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声乐课网络教学十篇声乐课网络教学十篇

声乐课网络教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01:57

声乐课网络教学篇1

1.现代远程教育

近些年,国家教育部门大力推进引导网络教育,目前国内许多机构和个人已经建立了大量的学习网站。现代网络教育主要体现在现代远程技术教育,这是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国内一些高校正在探索,并且这种模式目前也只在高等教育中开展。据笔者了解,中央音乐学院远程教育是以网络学校的形式开展,其基本教学内容是教师在网络上利用课件上课、答疑、批改作业、辅导、考试等。

2.名师声乐教学视频

我们知道,音乐家、声乐家对声乐作品的讲解与范唱,具有权威性、可靠性。如今网络上有大量国内外知名声乐教育家、歌唱家的讲解和演唱视频提供下载,通过观看视频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声乐教学网站和论坛

互联网上有关音乐的论坛和网站有很多,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网站和论坛有古典音乐网、北京音乐教育网、中国艺术教育网等。在这些网站中都有较为专业的音乐论坛,话题从声乐、器乐到音乐理论,应有尽有。

4.语音视频声乐教学

这是运用互联网技术,通过即时在线教学来解决空间限制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的前提是通过网络建立语音或视频聊天室,然后将聊天室iD以及视频声乐教学的安排进行通知宣传,人们可以在约定时间进行网上学习交流。这样一种网络手段,既可以解决声乐学习者和声乐教学者身处异地的空间约束,同时也可以让学习者自主选择自己喜欢或感兴趣的教师或教学资源。

二、网络声乐教学优势

1.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

由于高等院校大规模扩招,师资力量并没有成正比增长。因此,出现了由“一对一”演变到“一对多”的教学形式。通常是5到10人一节课,学生基础参差不齐,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授课教师无法能在课堂上完全兼顾到每一个学生,所以学生课后的自主学习显得尤其重要,丰富的网络资源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

2.有助于提高演唱素质

声乐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学,无论是歌唱发声知识还是发声训练都比较抽象。每周一次的声乐课,对于加强学习者对发声状态与感觉的记忆巩固是远远不够的。通过观看网络上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的视频教学,可以与网络上名师的教学进行对比,加强自身对歌唱发声状态及感觉的领悟。通过与教师沟通或观摩学习别人的上课演唱,能够更全面地理解正确声音的要求,并借鉴他人的长处,从而更好地从各方面丰富自己,提高综合演唱素质。

3.有助于突破时空限制

由于声乐学科的特殊性以及每一个声乐学习者的嗓音条件和声音特点都不尽相同,使得声乐教学一直延续“师傅带徒弟”“面授机宜”的教学方式。这种对教学条件的要求,无形中在师生之间树起了一道屏障,让很多声乐爱好者望而却步,出现了课后没有教师就不知如何练声的情况。而网络声乐教学这种新型的教学方法正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利用论坛开展师生在线互动的学习交流,学生不但可以最大限度地汲取多方面的专业声乐知识,而且在自己遇到无法克服的难题时,可以通过在BBS上发帖来获得专业教师和其他学习者的帮助,听取广泛的意见或建议。也可直接通过互联网在线声乐教学的方式,在专门语音视频聊天室进行学习。

4.有助于积累声乐曲目

合理、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来开阔视野、学习新曲目,是网络对声乐学习提供的又一便利。网络信息交流的便捷使得一些新歌或者一些近乎“失传”的歌曲都能被我们找到,并且网络能提供原唱、翻唱等不同版本的音乐信息,以及歌曲创作背后的相关文化信息供我们参考。学习者既可以较快地学唱旋律,还可以在歌曲的表演、情感的体验、演唱的处理上获得多方面的帮助。

5.有助于开阔视野

在声乐学习的初级阶段,学生如何客观、正确地衡量、判断自身的声音条件或演唱水平,如何避免“井底之蛙”式狭隘思维,就需要借助网络声乐教学。学生往往不能全面正视自己的歌唱状态,对于歌唱观念的理解也会有很大的偏差,教师应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将网络上国内外声乐教育家的视频教学进行播放,开拓学生视野和思路,使学生学会思考,寻找到适合于自己的演唱方法,为己所用,达到良好的效果。

6.有助于共享学习资源

由于网络信息更新的迅速,学习者可以及时了解国内外的学术动态,并且可通过网络下载,存储自己所需要或感兴趣的音乐声像资料、文献资料。网络还可以给学习者提供新颖的教学理念、创新的教学模式,以及充实的教学内容。学生根据自己不同的学习需求寻找不同的学习资源,并将其贡献出来与他人交流。网络教学资源的最大化共享,既可以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需要,又可以满足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音乐资源。因此,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教学,有益于个性化教学的实现,对于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意识、竞争意识,激发学习者的潜能,发展学习者的综合素质有着积极的意义。

三、网络声乐教学的劣势及解决方法

1.网络声乐教学的劣势

(1)师生交互性缺乏

目前,通过网络学习声乐,单一的知识传递较好,但交互性不强。由于面对电脑屏幕进行交流,学生与教师容易产生情感上的疏离感。对于教师来说,如果每天对着录音录像的机器讲课,而无法获得学生即时的反馈,更不用谈进行因材施教。学生对于学习中的难点问题,自己不能很好解决,又无法等到及时的指导。而这些情况,教师不一定能及时得到反馈,也无法保证能够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网络学习中教和学的双方,缺乏一定的交互性。

(2)网络资源组织管理无序

网络上资源虽然丰富,但零散的资源不利于学习,并且资源建设缺乏相应的组织管理系统,制约着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在线学习允许并鼓励学习者之间进行自由交流,使得一部分学习者只把他们认为重要的信息输入到系统中去。这就给其他学习者造成了影响,他们必须从大量的信息中去挑选真正对其有帮助的内容。如果有人想利用网络学习散布一些消极的思想或者恶搞的作品,将会给学习者的学习造成很大的麻烦。

(3)声乐学科特殊性的局限

由于声乐学科的特殊性,其授课方式不能仅仅依靠互联网和电脑的简单操作,其必须要通过面授的方式来完成。声乐是声音的艺术,其对声音质量的要求非常高,通过互联网进行的远程声乐教学,由于技术、设备、网速和周围环境等原因,都会对声音的质量有所损耗,不能保证声音完全真实的效果,进而影响声乐教学效果。而且,声乐不仅仅是单一个体的艺术,其是集体合作的艺术,很多音乐形式仍然需要通过集体教学才能完成。

2.有效避免劣势的解决方法

(1)利用现代技术整合教学资源

教师首先要教会学生怎样利用网络资源,并通过网络进行学习研究,提供有效的教学网址,鼓励学生查阅。整理收集网络上有学习价值的声乐教学资源,包括音频、视频和文本资料,整理归类后存放在声乐教学网站的资源库里,可通过学校局域网向学校师生公开。学生可以在资源库里找到海量的信息,为学习提供帮助。

(2)建立网上论坛为师生提供交流互动平台

教师利用互联网技术平台辅助声乐教学,扩大了师生交流的互动空间,为学生自主开展学习提供了平台。网站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和专业特点,开设相关的栏目。一般平台的建设中有侧重学生歌唱技术技巧的栏目,拓展专业理论修养的栏目,还开设有交流和答疑栏目,与学生集中探讨学习中的共性问题、课后练习的技巧要领。这样既可以让学生结合自身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又可以带领学生集中研究一些共性问题。例如,关于歌唱声音位置的训练,很多学生对此有不同的理解,难免会走入误区。教师可以通过调取论坛中的相关资源,通过对比来让学生体会,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声音观念。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建立独立的“学习档案”。教师把每个学生的学习要求写在“学习档案”里,包括整体的学习计划、单个练习曲的重难点、曲目的简要分析、课后注意事项等,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开展提供良好的参考。这样一个全方位的平台建设,就像一个永远存在的课堂,使有限的课堂教学变成无限的教学空间,有效延伸了课堂教学。

四、结语

声乐课网络教学篇2

在音乐教学中,我们还受着长期以来的教学观念和传统的束缚,在教学方式等方面还不足以体现音乐的本质。我们的学校音乐教育重点都在课堂音乐教学上,传统的音乐教学重在培养一套狭隘的表演听力和记谱技能,音乐体验的范围较小,教学方法主要是靠死记硬背,而网络音乐资源的利用将促使我们教学方式的转型。

一、网络音乐的出现赋予音乐新的意义

电脑与多媒体技术闯入音乐“圣殿”,在创作、演奏、录制和欣赏等方面带来观念上的巨大变革,影响着人们对音乐的理解和诠释。midi、合成器模拟各种乐器的音色,甚至创造出乐器无法达到的效果,带给人们对音乐新的感受。网络音乐作品通过声音的“数字合成”、“数字录音”或加上拷贝产生,借助高速传播的因特网传递到世界的每个角落,供人们下载欣赏。伴随着音乐创造方式和传播方式的变化,人们欣赏音乐的方式以及审美心理也在发生改变。网络多媒体集文字、图画、动画、声音、音乐、影像于一体,音乐欣赏在这里呈现一派新景象:在网络音乐中,欣赏已不再是一种单凭听觉把握的情感体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验,也不再是静态的,而是可听、可视、可感、综合多元以及动态可逆的共时性过程。借助windows平台,浏览器就可识别和播放一些经典的声音和影像文件,如wav、midi、avi和mpeg文件,而一些流行的网络多媒体则可从网络获取新的媒体播放程序,使用极其方便。

传统观念中,我们视音乐为以听觉为唯一感觉方式的艺术,而网络音乐对图像、动画等技术的“兼容”,逐步打破了人们的思维定势,在网络概念中,音乐不仅可以听,而且还是可观可视的交互性艺术。从“听”到“看”,从听觉到视听及多种感官的参与,音乐的触角向各个领域延伸,艺术门类间的“壁垒”顷刻间土崩瓦解。现代网络音乐的出现告诉人们:音乐已不仅仅是一个纯艺术的范畴,从采样、录音、合成、制作到传播、下载,一道道的“工序”无不深深打上了技术的烙印。网络中,音乐不仅是一种艺术与心理的社会现象,而且还是一种艺术与高科技结合的社会存在。

二、网络音乐资源的利用正冲击着我们音乐教学的传统,促使音乐学习的革命

目前,网络音乐资源大致分三类:第一类型是已经存在的传统音乐作品经过数字化处理后而成为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信息内容;第二类型是直接在互联网上“发表”的音乐作品,如音乐文献类作品;第三类是通过计算机创作,或通过有关计算机软件生成的音乐作品,如电脑音乐作品《第42交响曲》、雪村的网络音乐《东北人都是活雷锋》等。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音乐教科书是主要的课程资源,教师的教学主要围绕教科书、按照教学参考按部就班地进行。伴随着网络音乐的出现,单一的课程资源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网络中丰富新颖的素材、灵活的交流方式也为教师所热爱。音乐的学习场所已超越了有限的课堂,学校广播台、图书馆和无处不在的网络为音乐的学习提供了便捷的条件。例如现代音乐电子教材、大量的数据信息和相关的音乐教育网址的链接使学生在教材学习中中直接连接因特网,自由博览“众音”,和音乐家及朋友们互相交流了解,充分显示人脑、电脑加网络的优势。在数字化时代,音乐的本体——“声、音、乐”能够通过数字化信息技术(包括远程通讯技术)直接交给每一个愿意学习音乐、创造音乐、享受音乐的人,使音乐真正成为每个人的音乐。

由此可见,随着开放性、交互性的网络发展和普及,音乐的学习方式将由被动接受的单一形式逐步转变为探究型、综合型。

三、利用网络音乐资源教学日益成为实施音乐新课标的重要手段

新的课程标准体现了审美的核心,并把培养兴趣、音乐创造作为重要理念。网络的特点使音乐的意义更加丰富。学生在可听、可视、可感的环境中了解音乐,从听觉到视觉及多种感官的参与,他们必将兴趣盎然;同时在多媒体环境下,音乐的创造也变得简单易行。学生只要选择合适的软件,操作鼠标和键盘就能创作自己心仪的乐曲,并现场试听。新的课程标准还“提倡学科综合”,在音乐课程中体现为以音乐为本的综合。在教学实践中,课标重视音乐教育的各种影响因素,强调以宽阔的视野、开放的态势,拓展音乐教育的深度、广度,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和音乐能力的发展。网络中的音乐资源,多表现为文字、图画、动画、音乐、影像一体,综合了音乐、舞蹈、美术、文学等学科,这些音

乐资源的问世正是艺术与技术融合的表现。不仅如此,网络的交互性为老师和学生的即时流提供了平台,保证了教学信息的反馈。

四、利用网络音乐资源,更好地服务音乐教学

声乐课网络教学篇3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声乐教学微课

2014年,教育部副部长、中职和中小学学习实践活动指导小组成员鲁昕强调:“要充分认识推进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对于全面提高中职教育质量的重要意义……通过推进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和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广泛应用,带动职业教育思想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等领域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无论是翻转课堂、慕课,还是微课,都是依赖于网络在线视频教学的课程教学模式,也是课程教学改革不断创新的成果。尤其微课,更是课堂教学最好的补充,让学生可以跨越时间与空间的限制,随心所欲地进行知识点的循环学习,真正实现“课堂翻转”的教改理念,提高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实践与拓展环节的效率,使学生的课堂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声乐课堂教学中引入微课形式,使探索性学习成为常态,使学生的学习态度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微课如同微电影一般,因为视频时间的缩短、重难点的突出,能在短时间内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有效解决学生的学习障碍,成为当下声乐教师喜闻乐见的教学手段。

一、微课是声乐信息化教学发展的需要

微课是以微视频教学为载体,针对某一学科的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项目等)设计开发的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网络视频课程。①与传统教学不同的是,微课将教师上课资源转换为学生的学习资源。声乐作为一门传统的艺术学科,一直遵循“口传心授”的教学模式,即师父带徒弟模式。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延续了几千年,培养出许多优秀的声乐教育家和歌手。随着时代的发展、招生人数的增加,“一对一”或“一对二”的授课模式已无法满足声乐课堂教学的需要。课时少、学生多、学生嗓音条件的差异性,使声乐课堂授课日益艰难。信息化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学习多元化的需求。如在线视频的观看,可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关注授课内容,“CCtV青年歌手大奖赛”“中国好声音”“中国好歌曲”“我是歌手”等综艺节目的选播,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时代的气息,也激发了其学习欲望。由于生源的影响,中职院校的学生大多处于培养声乐兴趣爱好的初级阶段,除了教授基础知识与发声技能之外,歌唱心理辅导也应予以关注。微课的优势就在于教师将课堂中的难点或重点录制并制作成视频,既能使学生在课堂上观看,还可以在家中观看,甚至可以通过手机上网随时随地观摩学习。这就解决了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因为悟性较弱而无法及时掌握发声技巧的问题,通过多次观摩学习,有助于逐步掌握发声要领。另外,教师也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后学习制作微课,将学习难点以视频播放的形式传给教师,师生之间通过网络实现课堂教学的延伸,有利于及时解决声乐教学中的困难,从而培养学生对声乐学习的积极性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微课是顺应时展、教学变革、信息化教学发展而诞生的,是声乐教学改革的一剂良方。

二、微课是声乐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补充

声乐教学信息化是对声乐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授课质量。微课以其小巧、精致、有效、便捷的特点,成为中职院校声乐课堂教学的新形式。

(一)微课的特点

微课不同于教学课件,不着重于体现整堂课的具体步骤,而是解决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容易遇到的难点或重点问题。如在发声练习中,如何巧妙地运用气息进行练习,教师可以通过微视频的播放,让学生看到直观形象的发声练习,使声乐学习变得更加简单、易懂。微课只是截取课件中的某个环节,进行放慢、放大地讲解与示范,使学生在5-8分钟的视频播放中,充分理解解决难点的方法,从而顺利完成学习。优秀的微课教学应以“学生学习”为中心,遵循简单、有趣、可信、可用的教学原则,精选好的选题、良好的教学策略及讲解手法,依托确定选题、教学设计、课件制作、录制投影四个步骤进行具体实施,最后通过网络平台、手机、平板电脑等学习工具,具体完成信息化教学中的展示环节。如2014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艺术学科“创新杯”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及说课比赛一等奖微课课件《璀璨的民族乐器》,摆脱了传统器乐欣赏教学中单调、枯燥的沉闷风格,注重“做中学,做中教”,以人为本,更多地从学生的欣赏角度出发,注重游戏与聆听的结合,逻辑性强,使学生很容易在游戏的过程中完成器乐欣赏的任务,还能积极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使其参与课堂实践及拓展环节;福州市文教职业中专学校教师林月凤制作的京剧微课视频《走进国粹京剧,了解戏曲世界》,融声乐艺术与京剧艺术为一体,勇于突破和创新。视频清晰优美,涵盖了声乐与京剧两大艺术范畴,容量大、视角独特、富于创新。可见,优秀的微课既能够展示教师精湛的专业素质和良好的教学修养,又能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热情,有助于提高其音乐鉴赏能力与创新能力。

(二)多元化的信息化教学手段

教育部2015年工作要点指出: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动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目前教育现代化的具体体现为教育信息化。依托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在线教学模式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如美国的“可汗学院”吸引了大量年轻学子,而我国各高校兴起的慕课与“翻转课堂”,以及当下流行的微视频、微课,都是信息化教学手段中的组成部分。随着国家对于网络建设的高度重视,无线网络、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的普及,人们充分享受到资讯共享的快乐。课堂教学不再局限于固定的教室,在家庭、公共场所,只要有网络覆盖的地方,微课可以无处不在。如我国歌唱家戴玉强的“戴你唱歌”,借助微信平台,使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欣赏到戴玉强的教学视频;浙江平湖职业中专的教师倪国峰更是将信息化教学手段发挥到极致,他建立了个人网站、微博平台,借助学校局域网、免费无线网,将微信、QQ都变成课堂教学的延伸,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多元化教学时代已经来临,信息化教学模式正逐渐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微课作为网络时代的新生事物,正是信息化教学模式最好的补充。

三、微课是声乐信息化教学发展的精细化体现

智能手机、微信、网络等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在线教学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学习形式。微课从课件中单独剥离出来,脱离了整堂课的教学程序,突出重点和难点,在5分钟内完成教学内容某一要点的展示与说明,并以视频保存的模式成为课堂教学的亮点。微课的优点在于摆脱了传统课件“流水线”式的教学程序,以鲜活、形象的视频形式展现给学生,即便是学习悟性较差的学生,通过对在线视频的反复观摩与学习,也能逐渐掌握学习的难点,大大提高了声乐课堂学习的趣味性和有效性,同时也方便学生在家自习。如讲授声乐理论民族唱法,教师可播放民族歌曲视频《金风吹来的时候》,通过声音剪切、视频编辑、播放录音,并辅以文字、图片等资料,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傣族的民俗风情及傣族歌曲的艺术特点,从而自主地归纳出民族唱法的艺术特点。对于课堂结束后依然存在困惑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他们通过手机客户端进入教师微信平台,通过反复观看学习视频,强化学习效果;也可以通过电脑在线视频、微信平台等完成师生互动,将课堂教学进行延伸。声乐教学打破了时空的限制,使“面对面”“一对一”的即时教学不再是难题。

结语

信息化教学的飞速发展,带动了课堂教学改革进入“大数据”和“云”时代。全球网络化必然引发教育及其他领域的革新,“翻转课堂”、慕课、微课等教学形式的出现,是信息化教学发展过程中的必经阶段。传统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代教学发展的需求,微课以小而精、灵活多样的微视频形式逐渐占据各大高校的教学课堂,成为目前最方便学生学习的教学手段之一。微课的诞生与发展,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其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注重学科知识的逻辑性与趣味性,深受师生的喜爱。微视频的出现,使课堂教学跨越了时空的限制,促进了学习有效性的提高。学生可以便捷地利用各种智能终端观看教师上传到微信平台的微视频,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拓宽了课堂知识的实践性,增强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微课是对传统教学的有益补充,它有助于解决学生学习效率两极化的问题。微课方便教师在课前传递知识,有助于引导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课堂时间高效化。微课对于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②信息化教学技术的运用将决定未来教学领域中学生学习视野的广度与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微课是符合当代信息化教学发展需求的,对于声乐教师来说,除了具备良好的师德、精湛的专业技术、娴熟的教学能力之外,还要掌握较好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声乐教师只有保持教学的热情、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才能在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改革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注释:

①胡铁生.中小学微课的设计制作与评审指标解读.

声乐课网络教学篇4

关键词:室内乐课程;改革;创新

室内乐在西方古典音乐中比较常见,它的特点是没有指挥,每个成员都能够在合作的基础上自由发挥,成功的室内乐演出需要各个成员之间的默契,当然,也需要他们在对于音乐的认识上达成共识。这样相对自由的音乐表演形式进入大学课堂后,对学生能力的提升效果是显著的。因此,国外的音乐院校都把室内乐作为必修课程。但是室内乐课程在进入我国高校时,明显存在着“水土不服”的现象,从当前的教学实践来看,室内乐课程并没有发挥其在高校音乐教育中应有的作用,亟需改革和创新。

一、室内乐课程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一)培养学生的演奏能力

因室内乐课程不设指挥,成员不多,所以可以起到其他音乐形式无法达到的效果。我国高校音乐专业学生一般都有较强的独奏能力,但是一旦把他们组合在一起,往往效果一般,究其原因,就是音乐缺乏室内乐这样音乐形式的训练。室内乐教学中,学生必须互相聆听,不但要掌握自己的声部,还要顾及团队整体的音乐旋律,合奏时学生们必须严格的控制音准和节奏,否则就会出现不一致的情况,这种训练是独一无二的,因此可以提升学生的演奏能力。[1]

(二)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很多学生在第一次和他人合作时,都会出现不适应和节奏不一的情况,这种害怕合作、不会合作的原因就是缺乏合适的训练。对于高校音乐专业的学生而言,他们也许没有很多演出机会,室内乐课程正是提供学生与他人合作时培养默契的一个平台。因为没有指挥,室内乐在演奏的时每一次休止,每一个和弦,每一拍的渐慢渐强都需要乐手之间的默契,有时一个眼神,一个微笑就能读懂彼此内心的想法,这种心有灵犀的默契感是需要长时间的室内乐训练才能获得的。

(三)扩宽学生的知识面

室内乐课程开展过程中,学生必然会接触到新的作品和音乐体裁。此外,他们在与他人合作的过程中,会接触到其他音乐专业的知识。因此室内乐课程给了学生更多学习的机会,可以更全方位的了解音乐史,配器,和声等学科,让学生在演奏能力增强的同时,也扩宽了知识面。[2]

二、室内乐课程的改革与创新路径

(一)灵活选择教学曲目

在室内乐课程开展之前,老师应初步了解学生的水平,根据实际灵活选择教学曲目。如果学生的能力较弱,在初期可以从简单的作品开始,然后逐渐增加难度。如果学生的能力较强,可以根据作品的年代顺序安排教学内容。除了采用传统的西方室内乐曲目外,可以选用中国曲目,这样让学生对不同种类的音乐都有所了解。除了融入民族元素,还可加入现代音乐的元素。

(二)训练学生即兴演奏能力

在室内乐作品中,往往旋律是在声部间交替出现或一直保持在一个或几个声部,那么剩余的声部往往起到一个支撑和声、固定节奏的作用。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性,训练学生的即兴演奏能力。这需要学生在瞬间作出反应,可以增强学生随机应变的能力,上台时紧张感会减少。当然这种训练对于学生来讲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所以老师可摒弃三重奏或四重奏的形式,改为任何形式的二重奏来对学生进行训练。

(三)教师参与

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训练的旁观者,但在室内乐的教育中,教师可以转变身份,参与其中。在室内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当乐手的角色,与学生一起演奏音乐,这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消除学生的不安情绪,同时给了学生更自由的学习空间。

(四)开设网络课堂

在室内乐教育的创新上可以结合现代网络多媒体技术,开设网络课堂。对于很多缺乏师资和设施条件的高校,学生想要学习室内乐必须寻找其他途径,网络教育给了学习者一个自我充电的机会。很多己经开设室内乐课程的高校院校可以将教育实况共享到网络,不仅推广了室内乐的教育,还让没有学习过室内乐的学生有了学习机会,学习过室内乐的学生能够了解其他高校的室内乐教育。[3]

三、结语

我们应当结合教学实际,在当前室内乐课程开展的基础上提出创新改革方案。教师的教育理念也应有所创新,重新定位自身在教学中的角色,积极借助新的技术手段,把网络和多媒体融入教学。

参考文献:

[1]聂普荣.室内乐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J].大众文艺,2012(16).

声乐课网络教学篇5

一、高校声乐课程教学存在的不足

(一)高校声乐课程教学存在急于求成的心理

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应当是循序渐进的,但是在传统的声乐教学中声乐教师存在急于求成的心理,在实际教学中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吸收知识能力的角度出发,造成学生的学习效果不理想,在声乐演唱时也会存在困难。如在声乐作品的选择上,教师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没有考虑到学生是否能够接受的问题,以至于在实际演唱中学生难以掌握正确的演唱方法,造成学生的学习热情、自信心受到严重影响,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忽视了声乐课程实践教学

在学习声乐知识的时候需要掌握相应的声乐技巧、技能,在设置教学内容的时候不能够将教学的重点全部放在训练声乐技能上、以及对学生的发声技能的培训上,造成在教学的过程中忽视了传授给学生相应的声乐理论知识、设计声乐实践活动重要性,没有做到协调的分配教学内容,会阻碍学生对歌词、韵律的有效理解,另外实践是检验声乐学习效果的最有效方法,若是在教学中缺乏实践的检验,那么声乐教学是不成功的。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声乐实践能力,设计更多的声乐实践教学活动。

(三)声乐教师之间缺乏教学交流

在声乐教学教师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传统的声乐教学中声乐教学往往没有充分发挥教师的职责,教师之间互相诋毁、各自为战的现象频频发生,直接影响的声乐教学效率的提升。造成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声乐教师对协作教学的重视的认识不足,而且认为自己使用的是最佳的教学方法,从而造成阻碍了声乐教学的发展,对创新教学方法也非常不利。

二、开展高校声乐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

在声乐教学中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借助学生自主学习最大程度的激发出其学习潜能,从而促进学生声乐学习效率的提升。在声乐课程翻转课堂教学中使用网络技术,有利于引导学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自己进行解决,使学生在查阅资料的时候可以带来灵感,从而更好的实现学习的目的。另外在翻转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紧张情绪也能够得到缓解,使其创造力、想象力可以自由的发挥出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有利于解决传统教学的不足

在声乐课程教学中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将其来录制的课堂教学视频传递给学生们,使学生可以在课堂以外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展开学习,传统声乐教学中课堂教学的局限也被有效的突破了,而且也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使其可以将课堂上没有完全理解的声乐知识,利用课余时间慢慢的消化。另外在声乐教学中网络技术的应用也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提供了便利,对学生的学习质量提供了保障。

(三)有利于突出声乐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声乐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声乐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教学的主体转为学生,这对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对声乐课程学习的课前阶段、课堂教学阶段、课后学习阶段完全都学生自己独立进行预习、学习交流活动等,使得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能力不断提高,逐渐增强了学生的声乐学习效果。

三、高校声乐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在翻转课堂教学之前设置开发课程环节

设置开发课程环节的主要目的就是对教学资源进行丰富,使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积极性被充分的激发出来。通常在翻转课堂教学之前设置这一环节,在开发制作素材、练习题库、开发系列微课等学习资源时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达到对学生基础知识进行丰富的目的。同时还可以充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优势,在声乐教学中建立教学资源共享、学习交流的网络平台,如QQ群、微信群等,使学生可以针对声乐学习进行及时的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在翻转课堂教学进行时设计课前学习环节

声乐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会合理安排学生的课前学习,以便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很好的消化声乐知识,从而实现事半功倍的良好的学习效果。教师在课前学习环节可以布置给学生具体的学习任务,如声乐学习作业、学习内容、学习目标等等,同时教师也可以借助现代教学技术设备,将高校声乐视频、微课等播放给学生观看,从而为课堂教学减轻负担,并在课前学习中学生将自己有疑问的地方记录下来,在课堂上和教师、同学共同解答。

(三)设计翻转课堂教学活动

在高校声乐课程教学中采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够将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限打破,转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活动。可以将其还分为问题确定、独立探究、协作学习、交流成果、总结五个环节。其中在问题的确定环节中,主要是对学生课前声乐学习时出现的问题、在声乐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学生学习声乐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声乐知识的拓展问题等进行确定,并总结归纳声乐教学问题;声乐教学的关键环节就是独立探究,因此教学在设计问题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难度的问题,应当选择可以实现培养学生声乐能力、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问题等;学生之间交流学习成果,主要是教师将学生独立完成问题的结果向学生进行反馈,使其及时的交流声乐学习经验,从而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最后总结环节主要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以及进行教学总结。评价学生学习效果时可以通过评价学习过程、学习结果两方面来进行,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教学总结主要是提出改善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等,从而促进学生声乐水平的提升。

声乐课网络教学篇6

1.在利用课件时,切忌“拿来主义”,可针对具体情况作合理的删改及调整。

在日常教学中,笔者发现如果每节课都亲自制作一些高质量的课件是十分不现实的,可是单纯的从网上下载使用就成了典型的“拿来主义”,甚至连思路和重难点都没法理解,直接使用到课堂上必然无法打到预计效果。所以,我在上课前会对现有的素材进行整合和编辑及修改,再进行使用。也就是说我们要做到“拿”以致“用”。比如我在上pepbook1Doyouwanttogotothemovies?的时候,这是一节以电影为主题的课,我利用网络找到一份全国优质课的课件,教师思路十分清晰,可是因为时间太久的缘故,里面的素材十分陈旧,不太贴近学生生活,于是我利用自己对本班孩子的喜好的了解,找了一些他们爱看的电影,比如《功夫熊猫》,《喜洋洋与灰太狼之兔年吉祥》,《功夫》等。这些电影学生们要么听过要么是每天在关注,并且加入找同学模仿电影其他同学猜电影类型的环节,更让他们为之振奋,达到效果。后来,这节课上的非常成功,以至于到现在很多学生还会向我提起这节课,至今念念不忘。

2.不要过分依赖多媒体,保证有效率的课堂需要现代与传统教学技术相结合。

刚开始尝试多媒体教学时,我发现课间在能迅速活跃课堂气氛,信息输出量大的同时,也存在易分散学生注意力;信息量大导致学生无法把握重点进行笔记,课堂效率低等弊端。于是我即使调整,将多媒体主要用于创设课堂情境以及随堂练习。例如在上book5unit11we’retryingtosavemanatees.时,主要讨论的是动物保护问题,但是单纯的讲述大气污染,垃圾污染和水污染等问题,学生并不能有直观的体会,于是我展示了自己拍的汽车排放黑尾气,垃圾污水横流的街道以及漂着死鱼虾的沟渠的照片,让学生看到身边的一些污染问题,继而发出问题:whatotherpollutionyoucanseeintheworld?

孩子们各抒己见,引出动物保护的话题。在成功的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后,我便将多媒体关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及板书方式教学。新课授完后,在重新利用多媒体信息量大的特点,展示一些典型练习。效果十分好,课堂环节清晰,再也没有出现嘈杂的课堂和完成不了教学进度的问题。

其实,课件教学只不过是计算机网络在教学中运用的一个方面。在七年级时,我对班级中五十多个学生做过问卷调查,接近100%的学生都利用课余时间上网,可是利用网络学习英语的学生却只有大概不到7%。在这几个孩子中,,在被问到用何种方式学习英语时,大部分孩子都回答收看新东方或者昂立等著名品牌的网络英语课程或者通过网络收看一些英语学习电视栏目。例如“希望英语”。可以看出,作为英语学习的入门者,大部分学生存在学习形式单一,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方法不足的问题,因此,具有灵活生动和新鲜感的网络正是学生们课余时间进行课外英语学习的好帮手。也是从那时候起,我开始鼓励并指导学生利用网络充实课外学习,做到寓教于乐,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这两年以来,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推荐适合学生的学习网站及园地。

根据调查,学生们平日上网主要活动是聊天,看电影,听歌以及玩游戏,那么作为网络英语学习,仅仅是坐在电脑前听课很难让学生提起兴趣,主动去学习。通过我自己多年在网络上学习经验和亲身阅历,我向学生推荐了大耳朵英语和沪江英语这个英语学习网站。这两个网站通过聊天室,英文原音主题电影,音乐原声世界以及游戏乐园等板块,将英语学习形式多元化,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并且在娱乐中融入英语学习的点滴。比较有特点的是整个网页自带字典,对于学生们来说,不认识的单词只要把鼠标放在上面就立刻会看到单词英标和词义。现在,我们班已经有许多学生成了这些网站的常客,享受着学习的乐趣。

2.利用英文原声听力练习并提高听力。

许多学生及家长认为观看英文电影就是在学习英语了。其实二者并不能等同,现在网络上的电影即便是原声,也含有中文字幕,否则学生无法完全理解电影情节。跌宕的剧情,迅速推进的情节无法让学生真真正正的关注每一句英语本身,只能大部分通过中文字幕,自然也就无法达到提高的目的。通过暂停慢播的方式会毁了影片本身的观赏性,从时间上看也现实。所以我从电影本身思考,要求学生挑选一些迪士尼及梦工厂等耳熟能详的原声动画片,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收看,受到学生的广泛喜爱。然后从网上下载原声电影的mp3,供学生下载到mp3等电子设备中,像听音乐般的收听原声。正因为学生已经对电影情节十分熟悉,排除了屏幕上电影画面的干扰,只单纯的听,便能在脑海中闪现的当初的电影画面,学生自然会去捋顺情节,推敲每一句话的意思,更容易增加词汇量,提高听力。

3.利用课前活动一些笑话,谚语及小习俗穿插于日常教学过程中,不但能够活跃课堂,也能增加词汇量。

也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我也曾想过提高学生词汇积累的方法,像尝试每天在黑板上补充五个生词供学生记忆,但是如果每天检查会浪费大量课堂时间,而且由于语境的缺乏,学生也存在强记短记,记完就忘的现象,根本达不到积累的效果。于是,我尝试着改进方法:首先是化被动为主动,让学生们自己找爱的单词才能让他们印象深刻;其实就是创设情境,由原来单纯的单词变成谚语格言笑话甚至是几句有创意的话。这下,学生的积极性全被发掘了出来,许许多多有趣的英语创意被发掘出来,有些虽然不是很科学但是却不禁让我为之赞叹。例如有一个学生说了这样一个字谜:theoldkingisalwayslucky.(打一种饮料)同学们苦思冥想,最后答案(王老吉)出来时让我哭笑不得。但是学生们却都记得了lucky这个单词,我又趁热打铁,补充了它的其他词性,luck以及luckily。知道现在已经九年级了,班里没有一个学生忘记这个单词。由此可见,趣味性的单词学习法往往让学生印象更加深刻,记得更加牢固。

4.其实,网络学习中也不乏练习写作的点子。

声乐课网络教学篇7

前苏联著名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曾深刻地指出,音乐教育的中心材料,必须从民族音乐、古典音乐、现代音乐三方面来选择,但首先必须立足于本国音乐。完善声乐教学教育性与艺术性统一,力求经典性与时代性的统一,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音乐作品,使学生在欣赏和学习人类音乐艺术精品的同时,得到思想品德的感染和熏陶。更为重要的是通过网络平台,让学生接触到不同文化背景中千姿百态的音乐,使他们认识人类创造音乐文化的多样性与复杂性,进而实现以多元音乐塑造学生正确的音乐文化价值观,即现代文化人类学和音乐文化价值观,唤起学生对多元音乐文化保护与发展的紧迫性认识,树立起接续传统、面向未来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2.网络教学和音乐教学的结合,有力的提高了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能力包括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力。人的素质虽含有知识与能力,但知识与能力并不等同于素质。从知识教育理念到能力教育理念,再到素质教育理念,这反映了教育理念的重大进步与发展。它把教育对象视作为能动主体,强调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位。因此,要真正有效地开展素质教育,就必须熟悉和重视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网络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感受音乐,启发学生随着音乐展开想象时,而且常常要煞费苦心地设计一些问题。如曲子表现了怎样的意境?风格怎样?音色、力度、速度是怎样变化的?运用网络指导学生歌曲演唱和创作实践。首先体现在指导学生歌曲演唱方面。演唱声乐作品是一个二度创作的过程,根据创作背景离不开生活,生活是一切艺术的源泉。在指导学生演唱歌曲时,为使学生尽快熟悉音乐风格,教师运用网络辅助教学,给学生提供民族音乐、民族文化等文字资料,欣赏民族多声部无伴奏山歌。其次,体现在指导学生的歌曲创作方面。面对信息社会的到来,教育专家们已经注意到,信息社会的教学,已不再只是教学生学习的问题了,而且还要教学生寻找信息,使这些信息相互联系起来,并且以批判精神对待这些信息。进入新世纪以后,我们生活的社会信息化进程更为加快,数字化、网络化技术正悄悄地改变我们生活、学习、工作环境和方式。教师设计题目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感受曲子的优美,感受曲子的变化,让学生欣赏音乐时完全进入角色。这种题目形式和语气,便于拉近师生关系,教师将教育的意图变成学生自身求知的需要,有利于引发学生自身学习的动力,师生平等互动,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声乐课网络教学篇8

音乐教学活动的课程资源不仅仅局限于课本,教材。音乐教学的课程资源应该是多渠道、多元的。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升学生的音乐素质,我在运用与开发课程资源上进行了作以下尝试,取得了别样的教学效果。

一、开辟“网络音乐厅”

现在的时代是网络的时代。在教学实践中,我越来越意识到,巧妙发挥网络上音乐的浩瀚资源优势,对于拓展学生的审美视野,有着积极的作用。

1.借助网络搜索引擎

现在网络中的相关音乐软件平台功能相当强大,不仅可以即时搜索网络中同主题、同类型的音乐作品,还可以搜索同主题、同类型音乐作品经不同音乐家的不同演绎的各种版本。利用网络搜索引擎的力量,可以给学生拓展视野,让学生通过体验、类比、赏析等途径,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提高对作品的感悟力。如:在教学美国童谣《亲爱的回声》一课中,我通过酷狗音乐搜索到同主题音乐作品一中国儿童歌曲《友谊的回声》、享誉世界的合唱歌曲《回声》,再让学生分别聆听这两首风格迥然不同歌曲,并和《亲爱的回声》进行对比赏析,体会它们不约而同地选用强弱的对比来分别表现原声和回声的特点,体现音乐要素的表现作用。

2.利用专业音乐论坛

网络上有许多音乐精品作品论坛,有的是音乐发烧友建立的,里面门类繁多,许多作品是平时难以寻觅到的精品。我经常上的网站有风云谷音乐论坛等,下载一些经典音乐作品,里面古今中外、声乐器乐曲比比皆是,通过筛选,我找到一些适合小学生欣赏的音乐作品,既有和小学生音乐教材中主题相似的音乐素材,也有一些经典的天籁之音。如,我经常在上课之前,播放唯美钢琴、班得瑞乐队等轻音乐作品,自然营造音乐氛围,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静下心来,自然地进入音乐情境之中。

3.利用QQ音乐群

现在的学生课余普遍有QQ账号,与其封锁打压,不如因势利导。我建立了小学音乐学习交流群,在群里,学生可以自由交流讨论与音乐有关的话题,作为群主,我在群空间里,整理并上传了音乐学习资料,让大家共享下载。这些音乐资料既包括与小学音乐教材资料直接相关的作品背景、音乐家介绍、音乐欣赏素材,还有大家平时喜欢的其他音乐作品。许多学生纷纷上传了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通过上传,达到1+1大于2的效果。既培养了学生健康的兴趣爱好,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也丰富学生的审美感受。

二、搭建“特长展示台”

学生也是课程的资源,如今具有音乐特长的学生越来越多。利用这些特长生的资源,既可以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还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给表现的机会

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音乐特长生的“小助手”作用,给他们表现、展示音乐才华的机会。比如在教学《春之歌》时,我首先请班上声乐小能手李烨演唱《小燕子》,让大家体验歌词意境,引导提问:听了《小燕子》这首歌,让我们感觉到什么季节已经来临了?从而自然导入新课教学,可谓一举多得。又如,在教学苏少版小学音乐第八册第一单元《四季放歌》时,我让特长生现场演奏《战台风》、《晓风之舞》,让学生感受古筝、钢琴的不同音色,熟悉乐曲主题旋律。这种现场的演奏,能带给学生心灵的震撼效果不是播放录音所能够达到的。然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听辨、模拟演奏、做节奏手势等活动,感受作品不同的音乐形象和情绪,学生对欣赏器乐曲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学校的艺术节展示活动中,我也充分给予这些特长生展示的机会。

2.给切磋的机会

在任教五年级的两个班的学生中,我看到其中一个班一半左右的学生参加过竖笛兴趣小组,另一个班有大半的学生参加过竹笛兴趣小组,觉得这是给他们切磋比赛的好机会,于是,我结合音乐欣赏课,指定曲目,分别开展《月光下的凤尾竹》、《扬鞭催马运粮忙》两首乐曲的擂台比赛,比赛邀请音乐老师和部分学生担任评委,比赛的气氛热烈,竞争激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事实证明,许多原先没有参加音乐兴趣小组的同学也纷纷报名自愿参加学习。

3.给合作的机会

为了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我创造了许多合作的机会,让音乐特长生在器乐和声乐、器乐与舞蹈,器乐之间的展演中合作交流。如在班会中进行吉他伴唱、竹笛二胡合奏,歌伴舞等,既让表演形式更加丰富,又提高了他们的合作能力。

三、引入“流行音乐元素”

引进一些学生喜欢的“校园歌曲”能激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尤其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而言)这些歌曲大多通俗易懂、篇幅短小、风格新颖、极富时代感,很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我们应正视“流行音乐元素”的作用,并积极有效的引导,有助于学生抵制不良流行音乐的消极作用,这样的音乐教育才是当今我们所大力提倡的素质教育。

1.注重筛选

流行歌曲良莠不齐,需要老师对进入课堂的流行音乐认真甄别、取舍,挑选的标准应是“思想性与艺术性尽可能完美统一”,并在整个教学中只占适当的比例。如杨培安的《我相信》,吴建豪的《妈妈》,汪峰的《怒放的生命》等一些充满正能量的音乐作品。在演奏和表现音乐作品中,也要注重筛选。如,我在班级器乐演奏会中,让学生演奏一些耳熟能详的流行音乐作品,在竖笛的教学上,教会学生吹奏《龙的传人》、《希望》、《挥着翅膀的女孩》等歌曲主题,学生兴趣十足,不一会儿许多学生便能熟练吹奏。有一些学生还会自己找来一些他们认为好听好奏的歌曲进行练习,或是让我将歌曲记成曲谱让他们学习和演奏。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需要,而且又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

2.注重引导

要注重提高学生欣赏、鉴别流行音乐作品的能力。一首好的音乐作品是可以触动人的心灵的。如我让学生欣赏韩红的《天亮了》,首先我给他们讲述了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然后才给他们播放这首曲子,大家听的都很入神,不少同学完全投入到歌曲情境中去了,欣赏结束,许多学生眼含热泪谈了自己的感受,并且深刻感受到歌曲旋律的不断上行,所带来的情感上的激动宣泄的本能,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另外,还要强化音乐评论,很多时候,我们往往低估了学生的能力,应让他们自己说出喜欢的理由,教师再加以正确的引导。这样会让学生对流行音乐作品由一时冲动的感性认识,逐步过渡到理性的思考和分析,使他们对音乐的感受更细致,领会更深刻。

3.注重适度

在教学中,不能为了投学生所好就让流行音乐独占了课堂,流行音乐代替不了民族音乐和古典音乐的地位,绝不能放弃教材的主体内容,否则就本末倒置了。

以上是我在拓展、运用课程资源上探索。事实证明,运用好课程资源将为学生适时补充音乐营养,激发音乐学习的兴趣,拓展音乐视野。让孩子们能在音乐学习中走得更远、更远。

声乐课网络教学篇9

预习,是学生在课堂学习前对要学知识进行大体了解,找疑点、提问题的课前学习。做好了充分的课前预设,可以让学生满腔热情地投入到学习新知识的课堂教学中,使学生的潜力充分发挥,让我们的课堂更加丰富。那么如何扩展学生视野,让学生充分挖掘网络上的语文资源,达到有效、快捷地查找资料预习,这就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学会根据教材文本需要,有选择地进行网上预习。

如:教学《鸟的天堂》时,我先布置了网上预习作业,让学生通过“百度搜索”等多种方式搜集的鸟的天堂的图片及文字资料,学生对这种预习方式兴趣非常浓厚,激发了学生自己主动去了解鸟的天堂的兴致。教学时,由于学生头脑中有了丰富多样的资源储备,学习理解课文则是得心应手。尤其是在学习“众鸟纷飞”这部分内容时,我还引导学生适时播放了课前他们搜集的鸟活动时的声像资料。学生阅读的文本语言一下子活起来、动起来,众鸟纷飞的热闹场面自然深刻地铭记在了学生脑海里。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融入意境,感受学习的乐趣

多媒体网络课件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它通过声音、图像等创设文本所描述的情境,让学生如临其境。例如:学习《小小的船》一课时,教学前,我从互联网上搜集了各种有关月亮图片、动画、视频等资料,并以多媒体网页课件的形式贯穿在各教学环节当中。教学中我用多媒体出示画面并配上音乐,蓝天上有星星,有月亮,在配乐声中,声情并茂地颂读课文,让学生随着音乐轻轻舞动,慢慢地闭上眼睛。浮现画面,想象你坐在月亮上了,飞上蓝天了,闪闪烁烁的星星向我们眨眼问好,让我们飞吧,飞吧!飞上蓝天,坐到月亮上。当学生睁开眼睛,(教师出示星空图)瞧!小朋友,现在我们已经飞上了蓝天,坐在了小小的船里,让我们在月亮上欢快地唱起《小小的船》,伴随着愉悦的歌声,学生进入了美妙的境界,同时也领会了文章的内容,体会了文本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到了语文学习的乐趣。

三、景物再现,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

课堂教学是通过师生的共同活动,通过有声语言和思维活动再现课文所表达的事物、景象,从而达到理解文本的目的。但是由于学生智力程度不同,驾驭语言能力有差异,因而对课文的理解也参差不齐。而丰富的网络资源则为学习语文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所以合理运用网络资源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中提供的大量与语文相关的文字、音乐、图片、影像等资料,去理解文本,认识抽象的事物。

例如:教学《海底世界》一文时,学生对于海底世界缺乏感性认识。如何把书本上这些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学生感知的对象,使学生提高认识呢?网络资源为我解决了这一难题。教学时,我利用多媒体播放海洋馆里的景色和各式各样的海洋生物,如在水中游动的梭子鱼、章鱼、金枪鱼、鲸鱼等。生动有趣的画面使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过来,对海底世界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四、利用网络资源,拓宽学生的阅读面

计算机网络为我们提供了快捷、丰富的信息资源,有目的地指导学生搜集、查找跟课文有关的信息资源,可以不断地训练学生使用信息的能力,拓展学生的阅读面,丰富学生的知识。如教《金色的鱼钩》这一课时,我先把课文中描述的红军长征途中,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制成课件播放出来,创设情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然后自己从各网站将有关红军过雪山草地所有资料编入自己制作的课件中。教学时,我把学生带入网络教学室,让学生上网查阅有关红军长征的资料。网上查阅这一教学环节的设置大大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他们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了网上查阅的学习中。通过查阅,学生了解到了长征的意义,长征的原因及目的,课文中的草地指的是松潘草地,还查阅到了红军过草地时许许多多感人的小故事。通过这种方式的学习,不仅帮助学生对课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了解到了红军过草地的艰难,懂得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是无数像老班长那样的革命战士用牺牲自己的生命换来的,从而对课文中老班长从内心深处产生敬佩之感。

五、利用多媒体网络,实现教材资源共享

声乐课网络教学篇10

关键词:多媒体音乐教学合理利用

1.在音乐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应注意的问题

1.1内容、形式过度依赖多媒体。

我们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多媒体技术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确实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不是说使用了多媒体的课堂教学效果肯定好,不合理的应用不但收不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会成为教学的干扰。在多媒体教学的推广普及期,有的老师刚接触多媒体教学,为了能上好一节精彩的音乐课,在备课时重点总是放在课件的制作上,想用不同的技术手段表现教学内容,忽视了对教材本身的钻研和课堂整体环节的设计与安排。

1.2多媒体不应成为教学的主要手段。

上过多媒体教学音乐课或听过此类课的老师都会有一个体会,不成功的一节多媒体课,老师往往成了一个预先写好程序,然后在电脑上进行播放的电脑操作员。老师围绕电脑进行着按部就班的操作,也许时不时脑子里想的只是如何操作,学生此时就成了观众,观看老师的多媒体展示,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从而忽视了以学生为主体,时刻关注学生的反馈与交流的核心。

1.3多媒体课件的机械化。

电脑的使用让人们从纷繁复杂的劳动中解放出来,有些事情可以更简单、更快捷地完成。多媒体课件的出现也让黑板和粉笔被弃之不用,以往优美、合理的板书被键盘的简单操作取代,只要敲敲键盘,课的内容就往下进行了,学生看过之后无法对之前的内容进行回顾,只能是机械式的“注入”教学。

1.4对网络的不合理利用。

随着网络的高速发展,如今网络已无处不在,任何事都能与网络联系上。网络的丰富资源共享,为音乐教学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优势。老师们进行多媒体课件制作时,很容易就能从网络上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但互联网的开放性势必决定了网络资源的可靠性不是很有保障,随意选择素材,不加甄别、不合理地运用网络,有时不仅不能增强音乐课教学的实际效果,反而会成为负担。

2.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合理应用

2.1正确处理多媒体教学中的内容与形式。

音乐教学的目的是使受教育者了解音乐、掌握音乐,多媒体教学在音乐课教学中只是一个辅助工具和手段,在选择教学素材时必须有针对性,利用视频、音响、画面给学生留下直观的印象。课的内容是根本,形式只是外在和辅助,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也就是说多媒体技术是为了课的内容服务的,切勿成为一味的多媒体展示。因此,我们应该借助丰富的多媒体元素,把音乐的知识、内涵、背景更有效地分析透彻,让学生学习、体会所学内容,并不是用多媒体渲染课堂内容。比如在钢琴曲欣赏课上,乐曲的背景知识、曲式结构、旋律特点等的讲解不能很好地同步进行,影响了学生对音乐形象的想象和削弱了艺术的魅力。但利用多媒体课件,我们可把乐曲、乐曲描述的内容以声音、描述内容的画面、文字提示等要素很好地结合起来,在视觉和听觉上同步刺激,使乐曲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让学生从心理和感官上主动感受音乐的美妙。这样,课堂教学内容就很好地用多媒体的形式表现出来了。

2.2以学生为主体,认识多媒体与教师、学生之间的关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习者力求探究事物并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它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也在学习活动中得以培养,并成为学习动机中最现实和最活跃的因素。它可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变得积极、主动,从而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老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的相互作用是不能用教育技术替代的,在音乐教学中更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是引导者,引领学生进行学习,多媒体不能完全代替整个教学过程,使用现代教学技术不是教学的目的而是一种教学的辅助手段,教学中不能为了上多媒体课而使用多媒体,不能以多媒体教学技术表现整堂课,这样不仅不能突出音乐学科教学的特点、突出音乐性,反而让形式化的东西把以学生为主体变成了以老师为主体。合理应用多媒体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做出合理、适度的选择、应用,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2.3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选择教学媒体时必须精心挑选、细心制作,绝不可粗制滥造,以求将最优质的声音效果与最完美的画面形式展现给学生,否则各种教学技术手段不仅发挥不了自身对教学工作的作用,反而会使教学变得死板,破坏整体教学过程。多媒体的表现形式固然丰富,但一味地追求电脑操作会影响师生间的互动。因此,以往传统的板书不应成为过时的东西,如教学重点和课堂上的即时信息、总结评价等应以板书的形式反映在黑板上,配合多媒体的声音和画面,静动结合,互相弥补,使授课的形式多元化,取得较好的效果。

2.4合理利用丰富的网络共享资源。

最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总是和网络挂上钩的。在这个网络无处不在的信息时代,不管教师或者学生想从网络获得自己想了解的知识都是易如反掌的。在教学中使用海量的资源时必须注意科学原则,因为这是一个教与学的过程,制作多媒体课件引用网络资源时首先要注意信息的准确性。文字、语言表述正确,信息客观、准确,才能在教学中获得良好的效果;涉及知识性的内容时,需验证所用信息的权威性和可靠性。教学不能光顾着漂亮形式而忽视了知识的内涵。

综上所述,现代教育技术在音乐教学中作为辅助手段合理地运用,可以丰富音乐课的教学方式,推动教学的多元化,切不可滥用,否则就喧宾夺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