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构音训练的方法十篇构音训练的方法十篇

构音训练的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49:54

构音训练的方法篇1

关键词:视唱练耳音程听觉训练

视唱练耳是音乐学习中最基础的课程之一,也是报考音乐学院、师范院校音乐系(学院)或高职院校音乐专业的必考课程。“音乐基础课中听觉训练的重要意义,为国内外各种教学体系所认同。以听觉训练为主线,贯穿于视唱练耳教学的三个环节,即视唱、听觉分析和听写,这已经成为共识。”①音程是构成乐曲的最小单位,音程的听觉训练是视唱练耳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音程的听觉训练包括旋律音程与和声音程两个部分,其中旋律音程的听觉训练是听唱旋律的基础,和声音程的训练则是听唱和弦的基础。因此,音程的听觉训练在视唱练耳教学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笔者在多年的中职音乐专业视唱练耳教学中,通过不断学习及探索,针对入学时音乐素质较为薄弱的音乐专业学生,摸索出了一些有关音程听觉训练的方法。

一、由小到大、由近及远依次进行音程训练

音程的听觉训练最好从二度开始,依次到三、四、五、六、七、八度等。这是因为二度是最小的音程,结构最简单,较容易掌握。同时,旋律音程的模唱与听辨应该先于和声音程的模唱与听辨进行。具体的做法为:

1.唱、背熟悉的音调,来帮助学生记忆各类旋律音程的音调特点与音响色彩。下面以大、小三度为例进行介绍。②

大、小三度均包含三个音级。大三度含有2个全音,小三度含有1个全音、1个半音。五线谱上两音相距一线或一间(谱例1)。

旋律音程的大小三度,其音调特点在于它既不同于二度的级进,又不同于四度以上的大跳进,而形成独特的小跳效果。音程的听觉训练特别是旋律音程,就必须先通过唱、背一定数量包含所训练音程的熟悉音调(或乐曲片段),从感性上帮助学生记忆并确立该旋律音程的音调特性,逐步建立固定的内心听觉,最终形成唱准这些旋律音程的技能。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背唱一些熟悉的音调,以达到我们的训练目的(谱例2、谱例3③)。

2.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旋律音程的构唱训练

(1)构唱指定音程

音程是两音之间的音高距离,要唱准各类旋律音程,关键在于正确掌握各类音程两音之间的音高趋势。如唱上行大三度时,要求根音稳定,冠音有倾向高的趋势;唱下行大三度时,要求冠音相对稳定,根音则有倾向低的趋势。唱上行小三度时,要求根音稳定,冠音有倾向低的趋势;唱下行小三度时,要求冠音相对稳定,根音则有倾向高的趋势(谱例4)。

以上的练习一般可以采用指定根音由下向上构唱指定音程;或指定冠音由上往下构唱指定音程(谱例5),以达到训练目的。

(2)“搭桥”模进构唱旋律音程

调内级进音比较容易被各类程度的学生尤其是初学者掌握,那么“搭桥”法就是结合已经学过的小音程为基础,采用类似“搭桥”的方法进行模进构唱大音程的练习(谱例6)。

(3)直接模进构唱旋律音程

运用直接模进构唱旋律音程时要注意音程之间的对比效果,(谱例7)是三度音程模进,要求学生构唱时要重点记住典型音程的效果,如此例就要重点记住do—mi大三度及la—do小三度的效果。

(4)利用音程转位构唱旋律音程

视唱练耳的教学应与基本乐理渗透进行,在构唱大音程时,可以利用小音程的转位来进行,既方便构唱又可以起到巩固复习小音程的作用(谱例8)。

(5)作节拍、节奏变化来构唱旋律音程

为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时可以在简单模式的基础上,适当做一些节奏、节拍变化来进一步构唱旋律音程(谱例9—1、谱例9—2)。

二、遵循唱、听、记结合及先易后难的训练原则

在视唱练耳教学与实践中,唱、听、记是紧密关联、不可分割的三个练习环节,音程的听觉训练同样离不开这三方面的综合训练。听、唱结合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构唱与视唱相结合,二是构唱与听辨相结合。

构音训练的方法篇2

[论文摘要]要做好调性训练,首先在基本练习中就要进行系统训练。基本练习中的调性训练一般可从调式音阶训练、调式音程训练、倾向性训练和调式和弦训练四个方面入手,结合灵活的节奏组合、音程组合方式进行系统的、循序渐进的训练。

一首乐曲无论属于哪一种调式总是存在着一个作为中心的音(即主音),和弦的构成、曲调的进行及收束的形式都围绕这个中心进行。视唱练耳的训练目标之一,就是要建立良好的调性感觉。同时,良好的调性感觉又对视唱练耳能力的提升有积极的帮助。

一、调式音阶训练

调性训练的第一步,就是要建立良好的音高感(即音准)。虽然在视唱练耳的基本练习中无法明确声带振动的频率。但音的物理属性会使人对它的高低产生不同的感觉(包括音高、音色等方面)。这种感觉在音高的运动、变化中会更加明显。因此,要建立起良好、有序的音高感,首先就要把各个孤立的不同高度的音按照一定的关系组织起来让人感知,这样才能帮助人按规律建立起音准座标,调式音阶恰好就能起到这种作用。

1.调式音阶的构成。调式音阶是指调式中的各音级按顺序从主音到主音依次排列。不管是西洋大、小调式还是我国的五声性调式。调式音级均分为稳定音和不稳定音两种,不稳定具有倾向于稳定的特性。在运动的过程中,不稳定音都倾向于稳定音,并对稳定音形成一定的支持。正是调式音级的这种稳定和不稳定相互依存的动静规则及其在相互关系作用下形成对调中心音(即主音)的倾向与肯定才构建起稳固的调式体系,并显示出其严谨而丰富的内涵。

2.听、唱调式音阶。调式音阶的基本训练包括两个方面——构唱与听辨,这两个方面必须始终紧密而有机地结合。其中,构唱是听辨的前提,必须领先。练习构唱时,可以先模唱,即听到音响效果后,再把听到的音唱出来,建立一定的音高印象后再构唱。建立调式音准一般先从掌握调式自然音入手。

二、调式音程训练

单个乐音的高低除了因振动频率不同而产生了不同的音高体验外,人们在辨析它的时候往往是结合了音色、音强等因素一起来综合判断的。而音高区别于音色的重要一点是,它使人可能承认某一个声音是另一个声音的三度音或四度或别的几度音,即可使人确定声音在高度上的相互关系。一个八度包含了十二个半音的基本音高,要想在短时内准确地记住其音高并能精确地对它们进行听辨,对于一般的学生来说是非常不容易的。但是,一旦我们把两个乐音联系到一起时,要判断其中一音的音高就容易多了,这就是旋律音程的体验。

1.熟悉调式音程的结构与特点。在一个调中,八度以内的自然音级上,可以构成十四个自然音程。其它任何两个调式的自然音级上所构出的音程都在这十四个音程的范围之内。因此,做调式音程的训练就要先依次掌握好这十四个音程。训练旋律音程感,首先要热悉各调式音程的结构及其特点。比如:大二度由两个半音构成,音调上显得优美、安静、肯定。在训练的过程中,要注意用心体会各个音程在自己内心引起的感觉,找准特点、总结规律,最后形成能力。

2.听、唱调内各旋律音程的模进。熟悉调式音程的结构与特点必须要结合调内音程模进练习。训练的进程一般有两种:第一,按音程的协和性来训练,从极完全、完全协和音程纯八、纯四、纯五度开始到不完全协和音程大三、小三、大六、小六度,再进入不协和音程大二、小二、大七、小七、增四、减五度。第二,按音程距离的远近来训练,从二度音程开始逐步递增至八度音程。训练时要注意两点:(1)唱准音高。(2)听、唱的同时注意体会和掌握各音程的名称及与之相对应的色彩、性质及听觉上的距离感及其在调式中的地位。在比较中充分感受音程的调式感与色彩感。

3.调式音程训练中的音阶辅助练习。这是训练学生养成“用调式音阶搭桥构建音程”的习惯。以C大调为例,具体做法是:先听C大调的主音,再在主音的上方奏出另一音(按二、三、四度的顺序),听后将主音和另一音唱出来(可用“啦”或唱名模唱),随之唱出两音之间的音阶,并说出这两音所构成音程的名称。接着,再训练从上方主音开始往下听、唱音阶中的各音,方法同上。这种训练可以利用调式音阶巩固音程的音准和结构,建立音程的调式感,了解各音在音阶中的身份地位,使学生了解每一个音程都是一个有机结合体中不同作用的一分子,而不是孤立存在的。

三、倾向性训练

这种训练是利用调式音级稳定或不稳定的特性,以及不稳定音在调内的倾向性进行练习,在运动的过程中建立调式音级的概念,稳固调式感。

1.导音训练。调内各音级中导音是最不稳定的音,它强烈地倾向并支持主音。训练时既要保证音高的准确,又要注意导音的倾向性及主音的稳定性。训练可先从下方主音开始,然后从下方主音开始,构唱时既要唱准导音到主音之间的半音关系,又注意从不稳定到稳定的解决感。这种训练也可以变换音程组合方式,或改变节奏组合模式,以增加训练难度和趣味性。

2.听、唱调内不协和音程的解决。调内不协和音程本声音响上的紧张、刺耳,有进行到和谐悦耳的音程需求。此外,调内的不协和音程往往也是不稳定音程,它还有进行到稳定音程的倾向性。在基本练习中听、唱不协和音程的解决,除了有利于掌握不协和音程的音准外,更利于建立调式感觉。调式感正是在这种稳定与不稳定的相互依存中得以确立的。

四、调式和弦训练

由于调式和弦牵涉到和弦的性质、特点、功能、转位、构成和弦各音级在音阶中的地位等内容,因此训练起来要复杂一些。也正因为如此,调式和弦的训练对建立调式感觉尤其重要。

1.听、唱调内和弦分解。这是调式和弦训练最基础的部分,首先可以按级数依次做分解和弦的听、唱练习。有一定基础后可改变分解方式,加大难度训练。有时根据情况,也可按和弦的性质分类训练。先练大三和弦,再练小三和弦等等。训练时要注意和弦的级数及其调式功能属性。

2.听、唱调内和弦解决。调内和弦解决,主要是指属七、导七的解决。构唱时可以按顺序从下往上唱,也可上下行结合唱,或者扩大音程隔音唱等等。构唱时在注意音准的同时,要唱出七和弦各音对主和弦各音的不同倾向,以及从不协和到协和、从不稳定到稳定的感觉。

3.听、唱调内和声连接。训练听、唱调式和弦一般从古典和声学开始,把正格进行、变格进行先分开练习,最后练习完全进行。特别要强调的是,基本练习中的各项调性训练必须与视唱教学的进程紧密结合,按顺序在每一个调上扎扎实实进行训练,循序渐进。同时,每一种基本练习都可以根据训练的进程适当用改变节奏组合或音程组合方式来增加难度,提高训练要求,完善训练效果。

参考文献

构音训练的方法篇3

关键词:视唱练耳音程听觉训练

视唱练耳是音乐学习中最基础的课程之一,也是报考音乐学院、师范院校音乐系(学院)或高职院校音乐专业的必考课程。“音乐基础课中听觉训练的重要意义,为国内外各种教学体系所认同。以听觉训练为主线,贯穿于视唱练耳教学的三个环节,即视唱、听觉分析和听写,这已经成为共识。”①音程是构成乐曲的最小单位,音程的听觉训练是视唱练耳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音程的听觉训练包括旋律音程与和声音程两个部分,其中旋律音程的听觉训练是听唱旋律的基础,和声音程的训练则是听唱和弦的基础。因此,音程的听觉训练在视唱练耳教学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笔者在多年的中职音乐专业视唱练耳教学中,通过不断学习及探索,针对入学时音乐素质较为薄弱的音乐专业学生,摸索出了一些有关音程听觉训练的方法。

一、由小到大、由近及远依次进行音程训练

音程的听觉训练最好从二度开始,依次到三、四、五、六、七、八度等。这是因为二度是最小的音程,结构最简单,较容易掌握。同时,旋律音程的模唱与听辨应该先于和声音程的模唱与听辨进行。具体的做法为:

1.唱、背熟悉的音调,来帮助学生记忆各类旋律音程的音调特点与音响色彩。下面以大、小三度为例进行介绍。②

大、小三度均包含三个音级。大三度含有2个全音,小三度含有1个全音、1个半音。五线谱上两音相距一线或一间(谱例1)。

旋律音程的大小三度,其音调特点在于它既不同于二度的级进,又不同于四度以上的大跳进,而形成独特的小跳效果。音程的听觉训练特别是旋律音程,就必须先通过唱、背一定数量包含所训练音程的熟悉音调(或乐曲片段),从感性上帮助学生记忆并确立该旋律音程的音调特性,逐步建立固定的内心听觉,最终形成唱准这些旋律音程的技能。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背唱一些熟悉的音调,以达到我们的训练目的(谱例2、谱例3③)。

2.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旋律音程的构唱训练

(1)构唱指定音程

音程是两音之间的音高距离,要唱准各类旋律音程,关键在于正确掌握各类音程两音之间的音高趋势。如唱上行大三度时,要求根音稳定,冠音有倾向高的趋势;唱下行大三度时,要求冠音相对稳定,根音则有倾向低的趋势。唱上行小三度时,要求根音稳定,冠音有倾向低的趋势;唱下行小三度时,要求冠音相对稳定,根音则有倾向高的趋势(谱例4)。

以上的练习一般可以采用指定根音由下向上构唱指定音程;或指定冠音由上往下构唱指定音程(谱例5),以达到训练目的。

(2)“搭桥”模进构唱旋律音程

调内级进音比较容易被各类程度的学生尤其是初学者掌握,那么“搭桥”法就是结合已经学过的小音程为基础,采用类似“搭桥”的方法进行模进构唱大音程的练习(谱例6)。

(3)直接模进构唱旋律音程

运用直接模进构唱旋律音程时要注意音程之间的对比效果,(谱例7)是三度音程模进,要求学生构唱时要重点记住典型音程的效果,如此例就要重点记住do—mi大三度及la—do小三度的效果。

(4)利用音程转位构唱旋律音程

视唱练耳的教学应与基本乐理渗透进行,在构唱大音程时,可以利用小音程的转位来进行,既方便构唱又可以起到巩固复习小音程的作用(谱例8)。

(5)作节拍、节奏变化来构唱旋律音程

为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时可以在简单模式的基础上,适当做一些节奏、节拍变化来进一步构唱旋律音程(谱例9—1、谱例9—2)。

二、遵循唱、听、记结合及先易后难的训练原则

在视唱练耳教学与实践中,唱、听、记是紧密关联、不可分割的三个练习环节,音程的听觉训练同样离不开这三方面的综合训练。听、唱结合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构唱与视唱相结合,二是构唱与听辨相结合。

1.构唱与视唱相结合,共同促进。听、唱结合能最大程度地把握好音程两音之间的音准,在旋律音程听觉训练中,最好同步选择与所学音程一致的视唱练习曲来配合教学。让学生通过反复演唱练习曲,获得对相关音程两音之间的音高感,最终形成对此类音程的内心听觉。同时,也可以运用模唱的方法,即老师在钢琴上随机弹出一些旋律音程,让学生用唱名或“啊”“啦”等哼唱,并说出音程的性质。

2.构唱与听辨两者必须紧密结合。构唱与听辨训练的进度要一致,相似的听唱练习可以结合在一起。除了上文中介绍的构唱法,还可以采用独唱、

[1] [2] [3] 

齐唱、重唱、默唱等方式进行构唱实践。构唱与听辨都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先在基本音级上用固定唱名或不带唱名构唱某个音程,然后可按照调号的顺序,由少到多,逐步增强。

.听、记结合,强化旋律音程的综合训练。根据目前各类音乐高考中有关旋律音程考核方法,结合学生的实际程度,可以采用灵活多变的习题,通过听、记结合的方法强化旋律音程的听觉训练。当旋律音程相对巩固后,就可以进入和声音程的模唱、听辨、听记的训练。

()选择题

()改错题

改错题既可以是纠正性质的误差,也可以是音高方面的误差,或两方面都存在误差,(谱例—、—、—)就属于此类的题型。

谱例—中,预给音程名称:①大三度②小三度③大三度。

①②③

问:该例中有哪些误差?

答:第、个,应分别改为大二度、小三度。

谱例—中,预给音程名称,让学生指出音高方面的误差。预给音程及教师所弹音程分别如谱例中显示。

问:该例中有哪些误差?

答:第、个音高不准确(让学生给予纠正)。

谱例—中,要求指出预给音程中性质和音高两方面的误差。

①②③④

问:该例中有哪些误差?

答:第、个的音程性质与音高有误差(让学生给予纠正)。

()填空题

给一个声部的音名,要求记下另一个声部的音名及音程性质(谱例)。

()预给a音作参考音,要求直接听记出音程的音高及性质(谱例)。

三、运用多媒体等教学设备进行辅助教学

音乐发展到今天,已经不是纯粹的听觉艺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信息传播的加速,音乐文化越来越受到特定时代的科技革新与精神风貌的影响。因此,视唱练耳的教学法也应体现时代性,特别是在新课程标准的课改形势下,不能在教学中简单沿用钢琴黑板,听琴声随琴唱的传统模式。笔者认为利用多媒体等数字化教学手段来进行视唱练耳的辅助教学,可以弥补传统教学之不足。

.丰富传统教学手段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多元化音乐的发展

在具体的教学中,针对一首视唱练习曲可以这样来进行教学。师生一起在学生熟练演唱此曲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运用miDi技术、打谱软件等多种手段进行重新演绎。如可以利用数字化教学手段,将视唱曲的伴奏以古典、民谣、pop等不同的风格融入视唱曲中;或利用多媒体中不同的乐器音色让学生来控制演奏视唱曲,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多元化音乐的发展。在进行音程的听觉训练教学中,可以适时播放包含一些训练音程的中外名曲片段,让学生对这些音程有更直观的音响效果,既培养了对各类音程的内心听觉,同时也扩大了他们的音乐视野。也可以事先录好旋律音程或和声音程以供学生模唱、听辨,让学生熟悉各种音源产生的音响效果,以便适应各类学校的招生考试。④

.运用微格训练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微格训练即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是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利用现代的录音、录像等设备,帮助培训者训练某一技能的教学方法。运用数字化教学手段可以把学生在课堂中进行的练习进行有选择性的录音、录像,通过录音、录像的回放来关注自己的练习进程、学习状况,通过自己与其他同学的比较、讨论,明确自己下一步的练习重点,以此提高学习效率。

数字化视唱练耳教学还可以提供个别化的学习环境。利用miDi及计算机等,教师可以利用监控系统跟任何学生相互通话,随时关注学生在课堂的学习状况。另外,笔者也在不断进行视唱练耳试题库的建设,并尝试把视唱练耳的考试放到学校录音棚进行,既避免了分数评判中的人情分,使分数更加客观、公正,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实践表明,运用数字化手段进行视唱练耳的辅助教学,可以极大增强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一方面它有效地丰富了传统的视唱练耳教学手段,另一方面缩短了学生与实际音乐作品的差距。更重要的是,这种听、看、唱同时又结合实践创作的立体教学过程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结语

构音训练的方法篇4

关键词:视唱练耳音程听觉训练

视唱练耳是音乐学习中最基础的课程之一,也是报考音乐学院、师范院校音乐系(学院)或高职院校音乐专业的必考课程。“音乐基础课中听觉训练的重要意义,为国内外各种教学体系所认同。以听觉训练为主线,贯穿于视唱练耳教学的三个环节,即视唱、听觉分析和听写,这已经成为共识。”①音程是构成乐曲的最小单位,音程的听觉训练是视唱练耳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音程的听觉训练包括旋律音程与和声音程两个部分,其中旋律音程的听觉训练是听唱旋律的基础,和声音程的训练则是听唱和弦的基础。因此,音程的听觉训练在视唱练耳教学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笔者在多年的中职音乐专业视唱练耳教学中,通过不断学习及探索,针对入学时音乐素质较为薄弱的音乐专业学生,摸索出了一些有关音程听觉训练的方法。

一、由小到大、由近及远依次进行音程训练

音程的听觉训练最好从二度开始,依次到三、四、五、六、七、八度等。这是因为二度是最小的音程,结构最简单,较容易掌握。同时,旋律音程的模唱与听辨应该先于和声音程的模唱与听辨进行。具体的做法为:

1.唱、背熟悉的音调,来帮助学生记忆各类旋律音程的音调特点与音响色彩。下面以大、小三度为例进行介绍。②

大、小三度均包含三个音级。大三度含有2个全音,小三度含有1个全音、1个半音。五线谱上两音相距一线或一间(谱例1)。

旋律音程的大小三度,其音调特点在于它既不同于二度的级进,又不同于四度以上的大跳进,而形成独特的小跳效果。音程的听觉训练特别是旋律音程,就必须先通过唱、背一定数量包含所训练音程的熟悉音调(或乐曲片段),从感性上帮助学生记忆并确立该旋律音程的音调特性,逐步建立固定的内心听觉,最终形成唱准这些旋律音程的技能。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背唱一些熟悉的音调,以达到我们的训练目的(谱例2、谱例3③)。

2.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旋律音程的构唱训练

(1)构唱指定音程

音程是两音之间的音高距离,要唱准各类旋律音程,关键在于正确掌握各类音程两音之间的音高趋势。如唱上行大三度时,要求根音稳定,冠音有倾向高的趋势;唱下行大三度时,要求冠音相对稳定,根音则有倾向低的趋势。唱上行小三度时,要求根音稳定,冠音有倾向低的趋势;唱下行小三度时,要求冠音相对稳定,根音则有倾向高的趋势(谱例4)。

以上的练习一般可以采用指定根音由下向上构唱指定音程;或指定冠音由上往下构唱指定音程(谱例5),以达到训练目的。

(2)“搭桥”模进构唱旋律音程

调内级进音比较容易被各类程度的学生尤其是初学者掌握,那么“搭桥”法就是结合已经学过的小音程为基础,采用类似“搭桥”的方法进行模进构唱大音程的练习(谱例6)。

(3)直接模进构唱旋律音程

运用直接模进构唱旋律音程时要注意音程之间的对比效果,(谱例7)是三度音程模进,要求学生构唱时要重点记住典型音程的效果,如此例就要重点记住do―mi大三度及la―do小三度的效果。

(4)利用音程转位构唱旋律音程

视唱练耳的教学应与基本乐理渗透进行,在构唱大音程时,可以利用小音程的转位来进行,既方便构唱又可以起到巩固复习小音程的作用(谱例8)。

(5)作节拍、节奏变化来构唱旋律音程

为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时可以在简单模式的基础上,适当做一些节奏、节拍变化来进一步构唱旋律音程(谱例9―1、谱例9―2)。

二、遵循唱、听、记结合及先易后难的训练原则

在视唱练耳教学与实践中,唱、听、记是紧密关联、不可分割的三个练习环节,音程的听觉训练同样离不开这三方面的综合训练。听、唱结合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构唱与视唱相结合,二是构唱与听辨相结合。

1.构唱与视唱相结合,共同促进。听、唱结合能最大程度地把握好音程两音之间的音准,在旋律音程听觉训练中,最好同步选择与所学音程一致的视唱练习曲来配合教学。让学生通过反复演唱练习曲,获得对相关音程两音之间的音高感,最终形成对此类音程的内心听觉。同时,也可以运用模唱的方法,即老师在钢琴上随机弹出一些旋律音程,让学生用唱名或“啊”“啦”等哼唱,并说出音程的性质。

2.构唱与听辨两者必须紧密结合。构唱与听辨训练的进度要一致,相似的听唱练习可以结合在一起。除了上文中介绍的构唱法,还可以采用独唱、齐唱、重唱、默唱等方式进行构唱实践。构唱与听辨都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先在基本音级上用固定唱名或不带唱名构唱某个音程,然后可按照调号的顺序,由少到多,逐步增强。

3.听、记结合,强化旋律音程的综合训练。根据目前各类音乐高考中有关旋律音程考核方法,结合学生的实际程度,可以采用灵活多变的习题,通过听、记结合的方法强化旋律音程的听觉训练。当旋律音程相对巩固后,就可以进入和声音程的模唱、听辨、听记的训练。

(1)选择题

(2)改错题

改错题既可以是纠正性质的误差,也可以是音高方面的误差,或两方面都存在误差,(谱例11―1、11―2、11―3)就属于此类的题型。

谱例11―1中,预给音程名称:①大三度②小三度③大三度。

①②③

问:该例中有哪些误差?

答:第2、3个,应分别改为大二度、小三度。

谱例11―2中,预给音程名称,让学生指出音高方面的误差。预给音程及教师所弹音程分别如谱例中显示。

问:该例中有哪些误差?

答:第1、3个音高不准确(让学生给予纠正)。

谱例11―3中,要求指出预给音程中性质和音高两方面的误差。

①②③④

问:该例中有哪些误差?

答:第2、4个的音程性质与音高有误差(让学生给予纠正)。

(3)填空题

给一个声部的音名,要求记下另一个声部的音名及音程性质(谱例12)。

(4)预给a1音作参考音,要求直接听记出音程的音高及性质(谱例13)。

三、运用多媒体等教学设备进行辅助教学

音乐发展到今天,已经不是纯粹的听觉艺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信息传播的加速,音乐文化越来越受到特定时代的科技革新与精神风貌的影响。因此,视唱练耳的教学法也应体现时代性,特别是在新课程标准的课改形势下,不能在教学中简单沿用钢琴+黑板,听琴声随琴唱的传统模式。笔者认为利用多媒体等数字化教学手段来进行视唱练耳的辅助教学,可以弥补传统教学之不足。

1.丰富传统教学手段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多元化音乐的发展

在具体的教学中,针对一首视唱练习曲可以这样来进行教学。师生一起在学生熟练演唱此曲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运用miDi技术、打谱软件等多种手段进行重新演绎。如可以利用数字化教学手段,将视唱曲的伴奏以古典、民谣、pop等不同的风格融入视唱曲中;或利用多媒体中不同的乐器音色让学生来控制演奏视唱曲,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多元化音乐的发展。在进行音程的听觉训练教学中,可以适时播放包含一些训练音程的中外名曲片段,让学生对这些音程有更直观的音响效果,既培养了对各类音程的内心听觉,同时也扩大了他们的音乐视野。也可以事先录好旋律音程或和声音程以供学生模唱、听辨,让学生熟悉各种音源产生的音响效果,以便适应各类学校的招生考试。④

本文为全文原貌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原版全文

2.运用微格训练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微格训练即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是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利用现代的录音、录像等设备,帮助培训者训练某一技能的教学方法。运用数字化教学手段可以把学生在课堂中进行的练习进行有选择性的录音、录像,通过录音、录像的回放来关注自己的练习进程、学习状况,通过自己与其他同学的比较、讨论,明确自己下一步的练习重点,以此提高学习效率。

数字化视唱练耳教学还可以提供个别化的学习环境。利用miDi及计算机等,教师可以利用监控系统跟任何学生相互通话,随时关注学生在课堂的学习状况。另外,笔者也在不断进行视唱练耳试题库的建设,并尝试把视唱练耳的考试放到学校录音棚进行,既避免了分数评判中的人情分,使分数更加客观、公正,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实践表明,运用数字化手段进行视唱练耳的辅助教学,可以极大增强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一方面它有效地丰富了传统的视唱练耳教学手段,另一方面缩短了学生与实际音乐作品的差距。更重要的是,这种听、看、唱同时又结合实践创作的立体教学过程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结语

《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音乐类专业统考招生简章》明确规定:视唱练耳科目考试内容包括视唱、模唱两大部分,其中模唱包含了和声音程与旋律模唱两个内容。⑤另外,各大音乐学院招生简章和全国其他省份音乐类专业考试要求中,都对音程有明确的模唱和听记要求。视唱练耳是音乐类各专业必考科目,也是学生能否取得良好专业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众所周知,除了音程模唱、听辨、听记等本身的练习需求外,旋律音程的听觉训练对视唱与模唱的训练起到了基础性的桥梁作用,视唱中的音准可以通俗地理解为一定调内各旋律音程之间的彼此连接的音高走向,而旋律模唱则是对一定调内的一串音在一定节奏组合中的音高记忆,相关调内的各音程唱准的话,视唱和模唱也能迎刃而解。而和声音程是学习各类三和弦、七和弦以及二声部旋律听记的基础。因此,笔者认为,音程的听觉训练是视唱练耳教学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当然,视唱练耳的教与学是一个相对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对于中等职业学校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困难也是存在的。困难一:入校之前一些学生没有专业学习音乐的基础;困难二:一些学生不识谱,甚至部分学生“五音不全”;困难三:文化基础较为薄弱,与之相关联的是接受能力较差。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笔者既注重传统教学手段,又注重运用数字化等多媒体教学手段来对学生进行立体教学。特别是遵循了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的教学原则,注重视唱与听觉训练内容的系统性、一贯性、多元化原则。本文阐述的对音程的听觉训练,便是采用了以下几个教学原则:第一,视唱练耳与基本乐理互相渗透的教学原则,即先理性后感性原则;第二,由小到大、由近及远依次进行音程训练的原则,有利于学生的和声听觉发展;第三,多元化、立体式的训练方法与手段,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学习效率;第四,有效利用多媒体、录音棚等学校教学资源与设备,增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

日本音乐教育家铃木振一先生曾经说过:“音乐的耳朵可以在听力训练中得到,而不是天赋或固有的,多练习就多出效果,它是人类的适应性在听觉和听力训练上的发展。”⑥笔者正是在多年的视唱练耳教学中努力探索与实践着,即通过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听觉和听力的训练”来帮助学生形成“音乐的耳朵”。

注释:

①刘小明,杨晓,赵亮.旋律听觉训练教程[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6:前言1-2.

②本文中涉及音程训练的实例,除特别注明外均以大、小三度为例。

③尤家铮,蒋维民.和声听觉训练[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14-15.

④对视唱练耳考试内容有听记要求的学校,在外省设点进行招生考试时往往通过录音机来播放相关的听力考题,如果事先没有经过这方面训练,学生在进行此类考试时往往一头雾水,从而影响他们的听记成绩。

⑤[eB/oL].

作者单位:绍兴艺术学校

构音训练的方法篇5

关键词:视唱练耳音准训练

视唱练耳是音乐教育中的基础技能训练,它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音乐感觉并发展学生的音乐视听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和表现音乐。视唱,是指按乐谱所示一切要求准确地唱出曲调的音高和节奏等方面的能力,以及对拍子、音程和调式等感性认识的能力。练耳是用来培养对音乐节奏的辨别能力、对音乐的记忆能力和对音乐的内心听觉。课程主要通过读谱、记谱、分析三个方面使学生掌握音准、音高、节拍、节奏、调式、和弦、和声等音乐基本要素。

音准的训练是视唱练耳课的一个重要环节,让学生能够把握好音准在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

一、视唱练耳教学中音准问题出现的原因

音准的概念:歌唱和乐器演奏中所发的音高,能与一定律制的音高相符,称为音准。

在乐器的制造过程中,由于采用不同的律制,导致产生不同的音高特性。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为固定音高,比如钢琴、竖琴、定音鼓等乐器,在演奏前就必须将音高调整好,这一类乐器采用的是十二平均律。第二类为浮动音高,比如长笛、单簧管等按键类乐器。通常是按照平均律来确定按键的位置,但是演奏员也可以通过嘴型和气息让音准产生轻微的浮动。第三类为自由音高,比如弦乐器和人声,可以自由地演奏任何律制的任何音高。在传统的视唱练耳教学中,会要求学生能够演唱符合十二平均律,也就是钢琴律制的音高。当然,这是具有局限性的,却是目前视唱练耳教学中采用最为广泛,也是最为基础的一种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出现音准问题的原因,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几类:

(一)音准听觉问题。在学习视唱练耳的过程中,最为直接的方法就是模仿。模仿钢琴的音高,从而达到精确的音准。这类问题的主要特征是学生无法模仿出正确的音高,且无法察觉自己演唱的音高是否准确。

(二)音准记忆问题。有这类问题的学生,可以正确的模仿出钢琴的音高。但是一旦脱离钢琴,单独演唱的时候,音准立刻就会出现偏差。

(三)音准技术问题。有这类问题的学生,通常在遇到一些比较困难的技术问题时,会出现音准障碍:比如演唱大跨度的音准跳进;多声部视唱中的不协和音程等。

二、视唱练耳教学中解决音准问题的方法

(一)标准音练习。标准音是指钢琴小字一组的a,在视唱中通常用做音准校对的标准。让学生反复模仿,能够凭记忆唱出标准音。通过标准音练习,让学生建立音高音准的概念,并且运用听觉,修正自己错误的发音信息。

(二)音程练习。音程是指音与音之间的距离,分为旋律音程与和声音程两种。旋律音程指的是两个音先后发声的音程;和声音程指的是两个音同时发声的音程。模唱是指教师弹奏音程,让学生进行模仿。刚开始进行音程训练的时候从旋律音程的模唱开始。模唱的时候需要注意:先让学生模唱音程关系比较近的,如大小二度,大小三度。因为它们不仅仅是旋律中最常用的音程,同时也是较容易模仿与记忆的。在模唱一些距离较远的音程时,可以帮助学生先在心中建立起音程的音高记忆,比如用一些耳熟能详的歌曲中所应用的旋律来记忆音程距离。当学生能够准确模唱出音程的时候,可以进行音程的构唱练习。构唱是指根据指定音,唱出指定的音程结构。构唱训练的目的是为了强化学生对音高的记忆。在构唱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完全凭借自己的听觉去监听音准。同样,构唱也需要从距离较近的大小二三度音程练起,构唱距离较远的音程时,可帮助学生运用搭桥的方式找到相对应的音高。

(三)音阶练习。音阶是旋律的基础,音阶练习可以让学生建立起调式调性的感觉。当学生具备对调式调性的正确记忆之后,就能更准确地听辨出自己演唱中的问题。若干高低不同的乐音,围绕某一有稳定感的中心音,按一定的音程关系组织在一起,成为一个有机的体系,称为调式。把调式中的音按照高低次序,由主音到主音排列起来叫做音阶。常用的音阶主要有自然大小调、和声大小调、旋律大小调、民族五声调式音阶等。练习音阶时先练习无升降号的自然大小调音阶,通过模唱与构唱两种方法进行训练。此时可运用相对音高的方式进行相对关系调性的训练。例如:在不同的音上建立起C大调音阶的主音,让学生进行构唱。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调式结构。

(四)单声部旋律练习。单声部旋律练习其实就是视唱练习了。不同于音程与音阶的模唱,视唱中的旋律音程变化大,要做到音高准确,需要具备较好的音高感与调性感。视唱练习已经不是单纯的音准练习。要想唱好单声部旋律,除了需要具备基本的音高感,节奏感与调性感,还需要具备一定的乐理知识,能够对乐曲的结构进行分析。练习时也需要从基本的无升降调式开始训练。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视唱中主要有两种唱名法。一种是固定唱名法;另一种是首调唱名法。固定唱名法指的是所有的唱名代表的都是实际的音高,唱名是固定的,绝对的。首调唱名法是指调式音级中的音固定不变,但是主音的位置可以变化,也就是说可以以任何音为调式音级的主音,音与音之间的关系随着主音的变化而产生变化,音高是相对的。这两种方法各有优劣,可以结合两种唱名法的优点,进行交叉训练。

(五)和声练习。和声练习是指多声部的视唱练习。主要包括和声音程、和弦、多声部旋律的练习。通过训练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和声音高概念,为多声部视唱视唱打下良好的基础。单旋律视唱强调的是音的横向运动关系,多声部视唱则需要纵向的和声关系,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横向的旋律关系是纵向和声关系的基础。在训练和声听觉的时候,也可先从模唱开始,从和声音程开始训练,再进行三和弦和七和弦的模唱。建立起和声听觉的音高感之后,可以借助钢琴进行和声音程连接的练习,在钢琴上弹奏一个声部,自己演唱另外一个声部。在唱的过程中,监听自己的音准与和声效果。

构音训练的方法篇6

关键词 Frenchay评定法 学龄期脑瘫儿童 构音器官功能

我校是招收学龄期脑瘫和肢体残疾儿童的九年义务制教育的特殊学校,构音障碍是脑瘫儿童常见的伴随症状,构音障碍(dysarthria)是由于神经病变、与言语有关肌肉的麻痹、收缩力减弱或运动不协调所致的言语障碍。为了:1、掌握全校学生的构音器官状况,以确定是否需要及如何安排言语训练;2、确定集体语言训练是否能改善学龄期脑瘫儿童的构音器官运动功能,以及训练效果与脑瘫类型、障碍程度、智障程度是否相关;3、寻找适合学龄期脑瘫儿童的言语评估量表。因此,我校分别于2009年6月、2010年7月对学生进行了语言评定,两次均采用Frenchay评定法。

1 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全校学生112名,男79例,女33例;年龄从6岁到18岁,平均11岁;其中诊断为脑瘫的102例,其他10例。脑瘫分型:痉挛型74例,不随意运动型13例,共济失调型2例,混合型13例。GmFCS分级:i级10例,Ⅱ级50例,Ⅲ级33例,Ⅳ级8例,V级1例。智力障碍程度(韦氏儿童智力量表)为:正常8例,边缘10例,轻度40例,中度30例,重度14例。

接受一年集体语言训练的脑瘫学生32名,脑瘫分型:痉挛型16例,不随意运动型11例,共济失调型2例,混合型3例。GmFCs分级:i级2例,Ⅱ级21例,Ⅲ级7例,Ⅳ级2例。智力障碍程度(韦氏儿童智力量表)为:边缘5例,轻度13例,中度10例,重度3例。

1.2评估方法

1.2.1河北省人民医院康复中心修改的Frenchay构音障碍评定法包括反射、呼吸、唇、颌、软腭、喉、舌、言语等8个大项,28个细项,每细项按损伤严重程度分为a至e级,其中a正常,b轻度异常,c中度异常,d明显异常,e严重异常。

1.2.2我校将Frenchay评定表做了少许更改:(1)评定标准改为计分制,4分、3分、2分、1分、0分别对应其a、e级,(2)唇功能评定中加了翘唇功能评定。更改后的评定表共包括反射、呼吸、唇、颌、软腭、喉、舌、言语等8个大项,30个小项,总分120分。根据学生的最终得分,将构音器官功能障碍分为:无障碍(120分),轻度障碍(119~100分),中度障碍(99~80分),重度障碍(79~60分),极重度障碍(59分以下)。

1.2.3评估表应用过程:首先,3位语言治疗师分别用河北省人民医院的Frenchay评定法(表1)和更改过的Frenchay评定法(表2)对同一个学生进行评估,然后,分别使用表1和表2对不同学生进行评估,最后,根据本人及其他治疗师的评估结果来分析学生的构音功能情况。最终,大家一致认为表1和表2具有相同的信度和效度,但表2能更直观、快速地看出学生的构音器官的整体功能,也便于不同学生之间的对比,还能快速地确定那些学生需要安排语言训练。

1.3训练方法

1.3.1对重度障碍、极重度障碍以及中度障碍中有各种发音错误或言语表达困难的学生安排语言训练。

1.3.2训练模式:采取小组训练的模式,把言语功能障碍情况相近的学生排在一个小组,这样既节省了治疗师资源,又能通过互相间的竞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训练效果。

1.3.3训练方式:根据每个学生的功能情况和训练目标来确定小组的训练目标,然后再确定每一堂课的训练目标,把目标融入到课堂活动中,通过精心设计课堂活动,使学生在游戏中完成活动,达到目标。

1.3.4具体训练方法:

1.3.4.1呼吸控制训练:①仰卧位或坐位下腹式呼吸练习;②用吸管将气吹进一杯水里,造成气泡;③用吸管吸起纸屑,然后放下;④深深吸一口气,然后发“啊”音,并尽量把声音拉长;⑤一口气数1-10;⑥以大小声交替发“啊”音;等等。

1.3.4.2下颌训练:①尽量张开口,将食指放在下巴的中央,一边用力将下颌向下按,一边尝试将口合起;②模仿牙关打颤时,上下颌快速地开合;③夸张地做咀嚼食物的动作;④张开口说“啊”,动作要夸张,然后迅速合上。

1.3.4.3唇训练:①咬齐牙齿,尽量将嘴唇向两旁拉开,发“一”音,然后放松;②尽量将嘴唇伸前,发“呜”音,然后放松;③轮流说“啊”“一”“呜”音,动作要夸张;④作出吹口哨的嘴型,然后向左右移动;⑤合紧嘴唇,心中数1~10,然后放松;⑥合紧嘴唇,然后用力把嘴唇弹开,发出“啪”的声音;⑦合紧嘴唇,用力鼓起两腮,心中数1~10,然后放松。

1.3.4.4软腭训练:①“推掌”疗法:两手放在桌子上向下推或两手掌相对推,同时发“a”声;②打哈欠同时发音、咀嚼发音;③发舌后根音(ga、gei、ka、kei)。

1.3.4.5喉功能训练:①深吸一口气后发“啊”,治疗师数数让其尽量维持,逐渐延长时间;②用电子琴等乐器、带音量控制开关的声控玩具等进行音调、音量的训练。

1.3.4.6舌训练:①把舌头尽量伸出口腔外,然后缩回口中;②把舌尖尽量伸向鼻尖,然后尽量伸向下巴;③用舌尖轮流舔左右嘴角及舔嘴唇一圈;④舌尖将面颊往外顶,用手指按在面颊上,与舌头斗力;⑤将舌头紧贴上腭,用力发出“嗒”声;⑥重复读“哥”、“科”、“打”、“他”字;⑦重复读“啦”字,单用“啦”唱简单歌曲;⑧重复读“da”、“jia”、“ga”。

1.3.4.7语音训练:按照“动作-音-字-词-词组-句子”的顺序进行各个音的训练。

2 结果

2.12009年7月全校102名脑瘫学生的Frenchay法评估结果(见表1)。

2.2训练效果对比及效果与脑瘫类型、障碍程度、智障程度的相关性:

接受一年语言训练的学生有32人,于2010年7月再次使用Frenchay评定法对该32名学生进行评估。

2.2.1根据评估结果的前后对照,将其疗效分为:①无效:总分增加≤2;②有效:总分增加3-8分;③显效:总分增加≥9分。最后结果为无效4人,有效16人,显效12人,总有效率达87.5%。

采用配对t检验,观察组组间前后总分对照,差异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

2.2.2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全组总分变化分别和脑瘫类型、障碍程度、智障程度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

0.386 -0.101 0.073

0.029 0.584 0.723

相关系数不大,p值均大于0.05。结论:无相关性。

3 讨论

3.1全校的脑瘫学生均有一定程度的构音器官运动功能障碍,大部分为轻度或中度障碍,占72.54%。

3.2轻度构音器官障碍的学生因运动减少、身体肌肉痉挛、肌力降低等原因在呼吸控制、延长发声、唇舌的协调性等方面稍差,言语的表达基本准确清晰,没有口语交流障碍。

3.3中度构音器官障碍的学生在呼吸、唇、颌、软腭、喉、舌等6个方面都有轻到中度障碍,在言语表达方面基本准确清晰,不影响口语交流的有23人,有各种发音错误或言语表达困难的有15人。

3.4重度和极重度构音器官障碍的学生在反射、呼吸、唇、颌、软腭、喉、舌、言语等8个方面都有障碍,无言语表达功能或只能说个别单音。

3.5重度障碍和极重度障碍学生全部需做语言训练,中度障碍中有各种发音错误或言语表达困难的需做语言训练,轻度障碍的全部不需做语言训练。

3.6临床上Frenchay法是用于成人脑卒中后的构音器官功能评定,但通过本次评定,结果显示Fren-chay法应用于学龄期脑瘫儿童的构音器官功能评估,也能较好较全面的反映学龄期脑瘫儿童的构音器官功能。

3.7Frenehay法与其它的脑瘫儿童的构音器官功能评定法相比,最大的优点有三点:一是有评价标准,评价者可以根据标准直接打分而不用记录很多内容,可以快速地完成一份评估。二是可以较直观地看出学生的整体构音器官功能,根据评估结果可以很快确定学生是否需要安排语言训练。三是便于学生训练前后的功能对比以及不同学生之间的功能对比,所以,Frenchay法较适合于康复学校、特教学校等机构使用。

3.8Frenchay法有些评定项目的标准不是很适合脑瘫儿童,故在评定当中要进行适当的更改或注释,如:①喉功能的音调和音量评定中低年级学生通常不会做,这时需要结合他的言语情况给予分数;②不识字的学生在言语项评定时比较困难,通常是让其模仿发音,录下他的发音,之后放给其他治疗师听,根据治疗师辩听的结果给予分数。

3.9要了解学生的整体语言能力还要结合语言发育迟缓检查(s-s法)和语音测试。

构音训练的方法篇7

关键词:现代音乐;节奏训练;数理思维;节奏感;“中介声部”

一、 数理逻辑在现代音乐中的突显

节奏因素的巨变是现代音乐区别于调性时期音乐的一个显著特征, 在20世纪音乐作品中,节奏从节拍与小节线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第一次以其个体、独立的特征,推动音乐线条向前发展,节奏的结构力作用得以施展,作曲家们推出全新的节奏构思或在根本上用节奏去主导音乐结构的全部,为音乐燃起了全新的魅力。20世纪作曲家通过对节奏细胞的应用使作品的总体由一种具有内在联系的数理因素构成,在音像上有很强的感染力。例如:变拍子的“节拍数递增、递减”。①斯特拉文斯基《诱拐的游戏》中的定音鼓片段:

可见,以八分音符为基本单位,换置规律为三种形态:其一为奇数列:“3-5-5-3”,(1-4小节)其二为递增、递减数列:“3-4-5-6-5”,(4-8小节)其三为偶数列:“2-6-6-6-6-2-6-4-6”。(9-17小节)

序列主义的产生,尤其是1945年以后整体序列主义的产生,为音乐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维模式。受其影响,传统拍子节奏走向解体,用序列的法则或数列的逻辑来处理和控制节奏变成了20世纪音乐中重要的节奏思维之一,节奏产生质变,节奏思维模式不断更迭。在整体序列节奏中,节奏的构成及其组合常表现为从音高序列中产生节奏结构与用数来控制节奏结构两个方面。这样一来,节奏自然就具备了受数字约束的内在逻辑。

比如费伯纳西序列,其构成规律是:序列中每一个数字都是它前两个数之和,如:0、1、1、2、3、5、8、13、21…,将这一序列部分或全部地用于创造时值的集合,当序列增长时会逐渐接近黄金分割的比例数值,体现了一种结构上的审美意义。鲁伊基·诺诺在《持续的音》中部分使用了费伯纳西序列及其逆行,:1、2、3、5、8、13、21、13、8、5、3、2、1。

二、视唱练耳教学中的节奏训练与数理思维

(一)节奏训练以周期循环节拍感为中心的滞后

与节奏组合由节拍的强弱规律决定相比,20世纪音乐节奏从小节线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摆脱重音的二、三拍组合的规律性重复,摆脱和弦变换有规律的落在强拍上的现象,从确立起一种规则的节奏型后换用不规则的节奏型,然后又不时地回到规则的节奏型来否定小节线,到完全遵从数理逻辑规划节奏而彻底打破小节的概念。

审视当前国内的视唱练耳教学,节奏训练是以周期性节拍感训练为中心,以一个单位拍为最小训练单位,在清晰地掌握节拍关系的前提下,由浅入深,掌握不同速度下各种音值的关系。这种模式的节奏训练显然与现代音乐节奏的特质是不相符的,可以说,仅仅围绕周期性的节拍感开展的节奏训练是不全面的,无法适应现代音乐对学生节奏能力的要求。

(二)从数理关系入手开展现代音乐节奏训练

“内容发展到一定程度会导致新的功能的产生,新功能发挥到一定程度又会产生新的内容。因此,视唱练耳课的功能和内容是一个发展、开放的系统,是随着音乐的发展、实践的需要而变化的。” ②面对现代音乐节奏的特点,如何开展行之有效的节奏训练成为当前视唱练耳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节奏感是人对节奏感的心理效应,由听觉引起的运动神经的节奏冲动,是一种本能的、无意识的官能冲动。” ③现代节奏思维要求有别于以往周期性节拍感的新型节奏感的建立,下面我们借助心理学理论来分析现代音乐节奏感的培养。

音乐心理学对听觉的研究告诉我们,人通过听觉能够聚合印象并使之有序化,在连续的音响运动中,能够主动地根据强弱变换聚合出有重音的节拍,如2、3拍子。现代音乐作品中,对强弱的组织呈现出多变的单位,不再是单纯的2、3拍子的有序循环或交替,而体现为数理逻辑上的不断变化,有的依赖于一定数理关系而变化,有的则无任何规律可循。

对视唱练耳课程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强调良好听觉习惯的形成是培养听觉能力的首选途径,因此,在视唱练耳教学中要提供特定的刺激,以便引起学生特定的反应,使其形成特定的听觉习惯,从而达到强化音乐听觉能力的宗旨。音乐的节奏知觉主要是对乐音节奏运动以及乐音的整体结构以辨识。音强与音长是乐音力度律动关系中最主要的因素,现代音乐节奏的构成在音强与音长方面蕴含着大量的数理逻辑,从数理思维④的建构入手提供特定的数理思维构成的刺激能够引起学生相应的反应,在逐步形成特定的听觉习惯的基础上达到建立现代音乐节奏感的目的。

三、数理思维在节奏训练中的建构

(一)从适应到建构,借助“中介声部”的节奏训练

面对现代音乐节奏的特殊性,现代音乐节奏感的建立需要培养学生适应基于多变的数字单位形成的节奏形态,这便要求我们首先从简单的数理关系构建的节奏入手开展各项丰富的节奏的练习,在此过程中不断变换数理构成关系使之逐渐复杂化,从而使学生逐步适应现代音乐节奏的多变状态。

如前所述,现代音乐的节奏训练可从音强与音长两种因素入手,面对节奏、节拍的多变性与不可预计性,分析其中按照一定数理关系建立起来的基本音长因素—中介时值—是进行节奏训练的突破口。中介时值指音符之间所共有的基础时值,在实际运用中,添加由中介时值组合而成并且同时反映音乐不规则重音变化的“中介声部”进行训练是开展现代音乐节奏训练的有效手段。 “中介声部”是一个由中介时值组成并体现节奏重音且贯穿始终的一个附加声部,“中介声部”中的重音,还原现代音乐节奏运动的效果,体现现代音乐节奏重音的内在数理逻辑,使学生在特定的节奏音响背景下形成特定的听觉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建立现代音乐节奏感。同时,某些较复杂声部的内容可转化为由多个简单声部共同完成,便于在训练过程中分散难点。

“中介声部”的运用可通过多媒体手段完成。根据现代节奏训练内容,借助音乐制作软件做出一个体现现代节奏时值与重音数理关系的“中介声部”,其音响效果可准确地反映出所练习节奏谱的“中介值”和重音分布,在学生练习节奏过程中,作为背景音响辅助学生正确地打、读节奏,并通过重音音响的强调建立起数理逻辑变化概念。

(二)将数理思维渗入到视唱练耳教学中与节奏相关的各个环节

对于20世纪音乐节奏这个特有的、个性化、多元化的体系,如何掌握这些以特殊技法形成的音乐作品是当前视唱练耳教学的首要难题。视唱练耳教学应注重音乐的整体性,我们认知、感受音乐的时空是整体的,时间的节奏同样也是空间的结构。在对局部单元要素进行技术训练的基础上实现完型音乐的回归才是视唱练耳正确的教学逻辑。下面我们来探讨如何在从现代音乐单元要素到完型音乐的重构过程中渗入数理训练思维。

1.旋律与视唱

旋律与视唱练习是节奏、音高、速度、力度等单元要素训练的综合,明确旋律中节奏形态的数理关系是开展训练的前提。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根据20世纪节奏复杂化的难易程度目的明确地选择特定习题,分析节奏构成的数理逻辑,依据已知的数理关系开展变换单位时间的训练,培养学生建构基于数理逻辑产生的现代音乐节奏感,在此基础上加入音高训练。听和唱都是一个建构的过程,但听是被动、单一、无反馈的弱建构,唱才能主动检察听记的音高和节奏是否准确,并在纠错记对中再建构,唱还锻炼了听觉的反应,是有反馈的强建构。因此,在训练的同时要注重多采用唱的方式。

2.和弦连接

和弦连接是培养学生和声感的重要环节,常见的教学法是采用将时值相同的和弦按和声发展关系前后依次连接的方式开展听写与练唱,而没有注意到这一训练环节距完整音乐本体仅一步之遥,只需加入节奏声部便可重构音乐作品。现代音乐的构成同样遵循此规律,所以,可在和弦连接的练习中从等长的和弦连接过渡到有内在数理关系的现代节奏的和弦连接;另一种训练方法是将学生分成合唱小组,同时安排每个人负责奏响不同的节奏角色,合成一个整体,开展伴有现代节奏的合唱。在和弦连接中训练节奏,将和声感与节奏感相结合,丰富了记忆线索,有利于现代节奏感的建立。

如果说传统音乐节奏中体现出一定的数理关系,那么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现代音乐节奏是由一定数理关系决定的,现代音乐节奏突显的数理逻辑结构为节奏训练提供了新思维,无论从心理学角度还是课堂节奏训练实践的层面来看,建构数理思维都是开展现代音乐节奏训练的有利途径。当然,此种训练思维存在一定局限性,现代音乐节奏的灵活多变性期待更为科学、实用的节奏训练方法的出现。

注释:

①变拍子的“节拍数递增、递减”:是以某个时值的音符为基本单位,节拍数进行增减的任意换置。

②引自陈雅先《视唱练耳教学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5

③引自修海林、罗小平《音乐美学通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4

④数理思维:建立在数理逻辑关系上的节奏训练思维。

参考文献:

[1]  陈雅先《视唱练耳教学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5

构音训练的方法篇8

关键词:运动性构音障碍诊断治疗

mobileconstructionsoundbarrierdiagnosisandtreatment

maoJianming

abstract:themobileconstructionsoundbarrierisbecausethenervepathologicalchange,withsaysawordrelatedmuscleparalysis,theshrinkageforceweakensthelogopathywhichorthemovementistheresultofnotcoordinated.aftertheconstructionsoundbarrieristheapoplexy,thebrainfleshwoundthecommoncomplication,thiskindofbarriermayaloneappearalsomaymergeotherlanguagebarrierappearance.themobileconstructionsoundbarrierhasaffectedpatientscommunicationandthesurvivalqualityseriously,createstheseriousburdenforthefamilyandthesociety,thereforeregardingthemobileconstructionsoundbarrierdiagnosisandthetreatmentisextremelyimportant.

Keywords:mobileconstructionsoundbarrierDiagnosistreatment

【中图分类号】R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879(2010)12-0054-02

1引言

运动性构音障碍是由于神经病变、与言语有关的肌肉麻痹、收缩力减弱或运动不协调所致的言语障碍[1]。构音障碍是脑卒中、脑外伤后常见的并发症,此类障碍可单独出现也可合并其他语言障碍出现。运动性构音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沟通和生存质量,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严重的负担,所以对于运动性构音障碍的诊断与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2运动性构音障碍的分类

在临床上根据神经解剖和语言学特点加运动性构音障碍分为六类:

2.1痉挛型构音障碍。

痉挛性构音障碍是由上运动神经元损失后导致的自主运动出现异常所致,伴有肌张力增高,肌力减退,反射亢进。言语特征是说话缓慢费力,字音不清,鼻音较重,缺乏音量控制,音调低、单音调、音质嘶哑,常有用力挤压声,可因声带过分紧张而振动不规则所致。

2.2弛缓型构音障碍。

弛缓型构音障碍是由于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引起。主要是由于肌肉的运动功能障碍,肌力低下,肌张力降低所致,主要表现为说话时有不适宜的停顿,气息音,辅音错误,鼻音减弱等。鼻音过重,呼气发音时因鼻腔漏气而语句短促,低音调,音量减弱。声带麻痹,声音沙哑、粗糙,甚至不能发声。舌肌颤动与萎缩呈束状,舌肌与口唇动作缓慢。口唇闭合差,常伴有流涎。

2.3失调型构音障碍。

失调型构音障碍是由于小脑或脑干系统病变引起肌肉运动不协调,肌张力低下,运动速度减慢,震颤等。通常表现为下面的两种言语异常模式中的一种:一是间歇性的发音障碍,表现为言语无节奏,音高音量无规律,字音常突然发出另一种情况是间歇停顿不当,声音延长,音节重音均等,字词之间的间歇延长,言语速度减慢。

2.4运动过弱型构音障碍。

运动过弱型构音障碍系锥体外系病变所致,如帕金森氏病。主要是由于构音肌群的不自主运动和肌张力改变引起构音肌群强直造成发音低平、单调,可有颤音及第一字音的重复似口吃言语速度加快,在有限范围内的快速言语运动音量控制差,音量小,发声时间缩短,舌抬高差,说话时舌运动不充分,有呼吸音或失音现象。

2.5运动过强型构音障碍。

运动过强型构音障碍也是由于锥体外系病变所致的异常的不随意运动,常表现为元音辅音歪曲,发音高低、长短、快慢不一,有不适宜的停顿,类似运动失调型构音障碍,实为构音肌不自主运动造成嗓音发哑紧张,发音强弱变化过大,以及韵律异常。

2.6混合型构音障碍。

混合型构音障碍由上下运动神经元病变,如肌萎缩性侧索硬化、多发性卒中造成。主要表现为各种症状的混合。

3构音障碍的评价

构音障碍的评价目的在于确定患者是否存在构音障碍,以及对构音障碍进行分类,判断患者的残存功能,并为治疗计划提供指导和帮助。但到目前为止对构音障碍的评价尚未统一[2],目前国内应用比较多的主要有以下两种:

3.1改良的frenchay构音障碍评价法。

此评价方法是由河北省人民医院康复科在1988年在原frenchay的基础上作了修改,编制成的。它从反射、呼吸、唇、舌、颌、腭、喉、言语可理解度等方面评价构音障碍的严重程度。对于一些影响因素如牙齿、听觉、、情绪、感觉等也包括在检查中。评定内容包括了8大项目,29个分测试,每个测试都设立了5个级别的评分标准[3]。

3.2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构音障碍检查法。其检查法是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参照日本构音障碍检查法按照汉语普通话发音特点编制,于1992年开始用于临床,是目前国内较广泛应用的评定方法[2]。此方法分为2部分:①构音器官检查,是指通过对参与构音器官及肌肉的形态、运动和神经反射的观察以确定是否存在运动障碍和(或)器质异常;评定内容包括肺(呼吸情况)、喉、面部、口部肌肉、硬腭、腭咽机制、下颌反射等方面,主要通过观察安静状态下构音器官的表现,并通过指示和模仿,使其做粗大运动,对构音器官的形态及运动作出评价。②构音检查,是以普通话语音为标准音,结合构音类似运动对患者的各个言语水平及其异常运动障碍进行系统评价。评定内容包括:①会话;②单词检查,由包含所测50个单词的50张图片组成;③音节复述检查,选用140个常用和比较常用的音节进行;④文章检查;⑤构音类似运动检查,选有代表性的15个音的构音类似运动进行。通过对上述检查结果的分析,确定错音、错音条件、错误方式、发音方法、被刺激性、构音类似运动、错误类型等。

4运动性构音障碍的治疗

4.1治疗原则:①针对言语表现进行治疗:从言语治疗学的观点,往往强调针对的是异常的言语表现设定治疗计划。言语的发生与神经和肌肉控制、身体姿势、肌张力、肌力、和运动协调有密切的关系。这些方面的异常都会影响言语的质量。言语治疗应从改变这些状态开始。这些状态的纠正会促进言语的改善。②按评定结果选择治疗顺序:一般情况下,按呼吸,喉,腭和腭咽区、舌体、舌尖、唇、下颌运动逐个进行训练的途径。治疗人员首先要分析以上结构与言语产生的关系,然后决定治疗先由哪一部分开始和顺序,根据构音器官和构音评定的结果决定治疗顺序和方法。首先是运动功能方面的训练,然后是在此基础上的构音和表达的训练。在发音的顺序上应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③治疗的方法和强度:治疗方法以提高疗效,增强患者的训练欲望,改善错误的构音习惯为主,治疗的次数和时间原则上是越多越好,但要避免患者过度的疲劳[1]。

4.2具体方法。

4.2.1呼吸训练:呼吸气流的量和呼吸气流的控制是正确发声的基础,因此不认真地注意呼吸控制就不可能改善发声。①治疗师站在患者身后,一手置于患者膈部,一手置于11、12肋部,或将双手置于两侧11、12肋部。患者平稳地鼻吸气,然后缓慢地嘴呼出。注意膈的向外运动和肋骨的向上向外运动。②口鼻分离式呼吸训练,平稳的由鼻吸气口呼气练习。③呼气时尽可能的法“s”、“f”等摩擦音。

4.2.2构音的改善训练。①下颌,舌,唇的训练:当出现下颌的下垂或偏移而使口不能闭合时,可以用手拍打下颌中央部位和颞颌关节附近的皮肤,不仅可以促进口的闭合还可以防止下颌的前伸。也可利用下颌反射的方法帮助下颌的上抬,做法是把左手放在患儿的颌下,右手放在头部,左手用力协助下颌的上举和下拉运动,逐步使双唇闭合。口唇训练主要训练唇的展开、闭合、前突、后缩运动。另外,也要训练舌的前伸、后缩、上举和侧方运动等,轻症者可以主动完成,重症者可以利用压舌板和手法帮助完成以上动作。用冰块摩擦面部、口唇和舌可以促进口唇的闭合和舌的运动。双唇的训练不仅可以为发双唇音做好准备,而且流涎也可以逐步减轻或消失。②发音的训练:患者可以做唇、舌、下颌的动作后,要其尽量长时间保持这些动作,随后做无声的发音动作,最后轻声引出目的音。原则为先发元音,如“a”“u”,然后发辅音,先由双唇音开始如“b”“p”“m”,能发这些音后,将以学会的辅音与元音结合,如“ba”“pa”“ma”“fa”,熟练掌握以后,就采取元音+辅音+元音的形式继续训练,最后过渡到训练单词和句子。③减慢言语速度:轻度至中度构音障碍的患者可能表现为绝大多数音可以发,但由于痉挛或运动的不协调而使多数音发成歪曲音或韵律失常,这是可以利用节拍器控制速度,由慢开始逐渐变快,患者随节拍器发音可以明显增加言语清晰度节拍的速度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如果没有节拍器,也可以由治疗师轻拍桌子,患者随着节律进行训练,但这种方不适合重症肌无力的患者,因为会进一步使肌力减弱。④音辨训练:患者对音的分辨能力对准确发音非常重要,所以要训练患者对音的分辨,首先要能分辨出错音,可以通过口述或放录音,也可以采取小组训练形式,由患者说一段话,让其他患者评议,最后由治疗师纠正,效果很好。

4.2.3错误发音纠正训练常见错误发音方式有以下3种:①鼻音化,是由于软腭运动减弱,腭咽部不能适当闭合而将非鼻音发成鼻音。这种情况可采用吹蜡烛、吹喇叭、吹哨子等方法来集中和引导气流通过口腔,另外发舌根音“卡”也可用来加强软腭肌力,促进腭咽闭合。②费力音,这种音是由于声带过分内收所致,听起来喉部充满力量,声音好象从其中挤出来似的,因此主要的治疗目的是让患者获得容易的发音方式。可以用打哈欠的方式诱导发音,方法是让患者处在一种很轻松的打哈欠的状态时发音,另外,咀嚼训练可以使声带放松和产生适当的肌肉张力,训练患者在咀嚼状态下不发声到逐渐发声,利用这些运动使患者说出单词、短句和进行会话。③纠正气息音,气息音的产生是由于声门闭合不充分引起,因此可用“推撑”疗法,做法是让患者把两手放在桌面上向下推或两手掌放在桌面下向上推,在用力时发“啊”音,可以促进声门闭合。

4.2.4韵律训练由于运动障碍,很多患者的言语缺乏抑扬顿错和重音变化,而表现出音调单一,音量单一以及节律的异常。可用电子琴等乐器让患者随音的变化训练音调和音量。对节律的训练,可以用节拍器,设定不同的节律和速度,患者随节奏发音纠正节律。

4.2.5交流辅助系统的应用部分重度构音障碍患者,由于言语功能严重受损,各种治疗措施均不能使其发音或虽能发音但清晰度极低,对于这部分患者,语言治疗师可选择运用适当的沟通交流替代手段,以代替言语交流帮助他们达到与他人沟通交流的目的。最为简单易行的就是体态语言的运用,主要包括手语、头语、脸语、眼语、身姿等几个方面,其中手语是运用频率较高的一种,它形式多样,表达的内容丰富。适当的体态语言不仅能够辅助语言表达使语言表达更明白、易懂、形象,还能代替口头语言,起到表情达意的效果。因此,对于严重构音障碍的患者,具有特定意义的体态语言训练可以帮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进行沟通交流。其次,是交流辅助系统的应用。交流辅助系统的种类很多,最简单的是用图片或单词、句子构成的交流板,通过板上的内容来表达各种意愿,这也是国内应用最多的沟通交流替代手段,可以解决重度构音障碍患者的基本交流需要。因此治疗人员要有多方面的知识,有必要时还要请其他专业人员进行设计和制作。

4.3运动性构音障碍的预后。一般来讲运动性构音障碍的预后主要取决于神经病学的状态和疾病的进展情况,以及疾病的位置、年龄、性格、合并症等。如儿童患者叫成人恢复的好,单纯构音障碍比构音障碍同时合并有失语症、听力障碍或智力障碍的患者预后好。总之对于运动性构音障碍的患者应及早开始语言训练。

参考文献

[1]李胜利.言语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99-100

构音训练的方法篇9

关键词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干预训练

中图分类号:G762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发展性阅读障碍(developmentaldyslexia,DD)是指儿童智力表现正常,且和其他儿童有相同的受教育机会,但是其阅读能力明显低于同年龄儿童所具有的水平,在阅读方面表现出特殊的学习困难状态,如不能有效识别字词,容易混淆形似字词;不能流利地阅读,且不能正确理解。对发展性阅读障碍的症状、病因及干预成为近一个世纪以来的研究热点,并形成了不同的病因理论体系。近年来,对发展性阅读障碍的表现症状、发生机制及干预的研究受到了心理学研究者的关注和重视,同时针对发展性阅读障碍的发生机制形成了不同的理论体系。目前,解释发展性阅读障碍的发生机制的理论主要有两种。第一种理论认为,语言学层次上的加工缺陷导致了发展性阅读障碍的发生,在对言语信息进行加工和表征上,发展性阅读障碍者存在认知加工障碍,比如语音加工障碍、正字法意识障碍,但在对其他方面的认知加工上并不存在加工障碍;第二种理论认为,非语言学层次的加工缺陷导致发展性阅读障碍的发生,这种缺陷更多的是基于感觉加工能力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比如,视觉加工缺陷、听觉加工缺陷、视觉巨细胞缺陷等等。除上述两种理论之外,还有其他的观点认为是高级认知存在缺陷,从而导致了发展性阅读障碍的发生,比如工作记忆缺陷。

目前基于上述理论,西方研究者对拼音文字中存在的发展性阅读障碍进行了一系列的干预训练,对这些西方国家的干预训练进行梳理和总结,可以发现,西方国家对发展性阅读障碍主要从四个方面来进行干预:语音指导、单词认读培训、阅读流畅性训练和阅读理解干预,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与西方发展性阅读障碍干预方法相比,目前,针对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进行的干预研究还不是很多,而且国内的干预体系还不完善。因此,本文旨在介绍并总结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的干预方法,以期为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的干预训练提供相应的指导和借鉴,为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提供更大的帮助,提高其阅读能力。

1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干预训练的必要性

以往研究发现,汉语儿童发展性阅读障碍的发生率约为4%-9%,占学习困难儿童的85%-95%左右。发展性阅读障碍不仅会影响儿童的正常学习,还可能导致儿童在其他认知甚至行为方面也遇到困难,给儿童的身心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影响其健康的成长发育,这种不良的影响有时甚至可能会伴其一生。

2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干预训练的方法

目前针对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的干预训练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种:

2.1语音训练

有研究者以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语言意识训练的任务对其进行干预训练。训练内容主要是通过电脑程序进行的。语音训练包括对声母、韵母和声调的辨认训练;还包括音位删除、音位计数、音位替代。其中的音位删除训练是指,让儿童删去给出读音中的某个音位,然后尽量正确地读出新的读音。例如:删除biang中的g,然后让被试读出新的读音bian。音位计数训练是让儿童对所听到的拼音数量进行准确报告。例如:mao是由m和ao两个拼音组成。音位替代训练是,先给儿童呈现一个特定的音位,然后让被试用这个音位来代替给出读音中的另一个音位,并将新读音读出来。例如:用m来代替da中d,最后得到新读音“ma”。还有研究从形声字的角度对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进行训练,具体训练程序为:让儿童首先了解和学习给定汉字的基本结构,其中包括上下结构、左右结构等等,然后要求儿童对所呈现的汉字中出现的相同部件进行辨认,儿童事先会被告知在接下来看到的汉字中大多数都是形声字,且都能够拆分为声旁和形旁,声旁提供发音线索;然后指导儿童可以根据给出的声旁对陌生的规则汉字进行发音。还有半规则和不规则形声字的学习。在儿童学习了规则度不同的形声字后,他们还需记住什么情况下声旁能够作为有效的线索来辅助读音。训练活动总共包括一个主题教学、小组活动、个人课堂任务以及电脑练习,除此之外学生还需要完成相关的家庭作业。

这种训练方法通过单纯地训练汉字系统中形声字的“形音对应规则”,意图来促进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的阅读学习,但是形音对应规则的有效性和适用情境具有不小的局限,因此对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的干预效果不是很大。

2.2正字法训练

不同于拼音文字,汉字具有更特殊的视觉特征以及更复杂的正字法规则,所以,正字法知识和正字法加工能力对于汉语阅读的发展非常重要。而且,有研究表明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也存在正字法缺陷。研究者依据正字法知识和正字法加工能力在儿童学习汉语时的重要性,设计了基于正字法的训练方案,训练中将使用到的刺激嵌入到有趣的短文中,然后分析汉字的正字法结构,例如,部件、声旁和形旁等等,最后以游戏的方式进行学习和训练。这种训练方法充分利用了汉语的字形特点,但是训练结果显示训练效果比较有限。另外由于该训练方法主要针对书写能力的,而并非阅读能力,在相关的训练中也就没有呈现出对阅读方面的促进作用。

2.3识字策略训练

构音训练的方法篇10

问题的提出

当前,我国听力障碍儿童的数量巨大,致力于听力障碍儿童康复工作的同仁都在探求科学、系统的听力障碍儿童康复的方法与途径。而以教育为途径,融听觉康复和言语矫治于一体的听力障碍儿童语言康复训练,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听力障碍儿童以相对清晰的语音表达日常生活的要求,用最简单的口头语言方式与人沟通交流,最大限度地满足其个性化学习需要,培养听力障碍儿童初步的听说能力和基本的语言沟通能力。

而传统的听力障碍儿童语训形式,只是借助粉笔、黑板、挂图等,手段陈旧,难以引发听力障碍儿童的兴趣,教学效率低。在方法上,以往教学往往偏重机械记忆、反复训练,仅仅立足于教师单向传授,儿童被动接受,“鹦鹉学舌”,并不能做到让听力障碍儿童全面理解和学会实际运用。

随着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教学的广泛运用,同样,在听力障碍儿童语言康复训练中进行的多媒体(包括计算机、录音机、录像等现代媒体)辅助教学,不仅形象生动具体,内容活泼有趣,手法新颖丰富,具有传统形式无法比拟的表现力,易于激发听力障碍儿童的学习动机,更充分地调动听力障碍儿童的其余感官,弥补听觉缺陷,使听力障碍儿童能通过多感官多渠道理解掌握语言,获取信息和知识。多媒体辅助教学对于调动听力障碍儿童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开发其学习潜力,培养实际语言能力,尽早尽快让听力障碍儿童得到语言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多媒体辅助听力障碍儿童语言康复训练系统的构建

多媒体辅助听力障碍儿童语言康复训练系统框架的构建

多媒体辅助听力障碍儿童语言康复训练的系统框架,自上向下分为构音训练、语音训练、语言训练共3个域7个项20个细目,如图1所示。

多媒体辅助听力障碍儿童语言康复训练系统内容的构建

1)构音训练,以生理和解剖为基础,以舒适的、清晰的发音为最终目标。对于健全儿童,构音系统的生理发展是一个无意识的过程。在教育中,这一个过程往往不被重视,甚至忽略,但不会影响儿童正常言语的发展。对于听力障碍儿童,构音系统的生理发展往往是一个不能忽略的,非常重要的阶段,必须花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医学教育康复。其主要内容包括基本训练(呼吸、放松、嗓音、口腔、构音)、发音矫治(声调、响度、起音、舌位、共振),共2个项10个细目。

例如呼吸训练,大多数听力障碍儿童都存在发音异常紧张的现象,问题在于吸气量较少。当呼吸活动与言语活动明显不协调时,发音行为就会出现异常表现。通过调整言语呼吸,尤其是对呼吸运动进行调控,这对发声有很大的帮助。

如发/S/音,模仿大海退潮涨潮时的海浪声。当海浪拍打海岸时,使声音响度增加;退潮时,响度减弱:

s----------S---------

s----------S---------s-----------

通过电脑游戏课件“响度”“消防车”“吹蜡烛”等,能帮助听力障碍儿童较好地掌握呼吸方法,更好地控制声音响度。

2)语音训练,以语言学为基础,以语言学习为最终目的,是语言学习的初级阶段,是言语矫治与语言教育的桥梁。其主要内容包括音节训练(单音节、双音节、多音节)、词语训练(名词、动词、数量词、形容词),共2个项7个细目。语音训练必须采用音素教学法,要从声母、韵母、声调的单项开始,然后逐步过渡到会话。

例如声母训练,第一步,双唇音、唇齿音(b,p,m,f),舌尖音(d,t,n,l),舌根音(g,k,h);第二步,舌面音(j,q,x);第三步,舌尖中音(zh,ch,sh)和(z,c,s);第四步,进行声母和复韵母、声母和鼻韵母的组合训练。

通过电脑游戏课件“天使”“海豚”等,利用音素样本跟踪法,先录取听力障碍儿童在当前水平下最好的音素,保存后作为样本文件,让听力障碍儿童不断地匹配和模仿,达到要求后再重新建立音素样本,循环到达到目标音。

3)语言训练,以相对清晰的语音表达日常生活的要求,能用最简单的口头语言方式与人沟通交流。其主要内容包括句子训练、句群训练、应用练习,共3个项。

例如句子训练,句子的编排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不断增加句子的修饰成分。

一级:单词句,如“什么”“干什么”。

二级:简单句,如“什么干什么”。

三级:较复杂的单句,如“什么在干什么”。

四级:较复杂的单句,如“什么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五级:较复杂的单句,如“什么时候什么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六级:简单复句。

通过电脑教学课件“新概念学说话”,利用其中的游戏,让听力障碍儿童认一认、学一学、练一练,经过动画演示和亲自操作,帮助听力障碍儿童较好地理解和表达句子。

多媒体辅助听力障碍儿童语言康复训练系统的实施

教师学习相关理论,树立教育新观念

一直以来,教师依赖于单向的、机械的传统教学模式,部分教师不会使用电脑等多媒体设施。因此,首先强化教师自身建设,使大家思想上有深刻认识,心理上有充分准备。

1)学习内容。教材:《嗓音言语的解剖与生理学》《嗓音言语矫治实用手册》《嗓音言语的重读治疗法》《新概念学说话》等。实践:“启音博士”电脑软件操作训练、“启聪博士”电脑软件操作训练、“新概念学说话”电脑软件操作训练、多媒体课件制作。

2)学习方式。如图2所示,专家组、区教研室进行指导,主任、教研组长组织教师学习与实践,教师自学。

案例实施

教师开展听觉察知、听觉注意等方面的电脑游戏活动,培养听力障碍儿童注意听的习惯,提高对声音的感知和辨识能力。通过呼吸训练,帮助听力障碍儿童掌握正确的发音方法。用生动的动画与语言相结合,提高其对语句的理解能力。通过对电脑数据的分析,教师能够客观科学地评估听力障碍儿童的现有状况,制订出更合理更有针对性的个别化计划,大大减少在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提高语训质量。

柳××小朋友,男,3岁,重度神经性耳聋,刚入中心时,不会倾听周围的声音,发音时气息较短促,不能正确地发音,口腔运动功能差,不喜欢说话,习惯用手势表达。经过言语测试,电脑评估数据分析,教师可以正确地得出该听力障碍儿童的原始水平:其基频为464Hz,最长声时为2秒。基频过高,超过儿童的正常范围(250~400Hz),最长声时太短(标准值为10秒),严重影响说话能力,声音怪腔怪调。结合电脑数据分析和听力障碍儿童的实际表现,教师制订个案计划(表1)。

经过一学年多媒体辅助语言康复训练,再次进行言语测试,电脑评估数据分析,教师正确地得出该听力障碍儿童的现有水平:其基频为388Hz,最长声时为7秒,基频已在儿童的正常范围内,说话声音逐渐自然,没有尖音、怪音现象。最长声时指的是一个人最长发声的能力,即深呼吸后持续均匀地发/a/音,获得的最长时间就是最大声时,它能客观反映发声效率的高低。该听力障碍儿童现在已能持续7秒,虽然还没达到标准值,但其呼吸和发声能力已有明显改善。通过前后数据对比显示,该听力障碍儿童的康复效果非常明显,证明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切实可行的。

编制与实施多媒体辅助系统

主要构建起辅助课件:“启音博士”训练课件;语音训练课件;主题教育课件的制作和操作;重读训练课件的制作和操作;实时语言训练课件的制作和操作。

多媒体辅助听力障碍儿童语言康复训练系统构建实施的效果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形成师幼互动模式

多媒体辅助教学打破单一的语训模式,改变教师单向传授的局面,优化语训结构,实现教与学的多元化。做到教师与听力障碍儿童、听力障碍儿童与听力障碍儿童之间的互动,看、听、说、想结合,使听力障碍儿童不感到负担或厌烦,充分激发听力障碍儿童的主体意识,主动投入教学游戏活动;使听力障碍儿童能养成主动学习、自觉听说的好习惯,并在教学中感受自己成功的愉悦,树立勇气和自信,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一定的社会适应能力,为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基础。

提高教师素质,更新教学水平

以往陈旧的教学手段教育的听力障碍儿童,学习兴趣不高,不主动学习,进步极慢,教师教课很累,又没有成效,教师的心理也极大受挫。自从开展多媒体辅助教学后,切实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教师都能主动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采取边学边教边反思,再学再教的方式,并能扬长避短,将先进的教学理念与丰富的教学经验相融合,不但更新了教师的教学水平,而且大大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进一步完善听力障碍儿童语训中的评估

利用多媒体的记录和评估功能,更科学有效地管理教学。传统方式下,教师是依据自己的经验和记忆,主观对比和评估听力障碍儿童发音是否准确,据此制订计划,目标可能失准。而利用多媒体记录听力障碍儿童的发音并进行数据对比,更具科学性,教师能及时明确下一步目标,节省时间,少走弯路。另外,详尽直观的记录还是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资料积累也有助于教师丰富经验,提高能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探索,目前对于多媒体辅助听力障碍儿童语言康复训练的研究已取得一定的成效,有80%的重度神经性听力障碍儿童有了明显的进步。尽管如此,也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由于受客观条件的影响,对极重度神经性听力障碍儿童(程度≥100分贝)的康复训练效果不佳,需借助医疗手段来补偿听力障碍儿童的残余听力(如植入人工耳蜗等)。因此,下阶段还需对多媒体辅助极重度神经性听力障碍儿童语言康复训练作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李绍珠,周兢.听力障碍儿童早期康复教育[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

[2]吴海生,蔡来舟.实用语言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

[3]黄昭鸣,周红省.听力障碍儿童康复教育的原理与方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