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儿童口腔保健健康教育十篇儿童口腔保健健康教育十篇

儿童口腔保健健康教育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06:21

儿童口腔保健健康教育篇1

【关键词】健康教育;学龄儿童;口腔保健

Doi:10.14163/ki.11-5547/r.2015.27.199

口腔健康教育是现阶段临床广泛开展的一项教育服务措施,对于提高人们的口腔保健意识、防范各类口腔疾病的发生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2012年10月,作者对本市某小学80例学龄儿童展开进行了口腔健康教育,并通过对实施前后的口腔卫生习惯合格率及牙菌斑指数进行对比与分析,取得了不错的研究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本市某小学80例学龄儿童及其相关资料,其中男42例,女38例,年龄7~12岁,平均年龄(8.2±2.5)岁。纳入测试牙齿无缺损、无染色剂过敏体质以及能够配合研究者,排除患有全身系统疾病、重度牙龈炎及其他口腔疾患儿[1],所有入组儿童均接受口腔健康教育,且其家属均已完成知情同意书的签署。

1.2方法对80例儿童的龋齿病、牙菌斑指数及口腔卫生习惯等进行详细记录,以完成健康档案的建立。再给予所有入组儿童1个月的口腔健康教育,具体包括:①普及口腔保健基础知识。由1名具备多年经验的口腔医师对儿童授课,通过为儿童讲解相关的口腔知识,诸如乳牙概念、恒牙结构以及牙齿类型和功能等,加深儿童对口腔基础知识的掌握,此外,还需对牙菌斑、龋齿病因及其好发部位等进行着重介绍,以便儿童在刷牙时注意保持这些部位的清洁。②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淀粉、糖类等食物能够与牙菌斑发生酸性反应,损害牙釉质,并最终导致龋齿病。因此,教育时应告知儿童不过量食用薯片、糖果等食物,尤其是临睡前最好不要食用。日常食用这类食物或餐后应注意用温开水或盐水漱口,以防淀粉或糖分等残留在牙齿上,诱发龋齿病。此外,高纤维食物能够与牙齿相互摩擦,对于清洁牙齿有一定效果[2]。为此,教育时还需告知儿童平时多进食蔬菜、瘦肉等富含纤维的食物。③学会正确刷牙。告知儿童正确刷牙对于清除牙菌斑、保持口腔清洁的重要性,并教会儿童选择适合自己口腔的小头软毛牙刷,以便在避免不适感的同时,对其牙齿及牙周组织等加以清洁,同时告知儿童应至少刷牙2次/d,刷牙时尽量选择“竖刷法”,以便有效的清洁牙齿。④定期口腔体检。告知儿童及其家属定期(6个月左右)到口腔医院体检1次,以尽早发现并治疗口腔疾病,进一步确保儿童牙齿能够健康发育。

1.3观察指标以世界卫生组织的口腔检测指南为参考,对本组80例儿童进行口腔体检,同时记录好餐后牙菌斑指数以及教育前后各项口腔卫生习惯的合格例数等。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健康教育前后口腔卫生习惯合格率比较经教育后,本组80例学龄儿童各项卫生习惯的合格率均较其教育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80例学龄儿童健康教育前后牙菌斑指数比较经口腔健康教育后,本组80例儿童牙菌斑指数均降至(1.63±0.42)%,与健康教育前的(3.14±0.5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小结

学龄儿童的牙齿正处于发育阶段,此期间儿童的日常饮食又多为软食和甜食,加之不少儿童有饮食不良习惯存在,很容易导致其发生龋齿、牙周炎等口腔疾病[2]。据最新一项数据统计,目前我国学龄儿童中,有超过76.55的儿童患有龋齿病,且每1例儿童有接近4.5颗龋齿存在。可见加强口腔健康教育对于减少龋齿病发生率、提高儿童口腔保健意识有其重要意义。彭彩燕[3]研究对100例学龄儿童实行口腔健康教育,发现教育前后学龄儿童对各项口腔保健知识的掌握率有了很大提高,且在牙石检出率、龋齿病及牙龈炎发病率等方面,均有很大改善。在本次研究中,作者通过为80例学龄儿童实施普及口腔保健基础知识、养成良好饮食习惯、学会正确刷牙及定期口腔体检等一系列口腔健康教育,结果发现,80例儿童教育后的各项卫生习惯合格率均较其教育前有明显提高(p

综上所述,在学龄儿童的口腔保健中实施健康教育有确切效果,能够在促使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的同时,尽量避免牙菌斑的产生,适合在今后的临床上普及应用。

参考文献

[1]杨少萍,张斌,杨蓉,等.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健康教育效果评价.中国妇幼保健,2012,27(7):972-973.

[2]HoferS,Doering,RumpoldG.Determinantsofhealthrelatedqualityoflifcinpatientswithcoronaryarterydisease.eurJCardiovascprevRehabil,2006,13(3):398-406.

儿童口腔保健健康教育篇2

牙防工作汇报

我区于1997年相继成立了牙病防治中心、牙病防治领导小组和牙病防治指导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口腔医院。1997年口腔医院组织专业技术队伍进入学校、农村和社区为学生和居民免费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并建立口腔健康档案,同时开展了口腔健康教育大课堂,创建了“家庭----学校-----社会”牙防新模式,于1998年创建了第三批全国牙防先进县。2011年区委区政府将“实施儿童健康成长工程,免费为全区6—12岁儿童预防龋齿”列入为民所办十件实事;2012年区委区政府《关于建立健全民生保障体系的意见》(兖发【2012】27号)中将该项工作列入民生保障体系。

区口腔医院作为定点医院,为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为给全区适龄儿童提供舒适优雅的就诊环境,投入43万元建立了集口腔健康教育和牙病防治于一体的儿童牙病防治中心,将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在以防促治,以治促防”的工作方针,以儿童口腔健康健康需求为导向,以促进儿童健康成长为目的,实施儿童口腔健康保健和疾病综合干预措施,专门设置了儿童口腔健康教育基地,特色鲜明,别具一格,通过宣教、演示、讲解、录像和现代口腔健康知识相结合、教育性和观赏性相结合、寓教于乐的方式使儿童及家长得到丰富多彩的口腔健康教育,从而,使口腔保健知识进入学校,带入社区,融入到家庭,使口腔保健知识得到有效普及,使口腔保健知识的知晓率得到进一步提高。为确保窝沟封闭质量,新购置了15台儿童专用牙科治疗椅和高档的封闭器械和材料,科学设置各职能科室,多次举办窝沟封闭预防龋齿项目培训班,对技术人员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和技术操作培训,严格掌握技术操作规范。按照要求统一印制了工作资料和宣传资料,发放了《致家长的公开信》和《***市6—12岁儿童窝沟封闭预防龋齿知情同意书》等相关材料32万余份,并在全市小学相继开展以“窝沟封闭,预防龋齿”为主题的校园系列宣传活动,设置口腔健康教育宣传栏200余块,发放口腔健康教育光盘200套,口腔保健知识答卷33000余份,口腔健康教育处方4万余份,安排流动影像宣传车在学校周边循环播放窝沟封闭光盘,充分调动儿童及其家长的主动参与意识。市口腔医院为保证做好这项工作,制定了工作流程、工作手册和多套应急方案,安置了安全实施,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扎实做好“三好一满意”(即服务好、医疗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为充分考虑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又便于儿童就诊,窝沟封闭工作时间延长到晚9:30分,周六、周日及节假日不休息,完全保证了这项工作的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这一举措得到老师和儿童家长的一致好评。

在窝沟封闭工作中,口腔医院的全体职工在院党支部的坚强领导下,积极工作,密切配合,顾全大局,舍小家顾大家,为按时完成适龄儿童窝沟封闭预防龋齿工作,加班加点,毫无怨言,窝沟封闭工作涉及到17所市直学校和7个乡镇,共82所小学,共计45053人,检查人数33123人,实际封闭人数32751人,共接待学生及家长61573人次,开展口腔健康教育大课堂1000余次,使家长和学生得到了系统、正规的口腔健康教育,使口腔保健知识得到有效普及,口腔保健知识知晓率达到95%,建档率达100%,有专业技术人员利用牙模型为儿童讲解正确的刷牙方法和步骤,使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儿童达95%以上;市口腔医院在全年工作中做到了稳中求妥,确保了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未出现一例纠纷、差错和事故,实现了“0”投诉的目标,这项工作也得到了各级领导认可,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窝沟封闭预防龋齿工作的各项指标达到市政府的要求,给区政府交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儿童口腔保健健康教育篇3

口腔疾病是与人的生活状况和行为习惯密切相关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影响着人一生的健康。家庭作为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承担着抚养子女、养老、传递人类文明和社会规范、健康保健和教育等功能。因此,家庭在预防口腔疾病和口腔保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家庭口腔保健与家庭教育应当紧密结合。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可以互补,有良好生活习惯养成的互动性、血缘关系的亲密性、亲子教育的早期性、持久性等特点,可以在口腔保健知识的普及应用方面发挥作用。

家庭口腔保健在家庭成员间有良好的示范性。良好的口腔保健习惯会让每一位家庭成员受益。应当在家庭生活中营造良好的爱牙环境,早晚刷牙,饭后漱口,掌握正确刷牙方法,使用含氟牙膏,定期作口腔健康检查等,让爱牙好习惯代代相传。

家庭口腔保健可以提高父母关爱孩子口腔健康的能力。父母是儿童健康成长的第一责任人,对儿童的口腔保健负有应尽的义务。婴幼儿的口腔完全依靠父母来护理,家长的防龋意识、防龋措施掌握程度以及家长自身的口腔健康状况与儿童龋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口腔健康的标准。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对口腔健康的定义是:牙齿清洁,无龋洞,无痛感,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家庭口腔保健基本内容

1.家庭成员每日早晚刷牙,饭后漱口,最好使用保健牙刷。家长监督或帮助儿童刷牙;

2.家庭成员能够做到科学吃糖,少喝碳酸饮料。帮助儿童克服吮咬、吐舌、口呼吸等不良习惯;

3.家庭成员了解《中国居民口腔健康指南》内容。每人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口腔健康检查,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当及时接受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龋齿对儿童健康的危害

龋齿(俗称虫牙或蛀牙)是儿童最常见的口腔疾病。龋齿对儿童的危害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疼痛。龋齿遇冷、热、酸、甜等刺激时会感到疼痛不适,影响进食和睡眠;龋齿进一步发展侵犯牙髓后疼痛十分明显,严重时还会出现牙龈、面部肿胀,甚至高热等全身症状,严重影响儿童正常生长发育。

咀嚼困难。龋齿可导致儿童咀嚼困难,影响孩子进食,形成偏食等不良饮食习惯,造成营养不均衡;由于龋齿造成的偏侧咀嚼,还可导致双侧面部发育不对称。

乳牙龋齿影响恒牙。乳牙龋齿不及时治疗可影响恒牙的正常发育,可造成恒牙萌出障碍和牙列不齐。

心理影响。由于龋齿对言语、美观等功能的影响,会引起儿童社会交往困难和心理障碍,影响儿童身心健康。

儿童龋齿的预防方法

1.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刷牙能去除牙菌斑、软垢和食物残渣,饭后漱口也可去除口腔内的食物残渣,保持口腔清洁。指导儿童刷牙的要点有:早晚两次刷牙;选用适合儿童年龄的保健牙刷,每3个月更换一次;做到一人一刷一杯;儿童学习刷牙,家长应当帮助和监督。

2.局部用氟预防龋齿。氟是人体健康所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摄入适量氟可以减少牙齿被酸溶解和促进牙齿再矿化、预防龋齿的发生。指导儿童局部使用氟化物防龋的要点有:使用含氟牙膏要注意用量。学龄前儿童使用含氟牙膏刷牙每次用量为豌豆粒大小,应当在家长或老师的监督指导下应用,以防误吞;不要给孩子使用成人牙膏;接受专业机构提供的局部用氟措施。

3.窝沟封闭预防窝沟龋。窝沟封闭是预防恒磨牙窝沟龋的最有效方法。窝沟封闭技术无痛、无创伤、安全简便。窝沟封闭的最佳时机是儿童牙冠完全萌出,龋齿尚未发生的时候,一般第一恒磨牙在6~9岁,第二恒磨牙在11~13岁。窝沟封闭后还应当好好刷牙,如果发现封闭剂脱落应当重新封闭。

儿童口腔保健健康教育篇4

【关键词】遵义市5岁儿童;龋病;家庭口腔健康行为

【中图分类号】R78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2-0029-02

乳牙萌出不久即可患龋病,至5~8岁乳牙患龋率达到高峰,5岁组儿童在此区间内。对幼儿而言,口腔健康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其父母的影响,儿童与家长的口腔健康行为总称为家庭口腔健康行为[1]。本调查报告依托于2009年遵义市社会发展重点科研项目《遵义市青少年儿童口腔卫生适宜技术研究》,对遵义市5岁年龄组儿童患龋状况及其家庭口腔健康行为进行调查,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此次调查工作将遵义市按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区域划分为14个区域,每个区域随机选取一个居民社区或者村附近的幼儿园。儿童乳牙患龋状况调查对象为遵义市5岁组儿童1722名,其居住时间超过6个月,同时对其家长进行口腔健康行为问卷调查。检查及调查问卷均合格者纳入调查队列,计1688份,合格率为98%,其中男887名,女801名。

1.2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儿童口腔健康检查,主要调查儿童乳牙患龋的情况;二是口腔健康问卷调查,主要调查儿童的饮食习惯、口腔卫生行为及家长的口腔保健知识和态度等[3]。

1.3调查标准

本调查的依据是《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分别采用《口腔健康检查表》和《口腔健康调查问卷》对调查对象进行健康检查和问卷调查[2]。

1.4质量控制

组织调查和数据录入人员培训并进行一致性检验,Kappa值控制在0.89~0.95范围。调查问卷数据采用双录入方式,双录入完毕后对数据库核对并纠错。

1.5数据处理

本次调查结果使用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算频数或百分比,使用t检验和χ2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儿童乳牙患龋情况

患龋率男女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0,p0.05),充填率男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6,p>0.05)。

2.2儿童家庭口腔健康行为情况

2.2.1口腔健康行为

2.2.2口腔健康知识

2.2.3口腔健康知识来源

口腔健康知识来源:电视广播26.5%,报刊杂志17.3%,家人朋友11.3%,医院宣传13.3%,医护人员讲解15.6%,社会宣传5.7%,幼儿园宣教7.2%,孕妇学校宣教0.9%,以上都没有2.4%。

3讨论

3.1患龋状况

3.1.1患龋状况结果显示,乳牙患龋率为42.09%,龋均1.53。与第三次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相比,低于全国及西部平均水平。这可能与贵州经济水平、人群好食辣而不好食甜味食品的饮食习惯以及贵州是非蔗糖生产大省,人均消耗蔗糖在全国处于中下游水平有关[3]。

3.1.2患龋率男性明显低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0,p

3.1.3充填率为3.14%,表示遵义市5岁年龄组儿童有超过95%的乳牙龋齿尚未得到治疗。说明儿童龋病防治工作任务艰巨,家长和儿童对龋病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应引起相应的机构重视。

3.2儿童家庭口腔健康情况

3.2.1口腔健康行为:有研究表明3岁前开始使用含氟牙膏每日刷牙2次,并且家长监督和帮助刷牙可降低儿童患龋风险[5,6]。含氟牙膏可减少20%~35%的龋齿发病率,含氟牙膏在工业发达国家中的使用率高达90%[7]。儿童龋病的发生要求有敏感的宿主、口腔致龋菌群的作用以及适宜的底物,而这些底物又必须在口腔中滞留足够的时间[8]。

此次调查显示有超过半数以上家长不能做到帮助和监督孩子刷牙,含氟牙膏使用率较低,仅为11.2%,有半数以上儿童睡前进食含糖食品。提示应加强家长正确刷牙和维护儿童口腔健康相关知识,加强家长含氟牙膏防龋知识,控制儿童睡前进食含糖食品,帮助孩子建立正确饮食习惯。

3.2.2口腔保健知识:家长认为乳牙坏了不用治疗不正确,认为应该治疗的为69.4%,但仍有21.2%的家长选择不知道。选择牙齿好坏与自己保护关系密切的为79.7%,但仍有16.9%选择不正确。选择口腔健康对孩子生活很重要的为95.8%。不知道窝沟封闭可以预防儿童龋齿的为72.2%,仅有11%选择正确。

在口腔健康知识的认知上未患龋者父母回答正确率均高于患龋者,父母在口腔健康知识方面的认知对孩子是否患龋有一定的影响[9]。而家长对窝沟封闭防龋知识认知仅有11%选择正确,说明家长们对窝沟封闭认识不足。大量资料表明,在乳牙和恒牙列中,龋病的好发牙均为磨牙,而磨牙咬合面的窝沟用牙刷不易刷到裂隙窄长的窝沟底部,因此是致龋细菌及其代谢产物滞留的场所。窝沟封闭后,隔绝了口腔环境中致龋因素,能有效、高质量的预防龋病的发生,而且副作用少,儿童易于接受[10]。

3.2.3口腔保健知识来源:家长获取口腔健康知识的主要途径是电视广播,其次为报刊,通过医生宣传、学校社区宣教获取相关知识的较少,提示医疗机构,学校社区等的健康教育比较薄弱,有待重视提高。比如将口腔健康教育纳入学校课程,通过儿童将知识带回,在家长会上进行口腔健康知识交流,定期在社区举办口腔健康知识宣传活动,医务人员具有丰富的口腔健康保健知识,可以为前来咨询、就诊的儿童家长宣传口腔保健知识并发放宣传册方便学习。

总之家庭是儿童养成各种习惯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只有父母参与,儿童口腔卫生习惯的养成才会成为其日常生活的一部分[11]。所以应在儿童龋病预防工作中首先加强对家长的口腔保健常识教育,提高对口腔健康知识的认知,帮助儿童建立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参考文献:

[1]高艳霞,冯希平.家庭口腔健康行为对儿童龋齿危险因素的影响[J].上海口腔医学,2004,13(1):65

[2]全国牙病防治指导组.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29.

[3]张剑,刘建国,张绍伟.贵州省5岁儿童乳牙龋病流行病学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18):2528-2531.

[4]卞金有.预防口腔医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3.

[5]孙立新.白色念珠菌病的发病机制[J].山东医药,2001,41(17):58-59.

[6]周长沙,钱学治.大学口腔、皮肤科疾病诊断标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59-60.

[7]wittenbergRL.oralhealthforahealthlife[J].JpublicHealthDent,1994,54(4):231―233.

[8]樊明文.牙体牙髓病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5―47.

[9]刘建萍,杨俊,欧晓艳.江西省5岁儿童患龋状况及其父母对口腔健康的认知和态度与龋患的关系[J].江西医学院学报,2009,49(8):108-111.

[10]缪颖,姜智敏,李瑞虹.窝沟封闭技术在预防儿童龋病中的临床应用[J].河北医学,2007,1(3):25-03

[11]葛敏.浅谈含氟牙膏对学龄前儿童的影响[J].牙膏工业,2004,(3):26.

作者简介:

王晓明(1986-),女,吉林吉林,硕士,研究方向:口腔公共卫生

基金项目:

遵义市社会发展重点科研项目(遵市科合社重字[2009]2号)

儿童口腔保健健康教育篇5

【关键词】乳牙龋病临床治疗;健康教育

乳牙龋病是口腔科的一种常见病,临床医师在接诊时经常会因为小儿不合作,同时家长对乳牙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而放弃治疗,给患儿的生长发育造成很大的危害,合作的患儿在治疗时常会因为一些客观原因也较成年患者困难。乳牙龋齿的治疗目的是终止龋齿的发展,保护牙髓的正常活力,避免因龋齿而引起的并发症,恢复牙体的外形和咀嚼功能,维持牙列的完整性,使乳牙能正常地被替换,有利于颌骨生长发育。因此乳牙龋病临床治疗十分重要。临床医师在治疗乳牙龋病的同时对幼儿和家长开展健康教育,帮助幼儿建立健康的口腔卫生行为,健康教育为前来就医的儿童和家长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对临床诊疗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乳牙龋病是一种可以预防的慢发病,如何减少该种病的发生,是临床医生面临的重要课题。通过对47例乳牙龋病患者临床治疗和健康教育的观察,取得良好效果。现将临床治疗和健康教育方法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我科2012.5对县党政幼儿园大、中、小班进行口腔检查,建立健康档案,乳牙龋病患者47例,对47例儿童发放宣传单,进行病因调查分析,47例乳牙龋病儿童中,男21例,女26例,年龄3岁-6岁,所有患儿都有喜食零食的习惯,部分患儿在3岁前有含奶嘴睡觉的习惯,患儿家长的患龋病也较高,不排除家族遗传特点。

2临床治疗

对47例乳牙龋病儿童根据患治疗情况实行治疗,龋齿的治疗方法应根据龋齿的不同深度,有所选择。如早期釉质龋可采用保守疗法以终止龋坏发展,如已有牙体组织损坏的龋坏,应采用充填治疗,保守疗法指采用不切割或少切割牙体龋损组织的保守处理,使龋损停止发展或消失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疗法和再矿化疗法。本科室只采用药物疗法,药物疗法是药物处理龋损使龋齿终止的方法,其适用于早期釉质龋,位于牙齿光滑面尚未龋坏者及釉质发育不良继发的广泛浅龋制洞困难者,对患牙进行涂氟治疗,对已有牙体组织损坏的龋坏,采用充填治疗,充填治疗也称充填术,是牙科医生用器械对牙体组织进行切割钻磨,去净龋坏组织,并将龋洞制备成规定形状,在保护牙髓组织的情况下,根据洞形的大小,深度和固位情况的好坏,承受咬合力的大小与美观,经济状况等选择不同的人工材料填充洞形,以恢复牙的形态和功能。乳牙龋病治疗注意消除患儿的恐惧心理,做好去污和隔湿,防止充填物脱落和继发龋。对多发龋实行分次治疗。并嘱咐家长随时复诊。对不合作的患儿重点开展口腔健康教育,防止龋病的发展。

3开展口腔健康教育

发放健康教育宣传单,指导幼儿纠正爱吃零食的坏习惯,做到早晚刷牙,饭后漱口,选用合适的牙刷和含氟牙膏,蔬菜水果和肉类的合理搭配。对已作治疗的龋齿进行定期自查或复查,通过健康教育,家长要起到指导和监督作用。

4结果与讨论

我们对47例龋病儿童患者根据龋病的治疗方法进行涂氟治疗和充填治疗,有效的防止了儿童龋齿的进一步发展,恢复了乳牙的形态和功能,对儿童的牙骨发育和将来恒牙的发育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然后通过对患儿及其家长开展健康教育,让患者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严格按口腔卫生保健五步曲:早晚刷牙,使用保健牙刷,健康的饮食、少吃糖和含糖零食,选用含氟牙膏,定期检查的方法,告知患者龋病发生的原因,就是宿主细菌食物时间四联因素。广大口腔医务人员对幼儿园和中小学学生和老师开展口腔健康教育,一方面能培养孩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减少龋病的发病率,患龋病的儿童又能得到及时的治疗,儿童乳牙龋病预防的健康教育给患者预防龋病的发生带来了福音,保护乳牙的健康成长,有利于儿童生长发育,减少患儿及家长的痛苦。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也会让他们一生受益无穷。

参考文献

[1]君音,胡敏.儿童口腔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12-17.

儿童口腔保健健康教育篇6

关键词龋病学龄期儿童健康教育口腔卫生

中图分类号:R78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533(2013)22-0047-03

Researchoftheeffectoforalhealtheducationontheprevention

andtreatmentofdentalcariesin257school-agechildren

wanGLiweng

(ZhuanqiaoCommunityHealthServiceCenter,minhangDistrict,Shanghai201108,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effectofpreventionandtreatmentofdentalcariesinschool-agechildren.methods:twohundredandfifty-sevenpupilsweredividedintotwogroupsatrandom.onehundredandtwenty-eightinexperimentalgroupreceivedoralhealtheducationinterventionandtheother129inthecontrolgrouponlyreceivedoralhealtheducation.Results:thecognitionoforalhygieneremarkablyincreasedofthechildrenandtheirparentsintheexperimentalgroupafteroralhealtheducationintervention.theincidenceofcarieswasmuchlowerinexperimentalgroup(43.75%)thaninthecontrolgroup(79.07%).thecariesfillingratewashigherintheexperimentalgroup(60.87%)thaninthecontrolgroup(50.73%).Conclusion:theoralhealtheducationcansignificantlyreducethedentalcariesprevalencerateofschool-agechildrenoverallandimprovetheiroralhealthbehavior.

KeYwoRDSdentalcaries;school-agechildren;healtheducation;oralhygiene

龋病为世界范围内需重点防治的三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1],龋病不仅影响儿童的口腔健康,而且还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2]。本研究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跟踪研究,了解口腔健康教育干预对学龄期儿童龋病的防治效果。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颛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辖范围内1所中心小学2003年9月1日-2004年9月1日出生的汉族学生,整班抽样,实验组128名(男72名,女56名),对照组129名(男72名,女57名)。两组性别、年龄、家庭环境和居住地区基本相似。

1.2调查方法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在自然光线下或灯光照射下,使用口镜、探针对受检者全口牙齿逐个进行检查,由专人记录。

1.3干预方法

实验组:①社区医师对儿童进行口腔卫生宣教;②教会儿童正确刷牙;③向儿童家长宣教,讲授口腔保健知识。

对照组:仅儿童接受口腔卫生宣传。

1.4观察指标

为患龋人数、患龋牙数、患龋率、充填率、龋均,以及干预前后儿童的口腔卫生行为正确率、家长的口腔卫生知识的变化。

1.5疗效评判标准

按照2010年3月第五版《口腔预防医学》教科书中的龋病的流行病学调查要求[3]。

2结果

2.1干预前后两组口腔卫生行为比较

干预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刷牙方法、刷牙时间、刷牙次数均无显著性差异。干预后,实验组的刷牙方法、刷牙时间、刷牙次数正确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表1)。

2.2干预前后两组家长口腔卫生知晓比较

干预前两组家长口腔卫生认知调查无明显差异,干预后,实验组各项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干预前除了“刷牙可防龋”一项知晓度较高,其余各项知晓度均很低(表2)。

2.3干预前后两组龋患调查

干预前两组龋病率基本一致,龋均差异不大;干预后实验组龋病新发病率为43.75%,对照组为79.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3.844,p

3讨论

龋病是一种慢性细菌感染性疾病,受机体内外环境因素的影响,早期症状和体征不明显。而且,由于牙面窝沟间隙和隐裂存在,极易患病。儿童处在生长发育期,机体需要钙量增加,如果营养供给不足,就可能导致患龋率增加,且患龋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4]。儿童龋病早期预防、早期检查、早期治疗,有很好效果。

本次调查表明,口腔健康教育是一种预防牙病简单易行、花费少,效果理想的方法。健康教育是有计划、有目标、有评价的行动,影响和改变人们不健康的行为,达到知信行的效果[5],能有效地提高学龄儿童、家长乃至整个社会的口腔卫生保健知识知晓率[6],是促进口腔保健工作的重要措施。乳牙长齐后,家长应培养儿童良好口腔卫生行为形成,教会儿童正确的刷牙方法,做到有效刷牙。选择儿童专用含氟牙膏以增强牙齿的结构,预防龋齿,但长期过量使用会造成氟牙症。尽管儿童可以在刷牙后较好吐出牙膏,但较难把握安全用量,因此需要家长指导。由于儿童缺乏自觉性和主动性,也需要家长和老师督促。

定期进行口腔疾病普查普治。口腔健康检查每隔半年检查一次,直至12~14岁后每一年检查一次。建立社区口腔预防保健记录卡,使医生能详细了解儿童口腔健康情况,对于龋病高危儿童将其作为重点防护对象,定期检查治疗,并给予预防性充填。

我们的研究表明,口腔健康教育可明显改善儿童的口腔保健行为,同时提高家长对口腔疾病的预防保健意识,明显降低儿童龋齿患病率,提高充填率。本试验可能存在样本量较少、且随访时间不够长等不足,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

参考文献

[1]邢海林,陈莲芬,王绍萍.三亚市小学生龋齿患病情况[J].中国热带医学,2005,5(7):1588,1483.

[2]李柳茵,梁少林,韦雪香,等.3~4岁儿童龋病调查及其对策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0,8(30):231-232.

[3]卞金有.口腔预防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47

[4]王现明,孙丽霞,王小玉.海口市集体幼儿及家长口腔卫生知识和行为调查[J].中国热带医学,2007,7(5):842,854.

[5]施榕.社区预防与保健[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15.

儿童口腔保健健康教育篇7

中图分类号:R17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409-02

乳牙龋病是儿童的常见病、多发病,是一种口腔慢性进行性疾病。由于龋病导致咀嚼功能降低,影响儿童的营养摄入;影响牙合系统的生长发育,易使新萌出的恒牙发生龋蚀;影响语言学习期儿童的正确发育等,因此对儿童乳牙的早期预防、早期治疗十分重要。为了解太原市儿童乳牙患龋情况,以进一步做好口腔卫生宣教,2010年对太原市1005名5岁儿童进行了口腔检查及问卷调查,并进行统计和分析。

1调查对象和方法

1.1调查对象

检查对象:随机抽取太原市内1005名5岁儿童,其中男553名,女452名。

问卷对象:接受口腔健康检查的5岁儿童的家长,其中79.7%为儿童的母亲,20.3%为儿童的父亲。

1.2方法

按世界卫生组织《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及《第三次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龋病诊断标准》,采用室内自然光线,使用口腔常规检查器械(口镜、探针)进行口腔检查并记录。

问卷调查对接受了口腔健康检查的儿童家长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儿童的口腔卫生行为、饮食习惯、父母口腔健康知识及观念等。

1.3采用SpSS12.0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口腔健康检查

太原市5岁儿童乳牙患龋率为76.1%,男76.7%,女75.4%,男女无差异(表1)。

太原市5岁儿童乳牙龋均为4.01,男4.04,女3.98,男女无差异。在患龋儿童中,有2颗龋坏牙齿的儿童最多,占5岁受检儿童的12.4%,随着龋齿数的增加,人数分布逐渐减少(图1)。

龋齿好发的牙位依次为下颌第二乳磨牙、上颌乳中切牙、下颌第一乳磨牙、上颌第二乳磨牙、上颌第一乳磨牙(表2)。

太原市5岁儿童所患龋齿中龋失补构成比如图2所示,有85.2%的龋齿未充填。

2.2口腔问卷调查

2.2.1儿童口腔卫生行为

本次调查显示,太原市5岁儿童在3岁以前开始刷牙的有63.5%,50.0%的5岁儿童每天刷牙,其中每天刷牙2次的儿童占23.6%,4.0%的儿童不刷牙。

有60.1%的5岁儿童家长知道含氟牙膏,知道含氟牙膏的家长中29.7%认为含氟牙膏对牙齿有益处。

2.2.2儿童饮食习惯

太原市5岁儿童每天进食含糖食品(包括加糖牛奶、甜点、糖果、糖水、碳酸饮料和含糖果汁)的儿童为52.0%。经常在睡前进食含糖食品的儿童为6.1%。39.9%的家长报告自己的孩子从不在睡前进食含糖食品。

2.2.3儿童家长的口腔健康知识、态度和行为

绝大部分儿童家长对口腔健康持积极态度,认同口腔健康的重要性。

本次调查显示,有60.8%的家长知道窝沟封闭的防龋作用。81.1%的儿童家长知道乳牙坏了应该治疗。

儿童家长口腔健康知识的来源途径主要有电视/广播(54.1%),报刊/杂志(64.9%),家人/朋友(39.2%),只有2.0%的儿童家长从孕妇学校获得过口腔保健知识。

3讨论

3.1我市5岁儿童乳牙患龋率达76.1%,比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中5岁儿童乳牙患龋率高10.1%,龋均高0.51,但未充填龋齿比全国低11.5%。表明我市儿童及家长对乳牙龋齿的预防不够,但发生龋坏后治疗意识较强。

3.2乳牙在萌出后不久即可患龋,所以自幼儿半岁左右第一颗乳牙萌出起,家长就应该开始幼儿的口腔卫生保健。其中帮助孩子刷牙最重要,不仅对保持乳牙健康很重要,而且有益于儿童从小养成刷牙习惯。幼儿2岁半左右乳牙全部萌出,因此在3岁以前开始刷牙对幼儿乳牙健康十分重要。我市儿童3岁前刷牙者超过50%,比全国儿童比例高。

糖具有致龋性,进食含糖食品的频率增加,特别是在睡觉前进食含糖食品,患龋危险性增高。我市5岁儿童睡前进食甜食比例较少,对预防龋齿的观念较好。

多因素分析显示家庭收入水平、家长受教育程度及其对口腔健康的态度与5岁儿童的口腔卫生行为密切相关。家庭收入水平高、家长受教育程度高、家长对自我口腔护理作用的认同程度高的儿童更有可能在3岁以前开始刷牙,每天刷牙和使用含氟牙膏的可能性也相对较高。儿童含氟牙膏的使用率与家长知道含氟牙膏和认为含氟牙膏对牙齿有益呈正相关。

龋病多因素分析显示5岁儿童乳牙的患病状况与睡前进食含糖食品、开始刷牙的时间和家长对孩子的口腔清洁护理相关。有睡前进食含糖食品习惯、开始刷牙时间在三岁以后的儿童患乳牙龋风险高。有家长帮助刷牙并检查刷牙效果的孩子患龋风险低。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乳牙的关注越来越高,我们应该加强乳牙龋病预防的宣传,推广窝沟封闭在乳牙上的应用,提高人们对乳牙保健的意识,减少龋病的发生,一旦发现龋齿及早治疗,减少因龋失牙的发生,提高儿童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儿童口腔保健健康教育篇8

【关键词】中小学生;口腔卫生;防治

为了解我市中小学生口腔卫生现状,笔者2009年10月对城乡8所中小学学生口腔卫生状况进行了调查。

调查对象选择城区和郊区中小学各4所,学生共5463人,用检查其牙菌斑方法对中小学生口腔卫生状况进行检查。

1口腔卫生现状

1.1小学生口腔卫生状况

受检的2855名小学生中,口腔良好者占37.3%(1065/2855),一般占23.4%(669/2855),口腔不良的占39.3%(1121/2855)。城区受检的1532名小学生中口腔卫生状况良好者占39.4%(603/1532),一般者占26.7%(409/1532),不良者占33.9%(520/1532)。城郊受检的1323名小学生中,口腔卫生状况良好者占34.9%(462/1323),一般者占19.7%(260/1323),口腔不良者占45.4%(601/1323)。城区与城郊小学生口腔卫生状况比较,经检验,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2中学生口腔卫生状况

受检的2608名中学生中,口腔卫生良好者占34.2%(892/2608),一般者占26.0%(678/2608),不良者占39.8%(1038/2608),其中城区受检的1386名中学生中口腔卫生状况良好者占40.2%(557/1386),一般者占23.9%(331/1386),不良者占35.9%(498/1386);郊区受检的1222名中学生中口腔卫生良好者占27.4%(335/1222),一般者占28.4%(347/1222),不良者占44.2%(540/1222)。城区与城郊中学生口腔卫生状况比较,经检验,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口腔疾病防治对策

2.1强化行政干预,把龋齿病防治工作列入学校健康教育之中。

首先必须提高各级领导的认识,使领导重视,用行政干预手段把龋齿病防治列入学校健康教育之中。

2.2建立健全保障网,培养一支业务素质高的防龋保教队伍。学校防龋健康教育效果的好坏关键在于施教者——保健教师,由于各种原因学校的保健教师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尤其是农村学校有的没有保健教师,有的保健教师名不符实,未受过专业培训,这种状况无法适应健康教育的需要。因此必须建立健全保障网,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学校卫生科学校卫生室(保健教师)。在此基础上由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学校卫生科或中小学保健所负责保健教师的定期业务培训,培养一支业务素质高的防龋保教队伍。

儿童口腔保健健康教育篇9

【关键词】幼儿园5岁儿童;口腔卫生保健习惯;预防龋齿;经验总结

龋齿为3岁到5岁儿童的常见性口腔疾病[1]。该病发生率较高。根据2005年统计的第三次全国口腔流行病学的抽样调查结果表明。我国五岁儿童的该病患病率约为66%。该病对儿童的危害比较大。不仅会影响到儿童的咀嚼及消化。严重时甚至会导致错颌畸形。对儿童的身体健康以及生长发育产生重要影响。为了探讨对于儿童性龋齿病的预防措施[2]。本文通过培养幼儿园5岁儿童口腔卫生和保健习惯,以及预防龋齿措施教育进行经验总结。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将2012年2月时,我园5岁儿童共计78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9人。记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男童24人,女童15人。以上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研究方法。通过幼儿园的保健医生,按照龋齿的标准检查方法及流程。给幼儿园5岁的儿童依次实施口腔检查。同时记录其龋齿情况。之后,给儿童发放“口腔保健行为调查问卷”。带回家经家长填写之后收回存档。给对照组采取日常普通教育措施。而对实验组的儿童进行口腔卫生及健康教育的指导。以及培养其口腔卫生的保健习惯。主要有:使用模型为儿童演示正确的刷牙方法,并逐一进行指导。要求儿童们早、晚于家中刷牙。中餐之后于幼儿园内刷牙。使用含氟的牙膏。给儿童和家长积极设置关于口腔健康的知识讲座。同时给予其有关的科普材料读物。要求家长对儿童定期到医院进行口腔检查。每年至少数量一次。努力做好龋齿的早发现和早治疗。对于第一恒磨牙在萌出时要及时实施窝沟封闭。要求家长尽量控制儿童食用糖分高。或者是容易造成粘贴牙面的有关食物。在食用之后立刻刷牙。儿童的饮食一般为粗细合理搭配。教育其晚间睡前进行刷牙,且之后不允许再进食。在2013年2月之后。再次给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儿童实施口腔内龋齿检查,以及口腔保健行为调查问卷。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差异并总结。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比较采用x2检验,p

2结果

2.1实验前儿童龋齿状况及问卷结果。5岁儿童参与检查的数目共78人。患龋齿21人。患龋齿率26.9%。龋失补牙数共25颗。龋均1.2。龋充填率15.3%。33.2%儿童每日刷牙次数大于等于两次。56.1%儿童每日只刷牙一次。10.7%儿童平常很少刷牙。平均每日的刷牙次数小于1次。62.5%儿童常食用甜食。25.7%家长常监督其刷牙。68.5%家长偶尔监督其刷牙,5.8%儿童未监督其刷牙。17.2%儿童于近两年内牙医求诊大于等于一次。

2.2实验后儿童龋齿状况及问卷结果。

2.2.1实验组相应情况。该组被检39人,实验组患龋率23.1%。龋失补牙数12颗。龋均1.3。龋充填率50.3%。实验组儿童与实验之前情况进行对比。患龋率没有显著差异。龋均显著降低。龋充填率则显著升高。实验组所有儿童每天刷牙超过或等于两次。35.8%儿童经常吃甜食。47.6%家长常监督其刷牙,52.4%家长偶尔监督其刷牙。95.4%儿童于近两年中牙医求诊大于等于一次。

2.2.2对照组相应情况。对照组被检39人。对照组患龋率38.5%。龋失补牙数23颗。龋均1.5。龋充填率35.7%。45.2%儿童每天刷牙超过或等于两次。65.4%儿童经常吃甜食。23.1%家长常监督其刷牙,58.2%家长偶尔监督其刷牙。18.7%家长从未监督其刷牙。63.5%儿童于近两年中牙医求诊大于等于一次。

2.2.3实验组和对照组相应情况对比。实验组较对照组而言。其每天刷牙超过或等于两次的概率和家长监督刷牙比例,以及近两年中牙医求诊大于等于一次的概率明显升高。同时常食甜食比例显著降低。同时,实验组的儿童在口腔保健习惯及行为方面和两年前对比。其每天刷牙超过或等于两次的概率和家长督促儿童刷牙比例。近两年中牙医求诊大于等于一次的比例均显著升高。经常吃甜食的儿童比例显著降低。对于预防龋齿取得良好的效果。

3讨论

通常情况下,五岁的儿童处于即将迈入乳恒牙的交替时期[3]。同时,此时的儿童有着快速发育的智力。也是学习知识以及掌握一定程度技能的关键时期。幼儿园为儿童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所。其中儿童每星期有五天的时间,且每天8到9小时于幼儿园中度过。据研究证明如果对儿童在此时实施积极和有效的预防龋齿措施。则能够很大程度地降低发生龋齿的几率[4]。儿童养成良好健康的口腔卫生习惯能有效地减少该病的发病率。因此可以让儿童自主选择有益于口腔保健的一些科普类读物。同时对儿童的口腔卫生实施一定的“幼儿园-儿童-家长”宣教[5-6]。这样可以使其培养出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尤其是能够收到良好的防龋齿效果。由于龋齿的病因较为复杂,而且影响到儿童的龋齿病的发病危险因素有很多。其中主要含有不良刷牙的习惯以及饮食习惯[7]。本文通过研究对幼儿园中实验组的儿童进行正确刷牙方式的指导。以及对其日常刷牙习惯和健康饮食的培养。要求家长定期带孩子求诊牙医,进行口腔的健康教育以及卫生保健的习惯培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综上所述,通过对幼儿园培养5岁儿童口腔卫生保健习惯与预防龋齿的经验总结,能够明显降低龋齿发病率。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李柳茵,梁少林,韦雪香,等.3-4岁儿童龋齿病调查及其对策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0,30(8):231-232.

[2]白亚丽,王新元.饮食习惯与龋齿的预防[J].实用医技杂志,2011,18(1):93.

[3]马卫平.5424名幼儿园儿童龋齿患病情况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1):351-352.

[4]金樱子,康桂花.幼儿园儿童患龋齿情况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0):143-146.

[5]温春花.2956名3岁~6岁学龄前儿童龋齿调查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09,8(10):274-275.

儿童口腔保健健康教育篇10

龋齿是学龄前儿童常见的一种慢性口腔疾病,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乃至整个机体健康。为了解龋齿患病及相关因素,为儿童龋齿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提高儿童的生活质量。作者对60名龋齿儿童和60名正常儿童进行了生活方式问卷调查;现总结分析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04年1月-2004年7月在古交市妇幼保健院儿科门诊进行健康体检的儿童120名,年龄在3到7岁,其中龋齿患儿60名为研究组,另60名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比较进行。其中俩组中男女各一半;并在年龄、性别、体格发育等临床资料上无明显的差异(p>0.05)

1.2方法:按儿童的生活方式、饮食、卫生习惯等自行设计儿童生活方式问卷,共9个问题(具体项目内容见下表)每个问题提供“是”和“否”2个答案,让受试着从中选择一个,答“是”计1分,答“否”计0分,每题都必须回答,由专业人员进行监督,保证每份问卷都有效,统计两组受试者每个项目得分,合计后列入表1。

1.3两组儿童生活方式问卷得分情况分析。

表1

项目对照组研究组p值

早晚刷牙5336

餐后漱口4828

喜吃甜食或含糖多的食品3250

睡前吃零食3451

使用含氟牙膏4219

VitD缺乏史2848

使用保健牙刷4435>0.05

定期检查牙齿4225

母亲及抚养人大专以上学历4820

2结果

龋齿儿童问卷调查结果问卷的9个项目除7项(使用保健牙刷)两组差异无显著外(p>0.05)其余致8项差异均有显著性(p

3讨论

3.1多因素导致龋齿:龋齿是机体在内环境因素影响,在细菌作用下,牙体硬组织中的无机盐脱钙,有机质分解造成牙体组织破坏、缺损的一种疾病。是口腔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

龋齿是儿童及青少年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由于其进行性、破坏性的损害并可引起全身疾患。随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及生活水平的改变,龋齿发病也逐年增高。本调查显示:龋齿患儿与正常儿童在生活方式上有较大的差异,具体表现在本调查所设计的儿童生活方式问卷的9个项目,其中除7项无显著差异外,其余8项均有显著性(其中主要抚养人的文化水平高的孩子龋齿少)。提示预防龋齿的发生要做到:(1)注意口腔卫生,培养小儿良好的卫生习惯。(2)餐后漱口和睡前吃甜食对龋齿病的影响最大。儿童的食物含糖量高,易发酵产酸,更有利于细菌繁殖而发生龋齿。因此饭后漱口是防止龋齿发生的重要因素。另外儿童的刷牙次数对龋齿的预防作用较明显,养成正确的刷牙姿势及早晚刷牙的好习惯。(3)适当增加牙齿的抗龋含氟量,如用氟化液漱口或用含氟牙膏。(4)3-6个月进行一次口腔健康检查,如发现有龋齿,应及时治疗,填充龋洞,以杜绝感染,预防龋齿引发其它疾病。(5)及时补充VitD缺乏。(6)母亲的文化程度于儿童乳牙龋患有密切的关系。母亲的文化程度低,口腔保健知识缺乏,正确指导幼儿口腔保健能力受限,言传身教影响面窄,其孩子的乳牙患龋率就高。

3.2健康教育在预防龋齿方面起很重要的作用:龋齿的预防应采用综合性预防措施。应抓小、抓早,从母亲怀孕时抓起,保证孕妇足够的钙、磷、维生素D及必要的微量无素。尽量少食糖、甜食。多吃蔬菜、水果。做到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及含氟牙膏正确刷牙。预防保健机构要定期检查,指导口腔卫生保健工作,做到早防、早治,使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降低患龋率,促进儿童健康的生长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