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酒店管理的专业知识十篇酒店管理的专业知识十篇

酒店管理的专业知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45:35

酒店管理的专业知识篇1

1.1酒店管理专业所设置的课程体系不合理,所授知识与市场需求存在较大差距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所规划的教学计划和课堂体系都是按照国家专业目录进行的,酒店岗位所必需的能力、知识、技能等结构未必能从酒店管理专业课程的学习中获得,高职院校所授知识与市场实际需求存在的差距较大。很多酒店企业反映酒店管理专业实习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普遍偏差,实习生也会抱怨在学校所学知识用处不大,与酒店企业的实际需求存在较大的差异。

1.2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定位出现偏差

很多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偏重于理论的学历教育,对实践环节的教学不甚重视,缺乏科学系统的岗位技能培养体系,理论学习与“工学交替”完全分离开来,学生无法将所学理论知识灵活运用于实际工作当中。此外,高职院校还缺乏有效的评估体系,无法对实践课程进行科学的检验、评价。还有一些院校则过于强调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训教学,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得到了强化,却淡化了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积累及逻辑思维的训练,学生无法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

1.3高职院校与酒店企业之间未建立深度合作关系

为了给学生提供更丰富广阔的教学资源和教育环境,很多高职院校都与酒店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所采用的实习模式为将学生安排到企业进行为期半年至一年的顶岗实习。酒店企业之所以为实习生保留一定比例的岗位,是为了节省人力成本,学生在酒店企业任职期间的工资待遇较低,与酒店企业正式员工的工资待遇差距较大。旺季期间,酒店企业对员工的需求量大增,急需人员可以即刻上岗就业时,他们会通过雇佣大批酒店专业的实习生来充当廉价的劳动力,以此来满足酒店的人员需求,使其负责酒店基层的服务工作。高职院校与酒店企业之间缺乏深度内容的合作,学生在酒店企业顶岗实习期间,自始至终只能从事一项工作,每天所负责的工作内容单调重复,周而复始,很难在工作中得到科学有效的指导,酒店企业对学生职业综合素质的培养工作不甚重视,顶岗实习意义不大。

2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各大高校在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上正在不断的创新完善,主要采取了以下几方面措施:

2.1对课程体系进行全新改革,将酒店管理专业的特色体现出来

当前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仍有很多不足之处,高校课程体系所安排的课程与市场需求有较大的差异,改革传统课程体系已势在必行。高职院校在为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规划教学计划和课堂体系时,首先要符合国家专业目录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通过学校所设置课程体系的学习具备酒店岗位所必需的能力、知识等技能。高校应该将酒店管理专业所授知识与当前酒店行业的发展需求紧密结合在一起,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结构及课程内容,提高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高校还应该在专业课程教育中时常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到社会实践当中,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并通过实践将所学理论知识灵活应用于社会实践当中。

2.2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目标

高校是向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应该将学生培养成能够挖掘自身潜在素质并将所学知识灵活应用于工作实践、市场开拓当中。随着社会的发展,各领域的分工越来越细化,为满足这一市场需求高校酒店管理专业的专业设置也应该越来越细化,培养更多的专业型人才,为酒店服务行业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目标,进一步明确专业的归属。

2.3完善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增强学生的服务意识

酒店属于服务性质较强的行业,该服务行业对服务意识和服务理念问题非常重视。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应反映酒店业对人才的需求。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是教学计划的核心内容,因此,我们在课程设置安排上要考虑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明确酒店服务理念,在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中设置了服务管理、酒店管理概论、餐饮管理、前台与客房管理、酒店经营战略、酒店英语等课程作为专业必修课。社交礼仪、酒店物业管理、酒店规划与设计、康乐管理、食品营养与卫生控制、中外饮食文化、危机管理等课程作为专业选修课。从而增强学生服务意识,分层次引导学生学习专业知识,为进一步深造和适应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2.4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建立深度合作关系,提高学生顶岗实习的质量

学校应该拓宽与酒店企业的合作渠道,尽量与更多的酒店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并签订实习基地相关协议,为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提供更广阔的顶岗实习平台,以此来确保学生顶岗实习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应该多与酒店规模较大、管理较为完善、管理理念较为先进、档次较高、硬件设施较好的高星级酒店建立深度合作关系,这种高星级酒店企业的服务操作流程、经营等方面都有合理科学的规章制度,管理体系较为成熟,学生通过顶岗实习可以学生很多书本以外的酒店管理知识,使实习生充分感受酒店的企业文化,借鉴该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模式以及相关管理经验,使酒店管理专业实习生对自身的未来发展充满希望。

2.5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

在酒店管理专业的建设中要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根据酒店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要求,人才培养可以采用“3+1”的模式方法来按需培养,即三年国内(校内)学习,一年国外学习或酒店业实习,从而使人才培养教育模式达到宽泛性与针对性的有机统一,不断完善酒店管理人才培养计划,满足酒店行业的人才需求。另外,还可以借鉴美国康奈尔大学酒店管理学院:香港理工大学酒店及旅游业管理学院等学校在课程设置:教材:实践操作等方面的教学经验,加快提升学科建设水平。

酒店管理的专业知识篇2

关键词:信息技术;中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

一、引言

信息技术在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给该专业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模式,丰富教学手段,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制定教学方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信息技术在中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一)信息技术的应用现状

如今,信息技术已经应用于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信息技能也是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所必须具备的技能之一,学生只有通过亲自动手实践才能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日后的工作中,满足不同客户的实际需求,提高酒店的经济效益,推动酒店的发展,这也是中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目标。但是,在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信息技术并未在酒店管理专业中得到完全普及,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比较低,无法满足酒店发展需求。

(二)信息技术在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相比而言,中职院校学生的年龄比较小,自主学习的能力比较低,学生学习本专业的热情和积极性也比较低,无法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而且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课堂气氛比较沉闷,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导致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效率比较低,无法实现有效教学。信息技术在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发挥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进而提高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质量和效率。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酒店行业也得到迅猛发展,这也为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提供了更多就业的机会。但是,酒店也对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中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学必须与酒店管理结合在一起,通过应用信息技术来实现二者的完美结合,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

三、信息技术在中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对策

(一)加大信息技术的推行力度

在信息时代,酒店管理专业学生不仅要具备信息理念,还必须具备信息应用能力,体现出自身的价值。在新形势下,酒店管理专业教师必须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丰富教学模式,优化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把酒店管理专业教材内的知识通过多种形式展现给学生,还可以利用模拟软件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中职院校必须认识到信息技术在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加大信息技术的推行力度。信息时代,酒店管理对于信息的需求比较大。中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需要把理论教学和酒店管理实际联系在一起,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到酒店管理专业课堂教学中。

(二)建立信息系统

要想实现中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目标,中职院校就需要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内部信息系统,把各个部分连接在一起。中职院校也可以不定期举办一些酒店管理相关的操作模拟比赛,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在比赛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开阔眼界,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也可以互相学习,互相鼓励。除此之外,中职院校也可以不定期邀请酒店管理人士或者相关专业教授来院校举办座谈会,让学生学习先进经验,缩短与西方国家之间的差距。酒店管理专业教师也必须不断学习,提高自身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更好地满足酒店管理专业教学需求。

四、结语

既然酒店管理专业是中职教学中必不可少的课程,中职院校就必须认识到开展酒店管理专业教学的重要性。如今,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进而提高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质量和效率。中职院校必须加大信息技术的推行力度,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为日后就业奠定基础,提高就业能力和社会竞争力。信息技术在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对于中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师的专业性和综合素质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中职院校教师必须不定期参加培训,多学习,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和实践经验,提高自身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进而提高自身的专业性和综合素质,更好地满足酒店管理专业教学需求,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莹,袁天翔,王佳薇.信息化技术与中职学校专业教学的整合研究———以酒店管理专业为例[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7,(06):206-208.

[2]詹祥飞.信息技术在中职机械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9(02):230.

酒店管理的专业知识篇3

关键词: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联合培养应用技术型本科酒店管理专业(酒店高级管家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XJG-14-34-1,江西省教改研究重点课题。应用技术型本科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坚持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培养目标是培养一批能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于第一线且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本科学历的高技术应用型人才。实现应用技术型本科酒店管理人才的目标,学生需学习并掌握经济管理理论基础、酒店基本理论、餐饮基本礼仪和旅游的基础知识,需培养酒店基本管理和服务的能力,需不断进行酒店、宾馆、餐饮业的实际操作演练。

一、我国应用技术型本科酒店管理专业的界定、进展和要求

(一)应用技术型本科酒店专业的内涵和特征

和其他类型的本科专业相比,酒店管理专业自身具有应用和技术型的特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酒店行业不错的扩充,酒店管理已成为全球最热门的十大行业之一,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呈递增模式,而高级酒店管理人才已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酒店管理专业慢慢地成为各大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争相开设的热门专业。高校本科主要包括研究型和教学型这两种,但是随着国家对科技、管理人才需求的增多,出现了一种新型的本科类型,即应用技术型。酒店管理专业就隶属于这一类型,其内容、教育方式和培养目标等方面都呈现出独特的特点。应用技术型本科酒店管理专业具有如下特征,其一,根据酒店管理自身的专业性质,可知本科酒店管理的学习以理论为基础,实践为主导,具有应用技术型的特征;其二,分析市场对酒店管理人才的需求,该专业的学生具有就业形势好,就业方向明确的特征;其三,基于酒店管理专业应用技术的特征,有别于其他研究型和教学型的本科教师,酒店管理专业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是双师型教师,且教师授课的模式也有所不同,注重实践和操作,不再是教师灌输式的教育,而是以点拨的形式指导学生学习。

(二)我国应用技术型本科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机遇

2015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和财政部出台了一部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向应用型转型的政策,该办学思想主要有四部分,其一,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其二,产业和教育与校企合作相结合;其三,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其四,增强学生就业创业的能力。这一政策的为我国应用技术型本科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明确的方针和带来巨大的机遇。

(三)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培养对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

构建应用技术型本科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首要条件是明确社会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即所需人才的量和质,其次考虑人才的持续与个性发展需要,并基于高校的办学条件和生源的素质等方面的情况确定人才培养的规格。分析酒店行业市场趋势和酒店管理的学科性质,其所需人才需具备以下七项能力:第一,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品格应诚信、坚强、有毅力,对待工作应尽职尽责、团结友爱同事;第二,具有扎实的酒店管理专业基础知识、能够自学成材和具备开拓创新精神;第三,熟知并能应用现代化的服务理念,了解现代服务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第四,掌握酒店前厅、客房、餐饮、娱乐等各部门的业务知识;第五,熟知我国酒店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最新的行业政策和发展方针;第六,具备酒店前厅、客房、餐饮、会展、信息等各部门的管理能力与基本的服务能力;第七,能够熟练地掌握计算机技术、文字表达和应用能力强、善于沟通和交际,且具有较强的职业外语口语交流能力。

二、应用技术型本科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不够重视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

当前,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市场需求供不应求,但是高校培养的酒店管理专业的综合素质却差强人意,不仅酒店管理实践操作能力差,在文化素质方面的表现也难尽人意。专业素养主要包含专业的学科知识、技能、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等方面。高校不够重视酒店管理专业学生专业素养的培养主要从两方面可看出,其一,不够重视学生的专业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专业操作能力包括校内课堂培养和技能培养,现今大部分的高校本科酒店管理专业极少进行技能培养;其二,不够重视学生的职业意识能力培养,职业意识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师具备酒店从业的丰富实践经验,而这正是应用技术型本科酒店管理专业教师所缺乏的。

(二)缺乏实践教学活动

应用技术型本科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大多数仍采用老旧的传统的课堂授课的教学模式,其内容大多是照本宣科,缺乏时代性和创新性,缺乏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活动,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难以培养与社会需求相匹配的复合型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少部分的高校虽然结合酒店管理理论应用于实践过程中,但是由于实践训练时教师不能很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实训,学生实践的效率低下、效果不明显,这主要归咎于实践教学活动前没有制定计划性的、实施可行的教育方针,或没有在每次实践教学活动后对实践效果进行评估以吸取相关经验。

(三)学校于酒店管理专业设置的第二课堂的内容不丰富

第二课堂指的是在第一课堂外的使劲进行的与第一课堂相关的教学活动,应用技术型本科酒店管理专业可设置的第二课堂可以有英语口语、旅游管理、工商管理等。第二课堂的内容源于教材但是又不限于教材,与第一课堂的内容息息相关,呈现的方式生动、丰富且范围广泛,第二课堂的教育可以在教室里,可以在社团里,也可以在家庭里。目前与酒店管理专业相关的第二课堂种类不多,却实施的力度不够,内容也不丰富。

(四)酒店管理考核学生的标准和评价体系不完整

由于应用技术型本科酒店管理专业具有应用和实践的特征,酒店管理课程大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但是现今大部分的高等院校对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考核方式仍然是采用理论答卷的方式,并未制定出系统的科学的针对学生酒店管理实践能力的考核标准,难以评价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只是本末倒置的考核了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利于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实践的积极性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五)酒店管理专业教师缺乏实践能力

本科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不仅需要高学历的研究型教师,还需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的应用技术型教师。现今高校本科酒店管理专业任职的教师大多数是从学校刚毕业的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生,虽然他们储备了丰富的酒店管理知识,但是却缺乏酒店管理实践经验。而具备丰富的酒店管理经验的从业者能拥有硕士以上的高学历的教师更是少之又少。部分高校为了加强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会聘用知名酒店的经理来校兼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践老师,但是这种聘用模式变动性大,难以将这些兼职老师培养成酒店管理专职教师。根据我国教师评级评职称的相关政策,高校对教师职称评定的参考标准是学历和科研成果两方面,对教师的实践能力并未作出要求。因此,我国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的教师仍大多属于理论性教师,并未向应用技术型教师转型,酒店管理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弱。

(六)校企合作的深度不够

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人才的普遍模式有两种,第一是顶岗实习,即高校学生在完成教学实习和大部分的基础技术课程后,分配至与之专业对应的企业或工厂参与生产和实践;第二是工学交替,即交错安排高校学生课堂教学和上岗实习,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交替完成理论和实践知识学习的过程。现今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与企业的相互合作大多限于表层阶段,大部分仅仅停留于学生顶岗实习的阶段。相对于企业来说,顶岗实习只是为企业节约了人力成本和填补了空缺的职位,并没有为高校实习学生提供合理的实践机会;相对于高校来说,学校选择酒店只是形式化的完善培养方针,并没有与企业制定深入的合作目标和培养人才的实践方案。

三、应用技术性本科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调整建议

(一)加强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酒店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主要包含职业认知、从业心理、服务意识和职业道德等方面,职业素养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并不是一挥而就的。大多数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后都是从基层做起,因此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培养酒店专业学生的服务意识以及强调基层工作的重要性,避免学生就业时产生眼高手低的现象,对自己就业有个明确的方向和认知。与此同时,教师课堂授课时应重视对学生团队意识和坚强毅力的培养,便于学生参加酒店基层工作时能团结团队、服从团队、持之以恒做好本职工作。酒店服务质量最重要的因素是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和职业道德,酒店管理专业学生作为将来的酒店从业人员,需时刻培养自身的服务意识和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教师在课堂教授的过程中可用情景交际的教学方法,利用经典的知名的酒店案例进行情景演练和情景分析,使学生深入其境,并聘请知名的酒店管理专家进行有关职业素养的座谈,即对实践教学进行专业的引导。

(二)加强师资实践能力的培养

应用技术型本科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教师的质量紧密相连。提升师资实践能力可从两方面入手,其一,学校的制度;其二,教师提升实践能力的途径。高校应确保酒店管理专业教师具有进修学习的机会,并要求教师定期到指定到酒店企业进行培训和实践训练。学校应为酒店管理专业教师提供多样化的实践途径,拓宽教师实践能力的深度和广度。鉴于现今高校教师难以满足高学历和实践经验丰富两大条件,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应和亟需酒店管理人才的酒店企业加强沟通,有利于学校培养出与酒店需求相匹配的酒店管理人才。

(三)加强校企的深入合作

酒店企业不仅能为高校实习生提供实习的场所,还能完善应用技术型本科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培育方针、高校酒店管理工作的课程设置、酒店管理专业教材的编排等,此外还为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师提供了培训和实践的基地。因此,校园应以积极和真诚的态度输送其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至各大酒店企业实习,企业也应以热忱的精神为加强高校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服务意识劳心劳力。不断地加强校园和企业的相互深入合作,通过建立企业实践基地、聘请企业专家座谈指导等方式,了解酒店行业的内部结构、运行模式以及政策变化,以便更新我国应用技术型本科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培育方案。

(四)加强实践教学活动的规划

实践教学活动是计划、实施和评估三方面相互循环的过程,这三方面环环相扣,息息相关。实践教学活动的计划包含确定实践教学活动的内容、需达成的目标、活动步骤、活动企业的交流等。实践教学活动计划有利于企业以积极正确的态度加强对酒店管理专业实践学生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做好实践的心理准备和具备身心投入实践的意识。实践教学活动的实施需监督和熟知实践学生的每一步实践动向、实践状态,以便发现问题并累积实践经验,最终对实践教学活动作出科学合理的评估。

(五)改善酒店管理考核学生的标准和评价体系

由于酒店管理专业的应用和实践特征,按照传统的理论知识考核标准并不能完整的评定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酒店管理专业的考核标准和评价体系应根据其学习的专业课程类型灵活的改变。对于理论性知识较强的酒店管理课程可仍沿用传统的笔试考核方式,但是对于实践性较强的酒店管理课程则需理论结合实践进行评定。针对学生酒店管理实践能力,高校应制定出系统的科学的专业的考核标准,并设立相关的考核项目对学生进行实践考核。

四、总结

总而言之,我国应用技术型本科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仍存在很多的不足和需改进之处,我国各大高校应在实践中不断的积极探索,完善课程设置、师生的考核标准和评价体系,积累经验,勇于创新,培育与社会相匹配的应用技术型酒店管理专业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吴晓颖.新建本科院校酒店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钦州学院为例[J].市场论坛,2013,02:57-59.

[2]唐羽.应用型本科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J].中国商论,2015,34:190-192.

[3]晁小景,王庆生.应用型本科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问题与对策:基于酒店企业需求视角[J].教育现代化,2016,05:32-34.

酒店管理的专业知识篇4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中国经济越来越国际化,酒店行业也不例外,全球酒店市场经济一体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许多世界著名酒店都看好中国市场,都到中国来投资,进行资本渗透和扩张。中国酒店的品质、方法理念和管理模式,也随之改变,员工的职业素质及语言素质和企业的文化意识都需要进一步的提高。面对新形势下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国际环境的日益变化,如何使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英语教学质量及课程设置与从业人员所要求的国际化职业素质吻合;如何使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英语教学具有前瞻性和实用性,满足国际酒店品牌的工作能力要求和语言要求,与国际教育接轨;这些都是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酒店管理专业英语教学改革

正文:

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发展,各国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日益增多,作为国际通用语的英语越来越显示其重要性。英语已经成为各行各业都比不可少的语言工具,会用英语、能说英语、会写英语也是许多企业尤其是大型外资企业招聘人才的重要条件之一,这种新形势对大学英语教学无疑是一种挑战。现阶段我国英语教学普遍存在所花时间和代价与教学效果不相适应的问题,虽然在学校里开设了很多英语课程,学生也花了很多时间去背单词、做练习,但是最后教出来的学生还是只是会做阅读、单选,张口说英语时背过的单词都忘了,学生学会的只是应试教育的“哑巴英语”。学生的语言技能,并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语言是一种工具,是用来交流与沟通用的,而不单单是用来考试的。所以,进一步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听、说、写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能力已刻不容缓。

酒店管理专业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1.酒店管理专业英语教学现状

酒店管理专业作为一个特殊的行业,对英语教学有着自己特殊的要求。酒店英语课程不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纯学术研究型教学课程,它的学术独立性较差,是为另一个行业管理和服务的,对英语的应用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酒店管理英语教学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因为酒店管理专业本身具有实用性、效益性、社会职业性等特性,决定了专业英语教学应当具有自己相对完整的科学知识体系,形态范式,研究方法和概念范畴。酒店管理英语教学是以语饭店专业知识为基础,加上语言教学和技能教学,这三者相结合。首先通过市场调研了解本行业对人才的具体要求,根据本行业的形势变化而调整课程的设置、知识系统和内部结构,这需要有一个动态发展,不断持续的更新过程,最终目的是要通过专业教学使学习者得到的社会和本行业的承认,这样的教学才能算是具有实用性和前瞻性。

2.现阶段我国酒店管理专业英语教学发展的不足之处

与国外相比,中国本土的酒店行业发展起步较晚,发展水平、规模和速度一直以来都有很大的差距,服务的教学研究也相对落后、很有限制。专业人才制定与课程开发的研究和社会需求的指导性不足,英语教学结构设置单一,专业方面的酒店英语教材先进性和完善整合性不足。而且很少有全面介绍现代酒店行业的专业英语课程方面相结合的专著,酒店英语课程、教学方面的研究和论文十分少见。现代新兴发展起来的酒店类型和模式在相关的教科书也很少涉及到。国内本土酒店的经营水平和知名度远远达不到国际知名酒店的水准,还有相当大的差距,甚至有些酒店已经被国际大品牌合资、合并、吞吃。这些都充分说明我国酒店高级管理人才和酒店行业专业研究人才相当匮乏,我们应当重新审视自己的酒店英语教育,思考如何才能提高酒店管理专业英语教学质量,让我们跟上世界酒店发展水平,在日趋激烈的酒店行业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

3.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英语教学的特点

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要载体就是各种课程的设置和学习,根据专业培养目标设置各门课程之间的比例与时间分配。如果想真正实现专业培养目标,高校在专业建设中就不能只注重某一学科所涉及一门或几门课程的建设,必须注重合理的课程体系的建设,这样学生才能学到新技术、新知识、培养质量才能得以提高。而现阶段我们的酒店英语课程教学主题教育思想模糊,对其课程不够重视,没有了解酒店行业目前对我国旅游发展的重要性,这就导致课程类型设置笼统、单一,没有完整的架构课程组合结构。酒店英语教学重点放在了一些通用的程序性知识的学习上,也没有制定相应配套的饭店基础知识课程,教材在这方面少有涉及与关注,这就造成学生对现代国际酒店不了解,对本专业的酒店英语课程学习较为被动,兴趣不大,概念认识没有深度,模糊不清,更没有管理发展志向。所以也就很难培养出一流的国际专业酒店服务及管理人才。酒店管理类高级人才的缺乏将成为制约中国酒店业走向国际高水平发展的主要障碍。

4.酒店管理专业英语教材的不足

现有的酒店管理专业英语教材往往只偏重程序化的基础知识的介绍,缺乏现代国际酒店先进管理技术和方法等研究型主题。目前的几种关于酒店英语教学的教材书籍都是针对酒店服务性的程序性知识和酒店内部各部门的具体操作英语介绍较多;而对相关酒店系统性、细节性管理,饭店整体工作的陈述性知识等有深度的基础性、理论性知识内容介绍较少,研究性著作就更少了。国外酒店英语教材大多对客房的布置,各种工具、设施等都有形象生动的彩图介绍和认知,知识的系统性和先进性也要比国内的完善。酒店行业的发展变化与酒店英语课程的教学有极大的相互依存性,产业与教学、行业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我国现有的酒店管理专业英语教材形象的酒店教材内容严重不足,对目前世界知名酒店的环境、品牌、模式、历史、具体工作内容及他们的各种标准、要求等基本没有介绍和涉及;基本的陈述性、常识性知识缺乏,学生对世界著名酒店有哪些,缔造者是谁、历史渊源等都一无所知。而酒店工作环境和、标准流程、内容等变化发展,酒店经济、历史、企业文化等演变发展,都是从业者必须掌握的知识。现在国际知名品牌酒店数量多,规模庞大。国际先进的酒店发展和管理知识非常值得我国的酒店行业管理人士、专业研究人士、高等院校师生去研究、学习和分析、思考,然后创造我们国家自己的酒店品牌和优秀的服务、管理模式。

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与整体组合架构教学措施、学习方法

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目标应当摆脱模仿本科教育的盲目性,应当以实用内容学习为指导,注重培养实际应用能力。推动饭店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对策及具体课程整体组合架构与教学措施设计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加强对国际上先进的知名酒店的企业文化、价值理念、宗旨、目标的学习,打造本土酒店品牌,增强行业竞争力。有鲜明的个性、有文化品位和特色或有高质量品牌和高知名度的酒店将受到顾客的青睐。从客观上,行业竞争的加剧、消费需求的个性化和时代的进步都对员工素质有更高的要求,提出了与时俱进的要求。酒店管理文化发展的动力是它自身的核心价值观,对待员工、顾客以及社会的方式都受到酒店文化影响,而这些方式也是判断酒店经营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准。因此,要想提高教学的价值和质量,就需要从低层次着手,注重细节培养,再进入到高层次的动态发展状态,建立自己的企业文化。

(2)、加强对专业的细分教学,开设多种酒店英语专业选修课和必修课的新课程组合,建立酒店相关专业英语课程体系。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酒店行业的经营管理、顾客预订和日常服务等等都已朝着数字化、网络化发展,提高了饭店的管理控制和营销能力,对酒店的管理、经营模式产生深远、重大的影响。所以必须重视对酒店电子管理系统等一系列软件的学习,对专业的英语名称、词汇有所了解、加强对日常操作等英语表达的学习,学习国际先进酒店的管理技术和理念。加强专业管理与语言的联系,设立酒店服务英语与高级管理专业班,实现培养国际酒店高级管理人才的目标。

(3)、加强对本地民间传统文化、特产、习俗还有旅游景点等酒店行业的相关知识的实用英语翻译,加强英语表达的辅助教学。将酒店的服务规范、工作流程跨文化背景知识和英语交际能力融会贯通,了解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的文化、生活、礼节礼貌、饮食习惯等知识。培养学生的语言习惯和服务意识,树立全球化服务与管理理念和礼节礼貌服务规范的观念。加强研究现代酒店外语教学的实用性、多元化教学创新发展思路,摒弃单一的英语教学方法。

三、酒店英语教学的专业性分析

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专业教学区分越来越细化。现阶段对酒店行业最新发展等专业细分教学介绍还很少,世界酒店行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变化过程在酒店英语教学没有明确介绍。而目前国际酒店正积极地通过细分酒店经济定位、经营管理产品、文化发展等新理念,细分海外市场,对以往的经营理念积极加以改造,或者建立更新的能适应市场发展的先观念。酒店集团经营类型分类有许多不同的标准和不同的分类方法,例如按房间的结构和需求配置分为:老年/青年旅馆型、全套间型、延长停留型/公寓型、主题型酒店以及健身/健康俱乐部型、会议型、自助型等新型的住宿设施等:按各集团酒店主要的经营区位类型分为:商务、休闲度假、机场、汽车等类型,也可分为城市郊区或城市中心型等。这是目前世界知名品牌酒店的最新发展趋势。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对国外酒店行业发展变化给与重视并进行研究。

现代酒店管理专业英语岗位能力细化教学不够,知识结构不够先进合理,专业不够专业化,缺乏基础知识、专业管理知识的教学等等这些都是行业发展的瓶颈。酒店英语教学中对所介绍的部门和具体工作岗位内容不够细致、不全面。酒店行业工作中需要接触大量的物品或商品,如果没有实物或图片可以观赏认知学习,就会感到枯燥,比较粗浅,在这样的知识背景下培养的学生今后根本不能胜任具体工作,没有具体实际岗位工作能力。因为有些操作细则等实际上是很有讲究的,不是简单的靠语言能够描述清楚地,是很复杂和专业、具体的,例如中外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中西餐中的各种菜名的英语名称、酒的英语名称各式各样,种类繁多,有着非常复杂操作规程,而且还有丰富的文化、知识、营养内涵。因此需要分门别类的,一定程度的深入、细化的学习,这对以后实际工作操作是非常有用的。

四、结语

新形势下高职高专酒店管理英语教学改革,应当以合理继承、适当更新为原则,重视传统教学模式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机结合。加大信息化、网络化教材建设的力度。以传统纸质教材为基础,发展结构性配套的教学出版物,例如多种教学服务和多媒介教学资源等。信息化教材不但有纸质教材,还要有电子与网络出版物、音像制品有机结合的多媒体教材;不仅要有主教材,还应有辅助出版物。更新教学模式,改善硬件设备,加大教学投入。多媒体设备的更新、购置需要大笔资金,必须有教育领导部门的扶植和学校的重视。可利用分期到位的方法优化教学资源,加强学校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资源共享、设备公用。

调整教师知识结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高职院校一般都是两到三年学制,学生在校时间比较短,英语课时与普通本科教育相比要少很多。在短时间内要想培养出合格的人才,完成教学目标,就对老师的水平有更高的要求。公共英语教师需要具备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还需要拓宽知识结构和体系,酒店管理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也需要了解。教育部的培训机构可考虑对教师进行这方面的培训,提高教师的知识水平和范围。要想使高职酒店管理英语教育改革深入发展,就需要设立专项基金,并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作为一种岗位要求,鼓励教师从事相关教学研究,设置配套奖励与资助,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培育学校在酒店管理学科教学的科研队伍。

最后要巩固、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对外语自主学习兴趣和能力。为学生提供外语自主学习的环境和配套设备,可配有图书杂志、光盘、录音带、录像带等多媒体资料、建立学生可在线浏览教学内容的网络资源库和网络助学系统,老师可以通过网络知道学生学习和解答学生问题,方便老师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学校还可以配备由教师或经培训的高年级学生担任的指导员,指导学生选择学习材料、确定独立英语学习目标、评估学习效果等,帮助学生独立学习英语作为课内英语学习的补充。

参考文献

[1]RobertH.woodsph.p.,CHReJudyZ.KingmanaGementFoRQUaLitYintHeHoSpitaLitYinDUStY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1

[2]谷慧敏:世界著名饭店集团管理精要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

[3]鲍伯.里宾斯基,凯西.里宾斯基著.李正喜译.现代美国饭店经营与管理专业酒水【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

[4]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1.

[5]美国注册饭店高级培训师认证指导教程2002.(4).

酒店管理的专业知识篇5

[关键词]酒店管理职业能力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3)20-00109-02

酒店管理本科生实习是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在实习中学生表现出的职业能力和专业素养折射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潜力。尤其是近十年高校扩招促使就业市场日趋饱和,职业竞争日趋激烈,如何透过学生实习发现其职业能力存在的不足,实现优化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的目的;[1]如何结合酒店人才需求和学生自身素质,合理引导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成为酒店管理本科办学亟待解决的问题。课题组以江苏师范大学2008级、2009级酒店管理实习学生为研究对象,实习点包括苏州金鸡湖凯宾斯基大酒店、无锡希尔顿逸林酒店、南京水游城假日酒店、上海香格里拉酒店等80位实习生,运用参与式访谈、半结构式访谈等方法,深入了解实习生职业能力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分析缺失的职业能力,探讨酒店管理本科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路径。

一、实习生对酒店工作岗位的适应问题

(一)岗位专业技能滞后,对行业缺乏指导性

90%的学生认为高校传授的酒店知识与酒店实际需要技能存在脱节问题,教材上传授的知识部分陈旧,不能满足现代酒店发展的需要。根源在于酒店管理教材的滞后性和教师实践教学经验的不足,同时学生技能训练匮乏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反映出长期以来,在“大学本位”影响下的高等教育与酒店行业实际人才需求严重脱节,对酒店行业发展缺乏指导性。通过对酒店一线员工的调研结果也验证上述观点,例如酒店前台使用的是英文opeRa系统,而教学中仅介绍中文的操作系统,界面也相对简单。

(二)缺乏必备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心理调节技能

在酒店各实习岗位上,实习生与顾客、同事以及领导之间的协调、沟通能力表现出明显的不足,难以掌握主动性。在工作过程中,难免有对领导不满,遇到客人态度差甚至无理取闹,或是新老员工不平等待遇等问题,实习生经常会感到一些疲惫和厌倦。酒店实习中发现“顾客是上帝、团队合作意识”等服务理念与现实存在巨大差距,让初入酒店行业的实习生感到非常不适应。同时,也反映出实习生角色转换还不够彻底。

(三)技能实习过多,管理实习不足

鉴于酒店实践的门槛较低,且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实习生在岗位上普遍上手较快,能够胜任技能型的工作岗位。但是,酒店实习中严重缺乏管理和决策实践的土壤。被调查的80位实习生普遍认为酒店是以技能性实习为主,本科生与高职生,甚至与中专生的实习内容基本一致,体现不出本科学生的优势所在。酒店实习学生主要分布在酒店的西餐厅、大堂吧、宴会厅等部门,仅有很少一部分同学在行政楼层、前台、客房、健身房等部门任职。调查显示,学生仅需要一个月时间的学习即能够熟练掌握上述岗位的专业技能,并可以独立操作。前台是学习技能最多的岗位,三至四个月也可熟练掌握。90%的同学表示技能实习偏多,而针对酒店管理的实习严重缺乏。

(四)理论知识、综合素质较高,专业技能不足

在学校期间,学习饭店管理、餐饮管理、前厅与客房管理等课程,接受全方位的专业理论训练,掌握酒店的服务流程、部门、品牌等知识,酒店管理本科学生理论知识扎实、综合素质较高。与酒店管理大专、中专学生相比,本科学生最大的优势在于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快、英语水平较高。但是,酒店管理专科同学更注重实践,实训技能较强。在酒店实训方面,客房实训仅限于“做床”,餐饮仅限于“摆台”,导致在开始实习时本科学生在技能方面不如专科实习生,压力较大,产生苦恼与退却心理。酒店管理本科学生在接受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需要加强专业技能的训练,以尽快上岗,避免重复性体力劳动,争取较多时间用于酒店管理的实习。

二、实习生对酒店工作环境的适应问题

(一)实习生对酒店作息时间、轮休制度的不适应

参加酒店实习的同学刚刚从学校步入社会,高校的作息时间比较宽松,几乎所有的课程都安排在白天,严格按照国家的法定节假日调休放假,高年级课程也相对比较少,自由安排时间比较充足。酒店假期和工作时间与学校完全不同,法定节假日为酒店最繁忙的旺季,周末比平时要忙碌;作息时间也没有学校这么规律,正常吃饭时间要服务消费者,员工就餐时间一般安排在上午十点和下午四点,酒店要安排不同的班次,酒店员工一般会安排值夜班,实习生也不例外。实习生不适应酒店的作息时间,需要调整生物钟;就餐、作息时间基本被打乱。

(二)实习生不适应酒店的人际关系、规章制度

酒店是典型的企业,企业是社会的重要组成单元。社会的人际关系和学校不同,更多的是成人话题和调侃。实习生在工作和生活上对同事的调侃不知如何应对,对同事的话语比较在意,没有把自己和同事放在同一位置上,甚至把同事当做大人、把自己还当做小孩,认为同事和他们谈论少儿不宜的话题和调侃是种罪过。在酒店发生失窃事件时不能独善其身,尤其作为客房服务员的实习生面对客人丢失行李时,不知道该如何主动配合酒店、客人妥善处理。在工作中如翻台、擦拭玻璃杯子受到伤害时,如果酒店不予以妥善解决,实习生也不知如何维权。

三、酒店管理实习生职业能力培养路径

(一)加强在校期间的职业教育,促进酒店服务管理的职业化

酒店实习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从本质上说酒店管理就是一种实践教育。国内酒店管理专业实践基本采取校内实训、校外见习、酒店实习三者相结合的模式,由于课程设置、实训设施设备缺乏等原因,前厅、客房、餐饮等实践课程基本流于形式。为此,从一年级开始需要为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提供机会进行酒店服务实践,主要包括课程见习、校内实训、短期实习等,每学期结合课程设置进行合理安排实践、实习活动。随着年级的增加逐步延长实习实践的时间,以促进学生在理论学习、实习、实践、就业等环节上有一个平稳的衔接,实现实践教学系统化。提高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视程度,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各类科研项目,培养严谨的科研态度和敏锐的科研嗅觉,从理论与实践上奠定学生的职业准备。

(二)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提升酒店管理专业化水平

酒店管理具有“双专业”的性质,一是学科专业,二是管理专业。学科专业需要熟练的技能和操作层面的知识作为支撑,管理专业需要具备一定的战略眼光、具有全球化的开阔视野,进行管理决策。胜任高级管理的知识结构应具备四个方面,本体性知识(学科知识)、实践性知识、条件知识(管理决策知识)和文化知识。[3]调查结果显示,后两类知识的不足或缺失恰恰是导致实习生难以驾驭服务岗位的根本原因。实习生学科知识比较扎实,已经得到酒店的认可,关键在于条件知识和文化知识。条件知识是职业发展潜力的基础,是高层管理者必备的条件;文化知识是沟通协调理解的基础,是管理者组织、领导、控制的基础。[4]在专业教学的基础上,邀请酒店管理部门、旅游企业高级主管,参与修订酒店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承担部分专业课程。学院选拔一批青年教师到国际知名大学进行访学,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创建境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境外实习机会,推进酒店管理专业国际化水平。

(三)加强伦理道德和职业生涯教育,培养正确价值观和职业观

酒店员工职业化需要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以及具有进入高级管理岗位的职业理想。作为职业酒店人,感情纽带、社会关怀、道德、情感等比专业知识和技术更加重要。[5]例如如何与上级、下级、同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与顾客建立良好的关系等。学生如果对酒店服务和管理没有工作热情,对酒店职业没有深刻理性认识,即使迫于生计选择从事酒店职业,也很难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上取得较大发展。此外,培养学生对酒店职业终身发展负责任的理念至关重要,首先,要探索酒店管理的真谛,而不流于形式,不将其作为获得权利的手段;其次,要有真诚的服务态度,提升服务质量。因此,要培养酒店管理学生的服务意识、管理理念,把酒店服务与管理工作当成一种事业和崇高的理想去追求。

[参考文献]

[1]潘少兵,周葆华,刘峰.高校师范毕业生职业能力培养模式探讨――以安庆师范学院实习支教为案例[J].高等农业教育,2009,(6).

[2]金高军,杨保建.我国酒店企业战略管理范式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12).

[3]余继宏.浅析我国酒店职业经理人的培养策略[J].科技信息,2012,(11).

酒店管理的专业知识篇6

模块一  酒店管理专业介绍

[教学目的与要求]把握酒店管理专业培养方案的目标要求,课程设置与选课规则。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与要求、课程设置与就业前景。

难点: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与要求、课程设置。

[授  课 方 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与要求

第二节 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设置

第三节 酒店管理专业就业前景 

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本科)

一、培养目标

(一)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掌握现代酒店管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具有创新精神、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

(二)毕业生能在国内外酒店管理公司、连锁酒店集团、高星级酒店、各类特色住宿机构、高端餐饮企业、综合性酒庄、酒店管理教育培训机构等相关部门,从事酒店管理、策划、营销、侍酒服务与管理、葡萄酒文化推广与职业培训等方面的工作。

二、培养要求

(一)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基本的管理学、经济学知识,掌握现代酒店经营、管理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接受现代星级酒店服务与管理标准化职业素养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管理理论知识和酒店经营管理的基本能力。

(二)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1.掌握工商管理类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现代酒店各经营与管理岗位的基本技能(包括专业侍酒技能);

3.具备国际化酒店服务与管理标准化职业素养;

4.熟悉国家旅游、酒店管理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酒店管理及其他现代服务管理理念的发展趋势;

6.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创新性思维能力;

7.具备较高的外语水平,拥有较好的国际交流能力;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基本技能;

8.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

9.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信息获取以及分析和解决酒店管理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10.具有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锻炼标准,心理健康。

(三)开设课程与培养要求的对应关系矩阵。(见附件)

三、课程设置

(一)主干学科:管理学、经济学

(二)核心课程及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核心课程:管理学、经济学基础、旅游学概论(双语)、酒店管理概论、现代服务业管理、酒店人力资源管理、酒店财务管理、酒店市场营销、酒店商务英语等。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认识实习、专业实训、社会调研、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科研和论文写作(含毕业论文、科研实践等)

(三)各环节学时学分比例:

课程类别代码

课程类别

学分数(个)

占总学分比例(%)

计划学时(个)

01

通识必修课

37.5

23.4

732

02

通识选修课

6.0

3.8

96

03

专业基础课

39.5

24.7

632

04

专业任选课

35

21.9

560

05

集中实践课程

42

26.2

42周

毕业总学分(合计)

160

100

2020+42周

四、修读要求

(一):修业年限与授予学位:基本学制4年,弹性学制3-8年。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二)毕业标准与要求:修满本专业学分,达到本专业培养要求。

五、指导性教学计划进程安排

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计划(四年标准学程)

课程

类别

课程

编码

课程名称

学时分配

各学期计划学分安排

实践实

16

16周

16周

16周

16周

16周

16周

16周

教育

必修课

580100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0

1

48

24

24

2.0

580100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1.5

2

32

16

16

1.5

580100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5

3

48

32

16

2.5

580100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4.5

4

96

48

48

4.5

5801005

形势与政策

1.0

6

16

16

1.0

5401001

*大学英语1

3.5

1

56

56

3.5

5401002

*大学英语2

3.5

2

56

56

3.5

5401003

*大学英语3

3.5

3

56

56

3.5

5401004

*大学英语4

3.5

4

56

56

3.5

6001001

*大学体育1

1.0

1

32

32

1.0

6001002

*大学体育2

1.0

2

32

32

1.0

6001003

*大学体育3

1.0

3

32

32

1.0

6001004

*大学体育4

1.0

4

32

32

1.0

5201001

*信息技术应用基础

2.5

1

48

24

24

2.5

5401005

大学语文

1.5

2

24

24

1.5

2201001

军事理论

2.0

3

36

36

2.0

6201001

职业生涯指导与创业基础

2.0

4

32

32

2.0

通识教育必修课程学分小计

37.5

732

476

232

24

9.0

7.5

9.0

11.0

1.0

通选课

全校性通选课最低学分要求

6.0

专业

基础课

必修课

5702016

专业导论(酒店管理)

0.5

1

8

8

0.5

5902007

*高等数学C(一)

5.0

1

80

80

5.0

5702017

*管理学

3.0

1

48

48

3.0

5902008

*高等数学C(二)

3.0

2

48

48

3.0

5902002

*线性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

3.0

2

48

48

3.0

5702018

*经济学基础

3.0

2

48

48

3.0

5702019

*旅游学概论

3.0

2

48

48

3.0

5702020

*酒店管理概论

2.0

2

32

32

2.0

5902010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3.0

3

48

48

3.0

5702021

*基础会计

2.0

3

32

32

2.0

5702022

*酒店市场营销

2.0

3

32

32

2.0

5702023

*旅游政策与法规

2.0

3

32

32

2.0

5702024

*统计学原理

2.0

4

32

32

2.0

5702025

*现代服务业管理

2.0

4

32

32

2.0

5702026

*酒店人力资源管理

2.0

5

32

32

2.0

5702027

*酒店财务管理

2.0

6

32

32

2.0

专业基础课学分小计

39.5

632

632

8.5

14.0

7.0

4.0

4.0

2.0

专业任选课

任选课

5704038

酒店商务礼仪

2.0

1

40

24

16

2.0

5704039

*酒店餐饮管理

2.0

3

40

24

16

2.0

5704040

*旅游心理学

3.0

4

48

48

3.0

5704041

葡萄酒文化概论

2.0

4

32

32

2.0

5704042

*旅游经济学

2.5

5

48

32

16

2.5

5704043

*酒店前厅与客房管理

2.0

5

40

24

16

2.0

5704020

葡萄酒品尝

2.0

5

48

16

32

2.0

5704044

*酒店商务英语

2.0

5

32

32

2.0

5704045

中西文化比较

2.0

5

32

32

2.0

5704046

酒店应用文写作

2.0

5

32

32

2.0

5704047

国际商务

2.0

5

32

32

2.0

5704048

酒店调研与业务数据分析

2.0

5

48

16

32

2.0

5704049

特色酒店经营与管理

2.0

5

32

32

2.0

5704050

*酒店项目管理

2.0

5

32

32

2.0

5704051

经济型酒店经营与管理

2.0

5

32

32

2.0

5704052

*侍酒师服务与管理

2.0

6

48

16

32

2.0

5704053

酒店研究方法

2.0

6

32

32

2.0

5702054

*酒店电子商务

2.5

6

48

32

16

2.0

5704055

酒店管理前沿

2.0

6

32

32

2.0

5704056

*酒店品牌建设与管理

2.0

6

32

32

2.0

5704057

国际酒店发展与管理

2.0

6

32

32

2.0

5704058

*葡萄酒实用英语

2.0

6

32

32

2.0

5704059

酒店新媒体营销

2.0

6

32

32

2.0

5704060

*酒店战略管理

2.0

6

32

32

2.0

5704061

经贸论文写作

1.0

6

16

16

1.0

5704062

商业模式创新

2.0

6

32

32

2.0

专业任选课最低学分要求

35.0

最低毕业学分

160

创新学分

不超过5学分

注:通选课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通识教育选修课(必选),采用专题讲座方式,共12个专题讲座。

六、课程介绍及修读指导建议

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以工商管理相关课程为基础课程,以酒店管理和旅游管理的理论和实践课程为核心课程,并增加了相应行业专业实践环节。学生按照本培养方案进行学习与实践,将具备经济学、工商管理学和旅游学、酒店市场营销、酒店战略管理、葡萄酒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以及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课程修读要注重先修课程与后修课程的逻辑关系。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济学基础、管理学、基础会计是管理类学科的基础课程。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以旅游学概论、旅游学原理与方法、酒店管理概论为专业基础课程,酒店市场营销、酒店财务管理、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核心课程,并增加了相应在酒店以及旅游企业顶岗实习等实践内容。旅游学概论的基础作用明显,形成了旅游学概论-酒店管理概论-现代服务业管理-酒店战略管理-酒店电子商务;旅游学概论-酒店管理概论-葡萄酒文化概论-经济型酒店经营与管理-侍酒师服务与管理等课程修读路径。

附表:集中进行的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

课程编号

名  称

学分

周数

学期

备注

2205001

军训

2.0

2

1

5705001

认识实习

1.0

1

2

5705007

专业实训

2.0

2

3

5705003

社会调研

2.0

2

4

5705008

专业实习

19.0

19

7

5705005

毕业实习

8.0

8

8

5705006

毕业论文

8.0

8

8

合   计

42

本专业课程中包含的实践教学共432课时

本专业实践学分占总学分比例为34.7%

七、集中进行的实践教学环节安排与要求

1.军训:第一学期2周。学生进校后在军事教官指导下进行2周的军事训练。

2.认识实习:第二学期1周,学生在专业教师指导下,通过认识实习,增加对所学专业的认识,为下一步的专业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3.专业实训:第三学期2周,联系校内外实训基地,训练学生前厅客房、餐饮服务技能和酒店经营管理技能,让同学们在复杂的现实环境中充分体验酒店经营管理的全部流程,熟悉和了解酒店运营的日常工作。

4.社会调研:第四学期2周,第四学期,为期2周。学生根据专业学习的需要,选择相关部门或企业进行针对性的社会调研,撰写社会调研报告并进行调研汇报。调研内容应为部门或企业的实际工作流程和用人需求,或者专业能力提升所需的各类资料。通过社会调研和各类资料的积累,为学生就业和能力提升进行充分准备,明确在校学习期间的方向和动力源。

5.专业实习:第七学期,为期19周。集中组织学生赴酒店与餐饮企业一线岗位进行顶岗实习,完成实习日志和实习报告。部分考研学生可以施行学分置换,考研课程一共四门,分别以5、5、5、4学分,共计19学分来进行置换。

6.毕业实习:第八学期8周,计8学分。学生根据所学专业选择酒店相关部门进行实习,将所学专业理论与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实习结束后,学生需提交毕业实习鉴定和毕业实习报告。

7.毕业论文(设计):第八学期8周,计8学分。学生结合毕业实习,综合运用专业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科学方法,通过社会调研、查阅相关资料和文献,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

附件:

培养标准能力实现矩阵

能力

实现课程

1.具备优秀的人文修养、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关和本专业基础的理论与技能体系

 

1.1具有从事本专业优秀的人文修养、法律意识、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

1.1.1优秀道德修养和健全的法律意识学习与建立

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校内外公益实践活动

1.1.2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学习与建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

1.1.3具备健康的身体素质、积极主动态度和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大学体育(1-4)、专业实践课程、校内外专业实习实践

1.2掌握一门外语,具备现代信息技术和应用文写作能力

1.2.1基本的英语阅读、沟通和写作能力等

大学英语(1-4)、酒店商务英语、葡萄酒实用英语

1.2.2具备现代信息技术运用能力

信息技术应用基础

1.2.3应用文写作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大学语文;酒店应用文写作;经贸论文写作

2.具备工商管理、经济学和酒店管理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2.1掌握工商管理、经济学等学科的基础知识

2.1.1掌握必要的工具性知识及应用能力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基础会计

2.1.2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国际贸易基础知识与技能

管理学、经济学基础、统计学原理

2.2具备酒店管理学科的基础知识与技能

2.2.1掌握酒店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葡萄酒文化知识

旅游学概论、酒店管理概论、酒店服务心理学、酒店市场营销、酒店电子商务、葡萄酒文化概论

2.2.2熟悉我国关于酒店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酒店政策与法规

2.2.3了解国内外酒店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趋势

现代服务业管理、经济型酒店经营与管理、特色酒店经营与管理、酒店管理前沿

3.具备酒店管理专业核心知识与素养

3.1具备市场营销核心知识与素能

3.1.1掌握酒店业务流程,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应用写作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能力

酒店人力资源管理、酒店财务管理、酒店应用文写作、酒店项目管理、商业模式创新

3.1.2掌握酒店各部门运营状况,具有餐饮部、客房部等部门的经营与管理的基本能力

经济型酒店经营与管理、特色酒店经营与管理、侍酒师服务与管理

3.1.3掌握国内外酒店经营与管理的知识,具有运用酒店管理理论比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现代服务业管理、酒店战略管理

3.2具备酒店管理专业基本从业技能3.2.1具有良好的外语水平、国际交流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

,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具备一定的葡萄酒品尝技能和专业侍酒技能

英语四、六级证书;计算机二级证书;导游资格证、国家三级品酒师职业资格证、侍酒师证书

3.2.2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及自主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

各类课程及实践教学环节

4.具有团队协作和人际交往的能力

4.1团队精神

4.1.1培养密切合作的团队精神。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企业实践、学生社团活动、团体项目竞赛等

4.1.2具备组织协调和领导能力。

4.1.3善于管理分工和协作,共同完成目标。

4.2交流与沟通

4.2.1具备交流与沟通的意识和能力。

参加省级以上竞赛、挑战杯、计算机基本技能课程、大学生创业计划、实习或其他实践环节答辩等课程或活动

4.2.2具备运用写作、图表、电子和多媒体进行交流的能力。

4.2.3善于口头表达,能够组织报告和会议进行交流。

4.3外语交流

4.3.1能够运用英语进行交流。

大学英语、酒店商务英语、葡萄酒实用英语、酒店实习实践交流活动

4.3.2具备参加酒店行业沟通交流、洽谈合作等方面的初步能力。

4.3.3熟练运用英语查阅相关文献。

5.具备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社会、企业责任感

5.1毕业生的社会责任

5.1.1毕业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发展的全球观,能够正确认识现时的焦点,具备正确的价值观。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军事训练、校内外公益活动

 

 

酒店政策与法规、旅游学概论、酒店管理概论、社会调研

5.1.2正确的了解我国酒店行业的发展历史和文化传承,并树立为我国酒店行业健康发展而努力奋斗的使命感。

5.2毕业生的企业责任

5.2.1认识不同的类型酒店的企业文化,并参与酒店企业文化的建设

专业实训、专业实习、毕业实习

5.2.2为实现酒店企业的战略决策、目标和计划而努力

5.3毕业生在具体工作中的作用与责任

5.3.1明确酒店管理工作目标、质量要求和组织结构,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工作目标实现。

酒店管理概论、酒店人力资源管理

5.3.2工作过程中的控制和管理。

专业实训、专业实习

模块二    酒店业发展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与把握国内外酒店业发展状况与未来发展趋势。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国内外酒店业发展状况与未来发展趋势。               

难点:国内外酒店业发展状况与未来发展趋势。

[授 课 方 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世界酒店业发展状况和未来趋势 

第二节 我国酒店业发展状况和未来趋势

授课思路:

第一节:从世界酒店业的起源以及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总结出每个发展阶段的

特色,四个阶段,结合时代特征与相关资料与数据,为其展示世界酒店业的发展趋势。

第二节:从中国酒店业的起源与各个发展阶段入手,结合一些中国酒店业的典型酒店进行展开讲解,对比中国酒店业与世界酒店业的发展的异同点,结合现状预测中国酒店业未来发展趋势。

模块三      酒店基础知识

[教学目的与要求]识记酒店相关的定义、分类与酒店产品特征,把握酒店服务人员组织机构

与工作人员素质要求,了解我国现行星级评定的内容与细则。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酒店的定义、酒店产品特征。

难点:酒店的分类。

[授 课 方 法]以课堂讲授为主,通过布置适当的课外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酒店的定义、分类与酒店产品特征

第二节 酒店服务与工作人员素质要求

第三节 我国星级评定的内容与细则        

授课思路:

第一节:

模块四    世界著名酒店管理集团&商务型、经济型酒店介绍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世界著名酒店管理集团的品牌与企业文化,能够明确商务型、经济型

酒店的定位、特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世界著名酒店管理集团介绍。              

难点:商务型、经济型酒店的定位、特性。

[授 课 方 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酒店管理的专业知识篇7

一、高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职业素养存在的问题

(一)职业道德欠缺

职业道德主要体现为职业精神和职业情感。职业精神是指一个人对职业的态度和价值的取向,其外在表现形式是一个人的行为、习惯和对待职业的理解。职业情感贯穿于工作的始终,它可以从实际效果或业绩中得到检验。部分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职业理想模糊,从事酒店工作的使命感、职业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意识不强,职业道德水准有待提高。本文以对某高校的46名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访谈调查为例.有的学生过于偏重个人前途、待遇,事业心和奉献精神欠缺。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对职业精神认识模糊,在职业情感和奉献精神方面的问题很严重。

(二)服务意识薄弱

由于对服务业缺乏足够的认识,导致酒店管理专业存在一定偏见,认为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就应该从事管理工作,不理解酒店工作由基层到高层循序渐进的发展规律。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在择业时可能出现好高骛远、心态不端正、心理落差大,服务角色转变慢等情况,这将很难适应一线工作,服务意识更无从谈起。在职业素养的研究中发现,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服务意识薄弱是一个普遍的问题,这种现象导致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缺乏工作责任感和忠诚度。在对客服务中,不能摆正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难以尽心尽力地为客人服务,对高水平的消费产生不平衡心理,进入职业角色的过渡期长。

二、职业素养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高校培养的酒店人才与酒店需求出现错位

酒店管理专业人才良好职业素养的形成,是在高校的教与学过程中形成的,因此,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职业素养出现问题,与高校这个环节是分不开的。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在校期间没有受到浓厚的职业素养培养的熏陶,在教学过程中,高校对于职业素养培养这一薄弱环节,没有做到潜移默化、一点点地渗透到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中,使他们拥有提高职业素养的意识,为酒店管理专业人才提供积极的、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高校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现象,与酒店业没有形成统一的节奏和找到最佳的结合点,以培养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高校培养的专业人才与酒店需求的专业人才出现“供需错位”的现象。

(二)酒店疏于培训职业素养

酒店这一方没有重视高校酒店管理人才的职业素养培养,更多的企业认为能力才是最重要的,以业绩来衡量管理人才的能力。酒店业没有重视,职业素养的意识就会慢慢淡化,会形成一种误区,他们会认为职业素养在和工作能力、业绩水平比较起来,没有那么重要。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氛围会造就成功的管理人才,一个成功的酒店管理人员是魅力型的领导,魅力型领导就是他的人格魅力,职业素养是提升人格魅力非常重要的因素。酒店业对于高校毕业的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是有职业素养要求的,但在进入正式的工作阶段之前没有着重培养,在以后的工作阶段中专门培训职业素养的课程也很少。

(三)酒店管理专业人才自身要求不高,满足现状

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自我职业素养的提高是最有效的一个环节。职业素养存在问题,从内因说,是由于在学习和生活中没有严格的要求自己,潜意识里不注重职业素养,而是把学习文化知识放在第一位,认为只要学习成绩好,其他方面也是优秀的,这样的想法是片面的。同时,自己对职业素养的关注不够,容易满足现状,认为自身具备的职业素养良好。其实不然,更有甚者,连酒店管理专业的职业素养是什么都不知道。学生的知识文化水平和职业素养的外在表现不成正比,在酒店业看来就会造成误区,会认为即使高校毕业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其职业素养也是一般。

三、高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职业素养的培养

(一)高校提升专业人才职业素养的措施

1.指导设计职业生涯规划,培养学生的职业理想大学期间,酒店管理专业学生首先应进行客观的自我评估,明确自己的个性特征(包括性格、气质和能力),以及个性倾向(包括动机、需要、兴趣、价值观等);然后进行自我定位,确定职业目标;最后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参加有益的社会实践,以便更好地实现职业生涯的设计目标。高校应针对各年级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式,帮助酒店管理专业人才构建合理的职业目标和规划,并积极地为他们创造学习环境和实践机会,培养他们从事酒店服务和管理工作的基本专业能力和职业修养,使他们初步完成向职业过程的转化。这一过程应贯穿于整个大学学习阶段,也是学校开展职业素养教育与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的有效模式。2.将企业文化引进学校,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将酒店文化多渠道、多途径地引入高校,营造良好的培养环境,潜移默化地促进酒店管理专业人才职业素养的提升。高校可邀请酒店精英或专业人士走进校园,分享成长心得、宣传酒店文化。通过与成功人士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和探讨,把行业要求与职业素养教育紧密结合;从而促使学生自觉提高个人修养,强化职业意识。学校也可以根据合作企业的实际情况,开设类似该酒店新员工培训的课程或讲座,如酒店历史及愿景、员工手册、酒店礼仪、基本服务技能等,这里面很多内容都涉及员工忠诚度、责任感、团队精神等培养,让学生与酒店文化无缝对接。3.建构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体系,提升专业技能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对以后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高校应推行“理论学习—实践操作—理论升华”的“三明治”式的教育模式。理论学习的重要性体现于,在实践中进行对比和总结,继而升华理论知识,以便更好地指导实践。这样才能真正地让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从学习和实践的相互交融中不断收获和提升。

(二)酒店提升专业人才职业素养的措施

1.重视学生培训,发挥学生价值酒店要重视对学生的培训,尤其是顶岗实习过程中的在职培训,力求做到持续、系统和规范。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本职工作的兴趣,树立职业忠诚度。由于学生在酒店的身份特殊,往往比较容易对酒店做出客观和准确的评价。酒店相关部门应定期召开座谈会,交流实习心得。一方面了解学生在部门实习的情况,掌握学生表现;另一方面鼓励学生给酒店找问题,对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建议积极落实和改进,并给予一定表扬。同时,酒店也能从学生中发现人才,为以后培养为正式员工创造条件。随着顶岗实习的深入开展,酒店应根据实习时间的长短定期轮岗,增加学生的实习环节;实习学生应随着工作熟练程度的提高,逐步增加劳动报酬。2.职务见习制,储备管理人才酒店通过实习期的磨合与观察,可择优选拔并着重培养一批优秀的实习生,为酒店储备人才,延续梯队。酒店应为他们做出职业生涯规划,实行轮岗制和职务见习制,为其提供发展空间。这不仅可以锻炼高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管理能力,提高职业素养,也可以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增强他们毕业后留下工作的信心。3.积极配合学校完成顶岗实习首先,酒店应该将实习生看成酒店的“学生员工”。“学生员工”与“实习生”并非只是称谓的不同,两者在意义和内涵上有本质区别。“学生员工”赋予实习学生两重身份:一是酒店的员工,其享有与酒店正式员工一样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并能得到培养、锻炼、发展和提高;二是学生,是具有学生身份的员工。要让实习的学生真正将自己看作酒店的一分子,激发其对酒店工作的热爱和责任心,就应该将他们当作酒店的一员,给予他们和正式员工一样的待遇,包括工资、福利、住宿、培训等。其次,根据学生的个性和特点安排合适的实习岗位。在分配工作时,应对其进行综合考察分析,岗位的安排不是“一刀切”,也不是哪里缺人就将实习生安排到哪里。调动工作积极性的岗位分配,不仅可以使实习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能够愉快地接受,还可以使他们的优势在工作岗位上得到了充分发挥,达到人力资源管理的最佳效果。另外,实习期间安排部门内部轮岗,并根据其表现适当给予优秀者晋升基层管理者的机会,以更好地调动实习的积极性,使实习生真正感受到被认同、被尊重、被重视,对酒店的忠诚感也由然而生。

(三)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自我提升

酒店管理的专业知识篇8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5)19―0034―02

随着甘肃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各类酒店都呈现出专业人才紧缺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一社会问题,许多高等院校都设置了酒店管理专业。但由于学校实践培养模式设置不合理等原因,导致培养的学生专业知识水准和实践能力都不符合酒店需要,致使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率低。要想培养出适应现代酒店服务、经营、管理所需要的高级复合型应用人才,就必须突出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性特点,创新实践培养模式,只有这样,才能符合市场需求。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甘肃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模式所存在的问题

1.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脱离酒店实际需求。高校将酒店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高层次管理人员,这与目前的行业实际需求严重脱节。由于目标定位过高,给学生带来不良心理导向,导致大部分毕业生错误地认为自己学习的是管理专业,不愿意从基层工作做起。如在基层岗位实习,学生会因为巨大的心理落差,在实习结束后选择离开酒店行业。因此,在学校酒店管理人才培养过程中,就应该将目标定位在基层管理,教导学生从基层工作做起,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优异表现的初级管理人员,为学生未来的酒店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2.实践模式偏理论教学,实训比重较小。酒店管理作为一门实践应用性学科,需要培养综合实践能力。而甘肃现行的专业实践模式基本是对传统高等教育模式的继承和延续,在性质上更趋向于理论模式,不利于培养酒店业所需的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不能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造成酒店企业需要的人才与高校培养的学生之间的对接程度相差较远,同时也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和教育成本的增加。

3.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技能知识的更新跟不上现代酒店行业的发展。目前高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践模式,使得教师和学生缺乏实践操作技能、职业知识素养等方面知识的更新。随着酒店顾客的要求在不断提升,导致学生在专业实践技能与酒店所需上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学生到了酒店,明显不了解酒店的工作岗位职能,无法直接进入工作,这就决定了专业实践培养模式不能脱离社会实际要求。

4.“校企结合”未建立深层次合作机制。“校企合作”制度的初衷是让学生通过在企业的顶岗和轮岗实习,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系统地了解和熟悉酒店运营,通过实践验证在课堂上所学理论知识,目的是提高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运用的能力。但是目前校企的合作仅停留在较低层面,学校只负责把学生送去酒店实习,但在酒店实习过程中,大多数学校都是将学生托管于酒店方,对学生缺乏必要的指导和管理。而酒店方招实习生多数是为解决基层员工缺乏问题,很少为学生设置轮岗和管理岗位实习,使学生无法有效提高专业素质技能,致使许多毕业生不愿意去酒店就业。

二、甘肃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模式创新对策

1.结合酒店专业特色,明确人才培养目标。高校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随着社会的发展,各领域的工作要求越来越高,为满足这一市场需求,甘肃高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就需要扩大外延,结合酒店专业特色,明确培养酒店服务型复合人才,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导向,保证学生熟练掌握酒店行业各类岗位所需要的专业理论,使其具有合理的知识架构、业务创造能力和应变能力,还要培养学生较强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职业技术素质,与酒店所需求的人才目标相一致,使其在进入酒店工作环境中可以快速适应酒店工作。

2.改革教学课程体系,适应酒店发展需求。高校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应满足酒店发展需求,设置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是学校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关键,不同课程体系的设置,对学生离校后能否具备直接上岗能力和职业后续发展的能力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在课程设置上除了要教授学生经典理论方法,更要与时俱进,开设符合酒店发展需求的前沿实践类课程。根据酒店中所设置的工作岗位、工作任务、工作流程来进行课程设置,科学、有效地将教学环境和企业工作情景结合在一起,建立以培养学生职业素质、操作技能、专业知识为一体的课程体系,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增强学生的职业技能。

3.加强实训课程,树立学生服务意识。酒店管理专业具有明确的行业指向性,是实践应用性非常强的专业,学校应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根据自己的区域环境、软硬件设施、生源情况等条件,启用新型教学模式,正确引导学生的职业意识,为酒店行业提供有管理和技术潜力的专业人才。增加实操演练、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不同的教学方式所需要的实训设备,能够让学生通过真实环境模拟操作掌握工作岗位技能要求,有利于学生整体实践素质的提高。在学生课程中加入相关服务课程,能增强学生的职业服务意识,为酒店实习服务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4.加强校企深层合作机制。学校应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与更多的酒店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并签订建设校外实习基地相关协议,在与酒店的合作中实现共同发展,相互制约,这样才能稳定实践教学基地。学校可以实行“定向式”人才培养模式,为酒店培养专项人才。在校企合作过程中,酒店应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顶岗实习平台和轮岗培训机会,让学生可以通过在酒店实习过程中真实感受酒店的工作环境,了解酒店岗位工作要求,学习酒店运行机制,学到书本以外的实践工作方法,使学生通过实习提升自身的能力,学习相关管理经验,进而热爱酒店行业。

酒店管理的专业知识篇9

[关键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tU-4

一、培养目标

培养思想政治素质良好、职业道德高尚、酒店管理基础知识和职业技能较高、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学生。教学过程中以酒店服务与管理所涵盖的基本知识为出发点,以前厅、餐饮、客房的优质服务能力和一线管理能力的培养为重点,以酒店管理职业素质为核心,成为酒店与餐饮企业高素质高技能型酒店管理职业人才。

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以“校企共育”为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以道德养成教育为主线,以专业理论为基础,以职业能力为重点,搭建基础教育、职业发展、道德养成三个平台。基础教育平台目的是打牢在校生理论知识基础。职业发展平台以校企合作为运行原则,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夯实学生的职业发展根基。道德养成平台促进学生职业道德和价值观念的总体提升,为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牢思想道德基础。

三、课程体系设计思路

课程设置以行业工作岗位所需知识能力来定,课程内容由行业专家来定,授课团队由教师与技师共同组成。培养形式注重工学结合,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培养能够从事酒店接待服务工作和管理工作,适应酒店国际化发展的综合性、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

四、职业岗位核心能力分析

本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主要是餐饮企业,星级饭店及涉外酒店等。主要从事酒店前厅、客房、餐饮等部门服务与管理方面工作。面临的工作岗位主要有:服务员、领班、收银员、点菜师、企业营销人员、业务主管、职业经理人。这些岗位要求学生具备语言表达、应用文写作和人际交往的沟通知识;具备计算机应用知识;具备外语应用知识;具备酒店前厅、客房、餐饮管理与服务和调酒及茶艺、食品营养卫生等知识。能够灵活的运用酒店管理基础知识、酒店礼仪知识,具有酒店前厅、客房、餐饮服务与管理能力,有能力控制和解决酒店服务质量问题。

五、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以及核心课程

针对以上分析,提出了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以及核心课程,并对核心课程进行了描述,具体课程情况见下表:

参考文献:

吴琦.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软件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软件导刊,2013(11)

[1]陈健.高职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1(05)

[2]姜大源.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系统化设计――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解读[J].中国高教研究,2009(04)

[3]赵志群.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与学习任务设计[J].职教论坛,2008(12)

酒店管理的专业知识篇10

(信阳农林学院,河南信阳464000)

摘要:近些年,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服务行业之间的竞争正日益加剧.服务行业已步入了顾客选择企业和品牌的时代,消费者对高品质服务的需求,逐渐成为酒店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占得一席之地的关键,随着规模的壮大,我们要以服务为导向,认真对待消费者的需求,运用专业的酒店管理知识对人才的培养进行优化培训.

关键词:酒店管理;服务质量;服务导向;以人为本;竞争环境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4-0241-02

酒店的功能是服务,作为服务行业服务人员要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服务意识与专业的服务技能.因此高校培养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方式方法都需要符合现代化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重点需要提高管理人才的服务意识.

1以服务为导向的酒店管理模式

酒店提供的服务是一种无形的服务,在酒店行业激烈竞争的今天,酒店的服务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也涉及各方各面,但这些都与服务质量息息相关.优质的服务关系到酒店的经济利益,不仅可以维持现有顾客量还可以开辟更多的潜在的客源.

1.1完善健全的规章制度

严谨的规章制度是顾客认可和感受服务质量的依据,是饭店服务质量管理的核心,也是为了保障酒店良好运营,给客人提供优质的服务的保证.在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的同时,要在制度中显示出对员工的合理奖惩计划和对服务管理的要求,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酒店的效益.

1.2引入现代化酒店管理技术与设备

现代化的设备能让顾客感受到酒店卓越的服务技能,这也是保障酒店良好运营和提供给个人优质服务的客观条件.因此要全力给顾客创造一个温馨舒适的环境,使顾客享受到家的感觉.

1.3提高员工的服务技能

熟练的服务技能能够给顾客留下完美的第一印象,在满足顾客服务要求的同时可以提高劳动效率.通过对员工形象以及技能的培训,在对顾客服务技巧方面达到理想要求,以符合酒店形象的标准,满足顾客的期望.

2增强服务意识,调整课程设置

在对学生进行培养时,学校需要培养适应社会的高素质人才,可以结合自身所学的专业知识开拓自己的潜能,为社会奉献.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市场的需求也越来越细化,经济的发展导致社会需要一些“专业人才”.而现在许多高校都根据社会的需求进一步完善了教育目标,使得专业的归属有了明确的要求,教育方法也得到了许多从事服务行业人士的认可.

酒店属于服务行业,最注重的就是服务理念和服务意识,而这些都需要专业人才对酒店管理专业课程的学习.因此课程设置是教学计划的核心内容,我们在对课程体系设置中要考虑到学生自身的情况、明确酒店的服务理念,在对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中的服务管理和酒店管理以及餐饮管理等专业课程作为专业必修课进行系统的培训.而对酒店的规划与设计和社交礼仪以及中外饮食文化作为选修课可以增强学生的见识,从而加强学生的服务意识,分层次的引导学生学习专业知识,为深入学习和进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校在对学生进行学习管理规划的时候需要对课程教育体系进行严格的模块管理——包括公共课的选择和专业课以及拓展专业课、综合运用课等模块.在学生进入高校时设置一系列专业的酒店管理基础课程,为将来实习和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一般情况下,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安排在传统的教学计划安排中,专业实习大多数是在即将毕业的学年安排两、三次专业实习,但是学生在还没有接收完学校的课程安排计划就出去实习,一方面不能全面的了解课程专业知识,而且在实习过程中无法运用相关专业知识给酒店留下良好的印象.短暂的实习期不能保证专业知识运用的效果,因此良好的基础知识才是学习的关键.因此,学校应该打破传统的实习安排,根据酒店的专业建设管理,将学生的实习时间尽可能延长,保证一个学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处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服务意识培养

服务意识就是酒店人员通过提高顾客在消费中所获得的产品价值和服务价值以及形象价值,从而降低顾客在货币成本、时间成本和体力成本上的付出,从而满足顾客的价值需求,让顾客在消费中得到更多的享受和满意,让顾客成为酒店的忠实会员,这样才对酒店的长远发展有很大的竞争优势.

3.1社会环境培养

社会对于人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社会这个大环境对于酒店服务行业来说可以引导人们正确的认识,用正确的价值观让人们充分的意识到服务行业在社会中的重要性.酒店服务业是最新的产业,为提高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也是实现个人价值的一种重要途径,社会的舆论导向和以服务为导向的酒店管理可以体现社会对服务业的重视,从而提高服务行业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习在社会环境中与人沟通和交流的技巧.

在社会环境中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服务意识是全方位的,能够从各个角度来促使学生尽快的融入社会.酒店的培养注重的是社会实践的能力,掌握基本的酒店管理技能能够使学生尽快的树立社会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当今社会的发展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然而对服务技能的考验也是越来越残酷.所以对服务意识的培养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尝试着去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熟悉社会,为社会培养提供便利条件,可以在社会中锻炼自己,尽快度过实习适应阶段,加快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3.2学习环境的培养

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加贴近酒店与社会的需求,学校可以积极的与酒店方面进行协调,根据各个酒店的特点和要求制定相应专业的实习计划和专业目标,使学生在实习生活中对课程的了解更加深入,能够在课程学习中尽可能的符合行业的标准、社会的需求.从学习和实践中可以掌握技能和提升知识,了解自身的岗位职责.在见面时做出微笑和鞠躬礼、友好热情的说敬语,在服务时通过社交礼仪来树立端正的服务意识和学会与人相处的经验.

礼节礼貌是学习酒店管理最为关键的一门课程,其主要是弘扬一个国家的精神文明和文化的修养,酒店主要是对人员的道德风尚加强管理,提高服务人员各方面的素质,以优异的服务来对待每一位客户:良好的仪容仪表会令人产生美好的第一印象,因此酒店管理在培养学生的时候应强化其对自身仪表的注重和自身形象的把握.在言行上对各个客人不同的风俗习惯以及饮食习惯做出一定的参考,尊重客人,给客人留下完美的印象.

4总结

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应注重以服务为导向的重要性,提高自身的素养,提供微笑服务尊重每一位客人,这样才能为酒店增加客源,从而提高酒店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郭擎.确立和完善以服务为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J].当代经济,20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