高效管理机器、实验指导教师高效进行实验教学并了解学生在实验课的学习动态。

4结束语

随着我院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的深入和教学手段的逐步更新,对专业实验室计算机使用的效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计算机专业实验室已经成为科研教学和培养学生学习和创新研究的一个重要实践环境。因此对专业实验室计算机的维护和管理也变得更加重要。实验室的机器正常运行以及充分发挥它的使用效率是计算机专业实验室的主要任务,而实验室的管理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更是一个经验积累的过程,因此还需要我们不断地摸索与创新,才能更好地为我院教学、科研和学生实践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余彤.浅谈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及维护[J].价值工程,2011(24):284.

[2]范小鸥.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及维护[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2):64~65.

[3]郑国栋.浅析计算机实验室病毒防范策略[J].科技传播,2010(9):217.

计算机硬件类专业篇9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教学平台

中图分类号:tp3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6-8228(2012)05-47-02

DesignofassistingexperimentteachingplatformforUniversityComputerBasis

ZhangYan

(Dept.ofmath&ComputerScience,ShaanxiUniversityoftechnology,Hanzhong,Shanxi723001,China)

abstract:experimentteachingisveryimportanttoteachcomputerbasis.thepaperanalyzesthestateofteachingthecourseinShaanxiUniversityoftechnology.combiningclassteachingtonetworkassistantteaching,thecomputerbasisexperimentteachingplatformisdesigned,inordertoprovidetheenvironmentofexperimentteaching,andimproveteachingquality.

Keywords:universitycomputerbasis;experiment;teaching;teachingplatform

0引言

大学计算机基础公共基础课是高等学校理工科及经济类各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公共基础课的教学质量,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再学习潜力的培养及学生的创新能力、研究能力、实际工作能力的提高影响极大。据调查统计,现在就业单位对学生的计算机技术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对文科毕业生计算机应用能力,比如数据处理能力(电子表格和数据库),多媒体数据的处理,网络应用能力(网络检索,信息安全等)的要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为此,传统教学模式,必须加大师资力量的投入、培训费用的投入,并对教育环境(例如校舍、培训场所等)加以改善,才能够适应快速增长的就业需求。但是,这些稀缺的资源似乎永远不可能得到解决,所以必须寻求一种新的教育方式。

网络的发展带来了许多机遇,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让学习获得了新的载体。目前,各高校都依靠高速发展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开发了相应的教学平台,平台整合了多种形式和格式的教学资源,并提供交互性的学习场所。形象生动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和可选择性的自主学习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缓解了高校课程内容多、学时少的矛盾,同时也提供了“共性”与“个性”的教学环境,能使知识层次不同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各取所需。

1我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教学现状

我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学时(20理论+20实验)少,设备有限,不可能系统地讲授课程的所有内容,学生的实践机会少,理论知识与专业实践环节脱节;很多学生认为对该课程只要学会windowsXp、word、excel、powerpoint等软件的基本操作就行了,对于计算机的应用价值及其在未来专业学习中所起到的作用并没有什么认识。实验教学往往是在重复验证性的实验过程,缺乏创新性实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能力。这些都这给我们的教学带来很大挑战[2]。教学实践表明,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是,建立相适应的实验教学平台,将课堂教学和网络辅助教学相结合,换言之,构建我校计算机基础课网络辅助实验教学平台是本课程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2网络辅助实验(nae)教学平台的设计

我校网络辅助教学平台的设计宗旨是,针对我校计算机类公共基础课教学的特点,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强调实践环节,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中心,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基本素质和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构建虚拟与现实结合的实验平台,使计算机虚拟信息与实际教学环境相结合,引导学生获得更为全面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4]。

2.1网络辅助实验教学平台的设计

实验教学平台主要包括开放实验平台、硬件实验平台、创新与研究实验平台、立体化教学资源库共四部分。

⑴开放实验平台

开放实验平台构筑成全方位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四层次实验体系,即:基础实验+仿真实验+设计实验和综合实验。基础实验主要是验证、巩固和补充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使学生建立起对计算机的基本原理、技术和方法等的感性认识,使学生能够掌握常用操作系统和办公应用软件的使用方法。仿真实验主要是利用matlab仿真软件设计和实现的演示实验,用以帮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更直观地看到实验的步骤和实验结果。综合实验主要是一些结合我校各专业的特点,突出课程内容的专业性和职业指向性的应用案例其中,增设了适应理工、经济类专业发展要求的实验,以及许多特色实验案例,如word文档的高效排版、office综合应用实验、网络搜索计算机最新发展情况及前沿科技信息、文件传输等。设计实验主要是学生科技创作等实践性教学及学生作品的展示。开放实验平台的四层次实验体系,满足了各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和我校的分层次教学的模式相匹配,更好地体现了因材施教的理念。

⑵硬件实验平台

硬件实验平台,为学生提供一个更为方便直观的系统,学生无需顾及硬件本身的具体特性,就可以学习硬件的安装和测试等。此平台的实现可弥补理论教学存在的不足,改变了以往只能观摩无法亲自动手进行硬件实验的局面,把不可视的变成可视化,将先进知识普通化,打破了学生对计算机的神秘感。硬件实验平台,为硬件基础实验和网络基础实验提供了必要的硬件环境,平台设置有从基础硬件实验到高级的多种实验,包括四个分类主题展示区(例如微机各类型硬件的展示,微机系统组装实验、模拟组网实验)、一套多媒体播放系统和一套开放结构计算机综合性能测试平台。

⑶创新与研究实验平台

此平台为计算机基础好、对计算机实际应用开发感兴趣的学生提供必要的软硬件环境,让学生可以自主设计实验,教师可以具体指导试验。该平台可为学生营造一种学习研究的氛围,激发思维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⑷立体化教学资源库

资源库中有实验指导书、网络课程,还包含自学需要的素材库、试题库等丰富的教学资源和软件,它们各自形成体系又相互关联,各种教学形式互相补充,同时又充分发挥了各自的优势,满足了各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2.2网络辅助实验(nae)教学平台的优势

⑴有利于因材施教。开放实验平台的四层次实验体系,为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有较大差距的新生提供了各自发展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方便教学内容的更新。

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实践能力。实验教学平台不仅能提供常规实验,还通过仿真技术设计了在课堂教学中无法展示给学生的实验条件和环境,弥补了以往硬件环境教学的不足,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

3结束语

计算机课程是实践性强的课程,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上机的实践与钻研。实验教学是理论教学的验证、补充与延伸,更是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重要途径。在强调实践能力、突出计算机类公共基础课的特点基础上,我们所设计并实现的网络辅助实验(nae)平台,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验要求,对提高学生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提高学生学习和实践的积极性、主动性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达列雄.大学非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研究[J].科技信息(学术研

究).2008.30.

[2]拓守恒.基于Flex+Spring+Hibernate框架技术的Ria教学测评系

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脑开发与应用,2009.9.

[3]沈克,蒋建国,彭太乐.基于增强现实的人机物理交互仿真系统研

究[J].计算机仿,2008.25(4)

计算机硬件类专业篇10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传统的计算机系统集成进行分析,得出传统的计算机系统集成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必须探寻新的计算机系统集成的趋势,本文对计算机系统集成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相关探讨探讨。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也都是现代化的需要。越来越多的单位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先进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由于不同的单位有自己独特的行业特性。因此,需要的计算机系统的万千变化。从政府系统的医疗单位的管理系统,从工厂的生产管理系统,证券市场证券管理系统。不同系统之间可以说是千姿百态。系统集成应用功能集成,网络集成,软件界面集成等综合技术手段,是指导信息系统的总体规划,逐步实现的一种方法和策略。系统集成是一种思想,概念,哲学,它不仅包括技术集成,更不能缺少艺术构件集成。

1、计算机系统集成的特点

1.1计算机系统集成的相关认识

系统集成通过对综合布线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结构化,将独立分离的设备、功能、信息等集成到相互之间有关一定的联性,而且在协调统一的新系统中,能够充分共享资源,以期实现高效、集中、便利的管理策略。

系统集成是一个需要多个供应商,多协议的各种应用系统的结构,因此,实现系统集成的关键是解决不同系统连接的互操作性问题,专门解决各种分离设备,子系统之间的接口,协议,系统平台,应用程序,和系统,组织和管理,建筑环境,建筑人员,所有需要的一体化问题。系统集成的本质就在于系统的优化设计,为一个大型计算机网络集成系统,包括一对计算机软件,硬件,操作系统,数据库,网络通信等多种技术的集成,以及制造商的产品选择和搭配的集成,集成系统可以实现整体优化目标。

1.2计算机系统集成的特点

(1)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计算机系统集成不像其他的产品那样,用户都希望拥有最好的。

(2)独创性:由于计算机系统集成工程是根据用户各自的特点和需求而量身定做的,因此每个计算机系统集成工程都是不同的,具有独创性。

(3)高科技:计算机系统集成不单是提供一个设备,更多的是对设备的设计、开发和调试,需要很多高科技技术法能完成的。

系统集成具有最大程度上提高系统的有机组合、完整性、灵活性和性能,对其复杂性进行简化,有着为用户提供全面、切实可行的系统解决方案的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2、计算机系统集成的分类

依据计算机系统集成项目的相关特点,可以把计算机系统集成分为计算机硬件系统总体设计与工程管理服务、计算机硬件设备集成与安装、计算机硬件设备的技术与服务三大类。以下对这三种项目的管理实施进行简要的定义分类解析。

2.1总体设计与工程管理

计算机硬件系统设计和项目管理服务,也可称为整体设计和项目管理,这主要是买方将正确的计算机硬件系统集成项目。一般情况下,购买者的计算机系统集成项目的结构设计以及性能指标,粒度分布有一定的认识。这类项目的实施要求相关服务提供商设计计算机系统在各种领域,它可以覆盖大部分的电脑系统,同时,相关技术人员专业水平的要求也很高。

2.2设备的集成安装

计算机硬件设备的集成和安装也可以称为一体的设备安装。计算机硬件设备的集成和安装是一种最常见的计算机系统集成项目,但大多数消费者比较常用的计算机硬件系统项目建设模式。在计算机系统集成项目的硬件设备建设,集成和安装要求买方应进行全方位的计算机系统集成框架和设备性能管理等定性选择论点。简单来说,相关设备的供应商,只要依据合同标准实施计算机系统集成项目的设备供应商,采购和安装即可。

2.3技术服务

计算机硬件技术和服务也可以称为工程技术服务。鉴于这种类型的项目,其主要是由它的技术和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系统集成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建设项目。设备技术服务通常是在一个特定的服务指标和技术要求为主要目的的。这使得买方设备问题的技术和硬件的疑虑,提供相应的技术服务培训支持。这类项目的实施需要相关的技术解决方案和技术结合有效的论证。

3、计算机系统集成目前存在的问题

3.1微机系统及工具软件的管理问题

因为目前的电脑系统和软件工具比较大,如果一台设备的问题,需要重新安装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通常需要系统工作了一天。作为一个结果,上网计算机数量巨大,导致系统维护人员疲于奔命,也是很难保证服务质量。

3.2用户管理的问题

用户被限定在固定的机器上,同时,用户的数据和文件也只能保留在该机器上。若要使用其它机器,必须在每台机器上创建该用户帐号,并将用户的文件和数据复制到新机器上。当用户固定使用的机器发生故障时,容易造成用户数据的丢失。

3.3landmark等专业应用软件方面

在计算机系统集成前,需在每台解释工作站上安装专业应用软件,并创建用户,用户在指定的机器上加载数据,以便开展工作。如此一来,用户和数据与机器捆绑在一起。有些时候,结果有的机器满负荷工作,有的机器却相对闲置。

3.4外设的共享问题

由于彩色绘图仪、彩色激光打印机、磁带机等大型外设价格贵,数量有限,不可能配置到每台机器上,用户只能登录到固定的几台机器使用。

4、计算机系统集成的发展趋势

广泛集成分布式网络环境与市场竞争的全球性激烈,每个企业集成中心也延伸到了企业的整合,使企业应用在分布式网络环境的大型integrated.web为基础的用户界面统一,使部门和地区不同的人,组织,所有用户实现方便,实时获取信息,因此,该网站的用户界面的统一是必然趋势,计算机系统集成。

专业化与多元化系统集成技术,计算机的普及和应用在中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国民综合素质,有越来越多的挑战和机遇。今天的社会是一个网络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系统整合模式不再是简单的结构,功能单一,但基于网络结构的复杂和多功能转型。因此,专业化与多元化系统集成技术是发展的必然趋势,计算机系统集成。电子商务与企业信息系统集成,使企业供应链的有机结合,实现信息和资源充分共享,为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电子商务可以说赢得了广大民众的支持,与企业信息系统集成已经成为一个必然。

结语

采用现今先进的域管理技术、网络技术、存储技术,对开发研究工作的主要计算机软、硬件平台进行了系统集成,建立了域控制器、远程安装服务器、文件服务器、软件分发服务器、nis+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打印服务器、磁带机服务器等十余套应用服务器,实现了操作系统远程安装、应用软件自动分发、用户数据跟随用户网上漫游、用户数据,应用软件集中管理、磁带库系统、远程自动数据备份等。系统集成尽管提高了系统管理工作的技术难度,但却极大地方便了用户的工作,同时最大限度地实现了网络资源的共享。

参考文献

[1][美]微软公司.microsoft windows 2000目录服务基础结构设计与管理[m].北京:北京希望电子比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