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口才艺术与社交礼仪十篇口才艺术与社交礼仪十篇

口才艺术与社交礼仪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55:24

口才艺术与社交礼仪篇1

关键词:领导干部;礼仪修养;和谐社会;作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C9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4-0146-03

一、个人礼仪修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要“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这是在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到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的突出位置。其中的和谐,是人类价值观念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中国的传统文化一直追求以“和”为贵。其中的“和”便是和谐、和气、和睦。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重大创新。所谓构建和谐社会,就是构建个人自身的和谐,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和谐。其中,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是整个和谐社会的基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关心,相互协调和促进。和谐的人际关系对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先贤孟子就说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可见和谐的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和谐社会的建造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离不开个人礼仪修养。个人礼仪修养的提升也是一种不断完善自我的行为活动,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道德和行为规范,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了解,进而促成和谐的人际关系,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与发展。

就个体而言,良好的个人礼仪修养可以促进个体之间的和谐关系,可以展示良好的个人形象,满足个体自身需要,为自身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个体自身的和谐与社会和谐息息相关,是社会和谐的缩影,也是社会和谐的体现;既是和谐社会的前提,又是和谐社会的结果。就群体而言,良好的个人礼仪修养又可以帮助个体与群体之间形成和谐融洽的关系。礼仪不仅仅是指个体的交往技巧,还包括个体的气质风度和道德情操、阅历见识。就国家而言,我们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向世界开放,积极地与世界各国进行交流与合作,创造良好的国家交往和交流环境,知礼、讲礼是必不可少的。在这个过程中,个人良好的礼仪修养提高了社会的整体礼仪水平。而较好的社会整体礼仪水平,又有助于我国在国际舞台上展示出良好的国家形象,有助于我国与其他友好国家之间进行的交流与合作。

总之,良好的个人礼仪修养不仅可以提升自己的素质,是协调人与人之间交往活动的桥梁和纽带,还是整个社会和谐的基础。随着和谐社会的发展,个人礼仪修养越来越重要,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也日益凸显。

二、领导干部个人礼仪修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一)领导干部良好的个人礼仪修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起到表率作用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直是我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断追求着的目标,也是各级领导干部的责任与义务。领导干部是单位的领军人物,也是在单位中,人民群众时时刻刻都关注和效仿的对象。“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因此,领导干部需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候起到表率作用,这种表率作用不仅仅是在日常工作中,也反映在领导干部的生活之中,延伸到了领导干部的生活圈和社交圈中。领导干部的具体表率作用,就是通过个人礼仪实现的。拥有良好的个人礼仪,领导干部就能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若是领导的个人礼仪修养欠佳,那就不能起到相应的好的表率作用。党员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直接关系到党的形象。无论何时何地,党员干部都应该注意发挥良好的表率作用,成为人民群众能够信赖的人,让人民群众真切地感受到党的先进性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能够自觉地向党组织靠拢,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领导干部良好的个人礼仪修养的表率作用是能够鼓舞人、影响人的,是能够让人民群众团结在一起,形成强大的向心力,激发普通干部和群众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够成为人民群众心底最坚实的支柱。如果是一个领导干部对待工作马马虎虎,不认真不负责,在工作中不注重自己的形象,满口的胡言乱语或者出口成“脏”,这样的人,又怎么能让人民群众信任和依靠?又怎么能够在人民群众中起到的表率作用?所以,领导干部应该重视和加强自身的礼仪修养,用自己良好的修养素质,领导着人民群众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二)领导干部的个人礼仪修养关系着个人素质和领导影响力

领导干部工作业绩的好坏与他的号召力和影响力的大小有着直接的关系。增强领导干部的号召力和影响力,离不开个人魅力的形成。要在群众中树立良好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就要注重自身的道德品质的建设。高尚的道德品质,会给领导者带来良好的影响力。伟大的先贤圣人孔子曾经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也即是“作为管理者,自身端正,做出表率,即便不下命令,别人也会跟着行动起来;反之,若管理者自身行为不够端正,却总是要求别人行为端正,纵使三令五申地下命令,也只能是空谈,不会有人真正服从和跟随他的。”虽然说这个世界上不可能有完美无缺的人,每个人都会犯错误,但是我们还是可以努力地追求着自身尽可能的完美。提升个人礼仪修养是塑造个人魅力的最佳方法之一。礼仪修养的加强,可以丰富领导干部的内涵,增强领导干部的个人魅力。领导者的强大个人魅力,往往能够赢得众人的追随与仰慕。历史上的每一位成功的领导者,莫不如是。

(三)领导干部良好的个人礼仪修养有助于增进人际交往,弘扬和谐文化

良好的个人礼仪修养是人际交往的助力,能够帮助工作正常地开展,减少工作中不必要的麻烦。也可以指导周围每一位社会成员的思想,从而弘扬和谐文化。领导干部良好的个人礼仪修养主要体现在用人艺术、用权艺术、沟通艺术、激励艺术、协调艺术、理事艺术、决策艺术等方面。只有遵循了各种“艺术”规则,才能胜任领导工作,扮演好领导在团体中的重要角色。这就要求,在团体的工作中,应该营造出一个和谐的环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谐,就不会造成不必要的摩擦和争论,有助于工作的顺利展开,激发团队成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加强领导干部的礼仪修养可以引导团队成员的进步意识,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之中,看到与他人的差距,自觉加强自身的礼仪修养,从而促进团体的和谐。礼仪修养还可以促进人际交往。众所周知,总理一向以风度翩翩,机智幽默著名。在与外国友人的交往过程中,一直以自身良好的礼仪修养和气质风度为大家赞叹,折服。尼克松总统访华期间,在机场欢迎尼克松总统一行的仪仗队是由亲自挑选的,晚宴期间所演奏的乐曲,也是经过仔细地挑选之后才决定选用的,大部分都是尼克松总统喜爱的曲子。这使得尼克松总统印象非常深刻。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曾经对说:“我真羡慕你有一个,我们就缺一个”。联合国前秘书长哈马舍尔德1955年在北京会见过总理之后也说过一句广为流传的话:“与相比,我们简直就是野蛮人。”不仅如此,肯尼迪总统的夫人杰奎琳和西哈克的夫人莫尼克公主都曾说过:“中国的总理是她们唯一的偶像”。可见,良好的礼仪修养的确可以形成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促进人际交往与沟通协作。

三、加强领导干部的个人礼仪修养

(一)领导干部的礼仪修养现状

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一部分领导干部对于自身礼仪修养的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够深刻,许多理论并没有付诸行动。多数领导干部对于礼仪修养的认识仅仅只限于纸上谈兵,甚至有很多领导干部认为礼仪修养在工作中只是细微末节,不值得重视。也有人认为,礼仪修养在工作中太麻烦,不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更有甚者,有的人认为礼仪修养是虚伪的,是“小资情调”,在工作中不能加以运用。领导干部在工作中不注重礼仪修养,讲话大大咧咧,无所顾忌,做事情方法简单直接,不讲规则规矩。在与群众打交道的时候,讲排场端架子,不将群众放在眼里,不仅影响了工作的开展,也影响了领导干部的形象,影响了党员在群众中的形象,影响了我们党在群众中的形象。

(二)提高领导干部对个人礼仪修养的认识

提高领导干部对个人礼仪修养的认识,应当加强对领导干部礼仪修养的培训。目前针对领导进行培训的各级各类培训班中,将礼仪培训纳入培训课程的培训班很少,而且即便是纳入了培训课程,不少领导干部也会觉得这种课程并不重要,以工作繁忙为借口,不去上课或者即便听了课内心也并不真正接受。而且我国目前的礼仪培训课程大多是缺乏连续性,培训内容大多是泛泛而谈,难以做到因材施教。这些问题都反映和导致了领导干部对于加强礼仪修养的不重视。但是,随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与发展,个人礼仪修养在社会交往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领导干部重视和加强个人礼仪修养是一种必须的行为。

(三)加强领导干部个人礼仪修养的措施

1.加强领导干部自身行为规范的学习培训。领导干部不仅要自觉学习和遵守我国《国家公务员行为规范》的规定,还应该加强自身道德行为规范的培训,不管是自学还是参加各类培训班都应该要认真学习,多读书、读好书,提升党性修养,增强业务技能和依法执政、依法办事的能力。

2.加强人际沟通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学习培训。人际交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过程。对于领导者来说,人际关系可以分为两种:私人人际关系与公务人际关系。不论是哪种人际关系,交往技巧是必不可少的。和谐的人际关系的构成,是领导干部进行工作的首要条件。和谐的人际关系可以提高团队的工作效率,增强团队的凝聚力。通过对人际交往的培训,可以提高领导干部在日常工作中运用适当的方法去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创造出良好的工作环境。

口才艺术与社交礼仪篇2

艺考第二天,各高校报名人数出现了回转,山东潍坊富华国际展览中心各高校报名点前“长龙”再现。截至1月31日下午5时许,已报名24166人次,超过报名首日人数的5倍多,两天的报名人数累计已达28043人。另外,记者了解到,多数高校公布的招生计划数都不是最终的,各高校还会根据最终的报名总人数进行增加或减少。随着艺术类专业在社会各个行业的推广和应用,一些名称新颖的新专业冒了出来,像舞蹈编导、礼仪与公关艺术等,这些专业也吸引了众多考生报考。此外,潍坊市招生考试办公室提醒广大艺考生,富华国际展览中心以外的报名点均是非法的,切勿上当受骗。

明日又新增12所高校

1月31日中午12时许,已是吃饭时间,潍坊富华国际展览中心成都理工大学、云南艺术学院、徐州师范大学等几所高校报名点前挤满了艺考生,在云南艺术学院前排队的艺考生甚至都分成了四排。截至下午5时许,当天已报名24166人次,累计已报名28043人次,艺考第二日的报名人数是报名首日的6倍多。当天,报名人数最多的三所高校分别是徐州师范大学、成都理工大学、云南艺术学院,分别为3664人次、2980人次、2211人次。

2月2日又将新增12所高校接受报名:河北工业大学美术类招20人;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美术类招70人;南昌大学美术类招35人,音乐、舞蹈、表演、戏文类招35人;江西财经大学美术类招30人,音乐类招5人;湖北工业大学美术类招30人;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美术类招55人,音乐舞蹈招60人;重庆邮电大学美术类招30人,编导类招15人;西南民族大学美术类招39人,音乐、表演、舞蹈类招10人;新疆师范大学美术类招30人,音乐类招30人;大连大学美术类招33人,音乐、舞蹈类招52人;攀枝花学院美术类招40人;湖南城市学院美术类招35人,音乐表演类招30人。

招生计划数还会变动

在报名现场,不少学生手中都拿着一份招生部门印发的“2012年省外艺术专业考试时间安排”表,上面除了有各院校的名称和报名时间外,还有各高校在山东省的招生计划。现场各高校展位前,也都标注了在山东省的招生计划数。实际上,这些计划数都不是最终的,各高校还会根据最终的报名总人数进行增减。

成都理工大学最初打出的计划数是72人,该校招生就业处副处长陈国华介绍,这个计划数是参照去年的报名情况定的。“今年在山东的具体计划,会根据实际报名情况进行调整,我们也想增加计划,因为山东的生源情况比较好。”陈国华直言,如果报名顺利,或可将计划数增加到80人左右。据悉,去年该校报名3049人,因为报名人数较多,就在原定计划的基础上,增加了近10人的计划数。

记者还在报名现场了解到,东北师范大学、云南艺术学院、湖南科技学院等部分高校也是按照具体的艺考报名人数来决定最终的招生人数。其中,东北师范大学今年将按照大类招生,不再具体细化专业考试,这样让考生的选择性更强,录取几率更大。

新兴专业受考生关注

随着艺考大幕的拉开,一些细心的考生会发现,许多新颖的专业冒了出来,像舞蹈编辑、礼仪与公关艺术等,这些专业也吸引了众多考生报考。

1月31日,云南艺术学院的报名展位前围了不少考生,原来这个学校的一个新专业吸引了考生们的注意。该校的礼仪与公关艺术专业是2012年开始招生的全新专业。“音乐、美术、播音、编导、表演类各专业的艺考生都可以报名。”招生人员介绍,考试只有面试,内容为形体风度目测、个人才艺展示和综合素质面试。

另外,陕西理工学院新增的舞蹈编导专业,也引起了广大考生的关注。“有成品舞、基本功、软开度好的都可以报名。”招生人员介绍,现在社会对舞蹈创编需求越来越多,该专业也是适应社会需求而开的。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这两个新兴专业招生数量有限,在山东省的招生计划数都为20人。业内人士提醒,虽然新兴专业短期内就业状况被看好,但考生应避免盲目扎堆报考。

考生须防“山寨”报名点

富华国际展览中心内各高校热火朝天接受报名的同时,展览中心外的大街上,一些民办、自考性质学校的招生人员也开始蠢蠢欲动,发放学校的招生广告。往年,在这些学校“免试入学”、“保证上大学”的诱惑下,不少考生前去报名,交了报名费后才发现,这并非考点安排的正规院校。

对此,市招生考试办公室提醒广大艺考生,经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批准的省外高校,参加2012年省外艺术专业考试报名的地点均在富华国际展览中心大厅内,大厅以外的报名均属非法报名,切勿上当受骗。

另外,市招办还提醒考生,报名时要仔细查阅、核对高校报名信息,一经报名报名费一概不退。艺考报名考试咨询电话:8271777,报名考试投诉电话:8791010、8798950。

相关链接:

礼仪公关艺术等新鲜专业越来越受关注

品红酒打高尔夫也成学习课程

1月31日,在富华国际会展中心共有24所院校接受报名。记者发现,相比往年常规的艺术设计、广播编导,今年一些新鲜专业颇受考生关注,像舞蹈编辑、礼仪与公关艺术等专业,吸引了众多考生报考。

云南艺术学院的报名展位前围了不少考生,该校今年新设的礼仪与公关艺术专业首次招生,在山东省招生20人。“音乐生、美术生、播音、编导、表演类,各种专业的艺考生都可以报名。”招生人员介绍,考试只有面试一项,内容为形体风度目测、个人才艺展示和综合素质面试。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该专业是符合社会需要而新开的专业。“以表演为例,很多学表演的,只懂表演,不懂管理、营销和礼仪,而一些学管理的又不同表演,这个专业就是在这之间做一个衔接。”招生人员介绍,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招聘人才时,需要专业演员的很少,更多的是需要既懂艺术又懂管理、财会、营销、礼仪的人才。

在该专业的专业设置上,记者看到,除了表演、舞蹈、音乐等艺术技能的学习外,还要学习商务礼仪、英语口语、公务礼仪、公共关系学、社交心理学、演讲与口才等。“品红酒、鉴赏雪茄、打高尔夫、服饰搭配都要学习。”招生人员介绍,学生毕业后可以到涉外企业、大型企事业单位、文化传媒及艺术演艺机构从事相关工作。

口才艺术与社交礼仪篇3

关键词:社交礼仪;素质教育;道德修养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4)21-0142-02

“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1]良好习惯是一个人素质的具体体现,也是个人的终身财富。高校要重视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使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做事。然而,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是“90”后,很多又是独生子女,再加上受到现行教育制度弊端的影响,学生在上大学之前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升学上,家长和老师代办了学习以外的事,造成了良好日常行为习惯的缺失。进入大学后,学习的压力得到了释放,脱离了父母和管教和包办,当学习和生活中的诸多事务需要独立面对时,很多大学生无法适从,许多不良的行为习惯也逐渐暴露出来,如:处理不好人际关系,经常打架斗殴;对学习没有兴趣,经常厌学逃学;沉迷于网络,上网成瘾;不爱护环境,随处乱扔垃圾;不懂节简,生活铺张浪费;缺乏诚信意识等等。这些不良行为习惯已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校教学与育人效果,高校加强大学生的礼仪养成教育刻不容缓。礼仪教育是从人类基本的行为入手,教导人们在规范自身行为的同时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它与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心理素质都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社交礼仪课程的开设能促进素质教育的实践。

一、高校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培根说:“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可以说,人们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是日常习惯的外在表现,习惯通过日积月累的养成,它便融会成为生命中的一部分。习惯往往渗透于一个人的思维、语言、行为等各种活动之中,主宰着个体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状态。大学阶段是塑造自身形象和铺垫人生发展轨迹的重要时期,大学生的习惯状况直接影响着他们的行为[2]。然而,在高校,部分大学生表现出来的“习惯”,很让人担忧,一些学生文明意识淡薄,礼仪知识缺乏,知书但不达礼;一些学生不注重个人形象,经常衣冠不整,行为不端,张口便是粗话,上课随意迟到甚至旷课,公共场所大声喧哗,自修室里手机铃声大作,无视他人的存在,吃饭、上车不排队等等。这些不文明行为屡见不鲜,但更让人担忧的是他们不以为耻,反认为理所当然,这不得不引人深思[3]。我们应该认真分析总结高校学生礼仪素养缺失的现象和原因,思考加强高校礼仪养成教育的必要性。不要让辛苦完成大学学业的学子们满怀期待地走向社会时发现自身礼仪素质有多么的欠缺,不要让我们培养的学生变成一人有知识没文化、受教育没教养的人,应该让他们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高校加强礼仪养成教育是学校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学生礼仪素养不足的现象及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损人利己,友善意识缺乏

一些学生蔑视社会道德,无视校纪校规,漠视他人的感受,一切从个人的愿望出发,对别人缺乏理解和宽恕。对学校管理工作中的一些事务,不是从有利于解决问题的意愿出发,冷静分析,积极沟通,而是头脑发热,夸大事情,稍不如意就妄加评论或牢骚满腹,而对自己的草率行为带来的消极影响满不在乎。

2.重利轻义,拜金主义盛行

孔子主张“见利思义,见危授命”,孟子主张“舍生取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孔、孟的“重义轻利”观,旨在要求人们不可过度妄求物质利益,对“利”的追求应以“义”为前提[4]。然而今天,很多人重利轻义,见利忘义,完全不顾道德理想和法律法规。正是由于在义利观问题上陷入了误区,一部分学生不再追求远大的理想和人格的塑造,而是“一切向钱看”。在校期间,有些学生为了获得奖学金和其他评优奖项,不惜诋毁同学;毕业时,有些学生主要着眼于寻找挣钱多的工作,急功近利,讲求实惠,从而丧失了积极向上的热情和朝气。在这样的道德价值取向的指引下,学生的人格必然会扭曲,自身的发展也会受限。

3.唯我独尊,尊重意识淡薄

一些学生唯我独尊,自我感觉良好,不尊重长辈,不敬重师长,不尊重同学,待人总缺少些友善平和,较难建立和谐人际关系,难以融入集体。大学礼仪素养教育的缺失,不仅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而且也影响了高校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深化。

二、社交礼仪课程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作用

礼仪是人生的必修课,社交礼仪是现代人通向成功之路的通行证。礼仪教育是高校学生健康成才不可缺少的要素,其独特作用是其他任何课程都无法替代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思想道德修养

思想品德是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政治观点和价值观念的集中表现。根据所处的时代,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以及社会对它的要求都是不一样的。道德是一个人的灵魂,是一个人内在素质的核心,它决定着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同时它也是一个人重要的社交素质[5]。良好的道德品质,不仅是维持社会稳定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内在力量,而且它也是人们进行社交的一个基本准则,它是获得对方的尊重和信赖的基础,也是使社交得以持续开展并取得成功的基本保证。良好的思想品德,是个人参加社交活动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基石,它对任何人都有强大的吸引力,它能给人以信任和安全感。良好的道德品质包括多方面的元素,比如诚信、宽容、善良、谦虚。通过社交礼仪课程,可以培养学生们逐渐养成举止文明,谈吐风趣,待人友善,尊重他人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2.培养良好的文化素质

文化素质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人文学科的教育去塑造和培养大学生的内在品格和修养。人文素质培养是指通过人文知识的传授、环境的熏陶以及自身的实践,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转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5]。通过博览群书,广泛涉猎历史、哲学、艺术、文学等学科的学习,可以获取系统的理论知识,培养多方面的文化艺术素养,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反之,通过社交礼仪课程的学习,能促进和加深对人文学科的理解,因为在当今这个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参与社交活动要求具备丰富的知识和合理的知识结构,我们会与形形的人打交道,会涉及各式各样的问题。社交就是一种信息交流,如果知识欠缺或知识结构不合理,在社交中就会张口结舌、捉襟见肘、举步维艰,自己既不能引起别人的关注,也很难融入与别人的交流中,自然成为“局外人”,在复杂的竞争与合作中,就很难拥有一席之地。因此,学习文化艺术知识,提高自身的礼仪素养实在大有必要。

3.增强心理的承受能力

青春期的大学生,思维活跃,感情丰富,渴望与人交流,渴望真诚、友谊、爱情。面对大学校园这个新的环境,接触新的人群,加上紧张的学习生活,有些学生的心理矛盾就会加剧。他们虽不缺少交流的环境和对象,但内心常被孤独寂寞的情绪所折磨,因为他们普遍缺乏社交技巧,既不善于表达自己,也不理解别人。有些学生性格孤僻,自以为是,心胸狭隘,容易产生焦虑、易怒、悲观、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这些压力往往又不能以正确的方式及时缓解。长此以往,这不仅会损害他们的身心健康,而且会阻碍他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甚至可能导致有的学生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社交礼仪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使他们学会尊重他人、诚信待人、言行适度,从而使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在独生子女将成为社会主体的当下,对大学生进行礼仪修养教育尤为重要,在高校开设社交礼仪课程并作为必修课程已经势在必行。一个具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的人,能应付交际活动中的各种突况,始终保持冷静和稳定的心态,遇事不慌,善于沟通,能够采取最适当的行为,化险为夷,争取主动。相反,一些心理承受能力差的人,在交际活动中,往往会结结巴巴,惊慌失措。这样的学生毕业后,不敢出去找工作,不敢面试,甚至不敢见人,整天窝在家里,成为“啃老族”,这样的人就会成为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4.增强学生自信心

整洁优美的仪容仪表可以体现出个人的自信、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以及良好的道德修养。社交礼仪课程中关于仪容仪表的教育就会给予学生细致的指导,让学生得到系统训练,比如在社交场合,它指导人们要注意自己的服饰礼仪,遵守tpo①原则,即你的穿着打扮应当与相应的时间、场合、身份、职业等相一致[5]。比如言谈举止方面,在工作和社交场合,当和别人谈话时,要讲文明,讲礼貌,有修养,还要讲究语言艺术,这样才能获得别人的尊敬和好感,给人以绅士、淑女的良好形象。久而久之,这就会让学生们不断获得精神的鼓励,更加注重整洁的仪容仪表和优雅的谈吐举止,自觉地使内在美与外在美和谐统一,从而让自卑和害羞的心态逐渐消失,自信心逐渐增强。在人际交往中,如果双方都仪表整洁、仪态端庄、举止文雅、言语文明,就会产生良好的“人际气候”,使交往双方互相吸引,建立和发展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5]。积极的人际交往,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使人愉快,充满激情,增强信心。

三、小结

高校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在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要教育学生如何做人。礼仪修养是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是衡量一个人受教育程度的标尺,它不仅是形成个人的道德品质的基础教育,也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基础教育。高校开设社交礼仪课程并规定为必修,这既能够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文化素质,又能够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信心,使他们成为知书达礼的高素质人才,让高校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瑞]荣格.荣格的智慧:荣格性格哲学解读[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

[2]崔怀将,杨碧瑜.试论大学生习惯养成教育[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30(12).

[3]张英伟,刘妍.高校大学生礼仪养成教育的新思考[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9(2).

[4]房石,千春玉.高职院校社交礼仪课程教学的思考[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18(2).

[5]程维薇.用礼仪课程带动大学生素质教育[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23(6).

口才艺术与社交礼仪篇4

要想做到文明是多么的不容易,这是习惯的改善,这是修养的提高,这是品质的提升,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文明的养成,又是多么艰难的一件事。那么作为教师,怎样做才是文明教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关于有关教师礼仪文化讲话稿范文,给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有关教师礼仪文化讲话稿范文1如果你和我一样,是一名被喻之为“蜡烛”的人民教师,你就一定和我一样整年整月穿梭在教室和办公室之间,时时被学生和作业本包围,不到寒暑假,脱不下那双让你精疲力竭的红舞鞋。

繁忙的工作常常让我们没有时间关注自己,包括自己的容颜、自己的健康、自己的家人、自己的学业、自己的修养。

我们每天关注的是孩子们的进步,自己却真的像蜡烛一样,照亮别人的同时变得越来越短了。

我常对身边的教师朋友说:新时代的教师不能再做蜡烛了,要做电灯泡,有强大的发电厂供电,最不济也要做个油灯,能时时往里边加油,生命的火花才不至于熄灭。

你会对我说:什么呀,从九十年代开始,国家就开始了对教师再找范文就来培训的重视,差不多的老师也都知道要进修提高,从专升本到研究生课程班,早就普遍得很了。

可是,我想说的却是另一回事,我想在这里对大家说:学习礼仪规范、提高自己的修养、培养自己良好的气质风度,比学业的进修也许更有意义。

你有没有想过,我们的工作实际上就是一项不断与人交流交往的工作,与学生、与家长、与同事、与校长。如果不通人情事故,不懂文明礼仪,周围的人很难接受你、承认你。

难道你没有注意到吗?一个学生关注他她的老师的气质风度、行为仪表根本胜过关注老师的文凭;一个家长对一个教师的信任或不信任很多时候只来自两次谈话和交往。

当然也不排除这样的人,他对我说:我这个人就是说话粗鲁一点、打扮邋遢一点,虽然不懂人情事故,可是我有满腹才华,真金不怕火炼,最终学生和家长还是喜欢我的。可是我问他,你这个“最终”要花多长时间?你在“火炼”时要受多少煎熬?如果你肯花一点时间修饰自己的容颜,花一点心思提升自己的修养,你何需要让“火炼”呢,你应该一出台就获得满堂彩呀。

我很遗憾在四年的师范学习中,没有一位老师教给我做一个教师应该有怎样的仪容仪表,在两年的教育管理专业进修中,没看到一本教科书谈到一个校长或一个教师的修养是怎样能改变一个学校或者一群学生。但是在我十几年的教师生涯和七年的校长经历中,我却深深地感受到,一个教师具有良好的修养和文明的礼仪对他的工作有多么重大的影响。

93年在珠海创建一所新学校,招生的时候,四所学校打起了擂台,当时只有我所在的学校基建还未曾完工,经费紧张到根本没钱印别人学校那种精美的广告,我用的方法是要求每个老师交一张最漂亮的照片,写下一小段简明的话,办了一个学校教师形象宣传栏,同时派了几个气质风度最好的老师出任招生工作,我自己则不厌其烦地每天与前来考察的家长交谈。结果四个学校中,我们学校招到的学生最多。有些家长与我交谈后就说:凭对你的感觉,我把孩子交给你们学校了。

99年,我们学校新来了一位教师,高级职称,中共党员,没想到开学第一周就被家长投诉,家长要求换回原来的班主任,投诉的理由很不具体,最明确的就是该教师上课不断甩鼻涕,普通话不准,长相也凶巴巴的。

每年新生报到的时候最有意思,很多孩子只因为自己班上的老师比别班漂亮就高高兴兴。而那些仪容仪表不太好的老师班上的家长常常会跑来校长办公室,用怀疑的口气向我打听,我每年要把“人不可貌相”的话反复说好多遍。后来我总结了经验,每年开学第一天,我一定要求老师们穿校服。

我承认,我自己就常常以貌取人,我在招聘老师的时候,除非这位老师的业绩相当突出,否则我是很看重他的形象的,我会认真观察他的言谈举止,看他的打扮穿着,因为初次见面,我只能从这些方面看他的“层次”。

这些年,因为当校长的原因,我常有机会外出参观学校,每到一个学校,除了听课,听校长的介绍,什么会影响我对这个学校的看法呢?很多,可无非下面几个方面:校容校貌,、校长和老师的形象、接待者的态度、学生的文明礼貌,甚至学生的校服,如果面料低劣或者式样土气,立即都会让我扣分,让我低看这个学校。

我曾经假扮学生家长,和一个朋友一起到一所民办学校考察,在学校是否规范这个问题上她得出的结论和我大相径庭。为什么?因为校园美丽的环境、教师笔挺的工作服和校长热忱的态度给了她深刻的印象,而我却从操场上的体育老师穿着皮鞋这一细节发现了问题。

所以,当我们想让社会、家长和孩子们知道我们的学校是一所好学校,我们的老师是一群好老师的时候,我们应该首先向他们展示我们良好的学校教师形象,我们没有理由要求他们具有孙悟空的火眼金晴一下看到我们的“真金”。

提高自身素质,培养良好修养,具备文明礼仪,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要求。从内心到外表不断完善自我,美化自我,向外界展示自我的风采,将有助于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学习交际艺术,掌握交际技巧,将有助于我们事业的发展。

人们总是把风度翩翩、英俊潇洒、美丽大方、高贵优雅这样漂亮的词用在公关先生和白领丽人身上,而人民教师,却好象总是朴素的、严肃的,苦口婆心和唠唠叨叨的一世劳苦的贫寒相。我为之不平和遗憾。

人们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既然连别人的灵魂都能塑造,为什么不能塑造我们自己的形象呢?

新的世纪是一个腾飞的时代,我想和所有的人民教找范文就来师一起,挺起胸来,用高贵的气质、良好的仪表、优雅的语言、规范的礼仪来面对开放的世界、开放的社会。

教学是一门艺术,交往是一门艺术,一个优秀的教师必然要娴熟地掌握这两门艺术。过去我们研究得较多的是教学的艺术,现在我请老师们和我一起来研究交往的艺术,交往的艺术性集中地体现在礼仪的规范之中,在这本书中,我想和大家一起探讨,作为一个教师应该掌握的礼仪规范。

有关教师礼仪文化讲话稿范文2时尚也许是服装店炫目的服饰,把你演变成千姿百态的新潮宠儿;时尚也许是美容院的彩妆,让你貌若天仙;时尚也许是珠宝店里的项链或饰品,成为你个性化的标志。

时尚是一种麻木,会被内外差异所迷惑。时尚是一种感觉,会被歪曲、被染黑。时尚穿着华丽的外表,倾听着文化的拷问,体验着心灵的感悟。当时尚和文化结缘,那它将是文明的象征;当时尚与先进文化、流行文化和高雅文化融合,那将是文明礼仪响亮的代言。

作为幼儿园里孩子王的我们——时尚又是什么呢?难道就是用品牌和潮流打扮的外壳?难道就是流行音乐与街舞打造的躁动?难道就是童谣与游戏组合的纯真?我认为,教师由内而外透出的文明礼仪举动就是一种最完美、最温馨、最高雅的时尚。

这里的礼仪,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是表现对他人尊重和理解的过程和手段。礼仪无处不在,它可以表现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它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友谊。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

“仁、义、礼、智、信”标榜着中国人文明、高尚的为人之道,“礼”更受推崇。从古代就有专门的机构“礼部”来制定各种礼仪规范、有专门的人来监督礼仪的执行。把礼仪推崇为人格和道德的最高境界。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知道“坐如钟、站如松、走如风”是举止礼仪、“目不斜视、笑不露齿”是交往礼仪等。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角色的转换、职业的更替那些本该传承的文明礼仪精华,那些该发展取代的礼仪规范,在我们的身上又留下多少的痕迹呢?在我们的身上又有多少文明礼仪之光在熠熠生辉呢?又有多少文明礼仪意识在传扬呢?作为一位教师在我们的身上该对文明礼仪交怎样的答卷呢?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教好书必先育好人,育好人必先树好人。教师具有谦逊、温和、文明、素雅的礼仪就是校园里最时尚的代言。

当清风拂面,树叶婆娑,晨光蓬勃、寻着孩子银铃般的笑声而去,看到校园门口老师甜美的笑容、得体的装束、轻声的问候、温柔的抚摸,家长和孩子们已经感受到礼仪的温情,时尚的美丽、文明的可爱、时尚的纯美。我想说幼儿教师的时尚就是这样朴实清新;幼儿教师的礼仪首先是柔美温暖。

当孩子哭闹、不肯吃饭、调皮捣蛋。循着孩子的嘈杂声而去,看到老师弯腰躬身的轻抚、低声细语的安慰、耐心动情的开导,孩子体会到礼仪的力量、礼仪的温柔、时尚的醇厚。我想说:幼儿教师的时尚就是忍耐宽容;幼儿教师的礼仪是善良慈爱。

当孩子尿湿呕吐、咳嗽发烧、摔跤跌倒,随着孩子伤心的哭声而去,看到老师不顾肮脏和气味在忙碌、急切焦虑的询问、细心地查询伤口,孩子感受到礼仪的责任、礼仪的动情、时尚的伟大。我想说:幼儿教师的时尚就是责任和爱心;幼儿教师的礼仪就是温馨和友好。

幼儿教师“十应十忌”的礼仪规范早已播撒在艺术幼儿园教师的心田,四年的陪伴下,礼仪之芽逐渐萌发,如今已经绽放花的芬芳,正等待累累的硕果。然而,饱满、甘醇、丰收的果实更需要教师们付出成百倍的努力去浇灌,让每一株礼仪之树常青、每一朵礼仪之花芬芳、每一簇礼仪成果丰实。

有关教师礼仪文化讲话稿范文3人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语言更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工具。没有语言,怎么当好儿童的指路明灯。所以说教师要提高自己语言修养,掌握语言技能,为儿童树立一个好榜样.

教师的语言修养是教师为人师表的重要因素,对儿童的道德品质培养和审美产生极大的影响。语言的修养注重个体动用语的熟练度,准确和流畅度,及在各种语言环境中的言语行为,教师语言修养绝非一日之功,需要教师日积月累逐渐形成的。有人云:言为心声。意思是说没有心灵的高尚,就不会有高尚的语言。加强教师自身师表,师德修养是必修靠自觉的。教师只有不断自觉规范自己,修养自己,提高自己,美化自己,才能为儿童树立良好的榜样。具体的说,教师要提高语言修养,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要懂礼貌

提高教师语言修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思想的修养,在古代孔子说有修养的人有5个方面的标准,就是:温、良、恭、检、让。而在现代,讲文明、懂礼貌是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也是人们的道德准则,人与人相处的规矩。礼貌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礼貌语言,二是礼貌举止。两者结合起来才能给人一种谦逊文明恭敬有礼,落落大方的好感,可以从一个人说话用语,语调口气,举止态度上反映出他的道德修养,思想面貌,文化水平,社会身份,礼貌也映着一个民族的精神状态。

2.教师语言要文明

教师语言要纯洁,文明,健康,语言文明。有逻辑性,用词恰到好处,儿童的理解能力、自控能力还不是很强,需要教师用语言引导、提醒。还要用语文雅,优美,语调和谐,悦取,语言要亲切,和蔼使人听后产生愉快的心情,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千万不要带有低级,粗俗的污言秽语,做到不说无聊的口头禅。尤其是一些方言区的教师,有时生气起来就会土话讲出来。

3.学会尊重儿童

教师说话要尊重儿童的人格,要使用美好的语言塑造儿童的心灵,协调师生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融治的氛围中接受教育。即使在教育时不听话的孩子时,也要心平气和,采用激励的语言,千万不能用尖酸刻薄的语挖苦儿童,否则会对他以后产生负面影响。

4.语言要规范,生动形象

教师的语言是否准确,吐字是否清晰,用词是否得当内容是否简洁有条理,语调是否生动,有感染力,都对儿童的语言发展起十分显著的作用。严肃,枯燥,缺乏活力的语言,往往会压抑儿童的求知欲,而生动形象的语言却能以声传情,给儿童一种亲切感。教师的语言应当注重感情,生动形象,才能吸引儿童的发展。如果儿童教师像和尚念经一样毫无情趣,只能让人昏昏欲睡。

语言是一个人文明程度的表。教师的语言修养是其为人师表的重要因素,教师就要用醇美的语言去触动学生心弦,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使其形成纯洁、文明、健康的心灵世界。

有关教师礼仪文化讲话稿范文4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了这样一句话:“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过:“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古今教育家、学者非常重视幼儿早期教育对于人一生教育的基础性作用,认为幼儿一旦养成了良好的习惯,行为将固而不化,长大后可以“正性”、“养心”、“成德”。所以我今天演讲的题目就是“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所谓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要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知、情、意、行”,最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校从学生实际出发,结合学校特点,以政教处为依托,少先大队和各班中队为主阵地,狠抓学生养成教育,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叶圣陶先生生前呼吁:“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我校领导班子通过学习、论证,转变办学思想,明确办学重点,统一了办学思路。一致认为,让孩子拥有良好的习惯,其重要性并不亚于有一个好的学习成绩。健康的人生的基础是建立在良好行为习惯之上,不管是美好的品德,还是较强的学习能力,一切都依赖良好习惯的培养,抓住了习惯培养这一条主线,就抓住了问题的关键。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以主管德育和教学校长任副组长,以政教主任、教导主任、少先队辅导员、品德教师和骨干班主任等为组员的养成教育领导小组,负责养成教育工作计划的制定、组织与实施,评估与奖励等全面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岗位目标责任制,职责明确,分工具体,指挥畅通,运转协调。保障养成教育工作的经费投入、协调,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学校将养成教育纳入整体工作计划之中,做到有计划、有措施、有检查、有反馈、有成效。

要求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前提是得让他们知道要养成哪些好的习惯,哪些习惯是好的。我们组织全校学生开展《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背诵活动。政教处、教导处、少先队,以及校办公室的领导入班逐人检查,落实《守则》和《规范》的背诵情况。通过背诵,学生明确了要养成哪些好的行为习惯,更知道了已有的行为习惯哪些是好的,需要坚持;哪些是坏的,需要改正。

抓养成教育的关键是抓行为教育。我校的班主任、任课教师、中队辅导员都把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卫生习惯、讲礼貌的文明行为习惯、拥有良好的品德作为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点。全校上下一致行动起来,通过举行各班主题班会、全校演讲比赛,促进学生养成各种良好习惯;通过校园广播、宣传报栏树立典型,激励学生向榜样看齐。

抓了一段时间,学校的养成教育初见成效:在自习课时间,你走进校园,学校中央挺立的的皂荚树静悄悄的,操场上盛开的白玉兰静悄悄的,花坛里的花花草草也静悄悄的;走进教室,伴着舒缓悦耳的音乐,学生们有的看书,有的画画,有的练字……都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了。耳边除了优美动听的音乐,昔日的嘈杂、争吵再也没有了。这是多么和谐的校园啊!在课间,学生们或在花坛之间,或在绿树之下散步、谈心、读书;或在操场上、球场上跳绳、踢毽子、拍巴掌、跳皮筋儿……昔日的追逐、打闹已无影无踪了。这是多么有序的校园啊!两人相撞,怒目相向的没有了,诚恳的道歉、真切的问候多了;校园教室,随手扔纸的没有了,俯身捡纸的多了;师生见面,形同陌路的没有了,互相亲切的问候、甜美的微笑多了;花坛之中,损花折树的没有了,浇水、施肥、除草的多了……这是多么文明的校园啊!看着这些动人的情景,我们喜在眼里,美在心头,这都是养成教育结出的硕果啊!

抓养成教育的要持之以恒。养成良好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我校要求全校师生都作长远打算。教师,允许学生习惯形成有个过程;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师生密切配合,老师督促学生认真练、经常练,师生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常言道,三岁定八十。大教育家孔子云:“少年居性,习惯之为常。”而培根在《论人生》中便明确指出:“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年就应通过教育,去建立一种良好的习惯。”可见,幼年养成习惯的好坏对人的一生有直接影响。少年儿童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决定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基本素质程度,决定整个民族素质优劣的大事。我们作为教育者,肩负着社会赋予我们培养二十一世纪人才的重任,必将踏踏实实、一丝不苟,严抓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我们相信,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随着养成教育的深入,文明之花一定绽放在美丽的校园!

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大家!

有关教师礼仪文化讲话稿范文5各位老师、同学们:

上午好!

首先,我想跟大家分享我的几个困惑。

第一个困惑是:新加坡的中文标语。新加坡是一个通用英语的国家,这个国家的公共场所的各种标语大多用英语书写,但其中的一些涉及文明礼貌的标语,如"不准随地吐痰","禁止吸烟","不准进入草坪"等却用中文书写,为什么呢?

第二个困惑是:中国式过马路。去年这个短语火爆网络,指的是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的一种现象,就是“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为什么是中国式,而不是美国式?日本式?

第三个困惑是:--到此一游。在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埃及,有一座三千五百年前的文物卢克索神庙的浮雕,但是去年南京一名学生竟然在上面刻画“到此一游”,为什么类似的举动在中国早已屡见不鲜?

同学们,代表民族未来的我们,需要学习继承的东西有很多,然而最基本的是我们究竟要以什么样的精神风貌,什么样的思想品质,什么样的道德水准去接过人类文明的接力棒?现在,我们正处于人生中最关键的探索时期,在这个时期的所作所为,将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的心理素质,同时也完善了道德品质,如果我们不在此时抓好自身的`道德素质建设,那我们纵然拥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于人于己于社会又有何用呢?所以我们应该先成人,后成材,不要做一个单纯掌握知识技能的机器,而要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身心和谐发展的合格人才。文明就是我们素质的前沿,拥有文明,那我们就拥有了世界上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从今年春季学期开始,全省学生中开展以“八礼四仪”为主题的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活动,号召同学们在八礼四仪的学习和体验中,从小做一个讲文明尊礼仪的人。“八礼四仪”包括哪些内容呢?

仪表之礼:面容整洁、衣着得体、发型自然、仪态大方。

餐饮之礼:讲究卫生、爱惜粮食、节俭用餐、食相文雅。

言谈之礼:用语文明、心平气和、耐心倾听、诚恳友善。

待人之礼:尊敬师长、友爱伙伴、宽容礼让、诚信待人。

行走之礼:遵守交规、礼让三先、扶老助弱、主动让座。

观赏之礼:在观看文艺表演和体育比赛等场合,遵守秩序、爱护环境、专心欣赏、礼貌喝彩。

游览之礼:善待景观、爱护文物、尊重民俗、恪守公德。

仪式之礼:讲究文明礼仪,做到按规行礼、心存敬畏、严肃庄重、尊重礼俗。

口才艺术与社交礼仪篇5

关键词:中华;传统节日;文化资源;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G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6-0225-02

一、中华传统节日的变味

(一)商业炒作而引发的传统节日变味

对于商家来说,假日经济是近年来最大的黄金增长点。各行各业纷纷从攫取利润的角度,打造节日品牌:旅游行业人员考虑的是充分调动人们的旅游热情;商业部门考虑的是充分调动人们的购物热情;饮食部门考虑的是充分调动人们的吃喝热情。佳节原本的意义被商业泡沫和人情关系歪曲抹杀了。人们几乎忘记了节日本身的实际内涵,而留给人们更多的记忆是“花钱找罪受”。

(二)因腐败现象而助长的节日变味

近年来,由于政府官员腐败现象的屡禁不止,中华传统节日中“礼尚往来”的形式被人变相利用,成为一些人送礼拉关系的有利借口。许多人把中国的传统节日当做是巴结领导的黄金时机,节日也因此成了滋生腐败现象的温床。狂热的“月饼大战”令人口瞪目呆。月饼越来越奢华的包装,越来越离谱的价格,成了腐败作风的催生物。在月饼盒里,月饼只是以一种点缀物出现,精美的手表、照相机,昂贵的高档酒等等,则成了月饼盒中的主角。

(三)因崇洋心理而造成的节日变味

随着改革开放的成功,许多舶来节日越来越受到青睐。“圣诞节”也像招商引资一样被引进了中国,在“圣诞节”的三天里,戴圣诞帽的年轻人随处可见,打折促销的商家比比皆是,歌厅夜总会家家爆满。除了圣诞节,还有“情人节”、“愚人节”、“感恩节”……如今的洋节真是“乱花渐欲迷人眼”。虽然这些“洋节”在中国还没有享受到“假日”的礼遇,但是它们却已成为商家和众多城市年轻人心目中的“名牌节日”。

二、中华传统节日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

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渊源流,内涵深刻。这些节日风俗,是古代人民留下的一笔宝贵的文化资源。这笔文化资源需要充分挖掘,再进行整合利用,才能显示出它的特殊价值。

(一)“礼仪”文化资源的利用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雅号。中华传统节日的礼仪形式丰富多彩。这些礼仪形式如不加保护就会逐渐流失。因此,国家有关部门,一方面应给予尚有活力的传统民俗活动以政策性宽容,如借助节庆、寺庙、祠堂、地方戏及各种游艺形式,进行祈禳、庆祝、迎送、婚丧活动等等。并且在政府举办的庆典、开幕式一类的公共活动中,有意识地采用一些中国传统礼仪形式。另一方面通过大众媒体大力宣传传统民俗礼仪形式。

传统礼仪的倡导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曾起到过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既承担着维系社会秩序的作用,同时也发挥着动员社会、凝聚人心的社会功能。礼貌、礼仪的缺失是当今社会、尤其是青年一代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应更多地提倡中国习俗仪规。在大中小学校、国家公务机关、社会服务行业、演艺界等场所,应广泛展开中国传统礼俗文化教育和行为举止培训;设立中国礼俗学校或专业,培养专业人才。尤其是要对中小学生的日常礼仪有所规范。学生们经过外在的礼仪约束,经过一定的时间就可能会转化为一种内在需求,从而使学生成为文明形象的代表。

“礼尚往来”――这种特有的表现形式,是中华传统节日内容的一大特色。“礼尚往来”主要体现的是一种礼节上的往来、情意上的往来。正是这种礼仪特色,使得中华传统节日成为欢庆、吉祥、安康、团圆、幸福的象征。因此,在传统节日的“礼尚往来”中,应大力倡导“礼轻情义重”的传统礼仪美德。通过传统礼仪的回归,实现建立良好社会风尚的目的。尤其是政府机关在组织春节团拜会、老同志慰问等形式时,更应实践这一宗旨。同时,在舆论宣传方面,更应倡导、弘扬这种礼仪风气。确实使“礼尚往来”的形式体现真情实意的内容。

(二)娱乐文化资源的利用

1.以节日的狂欢形式增强民族凝聚力

中华传统节日历来体现了欢乐、祥和的特点。这些节日,不但具有丰富的礼仪内容,而且往往还形成了众多的文艺娱乐形式。中国的除夕是全民族的狂欢之夜。一年365天,除夕可说是中国人的重要驿站。一路的辛劳,一路的喜悦,都在除夕中得到溶解和升华。除夕的狂欢形式,既是一种快节奏工作状态下的彻底放松的,也是一种民族自豪感的宣泄。人们通过节日的狂欢感受浓浓的亲情和欢乐祥和国泰民安的氛围。这种狂欢的方式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大好时机。这些年来,传统节日的味道越来越淡。以某些大都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做法为例,这一做法,无疑将削弱传统节日的欢乐气氛。应该对“燃放烟花爆竹”这一问题采取“疏导”的办法,如从改进烟花和爆竹的生产制作工艺入手,使它减少或降低破坏力。

与此同时,还应大力支持和推广传统节日的许多文艺娱乐形式。如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元宵节的闹花灯、清明节的踏青、重阳节的“九九”登高,这些活动既反映了民族特色,又烘托出了浓厚的节日气氛,所以应该加以支持和推广。一方面,政府应给予政策上的扶持,给这些文艺娱乐活动提供人力物力的帮助。如一些民间团体的戏班子,他们往往由于经费紧张而陷于尴尬的境地,政府应给予一定的扶持;另一方面,在庆祝传统节日时,要让传统节日还其本来面目,让每个节日过得更独特些、传统元素更丰富些。要倡导一种传统文化回归,开展多种形式的庆祝方式。中秋节在古时候就有许多不同的庆祝方式,如赛诗会、灯谜、月谜等等。现代中秋节也可以采用这种形式,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体现欢乐祥和的气氛。

2.给传统艺术切入现代技术模式,提高观赏效果

中华传统节日中的许多艺术娱乐内容,往往因为形式过于陈旧,观赏效果较差,已经很难提起人们的兴趣,而现代艺术又往往缺乏文化内涵。为此,可以对传统艺术进行包装和改换,充分利用现代技术,赋予一些传统艺术以适合的现代形态,扩大中国审美模式的影响,从审美趣味和认知方面增进对中国文化品格的认同。如把木偶、皮影等表演艺术形式影视化;在说唱、快板等艺术中穿插“tV”形式。使它们更多的汇入现代艺术的新格局,增加表现力度和观赏效果。

三、亲情文化资源的利用

作为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传统节日,向往亲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形成了中华传统节日的主要内容。每逢节日,人们最盼望的就是与家人和亲属平安团圆、欢度节日。来自不同地方的人不惜钱财、时间、体力,只是希望在同一时刻,与家人团聚,共享佳节。因此,节日无疑是人们联络感情的纽带。

(一)突出节日亲情主题,凝聚海内外华人

中华民族侨居在世界各地的人员很多,这是一笔十分可观的人力资源。中华传统节日像一剂强力的黏合剂粘合着中华民族。中华民族侨居海外的华人华侨,无论他在哪一国家,只要到了节日时间,他们就会想到自己是炎黄子孙,而深深地眷恋祖国。这种人间真情的传承,正是中华传统节日的深刻魅力所在。这种亲情的传递如加以弘扬,紧紧拴住海内外华人的心,使他们不管定居在何处,红心永远向着祖国,一旦祖国需要,随时都将奔赴祖国。因此,在庆祝节日时,务必突出亲情主题,使传统节日成为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民族情感的最佳时机。

(二)以亲情传递为契机,发展交通信息事业

在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中,应使更多的人暂时放下紧张的工作,拥有与亲人团聚的机会,享受天伦之乐。在传统节日期间,还应充分提供交通信息便利,使更多的人与家人团聚,享受亲情。铁路、公路、民航应给旅客充分提供方便,如增加班次、加强人员监督管理等等。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和舆论监督作用,广泛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及时提供春运动态、车船、飞机班期信息等,为旅客出行提供有效信息。通信部门在节日期间也可以大力开发,电话、短信等形式都将为联络亲情起到很大作用。

四、道德文化资源的利用

(一)通过对历史人物的纪念,弘扬道德精神

有许多传统节日都有独特历史意义。如提起“端午节”,人们就想起屈原;一提起清明节,人们就想到了介子推。这些历史人物在人们的心中都留下了美好的形象。屈原的爱国主义形象、介子推的清廉淡泊的形象,都可以成为目前道德文化宣传教育的材料。因此,在节日里,开展对一些历史人物的纪念,将为思想教育提供材料。在烟雨迷蒙、万象更新的清明时节,踏青扫墓,怀念先人,实际上寄托了生者对生命的敬畏,对往昔的尊重,反映了人性中最美好、最真挚的情愫。通过感激先人的赐予生命,缅怀先人的道德风范,实现先人的理想追求等方式,表达自己的寻根心理与归属意识。既实践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净化了自己的心灵。

(二)通过节日礼仪形式,提倡尊老、敬老的社会风尚

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家庭和睦、尊老敬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精神。通过节日的习俗,通过全民的节庆活动,民族文化精神得到普及、延续和发展,促使中华民族更加团结。如把重阳节作为广大民众表达敬老尊长情感与美德的最佳机会。由于历史造成的原因,中国老龄人口比例将越来越高。老龄人员在中国既是很大一个负担,也是很大一笔财富。倡导尊老、敬老的社会风尚,既能充分利用老龄人口资源,同时,更能形成团结互助、祥和温暖的社会风气。

民俗节日的传承,对保持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等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传统节日忠实地映射出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是千百年来历史文化长期积淀的产物,是民族文化的一条主脉。在充满竞争的国际格局中,国家文化战略的指归是要捍卫民族的文化生存。中华传统节日,是抵御文化霸权和文化殖民的重要武器。保护中华传统节日,对于光大中国传统文化、发扬中华优良传统,推动经济发展,将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韩养民.郭兴文.中国古代节日风俗[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10.

[2]仲富兰.中国民族文化学导论[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7.

口才艺术与社交礼仪篇6

1.开设微型校本课程

为了引导学生有品位地进行阅读,有效避免阅读的盲目性,学校根据学生的年段特点,设置世界名着导读课和世界经典绘本导读课,安排教师进行每月一次好书的推荐和导读,列出世界经典必读书目,引导学生有计划地阅读,为学生的精神发育打好底子。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校还定期组织读书征文活动,促进阅读的分享交流。午间阅读微型校本课程,有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逐渐理解了他国文化,在对比中更好地理解本土文化,提升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编制“环球影视窗”

校园电视台收集古今中外优秀影视作品,编制了德胜小学生必看60部影视作品,上传到学校网站。每周五下午开设“环球影视窗”,学校推荐中央电视台百科探秘、走近科学、绿色空间以及探索频道和国际频道中的“探索发现”等节目,由学生自主选择播放内容,了解域外风情与国外文化。环球影视窗以直观的方式,强烈的视听效果,打开了学生的学习视野,让他们学到了书本外的国际文化知识。

3.编写校本课外读本

学校根据学生现状寻找适合孩子特点的涉外礼仪知识,编写成学生乐读的课外读本,让学生生活在校园就能了解不同国家的交往礼仪,积淀国际交往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了正确认知和理解异域文化,同时,国外礼仪与中国礼仪的差异更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通过对比,学生逐步领悟到中国礼仪深厚的文化底蕴,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多元文化资源的建设内容涉猎广泛,充分关注儿童兴趣。学生阅读、观看后,教师通过开展征文、影评等活动,将影视作品等转化成教育资源,帮助学生超越年龄认知的局限性,树立广博的国际视野和人类情怀,做到“身在校园,胸怀天下”。学生在感受多元文化中,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更具爱国情怀。

二、学习交往技能,培养规则意识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由于地域和文化背景的差异,人们的交往会存在不同的方式,只有具备正确的交往礼仪和知识储备,才能更好地与他人沟通和交流。为此,学校建立了少年国际外事局,通过创设模拟涉外情景、外籍教师进课堂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外语运用能力和跨文化沟通能力。学生在生动的学习情境中,不仅学习到国际交往技能,且通过学习国际交往规则,培养必备的规则意识。

1.模拟涉外生活情景

培养孩子的国际交往能力是提高学生国际视野的重要内容。为此,学校设计了生动的涉外模拟情景,制定了对应活动目标模拟训练大纲。内容层层递进,螺旋上升,避免形式单一的活动,调动学生的多感官参与。各中队围绕总纲衍生设计出多种多样的体验活动,训练交往技能并掌握国际交往规则。例如,三年级根据活动部的大纲,设计了问候礼仪、迎宾礼仪、交流礼仪、迎送礼仪、用餐礼仪等情景进行仿真训练。问候礼仪创设了如下模拟场景:德胜小学教育集团的学生代表出访德国学校,与德国小朋友相互问候。同时,双方自我介绍,德国小朋友带领我校学生参观他们的校园。问候礼仪训练点的要求:向她人问候时,要积极、主动;要表现得热情、友好、真诚;大方得体。禁忌:不要询问对方的年龄、收入等涉及个人隐私的问题;自编了礼仪三字歌:穿衣着,要得体;会客时,要大方;交谈时,不插话;语言亲,举止雅;控距离,顾全局。学生在愉快、好奇的氛围中,学唱三字歌,通过情景模拟表演,学会了涉外礼仪,掌握了涉外交往的基本技能。

2.外籍教师进课堂

国际交往、对话、交流、合作通常都是以语言为载体的,缺乏足够的外语能力往往是文化理解和沟通的主要障碍。熟练地掌握外语,能提高对外交流能力,有利于在国际交流中既尊重对方立场,又充分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为此,学校聘请了外籍教师,针对低年级学生特点,以“趣味英语口语”的形式,每班每周设置一节外教英语口语课。通过这一平台,让学生接受系统的国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外事局的资源建设既考虑小学生特点又结合学生当下的生活,内容层层递进,螺旋上升。活动的开展还依托相关课程,如《德胜小学涉外礼仪哆来咪》读本,《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小学英语口语》等,在阅读和学科教学中渗透。丰富生动的形式,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学会了基本的交往规则,提高了国际交往能力。

三、体验国际交往,践行公民责任

学校在建设国际观察站、少年国际活动部的同时,创设少年国际游学团,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小公民。少年国际游学团有“接待外宾来访”和“对外游学交流”两个活动载体。

1.接待外宾来访

学校积极为学生创设国际交流机会,通过与国外学校结对,搭建国际文化交流的平台。例如,学校接待了来访的日本静冈县文化协会友好交流团——静冈县书法家代表友好交流派遣团。游学团成员落落大方地带领外宾们参观了德胜校园,并为来宾展示合唱、书法等才艺,他们流利的外语口语能力、礼貌的言谈举止和精彩的表演等都给外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外宾们对学校开展的德育活动和书画教学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又如,香港九龙礼贤学校师生来访,德胜书法社团的同学们把现场书写的书画作品赠送给香港小朋友,游学团成员还带领香港小朋友进班学习。不同生活地域的孩子们一同学习、体验,相处融洽,在相互交流中,加深了对国际文化差异的理解。

2.对外游学交流

学校组建了对外游学团,让师生走出国门,开阔国际视野。一方面,学校借此进行专业的教学交流。由合唱队员组建的游学团先后出访了日本、德国,参加国际性合唱比赛。在那里,师生们领略了世界舞台的精彩,分享了世界顶级的艺术魅力,为艺术教师注入了先进的教学理念,拓宽了教育视野。例如,2010年,学校参加了在德国德累斯顿举行的第三届“国际合唱节”。德胜师生不仅展示了中国人的风采,还经历了高规格的国际外事交往活动,在市政厅受到市长和大使的接见。这些活动拓宽了师生的国际视野,更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发了他们的爱国情怀。学校合唱团在国际比赛中获得佳绩,被德国报纸赞美是“最小的演员,最美的歌声”。另一方面,对外游学让师生放眼国际,拓宽了学校的德育渠道。例如,学校组建文化交流团访问了日本大阪府福田林市立向阳台小学校。日本人遵守时间和讲究秩序,讲究文明礼仪,学校教育目标重在细节等等,都深深地影响了游学成员。游学期间,学校加强安全和礼仪教育,让学生懂得和践行公民责任,维护国家形象和民族尊严,做一名名副其实的现代小公民。

口才艺术与社交礼仪篇7

研讨会发起者、组织者特意邀请了分别来自音乐史学、民族音乐学、传统音乐三大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通过会议构筑起的学术平台,针对同一论题,在论域有交叉、重叠的情况下,让不同学科以各自的学术立场、理念、视角、方法切入,在研讨中产生学术碰撞并努力求得一定的认同,为中国礼俗仪式音乐研究带来了新的启示,显示出本次研讨会对这一论题具有的引领性意义。

“礼俗”对于中国的仪式音乐研究而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从田野考察中可知,中国的仪式音乐多与民间礼俗相须。因此对礼俗概念内涵与外延的界定、与国家制度之关系、背后体现的传统思想观念,成为史学研究者关注的焦点。

台湾学者王秋桂教授以《〈民俗曲艺〉与中国仪式音乐的研究》为题,介绍了这一刊物中发表的关于仪式音乐研究的篇目,并交待了黄翔鹏先生期望他能够进行“中国传统法乐汇编”工作的一段因缘。另,先生在谈及以华南学派为主体的“历史视野中的中国地方社会比较研究”时说到:“这一学派研究历史的观点就是强调国家与地方的关系,地方离不开国家,国家制度笼罩着地方一切作为,包括地方仪式。”先生的发言指出了地方礼俗仪式与国家制度具有的一致性、相通性之关系。

中国艺术研究院项阳研究员以《礼俗・礼制・礼俗――中国传统礼乐体系两个节点的意义》为题,梳理出中国传统礼乐体系依“礼俗―礼制―礼俗”的发展演化脉络,并具体指出了其中两个“节点”的重要内涵:“前一节点”定位了部落氏族方国阶段,婚姻丧纪之礼从俗到礼俗再上升到礼制,并与国家意义上最高礼制仪式用乐相整合,构成国家礼制仪式用乐的整体性意义。国家将礼制仪式进行分类、分层,并将乐与仪式相须固化为用,形成国家礼制层面上的等级性、类型性、体系化之用乐形态,彰显了中国三千余载的传统礼制仪式用乐之主导脉络;“后一节点”定位于由乐籍制度解体而导致礼制仪式用乐下移并俗化,强调国家礼制到民间礼俗的转化过程,阐述民间礼俗是国家礼制的“俗化”显现。

西南大学的李方元教授以《〈诗经〉“二南”乐歌与“礼”“俗”》为题的发言中也谈到“礼俗”。其分别定位了周代社会的“礼、俗、乐”,认为“礼俗”即“礼与俗之合和”。据其所论:礼,即标准、准则,是社会和人们行为的依据,是具法典意义的社会制度和治理;俗是综合了“习俗”与“风俗”这两方面因素后的社会语境对“人”的影响。他指出,“礼”“俗”分属社会制度、社会生活两个不同的范畴,而“礼俗”合一,则与“礼制”有关。

西安音乐学院的罗艺峰教授以《礼、仪、式、术:民间礼俗的观念结构》为题进行了发言。其首先定位了上古时期的礼乐以事神为核心,“礼、仪、式、术”分列四端的“四维结构”:“礼”是指事神致福的行为和目的;“x”是指礼的法式和节度;“式”是指典礼的样式和规格;“术”是指礼仪的技艺和方法。并引用宋代文献《太平御览》中所载秦汉时期的“迎气”礼乐中体现的观念结构,又辅以田野考察材料中当代山西盲人“霍州书”的民间礼俗体现出的观念结构,指出这一“四维”观念顽强的遗传性,甚至以集体无意识的方式存活至今,值得引起研究者注意。

另外,中国海洋大学张咏春博士的《从国家典礼到民间礼俗――显陵御乐的兴衰》、忻州师范学院孙云博士的《国家在场――佛教仪式音声研究的重要维度》、河北师范大学的常江涛博士以《从国家礼制到民间礼俗――明清吉礼小祀仪式用乐对河北民间祭祀礼俗仪式用乐的影响》为题的发言,均从国家礼制与民间礼俗互动的研究视角对相关问题进行阐述。

礼俗是历史上生成的概念,当下的礼俗仪式与历史上的礼制仪式具有渊源关系,因此对礼俗仪式音乐的研究需从“历史与田野”两个维度进行探究。

中国音乐学院的赵塔里木教授以《田野得新知――文献与田野互证两例》为题,通过对民歌《高大人领兵》文献的对比论证,阐述了“历史与田野”背后反映出的音乐史学观深刻的变化,以及这一变化背后体现出精英与民众共同创造的史学观。其提出的“史料视野”,指明了音乐学研究需要从纸本史料向文物、口碑史料拓展,其目的在于揭示无文献记录的民众参与历史创造的事实。

天津音乐学院的郭树群教授以《由“历史”伸向“田野”应彰显时代色彩;从“田野”探向“历史”需呼唤史学涵养――“礼失而求诸野”学术传统的当代延伸》为题,深入辨析了“历史”“田野”的相互关系,认为这是对“礼失而求诸野”学术传统的认知和继承。郭树群认为,“由‘历史’伸向‘田野’”应当彰显的时代色彩必须体现寻求多重证据法的方法论光彩;而“从‘田野’探向‘历史’”则要求我们用最精细、最严谨的办法去检阅材料,以求得多重证据之间的有机联系,从而达到所谓“立体释古”研究境界。

仪式音乐研究是民族音乐学重点关注的学术领域之一。作为从西方引进的一种理论,国外仪式音乐研究的相关理论对中国本土仪式音乐的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香港中文大学的曹本冶教授与中山大学的周楷模教授以《文化中音乐”与“仪式中音声》为题作了联合发言。发言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将“文化中音乐”置于“思想―行为”中观察,并把“文化中音乐”的行为分解为“过程”(音乐的社会化过程)和“产品”(音乐社会化过程的结果),并强调,需从“思想”“过程”及“产品”三者间的动态关系,去理解音乐在其文化生态中的意义。对于“仪式中音声”的“思想―行为”研究,发言指出,仪式作为行为过程和过程之产品,具有“近信仰”与“近世俗”两种属性的“思想”内核,须在“信仰/社会价值观―仪式―仪式中音声”三者一体生态结构中去理解“仪式中音声”的功用。第二部分,发言把曹本冶与项阳的研究归纳为两种模式进行比较,认为“两者都是从研究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研究模式体系”:曹氏模式是以系统的西方民族音乐学理论及“文化中音乐”的反思立场,结合中国传统“道―行”合一思维,立足于对中国传统仪式展演的“仪式中音声”之长期研究所得;项氏模式是以中国几千年文化历史典籍为据,结合西方历史人类学理论视野,落脚在从宫廷到民间盘根错节的中国“礼乐”传统之根研究所得。发言对项氏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借用“接通”理论强调:思想和行为深究、“乐”或“音声”与文化生态、理论与考察实证、东西方学术思维诸方面的接通,方能有希望在特定的学术领域提炼出有事实依据、有实用价值的研究模式。

中央音乐学院的张伯瑜教授以《论村落结构中的民间乐社》为题的发言,以流传在河北、山西、陕西、湖南土家族地区等地的音乐会社为对象,基于村落结构之“社会权力”“社会生产力”“社会生活”的变迁,探讨会社在传统村落中的作用及村落结构在变化与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中央音乐学院的杨民康教授以《仪式音乐表演民族志:一种从艺术切入文化情境的表述方式》。为题进行了发言。他认为:“仪式音乐表演民族志”是以仪式化音乐表演为对象和路径,藉以观察和揭示人们在其音乐表演活动中如何经由和利用仪式表演行为,将观念性音乐文化深层模式转化为音声表象的过程和结局,并辅以必要的阐释性分析和文化反思。

除了从理论模式、范式对仪式音乐研究进行的研究,研讨会更多类型的研究是从通过个案对具体仪式音乐的内容、内涵予以梳理、解读。

福建师范大学的王耀华教授以《孔庙礼乐:定位、礼乐实践及其文化内涵》为题,从“庙制”设立的历程与礼乐的规制两方面对孔庙礼乐进行定位,从“礼仪规范、乐章、奠仪行为”三个方面对孔庙礼乐的礼乐实践及其文化内涵予以了阐释。

河北师范大学的赵书峰博士以《瑶族婚俗仪式音乐的历史与变迁》为题的发言,对瑶族婚俗仪式音乐展开“历史与田野”双重维度的审视与观照,其研究中注意到了瑶族地区不同历史时段的建制沿革以及乐籍制度、卫所制度影响下,对于瑶族传统文化形成产生的影响。中国人民大学齐柏平博士以《谈谈土家花灯的礼俗仪式特征》为题,从“五礼”类型对花灯服务的礼俗类型予以类归。

民族音乐学研究具有开放性的特点,一些研究者的研究也注意从人类学等相关学术领域学习、借鉴一些理论、方法、视角用于仪式音乐研究。中山大学的邓启耀教授《无象之相――佛教祭礼乐象的视觉人类学观想》、河北大学齐易教授的《民间音乐仪式与影像录制》发言,体现出对视觉人类学、影像人类学研究方法的运用。中国音乐学院杜亚雄教授的《新礼俗音乐“村歌”的兴起及其意义》、浙江师范大学杨和平教授的《历史与田野的对接互动――基于区域音乐史研究的实践》、赣南师范大学肖艳平博士的《客家礼俗音乐崇祖现象的故事形态学分析》、首都师范大学邓志勇博士的《礼俗仪式音乐的声景学研究方法初探》等发言,均显示出以“区域音乐研究”“口述史研究”“故事形态学分析”“声景学”等研究理论与方法的运用。

传统音乐研究也多以个案的方式呈现,但强调从音乐本体层面切入。中央音乐学院的周青青教授以《云南鹤庆六合乡白依人的礼俗音乐》为题的发言,既有对白依人唢呐音乐的曲牌类型、来源、服务礼俗仪式场合、与当地戏曲吹吹腔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也有对白依人的族属、语言、唢呐传播历史等历史问题、文化问题的探讨。江西师范大学的刘雯博士以《苏州“十番鼓”音乐的{查与研究》为题,从“多声部音乐的角度”切入,分析苏州十番鼓音乐的分类、艺术特征以及旋律发展手法。

史学、民族音乐学、传统音乐对礼俗仪式音乐的研究论域既有交叉,又各有特点,各学科的研究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和优势。郭树群提到了“立体释古”,项阳一直强调“接通”理念,曹本冶与周楷模也指出需要东西方思维的“接通”才能提炼出有事实依据、有实用价值的研究模式。因此对于中国礼俗仪式音乐研究而言,需要打破学科壁垒和界限,进行“立体的音乐学研究”。针对具体问题,结合史学、民族音乐学、传统音乐各自的长处和优点,融东西方学术理论精华来进行研究,以此揭示研究对象蕴含的音乐文化内涵。

王秋桂先生所指出的华南学派对国家与地方、制度与礼俗仪式的定位,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同属这一学派的陈春声教授在《回到历史现场》一文中指出:“应努力把传统中国社会研究中,社会历史学和文化人类学等不同的学术风格结合起来,通过实证的、具体的研究,努力把田野调查和文献分析、历时性研究与结构性分析、国家制度研究与基层社会研究真正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情感、心智和理性上都尽量回到历史现场去。”①我们看到,大学术界是在解决了国家与地方整体一致性关系的前提下,进而对不同区域、地区间的礼俗仪式进行研究,强调“回到历史现场”,多学科方法论有机融合,共时与历时相结合的研究。

学术在发展,理念在更新。我们应该关注相关学术领域的学术动向及研究成果,吸取其精华,用于学术研究实践。仪式音乐研究源于西方,学界将其引入后,相关研究偏重共时层面对当下仪式音乐活态的把握。但中国的仪式音乐与西方民族音乐学视野中的仪式音乐又存在明显差异。史学研究之所以强调从“礼俗”视角切入对中国仪式音乐的研究,旨在提醒我们需要意识到“礼俗”概念下的“仪式音乐研究”。因为中国的“礼俗”涉及到国家、制度,涉及到中国音乐文化的历史形态。换言之,礼俗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的历史形态,也是当下民间仪式音乐的历史形态。“礼俗”与“仪式”两个词并置连用,既是强调中国仪式音乐研究的特殊性,也是强调中国仪式音乐研究需要关注国家制度,需要关注历史。

中国的礼俗仪式音乐研究应该同大学术界接轨,建立国家与地方、礼制与礼俗仪式上下相通一致性的定位。中国礼俗仪式的仪节、仪轨、音声形态均是历史文化大传统在当下的积淀,不仅在活态中有较为严格的传承,而且在文献中也有明确的记载,因此对中国仪式音乐的研究需要置于传统礼乐文化的整体中予以定位、认知。研讨会议题在“仪式音乐”前冠以“礼俗”,旨在强调对中国“仪式音乐”的研究不可脱离中国传统礼乐文化大传统,不可脱离这一传统形成的历史语境。实际上,本次研讨会已经有研究从当下礼俗仪式音乐活态与历史大传统的对接,以整体、宏观视角对中国传统礼乐体系予以把握和梳理,展示出这种研究理念、模式具有的广阔学术前景。在这个意义上,本次研讨会对中国礼俗仪式音乐研究具有引领性意义。相信学界会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谱写礼俗仪式音乐研究的新篇章。

口才艺术与社交礼仪篇8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为指针,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诚信教育为切入

口,扎扎实实开展公民基础道德教育;切实提高我们一年级学生的基本道德素质和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

促进学校德育特色的发展,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道德氛围和社会环境。

二、活动目的:

1、“礼仪之花”针对一年级学生入学不久,行为习惯培养及其重要,特别是在“文明守纪”方面。因此

,一方面贯彻校”五星奖“的教育与训练,一方面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文明礼貌,知道文明礼貌是中华民族

的传统美德,是巴蜀人的优良品质,教育学生在学校、在家里、在社会上都要做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

2、“劳动之花”,懂得幸福的生活要靠劳动来创造的道理,养成自己的事自己做、自理自立的良好习惯

3、“才艺之花”一年级学生年龄小、胆量小,让他们树立自信心,激发表现的欲望,展示自己的才艺。

4、“友爱之花”懂得什么才是真正的谦让,增强明辨是非的观念。表扬关心、爱护同学的好孩子,树立

学习的榜样,逐步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互相谦让,互相关心。

三、活动内容:

每个月有一个主题,以此为目标,开展摘花活动。

“礼仪之花”:开学以抓行为规范为先行,通过开展日常行为规范的训练,观察同学们的行为,进行摘花

活动,力求人人摘到“礼仪之花”。

“劳动之花”:开展整理书包比赛、小小有心人(节能、关心班级卫生等)、优秀值日小队的评选等,通

过比赛和评选的形式争摘“劳动之花”。

“才艺之花”:展露自己的所学和才艺,在班级中进行展示,通过召开“小小艺术家”的交流会,争摘“

才艺之花”。

“友爱之花”:讲有关友谊的故事,鼓励同学们在学习上、活动中互帮互助。通过活动发扬互助精神,争

摘“友爱之花”。

通过以上几个月的摘花活动,每个同学都为自己的小花添上了美丽的四色花瓣,在年级组召开的“我

的花最美”我爱我班之摘花主题集会上,进行展示交流,最后评选出“班级花魁”、“年级花魁”。

四、活动安排:

1、二月份,争“礼仪之花”

2、三月份,争“劳动之花”

3、四月份,争“才艺之花”

4、五月份,争“友爱之花”

5、六月份,通过召开年级组“我的花最美”我爱我班摘花主题集会,评比出“班级花魁”、“年级花魁

口才艺术与社交礼仪篇9

一、礼仪的含义和和重要性

礼仪是对礼节、礼貌和仪式的统称。

1、礼貌是指人们在相互交往过程中表示敬重和友好的行为规范。

2、礼节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在交际场合中相互表示尊敬、祝颂、问候、致意、哀悼、慰问以及给予必要协助和照料的惯用形式。如:握手、鞠躬、拥抱、接吻、致意、微笑等都属于礼节。不同民族、国家有不同礼节,礼节也随时展面发展。

礼仪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非常崇尚礼仪,孔夫子曾说过: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一个人要有所成就,就必须从学礼开始。在现代社会,虽然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综合国力所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但在评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时,通常是从这个国家、这个民族人们的言行举止、文明习惯所体现的公民素质与精神面貌入手的。因为,从国家和民族的角度讲,礼仪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社会风貌、道德水准、文明程度、公民素质的重要标志。从个体的角度说,礼仪是一个人思想觉悟、道德修养、精神面貌和文化教养的综合反映。通过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对礼仪运用的程度,可以察知其教养的高低、文明的程度和道德的水准。可见,礼仪ѧϰ对形成文明有礼、道德高尚的高素质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大学生礼仪失范的原因

近年来,大学生礼仪失范的现象日益突出,认真剖析其产生的根源,我们以为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家庭教育的偏失

当代大学生其父辈母辈,不少人都有过一段蹉跎岁月,由此他们把全身心的爱倾注在子女身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在教育方式上,缺乏理性和正确的导向,将孩子视为掌上明珠,百般呵护,使孩子逐渐养成以我为中心的意识,同礼仪的核心思想尊重、关爱他人、严于律己是格格不入,从而使其在思想品格上过早地出现某种缺陷,形成一种对礼仪的抵制性;在一些独生子女家庭中,当孩子被当作小皇帝供养的时候,上述状况更为严重。在教育内容上,则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与盲目性,急功近利。家长们主要想的是如何使孩子进重点小学、升重点中学、考入重点大学,放松乃至放弃了孩子家庭教育中礼仪这个重要内容。

2.学校教育的欠缺

在我国片面追求升学率尚未得到彻底改造的大背景下中小学领导与教师们主要想的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应试水平,不断提高升学率。由于学生课余时间基本都用在学习书本知识上,与他人、社会缺乏必要的、充分的交往与接触,所以礼仪修养的不足难以暴露于世,自然也就不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当他们步入开放的大学生活阶段,其缺乏礼仪教养而留下的隐患,在某些不良社会风气的诱导下,就可能转化成为现实的失礼行为,甚至一失足而留下千古恨。

3.社会的负面影响

由于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一些传统的思想观念正受到形形新思潮、新事物的挑战,伦理、道德领域出现了某些紊乱,社会上存在的各种不道德的、不文明、有失礼仪的现象无不对正处于各种观念初步形成时期的大学生带来消极影响。大学生们对传统的社会伦理价值标准的认同度普遍降低,表现出规范行为,如违纪行为的泛化,酗酒打架屡见不鲜,对顺手牵羊的偷盗行为不以为然,等等,传统的道德思想和现代生活方式的交叉并存,使大学生群体感到无所适从。更重要的是青年人还缺乏对新旧观念整合的能力和经验,不能有效地运用自我防卫机制,这样必然会导致他们道德困惑、认知失调和心态失衡。同时,也存在着大学生的一些礼仪行为在一些缺乏礼仪规范的社交中暂时吃亏,或被认为犯傻而不被理解。如,一些大学生抱怨在公车上主动让座,常被另眼相看,因此,即使让座,也要看人,要么就不让。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影响大学生礼仪修养的积极性。

4.自身修养的不足

当今社会是一个高度重视形象的时代,当代大学生对自身形象非常关注,他们强化各种能力的培养,追求时髦得体的着装,但却没有认识到用符合礼仪要求的方式表达自己更为重要,因而放松了对礼仪的修养。有的大学生虽然认识到了礼仪的重要性或对礼仪知识有一定的甚至较高的认识,但缺乏在实践中的规范训练和持之以恒的培养,使之成为个人的礼仪习惯,因此也时常出现失礼的言行。甚至还存在一些错误认识:以为身着奇装异服就是追求酷,平时故意讲脏话,觉得才够爽,把讲文明礼貌看成是小儿科行为,为朋友两肋插刀才是大侠风范等等。这也是大学生礼仪失范的又一重要原因。

三、礼仪的功能

1.礼仪教育是培养大学生道德素质的起点。

礼仪本身是一种既具有内在道德要求,又具有外在表现形式的行为规范。谦恭的态度、文明礼貌的语言、优雅得体的举止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是人的内在文化修养、道德品质、精神气质和思想境界等。没有内在的修养,外在的形式就失去了根基。内在的良好道德品质、文化修养只有通过一定的外在形式表现出来,才能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具有实际的意义和作用,离开了一定的外在表现形式的抽象道德理论和思想是空洞和无用的。所以礼仪教育是培养大学生高尚道德品质的和道德情操的起点。没有对礼仪的正确认识,对礼仪精神内涵的深刻理解和把握,就不可能产生积极的道德情感和正确的道德判断能力。

2.礼仪学习能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礼仪自古以来就被用来为君子的修身养性之道。古人学礼的目的有三:所谓的修身、治国、平天下,修身便是其中的第一目的。而良好的性情修养就是一种良好心理的体现,表现为客观成熟的心态,较强的自我调适和自我控制能力,能够恰当确切地摆正自己的位置,并以此为出发点有效地规范行为,体现出良好的自我意识和妥善的处世风格:表现为有理性,有较强的控制力。其中理性是事业成功的重要素质。一些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由于缺乏礼仪修养加之青年气盛往往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有的同学在拳头挥向同学之后往往很懊悔,当时没有控制自己的情绪。而在礼仪学习中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控力。孔子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都是培养人的理性。良好的礼仪风范是在克制并渐渐消除自己不良的习性、欲望,天长日久磨炼形成,自然地流露出来的。

3.礼仪教育能提高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

礼仪最初的功能就是用以规范社会秩序和协调人们之间的关系的。礼仪学习中的重要内容就是关于人际交往态度、方式、方法、礼节的学习,如何介绍自己、如何与他人交往等等,这对大学生而言是他们走向社会必须掌握的通行证,否则他们将无礼而寸步难行。良好的人际关系表现出宽容、豁达的胸怀,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的品格,进退自如的交往艺术,善于与各种类型的人融洽相处,能够在自己周围聚集起一大批志同道合,互帮互促的事业盟友。现代社会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存性越来越强。任何一个人的成功,都离不开他人的帮助与协作。而要得到别人的帮助,就必首先帮助别人,善结良缘,助人即助己,这是一条黄金规则。美国的《福布斯》杂志每年都要公布400位巨富的排行榜。这400位巨富各式各样的人都有,然而,他们都拥有一个共同点:优秀的人格素质。美国心理学家韦克斯勒总结了40余名诺贝尔奖得主,发现他们在儿童时期的智商大都为中等或中偏上,并非神童,后天的成才主要取决于良好的人格素质。有关学者认为,21世纪,在高等教育基本普及,人的文化素质普遍提高的情况下,对人才的选择主要看其人格素质的优劣。由此看来,作为一个现代人,应当具备三本护照,即学术方面的、职业方面的和人格素质方面的。只有这样,才以适应当前高技术化、竞争激烈和人际互动频繁的社会需要。而礼仪正是塑造高品质、高素质人格的重要途径。

4.礼仪学习能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素质。

职业素质是职业人必备的思想、知识、技巧等,包括职业道德、职业礼仪、职业知识、职业技巧等。大学生在平时的专业课程里往往很少学习到,而这在他们的职业生涯中却是必不可少的。礼仪学习能为他们补上这一课。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和全球一体化的社会,特别是在中国加入wto后的今天,我们的礼仪也正日益与国际接轨,我们的大学生必须能够按照标准的礼仪规范站、坐、行、打接电话、掌握办公礼仪、会谈礼仪、庆典礼仪等。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良好的礼仪修养能增强学生的竞争能力。礼仪在今天,不仅是现代职业人员必备的知识,也是必备的素质。因此许多用人单位在招聘面试时都在礼仪方面进行考察。考察学生的仪表仪容、言谈举止,往往还在学生不经意处设置礼仪考题,考核学生的礼仪修养。金利来公司的曾宪梓先生在招聘员工进行面试时,看其能否将放在门口地上的扫帚捡起放好。

5、礼仪是组织形象的根本保证

礼仪是影响社会组织得失成败的重要因素。一个人的言行举止,衣帽修饰,不仅反映他个人,更主要的是代表他所在的集体,是组织形象的重要窗口。假如你代表某个单位去作接待工作,有来访者会对你的彬彬有礼留下深刻的印象。相反,如果你行为无礼,蓬头垢面,他可能就会认为你所在单位的人员素质低下,进而怀疑整个组织形象和实力。(举例我系同学要搞活动去拉赞助时的形象问题)例如九十年代初,一位外商到我国北方某省与一位县长讨论投资建设一制药厂的可行性。在签订协议之前,外商提出参观一下制药车间,就在进入厂房的瞬间,县长将一口浓痰。啪嗒。一声吐在了厂门口,引起了外商的恶心与反感,于是收回了投资的承诺。在归途中,外商给县长写了一封语重心长的信,信中说:你作为一县之长都这么没有修养,很难想象你的臣民会是什么样子?建药厂是为了治病救人,而不讲卫生,则可能造成谋财害命的结果。很细微的表现,会造成你意想不到的结果。对于这个问题,我们毕业班的同学应当是体会最深的了。

日本一家公司,由于扩大经营,需要买一块居民区的地皮。通过做工作,其他住户全搬走了,但只有一位老太太表示不愿意离开自己居住多年的老屋,她要在这里度完余生,公司毫无办法。当老太太决定到公司表明态度时,公司一位小姐的接待使她改变了初衷。小姐见到她,即向她鞠躬表示欢迎,老太太表明来意后,小姐领老太太去总经理办公室。在日本,进房间通常是要脱鞋子的。当老太太把鞋子脱下时,小姐连忙把自己的鞋子让给她穿,因为当时天气很冷,便搀扶着老太太上楼。正是这位小姐高尚的礼仪修养改变了固执的老人。组织中极简单的礼节所起的作用是相当不简单的,小到一个商店,一个家庭,一个公司,大到一个国家,轻视礼仪就会损伤组织形象。为组织、国家带来不良影响,组织就无法立足于社会,国家也无法立足于世界。现在社会上不少企业不惜花费重金聘请或评选形象大使、品牌代言人,为自己的企业树立公众形象,由于这些形象大使、品牌代言人品貌端庄、言谈有节、积极向上,颇得公众的认可和赏识。于是,企业的知名度也大大提高。可见,礼仪对组织形象的重要性。

四、培养礼仪修养的途径

1、自觉接受和学习礼仪教育,从思想上提高礼仪修养水平

在人际交往中,礼仪不仅反映着一个人的交际技巧和能力,更反映着一个人的气质、风度和教养。

通过学习礼仪,可以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和文明程度,更好地显示自身的优雅风度和良好形象。一个彬彬有礼、言谈有致的人,他的人生道路上将是春风拂面,受到人们的尊重和赞扬,而且他自己就是一片春光,给别人、给社会带来温暖和欢乐。人的自觉性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要依靠教师的指点、依靠不断的培养,靠社会健康的舆论导向和良好的环境习染,礼仪教育是使礼仪修养充实完美的先决条件。通过礼仪教育和培训,可以分清是非,明辨美丑,懂得常识,树立标准,这使人们礼仪行为的形成有了外因条件,为进一步的自我修养的内因创造了条件。通过这一重要条件,促使大学生经过努力,不断磨练,养成并产生强烈的自我修养的愿望,最后达到处处讲究礼仪的目的。古人强调吾日三省吾身说明提高个人修养必须注意反躬自省。同样,学习礼仪,也应处处时时注意自我检查。这样,将有助于发现缺点找出不足,不断总结技巧,自我提高。

2、通过书籍、网络等途径广泛阅读艺术作品和科学文化知识,使自己博闻多识

加强文化艺术方面的修养,对提高礼仪素质大有裨益。而文化艺术修养的提高可以大大丰富礼仪修养的内涵,提升礼仪品位,并使礼仪水平不断提高。

一般来说,讲文明、懂礼貌、有教养的人大多是科学文化知识丰富的人。这种人逻辑思维能力强,考虑问题周密,分析事物较为透彻,处理事件较为得当,在人际交往时能显示出独有的魅力而不显得呆板。

我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古代、近代、现代的典籍载有浩繁的有关礼仪的知识,随着我国加wto,我国对外交往更加频繁。世界各国的礼仪风俗千差万别,大学生有必要注意搜集、整理、学习和领会,以利于在实践中运用,久而久之,能使自己的礼仪修养提到新的高度。

3、积极参加社交实践活动,逐步提高礼仪修养

现代社会,人际交往越来越广泛,仅仅从理论上弄清礼仪的含义和内容,而不去在实践中运用是远远不够的,礼仪修养关键在于实践。修养修养,既要修炼又要培养,离开实践,修养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培养礼仪修养时,要以主动积极的态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将自己学到的礼貌礼节知识积极地应用于社会生活实践的各个方面、要在学校、家庭、社会等场合中,时时处处自觉地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以礼仪的准则来规范自己的言谈举止、如不随地吐痰、乱扔纸屑、不在宿舍酗酒、深夜大声喧哗或放音响以及在购物付款、银行存款或候车排队时遵守公共秩序,依次而行。这样持之以恒,就会逐渐增强文明意识、培养礼貌行为、涤荡粗俗不雅等不良习惯,成为一个有礼仪修养的人。多实践,就不要怕出洋相,通过各种人际交往的接触强化,不断锻炼提高。要注意既要克服妄自尊大,不屑一顾的顽症,也要克服自卑自怯,不敢涉足的通病。我们潮汕地区有一个礼节就是:当有客人来家作客时,要冲工夫茶给客人喝,而有些同学因不会或不熟而不敢冲茶招待客人,这显然是不太礼貌的。其实,假如我们努力去尝试,即使我们做得不好,客人也会被我们的真诚所感动的。有些普通同学遇到老师或领导时,认为对方不认识自己甚至不会理自己,不敢跟老师或领导打招呼,其实,没有一个老师或领导会莫名其妙地不理跟自己打招呼的学生。

口才艺术与社交礼仪篇10

吹着新千年继续的号角,踩着新世纪延伸的大道,迎着新学年的晨曦,我们欢快地来了。站在新学年的源头,为进一步推进学院文艺活动的蓬勃发展,丰富校园文化,活跃学习氛围,给新同学们一个真正展示自我风采和勇气的舞台,为庆祝建国61周年,欢迎新同学,激励

吹着新千年继续的号角,踩着新世纪延伸的大道,迎着新学年的晨曦,我们欢快地来了。站在新学年的源头,为进一步推进学院文艺活动的蓬勃发展,丰富校园文化,活跃学习氛围,给新同学们一个真正展示自我风采和勇气的舞台,为庆祝建国61周年,欢迎新同学,激励广大青少年学生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丰富校园文化,我系特定于2012年9月29日晚举行“庆国庆·迎新生”为主题的文艺晚会。以激发同学们的青春活力与集体精神,为崭新的大学生活描下绚丽的一笔。

一、活动主题:庆国庆、迎新生

二、活动意义:本次晚会是在鼓励各种人才不断涌现的愿望下促成的文艺晚会。通过这次晚会,我们将德育和智育有机结合的一次有益尝试,这不仅增强了大学生对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锻炼了一种热情、积极向上的良好精神风貌。

我们本着弘扬新世纪大学生的精神风貌,丰富我院的人文气息,加强大学生间文化交流的宗旨,在广大师生努力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注意对同学各种才能的挖掘,以文艺活动的形式展示年轻一代对美的追求,对文艺的理解和对生活的热爱。为明天的辉煌划上一道亮丽的彩虹。

把握青春的韵律,跟着时代的脉搏,聆听着祖国的呼唤。在这个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时代,有实力才会有魅力,让我们携手积极参加本次迎新晚会,共同演绎一首精彩绝伦的青春之歌。

三、主办单位:LYGC系

四、承办单位:LYGC系团总支、学生会

五、活动时间:2010年9月29日19:30——21:30

六、活动地点:学院大礼堂

七、参演对象:全系学生

八、具体事宜:

(1)节目编排:9月1日——9月29日LYGC系大学生艺术团及各班组织节目编排。

(2)节目彩排:9月21、24、28日LYGC系大学生艺术团配合系团总支、学生会进行节目筛选。

(3)礼仪小姐训练与安排:由甘霖旅游协会负责训练礼仪小姐8名,礼仪小姐安排在礼堂入口前和晚会现场各4名,入口4名礼仪小姐负责迎接嘉宾,并带领他们入席;现场4名礼仪小姐负责节目单和饮料的分发。

(4)晚会的现场座位安排和秩序维持:团总支负责后台事宜,学生会负责维持晚会现场秩序,负责具体安排如下:①文艺部负责演出人员的到位及化妆。②组织部负责后台秩序维持。③在晚会前一天拟定座位表。④当天下午1点,安排人员协助团总支人员布置会场。⑤当天下午6:30文体部负责组织学生进入大礼堂观看晚会。⑥纪检部负责维持晚会现场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