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地质学的作用十篇地质学的作用十篇

地质学的作用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48:44

地质学的作用篇1

勘查地球化学,简称“化探”,是以地球化学理论为指导,系统测量天然物质(岩石、土壤、水系沉积物、地表水、地下水、植物和空气等)中一种或几种地球化学指标(元素和同位素的成分、含量及比值、ph值、eh值、温度和压力等)研究其分布分配和变化的规律,以发现与矿产有关的地球化学异常来找矿以及应用于农业、渔业、畜牧业、医疗卫生、环境科学等领域的一门科学。按照测量的天然物质的种类不同,可以将勘查地球化学分为岩石地球化学测量、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水文地球化学测量、生物地球化学测量和气体地球化学测量等六类。本文主要介绍勘查地球化学的特点,常用的传统勘查地球化学的原理和应用,分析现代勘查地球化学的发展。

1、勘查地球化学的特点

从总体上来看,勘查地球化学具有其鲜明的特点:①方法具微观性:化探依靠精密的分析测试手段探测矿体(矿床)微观标志。②找矿具直接性:化探是通过测量和分析地球化学异常来寻找矿体,而地球化学异常是由物质本身所发出的信息,这是一种直接方法;物探方法则是基于矿体与围岩的物理性质的差异来找矿,所以是一种间接方法。③可寻找矿种多:化探可以用来寻找有色金属、稀有金属、贵金属、黑色金属、非金属以及石油等矿产。④找矿深度大:化探可用于寻找深部的育矿体、隐伏矿体等。⑤经济快速是根本特点。⑥局限性:化探的水平受分析技术的精确度和灵敏度的限制以及自然条件的影响。简单来说,化探的最大特点就是可以直接查明成矿物质的局部浓集中心和区域分布模式,指示地下矿床可能赋存的位置。

2、传统勘查地球化学的原理和方法

传统的六类勘查地球化学的方法是分别对基岩(包括基岩中的裂隙和断层充填物)、土壤(主要是指残坡积物,但也包括塌积物、风成物、冰碛物等)、水系沉积物(岩石和矿体矿化及其原生晕、次生晕在表生带破坏后形成)、天然水(包括地下水和地表水)、气体(主要是土壤空气和大气)、和植物中元素的含量进行系统的测定,研究元素在上述天然物质中的分布、分配和变化的规律,来发现上述天然物质中与矿有关系的地球化学异常来实施找矿,或者解决一些地质问题以及其他问题。目前,以岩石地球化学测量、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和水系沉积物地球测量在找矿中的技术比较成熟,应用比较广泛。

岩石地球化学异常是一种原生地球化学异常,它是成矿元素及其伴生元素在气水热液中通过扩散作用、渗透作用或者是气相运移作用在迁移过程中遭遇地球化学障的阻碍破坏了迁移平衡条件,各元素便发生沉淀析出,由内而外依次形成矿体、蚀变带和原生晕。其中原生晕具有明显的分带特征,有浓度分带和组分分带,而组分分带又可分为垂直分带和水平分带亦或是横向分带、纵向分带和轴向分带。在实际工作中通过测量和计算组分表征参数,包括连续性、均匀性、清晰度、异常极值、平均异常强度、线金属量、面金属量元素比值等特征值来研究原生晕中指示元素组合、含量特征、晕的分带性,确定剥蚀程度,总结盲矿存在的标志,寻找盲矿,或者评价岩浆岩、蚀变岩、断层节理和地层的含矿性以及研究区域地质。

土壤地球化学异常是一种次生地球化学异常,它是原生矿体及其原生晕在物理风化、化学风化或者是生物风化的作用下反生破碎和分解,元素以五种方式发生迁移,即机械迁移、水成迁移、生物迁移、自然电场迁移或者气载迁移,在一定的条件下成矿元素及其伴生元素会在矿体的上方或附近的土壤中富集,形成含量明显增高的地段,即次生晕。与原生晕类似,土壤地球化学异常所形成的次生晕也具有组分分带性。类比于原生晕,在实际工作中研究次生晕的分带性,探索隐伏矿床位置和储量,并预测矿床类型;研究次生晕的指示元素的含量、组合和元素比值特征推断地表的剥蚀程度;评价被残坡积层覆盖的地层、断层和节理以及岩浆岩的含矿性,圈定盖层之下地质体的界线。

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异常也是一种次生地球化学异常,它是岩石和矿体(矿化)及其原生晕、次生晕在地表水或者地下水的冲刷和溶解作用下,使原来集中的元素发生分散机械迁移或者水成迁移,在水系沉积物的沿沟谷方向的狭长地带形成的与成矿有关的元素异常,习惯上简称为分散流。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就是针对分散流进行的地球化学异常应用工作,但是相对而言,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异常的应用范围较小,仅仅在水系发育、地形切割强烈的地区用于寻找成矿远景区并预测矿化规模,或者是研究区域性成矿规律以及解决一些地质问题效果比较好。

结束语

勘查地球化学是矿产勘查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诞生发展到现在乃至在将来都是任重而道远,承载了越来越多的人对其解决资源、环境、人口等问题的期望。笔者认为,其理论建设还需不断研究完善,在工作方法上需要采用多方法并用、多学科融合的发展道路,以期为人类的发展前行做出更大贡献。

主要参考文献:

[1]王崇云等.地球化学找矿基础[J].北京:地质出版社,1986

[2]蒋敬业等.应用地球化学[J].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6.3

[3]阮天健,朱有光.地球化学找矿[J].北京:地质出版社,1985.

[4]唐金荣,崔熙琳,施俊法.非传统化探方法研究的新进展[J].地质通报,2009.3

[5]龚敏.非常规化探方法在地质勘查中的应用浅析[J].科技资讯,2012(34)

地质学的作用篇2

一、变被动为主动,就是要用好政策,据理力争,开足课程

这是发挥中学地理教育在国民素质教育中作用的前提。当前,部分学校尤其是农村中学,由于受“升学教育”指挥棒的严重干扰,对地理教育极不重视,地理课常常被所谓的“主科”课程占用,或把地理课改为自学课,甚至取消地理课,最基本的课时都保证不了,严重违反了国家教委对中学课程安排的有关规定。因此,作为地理教育工作者,要据理力争,用好国家教委对中学课程安排的有关政策规定,开足课时。只有这样,发挥中学地理教育在我国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才有最基本的保证,否则就无从谈起如何发挥中学地理在国民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了。

二、变被动为主动,就是要不断优化地理课堂教学过程

既重视地理知识的传授,又重视地理智能的培养,即知识教育和智能教育二位一体,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引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这是发挥中学地理教育在国民素质教育中作用的立足点。

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地理教育的主要方式,科学的教学方法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关键。

1.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课堂教学要切实改变传统注入式教学法,采用开放的启发式的教学法,教学中要增加学生的活动时间,重视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充分利用初中地理新教材的特点,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嘴、动眼,要学生活动与教师辅导相结合,培养学生独立获取地理新知识的能力。

2.重视读图、填图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无论是初中地理新教材,还是高中地理教材,都有大量的地理图表,并配有地图册和填充图册。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读图表提出问题,分析图表解决问题,读图填图巩固知识,养成学生读图、用图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3.联系乡土实际,充实教学内容

在进行国情教育的同时,要注意联系实际、联系乡情,让学生产生新鲜感和亲切感,化远为近、化抽象为具体。要遵循“二分论”的教学原则,坚持正面教育为主,既要使学生对我国国情的优势和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有足够的认识,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又要明确指出不利因素和存在的问题,具体分析,并联系我国的基本国策和建设规划,明确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光明的前景,教育学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献身,增强学生的责任感、紧迫感,树立建设祖国和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

4.采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手段,提高地理课堂教学质量

多媒体直观教学,就是利用挂图、标本、模型、投影、幻灯、录像、电影乃至电脑等媒体,将传统教学媒体与现代化教学媒体优化组合而成的新型教学模式,以其图、形、声、色吸引学生,化远为近、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等优点,极大地活跃课堂教学活动,以利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设立地理专用教室和地理园。

5.注意成功教育和愉快教育手段的应用,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课堂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调整教学进度,考试题目难度要适中,教学语言要直观、幽默诙谐,让学生的学习始终处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学得会、听得进,使学生经常有成功感。

三、变被动为主动,就是地理工作者要自珍自重,明确自己肩负的重任

加强宣传,大胆实践,积极开拓,须知有作为才会有地位,才能引起人们对地理教育的重视,为地理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这是发挥中学地理教育在国民素质教育中作用的基础和催化剂。

地理教育工作者要面对现实,虽“身处逆境”,但切不可自暴自弃。要在大力加强地理课堂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加强对地理教育重要性的宣传,积极开展灵活多样的地理课外活动,如举办地理科普讲座,自然地理知识竞赛,进行天文和气象观测,并通过地理游戏、世界环境日、无烟日等宣传,地理小制作、小论文,地理野外考察、社会调查和环境监测以及为校园绿化、美化提合理化建议等活动。一方面让学生感知环境,接触社会,以达到课本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地理行为素质的目的;另一方面,努力做出成绩,创出地理课外活动的经验、特色和成果,赢得人们对地理教育的重视,让中学地理教学在学校也占有一席之地,争取对地理教学投入的增加,不断改善地理教学条件,优化地理教育氛围。

地质学的作用篇3

关键词:实践活动地理知识地理素质

新课程标准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地理学习方式,从生活入手,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亲身体验和感受,引导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构建“开放的地理课堂”,那么实践活动对提高学生地理素质具有什么作用呢?

一、在实践活动中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陶行知先生曾说:“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要从课堂和书本走出来,关注社会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地理知识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地理课堂应是生活化的课堂,读书是学习,实践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学生实践活动可以为课堂抽象、孤立的知识提供极为生动形象的例证和解释,充分体现地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例如《利用经纬网定位》教学:

(一)观看录像,提出问题。播放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区发生里氏8.0级地震,造成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录像。提出问题:指挥部如何在最短时间内让飞行员精确报告野外空投地点的方位?

(二)合作讨论,理解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发表见解,教师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启发思考:如何在教室找座位?与在电影院找座位等身边的事例类比。

(三)分析探究,解决问题。由教室和电影院扩大到整个地球,如何在地球表面确定一个点的位置,引出经纬网概念,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地球仪的转动,认真观察地球仪的经纬网信息。学生在动眼、动手、动脑的参与过程中释疑,理解和掌握经纬网定位的方法。

(四)知识拓展,学以致用。学生自由发表对经纬网定位的意义和作用的见解。经纬网定位在航海、航空、交通、军事和气象观测等许多领域,有着越来越广泛的用途。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开篇社会热点事件导入,过程自主探究,结尾学以致用,强调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再回到生活中解决问题,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在实践活动中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二、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现代教学论认为,我们获取知识是为了运用知识。新课程标准要求开展野外观测、考察和社会调查、参观走访等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亲身体验地理知识产生的过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调查研究、学以致用。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接触社会、认识社会,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活动。密切联系乡土地理,我设计了《尤溪县的名优特产》综合实践活动。

(一)活动主题。让学生认识家乡的名优特产;了解尤溪深厚的文化积淀;树立人地和谐观念。

(二)活动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调查、参观、采访等,了解家乡的有关知识。2.能力目标: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学会合作交往,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撰写社会实践调查报告。3.情感目标:通过调查研究,增强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三)活动准备。通过报纸、互联网等途径了解尤溪名优特产有哪些。自由分组确定调查内容和地点,设计活动调查表。准备活动中所需要的照相机、摄像机等设备。

(四)活动实施。1.采访“中国金柑之乡”。走进农家,品味形美色鲜、甜酸可口的金柑,与农户热情交谈,尤溪金柑是当地农民的摇钱树,促进当地经济的飞速发展。除金柑外,尤溪芦柑、坂面红酒、珍珠笋干、茶树菇、尤溪红茶叶、茶籽油等均为尤溪的名优特产,享有“金柑之乡”、“绿竹之乡”、“食用菌之乡”等美称。调查小组成员分组分范围实地考察,他们很兴奋和满足,尤溪真是一个物产丰富的好地方。2.走进“埔头工业园区”,建设新型工业县。纺织业作为工业经济的龙头企业,凭借多年“纺纱—织布—染整—服装”一条龙产业链,形成了颇具规模的革基布集群,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授予“中国革基布名城”称号。勤劳智慧的尤溪人同心同德促进经济的腾飞。3.游览尤溪的名胜古迹,打造朱子文化城。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洋中镇桂峰村;朱熹诞生地——南溪书院;“山清、水秀、石奇、林茂”——九阜山峡谷;蓬莱仙境——蓬莱山;文化休闲——紫阳公园,等等。学生用手中的相机拍下一幅幅美景,抒发爱乡之情。

(五)活动成果。1.各显其能,交流展示调查内容。2.学生互相评价,听取汇报并做好记录。3.写倡议书、建议书,为名优特产设计广告语,推向世界。4.撰写家乡名优特产综合实践报告递交学校。5.考虑编写“家乡名优特产”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我们应把社会、生活作为教育的最好课堂和实践目标,构建开放的地理课堂,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知识,在学习中感悟生活,陶冶情操,丰富社会知识,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在实践活动中促进地理知识技能的迁移与发展

陶行知先生倡导“教学做合一”的理论思想。“行为知之始,知为行之成”。现实生活是地理教学的资源和起点,是教学活动的源头和活水。在生活中学地理,在活动中学地理,充分关注社会和生活实际,在学习过程中注重让学生亲自体验和经历,在亲身感受中领悟知识的内涵,促进地理知识技能的迁移和发展。例如《热力环流》,设计地理实验。

地质学的作用篇4

一、一般数理统计分析方法的应用

统计是通过对主体研究对象的部分进行随机抽取,并针对抽取部分进行观察,获得部分所表达出的信息,再将所得数据在研究对象全体范围内进行推断,由此得到研究对象整体的特征,而矿物地质工作的研究对象呈现出明显的统计规律,例如其分布、产生条件等,但由于不同的地质事件和观测结果会受到观察条件的影响,而表现出不同的现象,所以其客观概率存在明显的差异,利用概率分析法可以对不同的地质事件发生的概率进行全面的预测,为矿产地质工作提供依据,例如在油气勘查过程中,可以利用贝叶斯公式()等数学概率方法对勘查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和风险因素进行科学的评估,由此有效降低勘探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避免不必要的人员财产伤害,为油气勘查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使油气地质学和经济学两种研究对象和研究性质存在较大差异的学科相协调,使地质评价与经济分析相结合,并将获得的评价结果用具体的数学量值进行表达[1]。单变量统计分析和多元统计分析方法都是现阶段矿产地质工作中较为常见的数学方法,单变量统计分析法针对两个随机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表达,例如信息量计算、单因素方差分析等,而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则针对多项随机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更加注重从不同的角度表述变量之间的关系,例如方差分析、回归分析、对应分析等,但值得注意的是单变量统计分析方法并不是随时可以推广到多元分析,例如因子分析、各种分类分析等,现阶段矿产地质工作中应用统计学方法创新出克里金数学方法就是针对矿石品位、矿床储量及误差估算进行的变异函数统计方法,矿产地质工作中对沉积岩的分类、沉积环境辨别,构造地形的变化趋势、勘探井中油气水层的划分等工作都应用此数学方法。

二、特殊数理统计分析方法的应用

在实际矿产地质工作中经常遇到矿产分布与正态分布假设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地质化探数据离散性强的情况,以一般统计学正态分布及最小二乘法并不能够科学的反应勘探地质真实环境的情况,这种敏感的错误被称为稳健性,所以针对数据点群中心为基础,以数据点群的离散程度为自变量进行稳健性统计分析,其表述更能真实地反映出客观矿产地质环境,目前最大似然评估、有序统计量的线性组合等已经应用于矿产地质工作中,此种方法可以有效的控制实际情况与统计分析之间的偏离,避免因统计数据结果与矿产地质实际分部之间存在较大差异而致使勘察规划彻底失败等重大问题的出现。除此之外,由于矿产地质工作针对定性和定量两方面进行分析,所以数学方法中的定向数据统计具有实际意义,例如矿产地质工作中会针对古水流方向、斜层理生物化石等存在于平面或圆上的方向性数据进行研究,针对断层面及其构成元素对断层形成所受应力及机制等三维定向数据进行分析等,由此可以发现定型数据的统计分析并没有明确的数值做基础,其更加强调研究对象在性质上的差异,当将重心转移到具体数值时就产生了定量统计方法[2]。

三、数学模型的应用分析

确定型模型即在不存在随机成分的情况下研究因果关系的数学模型,例如在矿产地质工作中泥岩中孔隙率和深度之间的关系就可以利用确定性模型中的指数方程进行表述,,利用积分方程

表述矿产地质工作中研究泥岩孔隙率变化函数在恢复底层厚度中的数值变化,假如在矿产地质工作中已经通过对矿样检测得出其含有的三氧化二铬(铬绿)和密度最大的金属锇的数据,有了解铬与砷的含量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那么就可以利用数学模型直接对他们之间的关系进行表达,或者在矿产地质工作中对勘查到的油气藏位置所含油气质量进行判断,就可以利用油藏含油饱和度与储层毛管压力、孔喉歪度、排驱压力等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数学模型表达,以此得出科学的论断,例如三肇和古龙凹陷勘探井19口,其中17口与预测结果完全相符,负荷率将近90%,由此可见此数学方法在矿产地质工作中应用效果明显[3]。

四、质过程的数学模拟

地质系统的形成要经过漫长的地质变化过程,所以通过数学模拟可以真实的反映并再现历史过程,为矿产地质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其不仅缓解了人工实验对实验材料和技术的依赖,而且使演化过程更加真实,例如在高温、高压的地质环境中岩石所发生的性能形状变化,不同边界层之间能量、耦合和转换机制等都可以利用计算机数学模拟进行再现,这是传统物理实验所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目前将计算机技术、数学统计方法及数学模拟和地质学理论相结合的统计分析方法以达到30种以上,例如蒙特卡洛法、趋势分析法等统计预测方法;逻辑斯特模型、油藏规律分布法等外推预测法;油田模型法、沉积速度法等类比预测方法;埃德曼法、盆地动态模型等成因预测法;特尔菲法、模糊集合综合评价法等综合预测法等。并在数学计算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技术直接为矿产地质工作绘制地质、地貌、土壤分布图及具体的柱状对比图及石油综合录井柱状图等,更加具有科学性,而且可以真实的反应地质环境,为决策分析提供科学的依据。特别是质人工智能专家系统的应用更是明显推进矿产地质工作发展,其应用神经网络模型,利用遗传算法、小波分析及其变换法、模拟退火算法等对地质工作中的相关数据进行归纳分析,由此使工作人员更加全面的掌握矿产地质工作中存在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指导实践,例如针对四川盆地某层天然气资源潜力进行预测的过程中利用数学模拟的方法判断出其开发潜力在15.2亿立方米至91.7亿立方米之间,为具体的勘探规划制定及勘探可行性判断提供了有效的依据[4]。

地质学的作用篇5

关键词:语文教学;素质教育;地位;作用

中图分类号:H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一支主力军,理应关注并落实素质教育,以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语文是最具基础性、综合性,是横向联系各学科能力最强的一门学科,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内涵,具有极为重要的学科价值。语文教学直接承担着对高职生进行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然而很多职业院校以能力为本位,逐渐使语文教学边缘化,因此探讨语文教学在高职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是非常必要的。

1高职素质教育的概念

素质教育理论认为,高等学校的教学要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发展智力和能力。智力和能力是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说知识基础只是提供了实现理想的可能性,那么智力和能力则使理想变为现实。

高职素质教育是高等职业院校以提高受教育者相关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着重于对学生进行六个方面的教育:培养创新能力;培养实践能力;培养创业精神;提高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掌握必需的文化知识;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高职素质教育就是在传授知识中,既要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力,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又要内化学生的心理品质,形成良好的学习、思维、创新能力和坚强的意志、良好的记忆、言语、情绪、情感、气质、性格等个性心理特征。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的是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学生应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要做到这一点,唯一有效的途径,就是坚定不移地实施高职素质教育。

2语文在高职院校教学现状

高职院校非文学类专业的大学语文教学基本内容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对学生进行中国语言文字的教学;二是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今文学知识与学会鉴赏,培养学生对大学语文的热爱和兴趣。随着我国对教育事业的深入研究,很多专家学者已经从不同的角度和方位对大学语文教学进行了深入研究。

在高校教育当中,大学语文学习主要集中在大学语文专业,而非大学语文专业更热衷于外语的学习和外语等级证书的考取。另外,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教育课程设置很不合理,基本上是沿袭传统的教学内容,以语言文学课程为主,很少更新;在教学方法上,以讲理论为主,基本上不太考虑应用性。

高职院校理工科专业较多,因此重理轻文现象严重,由于学校的性质,多数院校不重视文科教学,尤其是将语文学科置于可有可无的位置,对语文的多功能性认识不足。语文是学习各门功课的基础和工具,在人的学习和工作乃至一生中,发生着润物无声、不可或缺的作用。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加之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高职院校的学生毕竟上过高中或中专,语文基础尚可,无须耽搁有限的时间挤压专业课的学习,这种偏见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高职院校语文教学的质量不高。

3语文教学在高职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高职语文具有人文性,工具性,基础性三大基本属性,是高职教育中一门不可缺少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课程,是学生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和关键。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不断提高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以满足现代社会对他们的语文基本需求和将来所从事各自的专业需求。语文是以祖国的语言文字为载体、以优秀的文化遗产为精髓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主干课程。无论是哪一套大学语文教材,都精选了历代名家名篇,具有极强的文学性。它直接指向素质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从而为学生的专业技能素质提供必须的养分。而且,凝聚着一定社会背景的优秀思想文化的精华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受到道德品质的熏陶,视野因之而拓宽,志向因之而远大,知识因之而丰富,感情因之而细腻,思想因之而深邃,意志因之坚强,善恶因之而分明,人格因之而健全,就其人的综合素质而言,将获得巨大的飞跃,这也是学生未来能够从事创造性劳动的重要基础。同时,大学语文作为非中文专业学生公共必修的一门综合性文化基础课程,浓缩了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展示了作家们独特的思维方法和写作技巧。通过大学语文的学习,可以借鉴古今中外伟大人物的思维成果,汲取他们的思维智慧,作家在文学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丰富想象力,可以帮助学生突破学科性思维定势,激发创造潜能,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和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这就满足了高等院校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的教学理念。因此,语文教学在整个素质教育过程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它产生的作用是其他学科所无法替代的。

高职语文教育的目标是对学生培养创新能力,培养实践能力,培养创业精神,提高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掌握必需的文化知识。这与高职语文对高职生基本语文素质的教学理念是一致的,通过语文教学使学生掌握所相应的口语表达能力,如交谈、求职、接洽、陈述、概括、演讲、论辩等等;具有一定的文学修养,道德修养和人格品质;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丰富的想象能力;能阅读理解需要接触的各种深奥复杂的文字,包括专业书籍;并能运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述需要表述的各种深刻复杂的思想,包括专业的思想。而且高职语文教学具备满足素质教育的三大功能:

首先,高职语文教学具备智育功能。这一功能我们可以分解为知识积累功能、能力增加、智力提高功能。知识积累是指相应的人文知识在量上的增加:能力增加是指学生听说读写、交际等能力的提高;智力提高是指在心理层面上提高学生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高职语文教学具备德育功能。这一功能包括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养成。其中情感培养中包括爱国情、友善心、正义感等因素;

态度培养包括积极、科学、合作等因素;价值观的培养包括真善美判断标准等因素。

最后,高职语文教学具备美育功能。语文课程本身蕴含着丰富的美育因素,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

高职语文以完善学生的语言文字理解和表达能力为目标,其中包括阅读、写作、口头表达等方面的能力,这是任何学科的学生都必须掌握的能力。高职语文对于形式逻辑、文学欣赏的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这种能力几乎全部覆盖高职素质教育中所要求培养的基本能力。因此基于语文教学特殊功能和素质教育的实际需要,我们将高职院校语文课定位为知识课、文学课、人文精神的传播课,定位为基础课,必修课,在高职素质教育中有着其它专业技能教学无法匹及的优势,也就有着其不容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结论

高职大学语文课程在高职素质教育体系中占据轴心位置,其承担着解决当代大学生精神危机、文化危机,维系人的可持续发展的艰巨任务。随着社会的发展,职业院校目前流行的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思想已经表现出局限性,因为它把人仅仅当作工具,单纯的职业技能训练已满足不了当代社会对全面人才的要求,因此任何忽视或排斥语文教学的行为都是不明智的行为。通过高职语文教育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出发点,全面落实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各项目标,实现学生各方面的均衡发展,造就时代所需人才。

参考文献

【1】俞仲文.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高

等工程教育研究,2002

【2】陈苏彬.谈《大学语文》教学在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3

【3】张建.人性提升: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社科版),2003

地质学的作用篇6

一、历史学科具有高于其他学科所无法取代的爱国主义教育的社会功能

社会教育是人生教育的最大课堂。怎样利用历史知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呢?历史知识并不是关于未来的知识,而是关于过去知识的追忆,不是对今天世界的描述,而是对昨天世界的记录。这就要求我们对历史知识作深人的分析和研究,用这些生动的历史教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自秦汉以来,中国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各民族为促进祖国统一和发展作出了贡献。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构成中国古代政治长时期的特点,中国古代社会经济成就辉煌,有着光辉灿烂的文化,科技就硕果累累,走在世界前列,中国科技文化,特别是中国的四大发明,造纸术、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应用和传播,不仅促进了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对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也起了重要作用。这些历史教材足以引起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是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因此历史学科是当前进行素质教育中任何其它学科所无法取代的爱国主义教育的社会功能。

二、历史学科具有培养创新人才德育功能

历史教学的一大任务就是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即对学生进行社会发展规律、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教育和国际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社会主义事业,热爱中国共产党的真挚感情,学习历史上优秀人物的高贵品质,树立为社会主义建设而献身的精神,并逐步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要达到这一教学目标,要求历史教师要充分利用历史教科书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例如:春秋时期孔子提出认真学习的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孔子从春秋的“惩恶而劝善”;司马迁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述往事,思来者”到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以史为鉴,历史为现实服务的目的一以贯之。在素质教育中,充分体现了历史学科的作用,无不修正着人们的品行,陶冶着人们的情操,教人们做一个真正的人。

在严谨治学探索科学方面,历史学科又给我们树立了光辉典范。李时珍千辛万苦写《本草纲目》;詹天佑设计京张铁路,为中华民族赢得了荣誉;侯德榜发明联合制碱法,使中国的制碱化学工业跃上世界舞台。钱学森对火箭技术的发展有杰出的贡献,面对美国的高薪聘用,他说:“我是中国人,我可以放弃这里的一切,但不能放弃祖国。”“两弹元勋”邓稼先,为打破美苏两国的核垄断地位,使中国立于世界之林,勇于攀登科学高峰。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有无数正反两方面的教员,它是历史教师进行素质教育的最佳教材。因此,历史学科具有修养一个人的思想品行的德育功能。

三、历史学科具有培养其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智育功能

所谓“前事不忘,后世之师”、“以史为鉴,知行替”,中国人向来非常重视历史的警世作用。例如:在近代中国,从洪秀全到康有为再到孙中山等多少仁人志上为了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曾经设计出各种方案,探索了各种道路,经过失败、斗争、再失败、再斗争,最后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武器,确立了社会主义方向,经过二十八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义革命的胜利,并使之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通过这样的教学,既加深了学生对“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真挚感情,从而培养学生献身杜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自觉性。同时,借史论人,也有历史发展规律,谁违背历史规律,就必然会走弯路。例如:十九世纪中叶,清王朝违背历史的规律,闭关锁国,导致列强入侵;十九世纪后半期,日本、俄国先后进行改革,并取得成功。一跃成为世界强国。通过历史上的改革和清末闭关政策所带来的后果的对比。以及改革开放成果的讲述,帮助学生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和正确性。因此,历史学科具有能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达到历史与现实统一的优势,并使学习历史的目的为现实服务的作用。

四、历史学科具有培养各学科的学习兴趣,加强知识纵横联系的特殊功能

历史学是一门博大精深包容万象的科学,举凡政治、经济、文学、艺术、军事、社会生活等等,无不包容其中。历史学科是其它各学科的载体,可以涉及到素质教育的各个方面。历史教科书中讲到了文学的起源--象形文字、甲骨文;数的起源,从印度数字--阿拉伯数字,可以加深学生对低年级的课程语文、数学的理解。历史教科书中讲到《九章算术》、祖冲之的圆周率、毕达哥拉斯定理。可以加深学生对高年级数学课程的理解,还讲了许多文学知识、物理知识、化学知识、生物知识……。例如,文学发展史、天文探索史,艺术发展史,哲学发展史、中医发展史,等等。此外。历史教科书还专门按章节、段落讲述了一些专业史,例如,书法、绘画、雕塑、体育等,既满足了学生个人学习的爱好,又可以为学生将来从事专业学习研究打下良好基础,加深发努力学习的兴趣。

地质学的作用篇7

一、小学数学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大纲(试用)指出:“要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学用的教育,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这就是说,小学数学,不只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还要体现社会主义教育性质,体现素质教育的目的。

小学数学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功能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是指正确、合理思考的能力。即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的能力,采用科学的逻辑方法,准确而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维过程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不仅是学好数学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是学好其他学科,处理日常生活问题所必须的能力。数学是用数量关系(包括空间形式)反映客观世界的一门学科,逻辑性很强、很严密,因此,在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方面小学数学具有优越的条件和负有一定的责任。

2.开发非智力因素。人们形形色色、纷繁复杂的心理活动,可以一分为二,即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由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与注意力五种基本因素组成;非智力因素包括的心理因素很多,从小学生搞好学习的角度说,它主要是由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五种基本因素组成。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素质发展起主导的作用。从心理活动的稳定性来看,研究与事实表明,人的智力因素是比较稳定的,不会有多大的波动。而非智力因素则不然,它很不稳定,波动性非常大。正因为如此,在小学素质教育中,开发和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显得尤为重要。而数学是一门集知识性、审美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知识性主要体现在解决实际问题上,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审美性,如数学语言与解题方法的简洁美,几何图形的数字排列的对称美,数学结构与分式的统一美等等,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逻辑性则要求对学生进行严格的技能技巧训练,如仔细审题、认真计算、书写整洁、格式规范、自觉检验、按时完成、正视错误、主动改正、不怕挫折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学习精神和处理问题的韧劲。

3.启蒙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在漫长的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人类积累了一整套数学的科学思维规律和处理问题的方法。这些规律和方法无不充满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结合数学教学,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例子很多。如通过学生实际操作、实例引进数学知识或实际应用,对学生进行实践第一的观点教育;通过多与少、加与减、已知与未知、精确与近似、直与曲……对学生进行矛盾对立统一的观点教育;通过概念与概念之间、性质与性质之间,概念、性质与法则之间,和数与式、数与形,数、形、式与应用题之间存在着的内在联系,对学生进行对立统一、相互联系和发展观点的教育;通过四则运算、解答应用题和几何形体计算公式推导过程,对学生进行矛盾转化观点的教育。

4.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教育。我国是数学的故乡之一,中华民族有光辉灿烂的数学史。小学数学课本中收入了许多生动的素材,教师结合有关教学内容,介绍我国数学家的杰出成就,介绍现代中国人对数学发展的巨大贡献,介绍我国数学家尤其是解放以来许多数学家为祖国建设事业奋斗的事迹,从而激发学生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热情,培养学生立志献身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精神。

5.培养科学文化素质。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和教材,使学生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计算能力;获得有关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和比例基础知识,常见的一些数量关系和解答应用题的方法,用字母表示数、简易方程、量与计量,简单几何图形、珠算、统计的一些初步知识;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围绕素质教育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实施素质教育关键在课堂。数学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只有紧紧地围绕素质教育的目标和要求,增强素质教育的意识性、使命感和责任感,改进陈旧的课堂教学方法、方式,才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效率。转贴于

长期以来,受传统的教学观念的影响,重视应试教育,忽视素质教育,课堂教育过分地夸大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上该学生操作的老师代替了,该学生思考的老师讲解了,老师包揽了学生的学习活动,严重扭曲了教学行为,抑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束缚学生才能的发展。教学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两主”不可偏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课堂教学应从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上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观察、操作、表述,指点学习方法,控制与调整学生学习活动。具体地讲:

1.培养兴趣。兴趣是学生学好数学的首要条件,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老师的首要任务。数学教学不单纯是一个认识过程,还是一种情感过程。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卢姆曾指出:情感并不一定伴随认识效果自然而然地产生和发展,它需要教育者专门地评价和培养。这就是说,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老师来培养。数学课堂教育,培养学生兴趣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要创设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创设求知情境,激发学生爱学数学的内动力。其次,讲究课堂授课艺术。教师通过授课的艺术性、形象性、鲜明性、趣味性,揭示数学教材的本身魅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第三,面向全体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帮助后进生克服心理障碍,使他们有信心学得好,提高克服困难的勇气。第四,加强师生情感交流。教师以敏锐的洞察力,了解学生的情绪表现,迅速及时地用手势、眼神、语言等手段交流情感,注意捕捉后进生回答中的合理因素,发展他们思维的“闪光点”,有计划地设置一些后进生能够回答的问题,维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

2.教会方法。进行素质教育,让学生在数学知识形成过程中掌握其规律、方法,逐步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融汇贯通的能力,引导学生由“学会”向“会学”发展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实现这样的目标,教师必须结合数学教学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如阅读学习的方法、操作学习的方法、迁移类推的学习方法、发现学习的方法、尝试学习的方法。还要让学生学会分析、综合、对应、转化、假设、比较、还原、逆向等解题时的方法。让学生掌握了这些学法,学生借助这些学法便能更好地消化、吸收、应用数学知识,从而能达到发展、提高素质的目的。

3.加强引导。实施素质教育,要使教与学的关系得到和谐、统一的发展,把教学的重心从“教”向“学”转

地质学的作用篇8

【关键词】教育教学现代教育技术土地经济学

《土地经济学》作为东北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及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属于专业核心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及科学技术快速发展阶段,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已难以较好地展示土地经济理论知识与实践环节,势必影响学生的专业学习效果。然而,高等学校现代教育的特点是:教育内容多元化和开放性,学习过程个性化、自主化、合作化,教学手段网络化,教学资源全球化,管理自动化、信息化和环境虚拟化。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主要表现在资源多样性、资源共享性、资源开放性、内容生动性、学习过程的互动性、运行独立性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实施《土地经济学》教学活动,针对课程中的难点及重点问题,分门别类地进行教学内容组织并转化为可视化的教学课件,能够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主性及创新性和创造力,从而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现代化、高层次的创新型土地经济人才。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土地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如何针对该学科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设计与课件制作。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内涵及特点

所谓现代教育技术,就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指计算机技术、数字音像技术、电子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卫星广播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虚拟现实仿真技术等),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的优化。

与传统教育理论、方法和手段相比较,现代教育技术主要具有如下特点:现代教育技术克服了传统教学知识结构线性的缺陷,具有信息呈现多形式、非线性网络结构的特点,符合现代教育认知规律;现代教育技术既是一个可以进行个别化自主学习的教学环境与系统,同时又是能够形成相互协作的教学环境与系统;现代教育技术可以集声、文、图、像于一体,使知识信息来源丰富,且容量大,内容充实,形象生动而更具吸引力;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系统主要是指多媒体教学系统,强调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媒体群的作用,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教师、教材、学生三点一线的格局。

二、《土地经济学》的课程性质分析

《土地经济学》是东北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及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土地经济学》是研究和分析土地经济问题的科学,它既是土地科学学科体系的一个分支学科,又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既是一门应用经济学、生产要素经济学,又在土地科学中居于重要地位。该课程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吸收和借鉴西方土地经济研究成果,结合中国土地制度改革和土地利用的实践,全面阐述了土地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为学生从事土地利用、土地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和科学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土地经济基本原理分析与解决中国土地经济问题的能力。

《土地经济学》课程的重点:土地利用经济,包括土地集约利用、土地分区利用、土地规模利用和土地可持续利用;土地财产制度,包括中国现行土地使用制及其改革、中国现行土地管理体制及其改革与完善;地租地价理论。《土地经济学》课程的难点: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与优化配置;中国现行土地产权制度、利用制度存在的问题与改革;中国现行土地财产制度存在问题的量化。

《土地经济学》课程具有知识容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并完善,这就要求我们的土地制度和土地法律法规必须与国际接轨,特别是有关土地收益的产权问题、土地流转的市场问题等都应当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予以不断更新。然而,因教材出版需要一定的时间,即使是市场上的最新教材,其内容也与现实存在一定的差异;此外,传统的教学方法单一,注重教师讲授、学生听讲与记录,“填鸭式”现象显著,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就需要变革现有的教育教学方法,采用现代教育技术与手段,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

三、现代教育技术对提高《土地经济学》教学质量的作用分析

在传统教学中,“粉笔+黑板+书本”的教学方法,只能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利用教科书、参考书、挂图、幻灯等单一的教学方式,也很难培养出开拓型、知识型、交叉型的土地经济人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以其鲜明、真实的形象和优美、动人的画面,加上声、光、色的艺术效果,可以营造良好的工程环境和身临其境的氛围,生动地展示土地经济学科中的重要理论知识及实际问题。针对《土地经济学》的课程性质及其重点、难点问题,现代教育技术可发挥如下作用。

地质学的作用篇9

【论文摘要】简述现代大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分析高校图书馆的现状,及其在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及作用。

“河北省高职高专院校信息素质教育现状与发展研究”课题阶段性成果,课题批准号为201002。

一、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概括

1、信息素质的定义。

信息素质一词,最早是在1974年,由美国信息工业协会的会长paulzurkowski首次提出的。当时他对信息素质下的定义是: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发展到今天,对它最广泛性的解释为作为具有信息素质的人,必须具有一种能够充分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并有能力有效的发现,检索,评价和利用所需要的信息,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的能力。信息素质是现在人才的必备条件之一。

1989年,美国图书馆协会(ala)发表的信息素质研究报告指出,具备信息素质的人,是能够敏锐地察觉信息需求,并能够进行相应的信息检索、评估以及有效利用所需信息的人。

素质教育的内容。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百度百科)

2、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受到西方思想侵蚀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很多高校的大学生教育逐步趋于应试化和模式化,不能在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期给予正确的指引,造成很多大学生的自主思想退化严重,这在高校素质教育中是一个盲点,而在信息素质教育方面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现在有些学生已经认识到创新是大学生应具备的最重要的能力,并且愿意参与大学创新活动,具有创新动机。然而在现实中,学生对知识缺少强烈的探索欲望,在学习中缺乏批判性思考,在勇于批判、大胆怀疑等创新思维上惰性还比较强,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而不擅长积极主动地学习,对时代信息的探求缺乏主动性,更不用说利用信息的能力等诸方面。

二、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浪潮中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以往传统图书馆主要收藏以纸张为载体的信息,它的服务必然围绕着纸张文献和图书馆馆舍而展开。中国图书馆由于受封建时期皇家图书馆、古代藏书的影响,馆舍及文献是为少数人服务的。图书馆的藏书是以保存为主,形成了“重藏轻用”、“重馆轻用”的办馆思想,往往把读者放在次要位置。图书馆设施的建设也是以更好地保证藏书、管理藏书为重点,可以说传统的图书馆在服务模式、服务观念、服务结构、服务组织、服务重点等方面形成了特有的规律和特点。具有封闭型建设模式的传统图书馆是公益性服务机构,具有被动型服务方式,服务特点局限在单纯型、浅层次文献性服务。另外图书馆工作人对文献的加工,主要是对整体文献的加工和处理,也可称为“粗加工”,就图书馆整体动作而言,以劳动密集型为主。

在当今信息社会,信息化建设是不变的主题。现代高校图书馆的建设也逐步与信息发展接轨,使传统图书馆的工作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图书馆信息化的内涵也丰富起来。图书馆信息化,就是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按照信息社会的要求,组织、开发和管理图书馆各项信息资源,为用户提供优质信息服务。其本质就是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处理、传输、应用知识和信息资源,使图书馆的服务功能更强和收益更多的一个动态过程。具体来说,图书馆信息化就是信息存储数字化、传输手段网络化、管理控制智能化和人员素质信息化。

受到原有的传统图书馆模式影响,现在绝大多数的高校图书馆不能准确的找准自己的定位,仅仅局限于传统模式下的图书借阅,在现在全民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不能发挥出图书馆高效阅读,快速检索,师生互动等必备的信息要求。学生只会在急需某一种书籍资料时才会去图书馆,而图书馆管理人员感觉只做到传统图书馆的取借书籍即可满足学生的要求,从而不能积极参与到图书馆信息建设中来,这种传统的借阅模式在双方思想中固化,从而形成了一个循环怪圈。

三、浅谈如何巩固和提高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1、首先要从图书馆管理上入手,增强图书管理者的信息化管理意识。

现在很多高校图书馆在信息化建设中投入力度很大:先进的智能化仪器设备,完备的图书文献和学习资料及学校充足的资金投入等都对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其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仍然是图书管理者的信息化意识。现代高校的信息化建设特别是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对高校图书管理员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现代计算机技术、缩微技术、复印技术、录像照相技术、视听设备和视听资料的使用及保护技术等,都将在图书馆得到广泛应用,这就要求学校图书管理员必须能够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对图书资料进行管理和应用,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数据库、文献信息等,经过一系列的加工,使本校图书资源更丰富更全面,更好地满足师生的学习需求,为学校师生提供更好的服务。

2、建立图书馆与师生间的互动机制,提高图书馆在师生学习生活中的重视度。

作为师生学习和交流的重要场所,高校图书馆可以建立一些例如研讨室、图书馆论坛等便于广大师生交流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可以对当前学校组织的某个课题展开积极的讨论,也可以针对当前的科技信息、社会信息进行广泛交流。

总之,希望师生们在这里能共同探讨学习,有效达成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及师生与图书馆之间的交流互动。搭建良好的信息互动平台,除了探讨学习还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时吸纳一些意见和建议,令图书管理者在管理上做到有的放矢,这样高校图书馆才能在信息化建设中巩固和提高其地位。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baike.baidu.com)

2《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与创新型人才培养》作者:侯占奎罗玉英张立秋

地质学的作用篇10

【关键词】普通地质学精品课程课程建设教学改革

CourseconstructionandpracticeaboutphysicalGeologyofResourceexplorationengineering

abstract:thecourseisthemostbasicunitofteachingprogram,themostbasicfactorstodetermineteachingquality.andthemostbasiccontentofteachingconstructioninCollegesanduniversities.physicalgeologyisthefirstprofessionalfoundationcourseforresourceexplorationengineeringstudens,accordingtothecharacteristicsofthecourse,wehavedoneaseriesofresearchoncoursestructure,teachingmethodandmeans,experimentandpracticeteachingforthegoaltoenhancethestudents'practicalability.

Keywords:physicalgeologyexcellentcourseCourseconstructioneducationalreform

课程作为教学计划的最基本单元,同时也是学校办学的最宝贵的财富之一,是决定教学质量的最基本因素。因此,课程建设也是高校最基础的教学建设。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与师资队伍、教学文件、教材方面的建设以及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息息相关。《基础地质学》是我校经过多年建设被评为部级精品的一门课程。课程教学分三个层次,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基础地质学》也叫《普通地质学》为课程教学第一层次,是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第一门入门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构建地质学的框架,掌握现代地质学的一些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地质思维能力和时空观,激发学生学习地质的兴趣,为进一步学习后续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课程教学第二层次为资源勘查工程相邻专业的《基础地质学》;其他专业的《地球科学概论》是《基础地质学》课程教学的第三层次。本文重点介绍我校近年来对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进行的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取得的一些经验和成果。

一、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

教学内容的建设是课程建设的核心,教学改革本质是课程内容的改革,地质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具有庞大的学科体系,涉及内容广、学科多,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其新知识、新内容不断增多,如何使一年级新生既能了解地质学的全貌又不会内容过于繁杂,既能将学生领进地质大门又能让学生对地质产生兴趣,教学内容既能反映现代地质学的主要研究和发展方向,又便于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教学内容的取舍即怎样构建课程内容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我校在构建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普通地质学》课程内容体系时始终坚持以地质作用为主线把各个章节整合在一起的,在此基础上,把本课程内容划分为四大模块:地球基本知识、内动力地质作用、外动力地质作用和地球的演化及地质环境模块。

(一)地球基本知识模块

主要为介绍地质作用进行铺垫,包括地球概况和地球物质组成两章,其中地球概况首先从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的几何特征开始,再介绍地球的物理性质、地球的圈层构造,最后介绍地质年代和地质作用;地球的物质组成包括地球的化学组成、矿物和岩石,常见矿物岩石的认识是重点。

(二)内动力地质作用模块

为本课程的重点模块,包括构造运动及地质构造、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和地震作用4章,其中构造运动及地质构造为本模块的重点,要求学生掌握构造运动的基本特征、地层接触关系和地质构造的基本类型及特征;其次为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岩浆岩和变质岩的形成,地震作用一般了解。

(三)外动力地质作用模块

为本课程的重点模块,包括风化作用、地面流水地质作用、地下水地质作用、海洋地质作用、湖沼地质作用、冰川地质作用和风地质作用7章,其中以风化作用为开始,任何岩石暴露在地表或近地表都要遭受风化作用,再从学生稍微熟悉的地面流水、地下水、海洋、湖沼的地质作用讲起,最后介绍冰川、风的地质作用,重点讲授各地质作用怎样进行剥蚀(方式和产物)、怎样进行搬运(方式、磨圆度和分选性)和怎样进行沉积(原因、位置和产物),让学生通过剥蚀—搬运—沉积这一主线条将各种外动力地质作用连接起来。

(四)地球演化及环境地质模块

包括板块构造、地球的演化和地球资源及地质环境3章。这一模块学习让学生从宏观上了解全球岩石圈板块的运动,建立正确的地球观及进一步了解矿产资源的紧缺及地质灾害的危害。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的运用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至关重要,《普通地质学》教学过程中涉及了大量野外地质现象的观察和认识,形象教学对没有实践过程的大学新生显得尤为重要。多媒体是一项图文并茂,文、图、声、像等相结合的现代信息传递技术,多媒体技术引入教学领域,是当今教育的一种新思维、新方式。这一新的教育技术的运用更新了以往的教学手段、方法和模式,能使教学活动在生动、形象、直观的轻松氛围下进行,多媒体教学对教师可提高效率,对学生可促进学习,提高教学质量,双方都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校在精品课程的建设别注重多媒体课件的开发研究,使用Flash自主开发了《普通地质学》多媒体课件,课件主要内容包括片头、主界面两部分,主界面又包括普通地质学的知识点、动画模拟、视频教学、模拟试题、课件简介、典型地质现象、教学大纲等模块。课件采用超文本和超媒体技术,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顺序和任意的浏览。本课件先后获第四届广西区高等教育软件大赛一等奖和第九届全国多媒体教学软件大赛二等奖,另还制作并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了《普通地质学》实习Cai课件。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能够增加课堂信息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便于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三、实验教学改革探讨

随着地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新世纪的高等地质教学更应注重未来地质类专门技术人才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实验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在高等地质院校教学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担负着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重要任务。根据课程的特点我校设计了11个实验项目,共22个学时,分别是矿物的形态和物理性质、常见矿物的认识、造岩矿物的认识、常见岩浆岩的肉眼鉴定、常见沉积岩的肉眼鉴定、常见变质岩的肉眼鉴定、常见古生物化石认识、外动力地质现象图片观察、地质罗盘仪的使用、参观地质博物馆和校园内屏风山野外现场教学,其中常见矿物岩石的肉眼鉴定为实验重点,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功,通过期末每人10块矿物岩石标本的考试督促学生掌握(权重为平时成绩50%);设计外动力地质现象图片观察实验能使学生通过图片中地质现象的观察分析,加深对外力地质作用的理解和感性认识,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地质思维能力;设计屏风山野外现场教学实验能使学生通过对屏风山的岩溶地质现象及其他地质现象(如石灰岩、沉积构造、风化作用、节理、方解石脉等)的观察,探讨分析桂林岩溶地貌和溶洞沉积物形成条件及屏风山各种地质现象的成因,让学生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创新型实验能力。相应由地质出版社出版了彩版《基础地质学》实验教程供学生实验使用。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地学中抽象、复杂的地质理论知识,进一步巩固基础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下一步的野外实习打下基础。

四、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有一条关于实践的谚语说得好,“听到的会忘掉,看到的能记住,做过的才真正明白”。众所周知,实践性环节训练于工科学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地质学研究的对象具有空间广泛性和时间漫长性等特点,任何实验室都无法恢复地质作用的全过程,因此相对其他学科而言,地质学更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只有通过不断地实践过程才能真正掌握好。在目前国内不少院校实习经费严重不足,野外地质实习时间普遍缩短的情形下,我校将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普通地质学》地质认识实习两周增加为三周,由原来的桂林实习基地实习增加了广西北海实习基地实习,其中桂林实习基地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区内三大岩类出露齐全,褶皱断裂发育,具有铁、铅锌和钨矿产出,尤其是拥有闻名于世的喀斯特地貌景观,中国唯一的岩溶博物馆,国际泥盆系/石炭系界线辅助层型剖面,地质现象丰富典型,是国内较为理想的地质认识实习基地;北海实习基地位于广西北海涠洲岛,是中国最大最年轻的火山岛,为部级火山地质公园,有各种奇特的海蚀、海积地貌及火山熔岩,是学生海洋地质作用和火山地质作用的理想实习基地。为保证实践教学的效果,我们相应的改革传统的考核方式,变以往单一编写实习报告为编写实习报告和现场考核相结合。在地质认识实习最后一天,选择未实习过的兴安胡家垌作为考试路线,考核内容涵盖地质认识实习的各个环节,如地层剖面和岩性观察、构造分析、地质现象描述、剖面图素描和地质罗盘使用等,并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相应出版了彩版《基础地质学》实习教程和《普通地质学》实习Cai课件供学生实习使用。通过地质认识实习,使每个初踏入地质殿堂的新生,能从地质实践活动中认识典型的地质现象,理解地质学基本理论和知识,掌握地质工作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地质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改革的实施效果

正是由于我校从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一年级第一门专业基础课《普通地质学》入手,进行课程建设与改革,从一年级开始,就着眼于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通过《普通地质学》的学习,一方面为他们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另一方面也逐步培养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地质问题的能力,使本专业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整体性提高。显著标志是在2010年第一届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中,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在校学生获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优胜奖1项,团体总分高居全国第二名,荣获团体二等奖;2012年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中,本专业在校学生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荣获团体二等奖。另《基础地质教育阶段“兴趣驱动—实践贯通—强化能力”的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2009年奖广西壮族自治区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参考文献】

[1]胡云沪,钱建平.普通地质学第二课堂的建设[J].桂林工学院学报(高教研究专辑),1999:99-101.

[2]胡云沪,钱建平,陈三明.《普通地质学》课程多媒体课件开发研究[J].桂林工学院学报(高教研究专辑),2008:99-101.

[3]钱建平,胡云沪,庞保成,等.加强《普通地质学》实习基地建设,切实提高实习教学质量[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5,25(2):349-351.

[4]钱建平,胡云沪,庞保成,等.《基础地质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5,25(1):123-127.

[5]钱建平,胡云沪,陈三明,等.创建基础地质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地质教育,2009(1):8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