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休闲渔业的概念十篇休闲渔业的概念十篇

休闲渔业的概念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48:34

休闲渔业的概念篇1

论文摘要:休闲渔业旅游在我国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本文从旅游业角度,第一次对休闲渔业旅游概念类型以及发展休闲渔业旅游的意义进行探讨。

休闲渔业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拉丁美洲的加勒比海沿岸,兴盛于20世纪90年代欧美亚太地区。国际上,休闲渔业已逐渐成为现代渔业的支柱性产业。我国近邻日本,在上世纪70年代就提出了“面向海洋,多面利用”发展休闲渔业战略。东南亚诸国,如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等较早把休闲渔业与旅游业有机结合,形成了形式多样广纳客源的游钓业。中国的休闲渔业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广东福建和浙江省先行。现阶段,休闲渔业旅游在国内蓬勃发展。国内学者对于休闲渔业的研究,也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研究者多为渔业经济专家。而对休闲渔业从旅游业角度也即对于休闲渔业旅游的研究者极少。本文第一次就休闲渔业旅游概念类型以及发展休闲渔业旅游的意义进行探讨。

一休闲渔业旅游概念的界定

休闲渔业旅游,包含的概念有三个,休闲渔业旅游。其组合,可以是休闲渔业,也可以是渔业旅游,或者休闲渔业旅游。休闲是指免于工作家庭社会的责任之外,个人觉得自己的意愿所从事的活动,目的是为了获得松弛娱乐或扩大知识促进社会参与实践创造力。关于休闲渔业的概念,国内外许多学者都有所涉及。最早对休闲渔业进行定义的是台湾著名经济学家江荣吉教授,认为:休闲渔业就是利用渔村设备渔村空间渔业生产的场地渔法渔具渔业产品渔业经营活动渔业自然环境及渔村人文资源,经过规划设计,以发挥渔业于渔村休闲旅游功能,增进国人对渔村与渔业之体验,提升旅游品质,并提高渔民收益,促进渔村发展。洪惠馨先生在《大力发展休闲渔业拓展渔业发展空间》一文中定义:休闲渔业,是利用海洋和淡水渔业资源陆上渔村村舍渔业公共设施渔业生产器具渔产品,结合当地的生产环境和人文环境而规划设计相关活动和休闲空间,提供给民众体验渔业活动并达到休闲娱乐功能的一种产业。研究休闲渔业的林法玲专家认为:休闲渔业是以资源为依托,从市场需求实际出发,通过渔业和旅游资源的优化配置,将休闲娱乐餐饮等行业与渔业结合为一体,实现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的结合,提高渔业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实现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一种新型的渔业。国内多数专家认为,休闲渔业是一种集渔业旅游休闲为一体的新兴产业,它不同于普通的渔业,因为它具有包括旅游休闲娱乐业的性质;也不同于以生产为主要目的的第一产业,而属于以服务增殖为特性的第三产业。国内也有专家定义:休闲渔业是在资源开发和环境护协调发展的前提下,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将休闲娱乐餐饮等活动与渔业有机结合,实现渔业资源和旅游资源优化组合的一种新兴产业。上述专家对休闲渔业概念的表述虽各有侧重,表达形式各异,但其共识点有三:一是休闲渔业要利用渔业资源;二是休闲渔业是将传统渔业与第三产业相结合的新型渔业方式;三是休闲渔业是一种新兴的产业。

休闲渔业相对于传统的渔业而言,两者具有本质的区别。从从事的目的看,传统的渔业生产方式是渔民为了生存而进行的捕捞行为。其生产目的是为了获得捕鱼量,销售后获得渔业经济收入,从而维持生计。获取渔业经济收入是传统渔业生产的唯一目的。而休闲渔业是为了活化渔业资源,吸引渔业从事人员以外的人,也即旅游者的参与。旨在为前来观光休闲的客人即旅游者创造和提供体验渔民捕鱼生产方式的机会,通过旅游者对渔民生产生活方式的亲身体验,获得身心的休闲与放松,体验另一种生活情趣,从而丰富人生的阅历,增加人生经验。也就是说,渔民是通过旅游者休闲的取得,来获得相应的经济收入的。渔民从事休闲渔业作业的主要目的是获得渔业经济收入,但这不是唯一的目的,休闲渔业的目的具有双重性,也即创造渔业收入和为旅游者创造休闲体验。除此,休闲渔业其活动的主体活动的时间活动的空间范围以及活动形式等也与传统的渔业不同。休闲渔业更注重活动主体的参与性,体现出活动时间的短暂性以及活动形式的多样化。根据休闲渔业的这些特征,结合旅游业特点,认为可将休闲渔业旅游概念表述为:休闲渔业旅游是以现有各种渔业资源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休闲为表现形式,将旅游活动与现代渔业生产活动结合为一体的一种新型的体验型的旅游产品。

而对于渔业旅游,目前旅游业专家涉略的还不多,尚没有对渔业旅游进行定义。笔者认为,休闲渔业是个人或团体从事经营的一种关于渔业方面的旅游产品,是渔业旅游的一个组成部分,渔业旅游即是由一种以上休闲渔业旅游产品构成的多种休闲渔业旅游产品的组合,是休闲渔业旅游产品的组装,通常也指关于休闲渔业旅游的线路或者游程。

二休闲渔业旅游类型

对于休闲渔业,台湾专家将其分成五种形态:一是运动形态,主要指以钓鱼为主的体育运动。二是体验形态,让游客直接参与渔业生产活动,如采集贝壳等。三是食鱼形态,表现为旅游购买,品尝海鲜等方式。四是游览形态,指游玩,观赏渔业劳作的观光形式。五是教育文化形态,主要是水族馆渔业博览会及各种展览会等,带有一定的教育性和科普性。

根据以上五种分类,国内一些休闲渔业研究专家将现代休闲渔业分类为:生产经营型,指一些渔场以渔业生产为主,以垂钓为辅的生产经营方式。休闲垂钓型,指一些专业垂钓园和设施较完备的垂钓场以开展垂钓为主,集游乐健身餐饮为一体的休闲渔业。观光疗养型,指一些公园山区及沿海地区结合周围旅游景点,综合开发水资源,“住水边玩水面食水鲜”,既有垂钓餐饮,又能观景休闲度假避暑。展示教育型,指一些水族馆以展示海洋鱼类为主,集科普教育观赏娱乐为一体的现代博览馆。

除此,对于休闲渔业分类还有多种。2004年12月,在浙江省休闲渔业之乡舟山市举行的休闲渔业研讨会上,与会代表对休闲渔业类型进行了多种划分,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一是将休闲渔业划分为休闲养殖垂钓型涉渔运动观光型;旅游综合配套型;二是分为海陆养殖垂钓型渔业生产体验型领略渔村风俗型海岛观光游览型和休闲综合配套型。三是分为体验型品尝型观赏型和综合型。四是分为以海钓为主,集休闲娱乐于一体的运动型,以旅游为主,集休闲观赏于一体的游览型,以品尝海鲜为主,集休闲购物于一体的品尝型。五是分为休闲垂钓型生态观光型生活体验型和综合配套型。

而对于旅游产品的划分,依据划分标准不同,其类型也呈现多样化。根据旅游目的标准,可分为观光休闲度假探亲宗教修学以及参与性专题旅游产品。笔者认为:渔业作为旅游活动,应该根据旅游者参与方式参与程度旅游目的的不同来进行类别划分。类别的数量可以因地制宜,以浙江舟山为例可分为四类:一是单纯性观光型休闲渔业旅游,也即单纯让旅游者乘上渔船,绕岛屿或者附近海(湖)域,欣赏和领略海岛风光,或岸上驻足欣赏观光海(湖)景,同时感受渔民捕鱼的经历。如舟山市普陀区朱家尖乌石塘嵊泗县菜园镇的休闲渔业旅游便是。二是参与型休闲渔业旅游,即旅游者或是乘上渔船参与捕鱼或是在圈定的深水网箱内凭杠垂钓或是在小岛(湖)边上垂钓,也可在海边赶海。使旅游者充分体验到参与的乐趣。如舟山市定海区的半岛娱乐园普陀区蚂蚁岛的渔家乐项目岱山县秀山岛的休闲渔业旅游项目以及嵊泗县的田岙村渔家乐项目等均是。三是娱乐型休闲渔业旅游。也就是说,旅游者既参与休闲渔业旅游活动,又可以休闲娱乐。如舟山市嵊泗县位于中心渔港的“海上人家”旅游项目即是。旅游者既可以乘船捕鱼,又可以享用丰硕的劳动成果,同时还可以一边欣赏音乐或高歌一曲,达到充分的休闲效果。四是科普教育型休闲渔业旅游,也即以教育为目的休闲渔业旅游,包括各种渔业博物馆海底隧道水族馆等休闲渔业旅游产品。

三发展休闲渔业旅游的重要意义

休闲渔业与旅游业相结合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旅游产业,其性质发生了变化,原本第一产业的渔业变为第三产业的旅游业,渔业仅仅成为旅游业发展的一种资源,一种工具,是众多旅游产品项目之一。休闲渔业旅游发达地区,普遍而言是渔区。在渔业发展内外环境不很理想的情况下,发展休闲渔业旅游,具有一定的意义,主要体现为:

(一)休闲渔业旅游丰富了旅游地旅游资源,构建旅游地旅游品牌

休闲渔业旅游产品的开发,丰富了旅游地旅游产品种类,特别是对于旅游资源较为贫乏的旅游目的地,可以将休闲渔业旅游产品挖掘策划成为当地主打旅游品牌。

(二)休闲渔业旅游有利于解决渔区渔民转产转业问题,推进渔业产业结构调整

在海洋渔业资源减少捕捞海域受限渔民出路存在困难的渔区,休闲渔业旅游的开发,为无路可走的渔民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开阔了就业空间。同时,休闲渔业旅游目的地普遍在渔村,地理位置较为偏僻,其区位优势较弱,交通不太发达。休闲渔业旅游的开发,可以带动渔区交通业餐饮业住宿业等其他旅游行业以及其他产业的发展,调整休闲渔业发达旅游地产业结构。

(三)增加渔区旅游经济收入

由于休闲渔业旅游项目先期资金投入不需很多,又可以利用现存的闲置渔业器械与人力资源,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的特点。发展休闲渔业旅游,增加了渔区渔民的创汇途径,有利于提高渔业经济与旅游经济收入,达到渔业经济与旅游经济的双丰收,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四)对提高渔民生活质量,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休闲渔业旅游深得广大旅游者喜爱,满足了旅游者求新求奇重参与重体验的需求,迎合了旅游市场的需求。而从事休闲渔业旅游的人员原本都是渔民,休闲渔业一旦与旅游业结合,那么其产业的性质就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由原来的第一产业渔业转化为第三产业旅游业,所以渔民身份与角色也相应发生变化,由原来的渔民演变为旅游业服务人员。旅游者对他们的要求,也以旅游服务人员的要求相对应。这就对渔民们提出了一个提高素质的要求。要求他们既具有渔业知识,也要具备旅游服务人员的素质。原来,渔民很少甚至根本不了解旅游业状况,经营上只注重经济效益,而现则需多方面提升自己。这样,渔民势必要改变生活方式,改变一些不良的生活陋习,利用业余时间自觉参加旅游业相关知识的学习。生活方式与业余时间支配方式的改变,渔民由闲散型生活方式向学习型生活方式的转变,既提高了综合素质,又提高了生活质量,有利于渔区的稳定,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总之,在旅游业得以快速发展的中国,休闲渔业旅游仅仅是冰山一角;在地缘广阔的中国,休闲渔业旅游发展地区一般多位于沿海以及内陆具有淡水湖泊之地;与具有近三十年发展历程的中国旅游业历史相比,休闲渔业旅游才是近几年刚起步的旅游。但是,伴随着旅游市场需求的变化,海洋旅游休闲旅游的日益成熟,休闲渔业旅游必将受到旅游者越来越多的关注,将有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参与到休闲渔业旅游中来。

休闲渔业的概念篇2

[关键词]休闲;休闲产业;休闲统计

1 问题的提出

在西方,自凡勃伦(Veblen,1899)以来,休闲一直被当作一种重要的经济活动加以研究。在中国,把休闲产业作为一门学问研究则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当时于光远先生最早提倡要对休闲进行研究。现在,随着休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的不断提高,对休闲产业进行统计已经开始成为我们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目前部分发达国家如美国和英国已经在着手建立各自的休闲产业统计框架,它们的统计年鉴中已有专门的休闲消费统计分类,英国更是从20世纪80年代末即开始每年出版《休闲统计年鉴》。我国也有学者已提出了要建立我国休闲产业统计学的设想。但是,要建立休闲产业统计学,并使所建立的休闲产业统计体系在统计实践中具有可操作性,就必须对休闲产业的内涵和外延进行明确的界定,否则有关休闲消费、供给、产值、就业、投资、贸易等所有统计指标的建立都是不可能的。因此,科学界定休闲产业的内涵和外延,已成为目前休闲产业研究领域所遇到的一个最基本的、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2当前国内外学者对休闲产业的不同理解

休闲产业这一概念自提出以来,就引起了学者们越来越大的兴趣,迄今为止学术界发表了对休闲产业许多不同的理解,如布朗和威尔(Brown&Veal,1988)认为,休闲产业主要是指那些为满足人们在闲暇时间里的消费而向他们提供物品、服务和设施的组织和个人的集合。杰弗瑞・戈比(2000)曾把休闲业定义为与旅游、疗养、娱乐及游园等休闲行为有关的职业和团体组织。

我国的许多学者也对休闲产业的定义及范围的界定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于光远先生(2004)曾认为,休闲产业是指为满足人们的休闲需要而组织起来的产业,它是休闲得以实现的条件。这一定义虽然具有较高的概括性,但这里存在的问题是:这里的“休闲需要”是指直接的休闲需要还是包括了间接的休闲需要?定义的模糊使得休闲产业的外延变得很不明确。实际上,于光远先生也并没有给出休闲产业一个明确的外延。

马惠娣是国内较早研究休闲产业的学者,她认为,休闲产业是指与人的休闲生活、休闲行为、休闲需求(物质的与精神的)密切相关的产业领域,特别是以旅游业、娱乐业、服务业为龙头形成的经济形态和产业系统,已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的支柱产业。休闲产业一般涉及到国家公园、博物馆、体育(运动项目、设施、设备、维修等)、影视、交通、旅行社、导游、纪念品、餐饮业、社区服务以及由此连带的产业群。她还认为:“休闲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边界十分模糊,相互之间都有交叉与渗透,界定不同,称谓不同。如在我国,过去统称第三产业,经合组织称服务业,在美国休闲产业被划定一个范围。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没有统一的界定,只是大致相似。”_她这一关于休闲产业的概念目前为国内学术界所广泛接受,但很明显,她指的其实只是休闲服务业,而对第一和第二产业中的那些休闲产业部门则没有提及。而且,她将休闲产业等同于第三产业(服务业)的说法,也是值得商榷的。

还有一部分学者也认为休闲产业只存在于服务业中,他们甚至将教育产业、消费品零售业等一些不属于休闲产业的服务业也纳入了休闲产业的范畴。如李再永(1999)认为,所谓休闲产业是指当人们的收入达到一定水平后,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和休闲时间的增加而兴起的产业,它主要为人们的精神享受提供服务,以满足人们的“美、感、游、创”等心理需求为主,主要包括旅游业、美容业、文化娱乐业、居民服务业、体育产业、教育产业等。宋成立(2001)则认为休闲产业是那些为人们的休闲活动提供直接服务的各种行业和产业的统称,它包括传统的消费品零售业、生活服务业、社区服务业、娱乐及旅游业、文化、体育、继续教育等产业。这类定义将一些因消费者的休闲消费而引发对非休闲服务的需求也纳入了休闲产业的范畴,明显存在外延过大的问题。

3 休闲产业界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在目前国内外学者所提出的有关休闲产业的概念中,存在的一个共同缺陷就是:没有对休闲产业的范围作出一个较为严格的、合理的界定。因此,休闲产业到底应该包括哪些行业或部门?这~问题至今仍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出现对休闲产业的范围无法达成共识的原因有四:

一是人们对休闲这一概念本身就是模糊的。什么是休闲?国内外不同学科领域的学者对休闲的理解至今仍是莫衷一是。因为不同的人对休闲有不同的理解,而休闲产业概念又是建立在休闲概念基础上的,如果哪些活动属于休闲都不能明确,又如何对休闲产业进行明确界定?

二是按照传统的产业划分方式和统计方法,我们很难准确划定休闲产业的界限。正如美国学者所认为的,很难对休闲产业的范围有一个全面的统计,因为几乎所有的产业,包括国防,都有一些与休闲相关的工作。加拿大休闲学会在其的休闲白皮书中也指出,休闲活动渗透在包括军队在内的几乎所有部门之中,很难确定其产业边界。

三是大多数学者还没有将休闲产业与休闲服务业区分开来,而将休闲产业等同于休闲服务业。因此在对休闲产业的范围进行界定时,只列出了那些提供休闲服务的行业或部门,其中主要是旅游业、体育业、文化娱乐业等,而没有将那些为人们的休闲消费提供有形产品如休闲食品、休闲用品和休闲器械的行业或部门包括其中,但又觉得这样处理不科学,因此在进行具体界定时模棱两可,陷入混乱。

四是对休闲服务业本身的范围也把握不准。有些学者虽然将休闲产业等同于休闲服务业,将休闲产业限定在一个比较狭窄的范围内进行界定,但对于服务业中到底哪些行业或部门应该归入休闲产业,他们仍是不能很好地把握。典型的如休闲用品零售服务,是零售服务还是休闲服务?这些棘手的问题,都有可能使我们陷入模糊。

4 界定休闲产业的原则

4.1从“休闲”的经济学概念出发的原则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学术界之所以在休闲产业的范围界定上还没有取得一致意见,主要是缘于对“休闲”这一概念理解的多样化。目前学术界对休闲的定义可谓是五花八门,既有来自哲学和社会学的定义,又有来自心理学和经济学的定义,而且即使是来自同一学科领域的学者,他们所定义的休闲也大多是互不相同的。而我们知道,同一概念,如果内涵不同,那么外延也将不同。

那么,在界定休闲产业的范围时应该从哪一类“休闲”的定义出发?笔者认为,休闲产业作为一个经济学的研究范畴,首先应该遵循经济学的定义方法,从“休闲”的经济学概念出发来对休闲产业进行定义。而在经济学那里,“休闲”被定义为“消费者在闲暇时间里的活动”,它首先是一种消费活动,隐藏在这一活动背后的是消费者对休闲物品和休闲服务的消费需求。因此,从这一意义上来说,休闲产业首先应该被定义为国民经济中所有“生产休闲物品和休闲服务的部门”。

4.2消费者直接使用的原则

既然休闲产业是指所有生产休闲物品和休闲服务的行业,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哪些产品属于休闲物品或休闲服务?在这里我们遇到了一个定义的难题,那就是:如果以消费者的直接休闲需要定义休闲物品和休闲服务,则那些为大型游乐场所提供游乐设备的行业将被排除在休闲产业的范围之外,因为这些游乐设施并不是消费者的直接休闲需要,它们只是游乐服务企业生产休闲游乐服务的中间投入,游乐服务企业生产的休闲游乐服务才是消费者的直接休闲需要。但根据常识,这些生产游乐设施的企业显然应该归入休闲产业。因此,如果以消费者的直接休闲需要定义休闲物品和休闲服务,则休闲产业的范围将过窄。相反,如果以消费者的间接休闲需要定义休闲物品和休闲服务,则因消费者的休闲引致需求而引发的所有产业活动也都将被纳入到休闲产业的范围,如那些为游乐设备生产企业提供中间产品的行业如钢铁行业、塑料行业、电力行业等,都将属于休闲产业,这样无疑会导致休闲产业的范围宽泛无边。

因此,我们既不能以消费者的直接休闲需要也不能以消费者的间接休闲需要定义休闲物品和休闲服务,而应该遵从“消费者直接使用”的原则,即如果某产品是供“消费者在休闲时由消费者直接使用和消费”的,是“用于休闲的”,则这样的产品就是休闲物品或休闲服务,生产这类产品的行业就属于休闲产业。比如游乐场向游人提供的游乐服务是游客的直接休闲需要,而游乐场的游乐设施是游客的间接休闲需要,这些游乐设施虽然只是游乐场生产游乐服务的中间投入,但由于许多服务尤其是休闲类服务的生产具有生产的特殊性,即要求消费者利用服务企业提供的服务设施进行自我服务,因此这类游乐设施仍是供游客“直接使用”的,故生产这类游乐设施的企业仍应被归入休闲产业,而其他那些为生产休闲物品(用品)和休闲服务的企业提供中间产品的企业,由于它们所提供的中间产品不是供消费者在休闲时“直接使用”的,因此不能被纳入到休闲产业的范围。所以,对休闲产业的界定应遵循“消费者直接使用”的原则,而不是“直接需要”的原则。

4.3 和市场相关的原则

人们的休闲活动多种多样,有些要通过市场,有些不通过市场,那些不通过市场的休闲活动属于自我休闲服务消费,消费者在进行这类休闲服务消费时没有相应的产业活动发生,在GDp的计算中就没有计入,因此虽然这类休闲活动在人们的生活中广泛存在,但不能计入休闲产业的范围。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将休闲产业定义为:由消费者的休闲消费需求引发的、国民经济中那些生产休闲物品和休闲服务的行业总称,它广泛存在于国民经济三大产业之中。我们将存在于三大产业中的休闲产业部门分别称为休闲第一产业、休闲第二产业和休闲第三产业,对称简称为休闲农业(广义)、休闲工业和建筑业、休闲服务业。在现代社会中,休闲服务业是休闲产业的主体产业部门。

5 休闲产业的行业范围界定

下面,笔者从上述休闲产业的定义出发,结合国民经济三次产业划分法和2002年新颁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法,对休闲产业所包括的行业范围进行界定,其中:

休闲第一产业。包括了第一产业中那些提供休闲物品的行业或部门,如农业中的花卉和园艺作物种植业、林业中的观光林营造业、畜牧业中的宠物养殖业、渔业中的观赏鱼养殖业等,我们分别称为休闲农业、休闲林业、休闲畜牧业和休闲渔业。

休闲第二产业。包括了第二产业中那些提供休闲物品和休闲场馆的行业或部门,如休闲食品加工、休闲饮料制造、休闲用具和器(械)材制造、各类公园、游乐园、体育场馆、城市休闲广场等的建筑等,我们将其分为三类,即休闲食品(饮料)加工制造业、休闲用具(器械、器材)制造业和休闲建筑业。

休闲第三产业。又称休闲服务业,包括了第三产业中那些为人们的休闲消费需要提供休闲服务的行业或部门,如公园提供的游览服务、健身馆提供的健身服务、美容院提供的美容服务、桑拿馆提供的沐浴服务、博物馆提供的展览服务、电视台和KtV等场所提供的文化娱乐服务等。我们大致可以根据这类休闲服务的属性将休闲服务业划分为旅游休闲业、健体和美容休闲业、文化和娱乐休闲业、餐饮休闲业以及其他休闲服务业共5类。

为清晰起见,我们将休闲产业所包含的主要行业范围用图1表示。

6 其他几个需进一步澄清的问题

6.1休闲用品批发零售业是休闲产业吗?

休闲用品批发零售业只是直接“销售”而非直接“生产”休闲用品,它直接生产的是批发零售服务而不是休闲服务,这类批发零售服务并不是供“消费者在休闲时使用的”,因而不是休闲服务,不能纳入休闲产业的范围。同样的情况还存在于休闲用品运输、仓储、邮递、保险等行业中。可见,美国学者穆森将发送和销售娱乐设备的行业,以及我国学者李再永和宋成立将零售业、教育业、社区服务业等都纳入休闲产业,是值得商榷的。

6.2休闲教育业为什么不能纳入休闲产业的范围?

王琪延(2000)认为,人们在业余时间里进行的学习和研究活动是休闲活动,由此所引发的产业活动属于休闲教育业,应纳入休闲产业的范围。这是值得商榷的。因为休闲是指在闲暇时间里进行的活动,而业余时间是指非工作时间,非工作时间并不都是闲暇时间,它还包括业余学习时间、生活必需时间、家务(义务)劳动时间等。而在业余时间里进行的学习和研究活动的目的是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知识和工作技能,这一活动并不是休闲活动,作为这一活动载体的时间也不是闲暇时间而是学习时间,即使人们此时学习的是休闲技能类课程,他也只不过是为了通过学习掌握休闲的知识和技能而已,但这一学习活动本身并不是休闲。因此为人们在业余时间里提供教育服务的机构如业余大学等,应该归属于教育业而不是休闲业。实际上,按国外学者的观点,休闲教育是指以学习和掌握休闲知识和休闲技能为目的的教育活动,而不是指在业余时间里进行的受教育活动。它既可以在业余时间里进行,也可以在专门的学习时间里进行,如国外许多大学就开设有专门的休闲技能课程。

休闲渔业的概念篇3

【关键词】休闲渔业必要性现状建议

一、休闲渔业的概念

休闲渔业是一种与现代人们的休闲生活、行为、物质和精神的需求相联系的,依托渔业设备与空间、生产场地、渔业产品以及经营活动、渔业环境、人文等众多因素将休闲、观光、健身、娱乐结合起来的新型交叉产业。发展渔业休闲产业,是一种投资少,见效快,能降低捕捞强度,有利于环境恢复,是促进经济增长和带动也能带动二三产业的一项重要的产业形式。20世纪60年代,休闲渔业诞生于拉丁美洲。20世纪70-80年代,开始美国、加拿大、日本、台湾等经济和渔业都比较发达的部级地区盛行。我国休闲渔业得到迅猛发展,是在改革开放以来。渔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为带动渔民增收的新亮点,提出的休闲渔业发展潜力需要充分发挥,在产业规模和产业贡献有限的前提下,加快休闲渔业的发展是十分艰巨的任务。总而言之,我国休闲渔业的发展是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态势保持一致的,并且沿海地区发展优于内陆地区。

二、发展休闲渔业的必要性

(一)促进经济发展。可以有效解决“三渔”相关问题。休闲渔业可增加关联产业的就业机会。发展休闲渔业有优化美化、提高知名度的作用。也能切实增加渔民收入,促进渔区稳定,为渔区发展带来新机遇。

(二)有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近年来海洋渔业资源锐减,效益降低。休闲渔业是将旅游、休闲、娱乐等产业融入到渔业生产的新兴产业,休闲渔业不仅满足游客旅游需求,增加旅游收益,也能解决休渔期间或转产渔民的生活问题。

(三)满足消费者心理需求。人们能在休闲渔业中观赏到的自然、生物、人文旅游景观的同时又能享受休闲渔业场所提供环境与空间服务,满足人们向往自然、回归自然的心情,也能舒缓压抑心情,放松身体和精神,有助于身心健康。

(四)完善经济服务功能。休闲渔业能够美化环境,增添旅游项目,使休闲旅游增值;也能带动带动交通、通讯、旅游等行业的发展,依托海洋资源也能带动水产品加工业、市场流通业、海洋文化开发、房地产业等。

(五)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传统的捕捞渔业生产基地,大都是依山临水的江河湖海之滨,利用保留着原始的自然风光和渔文化,来发展旅游业、休闲渔业,能够促进沿海地区的对外开放,有效的转移安置转产的捕捞渔民,改善渔村环境,繁荣渔区经济,增加渔民收入,维护渔区稳定。

三、我国休闲渔业现状与优势

我国江河湖泊众多,岛屿星罗棋布,淡水和海洋生物资源丰富,水质肥沃,拥有优越的自然条件能够发展休闲渔业以及丰富的资源可供开发。我国幅员辽阔,气候适宜。适合休闲旅游的季节较长。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海洋文化是适宜开发和发展休闲渔业。我国人口众多,随着对外开放的脚步加快,也吸引着各国游客,所以说休闲渔业游者庞大的消费群体,因此可总结出,我国发展休闲渔业拥有广阔的市场和巨大的发展商机。

近年来,我国休闲渔业发展势头强劲,各具地方特色。如北京、卜海、大连、福建漳州等沿海地区结合,发展具有特色的休闲渔业。各地寻找地方特点与特色,的基础上探索新的生产经营模式,发展养殖业的同时,建立集郊游、垂钓、健身、竞技、文化等于一体的休闲渔业景区,吸引了大量旅游者参与。

四、发展休闲渔业的建议

(一)加强政府支持力度

政府为休闲渔业的发展搭建各方平台,发展一些科技含量高、经济实力强、经济效益好,能弘扬海洋文化休闲产业,制定政策,严格执行。调整渔业产业结构,协调平衡产业之间关系,促进休闲渔业产业升级,政府要提供相应的项目资金补助、创新科技的税费减免等。

(二)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

制定信贷支相关持政策,规范渔村的融资环境,协调好商业保险和互助保险,为休闲渔业产业的发展创造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加强招商引资力度,鼓励渔民入股等,吸引各类社会资金参与渔业转型相关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政府进行宏观调控,提高平台公司效率,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提高劳动者素质与技能

从事休闲渔业的工作人员需要具有一定知识技能和较高水平,然而,在现阶段从事休闲渔业的人员,多是世代相传的传统渔民,且老龄化高,知识水平有限,不能满足休闲渔业发展要求。由此保证休闲渔业的质量,是将加强宣传教育,大技能培训,提高安全性,能够提供给游客好的服务和指导。

(四)加强海洋文化研究创新

开发海洋文化,为休闲渔业创造多元化发展平台,加强海洋文化文化理论研究和创新,加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为发展休闲渔业提供理论依据和专业科学的系统指导,从而提高休闲渔业的服务水平与层次。

(五)完善管理机制和保障体系

加强休闲渔业的管理,落实管理职责,制定可行方案,落实监督管理。发挥积极性,共同发展,以保证其健康持续的发展。发展休闲渔业涉及多方管理工作,如饮食卫生管理、船舶审批手续的管理等。

综上所述,休闲渔业作为一种新兴经济文化产业,是现代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发展方向,对经济发展有积极和推动的作用。发展休闲渔业不仅提高了生活质量,也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和精神文明修养,提供较高层次的视听享受,也弘扬千百年来的渔文化。良好的海洋经济、文化等氛围,创造了一个幸福、娱乐的社会环境,更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平瑛.完善管理体制促进休闲渔业健康发展[J].中国渔业经济,2001.

[2]苏勇军.宁波市休闲渔业发展研究[J].渔业经济研究,2007.

[3]柴寿升.休闲渔业开发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

[4]包特力根白乙:大连市海洋渔业发展态势及政策建议[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9.

[5]柴寿升.美、日休闲渔业的发展模式对我国闲渔业发展的启示[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7.

[6]闵宽洪.我国休闲渔业发展浅析[J].中国渔业经济,2006.

休闲渔业的概念篇4

[关键词]舟山新区休闲渔业经济

1.舟山群岛新区概况

舟山自然环境优美,人文资源独特,渔业资源得天独厚,对市场有着强烈的吸引力。海岛风景优美,阳光、海水、沙滩、空气世界一流;其产业体系涵盖农业、渔业、食品加工、种植业、养殖业、晒盐业等多种行业,并呈现出许多亮点2011年3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重点推进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展。

我国近年来大力发展海洋经济,舟山作为唯一的临海群岛城市,有其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因此,舟山近年来的发展紧紧围绕“海”字做文章,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海洋渔业、水产加工、海洋医药、临港工业、港口物流、海洋旅游等特色产业为支柱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舟山群岛新区是国务院批准的中国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战略层面新区。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是未来舟山经济腾飞中重要的一环。渔业一直是舟山的重要支撑产业之一,多年来舟山旅游业也已得到长足发展,已有基本稳定的国内外客源。作为两大优势产业的舟山休闲渔业已经奠定了坚实市场基础。面对更加广阔的市场前景,机遇与挑战同在,休闲渔业的改革与发展势在必行。

2.舟山休闲渔业的历史沿革

海洋渔业作为舟山的重要支柱产业和经济优势。在国家大环境下,自从上世纪90年代末,舟山渔业的发展就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困难,经过多年挥霍性的捕捞,东海渔场的水产资源急剧衰退,舟山海洋渔业的发展到了一个转折点。据统计现今从事渔业生产的有8万多个劳动力,实践积蓄了充裕的捕捞和养殖体验。舟山海洋渔业生产由原先单一靠捕捞,现在转变为捕捞和养殖结合的局面。

舟山休闲渔业的发展始于1999年,由舟山嵊泗县五龙乡田岙村的渔民首先推出“渔家乐”项目。从此,舟山地区出现了各种休闲渔业齐发展的态势。总体上看主要有休闲垂钓型、体验生活型、品尝游购型、观光旅游型和展示教育型。舟山的休闲渔业经过近10年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取得了不错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而近几年兴起的休闲旅游业,在舟山地区也有别样的发展,各地都积极上马休闲渔家乐。在长三角地区舟山市的渔家乐等休闲渔业项目是最具海洋特色的,因此很多其他长三角都市人群来感受这舟山的休闲渔业,特别是舟山跨海大桥的正式运行后,舟山与长三角各个城市的交通越来越便利,杭州、宁波、上海等城市已经与舟山形成了一日的生活圈,早上来舟山游玩,下午回去已经成为了现实,因此越来越吸引人外地都市人群来感受舟山的渔家乐,休闲渔业。此休闲渔业等新型渔业项目的收入更多的成为了去多渔村的主要收入来源。

3.舟山休闲渔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舟山的休闲渔业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改变了渔民过去的生产经营方式,部分实现了传统渔业的转产转业。舟山休闲渔业的发展提高了渔民的生活水平,促进了当地海洋经济的发展。在取得一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社会影响。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舟山休闲渔业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制约因素。

3.1思想观念落后,缺乏服务意识

休闲渔业的出现,使得具有传统渔业背景的部分传统渔民可以转产转业。硬件和物质条件容易改变,软件和思想观念转变起来难度却大得多。从事传统渔业活动的渔民普遍文化素质偏低,思想观念落后,同时又缺乏必要的进修途径和机会,因此无法与快速发展的先进理念接轨。缺少生产经营技巧和生意理念,文化和软件投入大大不足,休闲渔业产品得不到有效的包装和推广,在服务质量方面也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这严重影响舟山休闲渔业产业档次的提高,使休闲渔业产品的市场定位难以提高,整个休闲渔业的产业品位也停留在较低的水平。

3.2资金短缺,生产规模小

舟山休闲渔业在发展之初得到了各地的积极响应,一度发展速度迅猛,效益显著。然而随着舟山休闲渔业规模的扩大,资金不足的问题日益严重。这是由于经营者大部分是个人或家庭的个体,持有资金十分有限,周转资金也难以获得。融资的困难也阻碍了休闲渔业的进一步发展;固有的陈旧思想使生产经营者满足于现状,面对资金的不足和人力的缺乏往往放弃革新,而守着单一的产品形态进行小规模生产经营。在这种情况下,舟山休闲渔业的综合竞争力很难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也很难向着规模化、集团化的方向发展。

3.3优势发挥受限,特色开发不足

当前舟山休闲渔业的经营项目还停留在较为肤浅的层面。其经营项目形式简单、功能单一,经营项目重复和雷同情况严重,而消费者的需要却在不断提高,这在市场层面就形成了一对矛盾。同时,在发展舟山休闲渔业的过程中也没有对渔业资源之外的优势进行充分的利用,例如宜人的气候条件、独特的区位、丰富的人力资源、深厚的旅游资源、美丽的自然景观、优越的自然资源等优势都没有很好地融入到休闲渔业的产品开发中,而是大都处在一种浪费的状态。本身在资源条件上很具特色的因素没有被充分利用,特色表现度低,难以形成品牌效应。政府、经营者对休闲渔业的开发缺乏市场研究和科学规划,使得休闲渔业产品类型单一、服务项目雷同。近年来,舟山开发的休闲渔业园区大多为农家乐、钓鱼场等有限而雷同的产品形式,创新不足,特色不够,精品极少。

3.4产业组织缺少,项目辐射不够强

任何一个产业的健康发展都不开交流和不断的学习。舟山是一个海岛城市,人口、人文景观、休闲渔业资源等分布较散,给产业内部的交流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再加上缺少相关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先进的生产经营方式找不到有效的途径进行传播,与休闲渔业有关的最新的信息也无法在经营者中间实现共享。这就导致了舟山休闲渔业的发展形态和规模存在参差不齐的情况。此外,舟山地区目前还缺少使各相关产业与休闲渔业联动的组织,使得休闲渔业处于一种孤军作战的状态,与其他产业和行业联动很生硬甚至没有联动,从而影响了舟山休闲渔业的有效辐射。传统渔业在舟山农业经济体系中占主导地位,休闲渔业处于自发状态。没有从政府层面确定休闲渔业的产业地位,导致休闲渔业成为渔农业和旅游业的“副产品”。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休闲渔业的纵深发展。

3.5规模偏小,功能单一

目前舟山大部分休闲渔业项目建设规模和投资都较小缺乏大规模综合型休闲场所未能形成规模效益。由于绝大多数项目功能单一基本上以观光旅游为主档次低缺乏渔文化内涵特色不明显,配套设施及相关服务滞后,因此很难适应不同层次、不同品味游客的需要。

3.6品牌意识薄弱,宣传促销不力

近年来舟山休闲渔业虽然发展迅速,涌现了许多经营休闲渔业的企业,但真正经营有道、效益突出的却凤毛麟角,大部分休闲渔农庄的经营者片面追求短期经济效益,品牌意识薄弱,不重视宣传促销和品牌建设,从而缺乏竞争力[27]。

4.舟山休闲渔业的战略经济地位

休闲渔业的概念篇5

 

1休闲渔业的概念 

 

休闲渔业(leisure fishing)一词20世纪80年代首先出现在中国台湾,而后在中国大陆得到了普遍认可,现已成为当前国内各地渔业旅游发展的代名词。它是指人们劳逸结合的渔业活动方式。它利用渔村设备、渔村空间、渔业生产的场地、渔法渔具、渔业自然环境以及渔村人文资源等,经过规划设计,发挥渔业与渔村休闲旅游功能,增进人们对渔村与渔业的了解,提升旅游品质,并提高渔民收益,促进渔村发展。 

 

2我省的休闲渔业资源状况 

 

我省是一个内陆省份。内陆水域面积约232万亩,其中:河流170万亩(季节性河流未统计在内),水库40.50万亩,湖泊17.80万亩,池塘4万亩。其中主要河流总面积占内陆水域总面积的73.20%;湖泊面积占内陆水域总面积的7.70%;水库面积占内陆水域总面积的17.40%,池塘面积占内陆水域总面积的1.70%。常见重要经济价值的鱼类有26种。江河、湖泊、水库地处风景秀丽的旅游区为发展内陆休闲渔业提供了便利条件。 

 

3我省休闲渔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资金短缺,投入不足 

资金短缺问题一直是制约休闲渔业发展的一大重要因素。休闲渔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资金不足是制约高标准、高品质项目建设的关键问题。长期以来,我省渔业投入资金较少,基础设施的建设远远不足。在当前转产转业的政策背景下,资金问题更为突出,资金不足,缺口较大现象更加严重。 

 

3.2劳动者素质问题 

劳动者因素是休闲渔业发展中人的因素,是影响其发展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休闲渔业的发展需要有大批具有一定知识和技术的专业人员,目前,从事休闲渔业的劳动者多是一些专业渔民,他们从传统的捕捞业转移而来,接受文化教育程度偏低,缺乏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没有服务意识,严重影响了休闲渔业的质量水平。 

 

3.3思想观念保守,缺乏创新意识 

目前从事渔业的生产者多是世代相传的渔民。让他们从生产性的捕捞业转入到休闲性渔业,在一定时期内还将存在一定的难度。对自身的天然资源优势看不到其潜在的经济效益,不能很好地把握时机,思想不够解放,缺乏与时俱进、大胆改革创新的精神。 

 

3.4缺乏统一规划,经营类型单一 

休闲渔业的发展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健全的市场服务体系。当前休闲渔业市场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市场体系和市场管理机制不完善,在监督管理方面做的也不够,致使休闲渔业市场处于比较混乱的状态。另外,目前休闲渔业的类型仍然以休闲垂钓型和生产经营型为主。综合开发水资源的观光疗养型和集科普教育、观赏娱乐为一体的展示教育型休闲渔业现在还很缺乏,集观赏、垂钓(捕捞)、住宿、餐饮、娱乐、度假、疗养于一体的大规模休闲场所建设目前还刚刚起步,尚未形成规模。 

 

4我省休闲渔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休闲渔业的兴起给渔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点,为当前渔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以上情况表明,目前休闲渔业的发展之路仍然是艰难的,休闲渔业的深入发展需要付出更多艰辛的努力。在发展休闲渔业的过程中,要不断完善市场管理机制,形成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规,提高执业人员的素质水平,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渔业经济的运行质量和增加渔民收入为目的,加强渔业管理,改善渔业基础设施,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使休闲渔业健康持续的发展。针对以上思路,在发展休闲渔业的过程中,要着重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管理。4.1发挥当地资源优势,突出特色,形成品牌 。

休闲渔业的发展必须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突出特色。在经营上打破单一生产、单一垂钓的简单模式,打破行业、部门和地域界限,冲破传统、陈旧的体系,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创建品牌。各个地区的资源状况是不同的,各地应该提高认识,合理利用资源,开发资源,因地制宜的建设休闲渔业项目,吸引更多的游客,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增加渔民收入。如在城市周边的旅游风景区利用现有水面资源建成游览、垂钓、休闲、餐饮、住宿、疗养为一体的休闲景区;在离城市较远的水库库区,开展网箱垂钓、驾船、划艇、渔家乐等项目。通过几个高标准、高品位项目的带动,使休闲渔业向着规范化和产业化发展。选择渔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最佳切入点,按长、中、短期规划设计上档次、上规模的项目,形成几个集养殖、观赏、垂钓、餐饮、旅游、住宿、疗养为一体的大型休闲娱乐场所。

4.2加强政府支持力度,增加渔业资金投入

在宏观、微观经济政策方面,政府要将渔业部门的建议置于我省整个经济中去考虑,做好财政方面的工作。第一,建立鼓励发展休闲渔业的发展基金、专项基金、补助基金。目前已经有相当数量的专业渔民转移到休闲渔业行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凭借渔民自己的积蓄是远远不够的,省财政要对从事休闲渔业的养殖场、渔民给与一定补助,鼓励发展休闲渔业,这将有利于渔民休闲渔业发展。第二,重点扶持几个休闲渔业企业,起示范带头作用。有条件的渔区已经从事休闲渔业,但都感觉到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应加大投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

4.3提高渔业劳动者素质,加强技术培训

休闲渔业是一项新兴的产业,也是一种新的旅游资源,同其他任何产业一样,休闲渔业需要具有一定知识技能的、较高水平的工作人员,对休闲渔业从业人员要进行渔业知识、法律常识、卫生知识、旅游知识、安全防范意识的宣传教育和培训,使从业人员具有良好的素质。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宣传媒体,加大宣传力度,使大家对休闲渔业有更多的了解。要推进休闲渔业的发展,保证休闲渔业的质量,就要加强宣传教育,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加大其技能培训。

4.4解放思想,锐意创新

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分散的小规模经营方式越来越显露出不足。休闲渔业必须形成规模化生产和经营,要在更大范围内对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组合,实行优势互补,以现有的天然资源优势为载体,大力发展招商引资。在新模式上,既有一般的生产养殖种类,也有一些特殊的养殖种类及一些观赏鱼类,栽培一些水生植物,如莲藕等,让人们既可观赏,又可以垂钓、买鱼,也可提供一些设施,让大家品尝或者自己动手烹调可口的佳肴,在休闲的过程中体会多种乐趣。

4.5坚持环境保护与休闲渔业开发协调发展

休闲渔业是以生态环境为依托的产业。在开发中必须依托生态环境进行,坚持生态平衡、环境的保护与休闲渔业开发协调一致的原则,把生态文化、生态养鱼、生态捕捞等融入休闲渔业开发的全过程,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不能为了局部利益,掠夺性地开发渔业资源,破坏生态环境。从业者及游客要有环保意识,使休闲渔业持续性永久健康地发展。

4.6完善管理机制,健全休闲渔业保障体系

休闲渔业的概念篇6

关键词:休闲;休闲旅游;滨海旅游

中图分类号:F590.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1-0153-03

一、滨海休闲旅游的一般问题

休闲是一种文化,也是一个产业。那么我们的分析背景和视野如何呢?或者,休闲产业的缘起和滨海休闲旅游业的机遇如何呢?

人类对休闲的认识有着悠久历史,在西方,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他认为,“休闲才是一切事物环绕的中心”,并把休闲誉为“哲学、艺术和科学诞生的基本条件之一”。古希腊的谚语说:“我们忙碌是为了有休闲”。亚里士多德曾举例说:“数学所以先兴于埃及,就因为那里的僧侣阶级特许有闲暇。”这一思想成为西方文化传统很重要的一部分。从学术意义上说,西方对休闲理论的研究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瑞典天主教哲学家皮普尔的《休闲:文化的基础》一书,被誉为西方休闲学研究的经典之作。1883年拉法格的《休闲的权利》,被认为是休闲社会学的直接起点。美国学者认为休闲学在美国的诞生是以1899年凡勃伦发表的《有闲阶级论》为其标志,该书提出休闲已成为一种社会建制,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20个世纪90年代,美国学者杰弗瑞・戈比提出了一个较接近现代人思想且内涵更为丰富的一个定义:休闲是从文化环境和物质环境的外在压力中解脱出来的一种相对自由的生活,它使个体能够以自己所喜爱的、本能地感到有价值的方式,在内心之爱的驱动下行动,并为信仰提供一个基础。休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她与自然哲学、人格修养、审美情趣、文学艺术、养生延年等许多方面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记录休闲文化的内容也十分丰富。从《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到清代文人的《秋灯琐忆》,可以看出它们记录休闲文化的内容十分丰富,衣食住行、诗词歌赋、琴棋书画,都是休闲文化的体现,赶集、庙会、养鸟、垂钓、蹴鞠、风筝、踢毽、打拳、舞剑、国画、曲艺、书法等等都是休闲文化的具体实现形式。中国第一本休闲专著是20世纪90年代初由王雅林和董鸿扬主编的《闲暇社会学》,开启了中国休闲学研究的先河,此后,有不少学者开始涉足于对休闲的研究[1]。

在马克思眼中,“休闲”一是指“用于娱乐和休息的余暇时间”;二是指“发展智力,在精神上掌握自由的时间”。“休闲”的直译就是“非劳动时间”―――“自由时间”。马克思曾经这样比较过:“如果音乐很好,听者也懂音乐,那么消费音乐就比消费香槟高尚。”这说明马克思确实把自由时间分为两种。

科学技术对人类作出的最重要的贡献之一,是将人类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使当代人付出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来越少,而闲暇时间越来越多。马克思曾极富预见性地指出:那时,衡量财富的价值尺度将由劳动时间转变为自由时间。在马克思看来,休闲是人的生命活动的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人类全面发展自我的必要条件,是现代人走向自由之境界的“物质”保障,是人类生存状态的追求目标[2]。

中国著名学者于光远做过这样的描述:“人喜欢有更多的时间由他自己支配,不带任何勉强,不把它视作谋生所必要,因而这种活动虽不属于休闲的范围,但从本人来说会感到更多的兴趣……休闲活动比上面说的那些活动更为轻松,它没有什么任务要完成,带有一种享受的味道。”他认为,“‘闲,是生产力发展的根本目的之一,闲暇时间的长短与人类文明进步是并行发展的……”;美国研究休闲的学者杰弗瑞・戈比教授说:“最初,休闲仅被视作让人们在紧张的工作后得到恢复的一个办法;后来,休闲成了人们寻求快乐与地位的一种手段;当然,也许休闲最终会成为人们追求生活意义的一种活动。”他对休闲所下的定义是:“休闲是从文化环境和物质环境的外在压力下解脱出来的一种相对自由的生活,休闲能使个体以自己所喜爱的、本能地感到有价值的方式在内心之爱的驱使下行动,并为信仰提供基础。”[3]

休闲生活作为现代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反映了一个国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也将成为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教授杰弗瑞・戈比分析说,在稍后的几年,休闲的中心地位会进一步加强,人们的休闲观念将发生根本的变革;在经济产业结构中,休闲产业的从业人员将占整个社会劳动生产力的80%~85%;休闲服务将从标准化和集中化转向个性化服务,人们对休闲与健康之间的关系倍加关注[3]。

目前在我们国家,休闲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叫做积极休闲,一类叫做消极休闲。积极休闲包括旅游、度假、文化、体育活动,到外边看电影、吃顿饭,甚至包括女人逛街。这些都是休闲方式。消极休闲,即睡懒觉、喝大酒、打麻将等,这也是休闲方式,甚至是多数人目前的休闲方式[4]。

休闲是生命的一种存在方式,也是一种文化。“休闲文化最根本的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多方面的消费需求,培养人的享受和消费能力,推动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进步。”“休闲文化的核心内容是通过各种不同的休闲方式,激发提高人的生活热情和意志,促进身心健康,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休闲的目的是追求更高质量的享受与创造。”[5]

中国艺术研究院休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马惠娣认为,“休闲作为一个新的社会文化经济现象,对人的日常生活结构、社会结构、产业结构以及人的行为方式和社会建制必将产生深刻的影响。”[6]

人们对休闲的追求不能简单地约化为是对自由时间的追求,而是对自由精神的追求;不是追求获得更多的业余爱好或娱乐活动,而是追求超越繁忙的日程安排所获得的一种雅致与宁静的感觉。在这个意义上,美国著名的休闲学家凯普兰(maxKaplan)曾指出,任何一种特殊的活动都有可能成为休闲的基础;把无意识的社会角色所承担的责任最小化;具有自由的心理感觉;通常具有玩的特征,其范围可从不合理的和无意义的活动到重要的活动之间。因此,休闲是与比人类社会生活的其他氛围更放松的层面相关的实践和空间。人们在这种时空中能够悠闲自得、顾虑最小、感觉最放松[7]。

人是一个生命有机体,活着比什么都重要,但活着和生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的需求体系和实现条件是不同的。“休闲需要”无疑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当生存需要(马斯洛)的满足还是一个严峻的问题的时候,对自在的生存者(与自觉的生存者相对)谈论休闲的话题显然是不适合的。即使在工业时代,由于劳动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沉长和剩余劳动时间的剥夺(马克思),休闲仍是人无暇顾及的事情。马克思、尼采、马尔库塞等人都从不同角度批判了工业时代人的扭曲和畸型。在工业时代,休闲的缺位不是主体的责任,而是文明使然。后工业时代恩格尔系数和幸福指数标示人们的休闲需求不再是一种奢侈和妄想,而是现代人现代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生活领域,休闲从边缘走向主流、从想象成为现实。在这样的语境中,满足人们休闲需求的休闲产业的兴起和兴盛就没有什么不可理解了。

休闲旅游是以休闲为目的旅游。它更注重旅游者的精神享受,更强调人在某一个时段内而处于的文化创造、文化欣赏、文化建构的存在状态;它通过人的共有的行为、思想、感情,创造文化氛围,传递文化信息,构筑文化意境,从而达到个体身心和意志的全面和完整的发展;它为激励人在当代生活中的许多要求创造了条件。人们通过身体放松、竞技活动、艺术欣赏、科学好奇心和接触大自然等方式,为丰富生活提供了可能性。建立在旅游基础之上的行为情趣,或者是休息、娱乐,或者是学习、交往,或者是欣赏大自然,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获得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和精神满足、产生美好感,以实现人们学习知识、增进友情、促进沟通、保健娱乐、追求猎奇、丰富个性等多方面的需求。休闲旅游还特别强调人与大自然的和谐一致,增强爱护、保护自然的意识。因此它不同于一般意义的旅游,是对传统的旅游概念从内涵到外延都做了新的延伸[8]。

休闲产业是一个系统,休闲旅游业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滨海休闲旅游业又是这个子集中的一元。如下图所示:

休闲产业是高资源制约性产业。不同资源条件下的产业效益是不一样的。由于我们在海洋世纪,而且,由于滨海地区特殊的资源优势,致使滨海休闲旅游差不多成了休闲买家的首选。真是“不怕你不来,欢迎你再来,也许你常来,越来越想来”(笔者编写的广告词)。

滨海休闲旅游业特性和价值可用“五性十二能”来概括。

休闲业的特性:休闲性、娱乐性、体验性、保健性、参与性。

休闲业的功能:压力释放功能、情绪放松功能、机体保健功能;文化娱乐功能、精神净化功能、审美陶冶功能;知识拓展功能、技艺提高功能、新奇刺激功能;人生阅历功能、意志厉炼功能、热情唤起功能。

二、滨海休闲旅游发展的社会支持体系

滨海休闲旅游业发展需要良好的社会支持体系,就地市级地方而言具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三局鼎立。考虑到滨海休闲旅游业的特殊性,该产业的开发需要的政府支持系统是一个由地市海洋局、文化局、旅游局构成的三局鼎立支持系统,建立经常性的议事机制。

2.三军协同。滨海休闲旅游业的发展依赖于包括国家、企业和民众组成的投资主体,三者各有其优势,可以互补实现共赢,我们称之为三军协同。其中的民众投资主要表现在渔村家居体验旅游项目、渔船自钓自炊项目、民俗文化开发、景区小型服务、古镇街巷各类店铺等。

3.三产并举。滨海休闲旅游业虽属第三产业,但与农业、工业的关联密切,必须走三产协同的路子,才能使滨海休闲旅游业获得良好的发展。

4.三员接力。对滨海休闲旅游业的微观运行的历时性考查告诉我们,其良性运行包括一个三段式流程:

宣介有力――产生意向,萌生兴趣;导引得力――热情接待,周到服务(包括出发地和目的地);行止便利――来的快捷,玩的轻松。体现“休闲”,实现“休闲”,感觉“休闲”。

因此,我们倡导无障碍理念:想游客所想,知游客所需,解游客所忧。

建议提供全方位地面标识(借鉴丽江古城);开发电子导游支持(计算器式城市导游器)。

5.三维链接。致力于优化休闲企业与供应商、顾客价值链的结构,通过改善休闲企业和供应商价值链之间的关系,增大双方共同受益的机会,而不是做一方受益、另一方蒙损的零和游戏(aZeroSumGame)。同时使顾客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

6.三论统一,4p,s理论。

1)产品(product);2)价格(price);3)通路(place);4)促销(promotion)(J・麦卡锡)4C,s理论。

(1)把产品放在一边,去研究消费者的需要和欲望(Consumerwantsandneed);(2)不要卖你制造的产品,而要卖消费者确定想购买的产品;暂时忘掉定价策略,着重了解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和欲望所要付出的成本(Cost);(3)忘掉流通渠道策略,去考虑如何给消费者最大的方便(Conrenience)让他来购买产品;(4)忘掉促销给消费者的剌激,应给她尊重并且与她很好地沟通(Communication)。

(罗伯特・劳特朋)

整合营销传播理论imC

第一,以消费者为中心,研究和实施如何抓住消费者,打动消费者,实现品牌产品的购买。第二,整合营销传播要通过多种营销手段建立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第三,整合使用各种载体,达到最有效的传播影响力(唐・e.舒尔茨)。

imC的“9S”战术

S1:洞察利害关系者(Stakeholders&interestGroupsinsight)

S2:储藏利害关系者信息(Saveinformation)

S3:细分利害关系者(StrategicSegmentation)

S4:战略竞争优势(StrategicCompetitiveadvantage)

S5:调整计划的战略性(StrategicplanningCoordination)

S6:持续地改善(Sequentialimprovement)

S7:战略传播组合(StrategicCommunicationmix)

S8:系统控制(SystematicControl)

S9:共享企业价值(ShareofCorporateValue)三论统一的指向:五好营销零好的产品:特色休闲旅游产品

好的理念:立足于客户的多赢取向

好的宣介:充分利用各种营销传播手段

好的服务:充分尊重,倾听诉说,耐心沟通

好的形象:社会评价和售后反馈

三、具体思路和向度

具体的思路和向度有以下几方面:

休闲渔业、休闲体育、休闲健身、休闲科普、休闲技艺、休闲烹饪、休假租住、古街古镇、渔村户居、特色演艺、特色商贸、历史文化、自然景观、人工景观等。以休闲渔业、休闲体育、休闲健身为主要形式。

休闲渔业(Leisurefishery)是一种劳逸结合的渔业方式,融渔业作业与休闲娱乐于一体。涉海休闲渔业主要形式有养殖垂钓、海上垂钓、潮间带采集、渔区生产体验、涉海食品加工与品尝、观赏鱼类养殖、渔村休闲居住等。

滨海休闲体育是一种在滨海地区开展的集休闲、娱乐与体育运动为一体的活动,主要包括沙滩项目水上和水下项目、海上空中项目等。

休闲健身主要是在滨海地带和海岛上建设具有健身设施和疗养功能的度假村。如淡水或咸水温泉度假村。

加快发展休闲产业,意义重大、任务艰巨,需要在科学研究、设计、论证、决策的基础上努力奋斗,才能使目标成为现实。

参考文献:

[1]陶维乐.浅析休闲文化的发展[n].学习时报,1980-01-03.

[2]马惠娣.关于休闲文化的理性思考[J].中国青年报,2005-02-28.

[3].中国人的休闲文化注重吃喝周末狂睡[eB/oL]..

[4]陶维乐.浅析休闲文化的发展[n].学习时报,2005-08-02.

[5]朱铁臻.休闲文化推动城市经济发展[n].中国经济时报,2005-11-18.

[6]马惠娣.关于休闲文化的理性思考[n].中国青年报,2005-02-28.

休闲渔业的概念篇7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渴望回归自然、亲近自然的消费需求日益迫切,休闲渔业应运而生。休闲渔业,概括起来就是利用渔业资源、渔业设施、渔业生产器具、渔产品,结合当地的生产环境和人文环境而规划相关活动和休闲空间,提供给人们体验渔业活动并达到休闲、娱乐功能的一种产业。近日,我们通过走访、实地察看等多种形式,对我市休闲渔业发展情况进行调查,并就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一些看法与建议。一、休闲渔业的发展现状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社会经济蓬勃发展,人们的生活得到改善,消费范围扩大已不局限于人为环境,休闲娱乐进入寻常人家,对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需求的欲望,使得崇尚自然蔚然成风。近几年沿江开发,靖江产业结构转向二三产业为主,消费型城市逐步显现,对渔业消费提出新的要求。一些养殖户和企业利用我市独特的区位优势和现有渔业资源,开始从事养殖与垂钓兼有的渔业生产。特别是近两年,一些地方拓展休闲内涵,拉长产业链,与其他行业巧妙地结合,给休闲渔业增加了新的内容。据调查统计,现有休闲渔业项目17个,经营规模1807亩,总投资逾1000万元,吸纳劳动力200多个,20xx年接待消费者30万余人次,经营收入超过1500万元。纯收入近400万元。经营地大多分布在沿江,以新桥镇最为集中;水域以长江潮间带围栏养殖、圩堤提水养殖、近江池塘为主;投资主体有村集体、个人合股、工商企业、城乡居民个人,以市内投资为主,也有市外资金注入。纵观全市的休闲渔业,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养殖垂钓型。这是从养殖渔业发展而来的类型。利用池塘、长江潮间带围栏养殖基地等渔业设施,以养殖为主,放养鱼种均为斤两鱼种和部分成品鱼,配备一定的设施,开展垂钓业务的休闲渔业。比较其他类型的休闲渔业其特点是投入成本少、见效快。这是我市现有休闲渔业项目中最为普遍的一种,分布范围最广,成鱼养殖单位和个人都有。全市13个此类经营单位,20xx年经营收入超1000万元。其中经营业绩较好的团结李王两户垂钓,占地面积80亩,总投入约20万元,去年接待垂钓爱好者200人次,经营收入30万元。陈玉东场占地100亩,垂钓收入近10万元。

2.垂钓型。专事垂钓休闲,不进行养殖,垂钓鱼全是成品鱼,大多从外地调入。此类经营单位或由养殖单位转型而来,如新桥新合长江养殖场,改制后的靖江市水产良种场;或直接建设而成,如佳禾置业投资的100亩围栏养殖,滨江村郭兰春与上海合建的100亩围栏养殖。

3.垂钓、餐饮结合型。将垂钓与餐饮有机结合,一举多得。形式主要有两类,一是有一些专业垂钓单位同时兴办餐饮,如新合村在场内建设了“江之韵”饭店,节假日日接待超100人,日营业最高达到5000元。二是餐饮企业投资的休闲渔业,既满足自身对水产品的需要,又满足消费者对品尝水产品的需求,如万源大酒店兴办的农业科技示范园200亩水域都开放垂钓,同时提供餐饮服务。这种类型的休闲渔业既能满足城镇居民生活质量提高的需求,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也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较为明显,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总体来说,我市的休闲渔业是渔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快速发展的新兴产业,目前尚处在初级阶段,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制约因素。

一是对发展休闲渔业缺乏完整的总体规划和有效的管理。目前基本上以企业或个人自主开发为主,布局结构不尽合理。同时也缺乏相应的规范标准和法律保障,对开发项目中服务设施占地问题、从业者的经营范围与活动内容的核定等缺乏统一、适用的管理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休闲渔业的健康发展。

二是现有的休闲渔业项目难以满足多层次需求。我市的许多项目大多由生产性项目改造过来,存在着规模小、功能单一、设施不配套、相关服务跟不上的问题,大规模综合性休闲项目还较缺乏,知名度不够,难以吸引顾客。另外,近几年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水源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已严重影响到鱼类的质量安全与卫生。

三是经营者对发展休闲渔业缺乏相应的经营管理经验。休闲渔业需要经营者具有二、三产业经营、管理、营销的技能和手段,这对于以往主要从事传统农业生产的经营者来说,一时尚难适应。此外,许多休闲渔业基地配套设施不全,卫生条件较差,整体形象不佳。

二、我市休闲渔业的发展潜力和现实意义

作为一种新兴休闲方式,休闲渔业给城镇居民节假日生活增添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使他们走出拥挤喧嚣的都市,回归自然,尽享取鱼之乐、食鱼之美。从我市情况分析,发展城郊型休闲渔业潜力巨大。一是区位优势明显。由于受空闲时间的限制以及收入水平等因素影响,目前一般居民家庭喜欢短期城郊休闲消费。与外出旅游相比,城郊休闲游具有距离短、花费少、有效休闲时间长的优势。我市地处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城乡间交通发达,游客休闲渔业现状与发展对策第2页

一般都能在半小时内到达目的地,十分适合发展“短、平、快”式的城郊休闲渔业。二是自然资源丰富。我市濒临长江,水土气自然环境优越,可以生产无公害绿色水产品,能满足人们回归自然及取得安全食品的要求。加之我市水产养殖比较发达,有成熟的生产管理技术为休闲渔业提供生产角度的技术支撑,这为发展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休闲渔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三是市场需求旺盛。随着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居民收入不断增加,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城郊旅游休闲活动逐日兴起。近年来,垂钓娱乐活动快速发展,垂钓休闲已成为一些城镇居民日常休闲的重要内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区有钓鱼爱好者逾万人,每年参加垂钓活动的达到20万余人次。在这样背景下,适时发展休闲渔业,必将成为我市居民的消费热点。

我市发展城郊休闲渔业不仅潜力巨大,而且对拓展渔业空间,开辟渔业新领域,满足城镇居民垂钓、娱乐、休闲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一,休闲渔业是对渔业资源的综合利用,是深化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因受自然条件限制,特别是环境污染等原因,我市渔业资源有了一定的萎缩。在这种情况下,渔业经营者在继续搞好水产品养殖的同时,利用池塘、等场地建设休闲渔业开展休闲配套服务活动,能有效缓解目前我市渔业生产中资源短缺等各种矛盾,优化渔业结构,提高渔业的经济效益。第二,发展休闲渔业,通过吸引大量的游客,带动交通、餐饮、住宿、商业等多个行业的发展,从而推动渔业向其他行业延伸。同时,还可以扩大就业范围和容量,不但增加农民转岗转业的途径,实现失地农民的再就业;而且由于拉伸延长了渔业产业链,提高了渔业的比较效益,有利于增加渔民收入。第三,休闲渔业一般利用现有水域和渔业设施,同时利用渔民的专业技能,因此不但投资少,而且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一个项目,吸引人们在闲暇时进行度假娱乐和消费,形成我市经济新的增长点。

三、加快休闲渔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发展休闲渔业,应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有利于提高渔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出发点,遵循“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保持特色、保护资源、持续发展”的原则,充分发挥当地的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优势,建立起适应不同消费层次、不同类型的休闲渔业项目,打造我市休闲渔业特色品牌。

(一)完善发展规划,策划并实施高品位的休闲渔业项目

制定规划是避免建设散乱的有效办法。要结合城镇建设规划和旅游景点的开发与建设,高标准、高起点地编制完善靖江市休闲渔业发展布局规划,分期分批建成集休闲、度假、观光、娱乐于一体的旅游综合配套型休闲渔业基地。根据我市休闲渔业发展现状和自然资源情况,当前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大型项目。

1.江心洲垂钓娱乐基地。该项目能与我市发展长江经济相呼应,而且江心洲环境幽静,远离喧嚣城市,水质清鲜,空气清爽符合休闲的需要,发展休闲渔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建设内容主要是购置游艇、内陆垂钓塘、停车场、水上饭店等。

2.新桥休闲渔业基地。该项目利用紧邻规划建设中工业园区的优势,建设以新合长江养殖场为基础的休闲渔业。主要建设内容是改造渔塘和钓鱼池,增加鱼类品种,改善餐饮和娱乐条件。

3.长江农场休闲渔业基地。该项目以陈玉东养殖场为基础,以新港园区为依托,充分发挥农场农业生产的优势,建设成为集赏花、观景、四季采摘、挥竿垂钓、自由农耕农作的综合性休闲基地。主要建设内容是扩大养鱼塘,建设停车场、饭店等。

(二)制订优惠政策,扶持休闲渔业发展壮大

休闲渔业虽然具有第三产业的一些特征,但仍属于农业范畴。因此,应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促进休闲渔业不断发展壮大。

1.资金政策。加强金融机构与开发项目的协调与联系,争取金融机构向休闲渔业提供更多、更优惠的资金支持。同时安排专项资金用于重点休闲渔业项目的投资补助和贷款贴息。

2.税收政策。休闲渔业是现代都市农业的一种形式,仍应享受农业的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尤其在发展之初,有关的税费要做到能免则免、能减则减、能缓则缓,扶持休闲渔业的发展。

3.土地管理。建立并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规范土地有偿转让。在政策许可范围内,对只少部分改变土地使用性质,仍以农业生产活动为主体的休闲渔业项目,应按农业内部结构调整的用地规定执行。

4.价格收费。对休闲渔业项目的水电供应,应按农业水电价格政策执行。对休闲农业项目的定价及管理,应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既能使广大消费者接受,又能使项目本身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三)加强监督管理,确保休闲渔业健康发展

1.规范休闲渔业的有关市场行为。如出台相关条例,规范垂钓活动行为,保护垂钓者和经营者的权益,处理可能发生的纠纷。其它在治安、食品卫生、人身安全等方面也应以规范。为全区休闲渔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2.加强对从业者相关知识的培训。由于休闲渔业的从业者大多由从事传统渔业生产的农民转岗转业而来,因此要加强转岗转业农民的培训,提高休闲渔业从业者的素质和经营管理能力。

3.大力加强休闲渔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按照休闲游乐、享受生态、享受渔业文化和海洋文化的理念,立足当地特色资源、加强养殖基地、餐饮、客房等设施的高品位建设,做大规模,提升品位,形成品牌,迎合游客垂钓、猎奇、玩水、观景、享受丰收等方面的需求。同时,渔业基地的生态环境也应本着和谐、自然、安全、方便的原则,突出农家田园的特色,展现田园风光的魅力。

休闲渔业的概念篇8

关键词休闲渔业;Swot分析;海南琼海;潭门镇

中图分类号F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5)15-0306-04

所谓休闲渔业,是以资源为依托,从市场需求的实际出发,通过渔业和旅游资源的优化配置,将休闲、旅游娱乐、餐饮等行业与渔业有机结合为一体,实现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的转换与结合,提高渔业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实现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一种新型的渔业产业[1]。发展休闲渔业不仅符合国家发展经济、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的目标要求,同时也满足人们对休闲的追求。在沿海地区发展休闲渔业,普及海洋知识,还可以起到进一步加深国民海洋意识的作用。

1我国休闲渔业的发展现状

休闲渔业是对有限渔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是对传统渔业的继承和发展。近年来,我国的休闲渔业已经得到了较大发展,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与沿海(江、河、湖)地区休闲渔业已经初步成形。在广东、北京、辽宁、山东、浙江、上海、河北、福建、江西等多个省市,休闲渔业已经实现规模化,推动着地方经济的发展。但休闲渔业的发展也产生了诸如环境污染、渔业资源补给不足等一系列负面影响(表1)。

从各地学者的调查研究可以看出,休闲渔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5个方面:一是管理经验匮乏。休闲渔业的经营往往涉及到渔业、手工业、旅游业、保险业等多个行业,经营者不仅需要过硬的渔业生产管理技能,同时还要具备旅游业和其他行业的相关管理经验,做到管理思想先进,管理模式灵活。因而,休闲渔业对管理者的要求较高,很少有人能满足所有的相关技能和经验。二是环境污染严重。休闲渔业在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其中,水污染、白色污染最为严重,这已经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危害。三是总体规划欠缺。目前,多地的休闲渔业基本上以投资者随意建设为主,各地政府并未作出合理的规划意见,渔村结构布局不尽合理,休闲渔业发展方向极不明晰。四是基础设施不足。休闲渔业的发展需要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包括渔民海上渔业生产活动的设施和岸上娱乐设施。但就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二者的基础设施补给来源不足,需要加大投入力度。五是管理混乱。由于目前我国政府对休闲渔业管理制度尚不健全,没有一个固定的管理机构对休闲渔业进行管理,在管理过程中往往出现多重领导的现象,呈现出“有利益大家都想管,有责任大家都推脱”的状态。

2潭门镇休闲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是企业常用的战略规划分析工具,通过分析企业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对企业内外部条件进行综合和概括,从而为企业提供战略选择。目前,Swot分析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多个行业,为决策者提供清晰可行的行动方案。通过对潭门镇发展休闲渔业的Swot分析,可以明确其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以便制定出合乎实际的政策。

2.1优势(Strengths)

2.1.1地理位置优越。潭门镇地处琼海市东部沿海,位于南海腹地,东面环海,南邻博鳌,西接嘉积,北连长坡,距嘉积主城区20km,交通便利,客源充足。全镇共辖14个村委会,其中沿海村有5个。5个沿海而建的村落拥有广阔的海滩资源,为美丽渔村的建设和休闲渔业的发展提供独具特色的地理条件。不仅如此,潭门中心渔港是国家一级渔港,是海南通往南沙群岛最近的港口之一,至少从明朝起,就有大批渔民踏入南海,开始了海上捕鱼的生活,并由此促进了潭门渔港的建设和发展。目前,潭门镇聚集了大量来自全国各地捕鱼的渔民,渔港为渔民提供了天然的避风场所,降低了渔船外滩停泊的风险,为休闲渔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地理条件。

2.1.2海产品丰富。海产品是指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鱼、虾、蟹、贝、藻和海兽类等经济动植物的总称,范围十分广泛。在潭门镇,不论是远洋捕捞还是近海捕捞,都给市场提供了新鲜且丰富的海产品,主要以鱼类(带鱼、马鲛鱼、石斑鱼等)为主,除此之外还有对虾、海蟹、海参、海胆、海贝、墨鱼、海星等其他海产品。其中,从事远洋捕捞的大部分都是潭门镇本地渔民,其海上作业仍旧依靠传统方式,通过礁盘潜水获得海参、海贝、石斑鱼等较为昂贵的海产品。除了潭门镇当地渔民之外,还有来自临高、三亚等地的渔民,他们主要以近海海钓为主,出海距离近,周期短,捕获的海产品主要是马鲛鱼、带鱼等。

2.1.3海洋文化气息浓郁。海洋文化具体表现为人类在认识海洋、理解海洋、开发海洋、利用海洋以及调节“人―海”关系中所形成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9]。潭门镇渔民捕鱼历史悠久,千百年来积累了不少捕鱼的经验和对海洋的认识。一是在探索和认识海洋方面,潭门镇渔民在探索海洋的过程中开创性地对我国南海地形做了清晰的描绘,其中,《更路簿》最具代表性。《更路簿》在以前是潭门镇渔民远洋捕捞必备的航海地图,详细记述了我国南海地区的岛屿及岛礁,几乎给所有的岛屿及岛礁都赋予相应的名称。二是在信仰和海洋文化活动方面,潭门镇渔民每次远航前都会举行特殊的祭祀活动,祈求海上的捕捞作业一帆风顺。每年的农历7月15日,潭门镇都会举行特色活动――拜一百零八兄弟。它是潭门镇几百年的传统,象征着团结和互助,是历来每位出海者都继承和发扬的优秀品质。三是在海洋意识方面,潭门镇渔民具有非凡的勇气和魄力,一直以来都视南海为祖宗之地。在20世纪70―80年代,随着各国海洋意识的增强,南海争端日益加剧,菲律宾、越南等一些国家开始抓捕在南海捕鱼的潭门镇渔民,并强行要求签署“南海属于菲律宾(越南)的固有领海”等诸如此类的官方文件,并警告潭门渔民从此不能踏入南海纠纷海域。但潭门镇渔民无人签署相关文件,并坚决拥护南海属于我国的主张。潭门镇浓郁的海洋文化气息不仅吸引了大批游客前往,也吸引了不少专家学者的涉足。

2.1.4政府的重视和支持。2012年,潭门小镇已经完成从传统型渔业小镇向现代型小镇转变,镇容镇貌有了较大的改观,房屋建设规划合理,街道宽阔整洁,集市集中有序。目前,受国家政策支持,农业部也通过补贴的方式对潭门镇的渔船提供了很大补给,通过建造“南沙骨干渔船”的实际行动,鼓励渔民“造大船,闯深海”,在物质和精神上给予渔民支持。与此同时,在十之后,随着建设“美丽乡村”计划的推行,琼海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省第六次党代会提出的“科学发展、绿色崛起”发展之路,大力推动潭门镇建设有产业、有文化支撑的特色旅游小镇,企图通过发掘独有的南海文化,规划独特的产业形态,使海上捕捞和养殖业、热带种植业为代表的第一产业,海贝加工、海产加工为代表的第二产业,同以文化为特色、以海洋为基础的海洋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有机结合,形成创新包容、科学集约、绿色生态的发展模式[10]。农业部和市政府的实际行动为潭门镇休闲渔业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2.2劣势(weaknesses)

2.2.1相关行业发展水平低。渔业虽然在潭门镇已经延续了上千年,但是由渔业带动起来的其他行业则起步较晚,发展程度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就潭门镇的地理条件和物质资源来看,由渔业带动起来的行业至少应该包括餐饮、住宿、商业、旅游观光等服务业。但目前潭门镇除了拥有零散的几家海鲜店和400余家砗磲店之外,其他行业如酒店住宿、旅游观光等都还处于待开发状态。局限于行业的发展现状,潭门镇目前还没有形成完善的旅游发展模式,品牌效应低下,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2.2.2基础设施薄弱。基础设施是发展休闲渔业必不可少的硬件条件,潭门镇没有完善的娱乐设施,基础设施建设十分单一。在潭门镇区,由于土地几乎都被房屋占据,目前又尚未扩充土地来满足休闲渔业开发的需求,除建设了一个供渔民休闲的渔民广场之外,诸如游乐场、海洋文化博物馆、体育馆、餐饮一条街等娱乐休闲场所及基础性设施都还没有建立。由于基础设施薄弱,潭门镇要发展集吃、喝、玩、乐、购、住、游一体的休闲渔业还需要建设完善的基础设施。

2.2.3渔民文化程度低。文化素质与休闲渔业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高学历、高素质人才的积极参与更有利于政策的施行、潭门形象的塑造以及对外沟通交流,将更有利于促进休闲渔业发展。由于在潭门镇从事渔业生产或与渔业生产相关的产业在短时间内就可以获得较高收益,这便吸引了一大批青少年弃文从商(渔),使得大多数青年人的文化程度都集中在义务教育阶段,拥有高中学历以上的渔民寥寥无几。休闲渔业要想发展,还要加大对青少年的积极引导和鼓励,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让青少年成为渔业文化的传播者。

2.3机会(opportunities)

2.3.1国家海洋战略的实施。海洋战略关乎国家兴衰,南海是国家海洋战略的重中之重,在我国的政治、经济、国防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新一届政府的上台,使我国在南海问题上逐渐改变以前的态度,加强了在南海的军备力量,加大了对南海问题的重视程度。2013年4月,新一届国家主席视察潭门镇,不仅给潭门镇渔民带去了鼓励和支持,也在国际上宣示了我国在南海问题上的态度和战略方向。随后的十报告明确指出,中国要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又标志着我国海洋战略力度的进一步加大。潭门镇渔民作为世界历史上唯一连续开发西南沙的特有群体,是对我国南海的最好诠释,把潭门镇作为我国海洋战略的重大突破口也是理所当然。国家海洋战略的稳步推进切实为潭门镇的名声宣传、政策和资金的支持、资源的供给等方面带来了良好契机。

2.3.2国际旅游岛建设稳步推进。随着2010年《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正式,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已逐渐步入正轨。作为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国际旅游岛的建设不仅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使海南顺利与国际接轨,还建立了对内对外的旅游发展体系。与此同时,国家对旅游业的重视,还解决了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资金的困难,在海岛范围内构建起了完整的网络化旅游路线,使得潭门镇毗邻博鳌的区位优势逐渐显现,实现了两地黄金旅游资源的共享,为潭门镇休闲渔业的发展输入源源不断的客源。国际旅游岛建设为潭门镇休闲渔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以及客源的补充,为潭门镇休闲渔业的发展带来了契机。

2.3.3传统渔业面临转型。潭门镇的传统渔业主要表现在其独特的捕捞方式,即通过礁盘潜水的方式获得新鲜海产品。千百年来,潭门渔民一直通过传统的渔业生产带动地区经济发展,但就传统渔业现状来说,效率低下、规模小、周期长是其面临的主要困境。同时,资源的日益减少也成了当下不得不考虑的一大问题,是冒着巨大风险闯深海呢?还是顶着竞争压力回归浅海?抑或是选择告别海洋寻求其他谋生的方式?随着近年来国家对“南沙骨干渔船”的鼓励和支持,发展现代型渔业将会是一种新的动向。传统渔业向现代型渔业的转型将给休闲渔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物质资源和机会,成为潭门镇渔业继续发展的出路。

2.4威胁(threats)

2.4.1南海争端的威胁。南海问题的核心是国家利益问题。南海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可燃冰等能源,还拥有产量丰富的渔场。据估计,南海的石油天然气地质储量超过200亿t油当量,可燃冰储量也占据我国疆域内可燃冰储量的绝大部分,渔业资源十分丰富,经济价值居我国四大海区之首。除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外,南海还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是东亚通往南亚、中东、非洲、欧洲的必经航道,也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通道和南疆安全的重要屏障。建国以来,我国一共做过3次大的经济区划,但3次都没有把海洋国土纳入到经济区划中去,且中国一贯坚持“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原则,但这样的原则却并没有得到南海周边国家的遵守,时至今日积重难返,使中国海洋维权面临海域被瓜分、岛礁被侵占、资源被掠夺、安全受威胁的四大困境。利益的竞争与历史问题的遗留使得南海海域冲突常态化,军警与军警、军警与渔民、渔民与渔民之间的冲突不断,影响到潭门镇渔业资源的开发与供给、渔民的海上生产与管理,直接威胁到潭门镇休闲渔业的发展。

2.4.2自然灾害的威胁。自然灾害是潭门镇休闲渔业发展的重大威胁。潭门镇经受的自然灾害主要是强台风,强台风对渔民的海上生产产生巨大的破坏性作用,同时对潭门镇产生巨大影响。目前,随着我国海上预警系统的不断强化和升级,近40年来因强台风而在海上丧命的人数呈现逐渐下降趋势。但自1973年“7314号”超强台风从琼海登陆以来,每年因台风影响而给潭门镇陆地和海上带来的经济损失依然惨重,公共设施和私人物品依旧是重灾对象。潭门镇位于南海腹地,东面环海,随时面临着强台风登陆的巨大威胁,一旦受到强台风的影响,将会对潭门休闲渔业的基础设施造成巨大的破坏,给渔民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3潭门镇发展休闲渔业的基本对策

通过对潭门镇发展休闲渔业的Swot分析,结合我国休闲渔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潭门镇发展休闲渔业的基本思路为以政府政策为发展依据,以市场经营为主导,以发展海陆旅游观光、渔业生产体验、海鲜餐饮为主要目标。在此,笔者提出以下5点建议。

3.1统一规划,建立完善的基础设施

完善的基础设施是休闲渔业发展的必要条件,是休闲渔业发展的载体。要想实现集渔业生产与休闲于一体的休闲渔业,就必须为游客提供一个舒适的涉渔性场所及配套的娱乐性设施,使游客通过一些简单的渔业生产和旅游观光活动等实现休闲的目的。潭门镇没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底子薄,空间大,要想发展休闲渔业,就必须在现有基础上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在基础设施的建设过程中,当地政府要坚持党和国家的政策,制定休闲渔业发展总规划,实现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防止出现重复建造、恶性竞争等带来的资源浪费。同时,要建立能进能出的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通过招商引资、政企合资、服务外包等方式整合资源,达到完善基础设施的目的。

3.2新旧兼并,保留和鼓励传统渔业,发展新型渔业

渔业是休闲渔业的根基,脱离了渔业的发展,休闲渔业也就无从谈起。近年来,随着渔业资源的逐渐减少和其他高收入行业的吸引,潭门镇已经有部分渔民逐渐退出捕鱼这一行业。潭门镇传统渔业作为该地的一大特征,已经延续了近千年,并逐渐形成其特有的渔业文化,汇集了众多渔民在闯海过程中形成的智慧和经验,展现了潭门渔民在我国南海领域的奋斗历史,对我国南海权益的维护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认为,即便是在现代渔业迅速发展的今天,依然要通过物质补贴和精神奖励等手段来鼓励和支持传统渔业的发展,继续发掘传统渔业在维护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中的潜在价值。同时,面对渔业转型的契机,又要抓住机遇,在鼓励和支持传统渔业的过程中,加大大型捕鱼设施的投入,加强渔船海上抗险抗击的能力,发展远洋渔业,使现代渔业成为潭门镇海产品的主要补给方式,实现传统渔业的逐步转型,减少由于渔业资源的减少、南海冲突的威胁、海上自然灾害的威胁等给休闲渔业带来的风险。

3.3找准方向,发展观光、渔业生产体验和海鲜餐饮等行业

休闲渔业主要是要给游客带来一种视觉、味觉、嗅觉、触觉上的新鲜体验,并以此作为其生产经营的主要理念。从休闲渔业给消费者带来的不同感受对休闲渔业进行分类,可以分为游览观光型、体验型和食鱼型三大类。结合潭门镇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潭门镇休闲渔业的发展可以以海陆观光、海上生产体验、海鲜餐饮为主要发展方向。海陆观光的目标是要打造海陆一体的旅游观光路线。其中,海上观光可以发挥渔民和旅游机构的力量,定时定点向近海地区输送游客。也可以开通一条海上旅游路线,通过有限度的游客输送实现潭门镇与西沙、南沙等地的对接。而陆上观光则可以发挥潭门镇与博鳌毗邻的区位优势,打造“潭门―博鳌”旅游经济圈,实现两地的游客互通,促进两地旅游观光一体化。其次,对于海上生产体验而言,则可以为游客提供必要的船只、渔具,让游客亲身参与海上生产活动,实现游客自给自足的经营理念。而对于海鲜餐饮来说,目前潭门镇已经有较好的基础,可以在目前的基础上加强管理,实现海鲜餐饮的规范化、集中化。

3.4拓宽渠道,加大资金投入,开拓旅游市场

潭门镇要发展休闲渔业,资金投入是关键。要以政府政策为依据,鼓励和吸引营利机构、个人等多方社会主体的资金投入,形成以法人经营、服务外包为主,财政扶持、金融支持为辅的多元化融资渠道。同时,要加强金融政策保险方面的工作力度,加强信贷支持力度,建立起发展休闲渔业的发展基金、专项基金、补助基金等,提供税收减免、风险保险等多种优惠服务,以此促进休闲渔业的发展。除此之外,潭门镇休闲渔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还应当抓住机遇,加大宣传力度。要充分发挥政府、企业、社会团体、个人的作用,借助互联网、广告、宣传手册、旅游公司等多种宣传手段提高潭门镇休闲渔业的知名度、影响力和吸引力,打造潭门镇休闲渔业产品品牌,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扩大游客市场。

3.5权责明晰,健全市场运行的管理制度

建立权责对等的管理制度实则是对休闲渔业管理混乱的有效预防。目前,休闲渔业的多领域性使得我国休闲渔业的发展还存在着管理上的问题,呈现出“有利益大家都想管,有责任大家都推脱”的状态。受制于当前政府部门职能的专一化,要摆脱休闲渔业多重领导、多方管理的现状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在发展休闲渔业的过程中只有明确政府各部门职责,做到权责统一,责任追踪,才能促进休闲渔业的有序发展。同时,在休闲渔业的发展过程中,还会形成一系列政府与市场都力所不能及的“真空”地带,在发展过程中还要注重对“真空”地带的完善。由于在社会生活中还存在区别于政府和企业组织的非营利组织,它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强调个人奉献、成员互益、人道主义等价值观念和取向,对“真空”地带就可以依靠非营利组织进行有效弥补。如休闲渔业发展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可以通过加强志愿者联盟的环境保护力度、改善经营主体的经营方式、增强游客的环保意识得到良好治理。同样,还可以发挥诸如文化和休闲、教育与研究、卫生、商会、工会、渔业协会等多类非营利组织的作用,有效促进地方教育、经济、文化等的共同发展。

4结语

休闲渔业是我国渔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现代渔业五大产业之一,潭门镇发展休闲渔业具有较大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战略意义。在发展休闲渔业的过程中,潭门镇要立足于经济发展,坚持“双兴”导向。一方面,要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潭门镇的巨大优势,切实贯彻“科技兴渔”的战略方针,提高休闲渔业的科技含量,促进产业升级,逐步完成传统渔业向现代型渔业的转型,实现渔民的转产转业。另一方面,要把“文化兴渔”提升到战略的高度,充分挖掘、整理和弘扬潭门镇历史悠久的海洋文化,建设独具特色的海洋文化博物馆,强化潭门人的海洋文化意识和观念,为我国的南海权益维护补充新鲜血液。

不可否认,休闲渔业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带动地方的发展,但休闲渔业的发展也会带来环境污染、社会治安混乱等一系列不良现象。因此,在发展休闲渔业的过程中不能一味地追求经济发展,要充分发挥政府和社会组织的力量,以科学发展观为原则,提升休闲渔业发展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丰富和拓展渔业的休闲功能和文化内涵,让休闲渔业充分发挥其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使休闲渔业真正成为惠国惠民的现代化产业。

5参考文献

[1]林法玲.关于发展福建海洋休闲渔业的探讨[J].现代渔业信息,2003(3):11-12.

[2]余银春.关于浙江天台寒山湖发展休闲渔业的思考[J].渔业信息与战略,2014(2):88-91.

[3]孙英杰.河北省休闲渔业经济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J].河北渔业,2014(3):51-52.

[4]刘效森.吉林省休闲渔业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4.

[5]付霄.垦利县休闲渔业现状与展望[J].河北渔业,2014(1):60-66.

[6]张相洋.上犹江流域生态区休闲渔业的发展状况及建议[J].水产养殖,2014(3):34-36.

[7]董佳晨.舟山群岛新区休闲渔业旅游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舟山:浙江海洋学院,2014.

[8]邱嘉强.福建山区休闲渔业发展分析与建议[J].中国水产,2014(6):24-25.

休闲渔业的概念篇9

   关键词:休闲;休闲旅游;滨海旅游

   一、滨海休闲旅游的一般问题

   休闲是一种文化,也是一个产业。那么我们的分析背景和视野如何呢?或者,休闲产业的缘起和滨海休闲旅游业的机遇如何呢?

   人类对休闲的认识有着悠久历史,在西方,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他认为,“休闲才是一切事物环绕的中心”,并把休闲誉为“哲学、艺术和科学诞生的基本条件之一”。古希腊的谚语说:“我们忙碌是为了有休闲”。亚里士多德曾举例说:“数学所以先兴于埃及,就因为那里的僧侣阶级特许有闲暇。”这一思想成为西方文化传统很重要的一部分。从学术意义上说,西方对休闲理论的研究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瑞典天主教哲学家皮普尔的《休闲:文化的基础》一书,被誉为西方休闲学研究的经典之作。1883年拉法格的《休闲的权利》,被认为是休闲社会学的直接起点。美国学者认为休闲学在美国的诞生是以1899年凡勃伦发表的《有闲阶级论》为其标志,该书提出休闲已成为一种社会建制,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20个世纪90年代,美国学者杰弗瑞·戈比提出了一个较接近现代人思想且内涵更为丰富的一个定义:休闲是从文化环境和物质环境的外在压力中解脱出来的一种相对自由的生活,它使个体能够以自己所喜爱的、本能地感到有价值的方式,在内心之爱的驱动下行动,并为信仰提供一个基础。休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她与自然哲学、人格修养、审美情趣、文学艺术、养生延年等许多方面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记录休闲文化的内容也十分丰富。从《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到清代文人的《秋灯琐忆》,可以看出它们记录休闲文化的内容十分丰富,衣食住行、诗词歌赋、琴棋书画,都是休闲文化的体现,赶集、庙会、养鸟、垂钓、蹴鞠、风筝、踢毽、打拳、舞剑、国画、曲艺、书法等等都是休闲文化的具体实现形式。中国第一本休闲专着是20世纪90年代初由王雅林和董鸿扬主编的《闲暇社会学》,开启了中国休闲学研究的先河,此后,有不少学者开始涉足于对休闲的研究[1]。

   在马克思眼中,“休闲”一是指“用于娱乐和休息的余暇时间”;二是指“发展智力,在精神上掌握自由的时间”。“休闲”的直译就是“非劳动时间”———“自由时间”。马克思曾经这样比较过:“如果音乐很好,听者也懂音乐,那么消费音乐就比消费香槟高尚。”这说明马克思确实把自由时间分为两种。

   科学技术对人类作出的最重要的贡献之一,是将人类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使当代人付出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来越少,而闲暇时间越来越多。马克思曾极富预见性地指出:那时,衡量财富的价值尺度将由劳动时间转变为自由时间。在马克思看来,休闲是人的生命活动的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人类全面发展自我的必要条件,是现代人走向自由之境界的“物质”保障,是人类生存状态的追求目标[2]。

   中国着名学者于光远做过这样的描述:“人喜欢有更多的时间由他自己支配,不带任何勉强,不把它视作谋生所必要,因而这种活动虽不属于休闲的范围,但从本人来说会感到更多的兴趣……休闲活动比上面说的那些活动更为轻松,它没有什么任务要完成,带有一种享受的味道。”他认为,“‘闲,是生产力发展的根本目的之一,闲暇时间的长短与人类文明进步是并行发展的……”;美国研究休闲的学者杰弗瑞·戈比教授说:“最初,休闲仅被视作让人们在紧张的工作后得到恢复的一个办法;后来,休闲成了人们寻求快乐与地位的一种手段;当然,也许休闲最终会成为人们追求生活意义的一种活动。”他对休闲所下的定义是:“休闲是从文化环境和物质环境的外在压力下解脱出来的一种相对自由的生活,休闲能使个体以自己所喜爱的、本能地感到有价值的方式在内心之爱的驱使下行动,并为信仰提供基础。”[3]

   休闲生活作为现代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反映了一个国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也将成为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教授杰弗瑞·戈比分析说,在稍后的几年,休闲的中心地位会进一步加强,人们的休闲观念将发生根本的变革;在经济产业结构中,休闲产业的从业人员将占整个社会劳动生产力的80%~85%;休闲服务将从标准化和集中化转向个性化服务,人们对休闲与健康之间的关系倍加关注[3]。

   目前在我们国家,休闲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叫做积极休闲,一类叫做消极休闲。积极休闲包括旅游、度假、文化、体育活动,到外边看电影、吃顿饭,甚至包括女人逛街。这些都是休闲方式。消极休闲,即睡懒觉、喝大酒、打麻将等,这也是休闲方式,甚至是多数人目前的休闲方式[4]。

   休闲是生命的一种存在方式,也是一种文化。“休闲文化最根本的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多方面的消费需求,培养人的享受和消费能力,推动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进步。”“休闲文化的核心内容是通过各种不同的休闲方式,激发提高人的生活热情和意志,促进身心健康,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休闲的目的是追求更高质量的享受与创造。”[5]

   中国艺术研究院休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马惠娣认为,“休闲作为一个新的社会文化经济现象,对人的日常生活结构、社会结构、产业结构以及人的行为方式和社会建制必将产生深刻的影响。”[6]

   人们对休闲的追求不能简单地约化为是对自由时间的追求,而是对自由精神的追求;不是追求获得更多的业余爱好或娱乐活动,而是追求超越繁忙的日程安排所获得的一种雅致与宁静的感觉。在这个意义上,美国着名的休闲学家凯普兰(maxKaplan)曾指出,任何一种特殊的活动都有可能成为休闲的基础;把无意识的社会角色所承担的责任最小化;具有自由的心理感觉;通常具有玩的特征,其范围可从不合理的和无意义的活动到重要的活动之间。因此,休闲是与比人类社会生活的其他氛围更放松的层面相关的实践和空间。人们在这种时空中能够悠闲自得、顾虑最小、感觉最放松[7]。

   人是一个生命有机体,活着比什么都重要,但活着和生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的需求体系和实现条件是不同的。“休闲需要”无疑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当生存需要(马斯洛)的满足还是一个严峻的问题的时候,对自在的生存者(与自觉的生存者相对)谈论休闲的话题显然是不适合的。即使在工业时代,由于劳动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沉长和剩余劳动时间的剥夺(马克思),休闲仍是人无暇顾及的事情。马克思、尼采、马尔库塞等人都从不同角度批判了工业时代人的扭曲和畸型。在工业时代,休闲的缺位不是主体的责任,而是文明使然。后工业时代恩格尔系数和幸福指数标示人们的休闲需求不再是一种奢侈和妄想,而是现代人现代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生活领域,休闲从边缘走向主流、从想象成为现实。在这样的语境中,满足人们休闲需求的休闲产业的兴起和兴盛就没有什么不可理解了。

   休闲旅游是以休闲为目的旅游。它更注重旅游者的精神享受,更强调人在某一个时段内而处于的文化创造、文化欣赏、文化建构的存在状态;它通过人的共有的行为、思想、感情,创造文化氛围,传递文化信息,构筑文化意境,从而达到个体身心和意志的全面和完整的发展;它为激励人在当代生活中的许多要求创造了条件。人们通过身体放松、竞技活动、艺术欣赏、科学好奇心和接触大自然等方式,为丰富生活提供了可能性。建立在旅游基础之上的行为情趣,或者是休息、娱乐,或者是学习、交往,或者是欣赏大自然,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获得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和精神满足、产生美好感,以实现人们学习知识、增进友情、促进沟通、保健娱乐、追求猎奇、丰富个性等多方面的需求。休闲旅游还特别强调人与大自然的和谐一致,增强爱护、保护自然的意识。因此它不同于一般意义的旅游,是对传统的旅游概念从内涵到外延都做了新的延伸[8]。

   休闲产业是一个系统,休闲旅游业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滨海休闲旅游业又是这个子集中的一元。如下图所示:

   休闲产业是高资源制约性产业。不同资源条件下的产业效益是不一样的。由于我们在海洋世纪,而且,由于滨海地区特殊的资源优势,致使滨海休闲旅游差不多成了休闲买家的首选。真是“不怕你不来,欢迎你再来,也许你常来,越来越想来”(笔者编写的广告词)。

   滨海休闲旅游业特性和价值可用“五性十二能”来概括。

   休闲业的特性:休闲性、娱乐性、体验性、保健性、参与性。

   休闲业的功能:压力释放功能、情绪放松功能、机体保健功能;文化娱乐功能、精神净化功能、审美陶冶功能;知识拓展功能、技艺提高功能、新奇刺激功能;人生阅历功能、意志厉炼功能、热情唤起功能。

   二、滨海休闲旅游发展的社会支持体系

   滨海休闲旅游业发展需要良好的社会支持体系,就地市级地方而言具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三局鼎立。考虑到滨海休闲旅游业的特殊性,该产业的开发需要的政府支持系统是一个由地市海洋局、文化局、旅游局构成的三局鼎立支持系统,建立经常性的议事机制。

   2.三军协同。滨海休闲旅游业的发展依赖于包括国家、企业和民众组成的投资主体,三者各有其优势,可以互补实现共赢,我们称之为三军协同。其中的民众投资主要表现在渔村家居体验旅游项目、渔船自钓自炊项目、民俗文化开发、景区小型服务、古镇街巷各类店铺等。

   3.三产并举。滨海休闲旅游业虽属第三产业,但与农业、工业的关联密切,必须走三产协同的路子,才能使滨海休闲旅游业获得良好的发展。

休闲渔业的概念篇10

关键词:农业生态旅游发展模式差异化

一、农业生态旅游的概念与产生

在后工业文明时期,人类生存的外部环境不断恶化,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觉醒,1983年首次提出了生态旅游的概念。作为一种绿色旅游项目,生态旅游能够对环境保护进行有效的管理,同时生态旅游的区域能以自身的特有生态环境吸引游客,因此“生态旅游”一经提出便在全球引起巨大反响,“生态旅游”的概念迅速普及到全球,世界各国根据各自的国情,开展生态旅游,形成各具特色的生态旅游产品。

现代都市人向往乡野风光和田园生活,农村旅游成为一种时尚,但是农村旅游生态化才是其竞争力后劲所在。于是在上世纪90年代一种具有旅游、休闲、示范、求知、教育功能的生态旅游产品――农业生态旅游应运而生,农业生态旅游以农业生产为依托,将农业与自然、人文景观以及现代旅游业有机高效的结合在一起,它以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为基础,是以田园旅游资源开发为重点的新型生态旅游业。在这种旅游方式下农业生产、应用、艺术加工和游客参与农事活动被有机的融为一体,产生和形成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文化生活,它既具有生态性、生产性、商品性、观赏娱乐性、参与性和教育性等多种功能,又能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特性,因此成为当今旅游业的一大特色和新的亮点,极富发展潜力。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随着我国经济高速持续的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绿色环保理念不断的深入人心,因此我国的农业生态旅游前景可观。

二、目前我国农业生态旅游的模式

现阶段,我国农业生态旅游根据其资源特点及所开展的旅游活动的内容可分为以下一些模式:

1.“农家乐”旅游模式

利用自然村落中农户自家的庭院、自家种的菜、自家饲养的家禽等开发的集餐饮、住宿等于一体的旅游模式,如武汉东湖周边的“农家乐”餐馆达数十家,满足城市居民回归农村自然的心理需求,受到游客及消费者的青睐,生意十分红火。

2.农村农园观光采摘与购物休闲模式

利用自然农村中的成熟果园、菜园、花圃、茶园等在有专人指导的情况下让游客进园自摘果子、拔菜、赏花、摘茶等,旅客尽情享受边摘边品,自采自购的农家田园乐趣;集观光采摘与购物休闲于一体,如武汉东西湖石榴红村,这也是国外农村旅游最普遍的一种模式。

3.农村农庄休闲度假模式。

而武汉黄陂农耕年华农庄,则将整个农庄细分为景观区、农业生产区、农产品消费区、旅游休闲娱乐服务区等部分,形成一个公园式的农业庄园。并在农庄内建立演示区和展示区,展现农业生产历史与一些特色农产品。这种模式增加了游客对当地农业生产历史的了解,让游客对当地的农业生产有一个直观的窗口,这是一种集观光、体验、度假、游憩、娱乐、烧烤、食宿、了解乡土风情于一体的综合型农村旅游休闲模式。

4.农村田园租赁模式

武汉郊区一些村镇拿出少量土地出租给市民种植粮食、花草、瓜、果、蔬菜等,市民利用节假日空闲时间到农园劳动作业,平时可由农田提供方代管。市民在体验农业生产过程,享受耕作乐趣的同时也可将自产的瓜果、蔬菜拿出来自己享用或分赠亲朋好友,多余的也可以经营。当然此种模式以休闲体验为主,而不是以生产经营为目标。

5.民俗村模式

农村具有特定的民俗风情其衣着、饮食、节庆、礼仪、婚恋、丧葬、喜好、禁忌、歌舞、雕塑、民居、祠堂、园林等都与城镇不同,这些都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对城镇居民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如黄陂的大余湾、锦里沟土家风情园、清凉寨等一些古村镇近年就成为非常热门的景区。

6.农村俱乐部模式

如在原来知青集中的农村建立“知青俱乐部”,开展“知青回‘家’游”,利用水库、湖泊、鱼塘、河段建立“垂钓俱乐部”并辅之于渔产品餐饮,游客垂钓品尝,自己动手,尽情享受渔文化的乐趣。类似的农业生态旅游模式在武汉周边有很多。

三、目前我国农业生态旅游发展的困局

应当说,以上这些模式在农业生态旅游发展的早期具有现实意义,既满足了部分来自城市的游客对寻找另一种生活形态的需求,让其品尝到纯朴的原生状态。也带领部分曾经的‘农村’游客在这里找到田园生活的印记,拾回过去的记忆片段,这样些生态旅游模式对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1.同质化、特色泛化、伪生态现象严重

但是,发展到现在,我国各地农业生态旅游模式其同质化现象严重,各地的农业生态旅游大体上无非都是有山有水有田原、村庄这些元素,生态性的旅游资源在本质上来说存在同质化的一面;同时各地在进行农业生态旅游开发的过程中,都希望自己是独一无二的,有特色的,走“发挥特色”之路的,而当我们放眼过去却发现这种特色在很多地区却已普遍存在,变成了“特色泛化”,反而显现不出特色之处;大家在农业生态旅游实践中,仍然沿袭传统大众旅游的方式来推动生态旅游,都只看中“生态”这个“牌子”,导致生态旅游市场与传统大众旅游市场无差异,甚至各个地方的农业生态旅游市场也有完全重合的现象,而由此带来的最显著后果就是市场雷同。

2.认识不到位,管理现念落后降低发展能力

政府旅游管理部门目前没有真正意识到农业生态旅游的特殊性质,没有有机整合农业生态旅游的管理体制,存在着管理机构不健全,部分农业生态旅游景区分属不同的行政区域、管理部门,这种条块分割、各自为阵的弊端严重影响了资源的有效整合、降低了农业生态旅游景区的发展活力和做大做强的发展能力。

3.经营者融资能力有限,产品层次低

农业生态旅游经营者资金不足,融资能力不够,资金来源单一,造成投资项目发展后劲不足;市场意识有,但营销热度不够、力量不足、手段匮乏,未充分利用当前农业生态旅游发展热度进行招商引资与融资。大多数乡村休闲旅游产品仍以简单的乡村休闲观光、“吃农家饭”等为主,对乡村休闲旅游的文化内涵挖掘不够,乡村休闲资源的旅游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4.规划、保护不当极大破坏生态

同时由于旅游规划开发不当、游客过度进入超过环境承载力造成的农业生态系统破坏,消费者进入以后产生的垃圾污染没有得到很好的回收和管理,也给当地的环境带来了极大的破坏。随着这种旅游形式的持续深化发展,农业生态旅游发展面临的困局愈来愈严重。

四、差异化发展的农业生态旅游模式

农业生态旅游这种休闲旅游的形式,满足了城市居民对寻找另一种生活形态的需求,人们在这里找到农村生活的印记,找回过去的记忆,品尝到纯朴的生存状态,对引领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但要实现农业生态旅游业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发展,必须走出一条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之路。一个地区、一个景区发展生态旅游不需要全盘抓、遍地花;而是要找准一个景区、一个点、一个品牌做大做强做精,做到极致,才能产生强有力的联动与效应。

综合国内农村旅游的现状和其它学者的研究成果,以下几类农业生态旅游模式具备特色化、差异化发展能力。

1.做有文化内涵的农业生态旅游模式

用本地原味的民俗、农村风情和无污染的绿色田园吸引游客,展现原汁原味的农村民俗、农村风情、田园风光以及以本地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民俗文化、民族文化、乡土文化;将上文中的农家乐、农村农庄休闲、民俗村模式的要素综合起来,所以此种模式的重点就是要保证民俗、农村风情的原汁原味与农村田园的绿色环保,只有这样才独具魅力,别的景区即使照搬也容易形成画虎不成反类犬。

2.突出打造水乡风韵型旅游模式

我们应突出发展水乡风韵型农业旅游,依托湖北丰富的各类湖泊资源、湿地等为载体,在做好无污化保护,确保无污染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武汉周边现有发达水系和一线湖景资源,培育“渔米文化”品牌,引导游客领略独特的渔家美景、湖水景观,进行垂钓活动、品赏湖鲜河鲜,满足游客旅游审美的需求,这样的水乡生态旅游模式能形成一湖一品的独特格局,很好的规避了资源的同质化。

3.着力建设有天然、野趣的生态农庄模式

对于那些区位条件好,地形多变,山峦起伏,溪流交错,森林茂密,景色秀丽,环境优良,气候舒适,面积较大的农村地段可开发为生态农庄,使之成为人们回归自然,休闲、度假、避暑、科考和森林浴的理想场所。同时也可以将户外野营结合其中,游客暂时性离开都市或人口密集的地方,利用帐篷、高架帐篷床、睡袋、汽车旅馆、小木屋等在郊外过夜、享受农村的野趣环境提供的保健功能,欣赏优美的自然风光。当然农村野营地的选择要求离村镇有一段距离,交通要比较方便,但又必须离开公路干线,具有良好的森林环境,气候好,空气洁净,环境比较幽静,有水源,避风。在靠近水源的地方选择地势较平坦或有一些小起伏的地方建设野营地。

4.重点发展有特色农产品的生态农业观光模式

以农庄或农场旅游为主,包括生产农庄,观光果园,茶园、花园,休闲渔场,农业教育园,农业科普示范园等,体现休闲、娱乐和增长见识为主题农业生态旅游模式。依托现代农业博览园、农场、绿色休闲农庄、农业产业园等为载体,不断扩大各农业作物种殖规模,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大棚时鲜蔬菜、时令水果、反季节蔬菜、药材和花卉、茶树等一系列极富观赏性和参与性的品牌项目,开发以亲近自然、走近自然为主题的农村旅游项目,增强观赏性与参与性,让游客感受浪漫、宁静、自然、亲切的田园气氛,得到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需求。

五、结语

发展农业生态旅游必须根据地域和科技优势及地区所拥有的有利条件,在策划理念上综合考虑,把差异作为最好的旅游资源加以开发,通过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可以产生独有的农业要素差异,发展为新型的特色主导产业。由于生态旅游区涉及生态系统脆弱敏感地区,因此要加强立法。在现有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的立法基础之上,迫切需要建立有关开发和生态旅游监管的法律法规,以切实保护本来就很脆弱的生态环境。

同时发展农业生态旅游,并不仅仅是凭几个农村旅游点那么简单,关键是要将整个农村都发展成旅游的形态。积极将当地人融入整个生态旅游圈,让农业生态旅游造福当地,成为当地主要的经济来源,形成与当地人互惠互利的良好格局;将农村建筑和农房按民族风味和地方特色来改造,如果整个村镇有山有水,再配上小集镇、小市场、林荫小道,把一个个村庄变成独具田园风光的小庄园,游客身处其间,就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感觉了。

要做到以上这些,不是一个旅游部门所能做到的,它是整个政府的行为,是许多部门,许多人群共同努力的结果。因此,做出农业生态旅游差异化也需要高度的统筹,坚持先规划后开发,不规划不开放;要走独具特色的精品之路,避免同质化竞争,避免资源的浪费与环境的破坏,成为历史的罪人。

参考文献

[1]旅游绿皮书――2001-2003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马聪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