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产品策略教学设计十篇产品策略教学设计十篇

产品策略教学设计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12:28

产品策略教学设计篇1

关键词:设计教育品牌管理策略意识

受世界范围内经济、社会与技术等宏观因素变化的影响,众多学科专业的定义与范畴都随之发生变化,其中设计的能量不断增强,设计参与社会生活的程度也不断深入,使设计的价值取向、社会角色与实践方式也发生了改变。设计的定义逐渐泛化,设计与其他学科的边界逐渐模糊,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已成为大势所趋,基于这一变革的大背景,许多设计院校进行了设计教育教学的反思与改革,试图通过专业调整与重新定位,以及课程建设等方式达到创新设计人才的培养目标。而这种学科交叉与融合的趋势尤以设计学与管理学及商学的结合最为明显,从而使设计思维与商业思维的混合培养变得非常重要。

1.品牌对设计的重要影响

设计教育中对商业思维的培养,一个关键的切入点就是品牌,在当下,品牌展现出强大的社会影响力,不论是对组织还是对消费者个人来讲,品牌的价值都不容小觑。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如今品牌所对应的产品对象已经从最初的实体产品泛化到包含有形产品、服务、渠道、人、地理区域、非营利性机构与组织,甚至是想法和理念等,实际上设计所针对的任何事物都可以品牌化。强势品牌能产生巨大的附加价值,同时强势品牌具有独特的市场影响力,这就是品牌资产的价值,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曾经指出,“21世纪的组织只有依靠品牌竞争了”。当然,这里的组织既包含传统的商业组织,又包含设计所关照的一切事物对象。因此设计不仅仅只是执行产品策略的过程,而应该是贯穿品牌意识,以品牌战略管理为基础的整合与系统设计过程。

品牌管理的内容纷繁复杂,通常我们将其简化为以品牌定位与核心价值为中心的品牌识别,以及品牌经营和品牌传播三个部分。我们将品牌的这三个部分人格化地界定为你是谁、你做什么和你怎么说,这三个部分应该相辅相成、互为因果。传统的设计概念中,产品设计关注品牌经营中的产品与服务设计,以及研发和生产环节,而视觉传达设计关注识别设计及传播环节的视觉表现部分,不论是教育教学还是业界实践,这几部分的工作相互之间彼此孤立,各自为政,最终的结果就是囿于各自领域自说自话,缺乏以品牌为指针的整体与策略意识,使得设计脱离实际远离市场,对品牌资产的积累毫无裨益。

用户需求的满足是设计的出发点,从某种程度上讲设计即是为了消费,因此必须关注消费者。当前社会消费需求越来越多元化,需求层次也越来越高,消费者对产品价值的期待除了功能性和审美之外,关注点更多偏向情感及社会认同等方面,而后者恰恰就是人格化的品牌所产生的附加价值,因此,产品的设计策略必须与品牌的定位、品牌形象与品牌个性及品牌所独有的历史传统等品牌策略相匹配,才能使设计在满足消费者功能性需求的同时,也能满足消费者心理性及社会性需求。

2.现行设计教育中品牌意识的缺失

在我国的高校人才培养目录中,设计学一直归属于艺术门类,甚至学科名称都是“艺术设计学”或“设计艺术学”,直至2011年才升列为一级学科,称为“设计学”,与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等艺术学科并列并形成区隔。这种学科归属的传统造成教育界一种普遍现象就是,设计过于艺术化,设计教学中注重设计技巧和形式美感的培养,而忽略了设计所必须面对的市场及商业价值,就更不要谈对品牌构建的关注了。

以国内设计学科中两个代表性专业产品设计和视觉传达设计为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均以设计实现为中心。产品专业以造型与材料工艺、产品开发与设计表达为主,定位于产品设计策略的执行者,对于市场细分、市场定位等品牌营销前端要素重视不够,产品设计与研发环节对定价、渠道及销售促进等营销工具组合缺乏了解,更加忽略了品牌延伸策略及品牌全球化与区域化发展战略;视觉传达以各类平面媒体设计表现为主,定位于作品本身的创意与设计,虽然也会开设品牌形象设计的相关课程,但内容仍以CiS系统中的Vi部分为主。另外,视觉传达顾名思义,是研究信息传播的专业,但值得注意的是国内很多高校的视觉传达专业核心课程中并没有开设传播学相关基础课程,不研究传播基本规律,不重视传播效果,也缺乏基于品牌营销传播的策略思维训练。

在现行培养方案下,设计专业学生兴趣点更多在设计技能方面,而对于设计在品牌资产积累过程中的作用及设计在创意产业价值链中的作用等问题不甚了解。作为设计师,很多人心中艺术情节浓重,过于关注自我感受,在实践环节的体现就是重视自我审美的张扬,而忽略了设计主体对象所属企业或组织面临的内外环境与发展阶段等现实问题,导致其设计得不到认同,无法最大化地发挥自身价值。

3.发展趋势与教学应对

社会变革也催生了设计的变革,而且改变往往先在实践领域发生,然后倒逼教育教学进行反思与改革。商业之间的竞争已进入品牌的竞争,从市场化与商业化的角度讲,设计对消费者的影响,对组织与品牌的影响越来越强大。当下以设计思维改变传统的商业模式,从而缔造强势品牌的案例比比皆是,如世界知名的苹果公司,以及近几年蓬勃发展的聚美优品与小米手机等。这些品牌想要获得长久的发展,也必须时时强化与重视战略性品牌管理。设计改变社会的力量在增强,设计师的角色与价值定位也随之发生变化,与此相伴随的是对设计师能力水平与综合素养的更高要求。

发生在业界的这些变化在大学校园里也有所反映。电子商务的低门槛激发了众多创业者加入,缔造了许多小而美的微品牌故事。有数据显示淘宝60万就业者中有31万是大学生,这也为设计师群体提供了一个良好舞台,摆脱了以往职业规划和就业方式的桎梏,致力于创业并打造属于自己的设计品牌。在笔者最近两年的教学过程中这种趋势也体现得非常明显,不论是品牌管理相关的课程,还是毕业设计、在实践环节,都有学生以自己创业的设计品牌作为研究对象。在教学交流的过程中,一个明显的体会是他们意识到了品牌构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在策略与执行层面明显有所欠缺。

因此,需要对教学思路和方式作出调整,对学生设计与创新创意思维的培养训练要扩展到商业和管理领域,与品牌和策略意识相结合,培养具有系统视野、能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设计师群体。顺应这种发展趋势,国内外已经有许多设计院校进行了教学改革的尝试,许多设计学院在课程体系中设置了诸如战略与策略、品牌与商业模式等领域的内容。如香港理工大学的微品牌(microBrand)教育课程,通过教授设计学院的学生品牌与策划的相关知识,强化管理和策略思维,致力于帮助学生创立自己的品牌。笔者所任教的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整合创新班,在其核心课程体系中,策略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突出设计管理、品牌策划与管理及品牌营销传播等内容,以培养学生整合创新设计能力。

4.品牌管理教学内容的设计

品牌管理课程内容设计应该考虑从两个层面着手,第一是以品牌概念为核心的品牌本体及方法论知识建构,这是常规教学与基础部分;第二是以品牌视角为切入点的商业与策略思维能力的培养,大设计时代强调运用包括产品和服务在内的综合手段,为新的社会与经济形势下诞生的宏观热点问题和具体消费需求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从某种程度上讲,设计是对未来的一种预测,因此策略意识对于培养优秀的设计师非常必要,这一部分往往是隐形的但更加重要。

基于此,设计专业的品牌管理教学体系应该涉及三大板块的内容,即品牌学、营销学与传播学。品牌学以品牌策划与管理为核心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品牌概念,品牌资产来源与构成,品牌营销活动策划,品牌战略设计,以及品牌延伸和长期品牌管理等内容;营销学以市场营销为核心课程,针对设计的商业化与市场化问题,主要内容包括市场的Stp(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及市场定位)方法与策略,以及营销组合策略;传播学以品牌整合营销传播和广告策划为核心课程,主要讲解如何通过策略性传播与媒介设计向消费者传递品牌形象,以提高品牌显著度,构建品牌认知并积累品牌资产。三个板块之间的内容相辅相成,与设计理论、设计表达与设计实践等其他设计专业知识相配合,教学过程中增加学生以品牌项目运行为方式的教学实践环节,培养具有整合创新能力与策略思维能力的设计师。

设计实践应该从执行设计策略到提供全过程决策,其中商业化、品牌管理与策略等视角与手段都非常重要,设计师只有摆脱偶然性与随意性,更多关注社会变迁及相应的消费需求,并在品牌发展战略规划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精心的规划与设计,才能使自己的产品与服务具有更深刻的社会影响和价值。

参考文献:

[1]吴廷玉.产品设计与品牌管理[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

[2]凯文・莱恩・凯勒.战略品牌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3][美]唐e・舒尔茨,等.全球整合营销传播[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4][美]菲利普・科特勒,等.营销管理(第14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5]梁韵,宁绍强.创业浪潮的兴起对设计教育的影响[a].2014中国(无锡)国际设计博览会高端论坛设计教育再设计系列国际会议(三)――哲学概念[C].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

[6]田君.设计教育:引领创意中国――对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当代中国设计教育的思考[J].艺术百家,2007(3).

产品策略教学设计篇2

关键词:市场营销学;商标;品牌;品牌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9-116-001

在市场营销领域中,随着商品流通形式的进一步发展,作为产品实体组成部分的商标,在该领域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以至于营销专家习惯于把商标比作商品的“脸面”。事实上,纷繁复杂的商品世界也就是一个巨大的商标品牌世界。因此,在教学市场营销课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对“商标与品牌策略”一课的教育工作。

一、走近丰富的品牌世界,熟悉“品牌与商标”

1.明确商标、品牌的概念与作用

商标与包装是构成产品实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同属于现代市场营销理论中产品策略的范畴。本节课对商标及品牌策略进行学习,与同学们一起探讨有关商标的知识。

要学习商标及品牌策略,首先必须分清商标与品牌的区别与联系,究竟什么是商标和品牌呢?同学们纷纷发言,各抒己见,有同学说商标就是“牌子”,也有同学说商标就是“品牌”,还有同学提到了假冒伪劣等等。此时我展示了几件商品的包装及商标,并对同学们的发言讨论加以归纳,最后给出结论:商标是代表产品一定质量的标记,一般用图形、文字、符号注明在产品、产品包装及各种形式的宣传品上面。经过注册的商标称为“注册商标”。

2.掌握商标、品牌的设计原则

商标、品牌是由文字、图形、符号三样东西构成的,其题材极其广泛。花鸟虫鱼、飞禽走兽、名胜古迹、神话传说等都可以作为商标的内容,商标品牌设计是一种实用工艺美术。一个好的商标应符合下列原则:

2.1造型美观,构思新颖。要使商标独具特色,使顾客一看便留下深刻印象。商标设计不应简单模仿,要鼓励巧妙构思,别出心裁。独特别致、新颖美观、感染力强的商标,才能吸引人的注意力,增强广告宣传的效果。

2.2能表示企业或产品的特色,不落俗套。商标应能很好的反应企业精神和产品的性质、特色及风格。如美国一种眼镜用“oiC”三个字母做商标,读音恰似oK,iSee(我看见了),构思巧妙,耐人寻味。

2.3简捷明快,易于识别。商标应简短、易读,使人便于记忆和辨认。美国一种著名奶粉商标“KLim”是用英文牛奶(milk)一词的字母倒过来拼写而成的,既好读,又好记。

2.4符合传统及异国风情。品牌名称和标志要注意各地区、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传统文化。例如德国名车“Benz”译为“奔驰”比“平治”好的多。

3.领会商标、品牌策略

在同学们了解商标的含义和作用以及商标设计的基础上,我要大家讨论怎样合理地使用商标,即企业要依据产品及内外部的影响因素,决定适当的商标策略。一般有以下几种选择:

3.1品牌使用策略。顾名思义,品牌使用策略是指企业决定是否在自己的产品上使用品牌。有的同学感到疑惑了,还有不用品牌的产品吗?回答是肯定的,如白纸、打火机、水果等,还有例如小农具、针头线脑之类的小商品等。

3.2品牌归属策略。品牌归属策略是指企业决定在产品上使用生产者品牌还是销售者品牌,生产者使用本企业的品牌称为生产者品牌;生产者把产品卖给中间商,使用中间商的品牌,称为销售者品牌。一般情况下,生产者应使用自己的品牌,以创立名牌产品。

3.3家族品牌策略。家族品牌策略是指选择品牌名称决策,即对企业所生产的各种产品是使用统一品牌名称还是个别品牌名称。如宝洁公司在中国市场生产的洗发水分别用“飘柔”、“海飞丝”、“潘婷”等品牌,就属于个别品牌策略;“娃哈哈”、“东芝”等公司所有各类产品都使用同一个品牌,使用的是统一品牌策略。

3.4更新品牌策略。更新品牌策略是指企业改进或废弃原有品牌而设计新品牌。当原有品牌陈旧,不能适应现有产品的特点时需要改变品牌。

二、有的放矢的案例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为了强化学生的品牌意识,我通过多媒体出示二则案例,启发同学们进行讨论并加以归纳分析,结合所学内容,强化重点知识的掌握。

1.商标是有价的。以下是几个著名品牌的估价:据“中国最有价值品牌研究”1998年研究结果,红塔山品牌价值386亿元,是我国价值最高的品牌,其后是长虹245亿元,海尔192亿元,春兰105亿元。

2.市场上很有名气的“金利来”产品及商标,最初的名字叫“金狮”。但香港话的“狮”与“输”读音相同。于是曾宪梓将“金狮”的英文“Goldlion”用音译与意译相结合的方法,演变成新的名字:“金利来”。这样,既符合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又保持名称的稳定性,曾先生以“金利来”这个吉祥的名字创造了一个“男人的世界”。

三、巧妙设计课后作业

产品策略教学设计篇3

论文关键词:职业教育;营销专业;课程体系

一、确定营销专业课程系统解决方案基本理念

职业教育理念在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上要求突出在培养学生实践性和技能性的同时,注重学生人文综合素质的培养。具体操作上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构建科学的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

根据职业教育对市场营销专业的要求,在课程体系构建上要系统思考,科学设置。实现在应用性、实践性、技能性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同时,注重学生人文社会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在课程体系构建上不仅要思考使学生系统学习市场营销及工商管理相关理论知识,还要考虑打好学生人文、社会方面的坚实基础。

(二)灵活设计专业实践课程环节

根据学习进度及学生的接受度,灵活设计和安排具有针对性的实践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参与营销实战实践的积极性。同时每学期安排2-3次来自行业企业现场,实践经验丰富,且有一定理论水平的营销专家,担任客座讲师,做专题型讲座,以培养学生对市场的深度认知。

(三)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

注重教学过程中模拟商业氛围的营造,通过小组讨论法、头脑风暴法、情境模拟法及案例教学法等多种能够开发学生学习潜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学生直观感受营销实践工作的复杂性、多变性及科学性。

(四)关注营销动态,及时更新教材内容

营销实践的多变性、动态性要求市场营销专业教师必须及时了解市场宏观环境的变化趋势,行业结构的调整、营销手段的创新、业态变化等信息,并把这些变化体现在教材中,实现教材内容的动态化、现代化和国际化。

二、考察分析市场营销专业岗位工作任务

职业教育对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要求要有较高的实践能力、敏锐感知市场的能力和营销方案执行能力,这就要求在课程设置时要结合当地市场实际情况,深入考察分析市场营销专业岗位工作具体任务,具体方法可采用专业教师、典型行业营销专家、工商管理人士、部分学生共同组成调研小组,分析各个营销岗位在营销任务完成过程中的具体工作任务,并进行整理、归纳和总结。

郑州电专在实施过程中通过对郑州市房地产行业、汽车行业、计算机行业、电力行业、零售企业等20余家行业企业的调查研究确定了市场调研(包括调研设计、实施、资料整理、结果预测、调研报告等工作);市场环境分析;消费者行为分析;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分析;市场竞争战略分析;产品策略选择;价格策略与分析;渠道管理(包括中间商的选择、调整和激励等);促销策略制定;营销控制;顾客开发及管理;顾客异议处理;产品推广;市场开拓;交叉销售;销售管理;广告策略选择(包括广告目标设定、广告计划制定、广告内容设计、广告媒体选择、广告策略选择、广告实施及广告效果测定等);网络营销(包括检索网络信息、网上信息、申请域名、网店建设、申请网上银行业务等);采购商品;商品储存管理;物流管理(包含制订配送方案、处理配送信息、实施物流配送);电子合同签订;销售团队管理等25类市场营销岗位具体工作任务。

三、实践项目任务分析及课程体系确定

学习过程实践项目任务分析及课程体系确定是职业教育市场营销专业课程系统解决方案研究的核心内容。

按照市场营销岗位工作具体任务调研结果,由学校专业建设委员会成员对市场营销专业学习过程实践项目任务进行分析论证,确定学习课程体系。我们确定了市场营销专业学习过程的6类实践项目,11门学习课程。分别是市场调研(问卷设计、调研方案的实施、调查资料整理、调研资料的处理、市场调研预测、撰写调研报告)工作任务学习过程的实践项目任务为进行市场调研,对应学习课程为《市场调查及预测技术》;市场营销环境分析、消费者行为分析、市场细分、目标市场徐选择与分析、市场竞争战略选择、产品策略选择、价格策略与分析、渠道管理、促销策略制定、营销控制等工作任务对应学习过程的实践项目名称为营销策划,其学习课程为《市场营销基本理论》与《市场营销策划》;顾客开发及管理、顾客异议处理、产品推广、市场开拓、交叉销售、销售管理等工作任务在学习过程的实践项目为产品销售,对应的学习课程为《销售管理》、《推销及谈判技巧》、《消费者行为分析》;检索网络信息、网上信息、申请域名、网店建设、申请网上银行业务等工作任务对应的学习过程实践项目为《电子商务》,学习课程为《电子商务技术与实务》、《网络营销》;广告目标设定、广告计划制定、广告内容设计、广告媒体选择、广告策略选择、广告实施及广告效果测定等岗位任务对应学习过程实践为广告制作,学习课程为《广告创意与表现》;制订配送方案、处理配送信息、实施物流配送等岗位任务的学习过程实践项目为物流管理,对应学习课程为《物流管理实务》。

四、具体教学实施过程设计

在市场营销岗位工作具体任务、学习过程实践项目确定及学习课程分析的基础上,对每门课程进行系统的及独特的教学过程实施设计是职业教育市场营销专业课程系统解决方案研究的关键,而教学策略选择及设计又是教学过程实施设计的重中之重。以《市场营销策划》课程为例,郑州电专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团队根据该课程实现过程中对真实环境的强烈依赖性特征,着重于课程实施过程中结合实际、开放课堂、刺激兴趣及合作学习策略的设计应用。《市场营销策划》课程教学策略研究应用结果剖析如下:

(一)开放式策略应用

环境依赖性、应用性、实践性是市场营销策划课程的突出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坚持开放式教学原则。

郑州电专市场营销策划课程在开放性教学策略实施过程中通过以下途径实现:其一:聘请企业经验丰富的营销专家到学校做讲座。如在产品组合策划内容实施时我们聘请了迪信通手机连锁金水路店店长讲授手机连锁企业产品组合的营销实战方法和技巧。其二:通过坚持营销策划案例选择和任务设计来自于真实企业真实问题的思路。例如在市场调研策划教学任务设计时,任务设计来自于学校附近的新世界百货。学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必须深入真实企业,为制定市场调研方案收集真实详细的信息资料,在过程中自然领会、掌握所学相关知识。其三:专业教师参与企业营销策划实战及策划咨询服务,使课堂真实化、生动化,实现理论和实践的高度融合。

(二)刺激兴趣策略

在多数职业院校,市场营销策划课程的前序课程是市场营销技术,在市场营销技术课程里已经讲授了市场营销理论的系统知识,因此,市场营销策划课程的侧重点是通过大量的策划实例研究分析、真实策划项目任务训练、策划方案撰写等手段进一步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此过程中体验营销策划的思维方法及规律,感受营销策划课程的魅力,认识营销策划课程的实用性。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在营销策划课程的实施过程中采用了大量来自电力行业(如郑州市供电公司)、汽车行业(如裕华奥捷4S店)、零售企业(大商新玛特、新世界百货)的真实策划实例,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营销策划实践的积极性。

(三)抛锚式教学策略应用

抛锚式教学策略强调教学要以真实事例或问题为基础,主张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策略。关注学生营销职业素养的培养,此方法的实施能够提高学生利用营销知识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真实企业、真实事件和真实问题的选择与设计是抛锚教学策略在营销策划课程中实施的关键。环境依赖性和实用性是市场营销策划学科的典型特征,因此,抛锚教学策略是市场营销策划课程教学的必然选择,具体体现在案例选择和课程设计中。

我校在案例选择上,坚持以中国知名企业最新营销策划典型案例为主,选择学生熟知度高且感兴趣的行业、企业及产品,如电力行业、零售企业,地产行业、运动产品、手机、家电、饮料、电子产品等。案例选择要具有知名度、美誉度、独特性、影响力。教学中,我们选择了“红罐王老吉品牌定位战略”、“华与华孔雀城营销策划”、“纳爱斯男女牙膏广告策划”等极富影响力的案例,通过对此类案例的学习研讨,能够激发学生策划创意的热情和欲望。

郑州市是较为发达的商业城市,学校的地理位置处于郑州市商业中心,为学生学习市场营销策划课程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因此我们在课程设计中以郑州市典型商业企业为依托,使营销策划项目设计实现真事真做。例如在进行Stp分析内容时,选择了郑州市航海路茶叶批发市场作为研究对象,要求学生分组提交可行性方案报告,学生通过实地调查、访谈及资料整理,对Stp理论有了直观深入的认识,市场分析能力得到了真正的提高。

(四)合作学习策略应用

合作学习的特征包括异质分组,积极互助、分工合作、资源共享和集体奖励体系。

在市场营销策划实战中,任何营销方案的策划单靠个人力量很难对复杂的市场做出准确的判断,必须由项目团队成员共同完成。因此在职业教育市场营销策划课程中应用合作学习策略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学目标。因为合作学习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大组或全班共享讨论结果的方式,使问题解决方案更加全方位且富有创意,加深学生对营销策划基本理论、方法和技巧的理解和记忆。

我校在教学过程中具体采用列队报数随机划分5-8人小组的方法,保证小组成员在性别、特殊能力、性格、学习能力、理解力及其他品质上的异质性,实现合作学习小组成员多元化的要求,这样的小组划分能够使每个成员在合作中学习接纳他人,共同进步,达到小组效率最大化。

小组成立初期建立小组成员的行为规范,我校在实施过程中采用小组组名、loge设计、组规、组训撰写等方法,加强小组成员之间的互相了解和信任,增强小组凝聚力。

通过每完成一项任务轮换一次小组组长、轮流担当任务汇报发言人及任务结果报告撰写人等,锻炼小组成员的责任感及集体荣誉感。

为了营造合作学习教学环境及氛围,减少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的障碍在市场营销策划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选择能够移动桌椅的教室,每个小组围坐成半圆形或圆形,且根据任务的不同小组和大组之间可以变换组合。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及小组与小组之间思想、观点、创意的充分交流,也使每个个体得到的知识和信息更加多样化。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领导能力、表达能力、执行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

产品策略教学设计篇4

【关键词】任务驱动策略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

1.任务驱动策略

“食品生化分离技术”是食品工程专业或方向的必修课之一,该课程的内容涵盖膜分离技术、分子蒸馏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相分离技术、食品微胶囊等内容,一般将它安排在第7学期的毕业设计之前。浙江海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一直开设该课程,但由于该课程开设之前,其主要内容都有多学时的专门课程讲授,如食品化学、食品分析等在前,都接触到一些关于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方面的理论知识,因此学生普遍对该课程提不起兴趣,教学效果不理想。

任务驱动策略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策略[1]。所谓任务驱动策略是指整个教学过程中,设计有目标有意义的任务为前提,再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在老师布置任务和学生完成任务互动的过程中,完成指定的教学内容。学生在任务的引导下通过自由探索、实践验证、小组合作等方式完成一系列任务,逐步掌握所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任务驱动策略为学生的学习生活营造一个建构知识、寓学习于实践的情景,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里,充满学习的兴趣和愉快,自信的进行任务的解决、知识的学习。

2.任务设计的原则

高质量的学习任务是真正实现“任务驱动”,提高学生能力的前提,下面以“食品生化分离技术”中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一章为例,分析任务设计的原则。

2.1任务设计的可操作性原则

食品分离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对各种分离技术的理解,学生不仅要掌握之前学过的各门理论课,还要亲自操作实验设备、完成指定实验材料的分离,这样要比听老师讲、看老师示范有效得多。通常,一门实践性强的课程教师对知识讲解演示完成后,关键的一步就是让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把握真知、掌握方法。教师在进行任务设计时,一定要注重任务的可操作性,要设计出只有通过实验操作才能完成任务。如超临界流体技术操作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先自己思考可能出现的差错,然后通过实践验证是否会有这些问题出现,这样才能加深对该技术的理解。

2.2任务设计的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对青春洋溢的大学生。只有对一件事情感兴趣了,才能对这件事情启动思维。在超临界萃取技术中,让学生了解现在市场上出售的相关产品的类型、优点。还有那些产品可以通过超临界萃取的方式获得,让学生自己查找资料,把自己放在研发专员的位置上,站在为消费者服务的位置上,他们就会体会到任务的乐趣,才能更大限度的发挥创造力。所以任务设计一定要能够多方面的调动学生参与的兴趣,增加学生学习的“内动力”。

2.3任务设计的适当性原则

大学生的基础知识还是在不断积累的过程中,对特定知识的认识还不是很全面,设计任务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同时还要适合学生的认知能力、经历、兴趣等特点。一般说来,每个任务中涉及的知识点不宜过多,最好不要有两个以上的重点、难点。知识点过多会增加学生学习的难度。如超临界萃取中,重点只有一个就是超临界萃取技术的特性,难点是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参数的意义及选择,有了两个明确的任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明确知识要点。

2.4任务设计的创造性原则

世界是在创造中不断进步的,学习也是在创造中不断深入的。因此,设计的任务是否就创造性,是决定这个任务质量的一个关键。如超临界萃取技术中有关于夹带剂的定义,就应该用反向思维和实际应用中的例子来引导学生理解这个问题,用多种方法来解决同一个问题,学生的思路会更加开阔。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海马天空的想,然后有理有据的分析;培养学生突破常规的思维,然后有地放矢的实践。。因此,布置给学生的各项任务要求有突破的空间,不但要新颖更要有意义,这样才能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探索和自我开拓的余地。

2.5任务设计的合作性原则

合作和分享是21世纪的时代精神,有合作和分享才能有进步,合作将微小的力气融合,汇聚为巨大的力量,这种力量往往无所不能。合作和分享是每一个社会中的人都应该具备的能力和意识,这种能力的缺乏会导致工作和学习中出现不可跨越的瓶颈。任务设计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如,让学生设计一款产品,通过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实现该产品的要求,这样,一组学生通过任务分配,各自完成自己的子任务,子任务整合在一起就完成了总任务。协作学习得到了平等互相学习场所和机会,创设了人人都能表现自我的条件。在平等互助的基础上,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6任务设计的延展性原则

任务设计需要有延展性,不是只解决给定的一个任务就可以了,还应该在这个任务基础上,不断的挖掘新的知识点,不断的延展新的创新思维。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这一章,在给定的任务基础之上,让学生自行设计新的任务或者老师提点新任务的方向,如与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相关的技术有哪些?可以串联一起的技术有哪些?也许这些新技术还都是在实验室阶段,但学生通过文献查阅就可以这新新技术如果能用于工业生产,带来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会更可观。

3.结束语

“任务驱动策略”是一种较为特殊的课程讲授过程,通过对特定任务的设计和布置能极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积极参与性,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能培养学生间协作精神,改变了传统的讲述式授课方式。“食品生化分离技术”采用该任务驱动策略,教学效果明显好于以前。通过任务设计、任务布置、任务讨论、任务完成、任务延展这5个阶段,使学生不知不觉经历了“未知任务-探索任务-实践任务-创新思索-延展任务”的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整个学习过程中充分培养了学生的探索和创新意识及互相协作的团队精神。在应用任务驱动策略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几点:首先是任务的选择要具有真实性,不能凭空想象;其次是任务要具有整体性,不能支离破碎;再次是任务的开放性,不能因循守旧;最后是任务的可操作性,不能遥不可及。在已知和未知之间,学生才更容易探索和创新。这需要教师提前将所需的任务做充分的设计[2]。

参考文献:

[1]朱正月.谈计算机教学“任务驱动、情景创设”的方法及应用[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3,(3):126-128

产品策略教学设计篇5

关键词:实践动手能力;对策;发酵食品工艺学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6)11-0079-03

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包含学习和生活方面的内涵理解,也外延至动手和试验等专业技能,涵盖掌握书本理论知识、语言表达、实验设计、组织管理、分析决策、自学约束和创新创造等多方面的能力[1-3]。因此,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措施和对策研究,可解决当下大学生动手能力低、创新能力不足、就业难和社会评价差等多种教育难题。基于此,教育者可针砭利弊、学生可适应发展,教与学双方找到对接点,以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社会输送具有较高素质的专业技能人才。

因此,强化和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准确把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进而在教学和实践环节采取有效措施,才能切实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高校教学管理和目标设定提供准确定位。尤其是在提倡大学生和全民创新创业的新时代,锻炼和提高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有助于高等教育教学的深入改革,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认清自身知识能力和专业技能而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求,为创新型国家和社会建设提供合格的技能型人才提供策略。

一、强化实践动手能力对策研究现状

根据已有文献报道,许多教育工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进行了界定(如表1所示),包括理论能力、实践能力、学以致用能力、解决实际问题和适应社会能力等[4-9]。可以看出,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教育者是实施这种能力培养的发动者,结合专业性质或课程体系,从多个方面设计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内容,激发学生兴趣和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这些动手能力包含了直接专业技能的获得,也有抽象的创造技能。其原理与理论和美国布鲁纳提出的“发现教学法”吻合[10],具有探究性学习的特点,强调学生手脑并重开发、强化创新思维培养,适于强化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英国哲学家波兰尼提出“缄默知识”理论,认为实践能力是最重要的、隐形的,通过受教育个体的不断努力才能获得[11]。因此,只有通过多种形式的动手能力培养,将无形的知识和技能潜移默化地有形化,在个体探索、顿悟和交流过程中掌握良好的实践动手能力。

对策研究和应用方面,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特征,强调实验技能策略、新型教学模式创新策略和社会实践技能策略等(见表1),强化自身技能、平台体系、实习实践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中的重要性,具有较好的操作性和实际效果。这些对策与各高校的培养目标或课程体系紧密相关,各具特色,但实践能力培养仍是策略的核心内容。可见,国内教育机构能够认识到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在人才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被写入我国高等教育法[12],传统教育的弊端面临转好的新局面[13]。同时,美国教育技术Ceo论坛、mit、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等机构认为,学生能力和素质培养包括其学习技能、创新思维技能和实践能力等[14],并将实践能力作为培养学生的重要目标,以评价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高低。因此,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动手能力策略研究和应用,体现了高校办学宗旨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良好衔接,未来我国大学生整体的实践动手能力定会有很大的提高和改进。

二、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四位一体”单元教学新模式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培养大学生掌握化学、生物学、食品工程和食品技术知识,在研究与实践中运用化学、生物学和食品工程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从事食品生产技术管理、食品工程设计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基本训练,使大学生掌握食品保藏、加工和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基本能力。因此,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在食品专业教学中是首要的,也是食品专业教育教学工作者的责任和应该思考的课题。

“教育部印发2016工作要点”(教政法〔2016〕6号)中明确指出,深化课程改革、优化高校人才培养机制和深入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着力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途径。基于以上文献背景资料,根据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特点,提出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对策研究。主要借助“发酵食品工艺学”课程教学为载体,确定理论实践能力培养、新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开放实验选择、科研项目实施、社会调研及企业实践等一体化的教学体系。本课程是发酵或生物技术方向的专业课程,主要讲述酱油、食醋、豆酱和腐乳等传统发酵食品生产理论、工艺和质量控制等内容,是学院设置的印记课程,理论和实践教学的新模式得到了学生和用人单位的认可。

提出以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探索以Seminar理论素养实践、全方位开放的实验室实践、社会化实践和科研实践为对策的“四位一体”单元教学新模式。这种模式符合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在教学和实践环节采取有效措施,通过一次教学活动,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意义的重要性和可行性。从培养学生内在和外在技能出发,借助理论、实验、调研、工厂实践和科研等多种策略,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切实可行的对策,设计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动手能力培养并重的新的教学模式,为食品及其他类型的工艺课程和专业提供借鉴。

(一)“四位一体”单元教学模式的设计

连续三年,分别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食品学院2011、2012和2013级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发酵技术方向的学生为对象,采用实证研究法开展项目的实施。实施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对“发酵食品工艺学”课程进行以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为主的教学方法设计、实施、结果总结和再提高过程的研究,构建开放式“四位一体”单元式实践动手能力对策的设计与实施体系,设计路线如图1所示,设计内容如下。

1.Seminar方法在理论教学课程中的应用:以学生为主体,采用文献法获得授课资料(包括调查法对学生进行科研资料、思路和科研前沿知识培训),学生以讨论式方法进行汇报和相互质疑,教师进行总结,完成课程理论授课。

2.单元模块法在实验教学课程中的应用:采用“讲什么、做什么”的原则,分小组进行单元式的实验教学,采用研究型开放式实验方法完成课程实验教学。每组学生按照自己所讲的发酵食品理论内容,采用文献搜集法查得发酵食品的制作工艺和配方进行实验,以感官评价和化学指标为评价内容,完成产品质量评价。

3.社会化实践方法在提升动手能力中的应用:采用市场调查法、对比法和现场实践方法,评价市场中每月份发酵食品价格和市场销售情况,对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形成系列发酵食品市场情况;给学生创造机会,在豆酱企业进行生产一线实习,提高理论水平,对比理论与实践工艺技术差异,提高动手操作和分析能力。

4.实验法在科研实践中的应用:培训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如中国知网、Google文献和Sciencedirect等中英文网站,采用典型事例方法,设计和研发,以教师科研课题和承接的企业横向课题为对象,形成“文献―设计―研发―控制评价”的发酵食品科研实践模式。

5.“四位一体”单元式实践动手能力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采用设计―实施―归纳总结和再实施的方式对“四位一体”单元教学的实践动手能力体系进行归纳总结,形成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因此,“四位一体”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核心,借助课程平台载体,以Seminar讨论班、开放实验项目、市场调研、科研项目、工厂实习、产品开发等为实践形式,形成Seminar理论素养实践、全方位开放的实验室实践、社会化实践和科研实践的对策,教师只是指导和课程的设计者。借助此模式,可以充分展示学生内在技能培养,亲力亲为,链接企业,并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

(二)“四位一体”单元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四位一体”单元教学模式以“发酵食品工艺学”课程为例,从多个视角设计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对策。以学生理论素养实践、全方位开放的实验室实践、社会化实践和科研实践等多维的策略为切入点,构建以学生为本的“四位一体”单元式实践动手能力策略与体系。

1.Seminar教学方法在学生理论素养实践中的应用:采用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辅助的Seminar方法进行理论教学的改革与实践。教师指导学生利用CnKi期刊网、书籍和网络等资源,以单元小组学习为主,学生采用ppt汇报方法讲授每种发酵食品或教师指定的内容,学生集中讨论或质疑,教师辅助讲解,共同完成理论课程的学习,以锻炼和提高学生资料查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计算机软件利用能力等。

2.实验室条件下,全方位开放的实验内容设计与实践:采用“讲什么、做什么”的原则,每单元小组按照自己所讲的理论内容生产一种发酵食品。学生自行设计产品生产方案、工艺参数选择、产品质量控制和评价,并自主操作每个过程的工艺和使用设备,以锻炼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解决专业领域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采用市场调研和工厂实践结合的方式,实现学生的社会化实践:学生深入市内大型超市,对豆酱、酱油和食醋等发酵食品的种类、质量参数和价格进行调查,并分析市场行情和进行产品销售的预测;创造去发酵食品生产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大生产条件下,对发酵食品的生产工艺、设备选型和质量控制有深入的认识。

4.实验室条件下,简单科研项目的研究与实践:以应用或基础研究为方向,让学生自行选题,利用科学的实验方法和检测方法,实现发酵食品开发和品质控制的简单科研实践。让学生掌握一般科研设计与实施。

这四个方面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在一次教学中需要全过程的实施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探索实施过程中,主体是学生,但整个教学模式的良好运转,需要教师的教学掌控和评价,需要教师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背景、科研素养和行业知识等。因此,四个方面的技能训练,符合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概念和策略要求,将有形和无形的技能知识具体化,易于学生理解、操作和接受。教师在模式中起到引导作用,应具备足够的专业素养、良好的知识背景、扎实的科研技能和产学研紧密结合的较高教学水平。教与学双方利用“四位一体”单元教学模式,教学相长,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可为社会和企业培养输送较高技能的专业人才。

三、结论

结合“发酵食品工艺学”课程特点,探讨了强化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对策研究现状和“四位一体”单元教学模式。模式的设计和探索实施,是以学生为主体,依据专业和课程的性质,采用以开放的理论技能、操作技能、科研技能和工厂化实践技能为一体的策略,达到强化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教学目的。经过三年的设计和实施,学生的整体实践技能得到了一定提升,锻炼了学生的专业素养、语言表达、资料查阅和与企业对接等技能,得到了学生和用人单位的认可。从多个角度提升学生整体实践动手能力和素质,建成一种新的实践教学模式和体系,为食品专业课程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刘三朵.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若干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4,(11).

[2]董盈盈.走向生本关怀:就业困难背景下审视大学生实践能力建设[J].江西教育科研,2006,(9).

[3]卫星.当代大学生实践能力的缺失与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1).

[4]赵宇宁.高等学校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策略的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5,(2).

[5]宋峻.关于提高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几点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2,(22).

[6]马成国.加强在校本科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思考[J].价值工程,2011,(9).

[7]杨兰芝.确定“应用本科”定位,培养实践动手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09,(8).

[8]刘三朵,张冬胜.论实践能力的内涵与结构[J].当代教育论坛,2004,(9).

[9]姚云.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四种模式[J].江苏高教,2003,(4).

[10]王柱,夏欢.对布鲁纳“发现教学法”的再认识[J].教书育人,2002,(1).

[11]杜今锋.缄默知识与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0).

[12]刘群弟.我国大学生实践能力欠缺的成因及对策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08.

产品策略教学设计篇6

关键词:平面广告设计教学策略方案草图

平面广告设计教学在我国美术类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同时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平面广告设计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如何提高学生整合广告运转的能力以及如何教好这门课程,成为我国当前美术类院校教师研究的问题。由此可见,对于平面广告设计教学策略的分析和研究,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平面广告设计教学现状分析

(一)学生创作作品时过分依赖素材

目前,我国很多美术类院校教师,在进行平面广告设计教学过程中都发现一个共同的问题,即教师和学生对于素材产生过分依赖的心理。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网络信息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而学生就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进行素材的查看、搜集和整理。但是,这同时也导致学生在进行素材搜集时,出现了杂、乱、任意模仿、无新意的现象。其中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现象:(1)学生在进行素材搜集时,由于对自己想要设计作品的主题以及市场定位模糊不清,导致其不符合设计主题。这样最后在设计过程中,学生想要表达的主体思想并不能通过自己搜集到的素材很好的体现出来;(2)当前我国很多艺术类大学生过于关注外表美观,其在设计作品过程中会过多的运用一些没有意义的素材。这种做法不仅会扰乱欣赏者的视觉关注点,同时也不能很好的将设计主题体现出来;(3)目前很多学生都是利用网络资源直接进行素材的下载,存在严重的模仿、抄袭现象,缺乏原创性质和创新性质。

(二)对广告设计缺乏正确定位

平面广告设计作为艺术性质的专业,其对于创新难度的要求普遍高于其他专业。在进行广告设计过程中,学生很少去思考广告市场对于自己设计出了的作品是否具有需求,而是过多的考虑自己是否能够完成课业,对于广告设计缺乏正确的定位。学生在进行作品设计时,缺乏目的性,对于自己设计的作品想要实现什么目的,或者想要达到什么效果并不了解,也没有对广告市场进行充分调研。换句话说,广告设计专业的学生并没有走向实践,仅仅依赖课程教学,从而没有从真正意义上了解市场需求,因而其设计出了的大部分作品缺乏市场意义。

二、平面广告设计教学策略分析

(一)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基本,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教学形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权威者、领导者的角色,并强调学生要服从教师。在这种状态下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状态,学习模式机械化,同时学生也会失去学习兴趣。因此,平面广告设计专业教师应当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基本,一方面,可以基于广告设计课程,对其课程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案进行革新,巧妙的设计知识点,并根据知识点设计能够吸引学生的问题,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广告设计课程;另一方面,基于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创设教学情境,将学生带入感兴趣的情境,从而有效开展广告设计教学。另外,平面广告设计属于一种艺术创作行为。在进行广告作品设计时,学生需要通过各种色彩、文字、图形等艺术元素来进行搭配和设计。因此,当学生在选择素材的时候,应当鼓励学生根据设计主题以及市场需要来进行选择,使得素材能够充分体现自己所设计作品的主题思想。如在色彩和文字的运用上,要根据设计思想综合选择色彩来突出主题氛围,运用具有延续性和系统性的文字来增强欣赏者的记忆。

(二)实施多种方案草图教学策略

对于平面广告设计来说,很多设计思想都来源于创意灵感,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点子”。因此,当灵感来了之后,或者当一个新的创意产生之后,这种意识在脑海里是稍纵即逝的。这就需要通过草稿的形式迅速将创意灵感记录下来,从而为作品设计提供最原始的设计思想。学生进行平面广告创作其中一个初始阶段,就是进行草图构思的阶段,而其更重要的一个阶段,就是学生独立思考的阶段。教师可以针对这一阶段,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逐个解决。而学生独立思考的阶段是在草图中记录的灵感的基础之上来进行深入思考的,因此教学应当应用多种方案草图教学策略来进行广告设计教学。这与工人建筑楼房的道理是一样的,如果第一层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那么越往上就越难以进行搭建。因此,多种方案草图教学策略是一个分阶段的教学过程,需要一步一步进行。

(三)应用项目式教学策略

根据平面广告设计的教学目标,联系教学内容和市场需求,来进行教学情境的构建,从而使得学生的学习目标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在作品创作中能够运用到自己所学的知识,从而使得学生加深对广告设计知识的记忆和运用。要想实现这种教学效果,就需要运用项目式教学策略。首先,在进行作品创作之前,教师应当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使得学生身临其境与市场进行接触,并了解到设计的主题以及作品需要达到什么效果;其次,当考察完成之后,学生要对本次考察的内容进行总结、分析和思考,了解市场需求,并据此总结出设计的主题;另外,当对本次设计主题以及市场需求进行总结之后,就要进行设计方案的设计,此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实现合作项目教学。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平面广告设计教学过程中,只有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创新意识,才能够避免其在作品创作中一味模仿和复制,从而创作出体现设计思想,符合市场需求的广告作品。

参考文献:

[1]杨俊志.学习集群教学策略在《平面广告设计》课程中的应用[J].企业导报,2015,(06):01

[2]王纯.对平面广告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的探究[J].艺术科技,2014,(12):15

产品策略教学设计篇7

关键词:高校品牌;价值内涵;提升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2909(2013)02-0013-04

高校品牌是指一所大学在创建和发展过程中逐步积淀、凝结在一所大学名称中的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社会认可程度,是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随着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和大众化,高校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品牌高校以其凝聚在其名称之中的美誉度、忠诚度吸引着优质的办学资源,从而在自己的目标市场赢得发展先机。越来越多的高校管理者和高等教育消费者关注着高校品牌所带给自身的效用。因此,充分认识高校品牌价值内涵,并据此不断拓展品牌价值提升路径,是高校面对激烈竞争的制胜法宝。

一、高校品牌的价值内涵及特征

品牌价值,是指一个在市场上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品牌为其组织所带来的效益。高校品牌价值是指学校品牌给社会和学校带来的效用价值,这种价值凝聚在学校名称之中,是高等教育服务的消费者(政府、组织、个人)潜在获利能力,及学校自身获利能力的资本化或货币化表现,其价值大小取决于品牌给社会和学校带来的效用总和。

(一)高校品牌的价值形成

高校品牌价值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源于其社会效用。这种效用是通过高校的消费者(政府、社会组织以及学生家长、学生)享有高等教育服务而得到的获利能力,是其获利能力的资本化。高校品牌是一种无形的资产,其存在和具有的价值必须通过高等教育服务对象所取得的获利能力得以印证和判断。政府、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获取品牌高校培养的高素质人才和高质量科技成果,学生家长(学生)获得品牌高校所带来的预期高水平收益。品牌获利能力的形成取决于消费者群体对品牌价值理念的认同程度,高素质的专门人才、

高质量的科技成果、高水平的预期收益,带来了强烈的品牌效应。从这个意义讲,高校品牌的价值属于“价格”范畴,而不是凝结在品牌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内在价值。品牌的市场价值或价格并非是其内在劳动价值的货币表现,而是其获利能力的资本化表现,其中包涵了学校品牌效应所带来的附加值,是内在品质和外在影响力的综合体现。

另一方面,源于其带给学校自身的效用。这种效用主要凭借高校自身的内在价值基础(包括优势特色学科、杰出校长、优秀生源、优秀的师资队伍、良好的办学条件、先进的校园文化等),借助高校名称的专用性和市场品牌效应形成获势能力的资本化或货币化表现。一所高校通过实施品牌战略,品牌价值理念一旦被其消费者知晓和认同,便产生了一定的声誉和知名度,从而形成市场竞争能力和市场扩展能力,凭借此获势能力,高校可以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获得更多的办学资源,从而促进高校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高校品牌的价值内涵

高校品牌的价值是其内在价值和外部市场效应两方面的综合体现,是高校自身内涵质量提升和消费者认同程度相互作用的结果。高校品牌效应的内在价值基础是其提品的功能、质量、服务、性价比等因素的综合反映,是一所高校内部实力和能力,尤其是学校领导治校能力、教师治学能力以及学生学习能力、就业竞争力等共同作用的结果。品牌效应的外部市场效应则通过高校品牌的形象设计、推广等战略实施过程产生,是消费者(包括政府部门、用人单位、学生个人和家长)对学校品牌内涵认同程度的市场综合反映。因此,高校品牌价值与市场密切相关,取决于社会公众和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同程度。知名度越高,信誉越好,其影响力和获利能力也就越强,价值也就越大。高校品牌的价值体现在:从学校自身的角度看,是办学实力的有效提升,从而产生出由内而外的一种获势能力;从消费者角度看,是学校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顾客忠诚度为自己带来的在未来竞争市场上的获利能力;从市场角度看,是品牌市场竞争能力、扩张能力和品牌自身的延伸能力。

(三)高校品牌的价值特征

第一,高校品牌价值具有历史性。一所高校品牌的塑造,伴随着该校发展的历史,需要历届领导班子精心设计和规划;需要广大师生员工(包括历届校友)的实践和传承;需要几代人不懈努力,才能形成具有学校特征的品牌形象。通常情况下,办学历史越悠久,其品牌价值越高。高校消费者对学校品牌忠诚有一个知晓、验证、认同的过程,品牌的美誉度一旦根植于消费者

心中,就会产生品牌效应,体现品牌价值。

第二,高校品牌价值具有可拓展性。高校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具有极强向外扩张的辐射能力,可通过品牌延伸推广策略扩展市场领域,形成新的价值增长点。因此,高校品牌的价值往往包括可实现的价值因素和未来可预期的价值增长因素。

第三,高校品牌价值具有非实体性。高校品牌所代表的是一种权利,其本身并不像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那样具有物质实体,不能直接感触,它的存在是无形的。其价值的体现一方面通过目标顾客的情感体验,体现对其品牌的情感忠诚,忠诚度越高,品牌价值越大;另一方面,高校品牌的价值更多是通过学校学术声望、校友杰出表现来体现,使消费者产生价值认同,认同度越高,品牌价值越大。

第四,高校品牌价值构成具有综合性。这种综合性体现在品牌价值的形成是学校所有有形资产和无形要素的贡献,这些要素是品牌的有效组成部分。品牌价值的高低,取决于在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各类要素相互作用过程中所形成的潜在获利、获势能力转化为现实经济利益的能量,其能量越大,品牌价值越高;反之亦然。

二、内强品质,提升高校品牌的内在实力

(一)确立品牌理念

品牌理念是高校实施品牌价值提升的灵魂,其核心理念:第一,战略理念,即一所高校在办学实践中所确定的价值观、信念和行为准则,重点确立成本领先战略理念、集中化战略理念、差异化战略理念、质量兴校战略理念。第二,竞争理念,竞争理念的内涵是竞争“机会”而非产品;竞争“价值”而非价格;竞争“特色”而非规模;竞争“合作”而非排他。第三,服务理念,主要有高等教育服务的市场观、质量观、权益观和营销观。第四,经营理念,包括因时制宜、质量至上、融资办学、成本核算和品牌形象等。

(二)准确品牌定位

高校的品牌定位是指一所学校建立与目标市场有关的品牌形象的过程和结果。高校品牌的定位策略主要有:第一,类别定位策略,即依据产品的类别建立起品牌联想。第二,比附定位策略,高校通过各种方式与同行知名高校建立一种内在联系,通过攀附名牌进行定位。第三,层次定位策略,高校根据自身条件、能力和社会需要对能够承担的办学任务、复杂等级的理性选择。第四,情感定位策略,高校将自己的办学理念通过情感传递途径表达给学校消费者,以吸引学生家长及考生,以期产生情感共鸣。

(三)建设品牌学科

品牌学科是指办学条件、教学管理水平、教学创新成果和人才培养质量在国内达到一流水平,在国外具有一定影响和知名度的特色专业。品牌学科建设的策略有:第一,错位发展策略,根据自身的条件,各寻其位,错落有致,“人无我有”。第二,优势发展策略,突出自己的比较优势,“人有人优”。第三,差异发展策略,立足在建设内容特点上形成特色或优势,“人有我特”。第四,协调发展策略,在学科发展上呈现出强势学科、支撑学科和相关学科协同发展的结构状态。

(四)打造品牌师资

高校品牌师资建设的内涵在于提高师资队伍的个体竞争力、整体战斗力,提升师资队伍建设的源动力。其策略有:第一,工作理念从以事为主向以人为本转变。第二,目标取向从数量效益型向结构素质型转变。第三,运行机制从内部封闭型向外部开放型转变。第四,管理模式从单一机制向分类管理转变。

(五)培养品牌学生

品牌学生是指那些与学校办学定位和办学目标相符合的,有知识、有文化、有智慧、有责任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其策略有:构建“三个要素”,即培养方案主线的选择、培养方案结构模式的选择以及培养方案技术路线的选择。把握“三对关系”,即共性与个性的关系、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的关系以及教师本位与学生本位的关系。强调“三个结合”,即学院化培养与社会化选择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

(六)锻造品牌科技

品牌科技是指在与对手竞争的过程中,借助科技平台,从资源市场中获取科研项目、科研经费,形成科技成果以及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其策略有:其一,准确把握科研定位,从办学类型与办学方向,优势学科与科研传统,学科交叉与学科渗透,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四个方面进行科研定位。其二,精心培育科研特色,从科研的范围来选择特色,从科研的类别中寻找特色,从科研的功能划分中保持特色。其三,合理配置科技资源,包括整合校内资源、拓展校外资源以及科技研究过程的市场化。其四,及时转化科研成果,一方面,把握科研内情,选择适合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形式;另一方面,创新体制机制,积极寻求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策略。

(七)凝炼品牌特色

大学品牌特色就是凝聚在一所大学名称中的办学特色,其构建策略为在办学理念、目标定位、学科专业、育人模式、校园文化建设五个方面形成的特色。

三、外塑形象,扩大高校品牌的外部张力

(一)建立高校品牌形象识别系统

高校品牌形象识别系统(UniversityidentitySystem),即通过对高校办学理念、行为方式以及视觉等传媒系统进行全面设计,构建自己的形象识别系统,这既有利于外部公众对其品牌产生认同感,又有利于内部师生对品牌产生归属感。其设计要把握以下五个特性:一是,系统性,完整的UiS设计是由理念识别系统、行为识别系统和视觉识别系统构成,具有整体性、结构性、综合性、历史性。二是统一性,即学校理念、行为规范和视觉形象之间的统一,表现为办学理念与视听传播的一致性,办学宗旨与其精神文化的和谐性,师生员工的个体形象与学校整体形象的协调性。三是,独特性,表现为不同学校的UiS设计应有自己鲜明的特点,消费者才能具有分辨度。四是,操作性,表现为具有一套宣传学校办学理念的具体方案;一套可具体执行的行为规范;一套能直观体现办学理念的视觉传达计划和方法。五是,动态性,UiS各部分内容要随着内外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调整。

(二)高校品牌文化的营造

高校品牌文化,是指建立鲜明的品牌定位,赋予品牌深刻而丰富的文化内涵,逐步形成品牌文化积淀,并充分利用各种强有效的内外部传播途径形成消费者对品牌的心理感受和心理认同,是凝结在高校品牌中的经营观、价值观、审美观等价值观念和经营活动的总和。品牌文化建设主要包括高品位的精神文化,以及个性化、人性化、国际化的品牌文化塑造。

(三)高校品牌的营销与传播

品牌营销与传播策略是高校以顾客需要为出发点,根据经验获得顾客需求量以及购买力的信息,有计划地组织各项经营活动,通过相互协调一致的品牌营销与传播策略,为顾客提供满意的服务而实现学校办学目标的过程。实现途径主要有:其一,广告策略,树立学校形象,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其二,公共关系策略,加强与政府联系提高服务力;加强与社会的交往提高亲和力;善于组织重大活动提高影响力;建设高水平运动队提升吸引力;妥善处理危机事件提高公信力。其三,推广策略,高校面向社会公众推广自己的办学主张,其实质是有效地与社会公众进行沟通,并获得公众了解、理解、接受和支持,从而吸引他们选择自己提供的服务。其四,人际传播策略,一方面,内强素质,内部人员以自身形象影响社会公众;另一方面,外塑形象,外部公众以自身感知引导社会公众。其五,延伸拓展策略,将现有学校品牌移植或嫁接到其他教育产品项目或领域的过程,主要有产品品牌延伸、主副品牌延伸、联合品牌延伸、授权许可延伸策略、市场拓展延伸等。

参考文献:

[1]菲利普・科特勒,市场营销管理[m].洪瑞云,等译.亚洲版:2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余明阳.品牌学[m].合肥:安徽省人民出版社,2004.

[3]王策.高等教育的品牌效应[J].经济论坛,2001(1):39.

[4]陈乐松.谈全方位品牌管理与创名牌[J].西北纺织工学院学报,1998(6):183-187.

[5]刘世锦.名牌现象与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J].社会科学辑刊,1995(4):51-55.

[6]李艳娥.品牌资产理论发展、梳理及展望[J].生产力研究,2009(7):25-26.

[7]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1988.

[8]詹姆斯・弗・穆尔.竞争的衰亡:商业生态系统时代的领导与战略[m].梁峻,等译.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9]林慧.教育品牌战略研究[J].商业时代,2004(11):25-26.

[10]王恒.我国高等学校品牌内涵及战略管理研究进展述评[J].前沿,2007(10):77-80.

Brandvalueconnotationandascensionpathinuniversity

wanGGuoping

产品策略教学设计篇8

【关键词】政治教学;价值分析;价值设计

高中政治教学价值就是基于主体需要下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进行价值分析是教学回归本体的需要,也是学习主体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价值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课堂教学价值设计是高中政治课程改革的本质所在。

一、高中政治教学的价值分析

对高中政治教学进行价值分析可以从政治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学习主体的学习特点角度去分析。从教学目标的角度看,政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科技文化素质和道德心理素质;从教学内容的角度看,政治教学内容是人们认识特定客观对象而形成的认识结果;从学习主体的角度分析,学习主体对政治的学习就是对政治内容形成认识、渗透情感、转化思想的过程。基于此,我们可以将高中政治教学的价值定位为:掌握知识,习得能力,培养品格。具体到教学中要以形成知识为基础,习得能力为核心,内化品格为保障。

二、高中政治教学的价值设计

对价值分析的最终目的是形成教学的价值设计。价值分析是理论层面,价值设计却是操作层面。在价值分析的基础上可以从如下方面对高中政治教学进行价值设计:

1.设计符合高中政治教学价值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必须首先考虑的问题,教学目标设计符合价值分析了,整个教学设计才有了价值设计的基础。具体到教学设计中,首先要对所设计的教学内容进行价值分析,从中获取适应学习主体需要的知识点、能力点和品格培养点,并对这些“点”进行系统的研究,分析其在教学和学习中的价值,从而确定教学目标。

知识点主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在教学目标设计中表现为“学什么”,能力点解决的是“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在教学目标设计中表现为“引导学生习得什么能力”,品格点主要解决的是“怎么做”的问题,在教学目标设计中表现为“内化什么品格”或“形成什么品格”。

当然,教学目标价值设计还得充分考虑学生已知的知识点,以已知形成未知才符合教学规律,才符合学习主体的发展规律,但这与教学目标价值设计本身并不矛盾。对教学内容价值和学生的水平基础进行分析之后,再联系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目标和教学的重难点也就容易确定了。

2.选择符合高中政治教学价值分析的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教育者为实现目标而选择的方法。它具备方法性和选择性两个方面的特点。方法性就是指教学策略本身只是实现目标的一种方法,而不是学习者需要掌握的学习目标;选择性是指教学策略不是唯一的,孤立存在的,是为了达成目标而从众多的方法中选取的最优秀的方法或最适应课堂教学的方法组合。

基于高中政治教学价值分析的教学策略选择必须有科学的教学思想指导,注重教学规律的研究和教学程序的优化。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特点和教学内容要求选择教学策略,同一堂课可以选择一种教学策略,也可以多种教学策略协调统一。

从新课程改革的角度看,基于价值分析的教学策略选择必须以人为本,以学习主体的学习和学习主体的发展为选择准则,不能一味的否定和一味的肯定某种教学策略。比如,讲析法,虽然过多的占用了学生的学习时间,但从提升学生认识的角度有时适当穿插,还是很有帮助的。

3.选择适应高中政治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就是教学中的一种活动程序,通常称为教学环节。教学模式具有稳定性特点,是否形成教学模式是教师是否成熟的标志。通过对高中政治教学的价值分析,我们知道,作为政治教师,必须在符合价值分析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教学模式,而所形成的这个教学模式必须有固定的环节,有容纳各种教学内容设计的思想,有实现和优化学生学习和成长的过程。

从高中政治教学价值分析的角度看,学生的知识点、能力点和品格点是相互联系却又呈现不同的形成过程。知识的形成主要是学习主体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记忆过程,选择教学模式时就需要考虑是否有利于学习主体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能力的形成主要是学习主体与学习客体之间的互动过程,在选择教学模式时需要考虑主客体的互动,比如,通过教学活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实践,从而习得能力,在这一目标点中可以形成一个固定环节;而品格点的形成主要是学习主体知情意行的协调发展,从而达到知识内化,品格形成的效果,在选择教学模式时需要考虑学习主体的内化过程和形成过程。这几种价值定位所产生的教学模式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不很协调,但只要认真思考,就可以确定一个固定的环节,使之包含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形成和品格培养。换言之,在选择教学模式时应注意教学模式的复合和协同,考虑学习主体的各种需要,使之协调发展。

4.选择适合高中政治教学价值分析的教学方法

教学策略是从宏观角度对教学方法的定位,教学方法则是从微观角度对教学策略的补充。高效的教学方法需要正确的教学思想指导。教学方法的选择贯穿于教学设计始终。从备课开始,教师就需要考虑怎样将文本知识内化为学习主体的知识,怎样在学习主体已有知识结构基础上更新,怎样通过合理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品德;教学过程中,对知识进行外化所采用的组织形式和具体方法是教学方法选择的主体;就算是课外辅导,也离不开正确的教学方法的选择。

产品策略教学设计篇9

[摘要]课程设计作为一种以实践为主的教学模式,具有互动性强、掌握知识系统、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等优点。这种以实践为主的教学模式可以运用于创业营销课程教学中。论述课程设计这种辅助教学模式的优势、在创业营销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程序以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

关键词]课程设计;创业营销;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893X(2014)05?0052?02

[收稿日期]2014-06-16;[修回日期]2014-06-26

[作者简介]潘光杰(1974-),男,山东夏津人,德州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市场营销.

传统的授课方式以教师为主导,采用填鸭式的灌输方式,这容易导致教师主导讲、学生被动学的两个极端,很容易造成知识传递的单向,而抑制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种教学方式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有效地实现很好的互动效果。而现在普遍采用的案例教学,一般以知识点作为导向,使用的案例多是服务于局部章节的知识点,只是为一个主题来服务,而创业营销企业案例的不可复制性,也使案例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实践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但是由于枯燥,缺乏相互之间的配合以及时间的限制,同学们也感觉索然无味。课程设计在理工科教学中作为实际应用的手段被广泛应用,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将课程设计这种教学模式融入创业营销教学的教与学的过程中,在讲授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课程设计的概念

课程设计是教学所采用的一种特定的组织方式,它主要涉及课程目标以及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1]。《简明国际本科全书课程》中将课程设计定义为:“课程设计是指拟订一门课程的组织形式和组织结构。”[2]课程的组织形式主要涉及课程类型的选择,课程的组织结构则是指课程内各要素的组合。丛立新教授认为:课程设计就是对于课程的各个方面做出规划和安排。包括从基本理念的确定到选择具体程序方法的整个过程。从课程设计的实际过程分析,根据课程设计所承担的任务和产生的结果,大致可分出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不同层次的设计,完成不同的任务,产生不同的结果。

综上,笔者认为课程设计是以一门课作为设计对象,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的各个要素进行选择、组织而有机组合的决策过程。创业营销课程设计的目的是:有机组合课程各部分内容,促进学生对课程各环节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培养学生对创业的洞察能力、环境敏感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二、创业营销课程设计的实施程序

“创业营销”课程以创业营销活动为主线,系统地研究创业市场环境分析、创业战略选择、创业商业模式和创业规划、创业企业的营销策略等理论与实务。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较全面地掌握创业营销基础理论和创业营销的方法;同时,强化创业营销实践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学会用创业营销理论分析和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作为未来创业者所具备的营销技能。“创业营销”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是创业管理的核心课程,该课程不但需要具有科学性,也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创业营销课程设计具体包括建立营销团队、筛选营销创意、设计创业营销方案、评价与讨论等环节。

(一)建立营销团队

营销团队是课程设计的基础,人是营销的核心资源,将上课学生依据随机原则,将其分成10个左右的营销团队,每个创业营销团队大约4-5人。建立的营销团队民主推出营销经理,在营销经理的领导下将团队内同学进行分工,建立自己营销团队的名称、团队组织结构图,初步选定该团队经营项目,该项目必须是市场有一定知名度的企业或者产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成立营销团队是创意营销课程设计的第一步。

(二)筛选创业创意

创意是创业的基础,也是后面方案设计的基础。筛选创业创意的过程大致是:第一,搜集与整理资料,主要包括产品大类选择、市场二手资料的搜集,一手资料的设计和整理,根据调研结果确认创业营销的产品;第二,提出产品创意:可以采用头脑风暴法、小组讨论法等手段,激发学生产生更多的创意,每个团队成员根据选择的产品自己考虑2-3个创意;接着评价创意,团队成员一起把各个成员提供的创意进行评价,排出先后顺序;第三筛选创意,将创意里面大家认可的前3个创意进行深入讨论和论证,教师可以参与这个过程,选出最优创意;第四形成创意概念,团队成员对创意进行深入分析,反复验证,最终形成阶段性成果,确认各个营销团队的产品概念。

(三)设计创业营销方案

主要设计的内容包括:①营销战略的选择,战略是创业的方向,可以采用的方式有:宏观分析工具peSt、行业分析工具五力竞争模型、微观分析工具Swot以及Stp战略工具,形成阶段性成果,随之进行讨论和确认,注意分析过程中学生经常犯的错误,例如Swot分析中学生经常把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环境分析弄混,优势和机会放到一起等。Stp战略工具也是目前营销中应用最普遍的工具,通过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和市场定位,来确认该产品的市场位置,也是后面营销策略设计的基础。②营销策略的设计,主要涉及到创业营销中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和促销策略,通过对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的设计,一步一步让学生掌握策略的具体应用。最终形成一个完成的创业营销计划书。

(四)评价与讨论

评价是对前面所做工作的总结,采取各个营销团队现场ppt演示演讲的形式,由营销团队做出讲解和说明,其他营销团队对该方案质疑,现场讨论,该团队回答其他团队的质疑,教师根据演示和现场回答两部分对各个方案打分,做出评价,最终评出优秀营销团队。学生对自己创业选择的产品进行总结,总结得失,提高其应用能力。

创业营销的课程设计方案可以参与全国大学生市场营销大赛、新加坡国际市场营销大赛、电子商务挑战赛以及挑战杯等部级大学生大赛,提高同学们的参与热情,并且有很多学生获得了省级和部级大学生竞赛大奖。

三、创业营销课程设计实践的效果

创业营销作为一门应用实践性课程,课程设计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根据我们的实践,在试用课程设计的班级调查结果显示:90%的学生认为课程设计这种教学模式提高了自己的学习积极性;85%的学生认为课程设计对掌握所学知识帮助较大;70%的学生认为提高了自己的实际应用能力;60%的学生认为课程设计对自己以后工作有帮助。从统计结果来看创业营销应用课程设计这种教学模式受到同学们的认可,提高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课程设计教学模式的优势表现在:①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加深刻;③增进了学生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④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系统;⑤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创业营销课程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一)教师素质问题

课程设计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选择的课程设计的产品和创意千差万别,对教师的知识和操作提出挑战,指导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积累和企业运营知识,指导老师要对很多行业和产品有全面的认识,否则在指导学生的时候就会出现不知怎么判断的问题,无疑会影响教师在学生中的权威性,影响教学工作的开展。

(二)教师掌控进度问题

教师应掌控各个营销团队的阶段性成果。创业营销课程时间教学周期(18周)较长,课程设计只靠课堂时间没法完成,因此需要学生在课余用大量的时间来准备资料和讨论,而阶段性的成果就能看到学生的努力程度和营销团队的合作情况,根据运行情况来调整营销团队的分工情况。对学生的阶段性成果进行评价和反馈,做到课程设计的完成进度与教学同步。

五、结语

从实践来看,课程设计研究有助于改变目前教与学的教学模式,教师也可以有效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课程设计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师生沟通和交流,帮助学生将学到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在教学设计方面,课程设计研究可以使教师充分认识到:创业营销知识不但要组合在一起来应用,而且要和实践相结合,提高创业营销的应用性和实践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营销能力和素质。所以课程设计在创业营销中应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无疑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施良方.课程理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81.

产品策略教学设计篇10

本计划根据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2003年颁布的《营销师》职业标准(二级)及鉴定规范制定。

本计划力求贯彻“能力为本”的职业培训指导思想。加强技能培训,注重代表性、针对性、实用性、先进性;理论知识的选择,原则上以对学习、掌握技能够用为度。培训内容的编排组合,尽可能采用理论知识与实用技能密切结合的模块式结构;根据内容的种类及相互关联程度,组合成理论知识学习与实用技能训练一体化的若干个模块培训。每个模块,视需要设置若干个二级模块——单元。

二、培训目标

通过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和实用技能训练,使学员掌握作为“市场营销”基础的基本原则、理论以及概念;认识构成优秀市场营销行为的要素;掌握市场营销的角色和功能。最终具备市场营销方面独立的工作能力。

三、模块设置与培训要求

根据培训内容的类别及相互的关联程度,按照理论知识与实用技能一体化的原则,设置七个培训模块。

模块1市场调查与分析

使学员能够拟定调研计划;进行调查表与问卷设计;组织实施市场调研活动;撰写市场调查报告;分析市场宏观、微观环境给企业带来的机会与威胁;分析客户购买行为类型;根据消费者购买过程采取相应的对策;分析、汇总调研数据;计算总市场及区域市场潜量;进行市场销售额的预测。

模块2营销策略与营销活动管理

使学员能够编制企业营销目标与任务书;分析现有业务并编制组合计划;编制新业务发展计划;制定和组织实施市场营销计划;了解整个营销活动过程;根据不同需求水平采取不同的营销对策。

模块3产品与价格管理

使学员能够判断产品生命周期并提出营销对策;组织实施产品组合策略;进行产品大类决策;灵活运用定价策略与技巧。

模块4渠道管理

使学员能够制定与实施渠道策略;设计相应的渠道系统;建设和维护渠道系统。

模块5促销管理

使学员能够制定销售促进方案,并进行效果评估;与新闻媒体建立联系;撰写公共宣传新闻稿;策划并实施公共宣传活动方案。

模块6客户关系与销售管理

使学员能够建立客户档案;管理应收帐款;针对不同客户采取不同管理措施;处理客户投诉;设计服务质量考评体系;对服务质量进行测定;制定服务营销策略。

模块7网络营销管理

使学员能够协助设定企业网站;协助设计网页;在网上对客户进行管理;制定网络广告与公关策略;制定网络渠道与服务策略。

四、模块课时分配表

序号模块课时

合计理论实习

1市场调查与分析1899

2营销策略与营销活动管理24159

3产品与价格管理1266

4渠道管理15786客户关系与销售管理301812

7网络营销管理1266

8综合936

总课时1387662

五、设施条件与师资条件

1、设施设备条件

具备专业黑板、电脑投影等现代化教学设备的标准教室。

2、师资条件

教师队伍的主体应具备丰富的、成功的营销工作实践经验。

⑴具有本职业高级营销师资格证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