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呼吸道阻塞疾病的调理十篇呼吸道阻塞疾病的调理十篇

呼吸道阻塞疾病的调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47:41

呼吸道阻塞疾病的调理篇1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无创正压通气;血气分析

【abstract】objective:toobservetheeffectsofnoninvasivepositivepressureventilationfortreating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methods:32patientswith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weretreatingbythemasktypeofnoninvasivepositivepressureventilationbasedontheroutineapplication.Results:thebloodgasineachtimeofreceivingnon-invasiveventilationtreatmenthadsignificantchange,thepH,pao2wereincreased,thepaCo2wasdecreasedcomparedwiththatbeforetreatment(p

【Keywords】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noninvasivepositivepressureventilation;bloodgasanalysis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以气道阻力增加、不完全可逆性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病情常呈进行性发展。无创正压通气是近年来发展最为迅速的一种通气模式,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有研究表明,高达20%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住院患者可能应该接受无创正压通气(nippV)[2]。近年我站内科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08年5月至2010年6月我站内科住院患者32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7例;年龄45d-8岁,平均3.6岁;皆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推荐的诊断标准[3],且均有家属签字同意。排除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及其他心脏疾病。

1.2治疗方法

入院后患者均予以常规抗感染、化痰、平喘、酸碱平衡等常规治疗。同时应用面罩式无创正压通气,呼吸机为伟康公司的Bipap呼吸机,通气模式为S/t,备用呼吸频率16~20次/min,吸气压力(wap)15cmH2o,根据患者反应逐渐调整压力水平,在30min内达到14~16cmH2o,吸呼比1:1.5~2,呼气压力(epap)一般为3-5mH2o。治疗前和治疗后采外周静脉血行血气分析。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配对t检验及X2检验,p

2结果

患者接受无创通气治疗1h血气分析有明显变化,pH、pao2上升,paCo2下降,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

表1:患者通气前后血气的变化(x±s)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重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病人数多,病死率高。由于其缓慢进行性发展,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3]。同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时,在原有病变的基础上,会出现气道炎性充血、水肿、分泌物引流不畅等,导致气道阻塞的进一步加重,并由此引发肺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4]。在发病机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往往是因多种因素长期综合作用所致。起病与感冒有密切关系,多在气候变化比较剧烈的季节发病。呼吸道反复病毒感染和继发性细菌感染是导致慢性支气管炎病变发展和疾病加重的重要原因。吸烟与慢性支气管炎的关系也是肯定的,吸烟者比不吸烟者的患病率高2~8倍,吸烟时间愈久,日吸烟量愈大,患病率愈高,戒烟可使病情减轻。此外,长期接触工业粉尘、大气污染和过敏因素也常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的原因,而机体抵抗力降低,呼吸系统防御功能受损则是发病的内在因素。在病理特征上,多级支气管均可受累,受累的细支气管愈多,病变愈重,后果也愈严重。主要的病变有:粘膜上皮纤毛倒伏,甚至脱失。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上皮再生时,杯状细胞增多,并可发生鳞状上皮化生;粘液腺肥大、增生,分泌亢进,浆液腺发生粘液化;管壁充血,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管壁平滑肌束断裂、萎缩,而喘息型患者,平滑肌束可增生、肥大,管腔变窄;软骨可发生变性、萎缩,钙化或骨化。支气管炎反复发作的结果,病变不仅逐渐加重,而且逐级向纵深发展蔓延,受累的细支气管数量也不断增多。细支气管因管壁薄,炎症易向管壁周围组织及肺泡扩展,导致细支气管周围炎,而且还可发生纤维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是引起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病变基础。

在传统方法治疗中,有创通气由于需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损伤大、患者痛苦,清醒者难以接受。20世纪90年代后经鼻(面)罩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各种急性呼吸衰竭已成为研究的热点,多项非对照性试验和对照试验均表明,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疗效显著[5]。而且无创正压通气通过接口器,鼻罩或面罩等方式连接病人与呼吸机,应用方便、灵活,可以间歇使用,保留患者的语言和进食功能,患者痛苦小,并发症少,往往更容易接受。无创正压通气常用的连接呼吸机的方式是接口器、鼻罩、面罩、鼻孔囊管、唇封等[6]。其原理为:在患者睡眠时的呼吸过程中,持续向气道增加一定程度的正压,维持肌肉的张力,降低呼吸负荷,防止上气道塌陷引起的呼吸阻塞,从而保持上气道的畅通,改善患者缺氧状况,调整睡眠结构,改善睡眠质量。长期应用可恢复呼吸中枢敏感性,减少因缺氧引起的白天嗜睡、高血压、智力障碍及心脑血管意外等继发病症,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经大量临床验证,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主要手段,广泛适用于医院和家庭。临床上的无创正压通气相当于压力支持通气(pSV)与呼气末正压(peep)结合应用,pSV的工作方式是患者吸气触发、压力限制和流速切换。可有效地减轻呼吸功,增加病人吸气努力的有效性。这种以恒定压力与流速波形的通气辅助,在病人的需要和呼吸机送气完全协调方面并不是理想的。病人的呼吸要触发呼吸机,呼吸机辅助的压力与病人的呼吸结束存在同步性问题。所以临床应用上要设置辅助压力、触发灵敏度、呼气灵敏度、压力上升时间等。国外有研究在对健康人和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研究中发现,急性左心衰竭患者胸内压幅度高于正常人,nippV在提高正常健康人和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胸内压的同时,降低急性左心衰竭患者胸内压变化幅度,这说明nippV减少了呼吸肌做功[5]。本研究结果显示,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可明显提高患者外周血pao2,降低pCo2,与文献报道类似。其原因在于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在自主呼吸的吸气相和呼气相分别施加不同压力的通气方式,减少了呼吸肌做功,增加了Co2排出,改善了氧合,克服了气道阻力,减少了呼吸功,使呼吸肌疲劳得以缓解,从根本上逆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同时无创正压通气可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前负荷,减少心室跨壁压,改善氧合,使心肌供氧增加,减轻水肿,从而使心功能改善,心率减慢,这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救治中亦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对患者临床指标改变快,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延嫒.心肺复苏后患者亚低温治疗对肺功能的影响[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18(3):380.

[2]王丽.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的随机对照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18(1):53

[3]沈莉.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衰患者中的应用[J].临床肺科杂志,2009,20(11):1112-1113.

呼吸道阻塞疾病的调理篇2

[关键词]护理干预;小儿呼吸道阻塞性疾病;抢救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14)07(c)-0116-03

小儿呼吸道阻塞性疾病是小儿期常见的一种耳鼻喉科以及头颈科疾病[1-2],该病常见于喉腔略显狭小的儿童,喉腔的狭窄常会导致其黏膜下层松解[3],若在此时患儿由于发炎或是其他原因导致黏膜充血、肿痛,容易引发呼吸道阻塞。一般小儿的呼吸阻塞病情要比成人严重,对患儿的健康甚至生命有严重威胁。对于小儿而言,呼吸阻塞性疾病常具有突发性、危重性等临床特点[4-5],但小儿呼吸阻塞性疾病的起病原因较多,不同的病因常会导致患儿的病情有所差异。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医生应根据患儿实际,采取不同的救治方案。一般而言,对于由上呼吸道感染或是气管类疾病所引发的呼吸道阻塞性疾病,采用药物保守性治疗即可保证其在较短时间内康复。但对于支气管内异物所引发的急性阻塞,则应及时诊断并抢救,以防止病情发展引起痉挛性呛咳或黏膜水肿,保证患儿生命安全。随着计划生育的不断推行,孩子之于家庭的意义不断提升。因此,保证小儿生命健康,是社会共同的责任和义务。本文选取浙江省临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96例呼吸道阻塞性疾病患儿,随机分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观察和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抢救及康复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于我院就诊的阻塞性疾病患儿92例,男61例,女31例;年龄3个月~5岁,平均(2.31±0.93)岁。患儿病因为咽喉类疾病52例,包括急性喉炎、咽喉异物以及喉部肿瘤等;气管或支气管类疾病31例;食管类疾病5例;其他病因4例。所有患儿依据随机原则分为常规护理组和护理干预组,各46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以及病因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患儿均进行常规急救及护理。护理干预组患儿在常规急救及护理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两组具体急救及护理方案如下:

1.2.1急救方案

对于紧急入院的患儿,医护人员应立即检查其呼吸状况,通过吸氧尽快改善其呼吸状态。同时,迅速对患儿进行检查,诊断发病原因,并根据病因和实际病情选择合适的抢救方案。对于感染类病因应在最短时间内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抑制病情发展。对于气道阻塞的患儿则应给予紧急处理,即开口腔除腔内异物,Heimlich法除气道异物或内窥镜下除异物。当患儿呼吸得到改善后,进行救治。一般采用雾化吸入或气管滴入的方法给予肾上腺素,剂量为1~2mg,可有效消除黏膜水肿;给予糖布地奈德治疗炎症。对于上述方法无效的严重患儿,应立即进行手术治疗,包括麻醉下气管插管去异物以及气管切开术等。

1.2.2常规护理

常规护理组患儿经过急救治疗后,由护理人员进行专业护理。随时监测患儿的呼吸状况,并及时提醒家长或是病房内其他人员保持安静,以使患儿能够保持稳定,利于疾病的治疗。告知患儿家属救治后注意事项,并进行手术护理。手术护理是指患儿术前,医护人员应与家长及时沟通,安慰家长,使其对患儿的病情充分了解。保证患儿术前禁食、禁饮,以及必要的呼吸监测及改善措施。但应注意慎用止痛剂。

1.2.3护理干预

护理干预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护理人员应给予心理护理、饮食护理以及出院指导,提高患儿抢救效果。

1.2.3.1心理护理在患儿入院之初以及在救治过程中,医务人员及时了解患儿的情绪变化并进行包括肢体、语言等方式的交流和沟通,建立其内心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可连同家长对患儿进行适当鼓励,树立其面对疾病的信心,最大限度地配合医生的救治。同时,医务人员应及时向家长告知患儿的病情,并随时留意家长的情绪变化,为其讲解各种急救措施的必要性和意义,使家长能够积极配合。

1.2.3.2饮食护理患儿在抢救过后,医护人员告知家长患儿平时饮食的相关注意事项。建议家长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给予适当的冷流食,但应注意食量,进食最好取半坐或坐立。在患儿进食过程中,指导轻堵气管套管,以保证呼吸与吞咽动作步调一致。鼓励患儿进行适当的说话训练,同时应多喝水。一般患儿术后3d即可进行半流食。切忌给患儿食用硬质或是刺激类食物。保证患儿营养充足摄入,对于必要患儿可进行静脉输养。

1.2.3.3出院指导医护人员在患儿出院的1周内定时与家属进行沟通交流,了解患儿的呼吸情况、精神状态等,判断其病情恢复情况。对于存在就医隐患的患儿及时建议其入院复查,避免病情延误。同时,通过与家长沟通,在家长对患儿的日常护理过程中,提出正确的意见。患儿出院后一般不进食硬质难嚼的食物,尤其是小于3岁的孩子,不可给坚果性质的食物;家长应嘱咐孩子在吃东西时,不可打闹;在孩子进食过程中,家长不可以转移其注意点;这些可以有效防治食物误入患儿气管,引发患儿再次入院。对于因入食异物,而咳嗽、呼吸抑制的孩子,应指导其停止摄入食物,在安静状态下迅速送往医院急救。

1.3观察指标

观察各组患儿抢救成功率、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患儿日常活动以及心理活动评分;调查患儿家属对治疗过程中护理的满意情况;记录住院时间。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焦虑症状评分参照方宗君等[6]关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存质量问卷标准。护理满意度评价分为不满意、基本满意和满意三种,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临床抢救疗效比较

护理干预组与常规护理组抢救成功率、病死率以及重症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组优于常规护理组;两组中各有1例和2例患儿自动出院,未经治疗。见表1。

2.2两组患儿康复情况比较

护理干预组和常规护理组患儿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以及焦虑症状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组优于常规护理组。见表2。

2.3两组护理满意度及住院时间比较

调查护理干预组和常规护理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及平均住院时间,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组优于常规护理组。见表3。

3讨论

呼吸道阻塞性疾病患儿病情危急,发病迅速,常需要急诊救治[7-8]。据调查显示,多数呼吸道阻塞患儿会出现呼吸困难,甚至窒息,如不能得到及时救治,常会威胁生命。因此,呼吸道阻塞性疾病作为儿科急诊中的常见病症,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对其有效的治疗手段探究也在不断发展进行中。就目前而言,呼吸道阻塞性疾病轻症患儿多采用药物保守治疗[9-10],而中重症患儿可采取气管插管或是气管切开手术,以尽快去除阻塞异物,保证患儿生命安全。但由于患儿年龄较小,对自身病情的主诉能力较差,因此,及时了解患儿的病情变化是护理的重点,也对护理的专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干预作为专业护理发展的重要体现,已成为重大疾病护理的必然趋势,而小儿作为特殊患者,成为护理干预的重点对象。

本文针对我院92例呼吸道阻塞性疾病患儿,分别进行常规急救护理和急救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救治结果,可知,护理干预组患儿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即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呼吸道阻塞疾病患儿的抢救成功率,降低患儿的病死率。同时,护理干预对患儿健康,尤其是社会活动及心理健康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可明显降低疾病对患儿生活的影响。护理干预组和常规护理组患儿的住院时间分别为(10.13±1.09)d和(12.42±0.97)d,即护理干预可明显缩短患儿的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对减轻患儿家庭负担具有重要作用。

总而言之,护理干预在小儿呼吸道阻塞性疾病的抢救和治疗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可以提高抢救成功率,还可以提高患儿的预后健康度,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可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卢根,靳蓉,苏守硕,等.纤维支气管镜术诊治小儿呼吸道疾病作用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2,27(11):844-847.

[2]王双乐,杨楚,李创伟,等.小儿危重呼吸道阻塞的临床诊断和治疗[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6,41(4):251-254.

[3]mcnamaraVm,CrabbeDC.tracheomalacia[J].paediatrRespirRev,2004,5(6):147-154.

[4]张杰,张亚梅.降低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并发症及病死率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分析[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04,39(9):658-662.

[5]李荟.小儿呼吸困难误诊漏诊47例临床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2010,19(9):124.

[6]方宗君,蔡映云,王丽华,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存质量测量评估及应用[J].现代康复,2001,5(4):7-9.

[7]黄英,刘恩梅,李渠白,等.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术诊治小儿呼吸道疾病92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5,20(8):469-471.

[8]靳蓉,朱莉,徐和秀,等.小儿下呼吸道异物误诊哮喘九例分析[J].小儿急救医学,2004,10(2):118.

[9]李健,骆莹莹,王红琴.螺旋Ct三维重建在复杂气管异物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药导刊,2011,13(3):148-150.

呼吸道阻塞疾病的调理篇3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住院期间;健康指导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我国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据调查[1],90%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缺乏与疾病相关的知识,部分患者5~10年后可发展为肺心病,10%的患者并发消化性溃疡。因此,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健康指导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住院期间进行健康指导,有效地帮助病人预防并发症,促进自我保健,提高生活质量。

1临床资料

选择2005年1月-2011年12月在本科住院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并属本地段公费医疗的30例进行观察和追踪调查。被调查者年龄53~58岁,其中男27例,女3例。2005年1月-2011年12月,30例患者中有22例住院6次,8例住院9次,平均每人每年住院2.27次。2007年1月起,对住院患者进行健康指导和出院后定期随访,并设咨询热线。2007年1月-2011年12月,同是这30例患者,有18例住院2次,12例住院3次,平均每人每年住院仅0.8次。30例患者中无1例出现并发症,2例死于呼吸衰竭。

2健康指导

2.1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2.1.1清除呼吸道阻塞

老年患者痰液和气管内分泌物多,易造成呼吸道阻塞,增加通气阻力,加重感染和呼吸困难。因此,指导患者每天保证足够的饮水量(1000~1500ml)和进行有效的咳嗽排痰就非常重要。方法如下:(1)深吸气后屏气,然后突然咳嗽,可排出大气管内的痰液。(2)先指导患者进行深的腹式呼吸,先以鼻吸气,然后将嘴缩成吹口哨样将气呼出。吹时迅速,吹气后用鼻吸气。当患者掌握了这种呼吸方法后,就可开始吸气法咳嗽。先做4~5次上述深呼吸,然后张口伸舌进行咳嗽,咳嗽至少2次。痰液咳出后,可放松体力,稍稍休息片刻,再进行深呼吸练习,练习后再咳嗽,尽量排出痰液。

2.1.2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一活动即感气喘加重,大多数患者不敢进行锻炼。指导患者在缓解期根据心肺功能决定运动量,进行锻炼。锻炼的形式应结合日常生活活动,如行走、慢跑、登楼、踏车、家务劳动等,锻炼初始,一般坚持5~10min,以较轻的运动负荷来逐渐增加运动次数,每天4~5次,逐渐适应后再延长时间为20~30min。

2.1.3耐寒锻炼

耐寒锻炼应从夏天开始,先用冷水毛巾擦头面部,逐渐扩展到四肢。对体质较好、耐受力强、呼吸功能ⅲ级以下者,可坚持到冬季。面部及四肢冷水摩擦可增强皮肤对寒冷的适应力,提高机体的耐寒能力,减少冬季发病次数,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2.1.4预防感冒

注意环境及气温变化,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地方;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服和及时更换汗湿的衣服;注意居室空气流通,可用食醋熏蒸,预防感冒,食醋用量5~10ml/m3稀释一倍后温水加热蒸干。如出现流涕、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应及时就医用药,防止感染向下蔓延。缓解期坚持用支气管扩张剂如β2兴奋剂、茶碱类等,以减少急性发作。

2.2营养调养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并发营养不良发生率为27%~71%。其原因为摄入量不足,进餐时血氧饱和度下降10%,可引起气喘、厌食、膈肌下降,使胃容量减少;缺氧和高碳酸血症等造成胃肠淤血;抗生素和茶碱类药物对胃黏膜刺激等。营养不良又可降低呼吸肌肌力和耐力,易发生呼吸肌疲劳,进而发生呼吸衰竭。因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应以低糖、高蛋白、高脂肪饮食为好。如:牛奶、牛肉、鸡蛋、猪肉等,少量多餐,不出现腹胀、腹泻为度。一般每天所需的总热量中,蛋白质占15%~18%,脂肪占22%~25%,碳水化合物占55%~58%,必要时加静脉营养。

2.3缓解期呼吸功能锻炼

2.3.1缩唇腹式呼吸

肺气肿患者可通过腹式呼吸以增加膈肌活动来提高肺活量,缩唇呼吸科减慢呼气,延缓小气道陷闭而改善呼吸功能,因而缩唇腹式呼吸可有效的提高患者的呼吸功能。患者取立位,亦可取坐位或卧位,一手放在前胸,另一手放在腹部,先缩唇,腹内收,胸前倾,由口徐徐呼气,此时切勿用力,然后用鼻吸气,并尽量挺腹,胸部不动。吸与呼时间之比为2:1或3:1,7~8次/min,每日锻炼2次,每次10~20min。

2.3.2控制性深呼吸法

采取坐位、卧位或侧卧位,排除杂念,姿势自然,放松全身肌肉,缓慢深吸气至最大肺容量后排气。开始时为2~5s,逐渐增加到10s,然后缓慢呼气,连续做10~20次。此法或增加肺活量、肺总量及肺泡通气,改善吸入气体分布不均状态为低氧现象,提高气体交换功能。护士先给患者示教,然后请患者回教,直到掌握此法。要让患者坚持锻炼,只有持之以恒才能有效。

2.4氧疗

目的在于纠正组织缺氧,降低肺动脉高压,延缓右心衰的发生,增强人对生活的耐受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由于通气能力下降和通气/血流比例失调等原因,均可导致pao2下降和paco2升高。因此,长期氧疗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康复的主要治疗措施。但大多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缺氧耐受性强及对本身疾病和治疗不了解,认为吸氧越多越好或暂时不吸氧影响不大或感到气促时才吸氧,这些因素都会造成氧疗失败甚至加重病情。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尤其伴ii型呼衰患者)吸入高浓度氧时减弱了缺氧对主动脉体和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的刺激作用,使呼吸中枢失去了外周低氧的驱动作用,使呼吸变浅变慢,二氧化碳排出减少,造成二氧化碳潴留增加,最后导致呼吸中枢麻痹以致死亡。因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要持续(15h/d)低浓度(25%~30%),低流量(1~2ml/min)吸入氧。注意事项:做好防震、防火;每周更换2次湿化瓶内液体;氧气设备每周消毒1次,每天更换吸氧管1次。把与疾病有关的知识及锻炼方法打印成小册子,在住院期间反复给患者讲解、示教,直到患者理解、掌握。出院时把小册子发给患者,从而真正达到宣传的目的。

呼吸道阻塞疾病的调理篇4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道;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806-0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加强呼吸道护理干预,是提高预后,加快病情康复的保障。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80例,均为我院2010年6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划分,对照组行常规医护,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呼吸道护理干预,回顾两组临床资料,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80例,男65例,女15例,年龄55-81岁,平均(65.2±2.1)岁。均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诊断标准符合。并有急性加重期表现,如喘息加重持续至少3d,呼吸困难加重,咳嗽加重或次数增多,出现脓性痰及痰量增多。病程平均(15.2±6.7)年。随机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划分,两组在一般情况上具有可比性,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呼吸科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呼吸道护理干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2.1加强呼吸道干预①呼吸道湿化:受患者饮食量少、呼吸频率增快、明显气喘的影响,呼吸道水分过度蒸发,造成痰液黏稠。加强对呼吸道的湿化干预,可使纤毛运动能力增强,避免分泌物结痂干涸,加快痰液稀释,更利于有效排出,使支气管痉挛得以解除,并改善通气状况,对肺部感染起到了控制效果,使患者缺氧症状有效缓解。②保证液体入量:向患者强调多饮水的重要性,依据病情需要,遵医行静脉补液干预,除心衰、水肿患者外,确保其它患者液体每日入量在2500-3000ml。开水尽量于患者易取处放置,以利于补充足够水分,利于痰液稀释排出[1]。③空气湿化及氧疗干预:室内保持恒定温湿度,湿度为55%-60%,温度为18-20度,以利于和善吸道通畅。持续低流量、低浓度吸氧,需在氧气湿化瓶中加入适当蒸馏水,注意加温保湿,湿化瓶每日需做好更换,以降低感染发生率。④气管切开气道湿化:气管切开后,受空气直接经气管套管进入气道的影响,未经气道温化、滤过、加温,降低了气道内气体温度,干燥气体易损伤呼吸道上皮,减低了黏膜纤维系统对异物清除的能力,使气道内粘稠分泌物滞留的时间延长,加大了痰痂堵塞的几率,故需加强气道湿化护理,可配合雾化吸入医护[2]。

1.2.2促进有效排痰①缩唇、深呼吸排痰:可利于排出气道远端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教会患者对有效的咳嗽方法加以掌握。咳嗽时间不宜过长,以免体力过度消耗,饮水或餐后避免咳嗽,防止食物返流。②雾化吸入:积极雾化吸入,以湿化气道,溶解粘痰、解除支气管痉挛,加快痰液排出,使气道保持通畅。③更换:定时翻身、防止肺不张及肺泡萎缩,行叩背护理,以使附着于支气管壁、肺泡周围的痰液松动,易于排出,老年患者叩背力度不宜过猛,以免发生意外[3]。④适时吸痰:对无力咳嗽、年老体弱、意识障碍的患者,需备好吸痰机,一旦气道阻塞,立即行吸痰处理。对昏迷或衰弱的患者,定时刺激排痰。

1.3统计学分析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3.0版,组间计量数据采用(χ±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p

2结果

观察组咳嗽好转时间、喘憋缓解时间、罗音消失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受环境污染、感染、嗜烟等有害因素的影响,造成终末细支气管远端过度膨胀、气道弹性在一定程度上减退,增大了充气和肺容量,且损及气道壁,最终导致气道功能降低[4]。特别是老年人,通常反应迟钝、无力咳嗽,痰液排出困难,给治疗呼吸道感染带来了一定棘手性,故加强患者呼吸道护理,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缓肺功能恶化的保障。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加强呼吸道干预、促进有效排痰、积极雾化吸入等,结果显示,临床症状好转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p

综上,加强慢性阻塞性疾病呼吸道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加快病情康复,具有非常积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J].中华内科杂志,2002,41(9):640-646.

[2]潘文森,刘志强,袁雅冬,等.机械通气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135例院内病死率分析[J].临床荟萃,2008,7(23):469-472.

呼吸道阻塞疾病的调理篇5

【关键词】 无创正压通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护理

作者单位:453000 河南省新乡市中心医院干部病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如果临床症状和体征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和缓解,缺血、缺氧症状进一步加重,就会出现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很容易诱发呼吸衰竭,甚至危及患者生命[1]。目前,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中,治疗期间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其临床疗效,并得到了普遍的认可[2]。本研究中,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期间,我院诊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呼吸衰竭患者,给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及相应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期间,我院诊治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护理)和观察组(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和相应护理干预),每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咳嗽、咳痰、气促,以及痰量增多等临床症状,符合2002年中华医学会呼吸学会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的诊断标准[3],均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病所致呼吸衰竭。3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56.5~84.0岁;3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57.0~84.5岁。在年龄、性别,以及原发病等方面,两组没有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及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及相应护理干预[3]:①治疗前护理: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前,给予有效的心理疏导,尽可能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并将呼吸机治疗的目的、作用及其注意事项详细解释给患者,并取得其信任和积极配合,提高治疗的依从性。②治疗过程中护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取合适的面罩,正确连接呼吸机管道,调整各项参数,保持其舒适性和密闭性;初始以S/t呼吸模式,辅助通气压力从低水平开始,逐渐增加通气参数;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咳嗽、咳痰,定期给予翻身、拍背、引流等处理,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治疗,同时注意气道的湿化,确保呼吸道的通畅性。③密切注意皮肤颜色,以及发绀情况,动态监测血氧饱和度、血压、呼吸,以及动脉血气分析,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提高无创通气治疗。④营养支持:选择高蛋白、高脂肪、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多食蔬菜和水果,注意钠盐的摄入量。⑤并发症护理:注意胃胀气、呼吸道分泌物潴留,以及面部皮肤坏死溃疡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1.3 观察指标 于治疗后72 h,对两组患者的pH、动脉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等,进行观察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

2 结果

治疗72 h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动脉氧分压显著升高,二氧化碳分压明显降低,p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呼吸功能受到严重损害,引起严重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导致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呼吸衰竭综合征。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通过呼吸机提供双向压力支持通气,广泛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病所致呼吸衰竭的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纠正低氧血症,以及二氧化碳潴留[4]。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做好相关的健康教育,正确使用呼吸机,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相应的营养支持和心理疏导,同时,注意病情观察,加强并发症的观察,尽可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5]。本研究中,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动脉氧分压显著升高,二氧化碳分压明显降低,p

参 考 文 献

[1] 万成福.双水平无创呼吸机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临床观察.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9,13(12):3738.

[2] 李恒利.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严重呼吸衰竭55例临床观察.社区医学杂志,2009,7(11):3031.

[3] 米玉红.无创正压通气治疗中重度肺性脑病临床效果评价.国际呼吸志,2010,30(5):270275.

呼吸道阻塞疾病的调理篇6

【关键词】呼吸道、阻塞、急救措施、护理

在儿科中小儿呼吸道阻塞属于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其中气管炎以及上呼吸道感染所导致的呼吸道阻塞能够经过保守治疗后恢复,由于患儿咳嗽反射发育不够完全,若是发生支气管、气管异物所造成的呼吸道阻塞时,如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便即有可能导致患儿出现死亡[1],怎样才能更好的对患儿进行及时的抢救和护理是挽救患儿生命的关键所在,本次研究将分析小儿呼吸道阻塞性疾病的急救措施与临床护理,现将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于我院的44例呼吸道阻塞性疾病患儿中,包括男26例,女18例,年龄1-6岁,平均年龄(3.3±1.2)岁。其中包括13例气管支气管异物、12例急性喉炎、10例急性喉水肿、9例喉气管支气管痉挛,患儿的临床表现均为喉鸣、声音嘶哑、呛咳以及吸气性呼吸困难,同时伴有心动过塑以及痉挛。本次研究中所有患儿均通过胸部X线以及内镜影响学检查确诊为呼吸道阻塞。

1.2方法

1.2.1院前急救

抵达现场后对患儿的病情进行评估分析,观察患儿瞳孔、意识、血压、脉搏以及呼吸系统体征等情况评估患儿病情。患儿若是呼吸困难,需要持续进行心电监护,观察呼吸节律、血氧饱和度、面色等,建立静脉通道,使用急救药物。同时应当使患儿保持镇静,避免惊动患儿。若是由于异物阻塞则应当及时采取必要的抢救措施,采用镊子将其夹出,若是异物难以取出,则应当在支气管镜或喉镜下摘除异物,患儿阻塞若在咽喉较深处则应当立即送往医院处理,患儿若是发生了心跳停止的情况则应当立即给予心脏复苏。

使用面罩或鼻导管给氧,同时对患儿吸氧后的情况进行观察。若是呼吸出现停止则应当在第一时间为患儿采取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帮助患儿解开衣领确保呼吸的畅通,以实际情况为患儿选择舒适的,并且建立静脉通道,采用静脉留置针为患儿给药,保证患儿电解质、酸碱度的平衡。当发生呼吸道阻塞后患儿极有可能出现恐惧、焦虑等心理,此时医护人员需要采取必要的抢救措施,同时给予患儿心理安慰,加强患儿自信心更好的配合救治。

1.2.2护理方法

术前应当与患儿家属进行沟通,同时对患儿家属给予必要的心理疏导,准备好各种手术用品,术前告知患儿进食8h,针对于支气管异物患儿需及时了解吸入时间、异物位置以及大小等,并且观察异物是否在活动。术后对患儿的生命体征变化进行观察,尽可能使患儿头部偏向一侧,同时做好必要的吸痰工作,避免呕吐物误吸,确保患儿呼吸通畅,对患儿进行心电监测以及持续吸氧,根据病情调整好输液速度。

1.3疗效评定

治疗3w后对患儿的抢救情况、血氧饱和度、呼吸困难改善情况等指标进行观察。

1.4统计学分析

两组数据录入到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以p

2.结果

在经过我院及时抢救后,44例患儿治愈率为93.18%(41/44),3例患儿自动出院,未发现死亡病例。

3.讨论

在儿科中呼吸道阻塞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针对于病情较为危重的患儿往往由于发病原因的不同从而出现不同的临床症状,如咽喉壁脓肿起病急骤,会伴有喘鸣音、咽痛以及呼吸困难等异物进入支气管后会发生刺激性咳嗽,从而出现阻塞性肺气肿,急性喉炎的表现则多为呼吸困难以及声音嘶哑等[2]。患儿治疗前的诊断显得极其重要,通过X线检查发现异物存在的位置后,应当在第一时间内通过内窥镜检查将异物取出,排除气道阻塞,针对于有活动性佝偻病的患儿容易出现急性喉痉挛,如未能得到及时救治便会直接导致死亡。药物以及食物变态反应等均可导致发生急性喉水肿,临床表现为咳嗽、喉鸣,通过检查会有浆液渗出,可见水肿[3]。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认为,对于呼吸道阻塞患儿来讲有针对性的急救护理措施显得极其重要,由于小儿组织方面有自身特点,当受到外来因素刺激或炎症时容易出现肿胀以及充血从而造成呼吸道阻塞。在抢救时除了给氧和镇静之外应当对症治疗,气管或支气管异物应当在支气管镜检查下将异物取出[4]。同时在对患儿进行必要的急救过程中应当取半坐卧位,从而减少对患儿气管壁的刺激,根据患儿病情的不同选择有预见性的护理措施,保证手术能够顺利进行。医护人员需要密切配合,对患儿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同时做好对家属的心理干预以及做好手术准备,术后对患儿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提升患儿治疗成功率[5]。

经过本次研究在经过我院及时抢救后,44例患儿治愈率为93.18%(41/44),3例患儿自动出院,未发现死亡病例。因此我们认为,对呼吸道阻塞患儿采取及时有效的抢救并经过精心护理能够提升患儿的生存率,对患儿病情的改善起到帮助作用,最终保证了患儿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谢静芳,王双乐,黄映芳,刘锦玲,许佩珍.小儿呼吸道阻塞性疾病的急救与护理[J].现代临床护理,2014,05(2):38-40.

[2]顾莉.小儿呼吸道阻塞性疾病的急救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22(3):156-157.

[3]李步云,小儿呼吸道阻塞性疾病儿内科治疗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20(2):123-124.

呼吸道阻塞疾病的调理篇7

【关键词】纤维支气管镜;有创加无创机械通气;序贯治疗;老年严重呼吸衰竭

observationoftheCurativeeffectofFiberBronchoscopeCombinedwithinvasiveandnoninvasivemechanicalVentilationSequentialtherapyforagedCopDwithSevereRespiratoryFailure/ZHanGGuang-rong,ZHonGXiao-lan.//medicalinnovationofChina,2015,12(24):050-052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clinicaleffectoffiberbronchoscopecombinedwithinvasiveandnoninvasivemechanicalventilationsequentialtherapyforagedCopDwithsevererespiratoryfailure.method:100elderlyCopDpatientswithsevererespiratoryfailureinourhospitalwereselectedfromapril2013toFebruary2015astheobservationobjects,theywererandomlydividedintocontrolgroupandexperimentalgroup,50casesineachgroup.thecontrolgrouppatientsreceivedadjuvant-controlledmechanicalventilationtherapy,theexperimentalgroupreceivedfiberopticbronchoscopycombinedwithinvasiveandnon-invasivesequentialmechanicalventilationsequentialtherapy,theclinicalcurativeeffectoftwogroupswerecompared.Result:theclinicaltreatmentoftotaleffectiverate,clinicalobservationindexesandbloodgasanalysisindexesofexperimentalgroupweresignificantlybetterthanthecontrolgroup,thedifferenceswere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

【Keywords】Fiberopticbronchoscopy;invasiveandnoninvasivemechanicalventilation;Sequentialtherapy;elderlypatientswithsevererespiratoryfailure

First-author’saddress:XinjiangHabaheCountypeople’sHospital,Habahe8367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24.01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阻塞特征的慢性支气管炎和/或肺气肿,这类疾病很容易进一步转变为肺心病以及呼吸衰竭等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而这类疾病与各种外界因素如有害颗粒、气体等发生炎症变异反应有关,很容易使致残率以及病死率升高,也是较为危险的一类呼吸系统疾病。随着空气雾霾的加重,以及吸烟的人群日益升高,截止到2014年,据全球不完全统计,引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40岁以上的发病率已经高达10%,而在2004年发病率仅为2%[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最突出的为在患者进行运动后会出现明显的气喘,以及经常咳嗽、咳痰,并且随着病情的拖延会产生逐渐恶化的情况,同时由于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的几率极大,因此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位世界第4大危险疾病[2-3]。而慢性阻塞性肺病在当今临床治疗中仍不甚理想,较为直接的方法如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虽效果立竿见影,但患者痛苦感明显,同时很容易造成感染等并发症,而进行呼吸机的治疗,很容易造成患者对其的依赖感以及脱机呼吸困难等并发症。因此在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发病特点中,气道狭窄是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主要的病理特点,其中发病诱因主要是因吸烟或其他刺激呼吸道等危险因素引发炎症从而引起了外周呼吸道壁损伤,由此反复引起恶性循环。尽管机体的修复机制仍不十分清楚,但普遍认为修复过程的失调可导致组织结构和功能异常的气道重构Bitmap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有效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患者的肺通气量、缺氧和Co2潴留,使患者的呼吸衰竭症状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本文笔者选取本院2013年4月-2015年2月间收治的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分组治疗分析,探讨使用Bipap无创通气治疗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医学研究选择本院2013年4月-2015年2月间收治的10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严重呼吸衰竭患者为观察对象,男60例,女40例;患者年龄62~78岁,平均(72.5±6.5)岁;病程1~12年,平均(6.5±3.2)年。所有观察对象均存在呼吸加快、气促、咳黄色痰等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证实:30例存在双侧片状阴影,70例存在单侧片状阴影。通过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50例,且两组观察对象基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CopDⅡ型呼吸衰竭诊疗标准所有患者经临床病史、体征、X线、实验室检查后,均符合CopD标准,即意识障碍不严重,nippV治疗禁忌证不明显,没有大量气道脓性分泌物,血流动力学无持续性改变,消化道无活动性出血,误吸可能性小;符合呼吸衰竭标准,即患者呼吸频率>24次/min,无吸氧情况下患者的pao255mmHg,pH

1.3方法两组观察对象均按照其药敏检查结果接受相应的抗生素治疗,反复实施深部痰培养实验,定期接受肝肾功能和三大常规检查,以及动脉血气分析检查,动态监测生命体征指标,同时接受扩张支气管、引流气道分泌物、祛痰和抗感染等常规治疗。

对照组在此基础上接受辅助―控制机械通气(瑞典哈美顿公司,伽利略兼容兼压型)治疗,如果患者肺性脑病症状在36h内显著改善,则改为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加压力支持方式治疗,按照患者的血气分析情况和通气状况,适当调整吸氧浓度,在其peep水平90%以上。

1.4观察指标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paCo2、pao2和pH值等切换时间窗时的血气分析指标情况,以及住院时间、感染控制窗出现时间、呼吸衰竭纠正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和有创机械通气时间等临床观察指标情况[2-3]。

1.5疗效评定标准有效:指患者临床治疗后,肺部X线片检查证实炎症阴影明显缩小,血气分析指标恢复正常,实验室检查结果证实白细胞计数明显降低,肺部音明显减少,体温完全正常,呼吸障碍、咳痰、咳嗽等临床症状显著减轻或是完全消失;无效:指患者临床治疗后,未达到上述临床诊断标准,甚至有所加重或是死亡[4]。

1.6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计数资料使用字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的观察指标比较试验组临床治疗后的住院时间、感染控制窗出现时间、呼吸衰竭纠正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以及有创机械通气时间等观察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临床观察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试验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66%,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40%,两组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例(%)

组别有效无效死亡

试验组(n=50)33(66.0)10(20.0)7(14.0)

对照组(n=50)20(40.0)15(30.0)15(30.0)

字2值5.78080.85332.8555

p值0.05

2.3两组的血气分析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paCo2与pao2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指标均有显著改善,且试验组治疗后paCo2与pao2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006,p=0.000;t=11.758,p=0.000),见表3。

表3两组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比较(x±s)mmHg

组别时间paCo2pao2

试验组(n=50)治疗前68.9±6.855.9±4.3

治疗后42.8±4.3*86.1±5.4*

对照组(n=50)治疗前69.2±7.255.6±3.3

治疗后50.3±5.375.8±2.2

*与对照组比较,p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病是呼吸内科常见的多发性疾病,但该疾病由于病程长,治疗效果不理想,因此,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严重患者会直接影响到日常生活质量[6-7]。由于引发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病因尚未明确,据临床统计其病因可以分为身体体质因素和环境影响因素两大类[8]。身体体质因素主要是抵抗力较弱的老人、孕妇以及婴幼儿,因各种诱因所引起的肺部发育不良或者病变从而引发慢性阻塞性肺病。环境因素主要是由于吸烟、化学物质的吸入以及粉尘过敏等引发肺部疾病而演变成为慢性阻塞性肺病[9-10]。在临床中,由于空气污染以及全球老龄化的问题,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日益增多,同时由于该疾病很容易并发呼吸衰竭疾病,因此多数患者在引发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同时,会伴有呼吸窘迫以及水电解质紊乱。

慢性阻塞性肺病是引发呼吸衰竭的主要因素,因此,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呼吸衰竭使患者的机体不适感与心理压力均极大,对患者生存方面的不良影响极为突出,由于这两种疾病治疗方法尚无明显快速有效的方法,同时由于发病患者较多,其对本病的临床治疗需求极高,临床多是以达到改善肺功能状态,从而改善患者的供氧为主要治疗方法。另外,较多研究显示,此类患者存在肺通气及肺换气的异常,故其为监控疾病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另外,此类患者治疗过程中除气管需进行有效扩张以保证气流的通畅外,对于肺部功能状态的改善也是治疗的一个重点,故找到能改善此类患者肺通气及肺换气状态的药物极为重要。舒利迭是临床中用于呼吸道阻塞性疾病治疗的常用药物之一,其在慢阻肺导致的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研究也并不少见,且研究多持肯定性,但是对患者的肺通气及肺换气等综合肺功能状态的影响研究却极为少见,而综合肺功能状态作为慢阻肺呼吸衰竭的重要评估指标,对其进行监测研究的价值较高。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是一种发生率较高的疾病,且大部分患者存在多种基础性疾病,自身营养状况较差,进而增加气道分泌物,诱发无力咯痰症状,这一现象的发生会导致患者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进而诱发呼吸肌疲劳或是呼吸衰竭[6-7]。医学研究证实,纤维支气管镜联合有创加无创序贯机械治疗是一种较为有校的治疗技术,且临床疗效较为确切[8]。其主要原因在于,这一治疗技术能够为患者机体提供良好的氧气供给,控制通气功能障碍和肺部感染症状,解除痰液阻塞症状[9]。另一方面,控制好患者的肺部感染症状,呼吸肌疲劳和营养不良症状也能够快速改善,而机械通气辅助呼吸治疗,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再次助插管上机和撤机失败的发生率[10-11]。因此,有创与无创序贯治疗的机械通气模式,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临床治疗措施[12-13]。由本次医学研究结果可知,试验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临床观察指标以及血气分析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纤维支气管镜联合有创加无创机械通气序贯治疗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严重呼吸衰竭临床治疗技术,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避免病情的进一步恶化,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14-15]。

参考文献

[1]龙军成.床边纤维支气管镜联合机械通气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严重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1):619-620.

[2]宫莉,陈世雄,高宝安,等.床旁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J].临床肺科杂志,2012,17(2):256-257.

[3]赵桂英.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抢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症呼吸衰竭患者的应用价值[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6):29-30.

[4]刘高华.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疗效观察[J].临床医学,2012,32(2):106-107.

[5]陈大勇,李兆基,谢华文.纤维支气管镜在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2,30(4):446-447.

[6]任佳亮,王慧琴,马建刚.气管镜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12,17(11):1993-1995.

[7]陈坤,周宝银,张爱冠,等.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2,15(1):62-64.

[8]王玮.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严重ii型呼吸衰竭疗效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10,24(16):2472-2474.

[9]潘彩红.有创和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急性呼吸衰竭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3):36-37.

[10]苏毅.支气管肺泡灌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J].国际呼吸杂志,2011,31(12):916-918.

[11]张秀琴,蔡黎明.纤维支气管镜联合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肺部感染的临床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10,15(8):1168-1170.

[1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4,12(2):67-80.

[13]郭伟,张新日.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失败的相关因素分析[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2,43(1):38-41.

[14]刘玉金,周乐清,张秀英.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30例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32-33.

呼吸道阻塞疾病的调理篇8

【关键词】无创正压通气;慢性阻塞性肺;呼吸衰竭

为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对收治的8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呼吸衰竭患者行不同的治疗方式,现将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自2010年1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8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呼吸衰竭患者,男49例,女39例,最小年龄54岁,最大年龄83岁,平均年龄64.3岁,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者均行常规治疗,包括平喘、激素、抗感染、营养支持、祛痰、电解质平衡等。并在此及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利用呼吸机经患者口鼻,同时以患者的实际体型及颜面形态为依据,选择合适的面罩进行通气,并通过pSV模式,利用吸痰管或纤维支气管镜进行吸痰治疗,同时以患者的实际呼吸情况为依据,合理的对其pSV水平及Fio2进行调节,并且要确保呼吸频率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两组间比较用χ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指标对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心率为(126±14)次/min,呼吸频率为(28±3)次/min,paCo2为(82.9±22.7)mmHg,pao2为(55.8±3.14)mmHg,pH值为(7.19±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心率为(125±13)次/min,呼吸频率为(27±2)次/min,paCo2为(83.3±20.6)mmHg,pao2为(56.2±2.98)mmHg,pH值为(7.21±0.04),两组患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2.2两组患者治疗24h后各项指标对比治疗后24h观察组患者心律、呼吸频率、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氧分压、pH值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呼吸衰竭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其主要是由于痰液引流不畅、呼吸机疲劳等引起的疾病[1]。患者多是在气道阻力增加、呼气末未正压等因素的影响下,发生呼吸功耗增加现象,从而引发呼吸机疲劳。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呼吸衰竭的主要作用机制为:无创正压通气吸气时,会产生相对较高的吸气压,为其具有以下几种作用,一是有效的对气道阻力进行克服;二是增加肺泡通气量;三是有效的降低呼吸功能消耗;四是减少二氧化碳的生成量及耗氧量。而在呼气时则能产生相对较低的呼气末气道正压,其主要作用为:一是与内源性呼气末正压进行对抗;二是增加功能肺残量;三是避免肺泡萎缩;四是改善通气;五是增加肺氧含量,同时将过量的二氧化碳排除,从而达到降低二氧化碳分压,增加动脉血氧分压的效果[3]。因此,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发生呼吸衰竭症状,且问题相对严重时,但并未伴有严重痰液引流情况时则可及时给予患者无创正压通气治疗。

在给予患者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时还应加强对以下几方面的重视,第一,医护人员要耐心的向患者讲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呼吸衰竭的相关知识,使患者明白治疗的重要性及有效性,从而使患者积极主动的和医护人员进行配合;第二,选择面罩时一定要以患者的实际情况为依据,选择最为合适的面罩,同时还要妥善的对面罩进行固定,防止漏气现象发生,同时还要指导患者进行机器吸气及送气;第三,治疗期间护理人员要鼓励患者进行自主咳痰,必要时可给予患者物化治疗,对痰液进行稀释,从而确保呼吸道的通畅性。

本次研究表明治疗前两组患者心律、呼吸频率、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氧分压、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h观察组患者心律、呼吸频率、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氧分压、pH值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这就说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呼吸衰竭患者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阻止病情发展,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宫立新.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淮海医药,2012,30(1):20-22.

呼吸道阻塞疾病的调理篇9

【摘要】目的研究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稳定期的治疗认知情况。 方法2010年3月至上2011年10月对在我科住院的老年患者进行问卷及面对面调查,内容包括患者对该病治疗的认知、日常生活的影响、既往的治疗方法。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调查问卷中有效调查问卷共1530份,以听说过CopD的580例患者为基准分析,其中应用氨茶碱片治疗者占51.9%(301/580);41%(238/580)的患者遵医嘱服药;36.9%(214/580)的患者担心吸入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32.9%(191/580)的患者吸入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不知道。63.6%(369/580)的患者家中无氧气设备;89.5%的患者未接受呼吸康复训练,34.1%(522/1530)的患者重视营养状况。结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对稳定期治疗的相关知识知晓程度低,应加强对该病患者的综合治疗方案。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治疗;认知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慢性疾病,因反复急性发作致使肺功能进行性受损,症状进行性加重,需要反复地治疗,影响家庭经济,患者身心痛苦。然而现阶段CopD的治疗常以急性发作期治疗为主,而忽视稳定期的治疗,加强对CopD患者的教育,使患者充分认识疾病才能更好地配合医生的工作,提高依从性,达到维持病情稳定、提高生命质量和减少医疗经费开支的目的[1],为此,对在我科2010年3月至上2011年10月住院的老年CopD患者进行问卷及面对面调查分析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在我科2010年3月至上2011年10月住院的老年CopD患者。

入院标准:CopD患者的诊断标准为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FeV1/FVC﹤70% [2],年龄﹥60岁,排除标准:除外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症、肺癌、活动性肺结核、左心功能不全、认识功能障碍、不能交流等患者。每例患者调查1次。

1.2 研究方法

问卷及面对面调查:内容:(1)患者的一般资料;(2)对稳定期治疗的认知;(3)疾病对日常生活的影响;(5)既往稳定期的治疗方法:是否担心吸入糖皮质激素有不良反应,氧疗、呼吸康复治疗而及营养支持。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录入并核对信息,采用SaS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 表示,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

2结果

2.1 一般资料:调查问卷1564份,除外无肺功能结果21份和不符合CopD诊断标准的确13份。有效调查问卷共1530份,被调查者中男性占57.3%(876/1530);平均年龄(69±9)岁;农民占72.2%(1104/1530);初中以上文化程度者占19.5%(298/1580);平均病程(18.3±12.6);过去1年急性加重次数2(1-4)次;现在吸烟者占23.3%(357/1530);戒烟者占56%(857/1530);从未吸烟者24.3%(372/1530);CopD严重程度分级Ⅰ级占6.9%(105/1530);Ⅱ级占26.5%(405/1530);Ⅲ级占38.8%(594/1530);Ⅳ级占27.8%(426/1530);FeV1/FVC为(52±12);FeV1占预计值%为(69±22);残气容积/肺总量为(69±21)%。

2.2 CopD稳定期治疗状况及认知度:以听说过CopD的580例患者为基准,分析患者稳定期治疗状况及认知。CopD的治疗状况及认知度:应用氨茶碱片治疗者占51.9%(301/580);41%(238/580)的患者遵医嘱服药;55.3%(321/580)的患者当想起时才服药;3.6%(21/580)的患者根据自己的意愿调整药物;对目前治疗CopD的药物满意度:5.5%(32/580)的患者非常满意;11.2%(65/580)的患者满意;85%(493/580)的患者不满意;对于吸入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36.9%(214/580)的患者担心;30.1%(175/580)的患者不担心;32.9%(191/580)的患者不知道。63.6%(369/580)的患者家中无氧气设备;有氧设备的患者16.7%(97/580)的人经常使用,21.2%(123/580)的患者为备用;89.5%的患者未接受呼吸康复训练,在接受呼吸康复训练的患者中,33.8%采用缩唇呼吸,49 %的患者为走路训练。

2.3其它:在问卷及面对面调查中,还发现8.8%(135/1530)的患者认为长期氧疗会产生依赖而到万不得已时才使用,10.2%(156/1530)的患者相信偏方治疗,而购买各种广告上药物及邮购偏方药物。34.1%(522/1530)的患者重视营养状况。

3讨论

CopD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现居我国疾病死亡原因的第3位,预计到2020年将成为全球第五大致残原因,严重影响患者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目前尚缺乏有效的防治方法,在急性期治疗过后,肺功能损害仍在继续,若在稳定期采取有效的综合治疗,可延缓疾病的发展,提高生活质量,减少CopD患者住院次数和住院天数[3]。对该病稳定期的治疗强调康复、健康教育、药物等到综合治疗方案[2]。

目前存在的严重问题是,很多的CopD患者缺乏对疾病的了解,对改善症状缺乏信心,特别是老年、文化水平低的患者,其理解和接受能力差,有资料表明患者的文化、经济水平低是其对疾病认知情况较差的原因[4],本资料中也提示被调查的老年CopD患者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80.5%,因此应加强CopD疾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和管理,教育内容除了一般知识如:呼吸道的解剖;生理;病理生理;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剂量及正确使用;症状的正确评估等,还应包括:①氧气的正确及安全使用,长期低流量吸氧(1.2-2.0L/min),每天吸氧(鼻导管吸氧)12-15小时,长期氧疗能提高肺泡和动脉血氧分压,增加组织供氧能力,稳定和降低肺动脉压,降低血粘稠度,改善呼吸困难,而且还可阻断或延缓CopD向肺心病发展的进程和速度,提高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5],也是被公认最能影响CopD预后的主要因素之一。长期的氧疗还可纠正脑皮质慢性缺血缺氧,显著改善老年CopD患者的认知功能[6]。在氧气使用过程中主要应防止火灾及爆炸,在吸氧过程中应禁止吸烟。②感冒的预防:可采用防感冒按摩、冷水洗脸、食醋熏蒸、增强体质及中医的冬病夏治疗伏贴等方法来预防感冒。也可应用生物制剂提高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如气管炎菌苗、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核酪注射液等。③戒烟: 烟是呼吸道最大的敌人,各期的CopD患者均应戒烟。戒烟有助于减少呼吸道粘液的分泌,降低感染的危险性,减轻支气管壁的炎症,使支气管扩张剂发挥更有效的作用.本组CopD半数以上患者自行调整用药频率及剂量,并对吸入糖皮质激素有所担心,甚至放弃正规治疗而寻求偏方药物。因此应加强CopD患者药物管理及自我管理方面的教育。由于缺氧、胃肠道功能紊乱摄入的热量不足,基础代谢率增高及分解代谢亢进CopD患者常常出现营养不良。营养不良是CopD及健状况恶化的一个独立预测因素,国内有多例报道[7-8]营养不良与CopD转归情况的研究分析。所以必需了解患者的营养状况,给予适当的营养支持。

综上所述,稳定期CopD的治疗是多方面、长时间的综合性系统工程,它是临床治疗的延续,是临床医学整体的一部分,已越来越被临床医师认识和重视。

参考文献

[1] Barr RG,Celli BR, mannino Dm,et orbidities,patient knowledge,and diease management in a national sample of patients with CopD.am J med,2009,122:348-355.

[2]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1):8-17.

[3] 孙永昌,姚婉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治疗及预防全球策略三年更新评述.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0,33(8):633-634.

[4] 沈宁,姚婉贞,朱红.北京市延庆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认知情况调查.中国结核和呼吸杂志,2008,31;206-208.

[5] monique m D,emnianuec m D,elisaboth o,et al,prognosticfactorsin CopD patients receiving long-term oxygen therapy[J] Chest,1995,107(5):1193-1198.

[6] 陈世芳,林绍鹏.长期家庭氧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7,26(6):598-599.

呼吸道阻塞疾病的调理篇10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效果;观察

【中图分类号】R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3-0159-01

所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指以反复咳嗽、咯痰和气促以及呼吸困难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支气管炎和(或)肺气肿。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由于社会发展及人们生活环境的变化和人口老龄化时代的到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病率呈现出一种逐年升高的趋势,例如我国每年由于CopD致残的患者约有500~1100万、而死亡的患者已达100万,另外还有相关文献报道截至2020年CopD的死亡率将位居内科疾病的第3位、仅次于心、脑血管的发病率。近年来,随着对该病的深入研究,临床发现单一的药物治疗往往难以达到理想效果,鉴于此种情况,随机选择60例CopD患者,并对其进行了治疗效果观察与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月~2010年12月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所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诊断标准的患者共计60例,同时对肝、脑、肾等重要器官存在严重疾患者予以排除,另外对长期卧床和心肺功能存在严重衰竭者也相应给予排除。同时查阅30例CopD患者病历资料显示:男27例,女3例,年龄65~85岁,平均(71.00±3.00)岁;患者基础疾病主要包括:慢性支气管炎51例(85.00%),肺气肿21例(35.00%),糖尿病者19例(31.67%),血压过高者20例(33.33%);同时所有患者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痰多以及气道阻塞等,另外存在吸烟史者为47例(78.33%)。

1.2研究方法:回顾性观察与分析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病历资料,并参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以及临床试验设计要求,设计《3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治疗效果观察表》,表中内容主要包括患者姓名、年龄、性别、临床表现、个人史、既往史、治疗措施及其治疗效果等,并由专人对表中内容进行详细记录,同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然后分析其结果。

1.3治疗方法:本次所采取的治疗方法主要为:心理问题治疗、呼吸道管理(如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等)、合理给氧、改善呼吸功能、药物治疗(例如合理选择与应用敏感性抗生素、支气管扩张剂以及慎用糖皮质激素等),另外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肺功能康复训练治疗等。

1.4临床治疗效果评估标准: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进行评定,共分为四级,即临床控制、显效、有效、无效;其治疗效果等级按照尼莫地平法计算,即[(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1.5统计学处理:本次观察所得的全部数据均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3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统计:临床控制19例(31.67%),显效29例(48.33%),有效7例(11.67%),无效5例(8.33%),总有效55例(91.67%)。总有效率与无效率比较,χ2=21.00、p=0.0099(双侧)<0.01,提示本次所采用的治疗方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有效。

3讨论

研究表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作为支气管-肺组织存在显著病理改变以及肺功能出现严重下降的一种疾病,具有病情重、病情迁延难愈以及易反复等特点,所以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了极大干扰,同时给家庭和社会也带来了极大负担,而对于该病的治疗,临床上常常给予单纯的药物治疗,但是效果欠佳,鉴于此种情况,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了相关治疗措施,本次治疗方法总有效率为91.67%且明显高于无效率(p<0.01),另外患者肺功能得以较大改善,因此也印证了本次治疗方法的有效性(p<0.05)。鉴于此种情况,现将该治疗方法分析如下:①心理问题治疗:临床观察发现此类患者容易出现诸如焦虑、抑郁、悲观失望、乃至轻生等心理问题,针对此种现象,首先掌握好患者心理问题类型,其次根据患者性别、文化程度等具体情况制定科学的查房制度,与患者多沟通、多交流、多讲解、多帮助,恢复患者自信心,同时及时发现问题隐患,进而帮助患者渡过精神上的难关,从而更好的配合治疗工作;②呼吸道管理:例如:保持呼吸道畅通方面,应鼓励患者进行主动咳嗽,其中对于痰液黏稠、干结不易咳出者,可给予硫酸特布他林0.25mg、布地奈德1mg(2次/d)雾化吸入,从而稀释痰液,促进患者更好的排痰;对于咯痰无力者则采取吸痰处理、必要时给予气管插管或是气管切开给予机械呼吸等对症处理。合理给氧、改善患者呼吸功能,给予患者2~3L/min、浓度保持在25%~29%的氧气进行间断吸氧15h/d以上;③药物治疗: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取合理的抗生素,如对于轻度或中度感染者可选择第一代或第二代头孢,而对于重度感染者则需选择三代头孢等;同时需注意在治疗期间应将细菌负荷降低到最小程度并积极预防真菌感染且给予足够疗程。合理使用诸如沙丁胺醇等支气管扩张剂,以便更好的抑制气道黏膜下炎性反应、同时舒张支气管平滑肌和清除管腔内分泌物以及抑制内源性介质所造成的气道水肿等;④肺功能康复训练治疗:例如为了较好的改善胸、膈呼吸肌肌力和耐力,我们指导患者如何进行缩唇呼气、腹式呼吸肌锻炼等,同时在进行肺功能康复训练期间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按部就班的进行练习,以免患者产生疲劳感,这样反而得不偿失。

参考文献

[1]王迎难,张劲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治疗现状[J].实用医学进修杂志,2009,37(3):145

[2]张珍祥,张惠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定义及治疗[J].实用医学进修杂志,2009,37(3):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