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农业机械化市场分析十篇农业机械化市场分析十篇

农业机械化市场分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47:45

农业机械化市场分析篇1

一、农地整理对农户固定资本投入影响的模型分析

农业生产性投入是农户为了获得生产经营利润或满足家庭消费将劳力和资本等生产要素投于农地之上进行农业生产的经济行为,主要包括土地要素投入(包括自家承包地和转入土地);劳力要素投入(包括自家劳力和雇佣劳力);资本要素投入(包括流动资本和固定资本),其中固定资本投入主要包括农业机械、生产性用房、传统农具等[11]。在农业生产中农业机械投入占了农户固定资本投入的主要部分,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农户的农业机械投入行为。借鉴有关文献关于农业生产要素最优投入的计量模型,结合我国目前农业生产情况,建如下计量经济学模型。(l)模型的假设条件。①农户以单个劳动力为基础,其行为符合“理性经济人”假设;②农户生产目标是追求农业利润最大化;③不考虑技术条件的变化,不考虑风险因素;④农地整理项目实施,对农地面积没有影响,只对农地质量产生影响。(2)模型的说明。由于农户生产目标是追求农业利润最大化,所以农地整理项目实施后农户进行农业生产的决策模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产品市场价格和劳力、流动资本、固定资本投入品价格是由市场决定的,农地整理项目的实施对其没有影响。然而,土地是不动产,土地要素的价格要受到耕作地块质量的影响。农地整理项目实施后,农地平整度、道路通达度、农田水利设施完善度等方面都得到了改善,即农地综合质量提升了,随即农地价格发生变化。因此,农地整理项目区农地价格的变化,就是农地整理项目实施的结果。农地价格的变化对农户固定资本投入的影响,实际上就反映了农地整理对农户固定资本投入的影响。综合以上分析,在农户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情况下,农户农业生产中农业机械投入量受农产品市场价格、劳动力要素市场价格、流动资本要素市场价格、固定资本要素市场价格、农户家庭特征、农户资源禀赋和农地整理的影响。

二、农地整理对农户使用农业机械行为的实证分析

1.研究区域概况与数据来源数据资料来源于课题组2010年12月在湖北省一些农地整理项目区域进行的问卷调查。湖北省是全国农地整理开展较早的省份之一,也是目前全国农地整理项目较多、成效较好的省份。武汉市和鄂州市是全省第一批实施高产农田建设示范工程的地区,研究选择鄂州市鄂城区的杜山镇和长港镇、鄂州市华容区蒲团乡、武汉市江夏区法泗镇作为样本调查区域。这几个调查区域在地理位置上毗邻,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相似,地貌上都属平原,是湖北省东南部的粮食主产区,种植结构相似,以水稻种植为主,大部分区域已经实施了农地整理项目。调查采取随机抽样方法进行,即在实施农地整理项目区域内随机选取3~4个乡镇,在选取的乡镇中按当地农地整理项目分布区域选择相应的行政村与农户进行访谈式的问卷调查。发放问卷200份,共获得有效问卷185份,有效率为92.5%,其中武汉市63份,鄂州市122份。

2.农地整理对农户使用农业机械行为影响的回归分析

(1)变量选择。选取农户的农业机械投入作为农户生产固定资本投入的表征,故选择农户单位耕地面积农业机械投入规模作为因变量。由于调查区域农户使用农业机械的方式主要是租赁农机,所以农户单位耕地面积农业机械投入规模用单位耕地面积的农业机械租赁费用来表示。在参考上述理论分析结果和相关研究成果[12-16],以及调查区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为了分析影响农户农业生产中农业机械投入规模的因素及其作用方向,选取农户基本特征、农户家庭资源禀赋、经济状况、市场情况、农地整理变量等五大类变量。农户特征变量主要包括户主年龄和户主学习年限。户主是农户家庭的代表,是农户家庭农业生产投入行为的主要决策人。户主的年龄和学习年限能反映农户家庭的劳动力素质和农户接受先进生产技术的能力。资源禀赋变量主要包括农户家庭务农劳力比例和承包的耕地经营规模。农户家庭务农劳力比例反映农户家庭劳动力资源禀赋,家庭承包耕地规模主要表征农户的土地要素投入量。经济状况变量主要包括农户家庭的农业总收入和非农收入比例,用此来表征农户家庭经济状况和兼业化程度。市场状况变量主要包括农产品市场价格和各投入要素的价格。根据调查区域耕地作物种植情况,选用稻谷的市场价格表征农产品市场价格。被雇务农劳动力价格用来表征劳力投入要素的价格。由于调查区域农地流转比例不高,耕地价格无法得到,故农地整理变量主要用农户对农地整理的认同程度、农户参与农地整理项目的意愿和农户对农地整理项目实施的满意程度来表示。

(2)模型选择。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农户单位耕地面积农业机械租赁金额差异较大,呈典型的正偏态分布。如果显著性水平为0.05,概率p值(0.00)小于显著性水平,因此拒绝零假设[15],即农户单位面积农业机械租赁金额数据的总体分布不属于正态分布,未通过正态分布检验。因此,需要对变量观测数据进行自然对数转化。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转换后的数据进行概率分布检验,得到p-p正态分布概率图。如果处理过的观测数据满足正态分布,则图中数据各点应近似为一条直线。农户单位面积农业机械租赁金额概率分布如图1。图1-a中的数据点与第一象限的对角线基本重合,图1-b的数据点随机分散在0横线附近,说明转换后的数据有较好的正态分布性[15,16]。另外对自变量观测数据点个体差异较大的变量(X5、X7、X8)也进行自然对数转化。

(3)模型运行结果及分析。利用上述回归模型,采用SpSS17.0软件对调查区域的样本进行回归分析,筛选出对农户农业机械租赁金额影响较大的因素,结果见表2。首先,对方程进行拟合度检验。调整判断系数adjusted-R2是解释回归模型中自变量的变异在因变量变异中所占的比率。表2中adjusted-R2系数为0.650,因此模型拟合优度满足计量需要,可以很好的解释因变量的情况。其次,进行F检验。从表2可以看出,F统计量的观测值为5.678,p值为0.001,小于0.05,显示因变量与模型筛选出的各自变量整体关系显著,可以用选择的模型来表示因变量与各自变量之间的关系。

(4)结果分析。农户对农地整理的认同程度对农户单位耕地面积农业租赁金额有正向影响,其伴随概率p为0.013,达到了5%的显著水平。农户对农地整理项目的认同程度越高,农户的农业机械投入规模就越大。农户对农地整理的认同程度主要反映农户对土地整理这一惠农政策所持的态度,会影响到农户的农业生产投入行为。农户参与农地整理项目实施的意愿对农户单位耕地面积农业机械租赁金额有正向影响,但影响不显著,其伴随概率为0.324。在农地整理项目实施过程中,有效的公众参与可以使农地整理项目规划更易于被当地农户所接受,能降低项目建设和运营的风险,也可以更好地监督农地整理项目的实施,维护公众利益。农户对农地整理项目实施的满意程度对农户单位耕地面积农业机械租赁金额也有较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伴随概率p为0.076,达到了10%的显著水平。农户对农地整理项目实施的满意程度高低反映了农地整理项目实施效果的好坏。农户对农地整理项目实施的满意程度越高,农户的农业机械投入规模越强。此外,对农户单位耕地面积农业机械租赁金额有显著影响的因素还有户主年龄、农户家庭耕地经营规模和家庭农业总收入。户主年龄、农户家庭耕地经营规模和家庭农业总收入对农户单位耕地面积农业机械租赁金额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户主的年龄反映了农户家庭劳动力的素质,较年长的农户接受新的农业生产技术和操作农业机械的能力较差,倾向于采用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侧重于使用劳力。家庭耕地经营规模较大的农户,从农业生产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出发,考虑到全部租赁农业机械的成本较大,会选择购买一部分的农业机械来减少农业机械租赁成本,因而农户家庭耕地规模越大,单位耕地面积的农业机械租赁金额反而较小。家庭农业总收入反映了农户家庭农业资本富余情况,农业总收入越大,农户农业机械的购买力越强。国家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会促使家庭资本较富余的农户选择购买农业机械并向其他农户提供农机租赁服务[17]。

三、结论

农业机械化市场分析篇2

农业机械发展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农机法规不健全。由于市场经济是自主经济,政府不能采取行政手段进行干预。市场经济活动需要用法律法规保护市场秩序,我国的在农机法规方面还有诸多漏洞,很多重要法律没有制定,但农业机械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法律法规来规范农业机械的经营活动。虽然目前山西、山东、河北等省制定了地方农机法规,但全国性的农机法规还没有走上轨道,因此问题非常多。正由于管理手段弱、管理范围不明、行政纠纷多等,就需要政府制定法规适应快速发展的农业机械化事业。

(2)农业机械发展管理经验不足。随着市场经济建立,经济运行机制发生变化,旧的农机管理方法已经行不通,必须迎合市场经济需要制定新的管理机制。农机管理部门对于规范市场和管理市场没有经验,而且市场意识、效益观念、竞争意识淡,需要时间学习和摸索如何建立有活力的市场运行机制。

(3)农业机械流动大,管理难度增大。农机经营者为了更好地迎合市场,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走出了本土,跨乡跨县乃至跨省经营,使得农业机械向效益高的地区流动,这就充分发挥出了农业机械的作用。但是农机经营者大多不熟悉市场,容易盲目地向少数发达地区流动,没有掌握好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致使经营活动混乱,作业地点和时间难确定,经营者与管理者两地生疏,给农机管理造成新的难度。

(4)农业机械服务体系不完善,问题多。我国农业机械化已经发展了几十年,农机装备已具备一定规模,但是农机服务行业却相对发展缓慢,不能满足新的形势下农业机械化对农机服务的要求。农业机械销售行业混乱,很多经营者不懂保养技术或不具备保养保管条件,假冒伪劣产品泛滥,不能良好地开展服务,科研、生产、销售维修等行业联系得不紧密,农机服务不能及时到位,影响农机正常运行,不利于农业机械发展管理。

如何加强农业机械发展管理

(1)农机管理部门要转变观念学习市场经济理论。在市场经济体制中,农机管理部门应组织管理人员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转变观念学习市场经济理论,提高思想觉悟理解党的政策方针,提高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从实际出发,科学系统地研究我国农业机械化形势,以市场导向,从实际效益出发,发展生产力制定符合农村现有情况和现阶段经济发展状况的农机管理方法及模式。管理好农业机械,促进粮食增收,促进农村乃至社会的经济发展。

(2)加速农机立法,实现由行政向法治管理的转变。加速农机立法,是农业机械由行政管理向法制管理转变,只有这样才能为农业机械管理作保证。制定《农机法》等有关条例时,需科学分析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以市场为前提,从实际出发最大限度发挥农业机械的作用。《农机法》必须从法律上确立农业机械化发展方向,规范农机经营活动,也可考虑制定地方性法规,通过比较、调研、探讨后制定成熟的全国性的统一法律。依据法律手段对农业机械进行管理,农机管理部门要积极学习,研究法律,做好农业机械法制管理的变化,适应农业机械管理所需。

农业机械化市场分析篇3

[关键词]现代农业机械化过渡发展建设

[中图分类号]S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3)07-0169-01

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目的之一就是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更是其中的重要任务。新农村的建设重点必将落在农业发展之上。而所谓的农业的发展,就是使农村可以摆脱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限制,向大机器生产的现代化农业进展,就是实现农村农业发展的机械化。农业机械化水平是衡量农业发展是否现代化的重要因素,农业没有实现机械化,就谈不上现代化。我国的农业发展处在二者过渡的一个特殊时期,农业发展类型的转变也是农业发展史上的重要变革。所以,对于现代农业的建设与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的探讨一时成为了社会关于农业的讨论热点。因此,本文以现代农业建设与农业机械化发展作为研究对象,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一、现代农业的特点分析

1.农业工业设备的使用广泛

要实现现代化农业的建设,首先就要实现农业机械化,而农业机械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就是农业生产所需要的工业设备。在我国工业迅速发展的今天,农用工业设备数量与品种都在不断出新。农民可以不再以人力为主要的劳动力进行农业的发展,耕整机与各种水利灌溉设备已经逐渐出现在田间地头。另外,在科学技术不断地应用到农业发展的过程当中,像计算机与遥感技术都为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的程度加深提供了一定的技术基础,正在助力于我国现代农业的建设工作。

2.农业现代化市场体系不断完善

农业发展当中的劳动力生产效率与相关农产品的商品率一定会随着农业现代化程度的加深而大大提高。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一定会促使农业现代化市场发生变化,农业发展的目的正在完成由自给自足向供求市场发展,农业商品也在逐渐实现其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市场在农业发展的过程当中起着资源调配的作用,市场在农业的发展下逐渐完善起来,农业也在市场的完善当中得到了更好的发展,打破了物质循环中的局限性,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二、我国现代农业建设与农业机械化当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农业机械化水平落后

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是实现现代农业建设的必要前提,而现如今,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的落后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我国现代农业的建设。近些年来,我国的国民经济处在不断的发展中,社会文明也在不断进步,但是我国农业方面机械设备的投入水平却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和提高。与国民经济与社会文明的发展速度相比而言,农业机械化水平已经严重落后。这种现象主要表现在我国农业设备的类型、质量与使用目的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建设的标准。另外,我国的农业机械化服务与我国农业发展的结构调整不尽相配,使得农民与现代农业发展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我国农业人口数量大以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先进并没有因为农业现代化而得到根本的改善。

2.农民使用现代化机械的意识较为低下

一直以来,在我国的传统农业当中,农民一直是农业发展当中重要的劳动力。而农业机械的出现,虽然方便了农业生产,但却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成本。一些农民出于节约生产成本的考虑,依然以劳动力作为农业生产的主要支柱,没有加大农业机械的资金与技术投入。另外,农民的素质相对来说较为低下,并不能很好的操作与使用现代化的农业机械,这也是其农业机械运用意识低下的一个主要原因。

三、现代农业建设与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建议

1.加大财政对于农业机械的资金与科技投入

农民之所以不采用农业机械,第一是因为其素质不够,第二是因为没有强大的财力可以支撑。所以,国家应当加大财政对于农业机械的资金与科技投入,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对农民进行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的扶持。另外,一定要加强对农业机械新型技术与产品的开发,关键是使其适应我国农业调整的需求。对于农业市场当中急切需要的农用生产工具进行重要开发与制作,使相关企业为扶持对象,开始对我国农业进行政策扶持。

2.提高我国农民素质

地方性的农业部门应当加大农业机械使用的宣传力度,使农民认识到农业机械的诸多益处。另外,农业部门应当定期或者不定期的邀请农业机械专业到地方进行农用机械使用方法与操作规范的讲解,只有农民掌握了农用机械的使用方法,其加强农用机械使用的意识才能被唤醒。农民素质的提高,对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升有着基础性的影响。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以现代农业建设与农业机械化发展为研究对象,对我国现代农业与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农业机械化水平低等问题,并根据自己的农业经验提出了两点对策。希望以此来引起国家与相关农业部门对于农业现代化建设与农业机械化实现的重视,切实服务于农民,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善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现状与对策[J],天津科技2004(03).

[2]李昌洲,山东省无公害农业施肥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山东农业(农村经济版).2002(06).

[3]李颖,杨慧敏.组建无公害农业产业化深化农村内部就业途径[J].甘肃农业2003(10).

农业机械化市场分析篇4

[关键词]全程机械化茶叶生产山区推广

[中图分类号]S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6)06-0222-02

“机械化、水利化、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标志,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首先实现农业机械化。溪头镇是个典型的山区,境内气候温润,雨量充沛、加上良好的茶叶种植习惯,使溪头镇成为一个产好茶出名茶的地方。溪头镇农机站通过示范、推广、实践带动,依靠购机补贴等措施,茶叶生产全程机械化取得的显著成绩,并引导茶叶生产向清洁化、连续化方向发展。

1推广措施

1.1加大推广茶叶生产农机全覆盖

进入市场经济以来,山区农村劳动力大批外出务工,对劳动力密集型的茶叶产业造成较大冲击,这对茶叶加工机械化推广提供了机遇。茶叶生产是一项系统工程,从栽培、管理到采收,从加工到贮藏、包装等都需耗费较多的劳动力。溪头镇推广机械设备从原来的由以茶叶加工为主,向茶树修剪、以及茶园病虫草害管理、施肥、名优茶采摘延伸,推广全程机械化是加快山区茶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溪头镇针对山区茶园的实际情况,结合茶叶生产要素,着力对茶叶需要劳动强度大的茶叶修剪、病虫害防治、茶叶采摘、加工、包装等实用机械进行推广,茶叶修剪机、机动和静电喷雾器、太阳能杀虫灯、大宗名优茶叶采摘机、新型茶叶加工流水线、茶叶包装机械等都进行示范和推广,减轻劳动强度,促进了茶农增收。

1.2提高农机技术含量,推广山区茶叶生产和特有农艺相适应适合的茶叶加工机械

提高茶叶生产的自动化、清洁化水平。溪头镇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在山区推广茶叶加工新型机械,并逐步淘汰老式机械,推广连续杀青机、连续理条机、连续烘干机等,改善了黄山毛峰的品质,提高了黄山大众名优茶的质量;示范和引进多条清洁化和连续化茶叶加工设备,通过连续杀青机、连续理条机、连续烘干机等符合山区作业的生产机械,使黄山毛峰茶在制作质量上上了一个新台阶。2011年开始推广静电喷雾器,采用低容量喷雾效果好,省力节药;符合山区操作的小型修剪机和小型采茶机,大大降低了广大茶农的劳动强度。

1.3推广农机的针对性,引导茶叶企业、农机专业合作社、大户做好示范带动,推动专业化、职业化队伍的建设

目前溪头镇已建立茶叶合作社27个,分布在茶叶生产的多个领域,这些合作社基本覆盖全镇1200hm2茶园,约占茶园面积的70%。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化、规模化、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已成为推进农机化发展和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的生力军。其中黄山市汪满田茶叶专业合作社基地面积达万亩,通过合作社做好茶叶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建立一支机防、修剪、加工为一体农机服务队伍,2013年成为全国农机示范合作社。溪头镇还依托病虫测报站,积极引导专业村、合作社、企业、大户5支组织农机服务队伍组织开展统防统治服务、物理机械应用、先进设备的引进,通过示范服务带动农机推广,还带来较好经济效益。

通过几年的努力,溪头镇推广茶叶管理和生产机械1700台套,已建立黄山市汪满田茶叶有限公司、徽谷茶业有限公司、黄山市一品徽茗茶叶专业合作等6条连续化生产线,茶叶贮存保鲜库近10000立方米;通过企业和合作社、家庭农场建立农机服务队伍12支,初步实现茶叶生产全程机械化。

2效益分析

2.1全程机械化茶叶生产效益分析

采用传统管理每667.0m2需劳动力5个,计算成本约350元,茶树修剪机、背负式喷雾器每费事3.5个,667.0m2可节约劳动成本150元。而且机械每日可修剪5亩茶园,且剪口较平滑,裂口桩明显少于手工修剪,有利于茶芽早发、多发,静电喷雾器低容量喷雾效果好于传统设备。

2.2机械化采摘经济效益分析

小型采茶机械开始在山区示范,据测算,每采摘1公斤鲜叶,机采比手工采摘可节省成本0.5元。每667.0m2产量200kg,可节约劳动成本100元。

2.3机械化加工经济效益分析

机械化流水线大大降低茶农制茶的劳动强度,流水线可日加工鲜叶2000-5000kg;加工成本下降30%。50kg干茶节省成本100元。

2.4机械化包装和贮存经济效益分析包装自动机械,省时省力;茶叶贮藏冷库使茶叶淡季不淡,附加值提高10%以上,增收260元。

综上所述:采用全程机械化茶叶生产方式,每667.0m2可节支增收560元。同时,这些先进的机械设备在茶叶生产领域推广,大大提高茶叶质量,生产的滴水香出口美国等高端市场,黄山大众名优茶热销非洲等市场。茶叶产值逐年提升,年增收10%以上,为茶产业的发展打下经济基础。

3推广思路

3.1落实机具扶持政策。引导茶农购买使用先进适用的茶叶生产和加工机械。

3.2加强茶叶生产机械化推广试点示范。安徽省已在全省山区启动实施茶叶生产全程机械化试验示范工程。该工程围绕茶产业振兴工程,与现代化园区建设相结合,推广应用以名优茶加工为主要内容的茶园耕整地、施肥、植保、茶树修剪、茶叶采收和田间运转机械化、清洁化、连续化、节约型、环保型生产技术。在生产方式上向集成化、多能源利用发展,在作业环节上向茶园治理、茶叶贮存保鲜发展。通过实施该工程,带动项目区及项目所在县全面实现茶叶生产全程机械化、清洁化、集成化,提升茶叶生产质量和效益,进一步开拓茶叶市场。

3.3推进茶叶生产的机艺融合。联合开展茶叶机械技术和茶叶生产技术标准制定工作。加强茶叶社会化服务能力建设,促进茶叶产业规模经营。大力发展茶叶生产专业合作社,结合新型职业农民、阳光工程培训,培育茶叶机械化生产队伍,提升茶叶机械化生产服务能力,实现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

参考文献

[1]白人朴.中国农业机械化与现代化――白人朴教授论文选集[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农业机械化市场分析篇5

关键词:水田植保;机器人;Swot分析

中图分类号S233.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16)19-0097-02

目前,我国病虫害的防治仍以化学防治方法为主,即采取机械喷洒农药防治病虫害。我国是农药生产与使用大国,但我国植物保护机械却严重落后,造成了农药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1]。农业植保机械是农业机械现代化进程中的薄弱环节,传统植保机械主要是人工背负式植保机械和人力驾驶的植保机械,前者工作效率低,操作者劳动强度大,操作人员容易中毒;后者田间通过性差,容易损伤农作物,驾驶人员往往也会中毒。近年来,农业植保无人飞机在各地纷纷兴起,其在作物上方飞行,具有通过性好,施药效率高,避免人员中毒等缺点,但也存在有效载重量小,超低空飞行容易从空中掉落,使用维护成本高,维修需要专业人员等缺点,这些因素制约了农业植保无人飞机的进一步发展。另外,植保飞机喷洒农药还会造成环境污染,欧洲国家已明令禁止飞机喷洒农药。

针对此情况,国内某企业研制了水田植保机器人结构精巧,智能遥控,成功地克服了现有农业植保机械的缺点,具有田间通过性好、施药效率高、载重量大、操作技术简单、不会从空中摔落、使用维护成本低、维修简单、避免操作人员中毒等多重优势。本文采用Swot分析法对水田植保机器人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1S(strengths)优势

1.1政策支持产品符合国家农机补贴政策,目前该类产品已通过3C认证,并已获得《农机鉴定推广证书》,已经在全国多个省市成功地进行了补贴归档,有些省市还有叠加补贴,补贴比例可达销售额的50%以上。而相比之下的植保无人飞机,虽然在我国已有多年的发展,但一直还未有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无法进行3C认证,也无法获得《农机鉴定推广证书》。

1.2产品性能优越水田植保机器人可靠、安全、高效,没有传统植保机械及航空植保机械的缺点,具有结构精巧、智能遥控、田间通过性好、作业效率高、载重量大、操作技术简单、不存在从空中摔落的风险、使用维护成本低、维修简单、避免操作人员中毒等优点。

1.3成本低水田植保机器人无人驾驶,机身轻,配套动力小,材料成本低;相比植保无人飞机和人力驾驶的植保机械,作业能耗成本可节约30%以上;产品操作容易,简单易学,新手当天可以学会操作,培训成本低,使用成本低。

1.4售后服务简易快捷产品采用模块化设计,一旦某一模块出现问题,普通技术人员就可以直接进行模块更换,不需另派专业人士到现场服务,这样可以快捷地排除故障,减少维修时间,利于抢抓农时。

1.5适用范围广水田植保机器人可喷洒各类农药,既可喷施高浓度的农药,也可喷施低浓度的农药;可喷施杀虫剂、杀菌剂,也可喷施除草剂。除了喷施农药外,该植保机器人还可施肥。

2w(weaknesses)劣势

2.1新产品上市,市场基础薄弱由于新产品上市,知晓此产品的人们不多,使用过的用户很少,人们对产品的优势了解的不多,市场占有率很低,市场基础薄弱。

2.2部分地区购置补贴额偏低产品是节能型新产品,动力小,效率高,虽然属于国家鼓励的范围,但是目前很多地方的购置补贴是按动力的大小进行补贴,补贴额偏低。

3o(opportunities)机遇

随着土地流转的推进,我国农业生产越来越走向规模化、集约化,越来越要求植保机械高效、安全、环保、适用,而传统的植保机械难以满足这些要求,尤其是水田植保更是难点,市场迫切需要合适的植保机械,水田植保机器人的出现恰逢其时。国内在农业水田植保机械目前还处于起始阶段,鲜有生产水田植保机械的大型企业,水田植保机器人将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4t(threats)威胁

农村有大量廉价劳动力,许多农户还是坚持人工作业观念,一时推行受阻。有些农户的观念还没改变,坚持老方法,习惯使用人工植保,认为价廉效果好,致使水田植保机器人的推广受到一定阻碍。我国标准化农场还只存在于少数地区,全国大部分农田还处于分散型农田,不易推广。目前我国的农田还是以分散型个体户为主,地块规格较小,并且存在不规则地形,对于植保机器人的推广亦是一个大问题。

5结语

通过分析发现,遥控植保无人机的市场基础还非常薄弱,但同时存在的机遇也让人充满信心。水田植保机器人市场目前是一个新兴行业,对于我国广大的水稻种植区,由于地面植保机械移动不便,也难以使用,而植保无人机无疑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手段[3]。目前世界上做航空植保机械的企业不少,但是针对遥控植保无人机研发生产的企业并不多,在中国就更少。遥控植保无人机以国家政策扶持以及农机补贴为保障的基础上,利用产品的高科技与价格优势,深入开展产品推广活动,加大产品宣传力度,将目标市场集中在国内农田比较标准的地区,如黑龙江、新疆、吉林等省份,以农垦、农场、合作社、种田大户和植保专业服务队为目标客户。

参考文献

农业机械化市场分析篇6

关键词:精细农业;小型农业机械设备;推广发展;分析

通过实际的调查分析发现,当前基层对于小型农机设备的推广与应用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农户对于小型机械缺乏正确的认识,再加上资金不足,导致小型农机推广难度较高。在这种情况下,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现存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1小型农业机械推广的重要性分析

1.1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之所以推广小型农业机械设备,旨在为了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农业生产主要以人工劳作为主,小型机械设备的应用,能够解放劳动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人工劳作强度。

1.2有利于促进农作物增产增收

加大对小型农业机械设备的推广力度,进而科学合理的栽种、管理以及培育农作物,为农作物的生长打下良好的基础,促进农作物高产增收,为农户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与此同时,积极应用小型农机设备,能够降低劳动力消耗,使得广大农户具备更多的时间经营其他活动,增加经济收入。

1.3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做好对基层小型农机设备的推广工作,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在农业生产中应用小型农机设备,不仅更加有利于农作物的栽种与生产,同时也能够更好的带动二三产业发展。不仅如此,应用小型农机设备,能够减少人力投入,促使更多的劳动力转移到工业、服务业等领域当中,进而带动其他产业发展,为产业结构调整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1]。

2精细农业背景下小型农业机械推广发展对策探讨

2.1实行农业补贴机制

当前随着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我国越来越重视起对于农业机械设备的推广与应用工作。在这一过程当中,上级政府部门要想更好地提升基层小型农机设备的推广应用成效,要充分重视起对农业补贴制度的构建与完善工作,进一步加大补贴力度及政策支持力度。当前基层小型农机设备推广工作面临着一系列的困境,由于大部分农户在农业生产中并不愿意投入过多的资金,因此对于机械设备的购置欲望并不高。通过加大补贴力度,能够充分激发广大农户购置小型农机的欲望。不仅如此,还可以通过设立补贴款项的方式,提高农户的购机热情。通过制定一系列补贴措施,能够起到良好的刺激消费效果,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在这一过程当中,应做好对各项补贴资金的监管工作,有效避免出现贪污腐败的现象,确保每一项资金用之于民,在提高基层小型农机设备推广应用效果的同时,促进农业生产效益的提升。

2.2高端市场和低端市场同步拓展

在小型农机推广的整个过程当中,由于受到地形因素的影响,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推广工作的开展。在这种情况下,在小型农机推广之前,要重点做好考察工作,充分结合各个地区的具体状况,制定针对小型农机的推广方案,确保小型农机设备满足区域地形及农业发展需求。在这一过程当中,由于农户资金有限,大多数农业生产均是以家庭为单位展开的,以应用小型机械设备为主。基于此,在推广的过程当中,要就根据山区、高原以及平原等不同地区的耕作特点来落实推广工作。以山区为例,由于大型机械设备应用不便,因此要重点推广小型机械设备。而在平原地区,则要重点做好对大型机械设备的推广与应用,进而达到高端市场和低端市场同步拓展的效果,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2]。

2.3完善售后保障体系

在小型机械销售市场当中,农户在购置机械设备后,往往无法很好的保障售后服务,这也就导致很多农户不愿购置小型机械。因此各个地区要重视起对小型农机服务站的建设工作,在加强售后保修服务的基础上,为购置小型农机设备的农户提供相应的技术指导,解除农户的后顾之忧,提升小型农机设备推广应用成效。

农业机械化市场分析篇7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现代农业;问题

中图分类号:F323.3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伴随着现代农业时代的到来,我国农业事业迅猛发展,农业机械化发展势头良好,国家对于“三农”事业也是越来越关注,还实施了一系列的惠农政策,有效加快了农机化事业发展的脚步。可以说新时期对于农机部门工作者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

笔者作为一名农机化工作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从实际情况出发,首先对我国农业机械化进行了现状分析,然后通过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农机化发展过程中主要存在哪些问题,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发展农机化事业有所帮助。

1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已经走进现代农业的时代,我国农业生产的水平已经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十五”期间我国农机固定净资产达到3530亿元,其中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的保有量实现了快速增长,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38%,同时一批节能、高效的农机化重点技术得到了大力推广和使用。另外,2011年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的水平达到了52.30%,实现了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

可以说我国农业机械化已经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但是在发展过程中还是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不足,以下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仅供大家参考。

2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取得了很大进步,然而其中仍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2.1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起步晚、基础薄弱

与同国外一些比较突出的国家相比,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起步于建国以后,相对比较晚,据数字显示,我国1949年农用拖拉机数量仅117台,而且几乎没有大型的农业机械设备。西方发达国在20世纪6、70年代都相继实现了农业生产的机械化,对比发达国家可以看出,我国的机械化水平起步较晚,而且基础比较薄弱。因此,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起步较晚,农业基础也相对薄弱。

2.2农业机械化装备落后、科技含量低

这一点也和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起步晚,基础薄弱是分不开的,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改变了原有农机市场的市场格局,一些老的机械生产企业生产力水平严重下降,而且由于产品技术相对落后,大大降低了市场的竞争能力。另外我国的农机产品普遍缺乏创造力,科技含量比较低。在这一点上我们相对于发达国家还有差距。因此,应不断努力创新科技,不断研发新产品,以促进我国农业健康、稳步发展。

2.3产品单一化,难以满足新型农业的发展需求

我国农业机械的研发中普遍缺少创造力,而且没有考虑到新型农业发展的动态需求,导致了产品与生产的严重脱节,大大减低了企业的生产效益,同时严重制约了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因此,新时期的科技创新尤为重要,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将直接影响着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向。

2.4产品质量不高,服务不到位

我国农机产品的整体水平普遍较低,产品的质量较差,主要表现为:

2.4.1产品安全低

产品生产过程中不按标准进行或粗制滥造等,导致许多产品不合规范。

2.4.2生产工艺差

由于大多数农机生产企业规模较小,技术水平较低,所以其生产工艺也较差。另外大部分农机产品的服务水平较差,产品的维修、更换等往往不到位。因此,产品质量问题有待提高,以避免维修带来的麻烦和经济损失。

2.5农机化财政投入还需加强

虽然我国先后了多条1号中央文件,然而在推进农业机械化的进程中,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财政严重不足,尤其在农机购置补贴资金方面,但只是解决了一小部分资金问题,购置农机大部分的资金还是农民朋友自己来拿,大多数农民表示还是存在一定的压力了,从实际情况来看,农机购置补贴力度还是与农民的实际要求仍有很大差距,这严重影响了我国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因此,应加大扶持政策是关键。

2.6农机应用率较低

由于农业机械技术的不断发展,农机的性能得到了很大改进,机械的结构变得更加复杂,这对于农机的操作、维修很不利。因为农机的使用者普遍是农民,文化知识水平较低,大多数农民不愿意购买操作复杂的设备,导致农民购买农业机械的积极性普遍较低,从而我国农机的应用率普遍较低。

3结语

以上分别从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起步晚、基础薄弱;农业机械化装备落后、科技含量低;产品单一化,难以满足新型农业的发展需求;产品质量不高,服务不到位;产品质量不高,服务不到位;农机化财政投入还需加强;农机应用率较低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仅代表本人观点,希望对农机化事业发展可以起到促进的作用,仅供读者参考。

参考文献

[1]李琳,郭长明,黄鹤,等.农机推广工作之我见[J].农村牧区机械化,2010(06).

[2]张传宁.基层农机推广发展现状与创新推广工作探讨[J].广西农业机械化,2010(02).

[3]王培文,郝丽娟,底丽萍,等.包头市农机推广服务体系的现状及对策[J].农村牧区机械化,2010(01).

[4]庞玉霞.秦安县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现状及对策[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1(10).

[5]齐宏,马俊涛,尹秀珍.曲阜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及对策[J].农业技术与装备,2007(06).

农业机械化市场分析篇8

【关键词】融资租赁保险农机械

一、研究目的

本课题的研究旨在对保险服务农机械融资租赁领域的可行性分析,明确保险对于农机械融资租赁发展的现实意义,并根据农机械融资租赁中出现的各种风险和目前国内外保险+农机械融资租赁发展现状的分析,从保险的角度解决我国当前农机械融资租赁中出现的问题,推动农业的快速发展。

二、农机械融资租赁的概念

农机械融资租赁是指租赁公司根据农户对农机械的特定要求,出资向供货人购买租赁物,并租给农户使用,农户通过分期付款方式向出租人支付租金,在租赁期内农机械的所有权属于租赁公司所有,农户拥有农机械的使用权。

三、我国农机械融资租赁的现状

农机械融资租赁是近些年来才在我国农村兴起的。由于银行惜贷现象的出现,农机械融资租赁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目前我国农机械融资租赁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我国农户的数量约为26802.32万户,2014年农用大中型拖拉机数量为567900台,是十年前的5倍多,每户拥有0.0021台,美国每户大中型拖拉机为2.2台,日本每户也已经达到了1.2台,与这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农业机械化程度还处于较低的水平。

四、从保险的角度考虑农业机械融资租赁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及规避措施

人身风险:它是指在农机械融资租赁期间,农户在日常生活及生产过程中生命或身体受到各种形式的损伤,包括死亡、疾病、伤残、生育、年老等风险。农户由于丧失劳动能力或者发生较大的经济支出导致无法获得经济收入进而无法按期支付租赁费,会给租赁公司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针对此类风险,租赁公司在与农户签订租赁合同时引入保险,并把保险费加进租赁费中,保险费与租赁费分期缴纳。在租赁期内当农户人身发生损伤无法按期缴纳租赁费时,由保险公司进行赔付,代替被保险人按期缴纳租赁费。这种措施能够保证融资租赁公司按期收取保费,减少资产的损失,增加对市场预期的收益。

农机械毁损风险:它是指农机械在使用过程和日常保管过程中由于承租人的过失导致农机械租赁物在租赁期内发生毁损或者丢失,农户由于支付能力有限无法承担维修费或对租赁公司进行赔付,针对这一问题,农机械融资租赁公司可以为农机械购买机动车辆损失保险降低这一风险。

信用风险:它是指租赁公司与农户订立农机械租赁合同时,当租赁公司对农户的信用无法确定或者认为该农户的信用过低时,租赁公司与保险公司签订合同要求保险公司对农户的信用进行承保,在租赁期内,如果农户变卖租赁物携款出逃或者不遵守保险合同,租赁公司可以获得相应的保险赔偿,将经济损失降到最低。

赔偿风险:它是指农机械在租赁期内,农户在作业过程中由于农户的过失给第三方造成财产损失或者身体伤害,考虑到农户的偿付能力,农户可以购买第三方责任险,当发生事故时,农户可以用赔偿款对第三方进行赔偿,降低农户的支付压力。

自然灾害风险:它是指自然界发生不可抗力的因素,例如洪涝、地震、台风、冰雹、病虫灾害等,导致农作物的产量大幅度下降,农户的收入过低,无法按期支付租赁费,针对这一现象,农户可以购买农业保险,当自然灾害发生时,农户可以用保险赔偿抵付租赁费,避免农户资金链条的中断无法按期缴纳租赁费。

理论上而言,通过上述的人身保险、机动车辆损失保险、信用保险、第三方责任险、农业保险等在农机械融资租赁中的普遍运用,可以有效地解决农户经济收入水平低、支付能力低、风险承受能力低等一系列的问题,提高农机械融资租赁的普及程度,完成我国农业向机械化、工业化、产业化的过渡。

五、保险+农机械融资租赁的可行性

虽然我国农机械融资租赁起步晚,其发展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有一定的差距,在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但是近十年的发展也为保险在农机械融资租赁的开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正是上述风险的存在,为保险+农机械融资租赁提供了可行性。

(一)保险+农机械融资租赁的政策环境

农机械租赁的发展受到了国务院、农业部、银监会等很多部门的青睐,国务院在2014年出台的《关于金融服务“三农”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鼓励并支持金融租赁公司开展农机械融资租赁的业务。2015年出台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开展大型农机械融资租赁试点,这是继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后再次指向农机械融资租赁的又一次利好消息。农业部联合银监会以及一些商业银行在广西和新疆针对甘蔗、棉花开展了大型收获机的试点工作,其效果良好。

(二)保险+农机械融资租赁的的市场需求

我国农业机械化的水平处于40%以下,融资租赁的市场渗透率不足5%,而西方发达国家有的已经达到了30%以上。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一系列国家土地流转政策的出台,目前为止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发证基本已经完成,土地使用权可以在市场上进行流转,未来土地能够实现大规模集中经营,大型播种、灌溉、生产、收割等农机械的市场需求不断提高,而农户的经济收入水平低,不适合大型农机械的购买和使用,那么农机械的融资租赁必然成为农户的首选。由于农户的风险承受能力较低,要想将农机械融资租赁的大幅度推广,保险在其中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农业机械化市场分析篇9

关键词:花生;机械化;节约成本;提高效率

花生是我国主要经济作物,也是世界花生生产、消费和出口大国,目前我国花生总产量和出口量均占世界出口市场的40%以上,2010年我国花生种植面积超过400万hm2,单产3316.5kg/hm2[1]。机械化栽培可以节省劳动力,提高经济效益,是推动我国花生产业蓬勃发展的重要途径。

随着这几年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农机生产企业以及花生种植户对于农机的生产和应用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花生机械化栽培经历了由简单农具的使用到现在联合耕作作业的多个发展阶段[2],当前整地、起垄、播种、盖土、中耕除草、收获、脱粒、烘干等作业,部分可实现联合作业[3]。

1试验设计

1.1试验处理

本试验使用的机械主要是青岛“万农达”系列机械,种植花生品种为“粤油7号”和“汕油199”。试验地点为惠州博罗,试验地块为东江流域典型沙壤土,肥力中等。每处理一小区,小区设计18m×37m,面积666.67m2。

试验设置4个处理:不同栽培方式2种,常规栽培,参照当地常规栽培;机械化栽培,包括播种、中耕除草和收获都采用机械化;不同的花生品种2个,分别为“粤油7号”和“汕油199”。

处理1(t1):粤油7号,机械栽培(包括播种、收获、摘果和脱壳采用机械,下同);处理2(t2):粤油7号,人工栽培;处理3(t3):汕油199,机械栽培;处理4(t4):汕油199,人工栽培。

1.2试验方法

1.2.1整地。播种前每667m2施土杂肥1500kg、尿素30kg左右、过磷酸钙50kg、硫酸钾15kg,结合春旋耕地混入耕作层土壤中。

1.2.2挑选种仁。花生品种为适宜当地种植的“粤油7号”及“汕油199”,挑选的花生种仁籽粒饱满、均匀,并经过清洗和药剂拌种处理。

1.2.3播种。分别采用机械播种和人工播种2种播种方式,机械播种采用窄畦播种,畦宽90cm,1畦播种2行花生;人工播种按当地习惯,宽畦播种,畦宽180cm,1畦播种5行花生。

机械播种利用2BFD-2C型号花生铺膜播种联合作业机进行,播种密度8000穴/667m2,播种深度以4cm左右,机械播种速度在4km/h左右。花生铺膜播种联合作业机一次完成碎土镇压、翻土筑畦、开沟施肥、覆土刮平、喷洒农药、铺展地膜、打孔播种、起土盖种等多道工序[4]。

人工播种按当地习惯进行整地、人工播种,播种密度为10000穴/667m2,播后2天喷除草剂丁草胺,并进行人工覆膜。

1.2.4收获。利用4Hw-1100型号收获机与12匹马力拖拉机配套使用。相比人工收获,机械作业效率是人工作业效率的40倍以上[5]。

1.2.5摘果。采用5HZ-500型号摘果机,摘果速度超过1000kg/h,尤其适用鲜花生的摘果作业。摘果的效率超过人工摘果效率的40倍[6]。

1.2.6脱壳。采用6BH-20型号脱壳机,脱壳速度达到50kg/h,为人工摘果的20~30倍。

2结果和分析

2.1产量及生长表现

本试验所有处理于2月28日播种,t1和t3处理出苗的整齐度都比t2和t4高,这是因为机械播种的播种深度和覆土厚度比较统一,基本上都处于最佳的播种深度和覆土厚度[7]。各处理都于7月8日收获,并在收获时各处理随机抽取20株进行考种,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花生机械栽培与人工栽培的产量相差不大,机械栽培稍高于人工栽培;机械栽培的花生结果枝数与单株果数都高于人工栽培,这可能是因为机械栽培窄畦栽培所引起的每株花生都出现边行效应。

2.2经济效益分析

花生在整个生长过程时间长,各种人工操作环节多,劳动强度大,人工栽培效率低,而花生机械化栽培效率高,生产成本低,具有非常大的发展前景。现根据惠州市近几年花生机械发展的实践经验,对花生机械化栽培与人工栽培的效益进行对比分析。常规人工栽培和机械栽培旋耕整地和喷药均用常规机械,本文就不作讨论,因此只分析花生栽培在播种铺膜、收获、摘果和脱壳等环节。

2.2.1花生机械播种铺膜。花生播种铺膜机械,按现行市场作业收费价格100元/667m2;人工播种完成667m2播种覆膜需要3天,人工成本约为150元(3工作日×50元/人·天)。667m2机械播种铺膜作业成本降低50元。机械作业效率为人工作业效率的20倍以上[4]。

2.2.2花生机械收获。花生收获机(挖掘机),现行市场收费价格667m2为80元。人工作业效率为222m2/人·天,667m2人工成本为150元,机械收获降低费用70元。

2.2.3机械摘果。花生摘果机一般与12马力拖拉机或相当功率的电机配套使用,每小时摘果1000kg,现行市场收费价格为150元,每摘果280kg(按试验667m2平均产量280kg,下同)费用为42元。人工摘果334m2/人·天,费用为100元,机械摘果降低作业费用58元。

2.2.4机械脱壳。较小型脱壳机械一般配套5Kw电机作业,效率为50kg/h,现行市场收费价格为60元,667m2花生脱壳费用为224元。人工作业50kg/天,费用为50元/人·天,667m2花生脱壳费用为280元。机械作业较人工作业降低费用56元。机械作业效率为人工作业效率的20~60倍以上。

从表2上统计,机械作业较人工作业667m2降低费用50+70+58+56=234元;机械栽培总体效率是人工栽培的40倍左右。此外,采用机械化作业减少用种量约3kg,节约成本40元。在花生生产的主要生产环节,667m2机械化栽培直接增加效益234+40=274元。

3讨论

本试验结果表明,在花生的主要生产环节采用机械化作业能有效地降低费用,667m2节约成本274元;而且采用机械作业的效率是人工的几十倍,可以为农民省出大量的时间,从事更多的工作,促进农民增收。

机械栽培提高了栽培的精准性,减少了用种量,提高了出苗的整齐度,也提高了花生的品质。花生栽培全程机械化具有更高的效率。比如机械播种与收获,由于机械播种规范,机械收获适应性更好[8]。花生机械化可以减轻劳动强度,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产品商品率,花生的机械化生产也是实现农业生产工具现代化必由之路,大大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

(收稿:2012-05-06)

参考文献:

[1]万书波等.山东花生六十年[m].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11-14.

[2]尚书旗,刘曙光,王方艳,姜元志,华伟.花生生产机械的研究现状与进展分析[J].农业机械学报,2005(3):143-147.

[3]Clintono,williamR.agriculturalpowerandmachinery.mcGraw-HillBookCo.,1996.51-73

[4]何明主编.农业机械运用技术[m]。青岛出版社,2009:43-47.

[5]滕美茹,田立忠,陈广成.花生收获机的现状与展望[J].农机化研究.2011(10):211-215.

[6]姜志泉.5HZ-500型花生摘果机优点多[J].农机科技推广.2011(10):59.

农业机械化市场分析篇10

关键词:农业机械保险;现状;策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F840.4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管信刚(1985-),男,甘肃兰州人,毕业于甘肃农业大学工学院,大学本科学历,现就职于兰州石化公司乙烯厂,操服人员,研究方向:农业机械设计与制造

引言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作物种植面积居世界前列,但是农业机械化程度普遍较低,近些年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业机械开始进入农作物种植领域,我国的农业机械总量处于高速增长状态。但是由于农民缺乏必要的科学技术指导,农业机械的推广也不够规范,大部分地区的农业机械使用过于盲目,因此产生了诸多的机械使用风险,而相对应的农业机械使用风险保护体系如保险等未能同步获得发展,这使得我国存在明显的农业机械使用风险,一旦出现机械事故,也没有足够的措施来补救。因此有必要对农业机械保险的推广现状进行分析,以便更清楚的认识我国农业机械保险的现存问题,并针对现状给出发展建议,更好的保护农业机械使用者,保障我国农业机械化、现代化进程的顺利实现,保障农民的切身利益与人身安全。

1农业机械保险现存问题分析

我国农业机械保险的发展时间较短,虽然近些年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正在逐步完善,但是依旧存在着较大的缺陷和不足,无论是从体系上,还是从业务执行、机械维护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的改进,我国农业机械保险当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4个方面,详述如下。

1.1农业机械保险体系自身缺陷

农业机械保险属于国家政策性的保险业务,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确实以商业保险公司,因此在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的选择上存在着一定的操作难度。商业保险公司寻求的是利益最大化,必然要在一定程度上压缩农民的切身权益,而国家政策保险的初衷就是为了维护农民利益,通过农业机械保险降低农民使用机械的风险,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因此国家的首要利益维护对象是农民,这就使得农业机械保险体系自身就存在着较大缺陷,体系建设并不完善。随着我国农业机械保有量的逐年递增,而相应的投保率却增长较少,这就使得农业机械生产过程中的人身安全、经济效益以及农业生产方面隐藏着很大的祸患。由于农业机械保险是属于高风险低回报,因此,大多数商业行保险公司对农业机械保险的积极性并不高;还有很多保险公司不愿开展农业机械保险相关业务,造成了一些迫切需要保险作为保障的农机户投保无门。

1.2农业机械使用风险大

农业机械大多属于粗放型作业机械,因此保护装置并不足以完全保护操作者人身安全,同时农民在使用机械时并不会考虑专业人员操作的问题,操作者大多属于临时培训或者是初学,因此操作不够专业,因操作不当出现的伤亡事故时有发生。此外,农业机械危险的宣传力度也不够,大多数的操作者不够重视安全劳动保护,因违章操作、无证操作、机械带病运转等造成的损失逐年递增。农业机械保险所承保的范围较广,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范围遍布整个农业机械作业的村庄,不集中且分散广,农业机械类车辆多数在较高的山地、松软不平的农田以及山沟的恶劣环境下作业。由于机械操作手们一般都未参加正规的操作培训,对安全防范意识不强,就直接参与农业生产,这样的现象导致了农业机械类风险发生的概率大大增加,所以一旦事故发生,第一现场的勘验工作与随后的赔付流程相对复杂,农业机械保险公司极易拖延时间,致使农机户在发生大事故后不能及时的得到赔付,而损失严重。

1.3农业机械维修效率低

农业补贴的出现提高了农业机械产业的销售速度,大量农业机械进入农作物种植过程中。但是对农业机械的维修和售后服务建设却相对滞后,大部分的农业机械出现故障后只能由个体的修理点进行修理,修理工具不齐全、修理技术不过硬、修理人员不专业,这是当前农业机械修理面临的最大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农业机械的完好程度不断降低,导致农业机械风险的逐年上升。而农业机械的销售公司在售出机械后,并不重视售后服务网点的建设,使得部分农业机械在需要更换备件时无法快速的获得零部件,影响了农业机械的生产效率,也打击了农民对农业机械的购买积极性。

1.4保险机构支农意识薄弱

农业机械保险的发展尚在初级阶段,许多的政策还不完善,业务的发展也并不顺利,国家尚不明确具体的扶持政策,保险公司自身也在寻求更好的拓展业务方式,加之农民对农业机械保险的重视程度还有待提升,三方面的因素导致农业机械保险业务难以快速发展壮大。最主要的是商业化运营的保险公司并不重视农民的利益,保险机构的支农意识薄弱。商业盈利性保险公司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体之一,作为以寻求最大经营利润为目的的经营性企业,在运营成本由保险公司支付以后,其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大量的争取投保客户群。唯有投保客户群达到一定的数量规模,再根据保险中可保利益原则的大数效应,才有利润可言;保险业务项目中的保险费率以及资费标准问题。由于保险行业在某些方面依然存有垄断经营的现象,因此在我国目前并没有能够充分满足市场竞争的经济要求。一些保险公司以相应的理由让消费者不得不接受保险,并定下较高的保险费率和资费标准,以承担相对较低的保险责任;同时,在运营的过程中还能够左右市场中大多数保险公司之间商定保险费率的高低,使农机户们投保时多掏出高额的保费,然而农机户们却得不到应有的保险业务赔偿,损害投保人的利益,从而达到这些商业性保险公司的高额利润。

2我国农业机械保险应对策略分析

虽然国内的农业机械保险存在着诸多的缺陷,但是我国的农业机械保险发展却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例如国内对于农产品需求量的持续上涨所带来的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求,以及保险业如今正处于国家政策大力支持的新时期等,只要从政策宣传、业务办理、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入手,努力改善我国农业机械保险的发展环境,就能够提升农业机械保险的重视程度和发展前景,具体应对策略详述如下。

2.1加强国家政策扶持

国家政策对农业机械保险的支持主要从2个方面可以提供,法律法规方面的支持,比如在不同地区根据农业种植情况和经济水平的不同,推广不同种类的农业机械保险,国家政策上予以支持和宣传;从财政上予以支持,比如提供农业机械保险补贴政策就是财政支持的表现。从长远角度来看,还可以由财政垫资兴建农业机械保险赔付金储备机构,鼓励多种保险公司进入农业机械保险领域,财政上可以在农业机械保险推广初期提供一定的政策补助,以更好的促进农业机械保险行业的发展壮大,加速农业机械保险的普及。

2.2健全农业机械保险管理体系

农业机械保险管理体系主要由省级工作组、保险业务公司、基层机械保险服务站3级组成。省级工作组主要负责区域性农业机械保险政策的制定和监督执行,同时也负责协调地方农业机械保险的推广,确保保险能够为农民带来真正的成效,同时根据实际情况提供政策支持和财政支持。保险业务公司负责农业机械保险的具体操作,从宣传、拟定业务细则到业务办理、后期赔偿服务等,都需要保险业务公司的介入,保险公司是农业机械保险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基层机械保险服务站,主要负责在农业生产一线向农民宣传农业机械保险的重要性,同时协调保险公司与农民之间的业务关系,要保障农民的切身利益,也要维护保险公司拓展农业机械保险业务的积极性,是联系保险公司和农民的桥梁。

2.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保险业务的人才队伍建设是拓展农业机械保险业务的关键所在,专业性的业务人员当前在国内极为短缺,需要既熟悉保险业务流程,又熟悉农业机械的具体情况,这就需要行业自身加强专业性农业机械保险业务人员的培养,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如此才能够获得更多的市场发展机遇。对于人才的培养可以依靠企业自身内部培训来实现,也可以通过校企合作来实现定向人才的招生。同时,在农业科技大发展的今天,实现劳动作业全程机械化,必然要求农机手具备较高的职业文化素质、科技操作技术和经营管理能力,能够熟练掌握农业机械的操作维修。

2.4构建农业机械保险信息宣传平台

农业机械保险种类多且农业种植过程中使用的机械千差万别,要想农民对农业机械保险有足够的认识,就必须加强农业机械保险业务信息的宣传,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增减欧诺机械保险种类,以往的农业机械保险种类过于单一,笼统的涵盖大部分农业机械,导致许多机械并不适合少数的保险业务,无法实现有效的农业机械风险控制效果;为了规范农业机械保险市场,提高保险业务信息透明度,可以明确规定各地区的农业机械保险标准,避免哄抬保险价格、恶意竞争扰乱农业机械保险业务市场,统一的收费标准也能够降低农民的怀疑心理;构建农业机械保险信息宣传网站,从网络途径提高农民对农业机械保险的认识,同时可以提供网络在线选择保险的业务,提高保险业务的工作效率和便捷度。

3结语

我国是农业大国,但是在农作物种植技术和农业产业化方面并不是农业强国,当前针对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土地规模化种植和种植的机械化程度提升,这两个方面缺一不可,尤其是机械化进程直接关系着我国农业产业的最终规模和竞争力。农业机械保险有助于更好的推广农业机械使用范围,降低农业机械使用风险,而对于农业机械保险的推广以及细则还需要进行改善,以便更好的服务农民、农业和农村建设,促进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

参考文献

[1]韩国君.浅谈新时期农机事故的原因及预防措施[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0(5):75-76.

[2]郭晓航.论农业政策性保险[J].北京举办的中国保险学会的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1999.

[3]秦海生,陈素英.关于创办农业保险暨农机保险公司的探讨[J].河北农机,2005(3):11-12.

[4]张俊飚.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改革与战略,1996(1):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