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初中物理科学实验方法十篇初中物理科学实验方法十篇

初中物理科学实验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16:11

初中物理科学实验方法篇1

一、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是初中物理实验中常用的探究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所谓控制变量法,是指为了研究物理量同影响它的多个因素中的一个因素的关系,可将除了这个因素以外的其它因素人为地控制起来,使其保持不变,再比较、研究该物理量与该因素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然后再综合起来得出规律的方法。

这种方法在整个初中物理实验中的应用比较普遍,例如在苏教版实验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上册)序言中“哪一支蜡烛先灭”、“装满水的杯子能放入多少大头针”,第一章中“探究声音的强弱与什么因素有关”,综合实践活动“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家庭小实验“探究影响琴弦音调高低的因素”。初中物理从开始就渗透了控制变量的思想,把控制变量的思想对学生给予简要的介绍,就会使学生逐步领悟到控制变量法的实质要领,为以后的探究实验作好方法上的准备。

二、等效替代法

等效替代法是指在研究某一个物理现象和规律中,因实验本身的特殊限制或因实验器材的限制,不可以或很难直接揭示物理本质,而采取与之相似或有共同特征的等效现象来替代的方法。这种方法若运用恰当,不仅能顺利得出结论,而且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

例如,在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用玻璃板替代平面镜。因两者在成像特征上有共同之处,容易使学生接受;而玻璃板又是透明的,能通过它观察到玻璃板后面的蜡烛,便于研究像的特点,揭示出规律。在教学中,在学生亲历实验过程的基础上,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方法的总结,在思维方式上受到启发,他们以后遇到有关的实验设计时,就会自觉地加以运用。

三、转换法

有的物理量不便于直接测量,有的物理现象不便于直接观察,通过转换为容易测量到与之相等或与之相关联的物理现象,从而获得结论,就是转换法。譬如,在研究电热的功率与电阻关系的实验中,电流通过阻值不等的两根电阻丝产生的热量无法直接观测和比较,而我们可通过转换为让煤油吸热,观察煤油温度变化情况,从而推导出哪个电阻放热多。教学时不妨设计一问:为什么研究电热的功率与电阻大小的关系时,还用到似乎与实验无关的煤油呢?以其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小结出该实验中煤油的作用的基础上,进而再问:该实验能否不用煤油而改用其它方式来观察电阻通电后的发热情况?这样促使学生思维得以发散,转换的思维方法得到训练,设计实验的能力也随着提高了。

在初中物理实验中,利用软细绳测量地图上铁路线的长度,用刻度尺和三角板配合测量硬币的直径、圆锥的高等,探究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中动能大小通过小球对盒子做功的多少来体验,电磁铁磁性的强弱通过吸引大头针的数量来判断、研究磁场等等,都运用了转换法的思想。

四、类比法

类比法是一种推理方法。为了把要表达的物理问题说清楚说明白,往往用具体的、有形的、人们所熟知的事物来类比要说明的那些抽象的、无形的、陌生的事物;通过借助于一个比较熟悉的对象的某些特征,去理解和掌握另一个有相似性的对象的某些特征。如:在研究电压的作用时,借助于看得见而学生比较熟悉的“水压形成水流”的实验作类比,来揭示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又比如在研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实验中,为准确记忆通电螺线管的北极与电流方向的关系,以紧握的右拳头类比为螺线管,四指为线圈并指向电流的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一端为北极,这样形象直观很容易被学生理解记忆牢固。当然,这里还可以用其他方式来类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找到更符合学生实际的类比方法。例如讲解内能、浮力等概念时运用类比法。

五、图像法

图像是一个数学概念,用来表示一个量随另一个量的变化关系,很直观。由于物理学中经常要研究一个物理量随另一个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因此图像在物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实验中,运用图像来处理实验数据,探究内在的物理规律,具有独特之处。如: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和水的沸腾情况的实验中,就是运用图像法来处理数据的。它形象直观地表示了物质温度的变化情况,学生在亲历实验、自主得出数据的基础上,通过描点、连线绘出图像就能准确地把握住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特点、液体的沸腾特点了。

在其他的实验中,教师也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采用图像来处理数据。例如在探究串联电路中的电流规律实验中,把电路中的各点作为横轴、电流为纵轴,作出的图像为水平直线,很直观表示出串联电路中各点电流相等的规律,这样学生非常容易理解和记忆。在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电压的关系、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重力大小跟质量的关系、匀速直线运动路程跟时间的关系、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特点、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电流跟电阻的关系等实验中都运用到了图像法。这样把数形结合、图形与文字结合起来处理数据、描述物理规律,能很好地促进学生处理数据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在探究比较复杂的物理问题中,也经常运用图像法,比较直观地反映物理规律。例如将一正方体用细线系住从空中慢慢放入水中,如水足够深,正方体受到的浮力如何变化问题,用图像表示则很清晰。

六、理想化方法

理想化方法是指在物理教学中通过想象建立模型和进行实验的一种科学方法,可分为理想化模型和理想化实验。

理想化模型就是指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研究对象的一些次要因素舍去,抓住主要因素,对实际问题进行理想化处理,再现原形的本质的东西,构成理想化的物理模型。这是一种重要的物理研究方法。例如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杠杆就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杠杆在使用时,由于受到力的作用,都会引起或多或少的形变,然而在研究中把此时的形变忽略不计了,这里我们就把杠杆经过了理想化的处理,认为它无形变,视为一个硬棒,从而使学生在研究时不被细枝末节的因素影响,顺利地得出杠杆平衡原理。物理中的重心、光线、原子核式模型等等都是理想模型。

初中物理科学实验方法篇2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运用

1、前言

实验教学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采用现有的试验设备进行实验操作的过程。初中物理学的实验教学主要是在初中物理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亲自操作相关的实验设备,观察实验现象,巩固所学习的物理学知识的方法。采用实验教学法,能够结合课堂知识,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与观察能力,并且将实验感知与课程学习相结合,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达到教学目标[1]。

2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意义

物理学是最注重实验的学科之一,初中物理是学生接触物理的开始阶段,通过基础课程知识的学习,为将来的物理学习打下基础。初中物理学习的特性要求学习必须将课堂学习与实验教学结合起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情趣,促进学生动手能力与观察能力的目的[2]。当代物理学的发展是实验科学与物理理论共同发展的过程,物理学实验是检验物理理论、对新理论提供实验依据的过程,在物理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许多科学实践证明,物理实验对于物理学科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培养具有探索精神的科学人才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进行实验教学,是注重物理学科的科学精神,通过实验,学生能够亲身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并且通过直观性的学习,从而加深知识点的理解与学习,深化对科学理论的理解,为学生的科学学习打下基础,

2、初中物理学实验教学的原则

2.1以学科知识为着力点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验教学,主要的目的是提升教学质量,巩固课程教学,从而达到教学目标。因此实验教学的内容的选择,需要与学科知识紧密相连,从而达到课程知识与实验教学相互结合的目的,促进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同时提升实验技能与观察技巧。

2.2以学生为中心

初中物理的实验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根据新大纲的教学要求,当前的课程学习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教育。根据实验教学法的特点,学生必须在教学过程中亲自动手,在实验的基础上,对于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并记录。该过程是体验与主动学习的过程,因此初中物理课程的实验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职责是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与评价。

2.3因材施教

实验教学法是有别于应试教育的方法,该方法具有全面发展学生素质,因材施教的特点。开展实验教学,需要根据学生的特质进行教育,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教学设计,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根据查阅资料和与学生讨论解决不懂的现象,提升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激发学习兴趣。采用实验教学,能够弥补课堂学些的不足,积极开发学生潜能。

3、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物理中的运用

3.1科学的实验导入法

为了提升实验教学法的教学效果,采用合理的方式进行实验导入,使学生关注教学内容,能够促进实验教学。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既能够将课堂内容与实验内容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联想与记忆,也能够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采用是要导入法,能够及时让学生明白实验的内容与目的,展开有目的性的实验学习[3]。

比如在凸透镜的实验教学中,笔者采用实验导入法,对于生活中的凸透镜现象进行总结。在实验开始前,笔者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凸透镜现象,比如投影仪的放映原理,讲述成像原理,使学生能够将课程知识与生活现象结合起来,然后及时提出实验教学的内容与目的,保证学生有目的的进行实验,保障实验教学的效果。

3.2验证性实验教学

验证性试验教学是对相关原理的验证,是在课程知识指导的基础上的探究性教学。验证性试验教学对于巩固基础知识,加深课程理解具有重要的意义。比如在对“密度”这一概念的实验教学中,笔者对于密度的相关概念提出了以下问下:(1)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有什么关系?(2)一斤棉花与一斤铁外观有什么不同,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通过逐步设定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从而通过实验教学巩固基础知识,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与记忆。

3.3开放性实验教学

开放性实验教学是相对综合的实验教学,能够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自主性。开放性实验教学时在给定的实验内容中,学生通过自主选择实验内容,查阅资料了解实验原理,构建小组制定实验方案,自主操作实验并且记录实验结果,最后形成总结的过程。比如在对声音成因与传播方式的教学中,笔者以开放性教学的方式,指导学生收集声音的素材,了解声音的传播原理、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声音传播的要求等等,最后形成报告在班级进行讨论。

4、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法要点

实验教学对于初中物理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巩固基础知识,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在运用实验教学法时,需要注意以下方面:(1)做好准备,在实验教学前,教师需要根据实验教学的目标合理选择实验教学内容,制定实验教学流程与方法,并且做好实验器材的准备,采用提前实验的方法保证方案的可行性与实验器材的安全可靠,保证实验效果;(2)在实验教学开始前,需要做好教学导入,对于实验教学的原理进行讨论,并且告知学生实验教学的目的与要求,做好必要的指导,保证实验教学的目的性;(3)实验教学过程中,需要做好指导与监督,保证实验过程安全可靠,避免事故的发生,同时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实验,保证实验教学效果;(4)实验过程中,教师需要做好巡视与指导工作,对于学生的错误进行指导与纠偏,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5)在实验结束后,要求学生检查实验设备的完备性,并且对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审批。

5、结语

实验教学是随着近代自然学科的发展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采用实验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自主学习与主动观察的能力,为未来的科学研究打下基础。实验教学能够顺应素质教学的要求,全面提升学生素质,是未来初中物理教学的发展方向,对于素质教育起着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何月新.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初探[J].甘肃教育,2012(3).

初中物理科学实验方法篇3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5-0176-01

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是提升学生科学研究能力和探索能力的重要学科。随着初中物理新课标的不断推进和实施,初中物理教学面对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重要阶段,新课标也要求初中物理的教学过程要从传统的单纯的学科教育转向渗透科学的物理教学。不仅要求学生要掌握专业的物理基础知识,同时还要让学生具备有一定科学价值的物理知识素养。很多学校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逐渐采用了探究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从过去的被动学习转型成为现在的主动学习,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初中物理探究教学法要逐渐渗透科学方法的教育,因为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只是一味地注重传授知识,而忽略了在其中渗透科学方法的教育,注重物理教学的答案而忽视了过程。应试教育的评价标准就是看学生是否得出了正确的答案。而实际上,在初中物理的探究教学中要不断地渗透科学方法的教育,让学生在明白物理概念和知识的同时,对其科学方法有一定的了解,这对于物理教学和全面培养学生都是非常必要的。

1.初中物理探究教学中渗透科学方法的过程

初中物理的相关教材是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标准编写的,而贯穿初中物理学科的是相关的物理知识体系和框架,教材主要就是把相关的知识点和逻辑内容加以联系,而针对物理知识内部的科学知识和方法表达的相对来说比较隐蔽。虽然教材表达的不多,但是相关的科学方法仍然是贯穿物理知识的重点内容,但是考虑到初中阶段学生的接受能力,关于物理科学方法的相关内容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并没有做明确的要求,只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地掌握和领悟。

2.初中物理探究教学法中渗透科学方法的策略

2.1利用物理基础知识渗透科学方法。初中物理的探究教学就是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完成教学过程,也是新课标所提倡的新型教学模式,通过探究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改变传统教师一味地填鸭式教学。因为是探究教学,所以教学的重点是探究为主,探究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终解决问题,所以在探究教学环节中要想对涉及到相关的科学方法进行渗透就要利用物理基础知识学习的过程。科学方法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依据,也是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的重要途径,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让学生对抽象的物理概念和知识进行正确的理解。

2.2利用建立物理实验来渗透科学方法。在很多物理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让学生直观清晰地理解物理知识,往往会利用相关的物理模型和物理实验来进行辅助教学。尤其是在进行探究教学的时候,物理实验也是很重要的工具,学生通过自己观察物理实验过程来理解相关的物理知识,在探究教学法中,师生之间还可以就物理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展开相关的讨论和沟通。所以教师也可以通过物理实验来渗透相关的科学方法。例:在初中物理课本中,关于探究真空是否可以传声进行相关的思考。首先可以把一个电铃放在完全密封的塑料罩内,然后接通电路,这个时候可以清楚地听到铃声。然后用抽气机把塑料罩内的空气逐渐抽走,那么听到的铃声就会越来越弱。这个现象就可以说明,当空气越稀薄,声音的传播能力就越弱。但是实验是无法完全达到真空状态的,实验所模拟的状态是比较理想的情况,即便如此,也可以通过铃声的变化来说明真空是不能传播声音的。

初中物理科学实验方法篇4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存在问题解决方法

在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初中物理学习更重视学生实践探究能力。因为物理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所以教师要采取不同的实验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然而,在如今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不同问题,阻碍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影响物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弊端

(一)教师思想观念落后,忽视实验教学。

现在的一些初中物理教师因为思想观念的问题,认为学生只要会解答物理习题,能把初中的物理知识和实验方法步骤背诵下来就是学好了物理,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物理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不重视物理实验。而且物理本身就是一门比较枯燥乏味的学科,加之教师如果在教学中不重视实验教学,机械式地给学生灌输一些理论知识,就很容易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阻碍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发展。如鲁科版初二物理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课堂学习中,教师就只是让学生单纯地学习物体运动的知识,不利用实验加以理解和巩固。这样就很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重视演示实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目前的物理教学中,很多教师只是单纯地注重教师演示实验,忽视了学生才是学习主体。教师为了追赶教学计划忽视了学生主体地位,在一些物理实验中就采用演示的方法进行教学。然而因为物理知识本身是抽象难懂的,学生不能动手实践和领悟知识,这样就导致很多初中生在物理课堂中提不起兴趣学习物理知识,在课后也只是马马虎虎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这样就导致很多初中生对物理知识失去兴趣,从而阻碍他们自主学习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发展。如鲁科版初二物理第三章《光现象》的《平面镜成像》的教学中,教师只是自己实验,向学生展示成果,忽视学生主体地位。

(三)教学模式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低。

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很多教师的教学模式都呈现单一化的形式。教师在讲解过程中也只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而进行教学。如鲁科版初二物理第四章《透镜及其应用》的教学中,教师在实验上也只是用一种实验方法向同学们展示学习内容,而且有的教师因为课时紧张的原因而忽视学生参与。教学模式的单一,导致初中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不高,课堂效率也随之降低。

二、提高物理实验教学效率的方法策略

(一)改变传统观念,重视实验教学。

在现代教育社会中,很多传统的教学方式都已经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因为物理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学会改变以前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思想,在物理课堂中多采取实验教学,让学生自己实践和领悟物理知识。如鲁科版初三物理第十章《物态变化》中的《温度计》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制作温度计,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

(二)让学生参与其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实验教学中,教师因时间或者是其他一些原因自己进行实验操作,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在现代的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参与到物理实验中,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也要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而进行。这样就能很好地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提高动手能力。如鲁科版初二物理第十二章《电流和电路》中的《串联和并联》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必须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实验中,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内涵,从而提高动手能力。

(三)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物理是一门比较抽象乏味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只是单纯地用一种方法讲解,则会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所以,初中物理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鲁科版初三物理《电功率》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对知识先进行总体了解,然后教师让学生自己进行教学实验,在此期间教师可以采用小组或者比赛形式促进学生学习,最后教师进行点评指导。

三、结语

对于初中生来说,物理是一门新的学科,加之初中生处于青春期,对任何新的事物都充满好奇心,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在这过程中,教师要结合物理本身实践性强的特点,注重物理实验,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物理实验中。同时在教学中采用不同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实践和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初中物理科学实验方法篇5

关键词:初中生物;科学方法教育;教学

新人教版教材初中《生物学》突出人与生物圈的知识体系,安排了系列化、多样化的科学探究活动,如观察、思考、实验、调查、探究、资料分析等。教材的安排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需要积极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实验操作技能。而科学方法教育此时在生物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显微镜的使用教学,教师通过例子介绍显微镜的发展历史,在观察比较显微镜不同放大倍数下植物细胞的形态和内部结构,引出细胞结构和显微镜成像原理,使教学更为生动有趣。结合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注意领悟、总结和应用科学方法。这就是科学方法教育在教学中的良好运用。

一、初中生物科学方法教育的概述

1.科学方法教育的概念

科学方法教育,指教育者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特点及学生的心理发展情况,应用现代化的教育思想和手段,有目的、有意识、有步骤地传授和渗透某门学科的科学方法,让学生感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和熏陶,逐步掌握最为基本和最为主要的某门学科的方法,以达到促进知识的有效学习、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以及创新精神的培养,进而提高所有学生的科学素养。

2.初中生物科学方法教学的含义

生物是研究生命起源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初中生物教学中的科学方法教育就是在日常的生物教学活动中,以一定的生物学理论知识作为载体,以自然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作为依据,应用一定的教学手段,让学生系统性地学习生物学知识,进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生物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的个体性发展。如:调查法旨在倡导学生就某个与生物学有关的问题进行调查,培训其实践能力。调查的内容可以是“校园内的植物种类”,也可以是本班同学某种生物性状如单双眼皮情况调查,学生有了参与调查的体验,进而对调查法加以运用,延伸扩展到对其他选题的调查。

3.初中生物科学方法教学的选择原则

初中生物科学方法教育的教学,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取不同的科学方法,其选择原则是:(1)从初中生物课程的教学内容出发,生物学具有很强的实验性,几乎所有的生物学理论知识都是由无数的实验得出的,这就决定了每一个生物知识点都具有相对应的科学方法。学生学习不仅要了解生物学知识,还要掌握相关的科学方法。因而科学方法的选择必须建立在生物的具体知识的基础上。(2)从学生的知识水平出发,生物学知识对应的科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不是每一种科学方法都适合生物课程的教学,尤其是初中阶段,该阶段的学生开始形成认知观和世界观,对于科学方法的概念还是不够清晰,仍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必须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实际的知识水平等方面进行科学方法的选择。

二、我国初中生物科学方法教育的现状

1.对科学方法的具体内容不够清晰

目前我国生物教师对于观察法、科学实验法、对比法等一般普通的科学方法较为了解,但是对于模拟比较法、假说法及想象与创新思维等方法则较为陌生,甚至有些教师认为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就是科学方法。由于教师对科学方法的内容认识不到位,很难在实际教学中建立科学完整的科学方法体系。

2.科学方法还处于自发阶段

大部分初中生物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都是凭其感觉和以往的经验应用科学方法。没有从教育心理学等方面思考教学方法的适用性,大部分初中生物教师对于科学方法的选择和使用还处在自发操作阶段,没有很好地将科学方法和理论相结合。

3.科学方法的应用缺乏计划性、层次性和系统性

虽然说初中生物教师对于科学方法教育有一定程度的认识,也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有所注意,但是没有相对应的理论作为基础,并且没有形成系统性的知识,使得科学方法教育失去了完整的体系,缺乏完整性的安排,在使用科学方法教育时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但实际的教学效果却不是很理想。

三、科学方法及初中科学方法教育在教学中的作用

1.初中生物教学中的科学方法

结合教育心理学、生物学等相关理论知识,从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出发,常用的初中生科学方法包括:(1)观察法。就是在自然发生的条件和一定的理论基础上,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考察研究,从而获得被观察事物现象的一种科学方法。如:观察花的结构。(2)科学实验法。为了达到一定的研究目的,应用一定的科学仪器、设备等,人为地进行操作和改变客观物质和过程,以求进一步认识自然生物规律。如,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3)资料分析法。给学生提供图文资料,让学生进行分析,得出结论。(4)比较法。将研究对象的现象个别部分、个别方面和特征进行比较,确定比较对象异同点的方式。这四种是较为常用的科学方法,还有数学方法、假说方法、想象与创造性思维等科学方法。

2.科学方法教育对于学生的作用

新时期,教育有着不断的改革和发展,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极有必要对中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生物相关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达到主动学习的目的,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如,在探究非生物因素对动物的影响的教学内容,生物教师可引导学生对生物生存需要的因素做出总结,再进行假设、设计实验及开展实验,让学生进行自我组织讨论。如此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实验其实很普通,并非只有科学专家才可使用,还可以极大地满足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在实验的过程中感受学习的乐趣。对于学生而言,在观察生物表象、认识生物形成和构建、了解生物规律及分析解决实际的生物科学问题的过程当中,所有的认知结构及相关生物知识和方法都和科学方法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

3.科学方法教育对于教师的作用

科学方法教育对于初中生物教师而言,主要是在教学设计中,需要积极地对学生的学习内容有所了解,针对每一个教学知识点和单元内容作出详细的科学方法目标,并且可以在恰当的时候把科学方法教育融入初中生物的教学活动中。如,植物的绿叶在光照作用下制造有机物的教学,生物教师需要根据教材内容找出可进行试验的素材,比如天竺葵,其他植物也可进行实验。但是菠菜叶是不可以进行的,因为其不可积累淀粉,所以不能进行相关实验,所以对于初中生物的教学,教师需要做足功课。

四、科学方法教育的教学模式意义

科学方法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需要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思维方式,在教学中设计问答、思考、讨论等形式的教学活动。将科学方法教育融入实际的生物教学中,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及应对未来发展奠定基础,为建设学习型、创新型、合作型的学习提供良好的方法支持。如,种子萌发条件的教学,教师可根据科学方法教育的理论,设计出以实验和讨论为形式的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中,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讨论。最后教师对种子萌发的条件及内部变化进行归纳阐述。根据初中生物教学内容和初中生的思维特点,教师需要把科学方法教育贯彻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准备、教学开展和教学评价等环节,随着科学方法教育的开展,把科学方法教育和初中生物教学科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综上所述,在初中生物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将科学方法教育融入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创新教学模式,把具体的科学方法与生物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初中生物渗透科学方法教育的教学模式的良好运转,实现优质高效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初中物理科学实验方法篇6

关键词:分组实验;三维目标;整合策略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在初中教学中,物理分组实验一方面能够提高物理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另一方面学生也能够在这些生动有趣的实验中培养自身对于物理学科,乃至自然科学的兴趣。随着新课标的实施,三维目标教学法对初中物理教学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因此,物理实验中,如何落实三维目标教学法也就成为初中物理教学的关键。本文结合初中物理学科教学实际经验,对物理分组实验中三维目标的整合策略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能进一步促进初中物理教学改革的深入,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目标。

一、初中物理三维目标教学法概述

初中物理教学中,“三维目标”是指教学目标的三个层次,分别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代表了学生学习的三个逐渐提高的过程。三维教学法的构建是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主要目的,它要求教师在教学目标设定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整体发展,促进学生建构系统性的知识体系和技能。具体来说,在物理学科中,三维目标教学法的基础是让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在此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学生自主探究,在经历过程与方法中掌握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形成主动获取知识、乐于分享体验知识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这样教学目标的整合,将传统的“填鸭式”知识传授转化为学习性探究过程,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知识,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和自然科学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实际教学中,物理实验是初中物理课的重中之重。因此,如何在初中物理分组实验中整合三维目标就成了教师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二、以知识与技能目标为基础,建立科学、系统的知识结构

在三维教学目标中,知识与技能目标是教学基础也是教学的基石。因此,在分组实验中,要整合三维教学目标也需要以知识与技能目标为基础,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构建科学、系统的知识结构。初中物理课程中知识点比较多,也比较零散,知识结构也比较庞杂,因此教学中如果没有明确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就会使整个课程缺失组织逻辑性,不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建立。在分组实验中,由于一个实验可能会涉及几个不同的知识点,因此教师要明确教学设计,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将这些知识点以科学、系统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掌握这些零散的知识。在实际教学中,对于一些简单的知识点,教师可以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实验中自己发掘、学习和掌握简单的知识理论,而对于较为抽象、复杂的知识点,教师则可以适当讲解,借助实验演示或合作探究等方式,揭示其中的奥秘。以八年级物理第一章为例,其中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是要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对物理学形成初步认识。因此在教学中,对于一些基础性的实验,如基本的长度和时间测量等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验,鼓励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于其中一些知识性难点,教师可适当进行引导或讲述,在课程最后教师再对学生所发现的问题进行系统整合,以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

三、鼓励学生独立实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在初中物理的分组实验中,三维教学目标在以知识与技能为基础之上让学生通过实验掌握知识获得的过程和方法,从而形成自主学习、自主研究能力。在分组实验中,教师先设定本次实验需要达成的目标,之后让学生分组独立完成实验的设计方案,并独立完成整个实验过程。在实验中,要求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试分析其中的原因等。通过实验使学生提高动手操作能力,从中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和实验的能力。通过学生彼此的交流和合作共同完成实验,这也是团队合作的过程,学生通过讨论和集体研究共同得出结论,从而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例如,在讲授“光的传播与反射”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分组实验中集体进行小孔成像实验,小组中不同学生负责不同的流程,并集体撰写实验报告。通过这种方式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

四、整合三维教学目标,引导学生由知识学习升华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

初中物理课程内容庞杂,涉及范围广,通过生动有趣的实验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和能力。但是如何将学生的知识学习转化为更高层次的能力学习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则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教师在分组实验教学中要通过“过程与方法”来实现“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从掌握“知识与技能”中体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将课堂交还给学生,另一方面还要重视自己的引导作用。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教师也要给予一定引导,让学生不但能够掌握实验操作技能,而且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更能认识到物理学习的重要性,从思想上形成对物理实验和学习的正确认识,帮助学生从实验中透过现象看本质,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可见,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是物理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分组实验中三维目标的整合,一方面提高了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另一方面也在实验中培养了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促使他们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这种能力和精神的培养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极为重要。这也正是三维教学目标在物理教学中有效整合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初中物理科学实验方法篇7

我校初中学生中哈尼族学生占97%以上,哈尼族以刀耕火种思想延续至今,长期的生活习俗直接影响着今天初中学生的学习,对科学的求知欲望淡薄,因此,农村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一个最为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大多数学生基础差,接受物理知识过程带来困难,更为突出的是学生学习了物理知识后却难以进行物理问题的思考,即缺乏运用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物理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意识。因此,农村初中物理教学应高度重视学生物理应用意识的培养,十多年的农村初中物理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培养农村少数民族初中学生的物理应用意识的几点体会和思考。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也是培养学生能力,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发现大部分农村少数民族初中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自觉学习的意识和如何学习的方法。同时他们的生活环境比城里孩子差,使他们在学习环境上一开始处于劣势---得不到足够的信息与指导、帮助,因此,大多数学生都没有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上了初中以后,由于知识复杂程度与难度加大,大多数学生都感到学习十分吃力。表现在:(1)不善于合理安排时间,缺乏有计划的学习习惯;(2)缺乏预习和课前准备的习惯;(3)没有形成良好的听、说、读、写的习惯;(4)不善于做笔记,有的甚至没有作笔记的习惯;(5)不善于使用工具书,缺乏查资料和课外阅读的习惯;(6)上课精力不集中,沉迷于幻想的习惯;(7)学习懒散,缺乏认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8)不善于温故知新,有的甚至没有自觉复习的习惯,这些问题造成了农村少数民族初中学生学习效率低下,使他们很难适应终身学习和今后工作的需要,势必影响他们一生的发展。一位哲学家说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良好的习惯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影响人的一生。因此,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首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与能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使其终身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养成先预习再听课、先复习再作业,及时归纳作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根据物理概念与规律分析解答物理问题,认识物理现象的习惯,要求学生“讲理”而不是凭直觉,强调科学记忆,反对死记硬背,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实用工具书查阅资料和课外阅读方面的良好习惯。

二、联系生活实际注重物理实验

初中物理是所有学科中最具有科学性的学科,每一个概念和规律、公式,都是通过物理实验得出。物理概念和规律是反映物理现象,物理过程本质属性的一种抽象,是在大量的观察、实验的基础上,运用逻辑思维的方法,把一些事物本质的共同特征集中起来加以概括而形成的。新课程改革后的初中物理教材中有大量的学生探究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这表明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然而,许多农村少数民族初中学生对演示实验时“只会看热闹,不会看门道”,只觉得好玩、兴奋、奇怪等,实验结束头脑一片空白,学生探究实验动手能力差,老师布置一个实验探究问题不会选择器材,不会设计实验步骤,不会选择使用方法。(如:控制变量法、类比法、等效法……),拿到器材后不知所措,实验结束不会观察实验现象,不能概况处理有关数据。这样,物理应用意识低下就表现为适应能力低下。因此,初中物理教学,应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牢固的实验意识,让他们切身体会到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分析物理问题应把实验事实放在思维的首位。

首先,教师努力提高自己的实验能力,搞好实验教学,在新课程理念下,对探究式与传授式教学有新的认识,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内容等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内容不仅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掌握,更注重学生的实验实践和动手能力,注重学生对物理过程的认识,以把握科学方法的感悟与掌握,还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渗透,感染和培养。因此,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千万不要在黑板上讲实验,不能用多媒体代替实验教学,随着国家对农村中小学的“普九”、“普实”,物理实验室也配备了很多器材,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物理器材,控制实验条件进行实验、观察现象、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从而透过现象看清本质。这样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实验是探索物理世界的重要方法;其次,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密切联系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生产、科技的实际,要将物理知识情景化,物理情景理性化。让学生的头脑中不再是枯燥的公式、概念和规律,而是能随时能够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简单问题情景化,情景问题理性化。同时,教师要多创造让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许多课本上的演示实验不应局限于课堂上的演示,要开放实验室,指导学生动手;另外,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自己身边就地取材进行实验。如在家里做小孔成像实验,观察光的折射现象等实验。总之,只要教师拓宽物理实验教学的思路,重视实验教学,学生就一定会形成良好的实验意识。

三、解物理问题教学应重视学生物理方法的渗透

物理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学生学习物理,不但要掌握物理基础知识,还要掌握探究物理知识的技能和掌握学习物理的思维方法。所谓物理方法,是指在某一物理活动过程中运用的方式、途径、程序和手段,它具有过程性、层次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因此,对学生进行物理方法的初步教育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农村学生严重缺乏利用物理方法分析物理问题的应用意识,他们总是习惯与套用公式计算,不能套用公式就不知所措,对物理现象问题的解释多数学生总是凭直觉,而不“讲理”。所以,教师在传授物理知识的同时,要求学生应该掌握科学探究思想、实验思想、控制变量法、理想模型法、推导法、归纳总结法、图像法、比较法等等一些基本的物理思想方法,而解物理问题教学是渗透物理方法教育的重要途径。

首先,挖掘习题中隐含的物理方法教育因素,抓住物理方法和相关物理知识相结合起来。例如:一个中学生对地面的压强大约是()a.10paB.100paC.1000paD.10000pa。题目中几乎没有条件,许多学生认为解决此题没有条件,无法选择正确答案。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物理常识中找隐含条件,此题隐含条件有两个,一是中学生的体重约为50kg,二是中学生双脚底面积约为5dm2,而这两个条件都非常隐蔽,属于物理学常识,只要明确了这两点,不难得出正确答案。平时教师指导、讲题、评题时,有意识地做挖掘隐含条件的示范。教师有意识地向学生示范挖掘隐含条件的具体的科学方法,使学生在反复运用科学方法,解决物理习题的过程中,掌握了科学方法,提高了挖掘隐含条件的能力,提高了学习效率。

其次,从隐性向显性过度的原则。对同一种科学方法,教学中可能多次用到,应注意教学要求应按层次展开,逐次递进。如控制变量法,教材中多次用到,在讲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时,一般不作介绍和强调这一方法,讲决定导体电阻大小因素时,可适度介绍这一方法,再后面用到时具体讲解怎样用这一方法,最后再用到时,让学生自己运用这一方法来解决问题了,类似这种方法教材中出现多种方法,如此值定义法等可按层次从隐性向显性过度。

初中物理科学实验方法篇8

   【关键词】物理教学初高中衔接探析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句话反映了有志者追求真理的态度和决心。人生的求学何不如此。进入高中,学习就登上了一个新台阶,新的教学内容、新的教学方式,新的学习方式,还有高中生特有的学习心理在我们面前摆下一道道难关。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如何进行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

   一、初高中教学物理教学的衔接问题

   高中物理学习的内容较初中来讲知识容量大,难度增大,系统性增强,综合性增强,能力要求提高。初高中教学物理教学的衔接存在的问题有二:

   1.初中所学知识不系统。由于初中“课改生”学习科学课后,所学知识不系统,知识储备不足,运用知识的能力也较差,升入高中后,定量研究的多,不仅有算术法、代数法,而且常要运用函数、图像和极值等数学方法来研究物理现象和过程,使学生感到抽象难学,甚至望而生畏。

   2.初中难度降幅大,高中要求未降低。近几年,科学课中物理部分的难度降幅较大,高中教材虽有调整,但由于高考物理内容及要求并未降低,这使课改生进入高中学习时遇到极大困难。

   二、如何应对初升高物理衔接

   1.高一物理放慢进度。高中物理最重要、最困难、最基础的部分在高一的力学部分,高一物理基础没打好,就会直接影响到高二、高三物理学习。因此,要学好高中物理,高一须放慢进度,适当降低要求,打好基础。同时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

   2.学物理多联想实例。初进高中学习的学生,感到学起来会很困难,不容易想象。因此,学生要善用直观法,多做一些实验,多联系一些实例,便于通过具体的物理现象来掌握物理概念,建立物理模型。

   3.强化逻辑推理能力。刚升入高中,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不强,不善于运用代数法解题,往往只会死记公式,对公式应用的条件、范围不太注意,在学习时应注意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4.调整学习方法。升入高中后,常出现学生课堂上听得懂,课本也看得明白,但一解题就出错的现象。主要原因是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不深不透,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较弱。所以,学生在强化物理概念、规律的同时,对每一道习题都要认真完成,实在解不出来,可以相互讨论,讨论未果再找教师请教。

   三、如何顺利初升高物理衔接

   1.立志是学习动力的源泉。微生物学家、化学家巴斯德说过:“立志、工作、成功是人类活动的三大要素。立志是走向成功的大门,工作是登堂入室的旅程,这旅程的尽头就有一个成功在等待,来庆贺你努力的结果。”作为一个高中学生,应该学会把握时代的脉博,面向未来,立自我成才之志,还要逐步培养和树立自己的专业方面的志向和理想。有了远大的志向抱负,就有力争上游、奋斗成才的强大动力,刻苦学习,努力争取优异的成绩。

   2.跨越好从初中到高中的学习台阶。初、高中之间,在知识上有它的连续性。初中所学过的知识,都是高中学习的知识基础。但是,跟初中比较起来,高中各学科在知识广度、内容深度上有明显的提高。因此,认识高、初中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方面有什么不同,做好思想准备,并主动积极地创造条件,尽快适应各科学习,是非常必要的。

   从初中阶段进入到高中阶段,在学习上要跨上一个较高的台阶。为了顺利地跨越这一台阶,我们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要以新的、不同于初中的学习方法,学好高中的课程。

   3.寻找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每个同学都应根据自己的特点,逐步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好的学习方法。下面提出一些高中阶段一般较为适合的学习方法,供同学们参考。(1)努力做到全面发展与培养个性特长相结合。中学生应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就学科学习来说,也要全面发展。语文、英语作为语言文字的基本工具,数学作为运算的基本工具,首先必须学好;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作为现代科技的基础,也要努力学好;政治课的学习,能使我们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历史、地理知识以及音乐、美术等艺术科目,对于文化修养和思想境界的提高,以及培养对高雅艺术的欣赏鉴别能力的发展,都是不可缺少的。(2)学会读书。成功的学问家,都有着迷的读书的特点。“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作为中学生,读书,首先要读好课本,然后还要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

   (一)正确使用课本。课本,是教与学的根据。要学习好各个学科,必须重视并学会阅读课本。在不同的学习环节中,都要阅读课本,但有不同的要求。

   (二)广泛的课外阅读。除了精读课本外,为了开拓自己的视野,培养自学能力,还应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特别是科普书籍和报刊。

   (3)认真做好实验。实验是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基础和最重要的研究方法。在学习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时,实验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巩固有关知识。因此,必须学会实验。在高中,我们怎样会科学实验呢?

   (一)要认真学好历史上的着名实验。学习这些历史上着名实验的实验方法、实验原理和实验装置,可以启发我们自己的思路,使我们在自己进行实验时可以进行借鉴,汲取其精华,并认识到对现象的认真观察和科学归纳的重要性。

   (二)正确观察演示实验。课堂上的演示实验,是教师进行操作,引导我们正确观察、从实验中分析总结得出规律的实验。这时我们虽然没有机会动手,但在实验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地看和听,还可以充分地思考。

   (三)认真动手做好实验。教学中安排的学生实验,是极为宝贵的学习机会。百闻不如一见,更不如一做,要真正掌握实验技能,必须通过自己的实践。

   (4)养成做练习的良好习惯和规范。做练习是高中学习中的重要环节,历来为同学们所重视,它对透彻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起很大的作用。要做好练习,必须有良好的习惯。如果只追求解题的答案和数量,陷入题海中,必然收效甚微。理解掌握基础知识,是正确完成练习的前提条件。基本概念、规律是解题的依据。不会解题或解题错误,常常是因为基本概念和规律没有理解好的缘故。

   (5)掌握记忆的方法。学习中,有大量的知识都要求我们记忆,以便随时可以拿出来加以应用。怎样才能迅速、完整、准确地记住它们呢?理解是记忆的基础。进入了高中阶段,更要强调在加深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在理解和记忆结合上有更高的要求。理科的概念和规律有些似乎简单,有些则很抽象、复杂,不论如何,在学习时都应加以分析,弄清来龙去脉,突出要素,抓住关键,这样就能加深印象,可以在达到理解的同时记忆下来,并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能灵活运用了。

初中物理科学实验方法篇9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方法现状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185-02

随着课程教育改革的不断进行,我国各地学校对此高度重视,积极的作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但是还存在很多的不足。初中生物学科是初中阶段的重要学科,也是学生接受更高层次的生物相关知识提供基础,生物学科中一个很大组成部分是实验,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了这一点,并且学校对生物学科实验器材的资金投入也大大不够。只有教育者高度重视教育理念的改革、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才能更好的展开教育工作。

一、我国初中生物教学问题及现状

1.师生间交流过少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人生的叛逆期,对教师的抵触心理非常严重。虽然教育单位对师生关系非常重视,重点强调教师多理解学生、多与学生沟通,但是由于学生多教师少、学生抵触心理严重、教师教学任务繁重等方面的原因,教师很少有机会与学生进行深刻的交流,往往只是随便交流几句,这样的交流并不能了解到学生的真正想法以及对教师教学方法的意见和建议,这将导致师生不能融洽相处,在教学方法上不能达到共识,大大降低了教学效果。由于教师不能很好的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就不能做到应材施教,这样只能一味的按照自己以往的经验来进行教学,这不仅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使学生产生乏味感。

2.师资力量不足,教学模式单一

一个学校的灵魂在于师资力量,一支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良好的道德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培养高素质、自主学习能力强、良好的动手能力等特点的优秀学生的保障。我国各地师资力量的分配严重不平衡,城乡师资力量差距过大,在学校,老一辈的教师虽然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理念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变化,新一辈的教师虽然拥有最新的教学方法及理念,但缺乏了足够的教学经验,这一现状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3.学生对生物学习存在畏惧感

由于生物学科需要结合实验进行学习,这与其他学科有着很大的不同,这使得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生不可避免的产生了畏惧感,都在怀疑自己是否能学好这门学科,认为生物的学习非常的抽象难懂,在做实验时往往由于缺乏动手能力,不能很好的完成教师布置的实验任务,还有部分学生认为结合实验来学习课本上的知识是非常难的。另外,由于初次接触这种学习方式,许多的学生在第一的测试中得不到想要的成绩产生挫败感,怀疑自己在生物学科中没有学好的天赋等问题。

二、改善初中生物教学的几点建议

1.创新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生物学科的教学,生物学科相对其他学科来说拥有应用性强、实践多于理论、结合实验学习等特点,这就必须运用符合初中生物学科特点的教学模式来进行该学科的教学,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势在必行。首先,教师必须拥有该学科扎实的知识体系,在课堂上充分的从学生角度出发,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逐渐走出教师占主体地位的误区,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另外,在生物学科的实验阶段,学生应该主动认真的听教师讲解相关的知识,在做实验时,亲自动手认真的完成该实验的任务要求,遇到不懂的地方查阅课本或同学间相互交流解决问题,在课堂上避免死记硬背的传统模式,充分与教师交流,灵活的掌握知识。最后,教师应该主动与学生接触,使师生间的关系融洽,尽量建立起亦师亦友的关系。

2.加大资金投入,运用多媒体教学

由于生物学科需要做大量的实验辅助教学,那么实验的器材是必须具备硬件,没有足够的实验器材,学生就不能通过动手做实验来学习、巩固相关的知识,教师也就无法真正的做到该学科的探究性培养,因此教育部门应该充分重视这点,对该学科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来满足实验设备的需求,保证该学科的顺利进行;恳切希望教育部门能为农村中学配备生物实验员及生物园管理员,更好地协助师生进行生物实验探究。另外,在该学科的教学上多媒体的运用也是必不可少的,由于生物学科中的知识相较其他学科更加的抽象,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放映图片、录像、幻灯片等方式加强知识的理解,也可以通过放映录像的方式讲述复杂危险的实验内容及相关知识,这不仅能保证师生的安全,又能达到教学的效果。

3.优化师资力量

良好的师资力量是培养优秀学生的重要保障,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所在,优化师资力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首先,对现有的师资力量进行周期性的学习和考核,对优秀的教师进行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以此激励其他教师;另外,将教师评优权部分交到学生和家长的手上,让他们投票选出认为在教学上存在不足的教师和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显著的优秀教师,学校进行统计,对优秀的教师实行奖励,对存在不足的教师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的合理指导;最后,通过高薪等措施大力引进高素质、高知识水平、高道德品质的教师来壮大师资队伍,并且让他们起到模范作用,从而使整个师资队伍良性发展。

三、总结

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实行,一方面证实了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却加大了初中教育的难度,这需要初中教育工作者付出巨大的努力来使初中教育得到良性发展。总的来说,初中生物学科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在此学科的教学上,对于教师来说任重道远,只有通过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一套适用于生物学科教学的体系,正确引导学生将该学科学好,才能从根本上使初中生物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黄春华;对初中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探讨[J];成功(教育);2008(06)

初中物理科学实验方法篇10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方法;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2-270-01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是物理知识教学的基础。在《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同时也指出,在突出科学探究内容的同时,也要重视研究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在进行科学探究、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逐渐拓宽视野,初步领悟到科学研究方法的真谛。由此可见,实验教学中蕴含着大量的科学方法,正确地掌握物理实验的探究方法,有助于揭示物理现象、物理规律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

既然物理实验方法这么重要,我们怎样才能让学生掌握,并能应用自如呢?首先我们要对初中物理教学中常用的探究实验方法有所理解。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控制变量法:为了研究物理量与影响它的多个因素中的一个因素的关系,可将除了这个因素以外的其他因素人为地控制起来,使其保持不变,再比较、研究该物理量与该因素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然后再综合起来得出规律的法。这种方法在整个初中物理实验中的应用比较普遍

2、等效替代法:研究某一个物理现象和规律时,因实验本身的特殊限制或因实验器材等限制,不可以或很难直接揭示物理本质,而采取与之相似或有共同特征的等效现象来替代的方法。这种方法若运用恰当,不仅能顺利得出结论,而且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

3、转换法:有的物理量不便于直接测量,物理现象不便于直接观察,通过转换为容易测量到与之相等或与之相关联的物理现象,从而获得结论的方法。

4、类比法:类比法是一种推理方法。为了把要表达的物理问题说清楚,往往可用具体的、有形的、人们所熟知的事物来类比要说明抽象的、无形的、陌生的事物,通过借助于一个比较熟悉的对象的某些特征,去理解和掌握另一个有相似性的对象的某些特征。

5、图像法:图像是一个数学概念,用来表示一个量随另一个量的变化关系,很直观。由于物理学中经常要研究一个物理量随另一个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因此图像在物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实验中,运用图像来处理实验数据,探究内在的物理规律,具有独特之处。

6、理想化方法:指在物理教学中通过想象建立模型和进行实验的一种科学方法。可分为理想化模型和理想化实验。理想化模型就是指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研究对象的一些次要因素舍去,抓住主要因素,对实际问题进行理想化处理去再现原形的本质的东西,构成理想化的物理模型。这是一种重要的物理研究方法。

7、对比法:“比较”是人们常用的探究方法,是找出事物之间的差异点和共同点的研究方法,比较事物间的相同特征或相异特征。

下面就初中物理实验《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中运用的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来谈谈怎样进行探究实验方法的教学,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作为教师,你首先要明确该实验用哪种实验方法最合适,也就是说先要确定实验方法。这就要求你对各种实验方法都要有深入的认识,并有所研究。

2、在实验问题的提出时就开始渗透实验方法的思想,并让学生联系实验提出的问题和假设来寻找,并确定实验的变量。例如在《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实验教学中,当我们换用不同的电阻进行实验时,发现灯泡的亮度是不一样的,那样就可以提问“为什么灯泡的亮度不一样?”来引导学生去分析比较,得出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可能是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还有温度,从而确定该实验的变量。

3、确定变量后,要引导学生用怎样的实验方法进行实验。在该实验中,我们确定了四个实验的变量,那么我们就可以提问“我们怎样才能知道这些变量与电阻的关系?怎样进行研究?”让学生认识到,要研究每个变量与电阻的关系,就必须在每次实验中控制另外的变量保持不变。这样自然而然的,我们就可以提出实验要使用的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接着教师要把控制变量的思想介绍给学生,使学生逐步领悟到控制变量法的实质要领,为之后的实验方法的教学作好准备。

4、学生明确了实验方法后,但是对该实验方法还处在认识阶段,还没有理解,更难说得上运用。这就需要我们引导他们来运用这种实验方法来进行实验。在该实验设计中,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我们就需要准备不同材料、不同长度、不同横截面积的金属导线。那么在实验操作中我们应该选用那些金属导线进行实验呢?这样一个问题的提出又可以让学生对控制变量法有更深的认识。例如,在探究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导体材料的关系实验时,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控制变量法的思想,选用相同长度、相同的横截面积,不同材料的的导线来进行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