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有机合成经验十篇有机合成经验十篇

有机合成经验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59:53

有机合成经验篇1

关键词: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实验教学;教学改革;方案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实验教学的改革与研究的意义和目的毋庸质疑,但是,如何才能使我们的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实验教学的改革与研究,如何能够在现有的条件下真正提高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水平,这是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也就是,如何进行的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实验教学的改革与研究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换言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实验教学改革方案的研究与确定是一个关键问题。

一、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实验教学现状分析

笔者以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指导,为了做好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实验教学的改革与研究工作,除了对省内相关高校进行了调研,着重研究了近几十年来的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实验教学的情况,并重点研究了本项目立项时的实验教学现状,从而,为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实验教学的改革与研究方案的确定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机械工程设立最早的院系之一,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创立于1958年,进行了按大类培养探索和教学改革。在国内率先提出了“以机为主、机电结合、缩机扩电、淡化专业、宽口教育”的机械类人才培养教改总思路,1998年,根据教改思路制订了机械大类专业培养计划并在机械工程系进行改革试点。新产学研结合的办学模式,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尽管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在学科建设和教学改革与研究中取得了上述的成绩,然而,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实验教学方面还存在如下问题:(1)拥有的实验设备和条件,远远落后于制造企业所应用的设备和条件。(2)实验课不是全面系统地统筹安排,而是把实验课当成理论课的附属,跟着理论课教学走,且各门理论课程按自己的要求安排实验,实验内容之间缺乏相互联系与协调,致使实验内容重复、脱节、遗漏、不系统。(3)实验教材滞后,实验内容与当代机械工程与自动化专业学科的发展状况不相适应,实验技术、方法、手段未能跟上现代科技的发展,实验项目基本上是验证性实验,缺少综合性、设计性、研究创新性实验。

二、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综合实验教学改革方案分析与研究

近几年来,根据国家教育部的文件精神,新的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是一个口径更宽的专业,要求技术人员懂机、懂电、懂数控、懂液压、懂计算机,既能搞设计,也能搞实际操作,因此,要求设计综合性实验,提高技术人员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是十分必要的,不同专业有许多教师进行了不断的探索与研究[1~8]。2005版本科培养方案中,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体现上述知识点的相关课程有“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电传动控制”、“液压与气压传动”等专业基础课,为配合课程的学习,每门课程各开设有4学时两个实验。但是,存在的问题也很明显,就是各门课程配置的实验仅仅反映本门课程的知识点,独立分割,没能体现机、电、液相互配合的综合效果,与实际应用严重脱节,已经无法满足培养应用人才和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需要。2008版四年本科培养方案中专业课程基础综合实验在于2009年10月前基本还属空白,急需规划与建设,本项目的实施为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工作提供了必不可少的保障,同时,项目的实验内容与以往相比具有综合性和一定难度,因此,本项目对技术人员不仅具有实价值,而且还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在上述背景下,在本项目立项研讨之初,有的课题组成员提出为了不影响新的四年本科培养方案的如期实施,同时,彻底改变实验课内容独立分割、脱节、遗漏、不系统的问题,要求技术人员在财力、人力上加大投入,一步到位地改革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实验课的体系和内容。通过借鉴其他国内技术人员的做法,紧密结合实际,根据我们的机械工程技术人员教学研究项目的实践情况,经认真分析、充分讨论,提出先组合、后融合,循序渐进的改革思路。考虑到的实际实验条件存在的不足,综合实验内容的规划方案体现出发展的动态特点,即制订出“现在”、“近期”、“远期”三种不同的实验内容方案,以体现“利用现有条件,综合性稍差”“补充实验条件,综合性较好”“完善实验条件,综合性得到高度认同”的三个阶段发展脉络,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既要注重以理论研究成果指导实践,更要注重通过实践检验理论研究成果。最终提出该发展过程需要解决的问题和解决途径,为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基础综合实验提供一条可持续的发展近期和远景规划。具体实施方案是:①完成第一轮的初步实施专业基础综合实验,总结院级教学研究项目“专业基础综合实验的设计方案”的实施工作教训与经验,为进一步调研提出问题,做到有的放矢。②调研和实地考察,了解技术人员的实验设置情况,写出调研报告。③组织相关教研中心及实验中心的教职员工,摸底查清现有的实验仪器、设备等实验条件,设计现阶段可以开设的综合实验的内容;确定相对稳定的实验指导人员队伍,对实验主管人员进行必备的培训;具体实施第二轮专业综合实验。④根据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修改和完善近期和远期的综合实验的实验内容和方案,给出实现该两方案的途径和需解决的问题,对实验教学模式及其运行机制创新进行探索与实践。⑤补充和完善实验设备与仪器,进一步加强相对稳定的实验指导人员队伍建设,编写相应的综合实验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⑥具体实施第三轮专业综合实验,完善实验大纲、实验指导书、实验考核评定办法等相关教学文件。⑦对项目进行全面总结,完成结题报告。

根据所制订的实验方案,隶属于不同教研中心和实验中心的项目组多名成员,进行了多次的讨论与研究,编制了《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综合实验教学大纲》,开发了具有一定综合性的实验内容,如:已经完成了《数控机床自动编程与加工操作》综合实验开发、《机电制综合实训装置研制及实验开发》、《机电液控制综合课程设计》等实验和实践教学内容,并已经于2010年完成了首轮实施,2012年完成了第二轮实施,深受技术人员欢迎,并取得了预期效果,目前正在总结前期实施的经验,为下一轮研究与实施积极准备。有关综合实验的具体内容、实施过程和实施效果等内容的总结,将在第三轮教学实验改革后进行全面总结,并撰文汇报。

参考文献:

[1]廖文武,加强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基础综合实验改革方案[J].建材高教理论与实2001,(1):102-103.

有机合成经验篇2

关键词:实验经济学;计算机仿真;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4-0243-03

过去的教学观点认为,经济学较难进行实验课程的设置,只能依靠课堂上教师对经济学理论和现象的讲解以及逻辑上的分析来进行日常教学。学生单纯的通过教师课堂的讲解和课后的习题,很难对于经济问题的形成、环境和发展的过程有一个清楚、直观的了解。所以如何更有效地进行经济学课程的教授是摆在大学教育面前的重大问题。实验经济学(experimentaleconomics),是一种将实验手段运用于经济学研究的方式,西方有关实验经济学的研究由来已久。史密斯于1962年发表了称之为实验经济学奠基石的文章《竞争市场行为的实验研究》,也因为对实验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贡献获得了2002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这表明实验经济学已经得到经济学界的认可。计算机仿真(ComputerSimulation)成为一种实验的重要方式和手段,是利用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成果,建立被仿真系统的计算机模型,并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对模型进行动态实验的一门综合性的技术。两者都通过实验的方式来验证经济学原理,在方法、作用和结构上是一致的,但是在实施的方式、参与的对象等方面有较大的区别。如何运用两者的优势作用于经济学的实验教学中,是继续深化大学素质教育以及培养创新性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学校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一、计算机仿真的发展和应用

迅速发展的计算机仿真技术,可以包容和显化行为者的有限理性,是研究经济制度的偏好演化和政策评估的一个有效的工具。它运用了编程思想,将经济模型转换为计算机模型,通过计算机仿真程序运行实现,将结果与预计进行比较,还可以通过改变一些参数和设置来重新改变结果,以观察在不同情况下的不同结果。仿真的具体方法一般是先建立关于仿真的基本框架模型,然后进一步的量化、具体化,通过软件设计和程序设计编写转化成计算机语言,设计各种不同的、有意义的环境运行仿真。相对于单纯的理论分析或者复杂耗时的实物实验来讲,仿真实验具有经济、可重复、耗时短、可控性等多方面的优点。仿真研究需要合理的行为设定,通过不同的设定来运行得到各种可能的数据结果。

二、实验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

实验经济学是一种将实验手段运用于经济学研究的方式,它是在可以控制的实验环境中,针对一些经济理论或者经济现象,通过人为地设置各种条件和假设来改变实验的环境和制度,以此观察实验运行的方式和实验对象的各种不同行为,最后分析解释各种实验结果和现象,以达到剖析、检验和进一步完善经济理论并在一定情况下提供政策抉择的研究方法。实验实施的研究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需要认真评估其存在的大量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有时还需要较长的时间完成。实验的方法论是需要全面的考虑和评估研究对象的所有方面。在进行实验的不同阶段时,经常会出现客观性和真理性不一样的情况,所以需要研究人员使用合适的方法选择正确、客观、真实的数据信息。科学客观的认识事物,经历从整体到个体,再从个体回归到整体的过程。在建立模型时,也有可能模型并不能代表整体,而只是特殊,所以一定要把握相对性的存在,建立研究人员和研究对象的辩证存在的关系。

三、实验经济学与计算机仿真的联系和区别

通过对实验经济学和计算机仿真的解释和分析,可以发现两者的基本目的相同,都是通过各种手段和工具对经济学理论做相关检验和研究。实验经济学和计算机仿真在模型设计的整个阶段中,都要遵守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要求。所以说两者在方法论、基本结构、以及研究目的上是类似的。但是两者也有一定的差别,具体表现为:

1.实验过程侧重点的不同。计算机仿真的侧重点偏向于如何运用计算机技术模拟经济模型运行的整个过程,对于软件的编制和计算机的应用有较高的要求。实验经济学侧重于实验过程中人员的组织、安排。计算机仿真的实现是学科交叉应用的结果。它需要经济学的知识来建立经济模型和数学模型,又需要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将数学模型转变为计算机模型。对于实验经济学来说,根据验证模型的实际情况,可以不需要计算机方面的应用,可以直接采用人工组织和控制的方式,实现整个过程。

2.实验过程中的参与者截然不同。计算机仿真通过计算机算法和程序的编制,在仿真的整个过程中来模拟人的行为方式。实验经济学是在一定的群体中,通过实验规定条件和要求进行筛选。虽然在很多经济学试验中,也使用了计算机仿真来处理非抉择性的某些中间过程,并进行数据的搜集、处理和分析;但是在进行关键性的抉择的时候,还是以参与的人做出的反应为结果。

3.可控性和可重复性的不同。实验的可控性和可重复性非常重要。对于计算机仿真来说,程序一旦生成、封装,多次重复进行实验是非常简单的事情。重复一次实验,甚至只需要根据要求,修改程序的参数后直接点击程序运行即可。而一般的经济学实验的重复进行,还是需要实验的再次组织。实验的最终结果在某些因素的影响下,也可能发生较大差异。所以实验的可重复性和可控性要弱于计算机仿真。

四、计算机仿真与实验经济学的应用方法

史密斯认为每一个完整的经济实验,都由实验的环境、所处的体系和参与者的行为3个因素组成。在进行实验的不同阶段时,经常会出现客观性和真理性不一样的情况,所以需要研究人员使用合适的方法选择正确、客观和真实的数据信息。要把握相对性的存在,建立研究人员和研究对象的辩证存在的关系。根据以上原则,将实验经济学和计算机仿真理论和方法应用到高校的实验教学中,需要教师在深入了解和掌握两者的方法和实验技术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实验内容,规范实验的整个过程。具体应用方法包括以下几点。

1.选择合适的理论点进行实验课程设置。课程内容结合实验经济学和计算机仿真方法,选择合适的内容进行实验教学。每学期做6~7个实验,每次实验的时间控制在两个课时以内。确定在实验中是否需要利用计算机仿真的方法来进行辅助,如果需要计算机仿真方法,还需要分析和决定在哪个环节进行设置。实验环境和制度的规范化对于实验的最终会产生的结果至关重要。要详细设计实验的参与者、实验的讲解内容和方式、实验的地点和持续时间、报酬的设计、实验的物理条件等。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应该做到比较基准清晰化。必须考虑到实验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数据的保密性。实验室交易制度应该明确的规定参与者之间的交流方式、交流程度、交流时间和采取的行动,以及行为和收益的关系。明确买家之间、卖家之间或者买卖彼此是否可以产生信息的流通。也就是:①制度规定语言,m=(m1…mn)。它包括信息元素m=(m1,m2,…,mn)。其中mi是由行为者i传送的行动信息集;②一个制度还规定了一组分配规则h=(h1(m),h2(m)…hn(m))。hi(m)是分配给第i个行为者的支付;③一组成本估算规则C=(C1(m),C2(m)…,Cn(m))。Ci(m)是由行为者i给出的支付,二者共同构成了行为者的信息函数。对于参与者报酬的设定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参与者充分了解决策与报酬之间的所有关系,但是参与者的报酬是私有信息。实验的设计需要使得报酬超过做出不同抉择或者达成交易的主观成本。作为日常的大规模且多班级的经济学实验课程,在一定程度上不可能都采用货币激励作为主要手段,而可以采用课堂学分和本章学分的形式,对于完成实验较好(取得效用较大或者表现合适)的同学给以较好的学分。减少参与者行为的变异性和随意性,尽可能的降低随机行为带来的实验不确定性。对于学生来说学分的奖励非常具有诱惑性,可以将参与者面对其他报酬表现出来的消极态度降到、压缩到较低。在有一些经济学实验中,应该设计参与者的不同边际行为,所获得的报酬水平也有很大的差别。例如,在市场实验中,成本高比成本低的卖家所获得的报酬应该少。

2.利用比较和分析的方法评估实验的结果。实验完成后,教师应该根据实验的发展过程和结果对实验予以比较和评估,判断实验是否达到预期的要求,验证理论的真实性。如果失败,需要分析失败的原因,找出需要改进的因素,为下一次实验做出准备。而效率可以作为一种比较的标准和比较相互竞争理论的依据,史密斯在实验中将效率设为付给参与者的报酬和可能的最多报酬的比率。通过效率来考虑改进模型标准。

五、两者对经济学实验教学的意义

1.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实验经济学和计算机仿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有机结合起来。在实验过程中,适当运用计算机仿真,提高教师和学生对新方法、新工具的掌握和使用。在课堂实验较为简单并且运算量不大的情况下,学生的亲身参与更加具有直观的感受,对于理论的认识也会更好,更适合采用人工处理的方式。所以经济实验的教学,学习新的技术和方法,注重教学实际,根据情况合理利用各种资源和方法,有效提高课堂实验教学质量。

2.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帮助学生掌握新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实验经济学和计算机仿真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有效的研究工具。经济学的很多理论都可以通过它来检验,发现它的运行前提和环境。在环境改变的情况下,观察它的不同结果和现象。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现象的相同和不同,要求学生对结果、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和现象进行分析比较,得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使得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创造者,而不是教科书的被动接受者。

3.教学方式新颖,教师与学生互动性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经济活动中的多个主体来参与到教学中来,使他们亲自体验到市场交易的不同过程。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观察数据的变化,了解变换的原因,最后掌握经济现象的本质。将经济学的教学从被动的理解,提升到将学生置身于模拟的经济环境中去参与、思考、解决问题。这种教学的形式和内容充分、生动,赋予了学生真实的感受,帮助学生了解理论和现象产生的全部过程,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葛新权,王国成.实验经济学引论:原理方法应用[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80-82.

[2]金雪军,杨晓兰.实验经济学[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103-110.

[3]刘向华.关于金融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的思考[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9,(5):88-110.

有机合成经验篇3

关键词:绿色化学;有机化学;有机化学实验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3-0049-03

我校是少数民族高等院校,绝大部分学生来自于偏远少数民族地区,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的可持续性发展培养优秀人才是学校的光荣使命。进入21世纪后,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已不再是单纯的专业技术人才,而是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优秀的专业技术素质、较高的环境意识、能把问题放在社会环境中综合考虑的高素质人才。《有机化学》和《有机化学实验》是我校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生科院和药学院三个学院多个本科专业的基础必修课,其重要性毋庸置疑。有机化学理论知识的系统掌握和有机实验技能的提高将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绿色化学教育作为有机化学的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应该体现在它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中。用绿色化模式对传统有机化学教学进行改革,在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思想既能提高有机化学教学效果,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创造力,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使他们毕业后能更好地为民族地区的发展服务。我们有机教研室近年来承担了本校三院多个专业的所有有机化学及实验的教学工作,在教学实践中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和各个专业需要,对传统有机化学进行绿色化模式的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有机理论教学内容绿色化模式的探讨

把绿色化学的理念贯穿于有机化学教学中,教学内容体现了绿色化学的新内容和新成果。教师在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等方面,让学生了解绿色化学,树立起绿色意识。有机化学的教学要尽可能地反映时展的特色,进入21世纪后为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需要,绿色化学技术已成为当前有机化学的热点和前沿之一,其研究内容涉及再生的原料、溶剂、催化剂、试剂、设计安全的化学品及绿色合成方法等,因此在有机化学理论教学过程中有必要结合讲授内容适时地增加环境保护、绿色化学方面的知识以适应新世纪的要求。针对近年来基础有机化学教学学时缩短的背景(如我校化学专业有机化学从108学时缩短至96学时,有机实验从72学时缩短至60学时),在有机化学理论课的教学中全方位多视角地讲授绿色化学已不太现实,我们的策略是在满足有机化学教学的基本前提下,将绿色化学的内容有机地融入到传统的教学内容中,涉及绿色化学方面知识及时地进行适当的知识更新和思维的拓展,教学时间比较灵活,多则5~8分钟,少则2分钟,不会对原本紧张的教学时间造成冲击,还能使课程内容丰富具有活力[1]。我校化学专业有机化学所用教材是胡宏纹院士编写的《有机化学》(第三版),我们在讲到卤代烷时会引出制冷剂氟里昂在光照条件下会破坏大气层中的臭氧平衡的实例,如果失去臭氧层的保护,照射到地面的太阳光紫外线增强,其中波长为240~329纳米的紫外线对生物细胞具有很强的杀伤作用,对生物圈中的生态系统和各种生物,包括人类,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生成绿色环保的制冷剂是势在必行的。在讲解Diels-alder反应的特点时,让学生了解到该反应不仅产率高,而且其原子利用率达到了100%,无废弃物生成,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是合成环状化合物的重要方法之一,进一步引申除了D-a等加成反应外,重排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也能达到了100%,另外取代反应、消除反应也是符合原子经济性原则的有机反应。在芳烃的讲授中我们会告诫学生汽车的尾气及香烟燃烧的烟雾中都含有致癌作用的稠环芳烃苯并芘,含多卤代芳烃的农药,除草剂在自然环境中难降解,毒性大,长期使用会对环境和生态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倡导学生选择绿色生活方式,树立绿色环境意识,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由于绿色化学的内容包含化学及其相关学科先进的思想理念和新颖的科技成果,教师通过这种在恰当的知识点中渗透绿色化学的模式,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二、有机实验绿色化模式的探讨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对学生科学思维、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但大部分有机实验都会产生污染,这些污染主要是实验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有臭味有毒或有腐蚀性的副产物、反应中需要使用的部分有毒的试剂和溶剂、反应结束后对产物进行后处理时产生的污染物等。对这些污染物处理不当,常常会使有机实验室甚至整层楼中充满了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性气体,毒害师生的健康,污染环境,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验教学中既要科学、直观地展示实验所要达到的目的,又要尽量减少实验过程中有毒试剂的用量,提高试剂的利用效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2,3]。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所在教学团队在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对有机实验的绿色化模式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这些探索和实践总结如下。

1.有机实验教材建设绿色化。有机实验要体现基础与前沿、经典与现代的有机结合;改造传统的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技术方法,加强综合性、设计性与创新性实验,为了使学生在接受部分绿色化学理论的同时掌握绿色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培养绿色化学情感,2010年罗冬冬老师主编的《有机化学实验》化学工业出版社正式出版并选做为我校三个学院多个专业的实验教材。教材自始至终贯穿着绿色化学的理念,精心选择实验内容,优选实验项目,删去部分对师生健康影响大、对环境毒害大、对有机实验基本操作训练作用较小的制备实验,对一些污染大的合成制备实验选择以水或离子性溶液等可重复再生型的溶剂进行制备,引入微波辅助加热等新技术或新的合成路线,教材采用微量及半微量实验,新型的微量及半微量实验试剂的用量比传统的有机实验的试剂用量减半甚至更多,这样在保障实验教学效果的前提下,不仅可以节约实验用的试剂、降低实验经费、缩短实验所需的反应时间,还减少了污染物质的排放,更加降低了治理污染的难度。实验内容丰富且绿色化,实验内容不仅包含传统的有机合成实验,也有部分天然产物的提取和分离实验[4]。

2.实验规划绿色化。我们在学生单人单组进行有机实验,保证实验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对有机实验整体规划,在积极开展微量或半微量实验教学的同时,合理规划有机实验顺序,尽量做到从简单合成向系列化多步合成过渡,使合成产物循环使用,实现零排放。例如我们在第一学期的合成实验中合成的苯甲酸乙酯经无水处理后可以作为原料用于下学期的三苯基甲醇的合成实验中,高年级学生合成的产物乙酰苯胺可以作为低年级学生练习重结晶操作的原料,正溴丁烷作为烷基化试剂用于化学综合实验中。

3.实验过程绿色化。反应条件如反应温度、试剂、溶剂或某些反应中带水剂的选择是实验过程是否达到绿色化的关键之一。如在正溴丁烷的合成实验中回流时温度过高会使正丁醇炭化,正溴丁烷产率降低,还会增加污染环境的酸性尾气二氧化硫,单质溴和溴化氢的生成,需要学生通过调节电压控制回流速度以1~2滴/秒,以避免产生大量酸性尾气;反应结束后还要冷却5~10分钟后才能关掉冷凝水管拆去尾气吸收装置。在国内大多数有机实验教材中环己酮的制备是通过重铬酸钾的硫酸溶液氧化环己醇而得,这种方法中硫酸用量较大,生成的铬离子污染环境,后处理烦琐,苏州大学郭晓稚等报道了用绿色氧化剂H2o2代替铬酸制备环己酮的方法[5];苯甲酸乙酯的合成中使用的带水剂是苯,由于苯的毒性较大,有文献[6]报道了其合成的改进方法用环己烷代替致癌带水剂苯,可以采用对比实验教学法分别用铬酸、苯等传统氧化剂、带水剂和H2o2、环己烷等绿色试剂来合成环己酮和苯甲酸乙酯,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能直观感受到这些方法的本质区别,通过相互交流,加强对绿色化学理念的理解。实验过程绿色化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对实验废弃物的妥善处理,有机化学实验中的废弃物主要是实验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有臭味有毒或有腐蚀性的副产物、反应结束后对产物进行后处理时产生的污染物等,我们的方法是学生能自己处理的废弃物就让其自行处理后排放,不能自己处理的就收集与表明成分的废液桶中集中处理,如在正溴丁烷的制备中吸收尾气的氢氧化钠溶液就可以中和洗涤正溴丁烷中杂质的浓硫酸。有机溶剂如苯、乙醚、乙醇等则分别回收到指定容器中,经重新蒸馏纯化后可重新使用,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绿色化学思想,还可以节约资源,减少化学品的排放。

绿色化学的基本思想是利用一系列原理来降低或消除化工产品的设计、生产及应用中有害物质的使用和产生的科学。绿色化学理念体现了现代化学理论与社会的相互联系,从绿色化学的角度审视传统的有机理论和实验教学,给基础有机化学教学改革,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来提高有机化学教学效果提供了切入点。我们要用节约能源和防治污染的观点去重新审视和改革传统的有机化学理论和实验教学,把绿色化学和原子经济反应的理念引入到有机化学理论和实验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教学和实践脱节的困境,培养学生爱护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最终从源头上解决环境与生态的困境,可以达到提高有机化学理论和实验教学的质量的目的,为经济相对落后的民族地区输送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做贡献。

参考文献:

[1]李汝雄,王建基,胡应喜.化学的绿色化[J].化工高等教育,2002,(4):37-39.

[2]王敏,宋志国,王秀丽,等.绿色化学理念与实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4.

[3]任玉杰.绿色有机化学实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4.

[4]罗冬冬.有机化学实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11.

[5]郭晓稚,陆新华,姜文清,等.环己酮合成实验的改进[J].大学化学,2011,26(6):60-63.

[6]汪云松,李霁良,何严萍,等.合成苯甲酸乙酯的改进方法[J].大学化学,2010,25(2):36-38.

有机合成经验篇4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计算机教育;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其他学科和专业课教学中应用的不断深入,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很多专业课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实验教学是计算机教学的一个关键环节,它可以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动手能力,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构建一个全新的实验教学体系和开放的实验体系,保证计算机实验教学有序进行,全面提高实验教学水平,是高等院校计算机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

以独立学院为代表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特色主要应该体现在“应用”与“本科”二者的有机结合上,体现在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与优秀的实践动手能力的结合上。有别于普通的高职高专学院,独立学院定位的本科办学层次,决定了教学内容中理论基础部分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而也不同于一本二本院校,独立学院从建校第一天起自身就得面向市场,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培养经得起市场检验的人才,是独立学院惟一的选择。因此,对学生进行计算机应用技能的培养,对应用型本科院校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是一所位于四川省乐山市的独立学院,学院地处中国西部二线城市,可供选择的实习单位相对较少,到省会成都及外地城市实习的成本又相对较高,可行性不大。如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计算机应用技能的要求普遍较高,而学院原有的实践教学均以课程为导向,学生所学知识相对零散,缺乏系统、全面、真实的计算机技能综合训练,缺乏“实际工作经验”造成了毕业生就业的“最后一公里”问题,这其实也是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一个普遍性问题,只是在二线城市高校显得就更为突出。为解决这一问题,学院提出了“要将计算机应用能力渗透到全院所有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的计算机大工程教育理念,特别强调所有理工类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技能的学习与实训的重要性。同时,学院针对当时计算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实验室功能重复设置,资源分散,利用率低,谁管谁用,难以共享”等突出问题,明确提出了整合全院计算机实验室教学资源,建设共享型、开放式的计算机实验教学平台的工作目标。为此,学院在整合现有的计算机相关实验室的基础上,并从计算机、电信、自动化等相关学科抽调部分业务骨干,组建了全院的公共计算机实验教学平台――计算机实验中心。

2总体思路

学院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将学生的实践教学放在尤其重要的位置,明确了计算机实验中心具有自身特色的实验教学定位:充分结合社会需求和专业建设需要,适应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特点,坚持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同等的重要性,实验教学不再仅仅作为理论教学的补充与扩展,而是作为单独的课程体系进行建设。实验教学应以“面向应用”为导向,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内容,逐步降低验证性实验的比重。遵循教育教学基本规律,以电子信息类学科为主要依托,合理、有效地组织全校计算机实验教学资源,面向全院45个专业分三个教学层次(综合基础、应用技术、综合实训)开设计算机实验课程。

同时,为更好地服务于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确立了“保证基础、面向应用、强化实训、鼓励创新”的基本教学方针和“锐意改革、加强建设、办出特色”的指导思想,明确了学院的计算机实验教学改革的“一个中心”和“两大任务”。

一个中心:实验教学改革必须以服务于学院人才培养目标为中心,人才培养目标是指导学院实验教学改革的最高纲领,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是实验教学改革的出发点,也是检验实验教学改革成败最重要的标准。

两大任务:一是以综合实训模式来解决学生就业普遍面临的“最后一公里”技术障碍;其二是以计算机实验中心为平台,整合全院计算机实验教学资源,促进学院教学资源的优化与共享,建设相对独立的各个学科计算机实验教学体系。

3改革方案

(1)优化整合全院现有计算机实验教学资源,最大化发挥资源的效率。

实验教学资源的整合,并非仅仅对实验仪器设备进行合理配置与调配,它还应该包括对现有实验教学师资队伍的科学配置,现有实验规章制度的梳理与修订,现有实验软件可用性的重新评估等等内容。寻求进一步解决计算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实验室功能重复设置,资源分散,利用率低,管理成本高,难以共享”等突出问题的有效途径。

(2)首先开展对影响较大的部分计算机基础课程实验教学的全面改革,实现实验教学从“课程为导向”到以“应用为导向”的全面转变。

以全院45个本专科专业均开设的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以前采用28个理论学时加28个实验学时的教学组合,实验教学内容完全是对理论教学内容的验证,实验作为理论课程的补充,各个实验单独隔离,不成体系,学生学完课程仍然无法解决一些较为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效果普遍不够理想。改革后学院将“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了教学改革的第一批课程,将本课程全部改为实验课程,老师和学生直接在计算机实验室上课,组织教师按照计算机操作中的应用问题,自行编写了计算机基础应用教程,以解决每一个实际问题为主线进行有步骤的教学与演示,学生学习的目的得到了进一步明确,学习兴趣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实际动手对计算机的操作能力也有了本质的改变。

此外,很多专业还开设了“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库程序设计”等计算机相关基础类和专业基础类课程,这些课程都有比较大的受众面,对后面的专业课和专业方向课的学习都有很大的影响,是学院计算机实验教学改革的首要对象。

(3)区别对待不同学科不同专业,构建多层次实验教学体系。

计算机实验中心面向学院45个本专科专业开设了“分层次、分学科、分类型”的多层次的教学体系,如表1所示,各个学科各个专业,根据自身的学科和专业特点,选择相应的教学层次,不搞“一刀切”,避免片面追求“大而全”。

针对学院英语系、艺术系学生,重点开设“综合基础”层次的验证性实验教学,要求学生主要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础知识,能用计算机处理日常的办公事务。针对经济系、管理系学生,重点开设“综合基础、应用技术”这两个层次的教学,在应用技术这个层次中,结合实际的财务或管理工作需要,以某些常用的应用软件为学习重点,目的使学生能解决本专业中计算机作为工具应用时的现实问题。针对计科系、电信系、自动化系、核工程系学生,还需要上升到“综合实训”层次,相对来讲,理工类对计算机的应用较为深入,对计算机知识的综合性和系统性要求也较高。而对计科系学生,要求不但能得到实际综合项目的训练,还能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也就是还需要超越“综合实训”层次所提供的教学内容,也可以把它划为第四层“综合创新”。

(4)建立具有学院自身特色的计算机实验教学教材体系。

高校计算机技术方面的教材数量繁多、更新换代快,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学院在实验教材建设方面采取“引进和自编相结合,以自编为主”的方针,首先引进国内高水平的实验教材推广使用,然后根据学院的实际情况在实践中进行总结和修改,逐渐形成教材的编写方案,经过教学团队成员充分讨论后提交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审核立项。

教材建设中强调以自编教材为主主要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考虑:

①现有的一些计算机类国家规划与精品教材,不完全适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际教学。在三本院校中,学生的基础相对薄弱,实践证明,如果直接采用这些教材教学,效果往往并不理想。

②学院大力推行计算机实验教学改革,把实验建设成相对独立的教学体系,将实验从以“课程为导向”全面转向以“应用为导向”。而现阶段的实验教材,多是以理论课直接补充和验证的形式出现,无法很好地满足实际教学要求。

自编实验教材的建设就是基于以上两个方面的考虑,组建了相应的自编教材团队,以“通俗易懂、讲解详细、操作性强、面向应用”为指导思路,编写了所有计算机实验课程的指导教材,先行在校内印刷使用,条件成熟时再公开出版,截止目前,已经公开出版计算机实验专门教材共计7门。

(5)积极推行“走出去,引进来”战略,充分利用校内外多种资源,切实加强校企多方合作,推进计算机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走出去”是有计划、有目的地选送优秀教师到成都理工大学校本部、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省内其他高校以及成都、乐山知名企业进行学习、访问和合作研究。“引进来”是近几年来学院采取了特殊优惠的政策,大量引进博士生、硕士生以及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高技能人才充实到实验教学队伍,近四年进入计算机实验中心的引进人才就达到了14名。

在综合实训内容的设计上,实行校内基地与校外基地相结合,在校内进行基础认识,到校外开阔视野,了解行业前沿技术。

此外,学院还聘请了一批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企业高级工程师参与到实践教学中,他们通过开设科技讲座、指导毕业设计、指导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指导学院实践教学基地的创新性实验项目,以他们严谨的工作态度、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使学生获得了巨大的收益,同时也帮助了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

4初步成效

(1)探索出一条提高二线城市高校尤其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计算机实际应用技能的新途径。

学院以解决学生就业中普遍面临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为计算机实验教学改革的根本出发点。一方面,基于“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以引进来为主”的学生实习新思路,通过加大培养工程化师资队伍的力度和充分的校企合作,引入面向应用的计算机实训模式,真实再现实际工作中的计算机应用需要,对学生开展实用化、工程化的计算机技能教学。另一方面,通过整合全院计算机实验教学优质资源,以计算机实验中心为公共平台,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参加国家、省以及知名it厂商的各类计算机应用比赛和资格认证考试,并做好组织和培训工作,让学生通过努力获得相应奖项和资格证书,进一步增大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2)以应用为导向,大力改革计算机实验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

学院作为第三批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进校后普遍存在着基础知识薄弱、学习兴趣不高、学习动力不足等问题,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对于加强和改善校风学风,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通过构建“分层次、分学科、分类型”的计算机实验教学体系,通过面向应用以解决实际应用问题为主的实验内容设计和具有实际工程经验老师的指导,通过专业综合实验和创新实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主观能动性、激发创新潜能。

(3)组建了一支实干、稳定的优秀师资队伍,有利于循序渐进地推进学院计算机实验教学改革和长期可持续地发展。

国内绝大部分三本院校的教学师资多以兼职和外聘教师为主,人员流动性较大、师资队伍不够稳定。而学院作为核工业系统惟一的一所三本院校,立足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学院引进的人才均作为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在编正式职工,教师的归属感较强,人员流动相对较小,构成了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一种特色优势。计算机实验教学的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支优秀而稳定的师资队伍做保障。

(4)主动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和对外技术培训,既服务了地方经济建设,又锻炼了队伍,加快了学院实验师资队伍成长的步伐。

计算机实验中心在承担学院实验教学改革与建设任务的同时,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和对外技术培训,设立校外实训基地,同本地知名企业和单位保持固定的合作关系,为他们进行员工技术培训,同时派出学生和教师前往这些单位参观、交流与学习。通过这些合作与交流,一方面为乐山乃至四川的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为学院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另一方面,这支年轻而富有朝气的师资队伍,也通过这些交流与合作,开阔了眼界、积累了实际工程经验,从而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学院的实验教学改革与建设任务。

5结束语

服务于学院培养应用型高级人才的目标,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计算机实验教学有着新的需求和特点。只有主动适应新形势和新要求,大胆探索计算机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建立健全符合学院自身实际和体现自身特色的计算机实验教学体系,打造优质而稳定的计算机实验教学师资队伍,才能从根本上化劣势为优势,变不利为有利,培养出具有应用型本科院校鲜明特色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有机合成经验篇5

治理结构:非独立建制模式对创新载体产权重组的制约

产权关系的界定和重组是多载体联合组建创新基地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在现行体制下,不同创新载体基本上采取的是非独立建制模式,分属不同部门、行业和科研单位,具有不同的产权关系和功能定位。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都是依托某个大学、科研院所或企业建立的,采取建设单位、主管部门、依托单位的三级管理模式,并不具备独立法人机构的地位,没有独立的人员编制,自然难以成为一个独立的科研实体。对此,管理部门仅能要求其“相对独立”。如历次文件对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要求都是“成为相对独立的科研实体,实现人财物相对独立的管理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国家重点实验室到底是国家的还是依托单位的,并没有清晰的界定,各个依托单位的理解和执行也不一致。如设在大学的国家重点实验室通常有三种模式:高校的二级独立行政实体;依托于二级学院的系一级的行政实体;依托于一个或多个学院的虚实结合的科研体。在这三种模式下,人事、招生、实验条件都要靠依托的院(系、所)或实验室主任去争取,严格地说,国家重点实验室名义上是国家建设的,实际上是依托单位的,其发展好坏取决于依托单位的科研实力和支持力度。除了国家重点实验室之外,其他各类创新载体也有类似情况。产权关系不明导致这些创新载体的功能定位模糊、公共投入不足、评价管理随意等问题。

激励机制:各类载体的既有运行制度构成跨边界合作障碍

由于各类创新载于创新链的不同环节,有着各自的顶层设计、任务使命和管理制度。即使同一环节、同一类型的创新载体,也受所在部门或领域、所在依托单位的管理和影响,形成了既定的管理模式和运行规则,这在一定程度上对跨边界合作所需的激励机制构成一些难以回避的障碍。

不同创新载体在趋同、融合下的利益冲突

科技体制改革以来,各类创新主体曾经较为单一、明确的功能定位和边界划分变得日益模糊,在功能融合的同时,也形成现实的竞争关系。作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支撑,不同时期依托各类创新主体建立起来的各类创新载体,由于欠缺顶层设计和统一规划,同样存在功能交叉及竞争关系,认定、评价、激励、约束等各项运行制度缺乏很好的衔接,部门色彩和领域色彩很浓。这些创新载体自成体系的运行制度在国家目标的制衡下,历经多次博弈和调整,形成了功能定位“趋同”与创新目标“分离”并存的现象。

决策机制:联合载体的学术交流甚于组织合作

为推动不同类型创新载体的开放、合作、联合,我国各部门、各科研单位已经进行了多年探索,但目前还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这里继续以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例进行探讨。早在1987年,《国家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中就提出鼓励原国家教育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原国家农牧渔业部、原国家卫生部系统的研究所和高校之间联合建立新兴交叉学科的实验室,且鼓励产业部门和企业同高校、中科院研究所建立跨部门的联合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之间的合作包括重点实验室之间的合作、重点实验室与国内科研机构的合作、重点实验室与国外成立联合实验室或研究中心。合作方式包括联合投入、共同立项、合作申请项目、联合举办工作周、研讨会等。1984―1993年成立了15个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1999-2007年成立了9个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2002年开始建立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科技部为满足跨学科、跨领域解决国家重大科技需求,在2至3个优秀国家重点实验室或部门实验室的基础上,创建了跟国际一流实验室衔接、规模较大、学科交叉、理事会管理的国家实验室。国家实验室试点工作被纳入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3年和2006年分别启动了两批试点。

这些联合实验室在实际运行中仍有各种问题:一是有的联合实验室成立的目的在于申请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牌子,后期联合流于形式。二是行政捆绑没有充分考虑到不同参建单位在行政体制卜的差异,使得组织上的实质性合作流产,共同办公和联合实验的机制无法落实,只能各管各的,从组织合作蜕化为学术交流。三是联合实验室的依托单位多为院系等二级单位,行政级别不够,没有权力实质性地加强与兄弟单位的联合,与依托单位以外的科研机构合作更为困难。缺乏组织整合的联合实验室在合作中顶多以虚拟组织的方式进行非正式决策,期望中的合作共建、协同研发、成果共享、风险分担等实质性联合决策机制难以实现。

可资借鉴的经验及完善治理结构与机制的途径

尽管对于依托联合创新载体组建创新基地面临上述困难,但在改革开放和对外合作的过程中,我国在公共研发组织产权调整和治理结构再造这一核心议题上,已经摸索了一些可供借鉴的经验。

国有企业和转制院所的产权改革和治理结构再造

伴随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大范围的国有企业改革重组拉开序幕。经过产权改革,在很多领域已经形成了国有、民营、个人甚至外资相结合的混合产权结构,不仅有资本入股,也有科技成果资本化、劳动力等要素的入股。在国有企业的联合产权制度下.资本股东、劳动者、企业管理委员会三者融合的治理结构已经形成。与此同时,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推进,从2000年推行科研院所转制以来,原政府所属的技术开发类科研院所实行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等组成的法人治理结构,将包含仪器设备、科技成果在内的国有资产通过委托关系实现财产权和经营权的分离。

相关创新载体的联盟式合作

借助网络化组织的运行模式,我国一些创新载体在制度框架内探索了联盟式的合作模式。20世纪90年代初,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应用表面物理实验室、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所红外物理实验室、山东大学晶体材料实验室等5个研究方向相关、学术交流密切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同发起了“凝聚态物理及相关学科重点实验室联合网络系统”,之后成立了“固体微结构网上合作研究中心”等网络化的实验室联盟。2009年由8个国家和部门重点实验室组成了“固体地球科学领域重点实验室联盟”,成为本领域的学术研究联盟、人才培养联盟和科学发展联盟。

共同设立联合执行体开展跨边界管理

要解决多个部门、不同性质单位共同参与的科研组织的跨界管理问题,“协调难、决策慢”是一个通病。共同出资设立联合执行体并分派专人管理是一种有效方式。欧洲伽利略卫星导航计划和iteR计划都采取了类似的机制。伽利略计划设置了联合执行体负责伽利略开发阶段的管理,在同一章程下保持各厅有足够的参与权、话语权。为系统实施和运营阶段的管理做准备,并通过竞标者之间的竞争,把伽利略计划实施和运营的特许经营权授予私人特许经营商联盟的联合企业。iteR组织在理事会下设管理咨询委员会、科技咨询委员会、财务审计委员会和测试包层项目委员会,组织内部的管理、技术和工程部门,以及国内执行机构。国内执行机构负责参与方与iteR组织的日常业务沟通。联合执行体尽管在前期可能需要大量的时间用于沟通和协调,但是一旦消除障碍达成共识,执行效率就会显著提高。

在现有创新载体基础上,应以契约制为基本原则,以提高公共科研使命、效率和质量为主要目标,通过更为刚性的组织间合作,建立和完善不同创新载体联合组建国家重大创新基地的治理模式。

鼓励多部门联合组建独立产权的新机构

由于非独立建制的模式并不利于明确产权关系和各方权责,在现有创新载体基础上组建国家重大创新基地,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应优先鼓励以独立产权的形式登记注册新的机构。独立产权制度可以淡化依托单位和人员身份色彩,也可避免松散联盟影响合作效果等问题。如果要整合的多个创新载体主要分布于一家单位内部,独立产权就不是问题。对于创新载体分散在多个单位的情况,可采取折中或过渡方案。在建设初期,各参与方按照贡献大小建立联合产权或紧密合作关系,磨合后逐步过渡到独立产权。研究人员由参建单位分派核心员工到联合基地设立的实验室,保持原单位的身份,接受原单位的考核和矩阵式管理。高级人员以固定为主,中级和辅助人员以项目组为核心,保持足够的流动性。

成立第三方管理机构和运营机构

在创新基地的建设期,政府部门可设立或授权第三方单位,建立综合管理机构,负责对所有联合建设的创新基地开展规划、认定、评价、政策制定等宏观管理。创新基地的行政主管是政府部门派出人员,而不是从各载体中抽调人员组成。对于创新基地的运行,则由参建各方共同出资并派专人成立管理委员会,作为独立的执行机构负责创新基地的运营管理,主要执行创新基地的决策事项并向创新基地综合管理机构报告工作:

坚持理事会决策下的法人治理结构

有机合成经验篇6

第一条为了加强农作物种子质量检验机构管理,规范检验机构考核工作,保证检验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对外开展农作物种子检验服务,出具有证明作用的检验数据和结果的农作物种子质量检验机构(以下简称检验机构),应当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考核合格。

农业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是检验机构的考核机关。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依法设置的检验机构由农业部考核;其他检验机构由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考核。

第三条检验机构考核采取文件审查、现场评审和能力验证相结合的方式,实行考核要求、考核程序、证书标志、监督管理统一的制度。

第四条考核机关成立考评小组,负责文件审查和现场评审工作。

考评小组由3名或者5名考评员组成。考评员应当具有相关专业的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从事种子检验工作5年以上,并经农业部考核合格。

第五条农业部的国家农作物种子质量检验中心,负责检验机构能力验证和考评员评定工作。

第二章申请与受理

第六条申请考核的检验机构应当符合农业部《农作物种子质量检验机构考核准则》(以下简称《考核准则》)的要求,并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符合要求的技术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

(二)有5名以上符合《农作物种子检验员考核管理办法》规定的种子检验员,其中至少3名为室内检验员;

(三)有相应的固定检验场所和符合《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要求的仪器设备;

(四)有健全有效的管理工作规范。

第七条申请检验机构考核的,应当向考核机关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请书;

(二)法人资格证明或者法人授权证明文件;

(三)有关部门批准机构设置的证明文件;

(四)种子检验员资格证明;

(五)检验项目范围说明;

(六)质量手册;

(七)检验报告2份。

第八条考核机关自收到材料之日起5日内对申请材料的完整性、真实性、规范性进行初步审查,符合要求的,予以受理,并出具受理通知书;不符合要求的,不予受理,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受理申请后,考核机关应当与申请人商定现场评审时间,通知国家农作物种子质量检验中心准备能力验证样品,并将质量手册和相关材料转交考评小组进行文件审查。

第三章能力考评

第九条考评小组依据《考核准则》的要求进行文件审查,主要审查质量手册和相关材料的完整性、真实性、有效性和适宜性。对不符合要求的,报经考核机关通知申请人在规定期限内修改。

第十条考评小组依据《考核准则》的要求开展现场评审,主要对检验机构的技术能力、仪器设备和质量管理等情况进行符合性审核。

现场评审由考评小组组长负责组织。评审结论经考评小组成员半数以上通过并由全体考评员签字后方为有效。对评审结论有不同意见的,应当予以注明。

现场评审工作应当在2日内完成。

第十一条考评小组应当在文件审查和现场评审工作结束后10日内向考核机关提交评审报告。评审报告包括文件审查结论、现场评审结论和改进建议等内容。

第十二条能力验证采取比对试验方法,比对试验的检验项目不得少于申请检验项目范围的15%。

第十三条国家农作物种子质量检验中心应当制定比对试验方案,依据申请检验项目范围制备试验样品,并发放给申请人。申请人应当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项目检验,并报送检验结果。

国家农作物种子质量检验中心对检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向考核机关提交能力验证结果报告。

第十四条能力考评工作应当在5个月内完成。

第四章审查与决定

第十五条考核机关应当自收到评审报告和能力验证结果报告之日起15日内完成审查工作,并作出考核决定。对符合要求的,颁发检验机构合格证书;对不符合要求的,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十六条合格证书有效期为5年。合格证书应当载明机构名称、证书编号、检验范围、有效期限、考核机关。

第十七条考核合格的检验机构,由考核机关予以公告。省级考核机关应当于每年1月底前将上一年度检验机构考核情况报农业部备案。

第五章变更与延续

第十八条在合格证书有效期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检验机构应当向考核机关申请办理变更手续:

(一)检验机构的隶属关系发生变更的;

(二)检验机构名称或者法定代表人发生变化的;

(三)检验项目范围发生变化的。

第十九条在合格证书有效期内,检验机构申请扩大检验项目范围的,考核机关应当进行相应的能力考评。

第二十条在合格证书有效期内,检验机构技术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发生变换的,应当报经考核机关认可;检验机构质量体系作出重大调整的,应当将新版质量手册报考核机关备案。

第二十一条合格证书有效期届满后需要继续从事种子检验服务的,应当在有效期届满6个月前向考核机关重新申请。重新申请的程序与原申请程序相同。

第六章监督管理

第二十二条考核合格的检验机构可以从事下列种子检验服务:

(一)承担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委托的监督抽查检验任务;

(二)向行政机关、司法机构、仲裁机构以及有关单位和个人提供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和结果的检验服务;

(三)其他委托检验。

从事前款第(一)、(二)项检验服务,检验机构应当按照《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进行检验,出具的检验报告应当标注“CaSL”(中国合格种子检验机构,ChinaaccreditedSeedLaboratory)标志和证书编号。

第二十三条农业部定期组织开展能力验证活动,持有合格证书的检验机构不得拒绝参加。

无正当理由不参加能力验证或者能力验证不合格者,限期整改,暂停对外开展种子检验服务;在规定期限内仍达不到要求或者连续两次不合格者,由考核机关撤销其资格。

检验机构能力验证办法由农业部另行制定。

第二十四条在合格证书有效期内,检验机构不再从事检验项目范围内的种子检验服务或者自愿申请终止的,应当向考核机关申请办理合格证书注销手续。

合格证书有效期届满而未重新申请的,合格证书失效,考核机关应当予以注销。

注销合格证书,考核机关应当予以公告。

第二十五条检验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考核机关责令其暂停对外开展种子检验服务:

(一)不再符合《考核准则》要求且影响检验工作质量的;

(二)重要检验仪器设备发生改变且影响检验工作质量的;

(三)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变换未得到考核机关认可的。

被暂停开展检验服务的检验机构在3个月内实施了有效的纠正措施,经考核机关确认后,可以恢复对外开展种子检验服务。

第二十六条检验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考核机关撤销其资格,注销合格证书,并予以公告:

(一)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骗取合格证书的;

(二)伪造检验记录、数据或者出具虚假结果和证明的;

(三)超越检验项目范围出具标注CaSL标志检验报告的;

(四)超过暂停规定期限仍不能确认恢复的;

(五)以检验机构的名义向社会推荐或者以监制、监销等方式参与种子经营活动,屡教不改或者造成恶劣影响的。

被撤销资格的检验机构,2年内不得向考核机关提出考核申请。

第二十七条被暂停开展检验服务或者撤销资格的检验机构有权向考核机关提出申诉。考核机关接到申诉后应当调查核实,及时作出决定。

第二十八条考评员在考评过程中有、弄虚作假等违反考核纪律行为的,由农业部撤销其资格。

第七章附则

第二十九条检验机构承担监督抽查检验任务,不得向被抽查单位收取费用。接受委托检验需收取检验费的,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条需要计量检定或者计量溯源的仪器设备,应当符合计量法律法规的有关要求。

第三十一条申请国际种子检验协会(iSta)种子检验室认可的检验机构,应当符合本办法的规定,经考核机关考核合格。检验机构获得认可后应当报农业部备案。

第三十二条检验机构合格证书的格式和标志的式样由农业部统一规定。

有机合成经验篇7

[论文摘要]本文根据目前财经类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课程的设置及其功能分析,结合财经类院校的实际教学模式,提出整合实验资源的设想,以达到资源共享,从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加速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一、引言

目前,财经类院校一般都设有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会计学、电子商务等专业,该专业开设的实验课主要有:“eRp实验”、“会计电算化实验”、“国际贸易模拟实验”、“电子商务模拟实验”等,这些课程所用软件一般都是在计算机上借助网络来运行,即计算机网络与各专业模拟软件相结合。因此,可构建一个实验平台,将这些模拟软件完全整合在一起,以达到资源共享,提高实验室利用效率,是笔者撰写本文的目的。

二、实验教学课程功能分析

1.eRp实验课程

eRp实验是高校经济管理类学生在走出校门前,掌握现代管理思想和经营理念,获取现代管理技能和工作经验的最佳途径。目前,该专业设有《eRp生产运作管理系统》、《eRp供应链系统》等实验课程,这些实验课可在金碟eRp-K3系统、金算盘eRp等模拟操作系统上运行,服务器使用windows2000操作系统,工作站使用多重操作系统,包括win2k、winXp。

2.会计电算化实验

该实验开设初、中、高级电算化,都是在多媒体会计实验室操作平台下进行实验,主要完成账套的建立,总账系统的管理,利用工资管理系统完成企业的日常工资业务处理等操作。本软件也都以winDowS2000为基本操作平台。

3.证券、外汇交易实验

证券交易包括股票交易、外汇买卖、期货交易等。该实验是在世华模拟股票财税系统V2.0平台上进行业务处理,通过模拟实验,使学生掌握证券投资分析的基本理论,了解证券交易的主要流程,服务器使用windows2003advancedServer;工作站(包括学生机和教师机)使用多重操作系统,包括windows2000、windows98。

4.电子商务实验

该项实验开设有《电子商务概论》、《电子商务实用技术》等实验,通过电子商务教学模拟系统,来完成电子商务、电子支付与网络银行、电子商务与网络营销信息管理等方面的实验教学课程,借助电子商务模拟软件和网上资源,掌握电子商务主要模式流程及企业从事电子商务活动的基本技能.本软件也是以windows2000为基本操作平台。

从以上各专业实验课程的功能要求,以及对同类院校的考察和本校的实际情况,可以看出在财经类高等院校中实验室建设中大多以“计算机+应用软件”形式建设,主要是财经类院校的课程特性决定了其相应实验大多是采取软件模拟的实验方式,以验证性实验居多。因此,经济管理类专业主要实验教学资源以计算机和网络系统为硬件平台,以各专业软件为载体,以科学组织的案例、数据和知识系统为实验材料,可以搭建一个完成特定实验项目的实验教学平台,以达到资源共享。

三、实验教学平台建立

1.硬件资源整合

(1)服务器配置与建设。服务器的作用主要用于网络版教学应用软件访问、数据存贮、数据交换等,由于实验教学数据的重要性,特别是金融专业证券期货、外汇交易及其他等课程实时在线数据的完整性。因此,服务器管理不仅要在速度、软件调用等均有较高的技术要求,而且也要考虑数据的安全性。学院网络中心服务器规划采用硬盘阵列形式,支持RaiD的级别有:RaiDaDG,RaiD5,同时硬盘的阵列形式可以自由扩展、获取最佳兼容性,并对系统数据采取容错保护。由于金碟eRp-K3系统等软件运行的要求,要求服务器配置要高些,运行速度要快,存储容量要足够大。目前实验中心服务器配置:配置两个双核intelXeon5110处理器,配置4GB(4x1GB)pC2-5300全缓冲Dimms(DDR2-667)内存,64mB高速缓存,集成双nC373i多功能千兆网卡等。另外,选用性能较好的CiSCo4006交换机为核心交换机接入和级联,用Hp高性能服务器作为整个网络硬环境支撑的平台,在学院整体网络结构上,由多台三层交换机和二层交换机组成网络平台,校园网主干为1000m以太网,实验中心100m交换到桌面。采用这种模式,实验中心可为工商、电子商务等专业开设实验教学课程,并可为综合型、设计型实验课程提供实验场所等。

(2)服务器安全管理。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教学用服务器的安全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学院每台服务器均设有实时网络防火墙和杀毒软件的管理,以防止本网及外网的非授权访问和病毒攻击造成服务器瘫痪等现象的发生。

(3)工作站配置与建设。工作站是学生进行实验教学操作的主要工具,在选型上要充分考虑工作站运行速度快慢、性能稳定等因素。因此,工作站除了安全管理外(网络防火墙和杀毒软件),还配有各专业应用软件供学生进行实验。目前eRp机房硬件环境。学生机基本配置:CpU:

inteL赛扬处理器346/512mDDRii533内存/硬盘80G7200转Sata接口/主机:inteL915GV芯片组等;安装windows2000professional、windowsXpprofessional多重操作系统,

把基础软件和低版本的软件装入windows2000,把专业软件分别装入windowsXp上,为保证专业软件的正常使用,每台工作站上都安装硬盘还原卡,对计算机硬盘实施保护。

2.软件资源方面

有了硬件平台,要发挥实验室的功能,软件建设尤其重要。目前学院也非常重视软件建设,购买正版金碟eRpU8、纳税申报实验室、多媒体会计模拟实验室、世华模拟股票系统V2.0、现代商业银行业务模拟系统等正版软件。

四、实验教学平台建设模式分析

随着近几年国家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各高等院校纷纷加快建设的步伐,建设了大批实验室,提高了硬件配置。同时,财经类院校校园网络平台都日益成熟,合理利用学院的网络规模,根据实验课程的不同应用需求选择最有效的接入internet的方法,进行ip地址的合理分配,是实验教学平台建设中应考虑的问题。采用用户使用最多的网络协议--tCp/ip,建立基于B/S的网络模式。同时实验平台上应给每位学生与教师、管理员设立唯一账户,给每位学生设计像资源管理器式的专业课程实验数据存放文件夹,建立学生、课程、班级与教师之间的关联,如需要某门课的实验数据,只需选上课教师所对应上课班级的学生的课程实验数据文件夹进行汇总,就可快速得到实验内容。同时还将实验的原始数据如统计数据、证券数据等不断的存储在数据中心,为今后的实验室评估及科研开展积累数据。

五、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教学的发展思路

学院实验网络的建设,我们在考虑硬件设备的同时,还要考虑各专业特性和特色。增加形式多样化的实验手段,加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减少验证性实验,实施实验考核制度,在实验教学中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训练,以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促进实验教学的发展。

目前我院建设的eRp实验中心、国际贸易实验室、会计模拟实验室、电子商务实验室等,在硬件配置上都已具有较高的水平,还要把新颖的实验项目与教学方案加以融合和渗透、采用优秀的专业应用软件和良好的管理理念方法,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平台才会显示出专业特色,才能造就出类拔萃的人才,才能培养一批富有创新精神和专业特色的人才,这就是整合实验资源,进行实验教学平台建设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有机合成经验篇8

摘要:本文分析了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阐述了Sma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要点等,对提高高速公路使用性能具有相当重要意义。关键词:Sma;改性沥青;路面施工中图分类号:tF526

文献标识码:a引言某高速公路建设项目为路面第Lm1合同段,长度为21.3km,技术标准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时速为80km/h,整体式路基宽度采用2×12.25m,全线桥涵设计汽车荷载等级采用公路―Ⅰ级。1工程特点沥青混凝土上面层采用Sma混合料,为保证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质量,必须从原材料采购、配合比设计、拌和、摊铺、碾压等方面制定严格的质量保证措施,确保工程质量达到优良。Sma属骨架嵌挤型密实结构,具有抗车辙、抗裂、抗滑、泌水及耐久性好等优点。2施工方案该工程主要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为:4cm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合料Sma-13上面层+6cm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合料中面层+8cm中粒式沥青混合料下面层。根据施工进度和现场条件,该标段拟分两阶段组织施工。2.1原材料根据招标文件要求,改性沥青混凝土的基质沥青采用90号a级沥青,Sma混合料所用的碎石拟采用某石场生产的玄武岩。具体要求如下:1)沥青:招标文件规定SBS成品改性沥青的基质沥青为道路石油沥青aH-90,SBS改性剂内掺4%的剂量。2)集料:各种沥青面层的粗集料、细集料、填料应符合现行规范要求。Sma使用的粗集料应采用碎石,石料坚硬,耐磨耗,外观接近立方体,有良好的嵌挤能力;粗集料应洁净、干燥、不吸水、无风化、无有害杂质;粗集料100%轧制,并至少应有两个破碎面。Sma的细集料宜采用破碎机制砂,其他面层细集料可采用天然砂或石屑。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有害杂质,由适当的颗粒组成。3)填料:沥青混合料的填料必须采用石灰岩或岩浆岩中的强基性岩石等憎水性石料经细磨得到的矿粉,矿粉中不能含有泥土和有机物。4)纤维稳定剂:纤维稳定剂的用量为Sma沥青混合料总量的0.3%。2.2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沥青混合料材料及配合比设计在合同签订后第7天开始进行,沥青路面试验路开工前7d完成,并报监理工程师批准。试验室的所有称量器具均需经过主管部门检验及精度标定。(1)材料试验碎石(包括Sma用碎石)、机制砂、矿粉、改性沥青、SBS改性剂、纤维稳定剂都必须根据招标文件及规范要求进行全部项目指标的试验,并满足其要求。(2)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试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试验在中心试验室进行,施工期间的试验项目,由中心试验室和工地试验室同时进行,所得数据互相验证。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包括浸水马歇尔试验)的技术指标应符合招标文件的要求,并按照目标配合比、生产配合比及试拌试铺验证三个阶段,确定最终石料级配及最佳沥青(或改性沥青)用量。同时,应通过试验沥青(改性沥青)的粘温关系,确定沥青混合料拌和与压实的等粘温度和操作条件。集料与结合料拌和后应进行析漏试验及沥青混合料车辙动稳定度试验。2.3试验路铺筑在沥青混凝土路面正式施工前,应在监理工程师批准和监督下,调用投入该标段全部机械设备,将各种类型沥青混合料铺筑不少于200m的试验路段,以取得施工的工班进度及施工辅助人员、机具配备、最佳平整度、最佳压实度、沥青混合料的松铺厚度、压实工艺及追数、混合料施工温度控制、标高及宽度控制、横、顺接缝控制、施工能力以及运输路线与机械设备的最佳组合等试验数据,通过试验路段的铺筑,验证了配合比的合理性,确定了拌合站的上料速度、拌合产量、拌合温度及拌合时间,确立了铺筑机械、控制程序及质检方法。试验路段取得满意的试验数据和具有指导意义的试验经验后,经监理工程师批准,方可进行沥青混凝土面层大面积正规施工作业。2.4沥青混合料拌和1)沥青加温。沥青加温采用导热油系统,即锅炉加温导热油至250℃,导热油经管道通过沥青储存罐,再经回路至锅炉重新加温,明火不直接与沥青接触,可将沥青性能的热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改性沥青加热至180℃~185℃,由沥青泵经管道输送至沥青混合料拌和机,经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计量后进入拌和仓与加热后的碎石混合。2)碎石加温拌和。由于Sma与普通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最大不同之处是Sma为间断级配,粗集料粒径单一、量多、细集料很少,矿粉用量多。细集料包括石屑和砂一共只需15%左右,给混合料的供料拌和带来不少困难。为此,料斗、料仓要重新安排,增加粒径为5mm~10mm的骨料仓,以保证冷料数量,而细集料用量很少,冷料仓门开启很少,供料过程中要保持细集料干燥,以保证细集料顺利供料。碎石经皮带输送机进入四个单独的冷供斗内以保证粗细集料的精确配料,然后,进入旋转滚筒干燥器,以便在加热(碎石加热温度在150℃~180℃范围内,改性沥青提高至180℃~195℃)和干燥过程中不断搅动集料,集料通过干燥器后按不同大小进行筛分,并在搅拌前将热料经提升机进入振动筛,把热料按目标配合比的规格要求分筛到不同的热料仓(筛网尺寸可根据要求更换),由计算机控制各热料仓拉门,按输入的生产配合比自动配料、计量,然后将木质素纤维加入到搅拌锅与骨料共同进行干拌4s~5s,再经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经精确称量进入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在重油加热下拌制30s或更长时间完成成品料的生产,并保持拌和料的规定温度,用自卸车运至施工现场。各种材料加热温度控制:集料加热温度190℃~200℃,混合料出场温度175℃~185℃,混合料最高温度195℃,摊铺温度不低于160℃,初压开始温度不低于150℃,复压最低温度不低于130℃,碾压终了温度不低于130℃,开放交通温度不高于60℃。2.5沥青混合料运输Sma沥青混合料采用20t自卸车运输,在运输中车箱应清洗干净,由于Sma沥青混合料沥青玛脂的粘性较大,运输车的车箱底部要涂较多的油水混合物,箱尾盖应灵活密封,为了防止运输车表面混合料结成硬壳、防雨和过分失热,运输车运输过程中必须用经加工的,特别合体的厚帆布隔绝材料严密封盖。必须确保沥青混合料的摊铺和碾压温度在不低于技术标准规定的温度时进行。根据近期进行的沥青混合料热损失数据测试,经测试计算出沥青混合料热损失在7km~20km运距内时为7%~11%,沥青摊铺温度均高于规范规定最低温度。2.6沥青混合料的摊铺主车道机动车道分上下行两幅,单幅宽度为12.5m,主车道采用美国aBG525型摊铺机作业。对于Sma改性沥青混凝土面层,由于其层厚较薄,应最大限度地保证摊铺作业的连续性。两台摊铺机平行作业,全路幅(单幅)一次摊铺成型。Sma及普通沥青混合料的摊铺作业原则上应连续进行,在雨天或雨后有积水、路面基层(或施工下层)未干燥、气温低于10℃时,都不得施工。如由于恶劣天气条件或机械故障或其他不可抗力因素造成必须停止摊铺作业时,再次开工前应在停止作业处用切割机切割成垂直施工缝,但须注意避免上、下层施工缝的重叠,其间距须错开10m~20m。在重新进行摊铺作业前,须在施工缝处喷洒粘层油。粘层材料应与混合料采用同一标号的沥青。沥青混凝土面层与粘层沥青应连续作业,对所有表面松散材料都应清扫至洁净无污物为止。摊铺速度应根据拌和机产量,施工机械配套情况及摊铺层厚度、宽度确定。沥青混合料的拌和速率、运输速度应与摊铺机连续不间断工作的吞吐能力相匹配,必须缓慢、均匀连续不间断地摊铺,尽一切可能保持摊铺机连续作业。摊铺过程中不得随意变换速度或中途停顿。摊铺机采用自动找平基准装置控制高程和平整度。2.7沥青混合料的碾压碾压过程是面层施工中的重要环节,碾压Sma的八字方针为“紧跟、碾压、高频、低幅”,并合理地选择压路机组合方式及碾压步骤。Sma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压实步骤一般为:22t双钢轮压路机初压26t双钢轮振动压路机复压22t双钢轮压路机终压(静压),Sma不得采用轮胎压路机进行碾压,压路机必须紧跟在摊铺机后面碾压,在终压温度前消除全部轨迹,一旦达到要求的压实度(不小于马歇尔试验密度的96%)应立即停止压路机作业,以免过度碾压导致沥青玛脂结合料被挤压到路表面。由于该工程采用的aBG525型沥青混凝土摊铺机有熨平振动压实功能,也可省去初压环节,同时也可保证沥青混合料的碾压温度。沥青混合料的摊铺系数和各碾压步骤的碾压遍数可采用成熟的经验数据并结合试验路段的铺筑进行确定。2.8Sma路面的接缝1)纵缝:根据本工程特点,在沥青混合料摊铺过程中采用两台美国aBG525型摊铺机平行作业摊铺,最大限度地保证摊铺作业的连续性,采用此方式可以全路幅(单幅)一次摊铺成型,提高了路面的平整度。2)横缝:Sma路面的横幅接缝处理要比普通混合料困难一些,故摊铺沥青Sma层时在起始边部设置挡板,应在每天施工完工后,在其尚未冷却之前切割好,并利用水将接缝冲洗干净。第二天涂刷粘层油,即可进行新混合料摊铺。3沥青路面的现场检测施工期间的检测项目与一般路面相同,重点是压实度、表面构造深度和透水性。Sma沥青混凝土面层压实度一般很容易达到,为最大限度地减少表面层破损,应尽量减少钻孔,用核子密度仪加强检测。对施工试验段沥青路面现场压实度检测,从检测结果来看,路面厚度满足要求,压实度满足要求,但是压实度存在个别不合格现象,主要原因是由于施工级配控制不好或路面压实不足造成的。对Sma路面进行渗水试验检测,从渗水试验检测可以看出路面泌水性较好,只有个别点渗水系数偏大。对试验路段进行构造深度测试,测试结果表明Sma路面的构造深度在1.0mm~1.5mm之间,路面构造深度较大,路面抗滑性能优良。结束语沥青混凝土表面层的施工直接影响路容与行车舒适,通过多年的高速公路路面施工经验,Sma沥青混合料作为一种新材料,对材料、施工技术和质量监控等都有较高的要求。从实用效果看,Sma结构能全面提高沥青路面的路用性能。尽管初期投资较大,但长期看仍将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只有不断进取,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经验,进一步加以完善,使沥青混凝土路面无论在经济上还是其路用性能以及使用寿命上都能达到最好。参考文献:[1].李生喜.Sma沥青玛脂碎石路面的施工质量控制[J].山西建筑,2010,36.

有机合成经验篇9

商检失职罪,是指国家商检部门、商检机构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严重不负责任,对应当检验的物品不检验,或者延误检验出证,错误出证,导致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一)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部门、机构的正常活动及国家其他有关机关的正常活动。进出口商检验制度既是一种国际惯例,同时对于保证进出口商品的质量,维护对外贸易有关各方的合法权益,促进对外经济贸易关系的顺利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从事进出口商品检验工作的人员责任重大,如果商检失职,致使不合格的商品进口或出口,或者合格的商品不能进口或出口,就会损害我国的经济利益,破坏对外经贸关系,甚至影响我国的国际声誉。

(二)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国家商检部门、商检机构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严重不负责任,对应当检验的物品不检验,或者延误检验出证,错误出证,导致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所谓玩忽职守,严重不负责任,是指不履行职守或者不正确、不认真履行自己的职守。在本罪具体表现为三种情况:

(1)对应当检验的物品不检验。根据《商品检验法》第5条规定,对于《商检机构实施检验的进出口商品种类表》中所列的商品(除经收货人、发货人申请,国家商检部门审查批准可以免检的外),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必须经商检机构检验的进出口商品,必须经商检机构或者国家商检部门、商检机构指定的检验机构检验。应当检验而不检验,并出于过失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则即构成本罪。应当检验而不检验,既包括根本不作检验,又包括虽然检验但只对部分物品及内容进行检验,即不对应当检验的进出口商品就其品种、质量、规格、数量、重量、包装以及是否符合安全、卫生要求等作全面的检验。

(2)延误检验出证。其是指虽然对应当检验的进出口商品进行了检验,但由于工作拖拉而致商品检验出具结果超出了法定的商品检验出证的期限。此时,只要超出了时间,不论其检验结果是否出错,都可构成本罪客观行为。根据《商品检验法》规定,对进口商品,应当在对外贸易合同约定的索赔期限内检验完毕,并出具检验结果证明;对出口商品,则要求在不延误装运的期限内检验完毕,并出具检验结果证明。

(3)错误出证。是指对应检商品进行检验后所出具的检验结果证明内容错误,与被检商品的客观情况不相符合,如把合格检验为不合格,不合格又检验成合格等。既可以是检验的全部内容不符合事实,也可以是其中的部分内容,如规格、数量、包装等部分内容不符合事实。

本罪居结果犯,只有使国家利益过受重大损失的,才构成犯罪。所谓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一般是指大批出口商品被退回,或者给予外商巨额经济赔偿;大批合同订单被取消;或者进口不合格商品不能使用、销售;严重损害了对外贸易关系;使国家的声誉受到严重影响等等。

根据1999年9月16日最高人民检察院施行的《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试行)的规定,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

(1)因不检验或者延误检验出证、错误出证,致使依法进出口商品不能进口或者出口,导致合同、订单被取消,或者外商向我方索赔或影响我方向外商索赔,直接经济损失达30万元以上的;

(2)因不检验或者延误检验出证、错误出证,致使不合格商品进口或者出口,严重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

(3)3次以上不检验或者延误检验出证、错误出证,严重影响国家对外经贸关系或者国家声誉的。

(三)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即国家商检部门、商检机构的工作人员。所谓国家商检部门,是指国务院商品检验部门,即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局。所谓商检机构,是指国家商检部门设在各地的进出口商品检验机构,即各省、市、自治区进出口商品检验局。应当注意的是,在国家商检部门或商检机构指定的检验机构中工作的人员,如果有徇私舞弊,伪造检验结果的行为,也应以本罪论处。所谓国家商检部门或商检机构指定的检验机构,是指国家商检局指定的关于专门从事进出口商品检验的法人机构,如中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总公司及其分公司,以及由于某些商品具有特殊性,一般检验机构很难从事这项检验工作,国家指定的专门负责对特殊进出口商品进行检验的有关机构,如进出口药品的检验由卫生部指定的药品检验部门办理;进出口食品的卫生检验和检疫由食品卫生检验机构办理;计量器具的检验由计量部门办理;进出口锅炉及压力容器的检验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部门办理;船舶、主要船用设备及材料、集装箱的船舶规范检验由交通部船舶规范检验机构办理等等。

(四)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只能由过失构成,故意不构成本罪。

二、认定

认定本罪时,应区分本罪与商检徇私舞弊罪的界限。

二者的区别在于主观方面不同。本罪出于过失,而前者则是出于故意。同属应当检验进出口商品而不检验的行为,如果行为人明知不合格或者可能不合格而放任国家利益遭受损失的,则属明知,如果为了徇私,对之就应以后罪即商检徇私舞弊罪治罪。反之出于过失,即虽知道被检商品有可能不合格并因此可能造成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但根据进出口双方的品质、信誉等各种因素,轻信能够避免,结果发生了严重后果的,此时,则应以本罪论处。

有机合成经验篇10

1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建设的基本原则

我院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建设与使用坚持“科学、合理、高效、经济”、“提升学生操作能力”、“围绕就业需要”的原则。

1.1经济性和合理性原则

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高职院校要搭建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网络实验平台,无论是从成本还是实际需求等角度来讲,都是不现实的。我院针对学校实际,在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的建设中,重点围绕机械绘图、日常办公等项目有所选择的配置实验室,既节约了实验室建设成本,又切合了我校专业实际,实现了实验室建设的经济性和合理性相结合的目标。

1.2提升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的建设与使用,从根本目标上讲:就是要为学生提供一个操作实践平台,不断提升学生实际操作水平,让学生能够适应未来就业需要。实验室的建设和使用,均围绕“如何更好的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这一培养目标。在建设中,基本实现了有关专业软件的“全配置”。在使用中,则坚持开放使用的原则,供学生日常上课和课后练习,为学生演练计算机有关技能提供物质基础。

1.3坚持就业导向为社会培养符合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是职业院校的主要任务。近年来,针对就业市场的变动情况,我院确定了“就业为导向”的培养体系。在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的建设与使用中,紧跟社会需求发展情况,不断更新各类软件,努力让实验室的配置能够反映当前计算机相关技术的发展趋势,保证实验室与社会技术发展不脱节,真正让学生掌握当前社会所需要的计算机技术。

2规范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实验室使用

在计算机网络实验室使用中,注重制度规范性,强化使用管理,不断健全实验室课程体系,实验室分区教学,力争实验室达成预期目标。

2.1细化使用制度

计算机网络实验室投入大,需要通过制度化约束防止有关设备的人为损坏和过度折旧,最大限度的发挥实验室的价值。因此,我院将使用制度细化作为重要的工作内容。计算机网络实验室有专门的使用制度,并且配备了专职网络管理人员负责有关设备的管理,尽量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2.2健全实验室课程体系

依托我院专业技术力量,为了进一步发挥实验室的功效,我院将健全实验室课程体系作为教改的一项主要内容。通过健全实验室课程体系,实验室改变了依附于理论教学的传统模式,让实验室教学逐步成为相对独立但是又与传统理论教学相互结合的一门课程,实现了学生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操作“双提升”的目标。近年来,我院计算机专业老师根据教学实践,自编了诸如《CaD实验课程》等专用于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的实验课程,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2.3实验室分区教学

计算机网络实验室所包含的软件较多。如果每台计算机都安装全部软件,将会影响计算机工作效率,造成计算机过快折旧,影响实验室建设成效。因此,我院积极探索实验室分区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将实验室分为多个区,各区承担相应的教学任务。比如我院就专门有CaD实验室,进行工程绘图教学。通过实验室分区,有利于给计算机“减负”,不仅规范了教学秩序,也延长了计算机的使用寿命。

3注重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的维护

强化维护是计算机网络实验室持续使用的技术保障。我院把实验室的维护作为配套工程,为实验室的使用奠定很好的基础。

3.1配备专门维护人员

利用院内计算机专业人才,成立了一支人数在5-8人的专门维护队伍,负责实验室相关设备的维护。每月都会进行常规维护,每季度则会根据使用情况进行专门维护。为了提高学生的维护操作技能,与学校勤工俭学部门合作,为贫困学生提供网管岗位,不仅取得了很好的实验室维护效果,而且也获得了较好的实践教学效果和社会公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