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园林园艺建筑设计十篇园林园艺建筑设计十篇

园林园艺建筑设计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47:26

园林园艺建筑设计篇1

关键词:园林建筑;艺术设计

园林建筑是传承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体现了人类的智慧结晶。园林建筑艺术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专业学科,涉及建筑、设计、美学、生物、生态等多个学科领域,是一门专业性极强的综合性学科。园林建筑的艺术设计能够使园林建筑更加人性化、人文化、生态化,使园林建筑能够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构造一个生态良好、功能齐全、美丽怡人建筑空间。

1园林建筑艺术设计的原则

1.1生态性

园林建筑艺术设计首先要考虑环境的因素,根据具体的自然环境条件设计园林建筑。园林建筑设计要根据当地的地形地貌、大气环境设计合适的建筑类型、建筑风格,从而使园林建筑能够与当地的地理特征相适应、相匹配、相吻合。使人工艺术与自然艺术能够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园林建筑的艺术设计可以利用现有的地形、地势、地貌减少后续的工作量,比如,保留现有的山丘、河流、湖泊、绿植,使之融合到之后的园林建筑设计规划中,减少对土地的动土更改,减少施工量,也是减少投入、提高效益的有效方法。只有注重生态、保护生态、因地制宜,才能使园林建筑艺术设计更加科学化与人性化。

1.2功能性

园林建筑艺术设计也要注重园林建筑的功能性与实用性。比如,亭台的设计要满足遮风挡雨的功能性,园林中的桌子、凳子要能够使人更好地休息,厕所的数量、位置要方便人们的使用等。园林建设艺术设计功能性的实质就是人性化,园林建筑艺术设计要从人们的实际需要出发,在设计布局和细节上,全面考虑人们的实际需求,满足园林建筑的实用性,让人们在游玩观赏中能够更加舒适便捷。

1.3观赏性

园林建筑艺术一方面是美观性,另一方面是人文性。园林建筑艺术设计要考虑园林建筑的美学性、观赏性,比如,不同风格的园林建筑外观设计也是各不相同,亭台楼阁等各个建筑都要根据不同的美学进行设计。建筑的线条、颜色、布局都要注重美学性,建筑的构造布局也要与周围的环境还有绿植相辉映,使园林建筑的整体能够极具观赏性。运用视廊、节点、边界、路径、地标、景区、开放、半开放、闭合的空间、主要视点等相关设计元素,运用借景、组景、透景、隔景等设计手法,将天、水、气、山、地、绿引入校园,形成布局紧凑、张驰有致,富于节奏感、韵律感,简洁大方而又丰富多变、引人入胜的校园空间效果。

1.4可操作性

园林建筑的建造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因此,在园林建筑艺术设计中,也要注重园林建筑施工的可操作性。园林建筑设计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环境,尽量保留现有的地形地貌、湖泊、河流、绿植,与园林建筑相搭配,体现建筑园林的整体性,既可以利用现有资源,又可以节约施工量,节省人力、财力、物力,提高效率。

2园林建筑艺术设计

2.1园林建筑与环境的搭配协调

园林建筑艺术设计要注重与环境搭配协调,与周边的人文环境、自然环境相适应、相融合,使园林建筑与周围环境能够达到很好的完整性。比如,园林建筑的亭台、楼阁、水榭等各个类型要合理布局、合理搭配,园林建筑的园艺,各种植物的搭配也要与整体园林建筑环境相匹配。

2.2园林建筑艺术设计的空间处理

在园林建筑艺术设计中,园林建筑之间的空间处理也很重要,比如,园林建筑艺术设计中空间处理常用对比手法,比如,大小对比、色彩对比、阴影对比、动静对比、虚实对比等,这些对比手法的巧妙应用,能够使园林建筑有更好的空间美感。园林建筑的艺术设计也要注重园林建筑的收与放、围与透、疏与密,注重园林间的层次排序,比如,门洞、窗口、廊坊以及路径的设计,注重层次感。

2.3园林建筑的布局设计

在园林建筑艺术设计中更要注重园林建筑的布局设计,好的布局会使园林建筑设计事半功倍,同样的园林建筑,不同的布局设计、搭配会产生完全不一样的效果。园林建筑的布局要巧妙借助周边已有的环境要素,内外结合。园林建筑的各部分要疏密有致、黑白分明,色彩阴影搭配要合理,亭台楼榭、景观、假山、水泊要错落有致、层次分明。园林建筑也要以围为主,合理布局园林建筑的收与放、围与透、疏与密。只有好的布局设计,才能使园林建筑整体上显得和谐美观。

3结语

园林建筑艺术设计对园林建筑的发展极为重要,在园林建筑艺术设计中要遵守生态性、功能性、观赏性、可操作性等原则。在园林建筑艺术设计的具体操作中,使园林建筑与周围环境相适应,注重园林建筑的空间处理与布局设计,使园林建筑能够兼具美观性与功能性,使园林建筑能够真正地人性化,同时作为文化的载体,继承发展人类的优秀文化。

参考文献

园林园艺建筑设计篇2

关键词:剪纸艺术;建筑园林;设计;应用

中国的传统剪纸作为一种镂空艺术,用几张颜色纸、一把剪刀在指间舞动,就能把数千年的东方艺术之美,剪裁到方寸之间的颜色纸上,在视觉上给人以艺术享受。剪纸作为最能代表东方文化的传统技艺之一,流传至今,深受人们喜爱。

一、传统剪纸艺术的历史、发展、用途

1.传统剪纸艺术的由来

中国的剪纸艺术,传说起源于西汉,汉武帝为了纪念去世的宠妃李氏,请民间的术士使用麻纸(因为当时人们只会用麻纤维造纸)剪了一张李妃的影像,用于追思,据说这就是中国最早剪纸的由来。东汉元兴元年,蔡伦用树皮、麻头及敝布、渔网等植物原料,经过挫、捣、抄、烘等工艺,大批量造纸,纸张日渐进入寻常百姓生活中。剪纸因此有了便宜的纸张材料,逐渐普及民间,镂空形式的花纹也日益发展得丰富多彩。

2.传统剪纸艺术的发展

我国考古到的剪纸艺术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的,例如我们熟知的《木兰辞》中就有一句“对镜贴花黄”,其中的“花黄”其实就是用纸剪成的装饰品,可见当时的剪纸技艺已经很娴熟。隋唐以后,剪纸艺术开始繁荣。专门描述剪纸的诗句从唐代开始出现,例如《采胜》诗中写道:“剪采赠相亲,银钗缀凤真。叶逐金刀出,花随玉指新”。到了宋代,剪纸开始普及。明清时期,是剪纸发展的高峰期。到了近现代,剪纸艺术不断被创新运用。

3.传统剪纸艺术的用途

目前,全国各地的剪纸各具特色,即使对同一事物的剪纸,北方剪纸体现出的是淳朴豪放,南方剪纸表现的则是精致秀美。在过去,剪纸大多被用作祭祀祖先和丧葬时所用供品的装饰物,与祭品或与死者一起下葬或在葬礼上燃烧。现在,剪纸则充分发挥装饰作用,每逢过节、婚嫁迎娶,人们常用剪纸装饰门、窗、墙、灯、镜子等,寓意福寿康宁、吉祥如意、生意兴隆、阖家欢乐等。有的剪纸还用在礼品包装上起点缀作用,甚至作为艺术礼品赠送给国内外友人。

二、传统剪纸艺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随着社会需求的日益发展,剪纸艺术已经受到很多世界知名设计师的青睐,设计出别具一格的作品。我们依然还记得2010年上海世博会波兰的“精剪馆”,备受国人关注。它纯白色的外墙,上面是镂空的花纹,远看上去,宛如一个贴上了民间传统剪纸的不规则的盒子,特别是在夜晚,打开房间的灯光,整个建筑呈现和白天截然不同的形状,最突出的是在光线照耀下的镂空部分,将剪纸的感觉演绎得淋漓尽致,让我们一下子就会想到中国民间的传统剪纸。其实,波兰建筑师wojciechKakowski在设计时,他的灵感就来自波兰和中国的传统剪纸艺术。

三、传统剪纸艺术在建筑与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1.剪纸与建筑园林设计在色彩上的选择借鉴

通过搜集资料、分析图片发现,我们一般都会把对比色运用到建筑设计中,风格明快鲜艳又富有层次感。苏州博物馆的设计师贝聿铭就受到中国传统剪纸艺术的启发,他在建筑设计中采用了白色与褐色两种颜色,使博物馆的线与面构成了强烈的视觉对立。这种错落的装饰效果突破了灰色建筑的单调感。而剪纸艺术正是通过面积不同的白色镂空,再加上线条粗细、曲线变化的调和来体现装饰之美。

2.剪纸与建筑园林设计在廓形上的选择借鉴

建筑设计的基础是整体的廓形,以简洁大方的整体廓形来承载繁复变化的局部设计,可以使整个建筑简中有繁、繁而不乱,更显雅致。剪纸作为一种镂空艺术,将其运用于建筑设计中,既可单独使用,也可多层叠加,这种设计手法简洁又不失细节。

剪纸艺术的镂空在园林设计中经常被经典运用,其中就有作为营造园林意境的重要手法之一的“透景”,而花窗则是“透景”意境的具体展现形式。花窗艺术与剪纸艺术都有图底的变幻性和图像的寓意性。通过造型形态各异的花窗,组合表现具有韵律和动态的视觉美感。花窗的造型图案一般都有特定的含义,如花瓶窗、花瓶门寓意着对吉祥平安的希冀。而剪纸艺术也具有形象的寓意性,能够表达劳动人民对简单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建筑设计中,通过把剪纸技法和景观元素相融合,将时尚元素和传统艺术进行重新演绎,才能创造出新的艺术表现空间。

可见,把我国传统剪纸艺术的造型、色彩、L格以及优秀的文化内涵与寓意等,逐步应用到建筑与园林设计中,必将促进建筑与园林设计在传统与现代中融合创新。

参考文献:

[1]戚序,况成泉.从剪纸艺术谈建筑设计[J].社会科学家,2007(S1).

园林园艺建筑设计篇3

【关键词】风景园林;建筑设计;山石;植物

在风景园林设计中,通常需要用到两大材料,一种是硬质景观材料,主要包括山石、水体和建筑等;另外一种就是软质景观材料,即植物,园林植物体现了自然属性和因为季节变换产生的时空序列变化的景观表现特征。因为植物和山石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用不同的形式表现了园林的美好,吸引了人们的兴趣,满足了人民群众休闲娱乐活动的需要。

一、风景园林学的简介

1.风景园林学的定义

风景园林学是一门专门的学科,是在古典造园和风景造园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方式建立的一门新的学科。从传统的风景造园到现在的风景园林学,经过了从为少数人服务到为人类和生态系统服务;从单一的审美价值取向到生态和文化综合的价值取向;从中微观到全尺度的发展过程。

2.风景园林学科的分类

风景园林学以空间营造理论为核心基础,包括风景园林学规划理论和风景园林学设计理论。

(1)风景园林学规划理论

风景园林学规划理论包括表述模型、评价模型、过程模型、变化模型、决策模型和影响模型等,是风景园林建筑设计的进行施工前的参照基础。

(2)风景园林学设计理论

风景园林学设计理论包括:范围和目标的确定、数据的收集和分析、经济文化背景分析、完成调研报告、概念设计和施工设计等,是风景园林建筑设计的基础。

3.风景园林学在风景园林建筑中的应用

(1)对风景园林建筑进行规划与设计:通过对园林建筑地的分析,进行功能整合,对相关的社会经济文化因素进行研究,对园林景观进行整体性设计。

(2)在园林中对植物的应用:研究城市园林植物的多样性,对城市园林树种进行规划,实现园林植物是配置和设计。

二、植物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1.植物在风景园林中的配置原则

风景园林的景观建筑设计必须要有科学性和艺术性,把科学性和艺术性进行高度统一,既满足植物和环境的生态相适应,又要符合艺术构图的原理,把植物的个体和群体美展现给观众,并让观众在欣赏的时候感受到意境美。所以风景园林的植物景观设计也要符合绘画艺术和造园艺术“统一、调和、均衡和韵律”等原则,实行协调对比,体现植物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作用。

2.植物颜色的配置设计

风景园林在进行景观建筑设计时,对植物也有特殊的要求,例如植物的类别、颜色等,这些都要根据风景园林建筑设计的要求进行选择。大部分植物的颜色都是绿色,因为时间、地点和条件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变化和景观效果,所以在进行植物配置设计的时候,要根据植物颜色的不同进行。

一般的植物配置可以根据植物颜色的不同,进行色度的对比,色度级差别大的配置在一起,例如银杏和桧柏颜色对比明显,可以配置在一起;如果色彩比较相近,从颜色配置上来说,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例如大叶黄杨和海桐,颜色相近,而且形状相似,不适合搭配在一起。所以,在进行风景园林建筑设计的时候,应该把植物色彩和不同颜色的背景建筑或者植物进行配置设计,实现最佳的观赏效果。

3.植物在风景园林中的作用

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植物一般都具备表现季节变化、可以作为观赏景观和能够衬托其它景观的作用。风景园林景观的建筑设计一定要符合园林植物的配置原则,体现植物的个体美和群体美,充分发挥作为园林景观的观赏特征,吸引观众的兴趣,实现园林建筑的目的。

三、山石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1.山石在风景园林中的布置

景石在风景园林中的布置营造,应该遵循“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的原则。认真进行景石的选材和山石景观的造型,创造山石的意境,体现石材自身自然和个性的优点。在对风景园林建筑设计进行置石和山石景观的艺术创作过程中,保证山石的自然性,注意整体景区的构造,保证山石的自然特征和环境协调关系。根据风景园林的不同建筑要求和景区的不同特征,对山石景观进行不同的艺术构造。

2.山石景观的分类

风景园林景观的建筑设计中,对山石景观的构造分为:自然地貌式山石景观、艺术造型式山石景观、意境式山石景观和抽象式山石景观。风景园林自然地貌山石景观的构造,应该根据岩性和地质构造不同,进行景观构造,使观众感受自然的美好;对自然山石景观进行概括和重组,通过夸张和变形等艺术手段对山石景观进行处理,体现山石景观的艺术性;用抽象的意境进行山石景观的构造,引发观者的联想;运用抽象的艺术表现手法,山水造型进行抽象处理和构造,,表现风景区园林景观建筑设计的内在意境。

3.进行山石构造的方法

(1)提高对景观园林学的应用:置石与山石景观是园林重要的构造组成部分,体现风景园林学的艺术理论,对成功的风景园林景观进行借鉴,发挥山石构造在园林景观建筑中的作用,融入园林环境。

(2)建设现代化山石园林景观体系:对风景园林景观山石的构造,建立置石和山石景观的现代化理论体系,实现风景园林山石景观的艺术创作。

(3)创新风景园林山石构造的方式:对风景园林景观的置石和山石景观艺术创造形式,进行创新,丰富山石景观构造的内容。

四、结语

综上所述,植物和山石经常在我国园林建筑设计中应用,以植物的生命力、怡人的色彩、不同的种类和山石本身的形体、质地、色彩和意境作为欣赏对象。这些植物和山石可以单独欣赏,也可以做成假山园,还可以砌作岸石道路,结合地形,进行造景,是园林建筑设计中必不可少的要素。本文简要介绍风景园林学,浅谈植物和山石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参考文献

[1]毕迎春.地形、植物、水体在风景园林建设设计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1(12)

园林园艺建筑设计篇4

摘要:园林建筑;园林景观;作用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

园林建筑是建造在园林中供人观赏和游憩的建筑场所,有亭、台、楼、阁、小桥、曲廊、花池、围墙等等。由于园林建筑的形式多样,色彩丰富,使得建筑本身就能成为一道景观,并与周围环境互相衬托起着点缀风景和组织环境视觉导向作用。成功的园林建筑设计可使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有机结合,浑然一体为园林景观增添色彩。通过建造这些主要起到园林里造景,和为游览者提供观景的视点和场所;还有提供休憩及活动的空间等作用。

一、园林建筑是构成现代园林的基础

园林建筑具有满足人们生活活动、感官愉悦的价值,即园林建筑的功用价值。中国园林所属性质、地域的不同,决定了建筑分割、空间细分形式和色彩的不同。例如皇家园林建筑体量大,装饰豪华,色彩金碧辉煌,表现出恢弘堂皇的皇家气派:江南私家园林建筑轻巧、玲珑、活泼、纤细、通透、朴素、淡雅,表现出秀丽雅致的风格。但就园林总体而言,中国园林建筑与欧洲古典园林以建筑为中心、不惜使自然建筑不同,它在园林中居于次要地位,往往表现出建筑自然化的特点。从局部讲,建筑有往往成为景域构图的中心,这与英国,日本的风景式园林异趣。园林中的建筑是中国园林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园林建筑是建筑种类的形式之一。园林建筑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内,通过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方法,充分利用原有天然地貌地形,或通过改造地形、种植树木花草,构筑和建造建筑及设施,创造成的自然观赏景观和游憩环境。园林建筑属于园林中各要素的核心位置。黑格尔称建筑为人类“最早诞生的艺术,是凭精神本身通过艺术来造成的,具有美的形象的遮蔽物”。园林建筑是随着园林的出现,产生较早的建筑种类和形式之一。园林建筑具有审美和艺术内涵。建筑被誉为“凝固的历史”、“文化的直接载体”,而园林建筑则无疑是体现园林历史、人文、意境的主要载体和最佳形式。建筑是园林的主要物质构成要素,并且是园林精神和审美释放的主要载体。有无建筑是区别园林和自然风景区的重要标志。在园林景观中起“画龙点睛”的作用。是人类文明与自然景观相结合,升华成艺术,区别于大自然的纯天然原始景色的核心要素。是人类对园林审美要求的高度浓缩与着力点。可以说,每一个园林所想要体现的审美,所要表述的意境,主要是由园林建筑来反映和传达的。没有建筑的园林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园林,一个与园林环境吻合,相得益彰的、精美、贴切的园林建筑,体现了整个园林的档次和水平。

二、园林建筑是促进现代园林艺术发展的主要表现方式

园林建筑在园林中具有造景、成景的功能。中国传统园林可谓取得了举世公认的艺术成就。不论是众所周知的皇家园林的代表颐和园中万寿山的佛香阁,亦或是昆明湖畔的欧式石舫的造景的杰作,还是私家园林中如:北京恭王府花园中,中路主山上的“绿天小隐”,及“寿”字亭;杭州西湖湖畔的雷峰塔等等,多不胜举。近年来建造的中国传统风格精品园林中,如:西安大唐芙蓉园中侍女馆中的宝塔,厦门园博园中岭南风格高塔“杏林阁”,以及连接三大景区、九个岛屿的十五座造型各异的桥。沈阳世博会的标志性建筑号称亚洲最高的帆船造型。要么给人以强烈的震撼,要么构成一幅浓彩重墨的中国山水画,有如摄影等。

三、园林对城市起到的作用

园林艺术设计有利于提高、改善城市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环境,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对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人们的居住环境中,园林景观搞得好与不好,不仅对一座城市及一个乡村的外表形象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对防风沙,涵养水泥、吸附灰尘,杀菌灭菌,降低噪声,吸收有毒物体,有毒物质,调节气候和保护生态平衡,促进居民身心健康都有一定的自然环保作用。园林艺术对城市的影响首先体现在视觉效果上,园林艺术在大地上作画的手段主要是通过植物群落,水体,园林建筑,地形等要素的塑造来达到目的、通过营造人性的,符合人类活动习惯的空间环境,从而营造出怡人的、舒适、安逸的景观环境。而其中,

绿地植物是现代城市园林建设的主体,它具有美化环境的作用。植物给予人们

的美感效应,是通过植物固有色彩、姿态、风韵等个性特色和群体艺术效应所体现出来的。一条街道如果没有绿色植物的装饰,无论两侧的建筑多么的新颖,也会显得缺乏生气。同样一座设施豪华的居住小区,要有绿地和树木的衬托才能显得生机盎然。许多风景优美的城市,不仅有优美的自然地貌和雄伟的建筑群体,园林绿化的艺术效果对城市面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们对于植物的美感,随着时代、观者的角度和文化素养程度的不同而有差别。

园林艺术可以促进城市生态景观的多样性。园林艺术在营造优美、舒适的环境的同时往往需要借助于丰富的景观变化,在统一中寻求变化。单一的设计元素是无法造就人们所需求的具有各种功能的场所,同时也很难形成怡人的、令人耳目一新的园林艺术景观。在营造的过程中经常涉及到绿地生态、山体、水体、湿地、道路廊道斑块等,设计元素是自然生态艺术再现于城市艺术当中,从而使人与自然境之间的尖锐的矛盾得到缓和。这样一来就更加有利于丰富城市园林艺术的多样性。而城市园林艺术的多样性包括了植物群落的多样性、地貌景观的多样性和生物景观的多样性。园林艺术提倡生态之园,丰富的植物群落中,较多的植物品种,乔木、灌木和地被植物错落有致,丰富的山体水体沼泽等景观都是动物们喜爱的栖息、繁衍的地方,这样一来更加有利于增加了城市生物的多样性,真正的增加了城市的生气。是逐步向实现园林生态的城市艺术的方向迈进,最终实现生态的城市园林艺术。

结束语

总之,园林建筑是构成现代园林景观的重要要素之一,并在园林景观的构成中在游览娱乐、休闲活动及生活服务等方面都起着积极的和重要的作用,并且具有弘扬我国园林传统文脉的意义。因此,园林建筑处理的好坏,不仅影响其自身功能的发挥,而且与整个园林的作用影响深远。

参考文献:

1.俞孔坚,2002,景观的含义,时代建筑,1:14-17

园林园艺建筑设计篇5

西方古典园林“西方园林艺术与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效法自然迥然不同,它完全排斥自然,追求严谨的理性,一丝不苟地按照纯粹的几何结构和数学关系发展。西方造园艺术把强迫自然接受匀称的法则作为基本信条,提出‘完整、和谐、鲜明’三要素”③。西方古典园林中主要的部分是建筑物,基本是以大型的建筑物为主体,园中中轴线较明显,主要建筑物位于中轴线的起点,在全园中有统帅的作用,而中轴线周围都会布置有雕塑、喷泉、水池、树木等景观,布局较严谨,讲究秩序美、几何美,比较注重人工化。且道路、建筑物、喷泉、雕塑等都是经过严格配置的,按照一定的比例来建造,园中多数都会布置花坛,树池和水池,西方的古典园林主要是以16世纪的意大利园林、17世纪的法国园林及英国园林最突出。

现代园林设计语言

(一)造景艺术语言中国园林的造景手法有很多,点景、借景、隔景、框景、障景、分景、对景等。比如点景有两种解释。“一种是用文字的形式,如楹联、匾额、碑刻等对园林内景观及空间环境等特点进行高度概括,另一种可简单地理解为对园林风景的点缀和修饰,它既可以是一座小亭,又可以是一从修竹,被点缀的随想也不尽相同,山体、水面、建筑群无所不可”④。有很多的物体都可用来点景,楹联、石碑、雕塑、喷泉等都可以,点景的运用比较自由,在现代园林中是造景艺术的一种重要手法。其次借景,它主要的运用就是把园外的一些景物纳入园林的视线范围内,让人们在园内畅游、欣赏景色时能欣赏到园外的景色,可以丰富园林空间的层次,增强风景的多样性,扩大观赏者的视野范围。如“保利国际广场,坐落于珠江江畔,毗邻历史悠久的琶洲塔公园。在园林景观设计时,为了将园外的琶洲塔公园之景引入到园内来,建筑物的错动布局形成了进入中心花园的重要门户空间。从东南向的门户空间观赏,场地上的林地与远方的琶洲塔公园在视觉上连成一体,琶洲塔公园的林地景观也就成了本项目的借景”⑤。框景也是一种表现手法,利用门洞、窗户等把一个局部的景观框在特定的框内,使其达到画一样的效果。隔景可以利用一些园内的景观风景,将空间分隔开,园中路边的树就是一种简单的隔景的运用。现代园林的造景手法大多是继承了传统的造景手法,同时又在不断发展,将现代园林景观要素和现代人们的社会文化、价值体系等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独具特色的设计理念和方法。

(二)造园艺术语言造园艺术有空间布局、地形选择、植被配置、园路铺装、水景营造、景观小品等,在园林营造中,特别是中国的园林,山和水的结合是很重要的。首先就需要考虑整个园林空间的布局和营造。园林中的各个景观、植物、水体、园路、小品等都要根据整体空间安排好。地形是园林景观设计元素中最重要也是最常用的元素之一,一般人们都比较喜欢舒适、稳定的环境,而地形变化较大会让人感到不适应、不舒服,所以在园林设计时应当避免对地形的大幅度改造,例如颐和园就是利用自然的地形,其中的万寿山和昆明湖就是利用长廊而分隔开的。植物是景观设计中一个重要的元素,植物不仅具有造型美,还有组织空间的作用,在植物配置时需要注意植物与植物、植物与其他景观之间的关系。植物的配置不仅要有艺术性,还要有功能性。“通过植物的带状与片状设计,形成绿色屏障,提供私密的领域空间,获得稳定感和安全感,满足人的私密交流;通过植物的特色艺术景观,形成重点景观环境,吸引人气,促进人与人的公共交流”⑥。例如北京玉泉公园就选择了像雪松、大叶黄杨等枝叶发达、枝条的开张角度小的乔灌木,隔离效果最好,适宜形成私密园林空间,人们可以自由地游玩欣赏。又如芝加哥千禧公园中劳瑞花园的树林墙,不仅可以分隔环境,还可以吸收噪声,其中的植物是按照季节配置的,人们可以看到四季的植物。园路铺装和水景的设计很重要,园路可以是砖路,也可以是石路,它可以引导游人按照设计的意图、路线、角度欣赏景观风景,所以园路的设计要与园内的景观相联系,并且风格要一致,利用园路让人们在行走中欣赏景色,融入景色之中。水景是景观设计中不能缺少的元素,大致可分为动水和静水两类,水景的设计应该根据环境、气候等因素因地制宜地进行设计,而且人一般具有很强的亲水性,在水景设计营造中,要尽量缩短人与水景的距离,所以应该在水面上设置亲水平台、栈道、观景桥等景观小品。在设计娱乐水体景观时,要设置开放式或无障碍式水体场地,为人们提供融于水体的机会。例如千禧公园的皇冠喷泉就是一个开放式的娱乐水体景观,在水池中经常会看到有小孩子在玩耍,还有其喷泉上变换的人脸都是这个城市中的居民,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与人的互动性。造园的艺术语言最基本的是这几类,当然还有其他分类,人们在建造园林时要充分考虑自然和人的双重因素,秉持以人为本,但是也要天人合一。

(三)建筑艺术语言建筑在园林的营造中也是很重要的,首先要考虑建筑的整体布局,其次要考虑建筑的功能分类,比如实用性建筑、观赏性建筑、沟通景点的建筑等的设计营造,还有地域、民族、社会等关系。一般来说建筑的布局就是在整个园林中建筑所在的位置,还有所占的比例,它由建筑的性质、造型、功能、大小等许多因素决定,为了突出大型建筑的主体形象,比较大的建筑需要建造在地势平坦、视野开阔的地方,而体积较小的建筑可以自由地安排,但是在安排配置时还要考虑园林整体的布局及各景观之间的搭配。园林是集休憩、娱乐、游玩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空间,所以建筑设计要有实用性的,也要有观赏性的。实用性的有亭子、楼阁、厅堂等,观赏性的有亭榭、雕塑、喷泉等。其中雕塑与园林景观的结合是很重要的,它可以起到观赏、点景的作用,可以传达各种理念与信息,还可以起到统筹空间的作用。沟通景点的建筑可以是桥、长廊等。我们在营造建筑景观时还要充分考虑地域文化、民族等因素,例如在徽州设计建造园林时,就要融合当地的特点,徽州建筑最主要的特点就是粉墙、黛瓦、马头墙,还有著名的三雕等都具有地方特色,所以就需要与这些特点相协调、统一,再融入现代因素进行设计营造。

结语

园林园艺建筑设计篇6

关键词:园林规划,设计方案,思路

 

随着工业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生态环境日益受到破坏,直接影响了城市人们的生存条件,为此,要运用生态学等多学科的观点和途径进行园林规划布局,使园林在生态上合理,构图上符合要求。中国的园林文化博大精深。园林景观设计对改善人类生活环境、塑造城市景观特色、体现城市文化氛围,都起着重要作用。它要求园林设计师不断提高水平,对园林景观要素的细节进行反复推敲,创造出温馨的环境。对园林规划设计的思路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园林规划设计应主题明确

园林绿地的主题思想是园林规划设计的关键,根据不同的主题,可以设计不同特色的园林景观。论文大全。在园林规划设计前,设计者必须巧运匠心,仔细推敲,确定园林绿地的主题思想。这就要求设计者有一个明确的创作意图和动机,也就是先立意。意是通过主题思想来表现的,意在笔先的道理就在于此。另外,园林绿地的主题思想必须同园林绿地的功能相统一。如某一公园以松竹梅为主题,设计为老年宫小院。在配置植物时,院外环绕草坪,草坪上种植常绿松树,并设鹤舞雕塑象征常乐、长寿。而另一公园以春花烂漫为主题,则在广场中央设置喷泉、花坛及迎新春的雕塑。两个主题,两种景色。把握鲜明、准确的立意,确定规划设计框架,把项目放到整个城市或区域环境中,结合现状对其性质、功能和形式定位,针对要解决的问题提出解题办法和手段,找到一条综合性的创作路径。

园林规划设计应主题明确,要做到:第一,要有足够的绿量、讲究的构图、精良的施工和适度的文化品位,利用独特的创新视角和与时俱进的新思维,体现出人文关怀。方案确定之后,要透过细部进行传达,要经得住推敲。第二,要善待、慎待园林建筑。由于建筑构筑物、雕塑等硬件往往是公园绿地的要素,这些建筑在公园绿地中有时处于主景、点景和主题地位,因此在园林建筑设计中,要十分重视园林建筑构筑物的形象、体量和尺度,以及由此传达的思想文化,利用有深度、有品位、独特的形象来加强文化与生活的积累与沟通。第三,要重视原有绿地的减法设计,突出园林中的大树景观,尤其是对植物和过繁建筑物的删减,保证植被景观和植株的形态美、个体美,在提高绿地艺术质量的同时做到植物群落科学合理。

二、园林规划设计应体现人性化

人性化设计理念就是以人为中心,设计师从关注园林景观转移到关注到园林景观的使用者上来,以设计出更人性化、使用更便利、使人愉悦的园林景观为重要目标的设计思想。使人愉悦是人性化设计的审美原则,使用过程中使用者感受到设计的精巧而产生愉悦感,同时,将这种愉悦感升华为一种审美意象,从而真正体现出设计为人、以人为本为中心的人性化设计思想。园林规划设计其主题是人本身,设计的使用者和设计者也是人本身,人是园林规划设计的中心和尺度。因此,把心理学、行为艺术等学科引入到园林规划设计领域,研究设计的目的与人的行为在不同人、不同环境、不同条件下的互补关系,扩展园林规划设计的内涵。分析现代成功的园林规划设计实例,不管无心还是有意,所有的设计人都取自人们对于大自然的印象,取自历史上由于完全不同的社会原因创造出来的园林景观。

三、园林规划设计应注重艺术性

园林规划设计是从审美的角度出发,以实用功能为目的再创造。艺术形式层出不穷,纯艺术与其他艺术门类之间的界限日渐模糊,艺术家们吸取了电影、电视、戏剧、音乐、建筑、自然景观等的创作手法,创造了媒体艺术、行为艺术、光效应艺术、大地艺术等一系列新的艺术形式,而这些反过来又给其他艺术行业的从业者以很大的启发。现代园林规划设计,从一开始就从现代艺术中吸取了丰富的形式语言。论文大全。而对园林规划设计中影响最大而且稳定不变的主观因素是人类的感官对园林景观的感觉。论文大全。因此,自然景观也好,文学绘画也罢,对于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以三维空间为主的园林景观视觉毕竞是其核心基础。从现代艺术早期的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风格派、构成主义,到后来的极简艺术,每一种艺术思潮和艺术形式都为设计师提供了可借鉴的艺术思想和形式语言。因此,园林规划设计既要考虑园林景观的使用功能,同时还要考虑园林景观的艺术性,我国园林规划设计艺术正是传统与现代文化的综合。

四、园林规划设计应体现生态性

由于工业化、现代化的发展,生态环境逐渐恶劣,席卷全球的生态主义浪潮促使人们站在科学的视角上重新审视景观行业,景观设计师们也开始将自己的使命与整个地球生态系统联系起来。尊重自然发展过程、倡导能源与物质的循环利用和场地的自我维持、发展可持续的处理技术等思想贯穿于景观设计、建造和管理的始终。人本身来自于大自然、属于大自然,只不过是由于生活和工作将其强行分开。人是需要回归自然来放飞心情、张扬个性的,户外园林景观是居住环境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只有可参与性的景观才能让环境与居住最大限度地融为一体。因此,充分考虑到园林景观环境对人心情的影响力,注重实用、生态、功能、观赏性紧密联系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具体地来说,园林绿地建设,应以植物造景为主,在生态原则和植物群落原则的指导下,注意选择色彩、形态、风韵、季相变化等方而有特色的树种进行绿化,景观与生态环境融于一体,或以园林景观反映生态主题,使城市园林既发挥了生态效益,又表现出城市园林的景观作用。

五、园林规划设计应体现经济性

现代园林设计应该汲取古典园林建筑艺术的精华,通过色彩、材料、质感、造型等种种因素,结合相应的场所、环境、文化等要素,与植物、山水、建筑等统起来进行综合设计,给人们带来不同的环境景观感受,满足人们不断发展变化着的要求和愿望,适应人和社会心理因素的变化,充分利用新材料、新结构、新技术、新工艺的优势,创造出具有时代印痕的建筑艺术。在景观材料的选用上盲目跟风,包括大树、热带景观树种和其他一些新材料,有许多中看不中用,或根本不能“入乡随俗”的舶来品,导致保养负担过重。

独特的中国园林是把中国的文学、哲学、艺术和建筑融汇成一体。中国传统园林经过了漫长的发展阶段,把山水、树木花卉、建筑,揉合在一起,并以大自然的山川地貌为蓝本,运用其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才能,把技术和艺术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了古朴、典雅、自然、清幽,意境深邃的中国式写意山水园林。它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传统园林有其历史局限性。而国内现代园林的发展,也正在进行着一种新的尝试与探索,这既需要秉承传统,又要适应现代。

参考文献

[1]任梦非.园林规划设计步骤(一)[J].园林,2000(1):14.

[2]陈满.论我国园林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方向[J].中国风景园林网,2009,9(16)

[3]孙华勤.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方案规划简论[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7(8):150,154

园林园艺建筑设计篇7

关键词:新技术新工艺;园林工程;应用探讨

园林工程建设项目发展历史悠长,从古至今都对园林工程建设有着至深的需要,无论是古代的皇家园林还是现代的城市公园,都体现着不同时代园林建设的不同特点。园林工程的开展离不开技术的支持,而新技术、新工艺的加入使园林工程项目建设更加突出,使园林工程建设更能体现一个时代的发展特点,高效率、保证质量的建造舒适优美的园林工程。新时期园林建设工程的开展不仅仅是简单的园林建筑的修整,园林工程开展过程中应从初期设计、具体施工等过程中合理的展现园林工程的建筑理念,从内容上展现时代风采,从选材上保证资源节俭等。新技术、新工艺能够很好的展现园林建筑的建筑意义,不仅仅是新型的工艺代替传统的工艺,使复杂的施工步骤简单化,更是在实现设计理念上更大程度上接近设计理念。合理的使用新工艺、新技术等建筑手段,实现了节约资源的有效途径,保证园林项目建设的整体施工过程。

一、新技术施工理念

(一)自然模拟法

自然模拟法从字面意思来看,顾名思义就是对于自然界中的自然形态作为园林建设景观设计原型进行实际的设计施工,一方面增加了园林的设计美感,另一方面让人们在园林建筑中有接近自然的心理倾向,营造舒适的园林氛围。将固有的自然景观作为原型,加上成熟的技术手段,为园林建筑的设计提供新的活力。自然模拟法如今应用在生产生活的多个领域中,例如人工降雨就是自然模拟法应用后的成果,一定程度上可以节约水资源,并且比以往的灌溉手段更有效率。而在园林工程中,最明显的是园林建筑中塑山技术的使用,就是将自然模拟法应用在园林建筑中的有效应用手段。

(二)回采法

回采法应用在园林工程中,解决了很多不能够直面解决的问题,推动了园林工程建设的发展。回采法是将以往的被否定的技术手段经过新一轮的加工使用后,形成新型的、可使用的技术手段。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对原来的技术加以修整,并不断的转换技术应用思想,以创造合适的技术理念,再将其投入到实际应用中。参照园林工程建设的过程看,在自然景观园林中,避免不了水池的设计与施工,而以往的水池建筑材料多为混凝土。这种材料在北方地区不能适应冬季寒冷的气候,在极低的气温影响下很容易被冻裂,影响其使用周期和园林景观的美感。使用回采法的技术理念,在进行一系列园林建筑材料实验、比对后,找出合适的园林水池建筑材料,保证建筑材料长期有效的使用周期及园林建筑的美观程度,适用于北方的气温影响。

(三)联想法

在园林工程施工中,对于联想法的使用较多。其使用原理是将相似行业领域内的施工技术原理应用在园林工程中,将园林工程中较难实现的技术手段实现切实可靠的应用。园林工程施工与一般的建筑施工在设计理念、建筑过程中较为类似,由此建筑施工中的很多技术被应用在园林工程建筑中。在建筑施工中多用网络图技术解决较为复杂的施工环节,在园林工程建筑发展中,面临着难度较大的技术挑战,面对技术手段的高要求和施工难度的加深,园林工程施工逐渐使用网络图技术解决这些问题,能够很好的解决园林工程建筑中的难题。

二、新工艺、新技术在园林工程中的实际应用

(一)网络图计划

网络图计划在园林工程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各个建筑环节中,将施工过程分成若干个施工段,然后按照施工计划依次完成各个施工段的施工内容。施工小组要有施工连续性,依据前提计划依次完成施工内容,保证施工时间的有效性,减少施工时间的浪费。网络图计划可以将整个园林工程施工拟作系统施工过程,完整的看到各个施工阶段的施工任务,将重点施工部分和有效施工阶段逐一列出,保证施工的有效性。

(二)GRC和FRp塑山

GRC和FRp塑山是为了解决园林工程施工中难度较大的施工部分的技术难题,也是作为一种使用材料应用在园林工程施工过程中。这种材料的诸多使用特点符合园林工程建筑设计理念,其刚度好、质轻、耐用、价廉等优点恰好符合园林工程的塑山施工使用,减少了以往塑山施工的施工难度,使塑山施工技术有了创新性的改善,可以在园林工程建筑过程中适应高难度的施工要求,使塑山施工更加美观、自然,打造富有自然美和设计美的园林建筑。

(三)铺地工艺

在园林工程建筑过程中,园林铺地作为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历来是园林工程建筑的难点所在。而新工艺、新技术的使用则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一难题,在铺地过程中利用真空吸水工艺可以很好的解决混凝土工作中出现的难题,防止施工后期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开裂现象,保证混凝土使用周期的延长,加大园林路面的使用度和寿命,为园林工程施工提供可依靠的技术手段,是园林工程新时期发展中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之一。

三、结语

园林园艺建筑设计篇8

地处欧洲北部的“斯堪的纳维亚”,是描述北欧国家的地域性名词,因此也称之为“北欧”,其中包括瑞典、芬兰、挪威、丹麦和冰岛这五个国家,现有人口2500多万,是一个社会稳定、经济发达的现代高福利地区,所以人民享有较平均的、良好的生活水准,社会各阶层生活水平相对靠近。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均处于北极圈附近的高纬度地区,春秋两季较短促,冬季漫长寒冷,气候反差大,特殊的气候条件使得人与产品、室内、建筑和环境的关系显得更加密切,产生了所谓的冬日设计。该地区整体的植物林缘、平静众多的湖泊、缓缓弯曲的海岸和柔缓变化起伏的地表,构成了平和、秀丽的自然景观,成为众多设计师的灵感源泉。

2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现代地域性景观的演进历程

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景观设计发展历程与欧洲大陆其他的国家相似。在20世纪以前,他们的园林多模仿欧洲的流行风尚,园林运用的设计要素和规模大小也有着一定的变化。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70年代,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景观设计经历了启蒙、探索、雏形和成型四个阶段,受到了一系列艺术设计风格和设计运动的促进,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民族浪漫主义运动、工艺美术运动和现代设计中的功能主义。1980年景观设计的重点逐渐转移到景观的重复利用与自然保护区的建立。1990年艺术和设计领域中极简主义的兴起,将斯堪的纳维亚景观设计中艺术与功能统一的传统推向了新的高潮。总体来说,北欧的现代设计有着普遍追求朴实、美观和实用的特点,形成了具有本土特征的、符合时展的地域性景观和园林,在现代设计中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其中尤以瑞典和丹麦在景观设计上的发展最为突出。

3现代艺术对斯堪的纳维亚景观演进的益处

纵观西方艺术的历史,园林设计的最佳状态体现在对当时的艺术、哲学、美学的全面研究和诠释时期。20世纪初,形形的视觉艺术运动不断涌起,园林对其引用和诠释大幅度地推动西方园林的发展,景观设计师成功地将艺术与园林融合。

3.1促进景观设计师对园林艺术层面的追求

从20世纪初起,北欧的景观设计师都在尝试着将园林的设计提升到艺术层面之上,其中一些设计师采用自然式风格,以种植不规则的植物为背景,衬托出建筑清晰、简洁的形体;而另一些设计师则是采用现代主义建筑化的方式。丹麦的索伦森和S.i.安德松是其代表人物之一。索伦森,在1945年获得丹麦皇家艺术学院的eckersberg奖章,这一奖项是专授予那些在纯艺术或应用美术方面取得优异成绩的人,这标志着索伦森作为一名艺术家的身份得到了认可。索伦森认为自己是艺术家和园林艺术家,坚持景观设计也是一种艺术形式,与绘画、雕塑、文学和音乐相近。在1963年出版的他的宣言式著作———《园林艺术的起源》中,索伦森更深层次地论述了园林的艺术性。索伦森大量的景观设计作品,如nrum家庭花园(1948)、Kalundborg教堂广场(1952)和Sonjapoll花园等,都体现了其作品对美、艺术与空间的追求。S.i.安德松认为景观设计是视觉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有其自身的身份和尊园的艺术。他的设计作品结合了丹麦的艺术、文化和环境特点,获得了“将诗引入花园”的美誉,如位于瑞典的S¨odreSandby的marna’shave花园。

3.2造就景观设计风格与形式语言的灵感来源

20世纪初,现代运动大幅度地推动了园林的发展,丰富的现代艺术思想与形式语言造就了景观设计的灵感来源,如抽象艺术、至上主义、极少主义、构成主义、未来主义和大地艺术等,景观设计师通过对绘画形式语言的引用、重现和转译等,将艺术融入园林当中。马列维奇构成主义的绘画,如《飞翔的飞机》,以及未来主义巴拉的绘画,启发了索伦森的设计语言与动态空间表达,将平面动态转译成用材料和空间表达的花园艺术,如螺旋线、椭圆和S形曲线等。S.i.安德松受极简主义的影响,他的设计保持着非常简洁的形式,他认为景观设计是植物与空间的对话,植物的生长也需要简洁性。m.克林特在Stavnsholt的假日花园(1958)的设计运用了与康定斯基的《几个圆形的画》(1923)中的构图方式。受立体主义、构成主义的影响,丹麦形成了以绿篱为造型元素与简单几何形组合空间的设计特征,圆形、椭圆成为其几何景观中最具特色的设计词汇。瑞典、挪威、芬兰和冰岛园林中的自然主义风格,也都受到了绘画艺术的创作灵感和方式的影响。如瑞典重要的景观设计师海么林,从瑞典风景画家BrunoLiljefors的绘画中学到了对自然的阅读方式,进而形成了为他所倡导的瑞典自然式景观设计特征。

3.3以美学和视觉的角度推究构成的构图

现代绘画艺术对园林的影响还体现在园林的平面构图上,景观设计师以美学和视觉的角度将绘画的艺术构图转译在构成的园林平面上,艺术的构图主要受到构成主义、具体艺术以及蒙德里安绘画的影响,呈现出构成的意味。风格派蒙德里安的绘画多是垂直和水平的直线与原色构图,以最简洁的几何形体与纯粹的色彩表现出事物内在的理智和逻辑的对立平衡关系。1955年蒙德里安的作品巡回展,对北欧的景观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瑞典设计师马汀松设计的nyk¨oping市镇厅庭院(1955),平面构图由植物与混凝土等不同材质的三个三角形组合而成,形成了一幅与蒙德里安抽象画有共通之处的构成画。抽象艺术的形式语言充分体现在丹麦以几何形组合空间的景观特征上。具体艺术绘画影响了丹麦景观设计的形式语汇,矩形得到广泛运用。索伦森设计克洛克花园的平面形式与意大利未来主义绘画的平面动态有相似之处,远远超越了绘画者的二维空间。S.i.安德松用修剪的绿篱重现了艺术家用色彩对“飞鸟”的绘画描述。

4现代建筑运动对斯堪的纳维亚景观演进的益处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的经济发展、政治条件和思想观念为设计领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现代绘画、现代雕塑、现代建筑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涌现了一大批才华横溢的建筑师,产生了不同的设计流派。尽管当时的景观设计并不是现代运动的主题,但一些流派和建筑设计师少量的花园设计和设计图纸,以及他们的建筑语言对景观设计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4.1建筑设计师在景观设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自20世纪20年代起,先进的现代建筑运动引领着景观设计领域向前发展,优秀的建筑师对斯堪的纳维亚现代景观的演进起到了开创、引导和促进作用,其中阿普斯朗德、阿尔瓦•阿图、约翰•伍重、尤根•博都是其主要代表人物。20世纪30年代~40年代,以阿斯普朗德为代表的建筑师对瑞典的现代景观和城市公园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和影响。1939年,瑞典建筑师阿斯普朗德和莱维伦斯设计了斯德哥尔摩森林墓地,这是现代建筑与景观完美结合的早期范例。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手法影响了他之后的许多著名的建筑大师,如芬兰的阿尔托和丹麦的伍重。20世纪50年代~60年代景观设计有一显著特征:把花园和景观看作是建筑的一部分或是建筑的室外空间,丹麦建筑师伍重和尤根•博则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他们通过建筑设计,优美地诠释出了建筑与景观之间的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如Kattegat的路易斯安那博物馆。在20世纪60年代丹麦景观设计师还受到了一些建筑师,如erikChristianSrensen,nielsFager-holt,poulKjRholm的作品和设计思想的影响。

4.2建筑化的句法规则

20世纪初,大量的私家花园设计出现,花园与建筑的关系更为密切,建筑化的花园设计方式在北欧盛行,之后受到英国建筑师路特恩斯运用植物运用思想与空间表达的启发,丹麦的景观设计师结合本土运用修剪和未修剪的绿篱来组合与塑造空间。约翰斯顿在海德考特花园的私家花园设计思想和手法,对丹麦的现代花园以及丹麦景观设计师布兰德特与索伦森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丹麦园林设计师约根森主张花园与建筑统一的建筑化风格,如Vestparken的大众花园。i.p.安德森、约根森和布兰德特三人在设计中积极探索植物形式与空间组合的关系,运用从建筑房间的分割方法演变来的由绿篱与成排的树分隔空间的组合,从而为合理使用有限空间创造了有利条件。挪威设计师eailBele设计的nedre墓园(1935)是一个纯粹建筑化设计的早期实例,Bele仅用一个单一的圆形室外剧场形式组织整个墓园,低矮的绿篱把场地划分成不同的单元。

4.3建筑要素的引用

在北欧的现代园林的发展中,建筑中“墙”的词汇也运用到园林的设计语汇当中。设计师将“墙”作为建筑化的要素引用方式分为两种:1)直接引用。1939年,瑞典建筑师阿斯普朗德和莱维伦斯在斯德哥尔摩森林墓地上升的小路一侧的小墓园设计中,直接运用了片墙分隔与限定出不同的墓地空间。挪威景观设计师受到密斯的影响,在巴塞罗那德国馆的设计中体现了运用片墙而创造出的流动空间。2)转译为修剪的或未修剪的树篱或树篱成排形成的竖向界面,以及花园的廊架。1950年,“树篱”逐渐成为丹麦许多景观设计师建筑化的中心元素。索伦森将其与现代几何形结合起来,常将建筑化的要素组织与环境结合,树墙、树篱和攀缘植物的廊架等是他建筑化设计语言的重要元素之一,如eids-vold花园中绿廊。S.i.安德松认为,“我们的职业最本质的东西是对建筑学与生态学的组合设计。”如他在marna花园创造出的隧道式篱墙,即绿篱墙高度的局部达到4m,形成富有感染力的开放或幽闭的空间结构。雅各布森在Rdovre市镇厅设计的成排的锻树,施密德特在trongard学校中心草地两侧设计的悬铃木树阵,以及o.挪加德在trnby市镇厅广场设计的悬铃木树阵,都运用了“墙”的建筑要素形成半开放式围合空间。

4.4空间的形式与组合

20世纪50年代~70年代建筑化几何式园林风格相对比较突出,由于建筑和园林都是在塑造空间,风景园林只是没有天花板的建筑,因此建筑不同程度的开放与私密空间的塑造与园林空间是相通的。北欧的现代景观设计师常与当时知名的建筑师合作,受其建筑化的空间组合效果的影响。索伦森曾在布兰德特的设计事务所工作期间,受到丹麦功能主义派的知名建筑师们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索伦森花园空间组合的方式上,包括几何形体的并置与重复,利用形体间的数学逻辑关系创造均质的几何空间,以及建筑与庭院开放空间的整合。如nrum家庭花园利用均质的几何空间巨变出强大的艺术震撼力,奥尔胡斯大学校园中保留山谷的开放性,形成了开阔的风景校园等。挪威的盖布瑞尔森和mortenGrindaker合作完成的挪威水电公司公园(1960—1963),被誉为二战后挪威现代主义园林的一个重要标志,设计师对密斯建筑中“片墙”空间组合进行转译引用,从建筑中获取景观设计词汇创造出流动的室外空间,打破了当时挪威园林设计灵感源于自然的传统,促成了园林朝着都市主义景观的发展趋向。瑞典景观设计师马汀松和布劳姆通过对一系列方形空间的组合,形成不同开放和封闭程度的空间。如莱维伦茨、雅各布森和阿尔托等优秀的建筑师,建筑的空间概念与组合方式自然地流露在他们的庭院和花园设计中。

5结语

园林园艺建筑设计篇9

在园林建筑的发展过程中我们要尊重传统,在继承传统的园林建筑文化的同时发展有地域化、有特色的现代园林建筑工作也是我国园林发展理念之一。尊重地域化园林建筑传统有助于是我国园林建筑发展方向有针对性、有特色性,正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在我国园林建筑艺术发展的过程中多多少少会渗入了地域文化,包括当地的社会环境、人文风情、民俗民风等等,我国地域复原辽阔、历史悠久、人文组成环境多样而独特,这是我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在发展过程中我们绝不能一概而论。目前我们园林建筑呈现出这样一种不良风气——跟风,当一种园林建筑风格被关注其他地区便囫囵吞枣一样将其引入,甚至是照搬,毫不考虑这种风格是不适合当地的文化需求,长期这样下去不仅我国园林建筑或是去原本的多样性和地域化特色,也会使我国园林建筑的建设环境变成一滩死水,跟风而动,却无法灵活流动。两位在设计过程中我们也不能统一而论,不同的地域风貌会产生不同的地域自然景观,而建筑是要与这些自然景观相互辉映的,脱离了地域性景观的园林建筑是无法良好的融入地域环境之中的,也无法有效的传递园林设计中要表达的主旨内涵,我们的园林建筑最终于“意”,而“意”是在建筑与风景的和谐相融中得到的,失去了“意”园林也就失去了“神彩”,也就失去了园林文化传承中的人文精神,是园林建筑变得索然无味。

合理吸收“洋”知识

既然说到发展就就必然关系到改变和完善,我们能固守传统优势而不思进取,这样在时展过程中我们会很快发现那些固有的传统要是死守着不放将会变成我们的累赘,所以在我们必须在保留传统园林建筑优势的基础上敞开大门吸收国外先进的“洋”文化和“洋”发展理念,是我国园林建筑的发展脚步更快,前行的步子更远。西方园林建筑文化讲求外部之美,对视觉追求要远远高于对意境的追求,在园林建筑中表现为对细节的精准刻画,对外部美的最大程度表达,的确像这样注重细节和外化的园林建筑设计风格的确更吸引人们的眼球,而且其建筑方式和设计理念较先进,技术含量高,但这不意味着我们就要将我们的园林建筑向着西化发展。在这里做一个比方,我国的园林建筑就像是水墨画,颜色较为简单,但画境传神,着重体现画工和画境;西方的园林建筑就像是一幅油彩画着重突出细节刻画和视觉意境,这两种设计风格有着本质的不同,所以在吸收国外园林建筑的建设理念时我们要取其精,融到我国的原理建设之中,使我国园林建设包含先进的设计理念和建筑手法又具有较强的地域特色,让我国园林建筑的接受人群更广。

坚持可持续发展

坚持可持续发展理论可不是一句空话,也是不一句针对于特定领域而说的话,可持续观念深入生活、发展、艺术的各个层面,园林建筑的发展方向当然也离不开可持续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强调了发展与自然的关系,园林艺术作为一种与人们生活、工作、发展等内容息息相关的艺术表现形式,其正是人与自然相互影响、相互结合、共荣发展的最好体现形式,在园林建设是以人为出发点而设计的,其内花木、建筑、河流的设计、布置方式均是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为前提的,建筑融于日然中,显现出一种和谐氛围,这是园林艺术的初衷也是本质,所以在随着我们园林艺术需求量不断增大,田园、城市园林建筑的不断增多,我们应做到使在建设园林建筑时减少高碳排材料的使用,使用新型材料和新型建筑设计方式增加对单位空间的利用率和对土地的破坏程度,加大园林建筑的周边的绿化面积,使城市、建筑、自然和谐发展、共同发展,将园林引入城市形成城中自然区,将绿色引入建筑使人与自然的关系更近。

总结

园林园艺建筑设计篇10

1.风景园林中山石的分类

目前,风景园林中的山石种类非常多样。按照不同的方法,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比如可以按照山石的材质进行分类,也可以按照山石的组成进行分类,还可以按照构建山石景观的艺术形式进行分类,本文则着重讨论最后一种分类方法。按照山石景观的艺术表现形式,可以将其分为自然风景式山石、艺术造型式山石、意境式山石以及抽象式山石等几类。顾名思义,不同艺术表现类型的山石具有在风景园林中各自的特色。设计师可以根据实际风景园林建筑的设计需要,来选择不同类型的山石。在中国古典园林中,自然风景式山石的应用最为广泛,而抽象式山石则在西方园林中得到了较多的应用。

2.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山石的布置方法

对园林建筑中的山石进行布置时,最为核心的原则就是要让山石景观与周围的环境相搭配,使整体的景观达到协调的效果,能够表现出风景园林的美感。特别是在设计具有古典特色的东方园林时,需要非常注意山石的“自然美”。人为痕迹尽量不要过于明显,以免在破坏了风景园林建筑的整体协调性。而在保持了山石景观的自然美的同时,也要非常注意山石的艺术美,达到取材于自然、却要高于自然的效果,充分体现出山石景观在风景园林建筑中的美感。另外,如果风景园林建筑设计的风格偏重于现代艺术造型美,那么山石的布置则应该注意与周围的景观相协调,尽量不选用风格与周围的环境特色格格不入的山石。

二、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植物的应用

如果说山石相当于整个园林体系中的“风骨”,那么植物就是园林中的“血肉”。没有植物的园林,就是一副空洞的骨架,没有丝毫的活力。只有配置了合适的植物景观以后,整个风景园林才会显得更加丰满。相比于山石,植物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内容更为丰富,需要考虑到非常多方面的问题。比如植物的类型、大小、高低、颜色,属于常绿植物还是落叶植物等等,都需要进行非常细致的考虑。最后再根据风景园林建筑设计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植物进行搭配。作为风景园林中最为主要的一部分,植物景观在配置完成后应该能够表现出植物的个体美以及群落美,体现出风景园林的观赏特点,达到吸引游人目光的目的。本文以长沙市某公园的植物配置作为分析依据,进行理论方面的植物配置分析。

1.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植物的配置原则

可应用于风景园林中的植物种类非常多,理论上来说,几乎所有的植物都能够进行风景园林的景观构建。因此,在进行风景园林建筑设计时,在植物配置方面遵循一定的原则非常重要。最为基本的原则就是要遵循植物配置的科学性以及艺术性,体现出植物的生态效果以及美学效果。植物配置的科学性,主要指的是要在植物的选择上以“适地适树”为基础,尽量选用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植物。一方面有利于表现当地景观特色,另一方面也容易使植物成活,降低成本。比如经过特殊修建的小叶榕,能够在园林景观中表现出清新淡雅、小巧别致的特点,但该植物却并不适合于北方栽植。如果在北方的风景园林中广泛使用,那么每年冬天还需要进行保温处理,增加了维护成本。而植物配置的艺术性则主要指的是植物景观与整体景观风格的协调,将植物个体的美感与植物群落的美感充分体现出来。

2.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植物的配置方法

在风景园林中,进行植物配置需要考虑的因素非常多。由于植物是随着时间以及外界环境的改变而不断变化的,因此要充分考虑到植物与时间、空间、温度、水分等因素之间的关系。以进行植物配置时,对颜色的考虑为例,就需要通过不同色彩的植物搭配,来体现出各具特色的景观效果。通常在园林中所使用的植物,所包含的颜色有红、黄、绿、紫等颜色。对几种颜色进行合理协调,可以营造出非常良好的景观效果。比如在乔木层的颜色搭配上,可以让银杏与法国冬青搭配,一高一低,一常绿,一落叶。特别是到了秋季,银杏叶子的金黄与冬青叶子的翠绿,显出独特的韵味。另外,桂花与紫叶李的相互搭配、海桐与红叶石楠的相互搭配,都属于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不同颜色植物搭配的典范。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