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亚健康发生的原因十篇亚健康发生的原因十篇

亚健康发生的原因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14:42

亚健康发生的原因篇1

【关键词】亚健康;发展趋势;研究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4.171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1953-02至今亚健康的分型诊断,还没有明确制定一致模式的干预标准,这样的情况,造成了对亚健康一系列的干预表现很不专业,并且没有系统规范,也显得不是那么对症。[1]通常说来,防治亚健康,是汇总人体在亚健康常态下的一系列表现,通过观察和判断研究帮助诊断是问题的关键。在总结归纳的基础上,有效的提高干预措施。1理想状态

对健康和亚健康状态有一个明确的界定,对身体疾病和导致身体疲虚的状态有一个明确的划分,对亚健康状态的构成有一个明确的确立,对亚健康的症状有一个明确的分析和归类。也就是说,对于亚健康的研究,要达到一定的理想状态,才能深处探索。2课题理念

2.1第一次出现“亚健康”这一说法,是在九十年代中。这是一种对于人体来说另外的健康状态,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两者之间的灰色状态。同期,世界卫生组织与我国的政府也就这一医学新说法有了提议。这种关系,将健康可以划分3种状态:健康、亚健康、疾病。从先后顺序来看,即能看出,亚健康是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不可否认的状态。[2]此时的人体器官尚未发生病变,但是在功能上已经有了改变。亚健康是具有向疾病或者是健康两个方面转化的双向性的。其成因是与社会现状、生存环境、心理状态、生物科学等方面息息相关的。亚健康这一影响生活质量的话题,已成为社会热点,并引起全球医学界广泛关注。

2.2亚健康是成为了一种常态。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涉及全球性的调查有分析表明,根据健康、亚健康、非健康来统计,我国总人口属于健康的比例不足4.5%,非健康的人群占15.5%,骇人听闻的是亚健康的人群竟有70%之多,总人数过九亿!这不仅是一个数字一个比例的问题,而是亚健康这一说法甚至是这一形态,引起高度重视并可控可治的长远打算。然后,在早期防治过程中,如果想对亚健康状况有转机,及时有效的进行防止干预是必不可少的。但如果任其发展,则会严重的向疾病方向转变。3解决途径

3.1对于亚健康的形态,首先要有一个判断,到底是因为存在疾病或者本身就是病体疲虚状态,还是明确的亚健康状态。[3]构成亚健康有几个要素,第一种是介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属于病前状态;第二种是有潜在的疾病状态和信号的缺乏临床证实的中间状态;第三种是与自身无论是器官生理功能还是身体年龄都不相符的衰退状态;第四种是适应力和道德判断在心里和生理等状态体现出自身或者周遭人不满意的欠完美状态;第五种则是身体或生理机能出现衰退或发挥失衡即失常状态。

3.2亚健康状态,是表现在身体上的如头晕脑胀,胸闷气短等不适,而在常规的物理检查,如Ct、心电等是无法体现的。如果这种状态不及时改变,很容易引发身心疾病。处于亚健康状态之下的人群,除了疲惫不适,通常不会有生命危险。然后如果遇到过激的刺激,很容易猝死。这是一种综合的疾病,是指在不适正常生理疾病状态下的劳动形态,生活规律的破坏威胁生命。而与亚健康状态相类似的,是亚临床状态。亚临床状态是跟疾病有关的多种病态潜伏症状,是可以检查出来异常,但没有明显表现。而亚健康状态时不需要进行药物治疗的,亚临床状态是通过检查种种迹象有表现。

3.3亚健康症状的表现世界卫生组织关于亚健康问题有心理生理等各种角度的分析,但是个体健康有如下几种表现需要引起重视:第一身心不适,身体和数据均无异样;第二潜伏症状,即临床表现有明显的潜伏;第三不明原因,查不出任何原因和病理,就像神经衰弱这样的症状;第四心理正常,身体正常,但携带病原体,类似乙肝丙肝携带者;第五身体异常,如超重、高血脂、酗酒等。

更有调查发现:居住在北京市的人,亚健康率达78%,高居榜首;广东和上海都将近75%,形势堪忧。在北上广这种人口密集、节奏快速的城市,亚健康已经成为十分严峻的情况。而另一项调查则显示:亚健康情况在企业高管、高级知识分子的发生率最高,近80%。中国的居民在40岁之后,身体机能就有明显的下降,这也就不乏高血压、糖尿病骤增。中国占半数以上的中老年有健康隐患,失眠多梦等状况,更是成为了普遍现象。4症状分型

为适应现代化的科学模式,更新观念和要求,把人体处于亚健康的状态所表现出的症状分为六种类型:第一失衡基体性亚健康。表现在不明原因的体质疲虚,身体不适等状况;第二是心理和精神上亚健康。表现在不明原因的思维慌乱,情绪失控,暴躁冷漠等甚至有轻生念头等情况;第三因环境污染导致亚健康。环境污染影响,水、氧、空气等污染,以及人际关系不和谐,适应环境能力差等情况;第四因不良生活状态导致的饮食、起居等不良习惯的亚健康;第五有家族病史如先天性心脏病或败血症等病原亚健康;第六愤世嫉俗,拜金攀比,畸形心理等三观存在扭曲的道德判断型亚健康。5结束语

亚健康状态,是一直处于不断变化跟发展中的,因其界定与健康与疾病质检,任其发展的话必然会导致向下一发展阶段疾病转化,从而引发各种疾病的发生。必须查清亚健康状态的各种分型特征,并且进行一定的干预,才能使得亚健康往好的方向发展为健康状态。亚健康携带人群很多,所表现的症状也不一。体现在一定时期或是长期压力过大,维生素摄入不足,心情压抑等。为了避免出现亚健康,我们需要很注意生活习惯和多加锻炼,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出现亚健康。本文首次提出对健康和亚健康的区分,定位亚健康的诊断标准,通过行业发展模式分型,探索分析因素,实现早发现早治疗的防治政策。参考文献

[1]李晓静,徐国和.中国亚健康研究及干预对策的探讨[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1(04):224.

亚健康发生的原因篇2

[关键词]临床实习;本科护生;亚健康

随着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理念,通过临床实习护理生亚健康状态的调查研究,有利于改善临床实习护理生的亚健康状态,有利于制订临床护理生亚健康状态的干预措施,有利于提供和修订临床实习护理生实习计划、工作方式的合理方案,保障临床实习护理生的身心健康,提高培养人才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于2009年5月对我院2005级临床实习本科护理生(以下简称护生)进行了亚健康状态的问卷调查,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为我院2005级临床实习10个月完毕返校的本科护理生151名,其中男6名,女145名,年龄24~26岁。

1.2调查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以无计名形式整群抽样法。发出调查问卷151份,回收151份,有效回收率100%。有效调查问卷147份,占97.4%,无效问卷4份,占2.6%。

1.3调查内容

问卷调查内容根据亚健康状态的主要表现即:失眠或嗜睡,食欲不振,失控或易激惹,抑郁或低沉,焦虑不安,疲乏无力,胸闷、心悸、气短,大小便不正常,肢体不适,免疫功能低下(经常感冒等)。每项表现设有出现时间,持续时间,出现次数,主要原因。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2结果

2.1护生亚健康状态发生情况(表1)

护生在实习期间发生亚健康状态10项表现中出现0项者1人,占总人数0.68%;出现1项者2人,占总人数1.36%;出现2项者8人,占总人数5.44%;出现3项者26人,占总人数17.69%;出现4项者17人,占总人数11.56%;出现5项者17人,占总人数11.56%;出现6项者22人,占总人数14.97%;出现7项者27人,占总人数18.37%;出现8项者21人,占总人数14.29%;出现9项者3人,占总人数2.0%;出现10项者3人,占总人数2.0%。总计发生亚健康状态146人,占99.32%。

2.2护生出现亚健康状态的时间(表2)

护生在不同时间出现亚健康状态2周内平均为33.25人,占总人数22.62%;2周至1

月为19.30人,占总人数13.13%;1至2月为12.48人,占总人数8.49%;2月以后为34.97人,占总人数23.79%。容易出现亚健康状态表现的时间多集中在2周内和2月以后,为68.22人,占总人数的46.41%。护生不同时间出现亚健康状态的人数见表2。

2.3护生亚健康状态的持续时间(表3)

护生出现亚健康状态所持续的时间2~3d平均为60.87人,占总人数41.41%;1周左右为24.81人,占总人数16.88%;1周以上为14.32人,占总人数9.74%。

2.4护生亚健康状态出现的频数(表4)

护生在实习期间出现亚健康状态的频数1~2次平均为45.74人,占总人数31.12%;3~4次平均为29.25人,占总人数19.90%;5~6次平均为13.95人,占总人数9.49%;7次以上平均为11.05人,占总人数7.52%。

2.5护生出现亚健康状态的主要原因(表5)

护生在实习期间出现亚健康状态的主要原因,实习劳累平均76.54人次,占52.07%;压力大平均59.76人次,占40.65%;环境不适应平均31.27人次,占21.27%;生理因素平均29.24人次,占19.89%;精神因素平均48.79人次,占33.19%;不良生活习惯平均18.47人次,占12.47%;社会因素平均16.84人次,占11.46%。

3讨论

3.1护生亚健康状态的现状分析

3.1.1发生情况表1调查显示护生发生亚健康状态极为普遍,发生率高达99.32%,并且

在实习期间的10个月内,不同的时间,1名护生出现亚健康状态的常见10项表现中,发生最多的为7项,占18.37%,发生3项及以上者为92.44%,其中发生7项以上者亦占1/3之多为36.66%。发生亚健康状态的表现中疲乏无力出现的人次最多,达89.12%,最低的胸闷、心悸、气短亦达14.29%,有6项表现的发生率超过50%以上。

3.1.2出现时间表2调查显示护生发生亚健康状态的时间多集中在实习期间的2周内和2月以后,平均占68.22。在2周内和2周~1月最容易发生的是失眠与嗜睡,发生率分别占28.57%(42/147)和24.49%(36/147)。在2月以后最容易发生的是疲乏无力和抑郁或低沉,发生率分别占32.65%(48/147)和31.29%(46/147)。

3.1.3持续时间表3调查显示护生发生亚健康状态所持续的时间多数为2~3d,平均60.87人,占41.41%,其中以失眠与嗜睡最多见,占51.70%(76/147),疲乏无力占44.90%(66/147),焦虑不安42.86%(63/147),抑郁或低沉40.82%(60/147)。持续时间在1周左右最多见的是疲乏无力27.89%(41/147),其次为免疫功能低下21.77%(32/147)和抑郁或低沉17.01%(25/147)。持续时间在1周以上的以失眠与嗜睡最多见,占17.01%(25/147),其次为疲乏无力16.33%(24/147),抑郁或低沉11.56%(17/147)。

3.1.4发生频数表4调查显示护生发生亚健康状态的频率1~2次者以焦虑不安最多见,占35.37%(52/147),其次为抑郁或低沉32.65%(48/147);3~4次者以失眠与嗜睡最多见,占25.85%(38/147),其次为疲乏无力24.49%(36/147);5~6次者以疲乏无力最多见,14.97%(22/147),其次为失眠与嗜睡10.21%(15/147)和抑郁或低沉9.52%(14/147);7次以上者最多见为疲乏无力21.09%(31/147),其次为失眠与嗜睡16.33%(24/147)。

3.2护生亚健康状态的原因分析(表6)

3.2.1实习劳累护理工作存在较强的体力劳动,护生在实习期间基本与带教老师跟班工作,而带教老师本身存在超负荷工作量{1,2,3,4},加之实习护生对工作不熟悉,各种护理操作不熟练,对”三班倒”不适应等因素,导致实习劳累的发生,出现各种亚健康状态表现的人次最多,达623人次,是引起免疫功能低下的最主要原因占97.37%,其次为疲乏无力93.89%和肢体不适93.67%,其他都在52%以上。

3.2.2压力大由于护生在实习阶段要参加实习单位各科的理论和实践操作考核,存在着学习的压力;要落实自己的就业单位,而就业工作是护生的难点问题,必然给护生带来较严重的就业压力;在生活方面绝大多数实习单位没有给护生安置就近住宿,部分护生靠租房住宿,且偏僻远离实习单位,使护生在生活、交通、安全、经济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压力。由于各种压力使护生出现亚健康状态的人次数为第2位,达492人次,压力大是引起焦虑不安的最主要原因占93.62%,其次为抑郁或低沉76.47%和胸闷、心悸、气短66.67%,最低的肢体不适亦达40.51%。

3.2.3环境不适应护生在实习阶段首先面临的是学习环境、生活环境发生了改变,护理是一种快节奏的工作,需要勤观察、勤动口、勤动手,又担心工作做不好受到老师的批评和病人的指责,再加上每天面临病人的痛苦表情,协助病人大小便,疾病本身的脏、臭、传染性等都给护生造成环境不适应的因素。是导致免疫功能低下的主要原因占42.11%,其次为大小便不正常40.35%和抑郁或低沉37.26%。

3.2.4生理因素护生绝大多数为青春期女性,机体代谢旺盛,部分护生出现青春痘的烦恼;每月又有经期的烦恼;多数护生为独生子女,平素较为娇气,缺乏体力锻炼,体质素质较薄弱;有些护生追求骨感美,采取长期节食的方法,使其营养膳食较缺乏等因素,引起亚健康状态的发生。是引起免疫功能低下的主要原因46.05%,其次为胸闷、心悸、气短42.86%,最低的焦虑不安亦有18.09%。

3.2.5精神因素护生在实习阶段由于各种压力,对各种挫折的承受能力较差,人际关系紧张等因素存在一些不良的精神心理因素。有人调查[5]护生不同的学习动机可出现心理亚健康状况。还有人调查[6]护生的自尊、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呈负相关。表5调查显示精神因素可引起各种亚健康状态的发生,表6显示精神因素是引起焦虑不安的主要原因占62.77%,其次为胸闷、心悸、气短57.14%,最低为肢体不适27.85%。

3.2.6不良生活习惯部分护生存在有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如不按时就寝,喜欢夜生活,生活规律紊乱,节食减肥,偏食,不良的卫生习惯,不良的嗜好,不注重体育锻炼,不注意气候变化调节生活方式等,引起亚健康状态的发生。是引起大小便不正常的主要原因45.61%,其次为食欲不振29.69%,最低为失控或易激惹6.15%。

3.2.7社会因素护生在实习阶段出现亚健康状态亦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如有些护生在就业应聘方面,尤其是面试方面有些招聘单位条件要求过高而屡屡失败,有些招聘单位有明显的“地方保护主义”,有些存在有不正之风;护士的社会地位不高,社会的一些不安定因素,经济危机等。社会因素是引起抑郁或低沉的最主要原因占45.10%,其次为焦虑不安占27.66%。

参考文献

[1]李小妹,刘彦君.护理人员工作压力源及疲溃感[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1):

645-649

[2]成翼娟,梁琦.护理人员职业与健康关系的探讨[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0,16(1):

57-58

[3]宋桂荣,程然.护士亚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护理研究,2007,21(11):2854-2855

[4]范建秋.护士亚健康状态原因分析与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320-321

亚健康发生的原因篇3

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等方法,对亚健康——患病与健康之间的身体状态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得出亚健康的分类与内容、亚健康产生的四大原因、五大危害及临床表现,提出如何克服亚健康走向健康的合理方法,旨在为高校体育教学提高理论依据。

关键词

健康患病膳食运动健身

abstractthisliterarygraceusestheculturalheritagedatamethod,logictoreasonlogicallythemethodetc.method,tosecondhealth-fallillandhealthofthebodyappearanceofcarriedonanalysisandinquiryinto,getsecondhealthofclassificationandcontents,secondhealthy\

outputfourgreatestreasons,fivebigendangerandclinicperformance,putforwardhowovercomethesecondhealthyalignmenthealthof

reasonablemethod,theaimisraisingthetheoriesfortheathleticsteachingofthehighschoolaccordingto.

KeywordHealthyfallillmeal

sportworkout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已经普遍意识到健康是福,没有健康将一事无成。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即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良好三个方面。而在一定条件下,许多人却在健康与患病之间的某种状态上徘徊,人体组织、器官和系统的正常生理过程遭到破坏,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降低,运动能力受到一定限制或降低,心理失去平衡,抑郁、焦虑,恐怖等,生理活力降低、适应能力不同程度上减弱,但临床检查机体无确切病症,这种机体状况称为亚健康或灰色状态,它是健康与患病的临界态。一般人称之为“病前征兆”。

一、亚健康的分类和主要内容可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以wHo四位一体的健康新概念为依据,亚健康可划分为:

1、躯体亚健康。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或排除疾病原因的体力疲劳、虚弱、周身不适、性功能下降和月经周期紊乱等;

2、心理亚健康。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的脑力疲劳、情感障碍、思维紊乱、恐慌、焦虑、自卑以及神经质、冷漠、孤独、轻率,甚至产生自杀念头等;

3、社会适应性亚健康。突出表现为对工作、生活、学习等环境难以适应,对人际关系难以协调,即角色错位和不适应是社会适应性亚健康的集中表现;

4、道德方面的亚健康。主要表现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存在着明显的损人害己的偏差。

(二)按照亚健康概念的构成要素分类:

1、身心上有不适感觉,但又难以确诊的“不定陈述综合征”;

2、某些疾病的临床前期表现(疾病前状态);

3、一时难以明确其病理意义的“不明原因综合征”,如更年期综合征、神经衰弱综合征、疲劳综合征等;

4、某些病原携带状态:如乙肝病原携带者、结核菌携带者、某些病毒携带者等;

5、某些临床检查的高、低限值状态,如血脂、血压、心率等偏高状态和血钙、血钾、铁等偏低状态等;

6、高致病危险因子状态,如超重、吸烟、过度紧张、血脂异常、血糖、血压偏高等。

(三)按身体的组织结构和系统器官分为神经精神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骨关节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呼吸系统、特殊感官等亚健康状态。

二、亚健康的原因

亚健康在人一生中可间断也可持续,当其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诱发疾病。是患病的主要诱因和起源。亚健康是怎样引起的呢?其中有社会的、心理的、营养的、环境的等诸多因素。

1、过度紧张和压力。研究表明长时期的紧张和压力对健康有四害:一是引发急慢性应激直接损害心血管系统和胃肠系统,造成应激性溃疡和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加速血管硬化进程和心血管事件发生;二是引发脑应激疲劳和认知功能下降;三是破坏生物钟,影响睡眠质量;四是免疫功能下降,导致恶性肿瘤和感染机会增加。

2、不良生活方式和习惯。如高盐、高脂和高热量饮食,大量吸烟和饮酒及久坐不运动是造成亚健康的最常见原因。

3、环境污染的不良影响。如水源和空气污染、噪声、微波、电磁波及其它化学、物理因素污染是防不胜防的健康隐性杀手。

4、不良精神、心理因素刺激。这是心理亚健康和躯体亚健康的重要因子之一。

三、亚健康的危害

(一)亚健康是大多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疾病前状态,大多数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均是从亚健康人群转入的。

(二)亚健康状态明显影响工作效能和生活、学习质量,甚至危及特殊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如高空作业人员和竞技体育人员等。

(三)心理亚健康极易导致精神心理疾患,甚至造成自杀和家庭伤害。

(四)多数亚健康状态与生物钟紊乱构成因果关系,直接影响睡眠质量,加重身心疲劳。

(五)严重亚健康可明显影响健康寿命,甚至造成英年早逝、早病和早残。

四、亚健康主要有以下临床表现:

(一)生理性较轻度失调,经常患感冒,身体乏力,食欲欠佳,烦闷,心悸,健忘,失眠等。

(二)轻度身心失调没有得到调整或控制,却进一步发展,成为患病的高危趋势。如长久头痛,偏头痛,头昏耳鸣,精神不支,反复感冒,给人印象是精神不振,活力减退,对周围环境冷淡等,则主要表现在营养不良,长久痨损。

(三)已经有病变,症状尚不明显或尚未引起足够重视,未被明确诊断。

五、对策

我们要足够地重视身体所处的亚健康状态,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把疾病防范于未然。

1、保证合理的膳食和均衡的营养。其中,维生素和矿物质是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素;人体不能合成维生素和矿物质,而维生素C、B族和铁等对人体尤为重要,因此每天应适当地补充多维元素片;调整机体各组织的营养补给,调整血液循环和机体新陈代谢及免疫力从而调节机体功能状态。合理的膳食和科学的营养搭配也是人们迈向健康的现实选择。元代饮膳太医所著《饮膳正要》就强调“药补不如食补”,例如羊肉、茴香豆加苹果、官桂调制成汤可以补益、温中、顺气;用五味子、人参、砂糖调制的汤可以生津止渴、腹精益气等。

2、调整心理状态并保持积极、乐观;及时调整生活规律,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

3、增加户外体育锻炼活动,每天保证一定运动量。运动健身如登山、跑步、游泳、保健操等各项体育活动都是走向健康的主要途径。古代名医华佗曾说过:身体常使小牢,则百达和畅,气血常养,精神内生,经络运动,外邪难袭。科学合理的运动健身能增强人体免疫力,促进新陈代谢,增加机体活力,加强血液抗凝系统活性,延缓衰老。可谓“动则不衰,用则不退”。

参考文献

1.世界卫生组织(wHo)《宪章》,1984

2.陈青山,鄢红洁.传统体育养生学.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亚健康发生的原因篇4

中医对亚健康状态的认识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亚健康状态是许多种证候的综合表现。亚健康在西医学虽然缺乏诊断标准及有效调治,但中医辨证却取得了很大进展。在整体调节和辨证论治原则的指导下,中药调理和生活方式干预、体质筛检、情志疗法、针灸、推拿及食疗等中医手段对亚健康状态的干预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亚健康/中医药疗法;食疗;针灸推拿疗法

按照2006年10月中华中医药学会的《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的规定,亚健康状态指人体处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一种状态。亚健康的干预包括亚健康状态的预防与康复治疗两层含义,中医从病因病机到辨证施治,对亚健康状态的认识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中医药干预亚健康状态,总的原则是整体调节和辨证论治,在此原则指导下,采用中药调理和非药物手段等中医方法对亚健康状态的防治发挥了重要作用。

1整体观对亚健康干预的指导作用

中医学重视整体观,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强调情志活动对人体脏腑的影响,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统一性。中医药擅长调节人体机能状态以维护内外环境及身心的平衡,从而达到有效干预亚健康的目的。以往中医证的许多研究都证实,中医药改善机体的功能状态,可以通过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而起作用。

2辨证论治对亚健康干预的指导作用

辨证是论治的前提和依据。中医治病,既着眼于“病”的异同,更着眼于“证”的区别。“证”是一种状态,有轻度心身失调的亚健康状态、疾病前的潜临床亚健康状态,又有疾病恢复期的后临床亚健康状态[1]。亚健康状态可以是许多种证候的表现,其在西医学虽然缺乏诊断标准及有效调治,但中医辨证却取得了很大进展。《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将亚健康的中医常见证型概括为肝气郁结、肝郁脾虚、心脾两虚、肝肾阴虚、肺脾气虚、脾虚湿阻、肝郁化火及痰热内扰8种。

3中药调理法

关于中药调理亚健康的临床报导很多,且疗效都很明显。如叶子[2]用补益汤治疗亚健康人群386例,所有病例均有亚健康状态的典型表现,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毒副反应,治疗后理化检查均有明显改善。温茂兴[3]用补中益气丸合六味地黄丸治疗具有亚健康疲劳典型表现的66名患者。服药平均40d后疲乏无力、精神不振、虚烦失眠、胃纳不佳等典型症状明显改善。

4非药物干预措施

4.1病理性体质的筛检中医体质学说认为病理性体质是导致疾病发生的关键因素,不同体质的人对病邪的反映性亦不一样,王琦[4]主持的“中医痰湿(肥胖)体质的基础研究”课题研究结果表明:肥胖人痰湿体质患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中风的机会远大于非痰湿型体质。因此,积极改善特殊体质,阻止致病因子对人体的侵袭,就成为亚健康病因预防措施的核心。通过筛检,可以从人群中找出病理性体质之人进行病因预防。

4.2情志疗法中医的情志疗法在医史上不乏记载。中医认为情志不调能导致气机紊乱,而“百病皆生于气”,所以情志是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黄帝内经》有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句话不但说明了保持良好心态对健康的重要性,还明确指出了心理调整的关键是做到恬淡虚无、精神内守。中医治疗亚健康的心理疗法主要包括移情疗法、易性疗法、以情胜情疗法和情境疗法等[5]。

4.3针灸疗法关于针灸调理亚健康行之有效的报导也较多。如安丽萍等[6]采用毫针、七星针及耳穴压丸的组合针法应用于躯体性亚健康状态的人群200例,并与自我保健按摩组102例和服用保健品组80例进行同期对比观察。其患者表现为不明原因或排除疾病原因的体力疲劳、虚弱、性功能下降和月经周期紊乱、头晕、耳鸣、失眠等症状,其毫针针刺主穴为腹三针(中脘、天枢、气海)、体三针(内关、足三里、三阴交)、头三针(本神、百会、安眠穴),梅花针取华佗夹脊自第1胸椎至第2腰椎两侧叩刺,耳穴取神门、交感、肾上腺、皮质下双侧穴位,以王不留行籽贴附按压。结果在规定疗程中,200例症状完全消失,总有效率达100%。赵?珏等[7]针刺治疗亚健康42例,患者各表现为肝脾不调、脾胃气虚、心脾两虚、肝肾阴虚或脾肾阳虚5种证型之一,设立针刺组,耳压组,针刺配合耳压组。针刺组主穴:百会、四神聪、足三里(双)、三阴交(双)。耳压组主穴:神门、交感、皮质下、内分泌;配穴:肝、脾、胃、心、肾等穴加减。结果表明:针刺及耳压能调节亚健康人体的阴阳失衡状态。周震等[8]应用贺氏“强通法”于膏肓、四花穴(膈俞、胆俞)治疗亚健康状态6例,以达祛瘀生新,补虚泻实的作用,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4.4推拿疗法推拿是疗效确切的亚健康中医干预方法,其在躯体性亚健康状态的康复治疗中效果尤为明显。推拿可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调整经络系统和扶正祛邪、防病保健,从而消除亚健康患者的种种不适症状[9]。如黄铁银等[10]运用一指禅推法、揉、抹、按、捏、擦、滚、拿、搓等9种手法,分别在卧位、俯卧位、正坐位对以容易疲乏、食少、纳呆和睡眠欠佳为主要表现的亚健康患者60例进行全身推拿调理,收到良好疗效。谢慧君等[11]则提出了应该采用辨证论治的推拿方法和自我保健按摩来调治亚健康状态。

4.5其他树立文明的生活方式是保持健康、预防亚健康的根本方法。中医自古就强调食疗对健康的重要作用。《千金要方》提出:“凡欲治病,先以食疗,既食疗不愈,后乃用药尔”。李爽姿等[12]认为中医“寓治于食”的食疗养生营养方法对保健强身、促进亚健康态向健康态转化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此外,临床报导的亚健康中医干预措施还有五音疗法、刮痧、走罐及导引等。综上所述,中医对亚健康状态的干预措施形式多样、疗效显著,且随着实践的深入,其疗效标准将更加客观化、其辨证体系将更加完整规范。可以预知,中医在亚健康状态的研究领域会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王艳君,胡朝阳.从亚健康看中医诊疗现代化发展趋向[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2,21(4):1-4.

[2]叶子.补益汤治疗亚健康人群386例[J].新中医,2004,36(7):62.

[3]温茂兴.益气丸合六味地黄丸治疗亚健康疲劳[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06,13(1):31-32.

[4]王琦.调治亚健康状态是中医学在21世纪对人类的新贡献[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24(2):1-4.

[5]张孝娟,严灿,高敏.中医药与心理应激亚健康状态的调节[J].中医杂志,2002,43(9):647-648.

[6]安丽萍,陈雅民,李燕,等.组合针刺法对躯体性亚健康状态干预作用的对比观察[J].四川中医,2006,24(12):104-105.

[7]赵?珏,杨红,齐志勤.针刺治疗亚健康[J].针灸临床杂志,2003,19(7):16-17.

[8]周震,李岩,贺普仁.“膏肓俞、四花穴”应用贺氏“强通法”治疗亚健康状态[J].针灸临床杂志,2005,21(11):40-41.

[9]林晓天,李元林.推拿治疗亚健康状态探析[J].辽宁中医杂志,2001,28(11):687-688.

[10]黄铁银,梁铁,李振华.三位九法治疗亚健康状态120例分析[J].中医药学刊,2004,22(7):1318-1319.

[11]谢慧君,奎瑜.亚健康及其推拿防治对策[J].四川中医,2004,22(6):20-22.

亚健康发生的原因篇5

随着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对健康内涵认识的不断深化,现代健康观对健康衡量的标准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躯体健全无病,更要求用整体健康的观点来认识和了解健康,只有这样,人们才能享受真正的健康。

在医学上讲,“亚健康”状态是指无器质性病变的一些功能性改变,又称第三种状态或“灰色状态”。它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过渡状态。“亚健康”在心理上的表现是:精神不振、情绪低沉、反应迟钝、失眠多梦、白天疲倦、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烦躁、焦虑、抑郁等。在生理上则表现为疲劳、乏力、活动时气短、出汗、腰酸腿疼等。

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显示:人群中真正健康人的只占5%,被诊断患病的不足20%,其余75%以上的人群都处在亚健康状态。亚健康的危害性已经被医学界认为是21世纪人类健康头号大敌。

据对我国16个百万人口城市亚健康率的调查发现,高居榜首的北京人亚健康率达75.31%、上海是73.49%、广东73.41%。中科院的权威调查显示,我国知识分子平均寿命仅为58岁,低于全国平均寿命10岁左右;并且这一阶层的早死现象正在加剧,25~59岁人群中,女性死亡率为10.4%,男性死亡率达16.5%。

亚健康状态的主要原因是精神极度紧张,心理压抑及内分泌功能紊乱造成交感神经兴奋性过高,导致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由于各项检查无异常,一般不能引起患者和医生的重视,往往辗转各科室之间,得不到治疗。但是功能的紊乱若不及时治疗,最终会导致器质性病变,那时就失去最佳治疗时机了。

中国亚健康学术研讨会组委会的一份报告指出,中国的健康问题正在转型,大量慢性病正在取代传染性疾病成为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国民健康问题形势严峻。同时,每年因疾患导致的经济损失高达1.4万多亿元,相当于每年消耗我国GDp的14%还多。专家警告说,如果继续不重视健康教育、有效遏止亚健康,将给国家和社会造成更为沉重的负担。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副会长杨晓铎介绍,目前我国的健康教育存在诸多问题,主要包括:人们不良工作生活习惯盛行,疾病防治意识淡薄;政府的重视仍然不够,在亚健康的诊断上还没有正式标准,在经费安排上严重不足;缺乏保障健康教育持续、规范开展的方法。所以,探讨应对措施已刻不容缓。

中医治“未病”

让你远离亚健康

亚健康是一种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表现为生理功能低下的状态,不耐疲劳、腰酸背痛、失眠多梦、健忘、头晕、耳鸣、脱发、黄褐斑,也就是很多人提过的“慢性疲劳综合征”。

面对这些异常的状况,一般西医的建议都是以改善生活或工作环境为主,像合理膳食、均衡营养,达到缓解症状目的,但是需要的时间比较长,而且依赖个人的自律。中医的特色在于可以不依赖西方医学的检测,只根据症状来治疗。它的理念是“整体观念,辨症施治”,随着被治疗者的年龄、性别、症状等的不同,治疗的方法也各不相同。更强调把人当做一个整体,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许多传统中医的技术比如:针灸、按摩、足疗、拔罐、刮痧都可以应用进来。

中医按摩阻击亚健康不可低估

来自总后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中医研究院、北京中医药大学等单位的专家认为,传统的中医保健对阻击亚健康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其功效可能会超过保健食品,且只要方法得当,对人体没有副作用。这其中又以足底保健按摩为佳,其不仅可以舒经活血、消除疲劳,还可以减轻心脏负担,提高人体新陈代谢。

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教授黄建军介绍说:“在中国传统医学保健理念中,足底保健按摩占有重要地位。足底保健按摩符合中医理论。”

卫生部中国亚健康学术研讨会组委会常务秘书长周华兵介绍说,足部按摩具有以下作用:一是促进血液循环作用。实验证明,对足部按摩15分钟,血液流速会从12cm/s增加到24~25cm/s,脚尖的温度会由20~22度上升到26~28度,脚掌由28度上升到34度,同时足部的沉积物会随着血液循环排出体外;二是神经反射作用。在足部皮下,分布着许多由神经末梢构成的触觉、压觉、痛觉感应器及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在足部的按压达到一个临界点后,传出神经会传递出相关脏器的反应;三是心理治疗作用。在按摩过程中,身体在生理和心理上都会得到放松、调整,从而消除疲劳、改善睡眠。

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副研究员于智敏说,足部按摩的机理包括血液循环原理、反射原理、经络原理、生物全息原理,其效果是疏通经络、解除疲劳、调节内分泌系统、增强免疫系统。在阻止亚健康方面,足部按摩可以发挥很大作用。

亚健康产业的投资前景广阔

前苏联布赫曼教授研究后提出:人体存在着既不是健康,也不是患病,而处在一种中间状态,可称之为第三状态或亚健康状态。而今,亚健康的概念已广泛被各国医学界接受并纷纷展开相应研究。伴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亚健康产业逐步发展起来,且极具潜力。

亚健康产业存在意义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在21世纪,人类卫生医疗工作将实行预防性健康策略,重点是防治亚健康状态。

目前在我国,亚健康产业已初露头角,有探索性质的健康企业主要集中在人均Gnp高、文化教育发达的城市,这说明在经济发达地区已经有了消费群体,人们在观念上越来越认识到防治亚健康对于健康的重要性。专家指出,这时候进入亚健康产业领域,由于有效消费仍显需求不足,对于投资者来说存在一定风险,但竞争相对不激烈,产业前景看好,如果有正确的经营策略,应有一个不错的投资收益。

陕西亚健康诊治中心总经理助理陈东认为,首先,人类对长寿的追求是亚健康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在传统的医学模式和医疗体制下,医学并不关心人类长寿的愿望,虽然医学成功地延长了人类平均寿命,但医学始终一直关注的是“疾病”,而在新的医学模式中,将关注人类的长寿愿望。新的医疗体制里,亚健康产业将占有重要地位。亚健康治疗是从现代疾病未发或初发之际开始预防和治疗,而这一医疗模式导致最终结果就是减少或推迟退行性疾病,就是长寿,这是亚健康概念最重要的价值点,是亚健康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和存在意义,任何财富、任何权力、任何快乐都比不上生命的重要,在人类普遍渴求长寿的强烈愿望中,亚健康产业不仅会应运而生,而且会快速发展。

其次,科学和技术的进步是亚健康产业脱颖而出的现实基础。在医学领域,不仅传统的基础学科有了重大的发展,如生理学、解剖学、遗传学、细胞学、微生物学都已进入到分子层面,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已经能描绘出人类基因的图谱,科学家已从遗传物质上探寻生命和生老病死的奥秘,而且随着新医学模式的发展,相关的应用学科和产品也会不断产生和发展。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的发展,为亚健康产业的诞生创造了一个基础,新医学模式又给了亚健康产业在整个医疗产业体系中一个明确定位。

第三,经济发展和观念进步是亚健康产业成长壮大的重要条件。只有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的人们才会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追求亚健康的防治。从这个角度讲,经济条件决定需求,决定亚健康产业的成败。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目前仍很低,特别是用于医疗卫生支出的费用水平还很低。在我国的高收入阶层中,大部分人文化素养较高,经过理念引导,很快就会形成一个绝对数量较大的对亚健康产业的有效需求,将为亚健康产业在我国的产生与发展提供潜在的市场。

亚健康发生的原因篇6

关键词:亚健康;危险因素;护理干预

abstract:toexplorethehumansub-healthclassification,performance,riskfactorandnursingintervention.Subhealthismainlymanifestedinthephysical,mental,emotional,thinking,behaviorandsocialadaptability,theriskfactorsofsub-healtharecausedbyenvironmentalfactors,dietaryfactors,lifestyleandpsychologicalandemotionalfactors.putforwardthenursinginterventionmeasures,toadapttosocialchangecorrectlyfacepressure,balancednutrition,exercise,helppeopleunderstandthesub-health,outofthesubhealth,safeguardingthephysicalandmentalhealth.

Keywords:Sub-health;Riskfactors;nursingintervention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告亚健康与艾滋病是21世纪人类最大的健康敌人[1]。亚健康又叫"第三状态",即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健康低质量及其体验[2],以中年群体居多。医学界对亚健康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人们也高度重视亚健康,为亚健康人群进行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1亚健康的分型和表现

1.1身体亚健康自觉身体不舒服、乏力困倦、活力减退、肌肉酸痛、失眠憔悴、功能紊乱等。

1.2心理亚健康不明原因的疲劳、思维紊乱、焦虑、恐慌、孤独、神经质、有自杀倾向。

1.3情感亚健康情感冷漠、无望、溺爱、疲惫、早恋及婚外情。

1.4思想亚健康指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存在不利于自己和社会发展的偏差。

1.5行为亚健康指在行为上失常、无序、不当[3]。

1.6社会适应性亚健康表现对工作、学习、生活等环境难以适应,对人际关系难以协调,家庭关系不和睦,角色错位,适应能力差。

2亚健康的危险因素

2.1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由于自然环境不断被破坏,空气污浊,气候恶劣,对人类生活造成持续性危害,社会又竞争激烈,高新技术飞跃发展,给人们带来巨大压力,人际关系淡漠,由此导致负面情绪不能得到控制和疏导,影响人的神经体液调节和内分泌调节,进而造成机体各功能失常。

2.2饮食因素近年来,由食品污染引起的疾病受到广泛关注,重金属,有毒产品广泛存在于自然界食物链中,不断威胁人类的饮食健康。营养不良或过剩也可导致疾病发生。

2.3生活方式

2.3.1吸烟和酗酒是影响健康的重要杀手,吸烟也是各种呼吸道疾病及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少量饮酒可以保健身体,大量饮酒可导致共济失调,酒精中毒昏迷,还可影响肝肾功能,导致动脉硬化。

2.3.2睡眠不足睡眠是缓解疲劳的主要方式,睡眠不足可导致神经内分泌失调。现代人工作生活压力大,睡眠时间被学习、上网、加班占有,睡眠时间减少,造成工作效率低,身体疲劳,使得心理压抑,消极被动。

2.3.3缺乏运动经常锻炼身体的人,情绪高涨、精神饱满、工作效率高体质强健,现代生活人们运动减少,缺乏运动可导致衰老和疾病。

3亚健康的护理干预

3.1调控心理和情绪面对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我适应社会变化,正确面对竞争和各种压力,学会自我放松,善于调整情绪,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家庭关系,学会理解和宽容,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学会自我发泄转移烦恼。

3.2合理饮食,均衡营养注意食物搭配,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选择无农药,无激素的蔬菜水果,减少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不挑食,不盲目进补,不吃油炸食物,低盐低脂饮食有助于防治心脑血管病,多喝水有助于排出体内毒素。

3.3戒烟限酒对长期大量吸烟者,可劝其逐渐减量,最终戒烟,戒烟可使心脑血管病的死亡率下降25%~40%。少量饮酒,不超过15g/d为宜。

3.4保证睡眠,适当娱乐保持6~8h/d睡眠,音乐和艺术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工作之余听听音乐,欣赏艺术作品,或去大自然呼吸新鲜空气、释放压力、舒缓神经、有助于消除亚健康状态[4]。

3.5坚持运动,定期体检运动可提高免疫力,防止骨质疏松,锻炼应强度适中,长期坚持,不少于3d/w。体检是自我保健,预防疾病的重要措施,应牢固"健康第一,健康为本"的理念,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定期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所了解,及早发现亚健康,及早预防亚健康。

4小结

亚健康如不及时处理,会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护理干预的目的在于帮助人们了解亚健康,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亚健康,学习和应用各种策略减少亚健康的发生,及早走出亚健康状态,维护身心健康,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林本荣,邢曼丽,等.亚健康的诊断,分型及干预措施[J].医院管理杂志,2007,14(1):65-67.

[2]郭美香.机关公务员亚健康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05,32(12):1715-1716.

亚健康发生的原因篇7

[关键词]亚健康;中医药;调治策略

[中图分类号]R247.9[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5(b)-111-01

亚健康(sub-health)是指人们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健康低质量状态及其体验。我国目前70%的人处于程度不同的亚健康,有着亚健康的体验。而在高级知识分子、企业管理者中发生率可高达85%以上[1]。中医的整体观、辨证观、平衡观等基础理论在指导调治亚健康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

1亚健康的病因病机和表现形式

亚健康可见于中医学的虚劳、郁证、失眠等病证中。中医认为,亚健康主要的病因病机是饮食不节、起居无常、情志不遂、劳逸无度、年老体衰等导致脏腑气血阴阳失调,或内生五邪,或耗伤正气[2]。其具体病机为肝郁气滞、气滞血瘀;脾失健运、痰饮中生;思虑过度、劳伤心脾;肝肾阴虚、阴虚火旺;脾肾阳虚、下焦虚寒等。

亚健康的主要表现形式有:慢性疲劳综合征(包括体力疲劳和心理疲劳)、时差综合征、信息过剩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神经衰弱、焦虑抑郁、肥胖、骨质疏松等多种心身障碍[3]。广义上“七高三低”,即:高血压、高血脂、高血黏、高血糖、高血酶、高体重、高负荷及免疫力低、活动量低、生活情绪低等,实际上都是人体基础能量过度消耗、器官活动异常的一种状态,是生理状态向病理状态转变的一种中间形式,是可以逆转的一种机能混乱和低迷状态。

2亚健康的中医预防与调治

2.1中医学倡导未雨绸缪,“治未病”,防患于未然的预防思想

“治未病”理论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也涵盖治疗非显性疾病,即注重疾病的临床前期、先兆症状的干预[4]。如《素问・八正神明论》说“上工救其萌芽……下工救起已成”。《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提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对于亚健康,中医强调应仔细检查,及早发现,及早采取措施,先按未受邪之地,防止传变。古代医家张仲景倡导“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2.2调节体质类型改善亚健康

中医体质学说认为,不同体质类型的人,体内阴阳气血盛衰不同,对致病因素的反应及发病的阈值也各不相同[5]。《灵枢・百病始生》曰:“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可见注重体质状况、及时调整体质偏颇、积极改善特殊体质、阻止致病因子对人体的侵袭就成为一级预防(针对致病因素预防)的核心。

2.3亚健康的中医辨证论治

《内经》把“阴平阳秘”的“阴阳和平之人”作为心身和谐的健康标准。中医学从整体观念出发,通过调和阴阳,扶正祛邪,进行全方位的辨证施治,克服了许多有症状而无疾病的困惑,使中医对许多病与未病的症状认识更深入、更具体,组方用药更有针对性,大大提高了亚健康的调治效果。主要方法有,针对肝郁气滞型,治则疏肝理气解郁,代表方柴胡疏肝散加减;痰湿内生型,治则健脾祛湿,代表方二陈汤合香砂六君子汤加减;心脾两虚型,治则补养心脾,代表方归脾丸加减;肝肾阴虚型,治则滋补肝肾,代表方六味地黄丸加减;脾肾阳虚型,治则温肾健脾,代表方金匮肾气丸合理中汤加减[6]。通过辨证论治,使气血通畅,邪去正复,脏腑阴阳复归健康平衡。

2.4中医养生预防亚健康

《素问・上古天真论》云:“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灵枢・本神》亦云“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现代张庆祥教授[7]强调内养正气,增强体质;外避邪气,防止邪侵;应用药物,防病发生。预防亚健康的发生具体应做到顺应自然,注意锻炼,劳逸结合;合理膳食,营养平衡,饮食规律,勿暴饮暴食;节欲保精,防止过劳,调畅精神,淡泊名利,保持心情愉快。此外,中医独具特色的非药物疗法如针灸、拔罐、刮痧、推拿、食疗、洗浴、导引、吐纳等的使用,“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也是中医干预亚健康的理论宝库。

3结语

目前,中医对亚健康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如何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中医亚健康理论,如何系统化中医诊治亚健康的规范,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今后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中医对亚健康的研究:①完善中医关于亚健康的诊断和疗效评价标准;②中医药要跨上基因平台;③坚持中西医结合探讨亚健康,充分利用科学技术手段,挖掘中医学的潜能,促进整个医学的调整与发展。

[参考文献]

[1]董玉整.亚健康及其产生的三个主要原因[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24(9):758.

[2]佟欣.亚健康状态的中医药调治原则和方法[J].中医药学报,2005,33(5):13.

[3]陈以国,成泽东.甘温除热法在发热症和亚健康治疗中的意义[J].新中医,2006,38(2):6.

[4]钱会南.从亚健康状态的特征探析中医药防治对策[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6,21(10):590.

[5]高京宏,盖海山,李英帅.浅论调节体质改善亚健康[J].山东中医杂志,2006,25(4):225-227.

[6]马云枝.亚健康状态与中医药方治[J].河南中医,2001,21(3):11-13.

亚健康发生的原因篇8

关键词:高校科研人员亚健康表现特征

上个世纪80年代,前苏联教授布赫曼先生研究发现,除了健康状态和疾病状态之外,人体还存在着一种非健康非患病的中间状态,称为亚健康状态。亚健康是一种介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过渡状态,人体各器官还未出现明显的气质性病变或代谢异常,因此正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若到医院求诊时,就往往无法被确诊所患何种疾病,可是正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们却常常觉得自己无论在生理或心理方面均出现各种不适症状,这些症状多种多样而不固定。因此,亚健康状态会造成人体生理机能低下,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能力和生存质量。wHo的一项全球性调查表明,真正健康的人仅占5%,患有疾病的人占20%,而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在我国,据有关文献分析,有超过7亿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而作为尖端科技人才,高校科研人员的亚健康情况更是不容乐观。本文在完成问卷调查后,通过分析,探讨高校科研人员亚健康状态的成因和预防途径。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南京高校主要从事科研工作的200位在职教师进行问卷调查。

1.2研究方法。

1.2.1亚健康状态的评价量表制定

本课题以康奈尔健康自填式问卷为基础,参考了其他文献有关亚健康的调查问卷,设计出本课题亚健康自我诊断量表。

1.2.2评价指标

从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维度设计评价指标体系。

1.2.3问卷调查

调查对象200例,有效对象为178例,其中男性104例,占有效调查对象总数的58.43%;女性74例,占有效调查对象总数的41.57%。

2.结果与分析

2.1研究对象基本情况分析。

在178例有效对象中,处于健康状态的为41例,占23.03%;处于亚健康状态为95例,占53.37%;处于疾病状态为42例,占23.60%;对男女性别进行统计分析发现,男性科研人员的健康状态要好于女性科研人员。女性科研人员除了承受等同于男性科研人员工作压力外,还要面对来自家庭的压力。30―50岁之间的女性亚健康状态现患率明显高于男性,可能与女性科研人员在此年龄段除了要完成与男性科研人员同样的工作量以外,还要面临家务操劳、老人赡养、子女抚育等一系列问题有关。

表1调查对象基本情况统计(n=178)

2.2高校科研人员亚健康状态的主要表现形式。

2.2.1生理亚健康主要表现形式

高校科研人员生理亚健康表现形式主要为头晕头疼、两目干涩、胸闷气短、心慌、疲倦、乏力、少气懒言、食欲不振、消化吸收不良等症状。

2.2.2心理亚健康主要表现形式

高校科研人员心理亚健康表现为精神不振、抑郁寡欢或情绪急躁易怒、睡眠不佳、记忆力减退、精力下降等症状。其中睡眠不佳、记忆力减退、精力下降等状态是科研人员心理亚健康的重要表现。

2.2.3社会适应亚健康主要表现形式

科研人员亚健康的社会适应表现主要呈现人际关系紧张,同事关系微妙,少有知心朋友,难以与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进行正常的社会人际交往等。

2.3高校科研人员亚健康状态的主要成因。

造成亚健康状态的因素很多,既有社会学、心理学因素,又有环境、生活方式和遗传学因素的不良影响,它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2]而作为高校科研群体,高校科研人员的亚健康状态有其自身的特性,也有着与职业有关的主要成因。

2.3.1职业的影响

职业对健康的影响非常大,主要是职业任务的压力。高校科研人员不仅要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要完成一定的科研任务,这会导致该群体个体紧张。研究发现,疲劳是亚健康状态的核心症状。[3]长期的超负荷作业极易产生心理和生理上的疲劳。而疲劳正是机体功能的暂时,是人体健康的一种保护性反应,然而如果疲劳得不到消除,长期工作紧张、超负荷作业就会产生过劳,进而影响人体健康。

2.3.2社会影响因素

有资料显示亚健康产生的主要原因为社会压力。高度激烈的社会竞争,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在这种精神紧张的压力负荷下势必对躯体和精神状态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不仅会引起睡眠不良,而且会影响人体的神经体液调节和内分泌调节,进而影响机体各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目前我国高校的发展进入快轨道运作,各高校在人才引入时加大对博士、硕士人才的引入力度。这部分人才的引入大大加强了中年教师的工作压力,在以科研考评、教学考评双重评价标准下,许多教师需要加大科研工作量,进而造成该群体处于亚健康状态。

2.3.3不良生活方式

熬夜、吸烟是大部分高校科研人员的两大不良习惯,不平衡饮食、过少的运动等也是该群体的主要特征,而这些习惯都是造成亚健康的主要原因。人体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固有的生命运动规律即“生物钟”,它维持着生命运动过程气血运行和新陈代谢的规律,熬夜、睡眠过少就会破坏这种规律,影响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现代人饮食往往热量过高,营养素不全,加之食品中人工添加剂过多,人工饲养动物成熟期短、营养成分偏缺,造成很多人体重要的营养素缺乏和肥胖症增多,机体的代谢功能紊乱。过少的运动会造成人体心血管系统功能的下降,从而影响人体的健康。

2.3.4环境污染

社会飞速发展的同时,地球也遭到了巨大的破坏,生存环境不断恶化。多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与生产和生活过程中的废弃物污染有关,化学、生物、物理污染物正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居住在城市的人群生存空间狭小,房间封闭,一年四季使用空调,使得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加;负氧离子浓度降低,使血液中氧浓度降低;组织细胞对氧的利用降低,影响组织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长期处于这种环境当中,可引起慢性疲劳综合症。此外,各种噪音、光污染、电磁波可引起神经系统的紊乱。高校科研人员正是在这种环境中生活、工作的。办公地点的密封、空调的频繁使用等因素必然影响科研工作者的身体健康。

3.科研人员亚健康状况的预防途径

3.1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戒烟戒酒。

少吃富含高脂、高胆固醇食物,注意饮食卫生。不吃过硬、过热、腐烂变质的食物。同时,要戒烟限酒。有吸烟习惯的科研人员更要采取适合自身特点的方式戒烟,向别人学习一些戒烟经验,有戒烟的毅力和决心。尽量少饮酒,或饮用一些低度酒类如葡萄酒、啤酒。

3.2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睡眠习惯。

从观念上重视睡眠的重要性,合理安排好时间,形成早睡早起的习惯,确保睡眠时间的充足。因为保证充足的睡眠,也是预防和改善亚健康的一个有效方法。当感到情绪不佳或身体不佳时,美美睡上一觉后,会觉得精神倍增,身体的不适感也会有所减轻。

3.3加强健康知识教育,提高科研人员的健康意识。

对亚健康状态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是避免亚健康向疾病发展的重要措施。因此对高校科研人员进行亚健康相关知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也非常必要。要根据高校科研工作者对亚健康相关知识的需求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健康教育方案。在教育过程中,要努力满足不同年龄层次科研工作者的知识需求,根据不同年龄进行不同重点的亚健康问题教育。

3.4加强身体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高校科研工作者都是各高校的骨干,工作繁忙,工作压力大,竞争激烈。身体锻炼对人的身心健康非常重要,因为身体锻炼加强了人的社会性与生物性、健康与亚健康之间的高度协调。因此,科研工作者要根据自身的年龄特点,选择自己喜欢的锻炼方式,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坚持参加身体锻炼,把身体锻炼作为生活的一部分。长此以往,定会促进身心健康,达到良好的效果。

3.5进行定期体检

学校校医室应该对高校科研工作者亚健康状况给予高度重视,医院要建立健康体检中心,配套体检队伍,改善体检设备,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机制。定期体检,掌握高校科研工作者健康状况和身体动态变化情况,做到预防在先,无病早防,有病早治,落实“三级预防”措施。

4.结语

高校科研人员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亚健康的高发生率严重影响了该群体的工作与身体的健康。高校有关部门及领导应该高度重视该群体的健康问题,加强该群体的健康监控;通过健康教育,普及亚健康知识。该群体应该从思想上重视亚健康状态的危害性,合理进行体育运动,增强免疫功能,调整个人心态,减轻生活压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实际行动中采取有效的办法降低亚健康状态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王育学.亚健康,21世纪健康新概念[m].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王志瑾.21世纪关注的热点[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24.

亚健康发生的原因篇9

【摘要】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亚健康调查表,对保健人群786人进行亚健康调查,分析其相关因素。结果亚健康发生率为59.7%,亚健康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心理因素,工作压力,生活不满意,工作环境差,睡眠质量差,人际关系不融洽等。结论保健人群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单位、家庭以及全社会应针对亚健康危险因素,采取积极的预防干预措施,建立亚健康预警机制提高健康水平。

【关键词】亚健康;危险因素;干预措施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09年5月至2010年12月对在我院保健体检中心体检786人,其中男性426例,女性360例,年龄35~70岁,进行亚健康状态的临床流行病学调研。

1.2调查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整群抽样及现场调查的方式,对在我院体检中心体检的保健人群进行现场发放亚健康状态流行病学问卷调查表,问卷调查表在调查员的指导和监督下由调查对象自己填写并当场收回。

1.3调查内容

自行设计了亚健康状态调查问卷,共分3部分:①一般状况及健康认知;②亚健康症状(23条);③亚健康影响因素(27条)。每个条目下都设有“完全没有”、“很少有”、“有”、“多数有”和“总是有”五个等级的选项,得分0、1、2、3、4、5,分值越高亚健康状态越明显。

1.4亚健康状态的判断标准

一到三个月之内反复出现下列16项症状之一诊断为亚健康。

1.4.1生理因素

①持续的疲乏感;②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③头痛、头昏;④耳鸣;⑤肌肉酸痛;⑥容易感冒;

⑦性能力下降。

1.4.2心理方面

①烦躁不安;②孤独感;③注意力不集中;④失眠或多梦;⑤记忆力减退。

1.4.3社会方面

①对周围事物不感兴趣;②工作效率低;③人际关系紧张;④对生活失去信心,闷闷不乐。

1.5体检内容

包括一般情况(血压、身高、体重)、血尿常规、生化、胸部x线检查,心电图,腹部B超等。

1.6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1.5软件处理数据,采用频数统计,卡方检验及Longistic回归分析,显著性水平为=0.05

2结果

2.1亚健康状态发生率

本次调查问卷收回786份,合格752份,有效回收率为95.6%,年龄35~70岁,469例出现亚健康状态,亚健康发生率为59.7%,其中女性亚健康状态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p

2.2亚健康状态的临床症状频数分析

本次调查显示该保健人群亚健康状态临床症状多种多样,涉及躯体及心理等多种症状。其中出现频率为10%以上的症状有:疲惫乏力,失眠,腰肌酸软,脱发,情绪低落,出现10%以下的有:头晕脑胀,眼花干涩,胸闷气短,焦虑及注意力不集中。亚健康人群的体征表现:“六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血粘度高、高体重、负荷高,“一低”免疫功能偏低。“一多”疲劳的感觉多。

2.3亚健康状态的相关因素分析

2.3.1单因素Longistie回归分析

以10项相关因素为自变量,并按专业知识根据其是否可能对亚健康产生影响进行赋值,单因素Lon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与亚健康相关因素有:居住条件,周围环境,人际关系,体育锻炼,加班,工作紧张,作息无规律,熬夜及饮食(p

2.3.2多因素Longistic回归分析

将单因素分析结果得出的9项相关因素(卡方检验结果显示性别因素也与亚健康有关故纳入多因素分析),再次进行多因素Lon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只有4项进入回归模型,表明女性,人际关系,工作压力,及饮食搭配不合理为亚健康发生最危险因素(p

3亚健康干预措施

3.1提高对亚健康的认识,调适心理,自我保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规律,培养乐观向上,豁达平和的人生态度。

3.2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是健康四大基石,少熬夜,保充足的睡眠。控制总热量,减少动物脂肪和甜食的摄入,增加豆制品,多进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减少钠的摄影入量。

3.3体育锻炼:贵在坚持,重在适度。制定个性化的锻炼计划,通过锻炼来转移心理疲劳,中老年人的运动还应遵循实事求是、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动静结合、安全监护等。

3.4健康管理,建立预警系统:收集保健对象的个人健康档案,进行健康评价,亚健康评估,有效的利用有限的资源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通过健康体检中心这个平台,利用综合手段,如健康教育宣传、电话咨询、心理疏导、运动指导、中医调理、互联网、健康管理门诊治疗、建立亚健康监测预警机制,对亚健康人群进行跟踪随访,定期查体,给予生活方式指导等,对保健亚健康人群进行个体化的健康管理,从而使亚健康状态向健康方面发展,避免慢性病的发生。对个人、群体、社会均有经济效益,获益最大的是获得了健康的保健人群。

参考文献

[l]于智敏.走出亚健康[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0-23.

[2]林顺治.国民亚健康状况之分析[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5,3:109-111.

[3]汪晔君.浅析高等学校教师健康状况及对策[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4,6(2):206-207.

亚健康发生的原因篇10

【关键词】干预性研究;健康状况;评价研究;学生

【中图分类号】R161.5G4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9817(2007)08-0691-02

effectsoftheinterventionmeasurestotheCurrentStudents’Sub-healthConditin/GaoYu-ping,ZHaoLe-dong.HospitalofHenaninstituteofFinanceandeconomy,Zhengzhou(450011),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appraisetheeffectsofinterventionmeasurerstothecurrentstudents’sub-healthcondition,andtoprovidereferenceforpreventionmeasurestosub-health.methodsaclusterstratifiedsampleof1747undergraduateswereinvestigatedbyaself-designedquestionnaire.100studentsweredividedinto2groups:50studentswhoreceivedhealthinterventionweretakenasexperimentalgroup,anther50onesweretakenascontrol.Resultstheprevalencerateofsub-healthwas65.94%,whichwas61.27%formaleand70.39%forfemale(p<0.01).theeffectiveratewas38.0%,96.0%and93.6%incontrolgroup,interventiongroupandvalidategrouprespectively(p<0.01).Conclusionthehealthinterventionhadremarkableeffecttosub-healthyundergraduates.

【Keywords】interventionstudies;Healthstatus;evaluationstudies;Students

亚健康是指人体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临界状态,在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广泛存在,已成为国际上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1-2]。为了解大学生的健康状况,提高大学生的整体健康水平,对处于亚健康状态的大学生实施健康干预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按随机分层整群抽样原则抽取河南省2000名高等院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共发放调查问卷2000份,收回有效问卷1747份,有效回收率为87.35%。

1.2方法

1.2.1亚健康状态的评定由于国内外医学界对亚健康的诊断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公认的标准[3],根据有关文献对亚健康的定义、临床表现[4-5],自行设计大学生亚健康状态调查表,包括17项33个症状调查项目和12项原因调查项目,把17项症状调查项目分别赋以不同的分值和权重,按加权算术平均法计算每个人的得分。凡得分达到或超过30分,即认定其处于亚健康状态。

1.2.2干预措施随机抽取处于亚健康状态的100名大学生进行分组,a组为实验组,进行健康咨询,实施健康干预措施,3个月后回访;B组为对照组,不做任何健康干预,在回访a组的同时也回访B组,了解亚健康状态自然改善情况;将B组中无改善者定为C组即验证组,再进行健康干预,3个月后评价。具体的干预措施有:(1)对于心理压力较大者,定期开展心理咨询、健康咨询,建议多听优美动听音乐,多参加团体活动,多与同学们交流,缓解心理压力。(2)对于有不良生活习惯者,多次回访,促使其逐步调整生活方式,戒烟、戒酒、戒除网瘾等,坚持锻炼。(3)对饮食不规律者,指导其饮食搭配,规律进餐,调整饮食结构,每天坚持喝牛奶等。(4)对于经常熬夜的大学生,建议其增加睡眠时间,保证每天睡眠8h。(5)对长期有失眠、健忘等症状的大学生,根据具体情况,用中药辨证治疗。如失眠、健忘伴腰酸足软、头晕、耳鸣等症状,口服六味地黄丸调整;多梦易醒、心悸健忘、神疲食少、头晕目眩伴四肢倦怠、面色少华,用归脾汤以补益心脾、养心安神。(6)对月经延期、闭经的女大学生用乌鸡白凤丸、妇宁颗粒等中药进行调整。

1.2.3统计分析应用SpSS11.0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大学生亚健康状态检出情况在1747名大学生中,检出处于亚健康状态的有1152人,占65.94%。其中男生852名,有522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占61.27%;女生895名,有630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占7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177,p<0.01)。

2.2不同年级大学生亚健康状态检出率比较不同年级大学生亚健康状态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44,p<0.01)。见表1。

2.3干预效果采取健康干预措施的a组与未采取任何措施的B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04,p<0.01)。C组实施健康干预措施3个月后,回访有效率达93.6%。未实施健康干预措施的B组,与实施健康干预措施的C组比较,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46,p<0.01)。见表2。

3讨论

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健康的含义为:“健康乃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6]。关于亚健康状态,wHo认为:亚健康状态是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临界状态,是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连续过程中的一个特殊阶段,即从健康发展成疾病的过渡阶段,是疾病前状态。中医的虚症属于亚健康状态范畴[4]。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引起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原因主要有:(1)就业压力大,有90%以上的大学生为就业担忧。(2)学习、考研压力大,尤其是女大学生,为取得好成绩,经常熬夜,睡眠不足。由于过度疲劳,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部分女大学生出现月经紊乱。(3)生活习惯不良,抽烟、饮酒、经常不吃早餐、暴饮暴食、偏食。(4)无规律、适量锻炼的习惯。(5)失恋、与同学关系不融洽。(6)家庭经济困难,生活压力大。(7)迷恋网络、电子游戏等。与已有的同类研究[7-10]相比,就业压力大已经成为引起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主要原因。

女大学生亚健康状态检出率明显高于男大学生,这与周玲玲[11]研究结果不同。究其原因,一是由于生理上的差别,女大学生每个月身体要经过一次周期性的变化,要想与男大学生取得同样的成绩,所付出的努力要比男大学生大;二是尽管男女大学生都面临就业的压力,但女大学生就业的压力比男大学生更大。

研究还表明,不同年级大学生亚健康状态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大学一年级的学生经过紧张的高考,休息一整个假期后进入大学,接触的都是基础课,学习压力与其他年级相比要小得多,因此亚健康状态的检出率较低。大二年级学生由于开始学习专业课,很多学生不适应,学习压力要大一些,亚健康状态检出率相对较高,与由娟[12]研究结果一致。大四年级学生由于就业、考研等方面的压力很大,因此亚健康状态的检出率最高。

健康亚健康疾病是一个动态过程,三者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本研究启示,健康干预措施对缓解或消除大学生亚健康状态具有积极意义和显著效果,因此在更大范围内对处于亚健康状态大学生实施健康干预是十分必要的,尤其应对不同年级和不同性别的大学生施以不同的健康干预措施,及早发现,及早干预,及早恢复。

4参考文献

[1]陈瑜,张小远.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的研究进展.中国学校卫生,2006,27(11):1007-1008.

[2]宁南,殷瑞.河南省师范类高校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调查研究.咸宁学院学报,2006,26(3):143-146.

[3]赵瑞芹,宋振峰.亚健康问题的研究进展.国外医学:社会学分册,2002,19(1):10-13

[4]李洪滋.运动与健康.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94.

[5]曹艳华.亚健康成因与调控.中国健康教育,2004,20(11):1060

[6]刘凯.健康必读书.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06:2.

[7]宗继军.大学生“亚健康”人群现状及对策的调查研究.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3,19(3):42-44.

[8]黄丽玲.大学生“亚健康”状况相关因素分析与对策.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2,19(6):43-44.

[9]王锐,朱壮志.当代大学生的亚健康状态与对策.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4,18(2):40-41.

[10]杨现新,刘燕,韩光宇.河南普通高校大学生亚健康现状调查.中国学校卫生,2006,27(3):24.

[11]周玲玲.大学生亚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6,27(7):619.

[12]由娟.大学生亚健康状况调查.现代预防医学,2007,34(4):796-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