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十篇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十篇

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59:20

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篇1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向发展趋势

有关言论认为,二十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进步就是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出现和发展,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使人类的生活更加智能化发展,同时也使得人类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质的飞跃,使人类社会进入到了新的发展纪元,因而二十一世纪人类追求的将是更为先进的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在享受技术所带来的便利同时也可以提升国家的整体综合实力,进而面对全球经济时代背景下更为严峻的计算机科学技术竞争形势。

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研究背景

该学科的历史发展研究要回溯到上个世纪初,自计算机出现之日起,就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和挑战,而且在很多的领域当中都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目前,这一学科已经在我国各大高校内开设,主要学习有关计算机技术发展方面的内容,并且要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旨在能够培养高尖端型的技术人才。

二、当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现状

要说三十年以前,人们还没有像现在这样使用计算机,互联网技术也没有得到广泛的普及,然而现在,基本上已经没有人不会使用计算机了,而且现代人的生活也离不开互联网络,很少有人能够脱离计算机科学技术而生活,现代化的工作办公离不开计算机,学习绘图、动画制作都离不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应用,尤其是电子支付软件的出现,更是方便了人们出行、购物以及生活,在学校教育中,已经采取了计算机电子化教学的方式,学生在家就可以听到老师上课,还可以通过一些通讯软件来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还有人们居住的小区,都采取了电子化的进出模式,大大提高了人们居住环境的安全性,也方便了对人们居住环境的管理,因此,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人类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的一种表现,未来的发展趋势也一定是向着更加利于人类生活化而发展的。

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得以发展的因素

该门技术得以飞速发展的原因有很多,随着全球经济水平不断发展,人类的生产能力技术水平也不断提高,以计算机技术为主的学科得到了非常广泛性的应用,自上个世界初以来,人类不断揉入大量的精力和资金到这一学科的研究当中,希望能够提高机械化生产的技术水平,可以说,现代人们的生活已经完全离不开计算机技术了,在人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都有计算机应用的影子,因此对于该学科发展的研究也在日益发展变化,越是复杂的行业就越是需要高超的计算机技术,对于计算机内部系统结构中的软件、硬件发展也都有着更高的要求,也只有创新出新技术发展,才能够更加满足全球一体化的发展需求,不过不能够及时开展该门学科的技术发展,必将被这个社会所淘汰。

在计算机技术发展中,人类实现了高度的资源共享性发展,使得全世界各地的人们都能够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应用中及时地了解想要获得的信息,在获得资源信息的基础上又进一步促进了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完成了数字信号的转换功能,从而进一步缩短了新技术开发研究的时间,使得计算机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变得更为地迅速。与此同时,许多新型的有关计算机的发展理论也在不断地研究并且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理论内容的发展也需要通过技术的实践发展得到证明,新理论的提出需要新技术的支持,并且引领着今后未来的发展趋势,比如说,光盘、U盘的开发就已经完全取代了上个世纪末期出现的软盘,新处理系统的产生使得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得到了质的飞跃。

通过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能够实现许多领域的融合发展,对于现代化企业来说,任何一个单位都不是独立的个体,而是要通过许多行业领域的共同支持才能够完成,而且还渗透在每个行业领域里各项工作内容上面,促进各个行业领域的快速发展,又反过来引领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方向和趋势。现代化的竞争,是技术的竞争,只有自身技术提高了,相应的竞争能力水平才可以跟着提高。不过,影响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因素并不只是单纯的一方面,而是由全社会各个行业领域的综合性发展所造成的,同时也是社会的发展在推动着计算机科学技术前进的脚步。

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方向

(一)高效率

从发展方向的角度上来看待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未来的技术水平能力只能是越来越高,效率越高,发展越快。速度,已经成为了制约着计算机技术发展水平的关键影响因素,特别是以计算机处理性能为标准,需要对电子集成电路进行更好的研究开发,让计算机的处理器能够满足人们更高的处理需求,也就是让计算机能够有更高的处理性,完成信息的处理工作,过去老旧的计算机处理性能水平大多数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信息存储的需求,存储空间小,运行空间小,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计算机技术能力水平的提高,为了更好地方便人们的生活使用,就必须要从计算机的处理性能上面入手,不断提高计算机的计算速度、计算效率以及计算的准确性,对于老旧落后的生产技术进行淘汰,尽量避免让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遇到计算机“卡机”、“死机”的现象,要给人们提供方便而不是增加负担。

(二)广泛性

未来社会人们能够使用到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地方只会越来越多,而不会越来越少,因而具有广泛性的应用方向特点,比如说苹果公司新出applewatch苹果手表,这款智能化手表的出现就意味着人们生活的转变,同时也意味着计算机科学技术已经走入到了我们身边,并且融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许多代产品的出现,代表着它自身发展水平的提高,设计更加精密,功能更为强大,内置的处理系统UBeR更是可以直接实现远程控制,实施远程监控等功能。还有很多广泛性应用的例子,就不一一列举了,只能说,未来世界一定是一个计算机科学技术所领导的世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发展将会变得更加地普遍和广泛,让全民都可以享受到计算机技术发展所带来的便利。

(三)人性化

人和机器有着本质上的不同,人是具有感情的,具有思维,具有人性化和智慧的生物,计算机是一种机器,它所运作的原理完全是依据程序化的技术模式,机器给人的感觉永远都是冷冰冰的,但是人们并不喜欢冷冰冰的东西,人们比较注重人性化的感受,因此,人们要求现代化的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一定要有人性化,让人们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感到人性的价值和温暖,要将计算机数字处理系统同人性进行融合,希望计算机也能够出现人类的思考方式,实现人机沟通,也就是说,我们需要的这台计算机是一台可以和我们进行对话聊天的智能型计算机,它应该具有人类的思考能力,这样它才能够更好地满足我们的生产需求,转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五、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展望

(一)更专业化

电子计算机智能高度发达之所以像现在这样发达,是因为关于应用板块的设计上取得了较大程度上的进展,而应用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也一定会是更加专业化、细化的,例如说最近几年比较流行的平板电脑,就是将传统的计算机技术融合发展成为掌上电脑,不仅实现了人们对数据处理的需求,同时还可以随身携带,增加了各种设备读取软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计算机技术整体发展水平。而在外部插槽技术研发中,使得pCi技术的使用表达有着更高的扩展性和实用性。从专业化发展的角度上来看,比如说机器设备,收银设备等的研究都要分门别类,而针对家用电器终端的使用上面,人们可以设计一种家庭化模式的计算机处理体系,在计算机处理中心当中,实现综合化发展,让人们可以享受到更加专业化的计算机技术应用。

(二)更智能化

在人工智能化计算机技术发展中,以智能化机器人的出现为例,开拓了智能化计算机技术发展的综合性领域,人们可以在家中向机器人设计应用程序,让机器人打扫卫生,或者刷碗等工作,这种智能化的机器人将会是未来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和挑战,智能化的机械运作生产在某种程度上正在取代着人类手工的劳作,在提高工厂生产率的同时,也减轻了人们的负担,提高了对工作人员人身安全的保护性。现如今,智能化的生产发展模式已经基本完全在工厂生产中得到应用,成为生产劳动的主力,因而未来一定会朝着更加智能化的发展趋势进行改革创新,还可以全方位地开展家庭联网系统,使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对家中的各种电子设备进行控制,并且对其进行实时性的监控,及时地了解到家中电子设备软件的应用情况,让人们在路上就能够控制家里的电饭锅和空调的运行。除此之外,通过现代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开展,还可以实现对某些电器软件的智能升级,更新处理系统,改进使用方法和使用手段。抛开生活和生产而言,计算机技术应用最为尖端的项目应当属于航空航天领域了,通过智能化计算机技术的开发,人类已经实现了登陆月球,已经冲出地球,走向了宇宙,而且机器智能人类甚至是登上了火球,这些计算机技术的实现无一不是在证明人类智慧的发展,智能化电子机器人的发展,开辟了人类视野,未来更加智能化的计算机技术一定会带领人类继续走向未知的领域探索。

(三)多领域化

就当前计算机技术发展的状况来看,未来的技术发展趋势并不是单一的,而是会向着多元化融合的领域方向上进展,在多元化,多领域化融合的过程中,将会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带来巨大的改变,随着电子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创新应用,人们所需要的技术生活方式也在不断地变化当中,可以说,当今社会计算机电脑已经是必需品了,人们加更难脱离计算机以及互联网进行生活,在多元化宽领域的发展中,人们对计算机技术的使用已经不再单纯地停留在电脑上了,而是已经将计算机技术同手机、电视等电子设备进行了高度统一,人们可以在手机上就观看视频、图片并且和他人进行沟通与交流,现代人们家家都有一台智能电视、一部智能手机,而通过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开发,未来将会实现电视、手机以及计算机一体化发展,将三者融为一台电子机器,在这台电子机器中融合了多领域化的发展特点,让人们在这一台机器上面,就可以自由地掌握社会各行业领域的信息,在每天的学习和生活中,都可以找到自己想要知道的东西,而且这种小型的电子机器设备还便于携带,大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并且向着宽领域的方向发展,融合了更为宽层次领域技术。

(四)更品质化

与过去人们生活追求不同的是,现代人们更加愿意追求高品质化的计算机技术生活,享受速度更快、质量更高的计算机技术体验模式,对于品质化的追求可以体现在人们对于苹果公司所出品的手机、电脑的追求,苹果计算机技术风靡全球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人们所追求的高品质化生活,苹果计算机的处理系统有着高效的处理能力,就比如说和其他的windows处理系统相比,苹果计算机的处理能力就要远远高于普通计算机系统对信息的处理能力,所以人们宁愿付出更高价钱来享受更为优质的服务系统,举这个苹果的例子主要是想说明,现代人们对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需求,人们更加追求的是品牌,是品位。倘若苹果公司不能够保证每年创新出一台更加富有品位化的产品,就将会被这个日新月异的计算机技术市场所淘汰,而我国在这一方面一直处于发展阶段,还需要进一步向外国的公司进行学习,了解到世界最为先进的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趋势,不断找到国内技术中所欠缺的地方,找到当前发展模式中所存在的问题,学习美国、韩国的先进计算机科学技术,在保证计算机应用软件发展速度的同时,为人们提供优质化的操作系统。

六、结论

综上所述,计算机科学技术已经是当代人民生活中无法分割的重要部分,对于该项学科领域的发展趋势研究也已经成为了不可回避的话题,此项技术在给人们带来的便利同时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新时代计算机技术的出现转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同时人们对于未来技术的发展方向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在对该项技术的发展趋势展望中,希望计算机技术能够更加专业化,把每一项计算机处理系统设备都能够处理地更好、更加完善,同时还希望能有智能化、人性化的发展趋势,让计算机技术能够更加满足人们的生活特点和生活习惯,让人们在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中能够感到更加地亲切和舒适,要从全方位、多领域的角度上开展此项技术,进而让人们可以追求更加品质化的优质生活,实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综合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邢凯翔.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趋势的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2]侯国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探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

[3]高飞.探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J].通讯世界,2015.

[4]马维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分析[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5.

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篇2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趋势;研究

中图分类号:tp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2012)05-0000-0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与我们的社会、生活、工作等方方面面都息息相关,因此,分析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的趋势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本文分析了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以下是本人对此问题的几点看法。

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的整体方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可以说是日新月异,发展速度非常的快,但统观计算机技术的未来发展,主要向着“高”、“广”、“深”三个方向发展。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向“高”度发展。体现在计算机的主频上,随着主频的逐步提高,计算机的整体性能会越来越稳定,速度会越来越快。英特尔公司已经研制出能集成超出10亿个晶体管的微处理器,也就是说一台计算机不止使用一个处理器,可能会用到几十、几百甚至更多的处理器,即并行处理,截止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性能最高的通用机就采用了上万台处理器。而专用机的并行程度又要高出通用机,其关键核心技术是操作系统,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如何高效能的使很多计算机之间产生联系,实现处理机间的高速通信,另一方面是如何有效管理这些计算机,并使之互相配合、协调工作。

第二,向“广”度发展。随着计算机的高速发展,计算机已经普及,成为个人常用之物,可以说人手一台。向“广”度发展指网络化范围的扩大以及向各个领域的逐渐渗透。到那时,计算机就会无处不在,像现在的发动机一样,应用于所有电器中,你家里的电器不管是冰箱、洗衣机还是笔记本、书籍等都已电子化。说不定多少年后学生用的教科书也被淘汰,被和教材大小一样的笔记本计算机所代替,学生可根据自己实际需要查阅、记录所需的资料。有人预言未来的计算机如此普及价格就和买一本书一样便宜,还有一次性使用的,用完就可以扔掉,它将成为人们生活中最常用、最方便的日用品。

第三,向“深”度发展。即向人工智能方向发展。比如说,如何把网上丰富的、有用的信息变为己有,如何使人机更好地互动等,这是计算机人工智能发展、研究的的主要课题。所谓人工智能,即计算机的智能成分占主要,会具备多种感知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到那时,人们可以与计算机自由交流,用手写字输入,甚至可以用表情、手势和计算机沟通,人机交流方便、灵活、快捷。使人产生身临其境之感的交互设备也已经发明出来,主要体现在虚拟现实技术领域方面。同时,信息将实现永久性存储,百年存储器正在研发当中,让我们一起期待吧。

二、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几个具体发展趋势

从近几年来计算机科学的发展来看,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具体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运算速度大大提高的高速计算机

近年来,美国人发明了一种通过空气的绝缘性来大幅度提高电脑运行速度的新技术。由纽约保利技术公司研究人员发明生产出一种电脑中使用的新型电路,这种电路的芯片之间是由一种“胶滞体包裹的导线”进行连接的,而组成这种“胶滞体”的物质中有90%的成分是空气,众所周知,空气恰恰是一种不导电的优良的绝缘体。经实践研究表明,计算机运行速度的快慢与晶体管或芯片之间信号的传递速度有直接关系,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硅二氧化物导线”在信号传递的过程中一般都会吸收掉一部分信号,因此延长了传递信息的时间。而保利技术公司研究制造的这种“胶滞体导线”,在信息传输过程中几乎没有吸收任何信号,所以它能够更快的传递信息。除此之外,这种导线不但有利于大幅度降低电耗,节约材料成本,而且无需更改计算机芯片,可直接安装,最重要的是极大的提高了计算机运行速度。但美中不足的是,这种导线的散热效果较差,无法及时排出电路生成的热量。为此,保利公司迅速组织科研人员,针对这一缺陷进行创新改造,终于研究出一种“电脑芯片冷却”技术,即在计算机电路中置放许多装有液体的微型管道,用以吸收电路在工作中形成的热量。电路开始发热时,其产生的热量可以将微型管中的液体汽化,汽化之后的物质逐渐扩散到微型管的另一端,会重新凝结,顺流到微型管底部,从而达到吸收热量、有效散热的功效。目前,美国宇航局正在对该项技术进行太空失重实验,如果实验取得成功,“空气胶滞体”导线技术将被广泛应用于全球计算机的使用中,有助于大幅度提高计算机的运行速度。

(二)超微技术领域的生物计算机

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生物计算机就已经投入研制了,这种计算机最大的特点就是利用生物芯片,由生物工程技术中所产生的“蛋白质分子”组合构成。在这种生物芯片中,信息是以波的方式进行传递的,其运算速度快的惊人,几乎相当于普通计算机运算速度的十万倍,且具备强大的储存空间,而其能量消耗仅为普通计算机的十分之一,这种生物计算机的优势作用显而易见。由于蛋白质分子具有再生能力,因此,它可以通过自我组合而合成新的微型电路,这样就使得计算机具备了生物体的基本特征,因此被称为生物计算机。例如:这种计算机可以通过生物自身的调节作用自主修复出现故障的芯片,甚至能够模拟人脑进行思考。1994年,美国首次将生物计算机公诸于世,随之公布的还有模拟电子计算机而进行的逻辑运算,并提出了解决“虚构”的七座城市之间路径问题的最佳设计方案。前不久,来自世界各国的二百多名计算机专家学者就曾经齐聚美国的普林斯顿大学,联名呼吁计算机科技应向生物计算机领域努力进军。根据现在的生物计算机技术发展来看,预计将在不久的未来,制造出通过物理和化学作用就能检测、处理、储存、分析、传输数据信息的分子元件。现阶段,计算机科学家们已经在生物超微技术领域取得了一定成就,实现了部分突破,制造出了超微机器人。而科学家们更长远的计划是让这种超微机器人变成一部微型生物计算机,从而在生物体内取代某些人体器官,完成血管、内脏等器官的修复作用,并杀死病毒细胞,使人类身体健康、延年益寿。

(三)以光为传输媒介的光学计算机

光学计算机是一种以光作为信息传输手段的计算机,这种计算机与传统计算机(电子)相比,具有诸多优势特点:光的速度有目共睹,这是电子计算机永远无法比拟的,并且光速具有一定的频率和偏振特征,大大提高了光学计算机传输信息的能力;光的发射根本不需要任何导线,即使发生交会也不会造成干扰;光学计算机的智能水平也大大高于电子计算机。可见,光学计算机是人类不断追求的理想计算机。早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世界各国以及各个科研机构,就已经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用以研发“光脑技术”。其中,由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等60多个国家组成的科研队伍研发的光学计算机成果显著,该计算机的运算速度比电子计算机快了一千多倍,而且准确率相当高。除此之外,有些超高速计算机只能在低温状态下运行,而光学计算机不受温度的限制;光学计算机的存储量超大,抗干扰能力超强,不管在什么条件下都能正常运行;光脑具有与人脑相似的特性,就算系统中的某一元件出现损坏,也不影响运算结果。

(四)含苞待放的量子计算机

计算机专家已经根据量子学理论知识,在量子计算机的研制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如:美国科学家已经成功完成了4个“锂离子”量子的缠结状态,这一成果体现了人类在量子计算机研究领域上已经更上一层楼。

(五)应用纳米技术的纳米计算机

纳米计算机是用纳米技术研发的新型高性能计算机。应用纳米技术研制的计算机内存芯片,其体积只有数百个原子大小,相当于人的头发丝直径的千分之一。美国正在研制一种连接纳米管的方法,用这种方法连接的纳米管可用作芯片元件,发挥电子开关、放大和晶体管的功能。专家预测,10年后纳米技术将会走出实验室,成为科技应用的一部分。纳米计算机体积小、造价低、存量大、性能好,将逐渐取代芯片计算机,推动计算机行业的快速发展。

当然,以上仅是本人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趋势的几点浅薄认识和看法,对于此问题的研究,有待于我们做进一步的探讨和思考。

参考文献:

[1]蔡芝蔚.计算机技术发展研究[J].电脑与电信,2008,2

[2]陈相吉.未来计算机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J].法制与社会,2007,10

[3]文德春.计算机技术发展趋势[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7,5

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篇3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技术现状发展方向趋势

从第一台计算机问世算起,计算机已经经历了60多年的发展,且其在缩小性、运算速度、开发成本上均取得了十分明显的进步。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使得计算机的应用逐渐迈入多元化,无论是在工业领域、教育领域、军事领域,还是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均设计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应用。因此,对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作出分析论述,来对于未来发展有一个整体的方向把握就显得十分必要,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稳步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现状概述

当前,计算机的应用趋于普及,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人们对于计算机的运用越来越多,计算机开始成为一种支柱性力量,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计算机应用的综合化、专门化特点也逐渐凸显,如智能化家用电器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促进了某些经济政策的发展。此外,以使用人群不同需求为依据,各种笔记本、台式机不断诞生、更新及改造。可以说,当下的计算机与技术发展是一个欣欣向荣的局面。

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的大方向

如图1所示,为世界第一台计算机。从第一台计算机诞生至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取得了日新月异的发展,为世人所瞩目。结合其发展现状来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主要着眼于以下三个大方向。

2.1更加高效

随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稳定性和速度必将进一步提升。就英特尔开发研制的微处理器来看,晶体管的集成已超过10亿以上。这也就意味着一台计算机课使用并处理更多的处理器。具体来讲,即包括:计算机之间的联系更加高效,使处理机间的通信更加高效。计算机管理更加高效,实现其间的协调配合。

2.2更加广泛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未来的发展更加广泛,从而逐渐将网络化渗透到各个领域。可以想象,若干年后,也许学生的书本都被计算机所代替,计算机的价格将十分便宜,甚至会出现一次性的计算机。归结来讲,未来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使用的便利性和频率上将会不断提高,从而同人们的生活更加密不可分。

2.3更加深入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深入发展主要指的是人工智能。在对人工智能的不断研究中,人机交流将更加快捷、灵活、方便。且同时对于百年储存器研发也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的一个方向。可以说,伴随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深入发展,计算机将进一步拓宽现有功能领域,来实现更为优秀、全面的现实应用。

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具体发展趋势分析

3.1出现高性能的新型计算机

随着硅芯片技术的不断成熟,硅技术也在开发方面表现出巨大的潜力。国际上,对于量子计算机、纳米计算机、光子计算机的研究被纷纷提到日程上来。第一,量子计算机。如图2所示是硅芯片上16个量子位的光学图,可以说,硅芯片技术是量子计算机发展的基础。量子计算机是在遵循量子力学规律的基础上的物理装置,能够进行逻辑运算、高速数学运算及量子信息的储存与处理。相比于传统计算机,量子计算机在计算速度、数据存储方面均有着大幅度的提升。且在安全性、安保体系等方面,量子计算机具有着传统计算机难以比拟的优势。第二,纳米计算机。同量子计算机一样,纳米计算机的实现也是以硅芯片技术为支持的。所谓纳米计算机,就是运用纳米技术来制作计算机芯片,从而出体积极小的内存芯片,仅相当于人头发丝直径的千分之一。该类型计算机在计算时只存在非常小的能量消耗,甚至可以忽略,且相比于现有计算机,纳米计算机的性能要高出许多,总体包括造价低、体积小、性能好、存量大等。第三,光子计算机。其是以光子来进行数据的计算、传输及存储的,是传统计算机基础上光子对电子的更替,即由导线互联向光互联的转变。光子计算机的出现是计算机硬件结构的巨大变革,光硬件将取代电子硬件,且在运算方式上,也成为光运算。就光子计算机原理来看,不同数据用不同波长的光进行代表,实现了对计算量大、复杂度高任务的快速处理。

3.2出现智能化超级计算机

超级计算机的突出特点就是智能化,其设计结构十分独,通过新平行处理技术的采用,实现了计算机系统中对多个数据、多条指令的同时处理与执行。上述这一特点的存在,使得超级计算机在运算速度上要大大高于普通计算机。同时,一般情况来讲,超级计算机中大量处理器的运行时并行的,其能够轻易完成普通服务器或计算机需要大量时间完成或无法完成的计算。在尖端技术领域当中,运用超级计算机可进行模型推演或数据分析,只需通过计算机运行就可对一些实验进行模拟。此外,因超级计算机的性能同人类大脑十分接近,故在人们生活领域当中,超级计算机能够为人们的工作、生活提供诸多便利。如在动画制作中,运行超级计算机来达到绚丽夺目的视觉效果等。

3.3网络发展更进一步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68年到1986年的aRpanet阶段,这是美国的研究以及试用阶段;第二阶段是从1986年到1995年的nSF网络阶段,该阶段是美国互联网科研应用阶段,计算机联网以及互联标准化问题得以解决,开放式系统互联参考模式被提出;第三阶段是从1995年开始至今的计算机网络商业化发展阶段,这也是国际化联网快速高速发展的阶段,网络的影响波及全球。要对计算机网络进行规划与设计,首先要明确网络的分类方式。在此,笔者详细介绍两种网络分类方式:第一种,以网络地理位置为划分标准,可以将网络分为局域网、城域网以及广域网,其中,局域网和广域网是重点,局域网是其他两种网络类型的基础,广域网最具代表性的就是internet。第二种,按照网络拓扑结构,可以分为星型网络、环形网络以及总线型网络,此外的树型网、簇星型网等类型网络都是建立在以上拓扑结构基础之上的。

四、结语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未来,是一个更加高效、更加广泛、更加深入的发展趋势,随着具体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不断涌现,人们的生活也必将随之改变。且我们有理由相信,保持当前计算机科学技术上升的良好势头,上述内容所提到的具体科学技术必将得以实现,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经济、文明发展。

参考文献

[1]蔡钦,浅析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0(6)

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篇4

 关键词:遥感技术 环境科学 应用 3s一体化 发展趋势

遥感是从远离地面的不同工作平台上,如高塔、气球、飞机、火箭、人造地球卫星、宇宙飞船和航天飞机等,通过传感器对地球表面的电磁波辐射信息进行探测,然后经信息的传输、处理和判读分析,对地球的资源与环境进行探测与监测的综合性技术。遥感技术从远距离采用高空鸟瞰的形式进行探测,包括多点位、多谱段、多时段和多高度的遥感影像以及多次增强的遥感信息,能提供综合系统性、瞬时或同步性的连续区域性同步信息,在环境科学领域的应用具有很大优越性。

20世纪90年代以来,环境遥感技术应用越来越广。从陆地的土地覆被变化,城市扩展动态监测评价,土壤侵蚀与地面水污染负荷产生量估算,生物栖息地评价和保护,工程选址以及防护林保护规划和建设。到水域的海洋和海岸带生态环境变迁分析,海面悬浮泥沙、叶绿素含量、黄色物质、海上溢油、赤潮以及热污染等的发现和监测,珊瑚和红树林的现状调查与变化监测,堤坝的规划与水沙平衡分析,水下地形地遥调查以及水域初级生产率的估算。再到大气环境遥感中的城市热岛效应分析,大气污染范围识别与定量评价,大气气溶胶污染特征参数化,全球水、气和化学元素等的循环研究,全球环境变化以及重大自然灾害的评估等,几乎覆盖了整个地球系统。

 一、遥感技术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

1.遥感技术在水污染监测方面的应用

(1)利用红外扫描仪监视石油污染

全球每年排入海洋的石油及其制品高达1000万吨,利用多光谱航片可对海面石油污染进行半定量分析,将彩色航片同步拍照与近红外片做的彩色密度分割图相比较,更精密地判断和解译信息,参照图片画出不同油膜厚度的大致分级图。通过彩色密度分割图像,特别是数字密度分割图,可以更准确地判断油量的分布情况。通过彩色密度分割可把相差零点零几厚度的海面油膜区分出层次来,这有利于用航空遥感对海面油的扩散分布和半定量研究。浓度大的地方是黄色,往外扩散的油膜变薄,呈黄紫混在一起的颜色,再往外扩散的油膜就更薄些呈紫色。通过对污染发生后各天的气象卫星图像的对比分析,确定油膜的漂移方向,计算出其扩散速度和扩散面积。

(2)利用遥感技术监测水体富营养化

浮游植物中的叶绿素对蓝紫光和红橙光有较强的吸收作用,当水体出现富营养化时,我们就可以利用遥感技术推算出水体中的叶绿素分布情况。赤潮区的海水光谱特征是藻类、泥沙和海水的复合光谱,另外有机或无机颗粒物也会吸收入射光,影响水体的透明度。

(3)通过遥感技术调查废水污染和泥沙污染

废水的颜色与悬浮物性状千差万别,特征曲线上的反射峰位置和强度也不大一样,可以用多光谱合成图像进行监测。水中悬浮泥沙的浓度和粒径增大,水体反射量也会相应增加,反射峰随之红移,定量判读悬浮泥沙浓度的最佳波段是0.65~0.85微米。

(4)应用红外扫描仪监测水体热污染

应用红外扫描仪记录水体的热辐射能量,真实反映其温度差异。在热红外图像上,热水温度高,辐射能量多,呈浅色调。冷水和冰辐射能量少,呈深色调。热排水口处通常呈白色羽流,利用光学技术和计算机对热图像作密度分割,根据少量的同步实测水温,画出水体等温线。

(5)通过遥感技术分析水域的分布变化和水体沼泽化

水体总体反射率较低,选择1.55~1.75微米波段的多时域影像可以分析水域的分布变化。沼泽化在时域图像上反映为水体面积缩小,从水体向边缘有规律变化,显示出不同程度的植被特征。

2.遥感技术在大气环境监测方面的应用

(1)臭氧层

臭氧层位于地球上空25~30千米的平流层中,对0.3米以下紫外区的电磁波有较大吸收,可用紫外波段来测定臭氧层的变化。臭氧层在2.74毫米处也有一个吸收带,可用频率为11o83兆赫兹的地面微波辐射计来测定臭氧在大气中的垂直分布。另外臭氧层会吸收太阳紫外线而升温,可使用红外波段来探测,如用7.75~13.3微米热红外探测器测定臭氧层的温度变化,参照浓度与温度的相关关系,推算出臭氧浓度的水平分布。

(2)大气气溶胶

利用遥感图像可分析大气气溶胶的分布和含量,工业烟雾、火灾浓烟和大规模沙尘暴在遥感图像上都有清晰的图像,可以直接圈定其大致范围。利用周期性气象卫星图可监测沙尘运动,估计其运动速度,及时预报沙尘暴。通过卫星资料可及早发现森林火灾,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大比例图片可用来调查城市烟囱的数量和分布,还可以通过烟囱阴影的长度来计算其大致高度。应用计算机对影像进行微密度分割,建立烟雾浓度与影像灰度值的相关关系,可测出烟雾浓度的等值线图。

(3)有害气体

彩红外相片可监测有毒气体对污染源周围树木和农作物的危害情况,通过植物对有害气体的敏感性来推断某地区大气污染的程度和性质。一般污染较轻的地区,植被受污染的情况不宜被人察觉,但其光谱反射率却会明显变化,在遥感影像上表现为灰度的差异。正常生长的植物叶片能强烈反射红外线,在彩红外相片上色泽鲜红明亮。受到污染的叶子,其叶绿素遭到破坏,对红外线的反射能力下降,其彩红外相片颜色发暗,如白蜡树受污染后呈紫红色,柳树呈品红色略带蓝灰色。 

(4)气候变化

美国、欧盟、日本和俄罗斯的地球同步轨道气象卫星组成的静止气象卫星监测系统昼夜不停地观测地球的气候变化,得到全球范围内的大气参数、海洋参数、地表状况、辐射收支和臭氧分布等信息,对全球变暖、臭氧层空洞以及厄尔尼诺现象的研究非常重要。

3.遥感技术在城市环境监测与管理中的应用

彩红外遥感影像可监测固体废弃物引起的生态环境变化,热红外遥感影像可调查工业废水和废气的排放情况。城市道路宽的呈带状和环状,窄的呈线状,城市广场一般以块状蓝灰色与街道紧密相连于中心地带。居民区呈灰色,高层楼房带有宽长影,平房呈密集排列的小长方块状。水系呈浅蓝色,绿地呈红色。从遥感图像上获取这些信息,对优化城市结构有很大帮助。另外城市里的高大建筑物对太阳辐射和其他热辐射的吸收和释放特性跟以土地和农作物为主要下垫面的郊区有很大不同,利用热红外遥感对城市下垫面进行分析就可以得出城市的热岛效应。

4.应用遥感技术监控生态环境

遥感影像真实记录地貌形态特征并提供各环境参数的组合情况,根据其空间一致性和差异性进行区域环境范围的生态区划。利用遥感卫星相片还可以编制森林树种、生长状况和森林覆盖图,使用计算机集群分类,精度可高达8o% 。一般野生动物环境与森林植被关系最为密切,通过研究植物的分布与长势可大致确定动物的活动繁殖场所,从而编制森林野生动物保护规划。

5.利用遥感技术监测自然灾害

遥感技术对于暴雨、水土流失、地震和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的调查与监测也很有效。比如说地震与地球活动构造块体分布及其活动方式密切相关,利用卫星预测地震技术主要集中在电磁波辐射和电离层异常监测、地表形变监测、红外辐射监测以及卫星重力监测等方面。但由于目前技术条件的限制,地震还是不能准确预测,2008年5月的汶川大地震几乎震碎了中国人的心,期待有一天,我们中国人能通过遥感技术准确预测地震灾害,今天的悲剧永远不要发生了。

 二、遥感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光谱信息成像化,雷达成像多极化,光学探测多向化,地学分析智能化,环境研究动态化以及资源研究定量化,大大提高了遥感技术的实时性和运行性,使其向多尺度、多频率、全天候、高精度和高效快速的目标发展。

1.遥感影像获取技术越来越先进

(1)随着高性能新型传感器研制开发水平以及环境资源遥感对高精度遥感数据要求的提高,高空间和高光谱分辨率已是卫星遥感影像获取技术的总发展趋势。遥感传感器的改进和突破主要集中在成像雷达和光谱仪,高分辨率的遥感资料对地质勘测和海洋陆地生物资源调查十分有效。

(2)雷达遥感具有全天候全天时获取影像以及穿透地物的能力,在对地观测领域有很大优势。干涉雷达技术、被动微波合成孔径成像技术、三维成像技术以及植物穿透性宽波段雷达技术会变得越来越重要,成为实现全天候对地观测的主要技术,大大提高环境资源的动态监测能力。

(3)开发和完善陆地表面温度和发射率的分离技术,定量估算和监测陆地表面的能量交换和平衡过程,将在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4)由航天、航空和地面观测台站网络等组成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综合对地观测数据获取系统,具有提供定位、定性和定量以及全天候、全时域和全空间的数据能力,为地学研究、资源开发、环境保护以及区域经济持续协调发展提供科学数据和信息服务。

2.遥感信息处理方法和模型越来越科学

神经网络、小波、分形、认知模型、地学专家知识以及影像处理系统的集成等信息模型和技术,会大大提高多源遥感技术的融合、分类识别以及提取的精度和可靠性。统计分类、模糊技术、专家知识和神经网络分类有机结合构成一个复合的分类器,大大提高分类的精度和类数。多平台、多层面、多传感器、多时相、多光谱、多角度以及多空间分辨率的融合与复合应用,是目前遥感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不确定性遥感信息模型和人工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开发应用也有待进一步研究。

3.3s一体化

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发展、信息共享的需要以及地球空间与生态环境数据的空间分布式和动态时序等特点,将推动3s一体化。全球定位系统为遥感对地观测信息提供实时或准实时的定位信息和地面高程模型;遥感为地理信息系统提供自然环境信息,为地理现象的空间分析提供定位、定性和定量的空间动态数据;地理信息系统为遥感影像处理提供辅助,用于图像处理时的几何配准和辐射订正、选择训练区以及辅助关心区域等。在环境模拟分析中,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的结合可实现环境分析结果的可视化。3s一体化将最终建成新型的地面三维信息和地理编码影像的实时或准实时获取与处理系统。

4.建立高速、高精度和大容量的遥感数据处理系统

随着3s一体化,资源与环境的遥感数据量和计算机处理量也将大幅度增加,遥感数据处理系统就必须要有更高的处理速度和精度。神经网络具有全并行处理、自适应学习和联想功能等特点,在解决计算机视觉和模式识别等特大复杂的数据信息方面有明显优势。认真总结专家知识,建立知识库,寻求研究定量精确化算法,发展快速有效的遥感数据压缩算法,建立高速、高精度和大容量的遥感数据处理系统。

5.建立国家环境资源信息系统

国家环境资源信息是重要的战略资源,环境资源数据库是国家环境资源信息系统的核心。我们要提高对环境资源的宏观调控能力,为我国社会经济和资源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数据和决策支持。

6.建立国家环境遥感应用系统

国家环境遥感应用系统将利用卫星遥感数据和地面环境监测数据,建立天地一体化的部级生态环境遥感监测预报系统以及重大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系统,可定期报告大气环境、水环境和生态环境的状况。环境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是其支撑系统,在各种应用软件的辅助下实现环境遥感数据的存储、处理和管理;环境遥感专业应用系统是其应用平台,在环境专业模型的支持下实现环境遥感数据的环境应用;环境遥感决策支持系统是其最上层系统,在环境预测评价和决策模型的驱动下进行环境预测评价分析,制定环境保护的辅助决策方案;数据网络环境是其数据输入和输出的开放网络环境,实现环境海量数据的快速流通。

总之,遥感技术在环境科学领域有广泛应用,随着科学的进步,遥感技术会越来越先进,其所发挥的作用也会越来越大。

参考文献:1. 任源,杨晓晶. 遥感技术在现代环境监测与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环境保护科学第33卷第3期,2007

          2. 王旭,徐永花,李莉. 遥感技术在环境科学领域的应用及其发展趋势. 地下水第29卷第3期,2007

          3. 施益强,陈崇成,陈玲. 遥感技术在环境科学与工程应用中的进展. 科技导报,2002

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篇5

【关键词】全球化;韩国;科技政策

20世纪80年代中期全球化出现,90年代成为全世界共同面临的一种趋势。全球化趋势一方面促进了科技的全球性扩张,另一方面加剧了科技的全球性竞争。韩国在这个时期通过积极调整本国的科技政策,使其在今后发挥重要作用。

1、韩国科技政策的发展概况

韩国的科技政策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主要是为振兴科技建立一系列条件,例如建立科技发展的法律、组织和技术培训体系等。到70年代,韩国科技政策的重点偏向重工业和化学工业,并扩充了一定的技术和人力,却忽视了基础研究。到80年代,韩国科技政策从以“出口驱动”转为“技术驱动”【1】。90年代,韩国加入到发达经济体行列中,科技政策强调对科技能力的建设,目标调整为与发达国家展开技术竞争。之后在“2025年科学技术长期发展计划”中明确提出四个目标:(1)创新体系由政府导向转向私营部门导向;(2)提高国家研究开发投资效率;(3)研究开发体系从国内向国际发展;(4)迎接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挑战【2】。

2、20世纪90年代以来韩国科技政策的变化特征

韩国科技实行的是与日德相似的集中制,即由科技部负责协调其他各部、企业及研究部门来制定一系列的科技计划【3】。科技政策的发展路径是“从模仿到创新”。这一路径使韩国的科技在短期内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长期下来,也造成了基础科学薄弱的弊端。90年代以后,韩国在重视技术开发的同时,也特别强调基础科学研究的重要性,以期修正之前政策产生的负面影响。到21世纪,韩国为了解决之前科技政策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例如轻视基础科学、以大型企业为中心、政府部门之间协调不好和科学投资不善等,开始实施长期稳定的科技政策。例如,在2001年制定了为期五年的《科学技术基本计划》。总之,从90年代起,由于受到全球化趋势的影响,韩国针对新时期呈现的科技发展特征,不断调整科技政策,开始将科技能力建设提到重要位置。科技政策既强调基础科学建设,又强调高新技术发展。

这种转变体现了全球化背景下,要想在国际舞台上占一席之地,就必须发展科技。科技政策应注重开发高新技术,培养科技人员,开发科技创新体系,提高研发资源利用率和增强公众对科技的关心程度等。而基础科学作为高新技术的根基,高新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基础科学的支撑,所以在科技政策制定过程中,更要注重基础科学的发展。

3、对我国制定科技政策的启示

我国和韩国同处于全球化趋势中,由于韩国科技政策在短期内取得了显著成果,借鉴其科技政策调整的理念和措施,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希望可以为我国科技政策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3.1重视基础研究

韩国由于资源不足,优先发展轻工业来积累一定基础,后发展重工业和化学工业,使其在取得成就的同时,忽视了基础研究,影响了科技的长期发展,带来诸多问题。我国虽然资源比较丰富,但也存在片面追求经济发展,而忽视基础研究的问题。基础研究是指根本性的或原理性的研究,它是实际应用的根本或出发点。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足够的基础研究,其工业化也会慢慢衰败。重视基础研究,既是知识自身发展的需求,也是知识广泛应用于实际需求。因为基础研究的繁荣会给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带来长远利益,所以政府必须重视基础研究,为其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并保证基础研究在探索上的自由。

3.2重视科技创新和核心技术的发展

全球化趋势的加深,使我们认识到,只有开发新技术和核心技术才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因此重视本国的科技创新和核心技术开发非常重要。一方面,可通过相关政策来加大科技投入,鼓励本国科技工作者不断进行科技创新和核心技术开发;另一方面,可借助国际资源推动科技向前发展,因为全球化趋势在带来挑战的同时,也为科技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通过组织或参加相关的国际科技合作,既实现了本国科技资源的延伸,又分享了部分全球化的科技资源。通过有效地整合对外部资源,创造新的技术,形成自主知识产权,从而建构本国创新科技和核心技术。

3.3加强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

如今科技要素可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科技成果也越来越多的成为全球共享,科技发展环境在全球范围内也越来越趋于一致。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不同国家在企业、科研机构、大学之间建立了众多松散型的合作组织,实现了技术优势互补,降低了风险【4】。随着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信息技术这些核心技术的复杂深化,出现了大量国际性战略技术联合体。例如2000年,信息技术领域的战略技术联盟占整个战略技术联盟总数的51.72%,其次是生物技术领域,占40.89%,再次是新材料领域,占7.39%【5】。这种技术联盟可以很好地应对现代科技周期短、风险大、效率低等特点。为了应对科技全球化的挑战,我国应积极调整国际科技合作政策,例如,重视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吸引人才、针对不同国家采取不同合作政策、确保国家安全等。

4、结论

科技政策的主要目的是正确认识科技发展,以及科技与社会相互作用的规律,以便采取适当行动来促进科技发展、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所以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制定的科技政策,既要推进科技自身发展,又要关注科技对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影响。要想推动科技不断发展,就必须审时度势,适时调整自己的科技策略,根据自身的优势和劣势,积极利用国际资源,来不断完善和发展自己。因此,我国目前的科技政策,应在注重科技创新和核心技术开发的同时,更要重视基础研究,还要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未来科技政策的发展趋势,应是确保科技继续为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服务,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其潜在风险。

参考文献

[1]牟春光,刘云.韩国科技政策的演变特点及其启示[J].国防技术基础,2008,(7):3-6.

[2]金才奉,李红艳,储雪琳.中韩两国科技政策的比较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1,15(1):60.

[3]李惠国.中韩两国科技发展与合作[J].当代韩国,1994,(4):23.

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篇6

1电子信息技术的科学内涵及发展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取得了非常大的发展。电子信息技术在内容上主要包括了电子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计算机语言、游戏、电子光纤技术等方面的具体内容。而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则以电子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以及通信技术为主要特征。具体来说,电子信息技术就是在电子计算机以及通信技术等支撑下,用来获取、加工、分析、存储、交换、以及传输有关信息,包括提供设备服务和信息服务技术的总称。在科技力量的推动及社会发展需求的有力推动下,电子信息技术要不断的面向市场,向多层次、多元化的发展方向不断迈进。如何实现电子信息技术与通讯网络技术之间的有机结合与运用,已经发展成为我国电子信息技术未来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电子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已经改变了人们的传统生活,推动了社会的变革。电子信息技术可以称之为现代化的生产力,它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就是最重要的物质生产资料。在国际社会中,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个国家的发展水平,代表着一个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在当今社会和未来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都应放在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建设的重要位置来看待。

2现阶段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发展当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2.1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缺乏高端人才

21世纪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电子信息技术发展关键在于拥有高端技术的人才做支撑,现阶段我国从事电子信息技术工作和研究的人员非常多,不同研究方向人才也非常多,但这些人才当中,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领域技术的高、精、尖人才与复合型人才严重缺乏。人才的缺乏严重制约的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西方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相比我国还有很大差距,急需电子信息技术方面的高端人才来贡献里力量。

2.2电子信息技术缺乏良好的发展环境

目前国内的电子信息市场上充斥着大量的虚假信息技术及假冒伪劣产品,严重扰乱了国内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环境。此外我国针对电子信息技术方面所指定的相应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缺乏对电子信息技术的有效保护,电子信息技术科研成果容易被不法分子所窃取,导致科研工作者对电子信息技术研发缺乏足够的信心。与此同时国内电子信息市场上盗版产品的走私、贩卖问题非常严重,对电子信息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导致国内电子信息技术开发企业所研发的产品缺乏市场竞争优势,不利于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研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3我国电子信息技术产业机构不合理

目前就我国电子信息技术总的发展情况来看,我国电子信息发展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可以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规模一较高下,但我们还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我国的所有电子信息企业中所研发的产品没有能与国外顶尖的电子信息企业及研发的产品相提并论,究其原因主要是由目前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产业结构不合理所导致的。受产业机构的影响,严重制约了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升级,若想在今后的日子里促进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就必须打破现有的产业机构,重新构建科学合理的产业机构。

3我国电子信息技术未来的主要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以及我国电子信息技术产业机构的不断优化升级,我国电子信息技术近几年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但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都处于下滑状态,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也同样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发展趋势有所下降。但从电子信息技术全球范围内发展的角度来看,虽然受到国际经济发展大环境的影响,但电子信息技术作为一种高科技含量产品,市场需求空间非常巨大,电子信息技术在未来的发展潜力巨大。电子信息技术具有其他产业无法比拟的优势,电子信息技术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竞争力强、污染小、潜力大,最有可能成为经济低迷时期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目前西方国家已经将发展的目标集中到了电子信息技术产业上,希望通过电子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复苏,并且在电子信息技术发展领域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在全球范围内所获得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以及我国国内电子信息技术发展市场的不断完善,我国电子信息技术未来将呈现如下几个方面的发展趋势:

3.1梯次化、全球化发展趋势

在我国,电子信息技术逐步呈现出了梯次化、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由于电子信息技术具有广泛性和国际性特征,使得了其采购、生产、加工、销售等都具有了全球化特征,这样,其全球化发展趋势就必然日益明显。与此同时西方发达国家,往往凭借自身雄厚资金、技术、品牌以及竞争优势,一般都主要从事电子信息系统集成以及一些高科技产品的研究、开发和销售工作,而不断把一些技术含量低的电子信息产品生产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这样,必然就使得了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电子信息技术产业中的地位更为突出。由此可见,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处于中低水平。

3.2规模化、个性化发展趋势

我们清楚,电子信息技术产品一般都会产生显著的规模经济及发展效益。实际上,就是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必须达到一定的生产发展规模,如果达不到,则其是很难存在与发展的,更谈不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立足之地。当前,我国的电子信息技术产品的生产发展规模越来越大,一些跨国公司的电子信息技术产品产量、质量和规模逐步呈现上升趋势,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社会效益。可见,随着电子信息技术产业的准入门槛越来越高,条件要求越来越严。如果没有巨额的资金注入,一般要想形成真正有竞争能力以及发展潜力的电子信息技术产品是比较困难的。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个性化消费逐渐发展成为了时代的潮流,人们对电子信息技术产品的需求日益呈现多样化发展。这样,不仅是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特征所在,而且也体现出电子信息技术规模化、个性化的发展趋势。

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篇7

关键词:电子信息技术;问题;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n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2012)15-0000-02

一个国家想要在世界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就必须不断提升科学技术水平,因为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实力的重要体现。目前,电子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我国的电子信息技术也有了明显地进步,电子技术在内容上主要包括了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计算机语言、游戏、电子光纤技术等多方面的内容,正是由于其涉及范围的广泛性,从而使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只有将这些问题有效地解决,并掌握科技发展的规律和趋势,才能使我国的电子信息技术立于不败之地。

1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性

电子信息技术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实力的重要指标。有竞争,就必然要付出努力才能在竞争中赢得荣誉。当今的社会形态和国际经济的发展为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平台,也注定了其发展的必然性。

电子数据交换,简称eDi。eDi是现在电子信息技术的产物,是一种无需人工介入的电子技术,这种技术可以实现直接让计算机通过网络系统,进行信息、数据的交换,这种新型高水平电子信息应用方式是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在未来的发展中,会逐渐应用到各个领域当中。由此可见,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而在科技力量的推动及社会发展需求的有利推动下,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必然会不断的面向市场,向多层次、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能够更好的为国家的发展提供更好的硬件保障,所以,无论是在当今社会还是在未来社会,我国对电子信息技术发展都将给予最高的重视,国家的态度也是其发展的必然性。

2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发展中的问题

2.1技术人力严重缺乏

目前,对于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中出现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技术人才严重欠缺。不可否认,我国在电子信息技术方面的人才的确不少,而且还在不断的增加中,从事的种类也比较齐全。但是这些人大部分都是单一型的人才,所从事的领域也仅仅只是自己擅长的一部分。复合型的人才在我国并不多见,这就严重的制约了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除此之外,在这些技术人才中,高端电子信息技术方面的人才的严重欠缺,同样制约我国电子技术的发展。

2.2发展环境资源紧缺

发展环境资源的紧缺也是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发展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这一方面主要体现在电子信息产品的假冒伪劣、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盗版产品的走私贩卖以及企业间不良竞争几个方面。这些现象在我国电子信息市场屡见不鲜,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同时也极大地降低了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潜力。

只有为电子信息技术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才会使电子技术人才将自己的潜力发挥出来,才能推动我国电子信息市场的进步,进一步提高我国的竞争能力和整体经济水平。

2.3我国电子信息技术产业机构不合理

由于我国电子信息技术产业机构不合理,从而导致我国的电子信息技术中所研发的产品无法与其他国家的产品相提并论,虽然我国的电子信息技术总的发展趋势很理想,但是由于电子信息产业机构的不合理,严重的制约了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升级,如果想使电子信息技术的产品能够与其他国家的产品相媲美,那么就要打破传统的产业机构,根据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现状,重新构建科学合理的电子信息技术产业机构。

3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未来趋势

我国电子信息技术虽然在国际上能够排在前几位,但是这并不代表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目标,随着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以及电子信息技术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和升级,使得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空间还很大,我们必须要看清它的发展趋势,从而进行正确的分析,逐步完善我国的电子信息技术。

3.1集成化及移动化

随着半导体向SoC(片上系统,即在单个芯片上集成一个完整系统)方向的发展及移动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产品有向着集成化和移动化发展的趋势。在所有关键技术中,电子信息硬件产品的“核心”就是集成电路制造技术,这种集成电路经过了大规模集成电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特大规模集成电路几个阶段。电子信息技术有很多都需要集成电路,从CpU到iC卡,无一不是集成电路的应用范围。

移动化体现为各种电子产品的小型化、便携化,特别是三网的融合带动了大量丰富的应用,也激发了多种功能的移动产品的快速发展,如超移动个人计算机(UmpC)、智能手机、mp3、便携式媒体播放器(pmp)等等。

3.2多媒体化及智能化

计算机技术向多媒体、智能化方向发展也是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网络计算、移动计算、并行计算等计算机技术已经开始向多媒体、智能化方向发展。这也标志了我国电子信息技术也在向这个方向发展。多媒体的普遍应用为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在未来的发展也会逐步向智能化方向发展,神经元技术、模糊技术、混沌技术等等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取得了重大突破。凭借视、听觉等感知功能的智能机器人可望实用化。

3.3屏显技术及平板化

显示技术向大屏幕和平板方向发展也是我国电子信息技术未来发展的趋势之一。在这两年,这个趋势尤为明显,各种超大屏幕或者全屏幕的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大量出现,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都为广大群众提供了更为丰富、精彩的体验,这也预示了我国电子信息显示技术存在向大屏幕和平板方向发展的趋势,因此,大屏幕电子产品和平板产品在电子信息领域中的地位也日益重要。

3.4规模化及个性化

我国电子信息技术产品存在一定的规模性,换句话说,如果我国电子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不能具备这样特定的规模的话,会很难继续存在和发展下去的,又何谈与其他国家竞争呢?

目前,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生产规模越来越大,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其中一些跨国公司的电子信息技术产品,无论是从质量还是产量上来说,都有逐渐上升的趋势,并且都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随着人们对电子产品要求的不断提高,个性化消费逐渐引领了时代潮流,也就是说,在未来的几年里,电子信息技术会呈现出规模化、个性化的发展趋势。

3.5梯次化、全球化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电子信息技术正在逐步呈现出梯次化和全球化的趋势,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已经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得到了有效的应用,使得其采购、生产、加工、销售等都具有了全球化的特征,这样,电子信息技术全球化的趋势在未来的时间里就会越来越明显。与此同时,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越来越梯次化,导致这种趋势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在西方的一些发达国家里,有很大一部分企业将生产工作集中在一些高科技产品的研究和开发,这样一些逐渐被淘汰的技术就会逐步流入其他电子信息技术相对来说水平较差的国家,由于我国电子信息技术还处于发展阶段,所以因此逐渐向梯次化的趋势发展。

四、结语

经济的飞速发展决定了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性,我国的电子信息技术在发展过程中既面临这严峻的考验,也拥有足够大的发展空间。我们必须对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进行正确的分析,掌握其发展趋势,对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合理化的分析,找到具体的解决方案。使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而电子信息技术的良好发展同时也会对我国的经济发挥很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张莉.浅谈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3

[2]张成名.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现存问题及发展趋势探讨[J].大庆师范学院,2011,5

[3]张棣.从发达国家对未来高科技发展预测看世界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J].黑龙江省电子信息中心,1994,2

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篇8

《地平线报告》是教育信息化的风向标

《地平线报告》是由美国新媒体联盟(newmediaConsortium,nmC)和美国学校网络联合会(theConsortiumforSchoolnetworking,CoSn)合作完成。过去十多年来,这两家机构每年邀请世界各地数十位甚至一两百位专家,开展为期近一年的研究,从未来全球基础教育面临的挑战,基础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以及未来将会驱动教育变革的技术三个方面展开预测。每一年,《地平线报告》所预测的六大重要趋势、六项重大挑战以及教育技术的六个重要进展,都可以说是全球学校教育研究人员、教育管理和决策者,以及中小学校长持续跟踪和关注的研究成果。

在过去的十年间,《地平线报告》影响了全球许许多多的教育政策,也改变了不少学校教育的格局。因此,《地平线报告》不仅可以作为学校教育信息化决策、软硬件采购、学校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参考,而且是全球学校教育信息化的风向标,理应受到我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管理人员、教育研究人员的高度重视。

驱动学校应用教育技术的重要趋势

如往年一样,2015年的报告也预测了驱动学校应用教育技术的六大重要趋势。这六大趋势是由项目专家组借助一系列基于德尔菲法的循环投票认定的,每一轮投票后都紧跟着一轮圆桌会议进行研究和讨论,以进一步界定所讨论的主题。这六大趋势分为长期趋势、中期趋势以及近期趋势,每一个时间段包含两大趋势。专家组成员认为,“长期趋势”通常已经在影响决策制定,在未来5年或更多年内仍然具有重要意义;“中期趋势”将很可能在未来3~5年内继续成为决策制定的影响因素;而“近期趋势”当下正在推动教育技术的应用,在未来1~2年内也很可能继续保持重要影响,此后会逐渐丧失影响力。

2015年,《地平线报告》提出的长期趋势有两条,分别是:重塑学校运行机制,探索深度学习策略;中期趋势有两条,分别是: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学生从消费者转变为创造者;近期趋势也是两条,分别是:加强混合式学习的应用,提升科技与艺术(Steam)学习。这些趋势极有可能驱动未来五年内的技术规划和决策制定。

1.重塑学校运行机制

彻底改造传统的课堂范式,重新规划所有的学校经验,通过创新学习方法影响并驱动是大趋势。这是一项令人关注的运动,同时也可以说是一项在人类教育史上许许多多新锐的教育工作者长期以来坚持不懈的追求。昔日,不断涌现出来的另类理念的学校,其实就是对学校的重塑和再造。然而,许许多多的此类行动只是停留于小修小补上,鲜有真正关注学校运行机制的行动。

重塑学校运行机制是对学校的系统变革,创新学习方法的引入是教育改革永恒的话题,而学校运行机制本身涉及学校内外环境的方方面面,需要学校、家庭和全社会的支持与协作,需要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学校、广大教师、家长以及学生的共同努力。学校运行机制的变革才是重塑学校的核心和关键。

2.探索深度学习策略

《地平线报告》引用了“卓越教育联盟”对深度学习进行的界定,即以创新方式向学生传递丰富的核心学习内容,引导他们有效学习并能将其所学付诸应用。报告指出,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探究的学习、基于挑战的学习和其他相似的方法有助于学生在校内外获得更多主动学习的经历。基于项目的学习是一种深度学习方式,它在科学教育中被看作是弥补差距的途径。基于探究的学习使学生基于个人经验和自主探索来构建知识。这是一种做中学的方法。

其实,报告中提及的集中深度学习策略并不抽象,也绝非今天才提倡。只是,这些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探究的学习、基于挑战的学习和其他相似的方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似乎并没有为更多的教师所采用。

3.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与协作学习是一种社会建构学习的观点,是与前述学习方式联系非常紧密的学习策略。在《地平线报告》中,合作学习被界定为学生或教师共同开展“个体对个体”或“个体对小组”的活动。报告指出,合作学习包含的活动通常围绕四个原则展开:以学习者为中心;突出交互和实践;以小组方式开展学习;开发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案。

如同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探究的学习一样,合作学习与协作学习被一些教师认为是“比较费时间”的教学策略,是“效率低下”的学习策略。然而,许多研究表明,应用合作学习可以提升阅读和写作、科学方面的概念发展、数学方面的问题解决,以及高阶思维和推理等方面的成绩。

4.学生从消费者转变为创造者

《地平线报告》指出,学习者尝试通过开展创造活动而不是消费学习内容来进行学科探索,这是全球学校教育变革的一大趋势。在开放教育世界中,在这样一个人人为师、人人为学的时代,学生的角色正在发生着转变,学生不再是单纯的知识消费者,不仅如此,学生只有由过去被动的、消费式学习,转变为主动的、产生式学习,由过去的知识的消费者转变为创造者,学习的效率和质量才能得以充分提高。

5.加强混合式学习的应用

随着人们对在线学习的认可度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学校在不断地尝试和探索将传统的面对面教学模式和在线学习模式有机结合起来,于是在世界范围内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最佳实践,包括颠倒教室/翻转课堂在内的混合学习模式在基础教育学校的应用正在不断攀升。

无论是在基础教育,还是在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中,混合学习将会成为最重要的趋势之一,这一点已经越来越明显。然而,就国内的实践而言,依旧存在较多的困难和挑战。翻转课堂叫好不叫座,认同者多,真正践行者还是凤毛麟角;局部调整多,系统变革鲜有报道;校内(甚至个别年级或班级)折腾者多,校内外全局变革者尚未有报道。在笔者看来,学习分析与自适应学习技术的应用、先进翻转课堂数字学习平台、教师信息素养和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学习空间和学习环境的再造、学校全局变革的政策安排可以说是目前混合学习普及和大面积流行的五大挑战。

6.提升科技与艺术(Steam)学习

《地平线报告》指出,近年来,越来越强调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工程、数学(Stem: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mathematics)课程和项目,这些科目被广泛认作是推动改革、支撑国民经济的手段。

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篇9

[关键词]煤矿开采技术现状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D82[文献码]B[文章编号]1000-405X(2014)-4-342-1

0前言

每一种经济行为的实施质量都与其技术相关,对于煤矿开采工作来讲也是一样,煤矿开采技术的提高对于煤矿开采质量与水平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采煤的技术是煤矿开采率的决定性因素,经济的发展对于煤矿开采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于煤矿开采的安全性,效率性以及高产生提出了新的要求。煤矿开采技术的发展,需要将采煤技术与现代化科技成果进行有效的结合,从而使煤矿开采者的经济效益得到提高,满足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和谐进步的要求。

因此,笔者选择煤矿开采技术的发展趋势作为研究对象是有一定的社会现实意义的。

1我国煤矿开采技术现状分析

我国是一个煤炭大国,在煤矿开采方面也有一定的实践经验。随着社会对于煤炭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煤矿开采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煤炭行业的重点研究对象。这就使得我国的煤矿开采技术在近些年来取得了长足性的进步。下面,我们就来对我国煤矿开采技术的现状进行分析:

1.1煤矿开采技术日益多元化

自从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经济市场发生的体制上的大变革,许多企业的体制也发展了变化。越来越多的公有制、私有制以及集体制的煤矿企业出现在社会市场当中。受到煤矿企业本身性质的影响,其资金投资水平不同,科学技术水平也有所差异。这就使得我国的每一个煤矿所利用的煤矿开采技术不尽相同。从其机械化程度上来讲,煤矿开采技术一般为机械化开采技术、半机械化开采技术以及手工化的开采技术。煤矿开采技术的多元化,更加确定科学技术与煤矿开采技术整合的重要性,这也是煤矿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

1.2煤矿开采技术发展速度提高

煤矿行业的发展,使得我国的煤矿开采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与进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科学技术成果与互联网因素融入到煤矿开采技术当中,使煤矿开采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快,突破性越来越大。比如说煤矿行业中的综合放顶技术以及大型的综合开采技术等等,都是煤矿开采技术的重大冲突,促进煤矿开采技术的快速发展。

1.3煤矿开采技术的环保性提高

煤矿行业是重要的能源行业,但是,许多煤矿开采技术方面的问题,使得大量的煤炭资源被浪费,造成了环境污染等重要的社会问题。因此,许多煤矿开采技术人员都在进行煤矿开采技术的节能化与环保化研究,希望以此业解决煤矿开采过程中存在的资源浪费问题。目前,我国的煤炭开采技术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2煤矿开采技术的发展趋势分析

2.1煤矿开采技术中方法与工艺紧密结合

在煤矿开采行业与技术发展的同时,我国的煤矿行业不再以煤炭开采数量作为成功的标准,而是将煤炭开采的质量与安全性作为重要的衡量指标。因此,在进行煤矿开采之时,将开采的方法与工艺进行结合是非常重要的,只有煤矿开采方法与工艺结合起来,才能大大提高煤炭开采的质量与安全。在进行煤矿开采之时,利用全机械化与智能化的机械设备与监控设备已经成为我国煤矿开采技术的重要发展趋势。

2.2煤炭开采技术更加高效与集约

煤矿行业要实现自身的快速发展,就必须朝着高效高产与集约的方向发展。而这就需要对煤炭开采设备的性能进行提高,对煤炭开采技术进行优化与升级。只有这样,才能对储量比较丰富的煤矿进行高效的开采。要实现我国煤炭行业的集约型生产,就要实现机电一体化,将科学技术成果与计算机技术融入到煤矿机电设备的使用与运行之中,促进其高效与安全运用。因此,开采技术的高效与集约将是煤矿开采技术的重要发展趋势,也是煤矿行业发展多年来的重要追求目标。

2.3煤矿开采设备的质量大幅度提高

煤矿开采设备是进行煤矿开采工作的重要凭借,也是提高煤矿开采效率的重要资源。煤矿开采技术的发展,必然要依附于煤矿开采设备的发展。就目前煤矿行业的发展来讲,煤矿开采技术正向着高能效的方向发展,开采技术的耐久性与自动化性能提高已经成为必然。这就使得煤矿开采工作需要更多规格与品种设备来支持。因此,在煤矿开采技术不断优化的现在,煤矿开采设备的丰富化也是其发展的必然。

2.4煤矿开采技术的绿色化

国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对经济发展进行明确的规划,对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煤矿开采技术也正是因为如此正在向着绿色与环保的方向发展。传统的煤矿开采技术具有高污染地,有着较大的废物排放量,更会有较高的能耗值。这样的煤矿开采技术正在被淘汰与替代,开采技术的绿色化正成为煤矿开采技术的重要发展趋势。

3结语

综上所述,煤矿开采技术对于煤矿开采行业有着重要的影响。其发展趋势受到整个行业发展趋势的影响,更对于行业未来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希望煤矿开采工作人员不断优化开采技术,促进煤矿开采行业的高效化、节能化与安全化。

参考文献

[1].任万友.浅析煤矿开采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科技创业家.2013(18).

[2].刘风山.我国煤矿开采技术发展方向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17).

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篇10

关键词:信息化;机械制造技术;发展趋势

1.机械制造的概述

机械制造工业在19世纪末才提出,特别是随着工业革命的推动,传统的手工业不断被机械工业代替,这样劳动强度得到了降低,整个生产效率和产品的质量得到了提高。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机械制造也在发生着变化,人类第一次使用工具,也就是原始社会的石器工具,后来人们为了满足需要,土器、铜器、铁器工具陆续被发明出来,但是这些工具科技含量不高,制造工艺非常简单,随着机械制造工艺的改进和生产力的提升,机械制造工艺也得到了发展,不再仅仅是满足基本生活需要,而是向工业、艺术、文化等方面发展,从而促进了人类物质文明的提高。到了近代,蒸汽机的出现,产生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来内燃机的出现,促使了火车、汽车的发展,机械制造工艺也向大型化、自动化转变。随后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电能的运用使生产效率得到快速增长,从而使机械制造工艺实现了技术与科学的融合,机械制造业开始同自然科学的发展进行紧密结合,人们认识机械制造工业也向高科技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2.机械制造工艺发展现状

2.1激光技术在机械制造工艺中的应用

激光加工比传统机械加工工艺考究,且质量突出,因而激光加工技术在多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激光技术作为机械制造工艺中一项重要的技术,它在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1)激光热处理。在零件加工过程中对零件进行热处理不仅能提高加工零件的使用期限,还能提高机器的使用性能,特别是磨损概率大的零件。在热处理过程中提高零件耐磨性常用的一种方法是在零件表面涂抹一层高熔点的耐磨材料,而激光技术在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因而利用激光技术对零件进行热处理,在提高零件使用寿命的同时对模具进行修复。(2)快速切割成型。激光技术在机械制造工艺中最大的特征就是快速切割,利用激光技术的快速切割和CaD模块的准确定型便可自动完成对材料的快速切割成型。快速切割成型的对象除了零件模型外,还包括一些复杂的零件,由于激光快速切割具有其它技术所不能比拟的优势,因而该技术在机械制造工艺中逐渐普及。

2.2自动化控制技术在机械制造工艺中的应用

为了进一步降低人力成本,实现机械化,自动化控制在提出之初便受到广泛欢迎。(1)自动化制造单元。自动化制造单元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而研制出来的一种小型自动化控制系统,由于外形较小且能独立完成指定任务,因而自动化制造单元在机械制造中已得到广泛的使用。自动化制造单元可以为单独的一台设备,也可以为多台设备,根据加工产品的不同可对加工设备进行不同的组合,如物料输送机、数控机床等。(2)自动化制造生产线。自动化制造系统在机械制造中也是一种使用较多的自动化控制技术,该系统是指在较少的人工直接或间接的干预下,将原材料加工成零件或将零件组装成产品,在加工过程中实现管理过程或工艺过程的自动化。自动化制造系统由多台加工设备组成,各设备统一受计算机系统控制,因而自动化制造系统又相当于一条自动化加工流水线。(3)自动化制造工厂。

3.机械制造工艺的未来发展趋势

机械制造工艺的未来发展趋势是不可估量的,而且也会和科技发展息息相关。

3.1集成化发展趋势。随着机械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业中的逐渐推广,机械制造工艺不断趋向于集成化,原本分散型的加工模式也逐渐向集成化靠拢,机械制造开始具备连续性和规模性。目前在机械制造业中集成化的利用主要是连续性加工和机电一体化,它们主要是针对零件加工的一次性完成,而集成化今后的发展趋势则是使整个成品集体化生产。

3.2微纳化发展趋势。在机械制造工艺中提高加工材料的性能,对加工工艺过程进行优化是促进机械制造工艺发展的主要途径,对加工进行精密化更是提高加工零件使用寿命的关键,纳米技术的发展使得机械制造工艺已逐步趋向于微观化。

3.3自动化发展趋势。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业中的运用使得机械制造工艺有了很大的改善,无论是加工质量还是加工效率都有了大幅度的改观。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脚步加快,提高机械制造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就变得尤为重要,而自动化技术也将成为机械制造业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这也是建立自动化制造工厂的必要条件。

3.4数字化发展趋势。数字化作为机械制造工艺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它决定了生产的准确性和系统的工作效率,对机械制造工艺进行数字化还体现在设计环节和生产过程当中,数字化的设计使得整个机械制造工艺过程更加完整高效。除此之外,对生产过程进行数字化管理也是生产的一个基础条件,它可以引导企业逐渐走上科学发展道路。

4.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提高国家的竞争力还是需要先进的制造技术作为保障。文章主要讨论了机械制造工艺的发展现状,并且结合实际情况对机械制造工艺未来发展的趋势进行了阐述。目前的机械制造工艺较为突出的表现是工业创新和现代技术,已经成为体现国家科技发展水平的非常重要的指标,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应当对机械制造工艺的发展趋势进行认真把握,要认识到发展机械制造工艺的重要性。在对传统技术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加强高新技术的应用,努力提高机械制造质量水平和效率是以后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1]董兰英.机械制造工艺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探讨[J].中国科技财富,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