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骨折急救的主要方法十篇骨折急救的主要方法十篇

骨折急救的主要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59:21

骨折急救的主要方法篇1

【关键词】骨盆骨折;髋臼骨折;手术治疗;诊断与分型;临床经验

【中图分类号】R683.3,R683.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847-02

自进入21世纪以来,髋臼骨折和骨盆骨折的相关治疗已逐渐变成骨科创伤中的热门话题,并成为展现医院骨科医疗实力的重要标志。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实施,我国社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在医学领域中,医疗技术与治疗方案都得到很大改进,髋臼骨折和骨盆骨折在临床治疗方面获得让社会各界瞩目的进步,然而由于医学发展缺少均衡性,基层医院在诊疗髋臼骨折和骨盆骨折病患时,水平依然较低,特别是对骨盆骨折这种具有危害性的急性病症来说,处理疾病的第一时间与地点往往是在基层医院,所以急救措施是否有效显得格外重要。我国较为落后的急救管理系统,逐渐变成阻碍医学发展的重点问题。面对以上困难,政府部门除了建立与国情相适应的急剧系统外,同时骨科中的医护人员也要不断总结工作经验、对产生的问题展开积极探讨,以便先进的诊疗技术能够更全面、更快速的普及和推广。文章对髋臼骨折和骨盆骨折在临床治疗中遇到的有关问题展开细致分析,报道如下。

1骨盆骨折

在骨科创伤中,骨盆骨折发生率虽然不明显,但是有着很高的伤残率与死亡率,并且临床效果不明显,这让很多病患及其家属难以接受。骨盆骨折的临床治疗方式和髋臼骨折之间存在本质区别,其中最主要的区别为骨盆骨折很容易引发严重的内脏损伤和出血性休克。骨盆骨折病患的治疗重点是及早诊断、急救,同时对产生的急性并发症进行相应处理,而不是仅处理盆骨骨折病症。所以,在急救骨盆骨折病患时,首先要提升院前和院内急救质量,这样才能有效降低伤残率与死亡率,使病患的预后得到改善。

1.1急救盆骨骨折

1.1.1院前急救

抢救病患的黄金时间为院前急救,因此急救医生的诊疗素质对院前急救效果有着决定性作用。院前急救包括现场抢救和运送,在此阶段要积极对病患实施抢救行动,同时对病患的各项身体指标进行详细评估和记录,包括:尿量、意识、出血、脉搏、呼吸等情况。对于血液流动力学稳定性不强的骨盆骨折病患,尽早实施抢救计划保证血液流动力学稳定是十分重要的。抢救病患的重点内容是快速对骨盆骨折进行稳定,同时使用有效方式使盆骨容积缩小。最为有效、快捷的方式为选取盆骨带,适合使用在处置急救现场、转运急诊病患时,其他急救有效措施包括:正确使用充气抗休克裤、大量快速输液。

所以,骨盆骨折病患院前急救的重点内容包括现场急救和及时运送,安全、快捷、有效的救治措施能使盆骨骨折病患的生命得到有效救治。

1.1.2院内急救

大多数骨盆骨折病患在院内进行急救时没有第一时间得到全面检查,诊治医生全部根据自身临床经验对病患进行评估,也就是边抢救边评估,以便使救治成功率得到提升。病患住院后,倘若有条件可以直接住进iCU病房,方便医护人员实施抢救行动。除了急救手术或是诊断病情时需要进行特殊检查外,其他检查可以根据病患的实际病情发展推迟检查。针对院内疾病的复苏和评估,要按照特定原则制定详细计划。

在院内救治过程中,需要对骨盆骨折病患出血与休克等病症给予进一步控制和治疗。临床固定骨盆骨折病患经常使用的方法是外固定架,其优点是操作简单、创伤面积小。针对前后环稳定性较低的骨盆骨折,C型钳能够有效固定骨折部位并缩小容积。骨盆骨折出血量较大的病患,倘若使用各种抢救措施后,病患的生命体征依然无法得到维持,急救医生要第一时间作出正确判断,使用有效止血手段,例如:开腹填塞止血术与临时阻隔腹动脉手术。通常不使用血管栓塞止血术,这是由于此项手术对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要求较高,并且花费时间较长,同时大多数骨盆骨折病患产生的出血现象都属于静脉出血,使用栓塞无效。对于病患长时间出血症状一定要使用有效止血方法,这是由于引发患者死亡的原因通常是止血无效产生的缺血性休克。

针对合并腹腔器官受损病患,不管是空腔器官受损还是实质性脏器受损,都要在防治休克的前提下尽早止血和治疗。大量出血与休克得到有效控制后,及时和普外的外科医生协同合作,对腹腔器官损伤展开有效处理,尽量减少感染给病患生命健康带来的威胁,为改善病患预后创造条件。

所以,减少骨盆骨折合并病症的重点包括:缩短诊疗前准备时间、院内治疗时间、加强各科室相互协同合作、抗休克和控制出血量等。

1.2手术治疗骨盆骨折

继续治疗骨盆骨折病患的基础是成功急救,减少伤残的主要手段是及早手术。相较于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来说,骨盆骨折较为简单,倘若手术推迟时间较长,会增加复位难度,这会使手术治疗的难度系数超过髋臼骨折。所以,需要在病患的生命体征保持稳定情况下快速固定与复位。值得注意的是,骨盆骨折病患可以在骨科使用择期手术治疗,表明院前急救获得阶段性成功。所以,骨科中的临床医生更要提高责任态度,在术前制定有效计划,进而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伤残率。

治疗骨盆骨折重点是让骨盆恢复稳定性。在临床治疗中,应根据病患的实际情况选取合适的手术方式,也就是个性化治疗。在稳定骨盆骨折病患时通常不用手术,多数病患通过保守治疗就可痊愈。下面对不稳定骨盆骨折病患的治疗进行详细探讨。

1.2.1外固定支架

临床治疗骨盆骨折时经常使用的方法为外固定架,其优点为手术简单,创伤面积小。要想使骨盆骨折病患的固定保持稳定性,需要考虑两方面,①骨盆骨折自身稳定性,②外固定架稳定性。研究数据显示,针对不稳定性旋转盆骨骨折(B型),单纯使用外固定架能够获得足够稳定性;针对完全不稳定骨盆骨折(C型),单纯使用外固定架无法获得足够稳定性。在临床治疗骨盆骨折病患时,外固定架容易发生针道感染,对病患周围皮肤产生刺激,为病患今后的生活带来许多不便。在治疗骨盆骨折病患时,外固定架治疗依然占据重要位置,然而主治医生更应将其用于临时固定,而不是永久固定。

1.2.2切开复位内固定

现阶段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病患时,切开复位内固定已成为主要选择,它使用解剖的方式让骨折部位复位,并长时间保持复位。内固定骨盆骨折分为两种:前环内固定与后环内固定。前环内固定主要治疗耻骨支骨骨折与耻骨合并分离,固定方法为单纯螺丝固定与钢板固定。后环内固定的方法有很多,主要包括:骶骼关节前路与后路钢板、骶骼螺丝钉、腰与骼固定系统等。

针对严重骶骼关节复合损伤病患,可以使用前路或是后路固定复位手术。骶骼关节前路手术优点为,能够直接看到骶骼关节的固定与复位,切口向远端延伸,并固定前环损伤,皮肤周围产生刺激问题小。该手术的缺点为,无法使骶骼骨折部位固定,术中出血量大,腰骶受损几率高。相较于骶骼关节前路来说,骶骼关节后路缺点为:伤口出现感染与坏死的几率高,无法直接看到骶骼关节。所以,手术过程中需要借助透视判断复位位置。

随着医学技术的逐渐提高,螺丝钉固定骨盆后环骶骼时,微创技术得到广泛使用。并且治疗效果显著。其优点包括:固定性强、稳定效果好、损伤小、可联合其他后环固定方法使用、单独使用等。缺点是,内固定容易失效、螺丝钉位置不正确容易产生神经损伤。为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手术过程中影像监控十分重要,主要注意通过骨盆出口与入口的位置,判定侧位导针的长度和位置是否符合要求。特别要注意侧位重要性。

所以,即便骨盆骨折临床治疗已经从以往的保守治疗中脱离出来,但是以手术为主要的急救治疗方案,其效果依旧不尽人意,这并不是骨科医生的问题,而是我国较落后的急救制度导致的。大部分骨盆骨折病患来自基层医院,受到治疗条件限制,成功救治病患的几率较低,由于丢失良好复位几率,晚期容易产生障碍、肢体不等长、畸形等病症。所以,骨盆骨折病患的治疗需要进一步改善:①以地区为中心,在现有医疗条件允许情况下建立急救中心,组织基层医院参加急救工作;②加强急救管理原则,根据病患损伤程度,制定抢救方案,计量减少急救时间,以便提高成功率;③使治疗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以便减少伤残率与死亡率,提高预后。

2髋臼骨折

手术治疗髋臼骨折病患能够有效展现骨科创伤医生的手术技术水平,和治疗骨盆骨折病患的区别是,髋臼骨折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术前准备与制定方案,所以对手术技巧的要求体现的更完全。解剖髋臼位置很深,比其他部位更抽象,同时周围有很重要的血管与神经包围,手术位置不同与缺乏手术经验等,这些问题向骨科创伤医生提出更高要求,特别是在基层医院,通常不敢做髋臼骨折手术。下面对髋臼骨折手术治疗中出现的问题展开纤细探讨。

2.1术前诊断和骨折分型

术前有效诊断是继续治疗的前提,对骨折进行正确分型是制定手术计划的重要条件。错误的骨折分型与诊断会产生错误的手术方案,最终引发手术失败。术前诊断髋臼骨折病患的首选是X光片,它能够正确分型和判断骼骨斜位、闭孔斜位、骨盆前后位等大多数骨折情况。但一些病患依然需要使用Ct进一步诊断。

2.2术前牵引

髋臼骨折病患通常与其它损伤合并发生,手术一般在骨折1到2周内开展,手术前牵引治疗是十分必要的。针对不稳定性骨盆骨折、中心脱位、髋关节后脱位等病患,术前复位对术中复位有很大帮助,骨折后,使用的牵引复位有时依然能实现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

2.3手术入路

手术视野良好是所有外科手术进展顺利的首要条件,尤其是针对髋臼骨折病患来说。通常认为,髋臼骨折的手术入路应该按照以下原则:将骨折部位充分显露出来,以便解剖复位,方便固定;同时需要避开所有血管与神经,尽量不要剥离附在骨盆上的肌肉。然而至今依然没有完美的切口能适合所有髋臼骨折的手术切口,也没有一种手术入路的绝对标准。然而实践表明,扩展骼骨入路、骼腹股沟路入、前后联合入路的优缺点综合使用,能够使大多数手术问题得到解决。Stoppa入路―腹部外科于泌尿外科中的医生经常使用经下腹正中切口手术,展开复杂疝修补手术入路,现阶段被骨科医生使用在髋臼前部骨折中,尤其是两侧骨折与累及四边体的骨折治疗中。我国有数据显示,这种手术方法具有解剖简单、手术创伤小、显露四边体方便、钢板易固定、并发症少等特点。

所以,手术治疗髋臼骨折实际是一种手术技术,在大量的实践工作后,对病患再展开手术治疗,体现了医生负责态度。骨科医生都要接受完整的理论培训,从技术不成熟到成熟逐渐归纳经验,努力提高手术技术。

参考文献:

[1]杨洪武,王黎明,郑祖根.髋臼骨折的诊疗进展[J].中华创伤杂志,2011,17(10):213-215.

[2]杨帆,刘开俊.髋臼骨折合并多发伤的治疗进展[J].创伤外科杂志,2012,11(05):287-289.

[3]王先泉,周东生.髋臼双柱骨折的临床特点与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3,12(07):259-261.

[4]张进禄.髋臼后柱支持钢板的临床解剖学研究[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2,14(01):104-106.

[5]王忠远,闫飞,黄凌云,董群雁,杨秀明.可吸收螺钉固定治疗髋关节后脱位伴髋臼后壁骨折[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3,19(03):187-190.

[6]王鲁博,周东生,穆卫东.髋臼骨折不愈合原因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2,13(05):112-115.期

[7]王先泉,张进禄,周东生.髋臼后柱骨折与后柱伴后壁骨折的诊断和治疗[J].临床骨科杂志,2012,13(04):290-294.

[8]徐宏宇,宋南炎,张正初,王刚祥,范涌,等.髋臼后壁粉碎性骨折伴髋关节脱位的手术治疗[J].临床骨科杂志,2013,21(05):230-233.

[9]刘巧慧,李德强,刘培来,史德焕,段卫红,等.妊娠期骨盆骨折的护理12例[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13(21):265-268.

骨折急救的主要方法篇2

【关键词】多发性骨折;急诊救治;护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12月以急诊方式入院治疗的80例多发性骨折患者,采用国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57.8±6.9)岁;2处骨折患者21例,3处骨折患者12例,4处骨折患者7例;其中交通事故致伤23例,高处坠落致伤8例,压砸伤9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0例,女20例;年龄40~79岁,平均年龄(58.5±7.0)岁;2处骨折患者20例,3处骨折患者14例,4处骨折患者6例;其中交通事故致伤24例,高处坠落致伤9例,压砸伤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在立项前上报并经过了伦理委员会的同意和批准。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急诊救治和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给予系统化急诊救治和护理措施干预,具体内容如下。

1.2.1系统化急诊救治处理

①首先观察患者意识情况、受伤部位和出血情况。在此基础上立即建立两条以上的静脉通路,及时遵医嘱进行输液和输出处理,保证患者的血容量。②帮助患者将头偏向一侧,检查患者是否有呼吸道分泌物,并及时给予清除,保证呼吸道通畅。同时给予吸氧治疗,并综合评估患者的病情情况,考虑是否实施气管插管。③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急救处理,对于开放性骨折患者,首先给予积极地加压止血处理,对于四肢出血患者则使用止血带进行暂时性的止血处理,对于存在大面积创伤患者使用纱布进行包扎加压止血,并将患者的患肢抬高。④妥善止血之后,对患者的骨折处进行加固,避免发生位移造成紧急救治搬动过程中损伤到血管、神经、软组织和内脏器官等。

1.2.2系统化护理干预

①护理人员接到患者之后,立即松开患者衣领,使患者保持正确的体位,保持呼吸通畅和供养良好,并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②做好患者的输液和输血工作,观察并记录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尿量等情况,协助医生做好不同骨折类型患者的止血工作。③对于颅脑或胸腔发生骨折的患者,处理过程中要格外注意,首先确保骨折不会对患者大脑或内脏产生损伤,对于肢体骨折的患者要进行妥善固定,避免进一步引起其他部位损伤。④根据患者的病情情况,做好手术准备,协助患者进行各项常规检查,并做好手术过程中所使用的药物皮试,做好备皮备血工作。⑤加强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多发性骨折患者由于发病突然,加之病情较重,患者会出现较为剧烈的疼痛感,突然之间会导致患者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从而表现为紧张、恐惧、焦虑、躁动等情绪。因此,急诊护理人员不仅要关注患者的生理护理,同时还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并给予及时的安慰和鼓励,告知患者病情情况,并简单介绍治疗流程,安慰患者的不安情绪。同时告知患者临床治疗技术的先进性,让患者不要担心;使患者明白积极地配合临床治疗,能够获得良好的救治效果。

1.3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①比较两组患者的急诊救治效果,治愈:患者救治后6个月内多发骨折患处愈合,且康复出院;好转:患者救治后6个月内存活,部分骨折患处愈合,但存在并发症、后遗症;无效:患者救治后6个月内多发骨折患处愈合不良,且存在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后遗症而致残或致死[4]。总有效率=(治愈+好转)/总例数×100%。②比较两组患者的院内急诊救治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急诊救治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愈27例,好转10例,无效3例,急救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患者治愈10例,好转15例,无效15例,急救总有效率为62.5%。观察组患者急救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院内急诊救治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院内急诊救治时间为(36.8±3.7)min,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的(52.9±4.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骨折急救的主要方法篇3

【摘要】目的:探讨骨盆骨折及其合并伤的急诊救治。方法:2006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26例骨盆骨折有合并伤的患者,根据不同的合并伤予以相应的措施抢救。结果:2例伤后2小时内死亡,24例抢救成功后转入专科进一步治疗。结论:早期急诊处理休克、有效制动,病情平稳后转入专科进一步治疗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骨盆骨折;合并伤;急诊救治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46例,男32例,女14例,年龄18~69岁,来院时间:伤后20min-1h.致伤原因:车祸20例,坠落伤24例,砸伤2例,骨盆骨折按tile分型:a型21例,B型15例,C型10例;合并伤:休克28例,颅脑损伤7例,四肢长骨骨折9例,肺挫裂伤、血气胸5例,腹腔脏器损伤10例,脊柱骨折6例。

1.2治疗方法:处于休克者,迅速扩容,建立两条静脉通路,加压输血、输液,必要时静脉切开,确保有效的静脉通路。合并腹腔脏器损伤者经充分术前准备后急诊行剖腹探查手术,血气胸行闭式引流,四肢长骨骨折予恰当的外固定、制动。其余患者待生命指征平稳后分科诊治。

1.3结果:本组2例入院时合并严重的颅脑外伤,脑疝形成,于入院2小时内死亡。44例抢救成功后转入专科进一步治疗。

2讨论

2.1早期救治:骨盆骨折往往伴有严重合并伤,其常较骨折本身更为严重。处理原则是首先积极抢救危及生命的合并伤,急诊抢救按mcmurtry提出的aBCDeF救治方案顺序进行。骨盆骨折合并多发伤时,多处于失血性休克状态,生命危在旦夕,积极抢救生命是早期治疗关键。骨盆骨折出血的来源有[1,2,3]:(1)骨折部位:构成骨盆环的松质骨血运丰富,骨折端持续或反复出血是主要的出血来源。(2)盆内静脉和静脉丛:伴随盆内动脉走行的两条同名静脉和盆骨多个静脉丛血管壁薄,易受损伤。破裂的静脉收缩力差,其周围组织结构松软,难以产生压迫止血作用,因而损伤的静脉出血是另一重要出血来源。(3)盆内动脉:动脉管壁厚,富有弹性,骨盆骨折伤及动脉造成大出血的概率较低。经动脉造影或尸检证实骨盆骨折大出血来自动脉者为2.4%~18%。但动脉破裂出血汹涌,可危及生命。(4)盆壁软组织和盆内脏器:骨盆骨折合并骨盆周围皮下和筋膜大面积剥脱或并发盆内脏器损伤者出血较多。因此骨盆骨折失血量大,一般在500~5000ml之间,早期大量输血极其重要。在血源未到前可短期内快速输入平衡液及胶体溶液。对于不易控制的活动性出血,可行盆腔造影及髂内动脉栓塞,既达到有效控制出血,也预防了休克的进一步加剧。

2.2早期有效制动,避免再损伤:不稳定骨盆骨折、四肢、脊柱骨折必须早期有效制动。反复搬动、牵拉伤肢,无疑会增加骨折断端摩擦,加重机体应激反应,甚至会使病人再度休克。合并四肢骨折能做简单复位则复位,不要勉强复位,暂行石膏固定,也可起到有效制动。

2.3多科室协作,联合救治,成立抢救小组,确定损伤器官以及急需最先处理的伤情。[4]

2.3.1合并头部外伤的处理病情可被中、重度休克所掩盖,头颅Ct应列为常规检查,严密观察瞳孔变化,且根据需要定时复查,以防止迟发性颅内出血发生。

2.3.2骨盆骨折合并腹部脏器伤的处理如出现腹痛,失血性休克表现,经积极的抗休克处理后休克仍不能纠正,应高度怀疑腹内出血,即使B超检查阴性,也不能放松警惕,本组腹腔穿刺阳性者8例;可见诊断性腹腔穿刺对判断腹内脏器损伤有很大帮助。若有腹内脏器损伤破裂应急诊行剖腹探查手术。骨盆骨折呈复杂的多段损伤时由于耻骨、坐骨的剪力可以伤及膀胱、直肠甚至女性阴道,因而会有损伤时,应予直肠指诊。如小便困难或无尿要立即插导尿管,一方面观察尿量,一方面可以鉴别有否尿道膀胱损伤。

2.3.3合并肺挫伤、血气胸,量较多时,应立即做闭式引流,以缓解呼吸困难,改善缺氧。

因此,骨盆骨折及其合并伤的急诊救治应争分夺秒,根据不同的合并伤予以相应的措施抢救。多科室协作,联合救治,确定损伤器官以及急需最先处理的伤情。早期急诊处理休克、有效制动,病情平稳后转入专科进一步治疗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RockwoodCa.Fracturesinadult.5th.edsphiladelphia,newYork:Lippincottwilliams&wilkins,2001

[2]FailingermS,mcGanitypL.JBoneJointSurg(am),1992,74(5):781-791

骨折急救的主要方法篇4

【关键词】手术室急救;多发性开放性骨折;护理措施

在临床上,多发性开放性骨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骨折[1]。近年来,随着交通和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发生骨折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并且向严重化方向发展,特别是多发性开放性骨折患者最多。由于这种形式的创伤比较严重,因此需要对患者进行手术抢救治疗,一旦在手术室急救中出现延误,则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为此,我院对此次所收治的手术室急救患者实施必要的护理干预,取得显著呈现,以下是详细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此次研究和急救以及护理的50例多发性开放性骨折患者,均为我院在2012年11月——2013年10月期间收治。对患者采用Ct或者X线检查,确诊为多发性开放性骨折。患者没有出现凝血或者造血功能障碍,患者不是妊娠或者哺乳期妇女;将这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成试验组25例,对照组25例。试验组(25):其中男性为13例,女性为12例;年龄在18-69岁之间,平均为(44.0±1.0)岁。对照组(25):其中男性为14例,女性为11例;年龄在19-70岁之间,平均为(46.5±1.5)岁。对两组患者的年龄和性别等资料进行比较和分析,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在手术室急救中对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

1.2.2试验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和急救基础上,对患者实施系统化急救等护理干预措施,如下:

成立相关的系统化流程护理小组,对之前护理过程中所存在的漏洞和隐患进行分析和研究,并且制定相关的手术室急救流程。对手术室相关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熟练度。

在患者住院之后,根据患者的生命体征和临床症状,对患者进行相关的检查,然后由组长迅速做出初步判断,并选择合适的支持措施和急救方法[2]。此外,在移位时要注意对患者骨折部位进行保护。对患者的呼吸道情况进行检查,并且进行吸痰和辅助呼吸等护理。在必要的时候,还需要建立相关的紧急气道,保障患者呼吸道的通畅。要快速建立起静脉通道,对发生休克的患者要立即进行纠正,同时对患者的出血点进行及时的排查,并进行处理。此外,还需要对患者较为隐秘的潜在出血点进行检查,同时组长要指导护理人员进行包扎等,并将心电监护仪开启监护[3]。

在手术室中急救过程中,组长要站在患者的头部位置,同时协助医生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并对患者的呼吸道进行相关护理等。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对出现的异常情况要及时与医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并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办公室的护理人员要及时与其他相关科室进行交流和沟通,保障患者的检查结果能够及时地传递到所需科室。

1.3观察指标对整个手术室急救过程中术前准备和完成基本支持以及护士交接时间等进行统计和分析。

1.4统计学处理此次研究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χ±s)表示。采用X2或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对两组术前准备和护送交接以及完成基本支持时间等方面,试验组明显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临床上,多发性开放性骨折则是一种十分常见的骨折症状,其具有非常高的发病几率和致死以及致残率[4]。这种疾病的患者病情十分危险,常常会出现休克和外伤等较为严重的症状。如果不对患者进行及时的治疗和控制,则很容易会导致患者发生严重性的代谢功能失调以及生理功能紊乱等情况,进而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所以,需要对患者的早期症状进行及时控制,并且要将患者的危重情况进行缓解,同时还需要稳定患者的内部缓解,避免对患者的内部器官组织造成一些不可逆转的伤害。对患者一般采取积极复苏和紧急处理以及有效止血等处理,能够有效地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

以往的护理工作中都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以及操作不规范等情况,进而导致出现手术室急救紊乱的情况,同时还会出现时间和资源的浪费。在手术室急救中,对患者采用系统化流程护理,其主要是按照先后顺序和事件的重要性来实施,进而能够做到有条理和有计划的进行操作。在护理中,成立相关的流程护理小组,将所有的医护人员集中在一个统一的规划内,最终形成以患者为服务中心,达到最终的抢救目的[5]。在实施急救流程化护理小组之后,能够使得护理人员之间和医护之间以及各个科室之间的协调性提高,缩短了各个流程的时间,赢得抢救的时间[6]。同时护士长可以根据护理期间出现的问题,以及流程方案实施者、患者的反馈,对流程方案进行重新评估并逐渐将其完善,这是一个动态的前进过程,可以将急救护理质量不断的进行提升[7]。经过此次的研究表明,对两组术前准备和护送交接以及完成基本支持时间等方面,试验组明显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在对多发性开放性骨折患者进行手术室急救时,对患者实施系统化流程干预,有效地缩短各个流程的时间,为抢救赢得宝贵时间,进而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值得在临床手术室急救护理中应用。

参考文献

[1]刘家文.舒适护理在多发性骨折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06:123-125.

[2]刘华.多发性骨折伴休克患者病房的急救护理管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21:304.

[3]王雪梅.多发性骨折并发脂肪栓塞综合征的护理[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0,03:37-38.

[4]俞海萍.成骨不全致多发性骨折1例外籍患者多元文化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2,26:119-120.

[5]徐爱香.多发性骨折合并休克的急诊室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10,16:146.

骨折急救的主要方法篇5

[关键词]不稳定骨盆骨折;急救护理

高能损伤所致的不稳定骨盆骨折多见于车祸、高处坠落及塌方挤压等事故中。伤情严重、复杂,死亡率及病残率均较高,是创伤急诊的难点。急诊患者死亡或发生严重并发症的时间,主要是入院的最初2d〔1〕,而急诊处理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预后,危重患者的存活多依赖于提供紧急救助护士的决策〔2〕。我们自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共收治严重移位的不稳定骨盆骨折28例,现将急救护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所指的严重不稳定骨盆骨折诊断标准是:tile’sB型骨盆骨折前方骨盆环移位≥4cm,tile’sC型骨盆骨折向头侧移位3cm。共28例,其中男17例、女11例。年龄在22~83岁之间,平均33.8岁。骨折类型:tile’sB型11例,tile’sC型17例。致伤原因:车祸伤13例,坠落伤10例,挤压伤5例。所有病例在入院时均有休克及合并伤。其中膀胱损伤14例,尿道损伤8例,直肠损伤2例,肠破裂4例,肝破裂2例,脾破裂5例,颅脑损伤8例,四肢长骨或大关节损伤12例。

1.2治疗方法和结果2例死亡患者,其中1例合并全身多脏器损伤抢救3.5h死亡,另1例伴肝脾破裂失血性休克于入院后6.5h死于剖腹探查术中,其余均抢救成功。治疗方法:B1型骨折采用腹带包扎或应用骨盆外固定支架固定,B2型予以单纯卧床或应用骨盆外固定支架,C型行移位侧下肢骨牵引。

2急救护理

2.1抢救休克创伤性休克的主要原因为:骨盆属于松质骨,骨折后本身出血较多,邻近有动静脉丛,加之盆腔静脉大多无静脉瓣阻挡回流,骨折后可引起广泛出血,出血量常在1000ml以上,因而休克发生率较高,且休克是以失血性休克为主。护理措施:①患者入院后立即予心电监护,每30~60min测量生命体征变化1次,必要时每15min测量1次。观察意识、四肢皮肤弹性及末梢血运情况、全身失血症状和局部血肿,如腹股沟区、会阴、臀部及下腰部等处是否有血肿,注意保暖,吸氧。②抗休克裤的应用:抗休克裤不仅能固定骨盆骨折,而且有抗休克作用。其止血机制和作用在于缩小血管裂口,固定骨盆,减少失血量。同时将横膈以下的血液转移至横膈以上,供应生命器官,维持有效循环量。③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大量快速输血输液。早期快速大量输液、输血是抗休克的关键,同时对腹膜后血肿也可以达到自然压迫止血作用〔3〕。在上肢或颈部建立2条外周静脉通道快速输入平衡液、血浆、浓缩红细胞、低分子右旋糖酐,尽快恢复有效循环血量,避免选择下肢静脉。④常规留置导尿观察尿量。本组28例遵医嘱在30min内输入平衡液1000~2000ml以扩容,其中8例重度休克患者给予加压输血,300ml全血在4~5min内输完。2例重度休克患者,虽经积极抢救,终因伤情严重,分别于入院后3.5h,6.5h先后死亡。

2.2合并伤的观察骨盆骨折多由强大暴力造成,常伴有多种合并伤。我们应该细微地了解伤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会有淤血肿胀,下腹部膨隆伴有尿道口出血要考虑尿道损伤;如下腹部存在压痛及肌肉紧张,导尿为血性要想到膀胱破裂;在内出血时要想到直肠损伤;如诉腹胀、腹痛,腹部有压痛、腹肌紧张,肠鸣音减弱等表现,要考虑腹膜后血肿或腹腔内出血;如出现神志、瞳孔改变及头痛、呕吐情况要考虑颅脑损伤。其中1例合并全身多脏器损伤抢救3.5h死亡,另1例伴肝脾破裂失血性休克于入院后6.5h死于剖腹探查术中;其余患者均在相应科室得到有效治疗。

2.3骨盆制动严重骨盆骨折伤情重,常不能经受急诊整复手术,若未发生进行性大出血急需行急诊止血手术,应积极纠正休克,病情平稳后再择期手术。骨折移位可加重出血和毗邻脏器损伤,因此骨盆制动很重要。严重不稳定骨盆骨折的诊断明确后,立即采取初步的骨盆稳定措施。B1型骨折采用腹带包扎或应用骨盆外固定支架固定,B2型予以单纯卧硬板床或应用骨盆外固定支架,C型行移位侧下肢骨牵引。支架固定、骨牵引后常规摄骨盆X线片了解移位纠正程度。指导患者早期进行床上活动,以减少压疮和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观察针眼渗血情况[4],针眼处用75%酒精消毒,2次/d,同时观察牵引重量以免过牵,对骨盆外固定架的镙丝要调整好松紧度防止脱落。本组1例骨盆外固定支架固定不牢靠,护士观察到继续出血,调整外固定支架后,出血被控制。

2.4心理护理

意外创伤对患者打击很大,因生活不能自理、工作中断,患者既担心治疗费用和婚姻生活,又怕影响家庭成员的工作和生活质量,心理压力很大。护士给予生活上的关心和帮助,多与患者交谈,以解除其孤独感和压抑感,并以娴熟的技术和良好的医德使患者获得安全感,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作好亲属工作,避免亲属的负性情绪影响患者心理,并帮助患者克服困难,发挥潜能,成为生活的强者。本组患者均出现焦虑,经医护人员耐心开导和家属关心支持,焦虑明显减轻,能够很好地配合治疗。

3小结

严重不稳定骨盆骨折伤情严重、复杂,甚至危及生命。急救护理措施为抢救休克、合并伤的观察、骨盆制动、心理护理,最大限度地降低患者病死率和致残率,提高多发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Quinnt,thompsonDR,BoyleRm.Determiningchestpainpatients’suitabilityfortransfertoageneralwardfollowingadmissiontoacareunit〔J〕.tan,2000,32(2):310.

[2]CioffiJ.nurses’experiencesofmakingdecisionstocallemergencyassistancetotheirpatients〔J〕.advnurs,2000,32(1):108.

骨折急救的主要方法篇6

【关键词】多发性骨折;休克;护理 

多发性骨折是指身体同时存在多处或多段骨折,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呈逐年增加的趋势[1]。由于该病受伤部位多,损伤严重,病情变化快并发症多,直接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肢体功能,因此医护人员在抢救时必须密切配合、迅速准确、分秒必争、抢救及时,挽救患者生命、降低死亡率、避免肢体致残。本组共收治32例多发性骨折复合伤的患者,由于抢救及时和优质的的护理,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自2014年6月~2015年2月本院收治32例多发性骨折合并休克患者,男25例,女7例,年龄20~50岁,平均年龄38岁。其中交通伤23例,跌伤3例,刀伤4例,高空坠落2例;四肢多处骨折22例,开放性骨折8例,骨盆骨折2例。 

1.2方法 

1.2.1观察病情变化,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纠正休克由于该病表现为严重创伤、骨折、大出血、剧烈疼痛,休克发生率高,由于创伤涉及身体多处器官,伤情损害程度不一,容易互相掩盖,并有漏诊和继发性损伤的可能,因此护士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和护理:患者的意识、血压、瞳孔、血氧饱和度、呼吸及尿量的变化,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采取相应的果断措施。应立即建立静脉通路,快速静脉输入,迅速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在快速输液中要注意观察患者有无急性肺水肿发生,如患者出现胸闷、气促、咳嗽、咳泡沫样痰或泡沫样血性痰应立即给予相应的急救处理,同时立即吸氧以改善缺氧症状,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节律、深度、血氧饱和度,准确记录24h出入量。 

1.2.2控制出血预防感染,做好心理护理骨折并伴有严重创伤患者,由于病情紧急出血量大常导致出血性休克,因此早期急救和护理的重要手段是止血及抗感染,伤口应及时用无菌敷料加压包扎,肢体支具固定并抬高患肢,保持伤肢处于功能位,避免神经血管继发性损伤,按医嘱应用止血药及抗菌药。多发伤、复合伤的患者多因突然意外而致伤致残,骨折部位难以复位心理压力大、担心未来的生活、怕拖累家人、经济状况等原因容易出现焦虑、恐惧、自卑、不安等心理,护理人员应做好心理护理,多与患者进行交谈,多给予关心、安慰及鼓励,消除消极因素,以积极的态度勇敢面对现实,配合治疗。 

1.2.3骨折护理及皮肤护理伤后及术后的骨折护理非常重要,正确的搬动、固定及体位对患者的病情有直接影响,颅骨、肋骨等骨折可根据病情适当采用半卧位或坐位,主要目的是减少坠积性肺炎、尿道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脊椎骨折须平卧硬板床,带颈托或腰带固定,搬运或翻身时注意保持受伤局部固定,不能扭转,保持脊柱的稳定性以免损伤脊髓。四肢骨折的患者须抬高患肢,减轻肿胀促进静脉回流,保持有效牵引或夹板石膏固定,以免骨折错位加重损伤。开放性伤口早期应根据医嘱应用抗生素,按时换药,注意无菌操作,保持引流通畅,观察引流量、性质及有无活动性出血。由于多数骨折患者卧床时间长,骨折部位多发疼痛不敢活动,翻身困难易发生压疮,因此做好皮肤护理非常重要,必须保持床铺平整干燥无渣屑,按摩身体骨突出部位,每天做皮肤护理2次,在不影响病情的基础上可以考虑应用气垫床,定时检查长期受压部位,防止发生皮肤压疮。 

1.2.4病房管理及饮食护理保持病房整洁、安静、干净、定时通风换气,温度及湿度适宜,多发性骨折合并休克的患者由于创伤大,失血失液量大,卧床时间长,肠蠕动慢容易发生便秘,应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并鼓励患者多食青菜水果及粗纤维食物,指导患者做腹部按摩,按时排便,鼓励患者多饮水,饮水量2000~2500ml/d,防止发生便秘及泌尿系统感染,长期留置尿管的患者做好管路护理。 

1.2.5功能锻炼功能锻炼是骨折治疗的一个重要环节,关系到患者的关节功能及预后。事实证明只有良好的复位与固定是远远不够的,只有配合正确而有效积极的功能锻炼,才能达到最佳的临床效果。骨折功能锻炼原则是以恢复肢体的生理机能为主,上肢的锻炼主要以恢复手的功能为主。肩、肘、腕则以伸、屈、旋转练习为主;下肢功能以增加负重,行走为主。护士应根据患者体质及骨折的不同时期制定相应的锻炼计划。即要积极锻炼,又要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锻炼范围由小到大,次数由少到多[2]。 

2结果 

本组32例患者经医护人员的积极配合,迅速及时抢救,护理措施得当,无并发症及死亡率发生,痊愈率100%。其中1例胫腓骨闭合性骨折合并小腿严重挫伤的患者,伤后几小时后出现疼痛加重,肢体肿胀、麻木苍白、足背动脉减弱等骨筋膜室综合征症状,由于发现及时并及时进行切开减压术,经精心护理,避免了并发张发生。 

3小结 

多发性开放性骨折的特点是病情复杂变化快,它不是几种骨折的叠加,而是一种影响全身病理生理变化极为显着的复合伤,是直接影响患者生命安危的一种创伤,这对护理工作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并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士必须熟练掌握急救处理的原则,具有娴熟的急救技能、高超的护理技术,密切观察了解病情、具有伤肢处理固定的能力,重视心理支持并对患者的饮食及并发症的预防、功能锻炼等给于正确的指导,同时在紧急抢救中医护人员必须密切配合,动作迅速准确协调,才能取得抢救的最后成功。 

参考文献 

骨折急救的主要方法篇7

【关键词】失血;治疗;急救

【中图分类号】R2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5-0419

人体四肢血液流动非常迅速,并且血液较为丰富,属于血管沿着盆壁行走,而且血管分部较为紧密、细小。本次研究抽取2009年0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进行骨折失血性休克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法,研究组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实施急救性治疗,并探讨急救治疗方法。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详细报道如下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2009年0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进行因四肢骨折致失血出现休克现象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经患者同意后,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其中男患22例,女患22例,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255岁;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急救治疗,其中男患25例,女患19例,年龄19-60岁,平均年龄228岁。两组患者高处坠落患者20例,交通事故30例,重物撞击20例,塌方损伤13例,其他原因5例。存在肋骨受伤15例,腰椎骨折8例,脑部损伤20例,腹部损伤15例,直肠严重受损15例,尿道系统受到损伤10例,其他损伤5例。

12治疗方法

患者送往急救病房后,急救人员立刻接诊患者,并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例如:心脏跳动率、血压情况等,对患者进行全面检查,进行诊断分析,了解其除了可见损伤外是否存在不可见损伤。并给予氧气呼吸,让患者保持呼吸顺畅。进行治疗时,部分患者可能会存在呼吸困难等现象,因此急救工作人员应给予氧气呼吸,帮助其使用按气管插管进行呼吸[1]。针对伤口暴露的患者给予加压包扎止血治疗,防止伤口继续失血,并采用支撑用具、夹板、以及石膏进行外部固定,确保骨折部位处于固定状态。并即刻实施多条静脉管道输送药液,如患者病情较为严重应在较短时间内给予输血,保持患者血液充足,并采用相关药物让血液保持稳定保证血液循环流动。如进行血液输入、药液输入后,患者休克现象还未停止,生命体征还未稳定期间,不宜移动患者身躯,但可以在病床周边给予患者检查,了解其身体状况。患者较为严重时应进行mRi、Ct检查,治疗人员应随身携带急救设备陪同患者。如患者存在合并内脏器官受损,应结合患者实际状况,实行一边急救一边送往手术室进行治疗。

13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50对两组数据实施统计学分析,并对两组患者治疗情况进行分析,以及患者骨折部位受伤程度采用t进行检验分析。两组患者在一小时休克时间内抢救成功例数和死亡例数进行相应分析,使用(chi一square)进行检验,数据对比差异,(p

2结果

研究组给予急救治疗后,一小时内实施急救成功例数为42例,患者死亡人数为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后,一小时内急救患者成功例数为35例,死亡例数为9例,两组数据对比显示;研究组对多发性骨折致失血性休克患者给予急救治疗,利于提高救治效果,减少死亡例数,数据对比存在明显差异,(

研究组患者骨折部位受伤程度与对照组患者受伤程度相比,研究组明显比对照组患者骨折受伤程度较轻,数据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

3讨论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生活水平逐渐上升,工农业机械化程度高因此引发机械损伤增加,交通发达机动车辆增多引发交通事故频发。多发性四肢骨折现已成为临床急救病症之一,并且在目前临床急救中较为常见,如患者骨折损伤严重会导致患者失血过多而出现休克现象,因此在对休克患者进行急救是非常有必要的。失血休克是指患者体内血液流通量减少、细胞组织出现混乱导致身体功能受到损伤等,其属于多发病症,而患者休克的首要因素是因为骨折部位出血过多而引发休克[2]。具相关数据分析,股骨骨折为300~2000毫升、尺桡骨骨折失血量大概为50~400毫升,而骨盆骨折失血量较多,大概为500~5000毫升。部分患者出现骨折损伤时由于事发地点离医院较远,来到医院路程较远,耗费时间较多,往往会错最佳抢救时间;研究组给予患者急救治疗后,一小时内救治患者成功例数为42例,死亡例数为2例,整体救治成功概率为9545%;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后,一小时内救治成功例数为35例,死亡例数为9例,总体治疗成功概率为7954%。对因多发性四肢骨折致失血休克患者给予急救治疗,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死亡人数。

31了解患者出疾病情况

由于多数患者送往救治期间存在昏迷、思想意识模糊等现象,会给救治带来一定困难。因此急救人员在进行急救时首先要了解患者病情,如患者正处于昏迷状态,可向120、家属等进行询问,在最短时间内了解受伤原因、受伤部位、受伤时间等,同时还应了解患者受伤后出现的异常情况,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有助于为急救提供有效数据,防止误诊、漏诊现象的出现。治疗人员接诊患者后应立即对其实施全面检查,了解身体肝脏或其他器官是否存在损伤,需认真、耐心、细心对其进行检查,提高治疗效果。

32住院时控制患病部位出血量

针对血流不止患者应立即进行止血,控制骨折损伤出血部位,对其骨折部位进行加压止血。如对患者进行加压包扎止血后仍有活动性出血,可对出血点近端进行袖带充气加压,当压力大于180mmHg内,其骨折部位出血即会停止。如患者使用以上方法可以进行止血,就不应采用橡皮止血,由于使用该方法副作用较大,触及皮肤面积较小、约束力度较大,会影响治疗效果,同时还会阻断血液流通量,因此不建议使用这一方法进行止血。

33确保呼吸系统顺畅

急救人员接诊患者时即可给予氧气呼吸,确保患者呼吸系统顺畅。同时还应准备气管插管治疗设备,如患者出现呼吸急促、困难或呼吸停止时,应即刻给予气管插管。对患者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如果患者身体肥、臃肿,导致插管失败,要立刻进行气管切开,给予患者输氧,确保患者呼吸系统顺畅。

34观察生命特征

时刻注意患者精神状况,对患者神志进行了解,主要了解脑部组织、身体血液流通情况,并对其进行有效分析。时刻观察患者面部表情、身体温度等,了解患者休克时间长短,并进行相应的急救治疗[3]。保证患者生命体征正常,对休克患者进行治疗是非常有必要,同时还应观察患者心脉跳动率、休克指数,通过分析以上数据了解患者休克程度。如果病人送往时间较长,会使患者错过最佳急救时间,延长休克时间,导致体内酸碱失调。应对血液进行有效检查分析,结合检查分析情况,进行碱性药物治疗,如:注射naHCo3药物。此外给予药物治疗时应确保患者呼吸畅通等。

35快速进行输血抢救工作

针对休克患者应立即进行输血抢救,提高患者血容量,输血抗休克属于急救治疗中较为重要的环节,因此对病人实施多条通道输液、输血是非常重要的。患者休克时间较长会使静脉出现坍塌及痉挛性收缩,严重影响血液流通及血液输入,导致输液失败,被迫使用静脉切开方法对患者进行输液。因此在接诊到患者时立即进行多管留置针输液操作,防止静脉血管坍塌,影响抢救治疗。

36骨折治疗

骨折患者在休克期间,骨折部位应放置利于治疗的最佳位置。治疗人员应对其进行快速、简便的治疗,如使用石膏或夹板进行固定,避免骨折部位出现松动,运动刺激受伤位置。如存在大血管破裂使受伤部位及远端缺血,应尽快进行手术治疗,防止失血过多,降低死亡率。

参考文献

[1]杨鹤鸣,崔彦,李成林,张洪文,赵燕,李晓鸥,段育中,肖阳,付自臣控制性与非控制性失血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的对比研究[J]医学杂志2012(01):230-255

骨折急救的主要方法篇8

关键词:院前急救;搬运;转运

院前急救是指急危重患者进入医院急诊室以前,在事发现场和转运途中的紧急医疗救护即在最短的时间内要把最确切有效的医疗救治带到危重患者身边,现场实施干预,然后直接转入相关科室或重症监护病房。

院前急救转运方法是否正确,对患者病情的转归伤残及生命都起着不可低估的影响[1]伤病员在现场进行初步急救处理和随后送往医院的过程中,必须要经过搬运这一重要环节。搬运是急救医疗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的搬运术对伤病员的抢救、治疗和预后都至关重要。仅仅把搬运看成简单体力劳动的观念是一种非常错误的观念,搬运转送不当,轻者,延误了对患者及时的检查治疗;重者,在这个过程中,是伤情、病情恶化甚至造成死亡,使现场抢救工作前功尽弃。所以,决不能轻视了搬运转送的意义。

资料显示,急诊科危重患者转运发生意外明显高于其他科[2]。是因在没有掌握搬运的适应症,缺乏仔细、认真体检及初步处理的情况下,急于将患者向车上搬运,在搬运过程中缺乏急救措施,途中患者出现病情恶化,失去抢救时机[3]。更有甚者,甚至在搬运环节没有医务人员的陪伴下,盲目匆忙搬运及转运,致使患者在辅助检查时或返回急诊科的途中出现心跳、呼吸停止等险情,严重时使患者失去急救机会。有可能增加转运危重患者死亡率和伤残率。

到达现场后救护人员需要首先确认并立即处理威胁生命的情况,医护人员要依照患者的意识状态、气道、呼吸、循环体征等生命体征等情况判断伤情。同时进行有效合理的抢救[4]创伤救护包括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四项技术。遇到出血、骨折的患者,救护人员首先要保持镇静,做好自我保护,迅速检查伤情,快速处理患者。

1止血技术

1.1出血的种类出血可分为外出血和内出血二种。

1.1.1外出血的止血方法①指压止血法。指压止血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临时性止血方法。它根据动脉的走向,在出血伤口的近心端,通过用手指压迫血管,使血管闭合而达到临时止血的目的,然后再选择其他的止血方法。指压止血法适用于头、颈部和四肢的动脉出血;

②加压包扎止血法。方法:用消毒纱布或干净的手帕、毛巾、衣物等敷于伤口上,然后用三角巾或绷带加压包扎。压力以能止住血而又不影响伤肢的血液循环为合适。若伤处有骨折时,须另加夹板固定。关节脱位及伤口内有碎骨存在时不用此法;③加垫屈肢止血法。适用于上肢和小腿出血。在没有骨折和关节伤时可采用;④止血带止血法。当遇到四肢大动脉出血,使用上述方法止血无效时采用。常用的止血带有橡皮带、布条止血带等。不到万不得已时不要采用止血带止血。

1.1.2注意事项①上止血带时,皮肤与止血带之间不能直接接触,应加垫敷料、布垫或将止血带上在衣裤外面,以免损伤皮肤;②上止血带要松紧适宜,以能止住血为度。扎松了不能止血,扎得过紧容易损伤皮肤、神经、组织,引起肢体坏死;③上止血带时间过长,容易引起肢体坏死。因此,止血带上好后,要记录上止血带的时间,并每隔40~50min放松一次,放松2~3min/次。为防止止血带放松后大量出血,放松期间应在伤口处加压止血;④运送伤者时,上止血带处要有明显标志,不要用衣物等遮盖伤口,以妨碍观察,并用标签注明上止血带的时间和放松止血带的时间。

2包扎技术

常用的包扎材料有绷带、三角巾及其它临时代用品(如干净的手帕、毛巾、衣物、腰带、领带等)。绷带包扎一般用于支持受伤的肢体和关节,固定敷料或夹板和加压止血等。三角巾包扎主要用于包扎、悬吊受伤肢体,固定敷料,固定骨折等。常用的包扎法如下。

2.1环形绷带包扎法此法是绷带包扎法中最基本的方法,多用于手腕、肢体、胸、腹等部位的包扎。

2.1.1注意事项①缠绕绷带的方向应是从内向外,由下至上,从远端至近端。开始和结束时均要重复缠绕一圈以固定。打结、扣针固定应在伤口的上部,肢体的外侧;②包扎时应注意松紧度。不可过紧或过松,以不妨碍血液循环为宜;③包扎肢体时不得遮盖手指或脚趾尖,以便观察血液循环情况;④检查远端脉搏跳动,触摸手脚有无发凉等。

2.1.2三角巾包扎法①三角巾全巾:三角巾全幅打开,可用于包扎或悬吊上肢;②三角巾宽带:将三角巾顶角折向底边,然后再对折一次。可用于下肢骨折固定或加固上肢悬吊等;

③三角巾窄带:将三角巾宽带再对折一次。可用于足、踝部的“8”字固定等。

3骨折固定技术

3.1急救原则和注意事项①要注意伤口和全身状况。如伤口出血,应先止血,包扎固定。如有休克或呼吸、心跳骤停者应立即进行抢救;②在处理开放性骨折时,局部要作清洁消毒处理,用纱布将伤口包好,严禁把暴露在伤口外的骨折断端送回伤口内,以免造成伤口污染和再度刺伤血管和神经。③对于大腿、小腿、脊椎骨折的伤者,一般应就地固定,不要随便移动伤者,不要盲目复位,以免加重损伤程度。④固定骨折所用的夹板的长度与宽度要与骨折肢体相称,其长度一般应超过骨折上下两个关节为宜;⑤固定用的夹板不应直接接触皮肤。在固定时可用纱布、三角巾垫、毛巾、衣物等软材料垫在夹板和肢体之间,特别是夹板两端、关节骨头突起部位和间隙部位,可适当加厚垫,以免引起皮肤磨损或局部组织压迫坏死。⑥固定、捆绑的松紧度要适宜,过松达不到固定的目的,过紧影响血液循环,导致肢体坏死。固定四肢时,要将指(趾)端露出,以便随时观察肢体血液循环情况。如发现指(趾)苍白、发冷、麻木、疼痛、肿胀、甲床青紫时,说明固定、捆绑过紧,血液循环不畅,应立即松开,重新包扎固定;⑦对四肢骨折固定时,应先捆绑骨折断处的上端,后捆绑骨折端处的下端。如捆绑次序颠倒,则会导致再度错位。上肢固定时,肢体要屈着绑(屈肘状);下肢固定时,肢体要伸直绑。

在现场行必要的止血,固定,包扎后再搬运,按伤员重、中、轻、顺序搬运。常用的搬运有徒手搬运和担架搬运两种。①.徒手搬运:该方法适用于通道狭窄等担架或其他简易搬运工具无法通过的地方,但骨折伤员不宜采用。单人搬运:由一个人进行搬运。常见的有扶持法、抱持法、背法。双人搬运法:椅托式、轿杠式、拉车式、椅式搬运法、平卧托运法。②器械搬运法:将伤员放置在担架上搬运,担架员在伤员的一侧,将伤员抱上担架,然后将伤员固定于担架上。抬担架的两人走步要交叉,即前左后右,上坡头在前,下坡头在后。同时要注意保暖。还要经常观察伤员情况;③途中搬运,伤员在车上宜平卧,一般情况下,禁用头低位,以免加重脑出血、脑水肿,休克的伤者则脚略高于头。行进时伤者的脚在前,头在后,以便观察伤者情况如遇昏迷患者,应将其头偏向一侧,以免呕吐物吸入气管,发生窒息。头部应与车辆行进的方向相反,以免晕,加重病情。骨折患者应将患者置于底层,并将担架固定好,以减轻途中震荡的影响。注意:无论何时搬运,移动伤者时,首先应检查伤者的头、颈、胸、腹和四肢是否有损伤,如果有损伤,应先作急救处理,再根据不同的伤势选择不同的搬运方法。

3.2不同的伤势的搬运方法:现场搬运骨伤员:单纯的颜面骨折、上肢骨折,在做好临时固定后可挽扶伤员离开现场。

3.2.1颈椎骨折颈椎骨折时如不能找到颈托可由一人托起头部并水平牵拉颈部,余3~6人托起伤员身体与其同向同时移至木板上,采取仰卧位,在其肩背部垫低枕保持颈部略向后仰,头两侧垫枕头或沙袋,衣服卷固定颈部。

3.2.2胸腰椎骨折一人托住头颈部,另两人分别于同侧托住胸腰段及臀部,另一人托住双下肢,维持脊柱伤后位置。

3.2.3髋部及大腿骨折一人双手托住腰及臀部,伤员用双臂抱住救护者的肩背部,另一人双手托住伤员的双下肢

3.3胸部创伤患者使用担架或救护车运送时,可采用健侧在上侧卧位以利健侧呼吸功能代偿并有利于呼吸道分泌物排出,若双侧创伤也可采用半卧位或坐位并采用腹式呼吸

3.4腹部创伤采用仰卧位,双下肢屈曲,膝下加垫以放松腹壁。

3.5昏迷或有窒息危险的患者最好用侧卧位。

3.6对腰部、骨盆处骨折的患者,要选择平整的硬担架床。在抬送途中,尽量减少震动。

3.7对尚未明确是否有脊柱损伤者,防止扭曲脊柱,严禁一人抱送或两人拉车式搬运,而应采取三人或多人同时托起伤者转移至门板或担架后再行转移。

4搬运后转运工作要求及注意事项

搬运后护送患者时应注意安全、保暖、人文关怀,途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患者有生命危险,应一边抢救一边后送。据报道,复苏每延迟1min患者的生还可能性下降7~10[5]转送途中的复苏可视病情,或靠边停车复苏,或车上进行复苏。保持输液、用氧及各管道通畅,上止血带的伤者,要记录上止血带和放松止血带的时间。对外伤骨折患者注意保持,减少痛苦。①急救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包括甚至、血压、呼吸、心率等发现问题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急救处理和调整措施,必要时应停车抢救;②应及时检查伤病及治疗的具体情况如外伤包扎固定后有无继续出血、肢体肿痛变化、远端供血是否缺乏、固定是否松动、引流是否通畅、输液供养情况;③途中应注意行车安全确保不发生事故避免开快车增加危险和交通事故的发生。急救人员的安全与患者的安全同样重要。如果患者被固定好又急需院内抢救时,可以加快车速。对转运放弃治疗返家的危重患者,充分与家属沟通,避免发生医疗纠纷。到达院内进行急救时向院内接诊医生做好交接工作,充分保证急救的速度与质量,达到院前与院内急救的灵活配合;④人工搬运时,应注意防止增加患者的痛苦,特别造成颈、胸、腰椎或其他部位的“二次损伤”⑤患者到达医院应及时办理患者交接手续,急救人员简单介绍病情和抢救情况,以便进一步救治。

5所以,如何提高院前急救中的转运技术及减少急救搬运中的意外需要

5.1各急救部门加强职业素质教育。激发工作使命感、责任感、同情心,增强对转运环节与疾病转归关系的认识。

5.2参加现场急救医疗工作的人员必须经过个人技术能力和个人防护培训和演练

5.3健全转运环节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量化考核

5.4规范院前急救诊疗常规和技术操作。加强综合性救治能力和多学科技术的应用能力

5.5为减少转运意外及患者的死亡及致残率,需要加强法律法规建设,而不断推进院前急救的标准化建设。

5.6应开展广泛的社会急救培训。

5.7需要政府重视并提高紧急医疗救援人才的社会地位,改善办公条件、增加科研投入培养,而留住人才[6]。以便更快更好的为更多人民群众服务。

总之,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交通事故与意外事故及突发事件的频发,以及社会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增多,均导致社会对急救的需求的增加。这更需要广大急救人员不断加强职业素质、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不断改进急救设备,不断提高与增进急救搬运转运技术,方能实施高质量地转运。来适应与满足新社会的急救需求。

参考文献:

[1]叶家薇,吕家乐.急诊患者搬运环节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1997,12(3):1

[2]卢勇,苏磊,奏传毅,等.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探讨[J].中国急救医学,2005,25(6):457.

[3]贺银丽,扈学琴.急危重患者院内转送的安全管理[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7,1:75.

[4]黄艺仪,张美芬.现代急诊急救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87

骨折急救的主要方法篇9

关键词:尝试教学法;外科学;情景教学法;教学设计

“尝试教学法”是邱学华教授在20世纪80年代创造的一种新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学方法,30年来在全国各地进行了深入研究与实践,近年来也逐渐在中职教育中发展起来,应用在外科学教学中还属首次。外科学是医学院校临床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临床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门专业课。笔者以《骨折》为例把尝试教学模式引入外科教学中,以与各位同仁探讨。

一、教材分析

1.课题:骨折。

2.课型:新授课。

3.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法、情景设置法、总结归纳法。

4.学法指导:

(1)学生特点分析:抓住学生基础知识差、理解能力不强、自律性差、不爱学习但好奇心强的特点,采用形象直观的图片、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引人入胜的情景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来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2)知识障碍上:医学知识抽象、相互之间联系紧密的特点。在讲课时,全面系统地讲述,引导学生纵横联系,深入浅出地进行分析引导,逐渐形成临床思维。

(3)动机和兴趣上:针对学生学习动机不强、学习兴趣不大的特点,在课堂上引入尝试教学法,引入临床病例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掌握骨折的急救处理。(2)熟悉骨折的定义、病因与分类。(3)学会骨折的现场急救。

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采集病史、体格检查、阅读辅助检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其他专业与骨学结合,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让学生体验学习带来的成就感和自豪感,激发学学习动力,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价值观,对学生进行医德教育和爱心教育。

三、教学模式

创设情境、知识回顾(3分钟)―设置悬念、尝试教学(2分钟)―情景设置、点拨教学(15分钟)―提问、总结归纳(6分钟)―出示尝试题―自学课本、尝试练习(10分钟)―分组讨论(10分钟)―教师讲解(10分钟)―知识拓展(5分钟)―尝试练习(10分钟)―总结回顾(5分钟)―巡视答疑(4分钟)。

四、教学媒体

1.外科学课件、投影仪、激光教鞭、话筒。

2.骨骼标本、模型、树枝。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图片引入:由汶川地震等自然灾难引起的骨折图片引入,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因为为“猜想”继而紧张地沉思,期待寻找理由和解决问题。

2.知识回顾:形成与已有的解剖学知识联系。通过复习性提问:“人体的骨为哪四类?哪种容易发生骨折?”激活学生对原有知识的回忆,促进新知识的引入。

3.进入新课:由骨折分类模式图,给学生设置一个悬念,引导学生讨论:骨折分哪几类?各容易发生在哪类骨骼上?

接着用幻灯片展示尝试题:(1)骨折有哪些并发症?(2)骨折现场应该如何进行急救?

然后让学生自学课本,结合模型自主尝试解决问题:当学生找到答案并回答正确后,适当及时进行表扬,让学生体验一下自主尝试带来的成就感,然后教师再用精讲式教学结合骨折分类模式图,详细讲解骨折的分类、常见并发症和现场急救措施。

再用情景设置法,引入电影中骨折现场处理不当带来的二次损伤和并发症。

对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骨折的分类和骨折的现场急救的教学,使用尝试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来完成。首先用幻灯片上打出尝试题:(1)骨折分为哪几类?各容易发生在哪类骨骼上?(2)骨折现场急救注意事项有哪些?让学生先自学课本,然后分组讨论并让学生代表发言,讲出他们的讨论结果和他们存在的疑惑,结合学生讨论和代表发言情况,教师利用讲授法再进行全面的有针对性的讲解,强化学生对骨折分类和现场急救步骤的理解。

4.知识拓展:强化认识,运用表格、顺口溜、缩写等强化认识,进行知识性小结。筋膜间室综合征5p征:无痛、无脉、苍白、感觉障碍、肌肉麻痹。

5.尝试练习:激发学生的课后探索能力,加强记忆:(1)现实生活中你遇到怀疑骨折的病人该怎么做?(2)在骨折现场你怎样进行紧急处理?

六、教学设计说明

通过引入汶川地震的图片和场景为学生呈现骨折的病因和临床表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出尝试题时,学生重点关注骨折的类型。同时看着病人脸上痛苦的表情、现场血淋淋的场景,引发他们作为白衣天使的救死扶伤的职业道德。在讲述骨折分类的时候以青树枝、干树枝以及枯树枝分别代表小儿的骨骼、成年人的骨骼和老人的骨骼,形象直观地为学生呈现了青枝骨折、完全性骨折和病理性骨折的骨折形态,加深了印象的同时更好地理解骨折的致病因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讲述骨折现场急救的时候引入电影电视中不正确救治导致的二次损伤和不可挽救的并发症时的悔恨,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他们在后面的实验中练习得更加用心,相信在将来的临床实习和工作中一定会受益良多。

参考文献:

[1]郑复铭.基于案例教学法在中职教学中的教学模式研究[J].中等职业教育,2011(26):17-18.

[2]钟英焕.尝试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广西教育,2009(10):100-101.

骨折急救的主要方法篇10

1临床资料

2012年1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46例,全部患者符合严重多发伤诊断标准。其中,男31例,女15例,年龄15~72岁平均42岁。车祸伤32例,坠落伤7例,塌方砸伤2例,刀砍伤5例。伤部位以四肢骨折、颅脑损伤、肝脾破裂、肺损伤、泌尿系统损伤等为主。接诊时心跳、呼停止2例,处于濒死状态3例,其余均处于休克状态。经积极抢救治疗,治愈36,好转8例,死亡2例。

2急救护理方法

2.1保持呼吸道通畅,充分吸氧及时清除口、鼻、咽部的痰液、血液和呕吐物及假牙等异物,用舌钳拉出后坠的舌,置于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同时,给予氧气吸入6~8L/min或气管插管加压给氧,必要时呼吸机辅助呼吸。2例因伤势过重死亡,3例送iCU继续救治,治愈出院。

2.2建立静脉通道,迅速补充血容量增加有效血容量,积极抗休克治疗和进行各项生命体征的监护,是整个急救过程中的中心环节[1]。建立2~3条静脉通道,其中一条静脉通道用输血器,为输血作准备。首先快速输入平衡液,并根据血压、中心静脉压、尿量随时调节滴速。晶体与胶体液之比为3:1,使其既恢复血容量,又能达到合理稀释血液,改善血流动力学状态,有利于氧的输送。31例血压明显回升,为手术和后继治疗创造了条件。5例重型腹腔内出血者直接送手术室手术。危重创伤患者的手术率达79.35%[2]。

2.3控制出血严重多发伤引起的活动性大出血,短时间内即可引起血容量锐减而发生休克甚至死亡。明显出血者,采取加压包扎、抬高受伤肢体或手术即可有效止血;胸腹腔脏器损伤、骨盆骨折或闭合性多发骨折者,应在抢救失血性休克的同时做好术前准备争取手术止血。如果肢体有活动性大出血,可用充气止血带,注意记录上带时间并定时放松。

2.4伤口处理伤口用无菌敷料覆盖包扎,外露的骨折端、肌肉、内脏等禁忌回纳,以免加重血管神经损伤和将污物带入深部组织。伤口内的异物或血凝块不要随意去除,以免再度发生大出血。胸部开放伤时,用凡士林纱布填塞敷料覆盖加压包扎。对离断的肢体如手指,用干净或无菌敷料包好,外套塑料袋密封,周围置冰块低温保存,切忌将断肢浸泡在任何液体中及断肢与冰块直接接触。

2.5骨折处理四肢开放性骨折,伤口用无菌敷料覆盖,绷带加压包扎,外露的骨骼禁止回纳,用夹板或石膏临时外固定,制受伤肢体,减少骨折断端活动,减轻疼痛,防止血管神经进一步损伤及脂肪栓塞的发生;闭合性骨折一般采用牵引或外固定。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时,患者仰卧于硬板床上,避免不必要的搬动,防止加重脊髓损伤或因搬运不当而导致截瘫。

3护理体会

3.1规范化、程序化的护理措施,使抢救工作急而有序,行之有效.我科根据多发伤的特点,制订了规范化的预检、抢救程序。接诊护士按照aBCD程序[3],对伤情作出初步判断。即呼吸道是否通畅、呼吸节律、频率(a),循环状况、血压、脉搏(B),意识、瞳孔(C),四肢活动度(D)。严重创伤者按3人小组配合抢救,即甲护士负责呼吸道管理,做好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的用物准备,呼吸机各参数调整;乙护士负责循环系统,建立静脉通道,及时给药。做好心电、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准确及时作好重病记录及床头交接班;丙护士负责各项检验标本采集,保证各种急救药品、物品供应,护送患者去相应科室作辅助检查,做好各科之间抢救协调工作。

3.2快速、敏捷的应急能力与急救技术是提高抢救效果的根本保证在早期抢救过程中,首要的是解除呼吸道梗阻,迅速作好气管插管准备,备好呼吸机,熟悉呼吸机使用方法与故障排除,掌握气管内吸痰技巧,保证呼吸道通畅。休克复苏时,快速建立多条静脉通道,并迅速扩充血容量,对稳定循环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3.3重视心理支持,提高急救护理效应严重多发伤患者不但面临生命危险,而且临着致残的自我形象改变,他们在躯体和心理上都存在着严重的创伤。在救治过程中,主动与其沟通,及时提供抢救信息,力求减轻家属心理负担。

4结论

伤患者的急救过程中,时间性、有预见性、针对性的护理以及科学运用急救程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要求护士必须对现代创伤急救护理的概念有一个更深、更广的认识,不断更新知识,提高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毛志森,王合金.院前急救模式的对比研究[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8,14(4):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