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建筑能源管理行业现状十篇建筑能源管理行业现状十篇

建筑能源管理行业现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48:03

建筑能源管理行业现状篇1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现状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F406.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4-0079-01

引言

人力资源是建筑施工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随着人力资源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建筑施工企业都在积极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模式的改革,建筑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包括很多内容,比如如何提升建筑施工企业人才密度、对于建筑施工企业的人员培训应该如何开展、员工的福利待遇问题的解决等。尤其是在建筑施工企业不断改革的过程中,对人力资源的管理也越来越先进,由于建筑施工企业的人员众多,有很多的临时工人,因此在管理过程中面临的难度也比较大。只有不断提高建筑施工企业员工的综合能力水平,使得建筑施工企业员工自身的责任意识不断加强,才能促进建筑施工企业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建筑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新的时代,社会上的各个行业受到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在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源是一个关键,这里所指的人力资源包括建筑施工企业的所有工作人员,比如管理人员、施工技术人员等,在发展过程中,施工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但是当前建筑施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建筑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方法滞后

当前很多建筑施工企业在对内部的人员进行管理时,依旧采用比较传统的方法,因为建筑施工企业的人员构成比较复杂,比如有的技术施工人员是临时的,有的项目在外地,不利于统一管理等。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效率过低、管理周期较长,很难有效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不能满足现代化背景中的人力资源管理要求,最终导致建筑施工企业内部的人员不能形成一定的凝聚力,人员之间的关系也比较懒散,这对于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有很大影响。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建筑施工企业就必须要采用新型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提高建筑施工企业员工的责任意识,从而使得建筑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安全程度得到提升。

(二)建筑施工企业的薪酬福利待遇体系不够健全

建筑施工企业中的人员组成结构比较复杂,在当前很多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员工的薪酬福利待遇体系不健全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很多建筑施工企业本身的规模就不大,为了控制和压缩成本,他们大多会从缩减员工的薪酬福利方面着手,而且当前传统的建筑施工企业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使得建筑施工企业发展过程中采取了多层的待遇体系,对于一些基层员工,其待遇往往得不到满足,会影响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严重时还会引起员工和建筑施工企业之间的激烈的矛盾。

(三)对建筑施工企业的人力资源状况的了解还不够全面

在各个行业的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源的结构在不断变化,比如有的人辞职,有的新人加入,有的人调任,这些都会导致建筑施工企业的经济发展受到影响。尤其是对于建筑行业而言,人员的变动更是频繁,有的企业对单位人员的管理比较松散,根本没有了解到单位人员的基本构成情况,没有形成统一的资料信息,因此使得建筑施工企业有时候会面临人员缺乏的情况,有时候又会面临人员冗杂的情况,最终影响建筑施工企业的快速发展。

二、建筑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一)对建筑施工企业的人力资源状况进行调研和分析

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而言,尤其是规模较大的媒体,其内部是一个十分庞大的系统,因此在进行人才管理的时候难度较大,对于这类企业而言,在进行管理的时候,首先应该要对企业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也是进行人才深度管理的前提。人力资源管理应该要实行阶梯式管理,各个部门要担负具体的人力资源管理责任,人力资源部门担负总的人力资源管理责任。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首先应该要对建筑施工企业的人员资料进行收集,在资料的搜集与整理时,应该要注意对整个建筑施工企业的员工的数量、结构状况、人员的能力水平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解,对正确的信息进行汇总,对于一些临时的建筑工人,则应该要对其信息进行备注,由各个部门来完成此项工作,从而使得建筑企业的人员流动能在可控的范围之内,并且要根据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规划制定详细的人才招聘计划,为建筑施工企业招聘到更多有用的人才。

(二)加强对建筑施工企业招聘人员的培训

建筑施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招聘与培训是两个不可分割的过程,具体说来,在招聘过后应该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使得员工能够尽快地熟悉建筑施工企业的各项工作,熟悉自己的工作职责,从而能够更快地适应工作,更快地进入到工作状态中。对此,建筑施工企业应该要给新招聘的人员提供更多学习的机会,企业要学会采用现代化管理模式,对传统的粗放型管理进行改革,可以举办讲座、通过专业化的培训提高建筑施工企业工作人员的水平。同时也应该要加强建筑施工企业的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和职业素养培训,使得建筑企业的工作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企业的文化,更好地为建筑施工企业服务。

(三)制定合理的薪酬待遇体系,稳定员工

建筑施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薪酬福利待遇体系是否完善,对建筑施工企业员工的积极性有很大影响,往往也是决定员工是否选择该工作的一个重要因素。建筑施工企业应该要对不同岗位的职责的专业化程度进行分析,根据员工的表现以及员工能够为建筑施工企业做出的贡献,制定一个合理科学的薪酬制度,从而当员工在面试的时候能够对自己以后从事的岗位的基本待遇情况有一定的了解。比如对于在基层工作的施工人员而言,应该要给予他们更多的激励,比如多劳多得,可以激发他们在工作中的热情,同时还应该要给他们提供一个更加稳定的薪酬体系,使得员工能够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结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在未来的管理过程中,应该要对员工进行科学合理地管理,加强薪酬福利体系的完善,为企业的员工提供更加稳定的环境和条件,从而提高建筑施工企业员工的综合水平,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华丹.浅谈建筑施工企业中的人力资源管理[J].经营管理者,2011(11).

建筑能源管理行业现状篇2

关键词:建筑节能;现状;造价管理;思想;方法措施;需求;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环境资源危机的日益严重,环保节能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和趋势,建筑节能的发展与理念的提出,不仅是推进建筑事业朝着社会经济主流方向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水平的重要举措,而且对于保护生态环境以及保障能源安全,顺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趋势也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和意义。我国建筑节能的发展与其他国家相比,发展起步比较晚,并且建筑节能技术相对比较落后,发展速度也相对比较缓慢,尤其是在大型的商业办公楼房建筑和综合开发建筑项目中,这些建筑项目的设计建设中,多是以玻璃外墙以及中央空调设计为主,对于能源的需求不仅大,并且能源开支费用也比较高,建筑节能设计意识薄弱,建筑节能技术设计应用比较少,不仅对于建筑节能与建筑事业的发展极为不利,并且建筑设计建设综合效益也相对较低。本文主要结合我国建筑节能现状与需求,从节能建筑造价管理思想以及建筑节能与建筑造价管理的作用意义、节能建筑造价管理措施等,进行建筑节能与建筑造价管理的分析论述。

1、我国建筑节能现状与需求分析

建筑节能是我国当前建筑事业发展的基本要求与发展重点,在我国环境资源危机以及社会经济发展体制水平的影响作用下,现阶段我国的建筑节能发展中,不仅建筑节能技术水平比较低,并且建筑节能发展速度也十分缓慢,在全国现有的建筑项目中,有近95%以上的建筑中没有节能设计,多属于高耗能建筑类型,以住宅建筑与公共建筑为例,这两类建筑中的空调系统的电能消耗量,在全国建筑的年电能消耗总量中占到30%至40%之间,电能消耗需求非常高。

结合我国建筑节能的发展现状,建筑节能的发展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为支撑。首先,我国建筑节能的发展,需要进行建筑节能基本政策的制定,以夯实建筑节能发展的基础,加大对于建筑节能发展的政策法律支持,营造良好的建筑节能发展环境。其次,注意进行建筑节能的相关激励政策研究,以经济驱动形成建筑节能的长久发展动力,注意对于建筑节能新技术以及新材料等的研究与推广应用,进行积极激励。再次,应注意强化对于建筑节能的系统化管理,对于建筑节能的立项以及建造、使用等不同阶段进行实施管理与保障,以促进建筑节能的发展。最后,还应注意将强对于建筑节能的科技创新,以促进建筑节能产业的发展速度的提升。在建筑节能发展中,建筑节能技术以及节能产品的创新发展,对于建筑节能的发展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和作用,通过建筑节能技术与产品的科技创新与发展,带动建筑节能的发展,是建筑节能产业发展的关键。

2、建筑节能与造价管理的作用意义分析

在建筑造价管理中,对于建筑工程的造价管理始终贯穿于节能建筑设计建设的各个环节,而对于建筑的造价管理也是建筑节能的一种体现,建筑节能需要全面的造价管理作为支撑,总之,建筑造价设计对于建筑节能具有保障性与引导性的作用和意义。在进行建筑工程造价实施的过程中,建筑节能材料以及节能技术的设计应用,都需要建筑造价从中进行协调合作,同时又通过建筑的造价设计,实现建筑的全面节能效果,引导建筑造价设计朝着节能的目标方向发展实现。

建筑节能与建筑造价管理之间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建筑节能设计中,应用的节能新材料以及新设备、节能新技术等,都是通过建筑造价管理来实现建筑设计建设的;其次,在建筑节能建设中,建筑造价管理贯穿于节能建设的各个方面,并且往往建筑节能设计中对于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等的应用,对于建筑造价管理的考验更加大。

3、节能建筑的造价管理思想

在进行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对于节能建筑是以“全过程成本”作为重要指导思想进行管理控制实现的。以“全过程成本”思想进行节能建筑的造价管理,就是指在进行建筑造价设计与管理中,将建筑工程的一次性建筑成本与建筑正常使用寿命期内的维护、消耗与运行成本等两部分建筑成本费用总和,进行统一的造价设计与管理控制。目前,在我国的节能建筑造价管理中,通过对于节能建筑项目的严格造价管理与控制措施应用,实现了相对较好的节能建筑造价管理效果,并且在建筑施工中,通过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立项以及到建筑项目的投入使用阶段的成本费用的控制管理实施,使得建筑造价管理的整体效果都比较理想。但是,由于在进行建筑造价管理与控制中,对于建筑造价成本的管理与控制认识不够,仍然存在有一些节能建筑造价成本管理不节能的现象,对于节能建筑的造价管理效果有很大的不利影响。针对这一情况,在进行节能建筑造价控制管理中,应注意加强和提升对于建筑造价成本管理的认识,重视对于建筑成本造价的控制管理,通过建立与健全建筑造价成本的节能管理监管制度,完善建筑节能管理的相关体系,来实现对于建筑成本与造价的节能管理。

4、建筑节能中的造价管理分析

进行节能建筑的造价管理实施,就要求在进行建筑造价管理中,不仅要树立节能建筑造价管理的思想,同时,应注意通过建立节能建筑的相关造价管理体系,在提高建筑造价管理水平的情况下,实现对于建筑造价的控制管理,促进建筑节能的新发展。首先,节能建筑的造价管理思想就是“全过程成本”与“全生命期的建筑造价管理思想,要求在进行建筑的造价管理中,以这种两种思想作为建筑造价管理的指导,进行建筑造价的管理与控制实施。其次,进行节能建筑造价管理的相关体系建立,就是要建筑动态控制与主动管理的建筑造价监管体系,对于建筑造价进行主动的、动态的管理控制,实现对于建筑造价的科学与合理管理控制,促进建筑节能的发展进步。

5、结束语

总之,建筑节能是建筑设计建设与发展的主要方向,建筑设计建设过程中科学合理的造价控制与管理,有利于建筑节能新技术、新产品等建筑设计建设中的推广应用,有利于促进建筑节能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和意义。

参考文献

[1]马艳花,范新磊.建筑节能应用与建筑造价管理[J].东方企业文化.2012(20).

[2]陈泽滨.关于节能建筑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的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1).

[3]郭金玲,谷铁汉.从哥本哈根会议谈中国建筑节能及其造价管理[J].中国房地产业.2011(10).

[4]邓远强.建筑节能理念指导下的企业工程造价管理[J].现代企业文化.2012(5).

建筑能源管理行业现状篇3

【关键字】建筑工程;管理现状;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a

引文

建筑工程管理在整个建筑工程施工中所占的地位不可小看,这既关系到整个建筑工程质量的好与差,又严重制约着整个建筑工程的造价。就当展趋势来看,建筑工程行业间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也不断关注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因此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就不得不引起管理者的注意。现在,很多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管理问题,出现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影响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这些问题不仅来自管理主体的自身素质,而且还包括建筑施工管理的各项客观条件。总而言之,充分认识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性,分析当前建筑管理现状,提出公职措施才可以不断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水平,最终收获良好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了建筑工程行业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管理业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与实际需求相比还需要不断加强和完善。对此,我们很有必要探讨当前的建筑工程管理工作。

1、建筑工程的管理水平的现状

建筑工程的施工阶段存在着许多的施工程序,每一个施工的阶段都需要进行相当多的准备工序,对施工阶段进行组织、计划、协调以及控制,为了使得这些工作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建筑工程施工中组织建立一套有效的管理体制,确保管理体制可以有效的进行,保障建筑工程可以实现高质量的建设。

但是目前的建筑工程的管理体制在建立的时候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建筑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出现在建筑工程施工的任何一个阶段,包括了建筑工程中的招标、规划、设计以及施工的这些过程中,这些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是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对于期间存在的管理体制并不完善,管理的形式以及管理的方法并不科学,下文将详细的分析建筑工程管理体制中存在的现状。

1.1建筑工程的管理体制并不健全

由于目前我国对于建筑工程的管理体制的要求很高,但是大多数的建筑工程的在管理体制的建设上没有建设一个齐全的管理机构和部门,在实际的分配工作的时候,没有按照管理人员的实际才能以及掌握的工作经验进行任务的分配,杀跌管理人员在进行施工任务执行的时候对于工程现状了解的并不多,不能有效的考虑到建筑工程的成本问题,才使得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出现了并不乐观的现状,出现了管理人员身兼数职和完成施工任务的效率不高的现象。如图1所示,下文所示的是一套较为完善的管理体制,但是在实际的管理体制中,以下的环节会出现疏漏的情况,导致管理体制在在实行的时候并不健全。

1.2建筑工程的管理形式没有采取科学的方法

目前我国的建筑行业内所有的施工工作都是以建筑工程的施工企业为主导的,所有的施工环节都是由施工企业单位承包,这样的组织管理形式并不科学,给建筑工程的施工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会造成施工企业在每一个环节的工作都做不好,出现严重的过程失误。由于现阶段我国的科学技术力量发达,大多数的建筑工程的施工任务都是由先进的、大型的机器设备完成的,施工人员对于工程的操作已经逐渐的减少,表面上看,机器设备的参与似乎是减少了工程施工中的管理体制建设的难度,其实不然,目前的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还不是很高,专业素养还不是很高,再加上目前建筑工程内使用的管理形式还不是十分的科学,使得建筑工程管理中依旧是出现了大量的社会资源的浪费,建筑工程施工期间的管理水平自然也就不能得到提高。

1.3建筑工程管理总体水平不高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在管理体制方面缺少着具有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对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的组织,也就是说,在具体的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项目的运行缺少着既对于施工技术有所了解,又对法律、经营以及管理知识十分了解的复合人才,与国家制定的项目管理模式要求有着比较大的初入,这样的情况总体展现下来,就是的建筑工程的整体管理水平不高,在建筑市场内的竞争能力也相对下降,即使建筑商在建筑工程的管理方面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也无法有效的提高建筑工程团队内的管理水准,建筑工程的管理进程也就会受到牵制。

1.4对建筑工程核算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

建筑工程的核算工作的开展在建筑工程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也是一项急于解决的事情,但是许多的建筑工程的管理体制对于工程的核算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是很够,使得许多的建筑工程在开展工作的时候只注意加快施工的工期,而忽视了建筑工程内的核算工作的开展,导致期间出现了很多的不足与问题,影响了建筑工程的质量状况,可见,建筑工程的核算工作的开展是否顺利对于建筑工程的整体的管理水平的改善还是有着相当大的影响。

1.5在建筑工程的开展中只注重了工程完成的时间忽视了质量

在建筑工程进行施工的阶段,更多的建筑施工企业为了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尽可能的缩短了建筑工程施工所花费的时间,只是一味的追求建筑工程完工的期限的缩短,而忽视了建筑工程的质量是否符合标准,这些状况的存在都是建筑工程管理体制存在的漏洞,对于建筑工程管理体制水平的进步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阻碍。

2、建筑工程管理体制实行有效的管理措施

由于建筑工程的管理体制的完善状况与否,与建筑工程的质量状况有着分不开的关系,因此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改善建筑工程内管理体制内目前存在的问题,实现对建筑工程施工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管。

2.1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加强对于管理的控制

建筑行业的发展是国家建设经济的一个重要的项目,在这一过程中,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有着严格的要求,为此,国家必须出台相应的法律条文加强对于建筑工程的管理的规范化。在建筑工程的管理方面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强制的推行建筑工程专业的项目管理,在法律层面上要求规范建筑工程的管理范围,严格控制和加强对于工程项目的考核,对于施工人员的从业资格进行严格的审核,审核其是否按照法律规定开展工作,提高建筑工程的承建团队的专业化与职业化,确保工程建设过程中,不会出现法律的漏洞,对建筑工程的质量状况产生较大的影响。

2.2加强对施工人员的过工程管理意识的建设

目前世界的进步是联系在一起的,现代化的管理思想也是连接在一起的,所以一些与时俱进的管理思想的产生是需要建筑承建单位时刻进行学习并将之应用到实践之中,例如对于投资效益管理的改善、对于工程质量的保证的影响等等,这些都会在应用的同时使得施工单位认识到建筑工程的管理体制建设对于工程的作用和价值。为此,施工单位要做好管理思想学习的宣传工作,使得每一个施工人员都在心理接受这一管理工作的意义,在执行是方面也就更加具有工作的积极性,这样可以切实的提高建筑工程的管理水平,使得建筑工程的开工的业务水平得到确实的进步。

2.3优化在建筑工程方面的人力资源方面的配置,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分配

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也包含了在人力资源方面的管理,可见,建筑工程对于专业人才的渴求也是十分迫切的,不但在设计方面需要专业的设计师以及建筑师,同时还要加强培养既了解建筑工程方面的知识,又对经济知识、法律知识、合同管理以及管理知识有所涉及的复合型人才,只有在这样的人才管理模式下,才可以实现建筑工程的动态管理,使得建筑工程具有统筹兼顾的效力,还兼备了积极调动施工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对于建筑工程的创新也有着莫大的帮助,对于改善劳动力资源在工程施工期间的活动也有着很大的帮助。对于做好人力资源方面的工作分配,在每一个方面都要细致的进行分配,在以下几个程序内进行人才的分配,见图2。

3、结束语

建筑工程的安全运作与社会大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提高建筑工程的管理体制的状况,改善建筑工程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施工人员对于管理体制建设的认知,积极的配合管理工作,积极的采取管理措施争取做到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状况,促进建筑市场的快速进步。

参考文献:

[1]鲁智勇.结合建筑工程特点浅谈项目管理的创新与实践.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

[2]虎少滨.现代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创新举措.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

建筑能源管理行业现状篇4

关键词:低碳建筑、低碳建筑技术、运用与推广

中图分类号:tU0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引言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召开之后,“低碳”得到了全球性的关注。我国建筑业相关能耗已经超过工业跃居第一位,能耗量高达46.7%,且与建筑有关的污染占到34%[1]。因此,迫切需要建筑业由对低碳的关注转变到对低碳的行动。

目前国内部分学者对低碳建筑的研究:赵黛青、张哺、蔡国田(2010)结合国外低碳建筑发展的部署与研究状态,从宏观政策和统筹管理、技术发展路线图、相关配套服务机制等理论上阐述了低碳建筑发展的可行路径[2]。龙惟定、白玮、梁浩、范蕊(2010)从经济发展、节能等方面提出建筑实质性节能,提高建筑能效,是发展低碳建筑的根本手段[3]。倪韬(2010)分析了发达国家低碳建筑的发展,及其所采用的先进技术、先进理念来阐述我国应该借鉴的先进技术和理念的必要性[4]。类似这些学术研究在持续不断的推进我国低碳建筑的发展,然而这些研究大部分停留在理论阶段,并没有从实质上提出促进低碳建筑发展的手段。而通过开发和使用低碳技术是减少排放的一个关键途径,所以要率先发展低碳建筑技术。

因此,本文从低碳建筑的发展情况研究低碳建筑技术发展现状、特点以及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类似的研究,旨在加强低碳建筑技术的研究与发展,促进低碳建筑的发展。

2“低碳建筑”研究现状

2.1文献搜集概况

本研究中所用的文献是通过中国知网上所检索到的。具体操作过程:打开中国知网首页——点击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在所出现的页面上出现“期刊导航”的“标准检索”:1、输入检索控制条件:期刊年期时间为1990—2011,来源类别为全部期刊,来源期刊、支持基金、作者及作者单位都是精确的方式。2、输入内容检索条件:主题分别为低碳建筑,低碳技术也是选择精确方式检索。其中在关于所出现的低碳技术的文献里,只选择了篇名含有低碳技术的文献,针对低碳建筑这些文献比较有针对性。

2.2总体情况

通过文献分析低碳建筑的发展,初步按文献按发表时间角度粗略分为三个阶段:

1、2008.5---2010.1这个时间段关注点是低碳建筑与环境、资源的协调发展问题,对建筑向低碳建筑转型的现实现状分析及建议,要求相关政策的制定

2、2010.1---2010.6这个时间段注重低碳建筑的发展,很多企业注重建筑中减少碳的排放,提高建筑业中的优势。

3、2010.7---至今,目前这段时间,为实现低碳建筑,着重低碳建筑技术的创新,运用,推广。到现在为止,建筑领域内出现了很多低碳建筑技术,有部分运用比较成熟,但是也有部分运用条件不成熟,原因有很多以至于不能及时得到推广运用。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我国建筑业的经济发展占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地位,低碳建筑的发展趋势会是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核心竞争力。目前社会呼吁“低碳”的声音越来越高,人们越来越重视低碳建筑及其技术的发展,而国家、企业也分别相继出台了相关的政策、节能标准、策略。而在执行过程中,关键还是项目的利益相关者的心理及行为。只有这些利益主体在国家、企业相关策略要求下采取行动,在建筑全生命周期中做好管理工作才能跟好的促进低碳建筑的发展。

在此将文献从环境、资源、经济、社会、策略、行为、管理等7个方面分类。

表1文献统计

“环境”指周围影响人类及其其他生物生活、生存空间的综合事物。

“资源”指在一定技术经济条件下对人类有益的自然资源。

“经济”指的是低碳建筑的经济性评价与分析之类。

“行为”是与低碳建筑有关的各个利益主体心理及行为。

“社会”指的是群体态度、社会管理等。

“策略”指的学者们对低碳建筑提出的相关策略,以及国家的相关政策。

“低碳建筑管理”指自建筑设计开始,经建造,使用至最后运营维修中整个过程的管理。

2.3研究发现

通过分析文献发现,现在大部分学者研究的热点:首先,人们对于低碳建筑的态度、关注以及社会管理。同时,在低碳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关注低碳建筑的发展对经济的作用与影响。其次,由于目前国内高耗能建筑所占比例95%以上,与建筑相关的污染占到了34%左右,有部分学者从资源、环境这两个角度研究低碳建筑。最后,还有学者从与建筑有关的各个利益主体的心理及行动探讨建筑的低碳发展,并提出相关的策略。相对热点来说,只有少部分的学者研究低碳建筑管理这方面。其中还有研究的关键点是低碳建筑技术,也是目前的难点。

3“低碳建筑技术”应用现状

3.1低碳建筑技术研究现状

随着国际建筑界的低碳发展趋势,中国高耗能、高排放的建筑已经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已逐渐向低碳建筑转型。但是目前情况,低碳建筑在国际范围内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国内则更多地停留在概念和实验阶段[5]。如何更好的促进低碳建筑的发展,国内外学者基本已取得了一个共识,就是通过开发和使用低碳技术是减少排放的一个关键途径[6]。技术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只有运用低碳建筑技术,才可以更好的促进我国高碳建筑向低碳建筑的转型。

3.2低碳建筑技术特点

低碳建筑技术就是在建筑全生命周期中,用于建筑各个阶段能使其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各种技术。

设计阶段:有利于源头上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和解决能源浪费问题。

建造阶段:在建筑建造的过程中,全面考虑施工环节中各方面有利于建筑减碳、节能。

使用阶段:在建筑建成之后,综合运用时考虑建筑废弃材料、室内、室外、厨房、垃圾处理以及智能建筑各个处理过程中运用的技术,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运行与维护阶段:在建筑运行和维护这环节也是不可轻易忽视,至关重要的。辅助前面规划设计、建造、使用等阶段阶段,同时在运行维护阶段也要做好降低碳的排放量,节约能源。

3.3低碳建筑技术不足

目前我国低碳建筑技术成果显著,但是仍存在着部分不足:①我国技术基础相对落后,与国际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②研发技术资金不到位。③相关的政策体系不完整,低碳宣传力度不够,群众意识不强。④有些技术成本过高,开发商为追求高利润不采用低碳建筑技术。⑤盲目借鉴国外经验运用低碳技术,以致造成高碳建筑的后果。⑥市场上出现低碳产品不合适。

四、结论

本研究认为低碳建筑技术应该提升层次,不止运用到建筑上,而是更宽泛。

课题的研究可望为其他地区推行相关技术提供有益的参考,从而促进我国建筑业在国际的竞争力,加快经济发展。

五、参考文献

[1]孙懿.发展低碳建筑的意义和措施[J].上海房地,2010(6):23-25.

[2]赵黛青、张哺等.低碳建筑的发展路径研究[J].建筑经济,2010(2):47-49.

[3]龙惟定、白玮等.建筑节能与低碳建筑[J].建筑经济,2010(2):38-40.

[4]倪韬.浅谈低碳建筑先进技术[J].山西建筑2010(30):262-264.

[5]ipCC.ClimateChange2007:migitation.ContributionofworkingGroupⅢ.totheFourthassessmentReportoftheintergovernmentalalpanelonClimateChange[m].CambridgeUniversitypress,newYork

建筑能源管理行业现状篇5

关键词:建筑能源审计;公共建筑;节能改造;作用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能源审计为建筑能效管理提供了必要的信息。建筑能源审计的目的是计量建筑物的能耗和能源费状况,检查建筑物的能源利用在技术上和在经济上是否合理,诊断主要耗能系统的性能状态,找出建筑的节能潜力,确定节能解决方案。

一、建筑能源审计释义

建筑能源审计是建筑能效管理的重要内容,是一种建筑节能的科学管理和服务的方法,其主要内容是对用能单位建筑能源使用的效率、消耗水平和能源利用的经济效果进行客观考察,对用能单位建筑能源利用状况进行定量分析,对建筑能源利用效率、消耗水平、能源经济和环境效果进行审计、监测、诊断和评价,从而发现建筑节能的潜力。通过建筑能源审计,有利于政府了解用能单位贯彻国家能源方针、政策、法令、标准情况与实施的效果;便于准确合理地分析评价本地区和用能单位的能源利用状况和水平,用以指导日常的节能管理,以实现对用能单位能源消耗情况的监督管理,保证国家能源的合理配置使用,提高能源利用率,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持续地发展经济。

近年来,我国在全国各省市相继开展建筑能源审计工作,各省份相继出台了建筑能源审计的管理办法,对建筑能源审计进行规范化科学化操作。如浙江省从2008年下半年起,决定对各类型建筑的能耗实施能源审计,每年对能效高的典型建筑按类型各选取不少于3幢作为标杆建筑进行审计;每年对各类型建筑单位面积能耗排名前20%的建筑以及所有能源审计建筑进行公示。同时,每年在各类型建筑单位面积能耗排名前50%的建筑中选取高能耗建筑进行能耗诊断,开展节能改造示范。北京市政府规定,从2010年起,北京市公共机构和大型公共建筑应当安装能源消耗计量装置,实行能源审计制度。出台的新办法要求,将在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5000吨以上不满1万吨标准煤的用能单位中指定重点用能单位,这些单位每年3月底上报能源利用状况。经市有关部门审查后,对节能管理制度不健全、节能措施不落实、未完成年度节能考核目标、能源利用效率低的重点用能单位,责令实施能源审计,并限期整改。与此同时,其他省市也都在不断加大建筑能源审计工作。

二、建筑能源审计所解决的问题

建筑能源审计是对建筑的能源利用状况进行调查、监测、评价的过程。建筑能耗审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建筑基本信息、建筑能源结构及能源账单、建筑能源管理文件、能源技术文件(竣工图和计算书、能源设备信息、数量以及运行状况)、用能设备现场调查、建筑能耗指标分析和建筑节能建议评价。

通过建筑能源审计,可以得到建筑中暖通空调、照明、办公、电梯、热水等用能设备的能耗指标和用能比例。并通过对建筑各用能系统使用情况的调查,了解建筑用能水平,查找建筑用能不合理的地方,提出建筑能源审计报告,也可称为“能耗体检单”。

建筑能源审计的目的是指导节能改造和运行,建筑业主更希望得到的是《能耗体检单》。从《能耗体检单》上业主可以知道建筑哪些部分是能耗大户,哪些部分改造的效果最好,并配有对应的节能改造潜力经济分析。只有有了“能耗体检单”,才能让公共建筑业主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有选择地对建筑进行改造。

三、能源审计的计算方法简述

1、分项能耗的拆分方法

(1)分项能耗的计算

当建筑有分项计量,可采用分项计量的结果。当建筑内没有分项计量措施时,分项能耗的数据可采用变配电系统原理图及运行记录,设备运行记录,主要设备、主要支路的现场实测能耗,设备铭牌信息,建筑物典型年工作日、非工作日天数等信息统计得到。

(2)分项能耗计算的检验

分项能耗平衡检验,以能源账单的总能耗信息为依据,分项能耗和总能耗的偏离率不应超过15%。

2、其他方法

(1)在得到分项能耗的基础上,可采用软件模拟的方法对建筑物进行能耗模拟,并通过修改建筑围护结构性能参数优化其改造策略,深化能源审计工作。

(2)对部分分项能耗较高的分项进行专项审计。可采用现场检查、现场测试等方法,为建筑的节能改造提供依据。

通过以上的工作,可以得到建筑的能耗水平和重点分项能耗部位,并对其进行有的放矢的改造。下文通过两个案例说明建筑能源审计在建筑改造中的应用。

四、案例分析

1、南京某科研楼的建筑能源审计案例

该建筑为南京某研究院科研楼,建于1976年,建筑共六层,建筑面积5400m2,占地面积约900m2,框架结构,建筑体形系数为0.29。2008年对其改造。表1为该科研楼改造前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

表1科研楼改造前围护结构热工性能

通过对现场的能源审计结果如表2。

表2科研楼改造前围护结构热工性能

通过分析,改造内容如表3。

表3项目节能改造增量成本计算

改造后年单位面积节约用电量约22kwh,按照综合电费0.85元/m2计算,建筑每年度节约电量约12万度,年节约费用为10万元。按照项目节能增量成本69.5万计算,改造项目增量成本在7年内基本可以完成回收,经济效益明显。

2、某宾馆建筑能源审计案例

该五星级宾馆楼层数为22层,建筑面积29948.48m2。建筑主要用能类型是电、柴油、天然气(厨房)和水。

(1)审计结果

通过对饭店的审计发现,厨房和热水使用的能耗之和占总能耗近50%。因此审计后就将此信息反映与饭店方,并为其提供了改造建议。

(2)改造内容

①锅炉房蒸汽冷凝水回收改造:目前冷凝水无法回收,建议改造冷凝水回收系统。②改造厨房灶具:采用节能型燃气具。

(3)改造结果

改造工程简单,周期短,不影响饭店的正常营业。通过以上两个重点区域的改造,直接降低厨房和热水能耗40%~50%,可降低饭店总能耗的20%~25%。

结束语

通过建筑能源审计工作,对建筑进行整体改造,并将模拟、经济分析整合进能源审计报告中。通过前期的科学合理分析,为最终达到既定的节能目标提供了科学的依据。结果显示改造效果良好,达到了整体改造目的。建筑能源审计工作作为既有建筑节能监管体系中的一环,为既有建筑节能的推进提供了方法。进一步可加大二者的紧密联系,促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科学、高效、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建筑能源管理行业现状篇6

关键词:建造师制度中小建筑企业项目经理队伍有效建设

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建筑行业相关政策制度的落实,中小建筑企业施工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开始逐渐朝着正规化及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在建造师制度下,由于建造师等专业资源的严重缺乏,中小建筑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开始面临严峻的挑战。针对这一现状,对项目经理队伍进行有效建设,充分发挥经理队伍在项目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显得至关重要。

一、中小建筑企业经理队伍建设现状及重要性浅析

建造师执业资格在整个建筑行业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对于专门从事建筑施工管理的项目负责人――项目经理,并没有法律规定必须由拥有执业资格的人员来承担,但是随着社会经济以及建筑行业的发展,这一执业资格标准已经得到业内人士以及行业的普遍认可。就中小企业建筑的发展现状来说,由于规模较小,实力较弱,在人才资源摄入部分存在一定的不利因素,导致项目建设人才严重缺乏。从我国建筑行业人力资源的整体情况来看,整体素质较低,并且结构上极不合理。据有关数据显示,在我国建筑行业的从业人员中,一线操作人员的79%以上都是初中或初中以下文化水平,受过专业技能培训并取得相关资格证书的人员不到总人数的8%,比例远低于全国行业的平均水平;除了整体受教育水平较低之外,我国中小建筑企业项目经理队伍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经理专业较为单一、综合性不足及结构不合理的问题;项目经理的主要负责的是对整个建筑工程项目进程的统筹规划,对于整个建筑施工过程中发挥的是全面管理的职能,但是从目前中小建筑企业项目经理的整体素质来看,普遍需要对资质进行提高和完善。

从前文的论述中,我们已经大致了解到我国中小建筑企业现阶段的项目经理队伍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现状。建造师制度下对项目经理队伍进行有效建设,不仅是提高中小建筑企业竞争力,优化中小建筑企业人力资源,充分发挥人力资源重要作用的有效措施,同时也是促进我国建筑行业水平提升,实现我国建筑行业好快发展的必要途径。

二、建造师制度下如何有效建设中小建筑企业经理队伍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建造师等制度的发展为中小建筑企业的发展创造了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相应的发展挑战。从中小建筑企业项目经理的工作范围来看,要想充分发挥项目经理在项目建设中的作用,还应构建有效的能力培养机制。在下文的论述中,笔者主要围绕中小建筑企业项目经理队伍有效建设机制进行阐述,并从“选”、“用”、“育”、“留”四个方面,就中小建筑企业项目经理队伍建设的有效措施展开了具体的论述。

(一)能力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项目经理在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扮演的是全局统筹的角色。对项目经理队伍进行有效建设,首先需要明确的是项目经理队伍的主要能力培养范围。笔者结合项目经理的具体工作范围,认为中小建筑企业项目经理队伍建设中的能力机制建设,应包括了以下方面:(1)提高专为技术水平。项目经理在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工作的开展会涉及到范围管理、时间管理以及成本等多方面的管理,这些工作内容客观要求项目经理应具备较强的行动力和判断力,因此,项目能力机制的建设应包括导向力和行动力的培养。(2)加强法律、法规学习与运用。除了一系列管理工作的开展之外,项目经理在项目施工过程中,还需要对风险以及人力资源等进行有效的承担,并且对工程的建设质量负责,因此,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是能力机制建设中的一部分。(3)管理水平的提高。整个建筑建设施工的过程,实际上都是由人来完成的,因此,还应对项目经理的沟通力、领导力以及凝聚力进行有效培养。

(二)“选”、“用”、“育”、“留”的合理运用

中小建筑企业项目经理队伍建设的有效开展,除了上文中提到的能力机制的有效完善之外,还应充分发挥“选”、“用”、“育”、“留”四理念的重要作用。就“选”、“用”、“育”、“留”来说,实际上是针对不同阶段的人才发展策略。“选”指的是在人才的招聘阶段,企业应根据岗位的实际需求对渠道进行合理的筛选,按照计划组织面试,争取通过第一环节的作用,为企业寻觅到优秀人才;“用”指的是项目经理队伍资源在投入使用的过程中,对队伍质量进行有效的管理。这一环节的管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项目经理能力的考察和考核,二是对项目经理的有效培训,促使项目经理能更好更快的融入到具体的项目建设中去;最后是“育”“留”环节。在经过层层筛选和培训之后,项目经理队伍的规模基本上已经成形,由于失去了竞争对手,不乏有人会出现懒散的工作情绪和工作状态。为了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况,建议中小建筑企业在人才选拔的过程中最好做好预留的准备,这样不仅能有效提高项目经理队伍的整体质量,同时还能维持项目经理队伍的精神面貌,应用危机心理原理,提高队伍素质和质量。

(三)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建造师是以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为主业的执业注册人员。建造师的专业技术水平直接关系着工程项目管理的质量以及效率,因此注册建造师必须要具备极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必须要是懂管理、懂法规、懂技术、懂经济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不仅要具备较强的理论基础,同时还要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以及较强组织协调能力。因此,在中小建筑企业项目经理队伍建设中,必须要重视对建造师专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对于提升建造师的专业技术水平,首先在招聘的时候必须要严格审查建造师的资质,只招聘专业技术水平高或是有潜力的建造师;其次,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建造师的培养,定期开展内部培训以及外部培训工作,采取一切手段提升建造师的专业技术水平。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中小建筑企业项目经理队伍建设的有效进行,不仅是建造师制度下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提高中小建筑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措施。提高项目经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应对能力机制进行有效建设和完善,对四理念进行合理的运用,提高队伍综合能力以及附加值,争取为我国中小建筑企业的发展以及我国建筑行业整体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和努力。

参考文献:

[1]王芳.建造师制度下中小建筑企业项目经理队伍建设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8.

[2]张辉.论建造师制度下中小建筑企业项目经理队伍建设的机遇与挑战[J].现代装饰(理论),2012,08:106.

[3]陈生辉.基于信用评价的注册建造师执业管理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

建筑能源管理行业现状篇7

关键词:平台、综合性、管理性能、app

引言:智能建筑综合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需要依靠多种技术能力,尤其是加强平台的管理整合,使新型软件得到高效应用。

一、设计目标

智能建筑在设计上要本着提高管理水平和提高建筑公众服务能力为基础,使建筑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并建立成为有效的监测、信息、养护、指挥、应急服务等多种功能,保证建筑的设计水平满足行业需求。

1.整合管理平台功能

管理平台的功能性不断提高,保证多种业务协同工作,将信息业务引入建筑管理的平台中,实现整体性的管理部门对接。

2.实现移动终端的业务控制

根据建筑的基础功能和适应需要将。ioS和android部署于移动终端系统中,对建筑的应急性、日常管理、养护管理、决策辅助等起到直接控制作用,并且使用户在手机和移动终端上完成对建筑的实际管理。

3.提高建筑的智能采集功能

在建筑使用过程中,对建筑的温度、室内环境变化、等数据进行检测,并且提高建筑和室外环境的温度调配。使建筑的网络控制能够全面提升,实现建筑对于使用性能的控制,使建筑管理者能够更好的进行决策和负责。

4.提高建筑管理的技术性和规范性

根据国家和省事级要求采取合理的技术控制,建立建筑模型的技术规范和数据交换,提高多种接口及代码标准。

5.实现高效信息交换

在建筑中可以依靠电话、互联网等完成区域内消息的传送,保证建筑内所以的设备都实现信息交换功能,以完善智能化升级使用。

6.提高对建筑的整体决策控制

使建筑能够被辅助控制,满足基础设计和使用功能,使建筑对于应急情况具备更加完整的控制优势,并且实现各个信息和控制部门之间的协作管理。

二、平台的设计特点

1.全局性控制

智能建筑的平台设计特点都是以全局性为基础,从多个角度来规划综合管理平台的发展。平台的整体性要符合建筑的管理现状,明确平台运用过程中的管理范围。首先,在平台设计上要制定好建筑的整体性,将业务管理进行进一步控制,要明确业务的管理范围,每个链接点都要具备基础职能,并且分析好不同区域之间的业务关系,使平台管理关系得到捋顺。将业务分析作为另一个基础特点,智能区域中的科室关系进行基础分析。使信息流得到分析和执行。

在总体分析和职能控制的基础上将多个交底的信息流进行业务。功能、权限的划分并建立全区域性模型。要根据公路信息化的状态和权限关系进行规划,以求建立全区域模型。信息化主要体现在宏观资源配置。平台技术、框架技术、技术定义等方面。使系统在全面规划和升级的同时符合系统影响,并且直接连接到服务器和数据库等多方面服务范围。

2.以Soa数据交换平台为基础

数据平台在建设和实施中都是以多个系统之间的业务形态和共享集成为基础。以服务型管理为建筑整体数据、权限交换进行服务,要将信息在松散状态下耦合成单独的信息岛,在通过数据链将信息资源在应用系统之间相互联通。Serviceorientedarchitecture,简称为Soa系统,它可以通过web,eSB,JmS等分别完成数据平台的交换服务,通过数据传输完成主要核心构件的数据功能,使其具备较强的通用性。

3.以云平台作为数据服务基础

云运算在网络控制上通过计算和处理来拆分程序,使程序由大向小划分,最后传送到服务器所组成的庞大系统中,在通过计算将数据相互传递。智能建筑综合管理平台能够处理海量数据,对应用程序所带来的波载能够,在信息应用上对信息处理性要求较大能够共享多种需求,形成高稳定性。在云运算中,要根据不同的管理平台进行数据采集、交换、处理,以求提高公路管理的硬件资源利用效率,在平台运行上提供高稳定性。以时间平台框架的虚构和拟化。

4.平台设计中的多层框架技术

多层构架是传统的客户端连接形式,它将信息传输到后台信息库后在依次传送到业务层、逻辑层等。多层构架信息平台使核心业务的独立部分。所独立形成的逻辑层可已根据业务要求进行实际的业务编辑,这种变化和修改,不会导致系统内容发生改变,这样大幅度的提高了软件的可维护性和扩展性,同时开展的可移植性,开源代码库的可用性,服务端的大容量调度基数、符合大多数标准等优点。

5.平台设计中的建筑建模

建模使智能建筑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的关键,它直接影响着应用软件应用和后续升级。智能建筑中的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是由计算机软件,硬件等信息系统组成,并且所形成的建筑空间和现象都可以直接融入模型对象中,将建模引入综合管理服务平台中。建筑中所有的抽象信息都∫恍纬墒据组织,设计空间中所对应的数据库模式都是以空间对象为建模概念的。所面对的数据模型可以根据本建筑段中的空间图形和属性数据进行集中,有利于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相互对应。

三、平台设计和互联网融合

建筑小区在智能综合管理相互融合,并且划分结构层次,这样就能够将平台和互联网相互融合,平台也因此具备了感知、网络等能力。在融入用户服务领域中,以使检测系统更好的进行定位,具体形式包括能源系统传输、物业管理、绿化管理等。平台控制要符合智能化、信息化、服务化三种构建形式。通过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开发和应用,为建筑整体性建立统一平台,根据功能组合和优势互补。使信息资源等到节约,这样就能够为平台的智能化管理提供更便捷的形式控制。

联网监控系统已经可以收集到大量的建筑数据,优化后进行二次升级,已开发出面向公众的手机app,丰富服务、状态感知、事件感知和网络调控的手段。再开发面向建筑管理人员的手机app,丰富状态感知、事件感知和应急指挥的管理。所有的互联网技术都可以持续升级,使管理形态的时效得到提高。平台动态满足各业务系统对交通信息采集与处理、建筑信息。在规划设计智慧建筑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结构划分的同时,有机地将交通物联网的感知、网络、平台、应用层次融合在一起,使建筑的使用功能更加合理。

结束语

综合管理平台在监督、管理等方面对建筑本身进行预测,并且进行实施统计,对建筑的内部管理实施监控,通过对比来说使小区的运营数据得到完善。在协调控制上来说控制功能是智能建筑的主要形式。不同建筑在平台网络的应用上能够统一协调管理,并且实现号呼叫、移动办公、手机等多种多媒体推送。

参考文献

[1]周晓清.基于eSB的Soa多层架构研究与应用[J].软件.2012(09)

[2]许毅平,周曼丽.智能楼宇综合管理系统的设计[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3(06)

建筑能源管理行业现状篇8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对策

一、建筑施工现场简述

建筑施工安全性评价把施工现场看作是一个由若干要素组成的系统,而每个要素的变化若存在异常和危险都会引发事故,进而危及整个系统的安全;每个要素存在的异常和危险得到调整和控制,又都会使系统的安全基础得以巩固。从整体上评价施工现场的安全状况,体现了系统论的基本要求,施工安全无小事,凡是涉及建筑施工人员切身安全和利益的事情,再小的安全问题,也要竭尽全力去办。建筑企业安全管理的重心在施工现场,由于长期以来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以传统的“经验型”的事后管理为主,难以有效地对施工过程的危险源实施较为全面的预控,这也是建筑施工安全事故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因此应用系统安全管理理论的pDCa模式改进施工现场传统安全管理模式势在必行。本文采用了比较研究、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运用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建筑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而通过对系统安全管理的工作原理及其核心——危险源识别评价的分析,以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标准运行模式的介绍,提出施工现场应用“pDCa”循环模式开展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文章对pDCa循环模式在质量管理与安全管理应用上的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该模式应用于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改进对策。同时以工程为研究对象,验证了改进型pDCa安全管理模式在工程施工现场实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提出了应用模糊评价法预测安全事故的模型和评价方法,为建筑企业安全管理工作者提供借鉴和帮助;建筑施工现场安全评价的最终目的是预先发现和识别可能导致建筑施工伤亡事故发生的危险因素,以便在事故发生之前采取措施,消除、控制这些因素,防止事故发生。建筑施工现场安全评价可以定性地对现场开工前的危险因素进行定量的分析,通过预测曲线,很直观地找到施工现场危险的时期和危险的施工部位,为建筑施工的管理者和建筑施工安全监督部门提供最有力的依据。

二、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问题分析

危险源一般是指一个施工项目整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设备及其位置,也是可能导致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上述情况的组合所形成的根源或状态。通过对整个施工现场施工过程的分析,界定出施工现场施工过程中施工区域、施工环境、设备、人员等哪些是危险源,其危险性质、危险程度、存在状况、危险源能量与物质转化为事故的转化过程规律、转化条件、触发因素是什么。通过有效控制能量和物质的转化,使危险源不至于转化为事故,也就是说事故和导致事故发生的各种危险源之间存在着依存关系,危险源是原因,事故是结果。通过分析原因到结果的途径,揭示其内在联系和相互关系,才能得出正确的分析结论,才能采取恰当的安全对策措施;由于受施工现场局限性的影响,多数施工现场内的办公室、员工休息室、职工宿舍、仓库等建筑相互毗邻,这些建筑大多为临时性,结构简易,且耐火等级多为三、四级。另外,一些职工宿舍与重要仓库和危险品库房相互毗连,甚至临时建筑物相互间隔仅用三合板等易燃材料进行分隔,加之只设置一个安全出口,一旦失火,人员难以疏散,极易造成火烧连营的局面。此外,因施工需要,部分施工现场仍然采用木制等可燃性的脚手架和易燃材料作为安全防护物,特别是装修现场既堆放有大量的可燃性装修材料,又存放有油漆等易燃易爆危险物品,一旦发生火灾、势必造成猛烈燃烧将迅速蔓延。

三、建筑施工中安全管理对策

安全评价也称危险度评价或者风险评价,施工现场安全评价就是对建筑产品生产活动中,或者施工前的施工现场所存在的风险、隐患和安全措施进行评价。它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对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性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判断系统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并对建筑施工的安全监督管理人员提供预测信息,使之进行有的放矢的监督管理,为保证高层建筑施工现场消防安全,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应健全消防安全制度,制定相应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高层建筑的建设单位和施工各单位应成立防火领导小组,成立义务消防队,定期进行防火安全检查和消防学习。施工现场应制定一些必要的防火措施和防火安全规章制度,并组织相关人员学习,以使各承包单位和各作业工种有章可循,从而落实防火工作。对于各种防火措施和防火安全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应加强督促和检查。高层建筑施工现场应严格执行动火审批制度,施工总平面布局审批制度,“预防为主”是安全生产的原则,然而无论预防工作如何严密,伤亡事故总是难以从根本上避免。为了避免或减少伤亡事故的损失,从容应付紧急情况,应需要严密的应急计划、完善的应组织、精干的应急队伍、灵活的报警系统和完备的应急救援设施。“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则涵盖了“事故预防、应急处理、抢险救援”这三部分内容。它是施工现场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后,减少人员伤亡、降低财产损失的一项有效的安全措施对策。为保证建筑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做到文明施工现场管理的要求,在对施工安全隐患进行阐述和分析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完善企业安全管理体系,高度重视安全生产,认真落实安全生产的各项保证措施。

2.营造企业安全生产文化,做到人人讲安全,时刻抓安全,对工人落实三级教育,落实岗前培训达标率100%。

3.业主给足安全文明施工费用,并对施工企业安全文明措施进行检查。

4.建立健全的承发包体制,杜绝层层转包,忽略安全施工现象。

5.加强政府监督、社会监督力度,确保安全生产顺利进行。

四、总结

作为建筑施工安全主管机构,主要的责任和义务是确保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康,维护建设行业的安定和健康发展,确保各方面安定发展。建设系统在日常管理中,做到施工安全无小事,才能真正在建筑系统战线上,狠抓基础工作、深化安全整治、强化安全监管,扎扎实实地做好建设工程的安全生产工作,努力开创安全生产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陈荣法.浅谈高层建筑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管理[J].考试吧,2010-1-12.

建筑能源管理行业现状篇9

关键词:现代建筑;节能监管平台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a

引言: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国家经济发展举世瞩目,现代化城市建设取得辉煌业绩,但也面临着能源枯竭与环境恶化的新问题,国家政府及时调整经济增长模式,把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做为新的国家战略,为了实现这一战略国家先后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公共机构节能条例》、《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等法律法规。根据国家大的战略要求,现代化建筑建设应当加强能源计量管理,建立能源消费统计和能源利用状况分析制度,区分用能种类、用能系统实行能源消费分户、分类、分项计量,建立以楼宇为单位的节能监管平台,并对能源消耗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并纠正用能浪费现象。

一、建立节能监管体系的必要性

建立节能监管平台,可以知晓楼宇何时用了多少能源,有效能占多大,能源浪费有多少,浪费在何处,节能方向在哪里,有多大的节能潜力,根据实时采集的能耗数据可以正确选择节能改造技术。

二、节能监管平台工作原理

该系统包括能源管理工作站及各类配套表计,能源管理工作站为核心部分,主要负责对平台软件的支持与数据处理。利用各种智能仪表采集能耗运行数据,通过有线或无线传输网络,送到每位能源操作者、管理者、决策者面前,使他们随时监测现场的电、水、油、汽、冷、暖等能源形态的运行状态,以及运行能效。能源管理工作站集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传输、数据展示于一体。将传统上位机采集、服务器存储、网关传输集于一身,既节约了投资,又减少了后期维护工作量,可谓先进性和实用性的完美结合。各个楼宇建筑实际建立需要专业节能公司进行现场调研、勘察给出有针对性的建设方案方可实施。下面给出建设平台的示意图,以供参考:

三、节能监管平台功能

能源管理工作主要模块包括:资料信息,数据输入,实时监测,设备管理,能耗统计,能耗预警,能效分析,能耗总览,能效公示等功能模块。通过不同的功能模块,是系统实现能耗数据的采集、监测、统计、分析,为建筑楼宇的改造和能源的有效管理提供了有用的数据依据。

四、节能监管平台作用

1、管理节能

为同一建筑不同部门分户计量,考核部门各部门能耗用量,加强各部门行为节能;从实用角度出发,通过对过程参数分析与监测,立刻就知道设备运行效率,发现异常数据,立刻进行处理,及时提高设备工作效率,减少能源消耗,通过数据挖掘分析,减少待机能耗,达到管理节能目的。同时将采集的能耗数据经过加工处理,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发送到上级管理部门的数据中心,上级管理部门集中对下级部门的能耗进行统计分析,建立各项能耗指标,对用能单位建筑能源利用状况进行定量分析,对建筑能源利用效率、消耗水平、能源经济和环境效果进行审计、监测、诊断和评价,从而发现建筑节能的潜力。

2、能耗监测

通过对现场实时数据监测、分析、挖掘行为节能、管理节能以及节能改造提供了有力的数据依据。

3、预警管理

安装分项计量系统,该体系不仅对体现能耗设备的运行状况,还能预警分项系统的运行状态,当设置运行能耗效率低于某一限制,通过手机短信的方式通知现场管理人员,及时干预设备运行效率,提供能源利用率,达到节能目的。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设置重点用能的分项系统能耗定额,或者设置重点分类能耗的能耗定额,如果在规定时间段内能耗超标,监管体系会自动报警。预警功能可以协助管理人员将本系统能耗控制在指定的水平内,以确保节能目标顺利达成。

通过采集应用程序采集现场实时能耗数据及设备运行参数,并自动将数据保存入本单位的数据库服务器,通过采集电脑可实时监控上述工作。采集装置通过网关,自动上报各类基础数据及分析汇总数据,供上级管理人员对营区用能状况进行管理及详细分析。

五、建立节能监管市场效益

分项计量与能耗监测信息系统为节能工作提供了事实依据,管理人员通过该平台,实现对各楼宇能源精确管理,可实现低成本节能,节能效果在5-10%之间,短期内可收回投资成本;该平台还可为节能改造工作提供数据基础,从而指导节能技术改造工作和节约管理工作的深入有效开展;如能在现代化建筑楼宇内建立该平台,将会取得很好的节能效果,为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光添彩。

结语:综上,作者围绕建立现代建筑节能监管平台的必要性、平台工作原理、平台功能以及建立节能监管市场效益展开论述,对于建立节约能源型社会会有一定的作用。

参考文献:

建筑能源管理行业现状篇10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创新

在改革开放之前,建筑行业属于懵懂的状态,技术水平落后,到今天的科技化水准,虽然发展壮大很快,但是在实践中还是有它的缺陷,跨入21世纪以来,在国家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市场经济趋于完善,在大好的环境下,建筑施工队伍的高度整合迫在眉睫,其重点就是在各项管理上要突破创新,探索出新式的管理手段、管理方法,在生产力提高的情况下要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需要。

1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提出市场经济体制,20多年来已经逐步走向完善,在翻天覆地的变化中,中国的现代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技术也经历了长时间的风雨历程,在实际建筑施工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且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管理模式。它对建筑工程的重要性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 建筑施工风险的降低

风险管理是施工管理中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有效降低不确定因素对施工项目的损害。通过风险管理,项目计划、执行状况的检查、反馈和处理,能够较早发现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和隐含的问题,使项目决策有据可依,避免项目决策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1.2建筑施工效率的提高

建筑施工管理提供了一系列沟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法,可以增强各施工力量的合作精神,提高项目全体人员的士气和效率。从而提高项目施工力量的综合战斗力。

1.3 建筑施工成本的降低

建筑施工管理中的资源平衡、资源优化、工作分解等一系列施工管理方法和技术的使用,能尽早地制定出项目的组成,有效安排资源的使用。特别是项目中的关键资源和重点资源,从而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有效的降低项目成本。

2 创新的必然性

2.1现代企业制度建设需要创新

当今建筑行业实行招标制度,通过招标来确定建筑商,这对于竞争激烈的建筑行业来说是一个极佳的解决方法。但建筑施下企业的管理体制在改革潮流中并未发生大的变化,机制不活。不断创新和完善项目施工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落脚点。有很多企业在项目的管理和实际施工中与企业的初衷相违背。也就是说,双方的责任不明确,自己的责任没有做到却干预不属于自己的事情,双方都这样,将会影响着施工管理的全局,这是极为不利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创新是改变现状的唯一路径。

2.2 先进管理科学理论需要施工管理创新

在二战的战火中,管理科学油然而生,在我国建国初期,国际社会的建筑行业管理模式正式形成,这种模式主要以数据为基础,通过数据的计量、采集,应用数学和统计理论对其进行处理,使人们能够得到强有力的理论支持,不至于在实际操作中出现冒蒙施工而产生问题的情况。这些都是围绕着计算机的产生而出现的,通过计算机的应用,可以顺利的解决之前很难处理的问题,这种管理模式在当时发挥了巨大作用。而今天日益进步的科学技术和社会层次的发展壮大,更需要有一种新型管理来适应高速发展的生产力,这样才能使建筑行业适应整个世界发展的潮流。

2.3 时展需要施工管理创新

当今时代,建立适应提升企业文化及品牌效应要求,不断适应生产力发展和市场发展的需求的项目施工管理模式,是建筑施丁:企业急需面对的一项艰巨的任务。近年来,创新这个词越来越普遍的出现在我们的视野和生活里,的确,中国近代史的耻辱告诉我们,闭关锁国是腐朽的发展模式,尽管我们有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但是停滞不前,没有进取心和创新精神,迟早要被时代抛下,我们要吸取历史给我们的教训。任何事物有且只有不断创新才会有竞争力,有生命力。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管理方面的创新是整个全局发展的必要因素,只有在管理上有了新层次的认识,企业才不会被同行业淘汰出局。目前,我们面临着世界最大的竞争对手,随着中国加入wto,各国建筑企业纷纷来到中国这块市场分一杯羹,中国的企业也同时杀人了国际市场,在强有力的竞争下,我们需要变革,施工管理的创新已迫在眉睫了。

2.4建筑市场的发展需要施工管理的创新

近年来,房地产成为了我国发展最迅猛的行业,在整个市场经济中的地位与日俱增,很多专家认为这种发展状况是畸形的,的确,建筑行业是房地产业的姊妹产业,他们都属于盲目跟风于国际化的经营模式,从根本上不适应行业的发展。在市场潮流不能改变的背景下,中国建筑行业只有依靠创新来拯救现今的形式。

3 创新的原则

3.1有利于企业文化及品牌效应的提升

充分考虑如何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文化及品牌效应这一重要问题。通过项目的实施为企业开拓市场,使项目部成为企业开拓市场的前沿阵地;通过项目的实施不断熟悉了解市场,为企业的改革创新提供市场信息。

3.2 有利于适应市场的需要

良好的社会效益是企业占有已有市场,开拓潜在市场的关键。只有适应市场才能有所作为,包括为社会创造的效益和为企业创造的经济效益。企业获得经济效益就增强了企业开拓、占有市场的能力,二者缺一不可。

3.3 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发展到不同的程度对管理模式的要求也不同,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市场经济时代,劳动对象是要靠市场竞争才能获得。所以,施工管理的创新必须要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4 创新的方案

4.1工程技术创新

通过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只有掌握了相关的核心技术,才能占领相应市场,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在强有力的创新技术的支持下,才能保证施工的质量和进度,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