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小学生声乐培训十篇小学生声乐培训十篇

小学生声乐培训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52:13

小学生声乐培训篇1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声势训练

小学音乐课程的发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艺术素养,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尽管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没有其他课程那么受重视,但是其在素质教育方面的价值也随着人们观念的提高而逐渐地凸显出来。在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掌握不同的教学方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只有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小学音乐课堂才能取得一定的成绩。其中,声势训练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使他们对音乐的节奏保持一定的敏感度,从而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一、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声势教学的概念和应用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有多种教学方法,而声势训练是其中比较特殊的一种训练方式。声势训练是利用人体不同的姿势进行发声训练的简称。对于小学生来说,可以利用拍手、剁脚等方式进行发声。人体的不同部分可以发出不同的声响,加上人的各种姿势,可以创造出不同的声音形态。人体的姿势其实也可以传达出一定的无声音的语言。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将声势训练与音乐教学相结合,往往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声势训练教学可以将音乐中的多种元素融为一体,使小学音乐教学形式更加丰富多彩,从而促进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对音乐课程会更加感兴趣,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很大的益处。

二、声势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积极影响

将声势训练引进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音乐教学首先可以训练学生的听觉能力,使其对音乐更加敏感。但是不同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不同,从中得到不同的感悟。而学生通过音乐的声势训练,可以将动作、触觉、听觉融为一体,跟随音乐的节拍,可以很好地提升学生的反应能力和对音乐作品的把握能力。音乐作品和动作节拍的结合,可以使学生更容易从感性角度记住音乐的节奏。因此,声势训练可以促进小学生对音乐作品的记忆,增强他们对音乐作品的感知。学生对音乐作品有了一定程度的掌握,会使他们更加热爱音乐,从而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声势训练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效率方式

1.使学生通过动作来模仿音乐的节拍,提高他们对节奏的辨识度

小学音乐课堂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辨识能力,使他们潜移默化地掌握音乐的基本要素。而一般的音乐教学对于学生把握音乐没有太大的提高。利用声势训练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亲身参与到音乐中,从而通过音乐的节奏来感知音乐的特性。音乐的旋律和学生的动作相结合,可以使学生体会音阶、音符等不同的音乐概念,学生通过身体节奏的模仿,加深他们对音乐的理解,这也使学生有了学习音乐的独特感受。

2.通过声势训练中的音乐游戏,提高学生的音乐节奏感

在小学音乐训练中,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是一项比较重要的教学目标。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如果仅仅依靠学生聆听音乐来感受音乐的节奏,往往不能达到预想的教学效果。只有让学生非常直观地感受音乐节奏,才能提高他们对音乐的感受。通过一定的声势训练游戏,可以使学生参与到音乐的节奏中。这样就脱离了传统的、单调的音乐教学模式,达到了音乐教学活动的新高度。通过一定的声势训练,学生可以加深对音乐的记忆,并且更容易理解音乐的内涵。

3.通过选择适当的歌曲,释放小学生的天性

小学生在身心发展过程中有着自身的规律。因此,在开展小学音乐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通过声势训练来积极适应并推动学生心灵的发展。对此,教师可以选择小学生喜闻乐见的音乐形式来开展小学音乐的教学。在小学阶段,学生一般对儿歌有着一定的亲近感。因此,将儿歌作为声势训练的练习曲进行教学,可以消除学生的陌生感。例如:采用《幸福拍手歌》进行声势训练,可以利用歌词发挥学生的肢体动作,进行拍手、跺脚等动作,提高学生对于音乐的把控能力。

在小学阶段,教师合理地运用科学的教学手段进行小学音乐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并促进学生心灵的升华。事实证明,使用声势训练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小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因此,声势训练不失为一种有效培养小学生音乐创造能力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小学生声乐培训篇2

[关键词]音乐教育合唱教学合唱作品歌唱技巧

合唱是由两个(或以上)声部的人声相互配合、烘托进行演唱的艺术形式,是集体共同创造的音响来进行作品内容的表达和艺术形象的塑造,是一种集体性很强的声乐艺术形式,是音乐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合唱作为一门综合艺术,在教学过程中包含着声乐技能、技巧,以及对音乐作品的欣赏能力与表现能力的培养。因此,要想在中小学有效的开展合唱教学就必须从合唱作品的选择、音乐基本训练和合唱练习的过程都要采取有效的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本文在自己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同行的研究成果,提出开展中小学合唱教学的思路,以就教于方家。

一、合唱教学应为我国音乐教育主要教学形式

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大改变,音乐教育的重要性也逐步被认识,学习器乐演奏的孩子也越来越多。但在基层,由于音乐教师和音乐器材的缺乏,大分家庭也没有条件买乐器,尤其是在人口占大部分的农村学生更是没有条件学习乐器,音乐教育的普及受到极大的限制。我国中小学班级人数较多,开展合唱教学是十分可行的,可以说是我们普及音乐教育的一条必由之路。

在中小学中开展合唱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对于音乐的学习兴趣。在素质教育方面合唱教学也是重要的形式之一,通过合唱教学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感、协调感、均衡感等综合音乐感觉以及集体协作精神和高尚完美的情操,培养青少年的整体观念和合作精神,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具有重大的作用。所以合唱教学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应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二、选择适合的合唱作品

为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功能,活跃校园文化,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选择好的并且合适的合唱作品便成为教学的前提条件。由于中小学生音乐素质、年龄、性别等各方面的限制,在所选择作品时我们应结合学生的生理年龄,嗓音,学生对音乐的热爱程度、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学生的参与意识等。比如小学低年级学生可以选一些充满意趣的作品,如阿塞拜疆民歌《我的小鸡》、《卖报歌》,活泼轻快的《铃儿响叮当》、《放风筝》,而中高年级则相应难度增加,选择表现力更强的《春天来到田野上》、《太阳出来了》;而初中的孩子则应该增加一定的难度,改编的无伴奏合唱曲《赶牲灵》、《青春舞曲》、《阿拉木汗》等等。

总之,选曲一定要扬长避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既可以实现合唱教学的目的,又能培养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加强歌唱基本技巧的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同步的音准和节奏训练是开展合唱教学的基础,对合唱水平的高低起着决定性作用,缺乏这两种训练将会无法进行较为复杂的合唱作品的教学。

音准训练在具体教学时应循序渐进,尽量采用无伴奏形式从横向的音程练习开始,逐渐过渡到纵向的音程以及简单的和弦,让学生根据固定音高学会彼此倾听,自己调整音高,以达到协和的状态。为了帮助学生训练内在听觉和掌握音准,在教学内容上应采用匈牙利作曲家柯达伊的无伴奏合唱训练曲,指导学生在充分理解作品的内容上,确定合理的音准、音色,然后反复训练以达到作品需要的协和。

节奏是音乐的骨架,节拍是音乐的脉搏,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培养学生准确、独立的节奏感和节拍感,是合唱训练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在具体训练时,可加强简单节奏的训练,以提高学生对节奏变化的灵敏反应,为合唱教学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加大合唱歌曲的欣赏,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力

欣赏是合唱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内容中应加入中外合唱作品欣赏,主要让学生通过欣赏提高自身对合唱的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聆听声部的旋律性及声部间的层次感,训练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觉,提高对合唱的感知能力。同时又可以使学生从音乐优美的旋律、鲜明的节奏中得到美的享受,从而激发学生对合唱声音优美协和的向往和追求。教师在指导学生欣赏合唱作品的过程中应着重从作品的思想感情、创作背景以及作品本身所具有的音乐美中去启发和引导学生来感受和理解音乐,使学生掌握合唱中的和声美以及多声部合唱的音响效果,体验音乐所蕴涵的情感,引导学生进入投入合唱作品情境中。

五、根据学生特点,合理地划分声部

人的声音先天有别,只有顺应它去训练,演唱水平才会提高,否则会损伤嗓音。在合唱教学中简单地把全部男声划分为低声部,全部女生划分为高声部的做法是不妥的。在划分声部时应以音色高亢嘹亮的为高声部,音色丰满厚实的为低声部。在音域上,在C2以上的为高声部,唱低音较易的为低声部,位置较高的为高声部,胸腔共鸣好的多为低声部,年龄较小的宜放在中低声部,年龄较大的则放在外声部。从和声理论上讲,低声部是四声部的外声部,与第一声部同样重要,从声音角度讲,童声的低音区本来音量就小,因此要增强外声部,最好挑嗓音条件好的学生来充实低声部。

合唱是一门集体的合作艺术,需要培养队员的“共性”特点,因此在合唱训练中应避免“个性”,去掉个人突出的东西。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要彼此照应,训练大家有所控制地歌唱,互相合作地唱出统一的音色。如:合唱中音量过大的队员要求相对收小,音色过亮的队员要求圆润,而对唱得过轻的则要求放大些。总之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学会在合唱训练中互相聆听。

六、对合唱歌曲的处理与表现

歌曲因内容的不同,处理与表现的方式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时应充分了解合唱歌曲的创作背景,尽可能准确地把握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把握每一首合唱歌曲的处理与表现方式,根据不同作品的不同特点去教学。其次,设置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在课堂上提问,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去把握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经过师生共同的二度创作,然后再去组织演唱,可以使作品的内在美和形式美充分表现。

总之,合唱教学是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中一项长期而严谨的工作,广泛开展合唱教学是实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有效途径。合唱教学又具有自己的教学规律,匈牙利著名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认为合唱是“许多人联合起来做一个人单独所不能做的事,无论他或她也许多么有才能,在这方面.每个人的工作都同样重要。一个人的错误就能毁掉一切”。只有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去提高教学水平,才能使合唱达到以美育德,以美启智,以美健心的目的,促进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

参考文献:

[1]文思隆.合唱、指挥及中外合唱作品精选[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秋里.合唱指挥与合唱训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小学生声乐培训篇3

就培养目标来说,声乐表演专业与声乐教育专业之间既有区别同时又有联系。所谓的专业培养目标,可以理解为通过一定的专业教育与培训,从而使授课对象达到本专业所要求的标准。专业培养目标具有鲜明的层级性,即从上到下依次有不同的培养目标。具体到声乐相关专业来说,无论是声乐教育专业,还是声乐表演专业,其专业培养目标都要达到国家规定的教育培养总体目标。除此之外,声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可以概括为,通过相关专业教育与培训,从而培养出一批合格的从事音乐教育职业的师资力量。因此,从声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就能够看出,声乐教育专业相比声乐表演专业来说,更加具有“师范性”,即更加重视声乐教育人才的培养。相应的,对于接受声乐教育专业培养的学生来说,其培养合格后,主要从事的工作为声乐教育方面的工作,如大、中小学的音乐教师。相比声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声乐表演专业的培养目标更加具有“表演性”,即通过专业的培训与教育,从而培养出一批合格的从事声乐表演职业的人才。相应的,接受声乐表演专业培养的人员,其培养合格后,主要从事的是声乐表演方面的职业,如各演出团体或各文工团的专业歌唱演员等。

二、教育重点

对于任何一个专业来说,明确其培养目标之后,首先要明确的是其教育重点。只有抓住了相关专业的教育重点,才能更好地满足其培养目标要求。对于声乐教育专业来说,其教育重点主要集中在帮助学生打破传统唱法之间的界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基本歌唱水平与技能,从而满足学生今后声乐教学工作的需要。对于声乐教育专业来说,其教育重点的一大特点就是“坐着唱”的培训方式。所谓的“坐着唱”,通常是指培养学生自弹自唱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学生今后开展声乐教学工作的首要前提。另一方面,声乐教育专业的学生除了自己能唱能弹以外,还要了解和掌握一些声乐教学法,这也是与声乐表演专业有明显区别的地方。相应的,对于声乐表演专业来说,其教学重点主要集中在培养专业声乐表演人才上。声乐表演专业首先要帮助学生确立自身的表演风格和演唱特点,这对于学生今后的来说是很有必要的。这是不同于声乐教育专业打破传统唱法之间的教育重点的地方。根据学生自身的表演风格和演唱特点,进一步开展相应的专业教学活动。对于声乐表演专业来说,其教学重点的一大特点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舞台气质、洒脱的表演习惯以及从容的演唱心理。

三、授课形式

众所周知,声乐专业的授课形式与其他专业的授课形式相比,具有很大的不同。声乐专业的授课形式主要有:个别课、小组课以及集体课。在此基础上,声乐教育专业与声乐表演专业两者自身的授课形式又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声乐教育专业的个别课以声音技巧训练和声乐作品艺术处理为主要内容。这也符合上文提到的声乐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与教育重点。而声乐表演专业的个别课则以提高学生的演唱技巧为主要内容。教师要针对学生个体的嗓音条件、表演风格、演唱气质、舞台台风以及音域范围等等自身因素,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声乐唱法。声乐教育专业的集体课主要以声乐理论知识为授课重点。通过声乐理论知识教学,帮助学生树立起一个完善的声乐知识理论架构,从而为学生今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方便。而声乐表演专业的集体课则以声乐艺术表演理论为主要内容。声乐艺术表演课主要是任课教师围绕学生在声乐表演方面所涉及的表演形式、表演原则、表演特点、表演基本要素等方面的知识,对学生进行理论与表演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课程,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声乐表演基础理论水平。同时,在集体的授课条件下,可以培养学生的演唱心理素质与舞台表演气质,帮助学生突破自我,克服恐惧,为今后从事声乐演唱的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声乐教育专业的小组课是属于师范类的专业课程。声乐教育专业小组课主要是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互相借鉴,来培养学生音乐理论的讲授水平以及声乐演唱的教学水平。通过小组课的相关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融会贯通自己所学的声乐知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自己全面地声乐演唱技巧。通过互相学习,从而更好地了解其他声乐唱法的特点与技巧,这有利于提高声乐教育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四、结束语

小学生声乐培训篇4

【关键词】高职院校合唱教学实训排练声乐教学

一、合唱、实训排练的意义及重要性

合唱教学、实训排练,是我国高职院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在技术教育基础上实施的专业教育。高职院校的音乐专业既不同于音乐院校培养的是专业的歌唱家,也不同于师范音乐专业只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它是介于这两者之间,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掌握必需的科学文化知识和音乐专业知识,具有一定音乐素质和较强的实践、策划、组织、编导、主持能力,组织各种文艺活动等综合实用技术人才。因此,在高职院校音乐专业的教学中除了保留传统的授课形式外,还要采取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比如:合唱、小合唱、二重唱、四重唱、表演唱等,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培养和发展。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学生,把声乐小课中所学的基础知识运用到实际表演中去,二者有机相结合。而这种能力的训练,需要大量的舞台实践排练才能完成。声乐课与合唱、演唱实训不同的是,前者是一对一教学,而后者是集体授课。高职院校开设合唱及实训表演唱课程具有广泛的实际意义,是对传统声乐课程的补充和发展,丰富了声乐课的授课内容和形式。其主要特点是突出歌唱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能使每个学生有机会进行广泛的演唱实践。通过演唱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逐渐学会运用美声、民族、通俗等不同的唱法来演绎不同风格的作品。通过课程开展,教师教会学生如何调控自己的情绪、内在感情、肢体动作等。这些知识和技能都是通过表演实践过程得到的,这对于高职教育的学生而言是一种宝贵的经验和平台。给每一个学生提供了平等的实践机会。每个人都能参与其中,体现了教育的公平理念,有效地保证人才培养方案的顺利执行。更重要的是,这种集体的表演形式还可以使学生的审美鉴赏、集体合作、组织和实践、编导和创新能力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在声乐教学中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

传统的声乐教学和考试模式中,往往是重视技巧的培养却忽略对音乐修养和审美能力的全面的提高。在教学中,只有通过审美教育,培养学生感受、理解、表现、鉴赏和创造音乐的能力,把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理解和想象与音乐情感联系起来,把音乐的表现形式与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体现音乐的审美贯通。深入浅出地让学生获得音乐的才能与潜能,让学生在参与音乐的体验中,发挥无限的潜能……

三、培养的学生的多方位创编能力

教师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启发培养学生的创作思维,发展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及创造才能,有意识地培养、扶植、激化大脑思维,他们就会在获得大量音乐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创作才能。通过创编积累大量的实践经验。在教学过程中,对所学作品用学生的思维、想象来理解作品,提出见解,对作品进行二度创作,排练中无论是技巧、形式、手法,多方位来表现作品。

四、提高学生在音乐教学活动中的综合应用能力

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演唱能力和基础训练是很重要的,但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同样也十分重要。这种能力不但是歌唱发声能力和声乐教学能力,而是应用声音表达作品的能力。创新思维的发展和综合能力。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着重强调了学生的声乐技巧而忽略了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而合唱、实训排练恰恰填补了声乐课单一模式及技巧与表演相结合的缺陷。用所学的技能知识把作品完整地演绎出来,与表演相结合,这种实践过程就是艺术生产过程。把在书本上和教室里学到的理论知识真正地运用到舞台表演中去。

五、合唱、实训排练课程的艺术功能

合唱与独唱不同,它是一种集体演唱活动,演员不单自己唱,还要聆听别人,需要音准、节奏、音色、音量的控制,以求得整体的协调。整体协调在集体合作中被特别强调。合唱及实训排练,是群体艺术的合作结晶,不同于传统声乐课。它所侧重的是音乐中最基本的要素,即集体的表演、合作能力,体现了和声理论的内化需求及对和声理论的实际运用。是音色、音准、节奏、旋律、和声、结构、风格的集中体现。用实训排练融合贯通音乐理论。声乐学生常常缺乏和声和复调的织体感。而多声部的表演作品则突出了和声纵、横谐和的进行特点,因此合唱实训排练丰富了声乐演唱的单一性,体现了舞台效果的多样化,在排练中逐渐培养了对音乐的多方位织体感、声部处理、和声运用、角色设计等,在实践中巩固运用了音乐理论。演唱者的音乐素质和舞台表演能力不断提高,声乐课实现了从课堂到舞台的过渡,达到了音乐舞台表演的艺术功能。因此,合唱、实训排练课给声乐表演训练带来了很大的空间,是高职院校值得探索和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马昭艳.试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能力的培养[J].时代文学,2007(4).

[2]周黎藜.论高师声乐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塑造[J].中国电力教育,2009(20).

[3]蒋世雄.加强高师声乐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J].音乐探索,2002.

小学生声乐培训篇5

1.“听”是培养学生乐感的根本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活动都必须依赖于听觉。教师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聆听音乐中去,在聆听中感知、认识、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听”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听”,这样才能确保音乐教学的顺利进行。例如,《森林狂想曲》一课,节奏欢快,音乐元素十分丰富,教师可以让学生仔细聆听,然后提问:“大家从这首曲子中听出了哪些声音,这些声音是从何而来?”学生第一次听音乐由于只注重于音乐旋律,对于乐曲中的音乐元素没有注意到,回答上来的寥寥无几。教师以问题为导向进行第二次播放,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聆听,学生听出几种声音后脸上露出喜悦之色,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播放完毕后,学生争相抢答:“我听到了笛子声!”“有小提琴!”“有布谷鸟、蛙声、蝉声!”“我还听到了泉水的声音!”……不一会儿,学生将大部分的声音都准确地回答了出来。这样的教学活动丰富了学生的听觉经验,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听觉灵敏度,培养学生的乐感,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唱”是培养学生乐感的核心

在小学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唱”应该是教学的主要目的,也是学生表达情感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小学教育阶段,“模仿”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歌曲演唱的能力。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选择一些著名的儿童歌曲、乐曲等,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学唱或欣赏,培养音乐能力,提升音乐修养。例如,在三年级《在祖国的怀抱里》教学实践中,笔者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歌唱,注意发音时气息的饱满、情感的表现,让学生仔细感受每一个音符,体会歌词中的爱国情感,培养起学生的良好乐感。

3.“拍”是培养学生乐感的途径

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节奏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拍”主要是针对学生的音乐节奏进行训练的。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拍手训练,来对小学生的节奏感进行有意识的训练。例如,常见的拍手律动“请你跟我这样做,我就跟你这样做”等,都可以对小学生的节奏感进行训练。同时,在拍手训练的过程中,要将拍手、拍腿、跺脚等活动结合起来,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培养学生对音乐节奏的灵敏度,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促进学生乐感的发展。

4.“记”是培养学生乐感的保证

小学生声乐培训篇6

视唱练耳是通过视唱练习和听音训练等途径和手段,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发展音乐记忆力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包括提高音乐感知力和音乐鉴赏力。音乐感知力即培养学生的音高感、节奏感、音强感、音色感、调性感和音乐表现力等能力。音乐鉴赏力即培养学生掌握音乐形式和体裁、风格和审美情趣等方面的能力。通过视唱和音乐听记来训练学生的音乐听觉,发展音乐思维能力,培养音乐感受力,积累音乐的感性体验,能够准确地阅读乐谱和理解乐谱的内涵,运用内在听觉展现音乐形象,从而具有表现音乐的能力。声乐教学在人才培养方案里是专业性很强实践性必修课程,其教学目标是声乐演唱及声乐教学能力的培养。

一、视唱练耳教学与声乐教学都注重基础训练

大学一年级视唱练耳教学中大部分学生因不善于科学用嗓,而导致一节视唱课结束觉得嗓子很累,嗓音条件较好的学生完成视唱曲目的能力相对较强,而嗓音条件较差的学生完成相对较弱。但经过一段时期的学习,这种差距逐渐缩小或甚至消失,这不仅源于视唱练耳课程的训练,还源于声乐中的基础训练让学生在唱准音高的同时注重运用好的发声方法,巩固和拓宽了学生的音域而唱出平时用真声难以发出的高音或低音,使学生完成视唱曲目的能力得到提高。

根据视唱练耳教学大纲的教学目的和要求,视唱练耳基础训练有节奏与节拍训练、调式与调性训练、力度训练、旋律训练和听音记谱训练等。这与声乐的基础训练发声练习联系紧密,声乐发声练习离不开视唱练耳的调式与调性训练中的音程、音阶及和弦训练、旋律训练、节奏训练等环节。发声练习是用于训练声音技能技巧最基本的一种练习,通过发声练习解决如发声的位置、气息控制、音域、换声点等声乐技巧问题,是获得科学歌唱方法的重要途径。声乐教学一般可以分为发声练习与歌曲作品的演唱两个部分,在这两部分教学中,视唱练耳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良好的视唱练耳基础,即使能较自如地调节自己的声音也不一定能准确唱好音高和节奏,那更谈不上用娴熟的声乐技巧来演绎音乐作品。

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对声乐初学者采用的发声练习及练习曲不尽相同,基本的发声练习一般以音阶、琶音为主,再根据学生的发音特点选择一些母音加以训练。在视唱练耳教学的基本训练中必须先掌握调式音阶以及和弦的构唱,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用声乐技巧来构唱音阶及和弦,既巩固了发声技巧又让枯燥的音阶、和弦的构唱练习更加准确。没有歌词的声乐练习曲唱起来难度较大、篇幅长,这就对学生的视唱练耳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声乐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先进行看谱视唱,再选择合适的母音进行发声训练。

视唱中包括各种速度、力度、表情记号等,它不仅是乐句之间、段落之间进行对比的重要手段也是情感的表露与体现。要完成完整的视唱曲目,必须把以上内容充分地表现出来,无论是单声部、多声部视唱在练习过程中力度控制是发声技巧的体现,应避免死板的喊唱。声乐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发声训练时和视唱教师在授课时都会要求学生用轻声或弱声发音,轻声不仅有利于让耳朵准确分辨其音准程度,而且可以帮助练习者感知声带某一部位的准确点,并做进一步调整达到音准和发声技巧的完美结合。特别是碰到唱长音时更需要在声音的延长过程中用气息保持住音高、控制好歌唱力度,避免出现上下波动让声音更圆润。

二、视唱练耳教学与声乐教学都注重对音乐“听”与“唱”的感知力与理解力的培养

声乐教学是通过歌唱技能技巧的训练,使学生达到能够熟练运用某种歌唱技能或歌唱方法进行歌曲演唱的目的。无论歌唱还是乐器演奏,都离不开音乐听觉,在“唱”与“奏”的实践中,内心听觉重点要把握音高、旋律、节奏、音强、音色、乐句组织、乐曲风格等。完整的音乐听觉应该体现对这些方面的整体感知和理解。在对乐曲理解的同时进行整体的构思想象,从音乐作品风格、情绪、形象到作品调性、力度、色彩、速度的处理都离不开细致、准确的音乐感知力与理解力。声乐和视唱都要用内心所构造的声音画面去引导自己的歌唱。内心构造的声音是靠“听”来完成的,它是通过严格的视唱练耳训练得到的。从视唱练耳训练中掌握音高、旋律、节奏、音强、音色、调性感等技巧,从声乐训练中听教师正确发声范唱到学生模仿发声,再到教师评价、纠正学生让学生再次调整状态进行歌唱,都离不开良好的音乐听觉习惯。在教学中让学生一定要注意听自己的声音,学会在唱的过程中运用内心的听觉不断检查和调整自己的音准和节奏,通过声乐良好的发声方法并带有表现力地歌唱,就会把各种音乐要素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三、视唱练耳教学与声乐教学都注重对乐感的培养

乐感是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的对音乐情感的感受和体验。从视唱练耳训练中的音乐节奏、旋律的把握到声乐歌唱中的圆润、细腻、流畅的处理以及歌曲鲜明层次感的表达都离不开乐感。节奏是乐感的核心,演唱者如不能在同一节拍与速度中演唱,就会出现赶节奏与拖节奏的现象。在视唱练耳训练中反复训练学生节奏感的把握是重点,只有通过视唱练耳严格的节奏训练,才能在看谱视唱和声乐演唱中表现出较强的乐感,演(视)唱中体现了节拍节奏的基本规律才能提高音乐的美感。在两门课程教学中的“视唱”与“歌唱”都要求学生要圆润、细腻、流畅地表现音乐,尤其在声乐教学中常会发现有些学生在演唱歌曲时,由于乐句的衔接不连贯,时断时续而导致音乐的完整性的缺失。究其主要原因是学生在演唱时对乐句节拍尾音的忽略,即当乐句将要结束时,演唱者情绪松懈,把应该四拍的唱成了三拍半,这实际上是学生不重视节拍节奏而引起的,久而久之养成了习惯,这说明在视唱练耳教学环节中基本技能把握不到位,在每个音(字)的衔接时应该用气息支撑住,连贯唱出准确的音高节奏和准确的歌词发音。如在歌唱乐曲时字与字衔接时要紧密,结尾的字与下句的字头要贴住,不留有空隙,母音换字时不要有大的动作与变化,让声音连在一起,用气息支持,把每个音均匀、连贯地唱出来等,这也是声乐教学中歌唱音乐作品不能含糊的地方。因此,把握乐感,注重声音的连贯和乐句连接的紧密,才能达到完整的音乐表现力。

四、视唱练耳教学与声乐教学都强调音乐实践,注重音乐记忆与想象力的培养

我们理解的歌唱是音响艺术,不是歌唱者随心所欲唱出来的,是作曲家们运用音乐的多种素材,把节奏、节拍、调式、和声、对位、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精心设计出来,用以表达某种思想感情的音乐作品。视唱练耳与声乐课程是在音乐实践中培养学生音乐记忆力与想象力等多向思维能力的重要课程。在音乐实践中培养学生记忆音乐的能力,如听音记谱中,进行音高、节奏、速度、节拍、调式、调性等多方面内容的系统性综合训练,经过较长时期的锻炼,不断总结,不断记忆,展开想象,才能完成记谱任务,从而培养和锻炼音乐的记忆能力与想象力。在视唱练耳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更快地掌握音准、节奏、速度、节拍等,要大量进行看谱视唱和重点视唱曲目的背唱或默写,通过视唱曲目的背唱,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注意音乐中的节拍、节奏、音高、强弱等不同要素。让学生大脑中积累和储备大量的音乐信息来增强对音乐要素的敏感度,培养和锻炼音乐的记忆能力和想象力。在声乐教学中声乐作品试唱是声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对歌词和旋律两部分的处理。其中,对一首全新完整作品的旋律处理实质上就相当于视唱若干个乐句,歌曲的旋律背唱是学习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在演唱过程中通过想象勾画出与作品相符合的画面或形象,并全身心融入到作品情景中调整好发声器官状态,细致准确地将作品演绎完整。在视唱练耳训练中,学生要学会处理众多的音乐术语和表情记号,有良好的视唱练耳训练作为基础,能够极大地帮助他们演绎完整的声乐作品。在不断演绎完整的声乐作品的同时为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力和想象力打下了基础。

把视唱练耳与声乐融会贯通有机链接进行教学,使它们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将这两门课程的技术性、艺术性提高到一个新层次,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提高学生整体音乐素质。

参考文献:

1、孙从音、范建明《基本乐科教程练耳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年

小学生声乐培训篇7

(1)合唱作品的选择。为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功能,活跃校园文化,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选择好的并且合适的合唱作品便成为教学的前提条件。由于中小学生音乐素质、年龄、性别等各方面的限制,我们的应选曲一定要扬长避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既可以实现合唱教学的目的,又能培养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音乐基本训练。合唱训练包括的内容很多,如和声、复调、音色、音量、音准、气息、吐字、声音共鸣等。它是一种高度的艺术创造和综合艺术修养培训。因此,合唱队员的训练在某种程度上要比对独唱演员要求更高,训练起来更复杂。

第一,呼吸。演唱歌曲首要训练的是学生正确的呼吸方法,良好的呼吸是获得动听歌声的重要条件。在教学中,用“闻花香”或做一个深呼吸的动作来感受吸气的方法,用两手放丹田,肚子往外扩张感受吸气所要到达的位置,采用吹蜡烛体会均匀的呼气,还可以用“si”检验气息是否均衡。在合唱中呼吸要做到:循环呼吸,轮流换气;留有底气,从容换气;保持口型,自然换气;换完气,柔进。

第二,正确的发声。歌曲教学前的发声练习,是声乐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培养学生自然、优美声音的必要途径。在训练中首先应培养学生练声的好习惯――要求同学们自然放松,上提笑肌,打开口腔,引导学生“轻声”演唱,进行轻声训练。要求学生做到“三头”,即声音上头,放松喉头,感情放在心头。单纯的重复的发音练习,会让学生觉得非常的枯燥无味,所以不管练任何音都要给他们以形象、内容,这一环节是重中之重。一个出色的合唱团给欣赏者的第一印象就是优美动听的声音,不论歌曲长短、难易,首先就是以声音来评判的。因此,训练时就要要求学生声音响而不噪,轻而不虚,高而不挤,低而不压,真正做到合唱声音上的协调、平衡、统一。

第三,音准与节奏的训练。音准训练在具体教学时应循序渐进,尽量采用无伴奏形式从横向的音程练习开始,逐渐过渡到纵向的音程以及简单的和弦,让学生根据固定音高学会彼此倾听,自己调整音高,以达到协和的状态。为了帮助学生训练内在听觉和掌握音准,在教学内容上我采用匈牙利作曲家柯达伊的无伴奏合唱训练曲,指导学生在充分理解作品的内容上,确定合理的音准、音色,然后反复训练以达到作品需要的协和。

节奏是音乐的骨架,节拍是音乐的脉搏,两者都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培养学生准确、独立的节奏感和节拍感,是合唱训练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在具体训练时,可加强简单节奏的训练,以提高学生对节奏变化的灵敏反应,为合唱教学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好的音准、节奏感是建立在平日的多聆听、多练习、多巩固的基础上的,通过一段由浅入深的训练后,学生的音准能力、节拍感会逐步提高。音乐课上的常时效的训练,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难题。

第四,合唱声部的训练。首先,要根据学生特点,合理地划分声部。在划分声部时应以音色高亢嘹亮的为高声部,音色丰满厚实有较好音准的为低声部。国培时孙老师的比喻太恰当了,他把四个声部比喻成不同的形象:女高音比喻成“女儿”;男高音比喻成“儿子”;女低音比喻成“妈妈”;男低音比喻成“爷爷”。学生理解了唱起来就非常容易。其次,在合唱训练时,先分声部学习合唱歌曲的乐谱,要达到十分熟练,能在无伴奏下将歌曲音调演唱准确。将重、难点单独提出进行加强练习,注意学生的吐字、咬字,发声等情况。各个声部都唱好了再进行声部整合。教师一定要要求学生在唱好自己声部的同时,还要注意倾听其他的各个声部,要做到嘴唱、耳听、心想、眼看。

小学生声乐培训篇8

关键词:中学音乐合唱训练合唱意识基训水平

合唱是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它可以训练学生合唱能力,提高学生音乐素养。具体到中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合唱训练,就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学生合唱意识的培养

在合唱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加大培养刚刚加入到合唱团的学生的合唱意识的力度。因为这些刚加入到合唱团的学生尚未体味过和声的艺术魅力,无法在短时期内唱好和声。其次,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常指导学生欣赏诸如《黄河在咆哮》等不甚复杂的合唱曲,引导学生从音乐的力度、速度、音量、音色等诸多方面感知与品味合唱艺术的魅力,为唱好合唱创造条件。

二、加强识谱与基训水平

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既要在平时加大训练学生节奏、音准、声音等基础音乐知识的力度,更要加大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识谱水平。2011年新颁布的音乐教学大纲明确规定:我们必须将培养与提高中学生的识谱能力置于音乐“双基”教学的核心地位。有鉴于此,我们必须把培养与提高中学生的识谱能力置于音乐“双基”教学的首要地位,以此为中学生学习合唱艺术奠定基础。同时,我们还必须在此过程中注重识谱教学的实用性与针对性,将指导学生学习识谱知识与灵活运用识谱技能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认知与感悟音准、节奏等读谱艺术,不苛求学生掌握很多的音乐专有名词。此外,在合唱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必须加大训练学生声音的力度。因为合唱效果的好坏与合唱水平的高低直接受制于学生的声音。

训练学生的声音,必须遵循规范与科学的原则,要引导学生树立起良好的音准与音色意识。首先,我们必须从训练学生的呼吸入手,然后再授予学生正确的发声方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发声习惯,培养学生优美、圆润、整齐、悦耳的合唱音色,追求非个性化音色,排除非共性音色。同时,我们还要加大训练学生音准的力度,严格训练学生的耳朵。因为合唱是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集体音准是否良好。训练过程中,可引导学生在理解音阶半音与全音关系的基础上,严格唱准旋律音程与各度和声,并指导学生在两个声部换唱并同唱的过程中,感知与品味合唱曲目立体的、纵向的和声效果,加大学生声部与音色“磨合”的力度,培养与提高学生独立演唱声部的表演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相应的声部音色意识,引导学生熟练掌握合唱中的常规演唱技巧。比如,演唱低声部的旋律时,声音必须流畅自然,音阶必须准确,不能压着喉头唱,要尽力表现出强烈的歌唱意识;演唱高声部的旋律时,声音必须清澈、圆润、明亮,发声的部位要高等。

三、进行歌曲训练

选择合适的合唱作品,可以激发学生热爱合唱队的热情,激发学生纵情歌唱合唱曲目的浓厚兴趣。首先,合适的合唱作品,必须适合中学生的年龄与音色,最好是脍炙人口的经典曲目。当然,也可以适当选择一些新创作改编的试唱性曲目或者与当前的政治教育等内容相匹配的个别曲目。其次,所选合唱曲目,无论在题材上还是在形式上或者在内容上等均必须多种多样,最好是古今中外不同类型的经典曲目。在排练过程中,必须注重训练学生的音乐基本功,最大限度地培养合唱团与众不同的演唱风格。如可选择学生耳熟能详的《黄河大合唱》《游击队歌》《同一首歌》《让世界充满爱》等经典作品,结合领唱、轮唱等形式进行合唱教学。

四、借助“外力”辅助训练

(一)利用器乐辅助教学

鉴于中学生尚不具备准确地掌握音程与音准的能力,在教学二声部合唱的过程中,我们有必要引进诸如钢琴或者电子琴等乐器,以此帮助学生准确把握音程与音准。

(二)运用柯达伊手势辅助教学

在小学三年级教学歌谱时,我们引进了柯达伊手势。在中学合唱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必须适当运用柯达伊手势法指导学生更准确更迅速地把握合唱曲目的音高与音准,使合唱产生和谐美妙的和声艺术效果。

五、加强日常教学中学生默契度的培养

合唱不仅考查了每一位合唱队员的音乐基础,更考查了合唱队员之间的默契度。因为合唱是集体的歌唱艺术,演唱的作品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多声部歌曲,要求学生的声音和谐、统一,学生既要独立完成自己承担的声部演唱,又要与其它声部协调。而不同性格特点、不同音乐基础的学生在合唱过程中,默契度会比较低。为此,教师应该着重对学生这方面素质的培养,增进学生之间的了解,增加合唱排练机会,使学生在一次次的合唱中提升彼此之间的默契度,搞好合唱节目。

六、结语

在中学音乐合唱教学中,教师应该选择科学的训练方法,加强合唱训练,培养学生审美能力、识谱能力、演奏能力、合唱的表现能力与合作能力,以提高学生的合唱综合能力,促进合唱教学,提高中学音乐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宫晓红.中学合唱教学初探[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4年.

小学生声乐培训篇9

首先,要加强视唱练耳的课堂教学教学:

我们都知道,丰富多彩的音乐世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声音,音乐就是声音的艺术,也就是听觉的艺术。要想学习音乐,首先必须具备一定的音乐听觉能力。视唱练耳就是一门系统地发展音乐听觉的课程,通过学习视唱练耳,可以练出一双灵敏的“音乐耳朵”,可以逐渐培养起音准感、节奏感等多种感觉,也可以提高识谱能力,最终能更好地去理解音乐、记忆音乐、表现音乐。

视唱练耳水平的提高,需要长期的训练。但它又是一门感性认识较强的课程,不能靠“题海战术”来提高水平。学习中,多唱、多听、多练习当然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多体验、多总结、多找窍门。要通过点点滴滴的积累,一步一步地向前进。打个比方:在日常生活中,你能清楚地辨别出一个熟悉的人的声音,这是因为你对这个声音已经听过许多次,在脑子里已经深深地留下了印象。学习视唱练耳也需要这样多次反复地聆听,让音响在脑子里留下印象,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才能达到熟能生巧的地步。

其次,听觉训练的重点是对学生内心听觉的培养:

内心听觉是指对声音的想象能力,对声音的思维活动能力。就是用心去“想声音”,虽然没有实际音响,但凭内心的“耳朵”也能把这个音的实际音高“听”出来。要求学生在唱一个音之前,先在心里想出这个音的高度,然后再唱出来。或先在心里想出一个音的高度,再根据这个音的高度唱出指定的另一个音,这样做就是运用了内心听觉。如根据标准音la(小字一组的a),在心里想re(小字一组的d),然后把re唱出来;或根据do(小字一组的c)的音高,在心里想sol(小字一组的g),然后把do(小字二组的c)唱出来,连起来便唱为:1―5―1(高音do)。同样,用这种方法还可以扩充到两个音、一个乐句,甚至和声音程及和弦的音响。一首歌曲,不仅音高可以从内心想象出来,而且歌曲速度、力度,甚至演唱的音色都可以不通过外界的音响,从内心感受出来。贝多芬晚年在耳聋的情况下能写出举世闻名的第九交响曲,正是由于从小受过严格的音乐训练,具有良好内心听觉的缘故。

默唱对学生内心听觉的培养有很大的作用。这种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在视唱教学中运用,而在听音训练时,特别是当学生练习听记时,要求学生不发出任何声音,在心里唱出教师所弹的曲调,培养学生默唱的良好习惯及能力。在视唱教

学时,还可以采用分组唱、接力唱、间隔唱(一句唱,一句

不唱)等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内心听觉。

第三、注重对学生节奏感的培养:

节奏感是指具有敏锐、敏捷的感受、领会和能正确表达音乐作品的音值相互关系的能力。节奏感是节奏训练的中心。

节奏的练习,主要要注意牢记和掌握各种不同类型的节奏型,并且要多读、多听、多写、多背、多模仿,碰到较难的节奏,可放慢一倍进行练习,还可以把原来较难的节奏简化进行练习。要想掌握各种节奏,除必须首先掌握节拍外,还必须认识各种节奏,弄清楚时值的组合,明确各种节奏的特点,并能随时将各种节奏进行分析、比较,反复练习。通过分析才能认识各种节奏的组合;通过比较才能鉴别各种节奏的区别;通过反复练习才能对各种节奏熟练掌握。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训练、培养学生的内心节奏感。应该在用手击拍、划拍的基础上逐渐丢掉“拐棍”,不靠音响、形体动作的帮助,而凭心智去准确地掌握节拍、节奏。采用默念、默写节奏的方法也能发展内心节奏感。

第四,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音高记忆和想象能力:

要获得良好的音高记忆,必须大量地去做听音练习。训练时要注意音高的分辨、音高的想象、音高的记忆,培养“有声”听觉能力,同时也培养“无声”听觉能力,先把音高确定,最后把音高进行记忆存盘。要多听、多想、多记、多抄、多写、多背。例如:可以选择一些短小的旋律短句让学生听唱或听记,听的时候,教师可以只弹一遍或两遍,要求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准确地听出这些旋律短句。还可以从歌曲中选择几个小节的乐句让学生快速地听记,既训练了学生的音乐记忆能力又可以训练学生的调式调性感。

最后我要说的是视唱训练与听觉训练的相互关系:

小学生声乐培训篇10

一、要注意基础训练,建立良好的中声区

中声区的良好训练,是小学高年级声乐训练的基础,因此,训练是十分重要的,有如建高楼打地基一样。没有牢固的地基,盲目地建高楼是要遭到楼塌人亡的惨痛教训的。小学高年级的声乐训练也是一样的,教师在给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声乐训练中,一定要注意中声区的训练,如果没有中声区作为基础就急于扩展音域,演唱一些高难度的歌曲,必然会导致声带病变,以致声音沙哑、喉咙疼痛。所以,基础是必不可少的,有了较好的基础,才具备进一步提高的可能。

我认为在小学高年级中声区多下点工夫,就是要把中声区的声音练好,达到音色优美并且饱满明亮,歌唱自如,灵活性强。在给小学高年级学生平时的练习中一定要做到:(1)喉咙放松,喉头稳定松弛,不论唱高低不同的音,喉头的感觉都在一个位置上,不可以“扯着喉咙”唱歌。(2)口腔内部要打开,只有口腔打开了,声音听起来才通透,教师如果跟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说:“你们的口腔要打开。”可能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打开口腔,那么可以用“打哈欠”的方法让学生把口腔打开。这样可以保证学生有一个良好的演唱状态。(3)气息要求畅通,只有气息流畅了才能保证中声区的声音饱满明亮。

二、要重视练声曲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

练声曲是一种具有吸引力的特殊形式的声乐作品练习,与那些简单的声乐练习相比,它能让歌者在学习和歌唱时得到更多的乐趣。因此,必须有计划、有目的地唱出一些必要的练习曲。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练声曲从旋律到呼吸的要求都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因此,教师在选择练声曲时,要有针对性,主要选择一些音域不太宽,旋律进行平缓的练声曲进行练习,母音的选择最好选用学生发得较好的母音。例如a和u都是小学高年级学生比较熟悉的。在选好母音后,在不同的调上移调练习,在练习时带上歌曲原来的情绪,要求富有歌唱性,这是一种较好的练声方式。

《铃儿响叮当》是一首为我国人民所熟悉的美国歌曲,歌曲曲调流畅、情绪欢快。教师在教唱这一首歌前选择的练声曲要符合歌曲的风格。例如,可以选择母音u来模仿北风呼呼地吹,再选用短跳音来体现孩子们在雪中活泼欢快嬉戏的场景。这样设计的练声曲可以带领孩子预先进入歌曲,体会歌唱所要表达的意境。

三、进行声乐技巧训练的同时,要注重音乐表现的培养

不能先把声音搞好了再来谈音乐表现。要明确技术不是学习的目的,它是作为手段来表现乐曲的真实情感,表达其中的音乐形象。所以,对于发声技巧和音乐表现应同样地予以重视。应在声乐训练一开始就要求学生注意音乐表现。由于有唱练声曲的基础,学生在演唱歌曲时对一些常用的声音力度的表现基本上是能做到的。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对于歌曲所表达的基本情绪已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教师在教唱每一首歌曲前要让学生认真分析,了解歌曲的内容,把握歌曲的情绪,往往一首好歌因为演唱者对歌曲的理解和演绎不准确而使这首歌不能很好地展现出来,所以演唱者的音乐表现是十分重要的。这里面包含了节奏、音准、速度、力度的变化等等。因此,教师在进行声乐技巧训练的同时,自始至终都要贯穿进音乐表现的培养,这样的声乐训练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在进行歌唱训练的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心理

心理状态与歌唱者本身的性格有一定的关系,一般来说,性格开朗的人,自己比较自信,学习歌唱时比较容易进入情绪,较喜欢表现自己,上台表现较轻松,基本能反映课堂的学习情况。而性格内向的人,遇事总爱瞻前顾后,表现得对自己缺少信心,上台就不如平时课堂上的发挥,这都是性格所致的。

但是这些弱点都是可以克服的,所以教师对性格内向的学生要给予帮助,对很有自信的那些学生,要告诫他们,学习时要踏实,必须克服浮躁的心理。对前一类的学生要以鼓励为主,肯定他们的每一点进步,让他们慢慢树立信心,有了自信才能克服心理上的紧张。让他们懂得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创造成功歌唱的前提。教师的引导对学生自信心的建立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先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点,哪怕学生只在某一点上有进步也应加以肯定和鼓励,这样学生就会增强学习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