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美术教育职业分析十篇美术教育职业分析十篇

美术教育职业分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20:51

美术教育职业分析篇1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美术专业;社会需求

自21世纪来,我国的中等职业美术教育与劳动所需求的实用艺术人才开始出现很大的缺口。数字化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调整后的产业结构,随之而来的就是美术职业学校毕业生日益突出的就业问题。在设计行业对就业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包括科技知识、设计理念和个人品德等方面),特别是很多职业中专的美术专业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遇到严重的打击与挫折,深深感受到所学知识的不足或者在工作中不能运用已学到的知识,导致学生无法信服学校的专业课程安排及设置。

当然,这其中存在的问题有很多,主要表现为以下几各方面:

一、政府部门的政策法规不完善与支持力度不够

近年来,虽然河南省的职业美术教育不容乐观,但是国家对职业学校的发展还是相当重视的,无论从政策上还是投资上都给予了极大的支持。现在河南职业美术教育的学生大部分都来自于农村,国家每年都给这类学生1500元的生活补助,基本能够解决90%甚至是100%的学生学费问题,其余费用比如在美术专业上的消费全部由学生家庭自己承担,根据现在农村家庭实际的收入,负担这些费用并不吃力。不过这些政策与资金扶持与高等教育经费的高速增长是无法比拟的,这就造成了高等教育一定程度的泛滥和专业技能教育上的不足,一方面是大量的高等院校毕业生定位不准确无法就业,另一方面是社会严重短缺专业技能方面的人才,劳动市场需求与教育成果脱节。

二、高等学府的美术专业扩招对中等职业学校美术专业也产生一定影响

在20世纪80年代,全国仅有二三十所高校对美术专业进行招生,而近年来竟然有1000多所高校招收艺术类专业考生,自1995年以来连续十几年高校扩招,目前招生规模是“跨越式”的提高,甚至盲目扩大,一所综合性艺术院校每年招生计划均在3000~5000人,并且高校教育美术专业办学的形式多样,使上大学变得非常容易,高校的美术教育一派繁荣景象,这也是导致选择中专层次的美术专业生源逐年锐减的原因之一。

三、社会对职业学校的歧视评价

近几年由于社会对人才的“高素质高学历”极端导向,出现了人才需求高端化,使得低层次学历的学生求职难。而目前由于社会环境等各方面原因导致社会对职业学校的歧视,认为只有学习成绩不好,无路可走的时候才迫不得已选择职业学校,导致职业学校的社会地位低下,生源质量整体下降。

四、社会上非美术专业性质的电脑学校的影响

近年来,由于在社会各行各业的普遍以电脑作为管理或运行方式,社会从业人员对电脑的需求,致使社会上以此为契机开办了很多相关专业的电脑学校。这些社会办学课程灵活多变,小班教学、培训周期短,也影响了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致使电脑设计美术专业的生源流失。

从电脑学校学习以上专业后毕业的学生,目前大都从事着美术设计领域的工作。因为他们的就业立足点低并且很实际,就业目标基本定为从事初级的基础电脑设计工作。所以这些人才很容易就找到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并且他们在综合性电脑操作方面要强于美术专业毕业的学生,并且他们求职的成功概率往往比美术专业毕业生要高。中等职业学校美术专业毕业生的知识结构、掌握的社会语言和专业语言都与这些人员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五、社会很多画室开设的高考补习班的冲击

由于近几年所出现的“艺考热”,不管是普通高中还是职业高中对高考美术专业的招生数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在这场热潮中优势最强的首当其冲要数普通高中。在这种情境下更多学生是可以选择职业学校的美术专业高考班的,可是社会大环境等各方面因素造就了公众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歧视,又经过这几年的恶性循环,学生宁愿选择这种配合学校文化课学习同时也能达到高效率学习美术专业课的环境,也不愿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学习美术高考专业,这就导致雨后春笋般地出现了各式各样的不同侧重点的考前培训班。

参考文献:

美术教育职业分析篇2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美术课程;教学研究

随着我国幼儿教育发展水平的逐步提高,幼儿教育师资力量的提升至关重要,而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作为幼儿教育教师培养的重要基地,必须重视全面性教学工作推进,尤其是对美术艺术内容的知识融入,对提高幼儿教师教育能力及儿童沟通能力均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关键点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育,是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为更好地提高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能力,推进学前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必须充分掌握美术课程教学关键性节点,从通俗易懂的美术表达形式塑造,到声情并茂的美术课堂教学环境营造,均应充分发挥学前专业美术教学的导向优势,使高职院校学前专业美术课程教学意义得以进一步展现。

(一)通俗易懂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其根本目的是通过美术课程学习,使学生具备幼儿美术教育能力,运用美术艺术图像传递,更好加强幼儿教育人才培养。因此,美术课程教学通俗易懂,不仅对高职院校提高其综合教学质量意义重大,同时亦是推动幼儿教育工作实施的核心关键。图像信息的传递准确性相对较高,对处于幼儿阶段的儿童也便于理解,通俗易懂的美术课程教学运用,将直接对学前教育学生未来阶段的幼儿教学方式产生影响,使其更重视对幼儿教育知识理解能力的提高,采用美术绘画教学弥补幼儿教育信息沟通不足,一方面能为高职院校学前专业学生自我提升提供实际帮助,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未来的学前教育岗位工作做进一步铺垫。

(二)声情并茂幼儿阶段儿童对具象、抽象图画信息的理解能力有限,为更好地开展儿童学前教育,在学前专业教师培养阶段,要以意象美术艺术形式为主体,开展拓展性的美术课程教学,从而保障教学工作安排合理性,利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逐步引导学生对更深入的美术课程内容进行理解,以便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学前教育专业美术绘画与鉴赏能力。声情并茂,并不单指幼儿课堂教学氛围与环境,同时也指在教学方面内容的设置,是否具备良好的多元性特征,以美术育儿方法提升教育信息传递能力,以此确保学前教育专业性,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及学前教育能力稳步提升。

二、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核心内容

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学习,主要分为文化学习及艺术教育两个方面。文化学习意义在于培养学生丰富的文化底蕴;而艺术教育则是帮助学生更好地解读美术艺术内涵,通过不断地提高自身艺术、文化素养,增强教育的感染力,为学前专业学生未来岗位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一)围绕美术文化教学推进学前专业美术教育工作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设计,必须围绕美术文化教学进行推进,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美术课程教学虽在短期内,即可有效掌握绘画要点内容,但如何运用美术绘画进行有效的知识传递,方才是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开展美术课程教学的关键所在。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美术文化功底,将改变学生美术绘画文化内容表达不足,从根本上提高绘画的环境意境,帮助学生更好地运用美术绘画,与幼儿教育群体展开心灵沟通。第二,美术课程内容涉及多项教学标准,不同的标准对学生美术表述能力要求不尽相同,对此,必须以文化推动教学的方式,将美术文化内涵充分在学前专业美术课程教学方面展现,在提升美术艺术鉴赏水平的同时,也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培养美术文化底蕴夯实基础。

(二)以美术艺术教育为中心设计学前专业美术教学课程美术艺术不同于美术文化,文化的根本在于对内涵的展现,艺术的关键则是对意境的呈现。因而,美术艺术与美术文化应相辅相成,通过合理安排教学课程,在培养学生文化知识内涵的基础上,通过美术艺术分析与欣赏水平的提高,弥补学前专业学生多元层次空间不足。传统意义上的学前专业美术课程,多以彩绘、素描画等为主,课程设置目的是由于幼儿儿童不具有良好的知识文化分析能力,对艺术的理解也受年龄的限制无法进行准确表达。但随着近年来儿童对知识内容的接触愈发丰富,学前教育也应不断做好教育革新。例如,对美术课程教学艺术表现力的提高,将在不同层次与阶段,丰富学生意象空间,使其在未来的岗位工作方面,能充分地针对不同幼儿儿童教育需求,制定科学的工作策略,以此利用美术艺术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思想内涵的间接影响,提高幼儿阶段的儿童教育水平。

三、高职院校学前专业美术课程教学现状及问题

美术课程教学虽对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人才培养意义重大,但在教学工作推进方面,仍面临诸多问题有待解决,尤其是高职院校学生生源差异、教育针对性不足问题,是现阶段困扰高职院校教育发展的重要根本,也是美术课程教学推进的主要阻碍,需通过对问题成因的分析,逐步地制定科学的问题解决方案,为学生更好地接触美术课程专业知识,创造有利条件。

(一)高职院校学生美术水平参差不齐学生生源问题,始终是困扰高职院校教育发展的根本所在。由于受家庭环境、教育环境等因素影响,学生个体美术学习能力的差异,将对美术课程教学工作的实施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例如,通过美术艺术专业招生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其绘画水平自然相比于专业调剂学生而言基础更为扎实,在美术学习方面也更具有实际优势。而高职院校的本质,则是做好专业化人才教育培养,本着不抛弃不放弃的教育理念,全面推进教育工作。所以,对于统一美术教学工作的进行,处于不同阶段的学生,对美术的理解与鉴赏能力自然有所差异,使教学课程的设置更为困难,也不利于美术教师统一教学进度。长此以往,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效果必将大打折扣。

(二)高职院校学前专业美术教育缺乏针对性高职院校由于长期背负教育能力不足、教育专业化水平差的恶名,使其在开展针对性教育工作方面,容易造成一定的学生误解与家长曲解,并不利于专业教育沟通,周而复始,高职院校即便具备良好的教育专业素质,也难以被外界公众良好认知。受此影响,类似美术类教学科目,便长期无法得到充分重视,使美术教学工作常被其他专业课程所替代,无法从根本上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提供良好美术教育保障,使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始终未能针对教育个体开展教学布局,导致高职院校美术教育最终流于形式。

四、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策略

近年来,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应用越发受到实际关注,为更好解决教育中的实际问题,必须从细节角度出发,做好教育细节优化,并积极地进行教学策略改进,适应多种美术教学环境,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美术解读能力培养为根本,不断拓展美术课程教育专业范围,实现多项教学内容的有效互通,为后续阶段的学前专业美术教育创新提供多层次教育帮助。

(一)加强学前专业美术课程教学细节控制加强美术课程教学细节控制,使美术课程教学内容更便于理解,通过教学知识的细致化分析,避免学生出现美术学习无从下手的情况。细节控制要求教师能从不同的维度、知识层次,对美术绘画进行进一步解析。例如,在对某幅画作的分析方面,教师应从绘画的细节上进行分析,讲解美术作品的创作背景、作者心理意境、画作的艺术内涵等,帮助学生从自己喜好的角度更深入地进行美术学习,一方面可有效地引起高职院校学生美术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使美术课程教学更好地发挥实际教学意义,提供切实的教育保障。另外,加强专业教育细节,也是一种现代化教学应用形式,在美术绘画教学方面,长期的细致化教学工作开展,能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其充分学习细致化教学的精髓,为其未来岗位工作做有效助推。

(二)改变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策略教学策略的改变,一定意义是为更好地满足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传统美术教学方法应用,学生对美术绘画知识兴趣偏低,不利于更深层次地开展美术教学工作。改变教学策略,则是指美术教师,应在现有的教学条件基础上,丰富教学内容,并充分地整合教学资源,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针对美术知识匮乏与学习能力不足的学生,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充分与当前美术学习环境融为一体,通过美术教学氛围及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将有效改变高职院校教育针对性不足现状,实现高职院校学前美术教学的现代化推进,为学前教育的与时俱进,奠定良好根基。

(三)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美术解读能力美术艺术解读能力培养,是运用美术课程教学的便利,使学生能独立地进行美术艺术分析,并对关键性美术艺术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美术教育的含义。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美术艺术解读能力培养,主要分为以下三点内容。首先,是确保学生对美术知识有正面理解,能充分将美术绘画中所表达的内容进行阐述,引导学生逐步进入正确的美术学习方向。其次,要重视对多元化美术元素的运用,从美术作品的构成方面展开分析,强化学生美术艺术的多元素整合能力。例如,在美术课程教学材料选择方面,可以选用内容色彩丰富,知识内涵充盈的画作进行分析,使学生与多元美术元素进行分析接触,继而提高学生美术艺术欣赏能力。最后,要采取导向教学策略,以学生学习导向为基础,布置具备趣味性的教学内容,尊重学生美术学习爱好,从学习兴趣方面着手逐级递进的培养学生艺术解读能力,以此,使美术艺术成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岗位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创新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新模块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育创新,是推进学前专业美术艺术学习的核心关键。从理论层面分析,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知识运用,实际上是更多维的知识表述,运用对现阶段学前教育人才培养,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岗位工作后,能全面地融入幼儿教育圈子,为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育人才,创造更好的主动性教学条件。而从实践方面进行分析,美术课程学习,综合周期较长,且多涉及专业性知识内容,知识结构环环相扣,如若未能积极地开展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创新,则容易形成学生美术知识结构不完善,以及知识内容缺失的问题,不利于后续阶段开展实际的专业教育工作。因此,必须从教育需求、社会发展需求、儿童培养需求等多个方面,做好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创新,并重视对单元性知识结构与系统化知识内容的整合,为高职院校学生营造更有利的美术课程教学条件。

美术教育职业分析篇3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美术课程教学;基本职业能力

高职院校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基本职业能力,让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职业能力主要指的是能够完成工作目标,具备进行职业活动的能力,在进行职业活动以及相关的活动中,自身的能力可以得到发展。对职业能力的组成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职业能力的构成主要分成三个部分:第一,基本职业能力;第二,专业能力;第三,关键能力。毕业生在工作过程中能够很好的适应工作环境,并且具有很好的发展前途,主要是学生的基本职业能力。

一、分析现阶段高职院校美术课程教学的情况

我国一直实行的是应试教育,在小学中学阶段,美术课没有起到实际的效果。学生在进入高职院校以后,学习兴趣不浓厚,美术基础比较差,美术教学的效果达不到理想的水平。高职院校通过课程教学提高学生的基本职业能力,但是,美术课程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基本职业能力的培养。针对这种现象,进行原因分析,是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教师的原因;第二,学生的原因;第三,学校和环境的原因。笔者将对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教师的因素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要想提高学生的基本职业能力,首先要做的是改变美术教学的观念。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比较重要的因素。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很多美术教师还是把教师作为课堂的中心,采用以前的教学方法,教学的内容设计偏重教授理论知识,美术课程教学的目标发生错位的现象,不能体现出高职院校进行课程教育的特点。美术课程教学注重基础知识,对学生的就业不加考虑。教学的实践性不强,学生不能把美术的基本知识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中。

(二)学生方面的原因

对高职院校来说,很多美术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不注重培养自己的基本职业能力,把大部分时间花费在参加社团活动上,对于自己的专业能力不加强培养。在将近毕业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的基本职业能力较低,在就业时状况很不理想。这些学生在平时属于表现积极的学生,但是自身的综合能力并没有得到切实的培养。

(三)高职院校以及环境因素

我国教育事业在不断发展,教育方向迈向正轨,教育体制不断完善,高职院校为了培养学生的基本职业能力,建立了教学实践基地。但是,就实际情况而言,学生的人数越来越多,高职院校所进行的实践教学工作并不能够满足学生的发展要求。部分高职院校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没有考虑到学生的立场,教学工作也只是走形式。通常情况下,学校的实践基地规模有一定的限制,很多教学资源被闲置下来,不能对学生的基本职业能力进行培养。此外,很多高职院校在建设教学基地时,只是将工作停留在表面,没有组织专门的人员进行管理,工作出现断层的现象,实际效果并不明显。

二、分析高职美术课程教学对学生基本职业能力的培养影响

通过美术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很大的影响。现阶段,美术课程在培养学生时,主要是凸显教学的特色、完善教学模式等方面。

(一)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基本职业能力中,创新思维能力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高职院校可以采取多种教学形式,组织学生参观工作室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通过参观,学生获得视觉上的享受,同时对美术设计的理念加大认识,向学生传达丰富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此外,还可以举办作品的展览,通过展览,学生对美术的基础知识有更全面的掌握,学生能够运用相关的理论,自己进行创作性的绘画。

(二)进行项目教学,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培养学生基本职业能力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可以和企业建立一定的联系,分析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对教学方案进行巩固,结合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高职院校需要把基本职业能力培养的具体要求与工作结合在一起,具体要求主要指的是职业能力培养需要的知识、理论和技能,制定一定的教学计划,教师进行引导,切实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设置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问题情境主要指的是根据教学内容,结合教学目标,设置特定的问题情境,情境要有具体的场合,设置想象的空间,切实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有效运用。教师在讲课之前,可以结合实物设置问题情境,教师将需要临摹的作品悬挂在墙壁上,把作品和实物进行对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认真的品读作品,学生在被作品的魅力征服的同时,也会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在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给学生讲述作品的作者、创作背景、创作手法、色彩线条等等,并介绍作品给人带来的审美感受,这样在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结语

社会在不断发展,对学生的基本职业能力要求越来越高,高职院校必须加强对学生基本职业能力的培养。高职院校需要不断充实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完善教学模式,以便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美术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把提高学生的基本职业能力和日常的教学结合在一起,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胡晓.高职美术课程教学对学生基本职业能力的培养[J].中国电子商务,2011(1).

美术教育职业分析篇4

关键词:美术赏析课;中职教育;教育作用

一、美术赏析课独有的美育功能

美术赏析课和其他课程不同,它是一门以发现美、欣赏美、展示美为基础的课程,通过美术赏析课,学生可以获得美学知识,可以享受美的体验,同时,学生的心灵会得到洗涤,他们的头脑中会形成美的意识、美的观念,对美会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他们对美的判断力会增强,会懂得什么是真善美,美的价值在哪里。他们会自觉地利用这种意义和观念对事物进行审美,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美的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发挥美术赏析课教育作用的途径

1.挖掘美术赏析课中的情感美要素,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

美术赏析课多是以作品欣赏为主,看似寥寥几笔的绘画作品,其中蕴藏着深刻的内容。中职生由于认知能力和审美情趣等多方面的制约,他们对作品的欣赏往往缺乏深度。如果不注重引导,学生对画的欣赏往往只停留在“色彩、构图”等的审美上,这是一种肤浅的审美,无法发挥美术赏析课应有的教育作用。教师应该深入挖掘作品中的情感要素,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要引导学生解读、剖析作品,通过对作品描述事物的观察,了解创作者在作品中蕴藏的思想。如,在带领学生欣赏李子健《人性与爱》油画展作品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情感美,不论是《孕》中母亲怀胎十月的画像,还是母亲带着孩子劳作、陪着孩子成长的油画,每一幅画中都传递着一个共同的主题――母爱。在带领学生欣赏作品时,要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观察母亲的生活状态,体会母亲为了孩子、为了家庭的无私奉献精神,让学生联想自己母亲的辛劳。这种润物细无声式的教育,能够让学生理解母爱,能够让学生学会尊重母亲。

2.挖掘美术赏析课中多方面教育要素,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

当前,中职生生源比较复杂,很多中职生都来自农村家庭,他们面临着巨大的家庭和就业压力,在这种巨大的压力下,部分中职生的心理发生了扭曲,他们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开始变得行为怪异,甚至逃课、聚众斗殴,这些都影响了中职生的健康成长。在这种形势下,对中职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生硬的说教很容易激发中职生的逆反心理,无法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美术赏析课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平台,可以发挥其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和心理教育方面的作用。如,在欣赏愚公移山作品时,可以为学生介绍愚公移山的背景,让学生知道愚公是怀着怎样的一种精神开始了移山,他是怎样坚持数十年如一日地为了移山而努力。通过对作品的赏析,向学生传递这样一种精神:愚公虽生活条件艰苦、贫穷,但是他却没有被贫穷打到,他坚定地要通过移山来改变整个村庄的面貌。通过这种以美术作品来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方式,容易被学生接受,对他们起到启发作用,使其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态度,并正确对待苦难和挫折。

综上所述,美术赏析课在中职教育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发挥美术赏析课独有的教育功能,能够对中职生实施各方面的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并发挥美术赏析课的教育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永涛.艺术教育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J].美术教育研究,2011(7).

美术教育职业分析篇5

活动理论视野下的行动导向教学研究

国外职教教师资格制度研究述评——制度有效性的视角

丹麦“普通成人教育项目”的内容、特点及启示

荷兰职业教育向高等教育的过渡:无条件的和有条件的社会经济背景的影响

奥挑利moDUL学校办学简介

加拿大成人职业教育的递演历程

欧洲职业教育与培训质量保证参考框架分析

浅谈德国“双元制”下的企业培训及其借鉴意义

凯兴斯泰纳理论对当代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

发达国家推进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策略研究

国内外高等职业教育的比较分析

选择一种技术导向教育的原因:管件领域和工业领域的一次访谈研究

职业培训公共质量监控的比较研究——以德国、法国和英国为例

欧盟基于文化整合取向的成人教育政策举措

欧盟中小学教育跨国培训项目成效显著

新加坡鼓励学生接触大自然多校推行环境教育

印度崛起企业大亨竟相兴起办学热凯兴斯泰纳的职业教育思想及启示

林德曼的成人教育社会学思想述评

论蒙太奇思维与高等职业教育

新加坡职业教育的发展及其启示

俄罗斯远东阿穆尔州职业教育的探析与借鉴

美国提高社区学院非传统学生入学率的举措及启示

论德国行业协会参与职业教育的途径和特点

日本高等职业教育办学功能的演变

理解职业技能与参与教育和培训的机会:美国本土人士和非本土人士间的区别

政策导引措施保障:新加坡职业教育与培训的经验及启示

澳大利亚科学教师教育课程的实践与创薪

英国高中职业资格证书改革探析

中加荷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比较与借鉴

中国新加坡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政策比较研究

让科技支持紧随科技发展

美国新型职业院校教育质量外部监控体系探究

关于制造业劳动力的发展

马来西亚:满足技术员需求量全力推动技术教育

美国力推职业技术教育改革

纳米比亚增加对职教与培训的投入

印度计划建立1000个新的技能开发中心重温苏格拉底:西方教育理论的开创者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在学校管理中的运用

美国创业教育的发展历程及启示

韩国职业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小康”阶段职业教育发展及其启示

俄罗斯职业教育发展中的地区差异问题分析

印度职业教育现状及发展动因

英国普通中学职业指导的概况及启示

芬兰成人职业教育培训

澳大利亚职业培训包制度的行业主体作用及科学管理思想

通往大学之路——印地安那州职业生涯主修课

英国旅游管理职业教育的特点及其启示

免费中职教育制度的国际比较研究

论高职教育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双向互动——基于国际比较的视角

世界传统工作角色的转变

一个职业学院理念的模范

为职业技术教育买单的新兴学校

泰国实施高中生职业技能培训计划

印度缺乏“软技能”成大学生就业“软肋”

澳大利亚成绩好的学生读职校

美术教育职业分析篇6

关键词:职业院校;美术教育;问题;路径

美术教育是职业院校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从其教学作用来看,美术教育不是为了培养专业美术人才,而是从智力、创新精神等各方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职业院校需基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利用美术教育促进学生发展。探究职业院校美术教育问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职业院校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美术教育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具体来讲,美术教育对学生的智力提高有着重要影响,如绘画就能够提升学生的观察、概括以及分析能力,激发想象,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与创新思维。同时,美术教育也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与能力,提高艺术与人文修养。现代社会发展迅猛,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美术教育中通过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欣赏作品与创造作品,长此以往,必然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其次,美术教育的方式非常丰富,如表演、书法等,学生可通过参与各类美术学习活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升实践创新能力,不断进步与发展。美术教育实践活动中,学生在协调与团队合作等方面可获取更高效的训练以及更生动的感性教育,不断想象与领悟,获取灵感与创意,提升动手能力。这些经验与能力对提升职业院校学生的就业能力与适应社会需求有着重要的作用。此外,美术教育也有利于调整学生身心,是职业院校心理教育的重要内容。当前,职业院校中许多学生沉迷网络,价值观多元,缺乏吃苦精神,而美术学习可带动学生热爱美、感受美,通过激发学生的艺术兴趣,让学生沉浸在美术欣赏与创作的世界,使不良情绪以及心理问题得到宣泄与矫正,潜在的艺术潜能与创新能力得到激发,协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与吃苦耐劳的精神。[1]

2职业院校美术教育现状分析

首先,从职业院校美术教学培养计划来看,由于职业院校的教学重点为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因此美术教育等艺术教学形式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美术学科建设上缺乏系统规划与设计。具体来讲,主要存在缺乏系统性强的教学体系、课程教学方案以及教学计划等,美术教学一定程度上存在随意性与盲目性;由于面临升学以及就业等压力,使得美术教育课时较少,教学力度不足。[2]同时,也存在教学基础设施以及师资力量缺乏的问题,美术教学师资队伍不专业、学科建设乏力等问题都亟待解决;并且由于教学投入等原因,职业院校缺乏对校园艺术氛围的营造,对美术教学所要求的人文性、艺术性的重视明显不够。其次,美术教学实践中也存在教学内容与模式单一的问题。随着教学理念的不断进步与更新,艺术教育也应当做到与时俱进,满足学生多元化的需求。而就现状来看,职业院校美术教育教学内容缺乏丰富性,倾向于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互动,单一地让学生欣赏以及模仿教师的教学内容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由于学生自主动手实践的机会较少,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的态度更是以应付为主。此外,从学生角度来看,职业院校学生美术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并且从认识上来看,一些学生认为美术学习就是简单的画画与欣赏。教学实践中,虽然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与内容,但许多学生缺乏主动性,上课的主要目的在于获得学分,导致学习态度较为懒散被动。而由于积极性不足,课堂中师生之间难以形成高效互动,难以发挥美术教学的作用。

3提升职业院校美术教育作用的路径

3.1健全教学机制与模式

第一,职业院校应有效结合学生的特征,明确美术教育目标,结合美术教育的重要作用全方位地培养学生,展现美术教育的人文性,将其作为一种文化来开展教学,实现美术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同时,加大对美术教育的投入,完善美术教学课程设置,合理规划美术教学课时,确保基础课程与实践课程并行,禁止其他专业课程占用美术课程时间。第二,应健全教研机制,加强美术教研活动。例如,组织美术教育专题讨论会,共同商讨职业院校美术教育问题与方法,互相总结,共同进步。[3]第三,针对职业院校的特征,美术教学模式的构建也应做到与专业的有效结合。要做到这一点,美术教师需明确掌握各个专业的内容特征,并结合专业内容,制定出具有专业针对性的美术教案,使美术教学与学生的专业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实现艺术学科与专业学科的相辅相成,进而提升美术教学效果。

3.2完善教学资源与环境

职业院校应进一步完善美术教学资源建设。具体来讲,美术课程教学需要师资以及物质两个方面的条件。针对缺乏专业教师的问题,职业院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引入与培养,引进专业美术教师,做好师资队伍建设工作,提升教学水平与质量;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实现美术教学发展;有条件的院校可要求高水平专业教师开设讲座或者美术实践指导活动。同时,应完善美术教学基础设施,如建设美术学习专用教室等,加大教学设施投入等;明确美术教学结构与内容,组织更为规范的美术教材。[4]其次,职业院校应重视对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引导,积极开展相关课外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美术学习氛围。例如,组织美术知识竞赛、美术创作大赛等活动,不仅能够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提升学生美术欣赏与创造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同时,可组建校园美术团体,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效果。

3.3丰富教学内容与方法

新形势下,职业院校美术教学的内容应做到与时俱进。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推崇的热点话题,通过选取合理的美术教学素材,提取教学资源,让学生产生足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改变传统美术教学中的主导性地位,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共同参与教学与学习过程,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将情感、价值观等渗入美术教学内容当中。其次,从教学模式来看,教师应当注重教学方法的多元化,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例如,可让学生上讲台讲解自己的创作思路,还可以让学生对作品进行分析,教师在旁边进行合理点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再如,采用分组的形式,明确创作主题,让每一个小组自主查阅资料,自主构思、设计以及创作,培养其动手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在教学实践中也不难发现,只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美术学习积极性,以学生为主题,每一个学生都会更为投入。

4结语

职业院校美术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面对当前美术教育中教学目标不明确、学生积极性不强等问题,职业院校应基于学生的主体性,把握职业院校学生的特征,从完善教学机制、营造教学氛围以及丰富教学内容方法等方面入手,提升美术教学质量,进而使美术教育在职业教育体系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蕊肇.新课程标准下职业院校美术教育策略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1(10):63.

[2]…唐茂高.论完善职业院校艺术教育的几点建议[J].西江月,2013(6):129-130.

[3]…贺克胜.中等职业学校美术教育探索[J].考试周刊,2015(10):184.

美术教育职业分析篇7

【关键词】高职高专;课程设置;探索

高职高专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高等阶段,高等职业教育以适应社会需要为培养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来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具有直接上岗工作的能力。职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说是就业教育。课程设置要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而我国高职高专医学相关类专业课程设置存在一些不足:实践课程比例较少,没有突出职业技能训练与技能应用能力的培养;课程内容陈旧,与市场脱节。课程设置不能满足地域经济发展、行业发展和就业岗位的需要,从而导致人才培养滞后于市场发展,与市场人才需求脱节。培养的毕业生并不具有直接上岗的能力,用人单位不得不对其进行上岗前的二次培训。

因此,系统地对高职高专医学相关类专业课程设置进行深入研究,找到改革的途径,依据职业岗位所应具备的知识与能力设置课程,进一步实现高职高专医学技能型实用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二、现有课程设置分析

(一)实验学时数分析

医学美容技术专业理论学时数为1257学时,实验学时数为374学时,实验学时占总学时22.93%;医学营养专业理论学时数为1304学时,实验学时数为372学时,实验学时占总学时28.52%;眼视光技术专业理论学时数为1208学时,实验学时数为420学时,实验学时占总学时34.76%。上述三种专业实验学时数均低未达到教育部关于高职高专实践教学一般不低于教学活动总学时的40%的要求,实验学时数偏少。

(二)与社会上培训机构的实验学时对比分析

以我院医学美容技术专业纹绣课程设置为例,与香港蒙妮坦国际美容学院(简称蒙妮坦)纹绣课程相对比。我院纹绣课程开设12学时,内容仅包括纹绣技术示教,纹眉、纹唇练习。而蒙妮坦纹绣课程开设144学时,内容包括纹刺的起源与发展;纹刺的原理、特点及原则;眉、眼、唇的设计和修饰技巧;纹刺工具的正确运用与选择;各种眉毛纹刺的针法与技巧;无痛纹眉、纹眼线、纹唇技巧;纹刺术的适应范围与禁忌;纹刺配色技巧与运用;套色改眉的技巧;洗眉脱色技巧与注意事项;纹刺术后的修复及失误原因分析;纹刺失败再修复方法等。对比可知,现有课程设置在课堂上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学习并巩固练习所应掌握的纹绣技术,我们的学生与社会培训机构培养出来的美容师相比并不具有岗位竞争力,无法达到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目标。

三、课程内容陈旧

(一)任课教师所掌握的知识滞后于市场

由于任课教师长期在高校中从事理论教学工作,与市场接触较少,自身掌握的知识技术与美容、营养、眼视光当前市场、行业前沿领域的要求具有一定距离。课程是靠教师来实施的,目前高职院校的师资水平制约着高职课程的实施效果。

(二)教材滞后于市场

高职高专教材更换周期是3-5年,但知识技术的更新日新月异,教材内容严重滞后于美容、营养、眼视光行业知识技术更新,在短期内较难实现新知识的补充。

四、课程设置改革初探

为解决高职高专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在近7年的卫生职业教育工作与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中探索,认识到职业技能鉴定是以职业能力测评为主的、行业资格准入的一种认证体系,是一种规范的人才评价方式。职业技能鉴定的标准由用人部门和行业组织参与制定,能够充分反映市场对职业人才职业素质的真实要求;培训与鉴定的核心是技能操作,重点强化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职业技能鉴定能够对高职高专医学相关专业课程设置中存在的不足起到补充作用。

(一)美容师鉴定培训课程设置

美容师鉴定培训课程共90学时,教学内容注重实践、贴近市场,聘请河南省人民医院美容中心教授、香港蒙妮坦国际集团、上海思妍丽美容机构等优秀美容教师,为学生讲授整体形象设计化妆、精油美体、美容外科、纹绣美甲、美容院管理等最前沿的美容技术与理念。通过工作在市场一线的教师授课,使学生掌握上岗必备的知识,走出校门就能胜任工作岗位,对传统教学进行了有效补充。

(二)公共营养师鉴定培训课程设置

公共营养师鉴定培训课程共110学时,重视实践教学、技能培养和实际案例教学,聘请河南省人民医院营养中心、河南营养学会的专家教授为学生讲授营养菜单制订、饮食营养保健、烹调面点知识、宴会食谱设计、保健食品销售、食品卫生控制、公众营养膳食状况评价与指导等知识。通过针对性的营养食谱教学,使学生从以往的理论学习中进入到临床营养师的角色,针对不同人群的营养需求给出指导食谱,增强了培训课程的实用性,超越了单纯的课堂授课。

(三)眼镜验光员、眼镜定配工鉴定培训课程设置

眼镜验光员、眼镜定配工鉴定培训课程共90学时,根据实际工作中眼镜验光与定配不分离的要求,将眼镜验光员与眼镜定配工的课程内容融合在一起,注重实践能力培养、技术应用,聘请省内各大医院验光配镜中心的专家为学生讲授眼屈光检查、眼镜加工工艺、眼镜检测、整形、校配、角膜接触镜佩戴、指导、故障排除等知识。学生动手进行眼光检查、镜片配制的操作,反复练习直到做出满意的眼镜;难度较大的镜片配制,由主讲教师示范后学生再操作。经过培训,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不同镜片的配制,不必岗前培训就可以独立工作。

五、结语

以职业技能鉴定作为高职高专医学相关类专业课程设置的补充,能够在短时间内有效弥补原有课程实验学时数偏少,学生动手能力得不到充分锻炼,课程内容与市场脱节,“应用型”教师缺乏等不足。二者结合,在不延长学制、不增加学生负担的情况下,使学生掌握了贴近市场的知识,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同时获得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进一步实现了高职高专课程设置与市场要求的有效衔接,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提供了有效的改革途径。

参考文献

[1]蔡其勇.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探讨[J].教育探索,2006(6):17-18.

[2]李雪飞,韩英,隋静等.医学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及教学体系改革与创新的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1):75-89.

[3]王正.教学实训与工作服务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新探――上海第二工业大学蒙妮坦学院合作教育模式的个案研究[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8(6):70-72.

[4]王波.职业技能鉴定在提高高校学生素质方面的具体实施[J].教育教学论坛,2012(12):32-33.

[5]高卫东.职业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互动关系分析[C].2003年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美术教育职业分析篇8

关键词:高职高专;美术专业;综合素质;应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024-01

高职高专院校作为普通高校的补充,也是组成我国教育体系中的一道重要的分支,对我国教育发展起到了无法替代的作用,培养出许多社会需要的专业型人才。然而,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美术行业的专业人才相当缺乏,对美术人才的专业要求也越来越高,加上现在学习美术专业的学生日益激增,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相当严峻。高职高专院校在这种大的社会背景下,为了帮助学生快速适应社会,顺利走上工作岗位,不仅要加强培养学生的美术专业功底,而且要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实力,从而成为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这对高职高专院校来说,是一项极具挑战的任务。

1.目前高职高专美术专业教育中存在的现状和问题

通过长期调查发现,在我国大部分高职高专美术教育中,仅仅只是注重对美术专业的训练,加强对学生美术功底的练习,严重忽视了培养学生多种技能全方面得到提升的重要性。从社会需求的角度来看,当代社会需要的不仅是专业型人才,而且更需要兼具综合实力的专业人才。很明显,高职高专培养学生的方式单一性很强,对学生综合实力的增强毫无帮助,高职高专的教育缺乏实质意义,在其发展的道路上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1.1美术师资水平和生源水平普遍较低。在高职高专院校,一开始是没有开设美术课程的。然而,随着近几年美术教育的飞速发展,以及其他学校开展美术教育成功的先例,院校为了增加生源同时获得更多的收益,促进院校长期稳定的发展,也开始进行美术教学。在师资力量有限的情况下,随着院校进行扩招,学生越来越多,又增加了新的课程,教师任务急剧加大,特别是美术教师,导致教学质量远不如从前。高职高专美术专业的学生比较于普通高校的学生,其学习基础比较薄弱,文化水平普遍远远低于高校学生。因此,这些学生虽然能掌握好美术功底,对美术学习很有兴趣,但是其对文化课程严重忽视,不花功夫在文化基础课程的学习上,因此,与普通高校相比,高职高专院校的生源水平差异相当明显。

1.2对于美术专业的教学目标不明确。在我国几乎所有的与美术相关的学校里,其教育课程还是延续传统的方式,包含基础教育课程、美术教育课程以及艺术设计课程。美术教育课程和艺术设计课程统属于专业课程,但是,在大部分的高职高专院校里,对于专业课程普遍注重对艺术设计的培养,加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往往严重忽视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1.3在美术专业分类方面不明确,专业分支内容存在匮乏。一方面,对于美术专业的分类的界限不清楚,导致分类不明确。尤其是对艺术和设计专业进行分类时难度较大,因为对这些专业的定义模棱两口,很难确定到底应该归纳在哪个分类中。然而艺术设计和平面设计在实际运用是天壤之别,为了更好的让学生学有所长,对这两个专业必须有针对性的进行开课,一旦分类不准确,将导致学生学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无处发挥,阻碍了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另一方面,专业分支内容严重缺乏的现象。为了弥补美术专业在形式上过于单一的缺陷,现在的高职高专院校开展了多种多样的美术学科。随着这些新学科的开展,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问题。对于大部分专业,其授课内容的策划随意安排,并且内容相当贫乏。还有一部分专业开设得很匆忙,最基本的相关教材都没有落实到位,师资力量不够壮大,出现同一个教师担任多职的想象,这些都最终导致新开设的课程教育质量普遍低下的状况。

2.新时期高职高专美术教育更好发展的策略

2.1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众所周知,在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发挥的作用是无人能比的,教师是学生在求学道路上的导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意识,对学生出现的错误及时指出并改正,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促进学生全方面的发展。然而这些都是建立在教师自身具备的优秀能力的基础之上的,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最关键的是先提高教师的整体专业水平。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美术的审美能力也逐渐提高,对于美术的教学方法更新换代也比较快。教师要不断加强对自身专业知识的积累和巩固,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完善自身的美术水平,经常性接受加强培训,与时俱进的掌握新时代的教育观念,从而让自己得到优化。

2.2彻底更新高职高专美术教育的观念和体系。随着就业竞争日益激烈,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因此,院校现在的教学理念应以促进学生就业为前提。对于美术教学必须更新其教学的观念和体系,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达到培养学生综合实力的目的。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加强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对于理论知识的涉及范围要广泛。另外,对于高职高专美术教学体系的改革要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只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拥有高尚的思想道德才能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

2.3完善和丰富高职高专美术教育的内容。高职高专的教育目标不同于普通高校,对于美术教育一样如此。高职高专的美术教育并不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优秀的美术家,而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主,增加他们在以后的就业形势中的适应力和竞争力,这也是职业学校教学的理念。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高职高专在美术教育方面要不断丰富其教学的内容,如在开设相应的美术专业理论基础课程之外,还可以增加对优秀美术作品的欣赏课程,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3.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对人才的要求不再片面,不仅要求其具备专业技能,而且需要人才在各个方面都有所发展,综合实力比较强。另外,当代社会型人才必须具备较高的道德素质,这样才能成为对社会真正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美术教育职业分析篇9

论文摘要:鉴于中职美术设计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标准是师资培养培训的纲领性文件,又是中职师资培训包项目开发的基石,故我们在标准的制定过程中,除了加强对有关职业教育教师能力标准的文献资料进行综合性的分析,更注重对相关企业、职业学校以及师资培训基地进行广泛、深入地调研。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十一五”期间,54所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按教育部的统一部署,开发70个中等职业学校重点专业的师资培养培训方案、课程和教材,形成一系列具有应用价值和示范作用的培训包,为全国中职师资培训提供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指导,以切实提高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素质。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承担了中等职业学校“美术设计专业”师资培养培训方案、课程、教材开发项目。根据项目开发的要求,教师教学能力标准则是在整个项目当中处于首要的地位,故本文主要研究’如何开发这一标准,以促进整个培训包项目的开发与推进。

一、制定中等职业学校美术设计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标准的背景和指导思想

美术设计作为物质和文化相结合的活动方式,在经济社会的发展当中最具有活力和创造力。它在中国古代被称作“百工巧艺”,其显著的特点是美术设计与生产、设计与制作紧密结合。在源远流长的发展历程中,先人们创造了丰富的广为世界称誉的成果。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美术设计的外延远远超过了过去以手工工艺为核心的产业圈,而涵盖了从手工到电脑的所有技术产品。

作为培养美术设计相关产业的初、中级专业人才基地,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美术设计教育事业任重而道远。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强美术设计教育的理论研究及实践探索乃当务之急;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中等职业学校美术设计专业教师的素质也迫在眉睫。

制定中职美术设计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标准的指导思想是:以《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为指导,以完善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体系、促进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工作的规范化与科学化、提高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素质为目标,广泛吸收其他师资基地、中等职业学校和行业、企业等各方面的力量参与,构建一个以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导教师专业成长为引领,以项目为载体,集理论和实践为一休的教师专业教学能力标准程式。

二、相关职业教育教师能力标准的文献资料分析

中等职业学校美术设计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标准完全是一项首创性的工作,现今只有一些相近或相关的职业教育教师能力标准的文献资料可供参考,对制定中等职业学校美术设计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标准较有参考意义的主要是:

(一)教育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2004年12月。这是为贯彻落实((2003-2007年教育行动振兴计划》和《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全国教师网络联盟计划,组织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意见》而开发的一个标准,教育部将以此为依据研究建立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考试和认证体系。这个“标准”把相关人员分为“教学人员”、“管理人员”、“技术支持人员”三类,其中“教学人员”的能力区分为4项: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社会责任。

(二)《重庆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能力标准(试行)))[2]02007年7月的《中国一澳大利亚(重庆)职业教育与培训项目国家报告》称之为中国的首个专业教师能力标准,它借鉴了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经验,从职业道德教育能力、行业联系能力、课程设计能力、教学组织和实施能力、鉴定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等9项能力领域,“能力领域、能力单元、能力要素、能力表现水平”等4个层面,对职业教育的教师能力提出具体要求。

(三)《教师能力标准》[3],这是一本介绍“iBStpi教师能力标准”的书。2004年,国际培训、绩效、教学标准委员会(theinternationalBoard‘Standardsfortrainingperformanceandinstruction,简称iB-Stpi)了修订的教师能力标准,包括5个维度、18项能力以及98条具体绩效指标。这5个维度是专业基础、教学计划和准备、教学方法和策略、评估与评价和教学管理。这是一个迄今为止较为权威、最为全面的国际教师能力标准。

(四)《中等职业学校美术设计专业教学指导方案》。这是《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规划”项目的成果,2001年由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颁发。它的内容包括美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主干专业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专业设置标准、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研究与开发报告等,是实施学历教育的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加强专业和课程建设、安排和组织教学活动的指导性教学文件。需要强调的是这个指导方案从专业教师教学工作需要的角度制定了能力标准,即对专业教师的专业培养目标、专业业务范围、专业课程设置和专业教学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

三、对美术设计行业企业、相关职业学校及师资培训机构的调研

为了给制定美术设计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标准提供客观依据,课题组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调研:一是美术设计类行业、企业,二是各地中职美术设计类专业学校,三是目前正在开展中职美术设计类专业教师部级培训的基地学校。

(一)调研的内容

1.对行业企业调查的主要内容有:美术设计产业在我国的分布、发展趋势及其物质文化人力资源的配置,相关行业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和岗位规范、人才需求状况以及从业者的素质构成,上述用人单位对中职美术设计类毕业生职业技能、知识及职业道德等方面的评价,在制定培训美术设计职业技术人员的基本技能的标准时,如何处理地域分布广泛、门类繁多所形成的美术设计职业技术人员培养中差异性与普适性的协调问题。

2.对职业学校调查的主要内容有:中职美术设计类专业在一些不同地区的大致分布情况及其发展变化的趋势和原因,中等职业学校现行美术设计类专业课程设置、教材对培养美术设计从业者的适用性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中等职业学校美术设计类专业毕业生学习动机、就业展望,美术设计专业师资素质的基本状况以及接受培训的意愿和具体要求。

3.对部级培训基地学校调查的主要内容是充分收集目前正在开展中职美术设计类专业教师部级培训的有关信息,重点是借鉴他们所确立的培训目标。

(二)调研的基本结论

1.行业、企业的调研结论。“美术设计”涵盖了所有企业或商业活动中与美术有关的设计工作,这一庞大的行业从照应职业教育专业的角度来细分,可以大致分为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产品设计和数字艺术设计四类。

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中,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多样化需求的增长,美术设计行业已受到广泛重视和政策扶持,发展迅速,分布广泛。同时,与美术设计相关的观念、工具、技能等更新换代快,地域差异大,市场竞争非常激烈。

业内人士对从业人员的观点大致如下:目前我国美术设计从业人员,特别是来源于中职学校的员工,大多数的基本职业能力较低,表现为专业化程度不高,实践技能不强,知识面不广,外语水平较差,而从业人员的综合职业能力素质(关键能力和跨专业能力、应变能力)更是巫待加强。

企业对中职美术设计专业教师的评价是中职师资已经具备的大学本科以上的专业知识,是美术设计流程中的上游,他们缺乏的是处于动态中千差万别、不断更新的中下游的技能知识。重点要加强实践运用和技能培养.丰富行业的实践经验.培养美术设计专业意识和职业道德以及美术设计专业教学与行业实际要求相联系的主动性等。他们在本科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所接受的行业应用流程和技能训练愈多,其所培养的美术设计人员就愈能适应高度细分的行业市场。

2.中等职业学校的调研结论。资料显示,近20多年来,美术设计专业在我国发展很快。但是,美术设计专业的人才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仍难以满足迅速发展的国内美术设计行业的需求。我国的中职美术设计教育是在经济高速发展与社会转型的历史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其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未完全成熟;教材存在信息滞后、内容空疏化的问题;由于资金投人不足、企业参与不积极、实训基地缺失等诸多原因,该专业实训或实践课的安排仍不够理想。

从中职学校美术设计专业师资的现状来看,总体数量尚有不足,美术设计专业教师课时任务重,更重要的是他们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教师教学能力都巫需加强。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新技术给作品的设计及作品信息的传播带来极大的便利,这些刘美术设计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各中职学校开始设置新兴专业方向。然而,美术设计教师的教学观念、方法以及创作都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变化,一些从事图形图像处理教学的美术设计教师无法胜任,即使是包装、广告、展示设计、模型制作、商业插画等传统美术设计专业课,教师的能力表现也因人而异。另外,相当一部分美术设计教师在组织教学方面不规范,在职业教育学、心理学、美术设计专业教育学等方面存在明显的薄弱环节,能够承担美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和课程开发工作的人才更是稀有。

目前,中职美术设计专业教师从事相关实践的机会不多,教师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的联系难以做到统一,反映到具体的教学中则表现为对美术设计这种面向市场的商业行为掌握不足,不具备应付多元多变要求的实际设计能力,也较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发创业动机,难以培养企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3.承担中职美术设计类专业教师部级培训的基地学校所确立培训目标的分析。2008年,中职美术设计类专业教师部级培训任务由江西科技师范学院、湖南师范大学、吉林工程师范学院、河南技术师范学院、苏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等五所院校承担。综合分析其培训目标的要件,主要包括八个方面:了解职业教育的形势、任务和政策,掌握专业课程和教学改革的方向,掌握专业教学法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熟练运用计算机图形图像设计软件,掌握若干种类美术设计作品的创作技术,具备指导其他教师进行专业教学的能力,熟悉相关行业企业的发展情况与需求,进行高一级职业资格证书的技能培训。

四、中等职业学校美术设计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标准的构思

美术教育职业分析篇10

论文关键词:美国;加拿大;职业教育;教学模式 

 

一般说来。教学模式有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宏观层面的教学模式与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模式的内涵基本相同,如美国加拿大等国的cbe教学模式、澳大利亚的tafe教学模式、德国的双元制教学模式等:中观层面的教学模式一般分为理论课教学模式和实践课教学模式。这种层面的教学模式依据职业教育理论课与实践课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任务而确定相应的教学课程开发、教学实施等教学要素和过程:微观层面的教学模式又叫课堂教学模式、教学形式、教学方式或教学方法等。这一层面的教学模式实质上是指教学的操作。整体看来,美国加拿大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可以通过能力本位、模块化课程、合作实施、探究分析等几个关键词加以粗线条勾勒。 

 

一、能力本位 

 

社区学院是美国和加拿大职业教育的重要承担机构。大致说来,两国的社区学院都是以cbe(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为主要的教育教学模式。能力本位职业教育模式起源于北美地区的能力本位运动,目前已经成为世界各国职业教育与改革的方向。 

(一)能力本位的核心内涵 

人们基于不同的能力观,对能力本位中的“能力”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如有学者认为,cbe理论的核心观念就是要使学生掌握某个职业所必需的实际工作能力。它的重要特点是其课程设置、教学设施配置等完全服从于市场需求以及实际岗位的需要。能力不能等同于操作行为,能力是看不见的个体的内在素质(personal qualities or attributes)。作为个体内在素质的能力,它具有整体性,虽然它也可分解为若干要素,但是作为整体性的素质结构的功能远大于各能力要索的整合。循此思路。当前国际职教界主张开发“关键能力”以培养学生对职业变化的适应力也是对这种能力观的进一步延伸。“关键能力”也成了除学生需具有的岗位职业能力之外所必须的核心技能、基本技能、现场技能、知行技能、必要技能。因此。能力本位中的“能力”内涵由最初的岗位职业能力演化为了岗位职业能力与基本技能的整合体。 

(二)能力本位教学的主要特点 

与传统教学比较,能力本位教学模式具有如下特点:根据能力需要。制定教学方案;按学生的能力表现实施教学;个别施教(个别化);学习内容按每个学生自己的需要确定;反馈及时:借助多种媒介、资料学习;能力教育;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定步调的学习为主;实习场所,实做为主;学习目标明确具体:客观标准:学生与已设定并且已知的学习目标竞争等。整体看来。能力本位教学具有以发展学生能力为主,以学生主体参与及个别化教学为主,教学组织形式灵活开放等特点。 

(三)能力本位教学模式实施的核心步骤 

美国加拿大社区学院能力本位教学模式的实施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核心步骤: 

1 就业市场调查。社区学院在确定其所设置的专业和职业岗位方向、人才培养规格、办学层次等问题之前,都会先请相关专家进行就业市场调查。对劳动力市场进行分析,以了解社区的实际需求,论证可行性。调研的具体方式通常包括调查问卷及访谈。通过调查了解社区近期的就业市场状况。如各企业、事业单位,包括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哪些职业会有多少雇员空缺,哪些职业有进一步提高雇员能力、水平的要求。然后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选出市场急需的而本校又有能力开设的专业。出具可行性报告,确定某一专业的设置或者某一岗位的人才培养方案。 

2 职业能力的分析(dacum表的制作)。职业能力分析是指在确定设置某个专业方向之后,由此行业专家组成的专家团通过进行市场需求分析,探讨本行业人员应履行的职责及其所需具备的能力,制定dacum分析表,从而确定此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式及课程安排等问题。 

3 教学设计与开发。在dacum能力分析表的基础上,由教育专家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编写教材和学习模块方案。每一个学习模块对应一种专项技能,它包括技能学习指导书、教材、讲稿、实习实验指导书、设备操作手册、音像及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等。同时指明实习场地、指导教师所在地及此专项技能的考核标准等。每个模块都可能包含多学科知识,是指导和帮助学生掌握此项技能的学习资料。 

4 教学的实施。在cbe的模式下,学生不受年龄和入学时间限制,随时可以选择合适的项目进行学习。学生入学后先发给他一张所学专业的dacum表,使其对未来要从事的职业及其能力需求有个总体概念。然后对学生进行个人技能摸底考试。根据考试情况辅导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学生己掌握的模块可以跳过。直接进行新知识的学习。整个教学的实施过程是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的工作是给与学生必要的辅助、指导,监督教学进度,管理教学设施并维护教学环境。 

5 能力的评估。根据教学计划所规定的能力目标。由教师学员共同参与评价。随时获得学习效果的反馈。 

 

二、模块化课程 

 

模块化课程是美国、加拿大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重要特征。按照通常的理解,模块就是教学实施的基本单位,一个模块就是一个相对独立而完整的学习单元,它包括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某一陈述的学习目标而设计的一系列学习经验。单位、学习包、组件、要素、部分等术语是国际职业技术教育界对模块的别样称呼。 

(一)美国加拿大模块化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 

美国加拿大的模块化课程一般都有以下几个主要组成部分: 

1 介绍性材料。介绍与说明该学习模块的使用方法。学习该模块应具备的基础,并简要概括模块的主要内容。 

2 学习目标。陈述学习者在该模块学习结束后应该达到的能力水平,在这里学习者可明确了解到关于操作水平、考评标准、考评条件与方法等。 

3 尝试性前测。此测验用以确定学习者的入学水平,以了解学生对学习目标的掌握程度。 

4 学习经验与学习活动。这部分内容取决于能力的类型与复杂程度。主要是有个学习活动、学习资源、诊断性自测等安排,是模块的主体部分。 

5 资源材料,指明在各项学习活动中所需要的、起参考作用的各种资源材料,也包括补救性的学习材料以及提高性的学习材料。 

6 最终能力测评。明确说明考评内容。考评方法,考评标准,考评场所与考评人员。 

(二)模块化课程的开发步骤 

美国加拿大职业教育的模块化课程主要通过dacum(developing a curriculum)方法系统进行开发。其主要的开发步骤为: 

1 确定所要分析的职业及其工作结构,概述工作或技能的综合性领域。 

2 确定该职业的各项职责和工作任务,包括确定所研究职业的专业职位,如技术员、销售员等。 

3 讨论确定岗位所需的主要能力,其具体方法是由各委员列出该岗位从业人员所必需的综合能力,并进而讨论出每一种综合能力所需具备的一组专项技能,然后将每一种技能归纳为不超过8个字的动宾短语,如“熟练操作电脑”等。通常每种职业能力由8-12种综合能力构成,每一种综合能力又涵盖了6-30种专项能力,每种专项能力构成一个学习模块。其中每一学习模块都涵盖了知识、态度、经验和反馈等可操作性指标。 

4 对所确定的综合能力和专项能力进行分析研究,制作dacum表格。经过对每一组技能的仔细研究与推敲,确定该组技能的重要性排序,这一顺序决定了各种技能学习时间的先后,最终制成dacum表格。 

 

三、合作实施 

 

美国和加拿大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模式的合作实施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层次:一是社区学院为主体的职业教育机构与社区、行业、企业的合作;二是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合作:三是教学过程中学生之间的合作。 

(一)社区学院为主体的职业教育机构与社区、行业、企业的合作 

在美国、加拿大,社区、行业、企业等所代表的外部力量一直参与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之中。如在两国的社区学院都组建有董事会和专业顾问委员会。 

社区学院内部实行的是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社区学院董事会是学院唯一的法定权力机构,享有裁决学院事务的最高决策权。学院董事会主要负责学院的各种规划,聘任或解聘校长,购置、建设和维修校舍及设备,批准学院的预算等。学院董事会成员由社区学院所在学区公民在各界人士中推选,成员中既有学院代表、学生代表:也有熟悉、热衷于当地教育事业的著名人士和企业家:还有一部分是该社区的普通居民。社区学院的具体行政工作由院长负责。主要包括:负责招聘教师及对教师的考核,为学院发展筹集经费。负责与州有关机构、当地公众、团体、其他社区学院的联系。向董事会报告并商讨工作等。社区学院内部分设系或教研室负责学院的具体教学工作,如制定课程表、分配教师的教学任务、考核新教师等。许多社区学院还设置了研究室,研究本学院学生、教师、教学工作、行政管理、经费使用等方面的情况,为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专业顾问委员会一般由8-12名职业能力分析人员、一名协调员和一名秘书组成。职业能力分析人员主要由在企业长期从事该项职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优秀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销售人员来担任。专业委员会的工作职责主要有分析市场需求。确定岗位任务,制定cadum表,参与制定课程实施计划,参与学生学业评价等。 

(二)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合作 

受杜威等教育思想和建构主义思潮的影响,美国、加拿大的教学常常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处于指导、辅助地位,学生主体,师生合作是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职业技术教育领域也不例外。能力本位教学体系十分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演示。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承担了更多的责任,这就促成了教师角色与职能的重大变化。在能力本位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常常是“资源人”(resource person)或辅导员(fa-cilitator)。教师的主要职责包括:提供学习信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帮助学习者制定学习计划、开发和安排各种学习材料和学习活动、记录和管理学习者学习进度、对学习者的能力进行评定等月。在这个过程中,凸显了师生之间合作的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中学生之间的合作 

强调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是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重要论题。美国、加拿大职业技术教育十分注重在“做中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和精神。以加拿大雷克兰迪农学院的农业职业教育为例,该学院开设的一门“学生管理农场”的课程,其开设的目的有四个: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已学过的和正在学习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通过评估商业活动的成效,提高决策能力:学会在合作共事时,理解和尊重其他成员。 

 

四、探究分析 

 

探究分析是美国、加拿大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如前所述,探究分析渗透在了美国、加拿大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模式的各个方面。 

(一)教学前的探究分析 

在教学实施前,由企业技术骨干、行业专家等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行业顾问委员会通过对市场分析、岗位工作任务与能力分析确定cadum表格。这一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探究的过程。形成cadum表格后,课程专家通过探究分析活动,形成若干专项能力及其相对应的模块课程。 

(二)教学中的探究分析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的探究分析,常常体现为学生的主体性探究活动。如在加拿大雷克兰迪农学院的学生管理课程实施中,每20个学生共同经营管理720英亩的学校农场。每一年种什么、种多少、到哪里买种子。买化肥,卖粮食、是进行期货交易还是进行现货交易等等都有学生自己决定。20个学生分成生产组、财务组、市场组、人力资源管理组等,每个组每星期召开一次商务会议,集团讨论有关事宜,形成商务报告。这一系列的活动,都饱含了学生探究分析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