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十篇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十篇

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44:51

地质学的基本概念篇1

【关键词】概念图初中化学

基础知识化学概念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3a-0038-01

初中化学内容涉及了很多基本概念、定理、定律等知识,相对来说,这些概念比较抽象,而且有些概念容易混淆,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一大难点。概念图通过简易的图形,直观地呈现化学概念,明确了化学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这种可视化的知识结构图,较之纯粹的文字叙述更容易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帮助学生形成化学知识网络,掌握化学基础知识点。

一、回忆学过的化学概念,画出概念图

初中化学知识体系中包含着很多基础性的概念,是构建概念图的重要元素。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化学概念,并对概念进行科学地分类,把核心概念置于概念D中的重要位置,然后,再让学生从核心概念展开延伸,列出相关的化学概念,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画出概念图,完成概念图的初步建构,并形成完整的化学知识体系。

例如,在教学“物质构成的奥秘”相关内容后,由于这部分内容是从微观角度来研究物质,包含了很多基本概念,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基础。学习后,学生了解了纯净物、混合物、元素、原子、分子、离子、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等基本概念。在复习这部分内容时,教师采取了让学生画概念图的方式展开。首先,让学生回想这一章涉及的化学概念,在练习本上记录下来(大部分学生都能写出纯净物、混合物、元素、物质的微粒、原子、分子、原子核等一些重要概念);然后,引导学生把这些概念分开呈现,并思考这些概念之间有什么关系。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想到了原子、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是由原子核、核外电子构成的,纯净物由同一种元素组成。此时,教师让学生把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用箭头标示出来,画出一个概念图的轮廓。大部分学生都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建立一个以“物质微粒、原子、元素”为核心的化学概念图。但有学生在完成这个概念图后发现还不够完整。这样,学生在回忆概念、梳理化学概念之间的关系时,实现了主动参与复习课教学。

二、修正错误的概念关系,完善概念图

在学生初步完成化学概念图的构建后,已经记忆了化学概念,厘清了化学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但是,这个简单的概念图中还有一些概念没有加上,概念之间的关系也含糊不清,甚至还有错误的情况发生。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究概念图上的问题,不断修改和完善,建立一个准确、完整的化学概念图,优化化学概念复习效果。

例如,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出了“物质构成的奥秘”的概念图后,教师让学生仔细观察,看看是否漏掉了某些概念,自己尝试补充完整,也可以和同学互相讨论,共同修订化学概念图。在这个过程中,有学生发现还需要增加“物质”的概念,物质可以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两大类;有学生认为还应该增加质子和中子的概念,让化学概念图更加完整;还有学生认为需要把离子的概念也加上,并且通过图示明确原子和离子、电子几种微粒之间的关系。教师及时地给予学生指导,再次强调了本章化学基本概念及其相互之间的关联性,加深了学生对这些基本概念的理解。

三、设计相应的练习题目,应用概念图

为了增强化学概念图的复习效果,除让学生作出概念图、进行修订和完善外,还要借助一些典型的练习题,为学生搭建学以致用的平台,让学生通过应用化学概念知识解答问题,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化学概念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过程实际上是应用概念图的一个过程,只有真正把化学基础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学生才能灵活地运用。

例如,结合“物质组成的奥秘”内容,教师根据本章的化学概念图,为学生出示了如下练习题:在铁、氢气、空气、盐酸、氯化钠、过氧化氢六种物质中,有些是单质,有些是混和物,有些是化合物,请将它们对号入座,并清晰地说明原因。学生们看到这个题目之后,首先判断这些物质的特点,铁、氢气分别是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空气是典型的混合物,由很多种物质组成,而盐酸、氯化钠、过氧化氢三种物质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是化合物。通过这样分类,学生对这些物质的归属按照概念图进行对号入座,再次强化了对“物质构成的奥秘”一章中的化学概念的理解和认识。

地质学的基本概念篇2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数学概念教学

概念是最基本的思维形式。数学中的命题,都是由概念构成的,数学中的推理和证明,又是由命题构成的。因此,数学概念的教学,是整个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正确的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知识的前提,数学概念好比支点,而数学法则、定理好比杠杆。可见概念的重要性。

一、数学概念的本质

数学概念是反映思考对象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数学概念是数学的细胞,也是判断、推理、论证或计算的根据,理解和掌握好概念是学好数学的根基。学习概念要准确、清晰,例如,梯形这个数学概念,它具有方位、大小、形状诸多方面的属性,但只要抓住“四条边”这条属性,就可把它与多边形相区分;“四条边”、“只有一组对边平行”就是梯形这个概念的本质属性。一旦把本质属性从众多属性中分离出来,并把这些属性作为一个“整体”,我们便形成了“梯形”这个清晰的数学概念。因此,我们说概念是事物本质属性的反映指的是整体反映。

二、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现状

新课标下尽管教学大纲强调了概念的重要性和基础性。但现在一部分教师仍然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给出数学基本概念,得出定理和性质,再加上例题。他们忽视概念教学是初中数学学习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核心。

三、感性材料或感性经验

概念形成主要依靠对感性材料的抽象概括,而概念同化则主要依靠对感性经验的抽象概括。因此,感性材料或感性经验是影响概念学习的重要因素。

1、数量。感性材料和感性经验的数量太少,学生对概念的感知不充分,对掌握概念所必须的经验不能建立起来,就难以对概念对象的各种要素进行全面鉴别,这样就会由于对概念的本质属性和无关属性的比较不充分而无法建立理解概念所需要的坚实基础。当然,这种数量也不能太多,否则,无关属性将有可能得到不恰当的强化而掩盖了本质属性。

2、变式。变式是变更对象的非本质属性的表现形式,变更观察事物的角度或方法,以突出对象的本质属性,突出那些隐蔽的本质要素,一句话,变式是指事物的肯定例证在无关特征方面的变化,让学生在变式中思维,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3、典型性。实践表明,概念的本质属性越明显,学习越容易,非本质属性越多、越突出,学习就越困难。因此,在对概念进行举例时,为了突出概念的本质属性,减少学习困难,教师可以采用扩大有关特征的办法,并且对一个概念的本质属性可以作适当的归类练习。

4、反例。概念的反例提供了最有利于辨别的信息,使人产生深刻印象,对概念认识的深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反例的适当使用不但可以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更加精确,而且还可以排除无关属性的干扰。

四、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实施策略

“教以生为本,学以悟为根。”新课标下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重视概念课教学;根据学生知识水平特点,正确选择教学方法改进概念课的教学过程;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重视概念的学习,提高应用概念解决问题的能力。

1、创设故事情境和实验情境引出数学概念——重视数学概念的引入方法。新课标指出,概念教学要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的实例抽象出数学概念的过程。因此,引入数学概念就要以具体的典型的材料和实例为基础,揭示概念形成的实际背景,要创设好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完成由材料感知认识的过程,并引导学生把背景材料与原有认知结构建立起实质性联系。

学生往往对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感兴趣,这恰恰是增添数学课堂活动的切入点,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概念适当引入一些数学典故、数学史和数学家的故事,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如引入概率概念的时候,教师可以介绍概率理论的始祖惠更斯的有关故事。引入一元二次方程的时候,教师可以介绍杨辉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田亩的故事,使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接受这些新的数学概念,同时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2、抓住本质,讲清概念,突出概念的本质特征,理清概念间的关系,讲解概念中词句的实际含义概念引入后,学生初步地了解了概念的定义,并不等于完全理解概念的本质。为此,还必须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对概念做全面的分析,采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角度和方位揭示概念的本质。

任何一个概念都有其各自的本质特征,要采用各种手段,分析概念本质特征,以促进对概念的全面理解。例如,三角函数这个概念,涉及面比较广,它涉及角、点的坐标、距离公式、相似三角形、函数、比的意义等知识。其中“比”是三角函数概念的本质特征,讲解的时候要突出“比”这一本质特征。

数学概念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一个概念都在其他概念的一定关系之中,概念中存在彼此的关系。这样就构成了一个数学知识概念网,从而系统地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形成基本解题技能。

为了使学生理清概念间的关系,教学中一般采用概念分类或比较概念内涵或外延,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从而确定它们的各种关系。

地质学的基本概念篇3

一、化学基本概念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初中学生刚开始学习化学时的积极性很高,神奇的化学现象让他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然而一到接触化学概念和化学用语时,学生的学习热情就逐渐下降,特别是接触到化学计算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上课睡觉或者讲话,有的甚至放弃学习化学,分化现象十分严重。教师为了避免分化,难免会采取背、默等古老的办法,还让学生做各种变式的题目等。结果教师教的累,学生学得乏,形成了恶性循环,化学概念成了制约化学教学的瓶颈。而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有以下原因:

1、对课程标准中调整概念教学的意义、要求理解不够,长期受学科中心观念的影响仍然占主导地位。习惯于偏重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化,严谨的逻辑表述的教学方法一时难以改变。

2、初中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本身就比较生疏,严谨的逻辑表述常常使一部分同学无所适从,特别是农村学生,他们本身对学习就不感兴趣,基础知识差。化学基本概念教学本身就有点枯燥无味,难以理解,很容易使学生放弃学习化学。加之概念的习题演练盛行,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学生的负担。有关调查表明,初中化学某些知识点一直是大多数学生学习化学的障碍,加上概念教学偏重于知识的灌输,较少考虑学生概念形成的阶段性、发展性和可接受性。

二、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的策略

1、运用直观教学,使学生充分理解概念。

要充分运用实验或其他直观教学手段,打开学生认识事物形成概念的“门径”。学生只有在具体的感性认识基础上,才能“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由现象深入到本质。教学中,根据化学基本概念形成的需要,有些概念,如物质的性质、物质的变化等,可以通过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给学生以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使学生从这些现象中,归纳出共同的本质特征,形成概念;有些概念,如物质的组成、结构等,可以通过模型、磁性黑板、图表、多媒体课件、教学电影等手段使学生形成表象;新教材上彩色图片较多,这些插图形象生动,有利于学生理解抽象概念。如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中的对离子的认识过程,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观粒子,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而离子的形成是本课题教学的重点。新教材中配了彩色插图:钠原子一边踢着一个电子,一边说“电子走开,我要形成相对稳定结构”,氯原子赶忙捞住被钠原子踢来的一个电子,说:“我需要电子,我也要形成相对稳定结构”,氯原子、钠原子得失电子后分别形成了氯离子、钠离子。由于静电作用,钠离子和氯离子手拉手的结合成化合物氯化钠。这样学生仔细观察了类似卡通人物的离子、电子,就能直观、形象的理解和掌握离子的概念。

2、概念教学要注意学生的可接受性,要和学生已有经验相结合。

概念教学要从学生熟悉的真实现象导入,使学生从感知概念到形成概念。例如对酸的概念的建立,我是从学生生活中对“酸”的理解切入的。在通过一系列探究试验进一步加深对酸的性质的认识,新旧知识相互作用,使新信息内化而获得新的心理意义。最后使新概念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观念进一步产生不断分化和综合贯通,从而形成有系统的概念体系,上升为酸的概念。整个学习过程自然、流畅,概念的形成水到渠成。

3.不仅要全面阐述,还要注意严密性。

在化学教学中,要使学生形成一个正确概念,首先必须全面阐述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防止片面性和绝对化。例如,催化剂概念的内涵是:“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概念的外延是:“能加快或减慢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并且在反应过程中可能参加反应。又如,“元素”概念的内涵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而概念的外延是: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和离子都属于同一种元素。讲到这个概念时,要紧紧把握“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和“一类原子”两个关键。实质上“质子数”才是划分元素种类的唯一标准,在此基础上必须要求学生明确两点:元素是宏观概念且只讲种类,不讲个数;一类原子指的是质子数相同的中性原子和带电原子(离子)。通过这样讲解,学生就能够更清楚地理解元素的定义。

4.采用对比的方法对概念进行归纳,加强理解。

化学基本概念的内容繁多,容易混淆,难易程度也不一样。在教学中应注意运用对比归纳的方法,突出本质,辨明异同,使概念系统化,达到逐步深化的目的。例如在学习元素和原子时,初学阶段学生很难理解,容易混淆,因此在教学中可以运用对比联系的方法把它们之间的概念、区别、适用范围和联系等异同点列表比较。通过对比分析,学生就能对有关的概念深入理解,正确掌握。在基本概念中,有许多容易混淆的概念,如原子与离子,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酸、碱、盐与氧化物等等,都应该采取对比分析的方法进行教学。在教学中要注意新旧联系,以旧引新,提出一些思考性问题,启发学生分析、对比、归纳,得出结论。

5、注意概念的系统归类,找出概念间的从属关系和内在联系

地质学的基本概念篇4

【关键字】高中数学;基本概念;自主探索

数学概念教学为了让学生在掌握和学会应用概念的前提下,能对获得概念的过程中所运用的数学方法和思想有更深入的理解并掌握好,新课标特别强调对教学中基本概念和基本思想的理解和掌握,对一些核心概念和基本思想要贯穿高中数学教学的始终,帮助学生逐步加深理解。很显然,高中数学基础知识的核心莫过于数学概念,其也是学好数学知识和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基础,学生能在数学思想及数学方法的层次上掌握好数学概念,那么学好数学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以下笔者就在高中数学概念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做到的几点列出。

一、认识概念从体验概念产生的过程中入手

概念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的实例抽象出数学概念的过程,在初步运用中逐步理解概念的本质。数学概念的引入,应从实际出发,选取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例,通过与概念有明显联系、直观性的例子,使学生在对具体问题的体验中感知概念,形成感性认识,通过对一定数量感性材料的观察、分析,提炼出感性材料的本质属性。数学教材上的概念大多是直接给定的,而且由于数学概念舍弃了事物的各种表象,用符号表达了事物的本质属性,同时数学语言又比文字语言的表达更加简练和严密,从而就显得高深莫测。如果教师能够合理设置情境,引导学生从具体实例抽象出数学概念,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数学思维。一个有趣的故事,一个生活中的问题,都可以成为学习数学概念的问题情境。

二、发掘新旧概念之间联系的基础上掌握概念

新概念的引入,是对已有概念的继承、发展和完善。数学中有许多概念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如平行线段与平行向量、平面角与空间角、方程与不等式、映射与函数,等等,在教学中应善于寻找,分析其联系与区别,有利于学生掌握概念的本质。再如,函数概念有两种定义,一种是初中给出的定义,是从运动变化的观点出发,其中的对应关系是将自变量的每一个取值,与唯一确定的函数值对应起来;另一种高中给出的定义,是从集合、对应的观点出发,其中的对应关系是将原象集合中的每一个元素与象集合中唯一确定的元素对应起来。初中给出的定义来源于物理公式,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函数可用图像、表格、公式等表示,而高中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抓住了函数的本质属性,更具有一般性。认真分析两种函数定义,其定义域与值域的含义完全相同,对应关系本质也一样,只不过叙述的出发点不同,所以两种函数的定义,本质是一致的。当然,对于函数概念真正的认识和理解是不容易的,要经历一个多次接触的较长的过程。

三、理解概念时,努力推敲其内涵与外延

有些概念由于其内涵丰富、外延广泛,教学中要注意对概念逐字逐句加以推敲、分析,多角度、多层次地剖析概念,启发学生来理解和掌握概念,防止学生片面地学习概念,以至于引起概念间的混淆.内涵和外延是构成数学概念的两个重要方面。数学概念的内涵是反映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总和,外延是数学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全体。充分揭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有助于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有些概念由于其内涵丰富、外延广泛等原因,很难一步到位,需要分成若干个层次,逐步加深提高。重视概念教学,挖掘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有利于学生理解概念。三角函数的定义,经历了以下几个循序渐进、不断深化的过程:用直角三角形边长的比刻画的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用点的坐标表示的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由此概念衍生出:三角函数的值在各个象限的符号、三角函数线、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等。

四、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形成概念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因而在概念形成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感知,自主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自觉获取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规律,从而形成新的概念1这样学生在获得概念的同时,还培养了他们抽象概括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也使学生从被动地听发展成为主动地获取和体验数学概念、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

五、精选习题,巩固概念

数学概念形成之后,引导学生利用概念解决数学问题是数学概念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有关数学概念运用的问题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在学生掌握了数学概念之后,教师精选几类题目,让学生运用概念解决问题,然后启迪学生从中总结出解题规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如用向量解决几何中有关距离的题型就是典型的例子。在学习完“向量的坐标”这一概念之后,提出问题:已知平行四边形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值,试求另一个顶点的坐标。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不少学生运用平面解析几何中学过的知识(如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斜率、直线方程、中点坐标公式等),结合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解法。有的学生应用共线向量的概念给出了解法;还有一些学生运用所学过向量坐标的概念,把点的坐标和向量的坐标联系起来,巧妙地解答了这一问题。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尽快地投入到新概念的探索中去,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好奇,以及探索和创造的欲望,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产生内心的体验和创造。

数学概念的教学是数学知识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学生学好数学概念是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前提,使学生透彻地牢固地掌握数学概念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作为一个数学教师首先应该认识到数学概念教学同加强数学基础知识教学,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发展学生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的关系,在思想上重视它,在新课标的指引下,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根据新课标对概念的具体要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优化概念教学设计,把握概念教学过程,真正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产生内心的体验和创造,以达到认识数学思想和数学概念本质的目的。这也是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深化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夏娟.探究如何进行高中数学概念教学[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09(11)

地质学的基本概念篇5

【关键词】概念强化内在联系

概念是指以最简洁的语言概括事物的本质属性。生物学概念是反映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形式,作为生物学知识结构的基本要素之一,构成学生学习内容的基本骨架,是学生进行生物学学习和思维的基本单位。生物科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在知识体系中存在着大量专业性概念。很多情况下学生由于对某些基本概念理解模糊,而给后续学习造成很大的障碍。可见概念教学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概念的掌握和运用是生物学教学过程的核心问题。采取何种有效的教学策略进行生物学概念教学呢?教师上网查阅有关生物学概念教学的文献资料,阅读教育学理论书籍,并在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尝试、探究,总结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的有效策略。因为"基因的分离定律"教学内容中涉及到的生物学概念很多,至少有15个,所以本文就以其课堂教学为例分别描述生物学概念教学策略。

1、提供必要的感性认识

科学概念的获得和掌握标志着学生对客观事物已有了理性的认识,而理性认识一般是以感性认识为前提的。如果借助具体的、生动的感性材料,将有助于学生发现事物的基本特点,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科学概念。因此,教师讲授概念,经常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直接观察具体事物的机会,或者可以提醒学生动用已有的感性经验,以此增强概念教学的直观性,促进学生思维过程从个别现象向一般规律发展。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进行生物学概念教学实例如下:

1.1讲授“性状”概念

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结构和生理活动以及行为特征。教师列举了水稻的高度、熟性、米粒淀粉糯性,人的肤色、眼色、身高、体重、体型。

1.2讲授“相对性状”概念,学生观看了人类相对性状视频

有耳垂与无耳垂、双眼皮与单眼皮、大拇指能向背侧屈曲与不能屈曲、食指和无名指等长与食指比无名指短、有发际美人尖与无发际美人尖、手指嵌合时左拇指在上与右拇指在上、小拇指弯曲与小拇指不弯曲、惯用右手与惯有左手等等。观看视频后学生当堂观察自己的哪些性状是显性性状,哪些是隐性性状。

2.充分利用概念的字面含义

生物学的概念繁多,根据它们的特征和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但所有的概念都需要以一定的字词来加以表述,而这些字词作为代表生物学事物的语言符号,它们往往都有着较丰富的含义,它们常常是相应概念内在含义的最生动、最直接的表露。

3、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生物学概念的内涵反映了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本质特征,而其外延是指内涵所适用的范围和条件。在生物学概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分析概念,让学生理解关键词,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这样的概念教学在提高了教学效果的同时,也适时地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总之,通过理解概念中的关键词,学生能更好掌握一个生物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并把它正确重组到原有的概念体系中去。

4.运用变式训练

变式教学是在保持一事物本质属性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变换它的非本质属性来突出它的本质属性,使学生准确把握其概念的一种教学方法。变式教学有利于学生理解概念的形成过程,把事物的本质特征和非本质特征区别开来,找出共同点,从而获得准确的认识。变式的好处就在于能够突出要点,使它更鲜明,便于学生掌握。纯合体和杂合体概念教学过程如下:

5.精选概念习题

教师要透过现象抓本质,针对自己的教学安排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精心选择针对性强的练习题,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得到保证,要使学生成为练习的真正受益者。另外,通过评讲,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精选概念习题在课堂上当堂完成,及时反馈。

6.在运用中强化所学概念

概念的运用既是学习概念的目的,也是检验概念掌握的标志。在生物学概念教学过程中,教师联系生产、学生生活实际,设置概念应用的问题情境,适当地进行概念应用的模拟练习,学生在运用中强化所学概念。

教师展示了人类手的惯用性遗传图解,要求学生写出部分遗传学基本概念实例: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等位基因、显性基因、隐性基因、纯合体、杂合体。学生根据对相关生物学概念的理解,迅速作出了正确回答,在联系人自身运用中强化了所学概念。

7.比较分析概念间内在联系

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概念之间存在着这种或那种联系。在教学中,教师要及时指导学生对一些相关概念进行对比、归类,揭示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出本质区别,使概念清晰化和系统化。比较的方法多种,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可以灵活选用。日常教学中多用的是表格法和图解法(包括概念图)。概念图是一种将概念的各种本质属性按照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组织在一起形成的图示或流程,也可以是将一个概念和与其相互关联的其它概念按照概念之间的并列,包容或其它内在的逻辑关系组织在一起形成概念网络。概念图可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率,它可以促进学习者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可以改变学习者的认知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为了提高效果和学生的自学能力,概念图的绘制最好让学生自己动手,教师只进行必要的指导和点评。

地质学的基本概念篇6

数学概念是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石,是培养数学能力的前提。为此,本章将从数学概念的涵义、小学生学习概念的特点、以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阐述有关概念教学的问题。第一节 小学数学概念学习的特点一 小学数学概念概述1.什么是数学概念数学概念是人对客观事物中有关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方面本质属性的抽象。概念反映的所有对象的共同本质属性的总和,叫做这个概念的内涵,又称涵义。适合于概念所指的对象的全体,叫做这个概念的外延,又称范围。如平行四边形的内涵就是平行四边形所代表的所有对象的本质属性:有四条边,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对角线互相平分等;平行四边形的外延包括了一般的平行四边形、长方形、菱形和正方形。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它们是构成概念的统一而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小学数学中有很多概念,包括:数的概念、运算的概念、量与计量的概念、几何形体的概念、比和比例的概念、方程的概念,以及统计初步知识的有关概念等。这些概念是构成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内容,它们是互相联系着的。如只有明确牢固地掌握数的概念,才能理解运算概念,而运算概念的掌握,又能促进数的整除性概念的形成。2.数学概念教学的意义首先,数学概念是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包括:概念、定律、性质、法则、公式等,其中数学概念不仅是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掌握概念并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过程。数学中的法则都是建立在一系列概念的基础上的。事实证明,如果学生有了正确、清晰、完整的数学概念,就有助于掌握基础知识,提高运算和解题技能。相反,如果一个学生概念不清,就无法掌握定律、法则和公式。例如,整数百以内的笔算加法法则为:“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就向十位进一。”要使学生理解掌握这个法则,必须事先使他们弄清“数位”、“个位”、“十位”、“个位满十”等的意义,如果对这些概念理解不清,就无法学习这一法则。又如,圆的面积公式S=,要以“圆”、“半径”、“平方”、“圆周率”等概念为基础。总之小学数学中的一些概念对于今后的学习而言,都是一些基本的、基础的知识。小学数学是一门概念性很强的学科,也就是说,任何一部分内容的教学,都离不开概念教学。其次,数学概念是发展思维、培养数学能力的基础。概念是思维形式之一,也是判断和推理的起点,所以概念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能起重要作用。没有正确的概念,就不可能有正确的判断和推理,更谈不上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这是一个判断。在这个判断中,学生必须对“未知数”、“等式”这几个概念十分清楚,才能形成这个判断,并以此来推断出下面的6道题目,哪些是方程。(1)56+23=79       (2)23-x=67       (3)x÷5=4.5(4)44×2=88         (5)75÷x=4         (6)9+x=123在概念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顺利地获取有关概念,常常要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让学生观察,在观察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对感性材料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最后再抽象概括出概念的本质属性。通过一系列的判断、推理使概念得到巩固和运用。从而使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逐步得到提高。二 小学数学概念的表现形式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概念,根据小学生的接受能力,表现形式各不相同,其中描述式和定义式是最主要的两种表示方式。1.定义式定义式是用简明而完整的语言揭示概念的内涵或外延的方法,具体的做法是用原有的概念说明要定义的新概念。这些定义式的概念抓住了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揭示的是一类事物的本质属性。这样的概念,是在对大量的探究材料的分析、综合、比较、分类中,使之从直观到表象、继而上升为理性的认识。如“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等等。这样定义的概念,条件和结论十分明显,便于学生一下子抓住数学概念的本质。2.描述式用一些生动、具体的语言对概念进行描述,叫做描述式。这种方法与定义式不同,描述式概念,一般借助于学生通过感知所建立的表象,选取有代表性的特例做参照物而建立。如:“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叫自然数”;“象1.25、0.726、0.005等都是小数”等。这样的概念将随着儿童知识的增多和认识的深化而日趋完善,在小学数学教材中一般用于以下两种情况。一种是对数学中的点、线、体、集合等原始概念都用描述法加以说明。例如,“直线”这一概念,教材是这样描述的:拿一条直线,把它拉紧,就成了一条直线。“平面”就用“课桌面”、“黑板面”、“湖面”来说明。另一种是对于一些较难理解的概念,如果用简练、概括的定义出现不易被小学生理解,就改用描述式。例如,对直圆柱和直圆锥的认识,由于小学生还缺乏运动的观点,不能像中学生那样用旋转体来定义,因此只能通过实物形象地描述了它们的特征,并没有以定义的形式揭示它们的本质属性。学生在观察、摆拼中,认识到圆柱体的特征是上下两个底面是相等的圆,侧面展开的形状是长方形。一般来说,在数学教材中,小学低年级的概念采用描述式较多,随着小学生思维能力的逐步发展,中年级逐步采用定义式,不过有些定义只是初步的,是有待发展的。在整个小学阶段,由于数学概念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的形象性的矛盾,大部分概念没有下严格的定义;而是从学生所了解的实际事例或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尽可能通过直观的具体形象,帮·助学生认识概念的本质属性。对于不容易理解的概念就暂不给出定义或者采用分阶段逐步渗透的办法来解决。因此,小学数学概念呈现出两大特点:一是数学概念的直观性;二是数学概念的阶段性。在进行数学概念教学时,我们必须注意充分领会教材的这两个特点。三 小学生学习概念的两种基本形式概念学习实质上就是对一类对象关于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进行抽象概括的过程,也是舍弃事物非本质属性的过程。表现为对同类对象的本质属性与非本质属性的区分,对概念的肯定例证与否定例证的判别。小学生学习概念主要有概念形成与概念同化两种基本形式。1.概念形成就人类认识来说,概念形成是一种发展过程,也就是在对事物感知和分析、比较、抽象的基础上,概括一类事物的本质属性,不断提出假设,验证假设的过程。在教学条件下,是指从大量的具体例子出发,以学生的感性经验为基础,形成表象,进而以归纳方式抽象出事物的本质属性,提出各种假设加以验证,从而获得初级概念,再把这一概念的本质属性推广到同一类事物之中,并用符号表示。如小学生对自然数的认识过程,基本上是重复人类数的形成的历史。以4的认识为例,先是认识4辆拖拉机、4根小棒、4颗珠子、4个小木块、4朵红花……这时的数和物之间呈现出一一对应关系,然后排除形状、颜色、大小等非本质属性,仅仅从数量关系的角度,把数“4”从这些具体的实物中抽象出来,还能自己举例说出许多其他用“4”表示的实物,并能用符号“4”表示。概念形成需要内部与外部两方面的条件,其内部条件是学生积极地对概念的正反例证进行辨别,其外部条件是教师必须对学生提出的概念的本质属性的假设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反应。学生就是通过对外界的肯定或否定反应所获得的反馈信息进行不断地选择,从而概括出概念的本质属性的。如学生对扇形的认识,一开始会从字义上认为像扇子一样的图形就是扇形,显然这是扇形的非本质属性。为了使学生能获得扇形的本质属性,教师逐次出示下列一组扇形的正反例证,要求学生观察这些图中的阴影部分,并作出是否扇形的判断。教师根据学生的判断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学生不断判别的过程,就是不断提出假设和对假设进行检验的过程,也是学生不断舍弃概念的非本质属性并发现概念的本质属性的过程。有些学生当判断到第⑦、⑧图时,已发现了扇形概念的本质属性,而大多数学生当判断到第⑨、⑩图时,也已发现了扇形的本质属性,即必须是两条半径和圆周的一部分(即弧)围成的封闭图形。在上述概念形成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排除了扇形就是两条直线和一条曲线围成的图形这极易与本质属性干扰的非本质属性的性质,从而获得了扇形的概念,并能推广到一切同类事物。2.概念同化.所谓概念同化,就是利用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念,以定义或描述的方式直接向学习者揭示新概念的本质属性,进而使学习者获得概念的过程。也就是以间接经验为基础,利用已掌握的概念去学习新概念的过程。例如,“等腰三角形”是学习三角形之后学习的,是一个发展性概念。教学时可以只给一些三角形模片或图形,让大家先量一量各边的长,然后把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放在一起,于是引进“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教学梯形时,可以从平行四边形人手,让学生将梯形与平行四边形相比较,就可以突出“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这一梯形的本质属性。这就是概念的同化。概念的同化也需要外部和内部两方面的条件。外部条件是新学习的概念必须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某些概念或表象有密切的联系,内部条件是学生有着有意义学习的意向。例如,学习公约数、最大公约数,

地质学的基本概念篇7

【关键词】概念生活经验创设情景清楚准确

概念教学是相当重要的,但是我们常常看到学生在学习和运用概念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对概念的理解似是而非,没有抓住本质等。这是由于小学生掌握数学概念的特点所决定的。小学生认识事物带有很大的具体形象性,善于进行形象思维,而不善于抽象思维;常常被一些非本质的表面现象所吸引擅长于形象记忆,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爱用机械背诵的方法来记忆,因经记忆的概念不能灵活运用。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对概念掌握的特点来看,在概念教学中要采用一定的教学策略,以下就略谈我在这方面的点滴体会。

1联系实际,引入概念

概念是比较抽象的理性知识,因此在引入新的概念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考虑其接受能力,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地引入概念。

1.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入概念。在生活中有许多地方用到了数学,通过实物、教具、学具让学生观察、演示或操作来阐明概念,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如让学生只用一把尺画一个圆,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考验。用圆规学生都能画圆,用一根线固定于一点也能画了个圆,那么为什么要求学生用一把直尺来画圆呢?这就是渗透圆的定义,虽然在小学阶段很多数学概念是描述性的,但也要尽可能的让学生的后继学习更有利于知识建构。通过这样的操作,会在学生头脑中留下这样的表象:圆就是所有到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哪怕学生无法用语言来表述但是头脑中有了这样的表象对后继知识的学习是相当有利的。

1.2从创设情景中引入概念。在引入概念之前,老师要积极创设一种情境,使用权学生感到问题是真实的、具体的、有趣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以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唤起学生的积极思维。

1.3以旧概念的复习引入新概念。一个概念并不是孤立的,它总是处在一定的概念系统中,处在与其它概念的相互联系中,学生的学习都是通过概念同化习得新概念的。学习复杂概念之前,先学习更一般更简单的概念(即上位概念),以这个上位概念作为新概念的先行组织者,联系学生已学过的有关概念来阐明新概念的是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如利用整除的概念阐明约数与倍数的概念。在公约数与公倍数的概念中,再添上“最大”、“最小”的限制,而得出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实践表明,用先前的一个概念推导出新的概念,这样的既能使学生较好地理解新的概念,又能使知识结构形成的更完善,学生掌握得更牢固,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树立起联系的思维方法,形成逻辑思维能力。

2抓住本质,讲清概念

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关键在于提示概念的本质特征,也就是反映事物的根本属性及其主要表现,是该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或该概念区别于其他概念的根本之处。有些老师常埋怨学生知识学得死,不会灵活运用,究其原因就是学生没有很好地把握概念的本质。如有些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必须是端端正正,成水平型的,当变换位置后就和他们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概念相抵触了,分析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和教师提供事例的方式有关,呈现给学生的都是这样固定不变的平行四边形,就使学生不易区别平行四边形的本质属性与非本质属性,而把非本质的属性也纳入到概念的内涵中去。因此教师要在讲清概念时要十分准确地讲清概念的含义。有些性质、法则和公式中包含着的某些基础概念,办中一个词,但它所表示的含义也是极其明确的,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把这些含义准确而清晰地表达出来。抓紧住关键讲解概念,就能使学生明确新概念的本质属性及它的意义。如在教学分数意义时就要强调“平均数”。教师还要恰当地讲清概念的运用范围。如2是质数但不能说它是一个质数,只能说它是某个合数的质因数。又如在用字母表示数时,爸爸的年龄用a表示,小明的年龄有a~28表示,这里a并不能表示任意一个数,而是有一定的范围的。

3分析比较,区别异同

有些概念表面看起来有类似之处,实际上似是而非,通过对比本质属性,使学生弄清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可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如质数与质因数、互质数、数位与位数、整除与除尽等概念十分相似和相近,教学时要通过各种情况的反复比较,指明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帮助学生掌握概念实质。又如在教学小数的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零或者去掉零,小数的大小不变,”这里“小数的末尾”就不能说成是“小数点后面”,也不能说成是“小数部分”。“末尾”这个概念是“最后”的意思。在运用对比法教学时,必须在这个概念已经建立得比较清楚、牢固的基础上,再引入其他相关概念进行比较。否则,不仅不会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反而容易产生混淆现象。

4启发思维,归纳概括

有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差,习惯于死记硬背,做习题时,只能依样画葫芦,遇到问题的条件或形式稍有变化,就束手无策,因此在概念教学中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自己去获得知识的能力。如在教学梯形的认识时,可以将平行四边形与梯形放在一起,通过让学生分类的方法来体会到梯形就是只有一组对边平行四边形。学生经历了这样的探索过程,形成了清晰的概念并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5前后联系,因“时”施教

教学具有很强的抽象性与系统性。有些概念之间的联系起来十分紧密,后者以前者为基础,从已有的概念引出新概念。有些概念随着知识的逐步积累,认识的逐步深入,而趋向于完善。所以,小学数学系教材按照儿童的认识规律和教学的内在联系,把教学内容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不同要求,有每个阶段各自的重点,这就决定了概念教学的阶段性。如对圆的认识,一年级学生就接触过了,只要在几具图形中能找到圆就行了;到高年级再认识就更深一步了,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进行求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教学;到中学阶段还要学圆的有关知识,这时候对圆的定义是:圆是所有到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又如商不变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比的基本性质这三个基本性质,形式不一样,但本质属性是相通的。如果不注意前阶段的教学内容和要求,讲后阶段的内容时,就不能把新旧知识有机地衔接起来,融会贯通;如果不了解后阶段的教学内容要求,讲前面的概念就不可能讲到恰在此时的好处,也容易把概念讲死。

地质学的基本概念篇8

关键词:概念;本质属性;教学策略

一、小学数学概念研究现状

对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定义的了解、掌握和应用;(2)小学数学教学概念的方法和策略;(3)从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为出发点研究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原则和要求、小学生能力培养方法;(4)研究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选材和教学模式;(5)研究小学数学教学概念和现实原型的关系。

二、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存在的问题

1.忽视概念的形成过程

一个数学概念形成的过程通常是艰难并漫长的,需要经历直观感知、反复抽象、循序渐进,才能够被真正地理解。例如,第一次学习解方程时,教师应该先让学生充分地经历探索等式性质这个过程,然后才能自然地去发现解决方程的方法。但有些老师却忽视了这个过程,只为了追求所谓的“效率”,一切“从简”,便直接让学生背过等式的性质,然后就让学生大量地练习怎么解方程,只教学生“做什么”“怎么做”,却忽略了“为什么”的问题。这是一种机械的不科学的学习过程。

2.忽视概念的基础过渡

数学教材中,存在很多概念的理解是建立在前面概念的理解基础之上的。前一个基本的概念是基础,是桥梁,而教材中却往往缺少对这个基础概念的教学。那么,首先教师要准确地把握教材,找到概念的切入口。例如,在认识除法之前,学生必须充分懂得“什么是平均分”,在认识多边形之前,学生需要先认识“边”,数学上所说的“边”应该具有哪些特点。而对于一些个新的教师而言,由于缺乏经验,对教材的理解不是那么透彻,经常会忽视对这些基础概念的教学。

3.忽视概念的灵活应用

数学概念的巩固主要是通过实际应用来实现的。通过应用,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促进对概念的巩固,还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许多老师上课练习就仅仅是照搬教材,照本宣科,没有任何的拓展、对比和变式,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似懂非懂,一旦遇到综合性比较强的实际问题,就不知道从何下手。

三、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对策

1.图形辅助型的教学策略

语言是师生之间表达沟通的工具,语言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发挥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用自己的理解表达出图示所代表的含义,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应引导学生把握图示所表达出的共同特征,与生活概念严格区分开,培育学生的数学感,以概念教学为主,通过认知心理来获得数学概念,形成新的认知结构,揭示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特征,通过概念的运用来得到强化和巩固,逐渐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2.字形结合型的教学策略

在该形式呈现的概念中,“形”的意义深刻,因此,教师要抓住事物的本质属性,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形”。帮助学生综合字形的含义,将概念内化,使之与非本质属性区别开,把表达概念的“字”与“形”结合起来。

3.定义式的教学策略

通过多层次的分析,抓住概念中的关键性词汇,将抽象概念具体化。合理应用变化的形式,说明概念的本质。

4.阶段性的教学策略

灵活运用多种引入方法,创设数学情境,提供感性的材料,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表象。引入概念是第一步,最重要的是讲解概念的阶段,教学策略要解释清楚内涵和外延,让学生全面理解,注重前后衔接;发展所教的概念,注重直观的情境,将概念具体化;注意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将概念系统化,促进记忆,学以致用。

5.全程教学策略

构建学生多问、老师少讲的学习框架,促进学生开动脑筋思考问题,然后老师选择最恰当的时机给学生答疑解惑,以旧导新,引导学生消化吸收新的知识,并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蒋文.小学数学活动经验积累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15(12).

地质学的基本概念篇9

【关键词】化学实验教学化学概念概念教学

化学概念是用简明、精辟的语言高度概括出来的,概念中的每一个字、词都有一定的内涵,它既揭示了概念的本质,又是与之易混概念的区别。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搞好化学实验教学是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必须紧紧依托实验教学,引导学生从直观的实验现象中获得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形成化学概念。概念的讲解过程常表现在新旧观念相互作用的集中体现,是新经验对已有经验的影响和改造,它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但是,初中学生学习化学概念往往存在着很大的困难,需要我们认真研究解决。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搞好化学实验教学是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必须紧紧依托实验教学,引导学生从直观的实验现象中,获得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形成化学概念。

1提供典型、系列的实验,培养学生形成各类反应的化学概念

化学反应中有许多类似反应遵循着一定的反应规律。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各类反应的概念,要安排、设计好一系列化学反应的实验,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这些反应的规律。例如,在化学基本反应类型的教学中,借助木炭、硫粉、铁丝、红磷等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其中有非金属与金属的典型代表物质,通过这些典型、系列的化学反应,指导、培养学生基本上形成抽象的化合反应概念。此外,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的化学反应概念,也都是通过典型、系列的化学实验后,归纳、总结而形成的。指导、培养学生形成各类反应的化学概念时,还必须安排、设计正确反映概念内涵的感性实验,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推理、综合、归纳、总结,直至思维加工,把获得的感性知识进行深化,即把零碎的、片面的感性知识,进行科学的概括总结。例如,当学生做了木炭燃烧的生成二氧化碳和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的实验,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分析前者燃烧生成一种物质,而后者燃烧生成两种物质的本质区别,从而培养学生正确形成化合反应的概念,否则学生容易产生凡是与氧气燃烧的反应就是化合反应的错误概念。为此,教材安排了证明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实验,使学生清晰看到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这两种物质的反应。这样的实验对学生正确形成化合反应概念内涵提供了典型的、必要的认识。

2提供具有说服力的实验,培养学生形成化学基本理论的有关概念

化学基本理论的有关概念,比较抽象,学生较难理解。通过实验教学,提供具有说服力的实验,使学生获得一定的、有说服力的感性知识,对理解抽象的化学基本理论概念较为有利。例如:“电离”的概念,是比较抽象的。因为学生不能通过感官,直接感觉到物质电离后自由离子移动的过程,学生难以接收这样的化学结论。通过溶液导电的实验,学生观察到有些物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有些则不能导电的实验,能比较容易形成电离的概念,从而正确理解、认识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内涵。与此同时,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电解质导电能力的实验,使学生获得不同物质导电能力有强有弱的感性知识,这样,对学生形成全部电离和部分电离的理论概念,找到了极有说服力的依据。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形成化学概念,首先是提供生动、鲜明、真实的实验,刺激学生感官,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其次提供典型、系列的实验,促进学生想象、思维、记忆、迁移。最后设计具有说服力的实验,才能培养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进行逻辑推理,形成正确、清晰、深刻的化学概念。

地质学的基本概念篇10

【关键词】数学概念策略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应加强对基本概念和基本思想的理解和掌握,对一些核心概念和基本思想要贯穿高中数学教学的始终,帮助学生逐步加深理解。数学概念是反映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对一类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的反映。概念教学是中学数学中至关重要的一项内容,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核心,因此,抓好概念教学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入概念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概念必须创设合适的情景,触发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性的思维活动。形成数学概念的首要条件是使学生获得十分重要且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例如在“异面直线”概念的教学中,教师应先展示概念产生的背景,如长方体模型和图形,当学生找出两条既不平行又不相交的直线时,教师告诉学生像这样的两条直线就叫作异面直线,接着提出“什么是异面直线”的问题,让学生相互讨论,尝试叙述,经过反复修改补充后,给出简明、准确、严谨的定义:“我们把不在任何一个平面上的两条直线叫作异面直线。”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找出教室或长方体中的异面直线,最后以平面作衬托画出异面直线的图形。学生经过以上过程对异面直线的概念有了明确的认识,同时也经历了概念发生发展过程的体验。因此,在进行概念教学时,应注意创设情境,让数学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是活的,是富有生命力的,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所研究对象的感性认识,并在此基础上认识其本质,还能促进数学直觉的形成、数学思维的发展,更能激发学生思考和创造的源泉。同时,在现实问题的解决中发现的数学概念、形成的数学思想方法,更能促进学生在以后遇到相关问题时自觉地运用有关的数学经验去思考、解决问题。如运用我国GDp增长实例引入指数函数概念。

二、注重概念的本源,引导学生理解概念

(一)准确表达概念

概念形成之后,应及时让学生用语言表述出来,以加深对概念的印象,促进概念的内化。语言作为思维的物质外壳,教师可从学生的表述中得到反馈信息,了解和评价学生的思维结果。同时由于数学概念是用科学的、精练的数学语言概括表达出来的,所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也是确定的、无矛盾的,有根有据并合情合理,因此培养学生正确地表述概念,也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二)把握关键词定位概念

概念都是以一定的字词来加以表达,它们往往都有着较丰富的含义,这些字词要么是专家深思熟虑的结晶,要么是大众约定俗成的结果,它们常常是相应概念内在含义的最生动、最直接的表露。在概念中,有一些字词是切中概念要害的,对概念起限制、定位甚至公式的作用,抓住了关键词,也就基本上领悟到了核心概念的真谛。总之,关键词是概念的灵魂。如函数概念的核心词语是“非空”“对应法则”“每一个”“唯一确定”,反映函数的特征。

(三)应用变式深化认知

学生对于初步形成的概念,巩固程度差,易受相近概念的干扰、非本质属性的影响,所以教学中要运用不同的知识和方法,对有关数学概念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背景地变化,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变”的现象中发现“不变”的本质,从“不变”中探求规律,从而纠正学生的思维偏差,提高学习效果,提高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对知识更为深刻地正面思考,从而使获得的概念更精确、更深入。

三、通过数学概念比较,抓住概念的本质

高中数学教材中有许多容易混淆或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的概念,如定义域和恒成立、映射和函数、指数函数和幂函数、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独立事件和互斥事件、存在和任意、“都不”和“不都”、数列单调性和函数单调性、p(a|B)与p(aB)、导数值为0的点与函数的极值点等等这些概念,教师可以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指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帮助学生抓住概念的本质。例如:“都不”是对所考察对象的全体否定,只指一种情形;“不都”是对“都”的否定,它与“至少存在一个不”是同一个意思,一般包括多种可能情形。数学概念形成以后,通过具体例子,引导学生利用概念解决问题和发展概念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是数学概念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此环节操作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学生对数学概念的巩固,以及解题能力的形成。

四、运用数学概念解决问题,强化巩固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