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城市建设调研方案十篇城市建设调研方案十篇

城市建设调研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05:14

城市建设调研方案篇1

一、调研目的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升人民群众幸福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和着力点,以优美的山水环境为发展依托,以提升城乡品质、建设美丽海阳为目标,按照“系统谋划、有序推进、突出重点、讲求实效”的基本原则,通过三年实现城市功能品质“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变样”,使“山海风貌、田园风光、半岛风情”的景观特色更加明显、城乡生活环境更加舒适怡人。远期(至2021年)把我市建设成为生态优良、环境优质、形象优秀、品质优越的“美丽中国”示范县。

二、调研时间及内容

按照“一年补短板、两年强基础、三年上台阶”工作要求,至2021年,全面提升城市经济品质、人文品质、生态品质、生活品质,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年补短板”:2019年,启动并完成一批需求急迫的城市品质提升项目,解决一批群众反映最集中、最突出的城市问题。

“两年强基础”:2020年,按照任务分解有序推进城市品质提升项目,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城市品质提升行动有实质成效。

“三年上台阶”:2021年,全面完成城市品质提升各项工作任务,城市面貌明显改善,管理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公共服务能力持续增强,城市形象实现大变样。

三、调研基本原则

(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充分尊重自然山水地貌,围绕“生态城市、文化城市”建设,以最小的投入,做最小的改动,保持最大的敬畏之心,取得最好的效果,实现城绿相生、城景共融,创造优良人居环境。

(二)以人为本,紧贴民生。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围绕老百姓最关心及最直接最现实的城市问题,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使城市品质提升工作得到群众支持,获得群众认可。

(三)规划引领,建管并重。以科学规划引领城市发展,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打造更富魅力、更有温度的城市人文品质。

四、调研具体举措

(一)提升城市景观。

(二)完善城市功能。

(三)优化城市交通。

(四)整治违法建筑。

(五)推进新区建设。

五、调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牵头部门要按照任务分工及完成时限要求,制定专项工作方案和实施计划,加强项目管理及进度控制,强化各项任务推进的统筹组织及协调。各部门根据各自职能职责,切实做好配合工作,确保城市提升各项任务有序、协调推进。

(二)强化资金保障。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各有关责任部门要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支持,平台公司要做好相关融资工作。

城市建设调研方案篇2

一、轨道交通工程与线网规划之间的关系

任何一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均依据城市远景的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而存在,其与轨道交通线网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根据目前国家对轨道交通项目的审批程序,建设规划阶段就应对单线工程与轨道网中其他线路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梳理和明确,并最终将其固化。但在实际工程中,一个城市的轨道交通线网不是一成不变的,任何一条单线在轨道网中的定位也在随着线网的变化而做适时调整[5-6]。以南京市轨道交通项目前期研究工作为例,自从20世纪90年代开展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研究以来,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共经历了多个阶段、多轮方案的调整与完善,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由于近年来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张,使城市总体规划在不断完善和修订,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相应的轨道交通线网予以支撑和配合;2)城市一些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变化,如南京市规划和预留多年的京沪高速铁路北线通道于2003年突然调整至南线等;3)随着工程建设的进行,使得社会各阶层对轨道交通的认识逐步加深,参与线网规划的意识逐渐增强,使线网规划由原来的专业技术人员研究范畴扩展到社会各个领域;4)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实际问题,使一些原先在功能上更加完备的线网规划方案无法完全实现,必须加以调整。鉴于以上原因,在单线工可研阶段对其与最新线网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显得尤其重要,下面以南京地铁1号线南延线为例进行分析。

1南延线问题的由来

南京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西起奥体中心,北至迈皋桥,全长21.7km。在2000年的线网规划中,为照顾城市南端的南京南站(当时规划为小型客站),在一期工程安德门站引出支线向东南延伸至南京南站,支线长约5km。由于支线工程与正线一期工程和小行车辆基地试车线立交,为避免日后支线的实施对既有工程造成不利影响,在2001年一期工程实施时就将安德门站以南约1.2km的地下区间和安德门站两端的接轨部分也实施完毕,为典型的支线“一岛一侧”车站。随着2003年南京市总体规划的调整和“一城三区”城市发展重点的提出,为满足南部东山新市区的发展需要,南京市提出将南延线延伸至东山新市区内,以加强新市区与主城之间的联系。为此,在2004年修订后的线网中,将南延线纳入7号线(如图1所示)。

2南延线与7号线之间的关系

2005年,南延线工可研工作启动。首先对其与线网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如果严格遵守南延线在城市总体规划和线网规划中的定位,则南延线将成为7号线一期工程,在安德门站与既有1号线换乘,但此方案存在以下问题:1)工程实施难度巨大。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已经建成通车,就车站建筑布局分析已经不具备将南延支线在此站交予7号线的条件。根据研究,7号线在此只能采取地下站形式与1号线十字换乘,这将造成巨大的废弃工程;同时需对现有车站做大规模改造,严重影响1号线的正常运营。2)客流规模不匹配。南延线作为连接主城和东山新市区的骨干线路,最大高峰断面为3.3万人次;而7号线作为线网中的南北方向加密线,同时亦为线网预留线,最大高峰断面仅1.87万人次。目前南延线采用的是与1号线相同的a型车、6辆编组,而7号线初步确定采用的是B型车、4辆编组,即使两线能对接,客流规模的巨大差异也势必造成运输能力的不匹配。3)客流方向不合理。7号线出安德门站后连接的为河西地区,而东山新市区北上的主客流方向为主城中心区,即使两线能对接也势必在安德门站造成巨大换乘客流,给乘客造成极大不便。根据以上分析,就工程可实施性和客流走向合理性而言,南延线不应划归7号线。

3南延线与1号线之间的关系

南延线虽然从7号线中分离出来,但将其划归1号线也存在极大问题:正线中迈皋桥站至安德门站15.1km,安德门站至奥体中心6.6km,安德门站至江宁大学城站作为支线长24km,而1号线正线最大通过能力仅30对;支线过长势必对今后正常的运营组织造成困难,南延线有限的运能相对东山新市区的巨大客流需求也显得储备不足,而最多开行15对/h的标准使工程的能力无法得到充分发挥。为此,在工可研阶段,重点对南延线与1号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三角线运营方案。该方案将安德门以南正线连接的河西地区与南延线连接的东山新市区连接,两者与北部的主城之间形成三角形的运营关系,详见图2。此方案虽然表面上弥补了南延线服务水平低的缺陷,但却存在以下问题:1)增加的工程规模较大。地下矿山法区间长约4.2km(单线),地面线约1.2km(单线),且须对小行站东端连接段正线做相应的改造。2)目前正线的右线与试车线间距仅10m(中心线),其间无法再实施其他线路,因此方案中连接线右线只能利用小行试车线,影响其正常使用。3)南延线的客流为向心客流,来往于东山与河西地区的客流远景年高峰小时不足3000人,不具备设置轨道交通连接的前提。独立运营方案。虽然南延线在接线形式和线网定义中均为支线,但东山新市区规模相比河西大很多,与之对应的南延段与西延段相比,具有绝对的长度和客流规模优势,因此,作为1号线主线进入东山新市区将更加合理。在工可研报告的相关专题研究中,对远期南延线运能不足做了工程上的考虑,通过多方案比选,推荐独立运营方案,即在既有安德门站西侧另建一座地下车站,利用安德门站南端的地面线区间,将以西段正线引入此站独立运营,两线在安德门站换乘。此方案虽然涉及对既有区间改造等问题,但是有效地解决了南延线今后可能出现的运营瓶颈问题,详见图3。

4南延线在线网中的最终定位

通过对客流特征和工程技术等多方面的分析和比较,南延线初、近期按1号线支线考虑,远期根据客流增长的需要,如有必要将纳入1号线主线运营,而既有西延线将成为线网中的独立线路。虽然此新增线路长度较短,存在欠合理之处,但却不失为远景年应对可能出现问题的有效方案。

二、轨道交通工程与建设规划之间的关系

按照《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评估大纲》的要求,建设规划的研究重点之一就是对近期工程建设方案进行研究。纳入建设规划的项目是今后项目可研报告编制的依据,因此对规划项目的建设方案有比较明确的指导意见。按照提高投资效益、规避投资风险以及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等要求,对规划项目的建设规模、建设标准、线路走向、系统选择和技术方案及主要换乘和车辆基地等进行分析。但是,建设规划阶段的工程方案由于更着眼于其对城市近期建设重点和发展目标的支持,因此在具体线路的走向等问题上很难完全确定,而工可研阶段亦不是必须完全遵守建设规划中的工程方案,而应在其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和优化[7]。同样以南京地铁1号线南延线为例,由于当时的新市区中心规划位于利源路周边,因此《南京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中南延线推荐的是利源路方案。但随后新市区规划进行了调整,将中心区东移至建设条件更好的宁溧路沿线。在对新规划方案进行研究和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工可研报告最终将宁溧路方案作为推荐方案(详见图4),并获得了专家认可。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宁溧路方案与利源路方案相比,仅为南延线局部路径(范围约6km)的调整,工程总规模与利源路方案相当,技术标准与利源路方案完全一致。2)调整后线路走向与站点布置更加合理,其不仅能服务于东山新市区中心,还能立即缓解与主城之间交通紧张的压力。

城市建设调研方案篇3

关键词:城市设计教学;优化设置

一、研究背景

由于城市的快速的发展,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城市设计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同时作为培养规划设计师的高等院校越来越重视城市设计课程的设置。2013年12月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总书记指出,城镇建设要依托现有山水文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融入现代元素,更要延续城市历史文脉。这样的背景下,城市设计扮演的角色也会越来越重要,作为培养城市建设专业人才的建筑类院校,城市设计课程的设置也要顺应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城市设计课程的改革与优化显得至关重要。

二、城市设计课程的设置特点

城市设计课程是建筑类院校本科建筑学专业,城乡规划专业等专业的主干课,是城乡规划专业和建筑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城市设计课程一般设置在四年级下学期和五年上学期课程,授课学时一般是八周到十周的时间。通过城市设计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宏观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文字写作能力,从而更好的提升城市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使学生在城市设计课程学习过程中对城市建筑、城市空间、城市景观及构成城市空间所有要素有一个全面地、系统地把握与认识,建立完整的设计观念,并在其他城市单项设计中能够自觉地、全面地考虑分析城市整体空间效果及环境空间。

三、城市设计教学过程的优化

1制定多样化的设计对象

在教学中首先合理地选择设计对象。常规的城市设计课程往往是教师团队制定一个统一的一个题目,设计对象规模、性质都是固定的,地块的现状资料教师也提供给学生,使得学生在这样一个统一资料完善的题目下进行设计。导致的结果大多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变差,丧失设计的创新性,设计方案比较雷同。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首先就要对课程的研究对象的选取要进行研究,研究对象的性质,规模,类型等方面,增加设计题目的可选择性,制定多类型的,不同特点的设计地段供学生选择。

2多阶段性的设计对象

传统的城市设计课程最后成果的考核都是有任课教师关起门来进行评图,与学生互动交流的较少,整个课程结束学生的印象都不会很深刻,不知道城市设计应该怎么去做。改变原有教学模式,教学成果和教学过程同样重要。在整个城市设计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强调分阶段讲授,在设计课教学中,从课程的选题,任务书的制定,专业知识的讲解,相关案例的分析,课程方案设,方案的完善等,由教师分阶段讲授相关理论知识与技术方法,各个阶段之间是个弹性的动态过程,边做边讲,边做边学。学生在每个阶段要提交不同形式的成果(调研报告、案例分析、概念分析等),利用多媒体进行汇报交流,教师进行一一点评,这样阶段性的交流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实现从“这样做”到“为什么这样做”的转变。

四、城市设计教学方法的优化对策

1教学组织的开放性

相较于传统的教学组织,教师上课授课,学生听讲领会,仅仅只是利用了有限的课上时间,课下毫无交流,学生变成了完全自学,教师的指导协助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来。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就要充分的利用网络资源,学生和教师建立良好的互动。教师或者学生可以利用网络搭建一个固定的交流平台,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师可以利用这个平台及时的一些教学文件,案例,优秀学生作业,工程规范等学习资料;学生可以利用这个平台及时与老师进行交流获取老师的指导与帮助。利用这个平台,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自身的学习计划。在阶段性教学的基础之上,进行阶段性成果汇报。每个阶段组织一次阶段性答辩,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进行汇报,对阶段成果进行开放性展示,班级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任课教师组成评审组对成果进行点评和总结。这种答辩汇报交流形式有利于学生和老师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便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氛围活泼。

2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改变传统的学生被动接受教师讲授内容的教学模式,就要利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在每一阶段都要采取一种或者多种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个深刻的理解和研究,增强学生的学习性,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城市设计课程理论讲授部分,要充分地结合经典优秀的案例进行针对性的讲解,设置一些问题与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对某些问题的质疑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在现状调研的部分,学生组成小组进行现场踏勘、调查收集相关资料,学会团队合作。教师提供调研大纲,由学生完善调研内容,在调研内容制定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思考问题,设计对象有那些内容需要关注,对以后方案的形成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刻剖析。小组完成调研资料进行共享,在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每个学生单独完成,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建立多种解决问题方案设计概念,讨论并进行取舍。与此同时围绕设计过程中所遇到问题,提出相关的设计思想并进行研究,提出研究报告。经过一系列城市设计课程的改革优化,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热情被调动起来,最重要的是学生掌握了主动学习的方法,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通过教学改革希望能够改变传统教学上存在的弊端,大幅度的提高教学的质量,培养出能够满足社会需要的,实事求是的,有责任感的,具备扎实专业能力的城市设计师,为城市的建设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作者:崔诚慧单位:吉林建筑大学

参考文献:

城市建设调研方案篇4

20*年是《城乡规划法》颁布实施的第一年。一年来,我市城乡规划工作紧紧围绕推进新型城市化和“东扩、北联、南统筹、中提升”区域发展战略,进一步深化规划编制,强化规划管理,创新体制机制,不断提高规划服务水平,较好地完成了年度各项任务。

(一)加强规划的前瞻性和基础性研究。组织开展了城市功能分区、三江片城市色彩、城市非建设用地、城市规划管理控制单元等规划研究;阶段性完成了竞技体育设施布局和西部地区规划研究成果。为加强城市规划研究,经市编委批准,成立了*市城乡规划研究中心,年内进行了杭州湾大通道*门户区城市功能研究、*网络化大都市的战略性新城(区)体系研究、快速公交系统(BRt)在*的适用性等规划研究。此外还与北仑区政府联合开展了北仑区域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研究,对北仑区规划远景空间发展进行了宏观性和战略性的规划。

(二)深化重点次区域规划和分区规划。以*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地区城镇空间布局规划为指导,编制了《*中心城核心区城市设计》、《*片分区规划》、《*中心城综合交通规划》并已批准实施。完成了《*区域城镇和村庄体系规划》方案及“1+4”课题组协调对接等工作。为统筹区域发展,组织开展了《*市*-*地区规划前期研究》,并启动了《*市区域空间管制规划对策》等专题研究。完成了镇海分区、国家高新区分区规划并经批准实施。

(三)推进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根据《城乡规划法》要求,把控制性详细规划制定作为年度编制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制定《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规程(试行)》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暂行规定》的基础上,年内下达的27个控规项目,目前已完成*地区、*周边地区、*北岸区块等近20个地块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心城区基本实现控规全覆盖。

(四)进一步细化村镇规划。以“联镇带村”和“成片连线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为抓手,积极进行镇域总体规划编制的探索,市领导联镇带村的9个镇(街道)的规划编制工作已全面完成,成片连线推进的8个镇(街道)规划已完成编制。全市已完成275个示范村(含示范创建村)的村庄建设规划和超过1500个整治村的整治规划,超额完成“百千工程”预定任务。此外还对部分重点小城镇开展了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工作。

(五)重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及风景名胜管理工作。编制完成*河历史街区保护性详细规划和*巷历史街区保护与改造详细规划。*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名镇、岩头历史文化名村等保护规划上报审批。*、*-上林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已批复实施,*-*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已编制完成,正在报批。组织完成了*村改扩建、*岸线、*等景区和*游艇俱乐部等项目的选址审查、报批工作,编制了《梁祝文化园详细规划设计》、《*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环境绿化、景观、市政道路、管网规划》等规划。指导各风景区、旅游区及历史文化名镇的规划管理工作。

(六)创新规划管理体制机制。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市规划局及其派出机构都完成了行政审批职能归并,成立了行政审批处(科),并已进驻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办公,进一步提高了行政审批效率。根据《城乡规划法》关于加强城乡统筹的要求,积极推进(镇)乡规划管理体制机制的建立,成立了鄞西规划管理所等规划管理分支机构,各县(市)也已经或计划分片成立规划管理所,以期改变乡(镇)规划管理的薄弱状况。

(七)加强法规制度与标准建设。为抓紧建立与城乡规划法相配套的法规制度,市政府颁布了《关于贯彻落实〈城乡规划法〉的实施意见》,为我市进一步做好城乡规划工作明确了工作目标和要求。制定了《*市工程管线信息管理办法》,为进一步加强工程管线信息管理提供了依据。完成了《*市户外广告设置导则》并颁布实施。制订了《*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导则》和《*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暂行规定》等一批规范性文件并备案。针对目前上报的建设项目设计方案中存在的不规范、不统一等问题,制订了《关于建筑报批总平面图绘制及输出暂行规定》。

(八)加快地理信息平台建设。三江片控制网(一级)扩建与复测、江北区24平方公里1:500数字地形测量修测、西南山区1:10000数字地形图入库等项目已基本完成。组织开展“自然资源与地理空间数据库”项目的前期调研,完成了项目可研报告和实施方案的优化工作。进行基础地理信息变化监测与综合分析系统、地理信息定制数据处理与服务系统等项目建设。20*年,我市测绘管理被评为全国先进,*市地下空间信息资源管理与共享工程项目获全国测绘科技进步三等奖,*市地理数据监理系统被评为全国地理信息系统优秀工程铜奖。

(九)大力加强队伍自身建设。深入开展党的十七大精神主题教育,组织开展“规划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活动,认真办理人大建议55件(主办16件)、政协提案51件(主办17件)以及市、区“主题办”要求协调处理的50多家企业涉及规划的有关事项。全面推行以规划公示为重点的“阳光规划”工作,规划编制和项目审批批前公示和批后公告制度全面建立。配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向我市派驻规划督察员工作。深化党风廉政教育,强化制度监督,建立了廉情预警机制、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考核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防腐保廉体系进一步完善。

(十)积极参与灾后重建测绘和规划工作。根据省、市援建指挥部的部署,市规划系统先后共选派规划与测绘两支援建小分队,共57人次参加了援建工作。完成了*县“一镇三乡”(*镇、*乡、*乡、*乡)12000余套过渡安置房选址、5.3平方公里1:500地形图测绘和编制“一镇三乡”重建总体规划等任务,为全面开展援建工作打下了基础,受到了当地政府和群众的好评。市规划局被市委、市政府授予集体二等功,20多人立功受奖。

二、近期建设规划实施情况

根据《*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20*-2010)》确定的目标,20*年,以“中提升”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工程为重点,加快推进城市近期建设规划实施。全年中心城共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768件,用地面积2192万平方米,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713件,用地面积2124万平方米,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1016件,建设面积1950万平方米。

(一)重点区块规划建设进展顺利。*地块、鄞奉路地块控规编制完成,征地拆迁工作全面启动。万豪大酒店项目建成开业,香格里拉大酒店工程内部装修进入扫尾阶段。科技研发园区开工建设,部分办公楼基本建成。滨江大道一期工程实施完成,和丰创意广场项目规划方案确定,*书城开始主体施工,渔轮厂地块初步设计基本完成。世纪东方广场一期即将竣工,二期完成选址。长丰区块累计完成房屋拆迁48.2万平方米,部分地块已开工建设。鄞州公园地块累计完成工程量70%,万达广场二期两家大型商业设施已建成开业。《*旅游度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已上报审批,光辉安置小区等建成交付,中国(*)森林博览城等5个项目完成方案设计。慈城镇总体规划已批准实施,城隍庙等项目先后对外营业,月湖西区历史街区控规已通过市政府常务会议审定,*巷历史街区已开工建设。*站房概念设计方案征集评审基本完成,项目工可编研工作正在展开。完成《*大宗货物海铁联运物流枢纽港空间布局规划》,并启动控规编制。*港区总体规划、保税港区控规及国际商贸区城市设计已编制完成。

(二)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加快推进。*集装箱海铁联运枢纽站基本确定中心站选址方案。为缓解北仑疏港交通问题,开展了《北仑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编制。《快速路网系统及主干道系统规划》已通过部门会审,完成机场路快速通道规划方案编制并已开工建设,铁路北站搬迁及相关线路调整规划方案初步完成,绕城高速及13条连接线全部完成选址和方案审批,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正式获得国家批准,一号线一期工程完成选址,五路一卡口除福明路尚未办理选址外,其余均已在建,五路四桥项目完成总拆迁量的79%。完成城市环网供水路径规划,姚江工业水厂规划方案确定。江南污水处理厂完成选址及配套管网规划。

(三)民生工程规划实施力度进一步加大。优先安排与人民群众生活生产密切相关的项目建设,积极做好年度城市土地收储出让、城中村改造及非成套房改造的规划管理与服务工作。按时完成了《*市住房建设规划(20*-2012)》并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受到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表彰,年度住房建设计划也及时制定并公布,年内共核发普通商品房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3.9万余套,计637万平方米(其中经济适用房2.12万套155万平方米)。完成了社区布局、电力设施等专项规划,并已进入报批程序。对教育设施、商业网点、医疗卫生、农贸市场、可再生资源回收设施等专项规划进行了实施评估并备案。启动了公共停车场、城市加油站实施评估及规划调整。完成了宁镇公路燃气管、孔浦片区排水管改造、江北变电力线路径等多个规划方案。永丰库遗址公园、百丈公园及药行街、百丈路、人民路等绿化改造全面完成,城市内河整治工作按照规划全面展开,城区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

三、*新城规划实施情况

按照*新城“一年准备、五年建设、十年成形”的总体目标和“设计取胜”要求,20*年重点围绕近期建设项目,开展前期方案征集、论证及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积极推介、引进世界和国内知名建筑设计公司参与重要项目方案设计,全面推进*新城规划的实施。

(一)重点开发区块规划实施情况。20*年主要在建或基本完成前期方案设计准备开工建设的项目包括:

1、国际展览贸易中心区。总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的7#、8#临时展馆建成并投入使用;约20万平方米的常年展2#馆及大型地下停车库开工建设。滨水酒店配套区建筑方案基本确定。

2、金融中心区。总建筑面积约36万平方米的金融北区全面开工建设;完成金融中心南区总体建筑概念方案征集,四个银行地块建筑方案设计正在分别进行。

3、航运中心。6.16万平方米一期工程建成投入使用;二期工程为*新城商务区标志性建筑,总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正开展建筑方案设计。

4、文化广场。经过几轮方案征集确定的最终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通过,总建筑面积约30万平方米;一期工程已开工建设。

此外,江东区二期村民安置住宅,总建筑面积约53万平方米,完成方案设计并开工建设;轨道试验段交通与地下工程完成方案设计并开工建设;B-2、B-4、B-7、B-8、B-9、B-10、C2-3等总建筑面积约50万平方米的一批商务办公楼宇正在建设并逐渐投入使用;九年一贯制学校建成投入使用;B3花园住宅(锦绣东城)正在建设;人力资源中心、总工会大楼、农科院等一批社会事业项目基本完成前期方案设计准备开工建设;村级经济留用地项目摸索出新的开发管理模式,并完成前期概念方案征集。

上述项目总体按照市人大通过的《*新城核心区城市设计导则》实施,其中有两个项目涉及《导则》的局部修改,特报告如下:

按照市政府国际展览中心建设要求,于20*年起会同国司开展国际展贸中心规划编制工作,20*年2月完成方案编制,并报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同意。该项目用地规模约1平方公里。因展馆规模扩大,核心区开发建筑面积总量比原来增加约45万平方米,规划也因此进行了部分基础设施配置调整,以满足开发量增加后的基础设施配套要求。同时,鉴于新的开发规模与之前会展区土地出让条件有所变化,由国土部门按程序履行了国际展览中心规划指标和土地出让调整手续。

江东区二期村民安置项目,应*新城建设指挥部和江东区政府要求,局部调整了综合医院和住宅布局,但医院用地规模保持不变。

(二)规划深化研究工作情况

1.深入开展核心区以东片区规划编制。完成《核心区以东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报批准备工作;完成《东区商务启动区城市设计》方案征集,经方案优化修改形成正式成果,为邱隘实施退二进三项目提供规划依据。

2.深入开展重点区域与重点项目规划设计。开展了《门户区建筑概念方案》征集、《商务区中心公园地下工程及地上景观概念方案》设计和《生态走廊示范段景观设计与水环境可持续工程设计》。

城市建设调研方案篇5

关键词轨道交通线网用地规划资源共享

近年来,城市轨道交通在我国发展很快,部分大城市相继建成了一批轨道交通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各城市都充分认识到做好轨道交通前期规划,尤其是用地规划与控制的重要性。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管理的通知”(国办发[2003]81号),明确要求各城市做好城市轨道交通用地规划与控制工作。

用地规划与控制是对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必要支持和有效延伸,有助于提高线网的可实施性,起到稳定线网的目的。对线网进行沿线土地规划与控制,预留走廊和用地,防止新建建筑物的侵占,可有效降低轨道交通的建造成本,减少轨道交通对两侧建筑物的影响。有条件者还应对线路沿线土地利用进行调整,充分发挥轨道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引导和促进作用,并为轨道交通的建设预留开发用地。

结合南京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诸线(共计7条线),开展预可行性研究及用地规划与控制的实践,并参考深圳、上海等城市的经验,谈一下本人对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用地规划与控制的几点认识。

1线网用地规划与控制研究的思路和流程

在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完成后,对线网各线进行用地规划与控制一般可与各线预可行性研究结合进行,研究的基本思路可以概括为“两阶段、三步骤”。

“两阶段”是指按预可行性研究、用地规划与控制研究两个阶段进行,每个阶段研究的侧重点、解决的主要问题不同,开展预可行性研究是进行用地规划与控制研究的前提。预可行性研究阶段主要确定各线的工程规模,各线的客流量将是“预可”研究的最主要依据。客流量的预测与分析则取决于线路走向和车站分布,以及线路沿线的城市发展规划。根据各线客流情况,从总体上对线网各线的把握,首先需要进行各线系统选择、车辆选型与编组的研究,确定各线的运输能力。

“三步骤”是指用地规划与控制研究阶段基本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确定各线的工程实施方案。在“预可”方案的基础上,深化各线工程方案研究,确定各线运营设备系统方案,重点研究与用地控制直接相关的线路车站、车辆段、交通枢纽等的规模、布置和实施方案。

第二步,开展沿线用地规划。在各线工程实施方案基础上,根据确定的用地控制范围,进行各线沿线用地规划工作。

第三步,进行沿线用地控制。根据完成的各线沿线用地规划成果,通过切实可行的措施(如制定《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管理条例》等),对沿线用地进行严格控制和落实,确保用地规划的实效。

在进行线网中多条线路的用地规划和控制时,需要选定一家有经验的总体单位,从线网全局上进行研究的策划和总体的把握,并承担协调管理的工作,确保各线的研究方案、用地控制满足线网的总体规划。

2线网运营设备系统的配置和资源共享

线网各线运营设备系统将直接影响各线工程实施方案及用地规划与控制,系统资源配置不能单从一条线的角度来考虑,而应从线网全局上对各线运营设备系统进行统一配置和总体策划,以方便未来的运营管理,尽量实现网络资源共享,降低建设和运营成本。

线网运营设备系统配置中的资源共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车辆选型系列化

同一客流规模的线路尽量选用相同的车型和合理的编组,便于各线之间车辆的调度和相互支援,以及车辆维修等接口设备的统一。如南京线网根据远期客流,确定4条线采用a型车,其余线路均采用B型车。

2)设备系统协调一致

统筹考虑、协调各线设备系统研究,使各条线路设备系统的配置最大限度地趋于一致或相近,能够相互通用,达到资源共享,并方便未来全线网实现综合自动化管理。如南京线网各线供电系统均采用集中供电制式和直流1500V架空接触网;通风空调系统从压缩车站规模、节能和安全考虑,推荐采用屏蔽门系统或新型集成系统;信号系统推荐采用基于通信的移动闭塞atC系统;自动售检票系统推荐采用“一卡通”。

3)控制中心共享

控制中心是运营指挥、防灾救灾的调度管理中心。两条或两条以上线路合建控制中心,共用中心设备和预留接口、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是资源共享、统一管理的重要措施。如南京线网基本确定珠江路、南京南站、江北浦口3个控制中心的位置,满足远期线网的控制要求(见图1)。

4)车辆维修设施共享

车辆段及停车场是车辆维护、检修、停放的场所,需要配备较完整的维护保障设备体系,但一条轨道交通线路的任务量往往是十分有限的,会造成设备的利用率低下。这就要求从线网全局上统一筹划,对各个车辆段进行功能分工,通过线路之间联络线的有效设置,实现各线之间车辆段的共用,尤其是投资较大的厂、架修设施的共享。有条件的线路可以只设停车场,满足车辆停放和定修、月检、周检的功能。如南京线网通过协调,初步确定4个大架修基地进行用地控制,满足远期整个网络的维修需求(见图1)。

5)主变电所共建3线网工程实施方案研究要点

在线网构架和各线预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各条线路的系统要求、功能要求及技术要求,进行各线工程实施方案研究,是进行用地规划与控制的基础与前提条件。除了做好每条线的研究外,各线之间的接口方案(如换乘站、联络线等)也是研究的重点。

1)线路方案

线路走向应顺沿道路等交通走廊,尽量选择在道路红线以内,应重点研究和协调处理线路走向偏离红线的地段,如小半径曲线等;线路敷设方式在城市中心区宜考虑地下线,在城市地区,在条件许可时可优先考虑地上线,以降低建设投资,重点研究地上线出洞过渡段的设置条件。

2)车站布置

合理选择车站站位和确定车站总体平面布置,最大限度地吸引乘客,车站布置突出交通功能,为乘客提供上下车及换乘的便利条件;车站规模根据线网客流分析结果确定,同时考虑给未来发展留有一定的余地;

地下车站出入口、风亭以及地上车站的地面建筑,应尽量考虑与城市道路及两侧建筑相结合,合理布局,满足周围环境与城市规划要求。

3)换乘站方案

换乘方式应着眼于提高乘客的方便性,并需与换乘线路的线形相适应。换乘线路垂直相交时宜采用十字型,换乘线路平行时宜采用平行型或上下型。对于换乘方便性差的t型和L型,仅限于在特殊条件下采用。

一般来说,换乘线路上下关系的确定取决于线路的建设顺序,选择合理的换乘方案,要对换乘节点进行有效的预留,降低远期工程造价。南京线网确定先实施的线在上、后实施的线在下,进行换乘站方案研究(特殊情况除外)。线网中换乘站共计27个,其中三线换乘站2个,平行换乘站6个,“十”字换乘站8个,t字换乘站6个,L字换乘站1个,通道换乘站4个。

4)车辆段、停车场布置

根据线网确定的车辆段分工,按综合维修基地、车辆段、停车场不同类别、不同设备及工艺要求,进行车辆段合理布置;车辆段、停车场出入线与正线的衔接,是其选址和布置的重要影响因素;确定为网络资源共享的车辆段除满足本线需求外,还应根据他线提供的维修需求来预留维修的空间和资源。5)交通枢纽布置

在城市客运系统中,快速轨道交通与市内常规公交是不同层次、不同功能、不同服务水平的交通模式,两者有机结合,相互补充,共同发展,有利于建立以公交为主体,快速轨道交通为骨干,各种交通方式相结合的多层次、多功能、多类型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衔接模式分为四个等级:综合枢纽站、一般枢纽站、一般换乘站、中间站,重点需进行轨道交通与对外交通站场和市内大型公交枢纽的接驳规划,以加强各种交通系统之间的有效衔接,提高公交的整体运输能力和服务水平。

6)联络线设置

联络线是连接两条独立运营线路之间的辅助线,根据整个地铁网络的运营策划,对各线路的联络线设置进行统筹考虑,做好联络线设置条件的工程预留与用地规划和控制。联络线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车辆送修的通道

每个综合维修基地一般负责2~3条线的车辆大、架修任务,各线需要大、架修的车辆都要经过联络线送到综合维修基地进行修理。南京线网中具有如此功能的联络线规划有3处。

(2)满足运营车辆调度灵活性

在运营过程中,各线根据运量需求,需通过联络线重新调配各车辆段原配属车辆等。南京线网中具有如此功能的联络线规划有7处。

(3)作为线路的设备运输通道

轨道交通建设中,许多大型材料及设备(包括运营车辆)一般是由国家铁路通过铁路专用线运入车辆段内,这就要求通过联络线和铁路专用线连通。南京线网中具有这项功能的联络线规划有3处。

4线网用地规划与控制一般要求

线网沿线用地规划与控制除满足城市发展规划和轨道交通系统要求外,还应考虑城市的环保要求与工程安全保护要求等。区间与车站用地控制走廊边界线主要考虑:地下线产生的振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地上线产生的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以及区间线路、车站建筑与城市其他建筑间的安全防护距离,根据轨道交通工程实施要求,考虑预留一定的施工场地。

参照国内相关城市经验,轨道交通用地规划与控制的一般要求如下。(2)地上线(包括地上、地下、过渡段):区间线路按规划方案的中线每侧30m为控制走廊,车站按规划方案的轮廓向外扩30m作为控制用地。

(3)地下线区间风道:区间风道按规划方案的轮廓,向外扩35m为控制用地。

(4)车辆段用地:根据车辆段规模大小与其所承担的检修工作量(综合检修基地、车辆段、停车场),确定其用地控制范围。

在上述控制范围内,不得随意修建新的永久性建筑物,凡在控制范围内修建新的建筑物,均需轨道交通预先配合做工程实施方案,再根据建筑物具体位置与地质条件,规划协调相互间的位置关系,否则必将付出巨大的代价。如北京四惠车辆段由于前期没有进行有效的用地控制,建设时拆迁费竟高达7亿之多。

5轨道交通周边开发用地规划

轨道交通周边开发用地规划是其建设用地规划的延伸,其目的在于积极探索轨道交通建设的投融资模式,增强轨道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引导和促进作用。

资金不足是制约我国轨道交通发展的关键所在,面对巨额投资,我国各大城市都在积极探索投融资模式,一般仍以政府作为轨道交通建设投资主体,但结合城市建设发展和旧城改造,借用沿线土地开发与土地出让来筹集建设资金已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融资方式。世界上运作比较成功的香港地铁在建设新线时,政府基本不提供资金,而是提供沿线土地供香港地铁公司进行物业开发来筹集资金和补贴运营。

南京线网有针对性地将轨道交通线(或延伸线、支线)引入到土地资源丰富的郊区或新市区,通过轨道交通的建设,带动这些地区的发展;同时,这些地区预留和储备适当规模的土地来支持地铁建设。

南京线网各线用地控制规划还引入toD(transitorientedDevelopmen,t面向公共交通的土地开发)的理念。toD作为代表性的开发理念,是以公共交通的车站为中心,利用公共交通为前提,进行高密度的商业、办工、住宅等综合性的复合混合用途的集约化、高效率开发。南京线网车站的toD发展模式基本分为新市区形成型、新城市观光开发型、地区中心形成型、综合交通枢纽形成型、城市轴形成型等,不同的类型有不同的开发理念,适合于不同的车站。在线网用地规划与控制中,针对各个车站适合的开发类型,对其周边用地进行控制、规划和预留,以期实现轨道交通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6总结和建议

在我国城市目前日益加快轨道交通建设的过程中,做好轨道交通线网用地规划与控制,预留走廊和开发用地是十分必要的,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线网用地规划与控制的目的在于“引导规划控制红线、预留用地、储备项目”,本文提出了各线预可行性研究与用地规划与控制结合进行的研究思路,基本可达到控制用地的目的。

(2)进行各线用地规划与控制,需从线网全局的角度对网络资源配置和共享方案进行研究和总体策划,避免各条线的研究各自为政的局面。

(3)线网各线工程实施方案是用地控制的直接依据,工程实施方案的研究要注重其相对的稳定性和一定的灵活性、远期方案的合理性和近期对邻线的有效预留

(4)除做好轨道交通建设用地规划外,延伸进行其周边开发用地规划是彻底改变轨道交通建设投融资模式,保证轨道交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5)轨道交通用地规划与控制的意义比较容易理解,但实际操作起来会遇到很多困难,需得到城市规划、国土、供电、建设等单位的重视和支持,多部门联合进行有效的协调,才能真正将用地规划与控制落到实处。

(6)各城市需将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用地控制规划纳入法制化的轨道,融入到城市总体规划中,制定相应的轨道交通建设和管理条例,经市政府批准后执行。

参考文献[2]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南京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G].北京,2004.

城市建设调研方案篇6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wxh88688”为你整理了这篇2020年议案、建议和提案办理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2020年,市府办转交我局办理的市十二届人大七次会议代表建议(含议案转建议)主办件5件、会办件36件,市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提案主办件12件、会办件21件,共74件。我局高度重视,狠抓落实,按时保质完成了办理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明确分工,完善工作机制

面对量大面广的工作任务,我局落实责任机制,着力做到以下三方面。一是明确分工。接到办理任务后,我局指定专人,将办理工作分解到各相关业务科室、单位。印发了《关于做好2020年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工作的通知》,传达上级有关办理工作精神和要求,规范办理程序和要求。二是落实责任。实行主要领导总负责,分管领导直接抓,经办科室具体办的三级责任制,每件提案办理任务明确、责任清晰。三是加强督办。局办公室指定专人对提案办理情况进行跟踪监督,对进度滞后的科室单位进行提醒、催办,确保办理工作运作有序、跟进有力、问责有据。

二、加强沟通,提高办理水平

在办理过程中,相关科室、单位积极落实沟通协商机制,加强与主、会办单位和代表、委员的沟通协调,做到办前有沟通、办中有联系、办后有反馈。特别是承办主办件的科室、单位,把建议提案的办理过程转化为推动工作的过程,主动邀请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参与座谈调研活动。通过座谈,认真采纳了代表、委员的意见建议,商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得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好评。

三、牵头统筹,办好重点建议提案

在办理重点建议、提案时,我局组织开展相关调研,精心制定了目标明确、责任清晰、措施有力的重点建议提案办理工作方案,经市政府审定后印发实施。在重点建议、提案办理过程中,我局在办前、办中及办后多次主动与代表、委员进行沟通,充分听取政协委员对提案办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努力做到回复意见针对性强,有理有据,表述准确,圆满完成了办理任务。代表、委员对我局办理工作给出“满意”评价。

四、注重实效,力求解决问题

我局把建议提案的办理工作与完成全年重点工作任务结合起来,确保办理工作实效。

(一)城市品质提升工作初见成效。2020年,我局主办的涉及“城市品质提升”建议提案共5件。我局以办理工作为契机,积极谋划城市品质提升工作。组织编制《花边岭商圈城市设计》,从城市修补、品质提升、产业升级、城市更新等方面入手,将经营城市理念融入城市建设,全面铺开花边岭旧商圈活化工作。组织编制了《金山湖流域沿线城市景观风貌提升规划(草案)》《惠州市两江四岸城市设计(草案)》《惠州市惠城中心区城市设计导则(草案)》等,通过整体的城市设计研究,探索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设计与实施路径。

(二)统筹推进污水、排水管网建设。2020年,我局主办的涉及“城镇供排水管理”建议提案共4件。我局对代表、委员所提意见建议进行了认真研究,逐条分析,并将这些意见建议吸纳到具体工作实践中,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统筹推进全市污水、排水管网建设。全年计划建成391公里污水管网、改造125公里老旧管网,合计516公里。截至9月底,我市已完成新建污水管网405公里,完成改造老旧管网123公里,合计528公里,完成总任务102%。

(三)物业小区管理水平得到提升。2020年,我局主办的涉及“小区建设管理”建议提案共2件。今年以来,我局着眼于行业治理,探索构建“3+1”行业治理新格局,推动物业管理行业发展更加规范、有序。积极推动成立惠州市住调委(广东省首个市级住调委),引入第三方社会组织、市场主体,运用市场化的手段和机制进一步完善住建领域的社会治理,使物业小区矛盾纠纷的化解更加和谐、高效、便民。推动“房地产行业自律促进委员会”“建筑行业自律委员会”和“物业管理行业自律委员会”高效运作,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行业治理体系。组织实施《关于以党建引领推进业主委员会和物业服务企业建设的实施意见》,充分发挥党组织对基层社区治理的引领功能,在推动实现共建共治共享上取得新进展。目前,全市共有7个业主委员会成立了党支部,10个物业企业党支部纳入建筑和房地产行业党委管理。此外,认真组织做好对全市老旧小区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已完成2000年前城镇老旧小区调查摸底工作,制定了2020年老旧小区改造专项整治方案。西湖周边老旧小区雨污分流改造示范项目已全面动工。

五、严把时限,提升办理质量

在办理过程中,各相关科室、单位深入调查研究,制定办理计划,及时开展办理工作,所有建议提案均已回复完毕。其中,主办件答复经科室(单位)负责人、办公室和分管领导审核,由局主要领导审定签发;会办意见由承办科室(单位)负责人、办公室审核,分管领导签发。努力做到回复意见符合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程序、格式规范,针对性强,态度诚恳、有理有据、文字精炼、表述准确。

特此报告。

城市建设调研方案篇7

关键词:城市设计;前期调研;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1.城市设计前期调查研究的必要性

调查研究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前提,是城市设计的基础性工作。城市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着的复杂系统,时刻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通过科学、系统的调查,把握城市发展的状况,探索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是认识城市未来发展的基础。从城市设计编制的成果要求看,基础资料是重要的一项内容。在方案审查、评议时是必不可少的。

城市设计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这就要求城市设计的设计内容要反映社会建设实践中的问题和要求,要与社会实际问题结合紧密,必须要求设计者深入现场,调查研究,了解当地的与设计相关的各项资料(包括上程地质、气象、水文、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人口资料等),认真分析研究、去伪存真,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为设计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对于城市设计这样的项目,设计的对象往往是一个区域,涉及到的内容很复杂,不仅要分析建筑的问题,还要考虑土地利用再开发的问题,更进一步还要分析区域的空间景观等等多种问题,初次接触城市设计的新手容易处于很混沌的状态。

2.前期调研的程序

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形成目标――形成构思――深化构思

3.资料收集的方法

3.1现场踏勘调查或观察调查

现场调查是最直接的调查方法,可分为踏勘性的与专项的两种。主要用于城市土地使用、城市空间使用等方面的调查,也用于交通量调查等。踏勘性的现场调查,主要用于地形状况、用地现状、建筑质量评定和交通状况等项目;专项性的现场调查,主要用于某些工程技术问题、建设项目选址等,往往是集中于对某一问题解决方案的讨论,再现场验证其可行性。

3.2抽样调查或问卷调查

这类调查可涉及到许多方面,可以包括对单位的生产情况、运输情况、基础设施配套情况的评价,也可包括民对其行为的评价等,还可包括居民对其居住地区环境的综合评价、改建的意愿、居民迁居的意愿、对城市设计的评价、对公众参与的建议等。

3.3访谈和座谈会调查

性质上与抽样调查相类似,但访谈与座访会则是调查者与被调查者面对面的交流。这类调查主要运用在这样几种状况:一是针对无文字记载也难有记载的民俗民风、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对历史状况的描述;二是针对尚未文字化或对一些愿望与设想的调查;三是在城市空间使用的行为研究中心的情景访谈。

3.4文献资料的运用

通过文献资料的运用,可以掌握与城市发展相关的信息。在城市规划中所涉及到的文献主要包括:历年的统计年鉴、各类普查资料(如人口普查、工业普查、房屋普查),城市志或县志以及专项的志书(如城市规划志、城市建设志等等)、历次的城市规划、政府的相关文件与大众传播媒,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等。

4.资料收集的内容

4.1历史环境的调查

历史环境的调查首先要通过对城市形成和发展过程的调查,把握城市发展动力以及城市形态的演变原因。城市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状况的发展演变是城市发展最重要的决定因素。

每一个城市由于其历史、文化、经济、政治、宗教等方面的原因,在其发展过程中都能形成各自的特色,城市的特色与风貌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环境方面,是城市中的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结晶,体现了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当地居民的习俗、文化素养、社会道德和生活情趣等。二是物质环境方面,表现在建筑形式与组合,建筑群体布局、城市轮廓线、城市设施、绿化景观以及市场、商品、艺术、文物和土特产等方面。

4.2自然环境的调查

自然环境是城市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不同的自然环境对城市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不同的自然条件又影响甚至决定了城市的功能组织、发展潜力、外部景观。

4.3社会环境的调查

城市是一个社会实体,是以人为主体的社会活动、社会关系与社会构成而形成的社会空间环境。人类的社会行为是确定各类功能空间的依据,同时,功能空间又制约了人类的行为。因此,需要对城市中社会环境的调查来把握城市发展的状况和未来趋向。

4.4经济环境的调查

经济活动是城市活动中最为重要而显在的活动,是影响和决定城市发展状况以及未来发展可能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而且城市设计的实施都必然是在经济活动发展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展开,因此,在城市设计中,经济环境的调查是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础。

4.5城市土地使用的调查

按照国家《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所确定的城市土地使用分类,对规划区范围的所有用地进行现场踏勘调查,对各类土地使用的范围、界限、用地性质等在地形图上进行标注,在详细规划阶段还应对地上、地下建构筑物等状况进行调查,完成土地使用的现状图和用地平衡表。

结语

从调查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形成的原因及可能后果,然后通过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措施。而这些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措施又必然是基于城市本身所拥有的财力、人力以及它们未来发展的可能性的基础之上的。因此,也只能通过调查而把握城市所具有的能力。调研的过程往往是规划方案的孕育过程。在城市规划的任何阶段,调查研究始终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针对各个阶段的工作情况和实际问题,可以开展多种内容、各种类型的调查研究。从而更好地进行城市设计,更好地营造城市环境,为广大市民提供高品质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城市建设调研方案篇8

一、思想观念创新

创新的前提是思想观念的更新,思想观念的不断吐故纳新,是一切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城建档案编研工作的创新首先要实现服务理念和工作思路的转变,应树立"四个意识"和处理好"三个关系"。"四个意识"即:①产业意识。档案工作属于新兴信息产业的一部分,要充分认识档案信息资源特别是科技档案信息资源在信息产业中的地位和重要作用,提高产业意识,城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就是一种信息产业,应深层次挖掘城建信息资源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和最大限度的发挥信息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②服务意识。编研工作不是停留在档案利用的"凭证和依据"层面上,而是以用户需求为宗旨,全方位、大信息量的经过编研的成果在更高层次上进行服务。因此,要从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这一全局出发,及时进行市场需求调研,分析和把握用户需求,牢牢抓住服务重点,增强编研服务工作的主动性。③精品意识。有特色才有形象,有精品才有影响。城建档案工作要进一步提高社会地位和影响,需要城建档案编研成果具有较高水平的文化产品。要把"编"与"研"相结合,使编研成果"理论"和"实践"融合在一起,提高编研成果质量,在讲求编研成果内在知识含量和科技含量的同时,也应注意外包装。④经济意识。城建档案编研工作在注重社会效益的同时,更要注重市场需求。从编研选题开始就应以市场为导向,找准服务对象,使编研开发具有针对性、目的性,形成以编研促利用,以利用检验编研的良性循环。"三个关系"即:①专业化与社会化的关系。长期以来,城建档案编研工作囿于科技档案的特性,多围绕建筑设计、施工等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服务范畴较窄,虽取得一定成效,但影响面不大,城建档案不为社会所知。要摆脱只为少数城建专业服务局面,将城建档案信息资源融入信息社会,扩大服务范围,让更多的人了解城建档案,利用城建档案以期最大限度地发挥城建档案社会价值。编研工作要走专业化与社会化结合的路子,既要有适合专业人员利用的成果,也要有将专业性、通俗性、可读性结合的成果。如**城建档案馆编写的《**古桥》、《**老屋》,我馆拍摄的**近代优秀建筑专题系列片等,都是上述结合的有益实践,深为社会各界人士所喜爱。②城建档案与"大城建"概念的关系。要摆脱城建档案是单份文件、单个建设工程项目的概念束缚,要从城建档案历史价值和现实价值寻觅城市的历史变迁、建设发展的轨迹、建筑风格的形成等等,以大城建、大市政的眼光和思维角度把零散的建设工程串接起来,构成一条城市发展的线索,这也为城建档案编研工作开拓了广泛领域。那看似孤立的一段段防汛墙、一幢幢旧屋新宅、一条条马路、一座座桥梁,只要赋予"大城建"这一概念和主线,就能形成一部最真实、生动的城市发展史解读本。③后台与前台的关系。编研工作是一项潜心砺志、埋头苦干的工作,一直以默默无闻而著称。但时代在发展,档案工作所处的环境、条件、技术、需求等都在发生重大变化。档案信息资源要融入信息社会、档案工作管理机制要在当今的信息时代,人们对城建档案信息的需求量大、覆盖面广、针对性强并且要求信息集中、传播便捷,有更强的适用性。因此,编研工作和编研产品已成为实现人们对档案信息资源需求的重要手段。但就目前城建档案编研工作现状远远满足不了用户的需求。一些单位和部门对编研工作重要性在思想上缺乏认识,认为可有可无,没有长远规划、缺少资金投入;在开发研究的深度上只限于层面,不重视理论研究,编研成果形式单一,含金量少;在组织管理上不到位、有的没有编研机构,或者有机构也没有投入技术骨干参加等等。如何突破现状,适应形势发展,实现编研工作的创新是当务之急。

一、思想观念创新

创新的前提是思想观念的更新,思想观念的不断吐故纳新,是一切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城建档案编研工作的创新首先要实现服务理念和工作思路的转变,应树立"四个意识"和处理好"三个关系"。"四个意识"即:①产业意识。档案工作属于新兴信息产业的一部分,要充分认识档案信息资源特别是科技档案信息资源在信息产业中的地位和重要作用,提高产业意识,城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就是一种信息产业,应深层次挖掘城建信息资源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和最大限度的发挥信息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②服务意识。编研工作不是停留在档案利用的"凭证和依据"层面上,而是以用户需求为宗旨,全方位、大信息量的经过编研的成果在更高层次上进行服务。因此,要从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这一全局出发,及时进行市场需求调研,分析和把握用户需求,牢牢抓住服务重点,增强编研服务工作的主动性。③精品意识。有特色才有形象,有精品才有影响。城建档案工作要进一步提高社会地位和影响,需要城建档案编研成果具有较高水平的文化产品。要把"编"与"研"相结合,使编研成果"理论"和"实践"融合在一起,提高编研成果质量,在讲求编研成果内在知识含量和科技含量的同时,也应注意外包装。④经济意识。城建档案编研工作在注重社会效益的同时,更要注重市场需求。从编研选题开始就应以市场为导向,找准服务对象,使编研开发具有针对性、目的性,形成以编研促利用,以利用检验编研的良性循环。"三个关系"即:①专业化与社会化的关系。长期以来,城建档案编研工作囿于科技档案的特性,多围绕建筑设计、施工等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服务范畴较窄,虽取得一定成效,但影响面不大,城建档案不为社会所知。要摆脱只为少数城建专业服务局面,将城建档案信息资源融入信息社会,扩大服务范围,让更多的人了解城建档案,利用城建档案以期最大限度地发挥城建档案社会价值。编研工作要走专业化与社会化结合的路子,既要有适合专业人员利用的成果,也要有将专业性、通俗性、可读性结合的成果。如**城建档案馆编写的《**古桥》、《**老屋》,我馆拍摄的**近代优秀建筑专题系列片等,都是上述结合的有益实践,深为社会各界人士所喜爱。②城建档案与"大城建"概念的关系。要摆脱城建档案是单份文件、单个建设工程项目的概念束缚,要从城建档案历史价值和现实价值寻觅城市的历史变迁、建设发展的轨迹、建筑风格的形成等等,以大城建、大市政的眼光和思维角度把零散的建设工程串接起来,构成一条城市发展的线索,这也为城建档案编研工作开拓了广泛领域。那看似孤立的一段段防汛墙、一幢幢旧屋新宅、一条条马路、一座座桥梁,只要赋予"大城建"这一概念和主线,就能形成一部最真实、生动的城市发展史解读本。③后台与前台的关系。编研工作是一项潜心砺志、埋头苦干的工作,一直以默默无闻而著称。但时代在发展,档案工作所处的环境、条件、技术、需求等都在发生重大变化。档案信息资源要融入信息社会、档案工作管理机制要够,编研成效不理想。笔者认为,编研工作是城建档案工作这一系统工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为利用者提供的是一种"再创性"知识产品,有着原始档案所不能替代的信息量集中、系统、深入等优势,因此,有必要加强对编研工作的组织管理,做到机构到位、人员到位、工作到位。首先,要把编研工作纳入本单位业务建设规划中,纳入业务建设的日常管理。对编研工作既要有短期计划,单项任务计划,更要考虑和设计长远规划,这也有助于编研项目系统性,编研成果系列化。其次,要建立专门机构,加大人员投入,实现组织保障。编研人员的水平,直接关系到编研成果的质量。编研工作能否深入开展和有所创新,说到底,取决于编研人员能否胜任和档案信息资源是否丰富。因此,应把专业水平高、研究能力强、文字功底好的人员选派和充实到编研工作岗位上。第三,要建立横向联系,借助外界力量,实行联动效应。多年来,城建档案编研工作基本处于各自为政,依据自身的编研力量和馆藏资源进行开发编研,虽有成效,但局限性也是明显的,难上一个更高的水平。要想有新的突破,可以在馆内编研力量相对薄弱的情况下,借助院校或社会力量,走协作开发以及合作编研的路子,从而深入挖掘城建档案的内在价值,提高编研成果的科技含量。第四,要精心策划和组织,加强对编研成果的社会宣传,适时组织成果会,利用报刊、媒体等,对编研成果广为宣传。避免编研成果"躲在深闺无人识"现象,从而促进全社会的档案意识和档案界的社会意识。如,我馆将航拍的**城市建设景观,以空中看**的角度制作成明信片投放市场,受到广大市民们的喜爱,该成果还成为**市第十二届人大发给与会代表们的纪念品。再如,**市档案局去年举办的"**江--**的母亲河"大型展览,通过新闻会、巡展等多种途径,取得良好的社会宣传效应,值得借鉴。

四、编研工作发展建设的思考

城市建设调研方案篇9

关键词:城建档案城市建设

中图分类号:G2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城建档案是一个城市建设过程真实地记录和载体,涉及到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包括民用建筑档案、工业建筑档案、市政工程档案、各种管线管网档案等等。它是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重要依据,它对于加强工程质量控制、追究工程质量责任、惩治工程领域腐败行为以及城市各项工程日后维修、改建、扩建、尤其是灾后重建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城建档案与城市建设的内在联系

城建档案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面貌的真实纪录,对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1城市档案是城市建设这个系统工程的有力支撑杠杆

―个城市要取得发展,一要靠规划,二要靠建设,三要靠管理。这些工作包括对城市历史沿革,水文地理,建筑质量的勘测,包括对一个城市总体规划,区域规划,专项规划的功能划分,也包括对城市基础设施,“三建四业”的科学管理。具体讲,要高起点,离标准地科学规划世纪的城市蓝图,离不开城建档案工作的有力配合,只有完整,准确的第一手城建档案规划资料,才能规划出富有特色和风格的城市。由此可见,在为城市规划,建设及其管理提供技术环境,技术后勤的优质服务中,城建档案正愈益显示出其有力的支撑作用。

1.2城建档案是城市建设各项活动的有力凭证

现代化的城市,必须有科学管理,而科学地管理城市,离不开城建档案。在城市设施的维护,管理,改建,扩建中,如果没有城建档案的支持,将无法实施。特别是地下管网,纵横交错,密如蛛网,如果没有准确的竣工图纸,就很难查清,甚至造成损失。例如:某市建筑工地,施工人员在埋设地下管线时因没有事先查找原始施工图纸,不慎碰断了煤气管线,致使煤气泄漏,造成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城建档案在提供凭证,解决土地纠纷,仲裁产权等方面更是直接起了法律凭证作用。

1.3城建档案是城市科学研究的资源性资料

城市科学是以城市为研究对象的诸多学科组成的科学群体的总称。城建档案是重要的城市科技信息资源,是一个城市完整的缩影和真实写照,日益成为城市科学研究工作者研究城市发展规律的重要资料来源。同时,城建档案自身的特点和管理模式也是城市科学的分支学科一城建档案管理学、城建档案保护技术学的研究对象。

二、现代化城建管理对城建档案工作的要求

2.1城建档案管理和城市建设管理的本质联系

现代化城建管理是通过行政和技术手段,依据国家政策,法令及城市规划等技术原则对城市建筑方面实施控制和管理,使城市各项建设协调发展,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城建档案工作是城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管理体制上讲,城建档案工作必须由各级城市建设主管机关按专业实行统一管理,这一体制反映了城建档案的特点和形成规律,揭示了城建档案管理和城市建设管理的本质联系。

2.2城建档案工作要适应城建管理的现代化要求,就要达到相应的管理水平

⑴城建档案工作法制化

以法律条文的形式,将城建档案管理规定纳入城市建设法规体系。

⑵城建档案工作标准化

用统一的档案标准,如著录标准,设备标准等,来规范档案管理工作,使城建各归口单位的城建档案衔接一致

⑶城建档案工作信息化

研制专门的城建档案管理软件系统,如计算机检索系统,计算机借阅管理系统,计算机地下管网管理信息系统等,对城建档案实行动态管理,以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城市建设

三、城建档案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加快推进,城市建设事业的内涵日益丰富,涉及的广度和深度越大,辐射面越来越宽,致使档案工作的建设与管理出现了相对滞后的局面,具体表现在:

3.1未形成城建档案保管利用的权威部门

自从八十年代,各地就相继建立了城建档案的保管利用单位――城建档案馆,虽然普遍加大了城建档案收集工作的力度,但是由于没有明确的法律作后盾,许多城建档案资料产生单位尚未建立严格的保送制度,同时部门保护主义又造成各自为政的局面,给城建档案的收集,管理和利用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

3.2城建档案工作宣传力度不够

城建档案工作一方面要用历史沉积的档案资料为城市现代化建设服务,另一方面要将城市建设中形成的文字、图表、声像材料随时归档。因此,城建档案工作所面临的就是城市中方方面面的单位和个人。但是人们的城建档案意识还比较薄弱,建设单位很小主动向城建档案馆报送竣工档案,因此单位有档不查,造成经济损失的现象时有发生,公众对城建档案工作的地位和作用不甚了解。因此,加大城建档案工作宣传力度,向公众展示城建成果,强化档案意识,加强建设行业的内部协调,保证城建档案的形成和归档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四、加强城建工作的对策

目前,日益深化的改革大潮正把城市建设推向多元化,科学化,信息化,社会化的阶段。

按照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目标,我国较发达的城市大都基本实现现代化。城市在经济发展、产业和产业结构现代化、基础设施现代化、环境建设、城市管理等方面将达到或接近中等发达国家城市水平。城市建设发展的大目标决定了城建档案工作的基本方向,具体对策如下:

4.1依法建立和完善城建档案管理机构,突出城建档案馆政府职能

市政府、市建委应进一步加强对城建档案管理上的指导,城建档案工作管理机构与城建档案合署办公,实行“馆处合一”的管理体制。城建档案馆要把城建档案管理纳入到城市建设管理的程序之中,把核收城建档案保证金和参与工程竣工验收等作为重要的管理手段,争取政府对城建档案事业发展资金的投入,不断改善馆库条件、更新设备,确保城建档案的保管和利用。

⑴加快城建档案法规建设,完善法规体制

制定包括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实施办法、收费标准、工程竣工档案验收标准、开发区建设档案管理办法在内的多项法规,使城建档案工作达到有法可依、以法治档的目的。

⑵加快城建档案馆现代化管理进程,实现城建档案馆信息资源共享

走信息资源共享之路,建立城建档案目录中心,是城建档案工作现代化的必要手段。通过步入信息高速公路,实现与社会的广泛沟通联系。

⑶与城建发展战略接轨,沸心研究撰集特色档案

特色档案是指独立的在特定历史时期,特定经济发展条件下的有特殊意义的档案。如重点工程档案、三资企业档案、地下管网档案、高层建筑档案、保护建筑档案等。

4.2强化城建档案的编研和利用工作

城建档案工作必须紧紧围绕城市建设这个中心,强化服务功能,开拓新的服务方式,多层次,全方位地为城市建设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在了解城市建设需求的前提下,根据馆藏档案,开展编研工作,每年拿出具有一定价值的编研成

果,为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提供行之有效的决策和依据,使城建档案的工作重点转移到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上来,直接为城市建设服务。

城市建设调研方案篇10

[关键词]城市规划 统筹发展 编制 

 

 

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重要前提。面对新形势新条件对城乡建设的新要求和新趋势,城市规划要按照科学性、超前性和可行性并举的原则,围绕建设“宜居城市”的战略目标,坚持把城市规划纳入50年以上总体部署,使城市规划对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产生持续推动作用,使城乡一体化这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各个方面达到最佳组合,取得最佳效果。 

 

一、城市规划应具有时代性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更加开放,我国的城市化推进进入了加速期。如何使城市规划工作适应新形势,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一是要树立统筹城乡发展的理念。要充分发挥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的引导和调控作用。二是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城乡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相协调。因此,城市规划要充分发挥协调的作用,正确处理好近期和远期、局部和整体、需要和可能、平常时期和非常时期、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城市发展与耕地保护、城市发展与区域发展、现代化与历史文化保护等八大关系。三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要从过去强调生产转向强调生活,处处体现对人的关怀,努力创造舒适宜人的人居环境。同时要通过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环境、塑造城市特色、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来提高城市的竞争力。四是要树立公众参与的理念。城市规划是反映公共、私人及各个团体的利益,通过相互协调对话的产物。公众参与应成为城市规划制定过程中的重要步骤和组成部分。 

 

二、城市规划应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性 

 

就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而言,要重点强化三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抓好事关城乡发展全局的战略研究。对这些重大战略的研究,一定要站在区域发展的角度,认真分析研究城乡经济流向,通过深入细致的研究来明确城市的定位、性质、规模和发展战略及方向,从而为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是要充分听取各方面专家和相关部门的意见,以集中方方面面的智慧,汇集中外各城市的先进规划理念,拓展规划思路,从而使城市总体规划真正做到高起点、有新意。三是要加强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的衔接。既要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又要为城市的发展提供空间。搞好与计划的衔接,是保证城市总体规划中提出的近期建设目标实现的前提。 

 

三、城市规划应具有可操作性 

 

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的依据,要重点抓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搞好分区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分区规划要明确用地性质,确保一定深度,在实施过程中力求少作或不作调整。增加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覆盖面,确保一定广度,减少规划盲处,为城市建设、旧城改造提供依据。二是要加快专业规划的编制。绿地系统规划、道路网络规划、给水系统规划、排水系统规划、供电系统规划、供气系统规划、停车场规划、菜市场规划、教育设施配套规划、公交场站规划等等,由规划部门牵头会同相关专业部门对这些专业性规划进行共同研究,并根据总体规划提出主导性意见,以减少建设过程中的随意性,做到资源的合理配置。三是要提高规划的编制质量。一方面政府要加大投入,另一方面对规划成果的质量要进行评审和考核,要改变过去只注重定性研究的方法,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并从系统的角度加以研究,做出科学合理的规划。 

 

四、城市规划应具有开放性 

 

开放是提高规划质量和水平的有效途径。为此,要重点抓好四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扩大规划设计的招标范围。将所有修建性详规以及城市设计方案面向社会公开招标,引入竞争机制,以提高城市建设的设计品位和档次。二是要充分听取相关部门的意见。对一些专业规划在正式出台前,首先要征求有关专业主管部门的意见。规划部门与有关部门之间应建立通报制度或会签制度,以便能及时发现和弥补规划中的不足,提高规划的质量,确保科学合理。三是要实行规划设计方案公示制。对重大项目、标志性建筑等规划设计方案要公开展示,听取民声,问计于民,认真吸纳他们的建议,增强透明度。四是要对规划设计适度放权。 

 

五、城市规划应具有经济性 

 

城市规划本身就是一笔财富。因此,城市规划一定要强调经济性。一是要有远见。城市规划要为城市发展留有充分的余地,对城市用地功能、规划红线应进行严格控制,切不可随心所欲,急功近利,任意迁让。二是要加强对有增值潜力土地的控制。对道路两侧、广场四周的土地应尽量在道路及广场建成后再安排开发建设,以确保土地增值部分用于城市建设,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三是要充分发掘城市资源。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经济发展,城市土地正日益减少,为提高城市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在基础设施容量满足、不影响城市景观和日照通风等的前提下,项目规划时应适当提高容积率,降低建筑密度,向城市空间发展。四是要优化规划设计方案。规划方案特别是专业规划要多方案比较,择优选定,以避免设施重复建设,造成资源闲置和浪费。 

 

六、城市规划应具有严肃性 

 

规划的权威性来自规划的严肃性。一是规划必须坚持集中统一管理,实行垂直指导,一个城市只能有一个规划管理部门,规划预案由市规划评审委员会集体讨论,“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规划权不得层层下放。二是修改城市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必须坚持法定程序,重大项目用地调整应提交市政府常务会议和市人大常委会议集体讨论。要严格决策程序,对规划评审委员会讨论的事宜和规划一经确定,必须严格执行,任何人都不能随便更改规划。要严格政策程序,规划中涉及《规划法》、《土地法》、《建筑法》的要按法律、法规不折不扣执行。三是建立“法定”图则,控制性详规一旦通过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就要严格按详规实施,不可随意更改。四是规划实施应接受社会监督,让市民知情,及时纠正规划实施过程中的偏差,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住户的合法权益,防止产生不必要的纠纷。五是加大规划执法查处力度。一方面要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另一方面要加强规划审批后的跟踪管理力度,对违反规划擅自超越规划进行建设的单体建筑和破坏规划整体布局的行为要及时严肃查处,对到期的临时建筑,应及时组织拆除,以减少城市建设过程中不必要的拆迁矛盾和资金投入。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