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十篇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十篇

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20:40

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篇1

一、我国当前消费对国民经济增长拉动作用不足

1.我国当前消费需求不足。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发展中,外贸顺差过大,投资增长过快,消费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呈下降趋势。我国目前的消费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无论是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相比,还是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相比,都是较低的,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截至2007年12月,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突破17万亿元,创造了历史新高。而与此同时,另一组经济数据却在连年下降――近五年我国居民最终消费率持续走低。2006年居民消费率降为36%的历史最低点。

我国居民消费额的增长慢于GDp的增长。1979年~2005年的27年间,居民消费额年均递增7.0%,慢于同期GDp年均递增9.4%的2.4个百分点。

2.我国消费需求不足对投资的影响。由于社会消费发展不足,我国国民经济增长,主要是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的。这种增长格局从长远上看,给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的不良后果是严重。

正是这种不协调状况的存在,使我国的宏观经济运行处于一种亚健康状态。

消费不足形成的恶性循环圈:

微观:消费不足――产成品库存增加――资金回收障碍――扩大再生产困难――失业增加――收入下降――消费不足。

宏观:消费不足――流动性加大――投资冲动(投资房地产、重工业)――房地产价格上升、消耗资源和环境――消费不足(城市人房奴,农民失地。)、可持续发展困难。

首先这种过度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增长方式是不可持续的,甚至蕴涵着经济危机;其次投资增长很快,规模很大,但投资效益并不理想,资源浪费严重。中国是世界上单位GDp能耗最高的国家之一,重点钢铁企业吨钢可比能耗比国际水平高40%,电力行业火电煤耗比国际水平高30%,万元GDp耗水量比国际水平高5倍,万元GDp总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

3.消费需求不足对出口的影响。30多年来的出口主导型发展战略,我们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在新阶段我们面临许多发展中的矛盾:环境、资源问题;收入差距问;经济结构失衡问题等。那么国内消费需求的不足又进一步加大了我国经济运行的风险。

贸易磨擦增多。因为国内消费需求不足,国内企业选择生存的一个主要途径――出口。据统计,我国的外贸依存度:1978年9.8%,2000年43.9%,2006年攀升至67%,2007年达到71%,创下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最高水平。而其中有90%的产品出口到美国。近几年大量的贸易顺差遭到世界上责难声不断,对我贸易设置种种壁垒。

加大人民币升值压力。大量的顺差,美国逼我们人民币升值,将会增加我出口企业的成本、从而减弱了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同时带来企业破产、职工失业。人民币升值,会带来热钱的进入,热钱进入后炒我股市和房市,就会增大资产泡沫,经济发展会面临风险。

影响中央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现在大家最关心的问题是Cpi上升(2月7%,点多,3月8.1%)上升,老百姓生活水平下降,07年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两防“由经济过快到过热、由价格结构性上涨到通货膨胀”,采取了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上调存款准备金10次,达到15.5%,存贷款利率6次,达到4.14%。我们一方面加息降Cpi,另一方面过大的顺差外汇增加流动性过剩(外汇占款)资产价格上涨(股市、楼市)Cpi指数上涨,所以对冲了政策效应,使中央紧缩政策的实施进退两难。

因此,“三驾马车”的换挡将成为中国经济高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必然步骤。

二、大力促进消费,增强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能力

1.树立科学发展观,强化消费对经济发展作用的意识

从政府层面看,应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充分认识消费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在发展经济中,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中投资与消费的关系,增强拉动消费增长的动力;坚持扩大内需的战略方针,充分认识扩大内需在大国经济发展的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正确处理内需与外贸的关系,增强内需对经济发展的拉动力;处理好扩大消费与节约的关系,强化节约意识,树立全民的科学消费观念,保证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从消费者角度上看,在促进消费中,应以科学的消费观为指导,辨正地理解节约与消费的关系,在政府倡导的建设节约型社会理念下,处理好扩大消费与持续消费的关系,不断随着经济收入的增加、社会的发展,更新消费观念,增加消费时尚,提高自己的消费的质量与水平。

2.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增强居民的消费能力

努力发展经济,优化产业结构,增加社会就业机会,提高农业生产的抗风险能力,尽可能多地增加城乡居民的获取收入的机会与水平;合理调整国民收入用于投资与消费的比例,努力增加社会财富中居民个人分配的比重,提升和扩大城乡居民的消费能力;加大收入分配的调节力度,通过个人收入分配的税收调节、财政转移支付等手段,缩小不同社会群体的收入差距,基本上实现社会分配的公平化。

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篇2

[关键词]消费;需求;拉动作用;制约因素;对策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首次将消费放到了第一位,更加强调了消费的重要性。然而,对于盘锦市而言,消费对于盘锦市的经济拉动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因此,为了保持盘锦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将经济增长的动力转变到以消费启动上来,使消费逐步成为经济增长的“火车头”。

1盘锦市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强的表现

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GDp的比重低

虽然,近年来盘锦市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GDp的比重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但是增长的幅度比较小,2005—2009年的比重分别为18.2%、18%、19.1%、19.6%和22.9%。而2009年,辽宁省的这一比重为38.6%,全国的这一比重为37.4%,盘锦市远低于全省和全国的平均水平。

1.2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不高

城市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即消费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这一数据是反映居民消费意愿的一项重要指标)为72.6%,而农村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只有54.3%,均落后全国的平均水平,这也显示了城乡居民量入为出、有计划消费的传统消费模式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盘锦市居民特别是农村居民的消费意愿不强。

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明显低于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率

“十一五”以来,盘锦市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速大幅提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虽有所增加但幅度不大,造成其增速与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速差距拉大,落后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速达2~32个百分点。(见图1、图2)这使得消费对盘锦市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一直落后于投资。

2盘锦市消费需求进一步扩大的制约因素

2.1收入增长不快和收入差距拉大导致消费增长缓慢

消费是收入的函数,消费要想增长快速,收入首先要快速增长。2009年,盘锦市GDp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增长8.9%,慢于经济增长,从而影响了居民消费能力的增长。另外,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导致了居民边际消费倾向下降。因为高收入阶层在满足了基本生活需求后,边际消费倾向出现递减趋势,而大多数中低收入者虽有消费欲望但由于收入过低而无足够的购买力,从而就会造成全社会边际消费倾向下降,影响到消费的增长。而盘锦市的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由2006年的1∶2.13扩大到2009年的1∶2.19。2.2预期收支的不确定性抑制了消费需求的扩大

由于盘锦市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教育、医疗支出在消费结构中明显偏高,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制度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再加上面对未来通货膨胀的威胁,这种动荡不安的状况使大多数人对自己未来收入的稳定增长信心不足,即使短期内增加了收入,也不敢、不愿大量用于消费,从而抑制了消费需求的扩大。

2.3消费观念落后阻碍了消费结构的升级和潜在消费需求的释放

受经济环境和传统观念的影响,居民的消费观念还很落后,往往是“量入为出”,不敢讲鼓励消费,更不敢“负债”消费,抑制了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目前我们的消费方式仍是自主性消费,这是一种积累性的消费,主要靠自己的收入能力进行消费支出,跟发达国家的信贷消费相比,这种消费模式会影响消费结构的升级和边际消费倾向的提高。

2.4消费环境不良制约着消费市场的开拓

商贸流通企业“散、小、弱”的问题依然突出。2009年全市限额以上贸易企业实现的零售额只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1.7%,这表明盘锦市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还比较弱小。在商品售后服务方面也比较差,假冒伪劣产品还充斥着市场,制约了边际消费倾向的提高。在农村,用水、供电、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的薄弱,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消费市场的开拓。此外,像教育、文化、信息、休闲和社区服务等消费领域的扩大,也都需要消费环境的改善。

2.5结构性供需矛盾阻碍着消费需求的实现

从供给结构看,由于盲目投资,产品趋同倾向颇为严重,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很不合理。特别是近年来,城乡居民正进入消费结构升级的阶段,用于享受资料、发展资料的需求比重有较快上升,但我们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还不能适应消费结构升级和优化的要求,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造成了消费不足。

3促进消费需求,提高消费对经济拉动作用的对策

3.1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调整收入分配格局

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调整收入分配格局,是促进消费需求的重要手段。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最关键的是要增加城乡低收入者的收入。根据凯恩斯的理论,当收入增加时,低收入家庭的消费增加幅度会超过较高收入家庭。这就需要,在城镇要落实最低工资制度,切实保障城镇困难人员的基本生活。要有针对性地搞好下岗、失业职工的再就业工作,使人们预期收入持久增加,抵御“消费紧缩”或边际消费倾向下降。要减少农村税费负担,增加财政、信贷等对农村各项事业的支持。要利用税收政策和财政转移支付手段,缓解收入分配差距悬殊的问题,把从高收入者征收的部分税收转移给低收入群体,增强对低收入群体的保障救助能力等。

3.2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稳定居民收支预期

稳定收入预期,建立信心,是促进消费需求的又一重要条件。我市居民储蓄余额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上,要把居民的储蓄变成现实的购买力,必须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以降低人们对未来收入和支出预期的不确定性,免除人们的后顾之忧,稳定边际消费倾向,最大限度地挖掘居民消费潜力,促进生产和消费步入一个良性的循环发展轨道。

3.3废除陈旧消费观念,积极发展消费信贷

要认识到传统的供给导向型经济已经转变为需求导向型经济,应适当地鼓励消费,大力发展消费信贷。消费信贷制度给许多想消费而暂时消费不起的消费者提供了便利,对促进消费需求和拉动经济增长具有长远的意义。发展消费信贷的关键是要建立完善的个人信用制度,有效解决信贷部门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减少金融部门的消费信贷风险,增强其开展消费信贷的积极性。完善的消费信贷体系能使更多的消费者利用信贷消费方式,实现消费升级,充分发挥消费信贷对扩大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

3.4改善消费环境,努力提高消费质量

一方面,要改善消费的硬环境。完善的城乡公共设施和充足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是引导和刺激消费需求的基本前提。这就要加强城乡的基础设施建设,如住、行消费升级,需要增加住宅建设和交通建设的投资;又如教育培训、旅游观光、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卫生保健等服务消费,也需要相应的基础设施。此外,还要继续加强农村用水、供电、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为扩大农村消费创造条件。另一方面,要改善消费的软环境,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欺行霸市行为,改善服务质量,为购买商品服务创造良好氛围,扩大消费需求。

3.5适应消费升级的要求,完善消费品供给结构

一方面,企业要面向市场,通过市场调研和市场细分来寻找目标市场,特别是注意扩大农村消费市场。要认真研究农民的消费需求,摸清不同收入层次农民的需求,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层次农民的消费特点,供应不同类型、不同档次的商品,满足农民多层次、全方位的需求。还要开拓新的消费领域和空间,开拓物美价廉、适应农村需要的新产品。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生产对消费的引导和促进作用,通过采用新技术改良品种,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发展新技术、新产品以适应日新月异的消费需求的变化,满足居民消费的需要。

参考文献

[1]二〇〇九年盘锦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陈新年.论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3]孟庆娜.扩大河北省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对策研究[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07.

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篇3

关键词:经济增长;政府消费;居民消费

中图分类号:F12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10月8日

经济增长是反映一国或地区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指标,而消费在经济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应充分发挥消费需求的拉动作用,扩大消费需求,提高消费层次和质量,促进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形成消费热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增长,从而形成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良性循环,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一、相关文献回顾

国外关于需求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的研究有很多。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消费经济理论研究方面,马歇尔主要从需求与价格方面进行研究,反映了此后西方消费经济学发展的数量倾向。Clom(1962)认为需求的变化会对供给产生显著的影响,Solow(1962)认为要关注有效需求对产出的影响。Blanchard和Quah(1989)通过设定统计模型,假定需求冲击对总产出的影响是短期的,供给冲击对总产出的影响是长期的,把总产出分解为被供给解释的长期波动和被需求解释的短期波动。walker和Vatter(1999)通过对美国二战后经济发展史的经验分析,认为忽略需求因素的正统经济增长理论无法解释美国自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后的生产力大幅度下降的问题,需求的影响在生产函数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Keating和nye(1999)根据对七国集团数据的经验分析发现,二战之后需求冲击对产出变动的解释力比二战之前更高,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二战之后的价格调整比二战之前更缓。这为从总需求的角度研究我国经济波动提供了一种思路。

国内学者对消费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的研究也正方兴未艾,通常有关于消费、投资和出口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的论著都侧重于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的探讨。

尹世杰(2004)分析了我国当前需求不旺的原因,并提出了提高最终消费率、提高居民收入和改善消费环境等措施来扩大消费需求,要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消费热点和完善社会保障机制来促进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良性循环。邓彦、吴培(2006)通过实证分析,论证了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并从实证中得出结论:消费对经济拉动作用最大,投资的拉动作用减弱,出口的拉动作用波动很大。许永兵(2006)通过建立消费对经济增长的线性回归模型,得出结论是消费需求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投资的增长必须有消费需求的支撑,即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必须保持合理的比例,否则长期经济增长就不能实现。同时,作者认为消费需求在经济波动中具有稳定作用,消费需求的稳定性是经济周期波动的重要制约因素。阙澄宇、马斌(2010)运用1978~2008年的经济数据,实证研究我国城镇、农村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短期内农村居民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拉动明显,长期内城镇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有较强的促进作用;城镇居民消费和农村居民消费都是经济增长的强Granger原因,农村居民消费的冲击会影响城镇居民消费,间接地对经济增长的波动产生较大影响。黄赜琳、傅冬绵(2012)利用1978年以来相关经济数据,对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影响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现阶段我国居民消费的暂时性增加对未来的经济增长可能产生抑制作用;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和经济增长具有滞后效应,但其影响是正向的;Cpi的持续上升不仅不利于居民消费增长,对宏观经济的持续增长也会产生抑制作用;从长远来看,保持物价稳定、建立新的消费热点则是扩大内需和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

二、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作用理论分析

消费需求是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从宏观的角度看,在相对过剩经济成为经济运行常规状态的条件下,消费需求相应地成为经济增长的最主要约束条件,如果消费需求规模大,经济增长的市场容量约束就弱,实际供给就越有可能接近潜在供给。反之,消费需求规模小,经济增长的市场容量约束力就越强,实际供给就越有可能小于潜在供给。当实际供给逐步接近潜在供给时,经济就会呈现出自主性增长的特征,表现为消费拉动投资,此时利润增加以致消费增加,从而拉动投资再增加,如此循环不断,伴随着消费结构的优化和升级,经济出现稳定自主性地增长。因此,在需求约束状态下,消费需求毫无疑问成为经济自主性增长的根本动力,消费需求的不足将直接影响经济自主增长机制的形成,经济增长如果过多地依赖政府投资支出,就会缺乏内在的驱动力。从微观层面来看,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前提是它所生产的产品能被市场所接受,如果有消费者来购买,就是说明它所生产的产品能够以自己满意的价格被购买。只要商品市场上存在着消费需求,甚至只要存在潜在消费,企业就会进行投资和生产,因为企业知道这会给它带来效益。可见,消费对生产、投资具有明显的引导作用。

持久经济增长的关键在于消费需求的增长。首先,消费的增长直接扩大消费性需求,从而推动消费性供给增长,而消费性供给的增长又会扩大生产性需求,从而推动生产性供给增长。这样,消费品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就会共同达到繁荣。其次,消费增长还会带动投资的增长,因为无论消费性供给的增加还是生产性供给的增加,都必须借助投资的增长来实现。鉴于投资具有加速经济发展的作用,又考虑到市场繁荣意味着供给和需求大体相适应,以及生产资料和消费品生产的协调发展,因而消费通过投资增长以保证经济以较高的速度发展,而且此种发展具有持久的性质,而不是一时性。从根本上说,投资是为消费服务的,没有消费的增长,投资就不可能无限制地循环下去。虽然增加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投资有一定作用,但从社会再生产的角度看,只有消费需求才是经济增长的真正持久的拉动力量。从一定意义上说,投资需求是消费需求的派生,其自身不可能成为经济增长的持久拉动力量。没有消费需求支撑的高投资是不可能长期持续下去的。

三、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作用实证分析

(一)变量的选取和数据说明。本文在选取宏观经济变量指标时,在参考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结论和我国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了以下因素的影响。首先,所选取的变量是得到市场和大家普遍认可的;其次,数据的可获得性。为了较为客观全面地分析我国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本文选取GDp作为经济增长变量,选取最终消费作为消费变量。

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4~2013年,这些数据均是以当年价格记录,数据分析过程中需要对数据进行不变价缩减处理,其中GDp用GDp缩减指数缩减,最终消费用零售商品价格指数缩减,其中GDp平减指数根据年鉴上数据计算整理而得。处理后的时间序列分别记为GDpt和Comt,其中GDpt代表经济增长,Comt代表最终消费。为了减少数据波动性,对序列求对数,分别记为LGDpt和LComt。

(二)单位根检验。为了保证时间序列的平稳性,利用eviews7.0软件,采用aDF检验法对序列做单位根检验,如表1所示。(表1)

检验发现四个变量均是非平稳时间序列,经过一阶差分,四个序列均已平稳,说明四个序列均是一阶单整序列。

(三)协整检验。可对变量建立线性回归模型,以反映LComt对LGDpt长期的均衡关系,运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建立模型如下:

LGDpt=?茁0+?茁1LComt+?着

采用eviews7.0软件操作,可得如下回归模型:

LGDpt=1.536+0.358LComt

t(5.6121)(4.2484)

adjR2=0.9959Dw=0.6564

在回归方程中,调整的判定系数达到0.9959,即模型的拟合优度达到0.9959,模型对被解释变量的解释程度很高,变量可以很好地反映被解释变量变动的原因,经济增长可以归结为由该方程的变量的增长引起的。模型中的解释变量的t检验值大于2,表明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过检验,说明解释变量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是显著的。变量的符号为正的,表明变量对经济增长是正向拉动作用,这符合经济解释。模型的变量采用的是对数序列,反映的是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弹性的概念。具体从变量的系数可以看出,在样本期内,消费变量LComt的系数为0.358,这说明Comt对GDpt的弹性是0.358,也就是说最终消费增长1%会引起GDp增长0.358%,这说明最终消费对GDp的作用达到35.8%。模型的分析结果可以证明,长期来看,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很大。

四、对策建议

(一)优化产业结构,培养新的消费热点。优化产业结构除了发展信息等高科技产业外,还要发展休闲娱乐、文化教育、交通通讯等产业,以及社区服务、医疗保健服务等产业。新产业不断发展了,形成新的消费热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反转来又会促进经济的发展。这样就会促进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良性循环。作为新一轮的消费热点,住、行产业的发展将是立足点。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住房和汽车产业的发展应将成为重点产业,优先发展建筑和汽车制造业,并由此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二)增强鼓励消费的政策力度。要把扩大内需的重点从投资转向消费,将巨大的消费需求潜力转化为现实购买力,就必须调整消费政策,转变管理观念。一是及时清理并取消限制消费的各种政策和行为,加大消费政策的调整力度,鼓励发展新的消费热点和消费方式,大力促进消费结构的升级。如鼓励个人汽车消费的政策,积极培育住房二级市场,降低居民购车、买房的门槛等等;二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发展社会公共事业,增强居民的安全感,改善居民的支出预期;三是促进低收入群体的收入稳定增长,特别是加大对农民减负增收的支持力度;四是继续整顿市场经济秩序,改善消费环境,增强消费信心。

(三)尽快建立和规范信用体系,推动消费信贷的全面普及。消费信贷长期落后生产信贷所造成的生产能力过剩,刺激消费的重要途径是发展消费信贷,尤其是发展对相关产业能起到较大带动作用的消费热点的信贷消费。把居民的自我积累型滞后消费转化为有信用支持的适度超前消费,充分发挥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居民消费要达到全面升级,还应借助消费信贷的快速发展,因此规范和建立信用体系,才能促进储蓄转化为消费,使居民消费快速升级。特别针对居民不熟悉贷款程序等问题,大力发展代办贷款机构,促进居民储蓄向消费转化,有效缩短居民消费升级的时间。

主要参考文献:

[1]尹世杰.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J].消费经济,2004.5.

[2]邓彦,吴培.“三驾马车”拉动经济作用实证分析[J].经济金融观察,2006.4.

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篇4

关键词:经济增长;消费;投资;净出口

一、绪论

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便以外贸来促进经济增长,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1978年到2008年整整30年的期间里,广东省的净出口率呈现出平稳上升的趋势。但在2008年之后,因受美国次贷危机及欧债危机的影响,整个中国的出口外部条件严重恶化,广东省更是首当其冲[1]。从2008年至今,广东省净出口率不仅明显下滑,而且波动幅度比较大。至此,依靠外贸促进经济增长的缺陷开始暴露在世人面前。为此,我们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依赖外需转变到主要依靠内需上来。在目前投资率较高的情况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然落在拉动消费上。我国政府采取了扩大内需经济政策,通过扩大消费和投资来促进经济增长。那么这样的政策是否有利于广东省的经济增长?对此,有必要研究广东省消费、投资、净出品的关系,分别分析它们拉动经济增长的能力。

二、研究设计以及实证结果与分析

1.模型构建

本文依据经济增长理论,结合广东省经济增长的实际情况,构建了扩展的索罗模型[2],分析消费、投资和净出口“三驾马车”对广东省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具体的模型设置如下:

Y=ckαsβhλeε模型1

模型1中,Y是广东省各年度的支出法地区生产总值GDp,c是全要素生产率,k是广东省资本形成总额,s是广东省最终消费总额,h是广东省货物和服务净出口总额,e是自然对数,β、λ、ε是各自自变量的弹性系数,是随机误差项。对(1)式进行线性变换得:

lny=c+αlnk+βlns+λlnh+ε模型2

本文将通过统计软件,按照模型2对各变量做回归分析,其中lny是被解释变量,lnk、lns、lnh作为解释变量,c即为常数项。

2.样本数据及来源以及描述性统计分析

模型2中所有变量的样本数据来源于2013年广东统计年鉴。本文选取广东省1978年,即改革开放时期一直到2012年的数据,总共35个样本,适合做大样本分析。我们对1978年至2012年的相关变量及数据统计表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结果:不管是货物与服务净出口额、净出口率还是其拉动作用,他们的均值都比消费、投资相应的变量低的多。也就是说,靠出口来拉动GDp的增长效果并不明显。而现在看来,消费已然成为拉动GDp增长的主力军,但投资的力量也不容小觑。

3.实证检验结果与分析

本文采用spss统计软件,根据上面的分析结果对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果:

从表中模型估计的结果看,模型的拟合程度总体较理想。R2与调整R2均为0.99以上,D-w检验值为1.705,表明时间序列无一阶自相关。F检验值为17908.911,显著水平接近零,远小于5%,因而总体拟合显著。消费s、投资k、净出口h这“三驾马车”对GDp的弹性系数分别0.750、0.248、0.026。将相关数据代入模型可得下列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Y=0.57eεk0.248s0.75h0.026

比较“三驾马车”各因素对GDp的贡献程度,最终消费s对GDp的贡献(0.750)最大,投资k对GDp的贡献(0.248)次之,净出口h对GDp的贡献(0.026)最小。由此验证了之前本文在描述性统计分析的结果,即消费成为拉动GDp增长的主力。可见,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最为明显,所以我国政府采取了扩大内需的经济政策有利于广东省的经济增长。

三、结论与建议

由上章的实证结果表明,广东省的经济增长的主力在于消费,我国政府采取了扩大内需经济政策,通过扩大消费和投资来促进经济增长是必然的选择。但是消费虽然起到主导作用,却不是一股促进经济发展强劲的动力。本文研究中发现,从1978年到2008年,消费率一直处于稳步下降的状态,说明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在减弱。虽然从2008年至今有了上升的趋势,但是消费率的平均(57.2229%)水平明显低于国际水平(70%以上)[3]。而且,近三年消费的贡献率拉动作用逐步下降,由2010年的6.7%到2012年的4.4%,表明近年广东省的消费拉动动力不足。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是居民收入低且分配不均、城镇化水平低、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等[4-5]。

因此,要使得消费真正发挥拉动效果,就要解决阻碍消费的根本原因。首先要调节收入分配关系,缩小收入差距,提高平均消费倾向。具体来说,就是减少国家财政收入,增加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缩小初次分配中的收入差距。提高个税起征点,减少个税支出[5-7];增加中低收入阶层的相对收入,对低收入者通过增加就业机会增加其收入,也可通过转移支付和社会保障制度增加对低收入者的补助,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其次,要改革劳动薪酬结构,实现工资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同步增长;再者,加快城镇化建设,发挥城镇对消费的拉动作用。其拉动作用表现在:一方面,农民进城由农产品的生产者转变为消费者,增加了农产品的消费。另一方面,农民市民化也会大量增加工业品的消费,提高整体消费水平;最后,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及福利体系,稳定居民支出预期,减少居民支出的不确定性,减少储蓄,增加消费[5-7]。

参考文献:

[1]牛金花.广东省的消费、投资、净出口与经济增长――基于VaR模型的实证分析[J].中国商贸,2014,04:151-153

[2]崔丹.河南省经济增长与“三驾马车”间的关系[J].商,2014,22:195+143.

[3]谭俊兰,严得琛.江苏省与发达国家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比较研究――以美国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3,32:99-100.

[4]李英,陈立华.拉动消费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4,01:52-56.

[5]谭俊兰,王荣.提高消费对江苏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研究[J].时代金融,2014,06:56-57.

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篇5

关键词:三大需求GDp贡献经济影响\

消费、投资和净出口是促进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强大动力,通常被称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具体分析消费、投资和净出口三大要素对新疆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影响,有利于我们深入考察宏观经济政策的实际应用效果。鉴于数据的完整性,本文以1991年以来按支出法统计的20年GDp的具体数据出发,就三大需求要素及其变动趋势,对新疆GDp增长的贡献率及其对经济、物价的影响做一简要分析。

一、三大需求贡献率及拉动经济增长百分点分析

按照国家统计局的定义(2005),贡献率是指三大需求增量分别与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增量之比。按支出法统计的GDp是从需求角度衡量国民经济发展的总量指标,由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三部分构成,其公式为: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十货物和服务净出口

三大需求要素各增加量之和即为当年GDp总的增加量;其中每一要素的增加量占GDp总增加量的比重就是当年该要素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而用这一贡献率乘以GDp的年增长率就是该要素对当年CDp增长拉动的百分点。

(一)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

1991——2010年20年间,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分别为:53.46%、57.77%、-11.23%。整体上看,资本形成总额对新疆经济增长的贡献大于最终消费和净出口的贡献,其平均贡献率为6.21个百分点,即在GDp年均10.01%的增速中。其中,资本形成总额平均拉动经济增长6.21个百分点,位居三大需求之首。

剔除物价因素后,从总体趋势上看,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波动性也最大。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1992年、1993年、1998年、2001年、2003年和2009年分别达到高峰值150.52%、169.49%、163.69%、126.01%、110.57%、116.36%。分别拉动当年经济增速的19.72、17.29、12.28、10.84、12.38、9.43个百分点。而在1995年、1999年落至低谷,贡献率分别为-111.85%和-111.53%,分别拉动经济-10.18和-8.25个百分点。20年间资本形成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峰谷值落差较大,相差近300个百分点。之所以会出现以上较大的波动,缘于新疆投资政策的变动。

(二)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为平稳

1991——2010年,GDp增速平均为10.01%,其中最终消费平均每年拉动经济增长4.87个百分点。最终消费对新疆经济增长的贡献位居第二。

从时间区间波动来看,在三大需求中,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波动幅度最小,多年来基本保持稳定,是新疆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在1991——2010年间,最终消费需求贡献度基本上是在7%-95%区间波动。20年间最大波峰值出现在1996年,贡献度达到167.91%,拉动经济增长10.91个百分点。

2009年,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美元贬值、俄罗斯“灰色清关”事件及“七五”事件影响,新疆对外贸易和工业经济遭受重大挫折;与此同时,受益于国家拉动内需和倾斜政策,新疆投资和消费对经济拉动作用巨大。

(三)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波动较大,且对经济增长呈负效应

1991——2010年间,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平均贡献度为-11.23%,拉动经济增长-1.05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呈负作用。

从时间区间波动来看,货物和服务净出口的贡献度呈双“w”状,波动较为剧烈。波动较大的年份是1993年、1995年、1998年、2001年、2009年,贡献度分别为-118.39%、116.74%、-111.11%、-104.99%、-111.66%,峰谷值相差235个百分点。以2009年为例,新疆服务和货物净出口值为-5388973万元,比2008年减少了692740.51万元,是20年间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下挫幅度最大的一年,当年服务和货物净出口对经济拉动的负面作用达到-9.04个百分点。

二、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弹性系数分析

投资和消费需求弹性系数,分别是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与投资和消费需求增长速度之比,反映投资和消费需求的增长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说明投资或消费需求每变动一个百分点带动经济向相同或相反方向变动多少个百分点。

1991-2010年新疆GDp增速与投资弹性系数、消费弹性系数

注:1、本表中C代表最终消费;i代表资本形成总额(为了保持前后文数据一致性)

2、表中数据以1978年为基期剔除物价因素,为实际增速和实际弹性系数。

(一)投资弹性系数

上表说明,1991——2010年,新疆投资弹性系数的平均值为0.93,即投资增长1个百分点,能带动经济增长0.93个百分点。分时期来看,“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四个时期新疆年均投资弹性系数分别为0.88、3.12、0.65、0.87。从历年弹性系数来看,投资弹性系数变动没有明显的趋势性,相对消费弹性系数较为平稳。

从表1-2可以看出,1991——2010年,新疆GDp年均增速为10.01%,投资年均增速为10.77%,投资增长速度大于经济增长速度。投资的波动幅度明显小于经济增长波动的幅度。

(二)消费弹性系数

1991——2010年,新疆GDp年均增速为10.01%,最终消费年均增速为8.97%,消费增速小于经济增速和投资增速。20年间,新疆消费弹性系数的平均值为1.12,即消费每增长1个百分点,能带动经济增长1.12个百分点。分时期看,“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四个时期新疆平均消费弹性系数分别为1.41、0.94、1.42、0.86。

总体上来看,消费的波动幅度大于经济增长波动的幅度。但是从各时期来看,消费波动幅度时而大于、时而小于经济增长波动的幅度。从历年弹性系数来看,消费弹性系数变动没有明显的趋势性。但是其波动性较投资弹性系数较大。

三、投资、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及其对物价的影响

(一)投资需求拉动经济及其对物价的影响

根据剔除物价因素后的数据测算,20年中,投资增长带动经济增长的速度大于推动物价上升程度的年份有11个,占55%。总体来看,投资增长对经济实际增长的拉动作用要大于对物价上升的推动作用。

分阶段来看,前10年,投资增长带动经济实际增长的速度大于推动物价上升程度的年份仅有4个,占40%;后10年有7个,占70%。说明新疆近10年投资规模的增长对拉动经济快速增长的效果要大于对物价的推动作用。

(二)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及其对物价的影响

消费需求的正向影响度可以说明市场消费需求增长的适度性。当正向影响度大于50%时,则说明这种消费需求的增长是适度的;否则,就是不正常的。

根据测算,消费拉动对经济名义增长与实际增长的作用是起伏变化的,消费拉动对经济的正向影响度最高时2009年达到167.2%,而最低时为1994年19.67%。1991—2010年,20年中有9年的正向影响度是低于50%,占年数比例45%。说明55%的年份中,消费增长拉动经济实际增长的效果大于对物价上涨的拉动。

四、结论

(一)三大需求要素既独立存在,又相互关联。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中,三大需求之间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1991—2010年间,三大需求对新疆经济增长的贡献由大到小依次排序为:投资需求、消费需求、货物和服务净出口需求。

(二)20年间三大需求总量、其变化值与GDp增速关系来看,由于消费需求呈平稳增长态势,服务和货物净出口的总额较小,贡献率较小,因此,投资对GDp的增速起着关键性作用。经济要实现平稳增长,必须使投资保持一定的增速;否则,其将对经济增长有明显的阻碍作用。

(三)1991-2010年,新疆投资增长速度大于经济增长速度。新疆投资弹性系数的年均值为0.93,即投资每增长1个百分点,能带动经济增长0.93个百分点。投资的波动幅度明显小于经济增长波动的幅度。“十一五”期间,新疆投资弹性系数为0.87,比“十五”多0.22。

(四)1991-2010年,新疆消费增速小于经济增速和投资增速。消费弹性系数年均值为1.12,即消费每增长1个百分点,能带动经济增长1.12个百分点。“十一五”时期新疆平均消费弹性系数为0.86,比“十五”少0.56。

(五)总体上来看,新疆在1991—2010年的20年间,投资增长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要大于对物价上升的推动作用。

(六)1991-2010年间,新疆有55%的年份中消费增长拉动经济实际增长的效果大于对物价上涨的拉动。

参考文献:

[1]伍戈.三大需求对我国GDp增长的贡献率简析[J].中国

统计,2010(3).

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篇6

关键词:经济增长 投资需求 消费需求

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净出口需求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对经济增长具有不同的作用。消费需求作为经济运行的主要动力,既是gdp的组成部分,又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助推器。投资需求作为一把“双刃剑”,短期可以增加需求,拉动经济增长;长期可以形成一定的生产力,增加社会产品的生产能力,提高商品供给,推动经济增长。外贸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出口的增长会导致国内有效需求的增加,有利于一国进行必要的外汇积累,资本和技术的进口,从而提高生产能力。另外,出口的增加也能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和创新,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从而获得外部规模经济效益。

一、“三驾马车”对青海省经济增长的贡献及拉动分析

按支出法统计的gdp是从需求角度衡量国民经济发展的总量指标,它由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三部分构成,其公式为: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固定资本投资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

三大需求要素各增加量之和即为当年gdp总的增加量,其中每一要素的增加量占gdp总增加量的比重就是当年该要素对gdp增长的贡献度,而用这一贡献度乘以gdp的年增长率就是该要素对当年cdp增长的贡献率。用公式表示即为:

某需求要素贡献度=某需求要素增量/gdp增量×100%:

某需求要素贡献率:某需求要素贡献度/gdp增长率

根据上表我们可以看出:

(一)最终消费需求对青海省经济增长贡献较平稳

1994—2008年间,最终消费、资本形成、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份额分别为55.53%,72.24%,—27.77%,最终消费对青海省经济增长的贡献位居第2。从时间区间上看。最终消费需求对青海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相对比较平稳,1997年仅为-0.63个百分点,对经济的增长贡献为6.96%,成为这15年间最终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最低点;2005年最终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又达到高峰值,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91.85%,对经济产生11.21个百分点的拉动力,极大地带动了青海省经济的快速发展。2008年由于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呈下降趋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仅为32.56%,拉动经济增长4.13个百分点。从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总体波动趋势上看,除了1997年之外,最终消费对青海省经济增长贡献相对比较平稳,2000—2007年年均贡献率为75.55%,对经济的发展具有极大的影响和推作用。

(二)资本的形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影响较大

从上表可以看出,资本的形成对青海省经济增长的影响最大。1994—2008年间,最终消费、资本形成、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份额上看,资本形成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高达72.24%,平均拉动力为7.8个百分点,位居第1。从总体趋势上看,资本形成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波动性也较大,呈“双u+双n”形式。1997年资本形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92.84%,对经济的拉动为8.36个百分点,之后在2001年又达到高峰时期,对经济增长完全起拉动作用;2001年经济增长率为13.82%,资本形成的贡献率高达140.64%,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为16.45个百分点;2002年资本形成仍对经济增长起绝对拉动作用,对经济增长拉动13.54个百分点,贡献率达111.89%。15年间资本形成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峰值之差达80.72%,落差较大。2008年虽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但青海省的资本形成对经济的拉动仍呈上升趋势,拉动力为10.47个百分点。比上年增长了1.94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82.46%。

(三)货物及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波动较大,且对经济增长呈负效应

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又深居内陆地区,其对外贸易发展水平较低。“八五”之前其贸易主要以农畜产品为主,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虽一改过去单一产品对外贸易出口的格局形式,但由于自身技术水平的限制,加之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对外贸易产品需求更加趋向专业化、技术化、科技化。从而极大制约了青海省对外贸易发展,对外贸易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处于劣势地位。1998年之前,青海省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呈正值,且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均在1个百分点之上。自1998年开始,青海省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呈负值,而且下降比速较快,2001年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下降到116.10%,达到对经济影响的最低点对经济的拉动为-13.58个百分点。之所以造成这种局面主要是由于产品技术含量较低,不能达到相关国际产品标准,致使对外贸易发展遇到了阻挫,对经济发展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二、基于索罗模型的实证分析

为进一步揭示“三驾马车”对青海省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本文运用索罗模型对消费、投资和净出口对青海省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行分析。

根据三大需求要素与yfgdpi增长之间的关系,以总消费tc,总投资i,进口(m)和出口(x)为解释变量,以gdp为被解释变量,建立如下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lny=c+alntc+blni+γ/lnx+δlnm

本文根据青海省1983—2009年相关数据,运用e-views5.0软件进行ols分析可以得出:

由于r2=0.99,几乎接近1,说明模型的拟合优度非常高。根据f分布表可知,时,f=5029.4>fod1(4,22)=4.31,回归方程十分显著。由于to=3.36,t1=7.26,h=13.31,t3=3.03,t4=-0.19,给定显著性水平a=0.05,查t分布表中自由度为22(n-k-1=27-4-1=22)的相应临界值,t.(22)=2.074,可知t值除了进口外都大于该临界值,所以拒绝原假设,即除了进口外的四个解释变量都在95%的水平下影响显著,都通过了变量显著性检验。d.w=1.04.查d.w.检验上下界表,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k=5(包括常数项),n=27时有du=1.76,dt=1.08,很明o

由于r2=0.99,几乎接近1,说明模型的拟合优度非常高。f=3257.9>f0.01(4.21)=4.37to=2.63,t1=3.77,t2=4.08,

t3=2.81均大于ta(21)=2.080,模型通过了f检验和t检验。又由于1.76

通过上述模型我们可以得出:消费每增加1%经济将增加0.36%,投资每增加1%经济将增加0.63%,出口每增加1%经济将增加0.02%,进口每增加1%将使经济减少0.01%。从弹性系数角度分析可知,投资是青海省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消费次之,而出口对促进青海省经济增长的作用偏小,进口对经济增长起反向的拉动作用,这一定程度上说明了青海省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消费和投资推动。

三、结论与建议

根据上述模型和数据统计分析可以看出,近年来青海省投资拉动型的经济增长趋势更加明显,经济增长对投资增长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也在日益提高,消费在未来数年内将超过投资贡献成为促进青海省经济增长的第一要素。就目前来看,青海省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相对不大,相关性不强,不是青海省gdp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量:但从长期来看,青海省对外贸易依存度一度呈上升趋势,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逐渐深入,进出口对青海省经济增长的贡献将可能与投资和消费对青海省经济增长的贡献不分伯仲。

为进一步促进青海省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提高资金利用效率,满足地区经济发展的需求

从模型中可以看出,投资对产出的影响大于消费,且贡献率较大。这是由于青海省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进程中,资本形成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因此,青海省应加大投资力度,提高政府投资的效益,充分调动民间投资,满足地区经济建设需要。同时,由于青海省的投资主要投向了高能耗的粗放型部门,所以收效甚微,低水平重复投资现象严重,对环境也造成了严重破坏,今后应致力于改善投资结构和投资力度,以提高投资的利用效率。

(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刺激消费,扩大内需

扩大内需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内在主动力。虽然投资需求对青海省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但由于投资需求是消费需求派生出来的,其本身不可能成为经济增长的持久拉动力量。因此,无论从量还是从增长率角度来看,最终消费对产出的影响都是最大的。近年来,随着大量外来人口的不断涌入和自身人口的不断增长,青海省消费潜力巨大,而要充分利用好这一资源,必须提高居民的购买力,不断使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相匹配,减小贫富差距,特别要致力于提高农牧民收入,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以促使经济的稳定协调发展。

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篇7

【关键词】经济增长投资出口消费

一、拉动国民经济增长需要驱动三驾马车

投资、出口和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力量,人们形象地将这三者称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以2008年为例,我国GDp为300670亿元,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8488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2291亿元,全年进出口总额25616亿美元,贸易顺差2954.7亿美元。正是这三个方面的数字构成了国内生产总值(GDp)。因此,拉动国民经济增长,需要三驾马车并驾齐驱。

受世界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外贸出口明显放慢。2009年上半年,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9461.2亿美元,同比下降23.5%。其中,出口5215.3亿美元,下降21.8%;进口4245.9亿美元,下降25.4%。由于出口需求下降幅度较大,造成企业效益下降,财政收入减少,2009年上半年,全国财政收入33976.14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832.05亿元,下降2.4%。金融危机使就业困难增多,对居民消费的实际能力和未来消费信心也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从而进一步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发展。据国家统计局2009年7月16日的数字显示,2009年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0%,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9.3个百分点。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的企业)实现利润8502亿元,同比下降22.9%。2009年上半年,在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最高,为87.6%,拉动GDp增长6.2个百分点;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53.4%,拉动GDp增长3.8个百分点;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41%,下拉GDp增长2.9个百分点。尽管我国经济在2009年二季度出现向好的势头,但在经济运行中积极因素不断增多的后面,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关注。正如总理在2009年7月召开的经济形势座谈会上所指出的那样,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仍然是我们面临的首要任务。必须看到,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不利影响并未减弱,外需严重萎缩的局面仍在持续,一些行业、一些企业生产经营还比较困难,就业压力短期内尚难根本缓解,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还相当艰巨,产能过剩问题凸显,财政收支矛盾突出。

2009年上半年,四川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601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5%,形势好于全国。四川省政府7月20日的全省经济运行情况显示,2009年上半年四川GDp增速比去年全年增幅提高4个百分点,全省经济呈现加快回升的发展态势。在拉动四川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投资担当了主角。2009年以来,随着灾后恢复重建进度不断加快和“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等一揽子宏观调控政策的全面落实,四川内需明显扩大,生产发展明显加快。据统计,2009年上半年资本形成总额对GDp增长的拉动率为78.3%,拉动GDp增长10.6个百分点。全省自2009年3月以来已连续4个月单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超1000亿元,上半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560.8亿元,同比增长69.6%,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41.9个百分点。2009年以来,面对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四川省对外贸易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成为全国少数增长的省份之一。1―6月全省进出口103.8亿美元,增长8.1%,其中出口61亿美元,增长12.1%;进口42.8亿美元,增长2.9%。消费对经济拉动作用也不容忽视。2009年上半年,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31.7亿元,同比增长20.5%,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1.9个百分点。

二、更好地驾驭三驾马车,拉动经济平稳增长

在四川经济出现可喜势头的时候,我们必须保持冷静的头脑,分析四川经济增长的有利因素和薄弱之处,重视三驾马车在保持四川经济平稳增长上的作用。

1、巩固投资成果,加快经济转型

2009年上半年四川经济出现快速回暖趋势,政府投资起到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地震灾区援建和恢复生产的投资增长明显。上半年,成都、德阳、绵阳、广元、雅安、阿坝等6个地震重灾区共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290.4亿元,增长95.9%,对全省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70.6%,拉动全省投资增长49.1个百分点。在政府投资增长中,四川重视产业结构转型,把技改作为推动全省工业经济止滑提速、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重要手段之一。统计表明,上半年四川全省完成技术改造投资1137亿元,同比增长61.4%,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达54.5%,其中技术改造投资对四川GDp增长的贡献率达27.8%,拉动GDp增长3.8个百分点,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高达48.3个百分点。2009年上半年,全省民生及社会事业投资2197.2亿元,增长82.1%,高于同期全社会投资增速12.5个百分点。其中,投向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农村交通运输业的规模分别增长2倍、2.1倍、3.4倍。目前的投资为今后的经济结构转型奠定了基础,将为扩大内需、产业升级、消费升级做好产能准备。当前,要加快灾后恢复重建步伐,巩固政府投资成果,突出抓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产业发展项目、社会建设项目和民生项目,促进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促进“四大城市群”和“通道经济”协调快速发展,通过投资引导产业结构转型。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政府投资的适当增加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但依靠财政收入的政府投资毕竟是相对有限的,在巩固政府投资成果的同时,还要重视创造企业及个人投资的环境,引导企业和个人加大投资的力度;要拓宽投融资渠道,积极争取银行信贷投入,增加对中小企业、非公经济、中西部地区的贷款支持,搭建和用好投融资平台,加大力度吸引和扩大社会投入,进一步突出产业振兴发展,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要支持民营企业加快发展,促进中小企业快速发展。可以预计,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好转,投资者信心增加,产业转移力度会更大,以后社会资金将会起到接替政府投入的作用。另外,房地产会摆脱负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加大。

2、应对外贸形势变化,培育新的外贸出口增长点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消费下降,国际经济贸易萎缩。2009年上半年,四川对外贸易虽然继续保持稳定增长,为同期全国出口实现正增长的两个省份之一,增速居全国第二,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国际消费市场疲软还将会持续一段时期,这会影响我国经济中为出口服务的相当一部分产业,四川也不例外。同时,因四川本身地处内陆,外贸出口总量不算大,所以外贸出口目前对四川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并不高。应对外贸形势变化,四川要挖掘潜力,发挥自身的优势,在巩固传统外贸产品出口成果的同时,培育新的外贸出口增长点。

从近年的情况来看,四川加工贸易和对外承包工程是推动全省出口增长的两大动力。2009年上半年,四川出口机电产品占全省整体出口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47.2%提升到62.9%,拉动全省整体出口增长23.3个百分点。2009年上半年,四川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高达96%,为全省贡献了19.7亿出口额,占32.3%,显示出产业升级在外贸竞争中的优势。多数传统大宗出口产品形势则比较严峻,服装、钢铁、农产品和无机化学品出口呈下降态势。四川要利用人才优势和科技优势,以及地缘优势和产业链优势,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和对外承包工程,形成外贸、外资、外经“三外联动”,为外贸出口的稳定增长培育增长点;同时,要重视不断壮大外贸出口企业队伍,为四川外贸的稳定增长夯实了基础,千方百计推动重点企业出口稳定增长,大力推进出口企业孵化工作,培育中小企业开展进出口业务;继续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增强国际竞争能力。

3、培育消费市场,鼓励居民消费

2009年上半年,在“家电下乡”、鼓励汽车消费等多项政策推动下,四川家用电器和汽车销售旺盛。通过对全省大中型批发和零售企业的统计显示,上半年汽车类商品零售额达220亿元,同比增长39.7%。全省从开展“家电下乡”活动至今年6月底,共销售冰箱、彩电、洗衣机、空调、热水器、电脑等下乡补贴产品258.4万台,金额38.7亿元,刺激农村市场增速快于城市6.6个百分点。2009年上半年,四川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5292.3元,增长13%。2009年上半年,四川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631.7亿元,同比增长20.5%,汽车、住房等大宗消费趋暖,最终消费对GDp增长的拉动率为51.4%,同比提高2.3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6.9个百分点,同比提高2.4个百分点。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农村消费需求增速首次快于城市,灾区市场恢复接近灾前水平。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李晓超在介绍2009年上半年我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时称,上半年在GDp增长的三大需求中,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3.4%,拉动GDp增长3.8个百分点,可见消费在拉动经济增长上的作用十分重要。

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让消费这驾马车跑起来是关键,因为只有增加消费,才能增加生产,进而增加就业,最终增加居民收入和促进经济平稳快速增长。较长时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过多依赖投资和出口,四川经济更是依赖于投资。在当前外贸出口遭遇较大困难时,应该特别要重视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扩大消费首先要培育消费市场。四川不仅被称为天府之国,有着丰富的物产和成都等商业氛围浓重的传统消费城市,而且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要加大对四川的宣传力度,在鼓励本地居民消费的同时,重视吸引更多的省外和国外消费者来四川消费。要重视培育新的消费市场,为消费者创造更加优质的消费环境和服务。扩大消费还要贯彻好中央和地方的一系列鼓励消费的政策,如“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政策,让消费者享受到政策的实惠。同时,还要重视增强居民的消费信心。影响居民消费信心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居民对未来收入预期因素,有居民对商品质量和价格认可因素,还有居民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社会保障,如养老、教育、医疗等预期因素。当前,应该帮助居民认识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在不断完善,帮助居民增强对未来收入增长的信心,帮助居民了解生产、消费规律,抓住物价回落的时机理性扩大当期消费。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网站:stats.省略[DB/oL].

[2]四川统计信息网:sc.stats.省略/[DB/oL].

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篇8

关键词:旅游消费;经济增长;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7-0001-03

1引言

旅游消费涵盖了旅游活动的行前、行中和行后的消费等,是指旅游活动引发的一切物质以及服务的消费总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产业呈现出持续、强劲增长的态势,国内旅游收入从1994年的1023.5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22706亿元。目前我国已进行成世界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对我国的外汇收入、扩大内需、促进就业、推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地方经济增长等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金融危机挑战,外贸出口出现较大萎缩,我国的投资也受到相应的影响。然而,在消费的构成中,旅游消费所占的比例从2009年的8.24%增长到了2011年的11.70%,对我国内需的扩大产生了重要的贡献,从而使得经济的增长更加稳健。在“十二五”规划、十报告中以及在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指出扩大内需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也是重大的结构调整。并且不同程度的指出把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主要着力点,通过增加居民收入提高消费能力,完善消费政策,培育消费热点,以及重点发展养老、健康、旅游、文化等服务,落实带薪休假制度。

国内学者运用向计量分析以及实地调研指出我国城镇居民的旅游消费对拉动经济增长有着直接、长期的作用,指出旅游消费和居民收入之间是长期均衡的关系,进一步得出短期内国内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小于经济增长对国内旅游消费的推动作用,而在长期内国内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要大于经济增长对国内旅游消费的推动作用。国外学者更多的是从微观的层面提出旅游目的地的食宿、活动设施和关注点等因素对旅游绩效有重要影响。

我们在前人的基础上,以国内旅游消费为切入点,运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加入其他影响因素,结合我国旅游发展的现状,研究旅游消费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从政府、市场、居民多角度更为全面地分析旅游消费的增长对于扩大内需从而促进经济增长方面等的重要意义。

2旅游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认为,总需求在决定通货膨胀、产出和就业等的水平上,对经济的增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旅游消费在创造需求、增加供给、引导消费的同时,还能有效促进产业的优化升级、促进我国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的转型,这也印证了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提出的经济结构的变化理论。就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的直接产出效应来看,国内旅游消费的发展,对于我国的交通、通讯物流、商贸、金融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除此之外同时引致经济增长的“继发效应”。旅游消费的增长能够有效的吸纳我国不同层次的劳动力,根据美国经济学家丹尼森指出的,劳动的产出弹性大,在经济增长的核算中具有较大的权重,劳动增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相当大,因此就业增加有助于促进经济发展、提高收入水平,达到致富于民的效果。根据凯恩斯的消费理论,收入的增加有利于增强人民的消费能力、提高人民的消费水平。人民潜在消费能力的释放,有助于发挥扩大内需的乘数作用,从而形成对经济增长的“乘数效应”,并且有利于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和产生新的消费群体、拓展消费空间以增强我国经济的内生增长能力,使旅游消费富民、增收的新路径和促进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图1旅游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机制在旅游消费的发展对经济和就业的增长的基础之上,促使居民收入显著增加,达到致富于民的效果。因此,对有利于促进居民增加消费数量、提升消费水平、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使旅游消费富民、进而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内生动力,随之带来的是经济结构的调整,促进旅游消费更加完善的发展,最终形成“旅游消费需求增长-就业增加-收入提高-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

3实证分析

3.1模型设定及方法

我们将模型设定为:

lny=α+βlnx+ε(1)

lny=α+βlnx+γlnz+ε(2)

lnx=λ+μlny+δ(3)

该模型的被解释变量为y,解释变量为x,控制变量为z(z1、z2、z3、z4、z5)。

我们在确定模型(1)后,依次加入控制变量z1、z2、z3、z4、z5,分别进行二元、三元、四元、五元、六元回归估计得到不同情况下的模型(2),以检验现实中多重因素影响下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作用,避免多重共线性的影响。模型(1),(3)反映了国内居民旅游消费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影响。

3.2数据选取及变量说明

为了研究旅游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本文在借鉴赵磊和全华(2008)用人均国内旅游消费来衡量国内旅游消费水平,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来代表我国的经济增长状况的基础上,根据研究的实际需要,以国内生产总值GDp(亿元)作为衡量经济增长的被解释变量y,以国内游客的旅游总花费(tourismexpenditure)作为国内居民旅游消费的衡量指标tC、即解释变量x。为了全面研究旅游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我们还选择了影响经济增长的其他因素投资总额、净出口额、财政支出、劳动力(年底就业人员数)、科技因素(R&D投入)作为控制变量z1、z2、z3、z4、z5。

其中,R2=0.968902,回归系数及方程都通过显著水平为5%的假设检验。

lnx=1.1651lny-5.4662

其中,R2=0.968902,回归系数及方程都通过显著水平为5%的假设检验。

通过对模型1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x对y的弹性为0.8316,即国内旅游消费每增长1%,国内生产总值就会增加0.8316%,这是我国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推动作用的量化值,表明国内旅游消费对于经济增长具有正向推动作用。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居民收入水平提高、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长,我国国内旅游消费总额增长迅速,成为扩大国内消费需求、推动经济发展的新热点和亮点。

在依次加入投资、净出口这些控制变量后,得到模型2、3,相较于模型1,旅游消费的相关系数有所下降,这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密切相关,当前我国经济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消费特别是国内需求疲软,而旅游消费作为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增速快于消费总额的增速,虽与投资弹性系数相比较低,但在当前新形势下对促进经济增长仍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继续加入财政支出这一控制变量后,我们从模型4中可以看到,旅游消费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弹性系数大于财政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弹性系数,近些年来财政支出的年增长率一直较高,而此结果进一步体现了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强劲拉动作用。

根据新经济增长理论和熊皮特的技术创新理论,我们继续加入劳动力因素、科技因素分别进行回归分析,得到模型5、6。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旅游消费仍对经济增长有着稳定的正向的推动作用,这与旅游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相一致。

通过多重的回归分析,我们可以得到,虽然在加入其他影响因素后,旅游消费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弹性系数有所下降,但一直为正值,国内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有积极的正向影响。同时,与其他控制变量的弹性系数相比较,可以认为国内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有较强的拉动作用。

同时,为了研究二者的相互关系,我们得到y对x的弹性为1.1651,即国内生产总值每增长1%,国内旅游消费就会增加1.1651%,这是我国经济发展促进旅游消费增长的量化值,反映了经济增长对旅游消费的拉动作用。

4结论与建议

长期来看,我国居民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具有积极推动的作用,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实证分析结果显示,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水平提高,用于旅游消费的比重不断增大,国内旅游消费总额增长迅速,积极促进了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同时,旅游消费还有效促进了相关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发展,诱导产业结构的调整,延长拓展旅游产业链。此外,国内旅游消费的发展通过调整就业、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等渠道间接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由此形成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乘数效应”,这些都表明了我国居民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具有积极促进的作用。但是,当前我国旅游消费尚存在结构不合理、地区发展不平衡、服务体系不完善、城乡居民旅游消费差距大等弊端,我国经济对国内旅游消费增长的推动作用大于国内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推动作用,居民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待进一步提高。

基于以上分析和结论,我们提出了以下的建议。

第一,从政府的角度来看,把扩大内需作为工作的重点,加快消费政策的创新,提高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当前,我国的经济还未完全摆脱金融危机的影响,要保持经济的持续发展,必须要靠扩大内需来拉动。而在消费的领域内,旅游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内需的进一步扩大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而旅游消费的主体对象就是居民,只有提高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才能提高居民的旅游消费需求。同时,政府可以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完善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减少居民医疗等方面的支出,从而提高其可支配收入,完善交通、道路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旅游消费的意愿,增加旅游消费,进而扩大内需,促进经济的增长。

第二,从市场的角度来看,合理运用市场手段增强我国旅游消费需求的内生增长能力和驱动力。通过挖掘新的旅游景区,加大投资总额,完善旅游的观光、休息等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来吸引更多的游客,更有效地满足城乡居民的旅游消费的需求。推动自然资源与旅游文化的协调发展,逐步形成自然与文化体系融为一体的旅游消费产业链,优化就业结构,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及消费水平的良性循环,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

第三,从居民的角度来看,采取针对性措施,分别推动各群体的旅游消费。对于高收入群体,他们对旅游消费有更强烈的需求与欲望,可以通过推广国民休闲计划以及完善政府机关、单位的带薪休假制度。而对于低收入或无收入的学生、退休群体,可以通过免门票、半票等优惠政策来鼓励并扩大旅游消费流量。同时,要发挥好城镇对农村的“示范效应”和“引领效应”,通过改变他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结构来带动农村旅游消费的增长,从而使得城乡旅游消费的协同发展催生更大的旅游消费需求,进而拉动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

参考文献

[1]郭庆广.旅游消费需求拉动城市经济增长的成效分析――以武夷山市为例[J].旅游经济,2012,(8):1518.

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篇9

关键词:城乡居民消费;经济增长;VaR模型

一、引言

从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经济开始发生改变。消费、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出现了不同的发展趋势。我国的投资率从1978年的38.2%上升至2013年的47.8%,我国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占GDp比重也从1978年的-0.3%上升至2013年的2.4%,而消费率则是呈现下降趋势,由1978年的62.1%下降2013年的49.8%,通过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消费增长不足,限制了我国经济持续的增长。因此,如何形成主要依靠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山东省2013年人均GDp为56184元,但近几年的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却在40%以下,因此山东省促进居民消费,以此实现实现消费与生产的相互促进租用,对于促进经济增长有重要作用。

二、基于VaR模型的实证分析

1.变量的选取

本文采用山东省的地区生产总值指数来衡量经济增长,城乡居民的消费分别用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人均生活消费衡量。以上变量通过对各年《山东省统计年鉴》整理所得,样本区间为1984-2013。为剔除了价格因素采用价格指数进行平减。用GDpZS表示经济增长,以CZ和nC来表示城乡居民的消费。

2.变量平稳性检验

为了检验数据的平稳性,本文采用aDF方法检验GDpZS、nC、CZ是否存在单位根。根据aDF检验结果显示nC、CZ、GDpZS的一阶差分序列aDF检验值都小于临界值(5%)的值,因此这些变量都是一阶单整的。检验结果如下表。

3.滞后阶数确定和模型稳定性检验

本文通过统计软件利用LR(似然比)检验以及aiC信息准则与SC准则选择模型的滞后阶数。模型最优滞后阶数为1,故应该建立VaR(1)模型,统计结果见下表。另外通过检验,VaR模

4.格兰杰检验

对GDpZS、nC、CZ进行格兰杰检验,通过检验结果可知在5%显著水平上都拒绝原假设,所以GDpZS和nC以及CZGDpZ和CZ都存在双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所以,城乡居民消费都是引起经济增长变化的原因。

5.脉冲响应分析

为了准确掌握城乡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影响关系,本文拟引入脉冲响应函数图,分析城乡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影响关系以及影响路径的变化趋势。脉冲响应函数图如下。

通过分析城乡居民消费自变量对经济增长的脉冲响应函数输出结果,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方向以及影响的力度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本期给城乡居民消费支出一个冲击后,CZ对这个冲击一开始都是正向的,在第四期的时候达到了最大正响应点。随后又变为负响应,在之后的几期内一直为下降趋势。nC对这个冲击在一开始也是正向的,在第二期时候达到了最大正响应点,随后变为负响应并在第五期时候达到了最大负响应点,在第五期之后其变化趋势有变为上升,并在之后几期一直逞上升趋势。

从脉冲响应分析中可以看出,在拉动经济增长方面城镇居民消费具有较大的作用,在一开始城镇居民消费的增加就可以拉动经济增长。农村居民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拉动在一开始的效果要比城镇居民好,但是很快这种作用逐渐下降。因此,城镇居民消费的增加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是没有滞后的,而农村居民消费则是经过一段时间过才开始显现作用。

6.方差分解

本文利用方差分解技术分析了城乡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由方差分解图可以看出,在经济增长对自身的变化贡献率最大,但这种贡献程度逐渐下降,在15期时达到了67%左右。而nC、CZ对收入差距变化的贡献率一直逞增长趋势。nC由第二期的2%增加到15期的26%左右CZ则由第二期的0.04%增加到15期的26%的左右。所以,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农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变化贡献率相比于城镇居民要大很多。

三、结论

从模型分析来看,城镇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长期拉动作用大于农村居民消费。因此,提高城镇居民消费尤其是城镇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对于山东省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城乡居民消费都是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脉冲响应分析的结果表明,农村居民消费在短期内能拉动经济快速增长,城镇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具有长期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厉以宁.消费经济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2]吴异光.对我国居民消费的统计分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

[3]舒义田.关注居民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J].学习导报,2003(12):12-13.

[4]孟昊.消费与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的比较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6,11:22-23.

[5]查奇芬,李敏.需求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商业研究,2006,3:125-127.

[6]吴晓明,吴栋.我国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与收入分配状况关系的实证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5:22-32.

[7]俞建国.中国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m].中国计划出版社,2009.

[8]徐凤,金克琴.中国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4-30.

[9]俞建国,王蕴.“十二五”时期扩大消费需求的思路和对策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0,(2):3-7.

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篇10

关键词:房地产;经济增长,策略

凡经济发达国家,房地产业不是支柱产业也是发达的产业,其经济发展与发达房地产业对经济拉动相关。

一、房地产能拉动经济增长的原因

1.房地产业发展需要国民经济中许多部门和行业提供物质资料,与之配合发展。

我国建筑成本中70%是材料消耗,由其他部门和行业出售产品配合的。

2.房地产业发展结果的房地产品,为国民经济许多部门和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提和场所。

3.房地产品消费特别是住房消费是综合性消费、波及和带动生活消费的方方面面。

房地产的消费使用特别是住房消费是种综合性消费,波及吃、穿、用、住、行、娱乐、健身、学习、社交、享受、发展等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据上海社会科学院1981年对我国投入产出表的研究表明,我国住宅业每投入增加1亿元,其他23个相关产业增加1.479亿元的投资。

二、我国启动房地产市场不力的诸多问题

为发展房地产业拉动国民经济,政府出台了减少税费、银行降息、公房售给个人、推行抵押贷款、开辟房屋二级市场等诸多政策措施,对促进房地产投资和发展房地产业不能说没起作用,但并不理想。其原因在于我国存在不利于住房产品有效实现的根本的深层次的问题。

1.生产与消费不协调,消费率低

投资开发房地产最大的问题是房屋实现。投资开发房地产既起需求效应拉动经济增长,但又有供给效应,并且这是投资本质上的效应。

但投资开发房地产品有需求效应,对拉动经济增长的乘数作用大,必须国民有合理的最终消费率和有货币购买力。然而我国近20年来经济高速增长,虽居民最终消费绝对额也不断增长,但最终消费率呈下降趋势。

2.住房融资体制的转换不对称

住房体制改革的实质是转换财政公共融资体制转化为个人融资体制,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住房基金进人职工工资,由职工个人融资到市场购房消费,政府再不福利实物分房。但在具体的改革实践中不对称不协调,职工货币购房是马上要将钱拿出来,而政府给职工的工资补贴是雷声大、雨点小。本来消费率过低,加之住房融资体制转换不对称,使房地市场的启动更加困难。

3.人们心理预期失衡

当今要让人们乐于投资购房和启动房地产,关键在于消除购房的心理障碍,对未来收支充满信心。而现在的消费政策说到底只能调节两个平衡关系:个人的金融资产用于投资与用于消费的平衡关系、即期消费与远期消费的平衡关系。用于投资多就用于消费少,用于近期消费多就用于远期消费少。

4.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边际消费倾向下降

近年来我国城镇人均收入仍呈增长趋势,与此同时由于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不景气导致大量职工下岗,收入减少,减收面仍集中低收入人群,收入差距继续扩大甚至差距悬殊。

人们收入提高过程中,消费支出的绝对额相应增长。而我国由于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近几年减收面扩大,且减收面主要集中在低收入群体中,增收面主要集中在高收入群体。就对房地产的购置和房地产的启动而言,住房条件差,急于购房的低收入群体,无能力购房,而收入分配中增收主要集中的高收入群体,有购房能力,但他们的住房条件也相对好,不急于购房。于是开发出的房屋难以实现,房地产难以启动。

三、房地产业拉动经济增长的措施

1.继续实施反衰退和调节经济周期的政策措施

启动房地产,我们认为应区别一般政策措施和针对实际的特别方略。前段时间政府出台的政策措施,例如降低银行利息率,降低存款准备金和鼓励银行放款、扩大财政支出、大幅度提高职工工资和增强居民购买力、减轻税费、鼓励居民投资股票、债券等等政策措施。

然而由于存在前述的不利房地产实现的深层次的问题,而且这些多年积累起来的问题也不是短期马上可以解决的。例如:由于居民收入增长率长期落后于GDp增长率所形成的过低消费率,造成的居民购房货币支付能力不足,不可能在一两年通过提高工资,增加收入达到居民消费率60%的合理比例。除了逐年提高在职职工工资,还要减少失业和增加就业,还要发展小城镇;房价应与居民的收入水平相适应,只有这样房地产市场才能稳健发展,也才能满足人民群众正常的居住需求。

2.有针对性的启动房地产的近期方略

要较快启动房地产,除继续实施刺激国民经济发展的一般政策以外,还必须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实施一些特别方略。

(1)抓住收入水平较高群体,以税收配合启动房地产。

知识分子的收入不仅稳定且快速增长,对未来收支的心理预期也充满信心。他们应会乐意投资购房。企业家、私营企业主、演艺明星等更是我国的高收入阶层。住房有显示社会地位的功能。

(2)抓住高校服务体系社会化肩动房地产。学生公寓及配套房屋的开发,是只愁开发营建而不愁销售租赁,不存在房屋价值实现难的问题。凡此说明无论是新开发、改造,还是现在空置房的销售,抓住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对启动房地产拉动经济增长,都大有可为。

(3)用房地产业的广义概念发展房地产业,启动房地产。房地产业内部的部门多、行业多、领域广。若从房地产业内涵全面考虑问题来发展房地产业,不仅有利于房地市场的健全完善,有利房地产开发和出售,而且也有助房地产启动发展,拉动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