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骨科康复护理十篇骨科康复护理十篇

骨科康复护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22:08

骨科康复护理篇1

来越高。医院内部惯有的管理体制和思路随着形势必须进行调整,以适应医疗事业发展和病人需要。骨科康复治疗和护理的目的就是使伤肢恢复其正常功能。如何避免和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与护理质量的好坏密不可分。

从思想上转变观念

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并理解康复不仅是指身体健康的恢复,更重要的是心、身功能的恢复。也就是说采取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地消除因创伤所产生肢体或精神上的障碍,是骨科护理人员应尽的职责。另一方面还要充分认识到骨科康复护理不是等患者相关功能发生障碍或有心理负担之后才开始进行康复护理,而是应在患者进入病房时就开始进行积极有效的康复护理。再次要充分认识到骨科护理不应是被动的执行医嘱过程,而应是积极主动地对患者进行有计划、有指导、有具体措施的康复护理工作。即从患者功能受损开始就应集中力量维持其功能,防止功能丧失或并发症的发生,只有这样才能缩短疗程,使其尽快恢复。

加强业务培训势在必行

目前大多数临床医护人员对康复医学了解、掌握甚少,认识肤浅,对其在治疗过程中的作用认识不够,导致一些不该发生的事情出现。骨科护士亦是如此,为满足康复护理工作的需要,首先应进行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康复医学知识教育,如参加专题讲座、专题培训、业务竞赛等,以解决在骨科护理中所遇困难;其次骨科护士应有扎实的解剖学、生理学知识,掌握神经、骨骼、肌肉的生长发育特点,机体对损伤的反应与年龄的关系,掌握必要的生物力学、运动力学等方面的综合知识,以便在护理过程中争取放置患者、如何科学的变换和协助其功能锻炼。

扎实有效的基础护理

骨科患者因治疗需要等原因,需长期卧床或肢体活动受限,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防止并发症发生。如在饮食方面,应嘱其多食用纤维素含量较高的蔬菜和水果,特别是蜂蜜,适当饮水,防止发生便秘;鼓励和帮助患者定时改变并协助排痰;对年老体弱、营养状况不佳者做好褥疮护理等。此外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患者安全护理应该放在首位,以避免安全问题而引起康复护理中断或失败。可见康复护理没有基础护理作保障就无法实施,更谈不上患者早日康复。

功能康复计划的实施

心理康复是肢体康复的前提,首先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取得患者的信任和认同,并通过与患者家属的沟通,以更快更准确全面地了解患者的个性特征,尤其是对高位截瘫患者,可根据伤残人的不同心理变化阶段,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的心理治疗方法,帮助其从最初的无知期心理阶段,顺利地度过震惊期、否认期、抑郁期、承认期到最后的适应期阶段,以更好地配合功能康复锻炼。

各项功能的锻炼不论是躯体发生骨折,还是脊髓受损而致的截瘫,都需要及时、合理、有效的功能锻炼,使伤残肢体康复。这时骨科护士应独立对患者进行健康评估,并做出系统的功能康复计划后进行实施。但要注意实施过程是贯穿于整个治疗中,是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此外应注意护士护理病人是应当的,但有时指导督促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更有意义,这样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者战胜疾患的信心。指导和督促有时比亲自护理更费时间和精力,护理人员不应嫌麻烦而代劳,以助长其消极情绪,不利于功能康复。

提高自身素质,满足病人需求

社会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病人的需求也越来越高。骨折病人要求尽早离床活动,截瘫病人要求再次手术,恢复肌力,重返社会。关节重建病人要求术后功能恢复良好,骨肿瘤病人要保肢性治疗,提高生活质量等。他们需要最好的医生,做最佳的于术,得到最优质的护理。面对病人的需求,护理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加强法律意识,讲究沟通技巧,缩短护患的距离,及时了解病人的需求,提供优质服务,使病人满意,家属放心,杜绝医疗纠纷的发生。从医院康复到家庭康复骨折病人长期卧床,恢复缓慢,易出现并发症的特点,在现有的医疗制度改革下,大部分病人在医学治疗康复的基础上,更要重视家庭的康复。在现有社区护理不完善的情况下,骨科护理工作者是要积极担当起社区护理的角色。住院期间不仅要指导病人康复的锻炼,还要教会家属如何督促、协助病人持之以恒的锻炼,增强预防为丰的意识,减少褥疮、肺部感染、尿路感染、肌肉萎缩、关节僵硬挛缩,骨质疏松等等并发症的发生。详细做好出院指导,主动提供服务信息,如电话询问方式、康复锻炼的资料,使病人在家也能随时得到医护人员的帮助指导。

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骨科康复护理篇2

关键词:骨科;规范化康复锻炼;临床效果;应用

引言

康复医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它可以有效消除或减轻患者的功能障碍,使患者身体的各方面功能以及生活质量都得到有效改善。随着康复医学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健康意识的逐渐变化,康复锻炼在骨科临床中的应用和实践效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1]。对于骨折术后患者来说,康复医学的应用对其术后的恢复程度具有决定作用,可以极大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康复锻炼是通过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专门的锻炼方案,不仅能够增快患者的康复进程,还能够加强患者的预后,进行康复锻炼不可操之过急,应当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为了进一步探讨康复锻炼在骨科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对2015年4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本科收治的120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本科于2015年4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20例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这些患者中,男72例,女48例;年龄22-87岁,平均43.8岁;其中髋部骨折21例,股骨干骨折8例,胫腓骨骨折28例,骨盆骨折12例,韧带损伤修复16例,颈椎骨折5例,腰椎骨折30例。

1.2方法

对这120例患者配备专门的医护人员进行1-8周的康复锻炼,然后观察所有患者的临床效果。具体的康复锻炼计划为:1.2.1早期功能锻炼早期开展康复功能锻炼对于促进骨科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功能锻炼初期患者的疼痛感较为强烈,因此容易对康复锻炼产生恐惧、抵触情绪。护理人员应当耐心向患者解释早期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并做好患者的床旁指导[2]。医护人员要根据患者的耐受力逐步增加患者的锻炼幅度,对患者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必要的疏导和鼓励。1.2.2循序渐进告知患者进行功能锻炼不可操之过急,应当循序渐进,逐渐加大锻炼幅度以及强度。同时做好患者的心理工作,告知其不要因为害怕疼痛就停止练习,这样做容易导致肌肉萎缩,从而不利于后续康复治疗。同时应当注意锻炼强度以患者不感到疲劳、骨折部位不感到疼痛为宜[3]。1.2.3主动锻炼在骨科患者中,有大部分患者具备自身活动的能力,患者主动进行锻炼是术后康复的主要方法,适用于局部固定稳定、无移位、脱位风险的患者,对此,医护人员要加强此类患者的共同指导和教育,制定合理强度的锻炼方法,帮助他们进行尽早的康复锻炼,但切记要谨小慎微,不要急于求成。1.2.4被动锻炼对于临床上那些病情严重、自己不能进行运动的患者,可以运用的方法有针灸、推拿按摩、理疗以及借助一定的工具帮助患者进行锻炼,比如双下肢空气波压力治疗仪、Cpm机等。被动活动力量要柔和,不要过累,防止损伤,此方法应当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以不痛或稍微感到疼痛为度。

2结果

所有患者经过治疗及护理,有6例患者仍然有轻度的活动障碍,其余114例患者均无任何肢体障碍,综合治愈率达到95.00%。且经过跟踪调查,至今未发现患者有恶化现象,所有患者的骨折情况均恢复良好。

3讨论

近年来,骨科疾病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疾病,对人们的身心健康起到严重影响。康复护理对骨科疾病患者尤其是骨科术后患者极为重要,对疾病的治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结合多项试验研究结果以及本研究,我们总结出骨科患者康复锻炼的护理原则为[4]:首先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医护人员要耐心为患者讲解相关知识,耐心细致地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同时明确地向患者说明康复锻炼中的方法、步骤以及注意事项,尽最大的努力取得患者的配合,从而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提高患者康复锻炼护理质量的策略为:

3.1在骨科手术是治疗骨科疾病的重要手段,由于疼痛和

担心功能恢复、经济等原因,患者通常存在较为沉重的心理负担,这也间接导致患者的疼痛耐受力下降,从而不利于功能锻炼的开展。为此,护理人员应当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使患者的不良情绪得到缓解,树立起康复的信心,从而以积极的心态参与康复功能锻炼,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

3.2骨折术后患者由于受到骨折部位疼痛刺激的影响以及

担心进行功能锻炼会对手术效果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对功能锻炼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不愿积极配合康复治疗。对此,护理人员应当加强与患者以及家属的沟通,详细向其讲解康复锻炼对于手术效果以及预后的促进作用,从而打消他们的疑虑,保证康复功能锻炼的顺利进行[5]。

3.3从骨科康复护理的现状来看,很多护理人员缺乏康复

护理健康教育的主动意识,工作较为机械、被动,加之一些基层医院护理人员的进修机会较少,使得他们无法及时掌握新知识、新技术,从而直接影响到了骨科患者的康复效果[6-8]。因此,医护人员要加强学习,对护理人员要加强培训,努力掌握最先进的理论技术和实际操作技能,医院要多组织类似的培训,为护理人员提供学习的机会,使其能够从中端正护理态度,为患者及其家属尽可能地提供最优质的护理服务[9]。综上所述,在对骨科患者开展康复锻炼的同时,还需要加强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以及人性化护理,并且护理人员应当不断加强学习,尽可能掌握更多的新知识、新技术以用于对患者的康复护理之中,从而使患者的康复效果最大化,促使患者早日恢复健康。本次研究的实践表明,规范化康复锻炼在骨科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显著,患者的预后较好,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此法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康梅,朱芳,卢燕娟.骨科护理中康复锻炼的应用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8):270-271.

[2]王亚琴.功能锻炼结合骨折康复护理在临床中的应用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90):251.

[3]林莉清.骨科护理中康复锻炼的应用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36):93-95.

[4]郑蕾.康复锻炼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家庭心理医生,2015:555.

[5]王玉鑫.骨科护理中康复锻炼的应用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44):250.

[6]张鑫雨,胡雪岩,孙静怡.骨科护理中康复锻炼的应用研究[J].医学美学美容旬刊,2014(5):406.

[7]李传波.规范化疼痛管理在骨科术后护理中的应用[J].心理医生,2016,22(25):180-181.

[8]徐琳,郭洲,赵艳群,等.规范化康复护理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功能恢复促进效果的研究[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7,23(3):416-418.

骨科康复护理篇3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我院老年骨科病房收治65岁以上老年患者,疾病谱涵盖骨科各种疾病,但以四肢骨折、脱位多见。2010年8~12月,共收治老年患者436例,男297例,女142例,平均年龄70.33岁;其中,下肢骨折235例,上肢骨折119例,其他骨科疾病82例。

1.2评价内容

1.2.1康复意识评价

评价患者对康复知识的认识和训练方法的掌握。对认识不到位、训练方法不正确的患者给予反复、耐心的宣教指导,直至教会为止。

1.2.2锻炼依从性评价

评价患者坚持完成“训练项目”的情况,观察康复效果,如肢体肿胀消退情况,感觉、肌力、关节活动度等恢复情况。随时调整训练计划,确保训练效果的连续性。

1.3结果

本组患者采用手术治疗309例,一期愈合率92.6%,保守治疗127例,患者平均住院日为33.21d。

2“无陪”护理工作模式

2.1护士管床,责任到人

全科27名护理人员中,除安排治疗、办公护士各一名外,其余全部为管床护士。将管床护士分为五组,每组5人,其中设组长1人,专门负责本组重病人以及监控本组病人的护理质量,每位管床护士负责一定数量的床位,12h在班,24h负责,全面实行责任小组、管床护士包干负责制。

2.2护士回归病房,实施整体护理

护士除了负责患者的各项治疗护理工作外,还要负责具有医学专业的全面生活护理。同时,对老年骨科患者进行功能锻炼的康复指导及无微不至的整体护理工作。

2.3一对一沟通,面对面督导

护士对患者实施“责任包干制”式的护理模式,即一名管床护士在一定时间内,面对的是固定的病人。护士与患者全方位的接触,让护士能够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观察和掌握第一手病情资料,进行面对面的护患沟通和一对一地讲解、指导,并随时督促检查落实情况。包括了解患者心理动态,介绍病情进展情况,强调康复锻炼对骨折恢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解除患者对康复锻炼的顾虑,使康复锻炼有效进行。

2.4康复锻炼贯穿于临床护理工作中

2.4.1定期进行功能评估

管床护士与患者密切接触,随时对患者的伤情以及关节活动度、肌力、肢体肿胀和疼痛等功能情况进行评估,以确定、翻身、关节活动,以及站立、行走的时机,有针对性地制定康复锻炼计划。

2.4.2个体化的康复锻炼指导

2.4.2.1知识讲解与方法传授

管床护士根据功能评估结果和康复锻炼计划,采取一对一的训练方式,对病人进行康复锻炼知识和方法的讲解、宣教,使病人了解康复的目的,树立康复的理念,学会康复锻炼的方法。必要时护士要亲自示范、指导,直至病人完全掌握。

2.4.2.2提供骨科康复读物

对有阅读能力的老年患者,推荐相关读物,如我们编写的《骨科病人健康指导》、《骨科知识问答》等读物。使病人掌握相关知识,提高进行康复锻炼的主动性,自觉地参与到康复锻炼中来。

2.4.2.3设置训练项目并督促完成管床护士为病人量身设置康复锻炼项目,并经常深入病房,督促病人按时按量完成每日锻炼内容。

2.4.2.4进行护理,保证康复锻炼效果

老年骨科患者卧床时间长,肢体活动受限,而且不同的手术对或肢体摆放要求不同。因此,康复锻炼过程中必须贯穿护理,即应用人体力学原理,经常检查病人身体的生理曲度或肢置对功能的影响,以便采取良肢位、功能位或舒适,以保持身体放松,避免受压,缓解身体疲劳,有效预防肢体畸形。

2.4.2.5随时调整训练方法

根据伤情及康复训练效果,随时调整训练方法和计划。在训练过程中,要及时纠正不正确的方法,防止畸形愈合。同时要避免过早、过量训练,以免影响骨折愈合,甚至造成骨折移位、假体脱位或再损伤的发生。

3体会

3.1提高了患者完成康复训练的依从性

实施“无陪”护理模式,加强了管床护士面对面的康复指导,起到了督促和鼓励的作用,使患者认识到治疗的目的不仅仅是消除伤患,更重要的是通过康复训练,最大限度地恢复功能,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患者训练的自觉性。

3.2体现了骨科康复的整体性

实施“无陪”护理模式,使康复训练贯穿于骨科临床护理的全过程,从教育指导到预防治疗,全程关注患者的功能康复,起到了医生不能替代的指导作用,体现了骨科治疗与功能康复的一体性。

3.3密切了护患关系

骨科康复护理篇4

康复护理是一种以康复医学理论为指导,对患者实施的一般及专门的护理技术[1]。康复护理是人们对护理治疗不断提高的必然要求,也是护理发展的必然要求[2]。近年来,我院将康复护理用于骨科临床护理,取得显著效果。本文现已我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180例骨科患者为研究对向,对如何做好骨科患者的康复护理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180例骨科患者,男性患者107例,女性73例。年龄15~65岁,平均年龄(37.6±11.8)岁。急诊手术46例,择期手术134例。手术类型:上肢手术76例,下肢手术89例,脊柱手术15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类型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骨科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康复训练,康复训练内容如下。

1.2.1护理评估

对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及心理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对骨伤部位、程度、开放性伤口、脏器功能、生命体体征、焦虑抑郁情绪、悲观失望等心理状况、家人支持程度等。

1.2.2实施康复护理

(1)病房护理。将病房温度和湿度分别调节至20~26℃、50%~60%,同时护理人员定期检查病房的温度和湿度条件;定期对病房进行紫外线消毒,杀灭病房细菌,为患者营造舒适的病房康复环境。

(2)阶段性护理。术后1~2周:要求患者必须卧床休息,指导患者适应在病床进行所有生活行为;减少下床活动,避免应出大幅度动作牵拉伤口。患肢下垫枕头或其它柔软护垫,使患者略高于心脏,预防患者肿大。定期按摩的患者,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肌肉萎缩。对患肢意外的肌肉进行收缩锻炼。严格控制患者的饮食,以清淡食物为主,促进活血祛瘀。禁止食用油腻、酸辣食物,控制的滋补食物摄入量。术后3~5周:加强患者部位关节、周边关节及全身力量锻炼,预防纤维粘连,避免出现肌肉萎缩和关节粘连。饮食护理以和气补血为主,要求患者多食用动物内脏、骨头汤、鸡汤等食物,适量补充维生素、钙质和蛋白质。术后6~8周,逐渐进行全身关节康复训练,帮助患者制定锻炼计划和运动量,根据患者恢复情况逐渐提高锻炼强度。饮食护理以强筋壮骨为主,辅以料汤或药酒。

1.2.3心理护理

主动关心病人,告知患者疾病相关知识,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耐心向患者介绍康复训练的方法和时间,并指导的患者正确的康复训练方法,让患者从身体和心理做好准备;告知患者康复训练的重要性,提高患者对康复护理的重视;及时解答患者的疑问,消除患者的疑虑,避免患者胡乱猜测引起情绪不稳定;密切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及时掌握原因,并加以疏导,消除不良情绪,使患者树立积极康复锻炼的决心和配合康复锻炼的耐心。

1.3观察指标

从病人吃饭、穿衣、如厕、洗澡等方面评价患者的生活自理情况,完全自理:能独立完成4项生活行为;部分生活自理:1项以上生活行为需部分帮助才能完成;完全不能自理:以上生活行为需他人全完帮助。生活自理率=(完全自理+部分自理)/例数×100%;记录患者的住院时间、并发症几率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4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使用频数和率(%)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生活自理能力

观察组的生活自理率为76.7%,对照组为43.3%,生活自理几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护理结果

观察组出现并发症几率和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几率、满意度和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骨科康复护理篇5

关键词:骨科护理骨科术后康复锻炼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266-02

骨科护理当中,康复锻炼在恢复身体原有功能,大幅度降低致残率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康复锻炼的护理应由主治医师和护士共同完成,一般根据患者的情况,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为了不造成伤害,切忌动作粗暴。

1临床资料

2011年8月~2012年2月,观察了骨科术后患者64例。其中,按骨折部分来说,上肢骨折术后20例,下肢骨折术后44例;按年龄来计算,60岁以上50例,60岁以下14例。所有患者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了1~8周的康复锻炼。完全无肢体障碍59例,轻度障碍5例,康复率达92.2%。

2康复锻炼的方法和临床意义

2.1康复锻炼的方法。康复锻炼是指患者通过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来维持肌肉和关节的活动,防止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促进血液循环等,进而恢复骨骼功能,将致残率降到最低。其中主动运动靠肌肉主动收缩来完成,被动运动则是在外力帮助下进行关节运动,而肌肉不作主动收缩。一般情况下,骨折后的康复锻炼更注重使用复位固定术的治疗方法,忽视康复锻炼,这会使本可以恢复的功能丧失,严重的甚至会导致伤残,造成的伤害程度比原发性损伤更甚,因此,康复锻炼必须要依据科学进行。

2.2康复锻炼的临床意义。

第一,康复锻炼可以消除水肿。外伤手术的创伤愈合期为4-6周,在这期间手术部位会有一定程度的水肿状况,尤其是伤肢肢端会更加明显。因此在这期间一定要注意指导患者将患肢抬高有利于血液的静脉回流,减轻甚至消除水肿。

第二,康复锻炼可以减少肌肉萎缩的症状。骨科术后进行主动或者被动运动能够改善血液循环,对患肢进行锻炼少肌肉萎缩,保证患者的健康。

第三,康复锻炼可以防止关节僵硬、粘连。骨折患者由于手术原因,肌肉不能自如活动,因此静脉和淋巴会瘀滞导致水肿的发生,最后会出现滑膜粘连的情况。所以在术后医生和护士可以指导患者做些主动运动。如果是上肢骨折可做些握拳运动;下肢骨折可做股四头肌的长收缩联系,因为主动运动有牵拉作用,通过温和的主动运动可以运动关节周围的肌肉,从而减轻关节周围软组织的僵硬和粘连。

第四,康复锻炼有利于促进骨骼愈合。在进行康复锻炼时,肌肉会加速代谢从而产生乳酸。乳酸则可以刺激血管扩张,增加循环血量,加速新生血管的成长,促进骨痂生成,加速骨骼的愈合。

3康复锻炼的几种方法

3.1疼痛心理护理。在进行锻炼之前,我们要让患者明白关节僵硬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关节长期固定而出现的挛缩现象,也就是关节周围的肌肉短缩以及关节囊里的空间紧缩。除此之外,关节内还会出现由于脂肪组织增生导致的关节占位,堵塞骨膜上的通道,关节的软骨会被该软组织的过度增生覆盖,并且融为一体。在压力作用下,在关节表面互相接触的位置会出现纤维化和退行性变,更有甚者会发生纤维粘连造成的骨性愈合,丧失运动功能。

3.2骨折早期的康复锻炼。患者伤后的1-2周,是康复锻炼的早期,这时的骨折肢体局部反应相对较大,肿胀和疼痛状况明显,还未形成骨痂。手术后骨折断端虽然已经被固定,却并不稳固。所以,在此阶段的锻炼主要以不活动关节为前提,主要是进行主动收缩和舒展肌肉。

(1)上肢肌肉的锻炼方法是握拳运动,患者用力握拳,充分伸直手指,并进行反复和交替训练,从而增强双手握力。

(2)下肢肌肉的锻炼方法则是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练习。该练习不仅可以增强臀大肌、小腿三头肌以及股四头肌的力量,同时用力做踝关节的伸屈和背伸足趾的运动,这样能够有效减少肌肉萎缩的发生,关节僵硬的情况也在一定范围内得到控制。

(3)被动活动,例如进行一些向心性按摩,可以达到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减轻肿胀的效果。

(4)肌腱用力踩床,用双肘和头部将全身支起,尽量使背部和臀部腾空,五点受力,即五点支撑法。该方法不仅能锻炼腰背肌,还能避免压疮。

3.3骨折中期的康复锻炼。手术后的3-6周是康复锻炼的中期阶段,这段时间骨折患者的特点是骨折肢体肿胀明显减轻,疼痛感减少,初步形成骨痂,骨折断端也已初步连接。这个阶段患者需要在医生和护士的指导和帮助下进行肢体活动,逐步扩大肢体活动的力度和范围,但是还必须有所限制,避免由于活动范围的突然加大而导致的骨折错位。在这个阶段,有三步可以帮助患肢下地:第一步,用健肢和双拐组成三点,支撑身体的重量来进行地面活动,需注意的是患肢并不负重。第二步,在第一步的基础下,可以让患肢的脚尖轻微点地,适当负重。第三步,在进行了以上两步之后,让患肢全脚着地,与健肢一起负担全身重量。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循序渐进,一点一点进行,切不可一蹴而就,这样不仅可以减少训练时的不良反应,同时可以逐渐增强患者康复的信心。

3.4骨折后期的康复锻炼。骨折手术后的6-8周是康复锻炼的后期,这个时期骨骼已经基本愈合,关节活动也恢复到正常范围内。此时的康复锻炼强调的已不仅仅是局部的锻炼,同时也会进行全面的关节和肌肉锻炼。

3.5注意事项。康复锻炼一定要确保在医护人员的监护下进行,坚持主动运动,适当添加一些被动运动。首先,康复锻炼以恢复肢体生理机能为目标,以上肢为例,恢复手的功能是恢复上肢活动的关键,同理,下肢则是以增强步行能力和负重为主。其次,在进行康复锻炼时,既要稳,又要慢,不要急于实行对骨折部位的被动按摩。此外,康复锻炼也应有度,避免让患者感到劳累,更不能引起疼痛,如果运动过量则会出现剧烈疼痛,甚至出现水肿。

4结论

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经过1―8周的康复锻炼,完全无肢体障碍59例,轻度障碍5例,康复率达92.2%,根据随访1-2年的情况,患者康复状况良好。

参考文献

[1]刘琼芳.康复锻炼在骨科术后护理中的应用[J].求医问药,2012,10(5)

骨科康复护理篇6

【关键词】术后镇痛;护理干预;康复影响

疼痛是医务人员研究的一个永恒的课题,在临床上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wHo提出,疼痛是继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的第五生命体征[1],它直接影响着患者的心理、生理、手术成功以及康复等一系列问题。我院骨科的医务人员对术后镇痛极为重视,并做了专题研究,在术后疼痛治疗中,应用护理干预措施和术后预防用药,止痛效果明显,患者和家属满意,同时减少了住院天数,降低了医疗费用,现报告如下。

资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1月~12月在我院骨科住院的骨折术后患者116例,男65例,女51例,年龄1~89岁。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均有外伤史。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情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以护理干预和预防使用镇痛药。

(1)护理干预方法:①收集患者的全面资料进行评估,制定适合患者的干预措施并实施。②做好心理护理,与患者很好的沟通,争取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③尊重患者的人格,相信患者的主诉,同情患者的痛苦等,告知可以利用“宣泄”这一手段来减轻疼痛。④做好术前和术后的宣教工作,告知术后镇痛方法(包括非药物和药物镇痛两类)。非药物方法常用的有针灸和视觉分散法,如看电视、听音乐,放松训练如深呼吸,慢节律呼吸可使患者全身心放松,忘记疼痛的存在。药物镇痛是最有效的方法,向患者详细讲解镇痛药物的名称、剂量、作用机理和不良反应,使患者对药物有一定的认识,告诉术后镇痛的安全性,是促进术后康复的重要环节,用药对症治疗,其副作用对人体损害小于疼痛的影响,消除患者对使用镇痛药的恐惧心理,特别是对镇痛药成瘾的错误理解[2],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⑤采取预防性用药、定时用药不是待到疼痛难以耐受时再给药[3]。⑥鼓励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先在床上,后适时下床活动,注意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2)药物镇痛方法:术后第一日观察术中麻药消失情况,根据疼痛评估3~4分即可使用镇痛药,较大手术和复发性损伤者,镇痛使用杜冷丁,视疼痛程度每天1~2次,每次50~100mg,肌注,最长使用时间为3天。耐受能力强,手术简单损伤小的用曲马多每天1~2次,每次50~100mg,肌注或口服,儿童用量也按公斤体重计算。同时结合临床观察病情进行用药。

3.疼痛评估标准疼痛评估[4]采用0~10级线性视觉模拟评分法,在尺的两端标有0~10数字,数字越大,表示疼痛程度越大。使用时先向患者解释:0代表无痛,10代表最严重的疼痛,让患者在尺上标出能代表自己现时疼痛程度的相应位置,医生根据患者标出尺的刻度位置,找出相应的分值评出疼痛分数。疼痛分数转换0为无痛;

4.自定疼痛缓解分级标准缓解:持续或间断隐痛,但可忍受,并能正常生活,睡眠不受干扰;部分缓解:疼痛明显,但能忍受,要求服用镇痛药,睡眠受干扰;无效:疼痛剧烈,不能忍受,需要镇痛药,睡眠严重干扰,可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5.统计学处理两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结果

1.两组疼痛缓解情况比较对照组疼痛缓解有效率为60.3%,干预组疼痛缓解有效率为100%,干预组疼痛缓解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28.688,p

2.两组住院天数比较对照组平均住院(11.3±3.9)天,干预组平均住院(9.2±2.3)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32,p

3.两组满意度情况比较经医院行风办问卷调查,问卷回收率为100%,回答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患者及家属满意36例,不满意22例,满意度为62.1%;干预组患者及家属满意57例,不满意1例,满意度为98.2%。两组比较,干预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χ2=23.915,p

讨论

患者术后疼痛刺激可通过脊髓介质,交感神经反射引起肌肉、血管收缩致切口呈缺血状态,影响切口愈合;疼痛还可导致机体免疫球蛋白下降,降低机体免疫力,影响患者术后康复;另外疼痛对患者家属亦造成不良心理刺激。我科运用护理干预措施对减轻骨折患者术后疼痛起到了积极作用,使疼痛护理更具计划性、目的性和有效性,患者能主动参与疼痛管理,自觉掌握缓解疼痛的方法,经过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和预防性用药及定时用药的方法,结果干预组取得了显著疗效,疼痛缓解有效率达100%,比对照组高出39.7%;同时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也比对照组高出36.1%;平均住院天数干预组比对照组减少2.1天。结果表明,综合性护理干预有效地缓解了术后疼痛,减轻患者痛苦,使患者提早下床活动,加快伤口愈合,预防术后并发症,使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同时缩短了住院天数,降低了医疗费用和医疗风险,使患者真正受益,也增加了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改善医患关系,提高患者及家属对医院的满意度。

通过对116例骨科手术后镇痛的观察及护理,可见采取有效的综合镇痛的护理方式,对患者术后康复有较大影响,且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使更多手术患者能在安全、无痛、舒适中度过围手术期,早日康复,我们应将疼痛护理工作质量作为一项持续改进护理质量项目来抓,不断提高镇痛效果。

参考文献

[1]彭章龙,于布为.外科术后镇痛[J].临床外科杂志,2006,14(9):592-594.

[2]李美杏.骨折病人院内急诊的护理体会[J].广西医学,2008,30(3):449-450.

骨科康复护理篇7

关键词:康复教学骨科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186-02

康复医学护理是针对功能障碍而开展的学科,骨科是关于治疗运动系统疾病的学科,不论从治疗领域,还是从康复医学护理的发展历史来看,骨科与康复医学护理都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骨科康复护理是康复护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者们普遍认为现代康复医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展壮大起来的,这与二战后伤病员的增多及骨科治疗的发展不无关系。在我国随着各家医院康复科的建立,骨科康复在许多医院得以开展。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康复护理所带来的显著疗效,康复的重要性也逐渐被骨科医师所认可。社会需求量的增加和骨科医师对康复的认可及支持,使得给骨科康复及护理的开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而且康复教学所带来的显著疗效证明,骨科康复是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骨科不可或缺的一个分支,其在医学中的重要地位日益突出[1,2]。同时,骨科康复所面向的疾病及群体在现代康复医学中也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骨科康复就是综合协调地应用各种医学辅助措施,包括运动治疗、物理治疗及工程医学的手段,减少骨科病人的肢体功能障碍,使患者可以尽快更好地恢复机体运动功能,重返社会。骨科康复的主要内容包括:肌力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关节本体感觉、平衡功能训练,步态训练及其相应的最新设备。近来的研究显示关节本体感觉及与机体协调性的训练同样非常重要,学者们认为这两者之间的训练应该贯穿在整个康复过程。对此,我们对骨科康复教学在临床上的应用调查如下:

1临床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随机选取骨科患者75例临床病例作为本研究治疗组对象,男44例,女31例,年龄5-78岁,平均年龄为29岁,其中创伤性骨外科51例,其他骨科疾病24例;对照组75例,男49例,女26例,年龄9-69岁,平均年龄为31岁,其中创伤性骨外科41例,其他骨科疾病34例。两组研究对象均以中青年居多。

1.2仪器。国产CQ-36型远红外线热疗仪、关节活动Cpm机、足底静脉泵、骨折治疗仪、习步架、自行车、跑步器等。

1.3治疗方法。治疗组患者骨外科疾病采用远红外线热疗:远红外仪距骨患处15-20cm,使患处皮肤表面温度平均升高12.3℃-16.6℃。每次治疗时间为30min,使关节周围软化,改善血液循环。

患处持续被动活动:1次/日持续被动运动训练,每次2h,操作过程遵守循序渐进原则,以患者不感明显疼痛为标准,每日开始运动由慢至快,开始循环周期时间为3-5min,可逐渐缩短至0.5min。渐渐增大关节活动范围。

关节活动度练习:在医师的协助下训练1次/日,每次30min,以患者有轻度疲劳感为训练强度标准,此项练习的基本原则是逐步牵伸挛缩与粘连的纤维组织。

康复治疗时间为30天,每天一次。

1.4统计学分析。资料数据用SpSS19.0进行分析,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检验,p

2结果

经过30天的康复治疗,康复后临床效果比较见表1。

3讨论

骨科创伤与疾病的不同程度直接影响着病人的生活质量,对骨科病人进行及时正确的康复训练有助于减少骨科并发症的发生,增强病人的身体机能,帮助病人早日的恢复健康,是骨科病人获得良好功能恢复的关键[3]。骨科的康复训练是手术或非手术治疗疾病后的延续,是骨科病人获得良好功能恢复的关键,是恢复各种功能必不可少的手段。骨科康复训练通过预防功能障碍、促进功能恢复、进行功能代偿或代替,可以达到恢复机体运动系统功能的目的。

3.1骨科康复护理的一体化。骨科患者主要表现是运动和感觉上的残疾。需要身体的、心理的、社会的和职业的等多方面的治疗和护理,以往的康复主要强调的是各种机械的行为的功能锻炼。让患者在床上反复做重复性的运动,使患者很快就失去了运动道德兴趣及信心。所以在骨科康复过程中,不仅需要提高医护人员的理论水平,还要通过康复讲座和康复知识的丰富,使护理人员能做针对性的解释工作,使护理水平明显提高。

每个医护人员应该对患者进行详尽的分析。根据其性格特点、社会经历及受伤情况等多方面综合在一起,并结合患者治疗以外的情况分析患者的承受能力。让患者的家庭多多关心,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时排除其心理影响,使患者加快康复。

3.2提高康复锻炼护理活动质量。首先要提高认识,加大康复投入。医护人员要对骨科康复训练有一个准确的定位,秉承以人为本的从医理念,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同时,康复护理人员必需努力学习骨科的基本知识,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提高护理人员与骨科医师的沟通,也利于取得医师与患者的信任。所以护理人员在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上下功夫,加强与医师与患者之间的配合,共同做好病人的康复锻炼工作。

总之,骨科康复是临床康复中很重要的一项组成部分,在骨科康复护理过程中,除康复锻炼以外,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以及人性化护理等均对病人的健康恢复有明显的影响作用。因此,在开展康复锻炼时,要用最健康、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来参与康复训练,并要做到医护紧密配合,全方位的实现高质量、高效率的康复过程,更有效的保护病人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刘瑞,杨勇.骨科临床实习带教体会[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07,29(3):229

骨科康复护理篇8

[关键词]健康教育;锁骨骨折;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21(2016)06(b)-0189-03

theapplicationeffectevaluationofhealtheducationinnursingclavidefracture

XUYan-hongCHenLi-hua

DepartmentofSurgery,people′sHospitaloftianheDistrictinGuangzhouCity,Guangzhou51066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effectofhealtheducationinthenursingofclavidefractureclinicalapplication.methods106admittedcasesofclaviclefracturepatientsduringtheyear2013~2015inourhospitalwereselectedanddividedrandomlyintotwogroups.onegroupistakenascontrolgroup,theothergroupastheconventionalhealtheducationgroup,eachgroup53cases.thepatientsinthecontrolgroupweretreatedwithconventionalroutinenursing,whilehealtheducationwereimplementedintheconventionalhealtheducationgroupinthebasisoftheconventionalroutinenursing.Resultstheresultsdemonstratethat90.6%patientsintheconventionalhealtheducationgrouphavesuccessfullyacquiredtheknowledgeofclavidefracture,whichisobviouslyhigherthanthatofcontrolgroup.meanwhile,theincidenceofcomplicationsandpsychologicalproblemsaresignificantlydecreasedintheconventionalhealtheducationgroup.Finally,therehabilitationqualityofpatientsintheconventionalhealtheducationgrouparealsobetterthanthatofcontrolgroup,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

[Keywords]Healtheducation;Claviculefracture;nursingeffect

随着交通工具的普及与推广,由高能量创伤所导致的骨折发生率也逐年增加,其中锁骨骨折发生率较高,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产生严重的影响[1-4]。为了减轻患者的痛苦,提升锁骨骨折护理的治疗效果,本研究对锁骨骨折护理过程中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进行了评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2015年我院收治的106例锁骨骨折程度较为接近的患者进行研究,采取随机选取方式,将其分为常规对照组与健康教育组,各53例。常规对照组中男性30例,女性23例,年龄19~58岁,平均(37.8±2.6)岁。康复教育组中男性31例,女性22例,年龄20~61岁,平均(38.9±2.7)岁。本研究均告知患者本人及其家属相关风险提示并签署了康复治疗知情协议书。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学历、职称、和病情危急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式

1.2.1常规对照组患者入院并进入病房后,常规对照组仅实施常规护理,医护人员不对教育健康内容进行讲解,常规护理的特点主要包括:①手术前安抚患者的紧张心理,但不讲解锁骨骨折的相关知识、注意事项等;②手术后对患者实施护理、饮食护理、观察肢体功能恢复等[1-5]。

1.2.2健康教育组

对健康教育组病患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全面的健康教育护理,具体如下。

1.2.2.1术前健康教育护理锁骨骨折具有突发性,且多数患者为中青年。由于中青年人通常为家庭的顶梁柱,承受的生活压力较大,在发生锁骨骨折入院接受治疗时,病情一般较为严重,患病后容易出现焦虑、不安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在进行健康教育护理工作时,牢记“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注意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发展,保持主动热情、耐心、态度和蔼、语言文明的态度,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及家属解释锁骨骨折的发病情况、潜在并发症及其临床表现与术前注意事项,阐述锁骨骨折治疗手术的成熟性和成功率,减少病患过度的担心而产生焦虑、恐惧心理,积极地引导患者自我调节,保持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减少可能影响手术的因素及降低潜在的并发症发生率。

1.2.2.2术前准备健康教育术前护理人员向患者耐心细致地讲解手术方式、特点和注意事项,通过向患者介绍成功的手术病例增强患者对手术的安全感以及对治疗的信心,手术进行前应指导患者在饮食上多选择热量、蛋白质较高的食物,同时可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手术进行的前一天患者应保证良好的睡眠,如患者无法安睡,可在获得主治医生的同意下,协助患者服用适量的安定类药物促进睡眠。提醒患者在手术前12h禁止饮食,术前4~6h禁饮,引导患者做好术前准备。

1.2.2.3术中健康教育在手术过程中,患者也许因为紧张、害怕、疼痛等因素而出现心率增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等不良症状,为此护理人员应严密监视心电监护及患者的反应变化等病情,进行及时、有针对性的对症处理和心理安抚,必要时给予安定剂或全身麻醉处理。

1.2.2.4术后健康教育手术完成后,护理人员应对患者持续24h心电监护,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掌握患者术后情况并及时配合抢救;告知患者术后的注意事项,注意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并指导患者进行适度的预防锻炼,解释功能锻炼与手术后预防并发症的关联,同时也要防范锻炼过度;指导患者对高维生素、高蛋白、高纤维等食品营养的补充,确保患者饮食营养均衡。

1.2.2.5潜在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①出血:锁骨骨折手术是外科手术中常见的微创手术,虽然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但仍有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通常手术后患者的出血量不多,但如出现出血量较多现象时,应及时与当班医师汇报病情及配合做好抢救措施。②血液循环障碍:由于术后身体处于高凝状态,加上一般患者多需卧床休养,容易导致其出现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现象,因此,在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皮肤颜色的变化以及手术部位、肢体等是否发生明显肿胀,询问患者的疼痛感受情况并及时进行情绪安抚,记录好患者体温,脉搏、血压等指标。③关节僵硬:手术后患者容易出现肌肉萎缩,导致关节活动受到障碍,情节严重时会出现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对患者实施局部按摩、手法松解等护理能预防术后出现关节僵硬。同时,鼓励患者通过锻炼恢复正常关节功能,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引导患者积极、适时、正确地进行功能锻炼,保持关节灵活性,并防止肌肉痉挛。

1.2.2.6随访健康宣教锁骨骨折的康复需较长时间的休养才能逐渐形成骨痂,患者出院之后,护理人员需记录好患者的病情并制定随访计划。定期向患者讲解术后康复要领,提醒患者持续保持患肢的功能位置,注意个人卫生,保持患处局部清洁,以防感染。

1.3护理效果指标记录

对两组患者锁骨骨折护理知识掌握广度、深度、潜在并发症及患者心理情绪与异常行为等情况做好详细记录,评估健康教育在锁骨骨折护理过程中的应用效果。

1.4数据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健康教育组骨折知识掌握度为90.6%,明显优于常规对照组的6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交通工具快速发展及其推广普及化,由交通事故而引起的锁骨骨折发生率约为11%,并且逐年呈上升趋势,锁骨骨折患者的护理难度大,周期长,对患者的不当护理易加重患者病情,延缓康复周期,并且可能导致并发症的发生,影响和制约着患者康复质量和康复时间。然而健康教育是通过专业护理人员采用传播、宣教、灌输、干预等途径,帮助病患掌握锁骨骨折护理保健知识和树立康复信心,来引导和帮助病患建立起一个健康、科学、有效的康复治疗计划,将医疗护理保健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健康实践行为[10-12]。本研究中,通过有计划地对患者锁骨骨折术前、术中、术后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干预,有90.6%的患者能有效地掌握骨折治疗的相关知识,同时患者对自身的病情也有了更清晰的了解。结果表明术前健康教育护理能明显缓解患者焦急、恐惧等不良心理情绪,促进护患沟通互信,帮助患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在手术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护与讲解教育能及时帮助患者应对治疗过程中的各项注意事项,引导患者科学有效地进行手术治疗与术后康复。相比常规治疗,健康教育的实施在锁骨骨折护理过程中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通过实施健康教育,进行及时有效的康复干预护理能明显降低患者锁骨骨折治疗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心理问题的发病率。健康教育的实施不仅可以提升医院护理质量与水平,更重要的是可以提升锁骨骨折患者的康复效果,从而构建更为科学有效的锁骨骨折护理模式。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患者对复杂病情,不易治疗的疾病护理需求日益提升,如今在这类疾病护理过程中,不局限于对锁骨骨折的护理,如消化内科疾病、妇科疾病、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中[13-16],引入健康教育理念已成功提高了对患者疾病治疗的效率,同时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也普遍得以提升。在医疗系统中多方面引入健康教育理念对改善现有护理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有计划、科学地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可提高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度,使患者自觉配合并以积极的行动减轻或消除疾病可能造成的危害,从而加快治疗康复的时间并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医疗机构而言,可进一步深化“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提升护理质量水平,增加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为病患提供创新、高质量、人性化的护理服务模式,从而帮助病患提高康复效率。

[参考文献]

[1]赵振红.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护理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2010,3(24):142-143.

[2]周淑平,石承瓒,范伟杰,等.锁骨骨折的治疗进展[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1):152-154.

[3]陈金钢,刘兵,李志达,等.锁骨骨折3种手术方法的疗效比较[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8(23):3225-3226.

[4]刘丽丽.优质护理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21):183-184.

[5]朱巧爱.综合性护理干预对锁骨骨折患者术后功能恢复和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7):117-119.

[6]王美萍,黄君.护理健康教育在骨科临床护理过程中的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18(22):182-183.

[7]洪蝶.研究健康教育在骨科临床护理中的作用[J].中国民康医学,2015,27(14):96-97.

[8]肖美艳.不同阶段的健康教育在骨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295.

[9]朱巧爱.综合性护理干预对锁骨骨折患者术后功能恢复和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7):117-119.

[10]热孜完古丽・阿依丁.健康教育在外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探讨[J].世界医学最新信息文摘,2016,16(26):106.

[11]张丽娜.健康教育在骨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世界医学最新信息文摘,2015,15(68):158.

[12]王红丽.健康教育管理单在骨折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医药前沿,2014,(25):285-286.

[13]罗孝鑫.健康教育在消化内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现代医药卫生,2015,31(18):2833-2835.

[14]兰维娟.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在妇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估[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21):268-269.

[15]许凤.健康教育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32):195-196.

骨科康复护理篇9

[关键词]多学科协作综合护理干预;髋部骨折;日常生活能力

[中图分类号]R323.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21(2017)01(a)-0186-03

髋部骨折是骨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多发生于老年人群中,随着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老年髋部骨折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威胁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1-2]。老年髋部骨折康复时间和住院时间较长,医疗花费较大,给患者和整个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且骨折后1年的死亡率较高,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3]。目前,临床上对于老年髋部骨折的治疗主要有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时间较长,治疗期间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泌尿系统感染、压疮、肺炎等并发症,不利于患者预后[4-5],因此,多数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更倾向于手术治疗,手术治疗能有效控制死亡率,且患者可以尽早下地活动,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从而改善患者预后[6]。相关文献报道[7],多数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在术后1年内日常生活能力和髋关节功能无法恢复至之前水平,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能力,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康复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探讨多学科协作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中男19例,女16例;年龄65~80岁,平均(75.22±4.19)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9例,高中/中专11例,大专及以上15例;手术方式:全髋置换16例,内固定19例。对照组中男18例,女17例;年龄66~79岁,平均(75.08±4.54)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8例,高中/中专12例,大专及以上15例;手术方式:全髋置换17例,内固定18例。本研究经过我院医治伦理委员会批准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入选标准

1.2.1纳入标准沟通无障碍,能服从简单的指示;年龄在65岁以上;经CRCt放射检查,确诊为髋部骨折;取得患者知情同意。

1.2.2排除标准合并恶性肿瘤者;患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骨折前已存在生活不能自理;存在认知障碍;预期生存在1年内或病情危重终末期患者;肌力、步态、移动、平衡方面有损害;由骨髓肿瘤或骨髓炎导致的病理性骨折。

1.3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对其进行术前评估和健康教育;围术期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预防静脉栓塞、压疮等并发症;术后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并给予患者出院指导。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多学科协作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如下。①建立团队协作:由心理科、康复科、内科、骨科以及老年科护士共同组成康复护理团队。所有团队成员需要取得相关学科资格证书,在相关科室工作在3年以上,且对待工作具有认真负责的态度。内科负责对患者进行术前评估,并在围术期给予一定的支持,对患者并存的疾病加以治疗;骨科负责对患者进行专科的检查、诊疗和手术;康复科负责对患者进行康复评定和训练;心理科负责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及时疏导患者的不良情绪,保证患者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骨科护士负责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同时定期对团队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主要以基本操作、专科技能以及重症为主,所有成员考核通过方可。并由护士长对各成员岗位进行监督,严格对质量加以控制,及时找出工作中的问题所在并及时改正。②健康教育:患者入院后,向患者发放本院自制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健康教育手册,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健康需求,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教育。③康复训练:由康复医师和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训练内容包含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肌力训练、软组织手法松懈、自理能力、移动能力、平衡能力以及恢复髋关节功能等训练,训练应以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为原则。康复训练期间,应发挥患者及家属的主观能动性,强调自我管理,强化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④合并症管理:老年身体机能较弱,常合并多种并发症,患者在入院后,由多学科团队根据护理评估Y果,安排老年医学护士对内科疾病进行健康教育,告知患者稳定心脏疾病、血糖以及血压的重要性以及相应的方法,为防止多种药物发生拮抗或协同现象,对患者用药进行指导。⑤疼痛管理:患者入院后,对患者疼痛进行评估,并根据治疗情况,为患者制定入院后、术前、术日以及术后镇痛实施方案,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案减轻患者的疼痛,必要时,可以根据医嘱使用镇痛药物。⑥出院随访:患者出院应征得各科医师的同意,并由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为患者制定出院计划,并对患者进行3个月的随访。患者出院第1个月,每周对患者进行1次电话随访;患者出院第2个月,每两周对患者进行1次电话随访;患者出院第3个月,每3周对患者进行1次电话随访。随访内容主要包含用药情况、康复训练指导、并发症预防、心理支持以及健康教育等。

1.4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表[8],对患者髋关节康复情况进行评价,包含关节活动度、关节畸形、功能以及疼痛程度4方面,评分越高,髋关节功能越好。比较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9],主要包含上下楼梯、平地行走、穿衣、洗澡、进食等10项内容,评分越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好。

1.5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比较

对照组出院3个月后Harris髋关节评分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比较

对照组出院3个月后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老年髋部骨折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已成为重大的医疗保健问题[10]。随着国内外研究人员对老年髋部骨折的研究不断深入,使得老年髋部骨折在诊断、治疗和手术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效果[11-12]。目前,临床上治疗老年髋部骨折主要以手术为主,通过手术治疗的患者可以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有利于促进患者髋部关节的恢复,加速患者康徒程[13]。但由于老年患者身体虚弱,自身合并多种疾病,给老年髋部骨折的康复带来极大的困难。多学科协作综合护理是一种综合多科学协助的诊治模式,由多学科临床医务人员组成,在相关的治疗和护理方面可以相互沟通,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尤其适合治疗虚弱老年患者[14-15]。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Harris髋关节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低于观察组,表明多学科协作综合护理干预能促进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恢复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分析原因在于通过多学科协作综合护理,由多学科临床医务人员共同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和治疗,使患者入院后能得到专业化、个体化、全方位的照护,从而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通过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增强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及自我管理。日常生活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直接反映老年人的自理能力,髋部骨折后,患者髋关节功能受损,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术后通过指导患者康复训练,使得患者髋关节活动度显著提高,同时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不断调整患者功能训练,给予更适合患者的个性化锻炼指导,促使患者髋关节功能早日恢复,从而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通过对患者疼痛进行合理评估,并在整个治疗期间对患者采取针对性的疼痛干预,从而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最大程度的缓解患者痛苦。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多合并多种并发症,采用多学科协作综合护理干预能综合各科优势,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改善患者自身条件。出院后3个月是康复的关键时期,期间对患者进行随访,及时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不断强化患者功能锻炼,使患者出院后也能得到专业的指导,保证患者在院内及出院后康复训练的连续性,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多学科协作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促进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陈利红,岑子娟,姜益华,等.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的快速康复外科护理[J].浙江医学,2016,38(6):447-448.

[2]邢曙,张立力,唐三元,等.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家居音乐康复操的设计与应用[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24(5):470-473.

[3]郭淑芬,郝正玮,戈艳蕾,等.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正念水平与家庭康复效果的Logistical回归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杂志,2016,5(1):58-61.

[4]刘莹,张世谦.连续舒适护理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8):158-161.

[5]杨宇恒,胡三莲.个体化营养支持改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低蛋白血症的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24):3468-3471.

[6]李钦,陈凤鹦,陈贞庚.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早期综合护理康复183例[J].武警医学,2016,27(1):98-100.

[7]徐连芳,陈润芳,萧佩多,等.循证护理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早期离床坐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32(6):439-442.

[8]王晓庆,罗存珍,李凤华,等.老年髋部骨折合并骨质疏松出院病人的延续护理效果评价[J].护理研究,2016,30(4):438-440.

[9]maija,Rantalap,Kankkunent,etal.Barrierstopostoperativepainmanagementinhipfracturepatientswithdementiaasevaluatedbynursingstaff[J].painmanagnurs,2014,15(1):208-219.

[10]季艳萍,丁庆彬,张静,等.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6,16(9):1289-1294.

[11]郑晓缺,王菲,韩涛,等.延续护理对海岛地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18):2599-2601.

[12]杨万凤.护理干预对老年患者髋骨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4):104-106.

[13]叶海波,刘双玉,刘莎,等.连续性综合护理对改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功能恢复效果研究[J].河北医药,2016,38(8):1278-1280.

[14]杨月英,虞美记,肖翠云,等.护理安全质量目标管理在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并发症预防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11):153-155.

骨科康复护理篇10

关键词骨科老年患者;康复训练;安全问题;对策

康复训练是指患者在进行手术后通过专业的指导,以物理等方法来辅助患者康复,是骨科术后康复常用的一种方法,对于促进患者的功能恢复具有显著效果。康复训练的主体是患者自身,但是也离不开医生和护士的指导和帮助。尽管如此,由于多种原因的存在,实际上患者康复过程中存在许多安全隐患,这在高龄患者的早期康复训练中是常见的。本文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早期康复训练中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总结报告。

资料与方法

2012年8月-2013年7月收治老年骨科患者78例,给予手术治疗;其中男42例,女36例,年龄72~91岁,平均75岁。

方法:对所有患者在手术后1~10d进行康复训练,为了防止安全问题引发的更严重问题,对康复训练过程中的易发安全问题进行了预防控制。

结果

78例患者之中有1例在康复训练时出现了安全问题,包括头晕、胸闷等症状,在发生这种现象后立即给予急救,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取得不错效果,得到及时的恢复。78例患者均顺利进行康复训练后治愈出院,平均住院18d。

讨论

早期康复训练中的安全隐患分析:①护理人员专业素质不强:随着社会发展,各种疾病发生率的增加以及新的疾病的发生,使得医院不得不扩大规模来适应社会对医院医疗能力的要求提高。而医院规模的增大所带来的医护人员年轻化、专业素质不强、经验不丰富等问题,使骨科手术患者的护理问题时有发生,再加上本身缺乏来自院方的系统专业知识培训和技能提高培训,这使得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都没有得到有效的提高。导致护理缺陷问题发生,进而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心理和身体上的伤害,从而引起患者及患者家属的不满,引发医疗纠纷。②缺乏对患者的全面评估:缺乏对于患者的全面评估是跟我国的护理模式息息相关的,我的护理模式长期处于以技术操作为主的技能服务,而不太重视患者的健康教育和病情观察。所以,就不能全面地了解患者的情况,以至于评估失真。同时,医护人员缺乏了主动了解患者病情的积极性,观察、判断、分析与解决患者问题的能力也比较薄弱。加上老年患者年老体弱,且大多都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疾病,这些慢性疾病极易导致老年患者的病情和生命体征发生不良反应。由于医护人员对老年患者身体状况的不了解、评估不全面,指导该老年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极易造成严重的后果。