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税收经济运行分析十篇税收经济运行分析十篇

税收经济运行分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05:02

税收经济运行分析篇1

第二条“互动机制”的任务是以信息平台为支撑,以业务流程为导向,以“整合”、“联动”为重点,完善税收经济分析指标体系,整合数据分析,协调部门之间、上下之间和税源管理主要环节之间的工作,实现减负增效,提高税源管理质量和效率。

第三条“互动机制”的运行遵循“统一领导、归口管理、部门协作、分级负责、信息共享、良性互动”的原则。

第四条“互动机制”包括分析例会机制、分类分析机制、分工协作机制、统一机制、信息反馈机制和定期交流机制。

第五条省局成立“互动机制”办公室(以下简称“互动办公室”),负责互动机制的指导、协调。互动办公室设在征管处,办公室主任由分管征管的局领导兼任,成员由办公室、政策法规处、流转税管理处、所得税管理处、国际税务管理处、进出口税收管理处、征收管理处、计划统计处、稽查局、信息中心、数据处理办公室等各处室负责人组成。各处室应确定一人承办日常工作。

第六条互动办公室负责组织“四位一体”互动机制的运行,协调各部门各环节之间的工作,指导基层互动机制的运行。具体职责如下:

(一)研究确定税收分析指标体系,审核并统一各类税收分析和税源监控数据,所有指标均由省局一次加工到最基层单位、税收管理员或纳税户;

(二)提供税源监控疑点信息,确定重点纳税评估对象,统一下达纳税评估任务,组织各税种联动评估、征退税联动评估;

(三)根据各市局的评估稽查结果和税源管理情况反馈,总结评查工作经验,分析税源管理的薄弱环节,对税源管理的共性问题提出解决措施,指导相关部门修订完善税收分析指标。

互动办公室按季召开例会,例会由互动办公室主任主持。

第七条省局利用工作流系统,在内网建立“四位一体”互动平台(以下简称“互动平台”),统一数据,实现信息共享,为省、市、县三级的工作互动提供支持。

第八条各部门要依托互动平台,密切配合,协调一致,形成一个以税收经济分析指导评估,评估为稽查提供有效案源,稽查验证评估实效,评估与稽查反馈结果改进评估分析和税收经济分析工作,最终加强税源管理的良性互动机制。

第九条流转税管理处、所得税管理处、国际税收管理处、进出口税收管理处、征收管理处、计划统计处、稽查局等业务部门根据职能管理需要,提出综合分析和疑点分析业务需求,报分管局领导审批后交互动办公室汇总审核,作为搭建互动平台的基础。各项税收分析指标应在一定时期内相对固化,以便于持续监控,全面了解有关指标的趋势变化。

第十条信息中心负责根据互动办公室提出的业务需求进行互动平台的搭建和维护。

第十一条计划统计处负责宏观税收经济分析,按年提供市、县全口径宏观税负、可比口径宏观税负和产业税负指标,按季提供全省重点税源的增值税、消费税行业税负指标以及增值税分行业、分市税负指标,及时提供全国重点税源行业的增值税、消费税税负及预警指标,交互动办公室统一,为筛选纳税评估对象和加强税源管理提供依据。

第十二条流转税管理处负责提供全省及17个市的增值税总体税负和分行业税负指标的业务需求,按年测算全省增值税行业税负平均值,并将测算结果报经互动办公室统一。

第十三条所得税管理处和国际税收管理处负责全省及17个市企业所得税总体税负率、分行业税负率和税收贡献率的测算,按年将测算结果报经互动办公室统一。

第十四条进出口税收管理处按年提供全省出口退税预警值,报经互动办公室统一。

第十五条征收管理处按月提供全省异常申报情况,报经互动办公室统一。

第十六条信息中心根据各处室的业务需求,定期抽取各类分析数据,经相关处室确认后,由互动办公室交数据处理办公室统一在互动平台上。

第十七条各处室按照各自工作职责,结合日常管理情况,对互动平台上的信息数据进行分析。

第十八条征收管理处、流转税管理处、所得税管理处、国际税务管理处、进出口税收管理处根据分析结果,针对问题和行业特点,提供分税种、分行业纳税评估对象,按季报互动办公室。

第十九条稽查局应利用税源管理信息对基层稽查部门进行稽查选案指导,以税收经济分析、税源监控环节反映的异常信息、风险预警信息和违法线索作为选案的重要依据,增强选案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第二十条互动办公室根据管理重点,统筹安排评估工作,通过互动平台按季下达纳税评估任务。

第二十一条各市国家税务局应将省局下达的纳税评估对象与自行筛选的评估对象相结合,统一安排纳税评估计划,确保评估质量。对不属于偷逃骗税问题的,分析原因,制订进一步加强税收管理的措施;对涉嫌偷逃骗税及虚开发票问题的,连同相关资料移交稽查部门查处。对移交稽查的案件,稽查部门要向移交部门及时反馈稽查结果,不予立案的,书面说明原因。

第二十二条各市国家税务局应在接到评估任务的三个月内将纳税评估结果、稽查情况以及评估稽查过程中发现的税源管理问题和解决建议通过互动平台反馈省局。

第二十三条基层的反馈意见,按照“谁主管谁受理、谁受理谁发起”的原则进行处理。相关处室受理后应提出初步处理意见,经分管局领导签批后提交互动办公室研究确认后回复。

第二十四条基层反馈的问题涉及多个部门或属于税源管理的共性问题,由互动办公室召开季度例会,相关处室共同研究解决,并及时回复基层,同时部署下一季度的税源管理任务。凡涉及税源管理和纳税评估的文件,必须经互动办公室研究确认后统一下发。

第二十五条稽查部门应当加强税务稽查典型案例的分析工作,进一步完善稽查建议制度,通过对典型案件的成因、特点、作案手法和发展态势的分析,研究税收案件发案规律,查找税源管理薄弱环节,及时向相关业务部门提出稽查建议。

第二十六条相关业务部门要认真分析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案例,研究吸纳稽查建议,分析税收政策和税源管理漏洞,提出改进税源管理的措施,并及时将吸纳稽查建议的情况反馈给稽查部门,形成以查促管、管查结合的工作机制,全面提高税源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二十七条互动办公室根据各部门的税源管理建议,综合分析税源管理情况,形成税源管理情况分析报告,指导全省税源管理工作。

第二十八条互动办公室按季公布全省纳税评估工作统计表、纳税评估处理结果、纳税评估典型案例、税务稽查典型案例、税收经济分析报告、税源管理情况分析报告。

第二十九条互动机制运行情况纳入省局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各部门要设置相应的指标,具体考核本环节的信息传递、信息、信息反馈情况以及反馈结果的落实情况等,并将考核工作日常化,随时记录工作情况,按季公布考评结果,年终统一汇总。考核工作由办公室负责。

税收经济运行分析篇2

关键词:“营改增”;试点行业;税收经济

中图分类号:F812.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09-0000-00

“营改增”即以前缴纳营业税的应税项目改成缴纳增值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两种流转税分开征收日渐显现出其内在的不合理性和缺陷,不利于经济结构的优化。在新国际经济形势下,将增值税征税范围逐步扩大至全部的商品和服务,以增值税逐步取代营业税,符合国际上施行增值税的惯例,同时也是深化我国税制改革的必由之路。

一、驻马店市涉及“营改增”试点行业的税收情况分析

2014年,驻马店市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85.6亿元,同比增长19.1%,收入规模和增幅分居全省第13位和第2位,其中税收收入完成62.5亿元,同比增长18.7%,税收收入占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3%。

(一)试点企业户数情况

1.总体情况

截至2013年8月底,我市共有668户企业经确认后纳入营改增试点范围。其中:一般纳税人179户,占26.80%;小规模纳税人489户,占73.20%。

2.分行业情况

在668户试点纳税人中,文化创意服务、物流辅助服务、研发和技术服务企业户数比例最高,分别为29.06%、16.27%、15.92%。

(二)营改增税收收入情况

1.总体情况

从驻马店市国税局获悉,2014年,驻马店市国税收入累计完成62.51亿元,同比增长近8亿元,其中累计完成地方级收入12.83亿元,同比增收2.72亿元。国税收入首次突破60亿元大关。铁路运输、邮政业和电信业营改增工作,促使各行业逐步迈入规范化管理轨道,全年共完成营改增税收收入23605万元。

2.分行业情况

对试点行业增值税税收收入贡献最大的行业为物流辅助服务和交通运输服务,其中,物流辅助服务以12.39%的户数贡献了29.91%的税收收入,其次是交通运输服务,以7.86%的户数贡献了23.57%的税收收入。

二、驻马店市实行“营改增”试点后的税收影响评估

(一)征税对象和征税范围比较分析

试点前后增值税和营业税的征税对象和征税范围比较分析如表1所示。

由表1可以看出:此次改革试点并不是以增值税完全取代营业税,只涉及到上述特定行业领域,而不是对原营业税的全部征税对象和征税范围进行改革。因此,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增值税和营业税两个税种在驻马店市仍然并存。

(二)纳税人类型比较分析

试点前后增值税的纳税人以应税服务年销售额及会计核算制度是否健全为主要标准,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两类,一般纳税人按照购入扣税法计算增值税,准予抵扣进项税额;小规模纳税人按征收率计算增值税,不得抵扣进项税额。试点前后应税服务的年销售额发生了改变。试点前后两类纳税人划分标准比较情况如表2所示。

(三)税率和征收率比较分析

试点前增值税的税率分为17%和13%两档,征收率为3%。试点前营业税的税率分为:交通运输业、建筑业、邮电通信业、文化体育业3%;金融保险业、服务业、转让无形资产、销售不动产5%;娱乐业5%~20%三档。

试点后增值税的税率分为17%、13%、11%和6%四档,征收率仍为3%,试点前后增值税税率和征收率适用情况比较如表3所示。

(四)驻马店市“营改增”试点行业税收负担变动分析

由前面所述,此次驻马店市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试点行业由于这次改革,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营业税是价内税,在会计核算上计入营业税金及附加这个成本费用类科目。而增值税是价外税,按目前的增值税会计核算要求,不计入到成本费用类科目。因行业不同和纳税人类型不同,税收负担的影响也会不同。为了测算方便,本文仅就政策平移做静态分析,暂不考虑Cpi、GDp和企业税负转嫁等因素。

1、试点行业小规模纳税人税收负担变动分析

(1)从事交通运输业的小规模纳税人税收负担的分析

以2013年9月份营业额为10万元为例。具体分析如表4所示。

试点前,交通运输业按含税营业额乘以3%的税率缴纳营业税,即10*3%=0.3万元。试点后,按照不含税营业额乘以3%的征收率缴纳增值税,即10/(1+3%)*3%=0.29万元。由此可见,税收负担下降3%-2.9%=0.1%。但因企业所得税提高,导致企业的整体税负上升了9.96%-9.75%=0.21%。

(2)从事其他现代服务业的小规模纳税人税收负担的分析

以2013年9月份营业额为10万元为例。具体分析如表5所示。

试点前,按含税营业额乘以5%的税率缴纳营业税,即100*5%=5万元。试点后,按照不含税营业额乘以3%的征收率缴纳增值税,即100/(1+3%)*3%=2.9万元。由此可见,税收负担下降5%-2.9%=2.1%,减税效果明显。但因所得税上升,导致整体税负只下降11.25%-9.96%=1.29%。

2.试点行业一般纳税人税收负担变动分析

(1)从事交通运输业的一般纳税人税收负担变动分析

以2013年9月份营业额为100万元为例。试点前,交通运输业按含税营业额乘以3%的税率缴纳营业税,即100*3%=3万元。试点后,交通运输业一般纳税人的增值税税率为11%,即销项税额为100/(1+11%)*11%=9.91万元。但企业购进的运输设备、辅助材料、燃料动力及办公用品等取得的增值税进项发票都可以抵扣,据粗略测算,一般货运企业成本结构中可以抵扣的成本有汽油费、维修费、汽车租赁费等可抵扣成本占收入的50%,若假定这些收入均可以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则企业的增值税增值率在50%左右。则应缴纳增值税额为9.91-100/(1+11%)*11%*50%=4.96,比原缴纳营业税税收负担上升了1.96%。

举例:a公司是驻马店市一家交通运输企业,2013年8月以前按照3%的税率缴纳营业税,取得交通运输业发票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可以抵扣7%的增值税。这次营改增试点,交通运输业被纳入扩围范围,由于税率被调整到11%,a公司的税负率会有所上升,同时,利润也受到一定的影响。

交通运输业的竞争比较激烈,而我国的竞争激烈主要体现为价格竞争。我国的营业税是价内税,100万的收入包含了营业税。而增值税是价外税,向客户收取了100万,由于包含了增值税,则真正的营业收入为100/(1+11%)=90.09万,利润表上的主营业务收入直接减少9.91万。如果按照70万来计算成本费用,则上年度应该缴纳营业税3万,应纳企业所得税(100-3-70)*25%=6.75万,合计纳税9.75万(其他税种暂不计算,下同),占营业收入的9.97%,即税负率为9.97%,税后利润为20.25万。2012年11月改征增值税后,营业收入为90.09万,成本为70万,企业所得税应缴纳(90.09-70)*25%=5.02万,税后利润为15.07万。从这个例子可见,a公司在定价不变、业务量不变、成本不变的情况下,由于营改增试点,税后利润减少了5.18万。再测算一下增值税。假设能取得5万元的进项税发票(约为销项的50%),则增值税应缴纳5.9万,加上企业所得税合计为9.925万,占营业收入的11%,即税负率为11%。

那么,此次扩围,企业的进项税应该达到销项税的比例为多少,才不会导致企业整体税负的增加呢?具体测算如表6所示。

经测算,这次扩围,原缴纳3%营业税的交通运输业,税后利润减少比例约为试点前不含增值税销售收入的5.75%,除非增值税进项税大于销项税的62%,即占收入62%的成本才能够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否则公司的整体税负总体上升。但是,要取得那么大比例的进项税,a公司的财务负责人表示比较困难。

(2)从事现代服务业一般纳税人税收负担变动分析

从事除有形动产租赁的一般纳税人,原来是按照含税营业额乘以5%的营业税税率缴纳营业税,即100*5%=5万元。2013年试点后,按照不含税营业额乘以6%的税率缴纳增值税,即销项税为100/(1+6%)*6%=5.66万元。表面上税负率提高了0.66%。

影响税负的原因分析:征收的企业依然可以享受“扣额法”,企业购进的固定资产、辅助材料及用品、燃料动力等成本费用的进项税可以抵扣,而这些可抵扣项目的进项税额几乎都是以17%计算,因此企业的增值税税负率略有下降。以咨询行业为例:咨询公司的成本主要集中于是房租、人工、差旅等办公费,而这些项目中,能够取得增值税发票的寥寥无几。

举例:某咨询公司2013年9月份咨询收入100万,试点前缴纳营业税100*5%=5万,假设咨询公司的成本费用为60万,缴纳企业所得税(100-5-60)*25%=8.75万,税后利润26.25万。企业合计纳税13.75万,税负率为13.75%。试点后,营业收入为100/(1+6%)=94.34万,扣除60万成本,应缴纳企业所得税(94.34-60)*25%=8.585万,税后利润25.755万。企业经营一切照旧,利润减少0.495万。但是,咨询公司能取得的增值税进项极少,假设为销项的30%,则应缴纳增值税100/(1+6%)*6%*70%=3.962万,合计纳税12.547万,税负率为13.3%。

要使现代服务业一般纳税人税收整体负担不增加,具体测算如表7所示。

经过测算,这次扩围,原缴纳5%营业税的行业,试点后税后利润减少比例约为不含增值税销售收入的(25.75-26.25)÷100=0.5%,除非增值税进项税小于销项税的22.5%,则总体税负率会低于原来的税负率。

三、应对“营改增”试点改革的建议及措施

驻马店市实施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将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有利于消除营业税重复征税的弊端,发挥增值税“链条税负减少”的结构性减税作用,切实减轻企业税负。从长远稳定健康发展的角度来看,还需采取以下扎实有效的措施。

(一)调整产业结构

“营改增”的初衷就是要给企业减负,解决重复征税,让企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但我们要看到“营改增”并不单单是给企业减负、降税,其深层次目标更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性,那就是要大力推进服务行业的发展。

世界上主要发达经济体的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都至少占60%,美国的数据显示,2008年其服务经济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为77%,日本为70%,上海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2011年服务业所占比重也仅为57.9%。而从全国来看,我国2011年服务行业所占比重才43.11%,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从产业结构调整的角度来看,“营改增”就是要壮大服务业,为服务经济构建一个适宜的税收制度环境,为服务业企业形成一个有利于其发展的经济制度环境。

(二)征收管理方面

随着试点进程的不断推进,金融业、建筑业、邮政通信等行业的纳入,要做到同步推进,避免洼地效应。另外,营改增试点时间不长,许多问题还没有出现,必须要注意结合营改增试点的进程不断总结经验。

具体操作逻辑如下:企业可随意注册大量企业,这些相关企业互相之间开具大笔增值税发票,一方面上游企业能获得政府退税,另一方面下游企业又能取得抵扣发票。

(三)财政管理方面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一个关键环节就是要解决中央与地方的收入分配问题。营改增试点必然给地方政府带来很大的财政压力,在试点过程中必须要想方设法去化解这一方面的压力,否则必然会造成“税退费进”或者是地方政府一种不作为的态度,从而会与结构性减税背道而驰,也不利于国家的经济结构转型。解决对地方财政收入不良影响的方法就是调整现有的财政管理体制:(1)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2)适当提高地方所属增值税分享比例,(3)培育地方主体税种,重塑地方税体系。

参考文献:

税收经济运行分析篇3

【关键词】财政支出税收长期经济增长

一、财政支出与税收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我国的财政制度与税收制度也在不断调整,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下,我国财政总收支呈现高速的增长状况,尽管我国财政呈现增长趋势,但这种持续增长尽是翘尾因素下的表象,其财政状况并不乐观,与往年财政收入相比,其增长率是有所下降的。从实施分税制之后,我国的税收收入不断上涨,如我国在2012年税收的总收入为10万亿元以上,同比增长率为12.1%,增长速度略有回落,从季度上来看,税收呈现前高后低与逐步回落的趋势,并在第四季度有所回升,出现经济增速回落,主要是由于经济增长步伐放缓,减税政策与企业效益增长下滑所致。在经济体制下,我国税收制度不断完善,社会经济发展较快,其宏观税负的水平也得到了很大提高,有效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增长速度,但从我国长期的济增长来看,财政支出、税收与经济增长方面还存在一定不协调性,需要通过模型建立,对我国的财政支出、税收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协整分析,以有效调控我国的宏观经济发展方向,促进经济的长期持续发展。

二、财政支出、税收和长期经济增长的关系

(1)合理选择数据与变量。为有效分析我国财政支出、税收及经济增长间的关系,可选择仅20年的GDp、税收收入与财政支出数据,运用对数化处理方式,将异方差及波动大的数据进行剔除,其数据全部来自我国的统计年鉴,在经济生活当中,时间序列是个随机游走过程,为防止虚假回归,要对时间序列当中的数据进行根检验,并依据aiC准则试试自动判断,税收、财政支出及GDp的统计值,要比显著水平临界值更为明显,可说明税收、财政支出与GDp为非平稳的序列,通过阶差后,税收序列在10%水平下是平稳的,而财政支出与GDp分别在1%水平下才是平稳的,在税收、财政支出与GDp间存在协整关系,运用协整模型对其关系进行分析,协整模型当中,恰当外生变量的引进,对其结果具有显著影响,外生变量选择的时候,要注意与经济实际及经济学原理的相符性。随着我国分税制改革,税收由下降向平稳上升转变,其趋势线也发生了显著变化,运用协整模型与VaR模型时,可适当加入虚拟变量,并对模型最优滞后阶数进行确定,一般先选择最大的滞后阶数3,再由三阶降到一阶,通过协整检验,对没有约束的VaR模型给予协整约束,通过选择VaR模型的最优滞后阶数是2,而协整检验之后的VaR模型所确定滞后期是1,协整检验结果表明,当位于5%水平后,变量间会有协整关系,这也说明时间序列GDp、财政支出与税收间具有强大的长期稳定关系。

(2)财政支出、税收及经济增长关系分析。运用协整检验的结果得知,我国的税收、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间含有长期稳定关系,财政支出及税收均会引发经济增长率的改变,但经济增长率发生变化,并不一定会引发财政支出及收税变化,处于滞后阶数1期时,政府的财政支出及税收增长,会促进我国经济的增长,长期来看,财政支出、税收及经济增长间呈现出正相关,运用VaR模型分析,我国的税收变化,受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影响并不是很显著,其中,财政支出与税收收入间的系数是负的,且负数绝对值比较大,表明模型长期的均衡关系是可靠的。由于我国税收方面各因素变动比较大,因原来计划体制原因,税收计划中的基数法造成了税收及经济关系的割裂,税制改革之后,经济税源得到改变,我国对税率也作出很大调整,对税收收入造成了较大影响,在我国税收中,时常存在骗税与偷税等状况,致使税收收入出现大量流失状况,加强税收征管可有效影响税收的收入。政府投资项目方面,大多是基础性的设施建设,周期长,大量建筑设施投资,在短时间里,有些地区的财政支出,就会表现出财政支出在税收上的低依赖性,而是非税收的收入对其经济增长与财政收支平衡发挥了巨大作用,这容易形成宏观税负问题,要实现长期的经济增长,需要对税收与财政支出进行平衡,让三者间相互作用,以促进经济发展。

三、加强经济长期持续发展的建议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完善,财政支出与税收制度不断得到改善,从长期来看,我国经济任务的关键在于加强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在国内生产总值GDp中,合理调整第一二三产业比例,把我国第一产业中的农业,应由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并加强第三产业比重,对高新技术产业进行有选择发展,响应党的十精神号召,加强传统产业改造,培育具有竞争力的高附加龙头企业,以提高我国经济的增长质量,让税收和经济实现同步增长。对非税收收入进行规范,减少非税收的收入,加强经济的宏观调控,对财政收入进行优化,加强税收的征管制,完善相关的纳税申报机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税收的网络信息建设,以完善税源的监控制度,做好纳税及税源监督检查,降低税收资金的流失。尤其是全球经济衰退时期,我国经济增长已出现回落,为确保我国经济良好持续增长,对经济的下行区间,可选择加大政策支出及减少税负的策略,虽然财政支出具有其自主性,因财政体系具有持续性,可对财政支出加大及税负减少方法进行优化组合,以实现我国经济良好的持续增长。

随着经济体制深入改革,我国的财政及税收制度也在不断调整完善,通过VaR模型分析,税收、财政支出及长期的经济增长间具有稳定的均衡关系,在短期里,经济增长对税收及财政支出影响不显著,而税收及财政支出受经济增长影响较大,特别是从长期来看,加强税收、财政及经济方式的改善,可有效提高我国经济的运行质量。

参考文献:

税收经济运行分析篇4

[关键词]纳税筹划边际原理成本效益

分析纳税筹划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要从企业、社会和国家相结合的角度来分析,并且要运用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方式。

一、基础理论

假设,都经济人,并且从事经济活动的企业或者个人,对社会上的经济情况信息完全知晓。他们会最大程度的获得利益,但是其中有很多方法都是不合法的,并且严重违背了社会规律和国家法制条例,比如偷税漏税等,但是这种违法行为会给以后的工作带来严重的阻碍。所以运用合法的方式,从税收人角度出发,在不做出违法税收法律或者其他法律的前提下,利用起征点、税收项目、税收比率以及一些优惠政策等等,对纳税活动进行合理有效的安排,来达到合法而最少程度的纳税。

二、纳税博弈论

博弈论是研究博弈现象的一种理论,并且关注的是决策主体的行为和动作,突出的是决策主体的相互作用以及决策均衡的问题,也就是博弈双方在进行竞争、对抗或者面对同样的局面时他们选择的对策和行为。

假设现在市场上只有a和B两个企业,并且他们两个企业是相互独立,B企业不会对a企业的纳税筹划做出反应。现实情况没有那么简单,现在我们运用博弈论来探讨这种假设的情况。

假设自变量是两个企业是否做纳税筹划,他们面临着是不是做纳税筹划这个选择。经济估计能够得出:如果两个企业都不进行纳税筹划,那么各自收入20(以下都是单位),纳税10(假设税收是一半),最后每家企业净收益是10;如果两个企业都进行筹划,那么每家企业收入24(筹划后,企业会因为成本降低,可以适当降低售价,从而获得系统外市场份额),但是由于纳税筹划成果,应该缴纳税收的部分为16,缴纳了8的税收,纳税筹划成本为1,最后净收益为15。以此类推,得出下表:

企业都是理性选择的个体,在想获得股东最大利润的情况下,企业最终都会觉得选择纳税筹划是正确的。

三、从经济学方面分析

纳税筹划和其他财务管理工作一样,需要遵循成本和效益规律。我们可以学习西方经济学原理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纳税筹划到了一个度时,必然会使成本大于效益。

根据西方经济学原理,总成本可以由固定成本和总可定成本得出,并且是由纵轴上的不为0的点出发,逐渐向上倾斜,并且由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来分析,倾斜角是可变的。由图1所示为总成本tC图示,图2是边际成本mC,是由图1相应斜率得出的,即是没进行纳税筹划时,每增加一个单位产品,就增加一个单位的纳税额。图3是总收入tR,也就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进行纳税筹划后,所获得的总收入。图4是边际收益mR,边际收益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通过纳税筹划,减少一单位的纳税额所获得的收益。其有一个短期的向上递增,再就是向右下方倾斜。在垄断竞争市场条件下,竞争条件得出图4。由mR和mC的两个曲线走势,可以得出图5,其交点有a和B两点,其中a点边际收益在增加,边际成本在减少,不应该选择这一点当作筹划的最佳点。在交点B,mC=mR,mR递减,mC递增,应该选择这一点做完纳税筹划的最佳点。

但是企业最终如何确定纳税筹划,这是个现实的问题。企业要收集现实生活中已经发生的或者将要发生的具体信息,把握未来发展的趋势,运用统计学和数学模型相结合的方式来分析市场活动和经济活动对企业整体收益的影响。这就需要策划人不仅要熟练掌握纳税等的相关知识,并且要正确将管理、信息和会计等方面的知识融合运用,要具有多学科知识和综合分析判断的能力。

假如企业觉得均衡点B还可以改善,那么企业可以通过改善税收硬环境或者软件的方法,使得mR移动到mR1或者mC移动到mC1,这样来达到新的平衡点C或者D,如图5和6,这样纳税筹划的均衡水平也能有所提高。

四、总结

市场经济活动复杂而多变,并且随着现在企业经营活动多样化和多元化,国际间交流也日益频繁,导致企业财务策划更加的复杂。所以为了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维护企业的自身利润,企业必须加强纳税筹划的理念,运用正确的筹划方法,合理确定纳税额度,才能很好的适应全球经济的浪潮。

参考文献:

税收经济运行分析篇5

[关键词]财政收入经济增长granger因果检验

一、引言及文献综述

财政收入是一定量的公共性质货币资金,即财政通过一定筹资形式和渠道集中起来的由国家集中掌握使用的货币资金,是国家占有的以货币表现的一定量的社会产品价值,主要是剩余产品价值。财政收入是国民收入分配中用于保证政府行使其公共职能,实施公共政策以及提供公共服务的资金需求。地方财政收入是地方用于本地区公共政策得以实施的资金来源。国内生产总值反映一个国家(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活动最终成果的总量指标。福建省GDp即福建省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国民经济活动最终成果的总量指标。从生产的角度看,它是全省各经济部门新创造的增加值的总和;从支出角度看,它是全省最终消费、投资和净出口的总和;从分配角度看,它是全省的财政收入、集体收入和个人收入的总和。关于财政收入和GDp两者之间的关系,近年来,国内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主要有:彭志捌、蒋丽娟、张凤(2004)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国家财政收入回归模型,找出影响财政收入的显著性变量为农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和社会消费总额;杨华峰(2001)、贾继花(2002)利用回归分析方法对财政收入与GDp的关系进行分析,建立了两者之间关系的回归模型;李国锋、王乃静(2004)财政收入和GDp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认为财政收入和GDp总量、增量增长率之间存在强相关关系,地方财政收入与GDp之间有着紧密的关系;杨丹、陈晓毅(2004)根据历年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的变化规律;庞瑞芝、张志超(2002)用回归模型,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和误差修正模型(eCm)对我国经济转轨时期国家财政收入与GDp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认为我国财政收入对GDp的弹性过低,财政收入与GDp增长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丁文斌(2003)利用协整理论对北京市地方财政收入与GDp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认为北京市地方财政收入与GDp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并建立了误差修正模型。王华、柳光强(2010)对分级财政下财政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增量对GDp均有显著影响,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另外,中央政府财政收入比重越高,对经济政策的宏观调控能力越强。上述文献主要研究对象是全国,并且运用的计量经济学方法不够完整,鉴于此本文以福建省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等计量经济方法,深入分析其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这既是计量经济方法的完整运用,又对福建省未来的财政政策和经济政策(产业政策)等具有实际的借鉴意义。

二、相关理论介绍

1.从税收弹性系数来看,税收与GDp存在着较强的相关性。所谓税收弹性主要是指税收收入变化率与GDp变化率之比。用t代表财政收入变化量,X代表GDp变化量,则et=t/t÷X/X即为税收弹性。当et1时,说明税收收入增长速度快于GDp增长速度,税收有较强弹性。一般情况下,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公共产品的需求量也会随之增加,需要国家筹集更多的税收收入,这就要求et必须大于至少等于1,只有在与GDp同步或快于其增长的前提下,才能保证政府职能的履行,从而为经济增长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因此,从理论上讲,随着经济的增长,税收收入也会相应增长,而且税收收入增长幅度还要大于或至少等于GDp的增长,这是任何社会能够顺利发展的前提条件。

2.从宏观税负水平来看,宏观税率的高低不仅会影响税收收入,而且会影响经济的增长。对此,美国供应学派代表人物南加里福尼亚大学教授阿瑟・拉弗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拉弗曲线"理论。其基本原理是:假定政府的财政收入全部来自税收,当税率为零时,财政收入也为零;当税率上升到t0时,财政收入达到最高点;超过t0再提高税率,将影响劳动者的积极性,使产出降低,财政收入也随之下降;当税率达到t1点时,也就是政府取走全部产出的时候,财政收入便降到零。可见,税收收入是税率的函数,即t=t(t),这里t0为最佳税率点,t1-t0区间是。拉弗曲线的理论意义在于:税率不仅影响税收,而且也影响产出,影响经济增长;税率水平必须适度,即要寻求一个最佳税率点,力图取得尽可能多的税收收入,又不会阻碍经济的发展;要取得同样的税收收入,同时有两种税率(高税率和低税率)可供选择,高税率会挫伤纳税人的积极性,对经济增长不利,宜选用低税率,促进经济的增长。

3.从国际惯例来看,经济增长也与税负存在着较强的相关性。对此,世界银行专家基恩・马斯顿通过实证方法比较了一些高税负国家与低税负国家的经济增长情况,得出的结论是:低税负国家人均GDp增长率、公共消费与私人消费增长率、投资增长率、出口增长率及就业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都比高税负国家高。他比较的10个低税负国家的算术平均税率为14.47%,GDp平均增长7.2%;高税负组10个国家的算术平均税率为23.48%,GDp平均增长率只有1.57%。低税负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明显高于高税负国家,表明税率的变化会直接影响经济的增长,即经济增长与税负相关。

三、实证方法、模型与数据说明

由于应用传统回归分析方法进行估计与检验的前提条件是所探讨的相关变量必须具备平稳的特性,否则容易产生伪回归现象。由于本文采用的时间序列可能存在非平稳性,针对此情况,我们首先对各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以检验各变量的时间序列的平稳性,若为非平稳,则检验这些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在协整检验的基础上,我们再对各变量之间是否存在Granger因果进行检验。

1.变量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检验。变量的平稳性检验又称单位根检验,其方法通常有DF检验法和aDF检验法。在实践中,人们通常使用的是aDF检验法,其模型为:

模型1:(无常数项,无趋势项)

模型2:(有常数项,无趋势项)

模型3:(有常数项,有趋势项)

2.协整检验。engle和Granger(1987)最早提出:如果一组非平稳时间序列存在一个平稳的线性组合(即该组合不具有随机趋势),那么这组序列就存在协整关系(即长期均衡关系),这个线性组合被称为协整方程。此后,Johansen(1990)提出了一种新的协整检验方法(即Johansen协整检验)。本文采用Johansen协整检验方法对时间序列进行协整检验。具体的协整检验方程为:

其中,εt为残差,若yt和xt的一个线性组合是平稳的,那么就可以认为yt和xt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否则,就不存在协整关系。

3.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协整检验告诉我们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是否构成因果关系,需要进一步检验。如果变量x有助于预测y,即根据y的过去值对y进行回归时,如果再加上x的过去值,能够显著的增强回归的解释能力,则称x是y的Granger因,则称为非Granger因。其检验模型为:

其中,主要运用βi(i=1,2,…,m)=0进行检验,该假设实际上是"x不是引起y变化的原因"。如果拒绝了βi(i=1,2,…,m)=0的原假设,则可认为拒绝了"x不是引起y变化的原因"的假设,从而得出结论:x对y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反之,则得出的结论相反。

本文中财政收入和经济增长分别用BR与GDp表示。研究的时间跨度为:1995年~2009年的福建省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数据。数据主要来源于《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和《中国统计年鉴2010》。

四、实证分析

1.财政收入和GDp的单位根检验。为了消除时间序列的异方差,对实证模型两边同时取自然对数。下面运用aDF检验分别对序列LnBR和LnGDp进行平稳性检验,其中原序列有明显的增长趋势,采用模型3包含趋势项的检验,对一阶差分序列DLnBR和DLnGDp采用模型2,对二阶差分序列DDLnBR和DDLnGDp采用模型1,并采用Schwert(1989)的建议选取最佳滞后阶数(结果见表1)。

从表1可知,财政收入(LnBR)和经济增长(LnGDp)的水平以及一阶差分形式均存在单位根(即非平稳),而二阶差分形式均不存在单位根(即平稳)。因此可以得到:财政收入(LnFi)和经济增长(LnGDp)是都二阶单整的时间序列,可以进行协整分析。

2.财政收入和GDp的协整检验。从上面aDF检验可知,LnBR和LnGDp序列的二阶差分DDLnBR和DDLnGDp是平稳序列,因此可以对其进行协整检验。下面运用Johansen协整检验检验上述两个序列是否存在协整关系(即长期均衡关系)(结果见表2)。

由检验结果可以看出,在5%的显著水平下,LnBR和LnGDp存在协整关系,协整秩为1。这虽然确定了二者在长期具有均衡关系,但是无法确定二者的因果关系,接下来对其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协整方程为:

3.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是考察两个变量在时间上的因果关系,即估计变量a被过去的变量B解释程度。但这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因果关系,称为"B是a的Granger原因"。由于Granger检验要求变量序列平稳,故本文对LnBR和LnGDp的二阶差分DDLnBR和DDLnGDp进行Granger检验(检验结果见表3)。

综合样本较小和模型的稳定性,选择滞后阶数为3较为合适,上述检验结果表明,在滞后阶数为3的情况下,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均拒绝了原假设,GDp和财政收入互为Granger原因,也就是说,GDp会对财政收入的产生显著的影响,而财政收入也是GDp的决定因素。

五、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文采用中国财政分权改革后的1995年~2009年数据对福建省财政收入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做了相关分析,在经过协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分析后得出以下结论:

1.福建省财政收入和GDp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在统计上高度相关。

2.通过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的Granger因果分析,可以得到财政分权制度建立后福建省财政收入高速增长总体上正常且可持续的基本结论,一方面财政收入的增长对GDp存在促进作用,GDp的增长也会促进财政收入的增长。

3.DDGDp对DDLnBR的弹性高达2.3,大于1,说明GDp增长率的变动率要高于财政收入的增长率的变动率,GDp增长率的变动率每增长1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增长率的变动率仅增长0.43个百分点。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比GDp的增长速度慢。

参考文献:

[1]彭志捌,蒋丽娟,张凤.财政收入的逐步回归分析[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4(2).

[2]贾继花.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分析[J].山东轻工业学院学报,2002(4).

[3]李国锋,王乃静.山东省地方财政收入与经济发展的总量关系比较研究[J].山东经济,2004(6).

[4]杨丹,陈晓毅.我国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的实证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4(2).

[5]庞瑞芝,张志超.转轨时期我国财政收入增长与GDp的实证分析[J].天津商学院学报,2002(3).

税收经济运行分析篇6

关键词:经济增长;税收;税种结构;税负结构

   经济增长一向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对经济增长的研究可以说是宏观经济学研究中至关重要的内容。国家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手段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而在财政政策中,税收是主要的工具之一。以往对税收与经济增长的研究,多是集中在从财政理论层面上说明如何制定和调整税收政策以促进经济增长,或是分析税收收入与GDp二者之间增长速度的差异及造成不同步的原因,但对税收这个经济变量到底是如何影响经济增长的,二者之间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税收及税收结构是通过哪些途径作用于经济增长的,适合我国目前经济形势和财政体制要求的最优税收结构是什么样的研究则很少。本文基于经济增长理论对税收的经济增长效应进行了述评。

   一、税收的经济增长作用

   (一)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中税收的作用

   政府的税收政策和经济增长很久以来就被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联系在一起。对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古典经济学的奠基人adamSmith(1776)的《国富论》。Smith认为,经济增长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一国的劳动生产率,二是生产工人与其他人口的比例,其中提高劳动生产率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劳动效率的提高,依赖于劳动分工,而产生分工的必要条件则是资本积累,因此分工协作和资本积累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因。基于以上分析,Smith认为,税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主要通过影响资本积累来实现。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税收降低了投资者的预期收益率,由于资本积累依赖于投资,而投资的动机来源于预期利润的驱动,征税会降低预期利润,影响资本积累;另一方面,税收减少了各阶层的可支配收入,从而直接减少投资,影响资本积累。因此,无论从哪个方面看,税收都是经济增长的阻碍因素。所以,税收不应该设定得过高,设定税负水平的原则应该是能低则低;同时,国家的职能应尽量减少,政府的最佳角色是充当经济生活的“守夜人”,让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来自动调节经济。

   DavidRichado(1817)对于经济增长和税收的分析是围绕着收入分配展开的,他认为社会一切收入都应该征税,税收不是来自于资本,就是来自于收入,都是对积累的减少,因而从总体上看,税收不利于经济增长,并且来自于资本的税收比来自于收入的税收对经济增长的阻碍作用更大。因此,Richado对于税收的思想与Smith是一脉相承的,认为政府应该尽量少征税。thomasmalthus(1802)认为,促进经济增长主要有三个因素:资本的积累、土地的肥力和节约劳动的新发明,随着经济的增长,为了使生产能力充分发挥作用,就必须保持足够的有效需求。而由国家税收维持的政府非生产性消费是保持产品与消费平衡的重要因素,所以征税可以促进经济的增长。因此,malthus不赞成Smith和Richado的观点,他主张增税,不赞成减税,他认为要把征税带给私有财产的损失,与征税带来有效需求的增加从而维持和刺激生产增长的好处加以比较,主张牺牲前者,换取供给与需求的平衡,促进财富的增长。

   (二)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中税收的作用

税收经济运行分析篇7

[关键词]营改增;高速公路;企业税负;影响分析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7.13.057

[中图分类号]F540.58;F542.6;F81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7)13-0134-02

0引言

营改增税务改革在我国的发展有着比较长的历程,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不断上升,并且逐渐进入趋于平缓的发展阶段,营改增税务改革正是处于这一背景下提出的。在营改增税务改革方式提出之后,我国采取了部分地区作为运行试点,就交通运输行业而言,上海属于我国的经济中心,所以上海交通运输业首先便被作为试点,随着这种模式的不断深入,到了2016年5月1日在全国推行,并且效果极为理想,而在这种模式的不断深入下,其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

1营改增背景下对于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税负的影响

营改增税务改革对于我国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的税负有着比较大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越来越明显。

1.1营改增对于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的影响

在我国税务改革之前,高速公路运营企业所承担的税率为3%,这种税率属于一种规范欠佳的税率,在营改增之前需要3%的营业税的,按时其他税收比如广告服务费、管道租赁费等。在营改增税务改革之后,税率相同但是计算方法却发生了变化,变为了2.91%,这种税率相对之前而言有着略微的下降,高速公路运营企业所获得的利润也就随之变化,这种方式对于高速公路运营企业而言,是在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之间做了调整,明显将社会效益摆在了更高的位置。高速公路运营企业不但提高了经济效益,但是无疑承担了更多的社会责任,对于社会的发展有着比较大的促进作用。

1.2营改增税务改革实践的局限性

在营改增税务改革实行之后,由于计算方式的改变,避免了重复征税,所以提高了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的利润,同时使得其运营的压力越来越大,就拿其资产而言,高速公路运营企业所拥有的资产主要分为固定资产与流动资产,而流动资产则占据了大部分比例,比如交通运输工具,这种资产属于一种使用周期比较长,但是获得利益不明显的资产,所以在税务增加的背景下,企业所用于抵扣的资产明显不足,对于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的发展而言,所获得的利益主要用于采购资产设备,其余的一部分则是用于人工成本与燃料成本上,从这个角度来分析,企业所拥有的抵扣资产处于不足的状态,为高速公路企业的运营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虽然整体经济发展比较快,但是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程度非常不平衡,而在营改增税务改革制度的实际运行当中,其覆盖率存在着很大的问题,首先对于我国偏远地区的高速公路运营企业而言,其增值税的发票开取有着一定的困难,不仅不能开增值税发票,甚至连普通的发票都无法开取,其次在企业运营的过程当中,有很多的成本是无法进行抵扣的,比如路桥费,所以营改增税务改革无法正常地运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2营改增背景下高速公路运营企业实例分析

对于营改增背景下对于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的影响而言,下文采用实例论证的方式进行分析,通过对S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的具体情况分析实际的影响。

2.1调查对象

S高速公路的建设采用一种十分常见的Bot模式。首先由私人企i投资建设高速公路,然后在高速公路建设完成之后,该私人企业拥有25年的经营权力,也就是说高速公路的所有权为国家,经营权则是该企业,并且在这25年内高速公路上所得的收费利益均为该私人企业的既得利益,在经营时间内的税务在营改增税务改革之后,S高速的增值税为11%,该企业实际征收的税务则按照2.91%×[3%×(1+3%)]收取。

2.2数据模型

首先假设S高速公路的运营企业营业收入为G,也就是说在税务改革之前,S高速公路的营业税为G×3%,而在营改增税务改革之后,高速公路如果按照现代服务业来增收增值税的话,假设S高速公路的运营企业进项税为V,那么S高速公路运营企业所应该承担的增值税则为:■,而流转税则为:■-G×3%=0.0266G-V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也就是说当V=0.0266G的时候,流转税是不会发生变化的,而当V>0.0266G的时候,■>G×3%,营改增税务改革之后的税负就会大于营改增之前。而当V

根据以上的结论,对S高速公路运营企业未来两年的税负进行测算,在2017年,预计发生的费用为28581万元,可以抵扣的税负为2089万元,而在这一年高速公路上的通信费大多为69700万元,也就是说V>0.0266G这个时候营改增税务改革之后的税负小于营改增之前,而在2018年,预计发生的费用为27531万元,养护经费为2251万元,日常费用为1024万元,可以抵扣的税负为2025万元,这个时候V

2.3调查结果

根据上文当中的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相应的结论,也就是说,如果S高速公路的车辆比较稳定,并且通行费的收入也比较高,那么所需的财务费用也就会变低,这个时候,税负就会加重。

在营改增税务改革之后,对于增值税的界定是比较明显的,增值税属于一种价外税,也就是说在进行税务统计的过程当中,是根据高速公路的经营发展而变化的,就目前S高速公路而言,其使用营改增税收制度之后,当经济效益越高,所承担的进项税就越高,而所征收的税收就会高于营改增之前,当企业的经济效益变差,所承担的进项税就会变低,所征收的税额也会减小,这种增收方式对于企业的发展是有利的,不仅注重了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社会效益的注重。

3营改增背景下的应对策略

在营改增税务制度的模式下,很多高速公路运营企业都出现了经营问题,而面对这种问题,如何适应税负增加,保持企业经济的增长则为目前为止最为关注的话题,本文通过分析,为高速公路运营企业提供相关的建议。

3.1高速公路运营企业供应商的选择

在营改增税务改革之后,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的税负添加了增值税,对于企业的经营有着一定的影响,所以在选择供应商的过程当中,首先要在供应商的报价中分担增值税所带来的影响,在供应商的选择过程当中,由于税负的不同,并不能采取之前的方式,所以要争取税额抵扣的最大化标准,而一般纳税人则是比较适合的供应商。因为在纳税人当中可以分为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之前所征收的税务为3%,而增值税负为■=2.913%,其税负下降了3%-2.913%=0.087%。并且一般纳税人的纳税金额要比小规模纳税人要低,也就是说高速公路运营企业在营改增税务改革之下,需要尽量选择一般纳税人作为供应商。

3.2完善经营制度

营改增税务改革之后,给高速公路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所以在经营的过程中,经营制度也应该有着相应的完善,比如在税负情况变化比较大的情况下,企业在经营的时候,与合作方签订合同的过程中,应当通过财政部门的分析将营改增税务改革后的企业税款进行梳理,特别是涉及涉税合同条款一定要标注是否包含税款,以免后期发生争执。如果没有进行说明,在增值税抵扣的过程就会发生争执,导致无法正常经营。另外一方面就是在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的物流运输产业当中的设备采购,应当选择可以抵扣增值税的产品,因为不是所有的物品都可以拿到增值的发票,所以在采购产品的过程当中除了燃料、维修等费用之外,尽量选择可以拿到增值税发票的产品,这样可以有效地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减少增值税所带来的压力。

4结语

在营改增税务改革的背景下,对于高速公路运营企业而言,有着积极的影响,同时也有消极的影响,而在这种影响下,我们必须将积极的影响进行扩大,将消极的影响降到最低,当高速公路的经济效益越高,所增收的增值税也就比之前的税负更高,这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发展。而当经济效益不佳的时候,增值税就会小于之前的税负,这样对于一些企业会有所帮助。

主要参考文献

[1]周戎.浅谈营改增对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税负影响[J].财会学习,2016(14):164.

税收经济运行分析篇8

摘要自营业税改增值税后,增值税实现了全产业链化的抵扣,对于交通运输业来说,其税负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本文结合“营改增”背景,分析了当前我国交通运输业的税负变化。

关键词交通运输业营业税增值税税负变化

交税是各企业单位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从国家角度分析,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国家经济建设及其发展的重要支柱。自2011年“营改增”试点方案运行以来,对试点单位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以交通运输业为例,“营改增”后,试点企业会计核算制度改变,收入由价内税形式调整为价外税形式,在企业原有定价体系的基础上,开票方收入降低、受票方利润增加。“营改增”试点方案体现了国家对中小型发展中企业的扶持,如年销售额低于500万的中小型企业,其税负由营业税5%变革为当前的3%,税负幅度降低了近40%;而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上的企业税负提高到11%,涨幅度达到了50%以上。在此背景下,进一步分析“营改增”后的税负变化,阐明改革对于交通运输业带来的实际影响,将有利于评价税制改革的实效性,强化改革力度,完善我国的税收事业。

一、“营改增”概述

增值税概念诞生于1917年,是由美国学者亚当斯结合当时的资本市场状况所提出的一项适合促进社会发展的税收项目。我国于1979年开始征收增值税,1983年正式在全国范围内试行,有效激励了中小型企业的发展,严格来说,近年来我国经济建设能够取得如此的成就,增值税的推行功不可没。

1.“营改增”前中国税收状况分析

多年来,我国的税收制度一直存在着多种缺陷,如征收范围的局限性,抵扣链条的断裂,重复征税的现象仍然严重。之前的税收制度对专业化产业的发展构成了一定障碍,其中尤其以出口业最受影响,服务出口含税,不利于国际竞争。同时,改革前还存在着一定的征收管难题,如传统商品服务化,商品和服务之间的概念愈加模糊,税收征管面临着新的问题。

2.“营改增”实施的必要性

(1)经济理论和实践证明,社会分工程度是长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经济效应,不仅体现为税负减轻对市场主体的激励,还显示出了税制优化对生产方式的引导。

(2)在深化产业分工方面,“营改增”既可从根本上解决多环节经营活动面临的重复征税问题,促进纳税人之间加深分工协作,又将从制度上使增值税抵扣链条贯穿于各个产业领域,促进各产业、各纳税人之间的分工协作。

(3)改为实行增值税制度,有利于第三产业随着分工细化而实现规模拓展和质量提升,而分工协作生产也会促进生产力以及商品流通,从而推进技术的进步并加强创新能力,实现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

二、“营改增”后交通运输业税负变化分析

我国进行“营改增”试点并推行,其根本目的是为促进我国的经济与产业结构转型,扶持新兴产业的发展。总体而言,其有利有弊,然而从大局考虑,其中尤其以对中小型企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方面分析,利大于弊。然而就“营改增”试点单位的信息反馈分析,其中有些大中型企业税负加重,因此随着GDp的增长,我国在未来势必将要面临新的税收制度改革。

实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税负率由原来的3%转化为11%,从整体数据上看,航运企业的税负率在“营改增”后增加了近三成,具体与企业的规模相联系,如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下的航运企业,实行增值税税收制度后税负率没有大的变化,而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上的企业则适用于11%的税率,税负明显增加。以上海某航运物流公司为例。该公司平均年销售额2800万元左右,2012年9月至11月,“营改增”后实际税负增加了84%,根据企业的预算,之前营业税的理论税率为1.34%,而当前增值税的实际税负为2.46%。

因此,“营改增”后,航运企业势必将改革会计核算制度。从整体分析,航运企业的会计核算需结合成本投入与效益产出,利润持续增长、且保持较高利润的企业必须增加税负,其一这是国家从整体大局的角度出发,为实现国家经济发展目标而制定的科学化策略;其二是为扶持小型企业建设,实现国内各领域均衡发展。从行业角度分析,航运企业作为资本密集型、成本投入较为单一的企业类型,其一运营前期需要加大规模的资本投入,如:船舶的购置、港口的建设等,项目建造期和投资的回收期长,期间面临的风险因素较多,取得可抵扣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不确定性增加,抵扣期限的匹配度不高;其二运营船舶主要依赖石油能源作为动力,其变动成本投入主要来自燃油的耗费。基于其灵活机动的运营特点,在补充燃料时若不能够取得增值税专用票,无法实现抵扣,则其税负势必将会增高。其三税负转嫁的空间较小。作为交通运输业的服务对象,租家从自身利益考虑接受含税发票的驱动力不足。如何使下游企业接纳“营改增”调增的税负,关键取决于“增值税”何时能实现全产业化的贯通抵扣。

三、结论

结合上述,针对“营改增”后大型交通运输业税负加重的状况,企业必须结合会计核算制度,制定税负转嫁策略,才能实现其发展目标。税负转嫁策略一是要降低消耗成本,虽然降低成本后的税负加重,但成本节省资金可抵消相关纳税资金,使企业既能响应国家相关政策,又能够实现发展策略;二是加强索票理念,加强对本企业相关人员的思想教育,重视成本投入中的抵扣,选择正规的可提供增值税专用票的补给机构;三是努力扩大经营成果,实现既满足国家经济增长的需求,又满足自身发展的需求,从而国家、企业的共赢,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林佩銮.关于中国增值税转型的若干思考.会计之友.2008(7):45-46.

税收经济运行分析篇9

【关键词】营业税;增值税;铁路行业;对比

2009年国务院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其中之一就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一批客运专线、煤运通道项目和西部干线铁路”,可见铁路行业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行业之一。而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行业之一的铁路行业,又影响着整个经济的增长态势。所以本文由浅入深,先从营业税和增值税的概述上一步步简析对铁路行业缴纳税款的影响,从得到的结果和铁路行业的特点,来进行营业税和增值税的缴纳方法与铁路行业的对比分析。

一、营业税概述

1.营业税的概念

营业税,是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取得的营业额征收的一种流转税。

2.营业税的征收范围及对交通运输业征税的详细介绍

(1)营业税的征收范围。营业税的税目按照行业、类别的不同分别设置,目前共有9个税目,包括交通运输业、建筑业、金融保险业、邮电通信业、文化体育业、娱乐业、服务业、转让无形资产、销售不动产。

(2)简析交通运输业。交通运输业在缴纳营业税时,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交通运输业包括陆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和装卸搬运五大类;②税率为3%;③使用运输工具或人力等,注意与运输业(5%)区分开来;④对远洋运输企业从事承租、期租业务和航空运输企业从事湿租业务取得的收入,按“交通运输业”税目征收营业税;⑤凡与运营业务有关的各项劳务活动,均属交通业的税目范围,包括:通用航空业务、航空地面服务等;⑥根据国际税收管辖权的属地原则和对等原则,由起运国征税;⑦将承揽的运输业务分给其他单位或者个人的,以其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其支付给其他单位或者个人的运输费用后的余额为营业额;⑧运输企业从事联运业务,以实际取得的营业额为计税依据。联运的特点是一次购买、一次收费、一票到底。以收到的营业收入扣除支付给以后承运者的运费、装卸等费用后余额征营业税,扣除的依据,以对方填报的运输发票或税务机关认可的抵扣凭证才能予以扣除。

3.从营业税的概述来分析铁路行业的税务缴纳方法

铁路行业以其通过运输乘客、运输货物所取得的营业额的百分之三来缴纳营业税。如果铁路行业中将承揽的运输业务分给其他单位和个人的,以其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其支付给其他单位或者个人的运输费用后的余额为营业额,并对此营业额进行征税;如果铁路行业是从事联运业务,即一次购买、一次收费、一票到底的联运业务时,以收到的营业收入扣除支付给以后承运者的运费、装卸等费用后余额征营业税,扣除的依据,以对方填报的运输发票或税务机关认可的抵扣凭证才能予以扣除。也就是说,铁路业务是以其营业额来征税,如果是联运业务或者是承包给其他的单位或者个人,它的营业额减去付给承运者的费用之后,再进行征税。

二、增值税简介

1.增值税的概念

增值税是对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实现的增值额征收的一个税种。

2.增值税的计算公式

一般纳税人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应税劳务,应纳税额为当期销项税额抵扣当期进项税额后的余额中。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

(1)销项税

销项税额是指纳税人销售货物或者应税劳务,按照销售额和应税劳务收入和规定的税率计算并向购买方收取的增值税额。当期销项税额等于销售额乘以适用税率。销售额包括以下三项内容:①销售货物或应税劳务取自于购买方的全部价款;②向购买方收取的各种价外费用,包括向购买方收取的手续费、补贴、基金、集资费、返还利润、奖励费、违约金、滞纳金、延期付款利息、赔偿金、代收款项、包装费、包装物租金、储备费、优质费、运输装卸费以及其他各种性质的价外收费;③消费税税金,由于消费税属于价内税,因此,凡征收消费税的货物在计征增值税时,其应税销售额就包括消费税税额。

(2)进项税

纳税人购进货物或者接受应税劳务,所支付或者负担的增值税额为进项税额,与销售方收取的销项税额相对应。

3.从增值税的概述来分析铁路行业的税务缴纳方法

铁路行业,若改征增值税,则首先计算出销项税额,简单的说,就是营业额,再计算出铁路行业的进项税额,包括铁路的铺设、设备引进、人员的引进等等,用销项税额减去进项税额,再根据增值税率征收增值税。

铁路行业改征增值税后,它的税率发生了一些改变,根据《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过渡政策的规定》,交通运输业适用11%的税率。此前交通运输业营业税税率为3%,而调整之后增值税税率达到11%,税率有明显提升。但是铁路行业作为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它的进项税额资本庞大,而营业额短期很难填平进项税额。

三、营业税和增值税在缴纳方法上的区别

对于铁路行业而言,征收营业税是指对于铁路行业所有营业额的总和来进行征收,而不去减掉铁路行业大量的资金、技术和人员的投入;而征收增值税,是在征收销项税额之后再减去进项税额,即将营业额减去进项税额之后,再按一定的税率来征收。虽然,征收营业税的税率只有百分之三,而将征收增值税的税率提高到了百分之十一,但是铁路行业作为资本密集型企业,它的设备的成本,运输工具的成本,特别是高铁的引进,使得它的进项税额显著增加,短时间内营业额很难与进项税额相抵,也就从某种意义上降低了铁路行业的纳税额。可见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将使像铁路行业这样的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企业获益,税费的改革也会更好的促进铁路行业更快更好的发展。

四、营业税和增值税的缴纳方法对铁路行业的对比分析

铁路行业的特点:

(1)铁路行业具有公益性的特点

铁路行业并非完全以营利为目的的行业,在铁路建设伊始,是为增强我国的军事力量,主要是为运输人力、弹药、物资而建设的,铁路在战争时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时至今日,在需要铁路运输物资的时候,铁路行业也需要无条件服从,特别是特殊物资的运输,像抢险、救灾物资运输;军运物资运输;伤残军人、学生的运输;军运客运;市郊旅客运输;铁路支线运输;公益性铁路建设并交付运营的项目;特定物资运输。

在我国铁路运营中,上述公益性运输是客观存在的,并且在近几年公益性运输给铁路企业造成的损失额呈递增态势。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改革,会从一定层面上降低铁路企业的税款,从而增加铁路行业的收入,让铁路行业能够更好地为公益性运输做贡献。

(2)铁路行业是资本密集型特点

铁路行业是在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先进的技术建设起来的,它的建设成本相当之高,特别是近几年国家大力建设的高速铁路和客运专线。铁路作为资本密集型的行业,所以在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之后,铁路行业的进项税额相当之大,这使得铁路行业缴纳税款从而下降。

(3)铁路行业的相关性

铁路行业是负责运输旅客或是货物的行业,铁路行业缴税的提高与下降也会直接影响着运费旅客或者货物所需的运费。现在,几乎所有的物资都是通过铁路来运输,特别是关系国际民生的煤炭、蔬菜、粮食,如果运费提高,这些物资的价格就会上涨,人民的生活水平就会因物资上涨而受影响;如果运费下降,这些物资的价格就会下降。因铁路行业几乎与各行各业都有联系,运费的上涨关系到各行各业的价格。

在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背景下,铁路行业作为资本密集性行业,它所缴纳的税款较之前将会下降,这样运输费用也会随之下降,与铁路行业相关的各行各业的价格也随之下降。

五、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对于铁路本行业的影响

1.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有利于铁路运输业的发展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之后,铁路行业所缴纳的税款降低了,与此同时运费也降低了,从铁路行业的相关性来看,会有更多的行业来选择铁路运输,从而使更多的人选择乘坐铁路,为铁路行业带来规模上的更多收益。

2.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之后,有利于铁路行业更好地发展资本密集性企业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之后,铁路行业不再按照营业额来缴纳税款,而是按照销项税额扣减进项税额来缴纳,铁路行业的进项税额是以资本密集型集中的设备、技术、人力为主的,所以在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之后,将给铁路行业带来加快设备更新、提高设备质量、引进新设备的内生动力。将更有利于铁路企业集中人力、物力建设新的运输工具,促进铁路行业发展、提升铁路行业服务质量,从而为国民经济更好更快发展作出贡献。

3.有利于铁路行业职工的稳定性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之后,虽然只是小小的税款降低,但是却能增加铁路行业的收益。与此同时,由于人工成本能进行有效抵扣,也就有助于铁路企业提高员工工资水平,加大员工业务技术培训,从而增加铁路行业员工的稳定性。

六、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对于铁路相关行业的影响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之后,势必对与铁路息息相关的行业产业影响,因为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之后,相应的运输费用会降低,与铁路相关的各行各业的运输成本就会下降,即能促进各行各业的发展,从而促进全国经济的发展。

七、结语

本文首先从营业税和增值税的概念来进行分析,并且研究了征收营业税和征收增值税的不同之处。针对铁路行业的这些特点,进行探讨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之后对铁路行业的变化,最后得出结论: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之后更加有利于铁路行业发展资本密集型企业,更加有利于铁路行业的收益,更能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东辉.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对不同行业的影响[J].法制经纬,2012(12).

税收经济运行分析篇10

2010年全市国税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决贯彻落实上级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服务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税收的主题,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路,深化税源税基管理,落实税收调控措施,优化税收服务举措,营造良好治税环境,大力推进文化国税、素质国税、创新国税和平安国税建设,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建设美好新××作出新贡献。围绕上述思路,在今年工作中,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好功夫:在税源管理上下功夫。要强化责任区管理,掌握更多更准确的数据信息,在防止走逃企业管理、加大欠税管理和税负提升方面研究新的管理办法。大企业管理模版运用要加快,管理员讲评要求实效,专业化管理水平要提升,管户与管事要相互衔接促进,税收管理员岗位要试行竞岗。现有的模型参数指标要运用到日常工作中,评估模型要简单通俗化,便于操作。对评出的问题要研究长效管理措施,人员力量要到位,技术办法要跟上。四联动要有新举措。要进一步完善制度,落实责任,真正在成效上下功夫,尽可能防范和减少企业涉税风险和税务干部执法风险。在落实政策上下功夫。要以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己任,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主动把国税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按照“实行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制度”以及改善宏观调控的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好“保发展、保民生、保稳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同时,进一步推进税收法制建设,深化税源税基管理,促进税收与经济的协调发展,为提高政府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提供财力保障。在税收服务上下功夫。要帮助企业应对困难,真正为纳税人护航,做纳税人合法利益的忠实维护者。要在提高服务质效上下功夫,做到充分运用质效系统,真正起到监控作用。要在开展项目化服务和重点企业服务性调研上下功夫,对重点企业开展政策解读,加强纳税人培训,任务要明确,责任要到人,务求收到实效。此外,通报通缴功能还要优化,办税服务厅资源整合和人员配备也要加强研究。在绩效管理上下功夫。要进一步明确个人与组织的绩效目标,加强相互沟通,发现存在问题,指出努力方向,督促全体国税干部持续改进,共同进步。通过更深入研究和建立适合国税系统业务特点和要求的管理办法,激励广大干部职工既要爱岗、更要敬业,提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干部全面发展上下功夫。要加强国税文化建设,提高人员素质,提升执行力,做好该做的事,做好能做好的事。要有创新意识,勇于争创一流。确保整个队伍在政治、经济、生活上都安全不出事,努力把××国税打造成文化国税、素质国税、创新国税和平安国税。新形势、新任务、新目标,对我们提出了新要求。我们要坚持从全局的高度想问题、谋思路、促发展,扎扎实实抓好新年度的各项国税工作。具体工作内容可归纳为“发挥三个职能、打造四型国税”。

(一)充分发挥组织收入工作职能,努力保持税收增长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今年上级下达我市的国税收入指导性计划是20.23亿元,增幅为7.5%。由于地方政府对财力的需求较大,市委市政府要求今年全市财政收入、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均增长20%以上,国税增长幅度为22%。由于上半年仍处于政策调整的过渡期,经济增幅的回落将严重制约税收增长。对此,我们务必保持清醒的头脑,既要看到经济发展趋缓的形势,又要看到经济持续发展的基本面不会变。既不能悲观失望,也不能有丝毫的盲目乐观,越是在困境中,越是要振奋精神,越是要担负起职责,不辱为国聚财的崇高使命。1.正确把握税收收入形势。今年组织收入的形势严峻,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市经济的负面影响还将进一步显现,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和税收政策调整会带来税收减少,去年某些特殊的增收因素今年不复存在。同时也应该看到,中央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为全市经济实现在更长时期、更高水平的平稳较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多年来我们国税系统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征管措施和经验,为依法加强税收征管提供了可靠保障。因此,我们要坚定信心,振奋精神,扎实工作,确保圆满完成预期目标。2.认真贯彻组织收入原则。要遵循经济税收发展的客观规律,正确处理组织收入与依法治税的关系。在收入困难的情况下,要着眼于征纳和谐,高度关注税收政策的落实,决不能搞“延缓抵扣、提前做销售”等收过头税行为。要旗帜鲜明地贯彻落实依法征税的组织收入原则,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加强减免税和缓税审批管理。严格控制新欠,大力清缴陈欠。加强税收收入质量考核,逐步实现收入工作由计划管理向质量管理转变。3.加强组织收入工作的宣传和引导。要建立与政府有关职能部门间正常的沟通渠道,主动、及时向地方政府反映经济税源情况及增减原因分析,争取各级党政和相关部门对国税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内部要加强对组织收入工作的目标管理,认真抓好税收计划的制定、分解和落实。在关注收入总量的同时,更要关注收入质量,以税源质量管理指标为主,科学评价组织收入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促进组织收入工作水平的提高。4.加强税收分析与预测。要全面开展税源分析、税收预测预警分析、税收管理风险分析和政策效应分析,强化对重点税源地区、行业和企业的分析。密切跟踪宏观经济和企业经营形势变化,全面掌握影响税收收入变化的因素,及时发现组织收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税收征管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始终牢牢把握组织收入的主动权。

(二)充分发挥税收对经济调节职能,全面落实各项税收调控措施今年1月开始,一批与纳税人密切相关的重大税收政策逐步实施。内容包括:增值税向“消费型”全面转型、消费税、营业税纳税期限延长、出口退税率调整、成品油税费改革实施、资源综合利用产品获免增值税、以及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征收率统一调低为3%等等。另外,将纳税申报期限从10日延长至15日。上述税收政策的调整,是为了应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而采取的积极财政政策的一部分。我们要不折不扣地将国家出台的各项税收调控措施落实到位。1.加强税制改革和政策调整的宣传解读。要在组织好基层干部学习培训、全面准确地把握各项政策内涵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报纸、电台、网络等形式向社会各界加强政策宣传,增进社会各界对税制改革和政策目标的理解,进一步坚定企业的发展信心。要把新修订的增值税条例和实施细则作为宣讲解读的重要内容,让企业了解增值税转型的政策内容和具体操作方法,确保企业能够熟练地掌握和运用转型政策,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同时,要加强税收信息的采集、整理和报送,及时为上级局和各级党委政府反馈税收调整在基层的动态和企业的反映。2.确保税制改革各项措施落实到位。要结合贯彻新企业所得税法,完善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实施办法,进一步简化程序,增强可操作性,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要认真落实新修订的增值税条例及实施细则中有关调低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和提高个体工商户增值税起征点的政策,结合做好年度“双定”工作,及时调整核定征收户的税款定额,把减轻纳税人税收负担政策真正落实到位。3.增强税收优惠激励的促进效能。要积极引导企业利用增值税转型的有利发展机遇,加大固定资产投入力度,加快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加快产品升级换代,增强企业发展后劲。落实新企业所得税法的各项配套制度,营造各类企业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利用鼓励和扶持中小企业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支持新办三产企业、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和福利生产企业发展,积极拓展再就业渠道,扩大企业吸纳劳动力容量。要用好职工教育培训费用的列支政策,鼓励企业在限、停产期间加大职工教育培训力度,延缓和减少对职工的裁减。要充分运用所得税预缴政策,帮助房地产开发企业缓解资金压力,积极支持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要积极兑现落实促进农业合作组织发展的增值税、所得税优惠政策,进一步加大税收支持“三农”建设的力度。4.强化出口退税的政策功效。要大力支持拥有自主品牌、核心技术的产品和大型机械设备以及农轻纺等有竞争力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在分类管理基础上扩大“先退税后核销”的管理范围;鼓励有市场的企业带动同业企业扩大出口;支持船舶企业的出口,对出口船舶按照工程进度实行“先退税再结算”的办法。在防范了出口骗税的同时,加强出口货物征退税衔接,简化退税程序,加快退税进度,缓解出口企业资金压力。

(三)充分发挥税源联动管理职能,深入推进科学化精细化专业化管理在年初召开的全省国税工作会议上,省局领导明确提出“树立税收风险管理理念”的新要求。税收风险管理作为当前国际通行的税收管理理念,涵盖了税收征管的方方面面和全过程。对此,我们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加深对税收风险管理的学习理解,准确把握税收风险管理的理论实质,抓住实施税收风险管理的关键点,把风险管理引入税收执法和纳税服务的全过程,通过深化税源联动管理,深入推进科学化、精细化、专业化管理,进一步提升税源税基监控的整体水平。1.建立税收风险监控机制。建立税收风险监控机制,必须从事务性的行政管理向以确定风险管理重点举措、风险分析识别排序以及管理资源优化配置和风险监控评估等转变。一是继续发挥联席会议制度的统筹协调功能,研究制定税收风险管理的战略规划和分阶段税收风险管理的工作重点。二是注重规律把握,分地区、分行业、分企业进行风险特征的筛选、分类、归纳和描述,进一步研究优选税收风险指标,健全、完善税收风险特征库。三是科学合理确定风险级别和风险应对措施。要深入研究不同时期主要税收风险应对策略,牵头组织行业评估、跨地区联评、汇算清缴会审、执法检查等管理要求较高的事项。2.提高联动管理整体效能。要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市局与分局的联动机制,重点推进基层联动管理工作。市局机关要加强对联动管理的指导、帮助、督查工作,对上级的信息要进行梳理整合,避免不做分辨、不分轻重缓急地层层累加。基层分局要承担起对各类异常信息的按户归集和税收风险分析,统筹安排管理措施,分解到岗,分解到人。联动成员部门要强化协同配合意识,落实好各项联动议事制度,整合工作重点,提高协同运作能力。同时,有效拓展内外联动,密切与地税、工商、金融、外管、统计及发改委等部门的沟通协作,提高资源共享度。3.继续深化税收分析工作。要密切跟踪宏观经济和企业经营形势变化,全面掌握影响税收收入变化的因素,及时发现组织收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税收征管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牢牢把握组织收入的主动权。要从税源管理需要出发,进一步梳理税收分析事项,通过设定行业经济税收相关性指标,探索建立行业税收分析模型,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实施税收风险分析,查找管理中的风险点和薄弱点,促进潜在税源向现实税收转化。要进一步强化对重大项目重点税源的管理与服务,充实完善重大项目重点税源数据库,定期开展重大项目税收存量分析、重点税源质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