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社区防震减灾工作总结十篇社区防震减灾工作总结十篇

社区防震减灾工作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09:03

社区防震减灾工作总结篇1

1建立健全地方地震工作机构,完善防震减灾管理体制

防震减灾管理体制是指政府、专业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及其他防震管理主体所构成的管理体系与制度,以及它们的运作。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是静态方面,即减灾管理的制度、规范、法律、法规;其二是指动态方面,即管理机制的运作,管理制度及规范发挥它的调适与控制作用,管理职能的实现。

随着《防震减灾法》、《地震预报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出台,我国的防震减灾行政管理工作已步入法制化的轨道。但是,制定与《防震减灾法》相配套的地方性行政法规和政府规章仍是十分必要的,这是因为法律、法规的生命就在于执行与实施。由于我国区域性的差异,国家的法律、法规对有些问题只能作原则性的规定,需要与地方实际情况相结合。地方防震减灾条例就是以国家大法为依法,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社会实际需要制定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所以,地方防震减灾条例是防震减灾法与地方实际情况相结合的产物,从而构成了地方立法依据的完整性,充分调动和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调整地方关系,解决地方问题,更有利于防震减灾法的贯彻执行与补充,使法律、法规在一定区域内得以有效实施。

最近的10年,我国发生了多次重大自然(地震)灾害、每年因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相当于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3%-6%,自然灾害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1999年,发生在土耳其、台湾的地震灾害造成的危害之烈、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之巨、社会影响之大令人震掠。作为现代社会管理主体的政府,责无旁贷的做好防震减灾工作。因此。以预防、减灾为核心内容的灾害管理不仅成为政府管理的战略任务,而且成为政府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根据总书记"坚持经济建设同减灾一起抓的思想,把减灾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中"的指导方针和"坚持以预防为主,防灾、抗灾、救灾相结合的减灾方针,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合理配置资源,处理好减灾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加强国家对自然灾害的管理工作,不断提高综合减灾水平"的重要指示精神,各级政府应当对防震减灾工作给予高度重视,深刻认识到地震灾害对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危害,建立健全地震工作机构,使地震工作机构与本地区防震减灾工作的要求相适应,本着对人民,对地区经济发展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把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各级地震工作机构也应当以这次政府机构改革为契机,紧紧围绕为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服务,努力提高业务素质,认真做好对外对内的宣传工作,在解决深层次矛盾上下功夫,针对本地区的特点,争取为进一步做好防震减灾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从组织上、队伍上保证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

2预防为主,防救结合,综合防御,切实做好灾前防御

每当我们对国内外大地震灾害事件进行现场考察、对灾害现象进行分析对比研究和总结大地震灾害的经验教训时,都给我们许多启迪。通过这些地震事件可以探讨一些值得重视和有价值的东西。

1985年墨西哥地震、1995年日本阪神地震、1998年台湾海峡地震和1999年土耳其地震等灾害事件所印证的正反两方面的事实,给我们揭示一个重要道理,即获得明显减灾效果的就是在灾害发生前,人们应具有高度的居安思危、防范忧患的意识,树立真正的预防为主的观念,认真实施以预防为主的方面,落实预防为主的各种措施,使工程建筑、社区、城市的防震抗震能力增强,成为真正达到抗震设防要求的安全城市。只有平时各项建设贯彻了预防为主的方针并真正按抗震设防要求落实了预防措施、对策,才是实现和解决国家、城市减灾难题的最有效的途径和道路。

树立预防第一或预防为主的思想,就是突破或转变一些陈旧观念和习惯势力。这些陈旧观念表现为;一是以"预防为主"之名,行"灾后救援为主"之实,预防为主的方针没有落实。二是认为以预防为主,落实预防措施就必须要花大钱,其实落实预防措施所花的钱,与遭到地震袭击造成的损失,以及震后重建费用相比,其差的倍数何止千倍、万倍。三是我们一次次受害、一次次地总结教训,但每次灾后依然看不到思想上、行动上的根本变化。预防措施仍然停留在书面总结上。这个状况和做法一定要改变。

国内外大量的地震灾害事件说明,地震对建筑的破坏是造成人类生命财产损失的主要原因。因此,多震国家的科学家和政府在城市规划、城市建筑物和重要工程方面开展场址选址、场址土壤和岩石性质、场地地震地质构造环境和城市安全性、城市灾害、城市抗震设防及建筑用材、设计、施工等方面进行了科学研究和开发,并应用科技成果于城市建设中,尤其是建筑物上。在灾害发生之前,建设安全的城市,安全的建筑物,做好城市和建筑物的安全工作,这是达到防震减灾的最有效手段。这也是以预防为主,落实防御措施的实际步骤。

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就是将我们以往灾后应急行动为主的做法,转变为灾前做好充分的防御措施,将想到的、计划中的、按规定应做的地震防御工作,在灾害发生前高质量完成。在灾害事件前严格按照防震减灾运作体系和各种信息网络,做好城市抗震设防和工程建筑抗震设防工作,并依法执行。

在灾前做好震后应急工作

所必须的各种准备工作,依法监理、监督验收,保证工程建筑的高质量。在抓好灾前各项防震减灾工作的同时,在遭到地震灾害袭击后迅速地投入到救灾工作中去。由于灾前做了防御,即使遭到地震袭击,其损失也会在预测限度之内,按照应急预案实施救灾,可收到更好的减灾效果。因此,真正做到预防为主,减灾目标的良性循环。人类在自然灾害前就会变被动受灾为主动防灾减灾,人类对自然灾害也不会再那么俱怕、那么悲观。3强化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增强公众防震减灾意识

各级地震工作机构要通过宣传教育和训练来增强公民的防震减灾意识,努力加强社会对地震灾害的应急准备工作,将公众防震减灾意识的提高和政府的防震减灾规划、计划紧密的结合起来,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来减轻地震灾害。

防震减灾教育与宣传的意义和作用在于:

第一,提高全民的防灾意识。人类越来越认识到应当与自然协调共处,并应用人类掌握的科学技术同灾害作斗争。人类对灾害的认识、防灾救灾的知识日益成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防灾与减灾意识和知识应成为衡量现代国家文明程度、文化水平程度的一个标准。防灾、减灾意识和知识的普及将大大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和文明程度。

第二,使人们懂得地震灾害对我们生存条件的影响,人类的行为与致灾的关系,提高人们保护生态、环境,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自觉性。

第三,提高人民群众对地震灾害谣言的识别能力,使谣言不攻自破,确保社会秩序和人心的安定。

第四,提高民众与灾害作斗争的主动性、积极性。使人们可以根据地震科普知识捕捉震前征兆,以便及时进行灾前防御,灾时避险自救。提高人们对灾害的心理承受力、应变力和救灾技能,使人们在灾害面前处惊不乱,遇险不慌,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

第五,使人们有序、高效地实施紧急救灾抢险,特别是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次生灾害和其他衍生灾害的发生。而不至于在突发性重大灾害面前不知所措、消极被动。

第六,动员全社会的力量采取全面的整体性的社会行动投入到防震减灾的宏伟事业中。防震减灾教育与宣传应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应考虑定期、定点及宣传普及的覆盖面,建立宣传网络。应针对不同的对象因材施教,选择不同的方式,实施防震减灾知识普及与宣传。如:增强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的趣味性,选择群众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形式吸引群众参与到防震减灾知识的科普活动中。真正使防震减灾教育与宣传深入人心,深入社会的每一层次,各个角落,提高全社会的防灾意识,化为全社会的防灾行动。

做好防震减灾工作还要做好针对政府官员、专业救灾抢险队伍、民众、军队、武警、公安干警的防震减灾的知识和技能培训。同时,为了锻炼人们的救灾抗灾能力;锻炼各专业救灾队伍的技能和实战能力;提高人们防止次生灾害的能力;提高救灾决策指挥的水平;训练各方面救灾力量的协调与配合能力;检验救灾预案及各项防灾措施的贯彻落实及效果,找出漏洞,总结经验,反馈与救灾预案的修正及各项救灾措施的进一步修正;提高全社会的减灾参与,适时适地的开展防震减灾演习。

4结合地区特点,认真做好地震灾害的可管性分析,制定和落实应急预案

我国地处世界最强大的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地质构造复杂,活动频繁,是世界上大陆地震最多的国家。我国的地震主要分布在五个地区:台湾省及其附近海域;西南地区:主要为、四川两部和云南中、西部;西北地区:主要在河西走廊、宁夏、天山南北两麓;华北地区,太行山两侧、汾渭河谷、京津地区、山东中部和渤海湾;东南沿海,广东、福建等地。所以可以将我国大致分为,中强震区和少震弱震区。

各个地区针对不同情况,认真做好地震灾害的可管性分析,是地区地震工作机构的重要工作。我国的地震大多数是构造地震,次多水库地震、矿震等诱发性地震。构造地震的震源大都发生在地面iokm以下,是由地壳的构造运动引起的。一般来说,就人类现有的科学水平与能力,既不能消灭,也不能削弱。虽然有些国家曾试用断裂注水等方法使地应力逐步释放,而企图达到削弱地震灾害源强度的目的,但这也仅是在研究过程之中,如若考虑到我国地震的多发性和经济技术能力,类似方法的实用性是很小的,基本上是不可管的。震源的能量是通过地震波的形式传播而进行破坏的,人为阻止地震波的传播也是很困难的,基本上也是不可管的。地震的承灾体主要是构筑物破坏,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坏和引起次生灾害,这些通过工程防震和其他措施是可以保护和减少损失的,具有一定的可管性。

社区防震减灾工作总结篇2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修订后于5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5月12日是我国首个“防灾减灾日”和汶川大地震一周年,为广泛宣传普及防震减灾法律知识,进一步提高全社会防震减灾法制意识,营造全社会依法参与防震减灾工作的良好环境,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决定于5月份在全县组织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月”活动,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提升社会公众防震减灾意识这个主题,深入宣传防震减灾法律法规知识和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积极创新宣传手段,拓宽宣传渠道,丰富宣传内容,提高宣传实效,全面提高我县防震减灾总体能力,促进我县防震减灾工作的发展。

二、活动主题

牢记唐山、汶川地震教训、普及防震减灾法律知识、高度关注民生、服务经济文化可持续发展示范县建设。

三、总体部署

1、精心组织《防震减灾法》颁布实施日的集中宣传。在5月1日《防震减灾法》实施日前后,以宣传防震减灾法律法规为重点,主要通过悬挂横幅、印发防震减灾知识手册、上街宣传等形式,重点加强面向机关工作人员、学校、医院、商场、社区和农村的宣传。

2、强化“全国防灾减灾日”的集中宣传。在5月12日以地震科普知识和防震避震知识为重点,通过组织地震科普示范学校进行应急疏散演练、发放防震减灾知识手册、街头宣传等活动,提高社会公众对于防震减灾工作的认识和防震避震知识,提高我县防震减灾总体水平。

3、推进“防震减灾知识进万家”活动。充分利用机关、学校、居委会社区、农村基层组织等宣传阵地,推进防震避震知识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家庭;普及地震应急知识和自救互救知识,着重建立能够持续宣传地震科普知识的地震安全社区和农村民居的宣传教育平台,全面推进城乡防震抗震知识水平的提高。

四、主要活动安排

1、悬挂横幅。各乡镇、街道办事处要以《防震减灾法》和5•12防灾减灾日为主要内容,在重要位置和各村、各居住小区悬挂横幅、张贴宣传标语,要求各乡镇、街道办事处要认真组织,最少不得少于5条,各行政村、居民小区都要悬挂。对于组织情况将进行检查,并列入全年考核范围。(5月1日前完成)

2、报纸宣传。结合5月1日修订后《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的实施、5•12防灾减灾日和纪念汶川大地震有关情况,在报纸上刊登县领导署名文章,号召全社会共同提高对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视,营造全民同参与、同宣传的氛围。(5月12日完成)

3、应急演练。组织省级地震科普师范学校桓台县实验中学以及计划申请科普示范学校的邢家中学等有关学校进行地震应急疏散演练,以提高学生防震应急意识和知识,提高学校应急反应和防震避震的能力。要求各学校结合各自实际情况,制定实效可行的应急疏散演练方案,并认真组织,全面总结经验和不足。(5月12日前完成)

4、印发宣传手册。印发防震减灾知识手册20000册,做到机关、单位、乡镇政府工作人员和学校教师人手一份,企业、社区、医院、商场、农村等主要负责人人手一份,并在上街宣传过程中向广大群众发放,尽量做到抗震避震知识广泛普及。(5月1日前完成编印)

5、网站宣传。在桓台政务网和桓台科技网上刊登《防震减灾法》和5•12防灾减灾日宣传标语和文章,丰富宣传手段、扩大宣传面。(5月12日前完成)

6、地震科普阵地宣传。结合科技活动周集中进行科普宣传,通过在繁华地段组织开展上街集中宣传活动、摆放展板、悬挂过街横幅、发放科普宣传资料、科普村村通橱窗、组织人员到学校进行地震科普讲座等形式积极进行地震科普宣传。(5月23日前完成)

五、组织领导

1、加强领导。为扎实有效地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月活动,要求各级各单位各部门要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制定目标、分解任务,明确责任、强化监督考核。县地震办公室具体负责宣传月活动的组织实施,并进行不定形式的检查,检查结果上报县政府和市防震减灾领导小组。

2、广泛动员。积极组织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周密策划,及早部署,广泛动员,认真组织,通过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月活动,进一步扩大防震减灾法律法规的社会影响力,促进防震减灾法制理论与法治实践紧密结合,提高防震减灾能力。

3、部门联合。与县司法局联合发文,在全县普及防震减灾法律法规知识、地震科普知识,不断提高社会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在全社会形成学习防震减灾法、普及防震减灾知识的浓厚氛围。

4、认真总结。在防震减灾宣传月活动结束以后,认真进行总结宣传月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和取得的经验,并建立防震减灾宣传长效机制,把防震减灾宣传贯穿于日常工作中去。

附:防震减灾宣传月标语口号

桓台县科学技术局

桓台县地震办公室

2009年4月23日

防震减灾宣传月标语口号

1、防震减灾,造福人民

2、加强防震减灾法制建设,提高防灾减灾法制保障能力

3、牢记汶川、唐山地震教训,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4、5月12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防灾减灾日”

5、加强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防灾减灾意识

6、普及防灾减灾知识,保护人民生命安全

7、全面推进防灾减灾知识进学校、进农村、进企业、进机关、进社区

8、积极防御,努力保障经济建设地震安全

9、加强抗震设防管理,提高震害防御水平

10、重大建设工程必须依法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

社区防震减灾工作总结篇3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依靠科技,依靠法制,依靠全社会力量,提高监测预报、综合防范、应急救援能力,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损失,为推进中心城区核心区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工作目标。到2015年,城乡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能力明显增强,新建和在建工程达到抗震设防要求,农村抗震民居比例有较大幅度提高;地震应急救援能力明显提高,建立起以地震救援队伍为中坚、各有关行业救援队伍为骨干、志愿者队伍为补充的地震应急救援队伍;社会公众应对地震的能力明显增强,普遍掌握防震减灾基本知识和防震避险技能。

二、进一步加强城乡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工作

(一)提高城乡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能力。严格按照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进行设计、施工、监理,推广应用成熟可行的抗震新技术,加强对学校、医院、超限高层和大跨度建筑结构等大型公共建筑抗震设防管理,加强城市桥梁、供水、供气、排污等生命线工程抗震防灾能力建设,确保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达到抗震设防要求。学校、医院等人群密集场所的建设工程要高于当地房屋建筑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加大城市棚户区(危旧房)改造力度,逐步消除抗震设防达不到要求、结构抗震存在安全隐患的房屋建筑,五年内基本完成我区沿海石结构房屋的拆迁重建或加固改造工作,提升城乡建筑工程抗震防灾能力。

(二)加快推进校安工程和农村民居防震保安工作。按照区校安办的统一部署,多渠道筹措校安工程资金,加快工程建设进度,确保按期完成我区校安工程建设任务。加强对农村建房抗震设防的政策引导和技术指导,结合新农村建设推广应用《镇(乡)村建筑抗震技术规程》,按照建筑设计规范进行设计和施工,使农村抗震民居比例有大幅度提高。

(三)大力推进防震减灾工作。认真组织编制“十二五”防震减灾规划,积极开展防震减灾项目的前期调研工作,争取与省、市防震减灾“十二五”规划对接。经组织论证后,适时列入市防震减灾“十二五”规划,以项目带动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为中心城区核心区建设提供更有力的地震安全保障。加大对防震减灾工作的投入力度,并依法纳入本级财政预算。要完善地震应急指挥的组织体系和技术系统建设,确保在突发破坏性地震时,震情灾情信息能够及时准确上报。区地震办要加大对各镇(街道)防震减灾工作的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与各镇(街道)密切配合,继续完善地震宏观观测网、地震灾情速报网、地震知识宣传网和防震减灾助理员(以下简称地震“三网一员”)建设,夯实防震减灾工作基础。各镇(街道)要重新选任热心地震工作、有一定政治、文化素质的人员任地震“三网一员”,并于5月底前上报区地震办备案。

三、进一步完善地震应急救援体系

(一)提升地震灾害紧急救援能力。按照“一专多能”的要求,依托区消防大队建立区级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地震灾害紧急救援能力建设的通知》(政办〔〕119号)精神,区财政将区级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装备配置资金列入财政预算,用于区级地震灾害紧急救援设备购置及队伍建设;同时,对获得省、市专项补助的用于开展地震异常测报落实、灾情现场调查、城乡地震科普宣传、地震应急等工作,区财政要予以适当配套。继续推进各系统、各行业地震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各级地震应急救援体系。

(二)完善地震应急指挥的组织体系和技术系统。加强地震应急指挥平台建设。严格落实地震预案管理的各项制度和工作程序,细化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急联动机制,适时开展有针对性的地震应急演练,确保地震应急指挥有效、反应迅速、保障有力。破坏性地震发生后,1小时内救援队伍能赶赴灾区开展救援,24小时内灾民能得到基本生活安置。

(三)推进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完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规划部门应抓紧组织编制城市抗震防灾专项规划,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充分利用现有公园、体育馆、城市绿地等设施,增加交通、供水、供电、排污等救生避险设备,建设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和完善全区各级救灾物资储备仓库,优化储备布局和方式,完善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的物资生产、储备、调拨和紧急配送机制,保证震害发生时有效应对。

四、进一步提升地震监测预报能力

(一)提高地震监测预测能力。密切关注我区的震情动态。加大投入,继续推进地震监测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地震监测信息网络资源优势和综合效益。加强群测群防,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二)健全地震灾害信息报送机制。规范震情灾情及相关信息管理,完善地震应急新闻机制,畅通信息报送及渠道,切实提高地震信息速报的公共服务水平。对群众报告的宏观异常,及时组织专家深入调查核实,并公布调查结果,防止地震谣传,保持社会稳定。

五、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宣传

(一)大力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培训,完善防震减灾宣传长效机制。各级宣传、广电、报刊、教育等部门应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在每年的5·12“防灾减灾日”等重要时段定期开展防震减灾集中强化宣传。区地震办要牵头组织开展防震减灾知识“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厂区、进乡村、进家庭”宣传活动,扎实推进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和科普示范学校建设。教育部门将防震减灾教育纳入中小学安全教育内容。每学期开学后,教育局要督促各大中小学校集中组织宣传教育活动,每所学校应开展防震减灾知识讲座,举办地震应急疏散演练。

(二)做好信息和舆论引导。地震、新闻宣传部门要密切配合,规范震情灾情及相关信息管理,完善地震突发新闻快速反应机制、舆论收集和分析机制,畅通信息报送及渠道。充分发挥主流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及时处置地震谣传,保持社会安定稳定。

社区防震减灾工作总结篇4

一、狠抓了地震应急工作的落实

1、完善了全区非防震减灾成员单位的地震应急预案的编制。目前全区共完成地震应急预案428套,其中政府部门18套,街道9套,学校33套,医院11套,村社区250套,企业、服务业106套。我区的地震应急预案从政府各部门、街道、管理区到学校、医院,以及村、社区、企业服务业全部完成了预案的编制管理,实现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地震应急预案新体系。

2、充分抓住“3.1”“5.12”等重点时段,开展了广场宣传活动,先后发放宣传材料17000多份,接受咨询6000余人,同时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进行了大张旗鼓的宣传。

3、狠抓了对学校防震减灾知识的普及。我们以创建地震科普示范学校为载体,以落实学校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制度化建设为目标,建立健全了全区地震科普辅导员队伍,组织开展防震减灾知识进课堂、设立宣传橱窗、普发宣传小册子5000多份、举办知识竞赛、开展地震演练等形式,加强了对这一特殊群体防震避震知识的普及教育。

4、通过在社区、广场开辟多个宣传教育基地和建立了区防震减灾信息网站的形式,加强了对广大社会群众的日常教育,使防震减灾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

二、下步工作打算

我们要进一步总结上半年的经验和不足,不断加大创新的力度和工作落实的措施,全面推进各项工作的上台阶、上水平,主要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1、下大力气抓好防震减灾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运行,搞好相关信息的采集,切实发挥好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作用,促进全区防震减灾工作的的科学发展。

2、积极抓好区综合地震台的建设,下半年要完成地震台的租地、规划、打井等基础性工作,以尽快推进我区综合地震台的建设。

3、进一步抓好地震应急工作各项任务的落实,全面提升我区的地震应急反应处置能力。

社区防震减灾工作总结篇5

【关键词】防震减灾;社会管理;公共服务

防震减灾工作是一项技术含量高、涉及方面广的复杂工作,事关国计民生。近年来,由于我国地震频发,怎样提高防震救灾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就成为了地震局乃至全社会面临的重要研究课题。我国正处于“十二五”建设的关键战略期,党和中央就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出了重要部署和明确要求。防震减灾属于社会建设范畴,这就决定了防震减灾工作的开展必须重视和依靠社会管理。

一、防震救灾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的基本概念

防震减灾社会管理是指以提高防震减灾能力为目的,开展制定和执行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及配套制度,规范相应的引导、组织、控制、协调等活动的行为。防震减灾公共服务是指以降低地震灾害带来的损失为目的,为公众提供各类地震安全知识、地震信息、防御知识等行为。防震减灾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既有同一性又有差异性,主要的差异在于,防震减灾社会管理主要突出相关职能部门的主导作用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防震减灾公共服务主要强调公民对地震信息应该拥有知情权,并掌握相应的防震减灾知识、避难知识等。

二、防震救灾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面临的难题

1.防震减灾社会管理亟需加强

首先,防震减灾工作部门责任制制度亟需落实,必须做到分责到部门,各级抗震负责机构的抗震方案制定能力及方案执行能提有待提高。其次,防震减灾总体规划体系的建设工作需要不断推进,监测预报机制、抗震设防机制、监管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再次,地震安全评价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建立和规范。

2.防震减灾公共服务亟待加强

目前,就全国范围而言,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普及工作在深度和广度方面都有待加强,防震救灾公共服务尚不能满足广大民众的需求。特别是在灾情快速确定和获取、灾害损失评估方面远无法满足防震减灾的需要。在我国,地震保险、地震强度速报、地震预警等都处在起步阶段,防震减灾信息共享系统和机制不完善,防震减灾公共服务亟待加强。

三、防震救灾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难题解决对策研究

1.防震减灾社会管理方面

首先,要制定防震减灾行政规章。防震减灾行政规章是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由中国地震局或其它相关部门在职权范围内制定的,关于防震减灾行政活动方面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只有制定和完善了防震减灾行政规章,才能真正落实防震减灾工作部门责任制,才能有效地提高防震减灾负责机构的行政能力和执行能力。

其次,要制定国家和行业标准。所谓国家标准是指由国家标准化主管部门批准并的,全国范围内都一致化的标准。行业标准是指在由某个行业的从业者共同制定的,在行业内都一致化的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都是人们在平常生活和工作中需要遵守的,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人们的行为。我国《防震减灾法》第十条“从事防震减灾活动,应当遵守国家有关防震减灾标准”作出了规定。当前,关于防震减灾方面的国家标准有18项,行业标准有48项,今后应该大力加强标准的制定力度,尽可能做到每项工作都有标准可依,每个行动都以标准而行。

再次,要建立健全防震减灾评价机制。为促进各地政府及相关行政部门积极开展防震减灾工作,必须建立行之有效的评价机制。第一,要建立防震减灾城市评价机制,评选防震减灾模范城市。模范城市的评选主要涉及组织管理能力、建筑物抗震能力、防震减灾知识宣传力度、应急机动能力以及地震监测能力等。第二,要建立企业防震减灾服务评价机制,评选防震减灾服务模范单位,以此来激发各企业和各社会团体积极参加防震减灾公益服务工作。第三,要建立防震减灾个人评价机制,评选防震减灾优秀个人,以此来鼓励大家参与到防震减灾工作中来,发挥群众的力量和智慧。

2.防震减灾公共服务方面

防震减灾公共服务就是为公众提供防震减灾方面的信息和知识,尽可能的减少地震灾害的损失,保证公众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第一,要建立地震局公报,地震局要将地震目录、地震灾害损失、活断层鉴定结果、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地震科研成果、防震减灾法律法规等在网络、电视、报纸等多种传媒以公报的形式传达给公众。第二,提高震后防震减灾服务能力,震后要充分利用现场收集和调取的各类资料,要对这些资料进行充分的利用和研究,要开展地震环境区域性分析研究、避难场所建设地选址和规划研究、地震趋势分析研究等研究工作,并将研究结论想公众公布。第三,拓展有针对性的地震预报服务,当前我国地震预报一般是以行政区域为单位的,分别针对全国、各省、各市提供预报信息,相对其他类型预报,如气象预报,地震预报的形式和内容都显得过于单一和简单化。地震预报应该进一步提高预报的范围,拓宽服务对象,比如,可以针对水电站、大型水库、核电站等重要的地区进行有针对性的地震预报服务。第四,开展地震救援技能培训服务,开展面对公众的地震救援技能培训课程,普及地震自救及救援知识,培养一批具有专业救援知识的群众,在地震发生时协助专业救援队开展急救行动,尽可能减少地震带来的损失。参与培训的人员,培训合格后可以领取不同等级的资格证。第五,提高震后信息服务能力,建立震后信息服务机制,要第一时间把准确的、统一的地震有关情况告诉公众,保护公众的知情权,降低公众来自未知的恐慌情绪,并正确的引导媒体准确、公正的进行地震报道。震后信息服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地震信息,包括地震分布情况、地震动态更新情况、震源位置图示、震源破裂过程结果及动态更新结果等;背景信息,包括震区历史上地震发生情况及发展率,震区人文地理情况、震区房屋建筑类型等;救援工作信息,包括人员伤亡统计情况、人员搜救和急救情况、医疗队及配备情况、临时避震注意事项等。

参考文献:

[1]方韶东.创新防震减灾社会管理的学习与思考[J].防灾博览,2011(4).

[2]朱煌武,张娟.我国防震减灾社会管理体系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加强对策[J].2012(5).

社区防震减灾工作总结篇6

全国5.12防灾减灾日活动总结

5月12日是我国第xx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为切实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构建安全和谐校园,xx道中学开展了防震减灾日系列活动。

学校通过多种渠道,深化安全教育宣传活动。组织一次防震减灾日国旗下讲话,由王老师就如何防灾减灾发言。学校给每一位学生发放《防溺水致家长一封信》,要求家长阅读签字后,学生把回执带回学校。全校各班级召开防震减灾日主题班会,各班主任带领学生观看专题片,加强防交通事故、防溺水、防火灾、防地震、防食物中毒、防拥挤踩踏等安全知识,真正使安全知识入脑入心,提升师生安全意识。

组织防震安全疏散演练。5月14日课间操,学校组织了防震安全疏散演练。随着刺耳的警报声,演练正式开始,学生们先在教室就地避险,第二次警报声响起后,各班主任指挥学生从教室撤离,演练过程中学生们猫腰、抱头、小步、快速有序地撤离教学楼,到学校大门口集合。整个过程中,师生都能做到配合默契,快速有序。通过开展演练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师生在应对突发事件中的快速反应能力、应急处理能力,积累了实战经验。

通过开展防震减灾日系列活动,对全体师生进行了安全教育再宣传、再强调,增强了师生的安全防护意识,提高了师生的自我防护能力,构建了安全和谐校园。

全国5.12防灾减灾日活动总结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xx个“防灾减灾日”,我办积极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防灾减灾活动,进一步加大森林防火宣传工作力度,提高全社会预防与扑救森林火灾的意识和能力,取得明显成效。现在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周密部署

我办对防灾减灾工作高度重视,积极成立以局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切实加强防灾减灾活动的组织领导。同时,我办认真制订活动方案,对活动的目标任务、步骤、时间等作了明确的要求,确保了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形式多样,深化宣传

为加强防灾减灾活动的宣传,我办积极开展“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宣传活动,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一是组织开展宣传进校园活动。在全县中小学广泛组织开展森林防火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森林防火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二是组织开展宣传进农村活动,充分利用横标、标语、宣传车、电视等广泛深入地开展森林防火条例、森林防火知识、法律法规和乡规民约的宣传。全县共拉挂横标70多条,张贴防火宣传标语10000多张,防火宣传资料5000多份,派发《森林防火条例》小册子3000多本,出动宣传车6车次,在电台、电视台播放森林防火知识60次,进一步加强群众对森林防火防灾减灾的认识,促进全民防灾减灾。

三、强化措施,确保成效

一是加强火灾隐患排查。活动期间,我县开展了火灾隐患排查,重点对油库、弹库、炸药库、煤气库、高压变电站等单位进行排查,以及对与森林防火区内的林农交错地带、林区作业点、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和主要公路两旁、信号差转台等重要设施以及仓库、居民地等相关的单位部门及个人的森林防火责任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再三督促他们做好森林防火工作,预防火灾发生,减少灾害损失。二是突出重点做好野外用火的审批工作,确保我县森林资源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三是立足预防,在安全生产领域开展多种形式的防灾避灾应急演练。

全国5.12防灾减灾日活动总结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X个“防灾减灾日”,5月11日至15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自强社区根据《国家减灾委员会关于做好20XX年防灾减灾日的有关工作的通知》的文件精神,结合我社区实际积极开展防灾减灾文化宣传教育活动,大力推进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普及,深入开展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增强广大居民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技能,提高社区综合防灾减灾能力。现将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认真策划,保证防灾减灾活动的顺利开展

社区十分重视“防灾减灾日”的工作开展情况,根据上级精神我社区安排社区专职工作者专们负责此次宣传活动,并结合本社区实际情况认真制定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防灾减灾日”活动方案,做到主题明确,措施适当,方法正确,确保活动有人抓,不脱节。

二、广泛宣传社区开展“防灾减灾日”工作

(1)5月11日,在北关十字拉横幅,发宣传资料,使居民认识地震风险,掌握减灾技能,让居民能够从中引起注意,并获得相关安全知识,加强居民之间的互相交流与学习,提高认识,共同进步,营造防灾减灾活动的浓厚氛围。

(2)5月12日,由社区书记范建敦宣传防灾减灾工作安排,进行了主题为《防震减灾,保护生命》的主题讲座,号召辖区居民做到:增强防灾减灾意识,提高自我参与防灾减灾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认真学习防灾减灾知识,提高综合减灾能力。积极配合社区的抗灾防灾演练,防患于未然。防灾减灾,从个人做起。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营造安全教育活动氛围。

社区防震减灾工作总结篇7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激情邂逅”为你整理了这篇防震减灾中心2020年工作总结及2021年工作计划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2020年初以来,市防震减灾中心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有关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坚持人民至上,提振精气神,履职尽责,取得新成效,我中心获得福建省防震减灾综合考核优秀单位、防震减灾公共服务工作先进单位,在全国、全省地震监测预报质量评比中获得2项全国第三、2项全省第二、4项全省第三的较好成绩。继续推进防震减灾纳入全市社会综治网格化管理工作;全面超额完成地震预警信息接收终端建设和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任务;强化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建设;创新科普宣传,开展了一系列各具特色的线上和线下科普宣传活动,提高群众避灾自救的能力。

一、2020年工作总结

(一)地震监测预报工作

1.加强地震监测和震情会商制度执行。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制和责任制,开展地震趋势会商工作,编写周会商52期、月会商12期;发送震情速报短信、传真48份,报送震情简报24期。维护修缮长乐、永泰测震台。

2.及时落实宏观异常2次。对1月7日福州市古田路第五中心小学附近管道井冒蒸汽、4月13日福州长乐东关村民用井水位异常两处现场及周边开展异常核实工作,排除地震前兆异常。

3.做好台站巡检工作。开展监测台站维护管理工作53次,及时将观测环境检查结果反馈至各台站业主单位,督促落实整改。

(二)地震灾害防御工作

1.加强普法学习宣传

制定2020年“谁执法谁普法”责任清单,加强对防震减灾法律法规的学习,开展“法律六进”宣传教育活动。

2.开展依法行政工作

在中国福州网站专栏公示行政执法事项清单和执法流程图。开展建设工程地震安全监管检查工作。福州市共自查重大建设工程17项、高层建筑45项、学校建设工程1640项、医院建设工程77项、重要大中型水库堤防8项、一般建设工程134项。推进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协调指导福州软件园、长乐滨海新城等6个园区。

3.推进防震减灾纳入社会综治网格化管理工作

2020年6月,6项防震减灾网格化事项正式纳入了福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事项,形成6+1的管理模式(针对网格内小区外情况)。

4.做好防震减灾科普宣教工作

举办主题为“提升基层应急能力,筑牢防灾减灾救灾人民防线”的首届福州市“防震减灾”公益广告大赛,该赛事在全国防震减灾行业里属于首创。注重新媒体的拓展运用,以抖音挑战赛、知识竞赛、防震减灾公益广告大赛、互动体验直播等形式开展了一系列各具特色的线上和线下科普宣传活动,联合福建麒麟减防灾救援服务中心开展17场“平安福州·防震减灾”进社区、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活动(其中3场为进高校活动),提高群众避灾自救的能力。

(三)地震应急救援工作

1.超额完成地震预警信息专用接收终端建设任务。截止2020年底,共安装了2999套地震预警信息专用接收终端,完成“十三五”期间福州市地震预警信息专用接收终端建设任务2760套的108.7%。

2.开展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提升工作。加强新建应急避难场所巡查,指导各县(市)区做好避难场所提升及维护管理工作。

3.制订震情保障方案,联合开展地震应急演练。制订了《2020年春节、全国“两会”及国庆等重要时段福州市震情保障工作方案》。与市应急局等联合开展地震引发房屋坍塌等灾难应急救援综合演练,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副书记、常务副市长蔡战胜担任演练总指挥并发表讲话,省有关领导受邀观摩了此次演练。

4.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交办的福州市应急物资储备库专项规划咨询工作,并协助相关单位做好选址和开工建设工作。

5.推进福州市地震灾害情景构建项目建设,目前可研报告已提交市大数据委,待专家审核。

6.完成了以“地震-震情-灾情-决策-指挥”为主线的智能化地震专业评估的快速反应系统初验工作。

7.地震救援装备器材已全部配备到市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共计4大类59项3646件(套)。

(四)深化主题教育成果,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

中心党组深入学习贯彻省委“三四八”工作机制和市委关于贯彻新思想七项机制,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意识形态责任,巩固和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完善常态化学习机制,抓支部规范化建设,抓督查和整改落实工作常态化,全面贯彻上级决策部署。抓作风纪律常态化,强化干部日常管理。年初,全体党员深入共建社区一线协助疫情防控工作达146人次。

二、2021年工作思路

2021年,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不断夯实防震减灾工作基础,扎实推进防震减灾事业发展。

1.加强地震监测工作

一是开展地震监测台站标准化示范点建设;二是加强监测台站基础设施、软硬件更新维护;三是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加强重要时间节点值班和震情保障工作;四是做好宏观异常的调查、落实工作;五是加强地震趋势会商工作;六是规范和加强群测群防工作。

2.加强地震灾害防御工作

根据省地震局和市减灾委统一部署,配合做好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监管和加固工程、地震灾害风险普查工作。创新防震减灾科普宣教形式,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和普法宣传工作和“平安福州·防震减灾”科普进社区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活动。推进防震减灾科普场馆建设工作。

3.加强基础建设,提高地震应急救援能力

继续开展福州市地震灾害情景构建项目建设,推进地震避难场所运维管理,优化市、县(市)区、乡镇(街道)三级管理运行模式,做好避难场所应急标识日常维护,加强避难场所宣传工作。

4.编制福州市防震减灾“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

社区防震减灾工作总结篇8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强化地震监测,提升地震监测预报能力。切实加强地震台监测环境保护区的保护,对影响钻孔体应变地震前兆观测的邻近单位抽水的行为进行执法检查,及时阻止了相关的违法行为,使前兆台的地震观测环境得到了保障。

强化地震监测设施管理,加强台站仪器的运行和维护,保证官庄钻孔体应变地震前兆台和电磁波项目的正常运行。针对原有体应变观测数据出现外界干扰大、数据不理想的情况,积极与省、市局联系有关重新打井和安装第二台体应变观测仪的事宜。在充分的调研、协商及准备的基础上,5月30日,第二口钻井在原台站正式开始的施工。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目前,第二台套体应变观测仪已被安装到75米左右的深处,并开始试运转和传输数据。本次体应变仪的成功安装,使市钻孔体应变前兆台形成了同一台站拥有不同钻孔和监测深度两台套相同观测仪器的特色。为今后更好比对同一地点相邻两体应变观测数据质量和开展相关体应变观测研究工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强化“三网一员”网络建设,组织开展了宏观观测员培训工作,保障了宏观观测点的正常运转。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认真分析地震前兆资料,制定短、临预报方案,及时落实了我市沭河之光一带出现的黄鼠狼结队出行的宏微异常现象,确保了当地群众的稳定。

(二)强化抗震设防管理,提升建设工程综合减灾能力。配合市局,开展了抗震设防要求管理调研工作。向市政府领导汇报,努力推进市政府出台的《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管理规定》的落实。

参加市法制办组织的行政执法学习和考试,保证了全员执法。落实将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纳入基本建设程序的工作,确保建设工程达到抗震设防要求。突出抓好重点工程、生命线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管理,上半年共审核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项目46项,其中,完成1家地震安全性评价工程项目。

(三)强化宣传教育,提升群众防震减灾意识。全方位、多手段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强化防震减灾宣传月的宣传工作,开展了“5.12”第五个全国“防灾减灾日”、科普宣传月等一系列科普宣传活动,积极开展中小学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普及教育。在各级网站和报刊上发表各类文章和信息近20篇次,有力推动了地震科普知识和防震减灾法律法规的普及工作。另外,在北沟镇凤凰苑社区积极开展省级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创建活动。

(四)强化应急体系建设,提升地震应急救援能力。针对教育、化工行业人员密集的实际,积极开展了地震应急和安全演练活动。上半年,134所中小学开展了地震及安全应急疏散演练。众多的化工企业也相继开展了地震及安全演练活动。联系市人防、民政、消防、人武和应急办与北沟镇政府在北沟镇凤凰苑社区开展了全市首次社区演练活动。

二、下半年工作打算

上半年我局虽然在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局在防震减灾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上级防震减灾工作精神,认真总结防震减灾工作经验,切实把防震减灾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做到警钟长鸣,未雨绸缪,常抓不懈。

一是进一步提升地震监测预报能力。加强新建的体应变观测设施的管理,充分利用两台仪器的观测数据,加强对比与研究工作。建立健全群测群防网络,完善震情跟踪、会商和短临预报制度,强化异常跟踪落实及上报工作,提高地震信息快速传递和反馈能力。

二是进一步提升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管理能力。根据新出台的《省防震减灾条例》、《市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管理规定》要求,加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管理,将各类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抗震设防要求、抗震设计施工等作为责任管理体系的重要内容,纳入基本建设程序。突出学校、医院、大型企业厂房等重点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加快校舍安全工程建设及农村新建民居抗震设防管理,提升城乡建设工程抗震设防整体水平。

社区防震减灾工作总结篇9

市人民政府决定召开全市防震减灾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和落实全省防震减灾工作会议、市委二届八次全会和市“两会”精神,总结以来全市防震减灾工作,分析面临的工作形势,安排部署当前和今后5年的防震减灾工作任务。这次会议得到了省地震局的大力支持,省地震局王副局长亲临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对我市的防震减灾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对做好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很好的指导意见和要求,大家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落实。省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苏有锦副主任、研究员介绍了全省及我市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震情形势及发展趋势;市地震局白宝荣局长传达了全省防震减灾工作会议精神,安排了下一步具体工作任务;市建设局、市民政局、市教育局、市公安消防支队负责人分别作了发言,大家讲得都很好。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过去5年全市防震减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以来,在市委、市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在省地震局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始终坚持“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认真贯彻落实防震减灾工作法律法规及政策措施,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防震减灾工作机构不断建立健全。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防震减灾工作,不断加强对防震减灾工作的领导,把防震减灾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工作机构,强化行政管理职能,逐年加大对防震减灾工作的投入,不断加强防震减灾基础设施建设。截至6月,全市各县(区)都成立了地震工作机构,成立了抗震救灾指挥部。目前,全市地震工作机构健全,职责明确,队伍稳定,为防震减灾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二)地震预测预报水平不断提高。一是地震监测台网建设日趋完善。初步建立了以思茅城区为中心,辐射各县的地震监测网络,包括前兆监测台网、区域地震监测台网、强震监测台网和水库诱发地震监测台网共11个地震观测台站,已成为滇西南地区最大的骨干性区域系统,大大提高了我市及滇西南乃至边境地区地震的监测能力。二是震情跟踪和监测工作不断强化。积极探索地震孕育和发生的规律,认真分析研究地震活动特性和前兆特征,地震预测预报水平不断提高。对翠云5.0级地震、墨江5.0级地震和宁洱6.4级地震都作出了较好的中期预测,受到了省地震局的表彰和奖励。三是群测群防工作不断加强。充分发挥“防震减灾网、地震测报网、地震灾情速报网和防震减灾宏观联络员“三网一员”的作用,全市各乡(镇)均有一名宏观联络员。近期,我市境内发生的3次破坏性地震中,联络员在宏观异常上报、灾情速报、震后救灾及防震减灾知识宣传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防震减灾综合能力全面提高。一是严格建设工程抗震设防标准,依法加大对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的监督和管理,不断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根据《防震减灾法》等法律法规和省政府“十项重大措施”的要求,加强对重大建设工程、学校、医院、供电、通信、交通、水利等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监督管理工作。对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依法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确定抗震设防标准。二是积极推行减隔震技术的应用。行政中心的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和市政协四机关办公大楼,是目前全省最大的使用减隔震技术的工程项目;正在建设的“人家”也将全部使用减隔震技术。三是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稳步推进。全市共实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5.005万户,其中:拆除重建1.83万户,加固改造3.175万户。通过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的实施,农村民居的抗御地震灾害的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四是狠抓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全市共排查鉴定中小学校1123所、8149幢、274.4万平方米,其中d级危房5072幢、89.3万平方米,已拆除d级危房372幢、10.68万平方米,校舍安全质量进一步提高。五是防震减灾知识宣传广泛深入,全社会防震减灾意识不断提高。通过开展进校园、进机关、进部队、进社区、进乡村、进企业等多形式、多层次的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活动,将防震减灾知识宣传到千家万户,不断提高全民的防震减灾意识和面对地震灾害的心理承受能力、自救互救能力。

(四)地震应急救援工作取得新成效。一是不断修订完善地震应急预案。市政府于及时修订完善了《市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特别是宁洱“6.3”地震后,各级、各部门认真总结地震中的经验和教训,认真制定、完善了地震应急预案。全市90%以上单位已编制了地震应急专项预案,初步形成了以市、县(区)两级政府预案为核心,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条块结合、管理规范的地震应急预案体系。二是加强救灾物资储备建设。辐射临沧、版纳、玉溪等州市的市救灾物资储备库和墨江、西盟、澜沧、宁洱4个县级救灾物资储备点已建成,景谷、镇沅正在建设,孟连、江城、景东正在积极申报,以市级中心库为核心,各县储备点为支撑的应急物资储备库网正在形成。三是地震应急队伍初步建立。以公安、消防、武警、部队为骨干,相关部门的专业队伍、民兵、志愿者队伍相配合,以“一专多用、一队多用、资源共享、专兼结合、平战结合”为原则,形成了社会基础广泛、协调统一的应急救援抢险队伍。这些队伍在翠云“1.26”、墨江“1.12”、宁洱“6.3”地震应急抢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及时有效。以来,全市共发生3次5级以上地震,直接经济损失达20.6亿元。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千方百计保障灾民的基本生活,切实维护灾区社会稳定。同时,多方筹措资金,调动各方力量帮助灾区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出色地完成了思茅区翠云地震灾区、墨江地震灾区、宁洱地震灾区的抗震救灾恢复重建工作,并总结出一套较为成功的做法和经验,受到了上级和社会各界的肯定和好评。

以上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是省地震局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各级、各部门和驻普军警部队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我市防震减灾事业的省地震局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全市防震减灾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亲切的问候,向勇于承担急难险重任务的驻普、武警部队、公安消防部队和民兵预备役人员致以诚挚的敬意!

二、认清形势,增强做好防震减灾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我市地处“思茅—宁洱”和“澜沧—耿马”两个地震带上,具有地震频度高、强度大、成灾重、分布广等特点,是全省地震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也是国家和省确定的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和高烈度设防区,防震减灾工作形势十分严峻。一是防震减灾任务更加艰巨。全市正在建设或已建成投入使用的重大基础设施和生命线工程,既是经济快速发展的标志,也往往是抵御地震灾害的薄弱环节,一旦遭遇强震的袭击,不仅危及工程自身安全,而且可能产生极为严重的次生灾害,直接影响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二是目前我市防震减灾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地震监测预报基础薄弱,监测手段单一,科技支撑力度不够,仪器设备陈旧老化、“带病工作”;防震减灾经费投入不足,公众防震减灾意识不强,地震危害风险较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不强,特别是城郊结合部和农村民居建筑基本不设防;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和重要建设工程的地震安全性评价还未真正纳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各县(区)政府的应急指挥、紧急救援能力和地震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应对强震的经验和手段欠缺等。各级、各有关部门既要充分认识面临的严峻地震形势和防震减灾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更要看到市委、政府加快推进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以最大限度降低地震灾害损失作为根本宗旨,振奋精神,抢抓机遇,攻坚克难,采取有力措施,扎扎实实抓好防震减灾各项工作,全力推进防震减灾事业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高水平发展。

三、坚定信心,扎实做好防震减灾各项工作

防震减灾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做好防震减灾工作,是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历史责任。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全省防震减灾工作会议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坚定信心,牢固树立防大震、救大灾的思想,把全面实施预防和处置地震灾害能力建设的10项重大措施作为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坚持防震减灾与经济建设一起安排、一起落实、一起督促检查,夯实地震监测预报基础,突出震灾防御这个核心和关键,努力提升地震应急救援抢险救灾能力,把防震减灾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一)努力提高地震监测预报水平。针对我市地震频度高、强度大、分布广、成灾重的特点和复杂而严峻的地震形势,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牢固树立“震情第一”的观念,加大对监测预报工作的投入,加强对地震监测、震情跟踪和预测工作的组织领导,全力配合完成“十一五”建设项目,积极争取省地震局“十二五”防震减灾重点项目,努力推进我市地震监测台网建设,做到科学规划,优化台网布局,逐步实现地震观测项目多元化、数字化和科学化。各县(区)要加强群测群防队伍建设,保证每个乡(镇)、每个社区都有一名防震减灾宏观联络员,并定期或不定期对防震减灾宏观联络员进行培训,不断提高群测群防队伍在异常现象收集、灾情信息报告和防震减灾知识宣传的作用。各级地震部门要倍加努力,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加强地震活动趋势的分析研究,积极探索地震孕育和发生的规律,努力提高地震预测水平;要强化震情跟踪,不断完善震情跟踪工作方案,力争对可能发生的破坏性地震作出具有救灾实效的预测预报;要严格会商制度,对出现的地震前兆和重大异常情况,及时组织分析会商,提出研判意见,为各级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在地震监测预报工作中,一定要把握好“内紧外松”的原则,对地震趋势要严格控制知情范围,严防地震传闻发生。

(二)全面提升地震灾害防御能力。地震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现象,虽然人力不能控制地震的发生,但只要做好防御工作,完全可以大大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为此,各级各有关部门务必进一步加强和全面提升地震灾害预防体系建设,深入贯彻落实《防震减灾法》和10项重大措施,认真履行法律赋予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职能职责,依法管理防震减灾工作。一是要打牢防震减灾的社会基础。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普及地震灾害防灾知识的通知》和《关于在全省中小学和幼儿园开展防震减灾知识教育和防震演练的通知》精神,各县(区)要定期组织群众性的防震避震应急演练,特别是地震重点危险区,每年至少要组织开展一次应急演练,大中小学校每学期要组织一次地震应急疏散演练;各级教育部门要把防震减灾知识纳入国民素质教育体系,市、县(区)行政院校要把防震减灾知识纳入党政干部培训教学计划,切实提高大、中、小学生等重点人群的防震减灾意识和领导干部的应急管理水平;各级宣传、地震部门要按照“主动、慎重、科学、有效”的原则,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和宣传方式,继续推进防震减灾知识“六进入”活动,进一步扩大宣传的覆盖面和普及率,提高人民群众防灾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二是要依法加强各类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工作。项目规划和建设,要充分听取地震部门的意见和建议,把抗震设防要求纳入基本建设审批程序,依法加强对抗震设防工作的监督管理。审批部门要把抗震设防要求纳入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查内容,对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未包含抗震设防要求的项目,一律不得批准开工建设,从源头上杜绝地震安全隐患;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建设工程项目,必须按照高于当地普通建筑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建设、地震部门要经常组织开展抗震性能检查,特别是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人员密集场所、重大工程、生命线工程和可能产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工程,对排查出的薄弱环节,要根据不同情况责令限期整改;教育、建设、水务、地震等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切实做好中小学校d级危房改造、校舍安全工程、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水利设施除险加固工程的建设工作。三是要提高城市抵御地震灾害的能力。各县(区)在城市规划建设中,要做好中心城区的减灾规划和防震应急准备,结合城市广场、绿化地、公园等建设,规划和设置必要的紧急疏散通道和避难场所,配置必要的避险救生设施。

(三)进一步增强地震应急与救援能力。地震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各县(区)、各有关部门,一定要立足于“防大震、救大灾”的思想,做好应急备震工作。一是要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地震应急预案,强化地震应急预案的实效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建立地震应急预案督查制度,加大对地震应急预案制定和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加强应急培训,适时组织地震应急演练,进一步规范抗震救灾程序,明确地震现场救灾和后方指挥的责任,建立上下联动的地震应急抢险指挥视频信息系统和协调机制,为实施指挥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和信息保障。二是要建立和完善地震应急物资和资金储备制度。各县(区)和有关部门要根据地震灾害应急物资需求量大、种类多、时限性强的特点,采取商业储备和专业储备相结合的方式,合理确定储备品种,科学增加储备规模,提高救灾物资储备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充实救灾帐篷、棉被、衣裤、粮油食品、医疗药品的储备,尽最大可能满足灾民基本物资和基本医疗的需要。三是要建立和完善救援体系。各有关部门要各负其责,密切配合,进一步强化灾民安置、伤员救治、疫情防控、工程抢险、气象监测、安全事故处置、次生灾害防治等地震应急救助保障体系,交通、电力、通信、无线电管理部门要落实保通预案,确保震后及时畅通。四是要加强地震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市上将成立以市公安消防部队地震应急救援队伍为依托,部队紧急救援队伍为主体,各有关部门专业救援力量为骨干,具备基本抗震救灾知识的志愿者队伍为补充的市综合应急抢险救援支队,全面负责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洪水等自然灾害,火灾、交通、化学危险物品泄露、建筑物倒塌、企业安全生产事故等需要抢险救援的行动。各县(区)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增购专业设备,加强日常演练,完善调动程序,确保抢险救援队伍拉得出、用得上、发挥得了作用,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社区防震减灾工作总结篇10

在漫长的人生路中,总要有许多难以预料的事情,我们是否注意到身边的危险。“防险之心不可无”。地震时有发生,我们是否知道注意安全、注意防震减灾的重要性?恶魔总是来找无知的人。地震并不可怕,但我们要时刻注意安全、注意防震减灾。我们应该做到未雨绸缪,为我们的生命买一份保险。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防灾减灾讲话,方便大家阅读与鉴赏!

防灾减灾讲话1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此召开全市防震减灾工作会议,主要目的是总结工作,表彰先进,分析形势,明确任务。这既是一次总结成绩会,又是一次提神鼓劲的会,同时也是一个承前启后,开创20_年防震减灾工作新局面的动员会。

20_年,在全市地震系统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我市防震减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主要体现在七个方面:一是市级地震机构进一步健全;二是“示范工程”创建工作成果显著;三是地震行政执法进一步加强;四是分析预报成绩突出;五是应急准备工作不断深入;六是巴东“12·16”地震处置有序有效;七是县市区防震减灾工作全面开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湖北省20_年度防震减灾工作综合评比中,市地震局、宜都市科技局、兴山县地震局荣获全省市、县防震减灾工作先进单位。在此,我谨代表宜昌市人民政府向一年来奋战在地震工作一线的同志们表示诚挚的慰问和衷心地感谢!

会上,对20_全市年防震减灾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大家进行了工作交流、介绍了基本情况和主要工作,能够互相启发。侃宁同志对20_年度的防震减灾工作进行了总结,对20_年度的工作做了全面部署,谈的很好,我都赞同,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落实。借此机会,我就进一步做好20_年防震减灾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切实增强做好防震减灾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要站在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的高度,充分认识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深刻汲取汶川、玉树、雅安地震的教训,牢固树立“宁可千日不震、不可一日不防”的思想,认清以下四个方面的形势,提高做好防震减灾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一)震情形势严峻。宜昌既是全国24个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之一,又是三峡库区,备受关注,极为敏感。宜昌为我省破坏性地震多发区,历史上共发生破坏性地震150余次,最高达到6.5级。宜昌境内大型水利水电枢纽工程密集,特大型水库众多,存在发生构造地震、水库诱发地震、塌陷地震等多种灾害的可能。20_年10月,库首秭归县屈原镇发生m4.1级地震,20_年12月,库区巴东县东瀼[ráng]口镇发生m5.1级地震,两次地震都给库区人民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特别是后者,造成秭归、兴山两县1.9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约2600万元。

(二)各级要求更高。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地震安全,将防震减灾作为国家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加强这项工作采取了一系列的重大举措。20_年,国务院以国发〔20_〕18号文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意见》。20_年,省政府以鄂政发〔20_〕4号文件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意见》。20_年,宜昌市政府批准印发了《宜昌市防震减灾“_”规划》,指导全市防震减灾工作的开展。20_年,省委、市委书记黄楚平同志在市地震局的书面工作汇报《科技信息:张文学副市长到省地震局争取建设地震预警系统和应急指挥系统项目支持》上批示,“重视,并抓好落实”。20_年3月10日第28次市政府常务会议上,市长马旭明同志在听取地震工作汇报以后,高度肯定了20_年全市地震工作取得的成绩,并要求大家再接再厉,全力做好20_年防震减灾各项工作。20_年10月10日,市编委印发了《关于调整市地震局机构级别等机构编制事宜的批复》,同意将市地震局升格为正县级单位,在“八项规定”出台以后,在全国精简机构、缩减编制的大背景下,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防震减灾工作前所未有的重视。

(三)保障责任更重。随着我市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进程的不断推进,区域内人口进一步集中,高层建筑林立,公众对生存环境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防震减灾工作各项任务更加重要而艰巨。但全市防震减灾能力与群众的期盼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与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工程抗震性能脆弱,城市仍有大量建筑达不到抗震设防要求,特别是农村民居基本没有设防,地震科学知识普及不够,民众防震减灾意识薄弱,地震应急和疏散演练欠缺,等等,这都需要地震工作者切实增强防震减灾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为现代化特大城市建设提供安全保障。

(四)社会关注更多。今年两会上,我们注意到,来自广东的全国人大代表朱列玉抛出了一个重磅话题《关于撤销国家地震局的建议》。朱列玉代表认为:“地震不能预报,救灾又是民政的事儿,那要地震局干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网上已经开始激辩地震局的去留问题。有争论是好事,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众对地震工作更多的期望。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更加求真务实地推进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加强与民众的有效互动,以让群众满意为根本宗旨,为我们争取更多的支持和认可。

二、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全面做好防震减灾各项工作

20_年,全市地震部门要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持“测、防、救”并举,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积极防御,有效救助,着力增强四种意识,最大限度避免或减少破坏性地震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一)增强震情意识,切实提高地震监测预报能力。地震监测预报是开展防震减灾工作的前提基础和首要环节。地震部门一定要牢固树立“震情第一”的观念,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科学严谨的作风,不断加强地震监测台网建设和运行管理,增强震情分析处理能力,提高地震速报的质量和实效。要继续完善“三网一员”工作体系,即地震宏观测报网、地震灾情速报网、地震知识宣传网和防震减灾助理员,加强群测群防网络建设,保障经费,规范管理,确保群测群防队伍发挥作用。要强化监测手段,提高监测水平和反应速度。

(二)增强防御意识,切实提高震灾防御能力。积极的防御是减轻和降低地震灾害损失的有效途径。据统计,地震致死致伤人员95%以上都是建筑物坍塌造成的。要紧紧围绕全市重大建设项目,强化防御措施,保障建设工程达到国家规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要推进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监管一体化,加强抗震设防全过程监管,统筹城市与农村,兼顾重点与一般,确保所有新建工程100%进行抗震设防要求审批,100%重大工程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要组织开展对全市在建工程,特别是重点建设项目的抗震设防情况进行执法大检查,对未办理抗震设防手续或未达到抗震设防要求的工程在新闻媒体上通报曝光。

(三)增强实战意识,切实提高地震应急救援能力。地震应急处置和管理,是各级政府防震减灾工作的核心工作。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地震应急预案,细化工作措施,明确部门职责,做到责任落实、措施落实、人员落实、物资落实,切实增强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要加强同教育、民政等部门的联合,指导、督促机关团体、学校、商场、医院、企事业单位开展应急模拟演练,提高地震应急能力。要加快推进城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结合城市广场、绿地,科学规划应急避难场所,完善应急避难设施,提升应急避难功能,确保地震发生后,能够保障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秩序。

(四)增强宣传意识,切实提高公众自救互救能力。正确了解、掌握地震相关基础知识和防震减灾常识,有利于我们沉着冷静应对地震并采取及时有效的避险自防措施。因此,要高度重视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建立健全防震减灾宣传教育长效管理机制,大力开展防震减灾知识“进校园、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进乡村、进家庭”活动,积极推进防震减灾示范学校、示范社区创建工作,通过教育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影响整个社会。要在有条件的乡、村建立固定的防震减灾宣传点,真正做到农村防震减灾宣传进村入户,不断提高群众防震减灾意识和应对地震突发事件及自救互救的能力。

三、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确保防震减灾任务全面完成

各级地震部门要充分认识我市防震减灾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明确职责,强化措施,周密部署,从以下三个方面狠抓落实,确保圆满完成今年各项任务。

(一)认真谋划,主动汇报。会后,大家要根据今天的工作部署,结合各地实际,认真谋划好全年防震减灾各项工作。要主动汇报,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对防震减灾工作的支持。要通过防震减灾工作联席会议这一工作机制,切实解决好影响本地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困难和突出问题。

(二)加强沟通,形成合力。防震减灾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单单依靠地震部门是不可能完成的,需要多个部门、单位的大力支持和通力协作。因此,地震部门要加强同相关部门、单位的沟通和协调,积极整合各方资源,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做到部门联动、军地联动、区域联动,形成防震减灾工作的强大合力。

(三)强化督查,狠抓落实。会后,市地震局将会对今年防震减灾工作要点进行分解,任务分解是手段,抓好落实是目的。各县市区要严格按照目标责任分解抓好落实。市地震局要适时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不认真履行职能、目标任务完成不力的单位,要及时通报督办。

同志们,防震减灾工作事关全局,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扎实做好防震减灾各项工作,不断提高全市防震减灾工作水平,为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我市转型升级、跨越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防灾减灾讲话2尊敬的老师、同学们:早上好!

_年3月2日,经国务院批准,自_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年,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将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三确定为“国际减灾日”,旨在唤起国际社会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视,敦促各国政府把减轻自然灾害列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在设立“国际减灾日”的同时,世界上许多国家也都设立本国的防灾减灾主题日,有针对性地推进本国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工作。如日本将每年的9月1日定为“防灾日”,8月30日到9月5日定为“防灾周”;韩国政府自1994年起将每年的5月25日定为“防灾日”;印度洋海啸以后,泰国和马来西亚将每年的12月26日确定为“国家防灾日”;_年10月8日,巴基斯坦发生7.6级地震后,巴基斯坦政府将每年10月8日定为“地震纪念日”等。

_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损失影响之大,举世震惊。设立我国的“防灾减灾日”,一方面是顺应社会各界对我国防灾减灾关注的诉求,另一方面也是提醒国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更加重视防灾减灾,努力减少灾害损失。国家设立“防灾减灾日”,将使我国的防灾减灾工作更有针对性,更加有效地开展防灾减灾工作。

一、对我国影响最大的几种自然灾害

1、地质灾害:自然变异和人为的作用都可能导致地质环境或地质体发生变化,当这种变化达到一定程度时,所产生的诸如滑坡、泥石流、地面下降、地面塌陷、岩石膨胀、沙土液化、土地冻融、土壤盐渍化、土地沙漠化以及地震、火山、地热害等后果会给人类和社会造成危害。

将这种现象称为地质危害。地质危害也包括派生的灾害。种类有:泥石流、滑坡、崩塌、地面下沉、地震。

2、洪涝及其它灾害:雨涝灾害、洪水灾害、凌汛灾害、地震灾害。

3、大风灾害:风力达到足以危害人们的生产活动、经济建设和日常生活的风,成为大风。

危害性大风主要指台风、寒潮大风、雷暴大风、龙卷风。

4、热带气旋灾害:热带气旋是一种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海洋上的气旋性涡旋。

强烈的热带气旋伴有狂风、暴雨、巨浪、风暴潮,活动范围很广,具有很强的破坏力,是一种重要的灾害性天气系统。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受热带气旋严重影响的国家之一。

5、冰雹灾害:冰雹是从发展强盛的积雨云中降落到地面的冰块或冰球。

据冰雹大小及其破坏程度,还分为轻雹害、中雹害和重雹害三级。我国是世界上雹灾较多的国家之一。

6、海洋灾害:风暴潮、灾害性海浪、海啸、赤潮。

7、其它灾害还有很多。

二、常见几种情况的自救方法

`1、烫伤后,应在第一时间用冰矿泉水或清水冲伤口10分钟以上。如烫伤较轻无伤口,可用獾油、烫伤药膏或牙膏涂在患处。如伤口严重,不可使用烫伤药膏或油剂,不可刺穿水疱。

2、眼睛被化学物品灼伤后,应把整个面部泡在清水里,连续做睁眼和闭眼的动作。

冲洗后,应及时到医院治疗。

3、地铁或城铁发生事故时,不要擅自扒门,以防触电。

即使全部停电,列车上还有可维持45分钟至1小时的应急通风,不必担心缺氧问题。

4、人被宠物抓伤、咬伤后,首先要挤出污血,用肥皂水反复冲洗伤口至少20分钟,并涂擦75%的酒精,然后到狂犬病免疫预防门诊接种疫苗。

防灾减灾讲话3同志们:

今天召开全市防震减灾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匡湧副省长在省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扩大)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安排部署我市防震减灾工作。刚才,省地震局预报中心主任通报了震情,市地震局总结了20_年全市防震减灾工作,对20_年工作进行了安排,我都赞同。省地震局哈辉副局长充分肯定了我市防震减灾工作,对我市防震减灾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和希望,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

客观地讲,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市防震减灾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是,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对当前我市的防震减灾形势有个总体的把握。从震情形势来看,我市大通县小部分地区位于全国和全省划定的地震危险区内,“1.21”门源地震发生后依然没有完全解除这个区域的危险形势。从工作基础来看,三县农村民居及城中村民居不设防现象还普遍存在;地震后可能引发的地质、火灾等次生灾害的隐患点较多;应急救灾物资储备点和储备物资不能满足较大灾害的救援;市区及城镇人口居住密度较大,没有明确的应急疏散通道。门源6.4级地震后,虽然我市受到的直接灾害损失不大,但地震后出现的大量地震谣言和群众外出避震,给社会安定带来了很大的隐患。因此,就认真贯彻落实匡湧副省长讲话精神,进一步做好我市防震减灾工作,我再强调以下几点:

一、落实应急预案,加强联络员工作制度

《西宁市地震灾害应急预案》已经在去年重新做了修订,并下发到各成员单位,各县区政府,各成员单位要认真根据预案上既定的职责范围,认真梳理相应的专项预案,依法履行管理职责。同时,市地震局要充分发挥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完善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间的协调机制,强化领导小组联络员工作制度,加强沟通联系,做到震情、灾情、救灾信息的互通有无,并做好与省级部门的衔接工作。

二、严密震情跟踪,做好防震减灾服务

市地震局要加强地震监测及资料的共享分析,密切监视震情发展和前兆变化。要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捕捉宏观异常现象,力争发现临震信息。要认真配合省级部门做好国家地震预警项目在我市的实施,发展改革、财政等相关部门要在地震台网建设、震情跟踪等方面给与大力支持,以提高全市的地震监测预警能力。

三、强化应急准备,快速实施应急救援

在全国防震减灾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宁可备而不震,不可震而不备”,“备而不震”不追究责任,如果“震而不备”或“备之不足”,那是要追究责任的”。各县区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匡湧副省长提出的“防大震、抗大灾”的要求,扎实做好各项应急准备工作。一是要立足实战,继续开展乡镇、社区、学校、企业等各层级的应急演练,提高应对地震灾害的紧急避险能力。开展电力、通信、搜救、市政抢险、医疗和卫生防疫应急救援队伍的应急演练,加强装备补充更新,提高地震发生后的应急处置及救援能力。二是要立足减灾,继续对学校、水源、水库、道路、危旧房屋、供电线路、通信基站、油气管线等关键部位和地质灾害隐患开展排查评估,做好处置方案。三是要立足救灾,交通运输和公安部门做好交通管制、分流、救援行进路线调配等方面的准备工作。民政部门做好应急避险场所和应急救援物资的储备、调运、接收、分配等各项准备工作。四是要立足落实,市地震局会同相关部门,配合省应急检查组对我市重点区域的专项督导和抽查,使应急准备各项工作措施落实到位。

四、深入宣传教育,不断提高防震减灾意识

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是做好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基础。只有搞好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才能让群众在面对地震灾害时,不致惊惶失措、盲目无序。地震、科技等部门要加强配合协作,充分利用新闻媒体、手机短信、网络等多个渠道,在“4.14”玉树地震纪念日、“5.12”防灾减灾日、科技宣传周等重要时段,广泛深入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普及工作,提高社会公众防震减灾意识和避险互救能力。教育部门要继续加强各级学校的防灾减灾科普宣传及安全教育,充分发挥校园的辐射带动作用。宣传、广电部门要适时的利用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做好地震科普宣传教育工作。市公安、地震部门要加强舆情分析研判,积极主动引导社会舆论方向,及时监控和平息地震谣言。同时,要建立完善信息机制,做好舆论引导,回应公众关切,维护社会秩序,确保社会稳定。

同志们,防震减灾工作涉及领域广、环节多、关注度高,责任重大,我们要切实增强“防灾害”的忧患意识和“保安全”的责任意识,把防震减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为实现我市“十三五”规划良好开局,建设幸福西宁做出应有贡献!

防灾减灾讲话4同志们:

经市政府同意,召开全市防震减灾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省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扩大会议精神,总结通报20_年防震减灾工作和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研判当前震情形势,安排部署今年全市防震减灾工作任务。刚才,李局长客观总结了20_年防震减灾各项工作,并对20_年防震减灾工作作了安排部署,思路清晰,任务明确,重点突出,措施可行,我完全赞同,希望各县区、各部门认真抓好落实。下面,结合今年防震减灾工作,我讲三点意见。

一、准确把握形势,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党的及_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健全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提高地震等灾害防御能力。中央政治局会工作要点和20_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都明确提出要加强应急管理,提高公共安全和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做好地震、气象等工作。防震减灾工作是一项长期重大的民生工程。对照《甘肃省防震减灾条例》和《甘肃省_防震减灾规划》提出的各项目标要求,特别是从汶川特大地震、岷县漳县地震及文县地震对我市造成的灾害影响看,我市的防灾减灾能力还有不小差距:一是震情形势依然复杂严峻。我市地处南北地震带,地质构造复杂,是强震活跃、地震致灾严重的地区。目前,根据全国、全省地震趋势研判情况,我市部分县区划入全省3个地震重点危险区,宕昌、徽县、两当三县划在危险区内,全市震情形势复杂,灾害风险较大,形势相当严峻。二是存在“高风险城区、不设防农村”现状。我市各县区均有地震活动断层分布,全部处于地震高烈度区,各县区城区内尚有部分建设工程达不到抗震设防要求,应急准备不充分;全市农村防震减灾基础薄弱,农村民居基本不设防,极有可能发生小震致灾和小震大灾的问题。去年,岷县漳县6.6级地震就伤了1300多人,死亡90多人,这就是小震大灾的典型例子,因此各县区、各部门务必要高度重视这个问题。三是对防震减灾工作重视程度依然不够。地震是小概率事件,有的大地震更是几十年或百年不遇。一些地方和部门对防震减灾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全社会防震减灾意识相对淡薄,公众应急避险能力还有待提高。震情形势和工作现状警示我们,如果防震减灾措施不到位,就会留下隐患,一旦发生地震灾害,就会使人民生命财产受到巨大损失,建设成果受到严重损害。

当前,全市正在全面贯彻落实市委“433”发展战略,建设幸福美好新陇南,越是在加快发展的情况下,越要高度重视地震安全。因此,我们必须准确把握形势,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防震减灾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把防震减灾工作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融入到工作的各个方面,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基础性工作,不断夯实防震减灾基础,全面提升抗震救灾能力和水平,最大程度地减少地震灾害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冲击和影响,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地震安全保障。

二、突出工作重点,全面做好防震减灾各项工作

做好今年防震减灾工作,总的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和_届三中全会精神,以“防震减灾保民生”为总体思路,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突出重点,强化措施,扎实工作,努力推动防震减灾工作更上新台阶。

(一)强化震情监测跟踪。地震被称为群灾之首,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科学监测、及早应对,对于减小震灾损失极为关键,这也是我们努力追求和实现的工作目标。结合今年震情形势,地震部门要制定并组织实施震情监测跟踪工作方案,加强全市尤其是值得注意地区、重点监视防御区域的震情跟踪监视工作,强化震情分析研判,努力把握震情发展趋势,为政府科学决策和有效应对提供有价值的基础信息。同时,各县区要健全群测群防体系,强化社会动员,鼓励和引导地震预报专业人员和群众及时发现、上报各类地震异常现象,为地震预测提供重要的基础信息。各县区、有关部门要牢固树立震情意识,克服“地震不可知论”观点,按照“专群结合”方法,以认真务实的作风、细致严谨的科学态度做好震情监测工作。

(二)提升防震抗震基础能力。各县区、有关部门要全面履行防震减灾法律义务,落实抗震设防责任,落实次生灾害源防御措施,增强全市城乡防震减灾能力。认真做好地震活动断层和地震小区划的基础性探测工作,在此基础上加强探测成果在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建设中的应用;加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监管,地震、发改、规划、国土、住建等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紧密配合、密切协作,把好新建、改扩建工程建规划审查、项目立项、建设用地、开工许可等环节的抗震设防审批关口,加强新建工程抗震审查备案和场地地震安评工作,合理避让地震活动断层,提高重大建设决策的科学性,降低地震灾害风险。同时,要紧紧抓住近年来我市加快推进重点集镇建设、农村危房改造、避灾性移民搬迁等民生工程的良好机遇,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片区扶贫开发整村搬迁、危旧房屋改造、新农村及城镇化建设工作中,宣传抗震设防理念,推广抗震设防技术,开展基本技能培训,提供农村民居防震保安工作的政策指导和技术服务,引导农民建设抗震性强的房屋,力争通过几年努力,逐步改变农村民居不设防或设防标准低的状况。各县区、有关部门要对易燃、易爆、剧毒、危险化学药品、水库、大坝、滑坡泥石流等各种次生灾害源从严防范,落实抗震措施。工信、安监、公安、地震等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对次生灾害源抗震设防情况进行拉网式检查,抗震设防不到位的要责令其采取抗震加固措施,确保小震不出问题、大震灾害可控;国土、水务等部门要加快病险水库、大坝、滑坡体、泥石流等灾害源的治理,消除震灾隐患。

(三)积极做好应急准备工作。各县区、有关部门要按照“统一指挥、反应迅速、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要求,认真做好地震应急各项准备。一要做好年度危险区的应急戒备。年度危险区所在地政府要加强应急预案管理,完善地震应急预案检查、备案制度,全力做好城市街道、社区、学校、医院、商场、影剧院、车站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应急指挥、人员疏散、物资储备、队伍准备等工作。重视地震应急演练,开展专项检查,切实把各项应急措施落实到位。二要完善抗震救灾指挥体系。各县区、有关部门要及时调整、充实防震减灾领导机构,完善地震应急管理工作机制和处置机制,进一步完善工程抢险、气象监测、灾民安置、伤员救治、疫情防控、安全事故处置、次生灾害防治等地震应急措施,交通、电力、通信、无线电管理部门要落实保通预案,确保震后快速畅通。市县区地震部门要加快地震应急指挥中心建设步伐,尽快安装完善应急系统,与省、市、县区联网,早日投入使用,为地震应急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和组织保证。三要加强应急物资管理。各县区和有关部门要根据地震应急物资需求量大、种类多、时限性强的特点,合理确定储备品种,采取商业储备和专业储备相结合的方式,科学增加储备规模,提高救灾物资储备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充实救灾必备物品的储备,满足灾民安置生活、医疗救助的基本需要。四要深入开展防震减灾宣传。要充分利用防灾减灾日、防震减灾宣传活动周等重要时段,加强宣传策划,提高全社会对防震减灾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同时,要抓好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示范社区、教育基地等宣传阵地建设,经常性地开展防震避震、自救互救知识宣传教育,增强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努力实现防震减灾知识家喻户晓。根据地震应急期群众需求、社会舆论动态,建立地震应急宣传和谣言平息的应对机制,及时澄清不实报道和传闻,加强主流媒体舆论引导,及时回应社会关切,积极主动开展答疑释惑,维护社会稳定大局。

(四)深入推进专业单位建设。防震减灾工作任务艰巨复杂,涉及社会方方面面,关系千家万户安全,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必须有一支强有力的专业队伍来保障。近年来,我市防震减灾工作在硬件建设上有了明显提高,工作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但是,工作队伍整体专业水平不高,需引起足够重视。市县区地震部门要按照“爱岗敬业、业务精通、纪律严明”要求,扎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教育广大党员干部思想上牢固树立民本意识和为民理念,强化敬业精神;健全学习制度,立足本职岗位,加强业务学习、培训,提升专业理论水平;健全工作机制,加强队伍管理,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可靠、业务精通、纪律严明的防震减灾工作专业队伍,为各项工作落实提供技术人力保障。市县区要根据地震应急救援需要,组织开展地震专业救援队作训,地震应急志愿者队伍培训、演练,健全应急组织、调度机制,提高在各种困难、复杂条件下的紧急救援能力。财政部门对地震救援队伍作训演练和志愿者队伍装备购置、培训、演练等提供必要经费保障。

四、完善工作措施,确保各项任务圆满完成

防震减灾是一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保障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的大事。今年防震减灾任务十分繁重,必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完善保障措施,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并取得实效。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区要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防震减灾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加强统筹协调,加强政策扶持。县区主要领导要定期听取专题工作汇报,分管领导要随时掌握工作动态,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把防震减灾规划纳入社会发展总规划之中,不断加大防震减灾事业投入并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保障防震减灾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要完善协同机制。震灾面前不分区域、难分你我。防震减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仅靠地震部门的力量是不够的。发改、财政、人事、编制、民政、建设等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从政策、项目、资金、人才等方面给予帮助和支持,同时充分发挥群众在防震减灾中的作用,形成工作合力。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强化责任意识、协同意识,健全并强化沟通协调机制、督导反馈机制、检查考核机制。地震部门要发挥牵头抓总作用,既要积极主动向政府建言献策、当好参谋助手,又要搞好综合协调、督促落实,动员整合好各县区、各部门和全社会的力量,共同推进防震减灾工作。

三要强化监督考核。做好防震减灾工作,关键在于县区政府的重视程度。判断的标准就在于是否将防震减灾工作列入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议事日程,是否建立了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增长的防震减灾经费投入机制。市政府已将防震减灾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范畴,市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尽快制订科学合理的考核办法,加强督促和检查考核。要按照年度重点工作,对工作落实情况、阶段性目标任务,定期进行检查督导,及时发现问题并从速解决。对工作落实不力的,予以通报批评,督促相关单位整改落实;对防震减灾工作体制机制不健全、措施不落实、不认真履行职责、造成严重后果的部门和单位,要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法律责任。各县区政府也要把防震减灾工作纳入政府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明确工作责任,分解工作任务,建立和完善任务制定、评价标准、考核方法等在内的防震减灾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度,严格考核,用制度保障工作任务的落实。

同志们,今年防震减灾形势严峻,任务繁重,人民群众关注,责任重大。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更加负责的精神,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效的措施,扎扎实实做好防震减灾各项工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

防灾减灾讲话5老师们、同学们:

早上好!今天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防灾减灾,从我做起》。2011年5月12日,我们永远记得这个日子,汶川发生了大地震,房屋倒了,亲人没了,家园瞬间成了废墟。那一幕幕都揪痛了我们的心。同学们,为了引起我们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视,增强灾害风险的防范意识;普及防灾减灾的知识,增强综合减灾的能力。国务院批准,自2011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近年来安全教育越来越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小学生安全意识也随之增强,防范能力逐渐提高,但是重特大伤亡事故仍时有发生,安全问题不容乐观。面对每一次残酷的事故,面对每一个鲜活的生命在瞬间逝去,每一个同学都应当视自己的生命为最宝贵的东西,都应当时时关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今天,利用升旗仪式的时间就“安全”这个主题,希望同学们记住以下几点:

第一、在各项运动中要注意运动安全。上体育课和课外活动前准备活动要充分,运动时要注意不能剧烈地碰撞,以免撞伤或摔伤。

第二、要注意交通安全。学生们一定要严格遵守交通规则,不能跟着汽车跑,横穿马路时要注意来往车辆。

第三、同学们的所作所为也要有安全意识。在同学间遇到矛盾时,要冷静、理智,不能发生同学间打架的事件,一定要自觉遵守校规校纪。自己解决不了的矛盾,一定要寻求老师的帮助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