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经济全球化的相关知识十篇经济全球化的相关知识十篇

经济全球化的相关知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06:48

经济全球化的相关知识篇1

【关键词】后危机时代国际贸易政策变化

一、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贸易政策

经济全球化(economicGlobalization)概念由特・莱维(Levyt)于1985年提出,他认为经济全球化是“商品、服务、资本和技术在世界性生产、消费和投资领域中的扩散”。到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的概念得到广泛的认可,但至今尚无统一的解释。朱贻庭、崔宜明在《伦理学词典》中将经济全球化解释为:“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各国和不同地区经济活动日益相互渗透、相互依赖的趋势。”国际商务学会的主席、印第安纳大学教授阿兰・鲁格曼(alanRugman)认为,经济全球化即“跨国公司跨越国界从事外国直接投资和建立商业网络来创造价值的活动”。对经济全球化的解释为什么会出现众说纷纭的情况呢?问题的关键在于对经济全球化理解的出发点不同,如果从生产力的角度看待经济全球化,那么,它就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运动的过程,是一个历史过程;如果从生产关系的角度认识经济全球化,那么,它就是发达国家和发达国家通过跨国公司控制世界经济;如果从内容的角度分析经济全球化,那么,它就是商品、服务、资本、技术的全球流动,是各国(地区)经济的发展与全球经济的发展相互影响和制约。

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正是全球认可“经济全球化”的拐点。经济全球化并不代表贸易保护政策的消失,事实上,贸易保护政策、国际贸易政策不断以新的形式出现,新贸易保护主义不断产生。因为世界贸易组织在不允许成员采用不正当贸易手段进行国际贸易竞争或扭曲国际贸易竞争的同时,又允许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在一定时期和一定范围内进行出口补贴、配额和许可证等“特例”扭曲国际贸易竞争的现象存在,为少数发达成员利用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中的“特例”玩弄贸易保护主义开了方便之门。由此可见,经济全球化使国际贸易政策更加复杂化、隐蔽化、多样化。世界贸易组织为成员之间敞开国门创造了条件;为经济全球化的加速推进创造了条件;为自由贸易与全球经济的融合创造了条件,但在经济全球化的同时,在全球经济相互紧密依赖的同时,在世界各国(地区)对外依存度提高的同时,贸易摩擦的机率增加,贸易摩擦的频率增加,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手段也会层出不穷。

二、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的国际贸易政策

经济全球化与知识经济是一个问题的两面,经济全球化时代与知识经济时代是同一个时代。经济全球化是从全球经济的紧密联系、全球经济的相互依赖、全球经济以市场为基础出发看问题,知识经济是从全球经济的动力、全球经济以知识为基础出发看问题。当今社会,既是经济全球化时代,又是知识经济时代。人类经历了5000多年的农业经济时代,又经历了大约300年的工业经济时代,现在进入一个崭新的知识经济时代。农业经济时代是一个完全封闭的时代,小农经济从微观上使各个家庭封闭,从宏观上使民族封闭;工业经济时代使微观的企业相互联系,但宏观上的各民族可以相互独立;知识经济时代使全球经济无法分开,使全球经济的时空界限缩小和模糊。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使崭新的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的同时,经济全球化时代也到来。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看,知识经济是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应的一个概念;知识经济从赖以存在的基础看,它是与以物质为基础的经济相对应的一个概念。知识经济概念的提出与经济全球化概念的出现是同时代,都是20世纪80年代。1990年,联合国研究机构有了“知识经济”的提法,1997年初,世界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oeCD)面对近20年来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给经济发展带来的一系列新特征发表了一份年度报告,报告的标题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简称为“知识经济”。世界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在该年度报告中指出: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消耗)之上的经济。知识经济的核心、本质是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而知识的核心、本质不是口头禅中的书本知识或死知识,而是科学技术知识与高附加值的信息。

知识经济不等于高新技术经济,但知识经济的支柱产业是高新技术产业,如信息科学技术产业、生命科学技术产业、新能源和再生能源科学技术产业、空间科学技术产业、海洋科学技术产业、有益于环境的科学技术产业和管理科学技术产业等。高新技术应以生产智能和新思想为主,开发人的“脑力”、“心力”。知识经济的前瞻性产业是文化教育产业,而文化教育产业是生产、传播文化和知识信息的产业,是开发“软实力”的产业。知识经济的灵魂产业是研究开发及咨询决策产业。知识经济的核心是创新,它涉及到理念的创新、科技的创新、知识的创新,而知识的创新是原动力。自然资本创造的价值或者说物质财富在使用中不仅消耗,而且不能增值,有些资源甚至不可再生,而知识财富在使用过程中不仅不会消耗,而且通过创新会不断增值,成为全社会共享的资源。知识经济时代的新特征使国际贸易政策逐渐向高端推进,特别是从技术、环境、社会、安全、健康等方面考虑国际贸易政策的制定。一方面,发达国家控制知识经济的制高点,通过国际贸易政策严格控制高新技术的出口,另一方面,在进口上则提高进口货产品的技术标准、环保标准、健康标准、安全标准等。我们也看到,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政策的出台上也体现了知识经济的核心――创新。他们不断出台维护本国利益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这些政策的知识含量越来越高,国际贸易的准入门槛也随之越筑越高。这就迫使贸易国不断提高自身产品的知识含量,但同时也加大了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出口的难度。

三、低碳经济时代背景下的国际贸易政策

低碳经济(Low-carboneconomy)是一个比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晚一些出现的概念。2003年英国政府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这是第一次以政府文件形式直接论及低碳经济。提出低碳经济概念的国际社会背景,1992年6月4日通过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的最终目标是“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稳定在防止气候系统受到危险的人为干扰的水平上”。《公约》指出:“人类活动已大幅增加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这种增加增强了自然温室效应,平均而言将引起地球表面和大气进一步增温,并可能对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产生不利影响。”《公约》是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Co2等温室气体排放,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也是国际社会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进行国际合作的一个基本框架。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之前发表的一份报告认为,如果对造成全球变暖的温室气体的排放不采取“猛砍”的措施,那么到2050年,全球变暖每年将给全球造成的经济损失最多可达3000亿美元。发展低碳经济必将成为21世纪经济的主流、技术革命的主流、新能源革命的主流;发展低碳经济必将成为21世纪人类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革命的主旋律;发展低碳经济必将带来人们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发展低碳经济必将带来国际贸易政策的新变化。

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低碳经济是从三个不同的侧面描述当今时代的概念。低碳经济从保护人类生存、发展环境出发;从子孙后代的利益出发;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出发,要求全球降低Co2的排放量,实现低碳生产和生活,要求用同样多的Co2排放创造更多的GDp或者用更少的Co2排放创造更多的GDp。低碳经济使市场体系大家族增加了新成员,在原有生活资料市场、生产资料市场、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技术市场的基础上增加了碳交易市场。低碳经济的出现、碳交易的介入使国际贸易政策增加了新的内容,有了与碳有关的国际贸易政策,如碳关税等。

四、后危机时代背景下的国际贸易政策

后危机时代的“危机”是什么呢?危机,《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危险的根由”,或“严重困难的关头”。《辞海》中的危机有三种解释,一指“潜伏的祸机”;二指“生死成败的紧要关头”;三指“经济危机”。《政治经济学辞典》认为,经济危机又称“经济恐慌”,通常指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社会经济大混乱。这些解释泛指的都是危机或经济危机,而不是后危机时代的“危机”。后危机时代的危机是特指起始于2006年由美国的次贷危机而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美国次贷危机又称次级房贷危机,它是指一场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金融风暴。所谓“次贷”即“次级按揭贷款”,是相对于资信条件较好的按揭贷款而言的,“次级”是与“高级”、“优等”相对应的概念。在“次贷危机”一词中,“次”指信用低,还债能力低。所谓“按揭贷款”就是购房者以所购住房做抵押并由其所购买住房的房地产企业提供阶段性担保的个人住房贷款业务。“次级”指按揭贷款人没有(或缺乏足够的)收入和还款能力证明,或者因负债较重而资信条件较“次”。美国“次贷危机”起始于2006年春季,2007年8月开始由美国蔓延到欧盟、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由于次贷抵押贷款机构纷纷破产,投资基金不得不被迫关闭,从而使西方股市剧烈震荡,引起世界性的金融风暴。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公司――新世纪金融于2007年4月2日宣布申请破产保护,并裁减员工25%。随后,德国工业银行于2007年8月2日宣布盈利预警,原因是工业银行及其下属的一个127亿欧元规模的投资基金――莱茵兰基金参与了美国房地产次级抵押贷款市场业务而出现巨大损失,估计亏损82亿欧元。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公司也于2007年8月2日宣布,由于次级抵押贷款危机使旗下的两只基金倒闭,负责此项业务的共同主席和共同营运官沃伦・斯佩克特(warrenSpector)当天辞职;紧接着,美国第十大抵押贷款机构――美国住房抵押贷款投资公司于2007年8月6日向美国破产法院申请破产保护;法国第一大银行――巴黎银行旗下的三只基金由于投资美国的次贷债券而损失惨重,2007年8月9日被宣布冻结。日本、韩国也因美国次贷危机出现损失,如日本第二大银行瑞穗银行的母公司瑞穗集团于2007年8月13日宣布由于参与美国次贷而损失6亿日元。根据瑞银证券日本公司的估计,日本九大银行持有美国次贷担保证券超过1万亿日元,韩国5家银行持有美国次贷担保债券权565亿美元。一些国际金融机构如花旗银行、汇丰银行、美林证券等宣布有百亿美元因美国次贷危机而损失。

2011年,全球经济进入后危机时代,所谓后危机时代不是危机已经结束,不是危机已经成为过去,而是指危机缓和后出现的一种看似风平浪静的状态。这种“平稳”状况是相对危机而言的,因为造成危机的根源并没有消除,影响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因素仍然存在,一有风吹草动,危机就有可能会卷土重来,随时可能会出现新一轮的经济震荡与心理恐慌。故后危机时代,一方面表明全球金融危机暂时过去,另一方面表明现阶段世界经济并没有明显摆脱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金融危机随时可能会再出现。2011年8月,欧洲债务危机引发欧美股市狂跌。该月4日,美国股市道琼斯指数跌500点以上,为2008年12月以来单日下跌点数之最。恐慌像瘟疫一样蔓延,油价狂跌近60%,犹如投下一颗“金融炸弹”,刺激了脆弱的金融神经,引爆了信用危机。后危机时代并非繁荣期的到来,并非意味着经济进入高涨期。金融危机使全球贸易处于近50年来的低谷。根据世界贸易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世界贸易下滑12%,其降幅远远超过世界生产的降幅,为二战以来最大跌幅。金融危机造成全球经济特别是发达国家经济萎缩,国内消费减少,失业增加。发达国家由高调的新自由主义贸易转向新保护主义贸易,表现为反倾销调查、贸易救济调查、反补贴案件的有增无减。他们启动劳工标准限制国外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进口;利用汇率、利率政策影响经济和贸易。从一定意义上讲,经济危机同贸易保护是一对孪生兄弟。经济衰退到来时总想把危机转嫁给其他国家,于是首推贸易保护政策。这种贸易保护会引起他国贸易报复,引发贸易大战,从而扩散经济危机的破坏力、影响力,使经济危机外溢,而形成恶性循环的局面。后危机时代,注意危机对国际贸易的消极影响,注意危机对国际贸易政策的左右,并采取相应的举措应对显得十分重要。

后危机时代并非意味着保护贸易政策的消失,并非意味着保护贸易政策的减弱。在这次全球性金融危机中,中国饱受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危害,仅2010年第一季度,就有10个国家对中国发起19起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调查,直接涉及中国出口金额12亿美元。而在2009年,共有22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发起116起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和特保调查,直接涉及出口金额126亿美元。据wto统计,中国已连续14年成为被反倾销调查最多的成员。此外,美欧日等发达国家高筑绿色贸易、技术等新贸易壁垒,出现了主要针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投资保护主义倾向,限制对基础设施、高新技术、能源、金融等领域的投资,甚至把经贸问题政治化。针对以上新情况,我国应在政府层面和企业层面寻求经济发展之策,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

(注:武汉商学院校级课题,项目编号2014Y011。)

【参考文献】

[1]马祯:也谈贸易保护主义[J].中国经贸,2010(22).

[2]王自力、田明华、李俊:国际贸易的保护性研究[J].北方经贸,2003(4).

[3]黄蕾、陈继元、万涛:国际贸易政策分析[m].湖北教育出版社,2011.

[4]华广敏:后危机时代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特点和我国的应对策略[J].商业时代,2011(7).

[5]张军、侯瑞华:后危机时代国际贸易发展形势及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J].经济问题,2010(7).

[6]陶忠元:后危机时期的贸易保护主义及其应对[J].商业研究,2011(4).

[7]陈万灵、任培强:经济危机下贸易保护主义新趋势及其对策[J].对外经贸实务,2009(6).

经济全球化的相关知识篇2

关键词: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全球化网络化自由化

一、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新趋势

(一)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既是一个经济蔓延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历史过程:一方面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组织相互联系,相互合作,相互影响,最终相互融合为统一整体,形成所谓的“全球统一市场”;另一方面则在世界全球范围内建立规范经济行为的全球经济机制,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经济运行的全球化战略。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国际市场成为向全球经济开放的大市场,各种资源、技术和资金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了自由流通和优化配置。

(二)贸易自由化

经济全球化一定程度上有内在地驱动贸易的自由化。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科技的跃进式发展和国际分工的深化,贸易的全球化无论是在其参与的主体还是在其承载的客体方面,都比以往任何时代要广要大。从其参与的主体来看,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不管它是主动介入还是被动卷入,都把经济的触角伸向了世界各地。从其承载的客体来看,由于大经贸观念的形成,国际贸易的对象已经超越了单纯的货物贸易范围,发展到包括直接投资及金融、服务、技术等在内的要素方面的贸易。贸易全球化的迅猛发展,说明各国的经济已经和世界市场及国际交易紧紧地捆绑在一起了。世界经济这种相互依存和互动的加强,内在地要求各国最大限度地拆除阻碍国际交易的篱墙,使资源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从而降低成本,增进全球福利。上世纪90年代成立的世界贸易组织,顺应了这种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使贸易的自由化有了制度性的保证和实质性的进展。

(三)区域经济一体化

区域集团化是指由国家出面,为了对内加强经济合作和对外加强竞争实力,通过协定或条约的形式,将区域内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区域,在一个由政府授权组成的并具有超国家性质的共同机构下,通过制定统一的对内对外经济贸易政策,财政与金融政策等等,消除区域内的各成员国之间阻碍经济贸易发展的障碍,实现区域内互利互惠,协调发展和资源优化配置,最终形成一个政治经济高度协调统一的超国家集体。区域集团实质上是一种区域性的一体化经济组织,像欧盟、亚太经合组织等。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全球各种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不断涌现,区域化经济愈来愈来呈现出多元化、自由化的活跃迹象。现阶段,经济一体化正逐步突破洲际局限,向泛洲化方向发展。

(三)国际贸易交易方式网络化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国际贸易交易日益借助国际互联网来完成,出现了所谓的网络贸易。网络贸易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如万维网、因特网等现代化电子方式所进行的贸易或商务活动,整个交易过程包括交易磋商、签约、货物交付、货款收付等大都在全球电信网络上进行。目前,网络贸易发展十分迅速。据美国《商业周刊》登载,2001年全球网上贸易总额达2051亿美元,2002年达3490亿美元。正是由于网络贸易具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它才引起世界各国和国际经济组织的关注,纷纷制订各种政策和采取各种措施来维护和促进网络贸易的发展。在德国波恩召开的由40多个国家参加的部长会议上,一致同意在网络贸易中维护自由贸易原则,各国不得自设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同意网络贸易不得征收新的税种,其中29个国家在通过的文件上签字;此外,wto和apec等国际或区域经济组织对网络贸易也十分重视。显然,网络贸易将会得到迅猛的发展,已成为21世纪国际贸易领域中一朵鲜艳的奇葩。

二、立足现状,寻求贸易新突破

(一)加大科技投入,鼓励技术发明与创新,加快我国产业的升级换代

加快科技的进步与创新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形成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和科技发展规律的新机制,进一步解决我国科技与经济发展相脱节的问题。第二,加大科技投入的力度。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科技投入严重不足,这是我国面向知识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它阻碍了我国知识经济的发展,因此,必须增加对科技的投入。第三,改善科技投入渠道单一、科技投资结构不合理的状况。要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建立风险投资机制,设立国家科技风险基金,形成多渠道、多层次的投入体系,促进技术产业的发展。第四,树立技术创新意识,发掘、培养、保护高技术人才,加强产学研结合,鼓励应用开发型科研院所进入企业或转为企业,培养产业技术的创新能力,提升产业的技术水平,加快我国产业的升级换代。

(二)规范网络贸易的发展,开拓对外国际市场

一方面,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运用,网络贸易日益成为拓展海外的贸易的重要方式。然而,我国目前高级计算机、网络技术人员缺乏,网络基础设施滞后,企业界还没有充分认识到网络贸易在未来经济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没有形成网络贸易的国内环境和市场,这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反差。因此,必须切实推行网络贸易的发展。另一方面,网络贸易是一种全新的商业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同时也带来了不少新的问题,如交易的安全性、网络贸易的征免税、知识产权的保护、电子合同的有效性及纠纷的处理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直接影响到网络贸易的发展,而且由于网络贸易的发展速度很快,业务方式没有最终定型。在其发展过程中既有本身的新进展,又有与现有体制的冲突,这给规范网络贸易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必须对市场的发展保持高度的敏感,加强对网络贸易的研究,制订和完善相应的政策、标准、法律和法规,保证和规范网络贸易的健康发展,不断开拓对外国际市场。

(三)参与国际贸易关系协调,维护我国外贸利益

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的变化日新月异,企业因技术的创新所导致的无形风险日益增加,国际贸易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会产生一系列的国际贸易矛盾与纠纷。因此,我国在顺应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经贸大趋势的同时,一定要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要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关系的协调,这是我国在知识经济时代进行国际贸易和维护自身利益的必要保证。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有共同的利益,在国际贸易关系的协调中应紧密联合起来,协调彼此的立场和观点,维护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优势和经济利益;同时,我国又是一个亚太国家,亚太地区是我国进行贸易、投资、金融活动的重要地区,搞好周边国家关系,积极参与亚太地区的经济协调,是发挥我国政治经济大国作用的重要表现,也能树立我国的国际形象。

因此,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关系的协调,特别是参与知识领域一些问题的协调,这对我国知识经济的发展将起到重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明磊.浅析国际贸易一体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j].现代营销(学苑版),2009,(11)

经济全球化的相关知识篇3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6-0221-02

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其思想政治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祖国的未来。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帮助大学生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明辨是非的判断能力,以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

一、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及特点

1.经济全球化的含义。经济全球化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为手段,以发达国家为主导,以最大利润和经济效益为目标,通过分工、贸易、投资、要素流动等,实现各国市场分工协作与相互融合的过程。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和现代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一个客观的自然历史过程和必然趋势。

2.经济全球化的特点。①自由贸易的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已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形式。目前,为了实现经济贸易的自由化,无论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在积极进行改革,努力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②生产的全球化,生产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突出表现形式。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很多行业的国际分工与专业化协作程度不断提高,由此推动生产的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逐渐地在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统一的生产体系,各个国家都已成为“世界工厂”的一个组成部分。③科学技术的全球化,科学技术是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先行者,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动力。.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各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以及对各国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作用日益深刻。

二、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大学生的影响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1.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大学生的影响。①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大学生的积极影响。第一,经济全球化使大学生的思想进一步解放,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各种各样的社会思潮使大学生的思想进一步解放,观念进一步更新,思维方式进一步拓展,视野进一步开阔。全球竞争唤醒了他们的自我意识、竞争意识和进取意识。第二,经济全球化促进大学生的全球意识的形成,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要求人们善于进行国际交流和合作,重视全球问题,突现全球意识、全球观念,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共同利益要求国际社会在全球问题的挑战面前同舟共济,通力合作,建立“新的全球伙伴关系”,进行全球治理。第三,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大学生个性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里人们十分崇尚个性,并鼓励个性充分发展,在激烈残酷的竞争中,鲜明的个性特征更是不可少,它已成为人们生存的一大特点。因此要求大学生在经济全球过程中不断地接触新知识,做出新尝试,并根据新情况调整旧有的观念。②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大学生的消极影响。第一,经济全球化使大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受到侵蚀,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西方敌对势力不断地通过各种手段向我国输入资本主义思想,例如极端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等,这使得大学生的思想受到严重的影响。而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批判鉴别能力不强,面对西方发达国家的强力诱惑,他们往往迷失其中,盲目效仿,淡忘了脚踏实地、勤劳简朴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第二,经济全球化使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受到冲击,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西方发达国家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乘势而入,同我国的价值观念发生激烈的冲撞,使我国价值观领域的多元性状况更加突出。因此大学生面对一时涌进的诸多良莠不齐的思潮他们感到困惑,面对出现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他们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日益多样化。第三,经济全球化削弱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在大学生中的影响力,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西方发达国家的各种意识形态也不断地渗透到我国大学生的头脑中,因此非马克思主义、非社会主义的思想价值观念在高校大学生中滋生蔓延,动摇了部分学生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

2.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经济全球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影响,经济全球化是以科技全球化趋势为先导,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的创新提供了新的媒介。面对新的情况,传统单一的“说教式”的灌输模式把思想政治教育和知识教育混同起来,忽视学生的主体性,与素质教育所要求的塑造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适应知识经济的世纪人才相距甚远,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大受影响。

三、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研究

1.适时更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①强化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教育,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是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的精神武器,所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以爱国主义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②坚持正确的价值观教育,当代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必须有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工作的核心,深入开展正确的各种观念教育。③加强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教育,一名合格的大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和道德情操,并且能够自觉遵守各种道德规范,所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深入开展基本道德教育。④有针对性地开展与经济全球化有关的教育。加强国家安全意识教育,将国家安全教育纳入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努力建立常抓不懈和使大学生入脑入心的国家安全教育机制。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即将国家安全教育和与之相关的课程相结合。加强国际理解教育,第一,要拓展当代大学生的全球视野。在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大学生必须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内涵与特征,了解国际时事、国际规则,积极参与时事政治讨论,正确地分析民族、国家、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第二,要树立当代大学生的全球意识。全球意识教育就是使大学生学习各种全球知识,逐渐认识到全人类的共同利益与命运的相关性,珍惜各民族共同赖以生存的地球,努力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同时反对各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2.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①转变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在全球化影响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发展人的主体性,呼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自主能力为主。为此,今天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在尊重学生主体意识的基础上,注意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即发展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道德推理能力、道德选择能力,从而养成他们在复杂的环境中择善而从的能力。在进行心理教育的基础上,采用各种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自律性。②积极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对大学生的世界观形成有着根本的决定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要积极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因此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在强调理论学习的同时,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体验生活,增长知识,增长才干。③.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进行教育,网络既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挑战,同时也提供了全新的教育手段。首先,可以利用网络带来的机遇建立一批特色鲜明、富有个性和吸引力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让大学生在网上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其次,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利用网络课堂,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最后,要采用法律和政策等手段,加强对网络传播的监控,净化网络信息环境。

3.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有深厚稳固的专业技能和素质修养,对全球化有深刻的了解,熟练掌握计算机知识。其次,网络时代,教师作为终身学习者,要不断地学习再学习,运用信息技术,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要掌握和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技术,在人格上、理论知识上影响学生。

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国际社会交往频繁、影响加深,随之而来的是不同思想文化相互影响和相互碰撞。所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跟上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步伐,必须理清经济全球化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多方面影响,必须积极研究在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只有这样,才能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社会的转型期培养出适合国家需要的各类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栗宗祥.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对策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7-12-01.

[2]李红梅.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08,(10).

[3]李海波.经济全球化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6,(6).

经济全球化的相关知识篇4

高一政治上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知识点总结

1.什么是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实质?载体?

(1)经济全球化: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是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2)主要表现是:①生产全球化(国际范围内的分工与协作)、②贸易全球化(国际贸易规模迅速扩大)和③资本全球化(资本在国际范围内的流动)。

(3)实质:是以发达资本国家为主导的。

(4)载体: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跨国公司全球化的生产经营方式大大促进了资金、技术、人力、商品等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推动了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

2.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如何?(积极影响和消费影响)如何应当经济全球化?

(1)影响:①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又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它促进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的合理配置、各国经济的发展,为各国经济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②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这是因为发达国家具有经济和科技上的优势,掌握着推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现代信息技术,主导着世界市场的发展,左右着国际经济的“游戏规则”。③经济全球化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这种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一边是发达国家财富的不断积累,一边是发展中国家贫困的不断加剧。④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2)应当策略:我们应当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地迎接挑战。

3.世界贸易组织的地位?基本原则?作用?

(1)地位:世界贸易组织是世界上最大的多边贸易组织,与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并称为世界三大经济组织。

(2)基本原则:①非歧视原则(最重要的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与国民待遇原则)、②市场准入原则、③互惠原则、④公平竞争与贸易原则、⑤贸易政策法规透明原则。

(3)作用:①积极组织多边谈判;②为国际贸易制定一系列基本原则和协定;③为成员提供解决贸易摩擦和冲突的场所。

4.简述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积极影响?

①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赢得了良好的国际环境;②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健全;③推动了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提高;④带动了国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⑤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⑥提高了人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5.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如何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1)要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领域。

(2)创新利用外资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的结构,发挥利用外资在推动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

(3)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我国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我们要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支持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快培育我国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

(4)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我国发展的根本基点。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是闭关自守,不是盲目排外,而是立足于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

知识拓展:

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经济学理论依据是什么?“引进来”战略和“走出去”战略的关系?

实施“走出去”战略,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是生产社会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对外开放是我国一项长期基本国策。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是我国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基本战略。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是我国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新举措。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走出去”的条件越来越成熟,要求越来越迫切。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我国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从“引进来”到“走出去”,意味着我国对外开放发展到了一个新层次。

 

高一政治上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知识点相关文章:

1.高一政治必修二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知识点梳理

2.高一政治《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教案

经济全球化的相关知识篇5

关键词:高一政治;市场经济;总结;学习方法

高一政治“市场经济”知识点作为高考命题中的一部分,作为教师应引导学生灵活掌握知识并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教师要结合一定的社会现象与经济现象等热点问题来进行知识点的分析和渗透,引导学生总结知识内容以及学习方法。本文笔者粗略地对市场经济知识点进行总结并提出一些学习方法。

一、知识点的总结

市场经济知识点涉及面较广,有市场配置资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全球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等等,这些内容都曾出现在高考命题中。笔者结合教材内容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了总结与归纳:(1)市场配置资源。主要内容是市场调节的优点:及时、灵活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传递市场供求信息;在竞争中实现科学技术、经营管理的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市场调节的局限性:市场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存在着一定的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引导学生明白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即是:以道德为支撑点,以法律为保障。(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首先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他是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有着基础性的作用,其基本特点是: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而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那么我国的宏观调控目标主要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宏观调控的手段有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等。(3)建设小康社会以及推动小康经济发展。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分析目前小康水平的特征是低水平、不全面的、不平衡的;而全面小康的特征即是:经济迅猛发展,健全的民主,更加进步的科教,更加繁荣的文化,更和谐的社会等等。趁势渗透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提出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目标,并提出推动小康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措施——发展经济。(4)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的内容主要是其表现特征: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跨国公司是其载体,其主导是一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分析经济全球化积极和消极的影响。(5)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我国是从国家经济的实际发展利益考虑加入世贸组织的,对于对外开放有着很强的作用,缩短了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发展的距离,有助于我国经济环境的国际化。结合实际情况介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以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借以提升我国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国际竞争力。让学生明确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发展原则、战略。

二、学习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习方法是学生终身学习、发展自我、提升自我的最佳手段,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总结一定的学习方法。在教学中,市场经济不同于其他经济学的知识,其中不涉及计算,更多需要的不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是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如,在2008年中,对于市场经济知识点,笔者以当年发生的热点事件“三鹿奶粉”事件为例来引导学生分析、强化对知识点的运用,即,通过这个事件主要说明了为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国家强有力的宏观调控。以实际的案例引导学生学习市场经济知识的方法,即,将知识融入实际的经济热点问题中进行学习,锻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同时帮助学生整理知识,构建一定的知识体系结构。

三、考试答题的方法

市场经济知识点在选择题和大题中都有涉及。高中教学面临着高考,作为教师也应结合我国教育的实际情况,适当地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考试答题方法、技巧。就市场经济的选择题而言,笔者主张学生相信自己的第一印象,除非是选错,进而避免选择项内容中各点很相似,对学生视觉上造成的混淆。对于大题,简答类的可以将相关的知识直接运用即可,而分析类的大题则开放性比较强,需要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点,笔者在教学中,就此首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确定知识点的范畴;其次结合材料,找寻材料的中心点,深入了解内涵的知识点;最后知识点与材料相结合,明确地分条进行归纳、总结。对于辩解类的大题,需要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分析,一般是材料题,需要学生对材料进行评价,这样的题目,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技巧,综合力强,将资料进行整合,用自己的话阐述出来即可。

总之,市场经济知识点是高一政治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考命题中常出现的考点,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应只是单一地讲授知识,而应结合我国实际的经济热点问题、事件来加强引导学生总结、运用市场经济知识,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考试答题技巧等,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学习奠定有效基础。

参考文献:

经济全球化的相关知识篇6

[关键词]经济时代企业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1-0182-01

一、新经济时代企业营销环境的变化

环境是企业营销活动不可控制的参与者和影响力。新经济时代,企业的营销环境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

1、经济全球化趋势导致全新的经济格局。

如今,全球化浪潮正以不可阻挡之势席卷全球的每一个角落,使全球生产、金融、科技等相互交织、影响,融合为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一场以发达国家为主导,跨国公司为主要动力的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在全球化进程中企业可以相互投资、兼并,在更大的经济规模基础上配置资源,开拓市场,更新技术,实现技术和资金密集产业的升级。经济全球化所伴随的经济、贸易和投资自由也扫清了横亘在各国之间的竞争障碍,把原来意义上的国内竞争转变为国际竞争。

2、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改变了经济和企业运行模式。

如今,经济的发展日益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不可分,生产、分配、消费的每一个环节,都伴随着信息的获取、加工、传输、储存以及使用,使整个经济信息化、数字化。当人类跨入信息时代,一方面信息化建立了企业与市场之间的桥梁,企业可以快速、准确地了解市场动态和顾客需求;另一方面,信息技术使众多电脑组成的网络得以在商业活动中完成最佳的媒体作用,提高了人与人之间交换信息及协作合作的水平,企业通过互联网络可以非常方便地与世界上几乎任何一个公司进行信息交换和网上交易。

3、消费者需求发生了新的变化。

当今时代社会经济、科技等的飞速发展,使得消费者的需求呈现出新的特点:个性消费再度成为消费的主流;消费者的消费主动性增强;对购买方便性的需求与购物乐趣的追求并存;价格仍然是影响消费心理的重要因素。

4、知识经济的兴起重塑企业优势。

人类正在步入以知识、知识资源的占有、配制、生产、分配、消费等为重要因素的经济时代。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影响着当今社会的经济基础,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及思维方式,给企业的竞争和发展将带来极其深远的影响。企业经济的增长将依赖于知识的生产、扩散和应用,知识的生产、学习和创新将成为企业最重要的活动,企业将更多地依靠知识和信息等资源而非金融资本或自然资源谋求更大的竞争优势。越来越多的企业为了抓住知识经济带来的机遇,主动求变,以寻求通过知识的生产、存储、使用和传播,创造最大的企业价值。

5、创新成为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

新经济是以创新的速度、方向决定成败的经济,它改变了过去那种以资源、资本的总量或增量决定的模式,以创新来弥补资源和资本上的劣势。创新是新经济的灵魂,是其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一个缺乏创新能力的企业,将失去存在的根基。在技术和产品生命周期日益缩短的新经济时代,唯有全面创新并形成一种持续创新机制,才能赢得和保持竞争优势。

6、绿色文明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全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

绿色文明是一种以追求环境与人类和谐生存和发展的新型文明。国际社会80年代末期提出的“持续发展”目前已成为世界各国新的发展理论和社会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理论认为,发展是一种改善人民生活的事业或进程,持续发展与单纯的经济增长不同,它强调人类追求健康而富有生产成果的权利应当是和发展与自然相和谐方式的统一,而不应该是凭借着人们手中的技术和资本,采取耗竭资源、破坏生态和污染环境的方式来追求这种发展权利的实现。

二、新经济时代我国企业营销管理的任务和使命

在新经济时代环境条件下,我国企业营销管理肩负着新的任务和使命,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通过绿色营销彻底履行和贯彻企业的社会责任。

绿色营销是新世纪营销的主流。绿色营销是指企业在充分满足消费需求、争取适度利润和发展水平的同时,注重自然生态平衡,合理利用资源,保持自然环境,维持人类社会长远利益和发展的新型营销观念和活动。我国企业开展绿色营销,从宏观来讲,有利于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生态社会的建立,推动绿色文明的建立和发展;从微观而言,有利于企业占领市场和扩大市场销路,满足消费者的绿色需求。

2、通过网络营销,建立企业竞争优势,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

网络营销是新经济时代企业营销发展的趋势之一。网络营销,是指企业利用现代化通讯工具和电子计算机、多媒体、因特网络等技术,为创造或达到个人和组织的交换,而规划和实施理念、产品和服务构思、定价、促销及分销的过程。由于网络营销可以提供全球,大幅度降低成本,缩短销售周期,减少企业库存,提高服务质量,因而,可以使企业获得独特的竞争优势。

3、通过关系营销寻求合作,以合作求竞争、求发展。

在现代企业经营和市场竞争中,关系营销日益成为企业营销战略的选择。关系营销把营销活动看成是一个企业与消费者、供应商、经销商、竞争者、政府机构、社区及其他公众发生互动作用的过程,企业营销活动的核心是建立和发展与这些公众的良好关系。从企业与竞争者的关系看,新经济时代,企业将由单纯注重竞争而转向谋求竞争中的合作关系。既竞争又合作是企业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只有合作没有竞争,企业将缺乏创新动力;而只有竞争没有合作,最终只能导致两败俱伤。合作可以降低成本和风险,实现资源互补,提高竞争力。

4、通过知识营销创造企业价值,满足和创造市场需求。

知识营销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知识营销是企业以知识和信息资源为依托,依靠知识资本的积累、信息的运用、技术和产品的不断更新,不断创造和满足市场需求,靠智力快速获得市场份额,实现企业经济增长。相对于传统营销方式而言,知识营销更注重通过供给来创造需求,强调通过开发高知识含量的产品,创造新的市场。

5、通过全球营销拓展企业生存空间,实现全球性资源配置。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全球营销成为企业营销的又一大趋势。全球营销是指企业在开展营销活动时,将世界市场视为一个整体,统一规划与协调,以便获得全球性竞争优势。

经济全球化的相关知识篇7

论文关键词:经济全球化,中国,经济,健康发展

 

一、经济全球化的不可逆转性

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作为一种思想方法、一种精神,历经了一个半世纪的考验,让世人受益匪浅。“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旧的、靠本国产品来满足的需要,被新的、要靠极其遥远的国家和地带的产品来满足的需要所代替了。过去那种地方性和民族性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和各方面的相互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由此可见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和无法抗拒的时代潮流,它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最显著特征。经济全球化是对市场经济发展趋势的高度概括,它指的是世界各国经济在生产、分配、消费环节的全球一体化趋势,是生产能力存量在全球范围内的转移活动。当代经济全球化表现出以下特点:

1、生产活动的全球化。生产活动全球化主要表现为传统的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国际分工逐渐过渡到以现代工艺、技术为基础的世界性的分工。生产活动全球化实现了世界资源最优配置。

2、贸易全球化。世界市场的形成使各国国内市场融为一体,并极大地促进了全球贸易的发展。随着世界贸易组织多边贸易体制的正式确立经济论文,全球贸易将实现更高水平的自由化和进一步规范化。

3、金融全球化。生产活动全球化和贸易全球化所导致的物质运动和商品流通,必然带动货币流通和资本流动的全球化,引起金融全球化论文提纲格式。

4、跨国公司迅速发展。跨国公司通过各种形式的战略联盟,使跨国经济活动呈现出决策全球化、经营多元化、交易内部化和母国区位分布分散化的特点,极大地推动了分工、生产、资本、服务、技术和管理的全球化发展,使全球化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

5、世界范围内掀起信息技术革命浪潮。第三次科技革命在20世纪90年代的显著成果是以电子计算机、通讯技术为内容的信息技术革命。它打开了世界信息网络时代的大门,即实现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跨越,超越国际和区域界限的国家信息。

经济全球化实质正如《共产党宣言》所揭示的那样:“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可见,经济全球化既是社会生产力和劳动分工高度发展的必然结果和客观要求,也是资产阶级在全世界范围内追逐利润以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全球扩张的历史必然。

二、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的建设和发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积极应对

(一)经济全球化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机遇

1、经济全球化可以有效地促进我国经济增长。中国通过参与经济全球化,可以广泛吸引外资弥补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资金缺口,改善我国原有资产存量,促进经济增长,并通过新建企业形成高质量资产。

2、经济全球化推动了中国经济结构大调整,经济全球化是一场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大调整。中国可以抓住这个机会,使自己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3、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消除中国“瓶颈”产业发展制约因素,使产业结构向合理化、高度化发展。

4、经济全球化有助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全球化将通行的市场经济运行规则、运行机制及其经济体制不同程度地引入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扫除市场化改革中的各种障碍,将有助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及其体制的完善。

5、经济全球化是中国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的主要途径。经济全球化为今天改革开放的中国发挥后发优势经济论文,实施追赶战略,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提供了途径。

(二)经济全球化下中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1、经济全球化增加了中国的宏观经济不稳定性。2001年中国批准加入wto组织,这大大加快了全球化进程,全球的贸易、投资和资金流动的规模越来越大,随着贸易、投资、资金流动以巨大规模飞速发展,中国经济受外部的影响越来越大:外资迅速发展削弱了国内企业竞争力和市场份额;金融对外开放并日趋国际化,有可能给国内市场带来巨大金融风险,同时因为体制改革滞后,金融体系不够完善,金融监管能力较弱,导致我国金融机构严重缺乏竞争力,在与外国金融机构竞争中处于明显劣势。

2、经济全球化在相当程度上削弱了中国的宏观经济调控能力。传统的观点认为,国家通过适当的财政、金融措施的组合调节社会需求,实现本国经济的对内、对外均衡。但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以上理论正遭受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3、.全球化过程中的国际制度安排压缩了我国政策选择的空间,造成政策和国际制度安排之间的矛盾,甚至造成社会冲突。随着区域化和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必然会产生区域性和全球性的经济、金融管理机构以及相应的制度安排体系,如欧盟、wto、imF、世界银行。这种制度安排有助于全球化过程中经济秩序的形成,却使主权国家的经济主权受到限制,某些情况下甚至造成社会冲突。在这种全球性的制度安排体系面前经济论文,主权国家并无太大的选择空间。

三、经济全球化下我国经济建设与发展的策略

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对多数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种博奕过程。如何在博弈中成为赢家?我们只有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才能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趋利避害从而保障中国经济在开放中健康发展。

首先,确立新经济“双赢”发展观。确立新经济“双赢”发展观,我们要深刻认识世界经济多极化发展和变化规律,正确分析经济全球化两重性以及对我国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论文提纲格式。同时要结合中国国情,在独立自主、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更实际地把中国经济放到经济全球化中去考虑“双赢”发展问题。同时还要有正确的理想理念来指导其发展,才有适应经济全球化要求的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其次,应该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因势利导;把握机遇,主动参与;制定对策,趋利避害;敢于竞争,加快发展。在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我们应通过吸纳外资和利用国外资源,来弥补国内建设资金和资源的不足;引进先进的技术装备和管理经验,实现技术和管理现代化上的超越;发挥比较优势,开拓国际市场,从而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增强综合国力。

再次,积极应对金融领域的风险,建立抗风险金融监督机制。金融业和金融市场的开放必须具有一定条件,关键就是要建立一个以国家调控为主导的抗风险金融监管机制,否则,对国内外投资者都会带来巨大风险。为此,一是建立一个以计划调控为主导的稳健的有竞争力的银行监管系统就可以有效地传达货币政策信号,确保金融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实行有效宏观经济调控政策是非常必要的。二是坚持循序渐进的开放金融市场,加强地区之间的国际合作,抑制金融风险蔓延。三是强化金融业管理素质训练,开发各种金融工具,提高经营决策能力和管理能力,减少金融开放的成本和风险,形成一个平等互利的政策导向体系。

最后,积极应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当今世界,知识经济正孕育着国际竞争新格局,而国际竞争的焦点已趋向于知识资本的争夺,其本质是积累知识资本和占有高科技人才的竞争。在这场世界性的经济、科技大决战中经济论文,我国应处理好工业化与知识化、信息化的关系。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表明,知识化信息对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我们必须抓住新科技革命的机遇,大力推进我国的科技进步与创新,创造一种赶超发达国家的新发展模式。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大政府调节的深度和广度。

21世纪,国际竞争和综合国力的较量将会更加激烈,与国际相比我国的经济实力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我国的国际竞争力还很脆弱;在信息技术领域,我国的优势有限,信息化整体水平还很低;在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方面,我国也存在着巨大差距。因此,我们必须立足现实,正视差距,直面困难,增强紧迫感和忧患意识,从差距和困难中找到发展的潜力、发展的动力。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

[2]王东,丰子义,聂锦芳。马克思主义与全球化——《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当前阐释[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陈安丽.经济全球化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江西社会科学,2001(9):28-30.

[4]周春明.经济全球化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5]陈谨祥.从《共产党宣言》解读经济全球化[J].江西社会科学,2002(2):31-33.

经济全球化的相关知识篇8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知识产权犯罪;影响;措施

一、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影响

所谓经济全球化也叫世界经济国际化,是指世界各国经济在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环节的全球趋同化趋势,实质上是生产力发展引起的生产要素的全球化流动。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资金技术与劳动力的分配不均促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加强了合作与联系,有助于发展中国家引进和利用外资,借鉴世界先进管理理论和经验并实现管理的创新。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际为主导。它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加剧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各国间紧密联系在一起,一国的经济危机可能波及到其他国家,进而造成世界性的经济混乱。此外全球化造成资金大量涌入发达国家,贫富分化更加严重,给发展战中国家带来不利和风险,使发展中国家和经济安全受到挑战,激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造成国际犯罪的大量增加。

二、知识产权犯罪的原因

知识产权是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具有某些共性的民事权利的总称,是对权利人劳动和智力成果的保护。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知识产权犯罪走入大众的视线,一些人窃取他人的劳动成果,满足自己的欲望需求,罔顾他人的利益,这种行为严重损害了权利人的智慧成果。

探究造成知识产权犯罪的原因,要着眼于以下几方面:首先,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各国间利益分配更加不均匀。大量科学技术掌握在发达国家的手中,形成了技术垄断,发展中国家在付出了大量劳动力和自然资源后只得到了一小部分的利益,并且造成了经济污染等负面影响,造成矛盾的激化,使得部分人为了追求利益不顾后果,甚至不惜走上违法犯罪道路,企图通过窃取他人的智力成果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其次,经济与文化发展不协调,国家与个人只顾发展经济而罔顾文化水平的现实情况,在这种经济与文化失衡的情况下,部分人道德沦丧,不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这种情况也不单单是少数情况,就拿现如今的我国来说,大街上各种盗版书籍和光盘比比皆是,鲜有人能自觉抵制这种情况,为的不过是多赚取一些利益,可是有没有想过这种行为不仅是对他人的一种伤害,更是一种违法犯罪行为,等待着我们的不仅是良心上的谴责,更是法律上的制裁。最后,知识产权保护体制的不完善也是知识产权犯罪的主要原因。跨国公司的不断发展,各国间的联系加强,而为了更好的管理经济的运行,完善立法和司法至关重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可是现实中各国关于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制度并不完善,甚至存在巨大的漏洞,给了犯罪分子可乘之机。如果不采取措施制止,任由此种犯罪行为继续滋生下去,终将造成市场经济混乱不堪,权利人的利益无法保障。

三、预防知识产权犯罪的措施

面对当今这种形势,如果不采取一些措施,国际性知识产权犯罪必将进一步增加,就此问题,我在此提出以下几项对策。

(一)提高人们的道德意识,促进文化和经济的共同发展

经济和文化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两者间应该共同发展,决不能为了发展某一个而忽视了另外一个。现在的知识产权犯罪日趋猖獗,原因之一就是部分人的道德水平不高,缺乏守法的意识,为了眼前利益不顾一切。因此各国间应该加强法律教育,增强宣传力度,引导人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知识产权保护观念深入人心。

当然,文化教育的影响是在潜移默化间形成的,不能急于求成,要在点滴当中,逐渐的培养国民的这种意识。普法教育的推行不仅需要国家的大力支持,在各个方面进行宣传教育,树立全体公民的守法观念,紧跟世界形势。更要通过民间的团体和个人的全方位渗透。经济决定文化,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我们需要的不是经济的飞速发展,而是文化与经济携手前行,让正确的文化带动经济发展,改善经济市场,减少知识产权犯罪!

(二)加强国际间合作共同打击知识产权犯罪

1994年4月15日,摩洛哥举行部长级会议,会议决定建立全球性的世界贸易组织,该组织负责管理世界经济和贸易秩序,从此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跨国公司间的贸易与合作更加组织化、秩序化。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全球市场,打击了国际性知识产权犯罪活动,使得经济的全球化发展上升到了另一个高度。1994年世贸组织各成员国代表经过协商与谈判签署了《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简称tRipS。协议就如何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促进国际经济和贸易的发展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由于许多国家都是世贸组织成员,因此,该协定对部分信息的专有权问题进行了革命性的改革,并推动了知识产权全球化的步伐。

各国的发展水平不一,在打击知识产权犯罪方面一些国家处在世界水平的前列,而一些国家比较落后,在这一国际性犯罪面前,各国应加强合作,彼此间互相沟通和交流,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并根据本国国情实际运用。现如今又有了国际世贸组织这一平台,国家间的合作更加便利,利用这一契机,各国间携手合作打击知识产权犯罪问题将更加容易。此外,针对这一国际性犯罪,本着创造和谐的国际经济环境这一目的,在执法方面同样应该加强合作,对于跨国性的知识产权犯罪行为,单凭一国之力无法完成,此时国家间的合作的重要性便得以彰显,国家间同心协力,共同打击此种违法犯罪行为,我相信,在这种合作的氛围下,瓦解知识产权犯罪,还世界一个和平的经济贸易发展环境指日可待。

(三)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完善法律体系

建立健全法律体系是减少和遏制知识产权犯罪的前提和基础,各种措施的实行都要依靠法律来保证,通过完善立法,形成一整套内容详实、门类齐全、体系严谨的法律体系,把保护知识产权制度纳入到整个法律体系当中,在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都做到有法可依,保证犯罪行为能够得到遏制。

知识产权犯罪不是简单的国内犯罪,单单依靠国内法的力量无法真正撼动这一犯罪行为,必须国际和国内立法同时并重,采取两手抓的方法,严格打击此种犯罪。现代国际法领域不断拓宽、全球化加强,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国际性问题,完善国际法也成为了重要方式之一,制定相应的犯罪罪名,保证司法实践当中有法可依;此外国际法的刑事化也应进一步强化,加重量刑,给犯罪分子以严厉打击,提高法律的威慑力,减少知识产权犯罪率。国内方面,要紧跟国际法的发展,在遵循国际法的发展要求的同时,完善国内立法,在国际法和国内法的双重作用之下,确定科学的刑罚体系,加大惩罚力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各国的共同努力之下、完善执法队伍的建设,严格按照法律规定,打击违法犯罪行为。执法人员要严格依法执行,学会灵活的运用法律而不是拘泥于法律的框架之下,由此可见,对于执法人员的培训也是至关重要,这些环节之间互相紧密联系,缺一不可。随着国内和国际形势的发展,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必将更加健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也将更加完善。

总之,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必将带来一些负面影响,知识产权犯罪问题也无法避免,我们所要做的就是知难而上,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尽可能的减少知识产权犯罪率,还世界一个安定的经济市场。

参考文献

[1]张曦,李益明.全球化时代知识产权犯罪预防和研究[J].陕西职业技术,2008,6.

经济全球化的相关知识篇9

(特约主持人刘尧)

摘要: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使教育实现了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转变,要求教育体系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意识和国际竞争力。为了适应这一转变,高等教育课程体系应开展结构性变革,包括实施制度变革,赋予教师和学生更多教育选择权利;建设具有文化包容性课程,满足学生个别需求;强调以问题为导向教学策略,整合跨学科知识;倡导多样化评价方式等。同时,也应注意到全球化所导致的同质化、集权化等危险倾向。

关键词:全球化;课程;多元文化;国际化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381(2012)03-0001-06一、全球化的知识经济发展与大学教育

无论我们是否承认全球化扩张的程度已经影响到课程设计与教育管理,我们都无法否认一个事实,那就是日益增长的知识经济极大地影响了知识的传递方式。阿尔文・托夫勒(alvintoffler)于1990年写到,“在我们的有生之年,将出现一种新的创造财富的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最重要的经济发展将不再依靠肌肉,而是依靠头脑”\[3\]。而那时,知识经济还仅仅是一个概念而非一种经济形式。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影响日益加深,托夫勒预见性指出,雇佣关系在全球发生着显著变化,这一变化从蓝领――低技术性工作延伸到白领――高技术性工作。借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定义,一个知识经济型国家是一个“技术信息的生产、传播及其应用,对经济活动和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的国家\[4\]。为了增强国家实力从而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开始投资于研究和开发新思想和新知识。

除了日益增长的知识经济对教育的影响,另外一个促使高等教育课程变革的动力是对教育作为服务贸易的全新定义。在乌拉圭回合谈判中,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和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对教育服务进行了分类,并且寻求如何确保逐步减少对教育服务,如技术转让、咨询顾问以及远程教育的限制。对教育作为可贸易服务的全新定义,其最终目的是在教育领域创造出国际化市场\[5\]。阿比・里德尔(abbyRiddell)曾简要概括了知识经济增长以及教育作为服务的全新定义所产生的影响:贸易模式的改变对经济生产方式产生了影响,因而也影响了社会对教育的需求、对教育价值的期待以及如何培养劳动力以满足这一需求\[6\]。

随着工厂生产向高科技和知识密集型工业的转变,以“在工厂地板上狭隘的专业化工作和分化的技术与知识”为特点的福特工业模式开始显得不合时宜\[7\]。鉴于未来工业需要依赖于能够适应日新月异环境的个体,许多国家已经开始对大学课程进行改革,从而培养出具备应变能力的学生来适应变化着的环境,同时也更加注重在职培训。简而言之,知识经济在教育领域创造出一种全新的对技术的期望和要求。在认识到全球化市场的变化动因后,我们确信高等教育机构必须对通识课程和特定的教学策略进行改革,从而促使学生变得更加富有创造力、创新精神,并且能够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和经济变化。

二、全球化与课程设计中

潜在的重要价值理念

围绕着全球化与课程改革这个主题,当前已经产生了许多争论。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呼吁学习应该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习为中心,一些相关的核心价值观也出现了,包括强调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在职学习、全人发展等。最近几年,世界银行便借鉴市场化模式,提出了在全球化的知识经济时代倡导终身学习的理念。

知识经济的发展有赖于一种促进创业精神的体制,拥有一个受到过良好教育和掌握了必要技能的群体,对于社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8\]。什么样的教育体系才能够培养出这样一群人呢?世界银行给出的答案简单明了:这种教育体系必须实现这样的转变,即“从一个由自上而下的正规教育体制所提供的以信息灌输、教师主导为特征的学习体制转变为一个强调创新、运用、分析、知识整合以及贯穿终身的合作学习体制”\[9\]。

由世界银行阐述的终身学习模式,远远超越了传统的学习模式。传统的学习模式“强调学习由教师掌控,教师像看门人似的控制着学习的进程,对学生强制使用一成不变的课程和教学法”\[8\]。而全新的学习模式则强调个性化的学习计划。不同于传统模式,终身学习模式更加注重以下几个方面,如培养个体的决策能力、问题解决的技巧,以及如何独立学习或向他人学习\[10\]。为应对这一基础性转变,英国政府已经开始推进一项新的学习方法,该方法致力于个性化学习,同时注重发展新策略从而更好的帮助学生学会学习\[8\]。为使学生掌握更为广泛的知识,一些学者们呼吁在大学教育中设置综合性的、跨学科的课程。

全球化这股力量不仅促进了发展以学习者为导向的学习模式,而且还引发了一场关于高等教育领域的多元文化和国际化的讨论。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全球化挑战,创造一个有利于学习的良好环境显得极为重要。这一环境应有助于学生欣赏文化多样性和了解社会差异,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接受全球范围内社会、经济、政治以及宗教体制中的多样性。在全球化与多元文化的世界,理想的课程应当为所有来自不同国家、民族、文化以及社会背景的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从而推动社会包容性、文化多元性、世界公民权益等价值观的建立。在麦克法登(mcFadden)等人看来,为了解决由全球化所带来的复杂问题,课程应当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促进公平和社会正义;(2)加强团体间的联系并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3)减少偏见、成见以及歧视现象;(4)掌握并传授有关人类差异性和共通性的知识;(5)掌握有关文化的知识,形成文化意识;(6)培养批判能力,在批判中理解知识构建的过程\[11\]。

全球化不仅要求培养学生更清楚地意识到全球化背景下,文化、社会、经济、政治和宗教等方面的差异和多样性,还要培养学生在全球化市场中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因此,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大学以及各级学校肩负着培养学生竞争力的重任。随着多元文化的发展,学生应当具备应对多元文化工作环境的能力,并且能够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协同合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育机构或者高等教育机构应当为学生提供关于跨国技能的培训,例如掌握一门国际性语言(英语),掌握信息与通信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和批判性思维等,这些都被认为是大学新课程为适应全球化而应包含的重要组成部分\[12\]。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在现实中,许多学者均强调了“以就业为导向”的学习的重要性,呼吁学生将知识学习与真实的工作环境紧密联系起来。以就业为导向的学习与产学相结合逐渐变得流行,它们试图促进具体且非学科知识的生产\[13\]。以上我们简要提到了教育范式转变背后所体现的一些主要价值观,包括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工作场所为中心、强调问题解决的方法等。下面我们分析全球化形势下高等教育课程的主要变革。

三、全球化与课程的重大变革

(一)课程变革进程中的制度变革

为了培养学生的国际化和全球化视野,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文化多元性,高等教育课程已经发生了具有深远意义的结构性改变。莫里(morey)所设计的有关大学中文化多元性系统变革的计划,被认为可以用于改变全球化背景下的学术环境。在过去几年中,莫里在美国近100所大学实施了她的计划,帮助这些大学,使他们的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化多样性,并为应对多元化的复杂社会做好准备。莫里计划的核心理念就是多元文化与国际化,他们尤其强调:增强教师的多元文化教育和国际教育能力;通过教师研究和其他形式的学术研究,增强多元文化和国际化的知识基础;在课程中加入相应的学科和教学策略,以改进多元文化/国际化背景下的教学和学习;与高等教育机构以及其他相关组织建立联系,以利用他们的知识、技能和资源;增加学生构成的多样性,包括道德品质和国际化程度\[14\]。

除了认为大学教育中应当加强多元文化和国际化因素以外,莫里还坚信在大学中开展制度变革是非常必要的,因为这些改变将会支持课程的改变。在坚信学校与外界应紧密联系的基础上,莫里也看到了建立形成这样紧密联系的重要性,据此教师能够学习如何更快地应对外面变化着的世界。此外,制度变革也可以在大学或中小学校内推行,从而打破机构中森严的等级制度,赋予教师和学生做出教育选择的权利,促进课程改革。根据维多维奇主持的一项研究,新加坡的学校已经采用了联盟的理念,在学校内部建立新学校以激发教师在课程改革中扮演更为积极的角色\[15\]。维多维奇在澳大利亚的一所学校发现,该校已将原来22个部门重组为以课程框架构成的8个学习领域。一方面,这种结构性重组在每个学校彻底摧毁了等级制度,从而为工作在第一线的教师们赋予了权利。另一方面,它也帮助学校建立了一个以课程为导向的结构,该结构与传统的由数学和科学占据的课程不同,它更加注重跨学科之间的综合性\[15\]。

(二)学科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人们期待教育不仅能够促进文化的多样性,同时也能够促进文化的包容性。根据基塔诺的变化模式,一门具有文化包容性的课程其内容应当通过材料、阅读文本、演讲者和对资源多样性的分析为学生提供多种可选择的视角。为发展这样的课程内容,教育机构以及教育工作者或许需要改变教学策略。对教育工作者来说,需要改变教育风格,从原来认为学生的角色只是学习且复制教师方法的思想转变成一种新的思路,转变成满足学生自己个人特定的学习需求\[15\]。根据黑格(Haigh)的研究可知,传统的英国课程普遍被认为是以欧洲为主导地位的,绝大部分英国大学事实上都已建立了一个以英国传统、历史、地理、艺术、音乐、流行文化和文学为基础的知识体系。为应对逐渐增加的具有多样背景的海外留学生,英国大学需要改变课程以及教学策略。例如,大学教师不应再假定学生都是本国的以英式英语为母语的人,且能够完全听懂当地的口音和俚语。的确,除了在课堂陈述中语言的运用以外,课程中追求国际化和文化多元性也应涉及对课程设计和课程内容本质的重新思考。

然而,伴随着同质性与异质性之间的紧张关系,全球化也就意味着文化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已经致使西方知识生产体系向其他文化地域转移,因而也导致了对当地知识传统的压制或侵蚀\[16\]。例如,语言这门学科便反映了全球化课程的需求与对普适主义的话语和实践的抵制这两者之间的紧张关系。在亚洲许多国家,比如台湾地区和日本,采用英语作为教学用语已经被视为教育国际化的象征。与此同时,这些国家或地区还拥有一些根深蒂固的具有本土特色的知识体系,这些知识大都运用当地的语言进行授课。然而,在非洲,尤其是一些曾经是殖民地的国家,情况就不同了。在这些地方,使用英语已经被贴上再次殖民化的标签,或成为了影响社会分层的工具\[17\]。由此看出,我们必须具备文化和政治的敏感性,从而觉察出全球化趋势与地方保护主义之间潜在的紧张关系。

(三)教学策略与活动

如前所述,教师与学生之间权力关系的变化是全球化对课程的另一个影响。这一转变的核心价值观是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建构,由此鼓励同伴学习和批判性的分析\[18\]。一些学者也坚信即使对于开展多国参与的高等教育项目来说,参加这些项目的学生也应当有机会表达出自己的兴趣和期待;而作为提供者的机构来说,为满足学生的教育需求也应当慎重考虑学生们的观点。正如萨迪基所言,国际化的课程应该提供“一个建立在不断协商基础上的民主的学习环境”\[18\]。这样的一个学习环境将会比常规的教育指导为多元文化留出更多的空间。这样的课程也应当运用能够使所有学生都听得懂的语言,教育者不应使用方言和当地口音\[16\]。

除此以外,教育策略和活动应当具有包容性,应当以方法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19\]。有观点认为,教学的包容性不仅包括多元文化的视角,还包括使用跨学科的方法,就是在以问题为导向的基础上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整合到一起。在全球化时代下,语言被重新定义为一种交流的技巧,因而它应该将读写知识与信息通信技术融为一体。这同时也牵涉到跨文化交际,学生要能够利用不同的媒介工具来与陌生的文化传统沟通交流。因此,许多大学已经在发展多媒体课程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卡梅伦认为,语言向沟通技能的演变是新工作秩序的结果,在这一秩序中,雇主更加关注雇员之间,无论是在言语上还是非言语上(例如视觉和口头)互相协作的能力\[17\]。与当前时代背景相违背的是,目前出现了一种新的计算机文化,包含了大量的视觉素材,然而却鲜有文化内涵。这种无文本的文化的迅速发展导致了语言文学的分化,这要求语言课程能够应对一整套语言学特点和语言学分析各不相同的概念。

(四)评价方式

上述提到的课程变革无疑会对评价方式产生影响。一个具有包容性的课程应当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而不仅仅是标准化考试和试卷。应当鼓励自我测评,并关注学生的成长。更具体地说,一个具有包容性的课程,应当强调可迁移性和连通性。新出现的计算机文化正是在全球化学习环境中全新标准的一个很好的例子。如上所述,当前的语言教育经常使用非文本类型的材料,强调语言是一种沟通方式而非知识。因而,评价的关注重心便不再是学生掌握语言内容的能力,而是建立人际关系以及感知他人心理和情感需要的能力\[16\]。简而言之,学习目标、课程、教学策略都应当与评价保持一致。因此,我们所倡导的课程变革应该引发评价方式的变革。

尽管一些学者早已主张以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应对多元文化的时代背景,但与此同时,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发展,评价也日益呈现出中心化和普遍性的特点。剑桥大学关于英语olevel的测试作为一个测试基准被广泛地运用到了许多英国的前殖民地国家和地区\[20\]。可以说,现在有多种不同的课程和测评框架,在国际上被广泛采用并相互竞争。因此,课程与评价并不是僵化地变得一致的关系。这里的关键问题是,这些国际化的法定课程与测评框架通常源于西方国家,它们在一些国家早已替代了传统的具有本土特点的框架准则。这使得我们需要重新思考国家与超国家力量之间的关系,同时也需要重新思考全球化所体现的同质性以及异质性的范围和程度。

四、全球化与课程变革的批判性反思

虽然全球化的一个重要价值理念就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多元文化和国际化的理念和实践,但全球化也带来了同质化和异质化的困境。我们相信,在全球化影响下,教育应该通过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竞争力应对“一个以文化多样性、不平等、相互沟通、相互协作、相互冲突为特征的世界”\[12\]。但与此同时,在现实世界中,我们正在面临同质化和异质化的困境,这就给新课程的产生造成了困难。由于大学和中小学,特别是教师和学者对多元文化和国际化有着不同的理解,所以他们会采用不同的方法,并对课程产生不同的影响。此外,各机构所处位置的不同(如地区性的或国际性的)及其教学使命不同(如以服务当地为目标或是以跨文化为导向)也会对课程设计的方式产生影响\[21\]。在这种意义上说,大学或中小学能够在多大程度上,适应当前世界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员工及机构的意愿和倾向。但是,当前我们所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课程设计应该在多大程度上受到全球化潮流的影响?以此为出发点,我们必须意识到,在开发课程过程中存在着一种矛盾和紧张关系,即究竟是以保护或促进当地本土文化为导向还是以促进全球化为导向。更重要的是,我们还应该意识到全球化趋势可能带来的问题:制约课程设计过程中选择的机会而不是促进多元化。

此外,我们对课程形成的过程不应有简单化的理解,不应把它看作是一个完全自动发生的过程,不应把它看作是一个不受政府控制,或不受经济、社会、文化、历史资源影响的过程。在课程政策形成和执行过程中,国家或政府是融合本土传统与全球化趋势的一个重要机构\[22\]。我们上述提到的大学层面的结构变革在促进多样化,而国家层面的变革则在朝相反的方向发展。必须承认,当前课程改革有一种趋势,就是加强政府对课程和评价的集权控制。普里斯特利研究发现,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的政府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便在推行全国统一课程\[17\]。

参考文献

[1]petersm.nationaleducationpolicyConstructionsofthe‘Knowledgeeconomy’:towardsaCritique\[J\].Journalofeducationalenquiry,2010(2):1-22.

[2]DelantyG.ChallengingKnowledge:theUniversityintheKnowledgeSociety\[m\].Buckingham:openUniversitypress,2001.

[3]DaleR.Globalization,KnowledgeeconomyandComparativeeducation\[J\].Comparativeeducation,2005(41):117-150.

[4]tofflera.powershift:Knowledge,wealthandViolenceattheedgeofthe21stCentury\[m\].newYork:BantamBooks,1990:9.

[5]oeCD(organizationforeconomicCooperationandDevelopment).theKnowledgeBasedeconomy:aSetofFactsandFigures\[R\].paris:oeCD,1999.

[6]KelseyJ.privatizingtheUniversities\[J\].JournalofLawandSociety,1998(25):51-70.

[7]Riddella.Globalization:emasculationoropportunityforeducationalplanning?\[J\].worldDevelopment,1996(24):1357-1372.

[8]worldBank.LifelongLearningforaGlobalKnowledgeeconomy\[R\].washington,D.C.:worldBank,2003.

[9]LloydC,payne,J.whatisa‘HighSkillsSociety’?SomeReflectionsonCurrentacademicandpolicyDebatesintheUK\[J\].policyStudies,2003(24):115-133.

[10]RobertsonS.ReimagingandRescriptingtheFutureofeducation:GlobalKnowledgeeconomyDiscoursesandtheChallengetoeducationSystems\[J\].Comparativeeducation,2005(41):151-170.

[11]DfeS.FiveYearStrategyforChildrenandLearners\[R\].London:DfeS,2004.

[12]moreyai.ChangingHighereducationCurriculaforaGlobalandmulticulturalworld\[J\].Highereducationineurope,2000(25):25-39.

[13]UneSCo(Unitednationseducational,ScientificandCulturalorganization).GlobalizationandLivingtogether:theChallengeforeducationalContentinasia\[R\].paris:UneSCo,2000.

[14]BoudD,SymesC.LearningfortheReal:workbasededucationinUniversities\[m\]∥Solomon,n.,mcintyre,J.workingKnowledge:thenewVocationalismandHighereducation.Buckingham:openUniversitypress,2000:14-29.

[15]VidovichL.towardsinternationalizingtheCurriculuminaContextofGlobalization:ComparingpolicyprocessesintwoSettings\[J\].Compare,2004(34):443-461.

[16]KitanomK.whataCoursewillLookLikeaftermulticulturalChange\[m\]∥morey,a.i.,Kitano,m.K.multiculturalCoursetransformationinHighereducation:aBroadertruth.Boston:allynandBacon,1997:18-34.

[17]HaighmJ.internationalizationoftheCurriculum:DesigninginclusiveeducationforaSmallworld\[J\].JournalofGeographyinHighereducation,2002(26):49-66.

[18]Goughn.theLongarm(s)ofGlobalization:transnationalimaginariesinCurriculumwork\[m\]∥Doll,w.e.,Gough,n.CurriculumVisions.newYork:peterLang,2002:167-178.

[19]SadikiL.internationalizingtheCurriculuminthe21stCentury\[m\].Canberra:australianationalUniversity,1998:5.

[20]CameronD.Globalizationandtheteachingof‘CommunicationSkills’\[m\]∥Block,D.,Cameron,D.GlobalizationandLanguageteaching.London:Routledge,2002:7-82.

[21]Sadkerm,SadkerD.ensuringequitableparticipationinCollegeClasses\[C\]∥Border,L.L.B.,Chism,n.V.V.teachingforDiversity.SanFrancisco:JosseyBass,1992:49-55.

[22]mcFaddenJ,merryfieldmm,BarronKR.multiculturalandGlobaleducation:Guidelinesforprogramsinteachereducation\[m\].washington,D.C.:americanassociationofCollegesforteachereducation,1997:10.

HighereducationCurriculumandGlobalization

mokKaHo

(theHongKonginstituteofeducation,HongKong,China)

经济全球化的相关知识篇10

L=andrewlikierman

C:mBa课程在这几年宏观环境巨变的情况下,课程设置如何保证时效性?

L:我们的课程每五年会进行一次回顾,但这不意味着课程要不停地修改。宏观经济环境一直在变化,但管理学的课程其核心内容是不变的。从这方面来讲,课程本身和经济变化并不直接相关。但是mBa非常强调与公司本身的联系,因此我们更注重知识在公司或机构内部的实践。除了授课者会更新讲座内容,我们还有最长为期三个月的环球旅行,让学生到全球的公司去深入了解公司运营和管理。这些实践的内容和经济环境紧密相连。此外,商学院不仅要根据经济环境的变化来调整课程,更重要的是引领课程设置,也就是在环境变化之前想到相应的知识传授。

C:工商管理课程在面对不同市场的企业管理者时,是否进行了相应的本土化?

L:管理学的很多知识是普适的。如果说要讲授本地化策略,相应联系本土人情和文化,这些知识可以通过看书获得,可以在你到达当地后去了解学习。另一方面,不可能根据不同国家的学生列举“例如在此地建立公司的‘十大必备因素’”。管理的知识应该是在哪里都能应用。此外,任何地方性的管理知识放到全球环境都有借鉴意义。例如我们的同事曾出版了一本《印度的发展》,这就是因为印度的经济发展为其他国家甚至全球都可以提供经验和借鉴。

C: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同时高速发展的情况下,企业管理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什么?

L:不论是同时存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现在还是经济环境相对闭塞的过去,公司面临的挑战都是一样的:首要的就是适应环境改变的能力;其次是对待风险的态度,风险永远都在,关键是公司对待风险的态度;第三就是人员管理的问题,这其中很多的不确定性也是公司需要长期关注的。其实我们一直生活在改变中,宏观环境的变化固然重要,但要看到导致改变的因素是不变的,只是他们的相对重要性在变化。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发展越来越快,哪怕伦敦商学院未来不存在,这些因素也不变,他们需要公司相应采取的态度也是不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