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最新版审计法十篇最新版审计法十篇

最新版审计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18:10

最新版审计法篇1

[关键词]计算机软件;专利保护;版权保护

[作者简介]徐莉,泉州师范学院人文学院讲师,法学硕士;连明伟,泉州师范学院人事处干部,福建泉州362000

[中图分类号]D92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6)12―0166―03

如何对计算机软件进行保护?历史上一直是通过版权法来实施保护的,但是版权法的保护有着它固有的缺陷。随着新形势的发展,各国开始在专利立法上对计算机软件加以保护。从版权保护和专利保护的比较中可以看出,对计算机软件进行专利保护是十分必要且可行的,这是计算机软件保护的世界发展趋势。

一、专利法保护计算机软件的可行性分析

(一)版权保护下的优缺点分析

从版权法保护的客体与计算机软件的作品特性来看,用版权法保护软件是偶然中的必然选择。在现有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下,版权法保护软件有以下几个优点:

1.版权法的自动保护原则,使得软件几乎无需任何特别的法律程序就可以得到保护,这使计算机软件能得到及时的保护。

2.软件版权的取得无需创新性,只需有“独创性”。即便是同一种构思,相同的算法也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实现。只要符合“独创性”,就可以有版权。

3.版权法赋予权利人最实质性的排除复制权。软件侵权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是复制,虽然在互联网上复制的形式有多种,但是软件权利人仍有权禁止他人未经允许进行任何形式的复制。

然而,著作权保护有个特点,即只保护计算机软件的表现形式,并不保护其逻辑框图和构思。而实际上逻辑框图和构思比它的表现形式更重要,因为同一构思很多人可以用不同形式表现出来。逻辑框图和构思要花很多时间才能形成,如果对它们不予保护,将不利于创新。因此,用版权对计算机软件进行的保护可以说是不完整的。

(二)专利保护下的优缺点分析

与版权法相比,用专利法保护计算机软件具有十分突出的特点:(1)专利法可以保护软件产品最核心的技术构思和逻辑框图。(2)专利法强调对功能性的保护,当软件和工业产品结合并表现为机器、制品的特性或为达到某种结果而表现为方法时,软件就成为了专利法保护的对象。(3)获得专利的软件产品需要公开全部的技术方案,包括逻辑框图等核心部分,这可以有效地避免他人进行还未正式定性的软件行为,避免不必要的诉讼。(4)专利法鼓励人们对产品或方法进行改进,这可以促进软件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适应网络时代对数字技术改进发展的强烈要求。(5)专利法所强调的独占性与版权法赋予作者有限的作品排他性形成鲜明的对比,它既可极大地满足软件权利人排他性的权利要求,也能够极大地调动权利人开发软件的积极性。(6)专利法的法定期限要短于版权法的保护期限,这与软件的平均商业寿命周期相一致。缩短独占的期限,这可以促进软件业更加努力地开发新产品以更快地收回成本,并且可以提高社会经济大循环的周转速度。

虽然专利法在保护软件方面有诸多优势,但是无法否认专利在保护软件上同样存在着如下的缺陷:(1)专利法所要求的发明专利的审查时间较长,而且对新颖性的要求较高,这对于商业寿命较短的软件产品来说,申请专利保护就有点得不偿失。(2)软件专利审查对技术性要求较高,而且软件涉及各个领域且数量众多,这要求审查员具有极好的计算机专业知识,这在实践中难以做到。(3)在软件专利中有许多在先技术存在,但是由于检索系统无法知悉所有的软件在先技术,这使得专利审查员很难对申请的新颖性标准作出判断。(4)虽然软件可以申请专利,但并不是所有的软件都可以得到专利法的保护。由于单纯的计算机软件同带有计算机程序的发明之间的界限难以确定,必将导致软件专利申请的不确定性。同时将软件按适用的行业分类的制度也有待完善。

因此,对于计算机软件的法律保护既不能只用版权法,也不能只用专利法,任何一种法律都不可能完全地概括地保护软件而无缺陷。只有将版权法、专利法、合同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诸法结合,才能互相弥补不足,达到对软件的整体保护。

二、美国和欧共体关于计算机软件审查标准的立法概况

软件专利保护的扩大趋势,必将导致各国修订专利审查基准。审查基准的效力虽不能和法律相比,但专利法对计算机软件的保护程度,往往直接取决于审查基准的规定。所以,在放开对计算机软件专利保护的时候,首先要对专利审查基准进行修订。

(一)美国专利审查基准的修订

1996年2月,美国专利商标局正式了一份《与计算机相关发明的审查指南(最终文本)》,以下简称新基准。新基准反映了美国当前对于同计算机程序有关的发明的可专利性的正式政策以及在计算机程序专利保护上的发展趋势。对于与计算机相关发明的专利申请,在新基准的第1V部分,其有关计算机软件专利申请的规定主要如下:

1.一项同计算机相关发明的专利申请,只要是一个专业技术领域中的实际运用,就属于可专利的主题。

2.同计算机程序相关的发明专利可以是产品(机械或者制成品)发明专利,也可以是方法(过程)发明专利。

3.在计算机相关发明中,产品方面的发明就是硬件或者硬件同软件结合而成的具体结构。

4.凡符合以下情形的,审查员应推定发明人的专利要求具有专利性:a.凡需透过计算机程序或是其他形态的软件来操作的电脑或装置均推定为法定的“机器”;B.凡透过计算机而可以用特定的方式来达成特定功能的“电脑可读记忆”均推定构成法定的“制品”;C.凡必须借助电脑来进行的一系列操作步骤均推定为符合法定的“工序”要件。

5.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则视为不具有专利性:独立于任何实体以外的纯信息组合或排列;已包含了代表创作或艺术表达的信息,并附着于已知的“机器可读储存媒体”;独立于任何实体以外的“信息结构”也不在电脑的实质组成之中的信息或是资料;仅仅对于抽象的意识或是概念进行操控的程序或步骤。

新基准还将非法定客体材料划分为“功能型的描述材料”和“非功能性的描述材料”两类。功能性的描述材料包括计算机程序和数据库,当计算机程序被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储存体中,并且在该程序和实现程序功能的存储体之间建立了功能性或者结构性的相互关系,则它将被认为属于专利法的法定保护客体。

(二)欧洲专利局专利审查基准的发展

欧共体在1989年公布的《关于计算机程序法律保护指令建议书》中明确阐明版权法是保护电脑程序的最佳选择和主要方法,否定了软件的可专利性。但是随着美国对软件专利保护给予保护法保护的态度的转变,欧洲专利局以及一些欧洲国家也逐渐改变了态度,将专利法的保护范围扩展到一部分与计算机软件相关的发明。1985年欧洲专利委员会颁布了新的专利审查基准,认为对已知技术有贡献的标的物,如果在其他方面都符合专利申请条件,不能仅仅因为它采用电脑程序形式而否定其整体符合专利申请条件,即一项与计算机有关的发明如果具有技术特性,则可能获得专利权。但是对于计算机程序在不与硬件结合的情况下能否获得专利权,欧洲共同体一直持否定态度。

三、我国对计算机软件的专利审查标准及修改建议

1993年3月10日中国专利局颁布了第四号令,《专利审查指南》正式样出台。其中第九章以专章的方式对给予计算机软件以专利保护的条件做了相应的规定。《审查指南》规定:如果一件含有计算机程序的发明专利申请的主体能够产生技术效果,构成一个完整的技术方案,就不能仅仅因为该发明专利申请中含有计算机程序而不授予专利权。由此可知,采用“技术方案”与“技术效果”二要素结合是判断是否给予含有计算机程序发明以专利权的标准。这一标准与美国1981年的《专利审查基准》的原则基本相似,条件显得较为宽松。

新《审查基准》同时还列举了几种可能获得专利的含有计算机程序的发明所属的技术领域:(1)涉及自动化技术处理过程的发明专利申请。(2)涉及计算机内部运行性能改进的发明专利申请。(3)涉及测量或测量过程的发明专利申请。(4)汉字编码方法及计算机汉字输入方法的专利申请。

然而新《审查指南》也明确指出涉及计算机程序本身或数学方法本身的发明专利申请不能获得专利权,即“一件含有计算机程序的发明专利申请,如果其发明主题仅是该计算机程序或仅是存人存储器内、记录在磁带磁盘等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本身,都因该计算机程序本身实质上是一种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而不能授予专利权”。

目前中国已经加入了wto,这意味着中国要无条件接受wto的各个多边协议的约束,并使国内法的规定于wto规则之下协调。面对国际上正在兴起的加强软件保护的潮流,中国修改专利法和专利审查指南也具有了历史的必然性,2000年8月25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7次会议也因此对专利法进行了第二次的修正,2004年4月12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也了35号令,对电子专利申请的条件、程序与方法做了详细的规定,然而,与计算机软件专利授权密切相关的《审查指南》却始终未能和世界的发展同步。为了更好地使我国的专利申请审查制度跟上世界发展的步伐,审查指南必须进行修订。

最新版审计法篇2

新政出台引争议

伴随互联网技术和移动智能终端的广泛应用,近年我国移动游戏市场取得快速发展,但在市场繁荣的同时,有的游戏作品粗制滥造、质量低劣,有的则侵权盗版,侵害了创新企业的利益。广电总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关于移动游戏出版服务管理的通知》(简称《通知》)将强化出版服务单位的内容质量审核责任。

此次《通知》所针对的“移动游戏”,是指以手机等移动智能终端为运行载体,通过信息网络供公众下载或者在线交互使用的游戏作品。

7月1日新规施行后,手游作品需要拥有文网文、iCp证、软件著作权,游戏版号这四大证件,才能上报广电总局审批,然后开始看起来有些漫长的审批之路。

按照《通知》,申请出版不涉及政治、军事、民族、宗教等题材内容,且无故事情节或者情节简单的消除类、跑酷类、飞行类、类、解谜类、体育类、音乐舞蹈类等休闲益智国产移动游戏,审批时间较快,但非指定种类的游戏依然面临巨大的审核风险与繁重的审批过程。已经批准出版的移动游戏的升级版本及新资料片,也视为新作品,需重新审批。

一系列的监管新规,加上网络、社交媒体上的众多议论,让这份《通知》在业内引起争议,吐槽声不断,甚至有手游制作人发起众筹想要广电总局,进行维权。

对此,广电总局相关负责人就一些争议点也作出了回应,表示“网络游戏上网出版”的审批职责是经国务院批准,由总局行使的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具有明确的行政法规依据。移动游戏作为网络游戏的重要品种,对其实施出版审批是应有之义,既包括对出版境外著作权人的移动游戏作品的审批,也包括对出版国产移动游戏作品的审批。

由于此次新规将审批前置,因此对于“审批时间可能过长,境外著作权人授权的移动游戏审批时长大概为80个工作日”的说法。广电总局负责人则表示,对《通知》中第三条所指的移动游戏类型,在总局作出是否批准决定的环节上一般不会超过10个工作日。

对《通知》第四条所指的移动游戏,因需要进行内容审查,所以除需提供省级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出具的审核意见、《出版国产移动游戏作品申请表》及相关证照复印件外,还需提供审查需要的其他材料,主要是游戏账号、游戏安装包或1部游戏审查设备等。对《通知》第五条所指的移动游戏,需要提交的申报材料与此前总局对审批境外著作权人授权的网络游戏所需材料保持一致。

“对这两类移动游戏的审批时间,将在现有规定的基础上大大压缩。根据统计,此前总局审批网络游戏的最短时间只为11个工作日,今年以来的平均审批时间在40个工作日左右,只有极个别出现多种内容问题的网络游戏,审批时间才接近了80个工作日的上限。”尽管官方在审批时间上给业内吃了一颗定心丸,但也表示在今年10月1日之前,可能会出现审批挤压的情况,会尽量去按照规定完成审核。尽可能不超过对外的审查时限,并在这个基础上还会再压缩这个时间。

审批新规一出,新上线手游数量立马减少,6月30日,在苹果ioS平台有26款新游上线,7月1日,有不少游戏开发者便发现在appStore上提交游戏审批时已经必须输入版号、批准时间,如果没有便无法提交。根据appannie7月1日的数据,在游戏畅销榜top50中,49款游戏尚未拿到审批,甚至前五名都没有拿到批号。7月5日,新游戏上线数量已降到了2款。

中小团队生存变艰难

国内手游行业从2013年发展至今,市场份额已经超过pC端游戏,成为最大细分市场。根据《2015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显示,2015年,我国移动游戏收入达到了514.6亿,同比增长87.2%。通过广电总局批准出版游戏约750款,其中客户端游戏占11.2%,网页游戏占32.8%,电视游戏占6.3%,移动游戏占比最大,达49.7%。但另有公开数据显示,2015年移动游戏数量约为25000款以上,这意味着移动游戏中只有不到2%的游戏走了正常审批的程序。

尽管市场快速发展,但侵权、盗版问题普遍存在,有机构统计,在去年的手游产品中,只有不到10%拥有正版版权,因此政府部门对手游的监管趋紧也是自然的事。

据了解,移动游戏的生命周期很短,制作团队会通过市场上的运营团队推广游戏,要求在一段时期内达到某种效果,比如日活跃用户量、装机量规模等,因此一款游戏研发出来都想第一时间抢上线。以往的制作门槛也低,几个大学生凑几万块钱就能做出一款流行小游戏。

但根据新规,文网文与iCp证都需要以企业身份提交审批,并且对人员数量、企业注册资金有较高要求,这意味着个人开发者与小规模独立团队这类资质不足的群体将被挡在门外。就算在审批证件齐全后,审批程序会延缓游戏开发的资金回笼,让很多中小型游戏公司难以为继。如果考虑到研发周期长、剧情内容丰富的深度游戏审核风险大,审批周期长而转去做内容较为简单的休闲游戏,那么这一细分领域将会很快饱和,不利于行业整体健康发展。

“今年中小型手游制作运营团队面临的压力最大。”手游从业者于大磊解释,去年手游行业就已经进入洗牌期,淘汰了30%的中小团队,如果监管政策严格执行,还会有更多的中小企业出局。而为了帮助他们渡过“难关”,一些号称能够代办版号和审批程序的公司也浮出水面。对此广电总局表示,移动游戏作品必须是由具有游戏出版范围的网络出版服务单位向总局申报审批,获得批准后方可出版的。总局既不允许其他不具备资质的单位申报游戏作品出版审批,也从未授权或指定任何组织或个人开展所谓代办的中介服务。

最新版审计法篇3

关键词:审计意见购买动因防治新制度经济学

审计意见购买是指在某一特定会计年度,公司变更审计师比不变更能明显地获取更为有利审计意见的现象。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是近年来审计理论界与各国证券监管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现有的大多数研究集中于实证研究。本文试图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出发,通过运用委托理论、契约理论、交易费用理论、产权理论对审计意见购买的动因进行深刻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从根本上解决审计意见购买问题的相关建议。

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审计意见购买的动因分析

(一)委托理论的分析委托问题最早由罗斯提出,认为如果当事人双方,其中写作论文理人代表委托人的利益行使某些决策权,关系随之产生。米歇尔·詹森、威廉姆·马克林(1976)认为如果关系的双方都是效用最大化的追求者,就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人不会总是以委托人的最大利益为转移。一般认为,信息不完全、信息不对称和机会主义是委托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信息不完全是由于人的有限理决定了人们掌握的信息不可能无所不包,每一个人对信息的反应所建立的主观模型也不一样。信息不对称是指某些参与者拥有另一些参与者不拥有的信息。可从时间和内容上加以划分,从不对称发生的时间来看,发生在当事人签约之前的称为事前不对称,即逆向选择,发生在当事人签约之后的信息不对称称为事后不对称,也就是道德风险。按威廉姆森的解释,机会主义即“欺诈性地追求自利”的行为,是委托问题产生最核心的原因。根据上述委托理论,在上市公司中的所有者将公司的经营权委托给人,人按双方的约定经营。会计信息是对人经营管理活动的反映,也是委托人了解企业经营状况的主要渠道。由于个体的有限理性,委托人不可能掌握所有的会计信息,即便能够,每一个委托人对会计信息的理解也可能存在偏差。同时,会计信息在人与委托人之间往往是不对称的,作为人的经营者存在机会主义,可能更多地想谋求自身的利益,虚列会计信息,粉饰经营业绩。委托人聘请外部审计师对企业会计信息加以审计,对其合法性、公允性加以鉴定,正是为了解决委托问题,标准的审计报告措词可以让委托人达成一致的理解,权威的信息鉴定又确保了所获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因此乐于让渡部分利益聘请审计师以规避投资风险。但经营者有自身的效用函数,为避免审计师察觉其舞弊行为后出具不利审计意见,很可能寻求审计师的合谋,或者以更换事务所相威胁,或以提高审计收费与长期业务往来引致的经济利益为诱饵,以便成功购买审计意见。

(二)契约理论的分析契约也称合约、合同,是指几个人(至少两人)或几方(至少两方)之间达成交易的某种协议,意在做什么。包含以下原则:社会性原则;平等性原则,自由原则、理性原则、互利原则和过程性原则(易宪容,1998)。契约有完全契约和不完全契约之分。完全契约是指契约条款详细地表明了在与契约行为相应的未来不可预测事件出现时,每一个契约当事人在不同情况下的权利和义务、风险分享的情况、契约强制履行的方式及契约所要达到的最终结果。不完全契约是指留有未被指派的权利和未被列明事项的契约,是由于人的有限理性、交易费用的存在和信息不对称性而导致的,因而存在“敲竹杠”的问题,即一旦人们做出专用性资本投资后,担心事后重新谈判被迫接受不利于自己的契约条款或担心由于他人的行为使其投资贬值。审计契约是一项不完全契约,同样存在信息不对称。审计师在接受审计业务前并不清楚企业管理层的品行,企业所有权者即审计业务的委托者不清楚审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和职业操守,也无法按所自己所掌握的信息或约束条件对审计师进行比较和权衡,以便以最小的资源耗费使需要得到最大限度满足,这显然背离了契约的理性原则。审计契约虽也旨在消除会计信息中的不确定性,鉴证会计信息,满足企业所有者的需要,但无论从审计实施过程还是审计结果,都不可能完全避免不确定性。按现行的相关法律、审计准则的规定,审计师只需“合理确信”会计报表中不存在重大错报,这为审计师提供了意见购买的博弈空间。由于契约的不完全性,审计师也可能受到“敲竹杠”之威胁。审计师的培养及其审计知识与经验的积累是事务所的专用性资本投资,也事关作为知识型组织的事务所的兴衰成败,而审计资源是有限的,审计市场的竞争不可谓不激烈,这为企业管理层提供了“敲竹杠”的砝码。因此审计意见购买较易成功。

(三)交易费用理论的分析1937年科斯在《企业的性质》一文中,首次提出“交易费用”的思想,将其解释为“利用价格机制的成本”,同时,他认为企业组织作为市场的替代同样存在内部“管理费用”。此后,阿罗、威廉姆森、张五常等均对交易费用进行了审计意见购买是指在某一特定会计年度,公司变更审计师比不变更能明显地获取更为有利审计意见的现象。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是近年来审计理论界与各国证券监管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现有的大多数研究集中于实证研究。本文试图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出发,通过运用委托理论、契约理论、交易费用理论、产权理论对审计意见购买的动因进行深刻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从根本上解决审计意见购买问题的相关建议。

研究结论从新制度经济学主要理论看,审计意见购买的防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的参与和协调才能得以彻底防治。如(图1)所总结,它可从公司非人力资本所有者即股东、债权人和人力资本所有者即经营者、职工、会计信息提供者会计师和审计信息提供者审计师入手,同时,它需要有相关行业协会和其他监管方的参与以及中介行业的发展(如个人或企业征信制)。防治措施中,首要的是审计委托权应当切实由不掌握审计信息剩余控制权的所有权人即债权人、股东职工来行使,由他们来选择审计师,因此审计委托关系应当从图右下角的由管理层来行使更改为虚线所指。其次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这实际上是通过建立健全的机构或机制来监督管理者,保护各类企业所有权者的利益。最后,对于审计活动的企业一方两个最重要的当事人———经营者和会计师可通过提高其违规成本来约束;另一方审计师可从执业行为和行业治理着手。

参考文献:

[1]米歇尔·詹森,威廉姆·马克林:《企业理论:管理者行为、费用与产权结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3]易宪容:《交易行为与合约选择》,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最新版审计法篇4

(一)相关政策执行不到位

在中国,对高校学报有专门的政策法规及规范,以便加强对高校学报的管理,推动高校学报的发展。但调查显示,各高校学报对相关政策及规范执行率普遍较低。如高校学报管理办法其中一条规定,相关学校需为学报编辑部提供所需的图书资料、设备以及办公区域,指导学报的出版编辑工作,提高学报编辑的出版水平。但现实中,大部分高校对学报编辑工作并不重视,其工作人员的待遇普遍较低,且投资也相对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校学报的可持续发展。

当前,很多高校学报都还在沿用传统的方法和模式进行信息处理、编辑等工作,严重影响了学报的创新式发展。缺少科学、网络化的管理,导致很多高校学报无法适应网络时代的实际。

在高校学报,编辑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计算机操作水平较低,致使网络运用的能力也相对较低,无法用电脑进行稿件编辑、校对及排版等;编辑人员不会对相关图片、网页进行处理和制作,办公效率普遍较低,严重的影响了高校学报向网络化方向发展的进程,跟不上现代报刊业的发展脚步。

二、网络环境下,改善高校学报工作的对策

(一)建立良好的网上办公编辑系统

高校学报网站是学报的名片,很多读者愿不愿意更深入了解其内容,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网站首页给人的第一印像。因此,网站首页建立有吸引力的链接是第一步。其次,网页的相关栏目要清楚明了,如信息、采集栏,稿件处理等栏目,让读者能很清楚的了解到有关学报的历史、特色及投稿要求等。最后,建立网上办公系统,让学报编辑可以在网上进行办。如,利用网络进行组稿、审稿等,提升学报的办公效率。

(二)设计适应网络运行的编辑流程

1.来往稿件登记。通常,高校学报都拥有专门的投稿邮箱,所有的来稿都会投到这个邮箱中。因此,编辑人员在值班时,应该先将这些稿件从邮箱中取出来,进行统一登记,之后依据稿件的类型配置单一编号,再将作者的资料存进信息库中。对于符合本学报要求的稿件,存入相应的文件夹中;不符合本学报要求的则第一时间告知作者,并给予退稿。

2.审核。高校学报的稿件审核主要分为三步:一审、二审及三审。一审是责任编辑对所管专栏的来稿给予初次审核,若来稿符合学报的基本要求,则将来稿交给相关的审稿专家,审稿专家审核合格后,提交二审。二审的稿件审查工作通常是由编辑部主任完成,如果稿件在二审中依旧合格,便可以直接交给负责三审的主编进行终审,最终由主编决定是否采用稿件。

3.稿件的检测和加工。通过三审的稿件,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对其进行检测,如果没有抄袭和一稿多投的情况,便可将稿件交给责任编辑,让其对稿件进行必要的修整和加工。

4.校对和排版。校对和排版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美编人员自行对稿件排版,另一种则是将稿件交给印刷公司由印刷公司进行排版。待印刷公司排版完成后,将稿件发回编辑部,相关责编对排版样式进行校对、加工,确保稿件的内容及版式符合相关要求。

5.大样审读及交付印刷。经过“齐、清、定”之后,编辑部将大样交给相关的专家对其大样进行审查,专家指出问题后,编辑部对大样进行再次修改,修改完成之后交给主编签署意见,并根据主编所签意见,对大样进行最后一次修改,最后将大样发给印刷公司进行印刷。

三、培养高素质的高校学报编辑队伍

当前报刊业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高校学报编辑人员的创新思维和策划能力直接影响学报的竞争力。学报纺编辑人员也可运用网络优势,了解国内外学术动态,对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及整理,探究学术的发展方向,寻找学术研究的制高点,结合编辑团队的实际,为学报选题策划提供依据。

(二)不断提高法律素质

网络的传播快捷、方便,但同时也容易产生与版权费有关的问题。如,作者的著作权和学报汇编权利等。如果编辑人员对相关法律法规不了解,很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纠纷。因此,加强学报编辑人员的法律素养,提高编辑人员的意识,才能有效规避法律纠纷,使高校学报健康发展。

(三)熟练撑握计算机,网络技术

最新版审计法篇5

内容提要:一、保护股东的知情权,是全面保护股东权益的首要环节,也可有效遏制和及时发现和公司内的职务违法和犯罪行为。股东知情权的核心是股东的财务信息知情权。二、新《公司法》第34条在实现股东知情权的问题上陷入一个两难境地,于是采取回避问题的保守做法:不明确查阅账簿是否包括原始凭证。三、因股东知情权产生纠纷时,司法审计是实现股东知情权同时又兼顾公司利益,限制股东滥用或恶意行使知情权的最佳选择。四、在制定《公司章程》时,可对股东行使司法审计请求权的具体程序作出规定并给予适当限制,使公司利益与股东知情权取得平衡。

佛山大兴工程有限公司(化名)原系某行政部门属下的集体企业,1999年6月底转制后,原职员邓某和吴某等14人成为股东。《公司章程》第9条第(四)项规定股东有权对公司的业务、经营和财务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提出建议或质询。邓某为最大股东,持股从19%增至49%,并一直任执行董事兼法定代表人。原告吴某一直持8%的股权。

根据《公司章程》第20条的规定,执行董事兼法定代表人,享有原《公司法》第46条、第50条规定的职权。但邓某并未全面履行其职责,其既不制定公司的年度财务预决算方案和利润分配方案,也不按公司章程定期召开股东大会,公司管理混乱,在邓某的操控下,被告自1999年7月完成转制以来,一直未对公司的财务会计账簿、财务会计凭证委托独立的具有法定资质的审计机构进行全面审计,以至部分股东无从知道公司真实的资产状况,公司不管盈亏,到年终时随意提一笔款作红利分配了事,严重侵害了股东的知情权和公司盈余分配权。www.lw881.com而邓某等则利用职务之便,随意用各种借口耗用公司的资产,报销名目繁多的费用,成为最大的获利者。

2004年8月前后,邓某等人提出对公司资产和股东进行二次重组并收购原告吴某和其他部分股东的股份。吴某对公司的内部经营管理提出疑问并根据《公司章程》的规定,要求对公司自转制以来至2004年8月的资产和账目委托独立审计机构进行全面审计后才能谈股权转让的事,但遭到断然拒绝。

2004年10月,原告吴某根据《公司法》及《公司章程》的有关规定,以股东知情权受侵害为由,状告大兴公司,请求法院委托独立审计机构对被告自1999年7月1日起至2004年9月31日止的全部财务会计账簿、凭证进行的审计。

2005年5月,法院以原告吴某没有证据证明其曾正当地提出查阅账簿之要求且被公司无理拒绝,而是直接请求法院在诉讼过程中委托审计中介机构对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审计,该项请求违背了权利用尽原则,且不属于待诉讼终了时裁决的实体权利主张,于法于理无据为由,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一、股东知情权的法理与法律依据

什么是股东的知情权?简言之就是股东享有知悉公司的真实情况的权利。《公司法》对此问题没有作正面的规定。这或许是常识问题,尽人皆知,用不着再作正面的规定,或许是涉及的问题太多太深太宽,难以从正面给出统一的规定。对股东知情权,原《公司法》第4条第一款只是就资产受益、重大决策、选择管理者,及第32条、第110条、第175条、第176条就查阅会议记录和财务会计报告等两方面作了规定。修订后的《公司法》第4条、第34条、第97条、第98条、第165条、第166条和第171条也从这两方面作了规定。

“商场如战场”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惨烈的生动写照。

新《公司法》在165条和171条对公司的财务审计作了规定,但未规定公司违反该两条规定时的审计救济程序,则是一大漏洞。

五、司法审计请求权在民事诉讼中的具体处理

司法审计请求权如何提出?在法院的裁判文书中如何进行处理?这是诉讼程序上的实务问题,是具体操作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在吴某诉佛山大兴工程有限公司股东知情权纠纷一案中,即遇到这一问题。笔者对法院的观点不敢苟同。我们不妨从诉的角度对这一问题略作分析。

民事诉讼中的诉,是当事人的请求,既包括可以在实体判决中处理的请求,也包括可以在程序上进行处理的请求。

财产保全、证据保全属于纯程序上的请求。当诉讼过程中某一方面的事实需要借助特定的专业技术来查明或确定时,也会产生程序上的请求,即请求法院允许或委托专门的机构来查明或确定,比如各种各样的鉴定、评估和审计。还有程序与实体相结合的请求,如先予执行、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破产还债等请求。

当一项程序性请求可以与实体性请求完全分离时,那么这项程序性请求就可以在诉讼请求之外用申请书的形式来单独提出。当一项程序性请求无法与实体性请求完全分离时,就宜在诉状中以诉讼请求的形式提出。两种形式并无优劣之分,全由法律定之。在目前《民事诉讼法》对此未作规定的情况下,如果股东单就知情权受侵害而请求司法审计,就宜在诉状中以诉讼请求的形式提出。如果股东同时就知情权与决议权、盈余分配权或其他股东权益受侵害而起诉时,既可在诉状中的诉讼请求里一并提出司法审计,也可以在诉状之外另用申请书的形式提出。

对司法审计请求权可以用三种方式进行处理:

其一是设定一个类似民事诉讼中的督促程序的申请司法审计令程序。股东在申请书中申明司法审计的理由,法院经审查后向公司发出审计令,公司在异议期内未提出异议的,审计令生效。公司在异议期内提出异议的,审计令程序终止,股东可另行提起司法审计之诉。也有司法人士建议,设定一个申请调查令程序。公司在异议期内未提出异议的,调查令生效,股东即可查阅公司的会计账簿⑿。申请调查令程序由股东自行查阅账簿和凭证,其不足之处如上述,不如进一步设计为申请司法审计令程序。

第二种是以裁定书的方式,裁定对被告公司某一期间的财务会计账簿、财务会计凭证进行审计,并由法院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具体进行⒀。

第三种方式是判决对被告某一期间的的会计凭证和账簿进行审计。判决生效后,如股东与公司之间无就如何履行判决达成一致意见的,可由原告向法院申请执行,由法院委托审计机构进行审计。

司法审计的大致操作步骤可如下设计:

1、如双方可商定审计机构的,由双方商定。如不能商定的,由法院在数个有合法资质的审计机构中公开抽签决定;

2、将需要审计的会计账簿和原始凭证全部交给审计机构,审计机构出具清单和保守商业秘密的保证函。会计账簿和原始凭证等由审计机构保管,股东不可单方取走;

3、审计地点在审计机构办公室;

4、公司和股东得接受审计机构的询问。股东对可疑单据可提出质询,公司必须予以解释,公司不作解释或不到场的,视为公司放弃解释权。必要时可由法院主持质询会;

5、以双方认可的单据作为审计的依据。对符合法律规定但股东不认可的单据,由审计机构单列,是否采信由法院决定。对不符合法律规定且股东不认可的单据,不予采纳;

6、审计的期限从1个月至6个月,根据审计工作量决定,因客观原因可依法延长;

7、审计中发现公司有人涉嫌职务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可根据情况决定是否中止审计;

8、审计完毕,编制审计报告送达各方。账簿凭证全部交还公司;

9、对审计结果有异议的,可申请复查或补充鉴定,或者由另外的具有更高资质的审计机构重新审计。一案的审计以两次为限。由法院认定最终的审计结果。

结束语:修订后的《公司法》规定了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的会计账簿查阅权及救济途径,保护了股东一方的利益但对公司的利益却造成潜在的威胁,失之偏颇。对不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股东的会计账簿查阅权却未作规定。对这两类公司的股东查阅原始会计凭证的请求,司法实践中如不予支持,这对股东行使知情权非常不利。如支持,则“可能损害公司合法权益,影响公司的正常经营”。新《公司法》第34条第二款并不能有效地落实股东的知情权。相比之下,通过司法审计来解决股东与公司之间的知情权纠纷不失为一种更好的方法,可以兼顾股东与公司的利益。从这点来讲,在落实股东知情权的问题上,司法审计制度比账簿凭证查阅制度周全,比检查人选任制度可行,更为适合中国目前的国情和社会现实。

因《公司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对股东行使司法审计请求权未设置限制,为防止股东滥用此权,公司在制定《公司章程》时,可对股东行使司法审计请求权的具体程序作出规定并给予适当限制,以弥补立法上的不足。

在今后修改《公司法》和《民事诉讼法》的时候,或在制定有关的司法解释时,应进一步确立公司的司法审计制度,对股东的司法审计请求权及其行使程序作出更具体明确的规定,使公司利益与股东知情权取得平衡。

【参考文献】

①吕伯涛主编:《涉外商事案例精选精析》,法律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第226-232页。

②王信芳主编:《公司纠纷案例精选》,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4月第1版,第202-205页。

③吴红霞:《试论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会计账簿查阅权》,刘兰芳主编《公司法前沿理论与实践》,法律出版社2009年5月第1版,第349页。

④刘俊海:《股份有限公司股东权的保护》,法律出版社2004年1月第2版,第362页。

⑤同上,第365页。

⑥同上,第367页。

最新版审计法篇6

关键词图书编校再分工流程重组质量效率社会化

中图分类号:G256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Since1990s,China'sbookpublishinghasdevelopedgreatly.thevarietyofbookspublishedhasincreased370000in2011from100000in1994,buttheemployeedidn'tincreasedaccordingly.toadapttothedevelopmentofthepublishingsituationandimprovetheeditingqualityofbooks,itisnecessarytore-dividetheworkbetweenemployee,restructurepublishingprocessandmakeuseofsocialsourcetosolvethedifficultiesinbook-publishing.

Keywordsbookeditingandproofreading;division;processreengineering;qualityandefficiency;socialization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个人计算机的普及,计算机广泛用于写作和图书出版制作,我国图书出版业得到迅速发展,图书品种数从1994年的10万种,2004年的21万种,2009年突破30万种,到2011年已达到37万种。①而这是在从业人员并没有同步增长的情况下实现的。“现在的编辑发稿压力不断增大,十年前一个编辑一年的发稿量可能只有几万字,而现在一个编辑的发稿量至少几十万字,甚至上百万字。”②这是比较保守的估计,实际情况是“责任编辑一年用的书号远远超出5种,多达20~30种,工作量多达1000万~2000万字!如此大的工作量,按照‘三审三校’制的要求来运作,编辑校对人员不吃饭、不睡觉也难以完成”。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不进行改变,图书质量可想而知。有鉴于此,不少业内人士对解决图书生产问题进行了不懈的探索,提出了种种解决问题的办法,主张要从“调整出版专业分工,由出版单位和出版管理部门共同确定出版范围……优化结构,控制品种数量,提高质量,增进效益”③,“积极开展组织制度创新,引导和推进图书编辑环节合理的社会化分工;提升编辑的选题策划能力和产品创新能力,扭转广种薄收的增长方式,在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前提下,着力提高图书的经济效益;加强生产流程的有效管理和监控,强化责任编辑的质量责任;建立健全社会质量监督体系”④等。这些对于出版工作起到了有益的指导和借鉴作用,也开阔了我们的思路。下面准备根据多年工作经验结合实际情况,谈谈自己对图书编校再分工以及编校流程重组的看法,求教于业内先进,集思广益,共同做好图书的编校工作。

1编校的再分工

1.1编校为什么要再分工

社会化大生产要求分工细化,就像现在的大型综合性医院,只有专科医生没有全科医生,这样的分工有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而与此形成对照的是,我们一些出版社仍然沿用传统的小生产方式,编辑什么都管,诸如策划选题、选择作者、组织稿件、审稿、加工、发稿、看校样、制定宣传营销计划等印前工作和协调处理校对、整体设计、印装工作中的问题,以及落实宣传营销计划、参与发行、争取最大的发行量和最好的效益等编后工作都要过问,这显然是与现代化出版工作不相适应的。为了适应变化了的情况,许多出版社进行了一些改革,常见的是将编辑分为策划编辑与加工编辑,这种分工对出版社提高工作效率和市场化运作水平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有些策划编辑片面追求眼前利益,一门心思地追求选题数量,忽视选题质量,把保证图书质量的工作全部交给加工编辑和校对。”⑤“策划编辑与加工编辑的工作界限划分不清,来稿未经策划编辑审查就发给加工编辑加工,结果由于稿件存在重大缺陷或没有达到最初编辑策划的要求未能及时发现,造成返工,浪费资源;策划编辑与加工编辑的责任界限不清,出现图书质量问题后互相推诿,无人领责;加工编辑与策划编辑缺少交流,得不到策划编辑的及时指导,策划思想不能在编辑加工中得到准确的贯彻和体现,等等。”⑥这些问题的存在势必对工作造成影响,因此,编校工作存在再分工的必要,以便分工更细化,责任更明确。

1.2编校再分工的可行性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计算机打印原稿的大量出现,对图书的出版工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计算机打印原稿相对于手写稿,排版人员造成的录入错误大大减少,漏字、漏段几乎没有了,校样与原稿高度一致,原有的校异同工作基本上没有了,因此,电子稿的校对工作相对于手写稿是减少了的。这种减少为编校再分工从工作内容上提供了可能。刘哲双在对新技术条件下编校工作进行分析研究后认为:“校对功能的定位取决于其在编辑流程中的位置:当校对位置前移至文字加工部分时,其编辑功能(校是非)占主导地位;当校对位置后移至文字的复制核对部分时,其制作功能(校异同)占主导地位。根据校对位移说,我们可将新技术出版条件下的校对重新定位为:校对是编辑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技术时代,通读整理是编辑加工环节中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工序。体现在其功能上,则是校是非及各项技术整理。承担这一工序的校对,应定位于校对编辑……取消责任校对,设立校对编辑,校对编辑对责任编辑加工过的盘稿进行后续加工,其侧重点在文字质量上,因此,被赋予文字加工职责,其职责大于责任校对。功能提升后的校对编辑,主要对编校质量中的文字质量负责。”⑦这就指出了编校再分工的一种具体方法。“而执业资格方面,从2002年职称评聘改为以考代评,开始了首届出版专业资格考试,校对和编辑人员职业资格考试为同一套题,评聘标准也是完全一致,因此,获得同级资格证的编辑、校对人员无疑已站在了同一水平线上。2009年新闻出版总署颁布的《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管理规定》决定在全国范围开展登记注册工作,明确了符合资格的编辑和校对人员必须进行注册,编辑和校对要求具备的条件也是一样的,当递交了所有资料经评审后,符合资格的校对人员也是和责任编辑手持相同的‘责任编辑注册证’。事实上,在2009年的首次注册中,出版社的大部分人员都获得了该证。基于以上原因,校对和编辑的起点已经相差不大。”⑧这说明,在现阶段从能力上或者说从职业资格上已具备编校再分工的可能。

1.3国外编校分工的一些做法

柳明在《编校过程对图书质量的影响:对中美图书出版编校流程的比较分析》一文中对美国图书出版的编校流程做了详细的介绍。美国式的编辑校对过程有如下特点:一是专业分工精细,职责分明,光是编辑就有组稿编辑、责任编辑、内容编辑、文字编辑和统稿编辑等五种之多。二是编辑工作做得非常充分,它的编辑工作程序实际上被分成了三个程序。责任编辑对书稿首先进行审读,提出看法,并向作者提出修改意见后才开始正式的内容和文字编辑工作,而且不只是责编本人,还要请好几位编辑分别在内容、文字等方面进行审读,这样三个环节下来,至少有五六遍的详细审读过程。三是校对环节简洁高效。首先,美国出版公司的做法是特别强调编辑审稿环节,而校对的分量相对较轻,几个人同时校对,基本上一遍即过。通过以上介绍可以看出,美国式的出版程序中的编辑环节对于图书质量起到了全面保障的作用,图书质量的真正提高主要靠编辑的精加工,而不是过分依赖校对环节。因此,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启发和借鉴的是,要充分强化编辑过程,充分发挥编辑在编校环节中的核心作用,如此,才能从内容、文字、规范性等各个方面真正提高出版物的编校质量。⑨

1.4适合国情的编校再分工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介绍,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具体情况,我们认为可以对编辑工作进行再分工,形成由策划编辑、内容编辑、文字编辑组成的编辑体系,细化编辑分工,加强编辑环节分量。因为编辑在审稿时如果需要兼顾内容、文字和技术性问题,就往往会顾此失彼,几乎很难在编辑审稿这个环节上把这几方面的问题全部处理好。策划编辑、内容编辑和文字编辑分别进行,各司其职,是把握好书稿质量非常重要的一环。

其中策划编辑,其职责在原以策划组稿为主的基础上,基于以上介绍的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增加了初审稿件的职责,并对图书的内容质量负责。内容编辑类似于大家熟悉的加工编辑,但其职责与原来有所不同,以对书稿的专业知识内容进行加工为主。文字编辑由原来的责任校对转变而来,主要负责书稿的语言文字质量。内容编辑和文字编辑对图书的编校质量负责。以上三人中选一协调能力强的作为责任编辑,负责各工作环节的协调。

由于编辑加工更加细化,所有的内容、文字、技术性等方面的问题全部都在这一环节中处理完了,剩下的校对工作应该是相对简单而少量单纯的“校异同”或个别拾遗补缺的工作,这就为将校对工作社会化创造了条件。因为,现阶段的编校市场是不成熟不规范的,没有能力独立做好图书的审稿和编辑加工等专业性较强的工作。我们强化社内编辑环节后,将相对简单的工作社会化,就不会对图书质量造成影响。

2编校流程重组

上面我们对编校进行了再分工。既然分工变化了,原有的出版流程必然要重组。“三审三校”制度是我国保证图书编校质量的重要制度,即使在现有人力严重缺乏的条件下我们也还是要坚持。但坚持不等于墨守成规,我们可以在保证原有工作实质的基础上,对流程进行优化,进行重组,使之更有可操作性,更有效率,更有利于管理和监督。

编校再分工和重组后的流程是:

策划编辑初审复审内容编辑加工文字编辑加工终审一校(作者同时看稿)机校(含文字加工编辑处理问题)内容编辑通读

2.1初审与复审

策划编辑审稿的优势是明显的。首先,通过审稿,可以了解稿件达到了自己的要求没有,结构是否合理,有哪些不足和需要修改之处,这是其他人难以替代的。因为这个选题是自己策划的,有什么设想和要求,自己最清楚。其次,策划编辑会高度重视原稿的质量,这是关系图书市场前景的大事,而对于利润通算的策划编辑来说,谁也不会把质量低劣的书稿出版了堆在仓库里来增加自己的成本,这种判断作用是其他人无法取代的,这也促使其必须认真履行初审的职责。

复审一般由编辑室主任担任,这类人员具有丰富的出版工作经验,会站在不同的角度或者更高的高度对策划编辑初审的书稿提出自己的意见。在此,要求复审人员认真检查初审的质量,杜绝走过场似的初审,为保证书稿能达到要求进入编辑加工环节负起把关人的责任。

一般来说,普通书稿经过这两个环节的把关认可,就可以进入编辑加工环节了。

2.2内容加工与文字加工

编辑加工分为内容加工与文字加工两个环节,既可以顺序进行,也可以根据出书周期同时进行。

内容编辑对书稿从专业内容的角度进行加工,重点在原理的阐述、公式的推导、图形以及表格数据的正误判断等方面。这与原来的编辑加工要关注图书所有的细节相比,工作量大大减少,工作对象更专一,因此能够对书稿内容进行更细致的加工。

文字编辑完全从语言文字规范的角度对书稿进行加工,使书稿达到出版的要求。文字加工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出版物差错(语言文字错误、版面格式错误和思想内容错误)中,语言文字错误是最主要的错误,占各类错误的89.8%。⑩可见,这部分工作的分量是很重的。这事实上对从校对转为文字编辑的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这里要强调的是,内容编辑和文字编辑在各自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存在相互补台的问题――内容编辑改正语言文字错误,文字编辑发现书稿内容问题。因为,内容编辑与文字编辑是要对图书的编校责任负责的。

2.3终审

终审没有像原来那样放在复审后面,而是放在编辑加工后面,原因有二。其一,终审只是对书稿中的重大原则问题进行把关,一般的书稿这方面的问题不多,此环节后移,问题不大。其二,终审人员一般是出版社的总编或者有相当资历的人员,对编辑加工后的书稿进行终审,可以顺带检查一下书稿的加工质量,以杜绝编辑加工画字号的现象。这样的终审,比原来在复审后编辑加工前或者许多出版社类似签字式的终审更有效。

书稿经过“两审两编一终审”编辑加工告一段落了。可以看出,重组后的流程是加重了编辑环节的分量的,目的是为校对工作能够真正社会化创造条件。

应该说,经过以上流程的审稿和编辑加工,书稿的加工质量比原来传统流程的质量要高,存在的问题会大大减少,对这样的书稿,校对工作的分量比原来大大减轻,完全可以交给新到岗人员或外校进行一校。同时可发给作者一份清样请作者再读一遍。

一校完的校样连同作者看的清样经编辑处理改样后,用黑马软件二校,可以将一些固定词语搭配方面的问题解决,其效果比人工校对好。加工编辑将黑马软件标红的部分处理后,交内容编辑通读,作最后的把关。

以上多个校对主体的工作能够将作者对原稿错误的识别优势,内容编辑对原稿疏漏、排录和校对失误的识别优势,文字编辑在语言文字辨识上的敏感优势,校对人员在微观处理方面的精细优势和计算机校对软件不受情绪、精力影响的稳定优势综合起来,达到最佳的校对效果。

3结语

从上面的介绍可以看出,由于编辑分工的细化,编辑加工工作比以前更充分,所有的内容、文字、技术性问题在审稿和编辑加工后已完成,校对工作剩下的是相对简单的“校异同”和少量的拾遗补缺工作,这样的工作完全可以社会化。这样的流程设计,在社内人力使用方面,由于减少了一校和二校人员,分别由外校和机校代替,同传统的流程相比,人力资源的节省效果还是很显著的。特别是新的流程,每个人的分工更具体,职责更明确,下一环节会对上一环节进行监督,这对保证整个生产流程的质量,效果是明显的。虽然编校流程只是整个出版流程中间环节的一部分,只能解决图书出版中的部分问题,但解决的是图书最关键的内容质量和编校质量问题,因此,也是非常重要的。同时,我们也需要强调的是,我们想从出版大国发展成出版强国,还是需要从各方面下工夫,要明确出版分工,优化选题结构,合理设计生产环节,加强生产流程的管理和监控,建立健全社会质量监督体系。只有形成一个优质高效的体系,我国的出版业才能真正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注释

①新闻出版总署.2005至2011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http://gapp./govpublic/80.shtml

②张卓冉.图书编校质量浅谈[J].中国出版,2011(12上).

③王於良.当前编校质量问题把脉与救治[J].中国编辑,2009(5).

④冯志杰,马文晓.解决图书质量问题的宏观策略[J].编辑之友,2006(1).

⑤袁勤勇.策划编辑与图书质量[J].科技与出版,2011(10).

⑥司毅兵.科技图书策划编辑与加工编辑工作流程浅析[J].科技与出版,2007(11):43-45.

⑦刘哲双.新技术条件下校对做什么?[a].《中国编辑研究》编辑委员会.中国编辑研究(2003)[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⑧田艳明.数字化时代,校对定位三问[J].出版发行研究,2011(7).

最新版审计法篇7

网络游戏审读出版的宏观政策

具备相应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资金、设备、办公场地等条件后,通过严格的申报审查程序,才可获得“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才是名符其实的互联网出版机构,换而言之即是互联网“出版社”。未经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前置审批并获得具有互联网游戏出版物出版服务许可范围的互联网出版许可证,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从事网络游戏出版运营服务。也就是说,只有经过“互联网出版许可证”这第一道门槛,才能从事网络游戏出版运营服务。总的来说,互联网游戏出版需具备以下四大准入。

1.企业(法人)准入。我国法律规定,设立新闻出版单位必须经过政府审批。从事网络游戏上网运营、网络游戏虚拟货币发行和网络游戏虚拟货币交易服务等网络游戏经营活动的单位,应具备:①单位的名称、住所、组织机构和章程;②确定的网络游戏经营范围;③符合国家规定的从业人员;④不低于1000万元的注册资金;⑤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的条件。企业(法人)准入是一项基础性工作。

2.市场准入。企业准入不等于企业生产的所有产品都能进入市场,什么样的产品能够进入市场,什么样的产品不能进入市场,要制定统一的准入规则。网络游戏也是互联网出版物的一种,根据《出版管理条例》第二十六条的规定,任何出版物不得含有的内容,网络游戏同样不得含有。

3.职业准入。新闻出版行业的从业人员,要有严格的职业准入制度,进入须具备一定的资格条件。国外也有职业准入制度,记者怎么进入、编辑怎么进入、经营管理者怎么进入,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都有一套管理办法。网络游戏出版从业人员职业资质主要涉及两类人员,即互联网管理者和网络编辑。从业人员需为既懂技术又熟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管理人员和编辑人员。

4.岗位准入。每一个重要岗位都要有相应的资质要求,进入出版行业,不一定就能当社长、总编辑。责任编辑、版面编辑、值班编辑等重要岗位,应具备相应的出版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要求。网络游戏审读工作,参照传统出版的审读流程,必须进行“三审制”的规范程序。由于网络游戏的特殊属性(非一次成型的固态长期信息载体),还应长期跟踪检查,动态监管其相关游戏内容变更(补丁)和相关社区论坛以及衍生产品变异情况。审读人员分为初审、复审和终审。

企业出版运营网络游戏,需取得具有网络游戏经营范围的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版权认证号、审查批准文号和网络游戏出版物号(一证三号),并取得《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iCp证等。

网络游戏审读的中观意义和实施

网络已成为重要的社会基础设施,网络文化成为主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使网络游戏在网络文化中发挥积极正面的作用,需要审读与研发运营人员的相互配合。审读介入的最佳时机是要从研发阶段就开始,可以辅助游戏研发人员设定健康的游戏内容,正确的价值取向,坚持社会效益优先,保护未成年人,为网络游戏用户提供健康、绿色的网络游戏产品和服务。网络游戏企业应把审读工作纳入研发程序,计入研发成本。根据当前网络游戏研况,一款客户端游戏自主研发费用动辄上千万,研发时间周期跨年;网页游戏自主研发费用也以百万计。从产品生产流程讲,由于新兴行业知识结构的差异,游戏文案策划、美术人员虽具备优秀的市场化产品创造能力,但缺乏出版机构应具备的政治敏感性,因此,审读的先期参与,将避免策划研发走弯路。相对于巨大的前期研发资金、时间成本而言,因内容问题导致产品延迟上市或上市后因内容质量问题整改,将得不偿失。从完善产品质量的角度,也应将游戏作品内容审读视为游戏产品生产链中重要一环,贯穿于游戏初期策划、中期研发及后期检验,且游戏作品相对传统纸质出版物,其审读对象并非文图审读的单一维度,存在动态审读的需要。

网络游戏审读工作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要正确理解和认识网络文化企业的定位与责任。

遵循有利于保护公众健康及适度游戏的原则,依法维护网络游戏用户的合法权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和谐。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健康”和“适度”四字原则。它决定了有限制地发展网络游戏的产业定位,决定了平衡企业与消费者、个人与社会、游戏与生活的价值取向,这既符合我国网络游戏发展的现实情况,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必然要求。

游戏所具有的功能,主要是娱乐,同时还有审美、教育、沟通交流的功能,这些功能共同对人的健康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一款产品是不是有较高的文化含量,不仅在于它是否为消费者提供一种即时的娱乐,更主要在于它能为人的全面发展,为人们素质的提高,提供一种途径。

二是要正确处理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的关系与影响。

网络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既相互区别,又相互关联。游戏是由一系列有规则的活动构成,人的游戏活动不断游走于游戏规则与现实社会规则之间,最终或多或少,或这样或那样影响人的思想行为。因此,正确处理游戏的内部独立性与社会的外部制约性的关系,这是一个十分重大和复杂的问题。如何设计科学合理的游戏规则,这是体现游戏公司和研发人员大智慧和创意之所在。游戏规则不能宣扬和美化对社会有害的负面价值观,不能反对和消解主流价值观。创新游戏规则,丰富游戏内容,调整产品结构,采取技术措施,加强对未成年玩家的注册指导和游戏时间限制,企业要认真把握国家倡导、允许和禁止内容的标准,掌握主动,开发运营好的游戏产品。

三是要积极促进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与创新。

网络文化企业一般存在缺乏文化资源积累的弱点,文化人才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而传统的文化企事业单位在这一点上则较强。如何使两者优势互补,这不仅关系网络文化发展的根本,也关系中国当代文化发展的大局。网络的文化总动员和文化的网络总动员正在全面展开。以这个优势整合吸纳传统文化企事业单位的资源和人才,以“新瓶酿新酒”,其成功的机会大大高于传统企业对新技术的运用。鼓励网络文化企业与传统文化企业双向进入和资源整合。

网络游戏审读的主要内容:网络游戏故事背景、情节语言、地名设置、任务设计、经济系统、交易系统、生产建设系统、社交系统、客服系统、对抗功能、角色形象、声音效果、地图道具、动作呈现、团队系统等方面,其他还包括未成年人防沉迷系统、屏蔽字系统、健康游戏忠告的设置等(审读人员所使用的游戏账号须遍历整个游戏)。

网络游戏的审读工作中容易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游戏内容中存在涉及敏感宗教问题;涉及国家领土问题;有些游戏作品还存在不良诱导等内容。一些游戏出版单位在申报过程中,游戏公司有明显的背离出版方向,随意添加内容、改变游戏名称等违规行为。再者就是许多申报材料不符合申报规定,有的出版单位审读意见寥寥数语,甚至故意隐藏游戏内容,躲避审查等。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要求网络游戏出版单位在申报网络游戏时首先要负起审查的责任,把好内容审查关,履行出版单位的职责,落实好三审制度,以免审读工作流于形式。其次,加强网络游戏出版的事后监管,是出版单位对网络游戏监管的重要环节。游戏出版后,出版单位必须承担起依法监管责任,制定出版后的监管措施,以杜绝某些游戏运营公司擅自在游戏运营中任意增添不良内容或设置,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出版单位要本着“谁出版谁负责”的原则履行监管职责。

亲历网络游戏审读发生的微观案例

1.对游戏策划立意的判断

在游戏策划中,都是围绕玩家需求,天马行空地进行创意活动,但若立意之初就出现导向性的错误,会导致后期严重的后果,以及为了修复而带来的不可预估的成本。

案例:

某网页游戏公司耗时研发了一款战棋类网页游戏,该游戏以世界大战为背景,内含德国、日本、意大利、中国、美国、俄罗斯等国家,游戏玩家可任意选择一个国家,在占领他国的领地后,即可通过殖民获取当地的资源。

当该款游戏完成封测,呈报审读申请出版后,审读人员认定该款游戏涉及严重的政治问题,在完成修改前不可能实现出版运营。为此,该游戏公司在原计划基础上增加了近30%的成本对该游戏予以整改后,才得以上线运营。

2.对著作权的厘清和判断

网络游戏的创意大多是以现有文化作品为参照,加入更多创意和想象而形成的数字化的再创造产品。同时,在游戏行业竞争日趋激烈时,借用原著的人气来为新产品造“势”,是游戏企业惯用的手法。但若在此借势过程中,未厘清著作权关系,甚至踩过了著作权的红线,即会在游戏上线后造成严重的隐患。

3.游戏脚本的审读

游戏脚本审读是网络游戏审读的一个重要环节,审读过程中,除了须界定、排除脚本中涉及民族、宗教、政治、色情、暴力的内容外,还需对文字的知识性、逻辑性、语法等方面进行编辑加工。

4.游戏画面的审读

游戏美术人员的创作以迎合玩家情绪为目标,但由于美术人员无相关内容的专业知识储备,在创作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不合适宜的设计作品。如:人物设定带有过多的宗教色彩和媚俗现象,大多出现在道具、服饰、装备、建筑、民族标志、习俗、称谓等等(手持法器的魔头,涉嫌揶揄某民族原始宗教)。地理信息来源存疑,地图的绘制涉及严重的历史、外交等政治问题。分级审读的个体智力劳动,和实施协同审读、集体讨论的严谨查证相结合,是较长期出版审读实践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教训。

综上所述,网络游戏作为数字娱乐出版物,类比其他载体出版物所涉及的知识范围更广、更庞杂,出版审读人员从内容结构、传播介质到技术手段等各方面都面对着新的挑战。目前的出版企业,除了通过招聘培养高校应届毕业生以外,通常吸纳的是出版业内的熟练人士或跨界人才。一方面,内部审读人员的职业操守、职业素养与职业待遇脱节,精神压力陡增,对企业的忠诚度、归属感逐步降低,人才流失的现象频频发生。另一方面,企业由于专业和业务的独特性,难以招到需要的、满意的人才,进而选择审读业务外包方式,以达到减员增效的目的。从有利于网络游戏行业健康发展的角度来看,如何培养和留住出版审读人才,进而培养更高层次的人才,是每一个网络游戏出版企业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作者单位系四川数字出版传媒有限公司)

链接:

网络游戏:英文名称为onlineGame,又称“在线游戏”,简称“网游”。通常以个人电脑(pC)、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载体为游戏平台,以游戏运营服务器为处理器,以互联网为数据传输媒介,必须通过广域网网络传输方式(internet、移动互联网、广电网等)实现多个用户同时参与的游戏产品,以通过对于游戏中人物角色或者场景的操作实现娱乐、交流为目的的游戏方式,具有可持续性的个体性多人在线游戏。

客户端网络游戏:是网络游戏的一种形式,是需要在电脑上安装游戏客户端软件才能运行的游戏。国内的客户端网络游戏主要指大型角色扮演类网络游戏(mmoRpG)和休闲客户端网络游戏。

网页游戏:也是网络游戏的一种形式,是用户可以直接通过互联网浏览器玩的网络游戏,它不需要安装任何客户端软件。网页游戏又称无端游戏、webgame,简称“页游”。

角色扮演类网络游戏:是客户端网络游戏的一种类型,是mmoRpG中的代表。指的是使所有的用户都存在于一个大的虚拟世界中,用户可以使用拥有不同特点的角色体验虚拟生活,游戏本身是持续发展的。通常用户创造和操控一个游戏主角,游戏主角通过赢得战斗、完成任务累积一定的经验值(experience)后提升等级,获得金钱和高级装备,同时游戏主角学习到新的魔法和技能,属性(attribute)增强,能力由弱变强,用户融入游戏情节中,视自己角色为游戏故事的一部分。

网络游戏企业:指的是从事互联网游戏出版物生产、流通、服务等经济活动,以生产或服务满足社会需要,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依法设立的一种盈利性的经济组织。网络游戏企业包括网络游戏开发商和网络游戏运营商。

游戏研发商:指的是制作、构架、开发网络游戏的企业,主要负责网络游戏的编程、设计、美工、声效、生产及测试等工作。

游戏运营商:网络游戏运营商指拥有互联网游戏出版资质、通过取得其他游戏开发企业授权运营网络游戏,以出售游戏时间、游戏道具或相关服务为用户提供增值服务的企业。网络游戏出版运营商也可以一体化运作,同时承担网络游戏的开发和运营工作,以及通过游戏内置广告(iGa)获得收入。

最新版审计法篇8

[关键词]新《公司法》财务会计报告制度制度完善

一、新《公司法》中财务会计报告制度的主要内容

财务会计报告是公司提供的反映公司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总结性书面文件,是公司各类利益群体了解公司经营情况的主要途径。财务会计报告的基本目标是系统、有重点地、简明扼要地向公司经营者、股东、债权人、潜在投资者、潜在交易对象和政府财税部门等使用者提供与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必要的财务信息和会计信息,为其做出合理经济决策提供帮助。《公司法》中的财务会计报告制度主要应该包括财务会计报告的制作、审核、送交、置备、承认、公示、验证等内容。我国新《公司法》在第165条、166条规定了财务会计报告的审验、送交、置备及公示制度。

二、《公司法》在公司财务会计报告制度的缺陷

尽管新修订《公司法》在公司财务会计报告制度方面取得了一些突破和创新,但在制度设计、指导实践操作和立法技术等方面仍存在着缺陷。具体体现在:

(一)财务会计报告的制作主体和责任承担主体不明

公司的组织机构包括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等,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公司法对公司财务会计报告的责任承担应该根据公司各组织机构的权责,明确加以规定。但新公司法165条只是笼统规定,而对于公司财务会计报告的制作主体、公司的财务会计报告如何承认以及公司的财务会计报告应由谁负责,并未作明确规定,不利于明确责任、防范虚假财务会计报告。

(二)财务会计报告的审验制度未能区分对大小公司适用的不同

新《公司法》新增规定公司的财务会计报告需依法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增强了公司财务会计报告的公信力和可信度,但这种审验制度过分注重其价值目标的“安全性”而忽视了“效率性”,没有区分公司的类型和规模大小,没有考虑到公司财务会计报告由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所带来的“效益”与公司所承担“成本”的关系。由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财务会计报告进行外部监督固然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审计的监督功能,但审计费用由公司承担,监督的成本也是不容忽视的。我国新《公司法》规定的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人民币三万元,要求所有公司都必须接受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无疑对那些规膜较小的有限责任公司增加了额外的负担和费用。而且由于抽样审计技术的采用,审计并不一定能够发现被审计公司账目中所有的问题。因此,对于那些股东人数较少并且规模较小的有限责任公司的财务会计报告实行强制审计制度并“不经济”,不利于小公司的发展。

三、完善财务会计报告制度

(一)明确财务会计报告的制作主体

我国新《公司法》对财务会计报告的制作主体规定不明,根据我国新公司法的规定,由董事会制定公司的年度财务决算方案。所谓年度决算方案,是指根据本年度预算执行结果所编制的、尚未批准的公司年度会计报告。因而可以认为我国公司财务会计报告是由公司会计部门编制,由董事会审核制定,董事会对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对公司负责。建议我国再次修订公司法时,可以明确规定:公司财务会计报告应由董事会审核制定,并对其合法、真实、准确、完整性负责。

(二)明确公司财务会计报告的责任承担主体

公司法财务会计制度应该明确规定公司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总会计师及财务负责人等主体应如何对公司的财务会计报告承担责任以及在财务会计报告由初步制定到最终承认的各个阶段应分别承担何种责任,形成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与经理层之间权责分明、各司其职、有效制衡、科学决策、协调运作的公司财务会计报告责任承担机制。

(三)对小型有限责任公司财务会计报告审计实行豁免制度

如前所述,我国新《公司法)规定了公司财务会计报告的强制性的全面审计制度,存在着未进行类型化区分,未考虑成本与效率关系的缺陷。从国外公司财务会计报告法定审计模式的演变来看,全面强制审计模式曾经出现过但逐渐被各国放弃。这是由于公司财务会计报告的审计模式的选择与公司的类型、规模、所处行业有关。对于股份有限公司、国有独资公司、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特定行业(如银行、证券、保险业等)及具备一定规模的有限责任公司,因其财务会计报告所反映的信息或涉及国家的经济安全,或涉及潜在的社会公众投资者的利益,或需要加强对债权人的保护,强制审计带来的“效益”高于“成本”,所以这些公司财务会计报告的审计模式应实行强制审计模式。而对于那些规模较小的有限责任公司,其财务会计报告所反映的信息并不涉及公共利益,其财务会计报告的审计模式就可以考虑以较低的成本进行,实行财务会计报告审计的豁免制度。

因此,待条件成熟,我国也可以考虑在今后修订《公司法》时借鉴国外的经验,增加对小型有限责任公司的财务会计报告审计实行豁免的制度,具体来说:

1.小型有限责任公司的界定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并借鉴国外根据收入、资产负债表总额对公司规模进行界定的经验,我国《公司法》实行财务会计报告豁免制度的“小型有限责任公司”可以界定为工业、建筑业、电子业销售额1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300万元以下;商业及其他服务业年销售额5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100万元以下的有限责任公司。

2.对小型有限责任公司财务会计报告实行豁免的附加规定

(1)代表1/10以上资本的一名或若干名股东请求时,公司须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其财务会计报告进行审计。

(2)对实行豁免的小型有限责任公司,其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必须由具有中计会计师资格的会计师编制。

(3)实行豁免的小型有限责任公司财务会计报告的制作人,必须在其对外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中附上声明,说明公司符合豁免的条件且未有代表1/10以上资本股东请求,并且在财务会计报告上签名并盖章的人员须声明其对公司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合法、准确性负责。

四、结语

本文主要针对新《公司法》中财务会计报告制度存在的不足,结合我国目前公司财务会计的实际操作,并借鉴国外相关立法的先进经验,提出了较为详细而具体的完善我国《公司法》中财务会计报告制度的对策和相关立法建议:在财务会计报告制度方面,要明确财务会计报告的制作主体和责任承担主体,并对小型有限责任公司的审计实行豁免制度。

参考文献:

[1]《公司法释义》编写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释义.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

[2]江平主编.新编公司法教程(第二版).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3]储育明.海峡两岸公司法比较研究.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2.

最新版审计法篇9

与上届相比,本届参评印刷企业数量增加了4家,参评印刷产品的品种数减少了4种,但参评图书总册数增加了465本。参评印刷产品中,多色印刷产品占65%,并以精装为主。

在本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印刷复制奖)的评审工作中,成立了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阎晓宏同志为主任、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印刷发行司司长王岩镔同志为副主任的评审委员会。其中印刷产品评委由来自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相关部门、印刷质量检测机构、印刷行业协会、出版和印刷科研院所、印刷高等院校以及印刷生产一线的领导和技术专家共计17人出任。

在评审前的工作会议上,王岩镔司长代表评审委员会阐述了评选中国出版政府奖的重大意义,并对评奖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王岩镔司长强调,中国出版政府奖是我国新闻出版业荣誉最高的奖项,其中的印刷复制奖也是我国印刷行业唯一一个部级大奖,它代表着我国印刷业发展的最高水平。在当前贯彻落实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特别是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的大背景下,做好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印刷复制奖)的评奖工作,意义特别重大。第一,中国出版政府奖(印刷复制奖)是展示印刷产业成绩的重要窗口;第二,中国出版政府奖(印刷复制奖)对于引导产业升级起着重要的作用;第

三,中国出版政府奖(印刷复制奖)是扶持骨干企业的重要途径。

最新版审计法篇10

一、网站认证的由来

(一)产生背景

1997年,美国政府正式提出了电子商务框架(e-businessframework)的概念。BusinesstoBusiness(BtoB),BusinesstoCustomer(BtoC)的电子商务形式,以及internetServiceprovider(iSp),applicationServiceprovider(aSp)和Certificatedauthorities(Ca)等服务随之丰富和繁荣起来。同一年,aiCpa与CiCa联合提出了一项旨在帮助网站浏览者增强对网站的信任,帮助保障隐私,认证网站安全和减低网络商业诈骗风险的新的互联网网站鉴证服务—webtrust。这项鉴证服务是由持有特许专业执照的注册会计师,按照aiCpa和CiCa公布的“网站认证”准则与规范(principlesandCriterias)对被审查网站的在线隐私(onlineprivacy)、安全性(Security)、有效性(availability)、商业模式与交易信誉(Businesspractices/transactionintegrity)、认可(non-repudiation)、保密性(Confidentiality)、Ca服务等七方面进行审查和鉴证,对于符合准则与规范的网站,允许其将aiCpa或CiCa委托Verisign公司管理的“网站认证”徽记以超链接(Hyperlink)方式放置在该网站的主页(首页)上,供浏览网站的顾客点击后,以安全方式查看位于Verisign网站的注册会计师鉴证报告。

网络安全、隐私权和浏览者信任等问题一直是严重阻碍网络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一方面,各网站公司、安全技术机构和微软等的研发中心都在不断的更新完善加密技术,推出一些认证方式,维护网络安全;但另一方面,在开放型的网络世界中,人们不断听到、看到和受到各种网络安全的威胁,因此对于网上交易戒心重重。此外,虚拟的网站使顾客只能通过网页的内容来了解公司而无法知晓公司的规模、诚信、产品和服务的实际状况,更无法确认网站承诺的安全保密条款会否得到不折不扣地执行,而且越是有名的安全技术性认证,越容易引起黑客的攻击兴趣。aiCpa和CiCa正是看到了这一新兴的市场,利用自身独立、客观、公正的良好第三者形象和专业的技能知识开始介入这一市场,使“网站认证”服务应运而生。

(二)准则内容

也许是受到计算机行业惯例的影响,aiCpa在推出其“网站认证准则与规范”时使用了X.0版的模式。其最新的3.0版准则与前期的2.0版和1.0版比较,有了很大的进步,将网站认证的范围扩大到了BtoB、iSp、Ca等范围。3.0版准则提供给网站更多的认证选择,以满足其具体的需要。例如提供BtoC服务的网站会对“在线隐私”和“商业模式与交易完整”认证更感兴趣;提供BtoB服务的网站会对“安全”和“认可”认证更感兴趣。以下是3.0版准则的简要介绍:

1.在线隐私。2000年11月30日aiCpa制定了“在线隐私”准则与规范3.0版:“网站应该充分地揭示其对在线商务隐私的运作程序,并遵守这些程序,保持对这些程序的有效控制,对在电子商务中产生的私人信息的安全提供合理的保证”。该准则适用于BtoC、iSp和aSp服务。

2.安全性。2001年1月1日,aiCpa制定了“安全性”准则与规范3.0版:“网站应揭示、执行和保持其安全保护政策,并对所有接近电子商务系统和数据的人都是通过了安全政策下的授权提供合理的保证”。该项准则适用于BtoB、BtoC、iSp和aSp服务。

3.商业模式与交易信誉。2001年1月1日,aiCpa制定了“商业模式与交易完整”准则与规范3.0版:“网站应揭示、执行和保持其既定的商业运作政策,并为商务运作完整、准确和一致的遵循其政策提供合理的保证”。该项准则适用于BtoB、BtoC、iSp和aSp服务。

4.有效性。2001年1月1日,aiCpa制定了“有效性”准则与规范3.0版:“网站应揭示、执行和保持其既定的有效性政策,并为电子商务交易的有效性提供合理的保证”。该项准则适用于BtoB、BtoC、iSp和aSp服务。

除上述准则外,“网站认证”的其他准则与规范与以前旧版模式内容没有太大变化。

(三)发展现状

根据aiCpa网站2001年5月的消息,目前共有17个国家和地区的注册会计师协会获准其会员提供网站认证鉴证服务,其中包括香港会计师公会(HKSa)。但是,获得网站认证徽记的网站不足40家。台湾学者的相关研究认为,网站认证发展受阻的主要原因是:1.公众对注册会计师的网站认证鉴证服务还很不熟悉。2.网站认证的收费较高,对于很多网站来说不具成本效益。3.消费者是因为对网站感兴趣才进入该网站。4.注册会计师不善于进行网站认证营销。可见,网站认证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注册会计师们的大力推广,不断更新。

二、网站认证的特点

由于网络的虚拟特性,信息、证据的痕迹不能直接观察,网络技术环境更新迅速以及网站信誉鉴证有特殊目的等原因,使得这一鉴证服务有别于传统审计业务,具有许多新的特点。

(一)目标和审点。

网站认证不是以网站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为审查的中心目标,而是以网站的安全性、信息的管理保护等为审查对象,以评价这些内容是否符合有关准则与规范为目标进行的鉴证服务。这一目标的变化,直接导致了鉴证的各要素和鉴证方法的变化。因此,可以说网站认证是一种全新的审计概念。

我们认为,网站认证仍然是一种审计活动,而不是其他的管理咨询等非审计业务。美国会计学会(aaa)对审计的定义是“为确定关于经济行为及经济现象的结论和所制定的标准之间的一致程度,而对这种结论有关的证据进行收集、评定,并将结果传达给利害关系人的有组织的过程。”可见,现代审计的概念早已经拓宽到管理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等多方面。“网站认证”作为现代审计的新分支,是网络经济的产物,是在注册会计师对网站进行审计时,结合客观现实的需要应运而生的。从审计的本质上讲,网站认证是对虚拟网站向客户提供BtoB、BtoC商务模式以及iSp、aSp、Ca等经济活动是否符合有关规范所进行的评价与鉴证。

(二)审计职能

一般认为,审计具有监督、评价、鉴证职能。网站认证的评价职能是显而易见的,注册会计师对网站的营运方式分析、系统的安全测试、数据资料的管理维护抽样调查等都是为了要评价网站的安全性、有效性、合规性。虽然说评价的内容有所变化,但评价职能本身是没有改变的。网站认证的鉴证职能是其本身目标的直接体现,正是因为有了鉴证职能,网站浏览者和客户才会加强对网站的信任感,才能实现电子商务剂的功能。“网站认证”由于是注册会计师接受网站本身的委托对其进行的审查活动,除对网站内部人员有一定监督作用外,监督职能因此并不突出。

(三)审计的主体、客体和对象

虽然网站认证依然是由注册会计师进行的,但是它对注册会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注册会计师必须有特殊的专业执照才能进行这项业务,这不同于管理审计、管理咨询等业务。其次,注册会计师必须充分考虑是否需要其他专家的协助,而这往往是必不可少的,就犹如人寿保险审计,需要有精算师的配合与协助一样。最后,网站认证徽记是由Verisign网站提供和管理。所以网站认证审计的主体已经不再像传统审计那样单纯了。

网站认证的客体是网站。由于这一客体与传统的公司、组织有显著不同,因此“网站认证”审计也显得与众不同。网站公司往往实体业务很简单,更多更主要的经济活动是发生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对这样的客体进行审计必须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手段和方法。

网站认证的对象是网站的系统安全模式、网站的经济活动程序等等,这与传统的审计大不一样。

(四)审计风险

一方面,网站认证报告的对象是不确定的所有网站服务使用者,不局限于审计委托人;另一方面,网络的变化迅速,使用“网站认证”鉴证报告的浏览者得到的是根据以前信息做出的安全认证,这对于网络世界来说是明显滞后的。所以,注册会计师的风险很大,必须在认证报告中加入适当的说明,以明确责任。

(五)审计方法、手段和报告方式

综上所述,我们知道网站认证的目标、客体和对象与传统审计相比较有了很大变化,因此在审计手段和方法上也有相应的变化。

首先,网站认证的审计程序是:评价委托风险接受委托并获得管理当局声明书系统管理控制评价符合测试、实质测试完成审计工作,提出管理建议书,要求进行改进以达到标准出具报告,申请给与网站认证徽记每3个月进行复核测试。其中的最后一个步骤就是传统审计所没有的,是适应网络经济飞速发展的客观需要而采取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且,网站认证中管理当局声明书的内容较传统审计有很大不同,管理当局被要求对其管理网站的各项安全保密政策以及其他要求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方面的政策和执行情况进行揭示与责任说明。网站认证中的管理当局声明书相当于传统审计中的会计报表加管理当局声明书,这与传统审计有所区别。

其次,许多审计测试都必须通过计算机进行,不存在绕过计算机审计的方法。例如,在进行客户登录是否有安全保护,是否只能进入授权级别的内容,交易是否是在安全模式下进行等测试只能在网络上进行,相关的审计证据也是以电子方式存在,这是网站认证审计的一大特点。

第三,网站认证的委托人(审计报告的对象)与传统的报表审计不同。一般来说,“网站认证”是由网站管理当局委托注册会计师进行的,审计报告的对象是网站的管理当局,这是与目前的网站认证报告的使用目的相关的。网站所有者并不需要网站认证来证明网站的安全,因为这只是经营者提高业绩而进行的努力,所以网站认证的委托人大都是网站的管理当局。

最后,网站认证的报告方式别具一格。网站认证报告是通过被审计网站主页上的一个超链接图标与Verisign网站的相关报告链接,浏览者点击该图标就可以看到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这种审计报告是网站通过了何种认证标准的报告,不存在传统概念下的保留意见、否定意见或拒绝表示意见报告。以下是一份根据网站认证3.0版“安全性”准则与规范书写的报告范例:

独立审计师报告

兴隆公司管理当局:

我们已经审查了贵公司2000年1月1日到2000年12月31日的管理声明书(链接到管理声明书),声明包括揭示了所有重要的电子商务安全政策,并遵循了这些政策,且对只有获得授权的人才能在上述安全政策下接近电子商务系统和数据保持了有效的控制。我们的审查是根据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网站认证”安全性准则进行的(可链接到安全性准则)。执行程序、揭示政策、遵循和控制是兴隆公司管理当局的责任。我们的责任是根据我们的审查发表审计意见。

我们的审计程序是按照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标准执行的,这些审计程序包括:(1)获得和了解兴隆公司揭示的安全政策和相关安全控制程序,(2)测试这些安全政策的执行遵守情况,(3)测试和评价安全控制执行的有效性,(4)其它我们认为必要的审计程序。我们认为我们的审查为我们的审计意见提供了合理的基础。

我们认为,兴隆公司的上述管理声明书,依据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网站认证”安全标准,在所有重要方面都进行了公允地表达。

由于控制内在的限制,一些错误和舞弊可能存在而没有被检查出来。并且,基于我们的发现而得出的结论,在未来的期间,存在这些结论不适用的风险,因为:(1)安全系统和控制可能改变,(2)执行环境的变化,(3)时间流逝带来的变化,(4)对安全政策和程序的遵循可能懈怠。

在兴隆公司网站上的网站认证徽记是本报告内容的一种符号表示,它不是对本报告的更新,也不代表任何更进一步的保证。

埃得华会计师事务所

弗内斯特·埃得华注册会计师

华盛顿特区

2001年2月1日

三、中国注册会计师应如何面对网站认证

网站认证审计在我国还是个新鲜的事物。如何发展我国注册会计师的网站认证业务呢?笔者认为,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建设随着时间与经验的积累,水平在逐渐提高。但由于种种原因,社会大众对我们注册会计师这个行业的信任度还不是很高。这是我国注册会计师拓展网络鉴证服务市场的主要阻碍。要克服这些障碍,我们仍有许多方面的工作必须加以努力。具体来讲:

1.有必要建立一部管理电子商务的基本法。没有法律的保护,任何行业的自律,任何第三方的证明,都不能使消费者和客户真正的放心。如果消费者权益没有明确的法律保护,那么电子商务将是一件风险很高的商业行为,更何况是网站认证。

2.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应该为网站认证或网站审计制定标准,提供资格认证。每一个行业都有自身的特点,虽然我们没必要为每一个行业制定特殊的审计准则,但是对于个别重要或特殊的行业还是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理。我们完全可以参考金融保险企业审计那样,为网站认证或网站审计规定新的游戏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