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口腔保健预防措施十篇口腔保健预防措施十篇

口腔保健预防措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08:20

口腔保健预防措施篇1

【中图分类号】R179G478.2R781.1

【文章编号】1000-9817(2006)09-0815-02

【关键词】龋齿;预防和控制;结果评价(卫生保健);学生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由于牙科人力的严重短缺及其分布的不合理,牙医人口比处于较低水平,不能满足牙科服务的需要。我国的牙医人口比约为1:35000,属世界低比例国家,不能满足为大部分人服务。学龄期儿童和青少年在上学期间通常无法到医院进行口腔检查或治疗,普通学校的校医室难以实施复杂的口腔预防或治疗措施,而专业机构又很难进入学校开展口腔保健项目。因此,在校学生的龋病预防已逐渐成为牙病防治工作的难点之一。

深圳市实验学校10余年来坚持对所有在校学生实施龋病防治措施。为了解该校实施龋病防治措施的效果,确切掌握其口腔保健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今后学校龋病预防的可行方法,笔者于2004年对该校进行了防治效果评价。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以深圳市实验学校小学六年级学生328名为研究对象。其中从一年级入校后一直在该校就读的学生183名为研究组(男生96名,女生87名),由外校新转入的六年级学生145名为对照组(男生83名,女生62名)。

1.2方法

1.2.1龋病防治措施深圳市实验学校每年对全校学生进行口腔检查,发现龋齿及时充填治疗;对全校学生实施龋病预防,即前牙涂布氟保护漆,后牙进行窝沟封闭等防龋措施。对照组学生由外校新转入,未实施上述防治措施。

1.2.2口腔检查由1名专业牙医在自然光线下采用口镜和探针对所有学生进行口腔检查,根据龋病的临床诊断标准进行诊断,记录龋齿位置、数量和种类。

1.3资料分析采用订制的专业数据输入和统计软件对学生的体检资料进行分析,比较2组学生的龋病患病情况。

2结果

2.12组学生恒牙患龋情况比较统计结果显示,研究组学生的患龋率和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学生(表1),尤其是女生更为显著。所有学生均未出现恒牙缺失。

2.22组学生恒牙龋失补构成比分析统计结果显示,研究组学生的恒牙龋失补构成比与对照组学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我国1995~1996年全国第2次口腔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12岁儿童龋均为1.03。1998年我国龋齿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儿童患龋率为83.6%,深圳市高达89.2%,为全国之首。1999年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对福田区新洲小学学生的乳牙患龋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者乳牙患龋率为77.60%,龋均为3.0,男、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些调查结果与我国儿童和青少年的龋病防治现状有着密切的关系。

随着口腔医学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早晚刷牙和使用含氟牙膏等基本的口腔保健措施已经得到大部分人群的认可。然而,通过就医来进行口腔保健的行为还并不普遍,尤其是学龄期的儿童和青少年。1995年全国调查结果显示,12岁和18岁年龄组从未看过牙的人数约占40%,从未听过口腔健康教育课的人数约占40%,近2a定期检查口腔健康情况的人数均在25%以下,检查同时进行洁治、窝沟封闭、涂布氟化物的人数少于o.5%。当前,学校口腔保健主要依靠学校的健康教育,城市中只有为数不多的学校定期进行口腔检查,督促学生补牙,大部分城市学校和几乎所有农村学校都没有其他口腔保健措施。

由于目前我国学校编制中只有普通校医而缺乏牙医,因此最基本的牙科预防及治疗手段都必须到医院才能完成,这样就使很多处在龋病高发阶段的在校学生无法接受窝沟封闭、龋洞充填等防治措施,从而导致许多乳牙和年轻恒牙的严重龋坏、早失,甚至牙颌发育的畸形。与香港及国外的学校医疗措施相比,我国的学校牙病防治体系存在较严重的问题。在这方面,深圳市实验学校在校医编制中设置牙医,的确走在了全国的前列。该校牙医坚持每年进行全校学生的口腔疾病检查,发现龋齿及时充填或治疗,并坚持定期实施恒牙及乳牙涂布氟保护漆和窝沟封闭等防龋措施,通过各种方式向学生介绍口腔保健常识。本研究结果证明,学校定期实施龋病防治措施能显著降低学生的恒牙患龋率和龋均,提高充填率和充填构成比,在龋病控制方面作用明显,因此深圳市实验学校的龋病防治体系值得推厂。

口腔保健预防措施篇2

作者简介:许卫星(1971—),女,副主任医师。

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国曾经以成功发展革命性的医疗体制和强调预防为主的“低成本健康”卫生体系给全世界留下深刻印象[1]。现阶段,为更好地解决医疗服务的公平性下降、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医疗服务的费用不断上升等难题,上海开展了以医疗联合体建设为主的新医改,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为口腔专业医疗机构,尤其是对具有公益性的口腔预防保健工作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理想的参考。

1专业联合体建设的理论思考

世界卫生组织将牙周组织健康状况列为人类健康的10项标准之一。口腔疾病可以成为其他疾病的诱因,也可以是其他系统疾病的表征或结果。随着口腔预防医学在预防措施与方法应用、社会保健促进、人群口腔保健服务的不断发展,社会人群在口腔卫生知识、观念、态度与行为方面都有了显著而积极改变。

有序推进口腔急性保健模式(患病就医)转变,将口腔健康管理不断前移和下沉可以有效地减少口腔致病率、最大程度的降低口腔医疗支出。近年来,英、法两国的社区健康服务有其明显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于以治病为中心向保健为中心的转变[2]。美国健康管理研究成果表明,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识别那些很快就要利用卫生保健服务的人,因而可以对他们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利用这种强有力的措施可以保持或改变人群健康状态,使人群维持低水平的健康消费[3]。据此可见,预防对于保障健康和促进社会整体进步的重要意义。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全球性调查研究表明,真正健康的人仅占5%,患有疾病的人占20%,而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4]。龋病、牙周病是发展中国家患病率极高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在我国平均龋患率为38%。龋齿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仅次于心血管、癌症之后的三大非传染性重点防治疾病之一。在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口腔预防基本纳入健康保险范畴,由政府引导、依托医疗保险体系、发挥市场资源协同推进的对民众和重点人群的定向干预行动。口腔预防是全民预防保健的有机组成体,是持续保障民众健康质量,降低社会总体医疗成本支出的有效手段之一。

口腔预防专业联合体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建立异质化口腔卫生服务医疗机构间的合作或联盟。Kongstvedt[5]将医院的横向整合定义为围绕临床上的卫生保健服务进行的资源整合,而纵向整合是在不同水平的卫生保健服务之间进行的整合。口腔预防专业联合体类似于专业资源的横向整合,这种横向体系具体表现为资金统筹、信息交互、技术支撑、集中采购、专业培训等方面。口腔预防专业联合体也可称其为口腔整体服务提供系统(oralintegratedDeliverySystem,oiDS)。口腔预防专业联合体建设将从组织架构、专业资源、教育培训、基础作业等方面系统提升口腔预防工作质量水平。实现对传统松散型分布的口腔人力资源的有效运用和有机组合。最大程度地实现节约交易费用,发挥规模效益,提升口腔预防保健质量水平和服务满意度。

2专业联合体建设的现实基础

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显示:人类1/3的疾病通过预防保健是可以避免的,1/3的疾病通过早期发现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1/3的疾病通过信息的有效沟通能够提高治疗效果[6]。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CD),是对一类起病隐匿,病情迁延不愈,病因复杂,且有些病因尚未完全被确认疾病的概括性总称。龋病是影响儿童和青少年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它不仅影响儿童和青少年的食欲、咀嚼、消化和吸收,而且还可以引起牙髓炎、根周脓肿、颜面蜂窝组织炎,甚至可导致全身疾病的发生。

上海地区调查结果显示,12岁儿童第一恒磨牙是最易患龋的牙位,而牙合面窝沟是牙齿最易患龋的部位。因此,采用窝沟封闭防治牙合面龋发生,是龋病预防措施的重要环节。然而仅0.63%的12岁儿童接受过窝沟封闭,郊区儿童基本未接受过窝沟封闭,明显低于全国水平。表明儿童口腔预防性措施的普及亟待加强。因此,在争取有关政策保证的同时,进一步发展推广窝沟封闭和氟防龋等预防性适宜技术[7]。由于六齡牙解剖生理结构的特点,在萌后2~4年非常容易发生龋病,是儿童恒牙列中发生龋病和因龄丧失最多的一颗牙[8]。上海地区自2012年开始,明确规定要全面开展适龄儿童的龋病普查和窝沟封闭,取得了很好成效。

对于口腔预防保健而言,口腔卫生人力资源的数量、结构和配置是开展各项口腔服务的基础,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口腔服务的质量水平。口腔卫生人力资源是指已经接受口腔专业理论学习和技术培训,达到一定的学历和技术水平,能够为社会大众口腔卫生需求提供专业的口腔卫生服务,并且能够为口腔卫生事业献出自己智慧和才能的一类工作人员的总称[9]。现阶段,我国口腔卫生人力资源存在着人力分布不均衡、人力结构不合理、口腔卫生服务利用率低等问题。口腔预防专业人才队伍的数量和结构与其承担的责任存在相当的反差。①口腔卫生人力资源总量不足。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合理口腔医师人口比为1∶5000。目前大多数发达国家口腔医师人口比接近1∶2000[10],日本、丹麦、瑞典等国家一千多人就有一个口腔医师。与此对应,在现有口腔医师队伍中专职口腔预防医师更为稀缺。②口腔预防人才队伍稳定性不高。目前的医疗服务更多的倾向于治病,而在预防保健等增值性新型医疗服务方面,不论是技术还是发展基础上,都显得相对不足[11]。面对巨大的口腔诊疗市场需求和经济利益,口腔预防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和稳定性面临严峻的现实。③我国常见口腔疾病患病率与患者就诊率呈现反差之势。究其原因,一是受益面广的口腔预防未纳入公共卫生规划,二是口腔健康意识不均衡,而最主要的是口腔卫生资源的不足,尤其是口腔预防人力资源不足,前期预防和发现不力。

承担部分口腔预防保健职能的综合型医疗机构普遍采用抽调临床医师阶段性集中开展工作的方式;承担区域口腔预防保健职能的口腔专业医疗机构,往往需要调动和发挥社区医疗机构口腔专业力量来协同完成专项工作。这种在实际操作中探索形成、自觉实践的区域口腔预防保健网格化体系,基本满足了区域口腔预防保健工作的运营,但由于参与主体多元化、工作目标的单一、组织架构松散性,导致管理随机性强,责任目标分解和实现难度大,很难适应现代口腔卫生预防为主、注重预后的要求,难以承载起口腔预防保健工作可持续、规范化运营的要求。

3专业联合体建设的路径选择

口腔预防医学,是研究口腔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研究预防和控制口腔疾病的方法及应用,维持和促进口腔健康的一门科学。口腔健康管理是健康教育的一个分支。世界卫生组织(1970年)提出[12]:牙科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使人们认识并能保持口腔健康。口腔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采取合理的健康态度和生活方式;遇到不能有效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时,尽量将这种疾病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小;合理而明智地使用口腔保健服务设施。口腔预防专业联合体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构建起口腔健康管理平台。

“政府主导、专科机构指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执行主体”是上海口腔预防工作的基本原则。这一原则是符合上海口腔预防工作所面对的现实环境和基本要求。口腔预防专业联合体的建设正是基于上述原则,对进一步发挥好三级“主体”作用,统筹“点、线、面”实际需求而作出的有益探索,是原则贯彻的具体化。建立健全广覆盖、区域化的口腔健康体系,所面临的挑战主要是卫生服务管理与供给部门有效控制成本,合理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满足社会人群的基本口腔健康和重点人群预防保健需要。

口腔预防专业联合体的建设有利于形成和发扬以下优势: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产生更好的区域协同效应、弥补资源市场的不完全性、降低管理成本和交易费用、实现地理空间上的广覆盖性、确保专业医疗质量的一致性、降低患者信息获取和交易成本、提高机构声誉、扩大服务规模、提高市场份额。这种优势的取得是口腔预防专业联合体全体成员与全部服务对象的协同效应,是一种可以实现交互共赢的oiDS的整体性优势。

口腔预防专业联合体的社区化和属地化布局是其建设的重要目标和主要表现形式。口腔预防的对象从广义上讲是全体社会民众,从狭义上讲是政策资源确定的特定人群。客观看,阶段性的口腔卫生人力资源总量、民众口腔健康意识、财政预算安排、民众收入水平等因素对于口腔预防保健服务和体系建设会形成直接影响。适龄儿童和青少年一直是口腔预防保健的重要对象,在口腔预防专业联合体建设范畴中,结合现有口腔预防保健实践经验,将服务对象直接纳合体形成一体化格局,形成服务主体和对象的统一是必要的选项。

社区卫生服务是综合性保健服务,重视预防,不仅可以节约资源,也能较好地满足居民对卫生保健的需求[13]。卫生服务的支付方式直接影响着卫生机构和卫生工作者的供给行为,并对费用的控制、资源配置、服务质量尤其是在卫生服务过程中的效率公平产生明显的引导或制约作用。目前卫生服务支付方式主要有:总额预付制、按服务项目付费、按人头支付、薪金制、按绩效支付、按条目预算、预防服务帐户、按服务单元支付等9类。各类支付方式均有其特点和适配模式,直接支付人均为卫生行政管理机构。基于规范口腔预防专业联合体运营机制,提升口腔预防专业联合体运行效率考量,我们认为,对于现行卫生服务支付方式可作出适度的调整。可变卫生行政机构的直接支付为间接支付,将口腔预防专项资金支付权限赋予口腔预防专业联合体中的管理和专业指导主体口腔专业医疗机构,由其实施对社区医疗机构和专业人员的直接考核与支付,且考核结果可直接运用于原预防保健整体考核系统。

对于口腔预防专业联合体的建设所涉及的资源统筹、利益分配、技术支持、后续治疗等,均需要在基本支付调整的框架体系内作出统一明确的规划。对此,有待后续进一步的研究。

4参考文献

[1]徐嫒.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历史情况回顾[R].快速政策咨询任务报告,2007.

[2]刘浩宇.社区卫生服务新内容[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8,(1):94-96.

[3]Dwedington,YLouis,KukuLi.Recenttrendsinthedevelopmentofhealthmanagement[J].Hralthmanagementresearch,2001,76(103):140-47.

[4]李渝梅,张月霞,安波,等.亚健康人群的健康管理与生活方式干预[J].职业与健康,2007,23(17):1567.

[5]葛延风,王晓明.中国医疗服务体系改革反思[J].中国卫生产业,2005,(9):27-28.

[6]黄奕祥,李江帆.健康需求变化与医学服务模式转变[J].中州学刊,2010,175(1):114-119.

[7]曾晓莉,李存荣,徐玮.上海市788名12岁儿童口腔健康状况分析[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10,24(4):295-297.

[8]卞金有.预防口腔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70.

[9]李刚.口腔医疗国外现状[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10]poulerikpetersen,DenisBourgeois,Hiroshiogawa,etal.theglobalburdenoforaldiseasesandriskstooralhealth[J].BulletionoftheworldHealthorganization,2005,83(9):661-669.

[11]周喜君,陈红.国有综合医院功能定位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8,24(4):230-231.

口腔保健预防措施篇3

【关键词】龋病;口腔保健;预防措施

龋病是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影响下,牙体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儿童中最常见的口腔疾病就是龋病,龋病不仅使儿童感到患牙疼痛而影响食欲、咀嚼、消化、吸收和生长发育,甚至会引起全身疾病,影响儿童健康。但龋病是可以预防的,龋病的预防是儿童保健的主要任务,所以必须教会每个母亲防龋的实用技术,使儿童的龋病预防从胎儿期开始并贯穿于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避免乳牙的龋坏和早失影响儿童的发音和美观,以至给儿童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压抑,下面分3个时期进行论述。

1胎生期保健

胎儿的牙齿是在胎生期第六周开始发育的,故母亲已知怀孕就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摄入营养合理的平衡膳食,要摄入足量的优质蛋白和足量的含钙磷食品,孕妇应多照日光,妊娠末期如出现指趾和腓肠肌痉挛要在医生指导下补一定量的钙剂。

20~1岁组儿童口腔保健及防龋措施

首先,保健医生要做好产后访视和新生儿预防投药工作,同时做好口腔护理指导。避免用各种土办法处理“马牙”以免引起口腔感染,母乳喂养儿无需饮温开水,而人工和混合喂养儿各种代乳品残渣易残留口腔,故喂完后要饮一点温开水清洁口腔,4~6个月乳牙萌出,孩子也开始添加辅食,此时更应加强口腔护理,每餐后均应饮12口温开水清洁口腔,睡前不给小儿糖果等甜食,特别要注意不要让孩子含糖睡觉,因为口腔细菌分解糖产酸,腐蚀牙质,产生牙菌斑是龋病的一个重要因素。

3龋病易感期防龋措施

1~3岁小儿乳牙全部萌出,这个时期的牙为龋病易感期,要注意蛋白质,维生素、钙磷的合理搭配,市售小食品,不易做辅助食品常规添加,笔者提倡食用家庭自制食品。饮食膳食平衡不仅能促进身体健康,同时也可促进牙齿的正常发育,增强牙齿对龋病的抵抗力。教育儿童多吃对牙齿有益的食物,如五谷、杂粮、牛奶、蔬菜、鱼肉和蛋等,应从小养成少吃零食或不吃零食,特别是含糖高的食品,尤其是睡前不吃东西的好习惯,吃零食后应及时漱口,4岁以前是儿童预防龋病的重要时期,3岁以前开始刷牙有很好的预防作用,所以3岁儿童要在母亲帮助和指导下采取正确刷牙方法,有效的刷牙可以清除粘附在牙齿表面的牙菌斑,起到清洁牙齿、预防牙齿光滑面龋和预防牙周疾病的作用。消除牙菌斑是防龋最关键的一个环节,而实现这一环节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儿童掌握正确刷牙的基本要领,使用质地较好的保健牙刷和含氟牙膏,每次刷牙时可挤出黄豆粒大小含氟牙膏刷牙,每日早晚各刷1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min,彻底清洁口腔难刷部位,养成良好的口腔习惯。

由于生活水平及教育水平的提高,大部分家长把儿童送到幼儿园接受早期教育,故幼儿园应开展儿童口腔保健工作,培养儿童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向幼教人员和家长宣传口腔卫生知识和防龋知识,为幼儿园儿童建立健康档案和口腔检查档案。龋病是儿童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之一,对于龋病的预防治疗仍是医务工作者的主要任务,早期发现龋病,及时治疗,早期填补。若不及时填补,可导致牙周组织发炎,以至影响恒牙正常发育,若乳牙因患龋齿过早丢失,还可影响恒牙正常排列,为确保儿童有一口健康的牙齿。家长应注意孩子的牙齿情况,每半年到医院检查1次,定期检查除发现龋病及早治疗外还可提供有关口腔卫生方面的指导,对儿童牙齿进行必要的预防保健教育宣传,定期检查,可降低龋病患病率。

参考文献

[1]全国牙病防治指导组.第二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人民出版社,1998:160.

[2]卞金有.口腔预防医学.人民出版社,2003:28.

口腔保健预防措施篇4

[关键词]托幼机构;儿童;龋齿;患病率;干预措施

[中图分类号]R15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1)08(b)-138-02

龋齿是儿童的常见病、多发病,是细菌性疾病,可以引发牙齿病、根尖周围炎等疾病。龋齿疼痛影响儿童进食,严重者甚至影响恒牙生长,对儿童的发音及容貌也会产生不利影响,危害了儿童身心发育健康。为了解博山区托幼机构儿童龋齿发病情况,探索适宜的干预措施,笔者现将3年来儿童龋齿患病情况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选取2008-2010年博山区39个托幼机构13184名儿童查体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其中,男6683名,女6501名;城区9378名,农村3806名;年龄3-6岁。1.2方法

2008年起,在托幼机构儿童查体的同时,自然光线下,由经过统一培训的我院儿科医生按照视诊法检查口腔,按照国家龋齿病统一标准,凡牙本质滑面或沟窝有明显的色、形、质龋性改变者诊断为龋齿。不分度,不计数,只统计乳牙,牙齿成块损落及修补龋齿均列入统计范围。查体期间对托幼机构儿童发放口腔保健宣传单。做好口腔保健指导,指导儿童正确刷牙,饭后漱口,注意口腔卫生,并进行1年1次氟化泡沫防龋治疗等综合干预措施。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p

39家托幼机构2008年儿童龋齿患病率为4353%,2009年儿童龋齿患病率为3553%,2010年儿童龋齿患病率为27.67%。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后,儿童龋齿患病率逐年降低,2年间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3.1儿童龋齿原因分析

儿童龋齿发病原因主要有:①乳牙解剖形态易致食物滞留;②乳牙的釉质、牙本质薄、矿化度低、抗酸力弱;③儿童饮食多为软食,含糖量高,并且喜吃甜食,口腔产酸多;④儿童口腔的自洁能力弱,自我口腔保健意识差,因此儿童易患龋齿。3.2口腔保健的重要性

儿童摄取过多的甜食、软食之后,未及时清洁口腔,会使牙齿表面的菌斑pH值急剧下降,使牙齿脱矿进而形成龋齿。因此养成早晚正确刷牙、饭后漱口、注意口腔卫生等习惯能够降低儿童龋齿的发生。3.3口腔卫生宣传的重要性

家长对儿童口腔的认识与儿童龋齿的发生密切相关。家长与儿童的生活密切,及时地监督和指导能够帮助儿童更好地做好口腔卫生保健。3.4氟化泡沫防龋效果

氟化泡沫是目前公认有效的一种新型局部防龋材料,它能增加牙釉质表面的抗酸和再矿化能力。氟化泡沫以泡沫形式附着在牙齿表面,并连续不断地释放氟化物,以确保牙釉质达到最大量的氟离子吸收,且操作简单,价格便宜,多种口味,易于被儿童接受。3.5城区农村儿童发病率差别

口腔保健预防措施篇5

【关键词】窝沟封闭;氟化泡沫;乳磨牙

第3次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5岁儿童乳牙龋病的患病率为66.0%,有学者调查结果表明,患龋最多的是下颌第一乳磨牙,由于乳牙不仅帮咀嚼、消化和语言,更重要的是促进颌骨发育,诱导恒牙萌出,建立正常的咬牙合关系,因此在乳牙萌出时应当进行口腔保健干预措施,使儿童的患龋率降低。国内窝沟封闭技术仅局限于对恒磨牙的保护,很少应用乳磨牙龋齿的预防。本课题的研究通过应用窝沟封闭和氟化泡沫同时对乳磨牙进行龋病预防干预,于干预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计算患龋发病率,观察预防龋齿的效果。为学龄前儿童乳磨牙龋齿的预防提供新的干预措施。

1材料和方法

1.1实验对象

从大连开发区幼儿园随机抽取50名5岁的学龄前儿童作为本课题调查对象,检查学龄前儿童的口腔患龋情况,对检查结果进行整理,统计DmFt、计算龋均。

1.2材料

富士窝沟封闭材料和氟化泡沫。

1.3方法

对50名受检儿童下颌一侧乳磨牙进行窝沟封闭和涂氟为实验组,另外一侧乳磨牙进行涂氟为对照组。窝沟封闭脱落者重新封闭,每半年进行1次氟化泡沫防龋干预措施。于干预后6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对100名受检儿童进行涂氟和跟踪调查,计算窝沟封闭保留率和患龋发病率,通过统计分析,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患龋发病率是否存在差异性。观察窝沟封闭和氟化泡沫同时应用对乳磨牙龋病干预的效果。

2结果

乳磨牙于治疗后6个月、1年、2年复查,试验组与对照组乳磨牙邻牙合面龋发生率的临床疗效见表1。经统计学处理,两组龋病的发生率(8%)明显低于对照组(16%),经统计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3讨论

本实验对50名受检儿童下颌一侧乳磨牙进行窝沟封闭和涂氟为实验组,另外一侧乳磨牙进行涂氟为对照组。每半年进行1次氟保护漆涂布防龋干预措施,连续2年后观察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龋牙数以及患龋发病率都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表明窝沟封闭和氟化泡沫同时对乳磨牙进行龋病预防干预有良好的预防龋病发生的效果,且在操作中,因无痛苦,无刺激,无过敏,幼儿较少发生呕吐,哭闹等现象,容易被低龄儿童接受,故适用于学龄前儿童的群体防御。

儿童口腔保健在任何时候都是一个长期的公共卫生问题。本研究基线调查研究中发现,大多数的儿童口内都有未治疗的龋坏牙齿,而且有继发感染的危险。口腔感染导致的疼痛往往是这些孩子就诊的主要原因,很少主动去医院进行预防性咨询或治疗。

幼儿园时期正值儿童乳牙龋高发时期,到儿童5岁时乳牙患龋率已达到80%左右,因此,幼儿园儿童乳牙龋齿的预防与控制一直是口腔保健工作者的目标。龋齿发病率和新发龋齿情况是衡量一个综合口腔保健模式成功与否的最主要的指标。本研究中使用氟化泡沫作为氟化物的应用载体,并通过应用操作的方法减少儿童对于龋齿的易感性,如窝沟封闭,对儿童牙齿的保护重点使用保护性、并且创伤小的方法,而不是等待提供昂贵的治疗。定期口腔检查使实验组儿童新发的龋齿会被更早期地发现与阻断,这也是实验组儿童龋齿发病率和龋齿严重程度降低的原因之一。通过2年的实施实验组儿童无论是在龋齿的发生方面还是在龋齿的充填方面都远远优于对照组。开展综合口腔保健计划的主要目的是,使用的口腔医疗措施可以更多地服务于儿童,及早阻断和治疗正在龋坏的牙齿,降低牙齿的脱落率。符合社会性医疗保障的推广条件:预防为主,技术简单,成本低廉,易于大面积实施。此外,应用窝沟封闭和氟化泡沫同时对乳磨牙进行龋病预防干预在幼儿园中集体进行,对龋齿的预防和治疗在公平性、可得到性方面的优点都是无与伦比的,并且对乳牙龋病的预防很有效,这是其他单一的预防模式无法达到的。

参考文献

[1]邹静,李少敏,王魏新.成都市学龄前儿童龋病与出生状况的调查分析.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1,19(5):328-329.

[2]LewisCw,CantrellDC,DomotopK.oralhealthinthepediatricpracticesetting:asurveyofwashingtonStatepediatricians.pub-licHealthDent,2004,64(2):111-114.

口腔保健预防措施篇6

临床资料 2008年1~6月来院就诊的牙周病患者8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试验组平均年龄63.5岁,对照组平均年龄65.3岁,年龄差异无显著性(p>0.05)。

入选标准 ①年龄60~75岁。②轻中度牙周病患者。③试验前3个月未服用抗生素的患者。④无全身性疾病。⑤能够按时复诊。

方 法 患者初诊检查牙周状况,然后结合口腔牙周病预防宣教,内容包括每日睡前刷牙、饭后漱口,每次刷牙5分钟及正确的刷牙方法,要求患者初诊后1周复诊进行龈下洁治,初诊后1个月、半年后复诊检查牙周病恢复情况。试验组每周复诊1次,复诊时强调口腔卫生及牙周病的预防宣教,并进行口腔卫生检查,根据牙周检查结果提出相应的、个体化的牙周维护建议;对照组只是初诊时进行口腔卫生及牙周病预防宣教。

预防宣教内容 ①对洁牙不好的认识误区。②正确认识洁牙及洁牙后冷热、酸痛不适。③洁牙在牙周治疗的地位及作用。④口腔卫生的维护在牙周治疗中的意义及如何保持口腔卫生。⑤正确使用牙线。

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牙龈指数(Gi)和菌斑指数(pLi)在初诊时、1周后复诊时差异较小,差异无显著性(p>0.05);1个月后、半年后复诊时两组间差异较大,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Gi在初诊时、1周后复诊时差异较小,半年后复诊时两组间Gi和pLi差异较大,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1、2。

讨论

定期检查的意义 定期检查是预防牙周病的重要措施。牙周治疗效果的取得是术者和患者共同合作的结果,一般在治疗已得到效果之后,临床上的患者就诊时常伴有刷牙出血及口腔有明显异味,有些患者自身护理的意识开始淡薄,菌斑控制也放松了,大大增加了疾病复发的机会。同时,老年患者常伴有牙龈退缩,洁牙的过程中及洁牙后常伴有牙的冷热、酸胀、疼痛不适,有的甚至需要行牙神经灭活治疗。由此可见,患者本身对牙周病不重视,如果术者和患者能继续保持联系,共同加强维护牙周组织的健康,就能获得长久的疗效,确保老年人牙周健康。

口腔保健预防措施篇7

人的口腔比身体的其他部分更需注意,它经常不清洁,比身体其他的组织或器官更常患病,餐后食物餐渣往往留在口腔内,如果不加清刷,食物残渣就会腐烂或发酵。食物腐烂的产物对牙齿及其支持结构往往有毒和有害。这是人类最流行的两种疾病-龋齿和牙周疾病的主要原因。

龋齿,俗称虫牙。世界卫生组织把龋齿列为重点防治的非传染疾病的第三位,仅次于心血管病和癌症。

因为龋齿患病率高,城市儿童龋齿患病率高达99%,平均患病率为50%~60%,平均每人2~3个龋齿。发生范围广,儿童、青少年、中老年都有龋病。对健康危害大,牙被龋坏脱落,使咀嚼困难,发音不清楚,有损面容,疼痛难忍。对邻近器官的影响有龋病可并发牙槽、脓肿、颌窦炎、颌面蜂窝组织炎,从而引起面部红、肿痛,严重者可引起脑部感染甚至危及生命。对远隔器官的影响有因龋齿造成的并发症可作为病灶,通过血液循环、淋巴循环、变态反应而发生细菌性心内膜炎、肾炎、风湿性关节炎、眼睛的虹膜睫状体炎、胃及十二指肠溃汤、皮肤荨麻诊、神经炎、长期发烧等多种严重疾病。

牙周病在青少年时期就可发生,到中年可发展到比较严重的程度是一种以牙龈出血溢浓,牙齿松动移位主要表现的口腔疾病。牙周疾病患有早期多无明显症状,一般不会引起注重和重视。当疾病发展到出现牙周红肿,牙齿支持组织难以恢复的程度时,才引起重视。但往往为时已晚,给治疗增加许多困难,如能注意口腔卫生,做定期检查,早期预防,早期治疗,会使发病率大大下降。事实上,发达国家有效的牙周病预防使80岁的老年人至少拥有20颗健康牙齿,这已经成为衡量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而我国很多成年人过早地因为牙病而丢失牙齿,早早地与假牙打交道。

龋齿和牙周病这两种病的发生都与牙菌斑有关,牙菌斑是附着在牙面上吸附有大量细菌的一种粘着性较强的胶样物质,一般饭后8h左右就会形成,是致病的主要因素。肉眼不可见,日常漱口也不能将它消除,只有通过有效彻底的刷牙才能去除。因此,用刷毛较软的牙刷和磨料细致的牙膏,刷头以适合口腔大小为好,不宜过大。而在刷牙时,注意避免采用多数人习惯的长距离水平向拉锯式的横刷法,以免造成牙颈部楔状缺损及牙龈萎缩。提倡采用短横刷法,刷毛只在牙面及牙间隙中作前后短距离的颤动,或采用竖刷法,均可有效去除牙菌斑和软垢并对牙龈组织起到辅助按摩作用。对于两牙之间的菌斑和污垢,有时牙刷力所不及可用牙线代劳。

日常饮食习惯对预防口腔疾病也有影响,多食用有助于清洁牙齿和按摩牙龈的纤维性食物,如水果蔬菜等,饮食应粗细搭配,尽量少吃零食和糖果等甜食。这些对以精制糖类为主食的龋病高发人群来说尤要引起重视。儿童从生前8个月到8岁期间,蛋白质、钙、磷等物质的缺乏会影响牙齿的发育,应注意营养均衡。一旦发育完成后,钙剂的补充就无必要了。

在牙颌畸形的早期预防中,母亲的哺乳姿势要正确,纠正儿童舌舔牙、咬嘴唇、吮指头、啃笔头等不良习惯可将许多牙颌畸形消灭在萌牙阶段。

定期的口腔监护检查及洁齿非常重要。儿童3岁左右就可进行专门的口腔检查,接受口腔卫生指导,而成人每半年到一年检查一次为宜。

如果人的口腔能保持绝对清洁,那么一切牙病和口腔疾病就会得到预防,但这一点是无法做到的,所能做到的是尽可能减少口腔内经常停留的外来物质。对某些病例,这种措施是十分有效的,口腔能保持相对的清洁和健康。对其他的动物,口腔清洁比较困难,尽管照料十分殷勤,有时仍患牙病和口腔疾病,旨在减少牙病和口腔疾病以及增进口腔清洁的各种措施称为卫生。

口腔卫生这一术语按特性已用于社会或学校儿童洁齿和补牙的大规模科研项目,它也被牙科医生和牙科卫生学家应用于口腔定期预防性治疗。口腔卫生的使用在广义上还包括促进口腔卫生的各种条件,即预防牙科学。

必须承认尚未发现预防牙病的理想方法,能像天花和白喉免疫那样使个人完全免疫,但有些措施可减少牙病和口腔疾病,在许多情况下可完全消除,即部分控制。我们也知道,如果龋齿和牙周病能早期发现并得到适当的治疗,它们是可以被控制的,由于疏忽而造成的后果是可以防止的。

因此,可以说口腔卫生包括采取一切措施减少口腔疾病的发病率,并通过早期手术治疗控制已发生的损伤的进展。在许多方面这种措施不象目前控制结核病的方法。对于这种疾病预防医学尚未找到有效的疗法。但已发现,一般注意适当的生活条件和卫生能成功的预防疾病的发生,甚至对可能患有肺结核的人也是如此。对已发病的患者,如果早期治疗,损害可得到控制并能治愈。目前,在预防牙病和结核病方面取得的最大成就是对每个患者使用这些特殊的部分预防措施,控制这些疾病及其对全身的影响。

口腔保健预防措施篇8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小儿;龋齿;预防

龋齿属于小儿常见病,具有较高的发生率,影响小儿的正常生活。小儿缺乏口腔保健意识,而且乳牙的钙化度较低,易造成龋坏[1]。若龋齿情况较为严重,则会抑制继承恒牙胚的发育,对小儿的发音、外貌造成严重影响,不利于小儿的身心健康[2]。在小儿龋齿的预防中,需积极进行护理干预,帮助小儿养成良好的口腔保健习惯,促进小儿牙齿的健康发育。本研究以110例接受龋齿预防的小儿为研究对象,对综合护理干预应用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我院随机选取的110例接受龋齿预防的小儿,研究时间为2015年8月~2016年10月,研究对象分类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纳入55例小儿。对照组中,男31例,女24例,年龄2~6岁,平均年龄(4.0±1.5)岁;观察组中,男32例,女23例,年龄1~5岁,平均年龄(3.0±1.3)岁。在年龄、性别等基础资料层面,两组患者无显著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常规性护理,告知家长预防小儿龋齿的一些措施及注意事项,加强对小儿的安抚,让小儿能够积极配合,以确保预防工作的顺利开展。

1.2.2观察组在常规性护理基础上行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2.1进行体格检查,明确小儿身体情况、口腔情况;加强对小儿家长的沟通,介绍龋齿预防的一些方法、注意事项,讲解不同预防措施的优点,并说明各种预防措施不会对小儿的健康造成影响。告知预防龋齿过程中需家长的配合,确保小儿在口腔护理中能够放松口周的肌肉,有利于后续操作的顺利进行。

1.2.2.2加强对小儿家长的健康教育,讲解正确刷牙、使用牙的方法,帮助小儿养成良好的口腔习惯及饮食习惯,引导小儿不偏食、不挑食。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与小儿进行交流,告知家长龋齿对小儿健康的影响及危害,提高家长对龋齿的认知度。完成预防操作后,告知家长定时来院做相关检查。

1.3观察指标

1.3.1小儿配合度配合:小儿顺利接受口腔护理操作。基本配合:口腔护理中需家长辅助。不配合:小儿不能接受口腔护理操作。

1.3.2龋齿诊断标准牙齿出现龋洞,小儿存在明显酸痛、刺激感,X线牙片中显示龋坏处存在黑色阴影。

1.3.3统计小儿家属的满意度方法为问卷调查法,满意度分级为满意、一般、不满意。调查内容包括小儿龋齿发生情况等内容,共10项,满意为1分,一般为0.5分,不满意为0分。若分值≥9分,则为满意;若7分

1.4统计学方法数据处理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计数资料采取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取(x±s)表示,行t检验。对比以p

2结果

2.1两组小儿配合度对比经综合护理干预,观察组小儿配合度明显更为理想,与对照组相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小儿龋齿发生率对比经综合护理干预,观察组小儿龋齿发生率更为理想,与对照组相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小儿家属满意度对比经综合护理干预,观察组小儿家属满意度更为理想,与对照组相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本研究主要对综合护理干预对小儿龋齿的预防效果进行分析,统计了两组小儿的配合度、龋齿发生率、家属满意度。其中对照组小儿配合度为80.00%、龋齿发生率为16.36%、家属满意度为78.18%;观察组小儿配合度为96.36%、龋齿发生率为3.64%、家属满意度为94.55%。由此可见,在小儿龋齿预防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能够较好降低龋齿的发生率,维护小儿牙齿的健康,提高小儿家属的满意度,应用价值较高。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龋齿的发生率不断提高,其发生与多种因素紧密相关,包括细菌、口腔环境、家长防龋意识、口腔保健措施等因素[3]。龋齿属于一种细菌性疾病,稍有不慎便会引发牙髓炎、根尖周炎,严重时可能造成牙槽骨、颔骨炎症[4]。很多小儿在发生龋齿后未及时治疗,最终会形成龋洞,丧失牙齿,严重影响小儿的正常生活。龋齿的发病范围广、发病率高,只有积极做好针对性预防,才能降低龋齿发生率,维护小儿牙齿健康。

综合护理干预从多方面着手,通过给予小儿、家长相关指导和教育,让家属能够协助小儿接受口腔护理操作,提高小儿的配合度。由于家长大都缺乏对龋齿相关知识的认知度,未意识到各种危险因素,没有做好龋齿预防工作,致使小儿发生龋齿的几率大大增加。所以护理人员需加强对家长的健康教育,提高家长对龋齿相关知识的认知度及预防龋齿的必要性,取得家长及小儿的配合[5]。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需加强对小儿的安抚,耐心解答家长提出的问题,消除家长的顾虑,告知口腔护理不会对小儿的健康造成损害。护理人员需嘱咐家长引导小儿不挑食、不偏食,养成良好的口腔保健习惯和饮食习惯,以降低龋齿发生率。

综上所述,在小儿龋齿预防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能起到较好作用,值得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晓蓉,王小燕,闫亮,等.窝沟封闭术联合氟保护漆在预防儿童龋齿中的疗效观察[J].重庆医学,2013,42(18):2125-2126.

[2]郭艳丽,张玲.综合护理干预对小儿龋齿的预防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5,25(6):154.

[3]陈绮琴,葛风华,席晓颖,等.综合口腔护理干预对预防儿童龋齿的效果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26):183-185.

口腔保健预防措施篇9

1.1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选自2012年2月-2015年2月来天津市口腔医院急诊科就诊的口腔急症患者864例,其中男性542例,女性322例;年龄65-86岁,平均年龄72.54岁。本组病例中,无基础性疾病者126例(14.58%);有高血压心血管病史者268例(31.02%);脑血管病史260例(30.09%);糖尿病史210例(24.31%)。本组病例中有两种以上基础疾病者401例,占有基础疾病738例的54.34%。

1.2研究方法

通过对来我院急诊科就诊的864例老年人口腔急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未实施风险评估432例;实施风险评估432例。按性别、年龄、就诊时间、基础健康、口腔急症病种、治疗方法、治疗中、治疗后是否出现严重危象进行分项登记,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两组病例中出现的医疗风险而采取的措施,以及治疗前进行风险评估后制定出针对研究对象可能出现的医疗风险进行评估,制定出预防医疗风险的措施,根据具体措施应用到每一名患者的治疗中,确保老年口腔急症患者的医疗安全。

2.结果

2.1病种分布

本组864例病例中,急性牙痛384例(44.45%),其中急性牙髓炎268例,病程3-8hr;急性根尖炎116例,病程8-48hr。牙源性蜂窝组织炎230例(26.62%),其中颊间隙感染98例,眶下间隙感染72例,嚼肌间隙感染36例,颌下间隙感染21例,多间隙感染3例;颌面部创伤152例(17.59%),其中软组织损伤106例,硬组织损伤46例(牙及牙槽骨损伤32例,下颌骨骨折11例,颧骨骨折3例);牙源性出血56例(6.48%),其中拔牙后出血42例,顽固性牙龈渗血12例;复发性颞下颌关节脱臼42例(4.86%)。

2.2两组患者的医疗风险统计结果

通过回顾性研究结果发现在未实施医疗风险评估组,患者因既往心脏病史引发术中、术后出现心律失常36例;因既往高血压病引发严重出血58例;因既往糖尿病史继发感染86例。实施医疗风险评估组通过采用预防措施,未发生严重的医疗风险。

2.3预防措施

治疗前、中、后采用心电监护367例,占42.48%;呼吸道监护184例,占21.30%;治疗全程心理干预658例,占76.16%。实施治疗后1hr观察668例,占本组病例的77.31%;术前、术后实施健康宣教864例,占本组病例的100%。通过治疗前风险评估和治疗中实施预防措施,本组病例均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3.讨论

3.1老年人口腔急症的特点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器官的老化,口腔疾病成为影响生活和健康的常见疾病。主要病症为急性牙痛、牙源性蜂窝组织炎、颌面部创伤、牙源性出血、颞下颌关节脱臼。由于年龄和基础健康以及合并其他系统的疾病而长期服药病史的影响,老年人口腔疾病的疗程和转归不像其他年龄组那样规律。同时心理和生理上的原因使他们对口腔急症治疗的耐受性明显降低。突出表现为就医主动性差,恐惧治疗带来的痛苦;担心疾病的转归危及生命安全;厌烦多次的复诊以及顾虑医疗费用的不足等。基于上述特点,在老年人口腔急症的治疗过程中容易突发心肌梗塞、脑血管意外、呼吸道梗阻、感染性休克、顽固性口腔出血、颞下颌关节脱臼等严重的并发症。因此对老年人口腔急症术前医疗风险的评估与预防措施的实施是确保医疗安全的关键。

3.2治疗中存在的风险

(1)无陪伴老年口腔急症患者的风险:由于老年人行动不便,记忆力差,就诊时对所发生的病情不能详细的描述,对医生的治疗方案和病情转归不能充分的理解及合作。在就医流程上由于无人照顾易发生跌倒损伤,治疗后无人陪护观察,健康宣教的依从性差,不能有效的配合治疗。(2)人体衰老后都伴有不同程度的器官功能降低和病理改变,特别是老年人伴有的心血管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和糖尿病等,由于基础疾病的存在会导致患者的免疫力低下,治疗时会因恐惧感而引发血压增高和心率加快,增大了发生心肌梗塞、脑血管意外的可能性。(3)长期服用抗凝药物的老年患者可加剧颌面外伤治疗中的出血控制难度。长期糖尿病患者可加重颌面部炎症的发展,治疗时应延长抗炎的治疗时间[4]。(4)老年人由于神经系统的退变而使吞咽功能较其他年龄组均有所下降,在口腔急症治疗时应注意防止患者发生误吸,导致呼吸道梗阻而危及生命。(5)对于老年习惯性脱臼的患者,由于骨骼的脆弱和牙齿的松动,治疗时有发生颌骨骨折的风险,关节复位过程中松动牙齿的脱落易发生误吸,阻塞呼吸道而危及生命。

3.3治疗风险的评估方法

医护人员首先要详细了解患者全身疾病史,以及当前的具体病情及心理、精神状态,进行综合评估。针对每一个患者找出现存和潜在的隐患风险。对急性牙痛的患者要作好鉴别诊断,特别是与三叉神经痛的鉴别,老年人牙髓炎的定位难度较大,要反复进行冷热试验,确定好牙位后方可治疗,治疗中应选用对心脏有保护作用的利多卡因,以避免刺激心脏;对急性牙源性蜂窝组织炎症应做血液的生化检验,评估好是否伴有全身的菌血症或败血症。对已形成脓肿的病例应尽早行脓肿切开术。静脉应用抗菌素时应做好药敏试验,采用卧位输液,并随时进行观察。对于颌面部创伤患者应严格控制出血,做好生命体征的监测,检查是否伴有其它部位的合并伤。软组织损伤应及时进行清创缝合,对骨折患者及时控制出血后收住院治疗。通过医患沟通了解患者对所患疾病的理解,就诊的流程以及对疾病转归的期望和信心,避免因对治疗产生的紧张、畏惧感而引发的全身不良反应。对无陪伴的老年患者医护人员必须与其家属取得联系,情况允许下等待家属到来后再实施治疗。对情况不允许家属到院的患者,也应通过电话告知家属治疗的内容及风险,以取得患者和家属的知情和理解。

3.4预防措施的实施

口腔保健预防措施篇10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人民医院口腔科,广东惠州516000

[摘要]目的分析口腔卫生与儿童龋齿的相关性,探讨预防儿童龋齿的有效方法。方法选取2014年1—7月间于该院体检的3~6岁学龄儿童340例进行口腔检查,并对儿童家长发放口腔卫生问卷调查,统计儿童基本资料、甜食食用习惯、口腔卫生保健情况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进行体检的340例儿童中,有140患有儿童龋齿,患病率高达41.2%。通过问卷及统计学分析显示,甜食食用频率越少、食用甜食后漱口或刷牙、每日早晚刷牙、餐后漱口、开始刷牙年龄≤3岁、每季度定期口腔检查、睡前不食用零食的儿童,其口腔龋齿发生率较低。结论口腔卫生行为与儿童龋齿危险性因素有显著联系。保持口腔卫生、坚持餐后漱口、经常刷牙、降低甜食食用频率是防治龋齿发生的重要措施。

[

关键词]口腔卫生;儿童龋齿;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R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654(2015)01(b)-0077-02

龋齿是儿童时期常见疾病之一,患病率较高,可严重影响患儿生长发育与生活质量[1]。其致病因素多样化,不仅与生活环境、饮食习惯、家长教育指导有关,亦与儿童口腔卫生直接相关[2]。有学者指出,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能够明显缩减牙面受牙菌斑或食物污染时间,进而预防儿童龋齿[3]。为了更好地揭示口腔卫生行为与儿童龋齿的关系,该研究特选取该院于2014年1—7月间来该院体检的3~6岁140例儿童龋齿和200例健康儿童进行口腔卫生与儿童龋齿相关性调查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4年1—7月间于该院接受常规体检的340例学龄儿童进行口腔检查。男226例,女114例;其中3、4、5、6岁儿童分别有79、93、81、87例。纳入标准:3~6岁;无系统性疾病;乳牙列;患儿与家长均知情同意。

1.2龋齿诊断方法

主要采用人工照明与自然光相结合方法,借助平面口镜、镊子等空腔工具对儿童牙齿进行检查,记录儿童口腔情况。龋齿诊断标准参考wHo《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具体为:①牙齿窝沟点隙或光滑面可见龋洞;②牙釉质下破坏明显,存在可探及软化洞底或洞壁。

1.3口腔卫生调查问卷

自制调查问卷,统计患儿及家属一般临床信息,包括日常甜食摄入情况、日常口腔保养情况。

1.4统计方法

将所选儿童按龋齿诊断情况划分为龋齿组和健康组,将统计数据输入至spss19.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计算,行χ2检验。

2结果

2.1总体状况

纳入340例体检儿童,检测龋齿患儿140例,占41.2%。其中3岁儿童中龋齿患儿21例,占26.6%;4岁儿童中龋齿患儿30例,占32.3%;5岁儿童中龋齿患儿32例,占39.5%;余57例均为6岁,占6岁儿童总体65.5%。其大体趋势为儿童年龄越大,龋齿发生率越高。

2.2每日甜食摄入情况对比

日常甜食摄入频率较低、摄入甜食后漱口或刷牙儿童,更不易发生龋齿,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日常口腔卫生保健情况对比

健康组每日早晚刷牙、餐后漱口、开始刷牙年龄≤3岁、每季度定期口腔检查比率明显更高;龋齿组睡前食用零食比率明显更高,上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结论

医学研究显示,龋齿直接病因为口腔牙菌斑,其内细菌酵解后产生有机酸,将导致口腔内pH值降低,进而导致儿童牙釉质受到侵蚀[4]。儿童正处于牙齿生长的黄金时段,一旦患龋,即可能对牙齿形态的发育带来严重影响,严重者甚至会对影响儿童骨骼的生长发育,威胁显著。

既往研究证实牙菌斑的形成与儿童生活环境及个人习惯有一定相关性。如陈志斌的研究指出,城镇儿童患龋率低于农村儿童[4];卫淑平的研究同时将儿童饮食卫生、家长口腔卫生保健意识纳入重要影响因素之一[5]。上述多项研究亦认为,口腔卫生习惯是儿童龋齿的直接影响因素。与既往研究结论基本一致,该研究同样认为甜食食用习惯、日常口腔卫生保健习惯在预防龋齿中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甜食食用习惯直接影响龋齿发生率。这可能是因为食用过多糖分,同时又未能及时清洁口腔,大量葡萄糖可能于口腔中氧化,其顶端多羟基与氧结合,最终形成葡萄糖酸,可导致口腔及牙菌斑pH值下降,达到一定酸度后,牙齿脱矿,进而形成龋齿[6]。甜食食用频率越高,牙齿在危险酸度暴露率越高;食用甜食后不清洁口腔,葡萄糖口腔内氧化量越多。因此,甜食食用频率越少、食用甜食后漱口或刷牙儿童,其患龋率越低。

其次,有效维护口腔卫生,可显著降低儿童患龋率。这是因为牙面上粘附细菌及食物残渣,形成牙菌斑,是导致龋齿的直接因素之一[7],同时食物发酵则为牙齿的腐蚀提供了能量基础及环境基础[8]。因此,减少口腔内食物残渣及细菌水平,是预防龋齿的有效措施。早晚刷牙、餐后漱口、尽早开始刷牙、睡前少食用零食,均为较为便捷而确切的措施。口腔检查则可使儿童及家长全面掌握儿童口腔情况,及时针对性制定口腔卫生保健方案,从而降低患龋率。

该研究同时还显示,儿童年龄越大,其患龋率越高,这提示患龋率可能具备一定累积性,进一步说明需要积极预防并早期治疗。

综上所述,儿童家长要高度注意培养儿童的口腔卫生行为和饮食行为,防止龋齿病的发生。此外,定期带儿童进行口腔健康检测能及早发现并及早得到控制,确保儿童口腔健康。

[

参考文献]

[1]刘敏,高萍,孙鹏,等.2013年河北廊坊幼儿园5岁儿童龋齿患病率调查[J].中华医学杂志,2014,94(28):2201-2203.

[2]代其铭,郑美玲.博山区39个托幼机构儿童龋齿调查及干预措施探索[J].中国医药导报,2011,8(23):138-139.

[3]陈国娟,阮香莲.上虞市3~6岁儿童龋齿患病情况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09,24(13):1829-1830.

[4]陈志斌.3~6岁儿童龋齿患病状况及相关因素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7):1052-1053.

[5]卫淑平.2~6岁儿童龋齿患病情况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0,18(10):813-814.

[6]高薇,刘洪,严俊,等.替牙期儿童龋齿与饮食及口腔卫生习惯关系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15):1786-1788.

[7]夏源,李伯灵,赵新华,等.广东省汕头市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改水后儿童龋齿患病情况调查分析[J].中华地方病学杂志,2013,32(3):309-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