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口腔日常保健知识十篇口腔日常保健知识十篇

口腔日常保健知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58:05

口腔日常保健知识篇1

医学生作为具备医疗专业知识的高素质人群,他们的口腔健康行为和口腔保健意识还会紧随其从事的口腔医疗工作被广泛传播到社会各个阶层中去,对全民口腔卫生状况及口腔疾病的诊疗有着重大意义。因此,通过认识医学生对树立和保持健康行为起作用的各种影响因素,能够更好的制定和实施最符合高等院校医学生的口腔健康教育方案,改善医学生乃至全民口腔健康状况,提高我国人群的口腔健康水平。口腔健康行为包括利用牙刷、牙线、牙签清洁牙齿;定期进行口腔检查、洁治;氟化物的应用;对口腔疾病及时诊断、治疗等。该文主要阐述影响医学生口腔健康行为的主要四个方面的影响因素,以便有针对性地制定口腔健康教育方案,提高全民口腔健康。

1个人因素

医学生个人所学专业、对口腔健康的态度、生活习惯都影响其口腔健康行为。口腔专业学生对口腔健康行为的求知欲望、3个月内更换牙刷率、使用小头软毛牙刷率、竖刷牙率、早晚刷牙率、牙线的使用率、含氟牙膏使用率、定期进行口腔检查、洁牙、去口腔门诊就诊率等健康行为明显高于非口腔专业的学生。这是由于口腔专业的学生通过最少3年甚至7年的学习,能够系统地了解到口腔健康对于全身健康的影响比重,口腔疾病的后果以及考虑到自己未来从事口腔医疗职业等原因,更加会自觉地进行正确的口腔健康习惯及行为。随着入校后医学生对口腔健康知识的积累,高年级医学生的口腔健康行为明显优于低年级的学生。个人对口腔健康的重视程度越高,口腔健康行为就越好。例如:在学生会里负责拉赞助工作的学生,他们的社交活动较多,注重个人形象的同时,也注重口腔健康,其使用口腔喷雾制剂、刷牙频率、氯己定漱口水及口腔科就诊的频率也都明显较高。女生的口腔卫生行为明显优于男生,其改善口腔健康意愿、对口腔健康理解程度、将口腔健康知识付诸于实践及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显著优于男生。例如:男生经常一起熬夜打网络游戏,游戏结束后不刷牙直接睡觉;男生吸烟,喜欢喝碳酸饮料行为等不良的生活习惯严重影响口腔的健康状况。

2家庭因素

医学生的口腔健康行为受家庭因素影响较重。家庭的经济、家长的口腔健康行为、口腔健康重视程度以及受教育程度都对影响医学生的健康行为起着重要作用。有些家长中小学文化甚至有的都没读过书,文化水平低,自己不刷牙、不能定期进行口腔检查、不洁牙、吸烟、喝酒、咀嚼槟榔,甚至存在龋病、牙髓病、牙周病、缺失牙等等口腔疾病也不去口腔门诊检查、治疗,这样的无视、消极态度也潜移默化地影响医学生的口腔健康行为。而且口腔诊疗费用较高,很多医学生即便知道自己的口腔健康状况较差,但经济条件受限,一般不会或延期去口腔科就诊。相反家庭经济条件越好、父母文化程度越高、对口腔健康越重视且保持良好的口腔健康行为,学生定期口腔检查率、洁牙率、龋齿充填率、缺失牙修复率等等口腔健康行为越好。

3学校因素

口腔的健康行为并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经过口腔预防保健知识的获得,然后再融入到日常生活行为中的。但是调查显示,医学院校大学生对口腔保健知识回答的正确率欠佳,在这样没有知识为引领的医学生口腔健康行为习惯就更令人堪忧,这提示可能需要非常充分的口腔健康知识才可能对健康行为的形成产生影响。所以,加强医学生口腔健康知识的获得也是影响口腔健康行为的重要因素。而在医学院校大学生了解口腔健康知识的途径中,学校教育就占到56.4%。医学生在校期间,除了课堂外还有多种途径接受口腔健康教育。校内贴吧、校园广播站开辟口腔健康行为、口腔健康知识内容的教育专栏;每年9月20日开展免费口腔检查、口腔预防保健措施咨询、口腔疾病诊疗咨询等爱牙日宣传活动;利用墙壁板报,如:食堂、教学楼、实验楼、宿舍等的墙壁,将口腔健康知识和图片制成生动活泼的墙壁板报形式或在学校宣传栏橱窗内开辟口腔健康教育专栏;利用学校校报、举行口腔健康教育讲座、口腔健康知识竞赛等多种多样的教育信息传播途径,更能引起广大学生的兴趣,能够在业余时间,不经意中学到口腔保健知识,并将理论知识转变成日常口腔健康行为。网络作为信息传播的新载体,更容易被医学生接受。最近几年智能手机的迅猛发展,且校园内无线网络的全面覆盖,医学生无论在实验室、图书馆、宿舍、餐厅等学校的各个角落随时随地都能浏览到网络上口腔健康知识、健康保健行为宣传内容。而且,学生集体住宿,朝夕相处,彼此间有很强相互影响和渗透作用,其口腔健康行为极易起到以点带面的效果,带动更多的学生建立、维持良好的口腔健康行为。

另外,建议学校组织大学生每年一次的口腔健康体检,让学生得知自身存在哪些口腔健康问题,这些问题对医学生的身体健康会有哪些危害,使学生认识到口腔健康的重要性。这样,学生根据自身具体状况,从根源出发提高口腔健康意识,改善口腔健康行为习惯,对口腔疾病进行早起预防和早期治疗,从而提高口腔健康状况,减少口腔疾病的发生。

4牙科畏惧症

牙科畏惧症是指患者对牙科诊治过程或其中某些环节表现出紧张、焦虑和恐惧的情绪。牙科畏惧症是影响人群牙科就诊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甚至从来没有接受过口腔健康检查、诊疗的;在以往的诊疗过程中有记忆深刻的疼痛或者和医护人员发生过口角,有不愉快经历的都会导致医学生产生牙科畏惧症。例如:口腔专业的学生,经过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假期临床见习、口腔科实习的系统“武装”,他们对牙科的畏惧程度显著低于非口腔专业的学生。医学生口腔卫生状况较差、家庭经济条件不好、性病或家族遗传性疾病引起的口腔疾病、吸烟等不良行为习惯的更惧怕到口腔科就诊,因为这些学生通常会产生自卑心理而抗拒甚至不敢到口腔科就诊。

口腔日常保健知识篇2

【摘要】目的通过了解中学生的口腔健康行为状况,为未来口腔健康教育与预防打下基础。方法以问卷的形式对中生生的口腔健康行为做抽样调查。结果调查结果显示70.25%的人能坚持每天早晚刷牙,每次刷牙刷三分钟占47.75%。61%的人知道正确的刷牙方法,23.25%人有定期做口腔检查,17.25%的人知道窝沟封闭,仅有7.75%的人做过窝沟封闭。结论在校青少年对口腔健康知识知道的甚少,对口腔健康的重视不够。因此,口腔行为学在青少年口腔健康行为的现状改变中指导意义举足轻重,是未来全民口腔健康的突破点。

【关键词】口腔行为学青少年口腔健康行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更加注重口腔的健康保健,尤其是现在的青少年。他们的思想和性格远未发育成熟,可塑性强,所以如果对其进行正确的诱导和教育,就会大大提高我们整个社会的口腔保健意识,这就需要社会、口腔医生、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

口腔行为学是指应用心理学、社会学、社会人类学及与之相关度的经济学,伦理学和交流学等知识,来指导人们的口腔健康行为[1]。我们在口腔行为学的指导下,努力培养青少年的口腔健康行为,使青少年形成正确的口腔保健意识,并且为下一步做好口腔教育和预防提供一定的依据。为了更好的了解现在青少年的口腔保健意识,为此我们做了以下调查: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中油集团兰州石油化工公司第三中学(初一---初三)的学生共406人,其中男生195人,年龄12---15岁,平均14.1岁。女生205人,年龄12---15岁,平均13.9岁。

1.1研究方法:采用问卷式调查,共发放问卷406份,收回有效问卷400份。

1.3调查内容:①口腔日常行为:刷牙次数,刷牙时间及定期口腔检查②窝沟封闭及口腔不健康行为的认知情况③获得口腔健康行为的途径④父母受教育情况。

2结果

2.1口腔日常行为:70.25%的人能坚持每天早晚刷牙,每次刷牙刷三分钟占47.75%。61%的人知道正确的刷牙方法,23.25%人有定期做口腔检查。

2.2窝沟封闭及口腔不健康行为的认知情况:17.25%的人知道窝沟封闭,其中仅有7.75%的人做过窝沟封闭。23%的人认为日常生活中存在口腔不良口腔健康行为。

口腔日常保健知识篇3

【关键词】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口腔疾病;口腔健康

口腔疾病是在校大、中专学生常见病之一,主要包括轻、中、重度龋齿、智齿冠周炎、口腔溃疡、牙周炎、牙龈炎、复发性口疮等。它不但影响学生的生活质量,增加经济负担,还导致机体免疫力低下,为了提高在校学生的生活质量,减少口腔疾病的发生,从2008年9月份开始,笔者对笔者所在学校就读的8个专业不同年龄的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9月~2010年9月笔者所在医院体检的在校男女学生,年龄16~18岁。

1.2方法通过集中授课、免费发放口腔卫生保健健康教育手册、问卷调查、口腔体检等方式,进行口腔健康教育。(1)利用周六、周日两天休息日,在各专业、各班级集中授课,授课方式采用多媒体教学,使用模型、挂图把内容更形象化。授课内容包括口腔颌面部应用解剖和生理、口腔常见病、口腔卫生保健等常识。(2)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卫生习惯、家族史、感染史及学生对口腔健康知识了解情况等。(3)口腔体检包括牙体检查、牙周检查、口腔黏膜刮片细胞学检查等方法。

2结果

2.1健康教育前后龋齿、牙周炎、牙龈炎、智齿冠周炎、口腔溃疡医疗费用等变化。见表1。

2.2健康教育前后口腔疾病变化情况。见表2。

3讨论

通过口腔卫生保健健康教育口腔疾病明显降低。与健康教育大力宣传口腔预防保健有关。通过健康教育让学生们了解了龋齿、牙龈炎、牙周炎、智齿冠周炎、口腔溃疡的发病原因与口腔的卫生保健密不可分的。这些疾病在发作的时候疼痛难忍,反复发作还容易并发全身疾病导致免疫力低下。据有关资料显示,口腔溃疡反复发作的患者免疫力明显低下。所以应该加强口腔预防保健的健康教育,大力宣传口腔预防保健,减少和控制口腔疾病的发生,做到防患于未然。

通过口腔卫生保健健康教育,在校学生的口腔疾病明显降低。龋齿和口腔溃疡的发病率得到良好的控制,健康教育前2/5的学生不知道口腔疾病的危害性及如何预防。另外,约有1/3的学生有病不到医院治疗,采取无所谓的态度。健康教育后90%以上的学生都能说出口腔疾病的危害及如何防治,约97%的学生能做到有症状及时就诊。通过口腔卫生保健的健康教育,提高了广大学生认识疾病和预防疾病的能力,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和口腔健康水平。通过这次调查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口腔健康知识缺乏,所以加大健康教育宣传力度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必须采取社会性预防保健措施,采取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从生活环境,社会因素等多方面入手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要根据各地情况,建立健全口腔疾病防治与保健体系,按照国家或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统一标准,开展健康教育,然后有的放矢,有组织有计划有重点的开展防治工作,才能显著提高广大学生的口腔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劳樟森.五官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3-121.

[2]张龙禄.五官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6-150.

[3]廖树森.五官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56-98.

口腔日常保健知识篇4

关键词:医学生口腔健康行为口腔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78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3(a)-0134-02

医学生作为具备医疗专业知识的高素质人群,他们的口腔健康行为和口腔保健意识还会紧随其从事的口腔医疗工作被广泛传播到社会各个阶层中去,对全民口腔卫生状况及口腔疾病的诊疗有着重大意义。因此,通过认识医学生对树立和保持健康行为起作用的各种影响因素,能够更好的制定和实施最符合高等院校医学生的口腔健康教育方案,改善医学生乃至全民口腔健康状况,提高我国人群的口腔健康水平。口腔健康行为包括利用牙刷、牙线、牙签清洁牙齿;定期进行口腔检查、洁治;氟化物的应用;对口腔疾病及时诊断、治疗等。该文主要阐述影响医学生口腔健康行为的主要四个方面的影响因素,以便有针对性地制定口腔健康教育方案,提高全民口腔健康。

1个人因素

医学生个人所学专业、对口腔健康的态度、生活习惯都影响其口腔健康行为。口腔专业学生对口腔健康行为的求知欲望、3个月内更换牙刷率、使用小头软毛牙刷率、竖刷牙率、早晚刷牙率、牙线的使用率、含氟牙膏使用率、定期进行口腔检查、洁牙、去口腔门诊就诊率等健康行为明显高于非口腔专业的学生。这是由于口腔专业的学生通过最少3年甚至7年的学习,能够系统地了解到口腔健康对于全身健康的影响比重,口腔疾病的后果以及考虑到自己未来从事口腔医疗职业等原因,更加会自觉地进行正确的口腔健康习惯及行为。随着入校后医学生对口腔健康知识的积累,高年级医学生的口腔健康行为明显优于低年级的学生。个人对口腔健康的重视程度越高,口腔健康行为就越好。例如:在学生会里负责拉赞助工作的学生,他们的社交活动较多,注重个人形象的同时,也注重口腔健康,其使用口腔喷雾制剂、刷牙频率、氯己定漱口水及口腔科就诊的频率也都明显较高。女生的口腔卫生行为明显优于男生,其改善口腔健康意愿、对口腔健康理解程度、将口腔健康知识付诸于实践及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显著优于男生。例如:男生经常一起熬夜打网络游戏,游戏结束后不刷牙直接睡觉;男生吸烟,喜欢喝碳酸饮料行为等不良的生活习惯严重影响口腔的健康状况。

2家庭因素

医学生的口腔健康行为受家庭因素影响较重。家庭的经济、家长的口腔健康行为、口腔健康重视程度以及受教育程度都对影响医学生的健康行为起着重要作用。有些家长中小学文化甚至有的都没读过书,文化水平低,自己不刷牙、不能定期进行口腔检查、不洁牙、吸烟、喝酒、咀嚼槟榔,甚至存在龋病、牙髓病、牙周病、缺失牙等等口腔疾病也不去口腔门诊检查、治疗,这样的无视、消极态度也潜移默化地影响医学生的口腔健康行为。而且口腔诊疗费用较高,很多医学生即便知道自己的口腔健康状况较差,但经济条件受限,一般不会或延期去口腔科就诊。相反家庭经济条件越好、父母文化程度越高、对口腔健康越重视且保持良好的口腔健康行为,学生定期口腔检查率、洁牙率、龋齿充填率、缺失牙修复率等等口腔健康行为越好。

3学校因素

口腔的健康行为并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经过口腔预防保健知识的获得,然后再融入到日常生活行为中的。但是调查显示,医学院校大学生对口腔保健知识回答的正确率欠佳,在这样没有知识为引领的医学生口腔健康行为习惯就更令人堪忧,这提示可能需要非常充分的口腔健康知识才可能对健康行为的形成产生影响。所以,加强医学生口腔健康知识的获得也是影响口腔健康行为的重要因素。而在医学院校大学生了解口腔健康知识的途径中,学校教育就占到56.4%。医学生在校期间,除了课堂外还有多种途径接受口腔健康教育。校内贴吧、校园广播站开辟口腔健康行为、口腔健康知识内容的教育专栏;每年9月20日开展免费口腔检查、口腔预防保健措施咨询、口腔疾病诊疗咨询等爱牙日宣传活动;利用墙壁板报,如:食堂、教学楼、实验楼、宿舍等的墙壁,将口腔健康知识和图片制成生动活泼的墙壁板报形式或在学校宣传栏橱窗内开辟口腔健康教育专栏;利用学校校报、举行口腔健康教育讲座、口腔健康知识竞赛等多种多样的教育信息传播途径,更能引起广大学生的兴趣,能够在业余时间,不经意中学到口腔保健知识,并将理论知识转变成日常口腔健康行为。网络作为信息传播的新载体,更容易被医学生接受。最近几年智能手机的迅猛发展,且校园内无线网络的全面覆盖,医学生无论在实验室、图书馆、宿舍、餐厅等学校的各个角落随时随地都能浏览到网络上口腔健康知识、健康保健行为宣传内容。而且,学生集体住宿,朝夕相处,彼此间有很强相互影响和渗透作用,其口腔健康行为极易起到以点带面的效果,带动更多的学生建立、维持良好的口腔健康行为。

另外,建议学校组织大学生每年一次的口腔健康体检,让学生得知自身存在哪些口腔健康问题,这些问题对医学生的身体健康会有哪些危害,使学生认识到口腔健康的重要性。这样,学生根据自身具体状况,从根源出发提高口腔健康意识,改善口腔健康行为习惯,对口腔疾病进行早起预防和早期治疗,从而提高口腔健康状况,减少口腔疾病的发生。

4牙科畏惧症

牙科畏惧症是指患者对牙科诊治过程或其中某些环节表现出紧张、焦虑和恐惧的情绪。牙科畏惧症是影响人群牙科就诊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甚至从来没有接受过口腔健康检查、诊疗的;在以往的诊疗过程中有记忆深刻的疼痛或者和医护人员发生过口角,有不愉快经历的都会导致医学生产生牙科畏惧症。例如:口腔专业的学生,经过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假期临床见习、口腔科实习的系统“武装”,他们对牙科的畏惧程度显著低于非口腔专业的学生。医学生口腔卫生状况较差、家庭经济条件不好、性病或家族遗传性疾病引起的口腔疾病、吸烟等不良行为习惯的更惧怕到口腔科就诊,因为这些学生通常会产生自卑心理而抗拒甚至不敢到口腔科就诊。

5结语

调查显示,我国很多高校学生存在龋病、牙龈炎、牙髓病、根尖周病、牙周炎、错颌畸形,口腔健康状况令人堪忧。且我国口腔专业医生与全民比例严重失调,有些偏远、经济状况较差的地区根本没有专门口腔医务工作者,单靠口腔科医生提高全民口腔健康状况是困难的。而医学院校的大学生作为更容易触及口腔健康教育的一个特殊且非常重要的群体,他们又将会肩负着医疗工作者的使命,对下一代的健康教育和我国的口腔卫生医疗付出卓越贡献。因此,通过深刻认识到医学院校大学生口腔健康行为的各种影响因素,使其树立和保持良好的口腔健康行为,不仅使个人受益终生,也能为口腔健康教育的实施方案提供依据。并且在未来的不同地区、不同阶层的工作环境当中,医务工作者在医疗系统工作时需要利用这些知识和他们的示范作用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扩大口腔健康知识的宣传范围和宣传力度,去教育患者和社会大众,改善全民口腔健康状况,提高生命质量,对整个社会的口腔健康理念有着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1]张文静.口腔健康行为的影响因素[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0,37(1):77-80.

[2]张颖,刘璐,程睿波.中国医科大学在校学生口腔健康知识与行为调查[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09,2(9):529-531.

[3]姜红,姜广水.大学生口腔健康认知及行为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1,27(9):1181-1183.

口腔日常保健知识篇5

【中图分类号】R179R780.1

【文章编号】1000-9817(2007)04-0374-01

【关键词】口腔保健;知识;学生

克拉玛依市位于中国西部边陲,是在1958年发现克拉玛依大油田后成立的。现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直辖地级市,下设克拉玛依、白碱滩、乌尔禾、独山子4个区。全市总人口25.4万,汉族人口为19.0万,少数民族人口为6.4万。维吾尔族为主要少数民族。每个区均设有数量不等的民族中小学校。

龋病是学生常见病之一。中小学生口腔卫生保健知识知晓率是评价学校口腔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效果的重要方法,也是创建全国牙病防治先进区和落实《中国口腔卫生保健工作规划(2004-2010年)》的重要内容。为了解克拉玛依市各辖区维吾尔族和汉族小学生口腔保健知识知晓率,笔者于2005年9月16日至23日进行了此次调查。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从克拉玛依市每个区抽取1所民族小学和1所汉族小学(由于乌尔禾区只有1所小学,学生主要为蒙古族和汉族且总人数不足300人,在抽样时予以剔除)。共抽取6所小学,收回问卷3792份,有效问卷3309份。其中维吾尔族学生963名,汉族学生2346名;男生1671名,女生1638名。

1.2方法使用全国统一的《小学生口腔保健知识问卷》,共计10题。该问卷由全国牙病防治指导组办公室制定,供全国各地使用[1]。维吾尔族学生则使用译成维文的《小学生口腔保健知识问卷》。调查人员为各调查学校校医,调查前均经统一培训,特别要求调查人员在调查时不得向调查对象提供标准答案。

1.3统计分析知晓是指答对《小学生口腔保健知识问卷》任意9题或10题全部答对;知晓率=知晓学生人数调查有效学生人数×100%[2]。规划目标[2]指《中国口腔卫生保健工作规划(2004-2010年)》规定的城市中小学生口腔保健知识知晓率达到90%以上的目标。

2结果

2.1不同辖区学生知晓率比较3个辖区小学生口腔保健知识知晓率不同,从低到高依次为克拉玛依区、独山子区、白碱滩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4.3,p<0.01)。见表1。

2.2不同民族学生知晓率比较维吾尔族小学生口腔保健知识知晓率显著低于汉族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4.2,p<0.01)。见表2。

2.3不同性别学生知晓率比较男生和女生口腔保健知识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6,p>0.05),见表3。

3讨论

口腔日常保健知识篇6

[关键词]口腔保健;农村居民;调查

[中图分类号]B780,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208(2009)13-0018-02

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5岁儿童乳牙龋病的患病率为66.o%,12岁儿童恒牙龋病的患病率为28.9%,35―44岁中年人龋病患病率为88.1%,65-74岁老年人龋病患病率为98.4%。龋齿、牙周病是口腔科的多发病、常见病,几乎人人都需要改善口腔卫生状况。但只要掌握口腔保健知识,重视口腔卫生,建立良好的口腔保健行为,定期检查、及时治疗,就可以预防龋齿和牙周病,人们就可以终生保持牙齿健康。本研究旨在评价湖州市农民口腔保健水平。为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开展口腔保健知识宣传、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以湖州市的农民为调查对象,随机选择安吉县的1个乡镇的4个行政村,每村随机调查40人,共调查160人。共发放问卷160份,回收155份,回收率96.9%。其中男性80人,女性75人,年龄11~77岁,平均年龄37岁。文化程度:文盲13人(8.4%),小学22人(14.2%),初中44人(28.4%),高中34人(21.9%),大专及以上42人(27.1%)。年纯收入≤500元的42人(27.1%),500~1000元的15人(9.7%),1000~3000元的17人(11.0%),3000-6000元的12人(7.7%),6000元以上的69人(44.5%)。

1.2调查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表,经预调查并进行部分修改后,进行正式调查。调查员经过培训,统一方法,统一标准。调查时由调查员详细介绍调查目的、填写方法后调查对象自行填写。调查结束后,调查员当场检查调查表,填写合格时收回。文化程度低的居民由调查员提问,调查对象回答,调查员代为填写。对完成问卷的调查对象赠送1份与问卷有关的口腔健康知识介绍或防暑药品。

1.3调查内容 (1)口腔基本情况。(2)口腔健康行为和习惯,包括刷牙方法、刷牙次数、刷牙时间、牙刷选择、牙膏的选择、换牙刷时间间隔等。(3)口腔保健知识认知情况。(4)获得口腔保健知识的途径。(5)利用卫生资源接受牙科保健服务的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2.o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统计学方法主要为描述性统计。

2结果

2.1口腔基本情况 在患龋齿方面,27.7%的农民一直以来都患有龋齿,21.4%的农民在小时候患过龋齿,18.7%的农民记不清是否患过龋齿。29.0%的农民从未患过龋齿。

2.2口腔健康行为和习惯 3个月以内换一次牙刷119人(76.8%),早中晚刷牙12人(7.7%),睡前不吃零食72人(46.5%),饭后漱口80人(51.6%)。刷牙时间为3min38人(24.5%),使用保健牙刷110人(70.9%),使用含氟牙膏67人(43.2%),几种刷牙方法混合用6人。

2.3口腔保健知识认知情况 对“甜食对牙齿有好处”回答正确的有132人(85.2%),对“含氟牙膏对预防龋齿是否有作用”回答正确的有80人(51.6%)。

2.4了解口腔保健知识的渠道 看电视18人(11.6%),看报纸8人,网络10人,朋友介绍56人(36.1%),口腔医生53人(34.2%),两种以上途径10人。

2.5利用卫生资源接受牙科保健服务的情况 对于农民看牙医的时间间隔,只有5.8%的农民在半年之内看一次牙医,1年和2年看一次牙医的农民分别占14.8%和8.4%,而剩余71.0%的农民都是2年或2年以上才去看一次牙医。在去医院进行牙齿保健方面,从不去、偶尔去的农民占61.3%,34.85%的农民都是牙痛才去,只有3.9%的农民经常去医院进行牙齿保健。在对牙痛处理方面,选择立刻去医院检查的农民占35.5%,选“自己找药吃”的农民占20.0%。选“能拖就拖”和“忍痛让它慢慢好”的农民分别占30.3%和14.2%。

3讨论

农村居民的患龋情况普遍存在,帮助农村居民掌握丰富的口腔保健知识,养成良好的口腔行为习惯极为重要。本调查显示湖州地区农村居民口腔保健知识知晓率比较低,对刷牙的意义以及如何正确刷牙了解不多,说明农村口腔保健知识宣传教育的任务十分艰巨。有关口腔保健知识的问题回答正确率与性别无关。但与年龄及文化程度关系密切,提示部分居民掌握了一些口腔保健知识,且高学历者具有相对高水平的口腔保健知识。因此,健康教育虽要面向所有农村居民,但宣教内容要细致全面,通俗易懂,使人们了解口腔保健应以预防为主。

由于大众媒体等的影响,人们对氟化物有一定了解,有51.6%的患者了解氟化物能预防龋齿,但选择含氟牙膏者占43.2%。了解甜食对牙齿无好处的居民有85.2%,但睡前不吃零食的居民却只有46.5%,这提示居民的知识与行为之间有一定的脱节,存在“有知识,无行为”的问题。健康传播学理论认为,人们的行为改变过程一般分为4个层次:知晓健康信息――健康信息认同――态度改变――采纳健康行为。因此,要做到既有知识又有行为,就不仅仅是大力宣传口腔保健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大众认同并接受。运用健康信念模式、价值期望理论、行为矫正等现代健康教育理论和方法,帮助人们树立信念,转变态度,促使其自觉采纳健康行为。提示口腔健康教育不但要长期地、重复地进行。还必须进一步深化,并转化教育理念。要在分析、了解影响人们健康行为的障碍的前提下,有重点地排除障碍。鉴于此,健康教育不应只停留在知识的传播上,还要注重行为的干预和效果的监测,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及医务人员长期不懈地努力。

居民们在对牙膏、牙刷以及换牙刷的时间间隔方面都能够采用正确的行为,这与近几年口腔健康教育及口腔医疗单位的蓬勃发展是分不开的。但对于刷牙方法、刷牙时

间以及刷牙次数方面存在着严重的认识不足和行为缺陷,说明居民的口腔行为存在偏差。

调查还显示,34.2%的居民是从口腔医生处获取口腔保健知识的,36.1%的居民是通过朋友介绍的,表明了农村居民对口腔医生和周围朋友的信任,提示要充分利用医院患者集中这一优势,丰富宣传栏的内容,播放口腔宣教片。加强椅旁宣教,使大众获益,从而间接影响其家庭乃至社会的口腔健康水平。由于文化程度的局限,大众媒体对农村居民生活的影响不是很大,只有少数居民分别从报纸、杂志、广播、电视获取口腔保健知识,这可能与大众媒体以学术型宣传为主有关,提示大众媒体要在农村实现优化配置,适当增加贴近农民生活的科普型宣传。

口腔日常保健知识篇7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健康教育

在健康教育项目中,儿童属于一个重要的群体。让他们从小养成爱护牙齿的习惯,对其今后的健康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学龄前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他们对口腔健康知识的认知很少,同时,自觉性较低,难以独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包括口腔健康习惯。而家长自身具备的口腔保健知识及行为,也会直接影响到儿童。当然,学校教师的积极参与,也能对儿童起到较好的教育作用。因此,还应对家长、幼师、社区保健人员等加强相关培训教育,从而形成“家庭、学校、社区”三位一体局面,进一步帮助学龄前儿童形成正确的口腔卫生知识,改掉原有的坏毛病,教育并督促他们逐渐养成良好的口腔保健习惯。

1树立口腔健康意识,重视乳牙疾病

很多儿童的家长对乳牙疾病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他们觉得反正乳牙都会掉的,以后会有恒牙。因此,对于学龄前儿童乳牙疾病,未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即使孩子得了龋齿或其它的牙病,都不去治疗。这是极为错误的认识和做法。若乳牙不是正常脱落,而是因龋齿或外伤等因素而不得不被拔除。这样,拔掉后出现的间隙会对儿童牙齿的咀嚼能力造成影响,还可能增加患龋齿的几率。当乳牙患病后,不及时进行治疗,儿童不仅受到牙痛的困扰,还会影响到恒牙牙胚形成,导致恒牙无法正常萌出[1]。进而影响到孩子的颌面部发育和今后的容貌,更严重的还会给儿童的消化系统造成一定影响,阻碍营养物质的吸收,从而影响到身体发育,给孩子的生长发育带来无法挽回的影响[2]。因此,应积极加强对学龄前儿童的父母、幼师、社区保健人员等的口腔保健知识培训与教育。让他们形成正确的口腔健康意识,掌握相关的口腔保健常识,让他们明白保护乳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孩子乳牙患病,必须及时医治。

2学会正确刷牙,培养好的口腔习惯

学龄前儿童常患的口腔疾病有龋齿和牙周病等。这些口腔疾病会严重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牙菌斑是引起这两种口腔疾病的关键因素。而刷牙与漱口属于最基础的口腔保健行为。刷牙能起到机械去除牙菌斑的作用,漱口则能及时清除口腔中的食物细渣及软垢。养成刷牙与饭后漱口的习惯,有助于预防并降低龋齿与牙周病的发生率。因此,要帮助孩子学会如何正确有效地刷牙。首先,针对父母、幼师、社区保健人员,开展关于刷牙的示范教育及指导。通过多媒体或模型演示等方式培养他们正确有效的刷牙方法。国内专家提倡采用科学、有效的“三、三、三”刷牙法,也就是每日坚持刷牙3遍,每次刷牙时间为3分钟,每次都选在饭后3分钟[1]。Bass刷牙法主要强调刷牙应该竖着刷,而不是横着刷,它能有效去除菌斑。同时,还防止对牙体及牙龈组织造成机械性伤害,并能按摩牙龈。因此,该方法值得在临床推荐。刷牙中要保证面面俱到,兼顾到牙齿的前后、左右、上下以及颊舌侧。对于那些难以刷到的部位,应尽量清洁到位。此外,学龄前儿童的相关监护人员还应加强对孩子刷牙兴趣的培养,并督促他们正确地刷牙,确保刷牙的次数和刷牙时间足够。同时,养成饭后漱口的好习惯。

3纠正孩子不良的口腔卫生习惯,预防出现错颌畸形

学龄前儿童可能有很多不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常见的有唇习惯、舌习惯、咬物习惯、吮指习惯、偏侧咀嚼习惯等[1]。如果不及时纠正这些不良习惯,最终会引起错颌畸形,严重影响到孩子容貌及今后的发育。唇习惯一般为咬下唇,而长时间咬下唇,极易让上前牙发生唇向倾斜,咬上唇,则极易引起前牙反颌。当儿童处于替牙期,他们会因为生理上产生的不适,不自觉地会用舌头舔弄松动的乳牙或刚刚萌出的恒牙,从而养成各种不良舌习惯,包括舔牙、吐舌、伸舌等习惯。伸舌习惯可引起孩子前牙开颌或下颌前突等问题;吐舌习惯则会对恒牙萌出有所阻碍;长时间舔弄前牙舌侧,极易引起牙向唇侧倾斜,甚至造成牙弓前突;咬物习惯,常见带有咬指甲、咬铅笔等,会引起局部小开颌。吮指习惯,会引起前牙小开颌;同时,使口腔内肌肉动力不均衡,两颊出现收缩而引起牙弓狭窄、上前牙突出、开唇露齿。对于长时间单侧咀嚼的,对侧会由于缺少生理性刺激而引起肌肉萎缩,从而让面部不对称。家长、幼师和社区保健人员应努力纠正儿童的不良习惯,加强对其的监督。当说服不起作用时,要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例如,针对吮指习惯,可为其戴指套或在手指上涂抹苦味药物。针对咬唇、吐舌、吮指等行为采用不良习惯破除器,积极监督孩子改掉不良习惯,避免出现畸形。

4对孩子定期进行口腔检查

医院、学校、社区应互相配合,共同抓好学龄前儿童的龋齿防治工作。口腔医生可定期作关于幼龄儿童的口腔健康普查,建立相应的口腔健康档案。若发现龋齿,为他们及时填充,真正抓好学龄前儿童龋病的普查普治工作。孩子的父母也应定期带孩子去作口腔检查。当孩子乳牙已经萌出后,至少每半年作一次检查,3岁后可每年检查一次[3]。此外,当孩子处于乳牙期或替牙期时,可能会由于缺少牙齿,而出现吐字不清的问题。有的孩子会因此出现自卑、羞于开口的问题。医生要告知家长如何帮助他们努力克服这些心理障碍,从而让他们愉快成长。

参考文献

[1]马小青,张学军.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教育初探学术探讨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山西医科大学附属汾阳医院,山西汾阳032200:79-80.

口腔日常保健知识篇8

关键词:健康教育;口腔护理;社区;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473.7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959(2017)14-0171-02

analysisonCommunityapplicationValueofHealtheducationfororalCare

Litao,wanGXu

(DepartmentofStomatology,FuxingHospital,CapitalUniversityofmedicalSciences,XichengDistrict,Beijing100045,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communityapplicationvalueoforalnursinghealtheducation.methods120subjectswereselectedasthesubjects.accordingtotherandomnumbertable,thesubjectsincludedinthestudygroupweredividedintoobservationgroup(60cases)andcontrolgroup(60cases).thecontrolgroupdidnotgiveoralnursinghealtheducation.theobservationgroupwasgivenoralnursinghealtheducationintervention,sixmonthslater,theoralhealthbetweenthetwogroupswasobserved.Resultstheobservationgroupstudyoforalhealthknowledgeoftheexcellent51cases,excellentrateof98.3%,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econtrolgroupoftheexcellent38cases,excellentrateof63.3%,twogroupshadsignificantdifference(p

Keywords:Healtheducation;oralcare;Community;applicationvalue

目前S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对于自身健康意识较前明显提高。其中口腔健康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之一,但是由于人们对于口腔健康的保健以及护理了解较少,在日常生活中忽略针对口腔健康护理的学习导致口腔健康情况较差[1-2]。在近年的相关实践报道中可以发现,积极有效的开展社区口腔健康护理教育对于改善社区群众口腔健康问题具有重要的帮助意义。在收集资料中可以发现,通过开展口腔健康社区教育对于提高社区群众的口腔保健意识具有较好的效果[3-4]。因此,本文研究中将针对我们在社区内开展的口腔护理健康教育措施进行研究,分析口腔护理健康教育在社区内的应用价值,现文章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社区内选取的研究对象12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全部研究对象均符合本次研究的纳入标准[5]:①既往无严重口腔健康问题;②可以认真履行本次研究;③研究期间定期复查观察口腔健康问题的未失访者。排除标准:①研究前合并严重口腔健康问题;②未能完成研究,期间失访;③未签署伦理委员会通过的临床试验研究同意书。全部参与研究的对象,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均分为两组,其中未给予口腔护理健康教育的60例为对照组,男35例,女25例,年龄16~57岁,平均年龄(36.6±2.1)岁。给予口腔护理健康教育干预的60例为观察组,男36例,女24例,年龄17~60岁,平均年龄(37.1±2.0)岁。两组研究对象在性别、年龄等一般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可以比较。

1.2方法

1.2.1对照组本组研究对象研究期间未给予口腔健康教育,本组研究对象均按照日常的行为习惯,每日刷牙等处理。

1.2.2观察组本组研究对象给予口腔护理健康教育干预:①向纳入研究的研究对象讲解口腔护理的重要性,使其充分了解口腔健康问题对于自身健康的重要性,培养其主动地口腔健康护理习惯;②向观察组研究对象发放口腔健康护理相关的宣传册以及相关资料,用科学的事实以及有力的文字依据使口腔健康问题可以深入研究对象内心;③告知参与的研究对象口腔护理健康的自我检测维护措施,使其自身可以有效、准确的行口腔健康情况估测,对于维持自身口腔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④知道正确的刷牙方式,每次刷牙时间,早晚刷牙1次,餐后漱口等日常准确的口腔保健常识性习惯。

1.3观察指标

统计分析6个月后两组研究对象口腔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以及比较两组研究对象龋齿、牙周炎、刷牙正确率等比较资料之间的差异情况。根据口腔健康知识问卷进行统计比较,其中优秀:>90分;一般:70~90分;差: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对两组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一般资料用(x±s)的形式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研究对象口腔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观察组研究对象口腔健康知识掌握优秀51例、优秀率98.30%,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对象的优秀38例、优秀率63.30%,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研究对象统计资料比较情况

观察组研究对象在给予口腔护理健康教育后,其龋齿发生率1.70%、牙周炎发生率3.30%、刷牙正确率95.00%,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对象的龋齿发生率11.70%、牙周炎发生率25.00%、刷牙正确率65.00%,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口腔健康作为目前体现全民大众健康状况的常用指标之一,而且随着目前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改善。对于口腔卫生情况也逐渐的更加重视起来[6-7]。社区作为人群最为密集的生活区域,在其特殊的环境下给予相应的口腔护理健康知识指导,可以有效的促进口腔护理健康的推广。目前,健康教育多为推广健康卫生的主要手段之一,可以通过其自身的特殊手段使人们充分的认识口腔健康知识以及口腔保健意识。而且通过在社区内进行口腔健康知识的宣教可以更好地了解社区群众的口腔健康问题[8-9]。在近年的多项研究报道中我们可以发现,采用健康教育方式在健康知识的推广中具有一定的促进推广作用,可以有效地控制口腔疾病的流行与发展。因此,通过e极开展有效地口腔卫生健康教育,增加社区群众的口腔保健意识[10-11]。

本文研究中,我们通过在观察组60例纳入研究的研究对象中给予口腔护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指导干预措施,使其可以充分的了解口腔健康教育在社区内的应用意义,认识到口腔健康的重要意义,而且可以更好的使其自身学习到相关的口腔保健措施。通过研究结果的比较中我们发现,观察组研究对象在其经过培训后,其口腔健康知识的情况明显的优于对照组研究对象。而且在比较两组研究对象龋齿发生率、牙周炎发生率等一般资料的比较中可以发现,观察组研究对象的口腔健康情况明显的优于对照组。收集既往的类似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口腔护理健康教育在社区中的应用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与本文的研究相似[12-14]。

综上所述,口腔护理健康教育在社区群众的应用中具有较好效果,可以有效地改善社区群众的口腔健康情况,减少口腔疾病的发生率,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王瑾,冯崇廉,陈文雄,等.中西医结合口腔健康教育治疗慢性牙周炎疗效观察[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0(4):70-72.

[2]邹艳琴.健康教育在口腔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5,25(9):333.

[3]陆静波,郭晓东.健康教育在口腔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12(21):251-252.

[4]吴学华,段艮芳,谢玉先,等.口腔护理岗位人才需求与培养状况调查[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6):113-114.

[5]罗蝶华.个性化健康教育降低糖尿病病人种植体周围炎发生率的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17,31(11):1368-1369.

[6]仇海华,吴云暖,邹亚清,等.健康教育方式对牙周病患者口腔卫生维护依从性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2(9):60-61.

[7]谭淑玲,吕达,伍晓,等.社区口腔健康教育对居民口腔卫生的影响[J].中国临床护理,2016,8(1):59-61,62.

[8]傅玮娟.个性化口腔卫生健康宣教对成人牙周炎治疗的疗效影响[J].护理与康复,2017,16(3):286-287.

[9]张莉.口腔护理配合健康教育对口腔溃疡患者的影响[J].甘肃科技,2016,32(15):113-114.

[10]应巧燕,杜靓,张维,等.社区健康教育对可摘义齿戴用老年人义齿护理知识及行为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5,02(17):2090-2093.

[11]周红云.口腔健康教育调查研究方法初探[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2):139-140.

[12]朱红玲,明智慧,毕崇才,等.家庭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合并牙周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10):1446-1447.

口腔日常保健知识篇9

关键词:口腔健康教育;小学生;口腔健康;口腔卫生

abstract:objectivetheimportanceoforalhealtheducationonimprovingelementarystudents'oralsanitaryconditions,oralhealthknowledgeandbehaviorsisdiscussed.methods300casesofelementarystudentsinourdistrictwereselectedasstudyobjectandevenlydividedintoobservationgroupandcontrolgroupaccordingtotherandomprinciple.oralhealthknowledgepublicityandeducationwasgiventotheobservationgroupandtheyweresupervisedstrictlytobrushteethandmaintainoralhygieneseriously;interveningmeasureswerenotgiventostudentsincontrolgroup.theoralhygieneandoralhealthconditionsofstudentsintwogroupsin3monthswerecompared.Resultsnosignificantdifferencesappearedforboththeoralhealthquestionnairescorecomparisonandoralcavityinspectionhealthratecomparisonbeforestudyforstudentsofthetwogroupswithnostatisticalsignificance(p>0.05).afterstudy,thescoreandhealthrateofstudentsinobservationgroupwereobviouslyhigherthanthoseofthecontrolgroupandthecomparativedifferencesofthetwogroupshavestatisticaldifference(p

Keywords:oralhealtheducation;elementarystudents;oralhealth;oralhygiene

提高民健康水平从儿童抓起,其中口腔健康问题是威胁儿童早期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儿童年龄较小、认识较差,缺乏良好的口腔卫生常识和良好的口腔健康习惯[1-2]。据目前统计发现,15岁以前儿童的龋病及牙周病的发病率占有较高比率。因此,为了有效的控制龋病及牙周病的发病率,树立良好的口腔保健意识,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3]。我区针对小学生口腔健康开展了大量的教育工作,并取得了良好效果。本文将对我区进行研究的300例小学生口腔健康教育情况进行比较研究,现文章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区两所小学300例小学生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对照原则均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150例给予口腔健康知识宣传教育,并严格监督其认真刷牙维持口腔卫生,其中男87例,女63例,年龄6~11岁,平均年龄(8.3±1.3)岁;对照组150例未给予干预措施,其中男79例,女71例,年龄7~11岁,平均年龄(8.4±1.2)岁。两组小学生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两组小学生进行3个月的观察比较。

1.2.1口腔卫生维持①观察组:进行口腔卫生知识、口腔健康的重要性进行定期教育,使其充分认识到口腔卫生健康的重要性。本组均制定统一的口腔卫生标准,每日三餐后清水漱口,每日坚持早晚各刷牙一次应用口腔损害性小的牙膏,每次刷牙维持3min;②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

1.2.2口腔卫生教育①观察组行全面口腔卫生健康教育[4]:给予口腔卫生健康材料进行宣教,可采用口腔卫生相关的视频、动画、多媒体课件以及相关的口腔卫生故事书和宣传画。并有专业指导教师根据提供的口腔健康材料对小学生进行定期专业培训,使其充分认识常见口腔疾病以及口腔卫生的重要性,并定期根据培训内容进行相关考核并给予相应的奖励措施。②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

1.3观察指标根据目前常用的基本口腔保健问卷(满分100分)对口腔健康知识、行为进行调查,统计对比两组口腔卫生知识,对两组口腔健康情况进行常规体检,比较两组口腔健康情况。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5软件对两组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一般资料用(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两组小学生经过三个月教育后口腔卫生知识以及口腔检查健康情况见表1。两组小学生学习前口腔保健问卷得分情况及口腔检查健康率均未见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学习后观察组口腔问卷得分、口腔检查健康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青少年口腔健康问题一直是家庭及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由于青少年口腔健康意识低,口腔卫生保护观念较差,而且青少年时期口腔疾病的发生率高,严重的影响了青少年口腔健康状况。为了有效的改善小学生青少年儿童口腔健康问题,提高青少年儿童口腔健康自我保护意识,树立良好的口腔卫生观念,近期我们采取了许多积极有效的方式,包括动员全社会、家庭、学校广泛参与口腔卫生的自我保健活动,其中关于小学生的口腔健康教育在活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5]。在近期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应用口腔健康知识问卷分析得知,青少年组的口腔卫生习惯差,口腔知识贫乏,口腔健康问题严重,是威胁青少年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提高青少年健康情况,有效改善减少青少年口腔疾病的发生率,是目前我们口腔卫生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6]。口腔健康教育在青少年口腔卫生改善中具有重要、积极的作用,可以使青少年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健康知识,减少口腔疾病的发生情况。在国外的相关调查研究中我们可以发现,口腔健康教育能够在短期内降低菌斑数量和有效地控制牙龈炎。小学生作为口腔健康知识的主要培养对象,在小学生时期由于小学生接纳新事物能力较强,是良好口腔卫生习惯养成具有的重要时刻,是口腔健康观念与行为的形成期。因此,在小学生时期通过有效的口腔健康知识培训,良好的口腔护理观念养成,有效的口腔疾病预防措施的实施,对于小学生成年后的口腔健康维护具有重要的意义[7-8]。通过在小学生时期根据区域、生活水平等特点,对小学生制定相应的口腔健康知识培训,使其充分认识口腔健康的意义,同时对于特殊存在口腔健康问题的学生给予专门的指导与培训,进行相应的针对性教育,使其可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最终使小学生口腔健康问题得到了最终的提高和改善。

在本文研究对比中我们可以发现,在进行口腔健康卫生教育之前,两组小学生的口腔保健知识水平均较低,可见青少年缺少足够的口腔健康知识教育,其口腔健康检查中可以发现,其口腔卫生情况差,口腔健康存在严重问题。在经过3个月的积极教育改善情况下,观察组小学生的口腔健康情况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口腔卫生知识及口腔健康情况均明显优于未接受教育的对照组学生。可见,良好的口腔健康教育对小学生改善口腔健康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在实际行动中帮助小学生改善口腔健康问题,提高口腔健康水平。

综上所述,在小学生时期给予正确的口腔健康知识教育,提高小学生的口腔卫生正确认识比例,可以明显的改善小学生的口腔健康情况,降低口腔疾病发生率,对于改善青少年健康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高薇,⒑椋严俊,等.口腔健康教育对改善小学生口腔卫生状况、口腔健康知识和行为的效果研究[J].护理研究,2015,02:220-222.

[2]储月琴.进行口腔健康教育对改善小学生口腔健康状况的效果探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4,20:180-182.

[3]倪成励,周孟平,柴梅.口腔健康教育对改善医学专科院校新生口腔健康知识及行为的效果评价[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4,03:13-15.

[4]金迎春,张丽,曹正国.口腔健康教育对社区特定人群口腔卫生状况改善的效果评价[J].口腔医学研究,2009,06:790-792.

[5]何冰冰.口腔健康教育对改善青少年口腔卫生状况的效果评价[J].中国妇幼保健,2007,12:1594-1595.

[6]罗维,胡德渝,范旭.2种口腔健康教育方式改善中学生口腔卫生状况效果的比较[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7,03:266-268.

口腔日常保健知识篇10

定位为“0―3岁宝宝早期教养的必备读本”的《母婴世界》杂志,不仅服务干新手妈妈的需要,同时也为刚刚怀孕的准妈妈们解决困惑。为了让更多的读者了解我们杂志,本刊以长三角区域为重点,全面铺开了2006年整体市场的推广工作。

10月刊杂志上市之际,我们携手爱护公司在上海、南京、杭州三地市场的各个报刊零售亭加大了促销力度,5天之内,报刊亭的杂志被抢购一空。与此同时,杂志还走进了各大妇保医院、亲子中心及妇婴童的专业渠道,赢得了准妈妈和新妈妈的一致认可。此一市场促销活动将延续4个月的时间,相信现在的努力会成就本刊2006年的整体提升。

维护口腔健康,提升生命质量――9.20爱牙日主题活动

吕红梅 林 宏

9月20日――爱牙日。围绕今年的宣传主题“加强孕妇口腔保健,提高国民口腔保健意识”,杭州市口腔医院联合各相关单位举办了系列爱牙活动:

活动,9月18日,中秋节。天气反常,没有初秋的气息,有的却是艳阳高照。杭州市口腔医院联合杭州市口腔保健领导小组、杭州市预防医学会、杭州市妇幼保健院共同主办了“维护口腔健康,提升生命质量”的广场义诊活动。

天气很热,但也热不过主办方宣传与普及口腔健康知识的热情。活动现场设在杭州武林广场,在若干个帐篷下面,医生们带着全套器材准备就绪。活动没有限制人数,不管谁来都能够向医生咨询,接受检查。有的妈妈带着宝宝一到就冲到医生面前,医生们仔细查看宝宝的牙齿,耐心解答妈妈们的问题,忙得连脸上的汗都顾不得擦一下。有个家庭全家出动,老老小小来了一堆人,妈妈带着宝宝排队等候儿科牙医的检查,爸爸则带着家里的老人咨询另外的医生,真是―举两得、节约时间。

就半天时间,来咨询检查的人换了―拨又一拨。活动结束的时候,医生的嗓子都哑了,身边也多了一堆废弃的―次性用具。临走的时候,很多妈妈把摆放在咨询台的资料一抢而空:“拿这些资料回去好好研究。”看来这次的口腔保健宣传效果还真不错!

活动2 为了帮助更多的准妈妈了解口腔保健知识,9月24日,杭州市口腔医院再次联合浙江省妇幼保健医院举办了一场题为“孕妇口腔保健”的专题讲座。

早上9点左右,会场匣座无虚席,讲座正式开始。口腔专家从口腔保健的各个方面入手,全面细致地阐述了口腔疾病产生的原因及解决办法,告诫并指导准妈妈们怎样做好孕期口腔的卫生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